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播音主持媒介融合研究论文

腹黑的小百合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腹黑的小百合”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校播音主持媒介融合研究论文(共11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高校播音主持媒介融合研究论文

高校播音主持媒介融合研究论文

一、媒介融合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相互融合,这种多元化媒介相融合是目前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这种媒介相融合的优势是多功能、一体化。在信息量强大的今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来自不同媒介的讯息,而不再受传统媒介单一性的制约。此外,人们接收讯息不仅有即时性,还具有选择性。传统媒介的可看性较为单一,媒介相融合后,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多元化的信息方式可供受众选择,并且增添了接收讯息的趣味性。此外,受众也可参与到节目中去,这种互动性也是传统媒体没有的。媒介的相互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格局,并且也增强了传播的时效性和可看性,使传播效能更加优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改变和影响,同时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是和中国电视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也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中国电视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我们应以全新的视角来考量怎样去迎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并重新思考本专业的发展、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定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逐步取代传统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从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媒介融合的发展一方面为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培养新型的媒体人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这些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要不断的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在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上起作用。具体来说,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制式,传统的更新,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具即时性,传播媒介更多,从而呈现出传播人员职业化、受众需求多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媒体运作市场化、沟通方式更加平民化和具有时效性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都要进行重新思考。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来源更加地丰富,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传播的速度也在加快,节目多元化呈现,播放方式也在增多,与受众的交流更加敏捷,这也就导致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伴随着大的环境和条件,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以及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都在媒介融合这一趋势下发生着变化。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对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的`趋势使传播过程中信息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加频繁了,因此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变得更为主动,也让受众有了更多可以表达自己的权力。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络的普遍,这些新媒体盛行,使得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日益显著,目前许多传统媒体的节目开始改变以往的节目形态,与新媒体结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元素和受众的互动性,创新模式,从而保证收视或收听率。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于主持人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则更加严苛,播音主持的人才应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及素养,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首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在媒介相融合的趋势下,信息的公开性和即时性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因此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素养。因此不可随意传播不好的言论和不好的行为举止。手机媒体的盛行,使得自媒体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也就成就了普通受众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信息公开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喉舌作用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准确传播给受众,并让受众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和美好。而这些都是以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的。同时播音员、主持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应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适应不同类型舞台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其次,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增强专业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主持人、播音员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对整个节目的掌控和引导,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要有专业化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舞台经验。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他在主持《我是歌手3》节目时,当中出现了一个突发性状况,主持人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台风,用具有朴实且理性的语言化解了尴尬的局面,这代表着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主持经验,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心态、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主持人是以通俗的语言为广大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对节目本身的感同身受,才能体现出主持人的专业性以及驾驭节目的能力。在信息高速化的现在,节目、受众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播音员、主持人专业化的程度也代表了其是否职业化的体现。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技术越先进,规范化要求就越高;产业化的媒体管理方式以及媒体的市场化,也同样要求规范化。因此,规范化就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要求越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在保证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达到职业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当然,规范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的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语言的规范化等等。最后,播音主持人才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个性素质。媒介融合使得节目的可看性增强,受众的参与和互动性也增强,因此,这也就需要主持人不能墨守陈规,要创新主持模式。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才要有个性化的主持和播报的风格。只有提升自身的个性魅力,才能更好地为节目服务并被受众接受和认可。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主持人的个性素质也要不断地加强。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新策略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节目的风格和形式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播音主持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思考。首先,可借助新媒体,将新媒体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去。媒介相互融合后,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信息的元素更加丰富了,能够以新媒体为平台有效地实施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自成媒体,也做信息的主动创造者。现如今,已经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互动性。比如借助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和受众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其次,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这种实践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媒介融合后节目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在不断发展的媒介中节目的创新更需要主持人的能力的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要尽可能健全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环境,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自身能力以及专业得到锻炼。因此,加强实践训练,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有效方式。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准,也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间的教学融合。比如将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写作、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与播音主持专业融合在一起,加大新闻采访、摄影摄像、新闻写作等与新媒体息息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学习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并锻炼其实践技能。不仅做到“采、编、播”一体化,更要做到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底蕴,从而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来应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

四、总结

综上所述,在媒体融合的趋势下,播音与主持专业需要重新思考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的定位。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使播音主持专业具有自己的优势,从而为传媒领域不断输送更多优秀的人才。

篇2: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研究论文

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一日千里,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愈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激烈趋向,这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和更高请求。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需不时更新思想、改造传播方式、进步人员素质,深化研讨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时丰厚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战争台,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完成顺利转向和圆满重构。本文主要就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的新途径进行剖析研讨。

[关键词]媒介融合论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一日千里,自媒体、流媒体等新兴传播媒介不时涌现,对传统信息传播提出了宏大的应战,传统新闻传播面对的外部生存环境和内在发展压力也不时增大。而且,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呈现,新闻传播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单一传播方式,而愈加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激烈趋向,这就对高校宣传工作提出了新的应战和更高请求。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化施行,高校宣传工作的位置不时进步,成为对外树立形象、对内统一思想的`重要载体和言论阵地。在媒介融合的视域下,高校宣传工作必需不时更新思想、改造传播方式、进步人员素质,深化研讨媒介融合的内涵和规律,不时丰厚高校宣传工作的载体战争台,推进高校宣传工作完成顺利转向和圆满重构。

一、媒介融合的内涵和特征

“媒介融合”这一理论,是指随着信息媒介方式和品种的丰厚发展,诸多媒介最终呈现出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向,是信息传播媒介多元化背景下的一种新型传播方式,是传统媒体与手机、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表现为如下特征:

(一)传播技术融合

媒介融合的一个明显标志性特征,就是传播技术的融合发展。应该讲,促进媒介融合最终完成的首要要素,还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方式的多样,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成熟发展,为新型媒介提高和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媒体融合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可能。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人们不再满足于守着电视,不再满足于阅读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介,更多地经过刷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来链接世界,这也就使媒介融合表现出鲜明的技术特征,呈现出多重传播技术的综合应用。

(二)传播文化融合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媒介融合不只仅是技术的融合,还表现为多种文化、特别是平民文化的融合发展。在传统传播媒介背景下,传播活动更多地表现为精英文化和高端文化,传播活动的焦点也更多地停留在社会的精英层面和先进人物,草根文化并不遭到注重。但是,随着各类媒介逐渐融合,草根文化慢慢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与普通人群亲密相关的衣食住行等都成了新闻信息降生的土壤,这使得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融合成为了一个显著特征。

(三)传播方式融合

媒介融合背景下,传播方式也完成了融合发展。在传统媒介背景下,各大电视、纸媒是传播的主导,占领着主要阵地,对传播的内容、方式等具有决议性作用,受众处于完整被动和附属的位置,无法完成本人的个性化需求。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特别是随着大量自媒体的涌现,受众也能够经过微博、微信进行主动传播,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很多新闻事情就是经过受众的自发传播,逐步被人们所熟知和关注。

二、高校宣传工作面临的理想窘境

(一)高校管理者对宣传工作注重水平不够

当前,随着外部发展环境和内在发展任务的变化,高校本身发展也面临着宏大压力和竞争。固然,大多数高校管理者可以注重宣传工作,在一定水平上增强对宣传工作的投入和关注力度,但是,与倾注在教学科研和就业指导上的精神、物力、人力和财力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显得注重水平不够。此外,一些高校管理者固然对宣传工作高度注重,但就如何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搞好高校宣传工作,缺乏必要的理论探究和理论剖析,以至不乏有极少数高校管理者以为,宣传工作就是办办院报和宣传栏而已,办得好不好无关痛痒,对高校本身发展意义非常有限。这些认知上的问题,招致一些高校宣传硬件设备跟不上宣传工作需求,无法满足高校宣传工作的客观需求。加之,高校正宣传工作缺乏明白、有效的政策支持,常招致宣传工作的发展缺乏耐久力,无法发挥其特效作用。

(二)高校宣传工作内容方式滞后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想认识大多还处在传统媒体时期,对媒介融合的大趋向缺乏足够注重,对媒介融合的规律、特征及带来的机遇和应战研讨不够、剖析缺乏,招致高校宣传工作方式滞后、创新缺乏,缺乏应有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号召力。一些高校正新兴媒介微博、微信等固然完成了提高和应用,但是没有与宣传工作详细理论严密分离,宣传内容也与高校学华诞常生活学习相脱节,主动传播的痕迹过重,无法惹起高校在校生的关注和注重。一些高校的宣传工作对新媒介特性认识缺乏、注重不够,看到自媒体在学生中大量提高而无动于衷,没有深化地研讨如何有效应用新媒介去展开宣传工作。一些高校宣传工作固然也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传播媒介和新型传播环境有了一定认识,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但对新兴媒体战争台的建立、打造不到位,管理跟不上,内容存在滞后现象,没有亲密关注高校学生的信息需求点,效果自然也不明显。

(三)高校宣传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者队伍建立、人才培育、梯队打造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一是专业人才缺乏。很多高校的宣传工作者都是由院系的行政干事、辅导员兼任,一些专职的宣传工作者也并不是专业新闻科班出身,他们固然对宣传工作充溢热情,但是专业才能缺乏,认识不够,缺乏理论根底和理论经历,对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宣传工作发展缺乏有效的预见和推进。二是创新认识不高。当前,高校正宣传工作者缺乏必要的鼓励制度和奖励制度,一定水平上影响了宣传工作者的工作激情、创新热情和变革豪情,招致工作干劲缺乏。一些宣传工作者满足于墨守成规工作,缺乏创新的主动性,这在很大水平上也影响了高校宣传工作的进步与发展。

篇3:高校思想政治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论文

高校思想政治媒介素养教育融合论文

摘要:以媒介素养教育为视角,研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应对,是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一种传播活动,与根植于传播学的媒介素养教育在目标指向上一致、在内容上优势对接。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诉求、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可以作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突破口。

关键词:媒介素养;思想政治理论;困境

信息数字化、媒介网络化、传播全球化引发的信息革命,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媒介及其传播所携带的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消费行为,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思想道德素质。环境是思想道德观念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和重要条件。如何面对网络新媒介所建构的新时空环境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必须直面的课题。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人的生活日益依赖于网络,网络技术架构已经深深嵌入到现实世界之中,成为人的生存环境不可或缺的基础架构,因而也成为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要素。”[1]这种新的时空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带来创新机遇的同时,也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面临新的困境。

1.“去中心化”的传播方式削弱“把关人”的作用,教育者的“话语权”受到冲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育者所拥有的知识量和知识范围及层次等处于一种主动、主导的优势地位,可以直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知识掌握以及对社会的认识等进行“把关”。网络“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使教育者的信息优势和“把关人”的地位和作用遭到削弱,进而使得传统教育环境下掌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话语权”和主导权的教育者的主体优势受到冲击和制约。

2.“碎片化”的传播方式制约信息的权威性,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受到误导。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在教学中易树立权威,得到尊重。随着web2.0技术的深入应用,用户的角色有了巨大的转变,开始在信息的生产、共享和传播方面拥有更多主动权。由于碎片化制约了信息的权威性,加上大学生信息辨别能力的有限,海量的、良莠并存的信息会使大学生思想意识混乱,无所适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其技术优势和网络话语霸权,向发展中国家实施文化渗透,他们通过网络等主要媒介推行其文化扩张政策,对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实行话语控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以电子文化为表征的大众文化,使消费主义、享乐主义和虚无主义等生活理念和价值观成为主导当代文化的核心力量。[2]喜欢新鲜、刺激而认知、辨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被信息垃圾所污染,价值取向变得模糊不清甚至被误导。

3.“即时交互”的传播方式消解主客体关系,传统教育模式受到挑战。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教师是主体,居于主动地位;学生是客体,处于从属地位。教育模式沿袭“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点你背”的单向线性传播,缺乏及时的互动交流,难以进行针对性的思想引导。这种模式强调灌输现成的知识,比较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网络时代,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在网络环境下向主体间性转向。“在这个意义上,互联网所实现的就不是人(主体)与网(客体)的认识关系,而是人(主体)与人(主体)的关系。而这种主体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主客体关系,就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S-R关系,而是一种新型的双向互动、互补关系,即一种以互联网为中介的新型认识关系。”[3]网络环境大大降低了大学生的受制性,对强化式的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内在联系

媒介素养是指导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正确理解、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媒资源的教育,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公民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能力和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同时监察和改善传媒,做个既有责任心又有批判能力的公民。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都属于“做人”的教育活动,其教育目标和内容都包含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和谐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1.二者在目标上指向一致。网络媒介的出现,不仅实现了信息在全球范围的传递、流动和共享,而且也扩展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本身虚拟性空间浓缩、时间维度向空间维度的隐匿等特点,它在使现实主体性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却又使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主体性畸变、主体批判性的缺失以及主体性的被奴役。”[4]如何重塑网络社会中人的主体性就成为了时代的重任。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经过了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大众传播形态的变化以及青少年在新媒介传播中主动性的增强,西方国家已经逐步抛弃了保护青少年抵御媒介不良影响的教育理念,“批判意识”,“民主参与”和“主体发展”等理念逐步成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人的现代化研究表明,人的现代性是国家获得现代化的基础,而媒介素养有利于媒介社会中具有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现代公民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当前国际媒介素养培育理想公民的终极目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培养大学生辨别是非、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能力的教育活动。这实际上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从而充分认识到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及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增强实现“中国梦”的认识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成为高度自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2.二者在内容上优势对接。重视公民意识教育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通过媒介教育这个纽带,增进公民知识、培养公民意识、锻炼公民技能、磨练公民品性,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5]美国学者和素质教育专家瑞妮霍布斯总结媒介素养教育可以在三个方面提升公民教育:一是提高公民接触、分析和传播信息的能力;二是培养公民的领导能力,自由地、负责任地表达个人意见的能力,面对冲突的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促进公民对主动获取不同来源信息的兴趣和对不同意见的容忍能力。[6]“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大课题。尽管公民意识教育并不是一门独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质就是教育和引导学生“怎样做人”和“做什么样的人”,其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公民意识。而且,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公民意识教育资源,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关于“三德”的基本要求,就是引导大学生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在未来的工作中做一个好的建设者、在家庭生活中做一个好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要求等,都向我们展示了公民意识的基本内涵和基本内容。由此可见,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基本目标和具体内容上互相交叉与交融,二者的结合是有机的、相互促进的。把握好二者间的内在契合性,无疑是突破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困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实效性的新思路。

三、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要善于借鉴传播学理论的成果,积极探索媒介素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有机融合。

1.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完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诉求。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教会人们从铺天盖地的媒介信息中挖掘真、发现美、选择善。在信息传播领域内对“真、善、美”的终极追求,不仅是媒介素养教育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媒介素养的核心内容。媒介素养包含三种能力:一是对媒介根本属性的认知能力。“拟态环境”理论告诉我们,“这种信息环境并不是对现实环境的全景式再现,而是传播媒介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加工,重新结构化以后向人们展示的环境”。[7]这也就是说,媒介具有反映现实和建构社会现实的双重功能。由此可知,媒介带给人们的一方面是知识、信息;另一方面可能是错误、假象等。加上人们缺少对媒介事件验证的时间和机会,因此,常常把媒介中涉及的事件、场景当成真实情形。媒介素养强调大学生必须清楚地认识媒介再现现实的根本属性,了解信息的制作流程,理性辨别媒介真实和社会真实。二是对媒介理性批判的解读能力。所有的媒介产物都不可避免地含有强烈的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利用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了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下,媒介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商业利润的载体和催化剂。媒介素养的提高,可以帮助大学生理性地辨别、解读媒介中屡见不鲜的负面信息,提高个人“把关”能力。三是运用媒介实现自身发展的能力。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了解媒介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大学生了解信息对自我的意义,学会利用媒介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自我的发展,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根本目的。据此,我们可以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来设计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目标诉求,即在媒介社会发展节奏中实施教育,在满足大学生个体成长需求与社会发展的契合点上实现教育目标。具体可设计为:以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网络问题为主线,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利用网络的过程中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2.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整合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媒介素养教育有两个层次:一是增加对媒介的了解,学会以批判的意识接触媒介的信息;二是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技能,懂得合理地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第一层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础,将尽可能地减少媒介信息对我们的负面影响,第二层次是媒介素养教育的提升,将进一步提升我们利用媒介的水平并从中获益。[14]媒介素养教育在帮助大学生塑造“知性”与“德性”方面的作用显著。通过媒介素养教育,促使大学生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提升为人格化力量,合理控制自己的媒介行为。其主要内容是使大学生明确:媒介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一个有机的、也是特殊的组成部分,如现实社会道德一样,必须明确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一切媒介行为必须服务于社会的整体利益。通过舆论、信仰、礼仪、艺术乃至社会评价等调控手段,贯彻公正、平等的媒介素养理念,与传播法规和技术控制互为依托,从而形成媒介素养的伦理规范体系。据此,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要求我们坚持理性精神和人文关怀,对技术至上的观念进行反省。具体而言,可以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内容整合思想政治理论的教育内容,形成三个层次。第一,了解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对大学生发生影响的机制和效果,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体验和认识网络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培养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与网络参与能力;第三,在参与网络生活中的法律问题中,掌握诸如《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法律规范,做具有法律意识、维护法律权威的合格公民。

3.借鉴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改革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方式方法。媒介素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利用媒介促进自身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摆脱对媒介的过分依赖和盲从,培养创造、开拓精神,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媒介素养教育的意义在于提高人们的素养,而素养的提升不仅依靠外在的教化方式,更应该注重“内化”养成。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学生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使用与满足”中快乐地探索和锻炼,才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媒介素养。借鉴媒介素养的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应树立主体间性教育理念,多采用情境式的对话教育策略。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运用情景模拟式教学法,学生能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和技能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8]这种教育策略对教育者的媒介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的教育能力,努力培养一支既熟悉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又有较高媒介素养的跨学科的师资队伍,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再兴,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丁和根.后现代与大众传媒的话语霸权[J].江苏社会科学,,(6).

[3]孙玉祥.“网络时代”与人的存在方式变革[J].求是学刊,,(1).

[4]陈胜云.网络社会的主体性危机[J].现代哲学,2001,(1).

[5]陈苗苗,檀传宝.国际视野下媒介教育促进公民教育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6).

[6]ReneeHobbs.TheSevenGreatDebatesintheMediaLiteracyMovement:Circa2001[EB/OL].http://www.medialit.org/reading_room/article2.html.)

[7]郭志法.信息过载与媒介素养教育[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

[8]高宏,钱晓冰.情景模拟教学法在旅游专业课中的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2).

篇4:播音主持论文

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培养的内驱力

摘要:现代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广播电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公众对于广播质量也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加强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成为当前广播电视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能素质对于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加强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必要性,本文就此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高能素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内驱力

近年来,播音主持专业逐渐成为艺考的热门专业,播音主持专业竞争也日趋激烈,就播音主持专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来看,高能素质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内驱力,

尤其是播音主持专业具有一定特殊性,一旦播音主持的高能素质不足,势必会严重影响节目质量和收视率,因此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高能素质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1高能素质

所谓高能素质,主要侧重于内在素质,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存在一定差异,内在素养主要包含自信心、努力、动力、创造力和责任心等,还包括协调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专注的态度等。

将这些优良的素质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高能素质。

相关专家表示,高能素质是影响一个人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并且对于一个人能否成功往往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是人生中的关键因素。

因此在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高能素质作为培养的内驱力,从而培养出优秀的播音主持人才,满足社会公众对播音主持的多元化期待。

2培养播音主持人高能素质的必要性

2.1岗位的特殊性

广播电视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它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引导意义,对人们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因此,播音主持人具有重大的责任,他们的素质将对节目的质量产生重大的影响,从而关系到节目的收视率。

所以,播音主持人要具备良好的高能素质。

2.2行业中播音主持人的现状

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除了受到新媒体的冲击之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播音主持人缺乏高能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的效果。

例如,很多播音主持人只重视表面形象,忽视了语言的多变性以及个人素质的提高,所以在节目中一些主持人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错误,在语言的表现上比较粗俗,没有经过细腻的处理,缺乏良好的润色和斟酌,拉低了节目的档次,影响了节目的收视率。

因此,这就对高校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重视对他们的培养,帮助他们提高对设计问题的分析水平,强化他们的道德素质。

2.3大学时期的特殊性

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一个过渡期,当前很多高校教育更注重知识方面的培育,强调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化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

篇5: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研究论文

2.1普通话使用不规范

在传统思想中,国内播音主持人应具备标准且流利的普通话,这是播音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很多播音主持带有浓重的口音,如东北腔、港台腔等标志都极为明显,甚至一些小的地方广播电台会选择使用地方语言进行节目录制。除此之外,播报方式也发生了许多改变,曲解了生动、幽默的本意,过多地将播音的内容变得生活化、口语化。

2.2基本功不扎实,言语运用不当

第一,经常出现常识性错误。现在许多播音主持容易出现词语运用不当、语法错误、言辞粗糙等问题,尤其是一些对于语言素质要求较高的现场直播节目,一旦主持人语言功底差,很容易弄巧成拙,闹出笑话来。第二,内容空洞、废话连篇。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都是有严格的时间限制的,每一档节目都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播放完毕,但是部分播音主持人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不仅言语空洞、废话连篇,更是严重耽误了节目进度,打乱原本整个节目的规划安排。第三,表现欲过强,无法正确把握语言运用的“度”。播音主持人在工作中需要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主持方式,但是部分主持人将提升自身主持方式理解为过度地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存在,这样会导致喧宾夺主,同样也会引起观众的反感,不仅不能提升在受众心中的地位,反而会降低节目收视率。

2.3幽默感把握不当

幽默是一种出众的智慧,如果能够在电视广播中有效运用幽默,能够给受众带来无穷的欢乐,并在事业上占领先机。然而,在现实播音主持工作当中,部分主持人员对幽默的理解有限,将幽默过度地理解为以滑稽取笑他人,从而直接导致尴尬的播出氛围。

篇6: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研究论文

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任务在于快速、准确、客观地向公众传递各种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播音主持语言是广播电视传递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如果语言存在一定的缺陷,势必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播出质量及收听率。在许多节目中,播音主持人往往凭借自己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串联整个节目,并控制好节目现场气氛及渲染效果,进而提升节目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整体来看,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至关重要。

1.1语言是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重要载体

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中,语言是脱离不开且十分重要的一个重要元素,节目中播音员或主持人通过有声语言来介绍、组织、串联、评说节目,甚至可以通过语言表达调动受众的收听、收视兴趣、注意力等,从而能够让节目内容传播更加通俗化、趣味化。可见,播音主持在节目中表达自己的观点见解、与受众进行思想或情感的交流沟通等都需要使用到语言。

1.2语言表达是传播节目目的的关键因素

播音主持的语言运作能力,包括语言使用是否得体、言辞内容是否精准、语句是否优美等,这都会影响节目的播出质量,而且在整个节目串联中都需要使用到语言,这关系节目整体的播出效果,影响收视收听率。由此可见,播音主持语言功力的重要作用。

1.3语言表达能够体现出播音主持的人格魅力和文化底蕴

语言不仅仅只是电视广播节目向公众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它还是播音主持工作者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的体现,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播音主持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让受众与节目有效连接,而且其语言表达效果能够直接展示相应的知识功底、思想道德和性格特征等。总之,对于播音主持工作者来说,语言可以让他们在节目中较好地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实现节目与受众的良性交流。对此,播音主持人只有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水平,才能真正提升节目品质,展现节目的真正魅力。

篇7:播音主持语言表达技巧研究论文

3.1保证播音主持语言规范化、风格亲民化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播音主持的语言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凝练出更为标准化、规范化、亲民化的播出语言。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语言标准化。在播音主持过程中,需要首先以我国播音主持行业的语言要求为标准,并按照现代汉语对于普通话的.标准定义进行语法规范,避免语言的口语化、地方化,以为广大受众真正起到导向性及示范性作用。现阶段,仍然有部分播音主持认为在主持中随意运用生活语言可以增强节目的幽默感,缩短节目与受众之间的距离,然而却过分运用“随意”二字,出现诸如发音不标准、不清晰、读音不准、语法结构性错误等问题,这是对节目的不尊重,也是对节目受众的不负责。对此,播音主持人应对社会舆论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各地方电台也应对主持人的标准和用词做好规范,制定相应的标准,严格规范相关语言的使用。第二,词汇及修辞合理化。播音主持应提升语言的表现力,注重对词汇进行全新的解读及延伸,以增强播音语言词汇的深度与高度。在此期间,播音主持人要合理运用修辞手法,借助比喻手法、影射手法、暗喻手法、双关手法等掌握好语言的播出尺度,充分调动受众的情感、想象与共鸣。第三,语言风格亲民化。在人们喜好的广播电台节目中,语言风格亲民化是一个关键要素,其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加强与受众的沟通,敏锐地洞察节目受众的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大家需要的电台节目。还应提升主持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文化修养,了解节目所需的风土人情,使语言运用既要通俗易懂也要规范标准,以满足节目受众差异化、个性化的收听收视需求,并提升节目的社会文化韵味,提升节目的亲民性。第四,提升语言文化底蕴。播音主持是一项综合性艺术,要求主持人员具备深厚的社会文化积淀和大量的经验积累,对敏感文化具有非常强的洞察力和语言凝聚力,能够做出科学的、前瞻性的思考分析,以提高节目整体的深度和品位。对此,播音主持人需要注重语言上的遣词造句,不仅要通俗易懂,更需要言之有物,提升语言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将节目作品融入深厚的社会文化气息,并在语言表达中增强主持人的语言文化感染力,在言谈举止中提升整个节目的深度。

3.2注重培养文化内涵

播音主持人需要秉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充分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全面强化自身知识基础,充分展现出自己的文化内涵,而非故弄玄虚、卖弄学问。事实上,播音主持的语言文化气息是在长期文化学习中积累而来,并非死记硬背节目通稿就能获得。为此,播音主持人要广泛涉猎各种文化经典著作,以丰富自身文化修养和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并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感染受众。

3.3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

当前广播电台节目繁多,要想获得较多的节目受众,就必须要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现如今,我国观众已经开始对许多传统节目的新鲜感逐步下降,收视、收听率高的多是具有鲜明主持风格的节目,如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中,华少以“中国好舌头”为节目打下了个性化烙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推出的团队主持“快乐家族”和“天天兄弟”也是由于主持人个性化语言风格而备受观众喜爱。事实上,播音主持个性化是主持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是主持人言语风格、生活经历、个人修养的综合体现。不同主持风格会给节目打下个性化的烙印,像赵忠祥的沉稳厚重、董卿的端庄大气、汪涵的风趣睿智、王小丫的热情爽朗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个性化播音主持语言,并不是插科打诨、怪腔怪调、吐字含混,而是讲求灵动丰富、张弛有度,在节目中融入更多个人特色和个人理解。对此,播音主持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着重凝聚自己的个性化主持风格,以让受众将节目烙下主持人个性化的印记,从而吸引大批忠实粉丝和受众群体。

3.4注重合理定位,使用幽默语言

合理定位是播音主持人获取魅力语言的前提,也是留住节目受众的“钥匙”。播音主持人需要根据节目的播出情况、节目受众定位、收听收看习惯等设定主持定位。以私家车107为例,该广播节目的收听受众群体在20~45岁,多具有较高收入,而且对于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喜欢个性化、时尚化、创意化的内容。这样的节目就需要一个能够像朋友一样可以跟听众互动的主持人形象,播出形式多为音乐、时事新闻、脱口秀等内容。因此,播音主持人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丰富语言内涵,并给予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运用多种技巧驾驭语言以赢得更多节目受众。在此期间,语言运用相对较为关键,通过较为幽默的语言,可以使广播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不同定位的节目对于“幽默”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且尺度、着力点都会有所不同,需要主持人利用自己丰富的主持经验进行尺度把控,在欢笑中拉近受众与节目的距离。

4结语

如今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众多,运用语言的方式也很多,播音主持在语言运用上不仅要讲求字正腔圆、语法标准,更需要针对节目的播出状况灵活运用自身才学。例如,谈话类主持需要能够见微知著,能够将情感把握得更加细致;娱乐类主持应幽默诙谐、妙语连珠;新闻类主持应具有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等。风格各异的播音主持人在语言上都需要有各自的特色与个性,在保证语言规范化、风格亲民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自己的文化内涵和个性化主持风格,并要从全局角度注重对节目的合理定位,再融会有魅力的有声语言将思想内容传播到受众者的心里,从而真正提升节目效果。

篇8:播音主持语言属性研究论文

播音主持语言属性研究论文

【摘要】长期以来播音主持语言面貌对于本专业的初学者亦或是大多数专业从业人员而言,都是一个入门难的问题。介于播音主持语言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正确的入门方式和延伸探究是在其学习和提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同时介于其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作者认为其不存在仅有唯一一种入门形式的观点。因为播音主持语言是以二次创作为主的创作形式,因此学习和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也是其学习特点之一。

【关键词】播音主持 语言 属性

感情是天生的吗?感情是基于特定的空间和文化的产物,感情不是凭空出现的,情感来源于实践。一个经常哭泣的孩子是很容易假装哭泣的,所以作者将心理属性比喻是生命,社会属性则是灵魂。只有将灵魂注入有生命的肉体之中,它才是完整意义上的生命。我们在进行有声语言二度创造的时候,仅仅注重表象是不能真正把握住情感的,我们需要设置一个场景,给我们一个模拟实践的空间,由此才能产生最纯真最原生态的情感。而现实中很多主持人在实践中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往往在播读时刻意的拿捏感情,这就好比在沙滩上建造没有地基的房子,终有倒塌的一天。如果播读稿件时候感情紊乱,哪怕偶尔一次读好了,也是没有长久基础的。

1生理属性是播音主持语言的根本

播音员、主持人一般都拥有不错的声音条件,拥有良好的声音条件是做一位播音员或主持人的基础。而面对越来越残酷的传媒市场竞争,声音的独特性才符合长远的发展趋势。虽然现在播音语言早已告别了“大一统”的局面,不过播音主持语言的多样性必须以其庄重性为界限。在[1][2]《论播音主持语言的庄重性》一文中,指出了庄重性和个性化的辩证关系。强调了个性化是庄重化的共性基础上的再创新。而克服语言过度自我的唯一渠道就是要提高传媒人自身的素质,端正对播音语言庄重性认识的态度。生理属性还需强调的就是播音主持语言的艺术性。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传媒人更应该注意的并非是台上的一分钟而是台下的十年功。例如,对于初涉播音艺术殿堂的新人来说,面对话筒时要注意的点很多:口腔开合、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唇舌力度甚至坐姿等等。有些人在平时训练的时候声音很好听,但是一到话筒前就不行了,也有人恰恰相反。这就要求我们学着和话筒做朋友。尝试着自己和话筒的配合,通过调整自己发音的着力点、气息抛物线的路线等等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如果在播音主持语言二度创作时,对话筒不熟悉就会导致存在“喷话筒”等很多牵绊,更何谈对稿子的把握及场景的设置等艺术创造。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并保持一种积极的语言习惯,这是我们练习语言基本功的初衷和最终目标,也是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体现的前提。

2心理属性是播音主持语言的保障

心理属性不能片面概括为感情属性。它还包含着对象感,自信心,表现力,节奏感,亲和力,幽默感等。当然还涉及到声音冷暖的问题,甚至细致到每一个字词的语音问题。也就是说要给每一个字词都设置一个场景、一种情感。创作主体自身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对播音主持语言构造及其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前文强调的,目前的播音界语言特色呈现着百花齐放的趋势,《不破不立-谈播音主持的自我锤炼》一文中提到,在播音业务逐步熟练的阶段,播音员主持人通常会进入一个“播音水平长时间徘徊不前、播音创作缺少激情、无法实现自我提升”的“平台期”,甚至陷入阶段性的困惑和茫然,不管播什么稿子都是一个味道,无法将稿子的情感态度准确、生动地传达给受众。这就指出了播音创作者在学习和工作期间,要避免出现播音道路上的盲从,避免缺少自己播音主持的精气神。播音创作者要敢于大胆的否定自己,敢于去挑战自己。如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的徐俐在播报方式上的大胆突破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徐俐的播报方式最初在播音界曾引起过一些争论,有人认为她的语速过快,有人甚至感觉还没听清楚就结束了。但是经过长时间的一线验证,她的播音清晰明快、简洁自信,有较强的时代特色,后来被人誉为“徐俐风格”。播音员主持人是不仅党政的喉舌,还具有时代引领作用。电视新闻节目能否有效地吸引观众,除了节目本身的可视性,还要看主持人的专业本领。主持人只有具备自己独特的风格,才能吸引一批长期受众。长期的`实践结果也表明播音员主持人必要要拥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才能经得起时代和业界的考验,经得起市场的考验。

3社会属性是播音主持语言的基石

白岩松说:我渴望年老,因为我希望拥有年老的阅历。现在很多学习或者从事传媒行业同辈或者前辈们,有时会发现自己的声音总是和名主播的声音有差距,并且不论如何模仿,如何努力都不能触及他们的境界。这是因为这些人的声音缺少他们自己的灵魂。播音主持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著名美学家土朝闻先生说:“实践为新知的重要条件,我一直强调审美主体有二性:它可以是生产艺术的主体—创作者,也可以是观赏艺术的主体—欣赏者,如果一个人的欣赏能力低,那么,他的创作能力也就无从提高与深化。”艺术是相通的,土老先生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出现上述情况的传媒人的“语病”———他们的声音里缺少社会的味道。这种味道并不单纯仅仅指的是为人处世如何圆滑,如何精明,而是一种对人情世故的阅历,一种对世界的事物包涵自己观点的感受,这就是播音主持语言的灵魂。播音创作中有情景再现这个重要环节,其实这个场景再现并不是让你去酝酿感情,而是让你通过自身的阅历去设置一个能使自己身临其境的场景。你可以在自己设立的场景里面感受到人间冷暖,能体会到最真切的酸甜苦辣。只有能想象到这样的场景,你才可以进一步通过虚构的具体场景去感受,产生最真切,最原生态的感情,并由此进行语言文字的二度创作,这个过程充分体现出实践和阅历的重要性。就像稿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引领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这句,如果不能虚构出一个矿洞的场景,而是仅仅借着艰难的感觉来表达,是无法准确地表现出那种茫然的艰难的不易。[3]由此可以看出,为了实践而实践是我们实践的初衷和归宿,但不是全部,应该养成生活处处都实践的习惯,要培养留心生活,留心民声,留心生活背后的生活的习惯。随着时代的进步,主持人中心制制度已经是大势所趋了。李玉复先生说:“一般地说,主持人既要参与主持人节目的选题策划、设计、采访、写作、编辑等各项工作,又要主持节目的播出,做到地位、贵任与权力的最佳结合。”鉴于这个综合性的地位,播音员主持人更加需要积累实践来塑造自己传媒事业精气神,做出一期期接地气、利民声的好节目。而面对各种具体的传媒学科(综艺、体育等),就更加需要具体的积累实践,我们要掌握媒体所在的城市的地域特点,确定所在传媒的类别,确定栏目的收视对象,确定具体节目或稿件的目标听众……丰富生活体验,贴近传播对象,强调的就是实践对播音主持语音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王龙著.浅谈播音主持语言的庄重性[J].经营管理者,(03).

[2]李萌,胡阳.论播音主持语言的庄重性[J].衡水学院学报,(06).

[3]周觉民.广播播音把握对象感的途径[J].视听纵横,2012(01).

篇9: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研究论文

2.1播音主持人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有待提升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大部分是通过播音员主持人展现出来的,而当前播音主持行业内的一些主持人员在自身专业素养及知识涵养方面还有待提升[3]。我们都知道,一个专业素质较高的播音员主持人,往往能够为节目加分。但随着各媒体之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加之培养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成本投资太大,导致播音主持行业内出现了鱼龙混杂的现象,部分缺乏知识涵养、低专业素质的人员进入了播音主持行业,严重阻碍了播音主持艺术工作的发展。如果一个播音员主持人不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那么他(她)的语言组织及表达能力就会相对较差,会对播音效果及节目现场的录制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2.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内容及形式陈旧

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缺少必要的规范,导致播音主持节目内容及形式陈旧,甚至出现严重的模仿及抄袭现象,大大制约了播音主持艺术的展现及行业发展。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某个节目得到观众的认可及好评后,这种节目形式会瞬间火爆全国。该节目中所提及的话题及游戏,在短时间内就会被别的节目模仿甚至抄袭,造成广播电视节目相似度过高,进而严重影响观众的收看热情[4]。

3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具体方法

3.1加强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整体创新意识培训

新时期,要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整体创新意识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现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重要途径。因此,要综合加强对播音主持人员采编能力、播音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积极总结经验,提升采编能力,创新主持环节,加强自身播音主持能力,形成个人独特风格,最终实现吸引观众的目标。

3.2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丰富播音主持节目的内容和形式

新时期,随着“互联网+”相关概念的提出,各传统行业逐渐都在向互联网方向靠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了解人们的生活需求、思维方式、爱憎习惯等方面,进而有针对性地丰富节目内容和形式。加强节目与观众的网络互动,及时掌握观众喜爱的最新动态,积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节目创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

4结语

我们不难看出,时代在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各行各业都要紧跟其后快速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想不被市场淘汰,就必须积极思考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利用创新性理念对这些问题加以解决,对节目进行创新及改革,保持节目的新鲜及活力,满足观众的期待及需求,促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倩倩.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西部广播电视,(17):130.

[2]赵健敏,李绍明.浅析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12):123.

[3]马宏刚.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5(10):62-62.

[4]刘艳佳.新时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106.

篇10: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研究论文

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研究论文

一、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作用

随着传媒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的时代已经到来,也就是说,媒介信息的起源是来自于受众,同时受众也是媒介信息的接受者。信息来源于受众同时也作用于受众,所以,在信息传输的过程中,传输者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情绪情感。但是有些情绪情感仅仅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是无法恰当的将那种情绪完全的表露出来的,或者说没有足够的感染力。而这些情绪情感的感染力是完全可以通过副语言展现出来的,甚至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说在灾难过后,主持人对此灾难进行播报,有声语言的表达只能限于那些“标准版”的语句,而这些自然是无法打动受众的。但如果这时候,主持身穿黑色的服装,划着淡妆,眼神柔和或者关切,那么受众定会受到主持人这种副语言的感染,内心也会更为悲痛、沉重,进而激发起自己内心对于受灾群众和地区的关切、悲痛之情。

二、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的运用

1、表情语言艺术

为了更好的表达节目效果,在电视播音节目中,灯光往往都是围绕着主持人的,所以主持人脸上的任何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带给观众非常强烈的感触。而一档节目经常有着成千上万的'观众,主持人的表情就是与观众的一种对话。一个人的情绪情感很容易通过脸上的表情表现出来,所以表情尤其是眼神和笑容往往是拉近主持人和受众距离的强有力的武器。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杨澜是一位负责任的、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她总是认真的准备着每一次的节目,而且她也是一位很有个人修养的主持人。在她的节目中,我们总能从她温柔的眼神和微微上扬的微笑中感受到那种真挚、真诚和美好与信任。作为信息的接收者,我们自然是不愿意去接收一些没用的,甚至是错误的信息,所以能否让受众相信自己播出的节目内容是最重要。

2、手势语言艺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通过手势的运用来增强或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内容,但是在电视播音主持节目中,如果手势运用的过于随意的话,是可能会让受众误解的。因为主持人任何一个微笑通过镜头的投放都有可能给受众带来较大的刺激,尤其是手势语言这种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日常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受众会习惯性的从主持人的手势来判断主持人想要传达的信息和想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电视播音主持中,主持人切记过分的、随意的使用手势语言,应该严格规范自己的手势,做到大方而随意,这样才能够发挥手势语言的作用,为节目增添气氛,同时也不会让受众误解主持人的意思。

3、体态语言艺术

体态语言主要是包括主持人的站姿、坐姿和走姿。这三种姿势都能够在无形之中给受众传达一种讯息。不管是三种姿势中的哪一种,都要求主持人能够做到大方得体,随意自如,同时配合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以达到副语言所要表达的效果。例如著名主持人白岩松,从他的坐姿中,我们就能够感受到这时一位睿智沉稳的节目主持人,我们也乐于观看他主持的节目。白岩松在坐着的时候永远都是挺直身板,双肩自然放松,两脚平落,这完全符合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所以他的节目才能吸引那么多的索证,当然这绝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确实加分点。同时,他在入座起立的时候,永远都是那么的大方得体,轻盈自然,不会给人一种拘谨,不够大方的感觉。

4、仪表语言艺术

所谓的仪表就是包括穿着和饰品在内的一些搭配。不同类型的播音节目的播音主持人应该根据自己节目的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同时又适合节目风格的服装与饰品,也就是仪表要符合节目及主持人主持节目的风格。仪表语言的运用同样也是一种高艺术性的技术,需要主持人在平时加以练习。但是如果仪表语言能够运用好,不但给受众一种积极、乐观的状态,在节目中可能还会更具不同的主持人不同的主持风格呈现出或诙谐幽默、或轻松搞笑、或沉稳老练的气息。当然,仪表一定首先一定要大方、得体,颜色搭配及款式搭配都不能太浮夸,整体上要给受众一种沉稳的感觉。

三、结语

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形象以及任何一个动作经过电视屏幕的投放都会在给受众产生很大的感触,而电视播音的作用就是给受众传达讯息,受众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同时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必然会加入自己的情绪情感,所以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是通过主持人的有声语言来了解整个事情,他们更会通过主持人的副语言来感受主持人对事件的态度以及本节目的风格特点。电视播音主持人副语言运用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自己的自身形象,同时还关系到整个节目的效果,所以应该予以重视。

篇11: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研究论文

播音主持语言规范研究论文

摘要: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始终坚持使用规范化用语,切忌使用低俗、媚俗和庸俗的语言,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主持艺术魅力,努力承担起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本文通过全面分析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策略,旨在为增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魅力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规范

播音员主持人是媒体的重要形象代言人,也是广播电视媒体内容的重要传播者,更是受众了解信息的服务者。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如何利用语言与广大受众进行沟通交流,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呢?这便要求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坚持使用规范化用语,充分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从而有效提升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艺术魅力,真正做到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实际生活。[1]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中存在的问题

(一)播音节目重点不突出

广播播音主持人在整篇节目稿件表达过程中,常常出现诵读的重点不突出,表达目的不精确,缺乏语言技巧,声音缺乏抑扬顿挫,易引起听众无法跟上广播播音信息的主旋律,往往断章取义,引起内容的歧义,听众无法理解所表达的内容,更不要说引起听众对节目传达信息的共鸣。

(二)播音语速控制不恰当,导致听众接收信息出现偏差

播音主持人在播音主持时,往往存在语速过快或语速过慢的情况,这有可能是新上任的播音主持人在播报节目时因为紧张的情绪造成的,内心节奏无法调节,播报节目时心跳加快,造成语速过快的现象而有时过于沉溺于节目,影响正常的心理节奏,导致语速过慢的现象。无论语速过快还是过慢,都会影响听众接收节目信息时出现偏差。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规范途径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应追求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

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都经过了专业的培训,但是在实际的播音主持工作中依然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部分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在进行播报的时候过于随意,并常常用“贴近性”“通俗化”来为自己的播报语言找借口。其中,“用百姓的语言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话”并不是只说空话。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实际上就是一种传播信息、交流思想的活动,而播音艺术来源于实际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播音主持语言应该比实际生活中的语言更规范,尽量追求播音主持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但部分生活化的.语言是不能够出现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过程中。[2]广播电视是国家不断发展中的主流媒体之一,所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应该讲究播音语言的规范性,这也是对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的必然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对广大观众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多种媒体融合的今天,广播电视的影响力又直接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利用网络直接将各类信息传播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中,其影响力非常深远。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是媒体的重要形象代表,在社会不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听众和观众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身兼推广普通话和引导社会规范用语的责任,更肩负着传播社会先进文化,维护国家利益,从而促使现代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如果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语音、语法和滥用网络语言等问题,则会带给广大受众很多错误的示范。同时,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使用的语言是否规范,其不仅直接关系到播音员自身,而且还关系到传播文化和民族精神。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创新

第一,提升语言亲和力。在播音主持工作期间,其用语不仅需要规范,而且还需要注意语言使用的表现力,增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的亲和力。其中,很多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过程中的语音和语调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主持的广播电视节目却很难打动人,也难以让广大受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通过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使用的语言缺少亲和力。广大受众更希望听到友善、含蓄和平民化的声音,所以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播音的过程中不能将自己放在过高的位置上,切忌使用说教的口吻,以免引起受众的反感。[3]因此,作为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平时的播音主持过程中应该尽量以一个朋友的身份来主持,亲切、自然、大方,才会容易让受众接受。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多种信息传播方式,而受众的注意力则更容易分散,所以需要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能够在社会新形势下与广大受众多沟通和交流,且在播音主持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使用的语言是否具有亲和力直接决定广大受众是否喜爱广播电视节目,也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才能够真正提高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的收视率、收听率和点击率,从而促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在广袤的漆园大地上,每当施特劳斯的著名圆舞曲《春之声》响起时,人们就知道广播节目《多彩的星期天》开始了,主持人常欢那亲切的语言、那甜甜的笑容、那行色匆匆的背影,曾化解了多少少男少女的苦痛和忧伤,在众多听众心目中,主持人常欢就是他们心灵的伊甸园。数以万计的人们已把常欢姐姐当作最信赖的朋友,当作了他们崇拜的青春偶像。第二,表达真情实感。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情感。因此,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实际的播音主持过程中应该注重声情结合,坚持以情带声,用声音来传递播音主持丰富的情感。情感传递与播音主持的声音是无法分割的,而声音又是广播电视播音情感传递的重要载体,所以在人与人之间,用声音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也在传递着情感。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进行播音主持的过程中应尽量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而不是装腔作势,矫揉造作,在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中,播音腔和文艺腔难以真正打动受众。总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语言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包容性。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是社会群体性语言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社会大众的影响已经超过了任何一个时期,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传递的信息是否能够被广大受众理解和接受,其直接取决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语言使用的规范性。因此,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者应该尽量使用规范化的语言,有效增强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王叶玉.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7(14):45-46.

[2]刘斌.谈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语言情感表达[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22):234.

[3]李旭.广播播音主持语言表现力的提高策略探讨[J].西部广播电视,2017(1):176.

[4]付凯.电视播音主持有声语言规范问题讨论[J].大众文艺,2017(13):78-79.

相关专题 媒介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