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论文

香菜达咩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香菜达咩”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面对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论文(共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面对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论文

面对休闲时代的城市游憩空间发展论文

摘要:城市游憩空间是城市空间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休闲文化和游憩行为的物质载体,其空间属性深深地打上了“休闲”精神的烙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生活质量意识的增强,休闲游憩需求已成为城市生活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城市游憩空间;休闲;规划建设

所谓城市游憩空间是指在城市或城市近郊能够进行游憩活动的城市开放空间,它是由各种要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结构、功能的动态复杂系统。包括游憩物质空间与游憩社会—经济空间,前者是外在表象,后者是内在机制,二者的相互作用就形成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和过程[1]。

一、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的时代

人类自古以来就已认识休闲并关注休闲。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便在他的《政治学》一书中赋予休闲以很高的地位,认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第一原理”[2],并把休闲看做“科学和哲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3]。但休闲真正进入普通民众的生活,并纳入系统化的理论研究视野,也只是近一百余年的事情。一般认为,18凡勃伦发表的《有闲阶级论》标志着休闲学在美国的诞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休闲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休闲是一种存在,一种个体存在,一种文化存在;它不但能够满足人的生存和身体的基本需求,也能够满足人的审美和精神需求;它是一种生存的需要、生活的方式、生命的境界[4],能够丰富诗意人生,实现人生超越。也就是说,休闲是人类生命的一种状态,是一种“成为人(Becoming)”的过程,是一个人完成个人与社会发展任务的主要存在空间;休闲不仅在寻找快乐,也在寻找生命的意义[5]。正如罗歇·苏所说:“休闲活动使人能重新找回自我,并表达在就业活动中被压抑的潜在性”[6]。杰弗瑞·戈比也认为,休闲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求,一种真正的人格象征——自我实现[7]。

文化哲学家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从政治中心时代到经济中心时代,再到文化中心时代。文化中心时代的特点是以休闲消费为主体,休闲消费决定社会生产[8]。正如著名未来学家格雷厄姆·T·T·莫利托所说:“休闲是新千年全球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到前后,发达国家将进入休闲时代,休闲将在人类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事实上,比莫利托预测的来得更快,某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了休闲社会,甚至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某些城市已看到了休闲社会的曙光,经济上已在转型,进入了休闲经济时代,休闲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渐形成[9]。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休闲经济已初见端倪,并成为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对城市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将是一个休闲时代,其特征主要体现在:经济休闲化、文化休闲化、消费脱物化、生活娱乐化、活动虚拟化、运动极限化[10]。总之,在休闲时代,从一切为了工作转为工作、休闲、学习一体化;从休养生息转为全面发展;从精英阶层走向普通民众;从以满足生存需要为主转为以实现人生价值、享受精神需要为主。

二、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时代意义

1.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是人类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合理规划建设城市游憩空间,发展城市游憩业,将促进人性的全面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将促进休闲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2.有助于城市品质的提高

面对“休闲时代”的到来,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与品质的提升将是下一阶段城市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将是城市政府的“民心工程”之一。通过城市游憩空间的合理规划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游憩功能,并与城市的工作、居住、交通等功能相融合,从而促进城市品质的提高。

3.有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由于休闲游憩业是一个具有高度关联性的产业,其发展几乎会波及所有行业,一方面,将带动城市休闲产业的发展以及休闲经济的体制化、集团化、连锁化,为大众休闲消费提供良好的服务;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拉动内需,盘活经济,繁荣市场。这正如有的美国学者所说的,在美国有1/3的土地用于休闲,有1/3的收入付给休闲,有1/3的时间投入休闲[11]。

三、城市游憩空间发展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加强研究,推行创新

城市游憩空间研究,包括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构建;完善城市游憩空间分类体系;城市游憩物质空间与城市游憩社会—经济空间的整合研究;城市游憩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耦合研究;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城市游憩空间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研究;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设计以及经营管理研究等。通过研究,将为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发展城市游憩空间需要在三个方面创新。第一,观念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城市游憩空间的现实价值和时代意义,改变“主动工作,被动休闲”以及“发展休闲经济为时过早,是玩物丧志”这种旧观念,应认识到人们最大化追求快乐、幸福、自由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人生的终极目标是不可阻挡的,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第二,体制创新。需要在旅游、文化、体育、娱乐、公益事业等各类休闲游憩产业,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提高抗风险能力。并且,转变政府职能,使其从“管理型”转变为“服务型”。第三,制度创新。依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经过民主程序,加快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一些实施细则等方面的制定和完善,强化宏观调控力度。

2.倡导生态游憩,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

目前,人们的游憩行为普遍存在着轻生态、重占有的现象。为此,倡导生态游憩,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等关系的和谐是城市游憩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思路。首先,生态游憩尊重自然生态,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它所追求

的是一种自然游憩、绿色游憩,同时也是一种高质量的休闲游憩。其次,生态游憩尊重人文生态,体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它可以把人们从生活的“牢笼”、工作的“迷狂”、情感的“沙漠”和生存的“误区”中解放出来,恢复人的本真和自由,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友谊,促进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再次,生态游憩尊重精神生态,体现人与自身关系的融洽。不能仅仅把游憩定位于满足生理需求、缓解外在压力、恢复体力疲劳上,也不应把游憩仅仅看做是工作的附庸,而应追求诗意、审美的东西。城市游憩空间既不是纯粹的消费场所,也不是赤裸裸的欲望之域,而应是一片理想的栖息地、一方诗意的净土、一个令人神往的精神家园。

3.合理规划游憩产品,体现文化性与参与性

目前,我国城市游憩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开发粗放,优化不力,各自为政,发展无序;重点不突出,精品不精,形象欠佳,服务水平不高;近距离重复建设和项目雷同现象严重,产品特色不明显;游憩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普遍缺乏参与性等。因此,在城市游憩空间发展中要合理规划、有效组织各种游憩产品,丰富其内涵与外延,特别是要体现文化性与参与性。必须坚持地域性、民族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大众性与专题性的统一。另外,要注重游憩产品的参与性,即活动的引入。活动是空间里最引人入胜的因素,也是空间得以存在的理由。并且游憩也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是游憩者追求的目标。参与性就是要丰富人们的活动、经历和体验,使人们从“消极被动”休闲变为“积极主动”休闲,从而提高游憩休闲的质量。

4.注重利益均衡,发扬公众参与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出现了社会分层明显,贫富悬殊过大,社会分配不公,社会保障不力等诸多问题,使城市游憩空间的规划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合理地分配游憩资源,如何体现公共利益,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等,其实质就是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的价值取向问题,即是基于一定价值取向的利益调整与均衡问题。因此,面临大众休闲时代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作为公共政策的城市游憩空间规划建设应以公共利益为重,以弱势群体优先,追求公民福利、社会公正和社会责任等多元价值,合理布局游憩空间,特别是在弱势群体集中居住的地方,要多布置一些收费少甚至免费的游憩设施。这就要求在规划建设中充分发挥公众参与,要多听老百姓的愿望,永远将普通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城市游憩空间发展的出发点,也是其最终归宿。

参考文献:

[1]冯维波.中国城市游憩空间研究进展——基于有关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J].经济地理,,26(专集).

[2]蒋孔阳,朱立元.西方美学通史:第1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3]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5).

[4]徐放鸣,张玉勤.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J].江苏社会科学,,(4).

[5]陆彦明,马惠娣.马克思休闲思想初探[J].自然辩证法研究,,(1).

[6]罗歇·苏.休闲[M].姜依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7]马惠娣.休闲——文化哲学层面的透视[J].自然辩证法研究,,(1).

[8]马惠娣.休闲:建造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J].新华文摘,1996,(12).

[9]王琪延.休闲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0]李向民.精神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

[11]楼嘉军.试论休闲发展的趋势及其对策[J].旅游科学,,(3)

篇2:城市水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城市水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一)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优势,构建“水文化”休闲格局

积极做好水文化休闲设施及经营场合的系统整合工作,让水休闲营业场所和旅游景点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在扬州城区水域沿岸的商业设施建设上突出旅游休闲功能,招商模式充分考虑游客的其他旅游消费需求,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的消费模式。城区游览水域的休闲设施布局除突出质量意识外,还要注重扬州当地的水文化特色。因而,水休闲产业与“水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既要按照常规的发展模式,搞好城市休闲广场、水文化特色商贸中心、体育健身场馆等文化、保健、娱乐设施的建设和休闲社区的建设规划,更要发挥滨水居民生活设施在旅游产业中的效应。此外,要更好地促进城市“水文化”旅游与水休闲产业间的有机协调,如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放开水文化休闲市场的准入条件,鼓励多种经济成分投资水文化休闲产业,开发水休闲资源,兴办水文化休闲企业,充分利用扬州人居大环境和民间资本活跃的优势,大力吸引民资进入水休闲领域,扩大休闲产业的对外开放,同时通过引进投资和发挥知名品牌的示范效应,提升扬州休闲产业的档次。

(二)完善水休闲产业体系,延长休闲产业链

集合城区水域的要素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以拓展旅游领域,增强旅游吸引力,这样也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优势的发挥。除旅游和餐饮消费外,文化、商务、娱乐休闲等相关旅游享受的需求会大大增加,这也要求旅游接待地适时建设相关场所、完善旅游服务形式。因此,集中力量保护性开发高知名度的景区景点,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核心竞争力;开发一批具有扬州地方特色和水文化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完善一批有地方特色、适应当代人消费观念与潮流的娱乐休闲设施和产品;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业务能力强的旅游从业人员,是今后水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此外,旅游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应该保持一定比例才能协调发展,扬州城区水域的关联产业间要实现良性互动,除了在数量结构上要协调,更要在层次结构上协调,还要加强旅游景点同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等行业的衔接,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

完善交通站点与水域景点的互通联系工程,规划开设区域旅游专线;在交通枢纽及旅游景区景点协调好停车场所,根据淡旺季变换更替停车场地的规模及费用;设定区域级旅游集散网络自驾旅游租赁服务网络,提倡快捷型联网售票模式;建议加强游客信息服务中心、停车场、道路标识系统、通讯、休闲娱乐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并不断完善水域景区景点的服务设施,比如建立双语指示标志体系等。树立大旅游的产业集群意识,摈弃旅游收入等同于景点门票收入的错误观念;着眼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利益,加强城区滨水地带各种休闲设施的建设,促进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提高居民居住、游客旅游的满意度,增强城区水域在周边乃至全国旅游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形成错位竞争优势,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扬州体验水上休闲旅游。

宁镇扬联动发展的优势及缺失性分析

(一)联动发展优势分析

宁镇扬三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融合南京“博爱之都”的沧桑、镇江“城市山林”的雄奇、扬州“淮左名郡”的秀雅,宁镇扬具备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优越条件。可在借鉴长江三峡、环太湖、环渤海等地区旅游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突破体制障碍,以长江、运河、大桥为纽带,推动建立三地旅游协调机构,成立宁镇扬旅游行业协会,联合编制区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联手强化合作营销、联手推出主题线路、联手打造旅游交易会、联手共建信息平台、联手推出服务承诺、联手统一旅游交通标识,建立要素配置、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市场营销、行业管理一体化,实现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和无缝隙服务,共同放大宁镇扬名城效应。同时,主动开放扬州对宁镇两地居民的旅游年票,促进宁镇扬三地早日实现旅游年票同城待遇。

(二)联动发展缺失性分析

政府间的合作相对较少;区域内尚未考虑到中长期规划,而且缺少产业的融合性;区域旅游合作缺乏鲜明的整体形象设计,尚未形成板块内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特色各异,但规划缺乏整体性,开发缺乏合理,不仅产品不够丰富,而且资源旅游特色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品牌形象不够鲜明,旅游产品开发不到位。因此,在未来的宁镇扬经济板块水休闲旅游产业整合中,宁镇扬区域要充分利用空间上的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和资源上的互补性,尽快利用现有的水文化旅游资源设计出更全面的水休闲旅游产品,创新水休闲旅游产品组合,规划精品旅游路线,营造鲜明城市水文化旅游形象。

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

(一)优化宁镇扬区域水环境整治工程

编制与实施区域供水水源保护规划,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严格控制水源地有机毒物等污染物排放,集中整治威胁饮用水源安全的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确保城乡饮用水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区域河流环境质量,加强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坚持厂网并举、管网先行,加快区域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创新环境保护政策与制度。推进环保协同执法,建立健全保障宁镇扬经济板块生态安全的监管体系;按照建设沿江生态风光带的要求,积极推进宁镇扬三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一体化;通过在区域共同政策实施中采取税收、统计转移、项目投资等形式对可能带来的地方利益损失进行补偿。

(二)合理化开发国内外水文化休闲旅游客源市场

1.针对性的对国内外客源市场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国内外客源的差异性心理特征细分客源市场。宁镇扬沿江地区的旅游城市可进行联动开发,对国内外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三个层次的入境旅游目标市场进行有针对性地调研,同时明确并选择合理的旅游宣传促销方式和推广相应的.旅游产品,在稳定一级客源目标市场的同时,努力开发二级和三级市场,做到“主次性开发”、“前后性到位”和“同步性完善”。

2.丰富旅游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国内外客源市场的多元化心理需求。首先,从整个宁镇扬地区的入境旅游市场来看,观光休闲和会议商务在宁镇扬入境旅游目的中占有主导地位,其中观光型休闲旅游已发展得相当成熟,由此应着重开发其多元化参与性休闲旅游活动。此外,要不断开发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来满足不同客源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滩涂观光、宗教文化游、美食旅游、考古旅游、度假旅游、商务旅游、工业旅游等。要根据不同级别市场中客源的心理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开发能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源需求的特色水域休闲旅游产品。

3.友好联络国外客源地的旅行商和媒介人士,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以拓宽销售渠道。宁镇扬地区的旅游部门应同国外旅行商及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邀请其做考察旅游并认真做好海外记者和旅行商的接待服务工作,借助媒体和旅行商的力量来开发市场,从而不断拓展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此外,开创区域联合促销,并鼓励全员促销和内部促销——旅游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宁镇扬地区的旅游从业人员和居民进行旅游宣传教育,做好“内部营销”和旅游企业内推销工作,使广大旅游从业人员和当地居民能树立起宣传促销的意识和观念,掌握相应知识和技巧,并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品牌宣传促销的行为习惯。

4.重视宁镇扬地区对国内外客源的接待工作,完善旅游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要在国内外客源市场中树立形象与品牌,除了积极主动地向外拓展外,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完善自己的旅游软硬件建设——做好一条线的“流程服务”,要求直接提供旅游服务的单位、设施与以间接方式参与旅游服务过程的单位、设施总体平衡;建立健全宁镇扬地区的规章制度和服务规范标准,提高区域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力求为国外游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保证是配套齐全的旅游设施,这要求我们在注重软环境的同时,完善设施以更好地开拓国内外客源市场。

(三)创新开发水文化休闲旅游的战略模式

1.创新“网络”战略模式。完善“交通网络”建设——京杭大运河和长江汽渡沟通着宁镇扬地区,润扬大桥的通车更使两地区间的交通变得更为便利。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宁启铁路、宁通高速公路、宁通一级公路等不仅沟通了宁镇和宁扬,而且使宁镇扬三地区融合成了一个整体化的交通网络。此外,南京禄口机场是宁镇扬共同的航空港、常州机场成为镇江与扬州的后备机场、沪宁高速铁路的筹建等更将宁镇扬三市紧紧联系在一起,为发展区域旅游创造了极为优越的交通条件。优化“互联网络”建设——首先,完善旅游网站关于“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专栏,提高信息更新速度,开辟区域论坛及俱乐部专栏,用“多语言模式”组织国内外旅游爱好者参与讨论,同时也应设立反馈栏目以让旅游部门直观地了解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修补及改进措施;其次,应邀国内外知名旅游网站的合作,制定适当的旅游网站合作推广计划,统筹安排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的宣传促销信息的传播,“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旅游形象的塑造、网上口碑、网上舆论的控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而全方位提高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品牌的全球知名度和享誉度。最后,要吸纳国内外著名区域规划理念,使宁镇扬区域的水休闲旅游规划与整个区域中的城市空间发展、项目建设、行业发展、产业动向等紧密结合,同时规划要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要符合市场动态深度分析宁镇扬沿江区域旅游的走向和增长空间。

2.创新“多元化融资”战略模式。宁镇扬区域水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投资体系应实行多元化进程。首先,树立运营区域的宏观理念,结合市场机制及财政手段盘活存量土地,深化水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设工作;其次,依靠民主决策,引导区域居民通过专题事项讨论来增加投入;再次,通过有效开发区域水休闲旅游资源筹集建设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区域旅游事业建设,包括水域空间资源的有偿开发、堤岸绿化经营权的拍卖、广告经营权的出让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另外,利用诸如南京国际梅花节、镇江金山文化旅游节、扬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推广,发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品牌效应,同时改革区域投融资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体系,吸引更多的国内外资本投入到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资源开发项目中来;最后,鼓励个人和组织通过海内外良好的商业联系,积极介绍和宣传宁镇扬地区水文化旅游投资的市场机会和前景,区域政府或协会组织对于积极招商引资的人士和组织根据资金到位的比例予以重奖。

3.创新“营销管理”战略模式。区域营销管理府始终处于指导地位。现阶段,政府合作仍停留在表面阶段,需要我们做更深入的工作。比如,涉及不同行政区域的宁镇扬水休闲旅游联合营销,其城市旅游联合营销的模式、组织结构、实现机制等的构建。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政策的制定、联合营销策略的组织与协调等方面都与宁镇扬相关政府推动分不开。政府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势在必行,它也是整个宁镇扬旅游圈发展的前提所在。此外,作为权威的政府机构,宏观的战略眼光必不可少:首先,应从战略的角度认清联合营销的重要性,并能逐步建立宁镇扬地区水文化休闲旅游联合营销机制;其次,以宁镇扬水文化休闲旅游品牌为契机,促进旅游联合营销与各相关利益群体的发展并建立相互信任机制,以便今后更广义、更深入的合作;再次,抓住机遇,利用奥运、世博会加强国际营销,在重要的国外客源市场上树立区域国际形象;最后,应注重宁镇扬地区联合营销人才的培养,加强区域内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4.创新“区域政府管理”战略模式。通过近年来召开的宁镇扬区域旅游合作年会,宁镇扬地区开始筹谋在政府主导下成立一个专门的区域旅游管理机构,主要承担区域内资源开发整合、景区规划设计、产品市场营销等工作。区域管理机构的组建将会推动宁镇扬城际旅游直通车的开通,同时保证宁镇扬地区旅游景点的年票互惠。此外,宁镇扬区域城市联手进行境内外旅游宣传促销,其中境内主攻武汉、重庆、成都、安徽市场,境外主攻日韩、东盟五国市场,依托省旅游局完善欧美市场等等。宁镇扬区域城市达成共识,将共同强势推进区域旅游市场一体化、资源开发一体化、旅游配套服务一体化和组织架构一体化,实现无障碍旅游和无间隙服务,以此来推动宁镇扬地区水休闲旅游产业的系统规划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卞显红,王苏洁.长江三角洲城市旅游框架一体化分析及其联合发展战略[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东南大学旅游学系等.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2—)[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论文关键词:水休闲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本文以江苏扬州水休闲产业与宁镇扬经济板块为例,从扬州城内水休闲产业的发展对策、宁(南京)镇(江)扬(州)联动发展的优势及缺失性分析、宁镇扬水休闲旅游的开发战略与模式三方面进行思考,旨在探讨城市水休闲产业与区域经济板块联动发展的对策。

篇3: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论文

摘要: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推动了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建设,对其规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可持续规划的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巴塞罗那模式”,探讨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措施。

关键词:巴塞罗那模式;休闲空间;现代城市

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科学信息技术日趋完善,共同迎来了现代城市休闲文化的发展。城市休闲空间则是其休闲文化交流不可或缺的场所,当今中国现代休闲的公共场所主要包括公园、广场、道路、商业步行街及其他公共设施等。工作竞争的激烈,生活节奏的加快,都需要休闲的公共空间得到放松。因此,在借鉴巴塞罗那城市规划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中国现代城市公共空间的合理规划,对于以人为本国家政策的落实,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小康社会意义深远。

篇4: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论文

1。1城市休闲空间的发展

城市休闲性空间是城市空间的一种,从古希腊的集市、罗马的广场到中世纪的市场、文艺复兴时期的城市广场,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肌理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经长期社会发展演变形成的,还是经过规划或建筑师设计构建的,其空间形态在城市整体环境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其产生和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特殊的历史产物。当代休闲学权威杰弗瑞?戈比提出这种空间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在西方国家,先后经历了从受“形体决定论”思想而单纯改善主要街道、公共建筑、公园、开放空间形象等手法的“城市美化运动”,到“人本主义”开始注重城市休闲空间功能的改造,其过程体现了城市休闲空间从非理性到理性的更新发展。特别是“人本主义”的思想是城市休闲空间改造的精神和灵魂,它反映了规划者思索附近居民对休闲空间使用偏好的可能性,是人类历史上城市发展的进步。

篇5: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论文

对于中国而言,现代意义上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还暂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城市迅速发展,高楼大厦等水泥建筑拔地而起,城市休闲空间逐渐被压缩,改造城市公共空间的活动也日益增多。至此,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的规划建设特点,笔者总结如下:

(1)单一性:中国城市休闲空间的物质形态太过单一,层次感不强,周围没有与其遥相呼应的景观设计,无法引起附近居民形象标识物的认同,居民对其光顾的频率相对较小,这样既不能节省资源,又不能真正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

(2)雷同性:全国同级别的城市休闲空间设计雷同性明显,呈现千篇 一律的面孔,不注重和当地地理环境、历史、民族风情、社区文化特征等结合,忽略本土特色化的突出,而一味地追求气宏伟气派、华而不实。

(3)短暂性:中国目前的城市休闲空间的设计总体来说缺乏长远性,可持续性不强。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没有长久性的规划建设方案,规划建设方案就是有,其建设往往也随着执政者的更替而终止,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2巴塞罗那模式简介

2。1巴塞罗那模式实施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前,巴塞罗那由于大力发展工业,导致很多环境污染,城市的基础建设几乎处于空白。中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环境质量很差,造成了大量青年知识分子的出城,使城市丧失了进一步发展的活力和动力。针对工业的衰败导致的土地利用率和市民生活质量降低,刚上任的新政府开始采取从点上改善公共休闲空间的措施,效果立竿见影,这些新的公共空间如今成了巴塞罗那城市引以为傲的休闲空间资源。

2。2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改造历程

2。2。11980—1985年:“巴塞罗那模式”萌芽期

城市设计者的目标是着重规划广场、街道和公园以提高城市生活质量,在城市空间点上寻找突破口,并在这一几乎毫无经验的领域内定下规矩并形成技术。五年内在一些公共场所质量声名狼藉的外围街区一共打造了超过140项工程,初步完成了对巴塞罗那区域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进行可持续的重组创新,充分显示了市政府改造巴塞罗那的决心。

2。2。21986—1992年:“巴塞罗那模式”成长期

以1992年主办奥运会为契机,城市规划者的目标是继续改造和发展巴塞罗那城市公共空间,实施更大的工程全面展开都市规划与建设,重新审视城市公共空间改善中的问题。政府明确提出奥运相关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相结合,注重城市各区域发展的相对平衡和城市资源的统筹配置,实现区域层面的“巴塞罗那模式”空间改造。

2。2。31993—至今:“巴塞罗那模式”成熟期

城市设计者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城市文化资源保护和创新为核心,主要完成了更大范围的'区域空间改造和开发,如地中海海岸的滨海区域等,目标是营造一个有文化、有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间场所。另外,政府利用已造休闲空间的吸引力,制定预案并发起相关活动来吸引全世界的艺术家来此奉献自己的艺术成果,为巴塞罗那城市的休闲空间增添艺术气氛,以文化来促进城市经济的腾飞。

2。3巴塞罗那模式改造休闲空间的特色

巴塞罗那公共空间规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实验,巴塞罗那经验认为:城市公共空间,一个政治和公共事务发生的场所,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设计使其人性化,并适合人的居住,是一直要恪守的价值核心。巴塞罗那经验的特点是实用性强、见效快,可以实现的点上规划,譬如整理一座广场,铺一条街的人行道,建造博物馆、学校、图书馆,种一些树等。结合目前其城市空间改造中的一些成功案例,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2。3。1土地空间的持续改造

巴塞罗那城市休闲空间的改造不是靠扩张土地规模的方式,而是采取单点突破的手法,巧妙地利用了一些废弃的空间,如城北的一个废弃的采石场、废弃的火车站、城市多车道公路等,持续利用的城市空间重新焕发了这些城市空间的生机。设计者把巴塞罗那城市北部的一个废弃采石场,结合其特殊的山地地形和工矿业背景,创造出了几近完美的库莱伍艾塔?德鲁?考鲁公园(Parc de laCreueta delColl),满足了附近居民不同年龄群的需求,既减少了开发成本,又能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在保留原来车站建筑的基础上,设计者们把废弃的火车站内部打造成了体育活动中心,外部加上大面积的草坪、“沉落的天空”和“旋转的树林”等大地艺术景观,改建成了富有艺术气息的北站公园;对于多车道的圣约翰(Sant Joan)大道,设计者采取的措施是缩减车道,新生道路社区公园,开辟市区闹中取静的一条绿色隔离带。

2。3。2文化、艺术资源的渗入

好的公共空间是需要艺术品的填充,巴塞罗那城市中公共空间内艺术品随处可见,艺术氛围浓重。艺术家把艺术品本地化与当地居民的喜好感情相结合,使得艺术不再专属于博物馆,而成为了活生生的艺术。文化、艺术资源的渗透提升了休闲空间的文化品味,使空间活动多样性,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特别是在城市外围地区,艺术品的摆放使公共休闲空间特色突出,艺术本身也成为该休闲空间的新地标乃至城市的地标,如米罗的代表作《女人与鸟》等。

2。3。3建筑材料的简单化

在巴塞罗那城市的公共休闲空间改造中,没有使用任何复杂的建筑材料,都是对一些现成材料的稍加改造,创造符合自然生态的空间雕塑,如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加泰隆尼亚的达拉德斯纪念碑、马西亚纪念碑和作品“受伤的彗星”等。其中伊加力雅大道的家具由简单耐用的材料巧妙搭建而成,形状千姿百态,增加了公共休闲空间的随意性和亲和性;而达拉德斯纪念碑由四段粗割的黑色石材和磨光的浅色石材交错搭建而成,每块石头都保留有自然端断裂的痕迹,选材造型简单,但意义深远。

篇6:中国现代城市休闲空间规划的创新发展论文

3。1人性化手法

该手法主要是受到“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城市休闲空间改造时注重把居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巴塞罗那经验告诉我们:公共休闲空间的主体是人,附近居民是主要参与者。受当今激烈市场经济的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城市休闲空间作为城市居民、休息、娱乐、交流、生活的场所,其改造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不同群体居民的需要和情感需求,做到真正服务于当地居民。中国目前很多城市的公共空间改造都缺乏这一种平易近人的手法。

3。2本地化手法

从上述巴塞罗那成功的城市休闲空间改造案例不难看出,改造后的休闲空间特色化明显,附近居民对其有这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主要归功于设计者们深入分析当地休闲空间的特征,尊重自然、尊重人文历史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地势起伏、附近居民的类别及收入水平、历史传说等,使得附近居民无论男女老少情感上都能融入,进而创造出独一无二的都市休闲空间。这点是我们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普遍欠缺的,全国同级临近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千篇 一律,没有什么特色、可识型,造成居民对我国城市休闲空间设计的审美疲劳。

3。3简单化手法

简单而不乏味的设计手法是巴塞罗那城市休闲空间的又一亮点,特别是公园的设计建造都是这一手法下的杰作。公园的建筑用来给居民创造空间以供休闲放松,而不是创造一大推没用而又复杂的造型,相反是使用简单朴素耐用的素材,以及不用修剪却又有四季变化的植栽,利用地势,尊重自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最后创造了既实用又美观城市休闲场所。在当下节约型社会建设中,这种画龙点睛的手法值得我们思索。

3。4可延续性手法

休闲空间的创新规划发展应尊重历史文化原貌、自然生态,持续经营保证下一代的休闲质量。一方面,城市休闲空间设计应“保护自然和人造环境及自然资源”、“充满弹性以适应不断的改变”。另一方面,空间建筑风格决不能简单盲目追求时尚,而应从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需求出发,创造既能传承历史,又具有时代特征的城市休闲空间。巴塞罗那圣家堂的建造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一代一代继传这种文化的财富,锻造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城市特色。所以要抓住城市本身发展的契机,思考城市未来休闲空间的可持续性,突出城市的风格,这样城市才能永远生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杰弗瑞?戈比着。康筝译。你生命中的休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2]@李建波,张景祥。中西方城市更新演化比较研究[J]。城市问题,2003,(5)。

[3]@王莹。城市商业文化街改造中各种利益矛盾与解决途径[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2(2)

相关专题 时代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