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小寒节气的来源

今天要开心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今天要开心”参与投稿,这次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小寒节气的来源(共5篇),供大家阅读参考,也相信能帮助到您。

篇1: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小寒节气的来源

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小寒”一过,标志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三九四九冰上走”。

小寒节气的来源

小寒时,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小寒之后,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俗话说,冷气积久而寒。此时,天气寒冷,大冷还未到达极点,所以称为小寒。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篇2: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由来

小寒是什么意思及由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小寒的意思是天气已经很冷,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间段,“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

我国古代把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的,这个时候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都能够看到喜鹊,并且能够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小寒的故事

“小寒”是腊月的一个节气,由于古人会在12月份举行合祀众神的腊祭,因此把腊祭所在的12月叫腊月。腊的木义是“接”,取新旧交接的意思。腊祭为我国古代祭祀的传统习俗之一,远在先秦的时期就已经形成。

汉应劫《风俗通。义》云:“腊者,猎也,言田猎取兽以祀其祖先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祭”的意思是有三个,一是表示不忘记自己和家族的本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和念。二是祭百神,感谢他们一年来为农业所作出的`贡献。三是大家终岁劳苦,这个时候农事己息,可以借此游乐一番。从周代以后,“腊祭”的习俗历代沿习,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人人都不例外。

在腊月临近春节的时候,学馆私塾等放假过年,是民间传统的年节习俗放年学。在《燕京岁时记》有说:“儿童之读书者,于封印之后塾师解馆,谓之放年学。”不但民间有这个传统的习俗,皇室同样也是有的。

清时有记载:“每至12月,于19、20、21、22四日之内,由钦天监选择吉期,照例封印,颁示天下,一体遵行。”这个时候朝廷就会放假,萃萃学子也借此有玩闹的时间。皇家开学的时间是正月初六,民间是过了正月十五这个时间。大约皇家放年假两周,民间放年假就会是皇家的两倍四周。

篇3: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由来含义

二十四节气中小寒的含义

小寒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大寒。

小寒的特点是天渐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处于本节气内,因此有“小寒胜大寒”之说。这是因为在上一个节令冬至时,地表得到太阳光、热最少,但还有土壤深层的热量补充,所以还不是全年最冷的时候。等到冬至过后,也是到“三九”前后,土壤深层的热量也消耗殆尽,尽管得到太阳光、热稍有增加,仍入不敷出,于是便出现全年的最低温度。

我国古代将小寒节气古人认为小寒三候(大约为每年1月5日-20日,共15天)分为“三候”每侯5天。

一候雁北乡 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三候雉始鸲 “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汉族民间以冬至为冬季之始,需进补以度严冬。是日,一般杀鸡宰鸭或买羊肉,人参等药物炖食,也有用糯米、龙眼、糖等蒸成米糕而食者。立冬进补以度严冬。

小寒特点

当太阳黄经达285度时,小寒节气开始。寒即寒冷,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

中国南方地区冬暖显著,隆冬1月,霜雪交侵,常有冰冻,最低气温在零下10℃左右。而华南北部最低气温却很少低于零下5℃,华南南部0℃以下的低温更不多见。中国隆冬最冷的地区是黑龙江北部,最低气温在可达零下40℃左右,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低海拔河谷地带,则是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隆冬最暖的地方,1月平均气温在12℃左右,只有很少年份可能出现0℃以下的低温。加之逆温效应十分显著,所以香蕉、芒果等热带水果能够良好生长。

小寒节气,东亚大槽发展得最为强大和稳定,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也达到最为强大且稳定,西风槽脊尺度达到最大,并配合最强的西风强度。小寒节气冷空气降温过程频繁,但达到寒潮标准的并不多。

俗话说,“冷在三九”。“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也恰在小寒节气内。但这只是一般规律,少数年份大寒也可能比小寒冷。而人们记忆犹新的1975年冬,气温最低的节气竟是大雪哩!

华南冬季最低气温不低,有利于生产,也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柑桔,生长一般要求最低气温不低于零下5℃、年温高于15℃,华南内绝大多数地区都能满足,副热带植物也几乎应有尽有。之所以如此,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应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小寒节气,人们还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的预报,预防大风降温和雨雪天气对春运的影响,注意防寒防冻。

小寒的诗词有哪些

《窗前木芙蓉》

[宋]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这时节要继续抓好春花作物的培育,做好防冻、防湿工作,力争春花好收成。要防止积雪冻雨压断和竹林果木,冬季多大雾、大风天,海上或江湖捕鱼、养殖作业需特别注意安全。

《蜡梅香》

[宋代]喻陟

晓日初长,正锦里轻阴,小寒天气。

未报春消息,早瘦梅先发,浅苞纤蕊。

揾玉匀香,天赋与、风流标致。

问陇头人,音容万里。待凭谁寄。

一样晓妆新,倚朱楼凝盼,素英如坠。

映月临风处,度几声羌管,愁生乡思。

电转光阴,须信道、飘零容易。

且频欢赏,柔芳正好,满簪同醉。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

《鹧鸪天》(荆州都倅·生日)

[宋代]周紫芝

读尽牙签玉轴书。不知门外有围蔬。

借令未解銮坡去,也合雠书在石渠。

微雨后,小寒初。满斟长寿碧琳腴。

不须更问荆州路,便上追锋御府车。

华北一带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说法,江南一带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的说法。每年的大寒小寒虽说寒冷,但寒冷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有的年份小寒不是很冷,这往往预示大寒要冷,广西群众有“小寒不寒寒大寒”的谚语。

篇4:二十四节气小寒的由来

小寒节气的由来和含义

小寒是第二十三个节气,在公历1月5-7日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根据中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的。

我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并且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第三候“雉鸲”的“鸲”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这时北京的平均气温一般在一5℃上下,极端最低温度在—15℃以下;我国东北北部地区,这时的平均气温在—30℃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低达—5℃以下,午后最高气温平均也不过—20℃,真是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黑龙江、内蒙古和新疆45°N以北的地区及藏北高原,平均气温在—20℃上下,40°N附近的河套以西地区平均气温在—10℃上下,都是一派严冬的景象。到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则在0℃左右,此线以南已经没有季节性的冻土,冬作物也没有明显的越冬期。这时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5℃上下,虽然田野里仍是充满生机,但亦时有冷空气南下,造成一定危害。

含义: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

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

小寒节气的来历

小寒之一年温度最低

气候观测资料表明,我国大部地区从“小寒”到“大寒”节气这一时段的气温是全年最低的,“三九、四九冰上走”和“小寒、大寒冻作一团”及“街上走走,金钱丢手”等古代民间谚语,都是形容这一时节的寒冷。由于气温很低,小麦、果树、瓜菜、畜禽等易遭受冻寒。

为什么叫小寒而不叫大寒呢?这是因为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就是说,在黄河流域,当时大寒是比小寒冷的。又由于小寒还处于“二九”的最后几天里,小寒过几天后,才进入“三九”,并且冬季的小寒正好与夏季的小暑相对应,所以称为小寒。位于小寒节气之后的大寒,处于“四九夜眠如露宿”的“四九”也是很冷的,并且冬季的大寒恰好与夏季的大暑相对应,所以成为大寒。

冬至是北半球太阳光斜射最厉害的时侯,那为什么最冷的节气不是冬至而是小寒到大寒呢?我们知道,一个地方气温的高低与太阳光的直射、斜射有关。太阳光直射时,地面上接受的光热多,斜射时,地面接受的光热就要少,这是主要原因;其次,斜射时,光线通过空气层的路程要比直射时长得多,沿途中消耗的光热就要多,地面上接受的光热也就少了。冬天,对于北半球,太阳光是斜射的,所以各地天气都比较冷。

太阳斜射最严重的一天是冬至,这样说来,冬至应该最冷?其实不然,最低气温却是出现在冬至后一个月左右的小寒和大寒期间。这是因为,冬至过后,太阳光的直射点虽北移,但在其后的一段时间内,直射点仍然位于南半球,我国大部地区白天的热量收入还是顶不住夜间向外放热的散失,所以温度就会继续降低,直到收入和放出的热量趋于相等为止。这类似于一天中最高温度不是出现在中午而是在下午2点左右的原因。至于小寒和大寒节气哪个更冷?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历史资料统计表明:不同地点、不同年份情况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北方大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要低于小寒节气的平均最低气温;南方则反之。

小寒的由来是什么

小寒节气是汉朝时形成的。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即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又称“日短至”、“短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对节气有所记述。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中国古代用农历(月亮历)记时,用阳历(太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我们祖先把5天叫1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

周朝和春秋时代的人们用土圭来测日影,也就是立竿见影,利用直立的竿子在正午时刻侧其影子的长短。由此把一年中影子最短的一天定为复至,最长的一天定为冬至,两至中间(冬至到互至、夏至到冬至)影子为长短之和一半的两天分别定为春分、秋分。

到了战国末期,即公元前239年,又增加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节气(《吕氏春秋·十二纪》)。至汉时,历时数千年,既反映季节,又反映气候现象和气候变化,能够为农枚业提供生产日程的二十四节气终于全部完备,其顺序和现在完全一样,并确定巧日为一节,以北斗星来定节气。节气中的“气”字就是气象、气候之意,是古人主要观察了华中、华北地区每个阶段内所特有的气象或物候现象、农事活动后定出的名称。

太阳从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等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等12个节气。“节气” 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至今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公元前1,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篇5:二十四节气:小寒,小寒时间,小寒节气

小寒:【节气】

太阳过黄经 285°,北偏东北方。

癸山,八卦属坎,一白水星。

术数之命理、择日学:以这一天为十二月的开始。

阳历一月六日前后开始,气候更寒。

过了冬至,太阳虽渐向北移,气候仍然渐趋寒冷。

小寒虽寒,但还不算最冷,故名为小寒。

雁北返,鹊始巢,鴙始鸲。

意为冷气积久而为寒。但天气并未寒至极点而谓。

农谚:

【小寒大寒,无风水都寒。】

意思说,节临冬天,时值农历十一月、十二月,就是不刮风,水也是冷冰冰的。

【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闽台地区农谚。意思说,在冬天气候寒冷时,不会下雨;要等到春寒料峭的时节,才会开始下雨。惟对台湾北部和东北部而言,寒冷的冬天,仍然会下雨,这是因为受高气压及中央山脉地形的影响所造成的。

大寒:【中气】

太阳过黄经 300°,东北偏北方。

丑山,八卦属艮,八白土星。

阳历一月二十日前后开始,气候严寒。

时天寒栗烈已极,故名为大寒。

鸡始哺,征鸟厉疾,水泽腹坚。

大寒,意为寒气之逆极。这是一年中最寒冷之时期。

农谚:

【大寒小寒冷成一团。】

形容这两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意思说,在大寒天里,最好能下大雪,三白意谓下三场大雪,可把害虫卵或幼虫冻死,来年就不会闹虫灾,丰收就有希望,农民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大寒不寒,人畜不安。】

意思说,大寒日前后如果天气不寒冷,来年人和畜都会多灾难、多病痛。

【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

意思说,从前的农村,都很重视大寒日的天气,农民认为大寒日吹北风天气冷,来年就是丰收年,如果天气暖兼吹南风,就会歉收。要是大寒日下雨,可就不是好兆头,来年可能气候不正常,农田不免遭殃了。

相关专题 小寒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