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探析论文

蓉泽新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蓉泽新”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探析论文(共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探析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探析论文

【摘 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潜逃课”现象及存在的原因,并提出了消除“潜逃课”现象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潜逃课”

在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中,逃课现象非常严重,由原来的偶尔存在发展到现在的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对于这种现象每所高职高专院校都非常重视,而且也纷纷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可以说是使用一切办法提高学生的到课率,这对每一个学生和教师来说都是一件好事,然而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潜逃课”现象应运而生。

一、“潜逃课”现象的表现及其危害

1.“潜逃课”现象的表现

“潜逃课”是指教师在上课时,学生虽然按时来上课,不迟到也不早退,坐在教室里似乎也在认真听课,但是在做其他事情,思维根本没有在课堂上,身在曹营心在汉,心思早已和课堂学习分道扬镳了,从出勤率看人数比较多,从心思和表现看,无心上课,在教室里“逃课”。课堂上属于“潜逃课”的具体表现有:睡觉、拨手机、发短信、听音乐、吃零食、谈恋爱、说悄悄话、看小说以及看无关本堂课的专业书等。

2.“潜逃课”的危害

一是课堂变得乌烟瘴气。虽然人数较多,甚至位置坐满了,但却是繁荣的假象;学生不是在听课,而是忙于各种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影响课堂纪律,使课堂变得如同商场,随意大方,把学习氛围搞得乌烟瘴气。二是打断教师和学生思维,分散注意力,影响他人学习。三是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课堂上旁若无人地拨打电话、发消息、说话聊天、听音乐、谈情说爱就是无视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存在,对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对抗和无礼。不把学习、老师、同学当回事,哪来的学习氛围?容易感染和影响他人,长此以往则恶性循环,造成学习风气不正,败坏学风和校风。

二、“潜逃课”现象存在的原因

1.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入学门槛相对一本、二本及三本院较低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素质相对较差,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学习自觉性差。

2.很多学生学习目标迷茫,缺乏学习动力。

进入大学后,部分学生对于学校不满意,或由于所学的专业和自己的兴趣差距甚远,因而大失所望。这些不满意自己专业或学校的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将来感到迷茫,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低,缺乏良好而持久的学习动机,这些学生由于对将来的前途失去信心,转而对目前的学习毫无兴趣。

3.课程设置不合理,引发“潜逃课”现象。

当前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课程结构、体系、内容远远跟不上形势的需要,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部分课程重复开设,对学生没有新意,使学生不得不自学较先进的理论知识,以适应社会竞争。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实训、实习环节落不到实处,学生对于单纯的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4.考试管理不严。

很多高职高专院校考试管理不严,部分学生依靠舞弊过关,甚至部分学生因为舞弊比其他平时学习认真的学生考分更高,因此许多学生认为学不学无所谓,课堂上无心认真听讲和学习。

5.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缺乏对课堂秩序的必要管理。

对大多数“潜逃课”情形,部分教师常持默许态度,只要不影响授课,老师对“隐性逃课”现象一般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6.教师授课水平不够,讲课缺乏吸引力,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呆板枯燥,上课照本宣科,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不能给学生以学术与思维的启迪和熏陶;学生听着索然无味,简直是味同嚼蜡,犹如绵绵之音,让人昏昏欲睡,学生上课走神成必然。

三、消除“潜逃课”现象的对策

1.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

从学生进大学门的第一天起,就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高职高专院校可以把社会的竞争因素更多地引入校园,给予学生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危机感,让学生深切的感觉到课堂认真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从进校那天起对学习认真对待起来,不至于因中学时代紧绷的弦松懈下来而变的茫然无目标,学无动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遏制学生因感觉没什么可学而不听课的现象。

2.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弱点,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如果没有必要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就很难明确今后职业发展的方向,大学期间的学习存在盲目性,必导致学习缺乏动力,成为“潜逃课”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让学生建立自己的生涯发展目标。学校应积极指导大学生进行必要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让每个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和专业特长,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保持对专业知识浓厚的求知欲望,这样就会最大限度增加学生听课的.主动性。

3.对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高职高专院校要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改革,竭力避免课程重复设置,使课程设置得更为合理,更切合学生实际,更符合社会的需要;切实将实训、实习等环节落到实处,增强实践教学环节。

4.加强对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与教学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使教师上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5.严格考试管理

高职高专院校在考前不仅要进行严肃考风考纪的宣传教育,并且要对监考老师进行培训,教育严守监考职责;在考试之后要对考试舞弊学生既进行批评教育,又要做到从严处罚,以达到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效果。

6.构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和谐互动机制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良好教育效果来自于学校、社会和家庭所形成的合力,家庭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学校要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把学生学习、生活等情况及时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主动配合,以杜绝“潜逃课”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淑娟.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与动因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

[2]陈刖.大学生“逃课”的行为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

[3]邓建壮.学生“隐性逃课\"行为分析及对策[J].教育视点, ,(6).

[4]张赛斌.大学生隐性逃课的原因探析[J].高教论坛,2008,(6).

篇2: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论文

【摘 要】如何做好大专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已然成为各所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面对新形势新情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试着对严格管理与人本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努力探寻一种真正能够更能适用大专院校的学生管理模式。

【关键词】 大专生 教育 管理 引导

中国教育自20世纪初进入现代以来,学生德育工作普遍注重“自治”,越来越多的人赞同“兼容、包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敞开校门,办大学”理念。探索一种既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又能符合学校教育功能的管理模式正是本文所要积极阐述的。

我们认为对大专生的教育管理必须把培养目标与培养过程结合起来,在过程中具体方法上“刚柔相济”p重在“柔性”、注重引导。

把这种方法上升为宏观层面,就是“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管为基础就是说要严格按照现行规章制度刚性执行,讲求高效便捷,是管理实现各项组织目标的基本手段;引为主导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功能,发挥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向主观能动性,发挥说理教育柔性优势;对学生初次违纪,要力求教育效果,切勿放弃教育效用、盲目追求效率与过于追求教育效果而放弃管理效率,造成小错频出,引发破窗效应。

那么如何管,怎么引,怎样才能做到管与理相融、以引达导的效果?

一、极端严格与管理误区

有规则就执行规则,除非追求个案教育实效,这是我们严格管理的基本方法;无规则就遵循教育伦理,这是我们追求教育效果常用的教育思维。在刚性规章制度执行时负面效果突出难以胜任满意作用的时候,就必须加强对学生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引导其自身主动纠正偏差,激发其善良本质,行为习惯优化自觉性,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最终形成善良风俗。下面我们来对一个严格管理的实证分析:

常州某民办高校采取封闭式严格管理模式取得了预期短期效果引发广泛热议。知道和了解该民办学校办学历史的同志都知道该校的严格管理理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摸着石头过河的。通过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该校的学生管理工作

封闭式实际上是宏观上严格管理与微观上封闭式的双层管理结构的模式混同,是一种管理理念误区,简单地说就是层次不清。

这是种管理上短期效应,是宏观和微观双层结构与当时的客观的、历史的、具体的、现实的统一,达到了中观巧妙的有机融合统一,确实在一定时期取得了满意效果。但是若是把这种封闭式管理方法与严格管理理念混为一谈,停留在微观层面上高度性概括统一或者把这种方法简单地上升为宏观层面上的办学理念却是值得商榷的,其弊端也就必然日益显现。客观地讲,这种方法在带来组织目标高效实现的同时也大大损伤了学生的主体性。

首先,当代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普遍接受的是:学生是宏观教育教学的对象,也是微观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和直接承受者;而学校则既是教育教学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也是宏观教育教学管理的主体和积极倡导者。因此,我们站在宏观角度制定教育管理制度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微观的客观教育管理的需要、评估其制度的可执行性和效果。这就是要切实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宏观与微观的辨证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学校和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达到培养技能服务型人才和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培养基地的目的。

其次,高校是以教育教学为其中心工作,其培养人才功能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实行管理。对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却又缺乏独立经济来源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管理和引导是绝对必不可少的,这是教育工作者们的共识。

有争议的是管理与引导这二者是平分秋色还是有主次关系?教无定式,因此,二者平分秋色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是难觅踪迹的。那么它们必然是主次关系了:究竟是以管为主还是以引为主?我们简单人为划分主次是形而上学,容易犯机械主义,必然最终导致唯心主义。而它们在学校这一教育阶段就应该活生生表现为是“管为基础,引为主导”运动调节模式。

事实上,该校的领导层对这种模式及其内涵一直以来也是颇有思考和在积极探索革新的,比方说该校就先后成立各色各类的学生社团等介于学校与学生之间的中介机构来管理约束学生的不良习惯,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可惜的是止于所当行,没有进一步挖掘针对大专生的管理理念。

二、切准学生心理脉搏与积极引导循循善诱

把握学生心理脉搏,是搞好学生工作的前提。历史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全球化战略的推进,我们似乎一下子进入了信息爆炸的年代,一些非主流、反中心、多元文化因素通过各种途径冲击着思想尚未完全定型的当代大学生,对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这种影响历来都是双面的,概括起来主要是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的方面主要表现在:主体意识增强,认同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观;关注国内外形势,具有很高的政治热情和社会责任感;关注和支持各项改革和发展;自强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和维权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增强。消极方面主要表现在:受社会生活环境变迁和家庭文化的制约和影响,青年学生的基本文明素养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行为上,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享乐,不愿吃苦,戒备心强;精神上,缺乏远大理想与抱负,缺乏精神支柱与坚定的信念;政治意识淡薄,信念缺失,敏感性不高;心理上,受多重价值观和“心理性断乳”人格再构等内在原因以及环境诱发性因素影响,心理健康状况比个体一生中其他阶段人群及处于同时期的其他群体明显要低,在心理上多数还处于一种“浅灰色区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各种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而产生情绪适应障碍。

针对消极方面,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积极方面的影响,积极加以引导。对那些经常犯错误的学生,在必要的管理基础之上,更要加以格外的关注。我们应针对不同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不同背景和不同的个性特点等,采取与之相宜的激励措施和手段,如理想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荣誉激励、情感激励、信任激励、物质激励、评估激励等,使学生在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动力,从而把学校的意志变为自觉行动,更有效地实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计划。努力把学生工作开展成德育系统工程,在全校范围内动员全体教师学习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提升教书育人管理理念。

三、当前形势下大专院校可采取的一些措施。

(一)在学工处下设法律工作室,负责各项学生管理制度的梳理、宣传、执行监督以及学生违纪处理申诉工作等等。通过学习,提高管理者法律意识等人文素质,准确适用学校现行的各项规章制度,这是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对大多数大学生而言,很多刚刚从以前家庭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还不很强,这就需要学校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并通过管理,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意识,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设立德育工作室,学校要强化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倡导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在课堂上运用自身的优势进行专业思想、道德品质、唯物主义世界观等教育,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注重校园环境的建设,通过管理和引导,树立良好的校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优化育人环境,增强学生的凝聚力,特别是要配合地方政府和群众组织,对日益恶化的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整顿,充分发挥学校环境育人的作用。高校学生宿舍、后勤部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影响深远。因此,应当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后勤形象,做到服务育人。

(三)积极扶持社团建设,引导学生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授权学生社团,自主赋权管理,党团组织进宿舍,构建积极的文化氛围,开展学生会等各类学生社团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等中介机构的管理职能。引导学生自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和自身价值,提高他们调节与控制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⑤。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服务、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去感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功能,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长远和艰辛。

总之,在新形势下,正视社会大环境对学生思想的冲击、当代大专生的基本素质及其思想特征,结合本校客观实际情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并结合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使之很好地贯彻执行,致力于营造和谐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需要从宏观上坚持“管为基础,引为主导”的模式,要求严格管理、积极引导;微观上发挥基础效用,丰富其内涵,优化其管理结构;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强化引导作用,切实引导广大学生最大限度发挥主体性,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各层次各种各样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陶行之《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原载于1910月《新教育》第2卷第2期

[2]邓海宾,谢培豪《“刚柔相济”、重在“柔性”――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广东医学院学报》6月25卷3期《医学教育学研究》.

[3]陈德严《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管理模式探索之严格管理实证分析》,《文教资料》2008(7)总第435期,150-152.

[4]陈明《激励机制在高校管理中的有效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7):52-53.

[5]旷勇,宁曼荣.柔性管理: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7):72-74.

篇3: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论文

一、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教育管理策略

(一)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1)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了能够有效的解决学生在校园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应重点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首先,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就应具备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旋律。其次,应逐步摆脱传统的说教式教育模式,创新现有教学的方式方法,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工作中。还应举办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各类型的活动情境,不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2)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都具有很强的专业素质,他们也能与岗位的具体要求相适应,而他们的最主要问题就是缺乏坚实的理论知识,这样在他们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们要想继续深造就十分困难了。因此,高职高专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就业竞争力和职业素质为根本出发点,大力培养实践素质较强并且理论知识丰富的学生,协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们都带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样不但能加强学生之间的竞争关系,同时也进一步发掘了学生的个人潜力。协助每一个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措施,其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德才兼备。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高校实际上就是一个小社会,其对学生的成长会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学校应定期举办各类型的文体活动,营造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防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进入学校,使学生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真正发挥出环境育人的作用。

(二)重视学生的心理变化,提升其心理素质

(1)提升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应积极的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虽然存在不足,但同时也是有自己的优势,以恰当的方式与普通高校的.学生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得到良好的回报。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从而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他们树立可实现的奋斗目标,并让他们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挫折也应抱有平和的心态;

(2)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并增强其实践能力。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学校就应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成立各类学生组织和专业性社团,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学生们应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和学生会的工作中来,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并对毕业后可能出现的职业情境进行模拟实践。帮助学生在学校就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牢固的基础;

(3)重点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的防治心理疾病。首先,应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心理测试。协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问题,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从而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做好心理干预工作,避免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其次,高职高专院校应定期开展心理讲座。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外聘心理专家进行心理讲座,尽量帮助每一名学生解决其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疑问,从而改善其心理问题;最后,学校可以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成立心理健康协会是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其不但解决了人手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发挥出了同辈心理咨询的优势。

二、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论述,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对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紧密的结合高校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原则,不断的探索出科学合理且具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策略,加强思想教育和科学管理,与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具体要求相适应,不断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复合型人才。

篇4: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论文

相较于普通院校来说,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拥有着更加专业的教育环境,怎样能够制定出符合学生学习需求与成长规律的教育方法,是所有体育高职高专教育者都需要去认真思考的一项问题。尤其是在教育环境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的当下,体育高职高专院校要紧跟住时代的发展脚步,将教育管理模式同学生的身心发展现状紧密的关联到一起,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

一.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现状

1.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视度不高。纵观我国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当前的教育现状来看,绝大多数的教育者所采用的多为满堂灌与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都锁定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上,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的重要性,严重影响到体育院校“育人”功能的'发挥。

2.辅导人员的管理水平低下。作为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来说,应当做到切实了解每位学生的真实状况,细致入微的开展好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由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大多都是从一线上退役下来的运动员,他们本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并且也没有接受过系统化的辅导员培训,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懂得怎样去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会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反感情绪,十分不利于教育管理水平的提升。

3.素质教育的内容相对贫乏。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对于专业知识的教育过于重视,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服务能力、择业能力以及抗压能力的培养,这种相对贫乏的教学内容在无形当中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缩了他们对于知识学习的选择范围。

二.体育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1.积极坚持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对于体育高职高专院校来说,其教学目标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同时还要兼顾到满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来将学生的运动兴趣激发出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进而达到树立终身体育意识的教学目的。基于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体育高职高专教育者要将终身体育设为课程的终极教学目标,在健康至上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高职学生正处于身心成长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让高职学生可以在学校中成长的更快、更好,教育者要深入到学生身边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学习基础,同时设计出一些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方案,在现有的基础之上提高体育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改变传统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来分析,他们在体育课程中除去要学习到运动技能以外,同时还希望能够从中体会到运动的快乐,在各种类型的体育活动中充分的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一直以来,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在课堂中占据了绝对的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够去被动的接受由教育者所传授给自己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对体育课程失去热情。基于此种情况,体育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时刻保持高涨的学习状态,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在体育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课堂中,教育者一方面要让学生对于体育课程抱有着较高的期待与新鲜感,另一方面还要充分考虑到练习方法的有效性。教育者可以经常性的组织一些体育比赛,或者带领学生一起来观看体育项目等等,帮助学生逐渐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为其日后的发展与就业打好基础。

3.全面落实个性化教学,促进体育教学改革。体育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教育者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方法所设置的局限性,深入研究并积极贯彻“以生为本”、“健康至上”的教育理念,要科学化的处理好技能培养与理论传授之间的关系,着重培养出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在学习体育技能时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差异,在课堂中尽可能多的设置一些同学生进行互动的环节。教育者还要虚心听取学生对现有课程设置所提出的意见和想法,要掌握学生的学习需求与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其营造出自由民主、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快乐。除此之外,教育者还要增加一些特色项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喜好来进行选择,例如形体训练、攀岩训练、弹跳力训练以及爆发力训练等等,以此来丰富体育高职高专学生的现实与精神生活。

参考文献

[1]刘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广东白云学院学报,(1).

寇红超等(作者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篇5: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会工作论文

浅谈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会工作论文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特殊的“2+1”培养模式,使得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受到限制,从而学生工作受到挑战。学生会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 学生会

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点大多是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到两年半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半年到一年为专业实习。这种“2+1”的培养模式在学生专业教育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学生个人能力培养方面却受到限制,由于在校时间短暂,使得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个人交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都逊于本科院校学生,这也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团学工作带来挑战。

学生会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和服务机构,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学生会在学院党总支领导和学院团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学院团委和系部开展工作,以“促学风、抓特色”为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宗旨,以“全心全意为全校师生服务,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开展各方面有益于同学身心健康的活动,积极创造良好的学风、校风,引导全校学生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牢固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争做品德高尚、志趣高雅、知识丰富、专业精深、全面发展的学生。

随着近年高校的扩招,以及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高职高专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丰富,但学生素质、能力差距较大。同时,由于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条件的特殊性,使得学生会在很多方面无法深入人心,工作开展的差强人意,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地管理学生会,有效地发挥学生会的作用,成为高职高专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制度建设要完善,赏罚工作要落实,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所以制定完善的学生会成员考核制度必不可少。现有的学生会制度一般都是各院校团委制定出来,这些条列相对比较宽泛,制定出严格、严谨、严密的学生会工作制度迫在眉睫。90后的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自制力较差,对于自己的言行行为很是随性而为,因此便要尽可能的量化考核学生会中的每一位成员,比如值班、查操、查晚自习、活动出席等能量化考核的方面一定要做好签到工作同时备注到达、离去时间,严而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也起到了相互监督的作用。对于工作出色的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出勤率不高的和考核分数低的学生要进行批评教育甚至开除队伍。这样赏罚分明充分调动了每位成员的积极性。

二、选拔过程多把关,德才兼备方可选,打造高素质战斗团队

严把学生会成员的选拔关,才能避免“另类”成为学生会成员。所以在选拔学生干部的时候必须遵循民主、平等、公平、竞争原则下分阶段进行。

在初期我们采用了自愿报名、竟聘上岗的方法,选出第一批成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实习期间分组在部长带领下进行活动安排,从而淘汰出活动能力差、交流能力差、行为习惯差等学生。实习期结束后在部门间的互评打分的基础上再结合班主任、辅导员的考察意见最终确定好留任任选。

在选拔学生干部时,尤其是核心干部,首先要看他们是否具有“德”,即政治上是否要求进步,有无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端正的工作态度,是否乐于为广大同学服务;其次要看的是这些学生是否有“才”,即才能和智慧,也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所以,我们只有选拔那些敢于坚持原则,做事光明磊落,德才兼备的学生作为学生干部,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常规活动早准备,特色活动树典型,不打无准备之仗

学院的常规活动很固定,在这些大型活动中便能把每个系的工作态度、工作理念体现出来,也在这些活动中才能找出各系工作的优缺点,学院也是在这些活动中来考核各系团学工作的成绩,所以这些常规活动要抓在先。比如在系列活动中,诗朗诵、舞蹈、健美操都是必不可少的项目,而现在各系部都建有社团,有专门的合唱社、舞蹈社等。这些资源可以利用起来,平时就可进行动作的编排和训练,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目的质量,也减轻了大赛来临之际的紧张和仓促。

另外就是各系部的特色活动,围绕系部专业的特色,建立和系部专业挂钩的特有的大型活动节,既可以引起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又可以促进专业教学的开展。还可以加强系部活动在院里的影响力。所以系部特色活动不可少。

四、宣传工作走在前,活动宜精不宜多,与时俱进促人心

海报、报道、网站这些宣传阵地是一个系的窗口,所以窗口工作尤为重要,关于系部活动的通知、宣传、活动内容的报道、照片一定要准时的发布出来。

系部的学生活动要做大做精做好,这样不仅可以集中精力做好活动,也能扩大影响力。活动的内容要加入时代元素,增加活动的吸引力。比如近年来素质拓展活动很受大学生青睐,所以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小、道具使用较少,具有团队建设的项目在班级中开展。还可以从电视上搬一些趣味性的可操作的娱乐活动到现实中来,这些活动一般都能得到学生的追捧。

90后的学生性格有其特殊的性格特点,所以活动的开展从以人为本的角度看可以从两方面来开展,一方面以90后性格缺陷方面来开展,使得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能加以改正;另一方面从性格的优点方面来开展,发扬他们的能动性、创造性。这样可以使活动的进行也能与时俱进。

五、业务能力要提高,自我牺牲要强调,引导作用不可放

高职高专院校的学生在校学生会工作往往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学生一般是大一第一学期通过招新进入校学生会工作,在他们第二学期的时候就要把工作任务放手让他们主持、摸索,而作为老师要尽力去引导,从而让他们尽快的熟悉工作的各个方面,系部也要给学生一个平台邀请院团委给予学生业务方面进行指导。还可以进行一些素质拓展活动,拓展学生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锻炼学生的品质,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很多方面因素需要考虑,为此需要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去静心研究,多求创意,踏踏实实,努力进取,这样就能把学生会工作开展的更好!

参考文献:

[1]白静。浅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J]。辽宁高职学报,,10(5)。

篇6: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的论文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的论文

〔论文关键字」高职高专 教学评估 学生评教

〔论文摘要〕2004年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的正式颁发,为高职高专院校开展水平评估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评估,我们发现只有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这一方针,自觉地按照教育规律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强化教学管理,才能更为有效地监督和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在几年的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评教作为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一个重要手段,能有效地促进学校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继续发展的形势下,高校招生人数以平均每年50多万的速度递增。虽然全国高校教师人数也在增加,但总体上依然滞后于学生规模的增长幅度。过高的生师比已经成为严重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学质量在下降。

而高职高专教育则因其教育资源的充沛性与灵活性,逐渐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途径。据2005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教育部)显示:200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1792所,其中高职(专科)院校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这一数据说明高职教育几乎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教学质量状况必将直接影响到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

但是,我国高职高专教育起步晚,尤其民办高职院校办学根基尚浅,内涵建设严重不足。WWW.11665.cOm为了鼓励教师加大教学投人力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评估制度。而要真正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体系,笔者认为教学服务的消费者―学生可以也应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学生评教必要性与可能性

(一)学生应成为评价教师的主体。学生评教肇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哈佛大学,兴盛于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期。据研究显示,大多数学者对学生评教的作用持肯定态度。高校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一23岁之间,生理和心智发展基本成熟,具有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且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美国“教育测量服务中心”(eis)的高级研究员,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博士j.a.森特拉曾在《如何评价大学教师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书和实际研究结果中均表明:只要学生人数大于20人,评价的可靠性就接近0.90。从这一点来看,只要评教人数足够多,学生评教就具有高信度值,是可信有效的。

(二)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作用。与专家评价、同行评价等方法相比,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对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设计的感受最深,学生评教更能广泛真实地反映教师日常课堂教学状况。然而,学生评教目的不在于消极地对教师教学情况进行鉴定,而在于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民主。

1、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评教,收集课堂教学反馈信息,诊断和改进教学薄弱环节,实现课堂教学效果最优化。学生评教可帮助我院完善培养计划,规范教材使用,严把好质量关,力争课堂教学最优化。

2、改革教学方法促使教师进一步了解课堂教学状况、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调整教学进度、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教师去认识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从而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

3、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评教可以通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它可以为教学管理部门提供基本的教学信息,从而监控教学过程,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科学化,避免教学管理与决策的盲目性,确保健康有序的发展。

4、促进教育民主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既有利于树立评价意识,提高评价能力,又能进一步明确师生平等的教学主体地位。

学生评教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需要,一切从教学实际出发。

综上所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评价,确保了评价的真实性、可靠性,也真实反映了学生学习主体性。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共存,更决定了学生参与教师评价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学生评教的操作过程

(一)建立和健全学生评教体系。建立评教指标体系是开展学生评教的重要前提,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关键。美国知名高校教学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50年来关于高等教育教与学的知识,发表了良好高等教育的七项原则,包括:鼓励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接触,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鼓励主动学习,迅速反馈,强调学习的实践,向学生表达出高度期望,尊重不同的才能和学习方式。借鉴该研究成果,我院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因素分析法确立一般内容和原则。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四个部分,为了方便评教,将一级指标进一步细化,设置若干二级指标,大约在18~24个左右较适宜,以充分体现一级指标的内涵。评价结果一般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通过赋予其相应权重折成分值,就可大致反映教师的授课质量。在设计指标时,我们要考虑课程设置和教材选用两个参照因素,力图真实反映课程安排、教材内容对教师授课的影响。理论教学,一般评价指标即可;实践侧重于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指标要考虑讲课与操作在时间分配上的合理性,实践器材是否满足教学要求,实践环节设计是否合理,能否及时排除故障、解答指导实践教学疑难等。高职高专类院校更应该根据实践环节课程特色,单独设计出合理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体系能否达到评价目的,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①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符合课堂教学规律,这是前提。指标必须能够反映教师教学水平,内容具体明确,全面而不过分细化,突出重点、避免歧义,权重分配合理。②民主性原则:调动师生和管理部门参与评教的积极性。

学生自愿在“阳光”’操作下评教,以真实体现教学效果;教师乐于接受评价,主动改进教学;管理部门积极参与,为评教提供客观条件,三方面通力合作,实现和谐评教。③可行性原则:一是抓住主要因素力求简单易行;二是要力求适度简化;三是要便于观察考核,能获得较为明确的结论。④适时性原则:评价时间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对于一个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发现自己考试成绩较低后,评价结果会显著地低于考试前,甚至荟低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因此,评教时间一般在学期结束考试之前为宜,而评教结果公布最好在学生成绩公布后,尽量消除一些负面影响。⑤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许多评价内容可以量化为指标的同时,也存在大量难以量化的内容。定量评价因具有可操作性,说服力强而备受关注,而定性评价亦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问卷得以加强。只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才能克服评价指标的局限性。

(二)问题的产生。学生自身知识水平、对课程的感兴趣程度、教学约束度.、心理素质等,都可能对教学评价产生影响,也易使评教流于形式、挫伤师生关系、引发恶性竞争。而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又有所不同。高职高专学生整体知识水平不及本科生,加上个体差异,认识也就不尽相同。多数学生以能否听懂来衡量教学水平,一旦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听课较为吃力,就很容易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不够,从而影响评教结果。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对于专业课程,尤其是实践环节课程关注程度更高,这与国家要求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目标密切相关。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约束度不一,学生在评分上体现出对教师群体的对比心理:教学严格的教师不被看好,而教学平平的教师反受欢迎;评价带有个人主观色彩,“晕轮效应”以偏概全和“从众效应”人云亦云,更使得结果与实际相差甚远。

三、积极采取措施力保评教有效

美国著名专家枯巴与林肯教授说过:评价结果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真理,连近似的真理也算不上。为了确保学生评教客观有效,我们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确保评教公正进行,也力图实现评教的初衷。

1、加大宣传力度。教学评估需要提高教学双方对评教作用的认识、积极支持与配合,这是保证评教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要使学生真正明确评教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必须加大这方面的宣传,以调动和保持他们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认真负责地参与评教;同时,重视学生的评教结果,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切实改进教学,会使得工作更加积极有效。解决学生对参与教师教学评价的观念问题是学生评教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

2、正确看待结果。仅有评教并不能达到评教的目的,关键在于评教后结果的反馈。让教师了解评教结果,知道哪些应当肯定、哪些应当否定、哪些值得发扬、哪些应该改进,这是发挥评教功能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部门应充分运用评教结果,在充分肯定教师的功绩的基础上,运用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正视教学中的不足,进一步增强教学技能,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应给予教师咨询和帮助,提供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挖掘教学潜力;,,激发教师积极创新的能力。毕竟,和谐的工作环境、融洽的人际关系、高成就的欲望、工作的挑战性都将极大地刺激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探索,在新兴的高职院校中这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3、调整课程设置更新课程内容。学生评教所反映的课堂教学质量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取决于课程设置和教材内容的科学性。不切实际的课程和教材,即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不明显。在确保就业率的现实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更容易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因此更要注意改进更新,确保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4、参照同行评价与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并非十全十美的,也有其局限性。许多教学问题不是学生能够看出来的,特别是对于学术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学生更难做出准确判断。而专家、领导和同行的评价能够观察到学生评教无法关注的问题,因此结合多种方法互为补充、综合运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考察,以使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总之,学生评教是现代教育服务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和谐课堂的有效手段,它能从根本上刺激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评估更应该加强学生评教的力度,注意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采取积极措施,以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确保教学质量监控更加和谐有效的进行。

相关专题 探析高职高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