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圣德太子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圣德太子”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共11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借鉴广泛应用于现代工业企业管理中的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对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进行新的.尝试.从介绍6西格玛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入手,就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应用6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加以改进的意见与措施.

作 者:何丽华 林思祖 吴承祯 马祥庆 何东进 HE Li-hua LIN Si-zu WU Cheng-zhen MA Xiang-qing HE Dong-jin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刊 名: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12(5) 分类号:G40-058 关键词:6西格玛   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  

篇2: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质量管理在高校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ISO9000以其通用性等特点在全世界广泛应用,在高校管理中同样适用,20世纪90年代进入我国后转化为国家标准,当时就有相关人员开始研究在高校管理中引入ISO9000,并有一些高校开始实践。但是具体应用时,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体系,不能照搬ISO9000的理念,应当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适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保证实效。

关键词:ISO9000;高校管理;质量管理

一、高校管理中应用ISO9000质量的可行性、必要性与特点

(一)可行性

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来看,其有八项基本质量管理原则,这些原则也是ISO9000系标准的理论基础之一,是贯彻系列标准的红线。主要涵盖:(1)顾客为焦点(核心指导思想),以人为本,以顾客为本;(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从素质教育来看,其所融入的质量观念以及要求、要素,体现了向学生主体回归的教育,提倡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坚持改革和发展,要求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提升教师素质,提倡学生参与等等。这些内容均与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八项原则高度契合,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行性。

(二)必要性

将ISO9000质量管理引入高校管理,一方面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也是高等教育发展主流方向。这需要我国高校建立一套适应国际化需求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与国际接轨,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另一方面,则是我国高校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长期以来,很多高校采取目标管理模式,秉持传统的管理理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突出问题,相互推诿、制度流于形式等,管理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高。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形成文件化的管理体系,强调过程管理和系统方法,可消除管理上的无序,切实保障管理规章制度、方法有效落实,使高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而且持续改进的质量管理原则还能不断推动高校管理改革,查漏补缺。另外,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也是高校招生以及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随着我国教育逐步走进大众化教育,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高校必将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高校办学质量将成为学生报考或是用人单位选择毕业生的重要依据。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获得认证将是一种实力体现,也是培养合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能够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促进高等教育改革。

(三)特点

首先,产品定义。ISO9000将产品定义为活动和过程的结果,高校提供的产品在质量认证界有两种观点:教育服务以及学生。笔者认为,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从学生报考择校开始到毕业进入用人单位,再到终生学习结束这个生命周期内,应当分别考虑不同阶段产品定义。学生进入学校接受教育,此时学生是学校的顾客,那么教育服务就是产品,当学生毕业就业时,顾客是用人单位,学生就是产品。其次,顾客定义。ISO9000把顾客定义为接受产品的个人或组织,通俗讲就是对产品有需求的.群体。产品与顾客这两个要素一体共生,所以从产品定义来看,高校的顾客应该有三类:一是学生,他们既是产品也是顾客;二是用人单位,每年用人单位需要吸纳大量高校毕业生,人才是用人单位发展的基本保障,需求量大,可以说是高校最大的顾客群;三是家长,这一类十分容易被忽视,高校培养学生,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而学生一般经济来源就是家长,学生入学所需费用一般都由家长支付,是家长为自己的孩子购买教育服务。再次,质量评价。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其质量评价一般通过固定的技术检测手段来确定产品质量。而高校方面却对教育产品质量有着不同的见解。长期以来的教育改革使高校质量评价大体呈现四种观点:其一,名列前茅论,也就是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教育产品质量的标准,成绩较好的学生(即名列前茅的)质量就好。这在应试教育时期十分盛行,哪怕当下强调素质教育,同样也存在。从这个观点看,985、211等学校具有天然优势,地方性高校则天生劣势。这对于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十分不利,也是很多高校跟风、拼命升格的主因。其二,条件质量论,即办学条件好教育质量就好,突出教学条件。其三,目标管理论,即先设定统一目标或是标准,利用各种手段,如笔试考核等来检测,与目标越近,质量越好,至于目标是否合理、有价值,并适用全体学生则不得而知。最后是不断提高论。这一观点相比前三点有所进步,但操作难度大,基础以及提升的幅度不易把握。若按照ISO9000系列标准,高校管理质量评价应当要满足顾客的教育需求,既要满足学生受教育的需求,又要满足家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最后,规律。相比企业而言高校教育活动遵循人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企业则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顾客是焦点在ISO9000中是核心指导思想,是企业的金科玉律,但却不能直接照搬到高校管理之中,如果照搬则与教育客观规律相悖,也是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所以,高校不能像企业那样实行“顾客就是上帝”,特别是学生作为顾客时不能一味迎合学生要求,因为这样培养不出适应社会的人才。

二、高校管理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案例分析

某新建本科院校,于由两所高职专科院校合并升格而成,开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之路,教育部高教司到该校调研,充分肯定了该校的转型成果和发展水平。这得益于基于ISO9000标准建立的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该校成立之初教学质量存在问题,在升格前后存在矛盾,一时无法适应本科教学与规模增长。学校升格后生源发生了极大变化,导致质量观和质量保证方式十分不适应。而且招生也是一个大问题,成立之初本科专业第一志愿报考率不足50%,新生报到率也才80%左右,学生、家长甚至用人单位对学校不信任。因此,该校引入ISO9000标准来改善。

(一)基于ISO9000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该校针对遇到的困境,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了四个基本要求:教学质量以教学工作为核心,让相关利益者满意,以全过程、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控制教学质量,并落实为一系列相关的活动和指标文件,使质量管理具体化。教学策划方面,这是顶层设计,把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专业设置、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内容作为质量评价标准,保持与相关利益者质量要求的一致性。教学实施质量管理方面,重视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建设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学生学习质量。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内容,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单门课程。而教学活动又是教与学的过程,涵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内容。教学条件方面,教育学领域学者提出“凯西模型”,证明了办学条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在《办学条件对学生影响的凯西模型及其应用于发展》中杨小敏也做出了重要论述。该校则从师资、设施设备两个方面加大经费投入,在建设硬件条件的同时,积极发展软件。教学结果与质量评价方面则充分考虑高校顾客的复杂性,制定不同评价标准来衡量教学结果,具体有三个,包括招生质量、就业质量以及社会声誉。

(二)教学质量管理模型的改进

该校在实施基于ISO9000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后,基于ISO9000持续改进原则,召开了研讨会。总结运行以来存在的问题包括认识不到位、缺乏相关知识和管理经验、三标一体质量管理体系浮于表面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质量总目标的制定方面不是很合理等等。围绕这些问题,该校进行了三次改进。首先,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与工作质量考核制。后者以定量、定性为基本框架。定量引入积分制,分别计量职能目标、综合管理目标和满意度;而定性方面则采取一票否决指标。前者则涵盖教学策划、实施、条件以及结果,并辅以奖惩制度,同时形成通报公开文件,与职称、职务挂钩。其次,建立以三标一体的评建工作平台,以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为中心,以目标管理和质量考核为监测手段。修订体系文件,把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纳入质量手册,重新策划相关程序文件,调整考核制度和目标管理制度,按计划分解本科教学质量指标,实现彻底的校本化。最后,开启特色办学之路,即向应用型大学转型,把办学目标定义为应用型大学,并围绕这一目标调整质量观、目标、标准以及评价方式。同时,推动学院制和大部制改革,建立二级管理体系,再一次修订质量手册、相关文件,重点调整相关标准。目标管理实施六化改造,即中心化、年度华、均衡化、标准化、主控化、综合化(参考刘仲全的文章)。

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保持着较高的相似度,同时ISO9000本身具有极高的通用性、自由性,在高校管理中应用可行而且必要,也是高校管理适应当前国家教育改革新形势,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在具体应用时由于高校和企业是不同的组织体系,不能照搬ISO9000的理念,应当结合高校实际,制定适合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改进优化,保证实效。

参考文献:

[1]杨旭东,芮菊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55-57.

[2]梁艺潇,韦妍.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学生工作的应用研究[J].品牌(下半月),,(4):199-200.

[3]刘仲全.ISO9000在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4):154-158.

[4]熊平.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运用的必要性及特点[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4):16-46.

[5]何茂勋.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56-59.

篇3:过程方法在高职系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过程方法在高职系级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搞好系级教学质量管理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基础。本文从“过程方法”入手,针对目前高职教育质量与评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系级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运用过程方法对教学质量进行控制,以期对高职教学质量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教学质量 质量管理 过程方法

1 引言

质量管理理论在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但“过程方法”未受到足够重视。过程方法不仅是目前最为重要的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更是高校实施质量管理的重要途径和着眼点。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由过程的有效控制来完成。学生是学校的产品,学校教育管理部门要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对产品质量控制的观念,逐个深化对产品质量的认识,即从产品的设计、制造、检验等环节着手,实现对产品的零缺陷设计与制造,这实质就是将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的重心前移,从教学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包括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开始就进行质量管理。

2 过程方法

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一般通过“PDCA”循环方法来实现,每一循环包括策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处置(Action)四个环节,前一循环的输出将成为后一循环的输入[1]。PDCA循环实际上是一种螺旋上升的动态管理循环,应用这种循环可以促进组织保持和持续改进过程的能力。尽管“过程方法”较早应用于企业、组织的质量管理中,但是作为一种通用的现代管理方法同样适用于高职教学质量管理。首先,由于管理本身并没有行业的界限,凡是有人、物等因素参与的过程都可应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2];其次,与企业一样,高职也是生产产品的组织,产品包括学生、科研成果及其他辅助产品,其中学生是核心产品;再者,从高职高专院校本身的特点看,它比本科院校更具有“企业化”、“市场化”等特点,更适合采用“过程方法”进行教学质量管理。

3 过程的识别

运用“过程方法”进行管理,首先要识别过程。根据“过程方法”的原理,可以把高职教育分解为四个过程[3]:①教学过程: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案、考试等,这些过程内涵充分反映了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和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特征的培养模式特征;②教育过程: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育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③管理过程:指学籍管理、教学教务管理、各种日常活动的管理;④服务过程:指学院对学生提供服务的活动过程,如招生宣传、图书馆和信息服务、医疗服务等有关的服务。

4 过程的控制

所有质量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质量管理要通过对过程的控制来实现。任何一个组织都应该识别、组织、建立和管理质量活动过程才能创造、改进和提供持续稳定的质量。这就是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原理。按照质量管理的观点,将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所以系部教学质量管理的关注点应从起始阶段开始,注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过程性要素的控制。

(1)教学过程检查

教学质量过程检查分为五个步骤:信息收集→综合评估→提出建议→落实措施→更好的教学质量。①资料信息收集。这是教学质量检查的基础。收集资料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学生问卷调查、毕业生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以及系领导、教师同行听课等等。②综合评估。评价者有任课教师、已学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教研室主任负责全面汇总所收集的信息并提出总结报告。③提出改进建议。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本人以帮助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评价结果尤其是在评价过程中,对评价较高的院系和教师及时找出其优点所在,并总结经验,以利于教师相互探讨、学习和提高;对得分较低的院系和教师更需要及时总结和改进,组织专家、教授帮助其查找原因,不断提高教学质量。④落实具体措施。改进建议的具体执行者是教师,根据改进建议,制定出具体行动计划和定期检查的措施。同时建立评价档案,及时对评价的结果要进行分析、存档,进行规范的管理。⑤更高的教学质量。每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要看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否比前期有所提高,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并对未能达到制定的目标做出解释,采取措施加以改进,以保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信息反馈

有效的信息反馈是质量控制的基础。反馈的信息要及时、准确和完整,就必须依靠健全的监控机构采用有效的监控方法获取信息并快速地传递给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因此必须建立多通道的信息反馈系统,及时收集信息反映问题[4]。实施持续改进的渠道是否畅通,改进的策划是否真正符合改进的要求,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利用是重要因素。每个组织都应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对外部的、内部的信急应及时收集、整理并加以利用,以寻找改进的机会。

(3)过程的评价与改进

过程评估是对照系各专业、各课程的质量标准,对照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及时评估,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输出评估一是指毕业时进行目标验收,可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论文、外语水平等等(根据各校特点而定)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毕业,严把质量关;二是指坚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搜集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对系部教学的反馈给系部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通过校级评价,可以判断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运作态势,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系级评价,可准确了解系级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情况,有利于促进系级教学基本建设,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教研室、实验室自评自测,可更加深入地了解各个科室的各方面的情况,为学校和系级改进工作提供依据,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定期对质量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发现的问题,认真分析原因,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具体形式可以通过定期的质量讲评或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来实现。

5 结语

产品是通过过程形成,过程的输出是产品。按过程方法管理是质量管理基本理念所决定的,过程方法的应用是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关健。高职院系教学质量管理的完善与否,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优劣。基于“过程方法”的质量管理能使教学管理部门能够不断改进、提高和自我完善管理体制,这非常有利于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断改善教学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有效实施对高职教学过程的监督、测量、促进、评价,为高职教学质量提供保证,形成科学的运行机制,从而切实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使高职院校处于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参考文献

[1] 戴雅琴.对基于过程方法的高职高专院校绩效管理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5):55-56.

[2] 胡弼成.高等教育质量观的演进[J]教育研究,2006(11):24-28.

[3] 易建芝.“过程方法”在高职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8(11):70-71.

[4] 张晓瑾.高职院校二级院系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33-34.

篇4:案例教学方法在《食品质量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方法在《食品质量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在高校教学中,案例教学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和应用,并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案例教学方法在<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与实施.

作 者:武俊瑞 岳喜庆 乌日娜 皮钰珍 杜阿楠  作者单位: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110161 刊 名:现代经济信息 英文刊名:MODERN ECONOMIC INFORM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食品质量管理   案例   案例教学  

篇5: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也多种多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学资源的稀缺性越发突出,高校需要在实现规模扩张和自身职能拓展的同时,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质量评价体系出发,以教师教学质量为核心,构造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创新和教学质量评估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探索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就高等教育而言,要求是着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6: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1管理观念和教学方法滞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指导和统帅作用。但是,当前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观念还非常落后,导致教学质量管理活动实效性低下,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首先,分数管理盛行。分数是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重要工具,也是考察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在我国高校教学管理中,分数被绝对化了。分数从“促进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异化为“控制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的一种极可怕的魔杖”。教师和学生在分数面前顶礼膜拜,成为分数的奴隶。分数管理观念严重扭曲了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价值取向,教学工作被蒙上了强烈的功利色彩,造成教学质量管理的低效。其次,规章管理泛滥。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分看重规章制度,见“章”不见人,重“章”不重人。这种管理严重扭曲了教学质量管理的本性,管理过程被程序化、机械化、标准化了。管理变成了检查,教师疲于应付,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有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只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再次,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在我国教育改革中,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高等教育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书本轻实践、重学科知识轻整体知识等问题。高校课堂教学基本上仍实行以教师为中心的大班授课制,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定期考试的方式,教学方法上还未有效地突出能力的培养,缺乏协作学习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理论课为主,实验课不仅课时少,而且往往难以保证实验的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1.2教学质量管理手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和监控体系

对教学工作而言,评价和监控具有规范、导向、促进、诊断、反馈等作用,这对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目前许多高校尚未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和监控体系,致使教学质量评价及监控难以充分发挥其各种作用。表现在:首先是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不尽完善]。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平衡,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对其他教学环节、教学过程以及教材的使用监控较少,特别是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监控不力。其次,教学质量评价反馈体系不健全。对于教学质量监控,只重视评价标准的研究,不重视反馈信息的落实解决和跟踪,在整个具体的反馈实施过程中不能准确的处理反馈信息,特别是对某些跨部门的反馈信息很难跟踪,缺乏一个反馈链,某些重要信息就此不了了之。再有,评价缺乏科学性和灵活性,只有学校领导、教务处、教学督导室的评价,没有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缺乏全员性参与,没有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瞪。

l.3教学管理队伍不够稳定,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高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学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教学和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相对于高校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的速度、质量以及高校的发展要求而言,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较多的问题。一方面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员是由专业教师兼任的,他们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以及相应的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自身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提高和进步,更重要的是造成教育资源投入的浪费。一部分从行政岗位转岗而来的工作人员,学历层次普遍较低,与专业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相比对教学管理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科研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应用事倍功半。另一方面,由于高校领导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又受制于有限的经费,从而使高校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严重滞后于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在客观上,则是由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事情杂乱,头绪繁多,同时又受制于不够完善的高校教育行政体制,致使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始终得不到提高

篇7: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2.1树立“与时俱进”的现代教学质量管理理念。强化教学质量意识

要使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能够同步提升,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管理思想必须与时俱进,必须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相关的教育理论,对大学教育的本质和大学教育的规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首先,高校要坚持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和教学投入的优先地位;正确处理发展规模与办学质量、效益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教学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强教学工作,构建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现代课程体系、科学培养模式和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的有效的教学运行机制,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其次,强化教学质量意识,建立健全教学工作责任制。高校的党政一把手要做名副其实的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自抓教学质量,把保证教学质量的责任分解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各级教学单位,动员全体教职员工强化教学质量意识,紧紧围绕进一步稳步提高教学质量这一中心开展工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2.2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构建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教学质量实行全方位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嘶。要通过不断改善学校教学质量影响因素(规章制度,教师,学生及其他因素),通过科学的监控和评价、分析教学质量,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改进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重视文件系统完善,建立质量管理文件系统要求将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都纳入文件,形成质量管理文件体系,从而形成科学的规章制度,使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工作有章可依,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其次,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要全员参与。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一部分,也是被监控和评价的对象。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建立与运行,必须使学校的相关部门、教师、学生都参与进来,必须把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变成广大教师、学生和管理干部的积极行动,从根本上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质量反馈系统是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教学检查和考核,以及开展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教师评学、领导听课等活动,形成多条教学信息交流反馈途径。要注意反馈系统不仅包括学生、督导人员等向校(院)级领导和管理者的反馈汇报,更要包括上级对下级提出的改进意见及注意事项的反馈,这样才能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2.3做好教职工教学质量教育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素质

高校要把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与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应聘人员在素质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进行严格的审批。通过对上岗人员的考核和培训,提升教学质量管理队伍的层次,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首先,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秀人才进入教学管理岗位,认真配备好教务处和各院系的教学管理人员,专职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应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新进的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并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要加强对教学管理骨干的培养培训,定期系统轮训一次,让新上岗的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增强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方法,尽快领会工作的实质,尽早适应工作岗位。同时,高校要鼓励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继续进修高层次的学历,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其次,举办定期的考察及研讨班。让教学质量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第三,要保持教学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各高校要制定有关政策,切实解决好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问题,使他们能集中精力做好教学管理工作。要加强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建设,构建高效共享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促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提高管理效率。

3结语

以上对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了初步的分析,随着高等教育形势的发展,还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作更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从追求规模扩张转移到追求质量、效益的轨道上来,不断完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才能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篇8: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在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管理观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对策,目的是使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论文关键词:高校管理 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 对策

随着当今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所需的人才也多种多样,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推进,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教学资源的稀缺性越发突出,高校需要在实现规模扩张和自身职能拓展的同时,遵循教育的内在规律,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从质量评价体系出发,以教师教学质量为核心,构造了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闭环管理体系,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从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创新、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创新和教学质量评估创新等方面进行系统地分析,探索教学质量管理新路径,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就高等教育而言,要求是着力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深入分析和研究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对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篇9: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排球教学中探究与应用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排球教学中探究与应用论文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不但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开拓大学生的思维,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了解排球运动,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排球文化的精髓,最终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一、概念界定

所谓“现代教育技术”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教育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教育技术”。它是通过现代教学设计、现代教学媒体及现代媒体教学法进行体现的,是以实现教学过程、教学资源、教学效果、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为目的的。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

1.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方法新颖多样,教学手段创新等优点。它能够有效克服过去体育教师边讲解边示范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促进学生的发展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的提高,开拓学生的视野。比如,通过视频功能播放高水平排球比赛时,精彩的战术配合让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攻与防守的激烈对抗让学生感受到了竞争的必要性。

2.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水平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都是采用示范加讲解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产生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育工作者,体育教师务必要转变观念,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掌握基本的课件制作及设计,在运用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学水平。因此说,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彻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认知潜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教学水平。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排球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为排球教学注入了新鲜血液,为调动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增加了动力,也为新时代排球教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在准备活动中的应用

在准备活动中,传统排球教学中,体育教师一般是采取让学生进行慢跑或是排球专项热身操的练习,这样每次都重复同样的动作,学生会慢慢产生抵触心理。大学生都是喜欢创新的事物,因此,如果在进行慢跑时播放欢快、动听的音乐旋律,或是在进行专项热身操时采用有节奏的动听音乐,会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热身克服了生理惰性,避免了运动损伤的发生,为学生在后面的技术动作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技术、战术学习中的应用

我们知道,在排球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排球的各项技术动作,并能够在比赛中灵活运用。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受身体素质、技能水平以及教师示范面的原因,许多技术动作难以理解与掌握。比如,在学习排球扣球技术动作时,由于教师示范无法做到每个动作都能够停顿,因此,学生很难完成模仿,如果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扣球动作技术形象化、具体化,将瞬间完成的技术动作进行慢放或是暂停,就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动作形象,更能够突出教学重难点,可以使战术练习达到最佳的逼真效果,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在演示战术时,通过视频展播能够让学生对基本战术的运用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而提高了战术运用的合理性。

3.在放松活动中应用

在进行了剧烈的运动之后,放松活动是让学生的身心得以有效恢复的重要手段,传统的体育放松手段都是教师喊口令进行简单的放松,许多学生因为对放松活动不重视导致了后面的肌肉酸胀等症状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放松活动不感兴趣。如果在放松活动中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就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达到良好的身心放松的效果。比如,采用舒缓、动听的音乐搭配放松动作,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为下次体育课做好准备,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

在高校排球教学中灵活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促进大学学生对排球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排球课的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体现出其辅助教学的优越性。但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我们自己的教学思想及教学方法的创新,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务必要重视传统体育教学手段,并灵活巧妙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效、顺畅的进行。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为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10:认知心理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认知心理学理论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与应用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如:注意、知觉、表象、记忆、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学理论就是把注意、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现象交织在一起,从可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观察不到的心理过程.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作 者:杨建平 作者单位:北京物资学院体育部,北京,101149 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 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 年,卷(期): “”(26) 分类号: 关键词:认知心理学   高校   体育教学   推广应用  

篇11:试析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论文

试析CDIO培养模式与方法在日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cdio式大学 日语教学 网络应用 自主学习交流能力 团队精神

论文摘要:简要介绍了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我国当前大学外语教学中渗透该理念的重要性以及我校如何应用该理念实施教学改革。探讨了一些正在实践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优势同时提出了一些利用cdio大纲中的各项培养目标,提高大学日语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阐述了各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一、cdio的概念理解

cdio代表构思(con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皇家工学院、瑞典查尔摩斯工业大学和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创立的工程教育改革模式。cd工0改革是基于cd工0理念而建立的国际工程教育改革合作计划,包括cdio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学习目标(教学大纲)、实现与评估标准以及一系列的规划、设计、实施,评估理论和实践资源。

cdio改革的愿景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在实际系统和产品的构思一设计一实施一运行的背景环境下强调工程基础的工程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深厚的技术基础知识;领导新产品和新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理解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对社会的重要性和战略影响。

cdio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它是“做中学”原则和“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projectbasededucationandlearning)的集中体现。它以工程项目(包括产品、生产流程和系统)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休,让学生以主动实践、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学习,主动学习,主动实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学到了真本事,大大增强了自学、研发、解决问题、团队工作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二、cdio应用的意义

现代企业与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都对学生在技术知识和推理能力、个人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团队协作交流等人际交往技能以及大系统调控能力四个方面的培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我国的学生由于一直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以及团队合作意识,很少、甚至从未进行过项目创新与设计的训练,缺乏学习目标和自我规划,不理解专业及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以上的种种问题,使中国大学工科新生的现状与cd工0四大能力之间有着很大差距。

同时通过笔者的教学经验及对很多日语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日语教学和日语在企业运用与实践交流存在很多差异,借用cdio这一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对它的标准、基本理念、模式、结构框架、运行等,进一步的学习了解,用它的先进理念对日语教学进行改革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在全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校进行了cdio的全面改革。而摆在我们日语教师面前的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工程教育模式应用到日语的教学模式中来。只有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的情况下飞才能制定怎样做的方案。我们借用工程教育的模式通过探讨和逐步实践,大胆的对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这不仅让教师在学习研究中重新审视了日语教学的各方面内容,同时探索出一条实战的教学方法,为提高学生能力,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cdio模式下的教学改革

在充分学习了cdio的培养模式后,结合我校日语专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正全面展开、分类分层推进cdio模式,重点突破。我们把培养模式定位于综合素质教育和日语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把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科知识、日语教育、项目操作、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紧密结合起来。

首先我校把培养学生能力分为八大方面分别是:

i,technicalknowledgeandreasoning专业知识与推理能力;

2,openmindedandinnovation开放式思维与创新;

3,personalandprofessionalskills个人职业能力;

4.communicationandteamwork沟通表达与团队合作;

5,attitudeandmanner态度与习惯;

6responsibility责任感;

7.ethicalvalues责任感;

8、socialcontributionbyapplicationpractice(cd工。)实践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为社会的贡献。

八大能力又细化为3个级别的能力指标第四级为专业能力指标.经过一学期的研究应用我专业把每种能力进行了具体阐述,通过多学科结合,综合培养各种能力,各科制定培养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中有所体现。

以日语专业主干课程《日语写作技能实训》为例,培养能力指标之一如下:topcares(i级能力指标):专业知识与推理能力topcares(2级能力指标):1.1相关科学知识;topcares(3级能力指标):1.1.i具备一定的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能力;1.i.2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1.1.3自主学习的能力;1.1.4归纳总结能力;课程培养能力指标:理解日本社会文化知识及日语表达方式;了解日语专有名词等;具备日文录入和word文档信息处理能力;熟练使用邮件的能力;熟悉传真使用的能力:使用ppt进行发表演示;主动预习、收集相关写作材料并能进行替换;具有把学过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形成自己的.文章的能力。

教学目标分为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三方面。具体目标目标设定如下:

理论知识:1.从日语文章的模仿、朗读、书写中,使学生学会地道的日语表达,通过例文的置换练习,使学生掌握日语文书的基本写作能力。2.通过教师给出命题让学生进行文章写作,使学生能够适当地表达出围绕题目的内容书写。3.在前两个目标的基础上,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自由创作简单的日文文章。

专业技能:1.通过例文的模仿,使学生掌握地道的日语表达。2.掌握日文录入能力(包括人名,地名,时间,数值,文章)。3.掌握就职后必须的商务日语写作能力(商务邮件,会议介绍,会议记录等)。

职业道德:i.学会日式的书信和邮件的基本书写方法。2.拥有用日语文章叙述自身的事或想法等日语表现力,说明力。3.掌握书写的商务礼仪。

在制定了相关的目标和能力体系后教学任务为通过本课程学习,结合每课的日语文章的写作和录入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以及地道的日语表达,使学生具各较高的日语写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敬语和电子商务信函等日本文书的学习中,也使学生掌握好的习惯和礼貌礼仪。学习任务重点为商务写作相关文章。

为完成此教学任务,根据自编教材,通过三个阶段模仿阶段,创作基本阶段,自由创作阶段完成教学目标。根据下学期的内容制定了7个项目“文章创作基本”“不匕一于”“感想文”“锐明文”“亿言(声毛)”“招待状”“匕少不人纪事,’o

四、教学改革的意义

本次教学改革的意义在于,在全国日语专业都在探索新的教育道路的时候,我们更早的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下手,在本次教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的标志性体现了工程教育理念在日语专业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