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论文

Je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JeAn”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论文(共1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论文

好习惯是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论文

转眼间,子桐已经上幼儿园了,看着她背着书包小小的坚强的背影,又欣喜又有点儿心酸。从怀孕分娩,到她对我的第一个微笑、第一声妈妈、蹒跚学步、牙牙学语,一切都历历在目。如今,一个能说会道、可爱乖巧的小天使给我和全家带来了许多的欢乐。回想起陪伴子桐成长的这三年,太多的感触与感受,而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成了现在以及将来我们的重要课题。

一、好习惯的培养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这需要父母的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也需要家庭各位成员的齐心协力、思想统一。从子桐刚出世,我就开始每天按时安排她的作息,喝奶、玩耍、吃饭、睡觉全都按时进行,日复一日后,当好习惯成为她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她回报父母的会是更多的欣慰。比如外出回家后自己马上洗手、自己摆放鞋子、早晚自己刷牙、见到长辈问声好、关心家人,爱护其他小朋友,这些好习惯都已成为子桐生活中行为准则。

二、书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爱书吧,书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子桐满月开始,我就坚持每晚为她阅读各类故事书籍,有人问,这么小的孩子她懂吗?或许当时的她未必明白,但是每晚阅读的习惯增进了我们母女的感情,也让子桐从故事中知道了善、恶、美、丑,同时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岁体检时,子桐的语言能力已经达到两岁半孩子的水平;不到两岁她就会自己讲绘本,说简单的故事,声行并茂。爱书的她珍惜自己的每一本书,如今每晚阅读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爱看书的我们会将阅读进行到底。

三、相信孩子,和孩子做朋友

从子桐刚出世,我就与她成为了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从不把她当成不懂事的`孩子,坚持母乳喂养与自己带孩子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当她有小脾气或者犯错误的时候,我从不打骂她,而是采用“冷处理”,让她冷静思考之后,我会严肃的像与朋友聊天一样,和她说说前面错误在哪里,并表示相信她下次会做的更好,这种方式既不让孩子难堪,又能鼓励她以后改正自己的错误。

每天下班之后我都会与她玩角色游戏,扮演各种角色会让她兴奋不已;从游戏中培养她识字兴趣、逻辑思维,而非枯燥的去强记一个字符、一个公式;一岁半开始我就鼓励她自己吃饭,无论弄得满嘴满脸满地都是米饭,我也夸她真棒,鼓励她。每晚睡前聊天中,我会和她聊聊我一天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与烦恼,有时也让她给我出出主意,这种信任让她更加自信,更加愿意为家人出谋划策,做家里的小主人!

我们是八零后的父母,我们努力学习科学育儿的理念,对孩子的教育要张弛有度。我爱她,但不溺;我宠她,但不娇;因为我知道好习惯能陪伴孩子的一生!我希望培养子桐的好习惯、好品德是我们送给她这一生第一份最珍贵的礼物!

篇2:幸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幸福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幸福不是你送的芭比,不是你给孩子买的动画片,也不是你给他的一柜子的衣服。幸福很简单,但真正的幸福有着深刻的内容,它能培养孩子的精神、与世界融合的感受将是他一生受用的财富。请你别忘了每天把这份礼物送给孩子。幸福的孩子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性,包括自信、乐观、有控制世界的感觉。一旦掌握了好的方法,孩子的这种特性能很容易被发掘出来。

让孩子无拘无束。每个孩子都有减压的机会,玩或者学习的时候稍微休息一下、自由活动一下、让他们的想象自由驰骋。不受时间限制地去捉萤火虫、堆雪人或者看蜘蛛织网,都能给孩子带来生命的惊叹。为什么不放下你手中的活,从被你排得满满的生活里走出来,和孩子一起追寻这种快乐?

教孩子关心别人。孩子需要感受到他是集体中有价值的一员,要让他能够通过一些意味深长的方式触及到别人的生活。给他更多接触别人的机会,让助人为乐的感受慢慢走进他的心灵。你可以选一些他不想要的玩具送到孤儿院。在超市里,让他选一些家里不需要的商品援助给贫困区。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学会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即使是两岁的孩子,只要你告诉他,他的视野里就能够注意到这些东西。

接触自然。和孩子一起去滑雪,或者一起在公园里玩,和孩子一起骑车,可以让孩子更健康、更茁壮,还能让他拥有更多的欢笑。经常运动能让孩子身心放松,能让孩子有健康的体态,也能让孩子因为自己能完成一些体育运动而获得自豪感。如果你鼓励他去做他喜欢的运动,或许他还能从这项运动中得到更多的乐趣。

发自内心地大笑。给他讲笑话、唱儿歌、告诉他你自己遇到的可笑的事,对你自己、对孩子都有好处。这纯粹是生理上的好处,当你大笑的时候,可以缓解紧张情绪,吸入更多氧气、让你的心灵有一次自由地翱翔。

表扬得有技巧。不要只对孩子说:“做得真棒!”当孩子有进步或者掌握了一门新技能的时候,你要能指出你观察到的细节,说:“你描述的英雄真形象,好像就在我的眼前。”或者“我喜欢你这种画树的方法”这远比一句空洞的赞扬要好得多。同样,不要过分奖赏孩子。这样会使孩子更重视他所得到的奖励,而不是他做了什么。

给孩子吃有营养的东西。如果你的孩子非常任性、暴躁(而不是病了),他可能是饿了。如果还没到吃饭的时间,给孩子找些有营养的东西吃。吃得好能让孩子情绪更稳定,表现得更有礼貌。好的食物有:新鲜水果、花生、带果酱的全麦面包等。

让艺术走进孩子的心灵。毫无疑问,你一定听说过古典音乐能促进大脑发育的理论。而且接触音乐、舞蹈以及其他任何类型的艺术,都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弹钢琴、听音乐能给孩子一个情绪发泄的出口,这是孩子表达对自己、对世界的感受的一种有创造性的方法。这感觉来自于他对艺术的感受过程,无论是他在学钢琴,还是参加幼儿园的演出,都能让孩子觉得他是优秀的。

微笑。对孩子微笑能让孩子感到更舒服。这是在用最快的方法对孩子说:“我爱你!”在孩子身边的时候,一定要拥抱他。有专家说:拥抱就像一个人的营养,每天给一个人4次拥抱,仅是生存需要。给他8次拥抱,他能保持好的状态,给他16次拥抱,他才会成长。而且,每次拥抱和微笑对你和孩子都是有好处的。

聆听。没有什么比你能专心听孩子讲话对他更重要了。这是在表示你很关注他。想做一个更好的聆听者吗?不要似听非听,如果孩子和你讲话的'时候,你正在工作、在做家务,请你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无论你在做什么,都不要打断他,让他把话说完或者直接说出他表达的意思,即使这些话你以前已经听过了。适度地让步。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有时当孩子做得不是很好,你想纠正或者完善他的时候,却在不经意间破坏了孩子的信心。如果孩子擦过的地板,你再去重新擦,你是在告诉孩子他做得不够好。如果你下一次还想纠正孩子做过的事,请你问自己几个问题:1.这会影响健康和安全吗?2.这件事会从现在开始影响你吗?如果答案是不,那就顺其自然吧。当然,让孩子获得生活技能是养育孩子的一部分,但那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你和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比关心餐桌上的面包屑更重要。

教他解决问题。从系鞋带到安全地过马路,孩子掌握每一种技能,就向独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其实知道问题解决了,就能让孩子觉得自己很棒。当孩子遇到障碍,被同伴笑话或者问题让他迷惑不解的时候,你可以通过以下几步帮助他:1.告诉他问题是什么。2.让他描述一下他希望得到的结果。3.告诉他什么样的步骤能实现这样的结果。4.判断他是否能通过自己的能力达到目的,或者需要帮助。5.如果他需让他相信它随时可以得到帮助。

给孩子展现自己的机会。每个孩子都在某个方面有天才般的本领,为什么不让他展现一下呢?他喜欢书吗?你做饭的时候让他读给你听。他对数字很敏感吗?购物的时候,让他帮你挑选价格最合适的商品。当你调动起孩子的积极性,并展现出你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你就有开辟了另一条让孩子更自信的小路。

篇3: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爱

教育叙事,即是讲有关教育的故事。它是教育主体叙述教育教学中的真实情境的过程。让我们把自己过去教育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幽微细节重新审视,去发现其中细微的教育蕴涵,从而把作为叙事者的教师自身的思维触角引向自我教育生活的深层,使看似平淡的日常教育生活显现其并不平凡的教育意义。

老卡尔告诉我们,孩子其实真正需要的,首先是父母的爱与关心,静静地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关注着他的成长,陪孩子一起长大。此外,辅以良好的教育方法,任何的家庭都可以培养出杰出的孩子。

我想,不仅仅是家长,教师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在教育孩子时,教师不仅要有爱一颗孩子的心,更要舍得付出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如何使孩子的身心得到最丰满的发展,使他们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是教师更为终极的目标。

由此可见,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篇4: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文/郗红

01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一书中,描写过一个梦幻般美丽的场景,每次想到那个场景,都会觉得温暖。

她写一个大概只有5岁的小孩儿,用一根草绳绑花。花枝太多,他的手太小,草绳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篇5: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旁边,男孩的祖母不停地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2

怀孕后,遇到别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几个月了?”,“什么时候预产期?”。

很多人得知预产期是9月28日后,几乎都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得晚上一年学。

可是,我压根不觉得晚上一年学很遗憾啊。即便我的孩子出生在9月1日之前,我也会让他晚上一年学的。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把“能否学到更多的算术、拼音”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我对此,并不认同。

让4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算术,识字,整天忙着上课、排队、坐好、站立和听讲,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就得不到满足,这会为他日后的学习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等问题。

我家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们为了让他早上一年,竟然还为此找了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让他早上学一年,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学习难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一年级时,别人能读懂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他读不懂。另外,还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

过早地让他上学,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一个从3岁就开始被要求读书、算术、写字的孩子,他通过什么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在哪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王国?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大自然中撒欢、奔跑的年纪,你却要求他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讲课,那么,他还有用于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吗?

03

我家大儿子已经深受其害,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上学。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有4岁孩子的表现,4岁的时候就具备5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不想让被误导的早期教育――学拼音、写字、算术、认字――无情地摧毁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具有5岁孩子那样强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专注,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

当他还处在需要通过探索世界和游戏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坐在教室里,应对学校的各种苛刻要求,从而远离充满想象力的大自然王国。错过积极探索世界的过程,及游戏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未来自我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将难以应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我们小时候,都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到7岁才上幼儿园,8岁正式上一年级。

而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家长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在孩子只有5岁的时候,他应该做5岁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爱动,不可能注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学习认真。你要求5岁,甚至更小年龄的孩子在教室里坐好,保持安静,其实是在扼杀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5岁,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不应该在这个阶段,过早地接受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学前教育。他应该拥有足够多自由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无忧无虑地去玩耍,去游戏。

我将来给小宝选择幼儿园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幼儿园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游戏时间,而不是整天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认字、算术、学拼音。若找不到这样的学校,我宁肯自己陪孩子度过他人生中这重要的5年。

有研究表明,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年后有一半会面临着情绪障碍。而那些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只有6%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04

一个雨过天晴的傍晚,我下班回家的时候,在路边的树上发现了一只知了猴,小心翼翼地把它捡起来。

第二天拿到办公室,放在了一个透明杯子里。

下午,我和同事有幸竟然目睹了知了猴蜕皮的过程。那个过程很慢,非常慢,从背部开始出现一条黑色裂缝开始,到完全蜕皮结束,整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一个小时。

我趴在桌子上,眼睛几乎一眨不眨地盯着它看,希望自己能用心,永远记住这难忘的一刻。

先是外面的壳出现裂缝,接着知了就缓慢地、一点一点地脱离那个壳。当它皱巴巴的翅膀出来一点时,我忍不住,帮了它一个忙。我小心翼翼地揪着它其中一只翅膀,帮它脱离了壳。

我没想到,我的自作聪明竟然害了那只蝉,当它蜕皮结束时,我发现,被我帮忙揪出来的左边那只翅膀,明显比右边的短了一截。当时我没觉得短一截有什么,可蜕皮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它只会爬,却不会飞。

也就是说,因为我的帮忙,那只蝉的翅膀永远地失去了飞翔的能力。

后来我在网上咨询一个昆虫专家,那只翅膀短一截的原因,是否和我的帮助有关。

专家解释说,知了猴在蜕皮的过程中,尤其是双翼展开的过程中,身体必须保持垂直,而且不能受到任何干扰,任何东西都不能碰到它,否则,蜕皮后的蝉将终生残废,无法飞翔。

知了猴的蜕皮需要一个过程,我如果不那么匆忙,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等待蝉慢慢破壳而出,那么,我一定可以欣赏它展翅飞翔的那一刻。

万物皆有时,我践踏了自然的规则,害了那只蝉。

教育也是一样,让一切发生在应该发生的时间,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为未来的身心健康打下基础。

孩子3岁的时候就应该做3岁该做的事儿,4岁的时候做4岁该做的事儿。5岁前的儿童,其实并不适合规规矩矩地坐在教室里学习,而是应该走出去,走到自然中,通过玩沙、玩水、看蚂蚁搬家……这样的学习,完善视觉、听觉、触觉等。

至于识字、算术之类的智力学习,最好在5岁之后。而且要循序渐进,先进行简单的数数、认字学习。

05

我曾经在网络、书上,看到过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的一些理论,他认为,男孩更不宜早于6岁入学。他认为,男孩的发育迟于女孩,5岁男孩的语言能力相当于3岁半的女孩,提早入学容易造成他们听不懂老师讲课,在课堂上也坐不住。据介绍,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家长送给男孩“最好的礼物”,就是晚一年上学。

孙老师还从医学的角度、心智发育、个性发展等方面,解释了孩子为什么晚上学一年比较好。

他的观点是,5岁的孩子和6岁孩子相比,心智发育的差距很大。孩子的自制力、注意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达不到上学的要求。如果这个时候让孩子上学,意味着孩子一辈子永远和比他(她)大的人竞争。即使孩子在小学期间能够跟上同龄孩子的文化课学习,但其他方面的不足,会对孩子未来步入社会形成障碍。

早让孩子上学,会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压力,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孩子可能会永远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孩子一生。

孙老师认为,男孩相对来说比较爱动,并且不专心,缺少耐心,晚一年入学,这些不足都会得到改善。让孩子多玩一年,孩子会更有创意。

网上有两个我非常认同的观念,复制到这里,和大家分享――

孩子一旦开始上学就要一鼓作气坚持到大学毕业,是人生的长跑,孩子做的准备越充分,人生胜算把握越大。

孩子的儿童期越长,得到的正面滋养就越多,将来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发挥各种潜能的几率就越大。

06

很多家长担心晚上学,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关于这个问题,童话作家郑渊洁的观点是这样的――

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至于学习,工作,孩子将来有一辈子的时间呢。晚一年又如何?

将来,我会带着我的小宝尽情地玩耍,会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带他旅行,让他对世界有一个最直观的认识。这样,当他上学的时候,就会有比较好的认知能力。

我会带他去乡下,看真正的牛、羊、鸡、鸭、鹅,而不是老师在课堂上指着图片说:“这是鹅,那是牛……”。

我会带他去玩泥巴,捉迷藏。培养他的自理能力,让他掌握如何穿衣、吃饭、上下楼梯,而不是过早地教他背古诗,认汉字。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话――

对于运动员来说,年龄大一点,哪怕大几个月,从小受到教练的关注就不一样。大体上来说,大几个月的人,就比小几个月的人更成熟,更受教练青睐,从此有了更多的心理暗示:我就是最好的,我有信心做好。教练越鼓励这样的孩子,孩子得到的重视越多,日后这个孩子成功的几率也大。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撒在地里,你得给他足够的时间,耐心地等待他慢慢地发芽、生长、结果。

人生是长跑,请让孩子慢慢来。

作者简介:郗红,笔名忆初。专注儿童教育,著有《妈妈是孩子最好的启蒙老师》,曾在《莫愁 家教与成才》、《为了孩子》、《父母必读》等杂志发表育儿文章200余篇。来源:文艺拾趣(ID:smartCmommy)。

篇6:晚上一年学,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散文

旁边,男孩的祖母不停地骂他慢,龙应台说:“不要紧,阿婆,让伊慢慢来。”

龙应台写道: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儿;是的,我愿意登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2

怀孕后,遇到别人,被问的最多的问题通常是“几个月了?”,“什么时候预产期?”。

很多人得知预产期是9月28日后,几乎都表现出非常遗憾的样子说,哎呀,得晚上一年学。

可是,我压根不觉得晚上一年学很遗憾啊。即便我的孩子出生在9月1日之前,我也会让他晚上一年学的。

人们普遍认为,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也有很多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把“能否学到更多的算术、拼音”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我对此,并不认同。

让4岁的孩子就开始学习算术,识字,整天忙着上课、排队、坐好、站立和听讲,孩子“爱玩爱动”的天性就得不到满足,这会为他日后的学习带来诸多隐患,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能力弱等问题。

我家老大三岁就上了幼儿园,6岁上了一年级。他上一年级的时候年龄不够,我们为了让他早上一年,竟然还为此找了关系。但是由于当时我们本身的觉悟不够,不明白早上学,会有哪些弊端。

等我们意识到的时候,我们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纠正当初的决策失误。

因为儿子年龄比别人小1岁,上幼儿园的时候,自理能力就比大孩子差一些。让他早上学一年,承受了与他的年龄不相称的压力,违背了孩子成长的发展规律,学习难度超出了他理解能力范畴,一年级时,别人能读懂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他读不懂。另外,还有自控力差,注意力差等诸多问题出现。

过早地让他上学,使他在不该受到约束的年龄受到了过多的约束,一个从3岁就开始被要求读书、算术、写字的孩子,他通过什么方式探索这个世界?在哪里积极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王国?

他本该无忧无虑地在大自然中撒欢、奔跑的年纪,你却要求他在教室里,规规矩矩地坐在小板凳上听老师讲课,那么,他还有用于自我发现的时间和空间吗?

03

我家大儿子已经深受其害,所以我不会再让我家小宝早上学。

我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有4岁孩子的表现,4岁的时候就具备5岁孩子的认知能力,我不想让被误导的早期教育——学拼音、写字、算术、认字——无情地摧毁孩子的童年。

我也不需要我的孩子在3岁的时候就具有5岁孩子那样强的自理能力,也不需要他专注,规规矩矩地坐在凳子上一坐就是半个小时。

当他还处在需要通过探索世界和游戏来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时候,我不会让他坐在教室里,应对学校的各种苛刻要求,从而远离充满想象力的大自然王国。错过积极探索世界的`过程,及游戏的缺乏可能会导致他未来自我责任感、自我控制力和自我方向的弱化,将难以应对将来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人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童年的时间却越来越短。我们小时候,都可以无拘无束地玩到7岁才上幼儿园,8岁正式上一年级。

而现在的孩子,过早地入学,匆匆忙忙地成长。即便这样,家长还不满足,给予孩子过高的期望,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孩子就被贴上了各种标签——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不认真……

在孩子只有5岁的时候,他应该做5岁应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不爱动,不可能注意力集中,更不可能学习认真。你要求5岁,甚至更小年龄的孩子在教室里坐好,保持安静,其实是在扼杀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5岁,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高峰期,他不应该在这个阶段,过早地接受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学前教育。他应该拥有足够多自由的时间和足够大的场地,在不受任何约束的情况下,无忧无虑地去玩耍,去游戏。

我将来给小宝选择幼儿园的唯一标准,就是看幼儿园是否给予了孩子足够多的游戏时间,而不是整天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认字、算术、学拼音。若找不到这样的学校,我宁肯自己陪孩子度过他人生中这重要的5年。

有研究表明,从学术氛围浓厚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成年后有一半会面临着情绪障碍。而那些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出来的孩子,只有6%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篇7:理性思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理性思维有多重要?

什么是理性思维?

先给你出一道题:球和球拍的总价是 1.1 美元,已知球拍比球贵 1 美元。请问球的价格是多少?

如果你的回答是 0.1 美元,恭喜你,你答错了!研究者发现,即使是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学生,也会答错。其实,正确答案是 0.05 美元,球拍是 1.05 美元,加起来才的总价才是1.1 美元。

这其实就是一种理性思维能力。一个理性的消费者不会为了订单免运费而多买不需要的东西凑数,理性的成年人会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不会盲目乐观。对孩子来说,理性思考同样很重要。例如孩子常常会只看到眼前的好处,而没有考虑到长远的好处,结果就会吃亏了。

认知科学家早已经发现,就算很小的孩子也已经能够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区分可能性和现实,会通过观察来推断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理性思考的能力,随着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但孩子长大,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拥有理性思考的能力。越早开始帮孩子打基础,对孩子来说是越好的。

从哪些角度培养孩子的理性思维能力?

第一:帮助孩子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理性思考第一个要素,就是要知道事物之间是有关联的。孩子最擅长观察学习,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要做示范。

你可以从生活中开始,比如想让孩子收拾好一个玩具,才能够开始玩另一个玩具,这就是一种规律的学习。孩子越早搞清楚这样的关系,他们就越能够用好理性思考能力。

有一次,我家大宝不小心踩到我的脚,我叫了一声,然后大宝就说:「抱歉」。这时,二宝也跑过来说了声「抱歉」,然后直接踩我的脚。原来,二宝把踩爸爸一脚这个行为和跟爸爸道歉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了一起。我非常庆幸这小孩逻辑能力很好,但是脚也真的很疼。

此外,你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来进行示范。

第二:培养孩子的判断能力

帮助孩子做选择判断要掌握两个原则:

1. 把可能的选择陈列出来。

比如孩子玩滑梯就是停不下来,你可以告诉他,「你是现在回家,还是再滑两次再回家?」,提供有限选择既让孩子独立做选择,也是在让孩子思考自己有哪些选项。

2. 让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孩子做好选择后,一定要遵守约定。虽然刚开始孩子可能会反悔,但是也要坚持执行。孩子理解这些结果需要他自己承担后,他会在之后需要做选择的时候更加谨慎、更有策略。

第三: 培养孩子的弹性思维能力

所谓弹性思考,也就是不要被既有的框架所限制住了。我们要多带孩子去体验事物的不同方面,特别是鼓励孩子用多样的感官来做探索,从不同的方面去观察、使用一个物品。

除此以外,父母也要身体力行。比如用乐高板子套上钥匙圈挂钥匙,废报纸和杂志剪下来制作成各种小动物形状。

第四: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会是理性思考中最高阶的一个能力,也可以说是达成目标的能力。帮助孩子达成目标,也要做一些规划。这里介绍两种做法:

1. 做示范

不管你是有意示范,还是无意示范,孩子都在观察大人在做什么,所以,日常遇到解决生活难题时,最好要把我们思考的过程讲出来跟孩子分享,对孩子非常有帮助。

2. 拆解目标

孩子接到一个任务,通常会束手无策,这时,可以帮他们把复杂的目标拆解成好几个可以依序完成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完成。

此外,在培养的过程中,请注意多给孩子一点时间,尽量管好自己的嘴巴和手——不随意指点,不随意帮忙。

给不同年龄孩子的特别建议

3 岁以下的孩子

对于 3 岁以下的孩子,建议从养成固定的习惯做起,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习规律。在陪伴孩子时,尽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和孩子一起分享。你也可以邀请孩子帮你做决定,孩子会对这件事情的印象特别深刻。

3-5 岁的孩子

建议可以跟孩子一起读一些跟思考有关系的绘本,或是有限度地看一些视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可以帮孩子理清事物之间的联系、训练孩子去做判断、换位思考,也就是弹性运用自己的知识,举一反三。

5 岁以上的孩子

建议让孩子学习编程。编程玩具是一个极好的锻炼解决问题的工具。

理性思考包含了了解不同事物间的联系,做判断、弹性思考以及解决问题这几个部分。这些都和「执行力」有关联性。作为父母,你自己平时也要独立思考,评估怎么帮孩子找到最适合的工具,既纪录孩子的成长,又能给予孩子协助,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

篇8: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文/米粒

1

几年前,我教过一个名叫田田的小女孩。她总是非常热心地帮着我发作业、收卷子、维持课前秩序,仰头看着你的时候脸上会堆起暖暖的笑意,楼道里碰见了也会迎上来拉着你问东问西。

我猜想,她是那种人见人爱、勤奋上进的小姑娘。不料开学没多久,她就开始逃值日、抄作业、上课吃零食,各科成绩也纷纷垫底。

那时候,她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淡,总是一个人独来独往,同学们提到她,也都带着难以言明的瞧不起的表情。各科老师开始和她推心置腹,鼓励她重拾自信,好好学习。

没有人心甘情愿接受失败的自己,成绩连续下滑让她的生活开始动荡不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数、外三科她都没及格,发卷子的时候,我看见角落里的她一边把卷子塞进书包,一边慌乱地抹去眼角的泪滴。

我到底没忍住,还是在放假前的最后一天晚上给她发了一条短信:“田田,我知道这样的成绩一定让你非常难过。我不想骗你说这是个意外,说什么这不是你真实的水平。实际上,你的学习状态几乎决定了你在学校的一切。记住这种难过的感觉,让它时不时地刺痛你,成为你奋起直追的动力,多难都不要放弃。相信我,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坚强地从谷底爬出来,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好。”

她并没有回复我,我甚至都不确定她有没有收到这条短信,后来我也忘了这件事。

2

寒假过后,返校的第一天下午正好是各科补考,田田一个人连战三场,一直考到静校铃声响起,才吐着舌头回了家。第二天,各科老师传来补考成绩――田田都是60来分,勉强及格。我去查了那些试卷,看得出她答得很吃力,好在够顽强――每道题都不管对错,答得满满当当。也好,我苦笑着想,先以量取胜,至少她没有放弃。

新学期没开始多久,我就发现田田开始写作业了,测验本从之前满篇的红叉子变成了偶尔能及格。有一次上课,我要检查背诗,她原本游离的眼神突然热切地投向我,仿佛满脸都写着:“快叫我,快叫我。”

可是这篇很长啊,田田能背下来吗?如果背不下来,她刚刚鼓起的信心会不会又受打击啊?我的脑子飞速地运转着,但依旧选择了相信她。听到自己的名字,田田深吸了一口气,慢慢站起来。班里几个顽皮的男生看到她站了起来,不怀好意地交换着眼神。

田田仿佛在家操练过很多回似的,字正腔圆地开始背诵,字音、停顿、语气、声调,所有的一切都特别完美。同学们都惊呆了,顿了一秒,全班开始为她鼓掌加油。我永远也忘不了田田听到掌声时的那种眼神,怯弱中带着骄傲,随即又化成一种笃定的自信,仿佛这掌声早就应该为她响起。我向她投去赞许的目光,她心领神会地扬起了头,脸上重新堆满了暖暖的笑意……

后来,田田如愿考上了理想的高中,3年后又去了心仪的大学。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她在朋友圈里这样说道:

在我最低落迷茫的时候,语文老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告诉我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看着自己一点点地变好。这句话就像是一座灯塔,让我在波涛翻滚、泥沙俱下的大海里有了方向。感谢没有放弃我的老师们,更感谢锲而不舍的自己。

看,人的一生就像一场盛大的马拉松。刚出发时,摩肩接踵,人山人海。那时也许我们无法领先,也不够出众,但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早晚会追上来。

3

今年,我们办公室调进来一位任课老师。大概是3年前,她来到我们学校工作,那时候还在校务办坐班。印象里的她特别普通,微胖的身材,暗沉的肤色,平日里的穿着也极为随意,毫无存在感。

再后来,我在食堂里见过她几次。那时正值初夏,她已经换上了清爽的单衣。隐约中觉得她有什么不一样了,可一时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等到遍地碎花裙的时节谜底才揭晓,她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健身减肥、学习舞蹈,在最灿烂的季节里展示曼妙的自己。

瘦下来以后,她又开始学习衣饰搭配。现在每一天见到她,她都像是从杂志里走出来的模特,既取悦了自己,也让周围人赏心悦目。

后来我们才知道,在健身的过程中,她邂逅了自己的另一半。对方是个留学英国的帅小伙,欣赏她这种不断打造自我、完善自我的品质。

如今,她早已不是那个刚参加工作时怯生生的小女孩了。她自信地爱自己,爱别人,从没有一刻把自己的人生摊手交付给所谓的命运。

她说,无数个跑步的夜晚,无数个窗前做平板支撑的时刻,汗水和泪水一起落地,她怀疑过努力的意义,也质疑过自律的动机。但当她看到慢慢变得玲珑有致的身材,看到镜子里逐渐自信的自己,她就明白了奋斗的意义。

生而为人,我们的生命都被公平地赋予了一定的时长,而且大部分人的生命长度都差不多。可每个人对这段时光的掌控与规划却千差万别。

世界正在奖励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心仪的学校、高薪的工作、出色的伴侣、傲人的身材,都是伴随着奋斗的脚步而来的奖赏。慢慢变好,就是我们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来源:人民网(ID:people_rmw)《唯有努力,不负光阴》 | 作者:米粒

篇9:感恩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作文

感恩,一个说起来简易做起砟训拇视铮多少人嘴边早已把感恩二字背得滚瓜烂熟,但有几个用实际行动保证了。在我国有着泱泱大国的美誉,做为中小学生的大家还要学传统式,行孝心,知感恩。那样才不愧为针对这一个叫法!

父母从小孩的问世起,她们没有给自己活著,只是为小孩活著。谁知道,当你安心的在床上晚上睡觉,父母在哪儿?当你高兴的坐着院校上课的时候,父母在哪儿?当你开心的依靠桌椅玩游戏时,父母又在哪儿?是的,她们在闯荡,她们在工作中!她们了解要是他一懈怠你随时随地将会饿着。可她们呢?获得了哪些,你又给他们了哪些?她们要的只是就是你一个关注的目光、一句关心的话,难道说就那么难吗?

顽皮的我由于爱玩一不小心踩坏了亲哥哥平常最屋子痛哭起怼>驮谡馐焙颍父亲妈妈回来了,好好地的将我训了一顿,我也跟地面上有金子一样低下头,害怕抬头看她们的双眼。我惦记着:哼,我又我的错的,再聊因为我早已自我反思了忽然,我的脖子酸痛酸疼的,因此,我扭了转头,无意中发觉了父母的白头发。猛然,我理解了:父母年纪大了,她们也会累,我却老是让她们操劳,时光把她们的漂亮容颜换为皱皱巴巴的一张纸,但那阳光雨露一样的爱却绝不会退色。誓:我再也不惹父亲妈妈生气了!她们看到我口中西我心里的真正念头告知她们他们悲痛欲绝:你懂就行!讲完又高兴的淡淡笑道。

学生们,大家应当把握现在的岁月,另外还要明白感恩父母!

篇10: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晚点上学是给男孩的最好礼物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一项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专家建议,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男孩教育应“因性施教”。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施建农教授是研究超常儿童的专家,他再三说明超常儿童只占同龄人的1~3%。但相当多的妈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超常儿童,而且认为即使暂时不达标经过努力培养似乎也可以成为超常儿童。于是,在讨论儿童发展的时候,父母们往往希望孩子尽早入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 近日,有心理专家特别提醒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男孩“麻烦”天生就比女孩多 调皮捣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曾几何时,男孩就是“麻烦”的代名词。日前,教育专家孙云晓的一份调查报告更加深了社会对“男孩危机”的关注。 这项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主持的研究表明:男孩身心发育显著迟缓于女孩,并具有容易冲动而控制力较低的特点,所以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 “男孩危机主要体现在学业、心理、体质等方面。”孙云晓指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各个年龄段的男孩都面临危机。以学业为例,~连续两个年度,在全国约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再看心理危机,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达68.64%,远远高于女性的31.36%。 男孩危机并非中国独有,更已成为国际性现象。在英国,女生几乎在所有的考试科目上都比男生表现优异。在美国,男生比女生更早辍学,脱离正式的教育制度。 4个对策挽救“男孩危机” “男孩成长的危机绝非仅仅因生理发育迟缓所致。”研究组认为,三大原因造成目前的男孩危机:一是忽视男孩发育落后的事实。研究表明,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落后于女孩。为此,孙云晓建议:父母们千万不要让男孩在6岁前入学。二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三是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教授表示,在以升学考试为中心的大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样更加容易发挥女孩的优势。 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孙云晓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国外已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研究表明,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总体仍落后于女孩。 当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宝贝送进学校,他们往往会得到一个难以相信的结果,儿子怎么什么都不如别人?居然还成了问题儿童?在小学里,绝对是女孩的天下,她们聪明乖巧,处事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所以班队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即使与男生发生冲突,发育领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说还有诸多计谋使男孩甘拜下风的。 正是基于对男孩发育迟于女孩的发现,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在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高乐) ?

篇11:敬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作文

敬是给他们最好的礼物作文

正值青春年华,多少叛逆行为会出现你我身上,叛逆之后,你便懂得父母,理解一个文字之意——敬。

冬是慢慢来的,可冷却是突然的。

那日在校,我与朋友发生争执,满脸都明显的写着“愤怒与不解”,妈妈看见我有些异常,连忙关切地问:“怎么啦?看你这嘴都挺到天上去了。”我没有理她,只是用余光暼了一眼。

回到家里,妈妈盛上饭菜,那菜颜色有艳有绿,可我却没有一点胃口,妈妈给我夹来一口菜放在我的碗里,“快吃啊,这么香不吃就没了喽。”内心本就有丝烦闷,她这一筷子,更让这烦闷冲上了头顶。我摔下筷子说:“你烦不烦,吃饭别说话有什么好说的。”起身就走进屋里“哐”一声锁上了屋门,根本没有在意她的样子。

我望向窗外,微风阵阵吹过,吹的那叶片稀疏的梧桐树左右摇晃,吹的这个城都那么冷,我坐在台灯前愣神,回想这一幕幕不愉快的事,回想着最近都不顺利。

漆黑的夜里,孤独难过就这样一点点吞噬我。

过了不知有多久没打开屋门客厅的灯已经按了,妈妈已经回屋了。突然隐隐约约中似乎传来一阵阵哭声。来到妈妈屋前,这声音比刚刚打了许多,我隐约地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边哭边说:“我受不住了……”我的心颤了一下,对那是我的妈妈。她的哭声久久回荡在我的`心间,荡在这孤寂的屋子里。

那一刻,我知道我错了。

我推开门走向妈妈轻抚她的背。“对不起你别哭了。”我低着头那黑黑的屋子里充满了我的悔恨。

我的母亲曾经也是一代风华的青春少女,也曾十指不沾阳春水,是别人的掌上明珠;我的父亲曾经也是一代风流倜傥的青春少年,曾经潇洒不问人世,年少轻狂。但是他们为了我而无限付出,我又凭什么不孝敬他们,回报他们?

妈妈一把抱过我什么也没说。窗外的风依旧吹着,高大的梧桐树还在摇晃,此时此刻,我和妈妈不说话,却已觉得十分美好。

有人说,星星陪月亮把孤独熬成温柔,我想说,妈妈陪我把青春洋溢成幸福。可是,我们要做懂父母敬父母的人啊,因为他们是你来到人间的全部意义,而你是他们最美的礼物!

篇12:“感恩”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作文

感恩,一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的词语,多少人嘴上已经把感恩二字背得滚瓜烂熟,但有多少人用实际行动做到了。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也要学传统,行孝道,知感恩。这样才不愧对于这一个称呼!

父母从孩子的诞生起,他们不在为自己活着,而是为孩子活着。有谁知道,当你安心的躺在床上睡觉时,父母在哪?当你开心的坐在学校上课时,父母在哪?当你高兴的靠着椅子打游戏时,父母又在哪?是的,他们在打拼,他们在工作!他们知道只要他一松懈你随时可能饿着。可他们呢?得到了什么,你又给他了什么?他们要的仅仅是你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难道就这么难吗?

淘气的我因为贪玩不小心弄坏了哥哥平时最房间哭了起来。就在这时,爸爸妈妈回来了,好好的把我训了一顿,我就跟地上有金子似的低着头,不敢抬头看他们的眼睛。我想着:哼,我又不是故意的,再说我也已经反省了突然,我的脖子酸痛酸痛的,于是,我扭了扭头,无意中发现了爸爸妈妈的白发。顿时,我领悟了:父母老了,他们也会累,我却老是让他们操心,岁月把他们的美丽容貌换成皱巴巴的一张纸,但那阳光雨露般的爱却永不会褪色。誓:我再也不惹爸爸妈妈生气了!他们看见我嘴里西我内心的真实想法告诉他们他俩欲哭无泪:你懂得就好!说完又欣慰的笑了笑。

篇13:初一议论文:培养孩子一个好习惯,给孩子一生的财富字

一、做人的习惯

教育实践家冯恩洪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要教会孩子什么?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更重要,要引导孩子先学会做人,然后是做学问。”

每一个孩子首先要学会做人,他才可能去做事、学习、与人交流。

做人的教育,实际上是培养孩子为人的正确态度和品格。如果父母没有对孩子的为人态度和品格进行教育,孩子无疑会养成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将直接影响孩子与人交往。

第1种习惯诚信诚实的人必须对自己守信,他的最后靠山就是真诚。——爱默生

第2种习惯礼貌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孟德斯鸠

第3种习惯爱心仁爱先从自己开始,公正则先从别人开始。——狄更斯

第4种习惯乐观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就必须这样对待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罗莎.卢森堡

第5种习惯理财

第6种习惯自信如果你真的相信自己,并且深信自己一定能达到梦想,你就真的能够步入坦途,而别人也会更需要你。——戴尔

第7种习惯坚强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爱因斯坦

第8种习惯谦虚一个骄傲的人,结果总是在骄傲里毁灭了自己。——莎士比亚

第9种习惯宽容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福莱

第10种习惯责任心

二、做事的习惯

法国作家大仲马说:“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有与命运较量的勇气,要有创造一番事业的决心。”是的,做事是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关键。有条不紊地做事情是孩子在生活中重要的能力。

不会做小事的人,也做不出大事来。知识经济社会中,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做事的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适应劳动世界变化的综合能力,包括社会行为技能和个人素质。

第11种习惯做事有计划

第12种习惯热爱劳动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手创造出来的—高尔基

第13种习惯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第14种习惯自主选择很多父母把自己未来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不如让他们自己做选择。——张满意

第15种习惯自我反省看清别人容易,看清自己困难。——彼得.巴勒

第16种习惯自我管理

第17种习惯抵抗挫折从失败中培养成功。——戴尔.卡耐基

三、学习的习惯

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孩子将要不断地经历学习、工作、取得经验、再学习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这个人怎样使用他的智力。

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有良好的使用智力的习惯,他体现出来的能力也是超乎想像的。也就是说,只要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智力天赋并不高的孩子也能够取得很好的学习成绩,也能够在工作中取得成就。

第18种习惯耐心耐心是一切聪明才智的基础。——柏拉图

第19种习惯专注天才就是不断的注意。——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库维

第20种习惯观察应当细心地观察,为的是理解;应当努力地理解,为的是行动——罗曼.罗兰

第21种习惯记忆记得越多,记忆力就越强,你越相信自己的记忆力,它就越可靠——德.昆西

第22种习惯思考缺少知识就无法思考,缺少思考就不会有知识。——歌德

第23种习惯想像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作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第24种习惯创造如果学习只在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就不会有技术。——高尔基

第25种习惯勤奋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这九十九的勤奋。——爱迪生

第26种习惯预习

第27种习惯复习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才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陶铸

第28种习惯阅读

第29种习惯质疑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苏格拉底

第30种习惯自我激励凡是自强不息者,最终都会成功。——歌德

四、交往的习惯

在全球化成为21世纪重要特征的时代,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依存的程度越来越高。一个孩子必须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共同工作。

与人交流包括关心、聆听、合作、分享等。它要求孩子学会用和平的、对话的、协商的、非暴力的方法处理矛盾,解决冲突,这对于人际之间、群体之间都是适用的。

第31种习惯与他人交往要想得到别人的友谊,自己就得先向别人表示友好。——爱默生

第32种习惯倾听他人如果你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做一个注意倾听的人。——卡耐基

第33种习惯与他人分享

第34种习惯与他人合作

第35种习惯幽默幽默感就是分寸感。——纪伯伦

第36种习惯感恩他人如果你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你一生中留给人们的都是些美好的东西——鲜花、思想,以及对你的非常美好的回忆——那你的生活将会轻松而愉快。那时你就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这种感觉使你成为一个心灵丰富的人。

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高尔基

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做为父母有责任、有义务为孩子们培养、营造这些氛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初一:王承雨

篇14: 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亲情美文

陪伴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亲情美文

都说恋人之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而亲人之间也是如此,最近微信朋友圈疯转一个叫做“presents”的动画视频,让我感想颇多。

视频至始至终没有任何言语,讲的是一个长期不能回家的儿子对自己的母亲感到愧疚,不断的买礼物送到家里,有一次送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跟母亲的关系由一开始的生疏到最后亲密了起来,机器人依赖电池,一旦快没电,母亲就往机器人心口的位置放上电池,后来这位年迈的母亲坐在摇椅上失去知觉,机器人怎么都摇不醒她,于是跑到房子里抓了一把电池不断放进这位母亲的口袋里,可是她的手慢慢垂了下去,再也没有抬起来……

看到最后机器人不断往这位母亲的口袋里塞电池,以为电池可以让她醒来这一幕,狠狠的戳中我的泪点。

大学在远离家乡的城市求学,每天的任务之一就是给远在厦门的爸妈打长途电话,一个学期之后寒假回家,仿佛隔了好几年,在那个容易想家的年纪离开家,让我更懂得对家人的珍惜。

毕业那年,得到了一个不错的面试机会,最终面试也通过了,但是前提是在离家乡遥远的.城市工作培训两年,然后可以调回离家250公里的省会城市,倘若这份工作落定,几乎我的未来可以确定在那个城市扎根。几番思考之后,我放弃了这份工作,回厦门继续求学,然后以在厦门为首要条件寻找工作,只是为了至少能在周末回趟家,为渐渐老去却仍在忙碌的双亲做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菜,和他们看看电视,陪他们在院子里唠嗑儿。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光是最美好却又残忍的东西,不管你如何懊恼、请求,它都不会为你稍作停滞,我们常常因为工作忙、因为加班想休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一次次大打父母带着希望的等待,用句通俗的话说,人这一辈子,钱是永远赚不完的,而与父母的相聚是见一次少一次,除了父母的在乎,这地球没了你还是照样转。

或许少跟同事聚次餐、少为“前途”加个班,用感恩珍惜的心态面对每次亲人相聚的机会,年轻人少点上网玩手机的时间,我们的父母用他们一辈子的时间来参与我们的人生,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那么一点心思和时间来陪伴他们,在他们走向衰老的这段时光中,给予我们能简单做到,他们却视若珍宝的陪伴,才是最平凡而温暖的礼物。

篇15: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仪式感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仪式感是什么?

仪式是我们情绪的表达,是我们在内心追求价值感的外化表现。仪式感不是追求形式、华而不实的东西,评判仪式感最重要的标准是能否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富足。

在家庭中,通过这些特定的表达,让每个家庭成员有了归属感。共同的仪式,让我们认同对方,接纳对方,表达出“我爱你”。

刚知道仪式感,我是从《小王子》里面感知的,那是小王子和他驯养的狐狸之间有一段对话。

狐狸说:“你每天最好相同时间来。”

小王子问:“为什么?”

“比如,你下午四点来,那么从三点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我就发现了幸福的价值……所以应当有一定仪式。”

“仪式是什么?”小王子问。

“它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狐狸说。

村上春树说:仪式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在对待孩子的事情上多一些仪式,你会发现,它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处。

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仪式感呢?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的生活而让孩子感受。比如:

早晨问好

每天孩子醒来,给孩子一个温暖的笑,一个温馨的问候“早上好,又开始美好的一天了!”

天长日久地问候,会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快乐地开始一天,也会在日常平淡的生活中增加一家人互动的乐趣。

睡前讲故事

在孩子睡觉前给孩子讲故事,爸爸妈妈温暖的声音,能让孩子安心,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

很多人回忆起童年,睡前爸爸妈妈讲故事那个仪式是最愉悦的时光。

早上送孩子去学校分开时的送别拥抱,下午接回来回来时的欢迎拥抱,晚上睡前的.晚安吻。这些小小的举动,只要长期坚持,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仪式。

被认真对待的孩子更自信

生活中许多事情只要你多一点用心,就会有仪式感的存在。

在孩子的成长中,让孩子参与到仪式感中,给他们一份丰富和动人的体验,当他们有一天长大了,会为自己经历过的家庭时光感到幸福,会更有勇气和安全感面对自己的人生。仪式感是对生活的一种热爱。

认真对待每一个节日

过年过节的团圆、家人生日纪念日的庆祝、孩子学校特别的活动……

各种小小的仪式,不需要华丽和贵重的礼物,只需家人用心参与,如果孩子获得了成绩,给孩子一个祝贺,哪怕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

无数个有仪式感的日子加起来,孩子们也学会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这是对生活的重视,无需华服美衣,只需要对生活的郑重其事。

一位心理专家曾说过:正常的身心需要一定的仪式感,在这个小小的仪式中,其实就是一种强烈的自我暗示,让自己的注意力更集中、更认真、更用心,仪式感,暗示你必须要认真地去对待这件事。让孩子感受到仪式感的存在,感受到幸福感,这就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相关专题 最好的给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