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病了的散文

铜豌豆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铜豌豆”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母亲病了的散文(共10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篇1:母亲病了的散文

母亲病了的散文

母亲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虽然没啥大病,但是由于高血脂所引发的头晕、以及不明原因的腰腿疼痛等一些老毛病总是困扰着她。尤其是今年,母亲的健康运一直都不佳,这半年来,不是小病小痛就是小灾小祸。

年初的时候,母亲得了重感冒,咳嗽发烧了好久,后来又开始胃胀胃疼,经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总算好了。可在四五月份的时候,脚又受伤了。母亲在野外打猪草的时候,脚背不小心让镰刀给砍了一个刀口,脚底板又被铁丝戳了一个洞,只好去打消炎针,包扎伤口,脚伤一两个月才慢慢痊愈。前阵子打电话回去,父亲又说母亲的左臂摔骨折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里很着急,父亲安慰我,说弟弟刚好从工地上回来了。在家休息了几天的弟弟正准备去工地,母亲的左臂骨折了,只好请了几天假,带着母亲去医院拍片、检查。骨科医师接好骨以后,又打了一个星期的消炎针,在这期间,弟媳也是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母亲,耐心地给她洗头、洗澡、帮她穿脱衣服,饭菜和茶水也是和颜悦色地递到母亲的好手(右手)上。其实母亲的右手也有残疾,她的右手除了大拇指,其他的四个手指在小时候被火把筋烧坏了,四个手指都是呈半弯曲状的,做事也不方便,平时都是靠左手吃饭干活,偏偏这次骨折又是左手臂,听弟弟说,母亲骨折头两天,用残疾右手吃饭很不习惯,刚开始弟媳还给母亲喂饭吃,后来几天母亲慢慢试着用残疾右手会拿着勺子自己吃饭了。出院后,弟弟要回工地,弟媳也有事要做。照顾母亲的重任自然就落到父亲的身上,家里养着猪和鸡,还要干农活,父亲也够呛。眼看地里的玉米和花生就要秋收了,父亲能干要强,性子急,农活抓得紧、看得重,他忙了地里的活,回家还要做饭、喂猪、洗衣、照顾母亲,就怕时间长了,会不耐烦,到时候说话不好听,给母亲气受。

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开始有些牵挂和忧心,也想请假几天把母亲接出来照顾两三个月,二姐也想把母亲接到她家里去照顾,以便给父亲减轻负担。但经过打电话和父亲商量,父亲不同意,他希望母亲留在家里看门,我们也不好再坚持。

后来我们姐妹三人又打电话给父亲,问他需不需要回去帮忙。父亲说,不用,我们太远了,回家一趟不容易,他可以应付得过来,叫我们不要担心。说寄点钱回去,他们也不要,三姐还是坚持寄了一千块回去了,如果秋收的时候,我没有回去,我也要寄点钱回去,尽一点心意,这样我的心里才会好受一些。

昨天打电话,母亲说父亲独自一人已经去地里扳玉米棒子去了,估计再过十天半月花生也可以拔了。和母亲聊了大半个小时,放下电话,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父亲和母亲嘴上说不让我们回去,其实内心还是希望我们回去的。他们老了,也很想念儿女,他们最需要的不是钱,而是儿女的关怀和陪伴。尤其是在生病的时候,也想我们能够帮他们洗衣、做饭。父母一辈子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连这点愿望都不能满足他们,实在是不孝呀!心里为父母想的太多,为父母做的却太少。也不是不愿意回去伺候父母,实在是路途遥远,自己还有小家和孩子需要兼顾。很多时候对父母,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想当初我找婆家的时候,家住在河南的两个姐姐曾经劝我在她们那里安家,说以后老了姐妹三人可以互相照顾。可我考虑到父母老了身边不能没有一个女儿,就决定留在我们湖北安家。我的婆家离娘家的确也不远,四十多里路,就算是步行两三个小时也可以到。可如今为了生活,我却漂在了遥远的南方,一年都难见到父母一面,何谈照顾!人到中年,开始觉得有很多的事是身不由己、事与愿违的。有时候面对父母的牵挂和失落,心里除了无奈就是愧疚。

从今年母亲反复遭遇病痛开始,我渐渐察觉到父母在面对病痛时的脆弱和无助,心里开始真正时时刻刻地牵挂父母,就像他们小时候牵挂我一样。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以前对父母的关心太少太少,有时候两三个月都不给父母打个电话,那时大大咧咧的我总觉得没什么事,打电话就是多余的,也不知道和父母说什么,殊不知父母会对我们有太多的牵挂和想念。从现在起,我开始反思我自己,并决定以后至少每个星期打一次电话回去。打电话次数多了,也感到母亲很开心,也希望她心情好了,身体也可以快一点康复起来。

写到这里,突然就觉得自己其实很虚伪,所有的不方便都是在给自己的不孝找借口,其实想回去随时都可以放下工作和小家回去的。在病痛中的母亲需要的不是我在文字里宣泄情绪、空喊口号,她需要的是那一份看得见、摸得着的来自她的女儿的那一份实实在在的关心,比如回家看看她,陪她说说话,帮手臂骨折、行动不便的她洗洗头、洗洗澡,给他们做几顿可口的饭菜。因此我决定:等九月份,暑假结束,孩子开学住校后,一定请假回家。

篇2:母亲病了的经典散文

母亲病了的经典散文

(一)

我有一个好母亲,一直想提笔写写母亲,可不知从何写起,直到母亲生病住院,看到以前热情健康的母亲躺在病床上,我的思绪像滴在稿纸上的墨汁向四周游离。

母亲从手术台推出来那一刻,舅舅的泪水就像断了线的珠子滴滴落在我的心尖上。我能够理解舅舅,自从姨妈病逝后,舅舅常常在我们面前叨唠说,他的姊妹三人本来就少,现在却只剩他与我妈妈两人。在舅舅的内心,他是多么害怕失去我的母亲,他的妹妹。站在舅舅旁边的父亲,两腿不停地颤抖,刚强的父亲是极少流泪,此时父亲内心那份痛该有多深。奄奄一息的母亲微微睁开眼,看了看大家,泪从眼角无声滑落。

母亲已经是六十出头的人了。晚年的母亲肤白,体瘦,一米六三的个子,干干净净,给人很亲切的感觉。母亲做什么事总替别人着想,不是病得起不了床,她都会悄悄挺着,或者自己去医院拿点药,从不惊动家人,她总说不想因一点小事去麻烦别人。这次生病,病得社区医生不敢再给母亲打吊针,命令她必须去大医院做一下检查,母亲这才给在医院工作的大姐打电话。我和大姐把母亲送到医院检查,立刻就办了住院手续。医生说母亲尿道口长了一个瘤,是良性还是恶性现在还不能确认,必须住院做手术。

从手术台出来的母亲推进病房,躺在病床上就一直没有完全睁开眼,成半睡状态。大姐是医院的领导,工作上的事情多,二姐和小妹又在外省工作,我一直同母亲住在一起,照顾母亲的这份差事非我莫属。看着一直默默流泪的舅舅,和表情凝重的父亲,我轻声说:“舅舅,你和我爸爸回家去休息吧!这里有我呢?再说大姐还在医院呢!”舅舅今天原是来看不久从小妹那边回家的母亲,却正好遇上母亲生病,他是无论无何都不愿离去。一向不善言词的父亲,总以事业为重,这么多年,他已习惯了母亲对他无微不至地呵护。母亲病重时,他才知道母亲对于他,对于这个家是如此重要。

病房位于市医院住院部第九层912病房,房间里弥漫着刺激的药水味,鲜花的清香味,还有断断续续的呻吟声。母亲病床在进门紧贴卫生间旁边,与母亲病床相邻的床铺上正躺着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据说她住院是腰骨骨折,此时正在玩手机。她的床头柜上摆着一束鲜花,大概是男朋友送得,那飘过的一丝丝香气就是从她那里散发出来。她的母亲就坐在她的床边,斜靠着床头。病房靠近窗户里面那一张床上躺着一位同母样年龄差不多的女人。手臂骨折,左手正绑着白色绷带。从她言语中得知,她家是做生意得,女儿不在身边,儿子与儿媳正在忙生意,些许冷落了这位阿姨。她的呻吟声中夹杂啜泣声,断断续续地飘散在空气中,令人隐隐有一丝不悦。母亲第一天几乎成半沉睡状态,父亲没有离开半步,伏在母亲的床前,不时去问问她想吃点什么?其实,他自己什么也没有吃过。舅舅看母亲今天比昨天强了许多,家中有事就赶回去了,说改天再来探望。大姐今天难得有空闲,她到病房靠椅上还没有坐稳,她的同事们就跟了过来,本来就不宽敞的病房被这些来客挤得水泄不通。母亲躺在床上迎着大家的问候频频点头。等客散室静之时,母亲的病床上就增添了若干红包,母亲责怪姐姐不该让大家知道,还反复嘱咐一定不要将她生病的事情再告诉给别人,以免给人增加负担。姐说:“纸哪能包住火呢?我什么没说,只是大家看着我陪你做检查。”下午,姐姐的婆婆与她的小姑子又急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姐姐这位婆婆大我母亲八岁,同母亲关系甚好,母亲一直称其为师父。

(二)

我和弟弟,妹妹上大学那会儿,父亲从单位提前内退,家里经济正拮据。巧遇姐夫单位林业局大搞植树还林的活动。母亲就在姐夫单位下面一个种植基地,承包了几亩地,以种植树苗变卖后,来缓解家里的经济压力。母亲心想,父亲退休了,有一个帮手,两个人一起干,比一个人强。母亲斗志昂扬,她立刻从亲戚那里借来了黄牛和犁,就交给父亲去翻地。父亲一早就出去了,还信心十足地告诉母亲,不要担心,在家里把饭做好,他一个人搞定。母亲,早上呆在家里,想:父亲那么早就出去干活,挺辛苦,于是精心做了早点给父亲送去。父亲用他们五十年代人的话说工人出生,一辈子没有跟土地打过交道。母亲端着早点去地里一看,牛绳系在犁上面,父亲正蹲在地里一筹莫展地抽着旱烟,满身的泥土,显得狠狈而无助。母亲走过去,看了看立刻明白了怎么一回事?憋着气对父亲叫道:“你让开,我来!”父亲轻视地扫了一眼母亲,端着早点就蹲在田埂上吃了起来。当母亲扬起牛鞭一边吆喝,一边扶起梨在田里顺利前行时,父亲含着满嘴早点,诧异地盯着眼前的一切,难以置信。瞅着刚才还难以顺服的牛儿,此时到了母亲的手中却是如此顺服,竟对母亲能力刮目相看?其实,这些对本是农民出生的母亲来说,只是温习功课而已。母亲的吆喝声吸引了路上的行人。有的人好奇地停下脚步,递一根烟给父亲,微微冲母亲笑道:“有着男人风采,了不起!”

自信的父亲受到了打击,怏怏不乐地回到家里,不时地看看电视,翻弄他的医书,闲情雅至之时,还摆弄着花花草草。母亲却说父亲不务正业。父亲也懒得同母亲理论,一睹气跑去打工了。父亲走后,母亲一个人没有人做伴,偶尔也忙不过来,姐夫就把他的妈妈,也就是大姐的婆婆叫了过来同母亲做伴。苗木基地的花农都管母亲叫师父,母亲也管大姐的婆婆叫师父,而不叫大姐,她说叫师父顺口,像朋友般亲切,还是一个尊称呢?

“师父!你自己要注意身体!别让我活过来了,你却操劳病了。”看着坐在床边的师父,母亲低声问候。这时,大姐的小姑子悄悄塞给母亲一个红包,被母亲拒绝。母亲不能移动,我接过红包压在她手里说:“姐姐,你们工作这么忙,还来看我妈妈,很感动,你心意领了,但是钱,真不能收!”拉扯了半天,钱还是回到了母亲的手中。

母亲的师父同她的女儿刚走,这时旁边床上那位陪护的阿姨说:“她们又是你什么亲戚?”当她听母亲说是大姐的婆婆时,竟有些不相信,说:“你大女儿与大女婿定是亲上订亲,两家肯定原本就是亲戚关系!”我们都笑了笑,什么也没有说。婚姻本来就是两个家庭融合。

(三)

靠窗户那边床上的病人,不知为什么竟哭诉着说自己命太苦。大家很诧异地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说,媳妇早上送了一碗热干面后,就再也没有人过来看她。显然是她老了不中用了,没有人理睬她。大家这才把目光投向她床头柜上,那用一次性纸碗盛着的热干面,她也许真是饿了。吃饭时,父亲把母亲的饭送了过来,母亲用筷子拔了大半碗米饭和菜给那位无人照顾的阿姨,自己就简单吃了一点。看到这里,我说我回去吃饭,再给你盛一些过来。母亲连连摆手,示意我不要出声,小声说她只能吃下这么多,胃受不了。

我知道母亲的用意,她怕那位阿姨不好意思。处处替别人着想,热心助人,一向是母亲的风格。

记得我上初中一年级时,大姐是医院实习生,常常带回家一些多余的医用创口贴,纱布和消毒药品。有一次,我房间的蚊帐破了一个洞,就从家里找出那些创口贴贴在破洞上,就在我刚贴上不久,弟弟又调皮地撕下补丁,这样反复多次,没折,我只得用纱布缝在那个破洞上。母亲知道后,硬说我与弟弟太浪费。第二天,邻居家两口子吵架,男人受了伤,母亲却把家的创口贴,药,纱布全拿出去给邻居包扎。我那时年轻不懂事却说母亲多管闲事,母亲没有打我,只是说:“孩子,做人不能只顾自己,大家是邻居,要相互照应。”何况现在,是同居一室的病人,母亲更没有不帮之理。

我回去吃过饭来到医院,已经是夜晚七点多钟了。病房里多了一个小孩在房间摇摇晃晃,一对年轻的夫妻正在同那位手臂骨折的阿姨诤论什么?只见那阿姨哭诉道:“你们去挣你们钱,发财去,还管我干什么!”年轻的男人应该是她儿子吧!同她长得有些面像,站在一旁低着头,默不作声。年轻的女人正唤着那个小孩:“儿子过来!妈妈抱!”小孩却向旁边男人扑去,嘴里咿呀咿呀地叫着:“爸爸!”生病的阿姨依然在唠叨。这时,只见那儿媳粗声粗气地吼道:“我又没有玩,累了一天,还来受你的气,不就是摔断了一只胳膊,何必小题大做。”看那阵势,阿姨要不是受伤的手不能动,两个人定会打起来。媳妇同儿子被大家言劝回了家,生病的阿姨就在那里不停地数落她儿媳妇种种不是。她家人吵架的一幕,整个病房的人是有目共睹。旁边陪护阿姨不时向我母亲使眼色,摇头。母亲叹了一口气劝说:“老姊妹,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磕磕碰碰正常,家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孩子们也累,况且都在气头上,说了错话你也不必伤心,自己的孩子,还去计较什么呢?你刚才脾气也吓着了我们,你们大家都有错。”看着正在哭泣的阿姨,还有苦口婆心劝说阿姨的母亲,那一刻,我真明白了母亲常常说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所蕴含的真正意义。

(四)

母亲做过儿媳妇,如今也做婆婆,她所说与她所做得向来都是言行一致。不竟想起了母亲与奶奶。

母亲生了那么多小孩,每次坐月子,奶奶都是悉心照顾母亲,每一餐都会让母亲吃好,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总是做得让人吃不完,是一个很慷慨的婆婆。心里有一点委屈,奶奶都能察觉得到。奶奶去世多年,妈妈还在夸,说奶奶是一位细腻而聪明的婆婆。奶奶出身在城里,婆家是一个大家族,眼界算是比较高的女人,可是从她与母亲相处之中可以看出来,奶奶是比较欣赏母亲这个儿媳妇。

母亲不仅婆媳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家里上上下下更是一位难得的能人。母亲会刺绣,从我记事起,母亲都是白天干活,夜晚刺绣。小时候我们睡得枕头上都有母亲绣得龙、虎……等一些富有寓意的小动物。母亲不仅自己绣还带着别人绣,我那些阿姨们每当出嫁的前期,常常晚上到我家同母亲睡觉,帮助母亲照顾还很小的我们,只是想从母亲那里学会绣花。直到现在,偶见那些阿姨,她们还会说,时间过得真快,我小时候,她们还抱过我,令人哭笑不得的话。那时母亲绣了多少花,做了多少鞋,从来就没有计算过。母亲针线活向来麻利。爷爷、奶奶,姑妈,姑爷,爸爸,还有那些亲友都穿过母亲做的鞋,用过母亲绣得鞋垫。母亲做得鞋和鞋垫都是用过去那个大木箱盛装,几大箱。记得我交男朋友了,把他带回家,晚上洗完澡时,母亲还拿出几双鞋垫和一双棉鞋说是曾经为我父亲准备得,只是没有穿完,现在给男朋友暂时穿一下。男朋友接过我递过去的鞋,瞪大眼睛兴奋得摸着我的头说:“你绣得吗?”我白了他一眼,告诉他是母亲的绝活,他一个劲称我母亲巧手。

是的,母亲有一双巧手,手指细长,做什么像什么。母亲做鞋用得鞋样、鞋面、鞋底,都是母亲亲手制做。母亲有一个很精致的鞋样折子,外面是用棉绸布包装,里面就用硬纸壳叠成梅花、桃花、牡丹花……等,每一页就是一朵花,每一朵花散开后,就可看见母亲剪辑的各种鞋样,有大人的,小孩的,还有老人的,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只要你做鞋没有样板,找母亲准不会让你失望。我常想母亲一个小学还未毕业的妇女,她既不会设计,也没有尺寸标准,可是经她手裁剪的鞋样,却分毫不差,是三十六码,她绝不会剪成三十七码。那些年关贴得窗花,母亲都是信手掂来,却又那么逼真。母亲做鞋用得棉布都是母亲自己纺线织成得现成布。母亲的织布也收藏了不少,她细心地分成了五份,我们姊妹五个每人一份。我出嫁时,母亲还给我几大卷棉布和用彩色棉线织得床单和床套,这一笔嫁妆曾惊动了婆婆家的人,她们还特意拿到市场上去对比,发现比卖得还好看。

奶奶总说,母亲是一个天才,能文能武,如果念了书,那真是屈指可数的女人。人无完人,母亲一生没有念过什么书,可是她却做了许多读书人所做不到的事。奶奶的脾气不太好,打过父亲,骂过姑妈,可是同母亲却从来没有红过脸。奶奶临死前还紧紧拉着母亲的手说:“孩子,我知道你在我们家受了很多委屈,我欠你的,下辈子咱们还做婆媳,我还给你。但是,我死后,不要同我儿子吵架,有什么事,夫妻之间好好沟通,凡事多包容他。伤心时,你要多多想想你的`这群孩子,多惹人爱,他们长大了,定不会亏待你。”奶奶在世,我从未看见父母亲吵过架,只是偶尔伴伴嘴,奶奶仅会批评父亲。所以,母亲同父亲一样很尊敬奶奶。很多年过去了,老家那方圆几百里,还在流传奶奶与母亲婆媳之情,曾是一代佳话。

晚上快九点钟时,弟媳打过来电话问候母亲,她告诉母亲,我弟弟在回家的路上。弟媳太忙,弟弟不让她请假。母亲在弟弟心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母亲去北京时,呆在弟弟家里,同弟媳相处了几年。弟媳是山东人,很多饮食习惯同我家不一样,母亲给弟弟他们做饭时,总是遵守弟媳她们那里的饮食习惯。弟弟常笑说母亲偏心,弟媳很感动,推心置腹跟母亲说:“妈妈,我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你就直说出来,大家好相处。”母亲不喜欢穿金戴银,可是弟媳给她买得首饰和衣服比我们给母亲买得还要多,但母亲都会精心收藏起来,她总说这是弟媳的一份心意,替她收藏着,以后再传给她。星期天,弟弟他们不上班时,早上都是很晚起床。母亲总悄悄起床,先把他们内衣内裤洗干净,脏衣服整理整理再放到洗衣机里,然后,去外面把弟弟和弟媳的早餐买回家备好。弟弟他们起床时,家里已经被母亲收拾得一尘不染。所以,弟弟很敬重母亲。

(五)

母亲听说弟弟快到了,说她三天没有换衣洗澡,身子不舒服。怕弟弟赶来撞见她洗澡,不时催促着我。我笑着说:“妈,你还真是的,这么讲究,自己的儿子,有什么害羞的。”我立刻打来热水,刚兑好冷水,拉上床帘,拧干毛巾准备给母亲擦身,母亲有些不好意思,要自己来。我夺过毛巾说:“妈,我是你女儿,给你擦身子,你有什么难为情呢?”看着母亲早已腿去了年轻时的丰满,肤色依旧,却满身皱褶,写满了年轮的痕迹。我也是她身体里某个血细胞分裂,孕育我时,她又做了怎样的挣扎。盯着母亲变形的身材,我想起了我生儿子时,母亲去看望我的情景。手拿着毛巾擦着擦着,眼中竟噙满泪水,还好,披散的长发遮掩了我伤心的双眸。

我的婚姻没有得到亲人的祝福,父亲是坚决不让母亲去看我,可是母女连心,母亲还是去了。那时,母亲从未出过远门,不会普通话,大老远从湖北坐火车到西安。我不方便行走,丈夫一个人去火车站接母亲,他没有见过我的母亲,母亲也不认识我丈夫。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母亲手里紧紧地抱着一个牛奶箱子,人被两侧的人流冲挤得左右晃动,却生怕别人挤坏了箱子里的东西,在人海之中随波逐流。老公拔开人群,冲过去,一把抱着母亲,“妈!”再也说不出来话,泪花在眼旋转,母亲立刻知道他是谁了。我听了丈夫的讲述,责怪母亲,不该大老远带一箱鸡蛋过来。母亲却说,这是她特意到乡下去买得土鸡蛋,营养价值高,我们市场是买不到这样的鸡蛋。那一箱用锯木屑间隔的鸡蛋,母亲长途跋涉带过来,竟没有一个破掉。看着疲惫的母亲,我和丈夫两人都哽咽了。人生第一次见丈夫流泪。

儿子出生时,我也像母亲今天这样躺在病床上,伺候我的人是母亲。三十多年了,母亲为我的成长,我的婚姻操碎了心,可是我能做的,也仅是今天为生病的母亲洗洗擦擦,倒杯茶,说说话而已。母亲啊!多想你快快好起来,健健康康的长命百岁,好让女儿为你多做一些事。女儿多想你总呆在身边,既使被全世界人都孤立,我也不怕,因为有你的爱,再冰冷的心也会变暖。

弟弟请假从北京赶回医院,正好是星期六。父亲见我在医院陪护母亲,他摸黑回家去了。我刚给母亲洗完澡,两手泡沫正搓着母亲换下来的衣服。弟弟回来了,他也许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着母亲,像是一肚子话要同母亲聊。他同母亲说话的间隙,我把母亲换下的衣服洗干净凉在了阳台上的衣架上。见只有我一个人在医院,弟弟把话题扯到丈夫身上。谈起了丈夫的生意,母亲脸上不竟又现出了丝丝担忧。竟催促我回家去,医院有人,家里孩子还小,丈夫一个人忙不过来。

丈夫能做起生意,他最该感谢的人就是母亲。

儿子一周岁时,我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到家乡,应聘到一家双语幼儿园当老师。可丈夫一个外地人身处异乡,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整天无所事事,竟然沉迷于麻将。赢了还好说,赌输还伸手向我要钱,儿子还小,我那点工资还不够娘俩个花呢?异地婚姻本来就不容易,目睹着有的同学没有念多书,依靠丈夫,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我多念了几年书,现在反而过着狠狈的生活,还让亲人们目睹自己的不堪。吵架成了家常便饭,父亲不停责备我不听话才良成的苦果。母亲拿出自己的私房钱悄悄塞给丈夫,还对我说:“他现在心情不好,要耐心劝说,不要同他吵,人家孩子大老远跟你过来,你对他好一点。”丈夫沉沦一段时间,就说他想做生意。可是,大生意要本钱,小生意不想去做。又呆在家里数月,母亲说:“你们年轻人嫌做小生意没有面子。那我出去做,做大了,你再着手。”家门前就是菜市场,母亲每天零晨两点起床去菜贩那里拿菜,再到菜市场上去卖。丈夫偶尔去帮帮忙,渐渐思想有所改变,也从市场上获取一些信息,掌握了一些商业规律。母亲把自己挣得钱给了丈夫,说:“不要,投机取巧,靠自己劳动挣钱光荣。”丈夫感动得给母亲跪了下来,说“妈,我对不起你!我让你老人家操心了。”也许丈夫天生就是做生意的料,从那以后,丈夫不管做小生意还是大生意,都有得赚,生意越做越活,越做越大,得到大家的认可。如果,生意周转资金有困难,母亲总会动员全家,帮丈夫挺过难关。丈夫在我家呆了好几年,从未回过他的家,显然把我家当成他家了。

(六)

我答应母亲回到了家。弟弟呆了两天,看母亲身体恢复还可以,就回北京了。我偶尔抽时间过去看看母亲。每天在母亲病床前呆得最多还是父亲。母亲手术后,小便不能自理,尿道口用一根排尿管连着一个塑胶袋,需要经常把流到塑胶袋里的尿挤掉。我不在母亲身边,这些都由父亲代理。父母年轻时,一个持家,一个在外工作,两人很少聚在一起。如今父母老了,每天清晨,他们却会手挽手去市场转转,晚上,母亲去广场跳舞时,父亲会在旁边观看,结束便牵着母亲的手一起回家。看见陪护在母亲病床前的父亲,如此细心,对母亲呵护备至,我突然想道:少年夫妻,老来伴。

母亲出院后,不能走动,害怕整天呆在家里烦闷,就叫我把她跳舞的录音换成好听的歌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内存卡,就按母亲的吩咐去做了。母亲躺卧在床上,上午听了一会儿歌曲,下午,就有一群人嘻嘻哈哈跑到我家。人未到,声先到,“回来啦!晚上,我们又能开工呢?”我站在楼上向下一看,全是平常同母亲一起跳舞的女人。母亲喜欢交朋友的一面,还是她老了,我才发现的。母亲老了反而比年轻时爱活动,今天北京,明天深圳,后天广州。她常说,孩子们大了,没有什么负担,压抑了几十年,该活回自己真实的模样。我一直认为,母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女人。她绣花时,带着大家一起绣花;织布时,大家也是跟风,母亲大多数充当师父;她说她跳舞后,她的腿走路多了,也不感觉痛,于是,大家跟着也跳起舞来。我的家就成了她们雨天跳舞厅,不下雨时,在中心广场一定能见到母亲这群人的身影。今天她们的到来,病中的母亲少了几份孤独,可来者,却多了几丝失望。

因为现在,母亲只能躺卧在床上,除了听音乐,看电视,就是面对一批批来看望她的亲友,同亲友们说说话。我就接替了母亲平常在家里的工作,做饭,洗衣,收拾屋子和款待来往的客人。这些母亲平常做起来得心应手的活,我浑身解数也招架不住。招待客人的饭菜,不敢马虎,没有师父教,也不好意思问,想让母亲对我放心,所以,只有请教电脑。每炒一个菜,我就跑到楼上看一下电脑,这样楼上楼下来回跑,难免惊动母亲。母亲说:“你跑什么呢?不累么?想好了再做。”终于,做好一餐饭,我不知死了多少个脑细胞,送走一批客人,我就高呼万岁。整天围着锅台转,哪里有时间去搞保养,早上起床,头发一拧,匆匆冲洗,来不及修饰就要去菜场准备好当天的菜,说不定什么时候,又是一大屋子客人。还好,家离菜场近。照顾母亲,接孩子,辅导孩子作业,都得花时间,还要工作。我终于明白,母亲年轻时为什么老是不收拾屋子,总是奶奶和我们帮着整理。我原以为母亲,不善于收拾自己的家。现在,我知道母亲是没有时间做这些事。

小时候,同学们写作文《母亲》,有的写贤惠的母亲,心直口快的母亲,女强人似的母亲……而我却不知道怎么形容母亲,我的母亲有太多面,每一面却又不足写起。可是,母亲生病这段时间,我却深深体会到母亲肩上所挑的担子有多重。母亲不是一个成功的女人,可是她是一个成功的母亲,她一辈子没有什么丰功伟绩,她一直默默支持父亲。母亲的心目中,孩子丈夫就是她的全部,为了家,为了生活,她不停改变自己,渐渐迷失了真实的自我。也许每一个人刚来到这个世人,都是普通的一员,后来,只是生活令他们成了能人,成功人,奇人,了不起的人,就像母亲。

母亲是一本精彩的书,记载着传奇的人生;母亲是一颗转脸儿向日葵,总是面向最需要她的那一方;母亲是天仙下凡,历尽了人间千辛万苦,终于做成一名平凡的人;母亲是岁月里一抹暖,总是展现给别人最向阳的一面。母亲有许多面,老年的母亲却是她人生中最真实的一面。她面容清秀,肤色白净,热情而好客,是人见人爱的好母亲。

母亲,女儿祝你快快好起来,有你暖暖的爱,我就能迈过这个寒冬,迎向春一般的未来。

篇3:母亲生病了

母亲生病了_小学写人记事作文

母亲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躺在床上起不来,这一病,我们家的生活起居有了困难,平常家里的活全都是母亲一个人干,甚至连叠被子也是母亲叠,我和父亲只要在家看电视罢了。每天早上,母亲都会提着一带重重的衣服去厂里洗,可现在不同了,母亲生病了,衣服没人洗,饭没人做,何况父亲每天早出晚归,根本没人照顾我和母亲,我们每天只能吃方便面,一大堆衣服堆在家里,让人看了就烦。现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希望母亲能够好起来。

母亲生病第二天中午,我在回家的路上想:今天中午肯定又吃方便面,可回来时的场景却让我惊呆了,我一回来桌上就有一盘热乎乎的饭菜,哇,真香!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一碗满满的饭吃光了自从母亲生病了我就没吃到这么好吃的饭菜,我端了点饭来到母亲房里,饭还没送到母亲嘴边,母亲就问:“孩子,吃饱了没?”“吃饱了!”这时,母亲脸上露出了微笑,我问:“妈妈,这饭菜谁做的?”“你爸爸。”听了母亲的.话,半信半疑的相信了。

第二天中午还是一样,桌上照样还是有饭菜,但不同的事,地上的脏衣服没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家里干干净净的焕然一新。第三天一样,第四天还是一样,我以为都是父亲做的,所以也没怎么怀疑。第五天中午,我稍微回来的早一些,刚进家门,就听见“刷刷”的声音,是爸爸吗,怎么他比我还回来的早?我准备去吓他,我小心翼翼的走进厕所:“老爸!”我一走进去惊呆了。这个背影,难道是……?是母亲吗?“爸爸,你回来了!”真的是母亲,是,我真不敢相信眼前的一切。母亲坐在一个小板凳上,手拿着一把刷子,用刷子使劲的搓衣服,神情中有几分苍老,有几分劳累,母亲见没人回答,便望后一看:“你,你怎么回来了?”“今天放学稍微早些,但你……”“不是。”“您不用说了,我全知道!“我连忙扑到母亲身上,母亲用手抚摸着我,那双手是多么的粗糙啊!

父母们为我们付出多么的伟大,我们也许现在还小,还不知道什么叫大恩大德,还不能真正体会到父母严格要求我们的真正含义,有时甚至觉得父母的要求有些残忍。但是,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你只要记下你生活中感觉幸福的一点一滴,你一定能感觉得到他们那无尽的关爱。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原来那个老是冲着自己发火的爸爸,其实是很爱自己的;在他重重的伪装下面隐藏的是深沉的爱。

父亲是山,父亲的爱是伟大的,坚实而又广博的。他使我们学会了坚强,记住了宽容,懂得了自制。母亲是海,母亲的爱是温暖无私,淳朴而又细腻的。她教会我们如何去感恩生命,感恩生活,如何去用爱心善待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

我们读了很多描写感恩父母的文章,,有课本上的《秋天的怀念》、《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它们都时刻提醒我们要学会感恩。在感恩我们的父母的同时,也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对于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这样,你就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篇4:《岳父病了》散文

《岳父病了》散文

岳母说好了八月初六几家亲戚一起去看孙女去,结果妻子给侄女电话联系,别人都去了,唯独岳母家没去,说是在家里卖梨没能去,妻子越想越觉得不对,赶紧和岳母打电话,谁知这电话一打,还没说上两句话,妻子就泣不成声了,我赶紧接过电话询问情况,只听得电话那边也是哭诉不已,语无伦次,我大致知道岳父病了,李庄医院说病情严重,不愿意接收,已经住进了砀山县医院,我二话没说,“我们这就开车过去”,岳母又反过来劝我们:“不要担心,天已晚了,今晚就别来了,你大爷的病情已经稳住了。”

挂了电话,我和妻子一刻也没有停,简单准备下,拿了银行卡就直奔砀山县医院,路上我和妻子都不说话,除了沉默以外,妻子时不时的抹着眼泪,其实我和妻子心里都有一种预感,岳父可能凶多吉少,因为岳父一直是高血压,怀疑是脑益血,只是我们都心照不宣。路上妻子得知远在张家港打工哥哥也知道父亲病了,可是没有赶上晚上的车,又是一阵痛哭。我一直默默地开车,车速明显比平时快,但我还是觉得慢。

晚上八点四十,我们赶到了到了县医院,在内三科一楼39床,见到了岳父。妻子的两个堂兄陪护着他,岳父双手都打着吊针,上身胸腔挂满了监测血压和心脏的设备,岳父虽然神情低落,但是头脑还是清醒的,询问后才知道,岳父是胃出血,不是脑出血,目前出血已得到有效的控制。我和妻子略略平静了些。可是看到岳父病了,他的子女却没有能及时陪在身边,岳父会有何感受呢?在大家和说话的间隙,我到医生办公室询问岳父的病情,医生说根据他的症状,可以初步诊断是肠胃出血,且出血量较大,根据他的年龄及同种症状的经验,怀疑不是好病,不过病情还有待检查。这不是好病意味着什么,我自然清楚,没有检查之前,我也只当医生没说。可是我的心头总像压着一块石头。

八月初七,妻子的哥哥、侄子一大早从张家港坐上了砀山的车,下午三点就赶到了医院,妻子的哥哥到了医院亲眼看到看到父亲病情已稳,安排妥当后,就催促我们回去,让我们该上班的上班,他在那照顾父亲就行了,正好第二天是新学期第一天开学,妻子又是学校的负责人,在哥哥的催促下我们就暂时先回去了。每天电话询问岳父的检查情况。

岳父住院第五天的`下午,妻子打电话说,岳父还没有明确的检查结果,哥哥想带他到徐州二院检查,问我能请个假开车带他去吗?平时工作中我很少请假,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毫不犹豫的。给领导请完假晚上我就开车到了岳父家。早上四点钟我们就驱车去徐州二院。

到徐州二院医生询问病情后说岳父的情况复杂,要住院检查治疗。办了手续去病房,岳父住的是新病房,送岳父去病房正好经过5号楼病房,这让我想起七月份母亲住院的事情,因为母亲腿疾七月份就在5号楼病房。生老病死本属自然。只是作为子女,老人生病倍觉伤感,倍觉责任在肩。

岳父在徐州二院又住了4天,检查终于有结果了,岳父胃出血的原因是胃溃疡、胃粘膜糜烂、十二指肠溃疡。并不是所谓的不是好病。大家心里都放心了。哥哥、我、妻子一致要求回家治疗,经过医生同意,岳父出院了,这一天正好是八月十五。岳父的的这场病让我们过了一个特殊的中秋节。

篇5:婆婆病了散文

婆婆病了散文

婆婆又住院了,这一次做的是“心脏非外循环搭桥术”的手术,这么大的手术对于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是挑战,是是否能创造生命奇迹的挑战。婆婆在监护室的日子里,作为子女的我们每日里都提心吊胆不敢离开她半步,生怕她出现差错,更怕医生突然之间写下我们不想看到的结果。

每天全家人都往返于医院和家里,当时看着病床上的婆婆,那份心痛蚕食着我!上一次老人家逃过一劫,这一次她是否能逃过呢?虽然现在已经度过了危险期,不过每次看到医生给她换药,那没长好的刀口会让我的心莫名地痛,泪迷蒙了双眼。

从我来青岛的那年秋天认识她,我们就一直在一起,从我的一无所有到现在的小有成就,这小小的成绩让她在人前有说不完的自豪。因为我能有今天的一切,无论在思想和生活上都和她的帮助密不可分。可能我用词不太恰当,但是我的词语库确实太贫乏,我确定我找不出确切词语来形容我和她之间的“母女”情。

如今看着病床上的老人,那脸上的纹路刻画了她一生的艰辛。都说大山压不弯的脊梁,可是岁月的无情,把她的脊梁雕刻成为四十五度的角,形成了一个大大的罗锅。看着蜷缩在病床上的老人,记忆的闸门被打开,让我百感交集。那些生活里的画面,在脑海里交替迭出:早市上穿得和企鹅一样臃肿的她;每天回到家里饭桌上香喷喷的饭菜;还有在灯下聚精会神数钱的她,那样子兴奋得像是中了彩票,每天晚上数钱她都开心得像个孩子。只要我有钱赚,她就特别开心。每每望着她的样子,心里的那份感动久久不能平息!因那份情已经融入到血脉里,难舍难分。

如今病了的她看着我的眼神让我心酸,突然之间的病倒她不甘心。想想还是我们粗心,婆婆已经是八旬的老人,身体的硬朗让我们忽略她已年逾古稀。她上一次的病我们就应该得到教训的,看着她,我心里充满了愧疚。真心的向神祈祷,祈祷她早日康复。

别看她不识字,上班的时候可是厂里每年的'先进工作者,奖状一大堆。退休了以后扫马路到71岁,别人扫马路是为了工作赚钱,她是为了开心。别人要是说她,那么大年纪快在家休息吧!

婆婆总是说:“别人羡慕好吃好喝好玩滴,我就羡慕干活滴!生命在于运动,人就得活动着吃饭。能为别人做事情是一种幸福,天大的幸福。”

要不是公公病了,还有我的生意太忙,她还要继续她的马路生涯。她有空的时候就把她的宝贝奖状拿出来看,表情里的那份喜怒哀乐感动着我。

她为家庭的付出更让人感动,在那个年代抚养六个子女,奉养一位老人。那一份艰辛只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才能体会。想着她灯下飞针走线的专注,楼上楼下背着奶奶婆婆微笑的样子,真是五味杂陈!

生病的她看到我会委屈的流泪,也许她在责怪自己生病。她的自责使我心的疼痛,我们为她做得太少了。她老人家是片刻不能闲的人,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如今她病了,说句心里话很多时候就是小姑们陪她我都不放心!我怕她们理解不了她的意思,所以我尽量多陪她。她离不开我,我更离不开她,她和我在一起总是无拘无束,就像一个孩子。

望着她在病中的样子,我的心隐隐作痛。作为子女我们亏欠老人太多,老人一味地付出,我们一味地索取。我在内心深处呼唤着“娘亲”,你一定要好起来。

老人家还有抗日的光荣史,她的家乡是海阳邢村,那是革命根据地,电影地道战就是在那里拍的。在抗日战争年代的婆婆才十几岁,她为了给抗日部队传递消息,多次死里逃生。她做过通讯员,做过卫生员,她身上伤痕无数,很多是当时在山上走夜路被伤到的,但是她从不居功。老人家讲她过去的故事,我就是她最忠实的听众。

如今看着病床上的她,让我想起了她第一次生病的很多事。

还记得她第一次生病的过程,那天晚上小姑‘阿娥’打来电话说:“娘病了,口歪眼斜的。”我叫她赶紧叫120去医院,她说:“娘不让,我不敢让她激动。”我对她说:“我过去带她去医院,你别急!”

挂断电话,我跟病休在家的先生说了下大概情况,抓起衣服就往外跑。先生也想去,我没有阻拦。

到了小姑家,我询问了一下病情,决定去医院,到了医院,她已经不会说话了。是脑血管的渗出液压迫了语言神经,必须住院治疗。

她在住院的日子里还是那么坚强,每次做检查都坚持自己行走,没坐过一次轮椅。看着她蹒跚的脚步,坚毅的面孔,我的心很疼。

那次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就出院了。剩下的就是定期做康复治疗,每个医院都有康复中心,治疗过程像教小孩子说话。

孝顺的大小姑坚持把婆婆接到她们家里,大小姑的厨艺是一流的,家里居住条件也是我们姊妹六家最好的,房子大,二楼还有平台,天气好的时候婆婆可以出去晒太阳。婆婆出院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语言康复训练。大家商议决定,不去医院做治疗,我们要用我们的方法使老人恢复语言述说能力。

我们规定:家里人尽量和她多对话,最主要要引导她说话。没空陪在身边的打电话和她聊天。督促小姑家里两岁多的小外孙女也和太姥姥说话。全家大行动。

开始的时候她不配合治疗,心里有压力,总是摇头摆手不说话,大家都很着急,就又想去医院治疗。我没同意,原因很简单,如果那样老人心里会更有压力。我的意思是我们应该改变方式,尽量引导她,讲她最熟悉的事情,让她把精神放松,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我相信一定会有效果的。

她和我一起的时间长,我了解她的性格,也熟悉她所念念不忘的事情。说做就做我们就从她念念不忘的事情开始。

比如,二小姑是59年的11份出生的。在那一年的秋天她都走好几十里地去遛地瓜,长时间弓腰劳作影响胎儿正常生长,所以生下来的二小姑是歪脖子,她怎么把她的脖子扶正。我们让她讲,大家都做“好听众”,还适当引导她。

效果逐步显现,婆婆的语言恢复特别快,我们信心大增,一家人特别开心。

她最关心的还是我的生意,只要谈到我的生意她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那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她讲在做生意里发生的那些趣事,她怎么捡到走失的小朋友,等到孩子的家人来找;讲做熟玉米、花生、毛豆的技巧;讲她清晨打的帮助别人追交通肇事逃逸的司机;讲和我一去上货的所见所闻。也难怪,这么多年无论我去哪里她都和我形影不离,她就是我车上的副驾驶,陪我进货,送货,去市场。那份情只有我们两个懂得!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她说话虽然和以前还有差距,但是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去医院给她复查,医生都很惊讶她恢复得如此之好。

应该说是她一生的做人教育影响了她的孩子们。三个小姑对婆婆的伺候无微不至,老话说“女儿就是父母的小棉袄”这话一点都不假。她能好得那么快是和她三个女儿的尽心照顾分不开的。老人有三个孝顺的女儿,真是她的福气。

而这次她的病比上一次更危险,她的健康牵动着家里每个人的心。望着病床上的她,心里在祈祷希望她能尽快好起来,因为我们还没有好好孝顺她……

篇6:奶奶病了散文

奶奶病了散文

每次回家,总能看到那忙碌的身影,看到那身影在为我做饭,我的心就踏实了许多。

同往常一样,她依旧在忙里忙外,总会不失分寸地替我安排好一切。在她眼里,我是学生,该干嘛就得干嘛去,一切家务总不让我沾边,这是她的命令。我呢,只有乖乖地做作业去了。

今天,我依旧背着书包哼着小曲回家。家里很静,没有听到那些熟悉的声音,也没有看到那忙碌的身影。我放下书包,在客厅里吃着苹果,突然听到了一声声的咳嗽。

苹果粘在我嘴边不动了,我知道了,她病了。

我在她身边生活了十多年,竟然一切都是靠她。我自己有双手,自己有双腿,我自己能做很多事,我却没有做。我不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心甘情愿地看着她做那么多的事,我竟能坦然地袖手旁观?而且,我每次都傻傻地认为,这是她该做的。

现在,她病了,她再也不能为我做饭了。为什么还要她做?难道我就不能换换位置,换做我为她做一顿饭吗?换做我来照顾她吗?我慢慢放下了苹果,站起身……

“回来了?快做功课。你等着,我马上去,咳咳咳,我去给你做饭。”有气无力的话传进了我耳朵里,暖到了心底。

“别,您先躺下,好好休息,把身子养好。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多,我来做饭。你就躺着休息吧。”反应过来的我,跑进屋,扶住她,劝说着。

看着灯光下的她,她好像又苍老了,脸上的皱纹密了,黑发中多了很多银丝。她养育了我十多年,我竟然没有细心地看过她一次。

还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吃她做的'番茄炒蛋,一回家,就闹着要吃要吃,围着她团团转。她就会抱起我,逗我说:“以后每天都吃番茄炒蛋,天天吃,你不吃我就打你屁股哦。”我总会很快地回答:“好,我要全部吃光。”每当这时,家里人都会哈哈大笑。

今天,她病了,就由我来做番茄炒蛋给最疼我的她吃,让她也尝尝我做的是什么样子。

这一夜,我很快乐,她也很开心。一盘番茄炒蛋,一盆丝瓜汤,两碗干饭,竟然是那么温馨幸福。

她的病好了,我也放心了。

我反复提醒自己,不要再让她操心,再让她劳累。我自己有一双手,自己能做的,尽力去做,不会的,要学。必须记住,她为你,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要珍惜与她在一起的每一刻,要懂得她所做的一切,要知道她是为了谁。要记得你生病时,她对你无微不至的关爱;要记得你受欺负时,那个挺身而出的她……

她,就是我那头发花白的奶奶。

篇7:老姚病了散文

老姚病了散文

寒露过了马上霜降了,夜变长了,天也亮的迟了,早晨5点半天蒙蒙亮,早起的雀儿叽叽喳喳的叫晨。老姚起得很早搞早锻炼,他有早锻炼的习惯,今天他起来的更早,因为他心中装着事,装着别人不知道的心事,不吐不快。他朝村级广场走去,现在县里乡村建设搞得不错,村级广场上,运动器材很多,做操的跳舞的打太极的`嗨起来了,老姚不喜欢那些,他喜欢扭扭腰练练腿伸伸胳膊自由运动,不远处的老王印入他的眼帘,他兴奋地说:“老王老王快过来,我听到新奇事了”,“啥新奇事?”老王耳朵竖起来了。“昨天隔壁的老张家猪圈里的大公猪开口说话了,说的可是人语哟,不过是对它那帮猪孙们说的,说躲远点这是俺老猪的地盘,别占地方别挤着我,让俺睡舒服点。”“真的?,大公猪开口说人话?我的天!”老王睁大了眼睛,眼睛都快突出眼眶了,这可是新奇事情,平生没有听说过。一传十十传百,谣言就像瘟疫一样传遍了,整个广场炸开了锅,整个山村炸开了锅。

老张何许人呢,一个50多岁的老实庄稼汉,待人很真诚,勤勤恳恳,育有一对儿女,都大了成家立业了,女儿一家在外地工作,他和老伴儿子一家在家搞了一个养猪场,他家养的猪肉好吃,这两年生意很好,混得不错。老张心地很善良,条件好了不忘做善事,平时常常接济那些遇到困难的人家,张家女儿考取大学了,没有学费他送去5000元,村头李奶奶是个孤寡老人,生活不方便,他不是送米就是送油,老张不投别事,他看不得人家可怜,自己有条件就去帮帮人家,心里高兴。

老张的孙子亮亮5岁,在村办幼儿园上大班,中午放学回来,就嚷嚷着喊“爷爷,听姚奶奶讲,她家姚爷爷听见我家大公猪开口说话了,是真的吗?”“瞎讲,哪有这事!”老张不相信,“爷爷你带我去吗,去看看是怎样说话的。”老张拗不过孙子,爷孙俩一起来到猪圈,“大公猪大公猪,快说话,我有好东西给你吃。”亮亮这样哄着,可是大公猪像没听见一样,“爷爷爷爷,你问问大公猪,你问嘛。”老张根本就不相信这种鬼话,可是拗不过孙子,“大公猪呀,你什么时候开始说人语了,我咋没听到过,我整天想方设法的搞好的给你吃,为的是让你长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你就对我说说话吧。”大公猪抬起头好奇的看着爷孙俩,哼哼唧唧的又低下头咂吧咂吧自顾自地吃猪食,它用嘴拱拱猪槽,找里面的山芋吃,不予理睬老张。

这下老张出名了。 走在路上,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问老张:听说你家大公猪开口说话了?你家大公猪什么时候开始说人话的?别瞎讲没有的事情,它没对我说过话。老张心里叹息,在村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一直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的帮助了很多人,解了很多人的困,也没出名,没想到这下出名了,是猪让他出了名,他很困惑!

出名就出名吧,反正不影响什么,日子一样过,一样的忙碌,你猪讲人话也好说猪语也好一样喂猪食,老张心里想,他心中淡然了。可是山村不淡然了,老姚生病了,医生说病的不轻,严重幻听,家人将他送去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山村趋于平静,老姚治疗中.......

篇8:婆婆病了优秀散文

婆婆病了优秀散文

一阵急促的铃声呼唤着吃午饭的我,抓起电话一看是老公的,告诉我婆婆病了,去医院看看。唉,即便不说去医院看看,我也一定会去看看的。

我赶紧放下吃了一半的午饭,顶着中午炎热的太阳,步履匆匆,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急急赶往医院。推开病房门的一霎那,我看见您微闭着双眼躺在那挂水。铁打的婆婆病了,真的病了。

婆婆,媳妇看见您病怏怏的躺在床上那一刻,心里打翻了五味瓶,百味杂陈。媳妇心里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来看您,不愿意管您的任何事情。可是婆婆,媳妇必须来。您为尊我为少,媳妇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可怜的良心没有泯灭,所以三步并做两步急急赶来。

婆婆我们都是女人,应该看得起自己,更不应有任何的性别歧视,应该友善。无论老和少,良善是我们的基本品德框架,媳妇真的不可以说您不友善。由于我离自己的娘亲比较远,我一直把您当妈妈看待,小气的我从没给我的娘亲买过衣服鞋子之类(实为工资太可怜),可是,您看看我给您买了没有?只买了一回吗?那时您很高兴接受媳妇的心意,也和街坊说媳妇就像亲姑娘一样,您笑得很开心。

婆婆这一切皆因我的女儿的到来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此时真正的感受到人情的冷暖,人生的冷暖就用内心这架天平秤了称,我冷,我好冷,我冷的腿发颤牙打战。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发誓了,我要我的女儿在充满爱的氛围内长大,不要她收到任何的歧视,我要用我的能力,我的智慧来保护和教育我的女儿,要自尊自立自强自爱的长大,我必须告诉我的女儿,女人不但无错而且很骄傲很自豪,虽然双肩柔弱,内心柔弱可是依然会挚起晴空万里。

婆婆,您不带我的女儿,我依然沉默着。是呀,我无话可说,那是您的自由,再说法律没规定您一定要给我带女儿的呀。女儿既然已经来到世上,那我就一定会养大她,我泡病假,我请保姆,我泪水雨水血水分不清的奔忙着,不和您说难,不请求您帮我一把,就这样我还时不时的听着您的谩骂嘲讽和挖苦。

婆婆,您是女人是母亲,我亦是女人是母亲。何必苦苦相逼那?何必要置对方于走投无路那?

婆婆您今天病了。所有曾经的苦难一起潮涌般滚滚而来,伤悲如撕裂般疼痛,媳妇的.千千万万个泪滴似决堤洪水般汹涌奔泻而来。媳妇只有悄悄止住决堤的洪水,然后带着善意的微笑而来,只是为安慰你那颗老迈的心灵。我也有妈妈,您也是妈妈,婆婆,媳妇再次咽下所有的委屈来孝敬您。

婆婆。我看见您那皱纹交错的脸庞,您那浑浊的眼神,您那干枯的双手,媳妇心里好难过好难过,这就是以前那个铁打的婆婆?而今卧病在床。

婆婆。您是妈妈,含辛茹苦养大儿女不易,我深深的理解一个母亲的艰辛。所以多年来,您对我的冷脸冷语我只装糊涂,听不明白,仰或躲到一边独自垂泪。为的就是不和您发生任何的不愉快,尽管街坊邻居都称赞我,我自己觉得没什么,只是我咽下伤悲漏出笑脸来尊重一个妈妈而已。

婆婆,我轻轻的来到您的床边,轻轻的呼唤您,您睁开眼睛。我知道您此刻的眼神好温暖,晓得您有好多话要和媳妇说。婆婆咱们不说那些往事了,旧日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每一天每一年中,媳妇慢慢的学会了忘记,学会了感恩。

婆婆,尽管中午的时间匆匆,可是您听了我的话儿如同吃了定心丸。这一次我看见您笑了,您的笑中有着晶莹的泪。

婆婆,不要想那么多了,吃五谷得百病,先养好身体是头等大事,多享几年清福比啥都强。

婆婆,媳妇已经决定无论多么也要请假伺候您,工资可以不要了,那高于一切的生命是第一的。

婆婆,放心吧,媳妇早已不较劲这些了,惟愿您早日安康,惟愿您一定为自己活一回吧。再不要拼命了,再不要钱高于一切了,比如亲情是您用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呀。婆婆珍惜一段缘就是善待自己呀。

(下班以后直接去医院了,且把从明天开始休息来医院照料这个消息告诉婆婆,看见婆婆开心的笑了。婆婆,您笑就好,我的泪还是独自吞下去吧)。

——0510

?

篇9:村庄病了优美散文

村庄病了优美散文

村子里的人都好好的,黑黑的脸膛,嘿嘿的言语,看不出丝毫生病的样子。可是每个人都在吃药,都在吃同一种药。

平日里,村庄里空场上除了几个叭黄烟的老汉在老榕树下闲聊外,常常空无一人。可今日,空场地上挤满了老老少少等着拿药的人。

发药的是一位穿白大褂,戴眼镜,满脸斯文的人。说话声音不大,却句句中听。说来也奇,平时就连村长撕破了嗓子也喊不出个屁来的这些村民,此时却乖巧得像一群听话的小学生,全都竖着耳朵,默不作声。因为,“白大褂”说了,谁不认真的听课,谁就没有免费的药物。

原来,药物是不要钱的。所有的人都可以免费服用。

原来,“白大褂”是某某大学的教授,他可以不用拍片就能知晓张大爷的腰痛是椎间盘突出症,可以不用“CT”检查就能洞察李大婶的头疼是神经性头痛。

原来,该药是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刚刚试吃了一天,张大爷的腰痛似乎减轻了不少,李大婶就在当晚睡了个囫囵觉,第二天头也不怎么疼了。

吃药的人越来越多,不光本村的,就连外村也慕名来了不少人。面对如此众多的吃药者,村民们开始为“白大褂”担心起来。“白大褂”却不慌不忙,见人就发一天的药。

村民们担心不是多余的,果然,到了第三天,白大褂开始说话了,说该药是某某大学的最新科研成果,是要造福于全国的劳动人民的,由于数量有限,在每个地方只能免费发放三天。

那怎么办?那怎么办!每个人都这样想,每个人都这样问。

“白大褂”仍然不慌不忙,声音小得像蚊子哼哼,可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原来该药的价格是如此的昂贵,因为它是最新科研成果。

原来“白大褂”是个好心人,他居然说服了领导,药物可以折价销售。但他说得很仔细,每个人最多只能买四盒。

整个村庄都骚动起来。为了买足药物,有些人甚至动员了全家人,甚至有人厚着脸皮多次去买。

村庄里的人真的有本事,居然每个人都买足了药。他们再也不用担心以后没有药可吃了。

原来,整个村庄都病了。

篇10:散文:老师生病了

散文:老师生病了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林老师脸色苍白地走进教室。她声音沙哑,有气无力地说:“同学们,上课了。”

小玲看了很着急,心想:老师是不是感冒了?老师如果感冒了,还要来给我们上课,那多辛苦啊!我一定要帮助他!想着这些,小玲心里很担忧。

终于下课了,小玲飞快地跑向医务室,向医生要了治感冒的药,就匆匆跑回了教室。她先把药放在讲台桌上,从自己的保温杯里倒出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然后,又想了想,拿起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字:“老师,请您少说话,我们爱您!”

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又响了。林老师又来到了教室。他看见了讲台桌上的药和纸条,感动地眼泪都流了出来,正想感谢这个人的`时候,却发现纸条上没有名字。他看着班上这些可爱的孩子,欣慰地笑了。

过了几天,林老师的病好了,小玲高兴地笑了。她真是一个关心老师的好孩子。

相关专题 病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