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作业中管理手段探析论文

呜呜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呜呜呜”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农机作业中管理手段探析论文(共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农机作业中管理手段探析论文

农机作业中管理手段探析论文

农机专业网站建设整体水平不高。尽管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初见成效,各地政府大力兴办网络工程,农机相关网站业已逐步建立并陆续开放,机手可通过互联网了解跨区作业信息,但整体水平不高,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均远不足以形成信息产业,不能满足农机跨区作业的需要。各网站虽然都有自己的域名或地址,但相关链接少,不能通过本地农机网或政府网直接点击进入外地跨区作业信息网,这对于农机手来说记住这些域名或地址也实在勉为其难。

网络信息内容更新缓慢。由于资金、技术、人员等众多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农机专业网站上马快,信息更新慢,仅仅是为建网站而建网站,并没有做到以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建,搞形象工程。有的数据资源建成即成为死库,信息内容过时,数据更新系统不完备,机手在上面找不到想要的信息。

从事跨区作业的大部分农机手文化程度较低、农机专业技术不精、网络信息意识不强。尽管我国目前已开通一些信息设施,但并未在农机跨区作业上得到有效的应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多农机手对如何使用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基本操作技术缺乏应有的知识,且缺乏必要的网络信息意识。造成我国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化技术整体水平不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想真正改变这种落后局面,必须改变政府部门、农机管理部门、农机推广、监理部门对广大机手只管理不服务的工作观念和态度,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和健全农机跨区作业信息网络系统,同时提高农机手的专业水平及相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为跨区作业铺平道路,真正做到从传统信息获得方式逐步转到依靠网络信息技术来提高跨区作业效率和质量上来。

把当前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模式是当前人们在农业生产中的前提和主要要求,是对农业提高增值效率的主要需求和前提基础要求。计算机以其运行速度快、存储量大、检索方便、传递信息迅速等特点已经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

针对我国农机跨区作业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网络工程。时效性是农机跨区作业最突出的特点,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有效载体进行传递就能够满足农机跨区作业时效性的需要。成熟和完善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使跨区作业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便利、有效。

各地农机部门要加大对农机跨区作业信息库建设投入。各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规划、作物种植情况、种植面积、交通情况、各项作业价格行情等一系列农机跨区作业所需的信息是需要花费人力和物力来搜集和摄取的,是要通过必要的途径才能完成的。

努力在提高农机手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其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科教兴国,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在当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由于农民对各种科学技术的认识不够,各种先进科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不到位使得农业生产中存在着多种问题和因素。专业基础差、素质普遍不高、信息意识不强,是广大农机手普遍存在的问题,业已成为制约农机跨区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各地农机主管部门、农机推广部门、监理部门、农机学校要把提高农机手的专业技能作为己任,大力开展专业技能教学与培训工作,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农机操作技能,同时要提高他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并在现有教育不发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以网络优势,大力实施网络教育,通过农机网站提供农机专业技术知识和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不断提高农机手的素质,强化农机手的信息意识,培养新世纪的农机作业专业大户。改变传统的农机手四处奔波打听搜集跨区作业信息的模式,使农民依靠网络信息引导进入市场、组织生产,坚定不移地走农业机械化、现代化、信息化之路。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过程中,三农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是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村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和前提保证。在当前,随着政府对农村建设的逐步重视,随着当前各种县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各种产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大,使得当前在农业生产中,实现信息化已成为其生产领域中的重要问题,是发挥农业生产进行各种自然灾害抵抗的前提基础。农机跨区作业已经开始初尝网络信息技术带来巨大效益,是通过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来实现其发展的前提过程,其在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逐步的完善,拥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篇2:农机作业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的运用论文

农机作业成本管理中成本核算的运用论文

摘要: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想要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必须不断降低农机作业成本,通过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以成本核算指导生产,降低作业成本促进生产力提升。本文以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稻麦种植为例,对成本核算在农机作业成本中的应用进行了实际分析,希望能够为同行在农机作业中的成本核算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作业成本;成本核算

农业机械设备是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体现企业实力的重要方面[1]。农业机械作业运行成本是构成整个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机械作业成本控制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经营成本。

1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的组成

现代农业机械作业成本是由机械成本、油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企业的一般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等5项费用组成[2]。把这5项费用划分为两大类,即变动成本费用和固定成本费用。变动成本费用是按单位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费用,它的总额是随着所完成的农机作业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费用则是单位时间内规定的定额费用。

2成本核算的应用实例

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跃进作业区农机站所属耕地12693亩,主要进行稻麦两季的轮作生产以及小部分西瓜地的回收工作,现收集该单位农机作业相关成本数据进行成本核算分析。

2.1作业指标完成率

度农机作业考核总成本为2065560元,作业完成总标亩为334233,考核标亩作业成本为6.18元,主要包括燃料费、修理费、民工费、水电费及其他费用;实际全年作业总成本为1958069元,标亩成本费用为5.86元,由此可计算出:单位作业成本计划完成率=(5.86/6.18)*100%=94.8%节约费用(元)=(6.18-5.86)*334233=106954作业总成本计划完成率=(1958069/2065560)*100%=94.8%计算后的指标完成率低于100%时,表示农机作业成本有所降低;由成本降低而节约的费用为106954元。

2.2成本因素分析

以上海光明种业有限公司跃进作业区20农机作业成本的记录进行农机作业成本因素分析,其中机械成本主要是修理费及零配件费用;油料成本包括机械使用的主油和副油(柴油、黄油、两用油、三用油、机油等)[3];劳动力成本主要为农忙期间请的民工费用,合同制固定员工不参与成本比较;一般管理费用为农机站日常的水电费和办公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费由公司财务部门统计。

2.3盈亏临界点分析实例

该单位为稻麦种植企业,稻麦所欲粮食作物,受国家经济调控,因此企业的盈利性较低。根据财务统计计算出固定成本为4009037元,变动成本为3847688元,通过公式得到贡献毛益为3710280元,贡献毛益率为49.1%,从而得出盈亏临界点作业量为8165044元,实际作业量为7557968元,盈亏临界点作业率为108%。从数据上可以看出该单位农机收入处在轻微亏损状态。以此可以看出该单位应设定好科学有效的设备更新规划,在不影响装备更新的同时尽量降低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以及适当增加作业量,以此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2.4单车核算的应用实例

单车核算具体详实的罗列出每辆机车在每个项目上的费用,根据同类型机车的对比能够分析出许多问题,也是农机驾驶员年终考核的主要依据。现从该单位单车核算表中抽取部分收割机组数据进行分析出5号收割机组作业标亩量最少,配件修理费用确实最多,因为农忙期间发生故障较多影响了作业时间,所以作业量少修理费高。

3成本控制的`途径

1)油料的使用对整个农业机械的作业成本费用占用很大,机器能否正常运转和使用寿命的长短,与油的正确使用及妥善保管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首先应建立与健全油料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4],加强油料管理、减少浪费损失;其次加强技术保养,正确使用和调整机具,是节约用油料的另一重要关键。

2)农业机械在工作中对零配件的消耗比较多,对配件使用的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机械成本的控制。通过经营者对所有机械进行定额控制,修旧利废,对有修复价值的配件进行修复再用。

3)绩效工资管理至关重要,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用作业量和生产效益与员工收入挂钩,对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直接联系。为此应根据各种作业工序的不同,制定绩效工资的提取比例不同,但要绩效工资提取比例总体额度要控制好,并制定好合理的奖惩制度。

4)实行单机成本核算,能够促使农机工作做到工作有计划、考核有指标和奖惩有依据。

4结束语

实行成本核算管理,通过对经营效益和作业成本的科学分析,为经营者提供成本管理的各项依据,从而降低作业成本。也能够促使员工全面主动地参与成本控制,使市场经济的竞争、激励和约束机制得以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汤晓东.我国农机制造企业物流成本管理问题与对策[J].南方农机,,(2):81-84+96.

[2]黄朝伟.浅淡农业机械作业成本管理[J].农业机械,2015,(3):137-139.

[3]沈庆怀,王凤海,徐仁昌.必须高度重视农机成本核算[J].农场经济管理,,(3):59-60.

[4]卢静.农机推广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2):173+175.

篇3:浅谈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摘要:信息技术的发展, 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此, 农机管理想实现长远发展, 有效整合应用信息技术, 是大趋所向。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 分析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作用――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农机作业安全隐患。阐述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遇到的问题――农机管理沿袭传统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农机优化配置难度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而后进一步介绍信息技术应用到农机管理中的常见领域, 要点性知识, 以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农机具; 应用; 信息技术;

1 前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对农机管理的重要性更为体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做好农机管理的创新发展, 是当前农机管理领域重点思考的问题。

篇4:浅谈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各行各业对信息技术的依赖程度是逐渐加大。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市场竞争战略资源, 应用到农机管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一, 大大提升农业机械的作业效率, 很大程度上降低农机管理对人力的依赖程度。实际上, 这些年随着农机推广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农作生产中应用农机的情况较为多见, 在农村生产活动中普及率较高。但是, 受制于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 农机操作自动化程度普遍不高, 对农业经济收益的提升影响不大。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农业机械管理中, 能大大提升农机的自动化水平, 大大降低农机操作对人工的依赖程度。

其二, 能及时发现农机潜在故障, 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安全隐患。自动巡检技术在农机管理上的应用, 是现阶段最大的一次创新。农机生产作业期间, 工作的环境极为复杂。为此, 出现安全故障问题, 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故障, 一则影响农机生产效率, 二则情况严重时会给民众身体造成健康隐患。而自动巡检技术的应用, 能及时发现农机故障, 通过及时预警, 提醒农机手做好维护和保养。为此, 能将农机故障造成的损害和危害降低到最低。

篇5:浅谈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3.1 农机管理沿袭传统导致信息技术的应用较少

现阶段, 农机推广的普及化程度不高。为此, 对农机的管理, 沿用传统习惯和经验较为普遍。这些经验和习惯, 用于小规模的农作生产, 适用于单功能农机管理尚且有很好的指导作用。但是, 随着作业规模的扩大, 农机操作数量的增多, 还沿用这些落后的习惯和经验指导农业机械操作, 显然是过时的, 无形中增加管理成本, 造成优质资源的浪费。

3.2 农机优化配置难度大影响信息技术的应用

农业机械型号、品种、机型等众多,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 多机种联合作业非常普遍, 这种农业机群式生产方式会占用较多的资金, 且生产过程中协调调度很难一步到位。农业机械组织不能做到最优配置, 这直接影响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因此做好农业机械资源的最优配置, 也是农业机械信息化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6:浅谈农机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4.1 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农机安全维护

将于农机安全管理相关联的信息管理应用到农机管理中去, 能实现对农机安全生产活动的全覆盖监管, 此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农机信息化的集成管理, 有利于实现农机管理向模块化、功能化的方向发展。当前的农机农作生产过程中, 因为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运用到农机管理中去, 能使农机管理者更加了解农机运行的实时状况, 根据农机使用的安全情况做出调整, 大大提升农机使用的安全性能, 大大促进农机化进程的安全性。

4.2 掌上电脑用于农业机械的运行管理

现阶段移动数据的便捷化管理, 催生了掌上电脑这样高效率的管理设备。掌上电脑对数据的处理更加便捷、及时、持久, 而且, 携带方便, 体积较小, 有着较强的稳定性, 将其应用到农业机械管理中, 能大大提升农机操作的便捷性, 能及时处理各种应急信息, 有着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4.3 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农机群的控制

这些年, 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发展, 更多的领域都有此项技术的应用。将其应用到农机管理所发展起来地理位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可准确定位农机所处农作区域范围, 共享农机的.位置信息, 适时掌控农机具的地理信息, 实现对农机资源的优化配置, 大大提升农机群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4.4 信息管理系统用于农机的精密作业

信息系统的智能化发展, 尤其是电子单元的通用化、标准化管理, 大大加快农机电子化发展水平, 为拓宽农机智能化水平大有裨益。比如说:农业机械的操作, 需在驾驶室能完成作业。如果在驾驶室内安置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 农机具远程操作作业将成为可能。而且, 多个农机具的总线通信联系, 对促进农机精密化作业意义显著。这需要在控制室安置智能显示终端设备, 这样就为不同机具的多信息交换提供便捷, 而且能按照总部发送信息作业, 确保精密化作业的程度和水平。

5 总结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任何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无论哪个行业要想获得长久稳定的发展, 都需要依赖信息技术, 农业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我国的农业机械化管理过程中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具备一定规模的大型农场, 开始逐步运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而规模较小的农场尚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中。因此, 要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思想认识, 使其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以提高农业机械管理的现代化程度, 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阮志奇.浅议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 , (16) :299.

[2]刘忠志.试论农业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J].民营科技, , (4) :93.

[3]罗驰杭.信息管理技术在农业机械管理中的应用[J].商, 2015, (22) :19.

篇7: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论文

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整体发展,信息数字化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而建筑工程施工的管理方式也逐渐加强了对数字化的应用,是当前建筑企业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方式和手段。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将对建筑施工数字管理进行研究,也就是在对数字化概念进行分析的背景下,明确施工中应该具有的理论依据,在此种前提下提出建筑工程施工的流程,希望对我国建筑工程工作的开展提出更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应用

信息化社会逐渐发展的同时,我国社会整体也得到了极大的进步与转变,在当前我国建筑施工管理工作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和完善。传统工作手段中信息的流动主要就是借助手工形式的数据统计和报表编制等方式转变。但是即便一些建筑企业在工作中借助计算机开展,也需要借助将手写报表等方式进行表格的打印,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必然会出现较大的工作量,难以对信息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供保障。本文也将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对数字化管理的手段进行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和促进意义。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数字化管理

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数字化指的就是:借助数据处理对建筑工程中的内容进行量化,同时对施工中出现的各种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和处理,从而将相关的信息及时反映到相关的部门。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与处理中,还要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预期目标得到有效实现,通常将这种管理形式也称作是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管理和建筑施工中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在内容上存在极大差异性,信息化管理就是对管理环节中出现的各种信息进行分析或是信号传输[1]。借助计算机开展的工程项目管理,也可以实现建筑工程中的信息共享,对于信息处理的效率和速度也将起到显著的提升作用。当施工环节中将数字化管理手段实现与信息化平台的融合,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强化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建筑施工中的质量也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

2数字化管理理论分析

当明确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概念后,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更为完善的管理手段,从而有效进行实践管理。我们通过对建筑施工工程的有效分析和实际施工经验的有效总结,当前工程中采用的相对成熟的管理理论,需要和实际施工环节中的管理手段进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一套更为科学和完整的建筑施工数字管理手段[2]。

3建筑施工的数字化管理体系构建的主要步骤

通过前文对建筑工程施工数字化管理中的概念与理论分析,怎样将当前这些理论与工程的实践环节形成统一已经逐渐成为了研究的重点。建筑工程的施工环节中对流程和步骤进行掌握,同时还要对工作的整体进行有效分析。本文就将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数字化管理展开更为详细的分析:

3.1建筑工程进度中的结构化分解

这项工作中分解的原则就是根据建筑工程工作中需要涉及的内容,综合建筑工程部分项目划分进行明确的。结构分解工作完成后,对于分解出来的工作模块也可以进行更详细的编码或是处理[3]。在工作中各个模块在编码中都需要遵守相应的工作原则,也就是按照工作清单中的编码进行有效明确。但是在实际施工环节中,很多都比建筑施工中的工程清单分项更小,所以在进行建设工程施工的环节中也要根据最小分项进行编码,从而实现对编码位数的增加,这对于接下来模块目标确定也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2单位模块特征目标的强化

模块特征在进行目标确定的环节中主要考虑的是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工程造价、施工期限和工程的质量等。其中工程造价主要包含的就是成本、工程产值和利润等三个重点环节。施工工期则包含了绝对工期、工期数字。施工质量也是一个更为标准的专业质量数值。在不同的单位模块中,这几个环节中的数值都需要借助数字进行表达,文字则需要对数字起到必要的辅助说明作用。单位模块的具体数值也要对当前市场环境、企业、工程的情况等进行研究,从而确保目标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强化[4]。

3.3加强对施工管理操作的落实

经过对之前工作的有效部署,完成后也要进行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程中每个环节的施工也需要有效进行,确保数据的搜集工作可以得到在此环节中有序进行开展。具体的实施管理阶段工作的主要环节就是按照前期的工作方案,对当前建筑中的施工管理要求进行有效落实,从而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解决,以便实现对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反馈。

3.4施工环节中要进行有效的检查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情况的分析和数据的收集下,施工工程中的相关管理人员也要强化对施工环节中的有效检查。对于收集来的各种数据也要按照对模块特征的科学对比,在此种工作方式下,各种数据中的差值也将被更为直观的进行展现。通过对施工中数据差的有效分析,对造价成本的高低进行更有效的明确,掌握施工工期的预期性、质量程度等。在这一环节中,也应该对当前工作中几个重要环节进行关注,而不能单纯的按照一种结论进行最终判定。

3.5建筑施工目标管理的落实

在当前建筑单位模块特点明确的前提下,借助不断的运转将建筑工程中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分析,确保工作能在更为正确的方向下开展。开展管理数字化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管理环节中的科学性进行全面提升,进一步对管理效果的科学与准确性进行提升[5]。特别需要在工程开展中注意的问题是,数字化管理工程不仅针对模块这些最小单位的管理,而是应该在贯彻到每一项工作环节中。模块中组合确定后对分项工程就进行明确,在明确后会形成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等,这些不同类型的工程也需要被纳入在数字化管理中。当各种模块组合实现统一后,不管单位工作的级别怎样,模块的特征目标都需要在组合之后才能更合理的转变为工程单位目标特征。

4今后我国建筑施工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中的同一个模块编码、特点数据和标准数值等,都可以借助数据库的建立实现对信息的储存或是数据的反馈,所以在工程开展中也需要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确保标准化的管理环节可以借助先进的管理软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图或是相关施工质量控制图表对施工中出现的相关管理数据进行有效的计算机处理,为获取更精准的结果进行有效分析[6]。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对建筑工程中的信息化管理要求逐渐得到强化,所以更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对问题进行充分研究和分析。建筑施工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工作的建立,要求用更为严格的标准进行管理,从而形成更为完善和妥善的工作理念,为我国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工程管理提供更为积极的影响和帮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建筑工程的发展能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实现数字化程度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邹彩娟.数字化管理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分析[J].区域治理,,62(6):134.

[2]刘少辉.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分析[J].世界华商经济年鉴城乡建设,,57(8):26.

[3]夏勇.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7,39(1):108~109.

[4]贾黎婷.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9(5).

[5]来伟祥.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数字化管理手段的应用研究[J].科技资讯,2016,18(8):92.

[6]高伟,颜丙建.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68(24):230.

篇8: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手段论文

摘要: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文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多样化手段,并分析了具体的使用方法。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级管理;多样化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在中职学校尤其如此。班主任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学生发展的引领者,当仁不让的成为班风、学风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篇9:中职班级管理中的多样化手段论文

有经验的班主任都知道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具体方法又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这就决定了班级管理手段既要体现原则性和针对性,又不失灵活性和艺术性,需要再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方法。

1.1表扬与批评

表扬与批评班级管理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前者属于正面教育,主要是对学生学生良好品质与表现的肯定、提倡和鼓励,给学生精神上的满足,行为上的肯定,增强其信心,鼓励其前行;后者一般是对不正确的思想和不良行为进行的教育,对学生起到警告和制止作用,属于强化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惩前毖后。无论是表扬还是批评都是教育手段,其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的进步。在运用时,要注意运用的艺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学生创造受表扬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丝丝的.进步。教师在表扬时要不吝溢美之词,表扬中要充满师爱的阳光,对短期进步的同学可以“分期”表扬,每次肯定一点点。总之,教师要经常拿起肯定和赞扬的“武器”。而对于批评,教师更要拿捏得当,否则会适得其反。批评应该对事不对人,对象是不良言语,不恰当的举止,而不是学生本身。批评是为了纠错,不是人身攻击。批评要准确,直指痛处,要建立对实际真实情况准确掌控之上,如此才能准确把握事件实质,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这样的批评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学生认识到错误以后,才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进一步改正,从中也能受到一些教育。批评的方式要正确,班主任要根据批评对象和事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对自尊心强的学生,要刚柔并济,逐步深入,揭示厉害;对头脑灵活和性格内向的学生,应私下的迂回教育,多用提醒、提问和暗示的的语言旁敲侧击;对于逆反情绪较重的学生,可以多鼓励,少批评,正反结合,相互对比,引导学生自行转化。但无论是对哪一类对象进行批评,批评都要合情合理,令学生心服口服。

1.2沟通

沟通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步骤,是师生增进了解,加深互信的重要渠道,也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武器。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作为中职班主任,一定要掌握好沟通的艺术,才能增进学生的沟通和与交流,更好地为班级管理服务。沟通就是追求彼此认同,这就需要沟通在很好的气氛中进行,让学生感到接下来的交流过程是轻松的,班主任是可以接近的,自己的真实想法是可以与学生分享的。这就需要班主任放下自己的身份,成为学生的朋友,拉近师生的距离。通过亲和的态度与语气,把自己的热忱与经验融入到推心置腹的谈话中,以情动人,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慰藉。在沟通中,班主任还要学会换位思考,去体察学生的需求,而不是仅仅从主观上为了完成自身的工作。

1.3留缺

“善教者善留缺。”班主任给学生留“缺口”,不是班主任管理能力不强,不是简单的放任管理,不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的遗漏,而是班级管理的智慧的体现,是深思熟虑的反复推敲的凝练,是为了取得更高层次的全局性的圆满———还学生一个充分自我教育的权利,实现真正的教———不教而教的效果。这里就需要班主任首先要摆正师生关系———人格对等,才能产生如同大山中原声与回声的碰撞的效果,成为如同魏书生与学生的“道德长跑”,将“留缺”变成学生的道德上的“自我修正”。其次教师善把把握契机,适时“留缺”,班主任是班级事务的第一责任人,因此不能把所有事务都交由学生完成,这个缺什么时候留,怎么留是建立在班主任对学生能干什么、应干什么、工作怎么开展、有什么议题、涉及哪些问题,可能存在什么困难等一清二楚的基础上。善于“留缺”的班主任都是不“独断专制”,不大包大揽的,常常会给学生保留一定的决策空间、权力空间、管理空间和交往空间,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开展自我教育,锻炼自主意识。

1.4平衡

班级管理是个动态过程,有时候也需要班主任适当的进行“平衡”。比如说刚性管理和柔性宽容的平衡,班级管理制度是学生日常行为的准绳,执行起来应一丝不苟,“刚性”十足,而情感维度教师的宽容和善解人意释放出的“柔性”,二者的平衡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首要条件。不论是“教是为了不教”(陶行知)还是“管是为了不管”(魏书生),其实都闪现着“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的平衡。班主任应该深谙“放风筝”之道,既让学生有自由飞翔的权利,又始终以无形的线控制飞行,适度放手与有机约束相结合,“局部民主”与“总体集中”有效平衡。高效的班级管理需要严明的纪律、严格的执行,赏罚分明十分必要,但强调不代表埋没自我,隐藏个性,反而应让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在行动中完善自我。这就需要进行“强调服从”和“张扬个性”的平衡。

1.5接纳

班级是一个由特点各异的学生组成的群体。学生不乏有不入班主任“三观”的个体和行为。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学会接纳。所谓接纳,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受教育者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的举止而给予的承认和接收,宽容和自制,尊重和认可。这种接纳能有效拉近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心理距离,保证教师正常开展施教。强化认识上的接纳,以一种接纳态度了解学生表层的行为和态度,理解更深层的、本质的,甚至下意识的心理活动。注重情感上的接纳,强调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不断在情感交流、融合、升华中实现教育目标;促成条件上的接纳,班主任应该有一种能无条件接纳学生的胸怀,接纳学生的长处,更包括他们的不足之处;促进接纳方法的养成,谅解式接纳、间隔式接纳、分解式接纳和反差式接纳都是常用的接纳方法。

2结语

班级管理千头万绪,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处理中职学生身上层出不穷的各式问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参考文献:

[1]王慧君.浅谈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科教导刊,.

[2]余华琳.让忠言不逆耳—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新课程学习,.

篇10: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管理论文

农机技术推广中信息管理论文

1信息管理在农机技术推广中的应用分析

1.1在农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在农田或大棚中安装具有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采集器,并通过建立相应的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将数值的空间分布图详细绘制出来,再以设定好的报警值为依据,向管理电脑发出联动报警。例如,利用空气湿度、土壤温度等传感器以及摄像头等将大棚内的气候条件及作物的生长状况详细记录下来,并以无线信号的形式将这些信息参数上传至互联网,再利用电脑等在网上输入相对应的IP地址及密码,便可对作物生长情况随时随地进行查看。同时,如果要对作物进行施肥、灌溉等操作时,只需点击网络操作界面上相应的命令即可,从而实现了作物的远程管理。

1.2在作物精准种植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种植技术指的是在精量播种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导航等技术,并根据播种期土壤的墒情、生产能力等,对开沟的深度、播种量等进行调控,从而达到均匀、精量的播种目的。采用精准播种技术不但可充分节约种子,还可使作物获得最佳的田间分布,在为作物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的同时,实现作物生产量的提高。

1.3在精准施肥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施肥技术指利用电子地图中的土壤类型及其含有的养分情况,并参考作物的类别,从土壤采样、数据分析、建立施肥量拟合模型及信息系统,从而定位控制农田中的施肥量。此外,在开展土壤测肥的同时,对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微量元素及有机肥等进行科学配方,做到有目的性施肥,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因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目的。

1.4在精准收获技术中的应用

精准收获是指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并在合理时机利用精准作物收获机械,从而确保颗粒归仓。此外,农作物生产者还可根据产量分布图对下一季作物种植计划进行确定。

1.5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目的便是在计算机中录入管理人员、动力机械以及农机具等的管理情况以及农机历史资料等,并将其上传至网上以便查询。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引进农机管理信息系统,可对信息的收集、储存及传递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农机化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此外,农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打破了区域不平衡的制约,在实现资源优化共享的同时,实现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

1.6农机信息交流平台的应用

为宣传农机化政策及技术等方面的信息,促进我国农业生产的农机化发展,就需加快农机化信息服务网的建立,通过搭建起相应的信息交流平台,将农机市场动态分析、相关政策及农机质量等信息及时发布出来,从而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农机信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短信群发系统:此系统利用手机用户覆盖面广、快捷等优势,分类整理群众所需的生产信息,并将农业技术、气象、田间管理等知识编制成通俗易懂的短息,进而下发给各级领导、农业技术人员、农民等群体。

2)视频会议系统:这一系统指的是两个及以上位于不同地方的群体,利用多媒体及传输线路等设备,将文件资料、声音、视频等进行互传,从而进行即时的互动与交流。为向各区的农业技术及管理交流提供便利,可采用视频会议软件开展多节点语音、视频会议及网络培训等工作。

3)农机技术推广网络:一方面,可建立起农机技术信息系统,收集各种农机具的操作使用、维护说明书,以及底盘、发动机等的拆装教学视频等技术资料,并将其存放在农机信息中心的服务器中,为农机技术、管理人员对农机的使用、维修及教学培训提供便利;另一方面,通过建立远程农机培训系统,让农机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登录相应的培训网站进行农机技术的学习。

2农机技术推广的相关建议

2.1加强对农机技术的认识,推动农机信息化发展

在农机信息化过程中,应加强对农机技术的.重视,大力推广研发出来的新成果,使其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通过大力开展信息管理工作,从而将政府部门的统筹、组织、管理及营造机制等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延伸到农业生产前、中、后等各个环节。此外,在推广农机技术过程中,还应利用计算机网络、视频及现场讲解等手段对生产管理及技术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向其传授新农机具及技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促进农机技术推广服务水平的提升[2]。

2.2对农机技术的推广展开科学规划

对目前农机化与信息化统合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建设标准及发展规划。同时,加强农机管理部门与农机生产商及用户之间的联系,利用多媒体、网络统计及虚拟技术等信息技术对最新的农机信息进行实时了解,进而对收集的信息资源展开科学的规划与配置,确保信息管理技术在农机化发展中发挥出最大化作用。

2.3加大农机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通过建设信息网络体系,加快农机技术推广、科学信息、生产经营及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此外,相关部门应坚持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等原则,加大适合我国国情的智能农机及农业机械装备的研究力度,并通过运用导航等信息化技术,促进田间管理、施肥灌溉及套种等技术的机械化发展。农机企业同样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在提高实际生产工作中农机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力度的基础上,实现新型技术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农业生产力的支持,农机技术的推广在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如何进一步促进农机技术的推广,强化其推广效果,已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一项问题。而在农机技术推广中应用信息管理,可将信息技术的优势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加快新技术朝生产力转变的基础上,为农机新技术的传播及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关专题 作业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