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分析论文

丸丸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丸丸”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分析论文(共17篇),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分析论文

学生社会实践新模式分析论文

当前多数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流于形式,有严密组织、精心安排、持续践行的活动凤毛麟角。且多数实践目的不够明晰,与专业对口性不高,未能将当代大学生思政建设工作和专业素养提升相结合,与国家相关建设结合程度较低。因此,如何结合支援国家建设、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促进高校师生参与产学研合作等各个方面做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集思政、专业、产学研、援疆为一体的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新模式探索》针对目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利用东华大学纺织服装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一、国际一流水平的优势,结合对口支援新疆任务,将暑期社会实践和援疆行动密切结合,通过去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聚集地调研、培训、科研等活动,在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间架起一座桥梁,为西部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引智手段。该项目荣获“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一句“戏言”,七年执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我国国土面积的六分之一,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尤其是作为产业支柱的“一白一黑”,即棉花和矿产,更是新疆自然资源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没有大力发展纺织及相关产业,特别是吸纳劳动力较多的服装产业,使得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受到制约。近年来,国际反华势力纵容国际恐怖主义渗透新疆,维护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结合新疆资源优势帮助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提高就业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其政治意义极其重大。“50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乌鲁木齐,然后24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到阿克苏,再坐2小时汽车到塔里木大学。

接着到塔克拉玛干沙漠野营一天,去兵团一师干一天农活,在塔里木大学和学生交流互动2天。”这样艰苦的条件、紧凑的行程让冬天正在前往塔里木大学的邱夷平及同伴产生疑惑:在筹集到路费的情况下,东华大学的学生是否愿意参加这样的社会实践?为了验证自己及同伴的疑惑,邱夷平在网上展开民意调查,没想到谈笑间的一句戏言竟意外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回应。在邱夷平及其团队的组织带领下,在学生们积极热情的响应下,援疆团从建立至今七年时间,深入新疆各个地州市开展调研、讲座、培训,开启了东部对口支援西部的新篇章。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产学研共赢

纺织服装调研、培训是援疆团工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对于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求很高。组织者通过招募宣讲比拼,提高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通过纺织学院专业名师讲示范课和当备课顾问,提高学生专业素养和讲课水平;通过组织专业老师指导制定调研提纲,并在上海附近的纺织企业进行预调研活动,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除了调研和培训,援疆团还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科研活动。其中一个就是如何改进机采棉的质量?劳动力成本上升让机采棉得到大规模推广,但是却带来了棉短绒率上升、强力下降和含杂率上升等问题,如何用科学方法来破解这个难题是几届援疆团都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第一届援疆团进行了机采棉和相关轧花设备和工艺以及棉花质量的调研,写出了第一份中英文对照版的调研报告。以此为基础,我校援疆干部陈晓川教授和援疆团其他几个教授联合成功申报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的科技支疆重点项目《自动轧棉在线检控关键技术与质量优化》,在理论和实验两方面提出并实现了对机采棉的轧花工艺进行改进的可执行方案。”邱夷平说道。此外,援疆团还组织学生开展体能训练、少数民族政策培训,举办军垦老战士座谈会等,一直将思政工作贯穿援疆行动的始终,让团员们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也坚定了团员为边疆建设贡献力量的决心。

同时,还在当地进行军民联欢和接受反恐教育,在行动上落实对恐怖主义防微杜渐。邱夷平表示,得力的措施,严密周到的组织工作,使得援疆团能够在反恐斗争最紧张的深入南疆暴恐威胁较大的阿克苏地区坚持援疆,成为那段时间唯一深入南疆坚持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地大学生团队,获得当地企业和领导的高度赞扬。历经七年的发展,援疆团逐渐成为思政工作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专业学习的模范和科学研究的`模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革新,为深化校企合作、产学共赢搭建平台,受到当地企业和政府的好评。同时,援疆团的学生也在调研实践中将课堂理论知识和生产实际结合起来,增长了知识也得到了锻炼。

成立援疆联盟,搭建东西部交流平台

援疆团的最大创新就是针对新疆发展纺织业缺人才和技术的现状,采用大团队、跨学校的组团方式开展实践。从开始时仅有东华大学纺织学院的师生参加,逐步扩大到本校服装学院的同学以及塔里木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相关大学的同学参加。通过跨学校的方式,扩大了援疆团的智力资源和在全国的影响力,由于各参加学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宣传,援疆团引起了全国兄弟纺织服装院校的极大兴趣。截至目前,由东华大学牵头的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纺织服装援疆联盟已经正式成立。其常务理事单位为全国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排名前五的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苏州大学、江南大学,以及新疆大学和塔里木大学。“从第六届援疆团开始,我们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籍的纺织服装专业本科学生加入援疆团,增强香港青年学生的祖国认同感和与内地学生的友谊。”邱夷平补充道。

援疆团逐渐推向东部地区所有纺织服装类院校,成为连接东部优势纺织科教资源和西部快速发展的纺织服装产业间的桥梁,成为新疆地区唯一一支由内地高校大学师生组成的纺织专业培训义务志愿团队,并于正式更名为“一带一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纺织援疆团”。经过七届300多名团员和二十余名指导教师的努力,东华大学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援疆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每年都受到团中央、上海市和东华大学的各种奖励和表彰。联结13所纺织高校搭建了东西部交流平台,根据新疆企业的需求开展讲座100余场、培训超过7000人次;调研新疆企事业单位200余家、形成10余份调研报告;立项《新疆棉花机械采摘与人工采摘品质差异分析及改进研究》等相关研究项目4项;荣获20全国大学生“一带一路”暑期实践专项行动优秀团队奖等国家级、省部级、校级奖项12项。这对于推动新疆和西部地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

“援疆之行,既是终点,也是起点。”邱夷平表示,希望通过全国纺织高校援疆联盟能带动更多的纺织类高校和企业加入援疆行列,利用专业的优势助力新疆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

作者:陶红

篇2:机关档案管理新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机关档案的管理是一项有风险的管理,尤其是档案的管理工作更是承担着风险问题。因此,本文主要从机关档案数字化管理所存在的问题着手,分析构成数字化风险管理的各个要素,提出档案的数据分析在机关档案管理方面新的控制手段及管理模式。

关键词:机关档案;数据分析;管理新模式;管理风险防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在各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在多个领域均是采用互联网之间的关联进行信息的传输和管理,尤其是在档案管理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档案管理变得更加便捷。当前我国机关档案管理机构主要以机关档案室为主,机关档案室是管理基层档案最普遍的形式,机关档案室是收集管理档案的机构。该机构具有将档案材料积累,将重要的,具有长远保存价值的档案移交给国家档案机构的作用。我国机关档案建设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在机关内部设立档案室,该机关档案主要是负责管理档案和保管档案的职能。再就是机关内只建立档案库房,不设立专门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这是机关档案库房式的基本管理模式,目前我国机关档案管理由纸质版逐渐实现电子版转化,电子档案管理主要依赖于网络资源共享。电子档案具有可共享性,复制性,传输性等特点,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弥补纸质档案的缺点。当然,数字化管理档案具有易丢失、易更改而且容易被黑客盗取有价值的信息而泄露信息,所以电子档案的一定缺点这就会让我们的机关档案的重要信息受到一定的威胁。那么如何加强机关档案数字化管理成为机关档案部门管理工作的一大挑战,这就需要在数字化档案的数据分析和数据存储方面来加强风险防范。

一、机关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机关档案一般是指具有原始性和法律性效用的档案材料,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在工作活动中所形成的文件资料以及人事档案等档案信息。机关档案理部门是保存和办理机关档案的重要部门机构,这是从事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工作。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是与机关单位利益以及工作人员个人利益具有紧密联系的,既需要承担档案管理工作,同时还需要确保档案管理质量。实行分级、分专业管理国家档案的工作原则,能够对国家档案开展分专业分层管理,这种专业机关档案室是基于该原则构建的,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利于在专业系统内实现档案流转,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也利于实现规范化档案管理。

二、目前机关单位档案管理的新模式——联合档案室

纸质版档案主要是印刷在纸张上,只是把档案占据上的空间,在查阅过程中难度大,很难实现转移,同时很容易受到水、火、虫等影响,容易出现档案丢失的问题,但相对来看纸质档案保存时间长,会受到空间距离产生的不利影响,进行大量档案移交时通常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确保档案无损转移,相比纸质版档案来说电子档案成本较低,所占的空间更小,也更利于环保。电子版档案与纸质版档案的差异性有许多不同,一是电子版档案与纸质版档案存储信息的介质不同,电子档案可储存在计算机相应路径中,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通常计算机储存量大,可容纳大量文件信息,据统计一个光盘可容纳约7万页纸质版内容。但由于电子版信息依赖于网络建设,部分内容会由于长时间储存而出现的流失二是相比纸质版来说,电子档案移交方式存在差异,在管理档案时很难避免不同部门出现档案转移翻阅的问题,而相比纸质版档来说,电子档案在移交和递送过程中流程较为简单,比如对一些保密档案来说可通过光盘介质复制,移交,无需保密档案可直接通过互联网传输且档案传输速度较快,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去移交。三是查阅档电子档案的检索方式与纸质版权的差异,纸质版档案整理归档后在查阅过程中只能依靠人为开展翻阅,这个过程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对于一些保存年代较久的档案查阅难度较大,而电子档案通常储存于相应的计算机路径中,只需要检索关键词便可以准确查阅,可以节约人力、时间。

三、机关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电子档案保存存在的问题。机关档案室是机关重要的内部组织之一,是由机关内部资源进行经费分配的,由于不同机关其职权不同,因此在财力支配方面也会存在差异,机关电子档案主要储存于计算机相应路径中,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这些硬盘保存期为5年左右,相比一些纸质版档案来说保存时间显著缩短,同时电子储存原件使用周期较短,制造材料稳定性差,很容易受到火、水的损害。其次,在读取和使用电子档案时需要依靠计算机软件,互联网,通常储存计算机无法使用时,也无法正常读取电子档案信息。

(二)机关电子档案可能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电子档案成本相对较低其所占空间小,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利于环保,进而实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具有较强的便捷性,因此也存在较大安全漏洞,从一定程度上来看,电子档案具有双面性,在安全性方面会受到网络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是电子档案损坏中常见问题,由于电脑病毒感染会连带损坏储存于计算机中的文档,其次在受到计算机网络攻击时这对于机关档案来说是比较严重的,由于黑客对于一些重要文件具有较大的攻击性,导致部分重要机密档案信息泄露、损坏,给当事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由于机关电子档案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因此档案部门在管理过程中既考虑其便捷性,同时还需要考虑面临的挑战。

四、机关档案管理新模式——数字化管理措施

(一)妥善保存储存器。由于对于计算机档案储存原件来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影响,因此在保存时需要选择合适环境,防止受到磁场、尘土、强光照射或剧烈震动,同时还需要注意介质保存期,定期需要对储存价值进行检查,对于达到使用期限的介质需要及时更换,由于电子导航很容易丢失,因此需要定期进行重要档案备份,可以在不同储存器或者计算机完成信息备份。

(二)提高机关档案管理员工作的能力和创新性。由纸质版到电子档案的变化也从一定程度上标志着档案管理发展,对于从事相关工作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管理创新要求,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倡导管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的创新性,为提高档案专业人员信息化工作的能力,进一步在岗位职责中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档案管理部门需要定期对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制度技术培训,而工作人员还需要积极配合参与档案管理部门举办的相关业务培训学习,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适应新时代的管理者,更好地服务本单位。当然在基于创新意识下,需要按照档案管理程序有序开展档案的管理归档、保存,进而能够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导致出现档案遗漏问题,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安全性。

(三)建立机关电子档案的目录数据库。因为机关内各种人事档案不仅数目多类型也多,完善的数字化目录数据库可以把众多档案信息存储到云盘端,这有利于经过网络传输给客户,既方便了客户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目录检索查询,也方便档案管理员的统计整理,完善数字化目录数字库对建立机关档案非常重要。机关电子档案形成数字化的前提是完善机关电子档案的目录,因为建立电子档案目录可以方便从繁多的档案当中查询目标档案信息,详细具体的电子目录可以使数字化的检索功能更为条理化和规范化。

五、小结

总之,针对机构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是与工作人员个人利益以及国家机关机密息息相关的,在日常开展机关档案管理时需要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促进机关档案管理模式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肖鹏,张栋.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模式[J].中国档案,20xx(8):50-51.

[2]张晓斌.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办公室业务,20xx(6):132.

[3]卢秋蓉.机关事业单位数字化档案管理现状与优化对策[J].办公室业务,20xx(8):167.

[4]王海娟.浅谈公司档案管理现状与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要求[J].黑龙江史志,20xx(17).

[5]麦燕红.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与现代化路径[J].黑河学刊,20xx(10).

[6]付艳杰.机关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J].档案天地,20xx(04).

[7]王志敏.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现状与发展前景[J].办公室业务,20xx(14).

篇3: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

三农经济新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邮掌柜+”系统是中国邮政在“互联网+”行动中建立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针对“互联网+”在“三农”经济薄弱环节。从“互联网+”现代农业、普惠金融和高效物流的角度出发,就“邮掌柜+”面向“三农”经济的发展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一体两翼”;“互联网+”;“三农”

中国邮政以“邮掌柜+”系统为代表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互联网+”行动机遇与挑战并存。“互联网+”现代农业是整个行动最薄弱的环节。中国邮政通过整合系统、推广平台、强体展翼,大力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李总理就农村电商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座谈会上已经充分肯定了邮政在农村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邮政以其“仓储+配送+供应链”,进一步增加农村地区就业机会,促进农民的消费,进一步扩大农村市场。

一、“邮掌柜+”线上线下一体化打造服务

“三农”品牌服务“三农”是“互联网+”的薄弱环节。一是物流、仓储和配送。整个农村人口居住相对分散,广大农村的商品需求也相对分散,电商业务要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发展在农村就显得薄弱。二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消费习惯有差异。三是服务“三农”电商的运作成本较大。诸多电商因为受到店面租金、人工成本过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法及时培养起客户的消费习惯,一定时期内较难形成消费规模。“互联网+”现代农业一直是“政府关心、社会聚焦”的难点、热点问题。“邮掌柜+”平台是邮政依托其邮乐网平台为出发点,通过搭载多项邮政业务,以便于邮政快速切入到农村电商市场而形成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综合电商服务平台。可实现线下代购、商品批发、进销存管理、会员管理、便民服务等功能,可以直接普及农村小型超市以及便民服务店使用。一是线下代购。就是相关加盟商帮助农村地区不会上网或不具备上网条件的消费者,购买邮乐网的商品,并支付一定代购佣金的业务。二是商品批发。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向线下渠道展示分销商品,进一步简化了购买流程,让加盟商能够方便、快捷地采购各地邮政供应的商品。线三是进销存。是按照门店管理标准设计开发的进销存管理软件,提供了库存管理、收银管理、业绩管理、店员管理等门店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功能。原来的手工记账,麻烦不说还容易出错。现在店里的商品还有多少库存、当天营业额是多少,一目了然。四是会员管理。是按照门店管理会员的需求设计开发相关的管理系统,提供了会员信息管理、积分管理、积分兑换、赊账管理等一系列会员管理所需要的功能。通过积分回馈拉住客户,回头客越多,生意也就越做越好。五是便民服务。通过便民服务站系统,具有代缴通信话费、水电费和代售票等公共服务功能。叠加代理车险、代投代揽快递等一系列便民服务功能,进一步丰富业务种类,让农村广大市场得到更大的优惠。中国邮政抓住“互联网+”行动契机,通过遍布的实体店开展面向全方位市场的线上线下全新的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邮政综合服务平台--“邮掌柜+”系统,进而邮政实现“服务三农、通过线下带动线上,农村包围城市”的邮政农村市场战略布局。并且“邮掌柜+”系统在“互联网+”行动不断丰富业务种类,充分发挥技术平台、有线下网点、分销和物流体系,塑造的品牌优势,让农民享受到更多便利。在其他电商还没有完全进入的农村“互联网+”市场能够创新出具有邮政特色的O2O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实现农村电商更加多样化的服务。随着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在广大农村的广泛使用,农村“互联网+”市场在“三农”需求日趋巨大。中国邮政以其线下渠道规模庞大,运营体系健全,加之全国目前拥有25.3万个便民服务站和5.2万个邮政局所,这都是其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实体网络。

二、邮政“金融翼”服务

“三农”盘活“互联网+”普惠金融“三农”面对“互联网+”市场,突显的问题是信用贷款难、融资渠道窄的问题,中国邮政要通过“金融翼”服务“三农”,盘活了“互联网+”普惠金融。作为邮政“金融翼”主体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依托其遍布城乡的网点优势,坚持服务“三农”市场、服务诸多中小企业、服务社区的市场定位,自觉承担“普之城乡,惠之于民”的重大社会责任和义务,摸索出一条商业化可持续的快速发展道路,做到全国范围内网点规模数量最大、网点覆盖服务人口最广、客户最多。从而成为我国普惠金融的.先行者。中国邮政面向“互联网+”普惠金融,要做普惠金融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一方面邮政要能担当服务“三农”金融服务生力军。广大农村金融依然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最薄弱环节,中国邮政要始终将“三农”金融服务放在当前和以后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上。通过自上而下成立三农金融服务部,依靠其“专门机构+专业团队”,充分发挥资金、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通过其产品与服务创新进一步提升“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县域范围内的小微金融服务主力军。邮政“金融翼”实体网点的70%以上分布在县域及其以下地区,拥有为遍布城乡的6000万以上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天然基础条件和优势。通过全国规模最大的金融流通网络,为广大城乡人民群众搭建起了资金流通的绿色通道。一是进一步做好代收代发、公共缴费等工作;一是面对全国不同地区代收代发工作特点,重点为老龄用户、流动务工者等提供更加便捷服务。

三、结论

发展“互联网+”是当前大势所趋,能得渠道者必得天下,互联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邮政要进一步珍惜得天独厚的优势,充分发挥邮政“一体”的根据地作用,做好窗口资源的管理。完善邮政“两翼”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邮掌柜+”系统,以最快的速度加入“互联网+”行动中,做到立足市场、强化组织,优化网络、积累客户、提供支撑、多方共赢,总结经验、积累资源。抢占“三农”市场,以此确立中国邮政在“互联网+”行动中的领头羊、排头兵地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40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2]中青办联发.关于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的通知[S].〔2015〕40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3]中国邮政.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决定[S].〔2015〕81号.北京:内部发行,2015.

篇4:电子商务新模式论文

摘 要:随着网络的普及化,网络群体也逐渐的壮大起来。

电子商务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随之而出现的电子商务模式也多样化。

本文先对目前流行的电子商务模式进行分析,再结合目前的市场现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之后,分析了最后一分钟交易所具特有的优势并提出了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网络;电子商务模式;最后一分钟交易

一、电子商务模式

(一)电子商务模式涵义。

不同的学者对电子商务模式的定义是不同的。

Michael Rappa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一个企业开展业务并以此获利而使企业生存下去的方式。

Afuah等在电子商务模式分析中提及了竞争持续问题,涉及企业如何长期获利而长久地保持竞争优势。

根据有关学者的进一步研究总结,认为电子商务模式是企业确定细分市场和目标顾客之后,通过企业内部特定的组织结构和在价值网中的定位,运用网络信息技术,与价值网上的各合作成员整合相关流程,最终满足顾客的需要,并给企业带来赢利的方式。

电子商务模式是电子商务活动的一种重要因素,表现形式多样化,如B2B,B2C,C2C等。

从交易成本的经济学方面来说,电子商务模式是交易者之间进行商务交易的一种形式,是为了保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所涉及的商务活动能给交易者带来实时的价值。

(二)电子商务模式的现状。

现在流行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B2B,B2C,C2C,O2O等。

面向消费者的B2C和C2C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企业之间的B2B模式也给企业间沟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由此,电子商务带来的跨越时空的方便、便宜和互动,使它成为时代的发展趋势。

在21世纪电子商务“泛滥”的电子信息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发展到现阶段,最缺乏的一个方面就是其交易模式的创新。

虽然B2B,B2C,C2C这三种模式已经为许多企业和消费者接受,并且有着成熟的应用理论基础,但由于现实情况的不确定性、可变性、复杂性,以及电子商务环境的不断改善和进步,企业若要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下去,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的推行是当务之急、势在必行的。

目前,现代企业之间的新一轮竞争不仅体现在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反应和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商务运作速度上,更注重的是成本、损失最小化,即效益最大化。

因此,这也就是意味着网络时代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的挑战。

基于互联网的机遇和复杂的营销市场发展的需要,再结合目前具体的商业环境和现阶段流行的电子商务的几种模式,电子商务新模式――“最后一分钟交易”的提出即是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二、“最后一分钟交易”的内涵

(一)“最后一分钟交易”的含义。

最后一分钟交易,即最后时限的交易,是供销双方在最后关头达成的协议,是网络销售的一种方式。

最后一分钟交易现在在日本、美国等电子商务发展比较发达的国家已经兴起。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还没有这方面的交易趋势。

最后一分钟交易是基于B2B、B2C、C2C等交易模式提出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是多种交易模式的一种“进化”。

它的本质是为企业解决减小成本损失、增加收入,方便客户、为客户带来新的价值,为企业生存创造赢利空间。

最后一分钟交易是根据现在的市场环境,减少企业因客户退货或服务的损失,为企业降低成本,因网络而诞生的一种业务,也可以说最后一分钟交易是一项只有依靠网络才能更好地运行,而且必须借助网络才能运行的业务。

最后一分钟交易实际上也隐含着电子商务网站或电子商务企业能否生存的关键。

这种新模式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及时的为企业减少损失和成本,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

最后一分钟交易可以说是以赢利为中心的一种电子商务模式。

(二)“最后一分钟交易”的分析研究。

现在,互联网不仅是人们之间的沟通工具,而是已经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根据CNNIC调查显示,年底,中国网民的渗透率接近50%,全球网民数为26亿,20比的增长率为9%。

20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6.2万亿,增长21.2%。

本地生活O2O38.4%、网络购物37.2%的强劲增长拉动了电子商务整体的增长。

基于此种情况,实行最后一分钟交易是可行的。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待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其目的在于:首先,把消费者退回的某产品或服务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最小化,降低了企业的成本,节约了资源;其次,具体的经济学分析更具有说服力,为在企业中的普及奠定基础;最后,成本的降低、损失的减少,明确了电子商务模式再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最后一分钟交易”的优势

(一)降低企业成本、减少损失,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

一般的电子商务模式只是完成了双方的交易过程,但是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不同,它能及时的解决出现的应急问题――退货或者最后期限的待销产品,没有积压,没有浪费,这也进一步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火车票的退票现象:根据国家规定,乘客在提前6小时退票,售票处将会扣除该票价的5%,即乘客的损失也不会很大。

然而,火车站却损失了一个座位。

因为,在这6个小时之内,不管这张退票能否再售出去,火车都是要开动的。

即相对来说,火车站的运营成本上升,效益降低。

航空公司亦是如此,如果出现预约被取消,或因突然变故而出现空位,飞机都是按时正常飞行,这样,航空公司将会产生巨大损失。

然而,航空公司如将这一信息即时的发布到网站,通过web网页将此信息提供给需要的乘客,则会减少损失。

(二)维持良好的经营状态。

“最后一分钟交易”大多使用Web系统显示空缺信息,直到接到预约为止。

其主要适用于旅行商品、飞机票、火车票、旅馆、团体旅游、娱乐票券、饭店预约等电子商务行业领。

因此,在有特定的市场环境下,突破“退货”、“浪费”等瓶颈,继续维持企业良好的经营状态。

四、“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的实施策略

(一)提高网站知名度。

在当今企业想让自己的商品或服务及时地销售出去,不在互联网的大海中淹没,那么该企业一定要有知名度,要让客户主动认识并了解、接近该企业。

故可将在最后期限待销的剩余、退回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及时地发布在该企业的网站上,并放在醒目位置,以此引起用户的'关注,提高企业网站的点击率。

(二)制作个性化、实用性强的网站首页。

许多电子商务网站将本来可以通过报纸媒体、电话、传真进行的交易,简单地转移到网络媒体上以此赢得高额利润。

最后一分钟交易最能体现电子商务网站价值的。

制作个性化、实用性强的网站首页,将退货或最后期限的产品的及时信息公布在醒目的位置,以引起浏览者的注意。

(三)实施动态发布。

最后一分钟交易体现的是及时性。

因此,企业一定要实现动态发布,即企业通过网站发布或者刷新退货或服务的即时信息,使消费者可以看到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信息,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实现双赢的状态。

五、结论

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众多业务都已经或即将趋于电子化。

复杂多变的消费群体也使市场环境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具有不可预测性。

在这网络经济大潮中以及需求者变动性高的环境下,最后一分钟交易能够抓住进场时机,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情况下,减少企业的损失、降低企业的成本,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空间。

然而,顾客还是有很多的顾虑,特别是面临实物的商品,认为最后一分钟交易的安全性不高,而且网络上提供的信息不可靠,这就必须要保障运行平台的规范程序。

因此,要想推广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商家首先应保证在网上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最后一分钟交易模式。

参考文献:

[1] 蒋蔚.电子商务交易模式的创新[J].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 段钊.电子商务模式交易成本的经济学分析[J].情报科学,

篇5:电子商务新模式论文

【摘 要】电子商务已成为当前IT行业最热门的话题和竞争的焦点,B2B和B2C是近几年国内学界与商界讨论最多的话题,电子商务的要点是发现与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如何推进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创新,迎接我国进八WTO后培企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当今夸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

本文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经济的影响,并与其他商务做比较,以及其意思做简单的探讨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贸易;竞争

0.引言

篇6: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

经济管理新模式论文【1】

【摘 要】在我国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要求下,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生态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对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概念、内涵、主要特征以及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和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循环经济;经济管理模式;理论研究

1.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与特征

1.1循环经济的概念

在1990年出版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循环经济”是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rce和R.K.Turner正式提出。

从字面意思上看,“循环”+“经济”是指人类在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领域中实现闭路、循环式的流通。

其深层次含义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实现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循环经济一词是对物质闭循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以经济生态化为基础推进可持续发展一种全新的经济运行模式。

其内涵表现为: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达到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

1.2循环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本身具有系统性和生态性:(1)系统性循环是指在一定系统内的运动过程,循环经济的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将自己作为这个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

(2)生态性资源在经济活动中的循环闭环反馈式循环流动。

一切物质、能源可以在不断进行的经济活动中得到梯次利用或最合理使用,资源承载的循环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1.3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科学的发展观,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3.1新的系统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将“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系统建设作为维持大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

1.3.2新的经济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19世纪以来机械工程学的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

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地发展。

1.3.3新的价值观

循环经济观是将自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3.4新的生产观

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1.3.5新的消费观

循环经济观要求走出传统工业经济“拼命生产、拼命消费”的误区,提倡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在消费的同时就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同时,循环经济观要求通过税收和行政等手段,限制以不可再生资源为原料的一次性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2.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2.1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资源禀赋较差,虽然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少。

国内资源供给不足,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

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2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2.3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较低,突出表现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率低。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2.4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迫切需要

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尤其是要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使我国产品符合资源、环保等方面的国际标准。

2.5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让“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3.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3.1建立促进循环经济的.法规制度

近年来,国家经贸委组织研究资源综合利用的法规体系,向全国人大提出将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物资综合利用等内容,列入立法规划,这是非常必要的。

应加快立法步伐,形成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框架体系。

3.2通过政策引导循环经济的发展

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循环经济发展的火车头。

产业政策应强调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提高经济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有利于循环经济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在投资政策和项目选择上,对投资方向的鼓励和限制上,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方向倾斜。

3.3利用经济手段,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用经济手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是OECD国家采用激励机制保护环境的有机延伸。

由于OECD国家实施了严格的“污染者付费”政策,废旧物资回收和综合利用企业可以得到废物产生者的资金补助。

3.4开发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应运用循环经济的思路,通过对经济系统的物流和能流分析,设计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路径,建设高新技术园区,降低生产和消费过程的资源、能源消耗及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循环经济的发展,最终要靠技术进步。

研究开发那些循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技术,诸如信息技术、水重复利用技术、能源综合利用技术、回收和再循环技术、重复利用和替代技术、环境监测技术以及网络运输技术等。

3.5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GDP的增长只是反映了人类为社会创造的财富,通常被人们视为经济活动的“正面效应”。

然而,在GDP增长的同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这种负面效应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无休止地向生态环境索取资源,使自然资源从绝对量上逐年减少;二是人类通过各种生产活动向生态环境排泄废弃物使环境污染,或滥用资源使生态破坏。

绿色GDP是为了克服GDP的缺陷而提出来的,它是指从现行的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后的剩余国内生产总值,它为构架循环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4.结论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深化和具体化,是解决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矛盾的根本出路。

立足于21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国家的生态环境安全,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解决当前和今后面临的一系列重大资源、环境和经济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柴宝芬.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其产生背景[J].中国电力教育,,(4).

[2]单宝.解读循环经济[J].生产力研究,,(3).

循环经济管理模式【2】

摘要: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并成为一种经济管理新范式。

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理念倡导、局部试验示范后正逐步走向全面探索实践的重要转折阶段。

在这一发展的关键节点,迫切需要把握好循环经济概念界定、发展现状和该特殊阶段的循环经济管理模式。

只有全面分析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外延,透析其发展的现状,才能为现今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研究提供清晰的思路。

关键词:循环经济;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概念

篇7:“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新模式分析论文

“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新模式分析论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等行业的融合,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发展壮大了新兴业态。对于企业而言,密切关注这一场“互联网+”革命为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更好地满足“互联网+”时代的创新需求。在“互联网+”大数据这一大背景下,企业的营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再是传统营销模式下单纯的等待商机,而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这一精准营销的利器,创造商机。本文主要研究“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的新模式,在分析“互联网+”时代营销新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这一时代背景下营销的新思维,提出了“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营销的新模式,以期能使各企业迅速适应这一时代下的营销新模式,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企业营销模式;精准营销

“互联网+”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使传统行业在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兴发展业态。在“互联网+”这一新的社会背景下,社会资源得到更充分的优化配置,互联网思维创新发展的成果被广泛应用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与创新能力,形成了以“互联网+”为途径和基础设施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进行深度融合,将打造出更有竞争力的新商业形态。

一、“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新特点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是基于互联网平台,利用互联网工具对传统营销方式的一种改进,从而实现精准营销模式。“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特点主要包括:以O2O的商业模式为主,以“利他主义”为营销核心,以消费者体验为营销重点,具体如下:(一)O2O的商业模式所谓O2O就是OnlineToOffline,即将线上的商机与互联网结合,使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平台。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消费者可以在线上购买商品、筛选服务以及在线结算等,提高了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应用O2O商业模式可以真正做到以顾客为中心,即顾客驱动模式。传统的营销模式中,消费者多数是在商家直接消费,O2O商业模式则与此不同,其消费过程由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1]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产品的相关信息,而线下则更关注于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利他主义”成为营销核心

在传统行业的消费模式中,企业与同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是竞争关系,大家都在利用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即在行业中“利己主义”盛行。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随着DT时代的到来,“利他主义”将逐渐成为企业生产经营及营销过程中的核心。在DT时代,企业需要创造是“3W”的新型商业模式,所谓“3W”就是“消费者WIN、合作伙伴WIN,然后才是自己WIN”的共赢的商业模式。

(三)企业营销重点放在消费者体验上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物质需求上消费者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更注重的就是情感的需求。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得的数据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充分挖掘消费者的心理,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需求服务。[2]“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体验,即消费者感受。在这一时代,消费者更需要的是“体验”而非“服务”,只有让消费者感到满意,他才会为企业的产品买单。因此,企业更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数据来挖掘消费者的体验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思维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思维是营销管理科学化发展的体现,它涉及到以下三个维度:第一,定量思维,“一切皆可量”。这里指的“可量”不只是产品的单价、数量等客观信息,还包括消费者的心理、行为习惯等主观数据。在“互联网+”时代,只要是与消费者消费行为相关的要素,都可以利用数据转换为定量信息。第二,相关思维,“一切皆可连”。在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过程中,其每一个行为之间都会有内在的联系,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消费者选择产品的类型、喜欢音乐的种类等数据,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偏好。第三,实验思维,“一切皆可试”。企业利用现有数据得出想要的信息后,就可以制定各种有效的营销策略。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企业的营销思维具有可复制的特点,但是这里所说的复制并不是对某一企业的营销方式的照抄照搬,而是指其他企业同样重视数据,也能够从中挖掘出有效的信息。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模式

(一)找到营销的精准数据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要学会充分利用数据来挖掘消费者的偏好,进而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该收集数据。企业营销所需要的精准数据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获得:

1.企业自身经营数据

企业自身经营数据是指企业自身的各种管理系统产生的数据,如企业ERP系统以及网上支付系统等,这也是企业最主要和最传统的数据来源。这些数据是企业独有的珍贵资产,因其是企业内部产生的数据,它们能够更为快速地转化为对企业决策有效的信息。

2.网络数据

网络社交平台记录大量的数据,包括消费者的兴趣爱好、年龄、职业、所在地等个人信息。由于网络上的数据较为杂乱,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对企业有用,这就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筛选能力。据统计,Facebook上每分钟有68万个帖子被分享,全球每分钟有2亿封电子邮件被发送,Twitter上每分钟会发布10万条。这么多的数据自然会成为企业搜集精准营销数据的重要来源。[3]企业想要进行精准营销,首先就要搜集到精准营销所需的数据,而搜集数据的基础首先是从企业内部进行。互联网虽然具有海量的数据,但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筛选能力。

(二)构建属于自己的营销数据库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如此之快,加上现在的竞争基本上处于透明化,任何企业都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即使是在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稍有不慎也会被激烈的市场竞争所淘汰。能够熟练借助大数据力量的企业,相对来说会更容易获得成功。企业在搜集到营销所需要的精准数据之后,就应该构建属于自己的营销数据库了。数据库相当于企业的原料贮存库,而企业所搜集到的数据就是企业生产所需的各种原材料。购进原材料之后,企业首先做的就是要将原料分类贮存,从而提高处理效率。企业收集数据也是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企业构建自己营销数据库的意义。

(三)“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营销新手段

1.“整合营销云”,提高营销效率

整合营销就是将企业中相互独立的营销整合成一个整体,以产生协同效应,其中相互独立的营销主要包括广告、销售促进、直接营销、人员推销和消费者服务等销售单元,企业通过整合内部营销体系,制定出适合企业自身的整合营销策略。“互联网+”时代的营销是以数据为驱动的,消费者每一次的购买行为,都可以作为企业营销策略的依据。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找到数据之间的相互关联,找到消费者的消费偏好和行为趋势。根据分析结果,企业可以对目标消费者进一步细分,制定出更具针对性的营销方案。这些方案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企业通过严格的筛选来获得更多数据,更需要企业将内部各个部分整合起来,以防数据的效用在各部门的衔接中出现损失。因此,企业不光要做到整合营销,更要打造“整合营销云”,以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

2.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个性化产品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也变得更透明。电子商务的发展,使消费者在购物时有更多的选择。当所有企业提供的产品趋同时,消费者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失去了主导地位,为了赢得更多的消费者,获取更多的利润,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只能采取低价营销策略。因此,当企业陷入同质化营销时,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实行个性化营销。首先立足于大数据,找到企业的潜在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其次是当不同的用户关注同一媒体的相同界面时,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为用户推送不同的广告内容,打造个性化的营销方式;最后可以根据潜在用户的习惯、需求等个人因素,为用户量身打造个性化的产品。

3.以个性化服务以打造消费者黏性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营销最核心的理念必然是为消费者服务。企业仅仅是以消费者的物质需求为中心,虽然能够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但久而久之会被同行业其他企业赶上。良好的服务并不能够通过复制来获得。不同的消费者有不同的服务需求,有的需要高效、快速的服务,有的需要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服务,有的则需要温馨、真诚的服务。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企业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有效分析挖掘消费者的偏好,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服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提高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要想在为消费者打造个性化服务上占主动权,企业应该首先利用大数据提高其营销效率,其次就是为消费者量身打造个性化产品,使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最终以优质化、个性化的服务使消费者成为企业的忠实用户。总之,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企业需要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营销新特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建立企业自身的营销新模式。

作者:牟青平单位:吉林市委党校

参考文献:

[1]李海舰,田跃新,李文杰.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企业再造[J].中国工业经济,,(10).

[2]聂林海.“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J].中国流通经济,,(6).

[3]王芳.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企业管理创新研究[J].品牌,2015,(4).

篇8:炼化企业安全管理新模式分析探讨论文

1引言

炼化企业是基础能源的主要供应者,其生产运营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且相关基础能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炼化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经济效益,还要能够保证相应的社会效益,贯彻安全生产理念,实现自身的长效发展。

2炼化企业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

2.1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

石油炼化企业的生产中,很多生产环节需要使用火,有关部门对炼化企业中火的使用有着一定的规定,对安全操作也有相应的限制,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存在许多企业并未能按照相关的规范实施操作,且其火灾防范意识不强,相关的消防设施不到位,防范措施较为缺乏,一旦发生火灾其应对能力便较低,难以及时有效的控制火灾[1]。除火灾应对能力不足外,其电力系统供应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首先,其电力系统多为单线供应方式,线路较为单一,若电力系统在生产的过程中出现短路或者故障,单一线路的应对能力较差。其次,在此生产模式下,电路的老化速度较快,对其安全运行也存在一定的威胁。除此之外,炼化设备生产中常处于高温环境,且无法避免一定的化学侵蚀,若生产设备的防腐性较低,长期作用下,有发生爆炸和泄露的可能。

2.2安全管理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

炼化企业生产运营中的重点主要在两点,产量和质量,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实现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前提。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营中,受市场利益的驱使,许多企业的安全防范意识逐渐降低,其生产经营的重心逐渐偏向经济利益的不断扩大化上,偏离了质量和安全,导致相关人员对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首先是企业的领导人员,其在制定生产经营方针的过程中,过于追求产量、生产规模、业绩,而对相关安全环节的把握和规划过于表面化、程式化,要么一味沿用以往的安全管理措施和经验,要么所制定的安全规划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2]。且在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合理有效的对其进行引导和规范,使安全管理工作无法真正得到落实,难以取得实际的管控效果。其次,员工在生产操作的过程中,对安全隐患的防范和应对能力不足,一方面企业未能落实相关的员工培训工作,导致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对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员工自身能力的欠缺,对安全隐患的判断和识别力不足,在实际操作中,火、电及避雷等的操作不够规范,因而使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大。

2.3信息化管理的程度较低

信息化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且通过数据集成能够有效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炼化企业通过信息化管理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探测安全隐患,对安全管理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部分炼化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还是较低的,其对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较低,且管理主要依赖于人工监测,尚未构建高效的信息化检测管理系统,且其缺乏相应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除此之外,由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成本较高,许多炼化企业并不愿意耗费成本引进信息化技术,因而其整体的安全管理信息化程度还是较低的,导致安全管理的效率也较低。

3安全管理新模式

3.1构建信息化系统,强化安全管理

信息化的特点在于信息的时效性强且能够快速的实现信息共享,炼化企业要想进行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改变以往单一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管理模式创新,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实施信息化的管理。通过构建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及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监测相关安全隐患的突发可能,并通过数据分析等,及时对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做好提前的评估预测[3]。在具体的应用中,企业的相关领导人员要重视信息化的引进工作,选择、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特色的信息化监控系统,除引进技术外,还要引进一定的信息化管理的人才,通过信息数据的准确反应降低认为失误带来的风险,从而提升企业安全管理的效率,增强企业对突发性安全事故的应对能力,从而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

3.2构建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

安全生产是保证企业效益的前提,因此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在企业内部构建系统、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保证企业生产运作的安全性。在实际体系构建的过程中,要立足企业的发展实际和现状,根据当前生产中所主要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管理控制对策;将安全管理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具体的员工,首先是企业的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其在部署企业发展计划以及制定相应管理规划的过程中,需切实将安全管理纳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及企业的发展目标中去。其次,根据实际发展所需及企业员工现状,实施一定的员工技术培训、进行安全意识强化,构建合理有序的员工培训体系,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最后,要构建相应的安全生产体系,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设备,从管理经验到管理方式等,逐步改进更新,实施HSE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管理理念与人才,切实改善以往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使企业安全管理不断向现代化、科学化转变。

3.3强化风险防范

企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出现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相关的设备、生产技术及管理存在缺陷和问题,因此要强化风险防范,首先需要保证企业生产设备的性能满足生产和运行的要求。在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相关的管理人员需要善于从事故中寻找问题、总结经验,从设备故障中分析企业当前所采用的设备,关于在材料、工艺及设计等方面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其不足设计合理有效的应对方案,为企业之后的设备引进提供借鉴和依据,在新设备引进采购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企业运行环境选择设备的型号、性能,从设备运行的源头上降低安全风险。除设备选择外,在实际生产运行的过程中,要做好承包商的选择工作,对其资质以及过往工程质量进行一定的调查,严格审核其资质,同时还需严格挑选施工队伍,确保其施工人员、施工工艺符合标准[4]。最后,要加强对现场运作的控制,对事故发生率较高的区域,实施重点强化管理,以便在发生事故时及时应对、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危害,根据常发事故类型,制定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并实施一定的应急演练,从而提升企业的事故应对能力。

4结束语

炼化企业的安全生产一方面关乎着其自身的效益,另一方面其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态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在运行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安全生产的问题,将安全生产落实到其企业运行的各个环节,结合先进的信息化监管技术,实现企业安全、高效生产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覃伟中,冯玉仲,陈定江,等.面向智能工厂的炼化企业生产运营信息化集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73~377.

[2]石明.炼化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管理的分析与探索[J].信息化建设,,19(9).

[3]张华军,殷启超.中国石油炼化企业动设备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4(14):106.

[4]易文斌,冒亚明.炼化企业HSE管理提升的信息化解决方案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5(12):111~113.

篇9: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探析论文

高职学校培养的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根据教育部、省高校工委《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和《加强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要求,对新入学的大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掌握大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以求在更高层次上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活动的必要性

(一)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心理状况的主流

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活动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成为至关重要的基础性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素质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如多种价值观念冲突、竞争的加剧、贫富差距的拉大、利益格局的调整、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淡化以及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的增加。凡此种种,使大学生面对急剧变化和迅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往往感到心理不适,甚至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动障碍,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因此,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正确面对现在和创造未来的辉煌。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石浚汉先生说:“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如果要从根本上改变这个世界,就必须从改变人心人手。”

(二)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适应不良大学生环境的适应不良主要发生在入学后一年内,以女生突出,在这个时期,大学生没有独立生活及在外的经验,远离父母和家乡,面对社会化的大学生活,感到陌生和不知所措,心理上产生强烈的震荡,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去调整。主要表现为:心情郁闷、感到孤独、想家、对环境不适应、情绪低沉、不思学习级睡眠不好。个别大学生甚至千方百计创造回家的机会,以逃避新的环境。

2.焦虑焦虑是一种害怕、紧张、焦急、担忧和混合交织的情绪体验,当人们在面临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或威胁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它包括自尊心、自信心的丧失,罪疚感与失败感的增加等。

3.抑郁情绪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暗自伤心落泪,凄凉悲哀,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不愿与人交往,学习成绩下降,感到处处不如意,甚至悲观厌世,觉得活着没意思,严重时有轻生之念。而过于持久的或过度的焦虑会损伤他们的正常的心理活动,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如神经衰弱、焦虑症等,从而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因为应试教育导致家长、学校的过度保护,学生缺乏心理承受力及应对困难等锻炼,除了学习以外的事,家长一手包办,导致许多学生心理发育不健全,虽然上了大学,但心智还停留在小学水平。当大学生面对社会的时候,便有了许多不顺心和不适应,而他们又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便有了大学生做出过激行为的一幕了。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也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与世界进一步接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也在无形中愈来愈大,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大学学习生活很紧张,但一些学生依然感到内心十分寂寞,生活空虚无聊、一些不善言辞、性格内向、不好交际的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孤独难忍,或因个体需求得不到满足感到压抑空虚。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大学生交往是广泛的,有同乡、朋友、师生、异性和社会团体等,影响因素多,同学之间有不同的城乡背景,不同的性格,尤其那些个性孤僻内向或者具有攻击性、反抗性的学生中,他们由于性格上的不合群,而被同学排斥、误解和冷落,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困惑与精神压力。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艰巨的系统工程,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举办心理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讲座主要开设“大学生情绪调节与控制”“大学生人际困惑与突破技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大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认知人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学习心理保健技巧,让学生把心理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促进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采用多种形式搞好心理咨询工作

实施多种形式进行心理咨询,如面谈、电话咨询及网络咨询。利用QQ的聊天的方式开展大学生心里咨询活动,针对筛选出的有心理困惑的学生,在心理咨询办公室进行个别咨询。咨询方法上多采用以来访者为中心的策略,给予心理支持,注意转变其认知。有顾虑的学生可选择电话咨询和网上聊天。

(三)进一步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完整工作体系

加强教师、辅导员、学生会和思政工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形成全院师生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各部门支持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在学院党委的统一指导下,心理咨询办公室和辅导员老师的相互配合,共同构筑系统完整的心育体系,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素质和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篇10: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高职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1社会实践社团化模式构建策略

1.1制度化保障

建立学生社团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高职院校应加大对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引导方面给予制度支持,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学分制度,即将社会实践作为一门大学生的必(选)修课程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去,肯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建立完备的社会实践成果认定规范与流程,以制度化的形式加以固定;二是建立健全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制度,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其指导教师应是该社团的指导教师(在开展大型活动时,可以增聘1-2名指导教师),肯定指导教师的工作量,激励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让教师积极深入基层,在以个人专业素养引导学生的同时,锻炼个人专业业务水平,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机制,在社团管理规范中,结合社团的性质与类别,规定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致方向与频次,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发挥大学生的智力优势;四是建立健全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激励机制,对开展效果好、辐射范围大、社会反响好的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指导教师给予表彰,对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优秀的学生社团在社团评比中给予倾斜,以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文化氛围。

1.2项目化操作

促进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内容的持续更新项目化操作是指将学生社团在开展某项社会实践活动之初,以项目申报书的形式向团组织申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遵照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方式方法,需要学生在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后提交较为完整、科学的.实践报告或者调查报告等。这种操作方法是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一种系统式的管理办法,在很多高职院校都得到实施。如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自开始,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就开始引入了项目化,至今已成功实施了,累计立项的校级社会实践团队和院校社会实践团队近200项。学生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项目化运作有如下优点:一是有利于将学生的科研创新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实践中进行科研创新,在科研创新过程中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在开展社会实践的同时,能够对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有更为清晰的理解,同时将毕业设计、科研项目揉入到实践过程中;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专业特性,可以使开展教科研的社团指导教师受益,教师借助学生的力量开展科研项目论证、中试等工作,同时也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和经费保障;三是进一步丰富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创新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为大学生在科研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四是使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使单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为丰满,参与其中的学生收获更多,避免了活动内容简单、形式单一带来的不良影响,使社会实践活动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学生,真正使学生了解国情、服务社会、增长才干,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因而,高职院校应积极支持学生社团开展项目化社会实践的尝试,发挥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类社团开展项目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走上一条科学化、长期化的健康发展道路。

1.3专业化实施

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优势,打造精品活动依托社团开展社会实践要紧扣社团的专业性质与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同时提供活动层次。高职院校应根据学生社团的性质进行分类,各类社团应根据个人特点开展与之相对应的活动。对于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言,应充分利用社团专业知识背景,发挥自身优势。这样,既可以让社团成员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检验理论知识,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巩固专业思维,提升专业归属感;也可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和内涵。如,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协会到农村开展农机维修,电子协会进社区开展家电维修,英语社到偏远山村开展英语支教,街舞协会开展老年舞培训等等。

1.4基地化承载

为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广阔平台社会实践基地有别于我们理解的活动场所,基地是一个相对稳定、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供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锻炼的物质平台和场地资源。近些年,高职院校十分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近三年来,累计建设社会实践基地100余家,其中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40余家,为大学生开始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非常广阔的平台。一个优秀的社会实践基地必须满足如下几个条件:一是明确的思想性,具有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功能,不能违背教育的基本原则;二是具有一定的专业价值,能够提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平台,避免活动内容单一、形式简单、思想消极的不良影响;三是社会实践基地方与学生双赢,应在对大学生起到教育作用的同时不忽略基地的利益,强调双方利益最大化。此外,在众多社会实践基地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品牌基地、精品基地、优秀基地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社会实践基地评比。地方政府也应该响应高职院校和社会实践基地双方的诉求,为社会实践基地在税收、人员培训、产品宣传等方面给予支持,充分调动基地单位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氛围。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为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通道,是整合大学生社会教育资源的途径,为大学生尽快走入社会提供了方便,也为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了机会。在当前社会背景条件下,只有实现双赢的社会实践基地才有生命力,即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接受思想教育的场所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1.5科学化管理,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到社会实践社团化运作模式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坚持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管理的原则,科学化管理社团社会实践,建立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额长效机制。一是要建立学生社团尤其是专业实践类社团的量化指标考核体系,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当中;二是加大社团社会实践的总结制度,把实践工作经验总结与升华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定下来,常抓不懈,在常规工作中寻求亮点,不断创新;三是围绕精品社团建设,开展“一社团一品牌”活动,加大社团品牌活动建设,引导学生社团将活动重心由“内部相对封闭型”向“社会开放型”转变,由“自娱型”向“服务型”转变;四是高度重视社团社会实践对于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在活动时间上进行外延,在活动内容上进行拓展,在活动形式上丰富,力争社团社会实践的常态化。

2结语

总之,随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契合已经成为一个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优势,并提供社会实践活动的层次与质量值得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给予关注。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认为,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开展项目化运作、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等实践途径,以学生社团专业知识背景为依托,以科学管理为保障,建立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化运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学生社团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健康发展。

篇11: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光明新区中小学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德育实效性现状

1.实践活动内容缺乏吸引力

中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大多以自我的感觉为中心,重视自我的愉悦,但是现在很多实践活动缺乏新意,大多还是以植树、帮助老人、体验环卫工为主,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中小学生们,已经无法提起对这些实践活动的参与兴趣。实践活动是要学生参与的,教育是要学生主动接受的。如今的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实践活动却缺乏新意,不能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在第一步上就失败了,那么德育的实效性就更无从谈起。只有实践活动注重内容,与时俱进,才能贴近如今中小学生的.实际,使得学生乐于主动参与其中,能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快乐,这样社会实践才能达到目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凸显出来。

2.德育目标的政治性

目前,大多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过多的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却往往忽略最贴近学生生活。由于政治性目标,实践活动的组织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注重功利追逐政绩的情况,使得实践活动脱离实际,内容空洞。在实践活动中忽视德育的实质和效果,忽视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脱离了社会实践的根本要求。没有对中小学生的文明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的培养。现在学生的德育内容教育,多强调党政的光辉、宣扬我国革命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对于学生成长十分重要的社会公德教育、信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实用的德育内容却涉及甚少,这并不利于中小学生的成长,背离了教育的本质。

二、提高学生实践活动中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1.活动内容勇于创新

开展实践活动注重新媒体的使用,迎合当前中小学生了解信息途径多元化、差异化的现状,开发新的实践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社会实践的积极性。鼓励中小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生活,引导他们去主动发现自己可以参与的社会活动,让学生自己提议自己想做的社会实践活动,学校由之前的组织方变成学生行动的保护后盾,这是一条提高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实效性有效方法。能够让学生带着快乐的心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活动中重视社会实践和相关德育教育目标的结合,通过新颖形式与德育目标的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生动的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愿意主动的接受教育。在实践活动中注重体验式的教育,把口头的被动说教转化为亲身的主动式感受,学生自然能从活动中体会到应该体会的品德教育。主动体验德育的实效性比被动接受德育的实效性更高。

2.德育目标注重实际

目标是行动的灯塔,目标的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行动的质量与效果。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要建立一个合理的目标体系,放下高高在上的政治性,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构建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目标。在社会实践的德育目标制定中,要秉承德育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主体参与意识。以中小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为重,帮助他们融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下,其整体素养才能得到提升。青少年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政府、家庭、学生自身共同努力,而学生是根本,将目标放在学生身上,德育的目标真正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统一。

篇12:学生暑假社会实践论文

前 言

今年暑假,我院按照校党委《关于认真组织我校学生积极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通知》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践’三个代表’,树大学生新风貌的主题,组织全院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工厂,革命老区,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受到了好评.学院广大学生党,团员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加深了对***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增长了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锻炼和提高了自身素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要求,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的需要,是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升华思想的有效途径.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深入群众,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正确道路,是青年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为社会作贡献的重要途径.希望全院学生班级和个人再接再厉,不断创新,继续学习锻炼成才.

城市贫困群体的调查与思考

摘 要: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城市出现了新的弱势群体,虽然这是难以避免的现实,带有普遍的规律性,但如果处理不好,    必然影响社会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笔者在参加淮安市城市调查队组织的城市特困户抽样调查中,亲眼目睹了部分城市特困家庭生活的艰辛,从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并引起了深深的思考……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用中,由于市场的激烈竞争,城市原有企业出现了大幅度的关停并转,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城市人口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大大加快了,多数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了,但随之也出现了城市弱势群体,而且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弱势群体中的贫困者队伍正在呈扩大的趋势,如何解决好城市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近年来,城市扶贫问题虽然己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尚有很多工作要做.

一,城市贫困群体现状分析

在这些单亲家庭中,有的是因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一方死亡的,也有的是因为家庭生活困难,导致家庭破裂而离异的.如:市区一服装厂职工孙某某患糖尿病多年,因单位效益不好下岗在家,丈夫不堪忍受妻子疾病和家庭的双重折磨,于几年前离家出走,孙本人病情越来越重,一家人仅靠政府发放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维持生计.市区某纺织厂女工李某某,丈夫去世,每月仅靠300多元的工资和低保补差,既要维持一家4人的基本生活,又要供养两个孩子读书.

二,城市贫困群体呈扩大趋势的原因分析

贫困群体的出现和呈扩大的趋势,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因素,归纳起来大致有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经济转型时期,改革攻坚阶段,一方面失业人员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失业人员中普遍存在着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单一,知识密集型产业就业门难进,社会可提供的体力劳动密集型岗位严重不足.二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体制,不仅起步晚,而且举步难.三是择业观念陈旧,创业致富的信心不足.这个仅在贫困群体中有所表现,而且在相当一部分市民中也大有市场.

三,解决城市弱势群体贫困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保基金的筹集力度,确保困难职工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国家要加大社保基金的投入,强制性,规范化地实施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对困难企业职工和贫困群体要制定相对优惠,适当倾斜的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社会覆盖面,既要确保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又要切实保障城市中无上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的居民生活保障,并提高其保障标准.

二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适合下岗职工的可就业政策,让有劳动能力的下岗职工尽快实现再就业,有选择性地引导下由职工自谋职业.在下岗职工自谋职业初期,工商登记,税费减免,信贷服务要提供优惠和方便.机关,事业单位的服务业要面向下岗职工开放,社会服务业就业要首先考虑安置下岗职工.政府各相关部门可以把下岗职工组织起来围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安排下岗职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同时,政府和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也可以学习上海开办一些类似 4050项目,即针对女 40岁以上,男50岁以上的劳动技能单一的卜岗职工,开办一些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的,经济效益较好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项目,政府提供相关免税免费政策进行扶持.

三是着力解决城市贫困家庭医疗,子女上学和住房问题.医疗,子女教育和住房问题是目前城市居民最关注也是最担心的咱大消费,为了防止因医疗,子女教育,住房问题给贫困家庭带来新的压力,有效防止贫困群体的继续扩大,政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城市特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动员和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弱势群体,发动全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救助.医疗卫生部门要对贫困群体人员实施优惠就医,教育部门要对贫困群体中的子女落实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房地产开发凡涉及到贫困家庭的.,其回迁房屋要实施零利润,甚至更优惠的照顾政策售房或特惠租房,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住房困难.

四是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着重帮助下岗职工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增强再就业的技能.首光扶贫必须扶志.自强,自力是战胜困难的先决条件,事实上没有哪个民族,哪一个地区不通过自身艰苦努力,想靠扶持富裕起来的.大部分特困家庭,只要树立信心,克服等靠要的消极思想,经过努力是可以战胜目前困难的,是可以脱贫致富的.因此,鼓励城市贫困群体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单纯的钱物救济更为重要.其次,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要在妥善安排解决好城市特困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的同时,下大力解决好那些身体健康,具有再就业希望的下岗职工的专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市场竞争的能力,自我生存的能力.

篇13:旅游管理新模式初探论文

旅游管理新模式初探论文

进入90年代以来,国际旅游业正在发生急剧的质变。与六七十年代的标准化、大众旅游相比,现代旅游业的变化突出表现在:旅游业的技术进步加快,髙技术、先进的管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消费者口味的敏感性增强,信息、广告、宣传等媒体的作用都能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决定;旅游行业内部分权与集中(deregulationandconcentration),体现了灵活经营与联合竞争的优势。这一发展趋势为我们提高旅游产品供给能力创造了机会,也因为旅游产品的脆弱性而经营风险较大的旅游接待地区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创造了条件。特别是象我们这样一个靠旅游外汇来弥补外汇供给不足的发展中国家,顺应世界旅游业发展潮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与经营思想更具现实意义。

旅游业全球化竞争将取决于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接待国充分利用其资源使之释放出最大能量。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正是对现代旅游业变革的快速反应。

1世界旅游业发展变革

1.1旅游消费者需求增加

传统的大规模‘‘生产”的旅游产品和度假地对旅游者已失去了吸引力.他们正在寻找新的产品、新的旅游目的地;而且,旅游者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关心产品的实质内容,他们追求更真实的旅游经历,而不过多计较目的地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他们追求旅游活动个性化、差异化,而对传统产品千篇 一律的“老面孔”感到厌倦;此外,由于环境意识日益增强,旅游者也尽量避免参加高度商业化的旅游活动,去被污染了的旅游度假地,民风、民俗淳朴,呈现自然或原始状态的旅游活动倍受青睐。

1.2旅游经营者生产方式与经营观念发生改变传统旅游业经营,价格是主要竞争手段。为了在价格竞争中取胜,经营者必须尽可能降低成本。旅游服务提倡标准化,缩小质量差异-但难免单调、呆板、千篇 一律,这种大众的、非个性服务使消费者受到许多限制,没有‘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行业通过横向和纵向联合,力求实现规模经济以达到最大利润;因劳动力是产品成本的主要方面,在经营管理上追求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最大限度地发挥经营资源的能力,即能力最大化=从根本上看,传统旅游业经营还没有摆脱“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的生产导向的观念。而现代旅游业经营,则强调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来增强竞争实力;经营者即用户,旅游者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生产'’过程采用许多集成技术,灵活性增加,旅游者有充分参与的机会;劳动力是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要更加重视职工的素质、文化教育水平与发展;与传统旅游业完全不同,现代旅游业的获利能力不再停留在规模经济上,细分化市场、适应消费需求的旅游活动项目、旅游生产服务系统总体所得对提高行业的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即必须考虑范围经济(scopeeconomy)。

1.3旅游业经营体制相应变革

在过去的30年中,世界经济增长带动和促进了旅游经济飞速增长。带薪假期增多,多国企业的进入,横向与纵向的联合与集中,使得旅游业表现出惊人的增长速度。但是,应该看到这只是一个行业在初级发展阶段本身具有的特征。在旅游业已进人成熟发展阶段的今天,新的竞争者将更多地来自行业之外,交叉联合的趋势已经出现;适应消费者灵活多变的需求,旅游经营企业要求有更大的资金调配权和经营管理权,我们已经看到,美国及欧共体国家在银行、保险、金融服务部门和航空工业逐步实施分权(deregulation/给经营实体以更多的自主权,确保其一定的增长速度,它同时也给旅游业的其它部门,如饭店、娱乐部门增加收人带来有益的影响;信息系统技术广泛地运用于自动预订和旅游管理,成为捕捉市场机会的有利手段;受制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旅游经济发展必须与之相适应,不允许再出现非控制增长。所有这一切变革,从根本上要求旅游经营的组织体制做相应变革。

总之,灵活性、市场细分化、追求更真实的旅游经历是现代旅游发展的根本趋势,同时,它也以向交叉方向推进的联合组织和旅游业管理为特征。所有这些变化起因于:旅游业新信息系统技术的扩散、财政服务及航空工业的分权、大众化旅游在旅游接待地的副作用.旅游者由追逐阳光向多元化的转变、环境压力、技术竞争、消费者口味改变、闲暇时间增多、工作方式改变以及收人分配改变等。正是由于产生大众化旅游的基本因素本身发生了改变,推动了现代旅游业的质变。

2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构想

在未来消费者导向的时代,如何对世界旅游市场环境急剧变化做出快速反应,及时掌握旅游者的需求,创造出新的旅游活动,提供让游客满意的服务,是旅游经营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企业不断开辟消费者新市场”的管理思想.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近二三年来,一种体现上述思想的灵快、精简、柔性生产系统(LAF生产系统)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兴起。这种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物质生产企业而言的。其实,将这种管理思想运用于旅游服务行业,建立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AgUeTourismSystem,以下简称ATSS)仍有其重大意义。

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的中心思想是:(U旅游企业的接待服务工作不仅要灵活多样,应变力强,而且要只做本企业专长范围内的事,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2)有重大接待活动时寻找最合适的其它企业形成旅游接待服务链确保整个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3)ATSS系统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反应要快,一旦消费者改变初衷或提出新的要求,这个系统即可运用拥有的资源生成新的旅游接待服务链,以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

(4)为了保证整个系统运行的有效性,必须有一个权威机构在产品开发、市场推销、地方总体旅游形象的宣传、市场秩序的维护、旅游行业重要信息的传播方面充当协调人的角色。

ATSS系统由三块基石组成:管理创新、精明强干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和弹性灵活组合技术。为了支持这个生产服务系统,需要有一个强大的行业性信息网络系统。

构建ATSS系统的出发点是:将旅游企业拥有的基本服务设施(酒店、餐馆.旅游车辆等),技术与经验(各类岗位人员的专业技术、经营管理经验)和相关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基础设施、旅游开发机构)集成为一个独特的`管理环境和服务实体,并通过组织创新,使旅游企业释放出巨大的潜能,使传统的旅游经营观念发生显著的变化。在国际市场竞争形势下,速度是获胜的根本,对旅游市场的灵活,快速反应能力是ATSS系统的关键。

3ATSS系统与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ATSS系统存在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管理的作用犹如系统的神经中枢P1。离开了神经中枢的联络、指挥、控制.有机体便无法在复杂变化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对于ATSS系统来说,它是一个分工精细、协作广泛、变化节奏快、活动连续并要保持严格的合理比例的有机整体,是一种集技术、管理和资源于一身的、相互协调、依存的系统。显然没有科学的管理,分工协作就难以实现;没有管理技术的不断创新,系统的潜能就无法有效地释放。

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依赖企业家的创新活动这一“内在因素”。这种创新包括开辟新市场、采用新技术、发掘原材料新来源等“技术创新”及改进企业组织的制度创新,为旅游企业提供更多的包括开辟新市场在内的“自组织”的活动机会,通过系统外境进行交换,使ATSS系统减熵,系统活力逐渐增加。

4ATSS系统与旅游经济效益

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数量型的。数量型的发展模式是以超常的增长速度和外延式的扩大为特征。同时,也是以效益的牺牲为代价。目前旅游业行业规模已经形成,如果仍然靠盲目的外延扩大维持高速度的增长,结果必然是效益的进一步恶化[41。因此.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是发展模式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换。效益型发展模式首先需要合理的增长速度;其次要有适应的规模。根据部门动态经济增长模型[51,部门的发展速度可以概括为:部门发展速度=一定时期部门投资率x经济效率

其中,部门投资率包括:国家对部门的投资;部门的投资;私人储蓄转化为投资的部分;经济效率(单位投资带来的收人)包括:追加投资的效率;原有投资的效率。

由此推论,实现效益型的发展模式,在目前部门或地区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提高原有旅游生产服务系统经济效益是有效途径。而ATSS系统的建立则是提高系统经济效益的有效工具。

推行ATSS系统,涉及到旅游管理体制的变革。在世界旅游发展变革这样一个大环境背景下,将灵活、快速反应的旅游生产服务系统思想与旅游业配套改革、旅游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问题有机结合,将有助于我国旅游业在宏观决策与控制方面谋求中央与地方的协调配合,使其任何一个组成部分都能获得合理的倾向性发展,最终达到旅游业整体经济的持续发展。

篇14: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教育论文

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分析教育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校教育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加强管理创新,积极构建轻松、和谐的校园文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依据,主要探讨构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学校教育管理既包括教学教务管理,还包括对人、财、物的行政管理,需要主动收集各种有效信息作为学校决策的依据。当前,传统落后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化教学的需要,由于缺乏对实施新课改的保障和对学校制度的支撑,给教育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如何构建21世纪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提高学校管理的力度,改变教育教学现状,就成为了学校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为依据,根据笔者的教育管理经验,通过对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进而提出构建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1学校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反思

1.1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通常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管理目标而设立的。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成了知识的接受者,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把学生的分数看的相当重要,因为成绩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的依据,还是反映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许多教师都过分的关注学生的成绩,造成了学生“高分低能”和“两极分化”现象。传统的应试教育管理模式给分数蒙上了功利色彩,成为了利益驱使的砝码,教师通过分数对学生分层,实施分数管理,严重扭曲了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使教学改革目标偏离正常轨道。

1.2学校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对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的直接体现,是学校办学经验的结晶,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有利于规范师生行为,提高道德素养,稳定学校秩序。但是,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过分重视规章制度的作用,往往是在规章制度上做文章,细化规章制度,与评分和经济处罚相结合,与现代化教学管理目标不符。师生都成为了规章制度的奴隶,学校管理者成为了监工,规章制度过于机械化和程序化,使管理变成了检查,使师生在日常工作和学习中小心谨慎,缺乏个性和活力。从整体效果看,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并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到最后也没有立足之地,流于形式,缺乏基础和师生的支撑。

1.3学校管理崇尚权力缺乏思想教育:传统教育管理模式的缺陷还表现在崇尚权力,脱离实际,缺乏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使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教学效率极度下滑,而且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背道而驰。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以权为本,权利至上,缺乏民主和科学,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使命和目标。学校管理需要权利,但并不是依靠权力去欺压和摧残学生,而是要靠权利去服务学生,培养学生,造就学生。在一个只崇尚权力的校园里,教学研究和课程改革是难以有效开展的。因此,学校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势在必行,不仅要寻找新模式和旧模式相融合的途径,还要勇于探索符合新课改的管理策略,为学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构建21世纪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的策略

2.1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新模式:教育理念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实现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新型教育管理模式时,必须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既要创新,又要合理继承,做到从根本上改变教学现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被提上日程,每一个教师都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教师还要积极转变角色,从课堂的主体变为课堂的主导,从“满堂灌”到“探究教学”。改变对分数的错误的观念,不再唯分数论,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互助,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养成终身学习的优秀品质。

2.2提倡家庭、学校、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新形势下,学校教育管理不能局限于校园之内,要走出校园,推行家庭、学校、社会多元化的管理方式,建立开放性、民主科学的教育管理机制。学校管理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学校领导在教育管理中要发挥带头作用,注重管理的策略,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与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家庭教育主要以父母为主,在家里父母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观念,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在教育中渗透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社会教育主要是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对社会产生的正确的认识,对社会风气和道德习惯等形成的了解。

2.3利用校园网推进思想教育,提升学校教育管理综合实力:如今是网络时代,互联网技术在校园中的普及给学校建设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校园网站和校园论坛,在网络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比如可以把学校发生的重要事件或者有纪念意义的活动等放到校园网站上,当学生浏览的时候能够增强对学校的喜爱,并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集体观念。还可以在校园论坛上开设心理辅导和道德教育模块,学生可以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发表在论坛上,然后会有相关的教师及时进行回复,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出谋划策。网络的便捷给学校教育管理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学校管理者要认清形势,适度运用网络,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3结语

总而言之,建立学校教育管理新模式是势在必行的。时代的发展需要高素质、强技能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学校必须及时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找到教育发展的新起点,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符合学校课改的规章制度,突出“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新理念,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拓宽教学渠道,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智育与德育同步进行,努力实现教学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盛强.新时期下乡村学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5年第5期

[2]吴微.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研究[J].才智,2008年第21期

[3]刘嘉欣.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探讨[J].科教文汇旬刊,2013年第31期

篇15:学生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关于学生德育工作分析论文

1.德育活动的内容要体现计划性

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生、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计划,是指导督促开展好德育活动、有效增强学生意识、提高德育效果的前提条件。例如:我校每年的德育计划都把三月份定为植树绿化美化活动月,四月份定为普法教育活动月,五月份定为劳动教育活动月,九月份定为文明、礼貌、尊师重教活动月,十月份定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月,十二月份定为安全教育活动月等。每年都根据计划,按不同月份公布活动内容及要求,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

2.活动内容要体现主题性

例如:中学生入团以“争做青年标兵、做时代楷模”为主题,清明节组织全校师生去扫墓以“缅怀先烈、立志报国”为主题,参观科技示范园以“相信科学、走进科学”为主题。活动中,主题鲜明突出,贴切现实生活,就会增强学生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3.德育活动程序要体现完整性

在德育教育活动过程中,德育程序往往会被忽视,失去其完整性,使好的德育内容不能达到较好的德育效果。例如:新队员在庄严的出队旗、敬队礼、唱队歌的入队仪式上佩戴起红领巾,在队旗下进行宣誓、呼号。在这样的气氛中入队,会使人产生自豪、奋进的情感;组织初中全体师生到烈士墓前扫墓,出发前做主题性讲话,出发后举着团旗、举着“缅怀先烈、立志报国”的标语,胸前佩戴着自制的小白花,到墓地后学习先烈事迹,聆听学生代表发言,为烈士填坟上土、敬献小白花,回校后写出心得体会。学生参加这样的'活动会刻骨铭心、终身难忘。

4.活动效果要体现延伸性

一堂法制报告课结束了,发人深省;一次科学参观活动结束了,令人记忆犹新;一次庄严的入团仪式结束了,令人振奋不已。这些活动都达到了较好的活动效果。但是,如果活动结束之后,再让学生及时写出发自内心的观后感、听后感、读后感、活动心得体会等,再把优秀的文章、感人的体会播出去,出到板报里,发表在校报中,这样的延伸活动更能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更能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行动。

5.德育活动的形式要体现创新性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创新性德育活动,能增强学生的活动意识,提高活动的效果。例如:组织学生参加科普活动,可以到阅览室集体看科普书籍,可以参观科技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科技创新小制作,可以用演讲形式进行科普宣传等。

6.德育活动要体现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

系统、长期地对班级、学生参加德育活动情况做有效评价,会增强学生活动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例如:制定“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对班级活动、班级管理进行考核评比,制定“学生个人道德品质评价”细则,对学生一年或整个初中阶段的品德都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会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德育活动意识,从而提高德育活动的效果。

总之,充分利用德育活动内容的计划性、活动内容的主题性、活动程序的完整性、活动效果的延伸性、活动形式的创新性、活动评价的系统性长期性,就会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培养,加强学生的德育意识,就从根源上提高了德育效果。

【关键词】德育意识德育效果根源

篇16:高校社会实践现状分析论文

高校社会实践现状分析论文

【摘要】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或者说,社会实践的成败观测点就是,学生是否真诚参与,是否诚信复出,是否愿意长期参加。那么,笔者也将从这几个方面对桂林各高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性研判,从中找出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关键词】社会实践;现状;分析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能够让学生通过实践检验和应用自己的学习成果的同时增强自身与社会的联系,通过社会评价检验自身。从目前来看,我国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形式有:专业课程实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党课实践、假期社会实践等等。从组织形式来看,其主体是高校的各级组织和相关教师。从教育关系来看,社会实践与日常教育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会比日常教学活动中体现的更加明显。在学生主体性的问题之外,在社会实践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相较于其他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也是需要关注的。因为,传统来说,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主体通过改造客体,实现客体的发展。但就现阶段学术界的讨论而言,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为,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具备主体的地位。当然,这样的观点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是否成立,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深入的讨论。但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是较为明显的。因为,在社会实践中教师虽然需要进行组织、设计和安排,可社会实践最终是学生的实践,而非教师的实践。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实践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载体,其实效性的发挥离不开学生主体地位的明确。或者说,社会实践的成败观测点就是,学生是否真诚参与,是否诚信复出,是否愿意长期参加。

一、学生主体性不明显,主体地位不明确

从笔者调研结果来看,桂林各高校的社会实践主要组成部分是暑期三下乡活动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高校目前在组织过程中主要的考核标准还是一种量化性质的,即按照二级学院规模人数制定最低申报数量,在成果检验的时候根据提前设置的标准,对提交材料进行评分,进而以评分高低给予奖项。在此,笔者没有批判这类组织形式的意味。因为,这也是目前最为适应现实的方法。但是,这样的量化考核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行政化推进的形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在学生中掀起实践的浪潮。但是,这一形式也忽略了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学生并不是推动社会实践进行的主要力量。从实际情况看来,这样的项目更多的成为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比拼。在最初,由于学生在科研、写作能力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时由于准备时间的不足,很多教师在无法充分指导学生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动手,将学生的想法转化为申报书,甚至在成果提炼中也会代劳。当教师参与进来之后,其评价标准必然水涨船高,进而让更多的学生无法获得荣誉和参与的机会。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主体性和主体地位的缺失。

二、德育效果不明显

上文已提及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因此,无论任何的社会实践都具备德育的功能但是其德育功能的大小与效果是不一样的。很多专业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表面看来是对于学生专业技能的磨炼,但其中体现的服务精神、知行结合等等内涵都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根据笔者对于现阶段我国高校社会实践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社会实践都仅仅停留在实践的表层,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方面。因此,笔者认为在专业课程的实践方面要切实贯彻“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深入挖掘实践的德育功效。打造一批既具有专业培养也有德育功效的实践活动。三、协同体系不完善高校社会实践是一个多方参与的大型协作体系,其中包含了学校各层党组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团委、辅导员等等。而就笔者研究发现,现阶段高校社会实践还存在着各做各的、信息不共享、指导不全面等问题。归根结底是高校没有建成一个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体系。因此,笔者认为高校应当尽快建成以学校党委为核心的,由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为理论指导,以各级党组织、团委、辅导员为一线操作者的社会实践协作体系,进而强化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三、重视程度不足

在重视程度不足的问题上,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方面是组织者,另一方面是参与者。在组织者方面,社会实践虽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大部分组织者仅仅将其作为下发的任务去完成,往往是随学生自己操作,组织者只负责下发通知。而在参与者方面,虽然很多高校将社会实践作为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但是其检查力度不足,往往只能让学生提交相关的实践报告和照片,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是为了实践而实践,没有真正参与其中。同时,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也有所不足,大多数实践都是短时间完成的,这就难以保证学生长期参与,深入体会,这也给社会实践的实效性大打了折扣。

参考文献:

[1]诸俊,焦娅敏,何西培.“项目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03).

[2]庄法兴,李鹏.脱贫攻坚社会实践育人路径的优化探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02).

[3]董莎,王珊.高校实践教学与企业需求契合性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04).

[4]司文超,朱华.高校实践育人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思想教育研究.(12).

[5]白岩.高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模式的优化[J].华夏教师.2016(05).

[6]詹先友.藏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探析[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01).

作者:周阳霖

篇17: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论文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思考

1.实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

首先,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对个人及所选职业的认识,明确自身特点,确立现实中自身的角色,做出正确的选择,完成择业和初步就业。其次,实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职业锚。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丰富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从而帮助大学生对工作有理性的认识,有更好的个人定位。最后,实践有利于反馈信息,完善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决策。大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了初步的定位并不代表结束,而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如何完善、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是下一步的主要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实践的帮助

职业规划离不开实践,但仅有规划不实践、反馈、修正,也是纸上谈兵;实践脱离了职业规划,效果不会好,因此,应有规划定向、实践定位的说法。首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制定恰当的人生目标,其次指引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是提供具体有效的方法,让人们在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进行审视和评估,从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修正计划,为人生的每一阶段创造最大的成就感。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正是这样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是盲目的,而没有实践的职业生涯规划又是空洞的。大学生制订个人规划时,需要通过实践确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完善和检验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需要用规划指导个人的实践活动。这样可以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提高个人的综合技能,与职业实现良好的对接,减少选择职业的盲目性和未来职业工作中的曲折性,从而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在未来奋斗道路上行进得更加坚定和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实践现状

1.实践活动前的准备不充分

在目前的社会阶段中,实践场地和学生数量相比,是十分有限的,很难满足学生的要求。因此实践活动的前期大多是寻找场地,而对于实践中的事项无暇顾及,更无法谈及准备工作。

2.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不理想

首先对大学生而言,实践活动不应该是随性而为的活动,而应该按照个人规划进行,是有目的性的活动。但是目前大多数同学进行实践活动时,无法结合相关专业知识,只能在日常琐碎的打字、复印等工作中消耗时间,达不到学习目的。其次大部分学生都会在实践中出现消极情绪,严重影响实践活动进行。学生由于长时间接触理论知识,又缺乏相应工作经验,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会出现怀疑情绪,从而导致实践时消极懈怠。

3.实践活动后的反馈不到位

大学生实践活动是一种教育性活动,学生能否认真完成实践报告是实践后检验实践效果的重要指标。大部分学生只是应付实践报告,可见虽然实践报告收取数量很多,但真正具有实质信息还有待提高。

(二)原因分析

1.大学生个人原因

目前学生实践前没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更谈不上制订出可行的规划,直接导致学生进行实践活动时存在盲目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才参加实践活动,而不是因为自身需要。这种情况下,即使高校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规划,得到的效果一定不会很好。实践前制订出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学生选定发展方向,使实践活动更具目的.性,使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更好,更有利于学生受教育、长才干。

2.高校原因

目前,社会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首先对于实践活动认识不到位;其次对于学生实践活动的指导不足;第三对于实践活动缺少整体规划;第四实践活动缺乏规范组织;最后对于实践活动投入不足。这些原因归根结底是独立院校在办学发展中自身定位有问题,同时在师资和经费等方面存在不足现象,这些都是当前急需改进的重要问题。

3.政府和企业的原因

社会实践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层面的帮助,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和企业。当前政府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支持还不完善,尤其在工作保障方面。而企业对待独立院校学生时,仍带有有色眼镜,无形中给独立院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带来困难。

三、完善独立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机制的途径

(一)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机制

建立一套完善的实践组织管理机制,这种组织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政府、高校和社会。具体而言,政府要建立大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协调机构,主要任务就是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方关系,加强监督检查,从总体上确定大学生在实践中的重要地位;独立院校要建立大学生实践的领导机构,主要任务是根据相关政策和自己学校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措施及实施方法,对大学生实践活动进行管理、分析和总结;社会,主要指的是可以接受大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基层单位或者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其主要任务是执行相关政策,为大学生实践提供支持、营造氛围。只有政府、高校和社会三方共同履行职责,大学生实践活动才能健康、顺利地开展。

(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指导机制

实践活动是包涵面很广的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面临的情况是随时变化的,这时更需要他人的帮助和辅导。首先,完善独立院校辅导工作。一方面是师资队伍。另一方面独立院校要在课余多开展一些辅导活动。其次,设立校外指导导师。即聘请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担任大学生职业导师。由于这类人员长期工作在第一线,了解行业特性和职场情况,有着丰富的经验,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践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为学生寻找最好的职业发展方向。再次,建立职业咨询小组。由于独立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针对现阶段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一对一指导还比较困难的情况,建立职业生涯咨询小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职业指导,并且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培训,同时缓解师资不足的情况。

(三)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保障机制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除了制度建设、人才培养等关键环节之外,更需要多渠道地投入,才能有效开展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需要政府、高校、企业、个人多方面共同出力。首先政府层面的投入。在政策、资金和推动企业与独立院校合作的过程中,给予最大化的帮助。其次院校和企业的投入。开展校企合作,促进教育自由地优化组合,同时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成长成才。最后学生的投入。端正学习态度,提升综合素质,同时实践活动后能够很好地完成实践总结,针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更进一步地完善。

(四)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评价机制

许多独立院校为了更好地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的作用,首先就要把大学生实践纳入独立院校创新发展的良性轨道,必须坚持做好总结评定、考核表彰工作。其次改革传统评价标准,注重实际效果。再次评价考核标准要提高创业能力、竞争观念、实践能力、科技含量等的比重,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努力形成组织单位、接收单位和指导教师“三位一体”的评价系统。第四是在各校际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最后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类、勤工俭学类、创新创业类的社会实践形式,并且在评价过程中体现鼓励,人类的认识和实践是永无止境的,新的实践会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问题需要创新的实践。只有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实践考核评价机制,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关专题 社会实践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