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

对抗无压力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对抗无压力”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论文(共13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最近,根据学院党委的部署,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了重新认识与了解,自己的收获很大,下面结合学习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四方面构成。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其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成为我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全社会应奉行的价值准则和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可见四方面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集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个人工作中践行的途径。1、育人先要育己,教人先要强己。教师的学习和践行要先行一步。首先要深入学习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实质。树立或纠正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做到符合党中央的具体要求。通过学习身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典型,培育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人格魅力。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其次充分利用学院的育人环境,在工作中时刻以诚心、衷心和爱心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从而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正确的行为影响人。2、每位教师牢牢树立育人责任,自觉主动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校园建设,在校园践行的任务,做忠实的实践者和代言人,自觉把党的育人事业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工作当中,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点滴思想潜移默化的帮助学生从心灵深处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目标,学榜样,重落实。3、积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利用各种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社会矛盾的变化、发展和国际形势,让学生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作用。4、在日常工作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与实践。加强服务意识,学生既是我们的教育对象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立足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事,积极主动、任劳任怨。通过实际行动、行为习惯来影响周围的人。勇于创新,做时代精神的践行者。

三、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的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

四、只有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个人发展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才有希望。

篇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二位。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了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征兆。有些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信心,他们中有些人主张向瑞典等北欧国家学习,搞私有化、多党制,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的被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吓倒,主张倒退,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不足,丧失了信仰,进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必要性

我们的国家要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必须要做到社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必须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其他任何价值体系无法替代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要引导群众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帮助群众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方法论更是为我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确保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会迷失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期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经典的结合。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抓住“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思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决定行动,共同的理想保证行动协调一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这样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是“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文化熏陶贯穿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这都是要在个人的心中强调一个国家的概念,强调为国负责、为国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爱国既是感性的情感体认,更是理性的思考与行为。对我们广大青年来说,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怎样用行动来做对祖国真正有益的事情,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爱国主义不是情绪发泄,不是不顾自己和国家形象的冲动和暴力,而是有理有据有节的争取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努力学习、在任何一个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爱国;我们出国深造,学成后将一身本领带回祖国寻求发展就是爱国;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能妥善解决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是爱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不能被盲目的、缺乏理性的情感所左右,作出有损国家形象、有损民族利益的事情。这是我们青年尤其需要理解的爱国精神。

第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国外学者纷纷表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对此我们需要冷静理解:21世纪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世纪,我们只有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思想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我们强国富民的理想,才能真正体现21世纪的深刻涵义。

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根基,体现了我们党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崇高道德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深刻价值蕴涵。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危害祖国、数典忘本,反对背离人民、脱离群众,反对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反对愚昧无知、迷信盲从,反对损人利己、作恶多端;反对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反对违法乱纪、,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境界的迫切性、重要性,对执政党和全体党员来说,是一种基本道德取向,只有坚持这种取向,才能走向道德理想境界;对全体公民的伦理生活来说,是一种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坚持这种追求,才能获取生活意义境界。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道德理想境界和生活意义境界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树立起了全社会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了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就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能够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篇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 楼 -09-11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都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丰富思想文化成果中提炼和概括出来的精华,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内涵的科学揭示,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和主心骨。

2、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 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

3、公有制的含义

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就是要进一步突破过去“一大二公三纯”的对公有制经济认识的偏见,公有制经济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股份制中的国有部分,此外还在探索公有制经济新的实现方式 体现: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

(1)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很有限,必须始终坚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能不能坚持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关系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安全,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的质量,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2)可持续发展战略丰富和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反映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互协调,实现均衡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思想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娜988 回复2 楼 2014-09-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中办下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有力部署,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回复3 楼 2014-09-11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和党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内容。其中,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理论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最根本的内容,具有基础理论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强调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原则与价值原则的统一。在科学原则中强调历史必然规律与中国国情的结合。在价值原则中,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利益、中国人民利益、中华民族利益和人类社会利益的辩证统一。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在具备科学性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特点,才能成为执政党的行动指南、国家的主心骨、民族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理论体系。从层次结构看,它包括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价值观念层次、马克思主义价值学层次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层次。从时空结构来看,它包括马恩的价值理论、列宁的价值理论、毛泽东的价值理论、邓小平的价值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价值思想和党的科学发展观。这些价值理论产生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适用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和空间范围,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在中国的具体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其中,为人民服务、“三个有利于”和“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所谓共同理想就是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就是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方式和方法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转化为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所确定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现实的共同价值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并进一步把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概括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成为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的价值追求具体表现为:在人改造自然的活动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生态文明;在经济活动中是在劳动本位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活力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以及物质文明;在政治活动中追求民主法治、政治文明;在文化活动中是追求真、善、美及其统一的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在社会活动中是追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价值理想既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和时代要求,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华社会的历史背景、历史进程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根基。因此,在全体人民群众中树立正确的民族价值观和时代价值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就具有逻辑必然性和历史必然性。

中华民族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全体民族成员和社会成员所共同认可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所认同的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所共同奉行的价值信念和信仰,所共同选择的价值实现途径、方式或道路。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角度看,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所概括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历史合理性和现实针对性。这就是:“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其中爱国主义价值观是民族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在爱国主义价值观中,价值主体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社会、中华民族人民;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和需要;价值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当代中国,价值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也是中华民族人民具有历史必然性的价值路径选择。因此,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中华民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原则,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价值根基,在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价值体系的相互交流中创造了新的文化价值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价值体系。这个文化价值体系既包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价值观的因素,也包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价值观念,也包括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建设型价值观念,还包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六十四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等新型价值观念。其中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这种时代精神中的核心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社会的时代价值观。发展、富裕、民主、法治、公平、和谐、文明以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的基本价值追求和价值取向,由此形成了一系列新的价值观念,例如自立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治意识、科学意识、生态意识、公平正义意识以及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等等。这些新的具有鲜明时代特性的价值观念是促进中华民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因此,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荣辱观

荣辱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荣与辱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心理感受和价值反思。荣辱观的实质内容是社会评价标准和个体自我评价标准的体现。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化。这是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基本价值范畴、本位价值、核心内容、根本价值标准、根本价值追求、基本价值原则和基本价值规范制约着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理念、标准体系和规范体系。具体而言,一个社会以什么为本位价值,是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的性质的标志。剥削阶级社会里本位价值有权力本位、金钱本位等,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本位价值就是劳动,是否劳动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判断荣与耻的基本标准。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三个有利于”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根本价值标准,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根本评价标准。是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是否有价值的根本标准,也是判断中国一切政党之荣与辱的根本价值标准。集体主义既是社会主义价值观中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原则。爱国主义作为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义利观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义利关系的处理也就成为社会主义荣辱观中基本规范。

总之,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密切的直接的联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又具有多方面的实践性;既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又具有现实针对性和工作上和生活上可操作性。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操作化。

  回复4 楼 2014-09-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的一个科学命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篇4: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信仰和理想是非常重要的。早在二千多年前,子贡问孔老夫子:怎样才能让一个国家安定、政治平稳?孔子的回答很简单,只有三条:“足兵,足食,民信之矣。”也就是说,国家要有足够的兵力来保障安全,要让老百姓能够吃饱,老百姓要对国家有信仰。孔子认为在这几条中间,信仰是最重要的,他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最可怕的是国民对这个国家失去信仰以后的崩溃和涣散,而信仰的力量则可以把一个国家凝聚起来。

目前,我们国家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经济总量已雄居世界第二位。但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在精神领域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出现了精神危机、信仰危机以及道德危机的征兆。有些人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信心,他们中有些人主张向瑞典等北欧国家学习,搞私有化、多党制,走“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也有的被改革开放中遇到的暂时困难吓倒,主张倒退,回到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实际上,他们都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认识不足,丧失了信仰,进而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丧失了信心。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及时地提出了要进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这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团结、引领全国人民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必要性

我们的国家要能够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必须要做到社会的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必须要形成一种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的建设中,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是其他任何价值体系无法替代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要引导群众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帮助群众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第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永不过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其方法论更是为我们探索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根本的方式方法。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能确保我们社会主义的建设不会迷失方向。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不仅需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与时俱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本本化、教条化。不断寻求马克思主义与不同时期的国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不断焕发新的活力。在这方面,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经典的结合。其中,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抓住“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思考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发展实践,具有深刻的时代特征,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理想决定行动,共同的理想保证行动协调一致。伴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不可避免会出现社会意识的多样化。这就更加需要一个能够代表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社会各个阶层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同理想,这样才能有效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这个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区别与其他民族的精神特质,是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接受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总和。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民族凝聚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自古以来,我国就有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甚至是“忠孝不能两全”,这样的文化熏陶贯穿五千年漫漫历史长河,这都是要在个人的心中强调一个国家的概念,强调为国负责、为国牺牲,“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怀。但是爱国既是感性的情感体认,更是理性的思考与行为。对我们广大青年来说,怎样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怎样用行动来做对祖国真正有益的事情,是我们需要掌握的。爱国主义不是情绪发泄,不是不顾自己和国家形象的冲动和暴力,而是有理有据有节的争取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我们努力学习、在任何一个国家需要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就是爱国;我们出国深造,学成后将一身本领带回祖国寻求发展就是爱国;相信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能妥善解决国内外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是爱国;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但是不能被盲目的、缺乏理性的情感所左右,作出有损国家形象、有损民族利益的事情。这是我们青年尤其需要理解的爱国精神。

第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国外学者纷纷表示: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对此我们需要冷静理解:21世纪是我们中国发展的世纪,我们只有一直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思想各个领域的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我们强国富民的理想,才能真正体现21世纪的深刻涵义。

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强调要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广泛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植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根基,体现了我们党致力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崇高道德取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深刻价值蕴涵。社会主义荣辱观反对危害祖国、数典忘本,反对背离人民、脱离群众,反对好逸恶劳、游手好闲,反对愚昧无知、迷信盲从,反对损人利己、作恶多端;反对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反对违法乱纪、等等,从各个方面展现了提升社会主义道德境界的迫切性、重要性,对执政党和全体党员来说,是一种基本道德取向,只有坚持这种取向,才能走向道德理想境界;对全体公民的伦理生活来说,是一种基本价值追求,只有坚持这种追求,才能获取生活意义境界。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道德理想境界和生活意义境界的统一。

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一段十分精彩的话:“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树立起了全社会广泛认同的精神旗帜,铸就了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支撑,激发起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就能够不断地增强我们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能够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反过来也可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范文2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29年的发展历程与新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在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在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不仅损害着人的尊严,而且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它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让人明白在思想道德领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让正气得到弘扬,邪气无处藏身,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统一思想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毛泽东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易于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任务,有许多东西还不熟悉,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1、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调查,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2、加强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积极要素。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要引导群众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帮助群众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为中心,切实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环节,对群众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坚实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必须直面现实社会矛盾,针对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理论探究。要善于发现前所未解的新问题,揭示前所未知的新规律,提出前所未有的新创见,作出前所未明的新论证,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对于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有普遍意义、需要在理论层面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以前没有深入研究过的,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引出符合实际、发人深省、开人心窍的新结论,并做出论据充分、令人信服的科学论证。

(四)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没有制度的支撑,任何作为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都会成为空话。社会基本制度直接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人们各自的政治经济地位,因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直接的有决定意义的制约作用。

目前来说,有两种制度、机制特别重要。

一是择优汰劣的选拔制度和机制。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应该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入口处就要严格把好关,要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防止落后分子、不健康分子的进入。在共产党员中选拔任用干部,更要进一步把好关,坚持民主考评、公平竞争、择优汰劣,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坚决杜绝种.种品行不端者、以权谋私者、昏庸无能者混入干部队伍。要不断改进党员和干部的考查选拔机制,切实把真正优秀、“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出来。入党、提拔,不是简单的选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导向问题,即引导大家向哪一个方向努力的问题。选一个好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当好人;选一个坏人,就会冒出越来越多的坏人。所以,改进和完善入党、选拔的制度和机制,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第一个关口。

二是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和机制。赏罚分明,历来是治国、治军、治政必须坚持的起码规则。工作努力、品行端正、贡献突出的人,应该得到肯定和褒奖;工作马虎、品行不轨、一事无成的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惩处。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激励制度和机制,就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奋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反之,如果赏罚不明,甚至该赏的没赏,该罚的不罚,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大家就会向落后者看齐,互相攀比谁能投机取巧,谁能阿谀逢迎。结果,正气不能上升,邪气却日益蔓延,一个单位和地方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唐五代时有个冯道,其人一生历五朝事十一主,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斥此人为不义之徒:“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欧阳修强调大臣尤其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下必乱,国家必亡。古人之所以高度重视对官员的伦理道德要求,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这与官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分不开。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的管理者,或者说社会制度、社会原则、社会运行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身份面对人民大众。如果官员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否则,既不服,又效之。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前,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和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切实按照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范文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民革江北区委的指导下,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研读和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体会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我们参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事业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炙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进步性,保持广泛性,增强创造性,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崭新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和谐的文化范围。和谐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一个人没有理想,便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会有高昂的斗志;一个社会没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从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终身。

三、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我们民主党派人士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我们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使我们更好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将树立和践行活动贯穿到民革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学习,提升素质。

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审计工作荣辱观。在审计工作中,树立依法审计、坚持原则为荣,营私舞弊、包庇违法乱纪为耻;遵守审计纪律、廉政纪律为荣,违反审计纪律、廉政纪律为耻;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为荣,损害国家利用和安全为耻,积极弘扬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其次,要扎实学习审计、财政、金融、法律等业务知识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知识,既要坚持向“书本”学,不断补充新的审计专业知识,又要坚持向“实践”学,让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要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在审计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为途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坚持说实话、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在审计工作中深刻认识用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作为判断审计发展的标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和前瞻性,用创新的思维谋划未来、难题、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既能坚持“沿着老路攀高点”,不断加强业务工作,又能坚持“开辟新路创亮点”,从创新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彻到审计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审计的视角关注民生并致力于改善民生;就是要在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探索规律性上下功夫,推动审计科学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审计的基本工作方针,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服务大局、服务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政府对审计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审计工作要做到服务发展大局,应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篇5: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出发,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改革开放29年的发展历程与新经验,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胡锦涛在报告中讲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党中央适应我国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形势,向全党提出的重要任务,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胡锦涛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论述,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端正社会风气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进步和成就。在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在思想道德领域存在的一些严重的问题不仅损害着人的尊严,而且败坏着我们的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对人与社会道德缺失的关注与修复。它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思想道德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的问题,让人明白在思想道德领域应该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从而让正气得到弘扬,邪气无处藏身,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

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要瓦解、国家就要分裂、民族就要解体。所以,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出于统一思想的需要,提出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我们党历来重视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毛泽东强调党要有“共同语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讲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否则建设就不能成功,强调的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江泽民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强调的还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胡锦涛多次指出:要增强“民族精神”,巩固“精神支柱”、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强调的仍然是共同思想基础建设。既然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如此重要,就需要对它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易于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更加准确地把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

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和谐的文化范围。而在和谐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代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价值,它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有利于人们形成思想认同和共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价值体系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新的伟大工程的迫切需要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关键在党,在于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有利于我们党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二、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就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引领群众,就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文化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三、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研究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个新任务,有许多东西还不熟悉,一定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

1、加强调查研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调查,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的特点,深入研究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深入研究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不同思想追求和价值追求,深入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深入研究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建设。

2、加强理论研究。要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外延,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体系建设的积极要素。

(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

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应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要引导群众将自发形成的价值观念由感性向理性升华,对各种浅薄、混沌、片面甚至错误的价值观念进行矫正,帮助群众学会分辨、抵御和清除各种错误价值观念的影响。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为中心,切实加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心环节,对群众社会主义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主导作用。

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建立在坚实深厚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必须直面现实社会矛盾,针对人们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从实际出发,从问题入手,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具体的理论探究。要善于发现前所未解的新问题,揭示前所未知的新规律,提出前所未有的新创见,作出前所未明的新论证,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武器。对于那些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有普遍意义、需要在理论层面作出回答的现实问题,以前没有深入研究过的,我们一定要进行深入研究,从中引出符合实际、发人深省、开人心窍的新结论,并做出论据充分、令人信服的科学论证。

(四)加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制度建设

没有制度的支撑,任何作为观念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都会成为空话。社会基本制度直接决定着人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相互关系,决定着人们各自的政治经济地位,因而对人们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直接的有决定意义的制约作用。

目前来说,有两种制度、机制特别重要。

一是择优汰劣的选拔制度和机制。共产党员作为先锋队的一员,应该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入口处就要严格把好关,要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保证新党员的质量,防止落后分子、不健康分子的进入。在共产党员中选拔任用干部,更要进一步把好关,坚持民主考评、公平竞争、择优汰劣,保证党员干部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坚决杜绝种种品行不端者、以权谋私者、昏庸无能者混入干部队伍。要不断改进党员和干部的考查选拔机制,切实把真正优秀、“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出来。入党、提拔,不是简单的选一个人、评价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具有广泛影响的政治导向问题,即引导大家向哪一个方向努力的问题。选一个好人,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当好人;选一个坏人,就会冒出越来越多的坏人。所以,改进和完善入党、选拔的制度和机制,是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第一个关口。

二是赏罚分明的激励制度和机制。赏罚分明,历来是治国、治军、治政必须坚持的起码规则。工作努力、品行端正、贡献突出的人,应该得到肯定和褒奖;工作马虎、品行不轨、一事无成的人,应该受到批评和惩处。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激励制度和机制,就能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奋发努力,在本职岗位上作出更大的贡献。反之,如果赏罚不明,甚至该赏的没赏,该罚的不罚,人们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挫伤,大家就会向落后者看齐,互相攀比谁能投机取巧,谁能阿谀逢迎。结果,正气不能上升,邪气却日益蔓延,一个单位和地方的风气就会越来越坏。

(五)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必须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这就要求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唐五代时有个冯道,其人一生历五朝事十一主,宋人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斥此人为不义之徒:“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欧阳修强调大臣尤其不能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否则下必乱,国家必亡。古人之所以高度重视对官员的伦理道德要求,将其提高到国家的生死存亡高度,这与官员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分不开。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社会的管理者,或者说社会制度、社会原则、社会运行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就以管理者和领导者的身份面对人民大众。如果官员以其自身的正确行为来示范他人遵循社会公共价值体系,众人就会因服气而从之。否则,既不服,又效之。因此,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前,领导干部带头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培养强烈的自我修养意识和坚强的克己毅力,充分发挥主动精神,解决自己内在思想和品质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矛盾。要切实按照胡锦涛在报告中提出的要求,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篇6: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在民革江北区委的指导下,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了研读和学习。通过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它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激发社会活力。调动发挥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团结和睦、万众一心、共创和谐伟业的生动局面。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贯通,是党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有机整合的多元的价值体系,体现社会的多元诉求,贴近百姓,易为全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和体会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始终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价值取向和共同信念。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渗透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一切领域,体现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方方面面。我们参政党在新的历史条件弘扬爱国主义传统,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面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事业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炙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进步性,保持广泛性,增强创造性,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崭新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比较稳定的立场和观点的总和。以人为本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就是社会发展再也不能把人当做客体、手段和工具,而要当做起点和归宿,切实保障人的生存权、自由权和发展权,切实尊重人的尊严、人的劳动和人的创造,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当前,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还是社会的主流。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些现象诸如精神危机、信仰危机、道德危机也在不断地冲击、挑战着人们。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和谐的文化范围。和谐文化建设中最根本的是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提供了一整套观察世界、判断事物的基本标准。人们有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就有了超越具体利益关系的精神纽带,就能够宽容谅解、求同存异,团结协作地去化解矛盾、消除冲突,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共同体的团结和稳定。

一个人没有理想,便没有明确的方向,也不会有高昂的斗志;一个社会没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盘散沙,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社会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准则。从开始,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医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他们以自己的行动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谛,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祖国的建设奉献终身。

三、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为一名民革党员,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能够更深层次地影响我们民主党派人士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我们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促使我们更好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并努力践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牢牢把握辩证的理念,要将树立和践行活动贯穿到民革的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和自身建设等各项工作中,要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共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要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努力学习,提升素质。

首先要加强政治学习,坚持不懈地用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审计工作荣辱观。在审计工作中,树立依法审计、坚持原则为荣,营私舞弊、包庇违法乱纪为耻;遵守审计纪律、廉政纪律为荣,违反审计纪律、廉政纪律为耻;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保障国家安全为荣,损害国家利用和安全为耻,积极弘扬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其次,要扎实学习审计、财政、金融、法律等业务知识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知识,既要坚持向“书本”学,不断补充新的审计专业知识,又要坚持向“实践”学,让所学知识正确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将知识转化成能力,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要勇于实践,开拓创新。

在审计工作中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方针为途径,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开展审计工作,坚持说实话、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坚决维护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确保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同时,在审计工作中深刻认识用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作为判断审计发展的标准,发挥审计监督的建设性和前瞻性,用创新的思维谋划未来、解除难题、推陈出新。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和手段,既能坚持“沿着老路攀高点”,不断加强业务工作,又能坚持“开辟新路创亮点”,从创新审计制度、创新审计方法、创新审计运用等方面入手,不断开创审计工作的新局面。

三、要以人为本,服务大局。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贯彻到审计工作中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审计的视角关注民生并致力于改善民生;就是要在体现时代性、增强针对性、探索规律性上下功夫,推动审计科学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审计的基本工作方针,也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服务大局、服务国家的中心任务是政府对审计的必然要求,也是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审计工作要做到服务发展大局,应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充分发挥审计建设性作用。

篇7: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今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凌源市乌兰白镇党委在新常态下,把党的宣传工作作为助推各项事业发展的突破口,围绕党建宣传、核心价值观宣传、群众生产生活宣传,从软硬件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打造宣传阵地,使全镇工作拧成一股绳,向新的高水平迈进。

宣传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铸牢舆论阵地根基。6月末,凌源市首个农村党校在乌兰白成立,这标志着该镇党的干部培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不但镇村干部,包括农民党员在内的所有党员都有了一个系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地,该镇党校在教学规划中,把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作为核心内容,聘请专家学者讲解,使广大党员更深刻地认识到“学系列讲话、学党章党规、做合格共产党员”主题教育的理论精髓,从而增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把农村实用技术讲座作为重要内容,培训“四有”农民,增强农民兄弟的“三个自信”。

围绕打造文化阵地,努力营造决胜全面小康的良好舆论氛围。乌兰白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着力抓好基层党建、脱贫攻坚、苗木之乡、“中国北方扁杏第一镇”、乡风乡贤、道德模范人物等主题宣传。正在建设的党史馆强化了宣传体系建设,把上述内容囊括其中,突出农村基层党建的历史,让农民了解身边党建;设立善行义举榜、好人榜,让群众学有标杆。在各村,大力培育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典型;依托各村“农家书屋”,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利用文化广场举办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开展雪中送炭式关爱活动;加强关心下一代工作,把乌兰白中心小学建设成为实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地;高度重视党报党刊征订工作,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县四级新闻媒体打造宣传阵地;着力加强新媒体建设,建设了“乌兰世界”手机网、党员QQ群,设立了镇级荣誉室,拍摄了“大美乌兰”视频宣传片。

以宣传阵地建设,探索开拓党员群众思想文化教育新模式。一是抓好“三个一”,创新了对党员宣传教育的新模式。“三个一”,即:在凌源率先开办镇村书记干部大讲堂,探索建立了“镇村干部经验交流会”这个学习品牌,兴建镇区党建文化一条街、村级党建文化墙及镇村文化走廊。二是打造了一流的可感可观的宣传平台,把8个村的村部建设成对党员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阵地;党员干部以一流服务现身说法,成为群众学习的榜样。三是以一流的环境提升党员群众精神境界。以良好的环境塑造人、鼓舞人,以争创美丽乡村为目标,大力开展美化、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全镇新建长城墙、花墙约7200米、栽树4000余株、栽花1.3万平方米,硬化村组道路18.28公里,建桥2座,安装路灯377盏,同时,实现了全镇全天候保洁。

篇8: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心得体会

宁夏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回族人口占36%,此外还有47个散居少数民族;有宗教场所5000多个,其中伊斯兰教的场所就有4391座。

在宁夏,宗教教义中的积极因素正被充分挖掘出来,宗教活动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适应,一大批宗教人士发挥积极作用,自觉地为党和人民服务。

吴忠市是宁夏回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地级市。在全国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吴南清真大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是祸”等标语被张贴在醒目的地方。清真寺阿訇告诉记者,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这里正在变成合法宗教活动的保障区、民族团结的教育区、民族文化的展示区、宗教场所民主管理的示范区、国策法规的宣传区、矛盾纠纷的化解区。

在宗教场所升国旗行不行?在宗教场所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不可?宁夏有关部门认真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意见,请德高望重的宗教人士讲解信仰与政治、教会与国家、教规与法律、爱国与爱教的关系。很快,人们就达成共识: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爱国和爱教是一致的,爱国是信仰的一部分。在宗教场所升国旗,就是一种爱国的表现,并不违背教义教规。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还特别注意提炼、阐发、弘扬宗教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文化养分,本着慎重、尊重的态度,他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研究宗教典籍,挖掘整理宗教思想、教义教规中符合时代进步要求、有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道德提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相通相契合的内容,进行宣传和宣讲,引导信教群众既做正信正行的好教民,也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宁夏各地在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中广泛开展“知大局、守规矩、起作用”“看宁夏、知宁夏、爱宁夏”“念好两本经,再做新贡献”等主题教育,举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心同行谋发展,同建同享促和谐”新卧尔兹演讲比赛;组织“每会一善、每寺一善、每人一善”慈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与宗教活动实现了有机融合。

许多爱国宗教人士都能各展所长、各尽所学,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争当民族地区法律法规的普及员、健康生活的指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慈善事业的宣传员、民风建设的讲解员、特殊人群的帮教员、党群关系的联络员、增收致富的引导员,进而引导信教群众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既念好“古兰经”,又念好致富经。

宁夏民族宗教工作,是全方位、多领域、多侧面的。,宁夏在全国率先编写了国内第一部《中华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教程》,直面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各民族青少年了解民族宗教知识、正确理解民族宗教问题的良好读物。现在,宁夏的高等院校都开设了民族与宗教课,效果良好。

吴忠市利通区的社区邻居节已经举办十几届了。“邻里一家亲”“邻居宴”等有特色的活动,使回汉群众吃在一起、玩在一起、乐在一起。取材于真人真事的话剧《回族干娘》,反映的就是回汉一家亲的故事。最近,这部话剧刚刚完成在全国多地的巡演,其中的故事也让许多外省观众深受感动。

篇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实施方案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根据市文明办《关于进一步深化道德讲堂活动的通知》(成文明办〔〕75号)要求,根据市局统一安排,公管中心拟于5月29日开展一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道德讲堂”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活动时间

5月 29 日(星期四)15:40开始签到,16:00 正式开讲,

二、活动地点

市局“道德讲堂”(房地产大厦一期五楼多功能厅)

三、活动主持人

刘元一

四、参加人员

局机关、局属单位、公管中心职工

五、活动流程(全程约40分钟)

(一)主持人介绍本期活动主题:

(二)围绕“唱一首歌曲”、“诵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看一部短片”、“作一番点评”、“发一份善心”、“送一份吉祥”的“七个一”流程,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原则,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立体诠释道德内涵。具体内容如下:

1. 唱一首歌曲(约5分钟)

全体起立,齐唱《我的`中国心》,

2. 诵一段经典

领诵人:冯磊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

译文:人生大学问的宗旨,就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德行,在于更新民风,在于达到德才完美的最高境界。

“权利不能倾也,群众不能移也,天下不能荡也。”——《荀子》

译文:权力和利益不能打动他,众人不能改变他,天下之大也不足以动摇他的心志。

3. 看一部短片

《迟到的荣誉 不悔的信念 不变的价值——方俊明》

4. 讲一个故事

宣讲人:益多之家公益组织志愿者

5. 作一番点评

随机抽取现场2-4名参会人员讲述心中感受、评议身边好人故事,品悟道德力量。

6. 发一份善心

邀请全场观众起立,领诵人带领全场观众做出道德承诺。

7. 送一份吉祥

赠送道德书签

(三)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

六、活动要求

(一)全体人员准时出席,规范签到。

(二)请全体到会人员抓紧熟练《我的中国心》,做好合唱准备。

(三)请宣讲人及现场发言人员做好相关准备。

(四)公管中心负责活动的整体安排及现场统筹。

篇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内涵明确、内容严整、理论严密的逻辑体系,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内在精神和灵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要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关键词〕 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和谐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表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内涵

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必然要形成一定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就是其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反映社会意识的本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和方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中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第一位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作用,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这就要求我们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自觉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两个“不能含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崇高的理想,坚持理想与现实相结合,使崇高理想成为我们党、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理想教育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既实在具体,又鼓舞人心,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在本世纪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代表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建设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包容性。这个共同理想,把国家、民族与个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要基本实现现代化、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人民要过上宽裕的小康生活,有利于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共同为之奋斗。这个共同理想,既体现了现阶段党的奋斗目标,又体现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要求共产党员把为最高理想而奋斗同为现阶段共同理想而奋斗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胡锦涛同志指出:“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民族优良传统;包括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了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64字创业精神”、九八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等优良传统。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伟大的事业需要并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已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已经深深地融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发展中大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既需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需要倡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也需要确立起人人皆知、普遍奉行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道德风尚。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了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它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把握了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重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项十分突出的任务,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立足于“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不同层次的价值观念进行整合的结果。这种整合既突出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又强调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既继承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又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本质特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就触及到了重塑主流意识形态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改革,重塑主体意识形态的知识形象、理论形象和创新形象,增强它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创造力以及竞争力。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统一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体功能和作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第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主体意识形态,必须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决定着整个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基本特征和基本方向,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拓前进的旗帜和主心骨。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把建设这一体系作为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来抓,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研究,为党的理论武装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还要深入群众生活、深入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社会变革和利益关系调整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影响;掌握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思想动态和价值追求;了解现阶段我国社会的思想观念结构、价值取向结构、道德追求结构和心理素质结构;研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配套的政策法律体系。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涵外延的研究,并深入研究这一体系的理论结构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并吸收、借鉴国外在价值体系建设上的有益做法。

第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主体意识形态,必须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理论创新。中国共产党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主流意识形态创新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表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在于社会的政治、法律、哲学、宗教、道德、文学艺术、新闻作品等具体的思想文化形式之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这些具体思想文化中内含的思想理论、价值观念、实践主张以及世界观等内容。我们应该认识到意识形态的职责,担负起应当承载的意识形态使命,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应有的努力。要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作出新概括,开辟新境界,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使主流意识形态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和自我超越能力的开放体系,给人们的创造留下广阔的空间,使它在不断应对时代挑战中,获得强大生命力,实现对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双重指导。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主体意识形态,必须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科学整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但不是全部。建设先进的意识形态,还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和整合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尊重人们价值选择的多样性。但是,作为一个致力于民族复兴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形成和巩固最基本的、相对稳定的核心价值体系,并努力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价值共识。在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取得全社会广泛而深刻的价值认同,可以使人们消除彼此之间的分歧和隔阂,增强社会成员的归属感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团结和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凝聚和统一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思想的有力武器。当前,我们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分析社会矛盾的变化,揭示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形成、传播的社会基础和演变规律,对群众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惑作出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解答。坚持统一思想、尊重差异,通过科学而有力的舆论导向、文化辐射和制度安排,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意识形态引领的亲和力,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第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主体意识形态,必须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意识形态应该具有普适性,应该成为人民群众最为广泛的精神需求,为人们提供核心价值观念,成为人的精神家园。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自觉遵守和奉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一个从上至下由党和政府倡导和创建的过程,又是一个由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身体力行的过程。实践好这个课题,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把铸造灵魂、突出主题、把握精髓、打牢基础的基本要求,体现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领域,从政策环境、体制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撑。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理论、舆论、文艺等多种载体、手段和途径,运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更好地回答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日常宣传报道中去,不仅新闻报道、专题节目要积极弘扬核心价值体系,而且娱乐类、体育类、广告类等节目也要符合和反映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要认真研究当前文化发展的特点,尊重文艺创作的规律,加强对创作的引导,用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传播核心价值体系。要正确引导时尚文化、休闲文化、通俗文化的发展,把握价值导向、体现社会良知,坚决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要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让群众在文化活动中领悟核心价值体系。要进一步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扎实开展文明上网、文明办网活动,加强对网络内容的引导、监督和管理,使网络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熟知、所认同、所接受,使之真正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谐的精神纽带。

第五,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塑主体意识形态,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当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与之相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多样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建设先进的意识形态。努力推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好做法、好经验,以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进程。要及时总结和宣传体现核心价值体系要求的先进典型,特别是普通人群中的道德楷模,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把他们的感人事迹、先进思想和高尚精神变成全社会的精神财富。切实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文明风尚。

篇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

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强调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先进的社会意识,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归纳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有利于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线、共同的思想基础,成为了我们党、国家、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上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提供的是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应该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从来就是在同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激荡和斗争中发展的,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同时又要看到,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团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进步。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向世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思想上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建立了一套比较成熟的制度和体制。与这些根本性的制度和体制相适应,必然有一个主导全社会思想和行为的价值体系。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核心内容作出清晰的界定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没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党就会瓦解、社会就会动荡、国家就会分裂。对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过程中形成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科学的概括和清晰的界定,明确其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之容易为全党全社会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在今天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情况下,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三: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当前,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越来越呈现出层次性。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多层次的思想道德而降低甚至否定先进性的要求,也不能不顾人们思想道德的客观差异,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社会成员。那么,用什么来引领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提升和进步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集中回答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各国经济既相互融合又相互竞争,不同文化既相互借鉴又相互激荡。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既挑战着国家主权的内涵,又冲击着人们的国家观念、民族认同感。国家之间的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的竞争,又越来越反映在软实力之间的较量。在软实力中,最关键的就是核心价值体系,它直接反映着民族的凝聚力和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这种情况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起基础作用的是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属于道德的范畴。道德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通过社会舆论、教育感化、自身修养、传统习惯等起作用,用以调整社会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证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精神力量。道德是经济基础的反映,而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给道德领域和社会关系带来深刻复杂的变化。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确立全社会普遍奉行的道德规范,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文明的社会风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革命道德同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道德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提炼和概括出八个方面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为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断提供了基本准则。社会主义荣辱观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结合起来,树立了鲜明的社会价值导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能够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发展。紧紧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不论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不能动摇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需要。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明确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将会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引导全社会在思想道德上共同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先进性要求,又体现了思想道德建设上的广泛性要求;既坚持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又兼顾了不同层次群众的思想状况;既体现了一致的愿望和追求,又涵盖了不同的群体和阶层,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包容性,具有强大的整合力和引领力,是联结各民族、各阶层的精神纽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功能九: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进一步凝聚民心、鼓舞斗志,提高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家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篇12: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围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用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在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

围绕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像雷锋那样,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学习,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转化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认同和追求;二是要像雷锋学习毛泽东思想那样,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自觉用这一理论体系指导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改造;三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影响和侵蚀,防止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变化面前迷失方向。

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围绕树立共同理想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引导人们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中;二是要像雷锋那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关系,把个人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三是要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脚踏实地,发奋学习,增长才干,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增强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本领;四是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始终能经受住困难和挑战的考验,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懈奋斗。

着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强大精神力量。

雷锋精神既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又是民族精神的彰显,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结晶。围绕形成强大精神动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雷锋甘当“螺丝钉”的敬业精神,像雷锋那样“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的火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立足本职、忠于职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二是学习雷锋的创新精神,像雷锋那样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三是要像雷锋那样,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把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化作励志图强、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实际行动。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鲜明的道德标尺,形成基本道德规范。

围绕着形成基本道德规范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就需要做到:一是学习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以服务人民为最大幸福,以帮助他人为最大快乐,用实际行动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二是以雷锋为道德楷模,着眼于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雷锋精神更深刻地融入民族血脉;三是学习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自觉到艰苦环境中磨炼意志、砥砺品行,自觉到基层岗位上接受锻炼、成长成才;四是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五是广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以雷锋为榜样,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建设,践行党的宗旨,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篇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的观念体系和内在精神,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对这能动性进行理性思考,对于我们深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增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推进建设的自觉性,具有重要意。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和谐社会;建设;能动性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建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我们大力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全面发展,各种关系整体协调的社会。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其一经确立以后,就对我们当前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

一、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正确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意识和观念,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指南针,为和谐文化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指明正确的方向。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然要求以与之相应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动指南。而要建设能够为社会和谐提供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的和谐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在全社会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凝聚人心、激发活力。现阶段我国正在经历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冲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和谐文化建设中正确的方向。《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由此可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在于保证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的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有了根本的方向。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文化,科学性、先进性、包容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谐文化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才能坚持正确的方向。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两面旗帜,只有时刻高扬,才能使和谐文化继往开来。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人们正确分辨是非、善恶、美丑,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充实和发展,是新时期建设和谐文化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重要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华民族实现巨龙腾飞的强大动力。它反映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为当代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指明了方向。坚持这一理想,和谐文化才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和谐社会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空间。

二、为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项庞大和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坚实的政治保障,又要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和良好的文化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同时,大力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要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激励作用,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营造氛围,为激励全国人民朝着共同目标努力奋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进一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体来说,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动员和团结全民族为共同理想目标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的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是当代全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是激活社会创造活力的推进器,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的岁月里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发民族志气,激励群众士气,激扬社会正气,增强人们的国家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充分发挥这种巨大精神力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激励作用。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新的发展、新的跨越。

相关专题 社会主义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