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

yanzi611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yanzi611”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共13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论文

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教研组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与教研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学生亲身实践为平台,通过对作业和练习的改革为手段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教研组成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和认真研究近五年的中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新课标对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逐步归纳提炼出自己的一整套思路: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让每个学生亲身参与实践,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成果展示,通过开放课堂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其大胆的发表不同的见解,质疑、解疑、讨论、争辩,通过这样一种过程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基于我校少儿班学生的特点,通过对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研究,他们较普通学校的学生表现欲更强,思维更活跃,实践和创新意识更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更大胆的放手,让学生占领课堂,教师少讲而学生多讲,多动手,多实践,甚至采用“兵教兵”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真正参与课堂,而不再只是旁观者。

通过对近五年的中考数学试题和考试大纲的认真研究和分析,感觉到中考命题越来越着眼于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所以对这些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都要融入到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如在教授几何初步这部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教具,从而自然而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在教授课题学习等内容时,则可以增加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如通过让学生在母亲节卖花的活动来研究利润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作业和练习是数学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以及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作业和练习一刀切,根本不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健康发展,更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我教研组对其进行了一些改革,除了有针对各层次学生设计的A、B、C档题目,另设计选做题,这种题目不是以往定位的难题,而是能体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放性题目,或是结论开放,答案不唯一;或是一题多解,可以用不同方案、不同策略解决的问题。这样更加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解决中考形式的问题时,学生解决起来更加游刃有余。在其间的多次模拟练习中,学生的能力稳步提高,从一开始的无从下手,思维混乱,逐步过渡到可以较从容自如地将问题得以解决,甚至一部分学生可以将较为复杂的问题圆满地解决。考试成绩自然提高了许多。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惑。如:将课堂交给学生到什么程度,有时,学生思维一旦打开很难收到正常的教学轨道上来,而教学进度势必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怎样更好地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地研究。

篇2:生物工程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论文

为满足生物工程学科快速发展的要求以及社会对生物工程人才需求的增加,生物工程作为新的高等教育专业产生。该专业主要课程有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基因工程和酶工程等。其特点是知识更新快,且又和生产联系紧密。为培养新世纪建设人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应注重培养的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心得,就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1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实践才是工程专业的根本”已成为国际高等工程教育界的共识。高校在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2]。当今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用人单位及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不再是毕业文凭,而是毕业生是否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力。工科学生毕业,无论是工作还是继续深造,实践动手能力都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2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途径的探索

2.1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实验教学,既可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完善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建立学生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关键。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采取以下途径:①转变教师育学思想,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常常没有被老师和学生重视,依赖于理论教学而存在。②专业课程系统化。生物工程专业应用性强、知识更新快,且各学科联系紧密,学生在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需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需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仪器分析等课设置成有专业特色的教学系统,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③完善实践实习课程环节,确保实习效果。实验教学中,实验课的选题需增加综合性实验,确保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将整个实践教学系统划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综合实验、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6个阶段。④完善学生实践教学考勤制度。如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队伍,对校内外学生实践实习进行科学管理;完善实验报告内容,强调结果讨论的重要性。⑤多开设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进行观摩、学习和实验。

2.2开设综合与开放实验室,给学生提供创新与实践平台

高校的实验室不仅是高校存放实验仪器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基地。但仅仅依靠正常的实验课教学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远远不够。因此,为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学习机会,我们开设了许多综合与开放实验室,主要为那些想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进行研究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增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提供场所。开放实验室,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首先,制定科学的开放实验室规章制度。如规范进入实验室研究的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加强实验室管理,如安全教育,包括人身、设备、实验场所的完全防范工作。其次,引导并吸引学生多进实验室做实验、参加科研活动,激发学习热情与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第三是提高学生的管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如指导学生如何处理好上课、学习、休息及参与科研之间的关系;如何安排自己的课题研究工作进度和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内容等。第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在同一开放实验室内做实验与研究,共同使用仪器设备及药品等,需要同学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从而使实验顺利的开展。最后,极其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支经验丰富且有奉献精神的指导教师队伍,以便开放实验室的研究有序进行。

2.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科研活动

2.3.1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一种带有目的性、计划性、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相结合,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的科技活动。以科技小组为载体,以导师制为技术指导保障,广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既是高校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大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激励老师与学生互动进行各种类型的研究活动。积极推动由老师牵头成立的如“学生创业创新兴趣小组”,指导学生进行各种创业创新研究。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研究是学生获得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3.2鼓励与指导学生参加教师的应用性研究课题

引导那些对实验感兴趣、想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学生多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为其提供学习理论用于实际的机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是提高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4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获得需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选择与建设非常重要。学生如果没有亲自实践,很难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因此,除了注重校内实验室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外,还应安排学生到校外相关工厂进行一段时间的生产实习。如:“益阳七箭啤酒厂”、“湖南汉森制药厂”等,主要了解企业的大规模生产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等。让学生进企业实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等。所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让学生进入校外相关企业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采用“产、学、研”模式,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也非常重要[4-5]。

2.5申请更多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

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的培养力度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规定每位教师到相关专业的企业或工厂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尤其是新进的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教师。另外,学校应该多为实践教学人员提供进修、培训、研讨交流等各种提高自身业务能力的机会,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和职称评定方案。同时可在企业聘请工作经验丰富和较高学历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外聘教师,承担实践性教学工作。

3结语

实践性教学对生物工程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湖南城市学院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实践教学还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革新,不断探索新的实验项目,改进旧的实验方法,加强实验教学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潘勋,周海梦.生物工程专业的办学现状与建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27-29.

[2]杨华,贾士儒.加强生物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轻工教育,(4):59-61.

[3]何玉财,蔡志强,王利群,等.生物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广州化工,,39(12):155-156,163.

[4]胡元森,李翠香,宇光海,等.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郑州师范教育,(4):87-90.

[5]刘传凤,彭其安,程勋,等.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6270-6271,6274.

篇3: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探讨论文

1.大学生创新实践型人才所能具备的素质

我国目前需要的创新实践型人才,这是因为创新实践型的人才能够具备许多种优良的素质,而这些素质能够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就,从而能够推动与加强我国的建设。创新实践型人才及其身上所具备的素质对于我国的未来建设是必要的,下面随笔者一起探讨下经过高校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型人才所具备哪些对社会、对国家建设有利的素质,进而阐述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能够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对于时代要求下的创新实践型人才来说,他们应该是综合而又全面发展的人才,应该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都有发展。他们能够在高校的教育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即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经过高校的培养,他们能够具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良的人格品质以及负责、合作、奉献等良好意识,这些优良的品质能够帮助他们在众多的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我国建设的精英人才。

(2)能够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是大学生所需具备的基础能力,同时也是大学生在进行创新与实践的理论基础。不同专业的创新实践的人才需要熟练掌握其不同专业的科学文化知识,大学生在经过高校的培养之后,能够掌握大量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加深自身的内涵素养,同时也具备了建设国家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就需要对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令其时刻关注各自行业的最前沿技术、消息以及发展的动向,从而使得他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各个国家之间、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的双从压力之中,在创新实践的过程中熟悉以及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够为我国的建设提供基础的保障。

(3)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目前我国的发展存在着一些阻碍主要是由于我国人才供应远远满足不了社会以及国家的需求。目前我国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人才每年都高达几百万,可是如此庞大数量的大学生进行流动却依然难以满足国家建设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数量庞大的大学生中,真正的精英人才却是少之又少。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薄弱,动手的实践能力也较差,这就是阻碍我国大学生成为精英式人才最大的两个问题。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属于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往往是老师照着课本进行讲解,而同学们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长时间一来,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地开发,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缺乏。经过高校的创新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能够使得大学生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大大地加强。创新能力的加强能够激发大学生们的思维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等,从而改善了传统教学中的“灌输式”授课的弊端,能够使得大学生奋发向上、勇于探索未知的问题以及未知领域的内容,遇到一些难题时可以换种角度进行思考,妥善地解决问题。所以创新--这样的思维意识对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此外我国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较差,实践能力的薄弱,造成大学生在就业上存在一些问题,就更遑论成为行业中的精英、为祖国作出贡献。经过高校的培养之后,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多显著的'补充,使得他们在理论知识完善的同时,动手实践过程所体现的能力得到发展,使得大学生们获得完成某项工作和任务过程中所获得的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有利于加强大学生们的就业竞争力。

2.大学生身怀创新实践能力对各个层次的必要性分析

(1)对于大学生自己的必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十多年的寒窗苦读都是为了将来能够找到一个好的工作,拥有美好的前程。但是目前的社会上对于就业岗位的竞争压力十分的激烈,要想在每年几百万的毕业生中脱颖而出就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彰显自身的价值,对于如今的新时代来说,就需要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大学生能够具有发散性思维,能够打破常规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毕业之后想要自己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具有创新实践能力则是创业的必备能力。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都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拘泥于传统的发展方式,尤其是在新时代的今天,而且从目前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中也可以看出,他们大都具有一定是创新实践能力。

(2)就社会企业而言的必要性。如今我国正在高速的发展当中,我国企业的数量也在节节攀升,因此也就加大了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企业要想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正增长,就需要吸收对于企业而言有用的员工,在如今这样的一个知识型社会、科技发达的时代,最受重视的人必然是拥有高端技术和知识的人,但是高端技术和知识的开发过程,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实践的过程。如果没有创新实践能力作为基础,高端技术以及知识的开发过程就不会顺利的完成,社会与时代就不会向前发展。因此可以说,新时代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必要的。

(3)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政治、文化都在飞速地发展当中,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之后,我国的发展尤为迅猛。可以说,改革开放的实施就是一种创新实践能力的体现。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是之前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的事情,是有着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领导人才能提出来的,而从历史的考验来讲,这样的创新实践能力的运用对于我国的发展是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不过我国目前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不够完善。

3.结语

创新实践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日后为了自己的发展、企业以及社会的需求、国家发展的需要必备的能力。新时代的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是合格的当代大学生,因此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以及必要的,应该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

篇4: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在教学中,我加大对新课标和新教材的研究力度,把握新课程标准,转变教育观念,以实施新的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整合,实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养成,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学生具有独立获取知识,驾驭知识的能力。

几年来的教学试验,使我逐渐适应课改形成了自己新的教学模式,结合地理学科教学实际我采用了“讨论与启发相结合”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第一步:激趣引题,自主探究

激趣引题是指教师成为课堂导人,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情绪,打动学生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主探究是指教师指导后的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提供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接受情感熏陶,然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依据课标的内容和教材的重难点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探究。

第二步:解疑导拨,合作探究

学生自主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答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这一阶段解决,首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简要表述各自探究中的难点,要求学生不重复,不提与主体无关的问题,提出一两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即可,合作探究有三种形式:

1.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

2.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四人或六人合作探究,有利于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

3.全班集体探究,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教师与学生面对面不能形成问答或对话形式,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教师只需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学生合作探究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巡视指导工作,不断点拨强化学生的合作探究。

第三步:明理强化,实践探究

本阶段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是帮助学生学会方法。首先,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讨论要点,掌握什么方法,理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用几句画龙点睛的话,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讨论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

第四步:激励评价,引申探究

本步骤是总结前三步的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进一步让学生牢记,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这步激励评价可由教师进行,也可以学生自评、互评,大家总结,教师补充。

以上的每一步骤都由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或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指导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启发,最后由学生自主思考,探究解决问题,老师给予完整的补充。教师对自身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探究性学习的实验,多样化的地理教育内容、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提供可自由选择的学习机会,促进他们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通过开放的教学将学生从地理课堂引向广阔的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地理实践中,丰富他们的地理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开拓他们的思维和创造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通过动手演示,模拟操作来获得感知体验,领悟方法原理的能力,通过科学观测获得数据来培养学生观察观测能力,通过游戏表演,地理竞赛等培养学生的参与表达能力,总之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以上的教学方式、方法是我在课改试验中不断摸索形成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班级规模过大,不能全面照顾所有学生;探究需要时间过长;学生基础知识面窄,不利于探究等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大胆创新,使探究式教学方法更加完善,争取在地理学科上有更大的突破,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篇5:统计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调研论文

统计学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调研论文

随着全球科技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对统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统计教育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不仅要求数学、应用统计学理论功底扎实,并要具有统计科学技术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既能从事经济、管理、生物、医药、教育等相关领域工作,又要具有创新的精神和实践的能力.

目前国内各院校相关专业对大学生创新能力普遍存在主体意识欠缺、教育理念落后、创新氛围不足等问题,通常只在大四时集中开设毕业实习,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对统计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我院设立了统计学、应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三个专业.统计学基础理论性较强,概念抽象,逻辑复杂,需要较强的数学背景,我院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对统计学教育占有强有力的优势,即可根据实际情况、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构建合理的教学机制,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统计专业人才.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配合”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进行课堂教育模式改革,实施课堂教育新模式,利用教学软环境加强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开拓更广泛的实训项目.

一、优化课堂教育模式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若要授人以“渔”,先要懂得“渔”术,改变“教师先入为主给出结论,再加以解释,学生被动地接受,死记硬背”的方法,充分借鉴国内外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案,结合我院实际情况调整、优化统计学专业课程的授课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以统计的发展史、案例分析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论思维形成自己的结论,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和帮助学生释疑,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对一些课程采用翻转课堂,学生可以先通过网络教学自主学习相关课程,并在线答题,教师在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后,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间的交流也有助于知识的内化.对于实验课堂,可实行开放式教学,不拘泥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形式,引入现代化网络教学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亲身参与才会逐渐被意会到.“实践的知识”不是被“教”会的,而是在“做”的过程中被“悟”出来的.

二、优化大学实践教学的硬件建设

学校环境是学生赖以成长和发展的,并不断走向社会的重要土壤,它能绕开学生意识,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它具有潜在的教育力量.我们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实践人才就要完善高校内外硬件设施,我院建设立了统计专业实践基地,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大力扶持,重点学习SPSS、SAS、MATLAB、EVIEWS、lingo等统计软件.在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训练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探索前沿课题.

三、开拓更广泛的实训项目

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开展与实践教学体系相配套的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包括统计建模比赛、数学建模比赛、设立大学生创新项目、加强校外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与软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即从大一开始对学生进行宣传,大二、大三对有意向、感兴趣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其公司所需要的相关知识与操作能力,大四便可到此软件公司进行实习,使学生真正进行实战演练,如双方互满,毕业即可就职.创新基地还可将一项大的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子项目,并将分解后的科研项目交学生完成.可由基地负责人员审核和监督学生科研过程,以报告会的形式汇报自己或小组的科研成果,由评判教师给出意见与建议,将修改后的科研成果整理成论文的形式,提交o学院进行审核,待审核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的学分,可以评奖学金,授予相应证书.专业还可通过“校企联盟”等方式,与国家统计局、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等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开展长期合作,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

学生通过实践创新训练,通过提高自身能力,更好地面对世界的挑战和社会的竞争,适应社会发展与需求,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徐耸,吕辉.应用统计学专业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56-57.

[2]曾海文.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J].教学园地,(21):70-71.

[3]张冰融,宋雪.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教育管理,2014(6):71-74.

篇6: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论文

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措施论文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基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研究要求不断提高,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下,高校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机器人教育载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就是在这一时间段发展起来的。本文章中,笔者就对以此课程进行分析,阐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及机器人教育载体教学模式的作用,并对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机器人教育;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

一、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机器人是集机械结构、电子技术、计算机软件、自控、通信等多学科知识和技术的集成型机电一体化系统,形式具有多样性,应用上也比较广泛。对于目前实践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为,保障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教育体系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需要重视对机器人教育与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发展。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其是将机器人的理论知识、设计制作、创新构想等环节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实践课程和理论课程的学习下,通过参与到机器人科技训练实践或科研项目之中去,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并构建起学生们良好的实践创新意识。目前机器人教育载体下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开展上主要包括:科技训练课程、校企合作课程、项目活动等模式。其开展和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对机器人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们参与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积极性,有助于推动其他相关专业的发展和建设。

二、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措施

(一)通过日常教学改革,深化实践创新培养课程项目发展

传统的教学中对实践创新培养内容的缺失是促使高校构建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初衷,基于此,在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时候,需要注重对日常教学模式的改革,要通过转变教学主体的方法,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丰富,围绕着现阶段新课改下的新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来进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的构建。比方说通过将机器人设计、机械设计及机电一体化系统构建等课程进行实验关联,来进行学生们相应的能力培养和意识构建。围绕着启发式教学理念,将电子技术、传感技术、单片机等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让学生们的电路设计和编程能力得到较好的培养。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对实践课程占比的提升,要通过重视实践课程的建设,来让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之中去。

(二)加强实验实训课程的构建力度

对于实验实训课程而言,其能够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并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工业机器人专业为例,拥有完善的实验室及实验实训基地的工业机器人课程开展,将有效的保障学生们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基于此,高校需要注重对实验实训课程及基地的建设,要通过整合资源进行构建,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或院校独立承建或院校合作建设等方式来增加实验实训基地的数量和质量。以此来保障学生们的实验实训课程开展能够有较好的硬件保障。另外,高校还要对实验实训课程的管理和考核模式进行完善,通过导入全过程的考核机制,注重学生们的日常学习状态的考核,以保障考核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通过采取开放式的实验实训管理机制,为大学生创新理念的常识和实践提供条件。

(三)导入CDIO理念注重课外科技训练开展

通过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中融入CDIO理念,围绕着机器人载体进行课外训练的开展,将有效的提高大学生们参与热情和参与兴趣。各院校需要积极的进行活动协调和设计,通过不断的更新活动的内容,注重活动过程的引导,来激发学生们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主动性。并在课外科技训练活动中,让学生们发掘自身的不足之处,并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调整。例如,高校可以开展机器人创新设计竞赛,让学生们进行机器人功能、运作机理等方面的创新,并进行竞赛,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们将主动将自己的知识和技术与机器人创新设计进行结合,并主动的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而且在进行机器人创新设计的时候,通过多人协同合作,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交流和沟通能力。

三、总结

在本文章的研究和论述中,笔者就以机器人教育为载体的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措施进行分析和阐述,以期通过本文章的分析和论述,能够为我国高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贺利乐,郑建校.以机器人教学和实验平台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装备制造技术,2014(09):286-288.

[2]骆德渊,秦东兴,黄洪钟.构建以“机器人”为载体的机电工程实践平台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研究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30(07):201-203.

篇7: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探

当代世界科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现实: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腾飞。科学家富兰林所言:一个人“停止了创新的思维,便是停止了生命。”由此社会的发展向教育提出了重视培养青少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

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离不开创新性的思维能力。

创新性思维能力并不神秘和高不可攀,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人在面对需要认知、研究、改造的对象时,能够突破某种既定事实或常规,从新的角度和层面上,得出某种新的科学认识就是一种创造。而创造能力必须以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为前提,每一个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具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然而,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是天生的,要靠后天的培养、锻炼。

人的思维,必须以知识为载体。任何有价值的联想、想象、甚至幻想都是知识运动的形式。但是,知识本身并不等于智能,知识多也不一定创新能力强。在教育实践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斯宾塞曾有过形象的比喻“作为心智脂肪储备起来的知识亦无用处,只有变成了心智肌肉才有用。“帕金指出:“从不同的角度运用知识,知识才能活,只有活的知识才能成为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重视学生知识的习得和积累,但不能把知识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而应当把它作为实现教育目的的工具性价值来追求。课堂教学是培养和锻炼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一、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

兴趣是激发学生进取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前提条件,没有学习兴趣就谈不上培养创造思维。浓厚的学习兴趣是英语教学成功的一半。

(一)角色运用。例如:给班里的每个学生都取了英文名字,如“John”、“Alice”、“Mary”等等。学生们十分喜欢自己的英文名字,课下也用英文名字来互相打招呼,并进而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如“John,may I borrow your pencil?”这种角色的运用,使学生感觉到课上所学的语言知识在课下有用,激发了他们的开口讲英语的兴趣。

(二)发挥视听教学的优势。视听教材的介人,为英语教学开辟了新天地。实践证明,视听教学具有情景逼真,形象生动,语言运用自然的特点,最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学到地道的英语。

(三)适当介绍学生感兴趣的背景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英语国家的社会及文化背景很感兴趣,就常常因势利导地介绍背景材料,并补充一些单词和表达法。例如:介绍了美国的快餐文化,并补充了“hamburger,hot dog,sandwich,apple pie”等单词,由于学生对这些单词很感兴趣,所以很快就记住了,会说了。介绍学生感兴趣的背景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进行口语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语法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例句,而是创造一定的语境让学生造句,回答问题,指导学生自己归纳语法知识。

(五)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和竞争意识,组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英语游戏和竞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悟性。

(六)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乐学环境。通过自编一些小故事和小笑话,把学过的单词融人其中,形象地讲给学生听。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在笑声中学会了英语。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搭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舞台。

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不断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教育实践中,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将教学过程不仅看作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和组织下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锻炼能力和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过程。

(一)在教学理念上变单纯灌输为启发诱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时刻注意克制“自我中心意识”遵循发展个体、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多创设读、说、议的情境在学生预习感知的基础上,阅读书上的材料和有关图表,说明现象及原因,说的不对鼓励精神可佳,说的正确的给予肯定和鼓励。在教学活动中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

(二)在教学的知识点上,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在现代社会中思维能力比单纯的知识显得更为重要,因而教师不应满足于让学生对已有概念、原理熟知牢记,而应引导学生对概念、原理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并让学生举出相关事例加以说明,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得出结论,形成正确的认识。

(三)在课堂上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采用讨论、辩论等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动脑分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监控、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自主学习还可以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坚持学”。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心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的。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自我概念,使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探究学习:是指从科学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和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次的情感体验,构建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探究学习要达到的三个目标。

(四)课外作业项目化。课外作业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通过分析学生的需求,我把课外作业改为与课堂学习任务有关的“做项目”形式,这样,有利于学生智力开发,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制作姓名卡片和地址薄,用英语给朋友或老师打电话,学唱英文歌曲,讲英语幽默故事,自制有英文祝辞的圣诞卡或新年贺卡,模仿课文或对话并录音,编英语报,用英文写配图短文,给笔友发E-mail,设计英语晚会,用英语收集自己所喜爱的名人的信息档案,查找各国主要城市及首都名称并用英语做简单介绍等。

(五)评价方式过程化。通过考查、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回答、演讲和朗诵等学习行为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合作精神等作出过程性的评价。这种形成性评价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激励,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转化成继续进步的动力;这也有助于纠正教学中“一切为了考试”的偏差。 ‘

(六)通过“创造性”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堂提问是引导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只有高质量有效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我在教室中一般不提“是不是?”、“对不对?”一类的封闭式、判断性问题和“是什么?\"一类叙述性问题,而是经常提出一些开放式的问题。这样的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促使学生灵活运用以前学过的单词和句型。

在教材内容中有许多理论观点和现实生活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有差异、有距离,从而蕴涵着众多新知识与旧知识、已知和未知、理论与现实的矛盾。教师抓住这些关键之处,并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行辩论。也许讨论、辩论的层次不会很高,也不一定精彩,但多次这样去做,让学生尝试做学习的主人,当他们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后,多方面能力的增长便是一种必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情景,为学生搭建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舞台。

篇8: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尝试论文

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新尝试论文

【关键词】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以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为例,分析了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设计依据、创新实践训练的意义、具体实施举措。

【关键词】创新训练 旅游俱乐部 实践

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旨在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积极参与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的建设,从起根据我系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优势,创立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旅游俱乐部,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提供平台,从系领导到具体的指导老师在导游俱乐部的建设过程中投入辛劳与汗水,注重过程管理,保证训练计划的实施成效。

1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实践训练项目的设计依据

1.1 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地方高职院校,为江苏和南京地方经济服务责无旁贷

南京是中国的旅游胜地和十大旅游中心城市之一,旅游人才的需求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持续增长,面对高职教学大众化趋向以及社会经济转型期高职生源素质有所下降的状况,组建经贸旅游俱乐部,有助于大学生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优秀的旅游人才。

1.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是实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创新措施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建设是针对旅行社业务管理实践进行过程模拟,达到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知识的作用。帮助学生了解旅行社的实际经营和管理过程,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和就业岗位的要求,培养锻炼学生将所学的旅游经营管理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缩短学生实际工作时的适应期。有利于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就业和岗位竞争能力,对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未来的职业规划,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进行课程改革与实施,有利于教师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实现“共赢”。是实施有效的产学合作教育培养高技能的旅游人才的重要举措。

通过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为全校师生开展旅游服务,激励旅游管理系学生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树立爱岗敬业和优质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旅游管理系学生队伍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素质,培养、建设一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业务精湛、服务规范、献身于旅游业的队伍。

1.3 创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立足自我,服务全校,服务大学城

旅游管理系拥有在校生一千多人,绝大部分学生均持有导游证。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所有成员由持有导游证的正式成员及未持有导游证但热爱旅游的成员组成。项目主持人和成员皆为经贸旅游俱乐部骨干力量,由在校的大一、大二、大三的旅游管理、应用韩语、商务英语、涉外等各专业方向的优秀学生组成。已完成了导游基础知识、导游服务技能、旅游法规、实地导游、华东旅游、会展旅游、旅游英语、韩国语、旅行社管理、客源国概况、饭店管理等旅游系的专业基础课程,另外还通过了皖南实习、南京景点实习、华东线、旅游口语训练、礼仪训练等实习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并持有普通话导游证、英语导游证、朝鲜语导游证,已经具备了组建旅游俱乐部的专业知识和业务基础。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项目成员平时对旅游及其相关行业具有极大的兴趣,经常在报纸书刊及互联网上了解旅游各行各业的发展动态,并积极投身于各项社会实践中。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有一万多名在校学生,500名教职院工,每年学生的春游、秋游活动,教职工的联谊活动等旅游的需求量很大,再加上学校周边的其他大学的学生的旅游活动需求,旅游市场广阔,组建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以江苏经贸学院省中旅光华旅行社为依托,大力开展“立足自我,服务全校,服务大学城” 旅游服务工作。

2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的创新实践训练的意义

2.1 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认为“大学应教给学生什么?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能力。创新应是大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所大学的灵魂。”由此可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是各界志士仁人的共识,也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中的突出缺陷,更是创新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呼唤与期待!我校正在进行课程重塑工程,新一轮课程改革,就是要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环节进行设计,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第一课堂、第二课程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以江苏经贸学院省中旅光华旅行社为依托,为全校师生提供旅游咨询、导游服务、班级旅游活动策划,预订车票、机票、户外拓展训练并出售各地旅游纪念品等一系列服务项目。通过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的平台,深入开展导游、旅游产品促销、会展等方面的能力培训,在活动中学生们对旅行社业务操作、旅游产品开发与营销,导游服务技能有充分的实践机会,不仅锻炼能力,提高学生们综合职业素养,同时也能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2 工学结合,突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实践是创新之根,创立大学生创新训练与实践基地旅游俱乐部,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要目标,强化学生动手能力,重视学生的`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实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施的过程就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过程,旅游俱乐部建立,不仅能给学生提供旅行社业务的顶岗实训,而且能够面向全校和周围的大学城提供旅游咨询与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旅行社业务的感性认识,为学生系统全面了解旅行社门市实务,产品开发、外联实务、计调实务,掌握基本服务技能、服务标准和服务流程等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空间。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导游服务、旅游咨询等活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制作经贸旅游俱乐部的网络服务平台,导游会员电子档案、游客档案数据库和旅游产品信息资源库等提高现代化的网络技术运用能力,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旅行社服务与管理能力也通过旅游俱乐部的实训得到发展与提高,而且在活动中学生的社会能力如团队协作、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不断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也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增强。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够独立操作,也能把所掌握的知识灵活运用;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3 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所谓教学相长,要培养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求具有创新能力的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有一支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强的教学能力,专兼结合,双师型教师占有较高比例的教学团队。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建设,也大力提高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与科研水平,成为学校双师素质教师和“双证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实训场所,突出旅游管理类专业高职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有利于加强校企联合办学。为了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每个学期邀请2至3名旅游业的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知识讲座或技能培训。教师分批带领学生参加实训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同时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素质,学术创新能力整体进步,促进旅游管理系的全面发展。

3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创新实践实施举措

3.1 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强化管理

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模拟旅行社业务设三个部门:导游管理部,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和综合部,在骨干老师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行组织分工,在全员市场营销为导向基础上各部门分工明确,共同努力,沟通协调发展江苏经贸旅游俱乐部工作,部门负责人带领会员切实做好本职工作,发挥窗口作用。①导游管理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导游培训,接待与联络、考核等工作;②综合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外做好大型宣传策划工作,外联工作,对俱乐部工作计划进行全程协调、控制等;③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市场开发如制定适合大学生的旅游信息,推出具有特色的旅游计划、对重要客源制定和实施具体营销策略等。

3.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注重过程管理发挥教师指导作用,保障实践计划实施

指导教师负责协调指导重大事件处理:①指导教师和骨干共同制定会员的考勤、考核、奖惩制度和各项业务操作规程,并张贴在工作室以便检查与监督;②各部门负责人每月制定好工作计划,每周三中午俱乐部召开工作例会,指导教师听取各部门负责人工作情况汇报,及时调整、协调有关工作,每月各部门做好工作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③导游管理部负责所有导游的信息搜集、工作活动的情况记录分析,分类整理形成导游会员的电子档案和文档,作为安排导游任务的参照。④产品开发与营销部和综合部共同协作搜集有关资料形成游客档案数据库和旅游产品信息资源库。⑤财务收支情况每月汇总一次,在起步阶段学校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在经贸旅游俱乐部工作走上轨道后,目前经贸旅游俱乐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自负盈亏的组织。

3.3 以点带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训练,发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至旅游俱乐部成立以来,已成为旅游系学生的实践基地,为社会大型短期接待任务选送接待人员,安排导游会员参加导游接待服务,与世扬旅行社,省中旅、市中旅,人人旅行社、风华旅行社等合作,每个学期至少安排200人次学生参与实习工作,完成港澳专列、华东线、南京地接等导游服务实践活动,做好跟踪服务反馈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处理,提升学生服务技能和水平;利用业余时间为全校师生、社区、江宁大学城提供免费旅游信息咨询,旅游线路宣传。举办各类活动,如导游词讲解大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旅游诗歌朗诵比赛、旅游歌曲大赛、旅游摄影赛等,经贸最佳导游大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实践锻炼。9月以来旅游管理系与江苏省养老协会世扬旅行社合作,共计接待10批1万1千人次游客,为旅行社港澳专列提供120人次学生导游服务,与德高、风华、人人等旅行社合作,为华东旅游线、南京一日游等提供优质学生导游服务;此外,还参与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会、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江苏省国际友好城市交流30周年庆祝大会,第四届中国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等大型会展旅游接待,“万名大学生走进苏州”旅游宣传促销活动,旅游管理系学生的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和服务技能得到好评,通过这些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许多俱乐部的同学在实习期间就被用人单位看中,并提前签订工作协议,很快成为用人单位的骨干力量。每年毕业生在提前半年时就有旅游企业来我系挑选人才,通过几年的合作,省中旅、南京旅行社、德高、风华、人人等旅行社对我系毕业生满意度很高,并且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创新教育来自教育的创新,加强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改尝试与思考[EB/OL]-02-13 www.mianfeilunwen.com

[2] 苗志全,靳文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益尝试--从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看如何深化实践教学改革[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1).

篇9:工业工程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论文

工业工程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培养论文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院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企业的发展亟须大量应用技术型人才,可是高校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却与相应的岗位不匹配,学生无法选到合适的岗位,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本文针对工业工程专业人才的就业情况,立足工业工程专业特点,提出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关键词:工业工程专业;创新;实践能力

工业工程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应用性比较强的工程专业技术。我国工业工程专业从设立以来,在专业特色设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业工程专业目标定位不明确,很难达到较好的实践效果,阻碍了该专业的发展。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我国正在进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探索改革工业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对工业工程“技术型”人才知识结构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及人才培养内容

工业工程专业的目标是培养“管理+工程”复合型创新人才;工业工程是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扩大再生产的实用技术,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工业工程专业的主要特点是具备创新性和实践性,是以应用型为主的课程体系,主要目的是培养服务社会的“技术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相应的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提高对培养方案设计的重视程度,合理安排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教学课程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将理论转换为技术的实践能力,并引入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与实际生产紧密结合,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人才培养目标要重新定位学生未来的社会角色,应以市场为导向,向应用型人才转变;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还要注重与实践相关的技能,要有能力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工业工程专业在设置课程时,所选择的内容要以基本技能为主,学科基础知识要与专业知识技能进行有效结合,强调专业知识能力的应用性,使工业工程专业发展方向面向企业与社会,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注重社会化与个性化的结合,根据专业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实行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

1.引入协同创新理念,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探索有效的培养机制。高校应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入协同创新联盟的思想,突出“技术型”的人才培养结构;探索建立校企协同的创新模式,增设“工程与管理结合”学科交叉的课程;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走出校门,充分发挥学科交叉性课程的作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深入开展教学方法和方式研究,强化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教育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2.重视创新型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以课内实验为基础,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力度,以培养持续创新能力的工业工程师为指导,以实习为依托,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企业中提高实践能力;分阶段开设模拟实训课程,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融入实际案例中,利用虚拟实验室,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对企业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3.改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培养应用型人才。工业工程专业在教学上应该立足于社会,采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措施,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社会企业服务。企业应大力支持实验与实训室的建设,在专业方向发展中进行拓展,建设实践教学平台,校企合作,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构建校企合作平台能提升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完善工业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充分吸纳企业的建议,争取社会与企业的支持,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转型给高校教学改革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各高校逐渐向应用技术方向转型,已经发展到提高内涵建设的新阶段。工业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学校应结合工业工程专业的特点,在原有实习实践的基础上,建立切实有效的培养机制,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使学生的专业学习与专业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拓宽学生实践的途径,为我国社会发展培养综合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尹飞鸿,金卫东,刘春节,干为民.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多样化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7(12).

[2]任海兵,段天宏,姬长生.宽口径就业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16).

篇10: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生物论文

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的生物论文

某市中青年生物教师3项基本功竞赛中,实验题如下:利用所提供的材料用具设计1组实验,操作并回答有关问题(设计5min,实验15min)。

已知A、B、C、D、E为浓度按梯度排列的蔗糖溶液,

1)试指出系列溶液中浓度最低的是;

2)测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对浓度为;

3)绘出1个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图。

选手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实验时间不得不延长。究其原因,主要不是选手技能不熟练,而是模式僵化,套用教科书上的方法操作所至。实际上,如果我们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替代制作临时装片的清水,就可以省却在临时装片上繁杂的蔗糖溶液滴吸操作过程。之所以这样命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教师在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默守成规的多,启发引导的少,突破创新的更少。因此组织者期望通过检验竞赛选手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能使中学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对中学素质教育起一点促进作用。

江苏省1位几年来一直负责生物奥赛组织和命题工作的教师尖锐地指出:我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实验成绩每年都很差。有一道题让学生通过徒手切片说明青紫木叶片一面绿,一面紫的原因,结果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清楚地通过制作横切片和叶片的上下表皮撕片来充分说明原因。徒手切片的技能非常差,不少学生竟然还没有切就划破了手指……

其他实验的技能如设计实验的能力就更差了。不得不承认,问题的出现和我们教师是有很大关系的。试问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是否存在对教学中的问题不作研讨,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现象?事实正如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所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事业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大大提高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不能恪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靠学校、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引导和培养。

据资料介绍,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实验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去做,招致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满。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由此,我们建议,在中学生物实验及其他教学活动中:

1)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高中生物教学中安排为理论课学完后的验证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浸入氯化钙溶液中的根为什么仍呈淡蓝色?是否是因为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经进入根细胞内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蒸馏水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相信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例如:生物实验课上,1名初一学生完成了规定实验,就自作主张地在显微镜下观察带来的橡皮、小木片,实际上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教师A认为这是违纪行为,应予以警告,并宣布以后再犯就将停止其实验资格。教师B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学生这样做虽有不妥之处,但探求科学的积极性却应加以保护和正确引导。B对学生说:“看来设计一个实验并不简单,课后我们一起讨论好吗?现在请你想想今天规定实验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经大胆而积极地思维,果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3)少一点包办限制,多一点激励创新我们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一是占总课时偏少,二是材料、方法、操作过程限制过多,给学生探索创新的余地过少,加上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器材的置备等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因此,我们应该在可能的情况下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观察、动手实验以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环境和机会,例如指导初中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生物标本采集和制作,开展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同时对学生的发现和创新意识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赞扬,这些对学生的发展都能起到很好的调动和激励作用。

篇1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论文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论文

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更新和应用知识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方法也正顺应社会和朝代发展的要求,发生着全新的变化。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大语文观”,倡导语文教学不能仅仅是注重课堂教学,还要注重课本内与课本外、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本篇课文与其他课文、语文与其它学科间的联系,倡导宏观的语文概念。在学习《蓝树叶》一课时,我大胆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让学生们自由诵读课文;接着,提出你所认为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问题;最后删除与课文无关或无意义的问题,留下与课文中心内容紧密相连的问题自己读课文解答问题。问题留下了三个:1.奇怪的“蓝树叶”是怎么造成的?2.为什么开始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后来却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3.林园园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学生们思维活跃,个个跃跃欲试,答得非常准确、贴切。通过老师的适当点拨,通过自己提问自己解答,学业生们不用老师讲解,已经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从中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不能自私自利,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

二、激发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

要想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一定要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要有宽松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就要以亲切的目光、平等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学生,让学生觉得教师是可亲的,不是可畏的,是可交流的,可以提问的。在课堂上,我注重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允许孩子们多想、多问、多说。在学习《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姑妈已经知道花瓶是列宁打碎的,为什么没有直接指出来批评他?”我首先肯定了他的好问,接着启发孩子们思考:当时表兄弟、表姐妹都在场,假如姑妈指出是列宁打碎花瓶还说了谎,列宁会怎样?换了是你,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会不好意思。”“我会很难过。”“我会羞得抬不起头。”这时我抓住进机告诉学生,列宁低声说“不是我”说明列宁知道自己错了,已经很惭愧,如果姑妈再批评他,他一定会非常难过。姑妈说:“那一定是花瓶自己打碎的。”本身就是含蓄地告诉学生花瓶不会自己打碎,是有人不小心打碎的。这也是一种无声的批评。通过讨论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一下子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整整一节课,学生都饶有兴致地讨论、思考,问的主动,学的积极,取得了良好的教效果。

三、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善于创新的能力。善于创新是在敢于创新、敢于提问的基础上善于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的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点拨对于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坐井观天》一课的教学中,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为了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其想像力和创造力,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鸟已经告诉青蛙天是无边无际的了,还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假如你是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学生们反应热烈,有的说:“我会想小鸟说得对不对呢?我要跳出去看一看。”还有的说:“我会想我坐在井里天天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我才不出去呢。”对于截然不同的.两种意见,我并没有简单地下结论,而是启发学生:“假如你是青蛙,一辈子坐在井里会怎样?”学生答:“我会永远以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马上有学生反驳:“那种看法是错误的!”抓住时机,我再次点拨:“谁能想个好办法劝劝青蛙,让它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它就会明自天到底有多大了。”经过激烈讨论,学生们有的说用绳子拉青蛙上来,有的说告诉青蛙外面的世界有多美,让它自己想跳上来。众说纷纭,但他们形式各异的答案中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都认为青蛙错了,应该跳出井口亲眼看一看。通过争论,学生们懂得了“井底蛙”的可悲,也懂得了“目光狭小”的含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仅局限于以上课堂教学中的尝试,也要注重其它一些重要的,有利于培养学留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方式。如扩大阅读量,在学习完有关对子的知识,让学生找对联;练习多种形式的想像作文;教会学生自学。通过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边划、边质疑等等的自学习惯及教给学生利用查找资料、查询字典等自学方法,逐步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

篇12:应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

应用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论文

化学不单单是各个公式的相互应用,不同物质分子的相互影响和转变。化学可以解释为现代科学的实际应用,是一种创新,是提高人们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化学实验教学,是让学生学到的化学理论知识,可以得到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学生在化学领域的创新能力,直接体现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对于学生的化学创新能力,并不是创造出新的化学理论、发现新的化学元素等而应是由创新意识与为让这种意识具有实际意义的化学应用能力。

1、对化学实验的认识

1.1 实验目标的偏差

化学实验教学,是通过对化学知识的实际操作,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以免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而且化学实验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的变化和奥妙,是视觉上、味觉等更加直观的感受,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的理解和学习效果,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但部分化学老师,因为过重于化学效果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忽略了化学实验产生的效果对化学教学效果的促进和帮助,导致了部分学生只对化学教学中实验的部分感兴趣,即化学实验神奇的效果感兴趣,但在学习其它理论方面的知识时抱有的消极态度。从而令学生对化学实验只有“玩”的态度,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这就是因为化学老师对于化学实验没有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从而令学生只关注化学效果,如:

不同易燃物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不同液体相互混合后所产生的气味以及凝固的情况等等。而且由于学生过于喜欢化学实验的娱乐性,就会疏忽化学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令化学实验对学生的威胁大大提高。

1.2 实验与理论的分离

实验即是实践,而化学实验与理论应当是密不可分的。实验的内容,可以说是理论的操作过程,实验的一个作用就是证实理论的正确,强化学生脑中的化学知识,但有的老师在实验教学时,过于注重实验的过程,但却让学生忘记了相对应的理论知识,最后实验结束,学生只记得不同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效果是怎样的,但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理是什么,学生并不清楚。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所有人都知道铁会生锈,但它生锈的原理,生锈时铁分子发生的变化以及怎样防止铁生锈,却很少有人知道。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

2.1 以学生为教育的中心

近年来,很多报道或文章里,都会提高学生学习辛苦的内容,以及学生毕业后卖书、烧书和撕书的庆祝方式,而庆祝的是自己脱离的苦海。“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对化学一种自我热爱的体现方式的一种,对化学没有兴趣甚至是讨厌化学的学生在这一领域是不会拥有创新意识的,就更谈不上能力的培养了,而创新则是反复的思考与实践的过程以及最终的结果。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想让学生自主探究不喜欢的内容,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效果也会较差。所以,老师在实验课上时,其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应是以学生为中心而制定的,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之间讨论的内容和想法,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来确定实验教学的方向和步骤。包括:学生对那些与化学相关的现象最感兴趣,与学生关联最紧密的化学实验又是什么,以及针对不同问题和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即因材施教)。

以学生为化学实验教学的中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因为“创新”是学生自己的自主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在学校和老师眼前的某一段学习过程。

2.2 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的'有效结合

化学是一门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常见现象和产物,比如:玻璃、塑料等,是现代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通过化学反应而生产出的物质。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通过让化学实验与学生生活相互融合,可以令学生时常意识到化学的存在,增加了学生探究化学的机会。比如:学生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进行化学反应又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存在,即人体。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关于人体油脂的化学反应过于简单。所有学生都知道,脂肪在加热的情况下会溶解,那么同样运动量同样食物的人,胖瘦情况较大的例子并不是没有,这是因为体质不同的关系,但也可以说是因为不同体质人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不同。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来让学生分析其出现的原因和过程,并最后探究减少人体内多余脂肪的有效方法,即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欲望,也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反复的运用化学知识。让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有效的让学生把创新意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令学生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仍可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3 化学实验笔记的有效利用

这里的笔记,指的不是把老师讲过的化学公式进行整合的笔记,也不是化学课上老师讲课的要点,而是化学实验中学生自己产生的疑惑和问题。其中包括化学实验过程中哪一个步骤容易出现问题,注意事项都有什么,以及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的想法等。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知识的速度和理解方式都有所区别,一堂实验课下来,很多学生都存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如果没有及时的问老师,自己可能也会忘记问题的所在,而且实验中学生自己的问题就算得到了解决,但在以后的化学实验中,仍然可能会反复的出现。化学实验的笔记,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问题的产生原因、分析过程和最后的解决方法的一个总结,而创新是需要大量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的。

3、结语

近年来“新课改”等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落实,表示着国家对教育领域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关注,以及对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学习态度方面的培养也越加的重视,而自主、兴趣与态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中心,而不是在老师的监督和命令下进行创新。

篇13:浅谈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策略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久动力。未成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主要是依靠学校培养,但学校教育从时间和空间上讲是有限的,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突破时空的有限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需要整合校外教育资源,建立课外活动场所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如何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近年来许多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利用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强烈的创新意识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对未知世界和真理不懈追求的人,才会以一种积极主动的姿态去学习、实践和创造,而实践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课外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学生创新实践的主要阵地,它具有科技性、实践性和探索性的特点,突出了“创新”的主要特征。开展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巩固、扩大课堂教学内容,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促进学生更亲近自然和社会生活,不仅能增强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意识,同时对于提高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如学生可以参加科技馆的航天科普知识讲座;体验操控火箭发射升空;参加科普开放日的科技游艺活动和科技小制作;学生科技节期间,各种科技项目比赛都是学生开阔眼界,发挥创造精神的机会。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渗透着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科技小组活动更是注重以新颖的形式,有趣生动的体验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课外活动为学生开辟了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显露才华的舞台,通过生动的探究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科学方法,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充分显露出学生的聪明才智,让素养和能力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提升,为其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开展课外活动要目的明确,主题鲜明,因地制宜

课外活动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还要有一个与活动目的密切相关的鲜明的活动主题。如向学生宣传科学思想、传播科技知识、普及实用技术、体验科学过程、启迪学生智慧为主题的课外活动。选题内容可以围绕科学纪念日主题开展的专题活动,这类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社会性,有些活动还具有世界性,它的主题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课题。如3月12日植树节、5月“全国科技活动周”、6月5日“世界环境日”、6月底“全国科普日”等。如围绕生存环境和能源资源问题开展的科技探究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能够引起青少年极大的兴趣,使青少年从小关心家乡经济和社会发展。

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各地区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学校的生源、设备条件也有差异。所以,课外活动的开展必须从本地区、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城镇地区到科普基地、工厂参观调查的条件好一些;农村地区则可结合农林牧副渔,组织开展课外活动。

三、建立健全课外活动机制,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

一个完善的活动机制并不能直接使学生产生创造能力,但它可以促进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等共同努力,校外教育是校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是家庭教育的连接,是社会教育的支持,各种教育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在教育力量协调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才是最大的。因此,要建立健全学校教育与校外活动相互配合、有效衔接的工作机制,明确校内、外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职责任务,做到合理互补,效能最优。

在教育主体方面,学校教育承担着对所有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职能,校外教育要为每个学生提供参加校外活动的机会。在教育内容和安排上,学校开发出系列的校本课程和授课模式,逐步实现课外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这就要求校外教育机构及教师提升衔接学校教育的能力,努力形成服务和指导学校高质量地开展课外活动的工作职能和能力,根据学校的需求,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有机结合的课外活动项目,在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建设、活动设计和组织、实践活动指导等方面体现对学校教育的有效衔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深化课外教育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课外活动中利用什么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课外活动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良好的客观基础,但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再新颖的内容、再理想的环境也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因此,课外活动呼唤创造性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尤其要求教师和辅导员必须有“为学不已”的人生追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科学知识结构,并使学生得到知识与素养的活水。只有为学不已,才能成为学识渊博的“研究型”教师,才能将科学知识内容和创造性思维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也才能利用最好的方法、最新的手段进行课外教育活动。

五、以点带面,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面是基础,点是提升,没有面的广泛参与就没有点的突出。我们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过程中特别注重点面结合,其最终目的是要让学校的每一位学生受益,全面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创新的浓厚氛围,环境的影响力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大的推动力,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因此,在学生的正常学习以外,我们组织各种课外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以各种小组的活动去影响更多的人,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如种植活动小组、环保小卫士小组、电脑机器人小组、航模小组、电脑绘画小组……定期开展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分工合作,分析遇到的问题,主动寻求解决办法。一个个难题在学生的活动中得到解决,成功的喜悦激励着学生不断进步。小组的活动极大地带动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浓厚的课外活动氛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我们组织了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扩大了活动的影响面,把活动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生活中,使大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阎立钦.创新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张庆林.创造性研究手册[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3]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相关专题 培养学生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