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

罗黛若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罗黛若”参与投稿,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三国时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共7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三国时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

三国时期的九大神童的故事

三国时期无疑是群星云集的年代.短短不到百年的时间,诞生了太多太多让后世崇拜敬仰的人才和英雄,而能够称为神童的人也是其他朝代无法比拟的。

一、曹冲

曹冲称象的故事,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最经典的儿童智力启蒙故事之一。其实曹冲不仅有称象这类“小聪明”,史书称曹冲“辨察仁爱,与性俱生,容貌姿美,有殊于众,故特见宠异“。

曹冲死后,曹操悲痛万分,曹丕来宽慰他,曹操说道:“曹冲之死,是我的不幸,又是你们的大幸。”曹丕即位后,也经常对臣下说:“若使仓舒(曹冲之字)在,我亦无天下。”

假使曹冲活着,以他的仁慈,在与曹丕等人不可避免的争斗中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又有谁能够预料呢?可恨天道难测。上苍把智慧慷慨地赋予曹冲,却又残酷地掠走他的生命。曹冲的夭折,留给历史一道残缺的美丽,留给后人一份遗憾的叹息。此三国第一神童也。

二、周不疑

周不疑,零陵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说他是第二神童,是因为一向识人不差的曹操老早就发现了他的天分,并计划留给曹冲做臣子的,希望两个神童将来军臣一体,共同打理天下。

周不疑和曹冲关系很好,互为好友,两个神童在一起,多美妙啊。可惜曹冲死后,曹操的心就变了,因为他每当看见周不疑的时候就想起曹冲来,心痛不已,于是命人暗杀之。曹丕不以为然,还跑去上谏。

结果曹操把他训斥了一通:“如果是曹冲到还罢了,周不疑不是你这样的人玩得转的”。于是派人去把周不疑刺杀了。周不疑一非皇室,二没军权,就是说到名声也没有什么人知道。

更重要的是,曹操认为将来能震得住这个周不疑的,也只有自己的儿子曹冲,连曹丕都不够格。大家可想而知,周不疑的本事有多吓人!如果不死,诸葛亮、陆逊岂不是有好日子过了。可惜,历史终究没给他施展拳脚的机会,而是过早地让他退出了历史舞台。此三国第二号神童也。

三、孔融

三字经有云:融四岁,能让梨,弟与长,宜先知。一个四岁的孩子就懂得谦让之道,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孔融十岁,随父到洛阳,时李元礼有威名,登门者须隽才之士或有清誉,又或是中表亲戚,阁人始肯通传,孔融独自到李府,向门官言道:“我是李府君亲。”

门官为他通传后请人府相见,李元礼问道:“君与仆有何亲?”,孔融对日:“昔先祖仲尼(孔子)与君先人伯阳(老子)有问礼之谊,是以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此言出自一个十岁幼童之口,李元礼及在座宾客莫不奇之。时有太中大夫陈韪后至,得闻此事,便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能佳。这倒是很常见的事,没想到孔融应声答道:“想君小时,乃当了了。”

一个十岁的孩子,一句话堵得名士张口结舌,孔融才思之敏捷,实在令人赞叹。然而孔融的结局却是悲惨,其中还有一个令人凄然的花絮:被捕的时候,大儿子九岁,小儿子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专心地做着某种游戏。

孔融还怀着一种侥幸心理问使者:“我好汉做事好汉当,能不能放过我的孩子?”没想到他儿子秉承了他的`早慧特征,慢慢说道:“父亲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个成语,就是从这两个小孩子口中造出的。从这寥寥数语中可以看出,他的孩子在遗传了他的口才基因之外,还有着超乎他上的非凡见识。可惜历史没有给这两个小孩一个充分表演的机会就匆匆将其扼杀,实在使人掩卷兮长太息。父子三神童列三。

四、诸葛恪

诸葛恪六岁时,值东吴筵会,恪随父诸葛瑾在座。脸长,孙权令人牵一驴来,用粉笔书其面曰:“诸葛子瑜”。众皆大笑。恪趋至前,取粉笔添二字于其下曰:“诸葛子瑜之驴”。

满座之人,无不惊讶。权大喜,遂将驴赐之。孙权谓诸葛瑾:蓝田生玉,真不虚也。年仅六岁,就懂得化解矛盾之道,诸葛恪可谓神童。应该说在三国的神童里面,诸葛恪是最有机会施展才华的一个。

他自小便深受赏识,后来掌握了主宰一国的权力。应该说他的前期表现隐约有其叔父诸葛亮之风,传后出师表为其所著,然诸葛亮北伐未成,诸葛恪也未能动摇曹魏,最后自己也落得个身首异出的结局,也算诸葛家族的悲剧。排名四。

五、王戎

凉州刺史王浑之子。“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的一位,自幼聪颖,风姿秀彻而身材短小。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中书令裴楷称其眼“烂烂如巖下电”。

魏明帝曾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果然如此。在所有神童里或夭折或坎坷一生或无善终,独王戎活了七十一岁,位至左仆射,司徒。在当时动荡的社会背景下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能活到古稀之年,相当的不容易啊。位第五。

六、夏侯荣

夏侯荣是夏侯渊的五子,从小就很聪明,7岁就能作出文章,朗誦詩文一天达数千字,只看一遍就能記住所有的内容。曹丕知道后就邀請他去,當時在座的宾客有100多人,每人交一份名刺,上面详细写了他们的出身籍貫以及姓名字号,給他过目,只看一遍,然後一个个复述,居然沒有一个錯的,曹丕相當惊奇。

夏侯家世出名将,其人多勇猛神武,再有如此智力,其人应当前途不可限量。而更让人惊异的是:蜀魏汉中之战时,夏侯渊战敗身亡,當時他只有13岁,隨行的部下要帶他一起敗退,被其以“君亲在难,焉所逃死”的理由拒绝了。

于是奋剑而战,战死于汉中。由此看来如果不是夭折,以其既能文又能武的才能应该是个可以出将入相的杰出人物。根据夏侯家与曹家的紧密关系,如果夏侯荣在或可以克制司马父子的野心也未可说。位第六。

七、孙亮

孙亮是孙权的小儿子。孙权死时,他只有10岁,就做了国君。一次,孙亮想要吃生梅子,就吩咐黄门官去库房取来。这个黄门官刚好与掌管库房的库吏有嫌隙,于是他从库吏那里取了蜜汁梅后,悄悄找了几颗老鼠屎放了进去,孙亮没吃几口就发现蜂蜜里面有老鼠屎,果然勃然大怒马上将库吏召来审问,黄门官与库吏两人相互争执。

孙亮略一沉思便叫人当着大家的面把鼠屎切开,只见鼠屎外面沾着一层蜂蜜,是湿润的,里面却是干燥的。孙亮就笑着对大家说:“如果鼠屎早就掉在蜜中,浸的时间长了,一定早湿透了。

现在它却是内干外湿,很明显是黄门官刚放进去的。”黄门官不得不如实交待了陷害库吏、欺君罔上的罪行。由此可见孙亮非常聪明,观察和分析事物都非常深入细致,为一般人所不及。

三国志陈寿评:孙亮童孺而无贤辅,其替位不终,必然之势也。如若不然统一三国的未必归晋。位第七。

八、蔡文姬

原名蔡琰,蔡邕之女,字文姬。史书说她“博学而有才辨,又妙于音律。”6岁时,文姬就显现出了音乐方面的天赋。蔡邕在室外弹琴,室内文姬听到父亲的弦断之音,马上说,是第二根弦断了。蔡邕非常吃惊,又故意弄断了第四根弦,文姬马上分辨了出来。

蔡邕开始教女儿学琴,两年之后,文姬琴艺便成,还赢到父亲最珍爱的焦尾琴。只可惜一生坎坷令人叹之,作为三国唯一之女神童,位第八。

九、何晏

汉大将军何进之孙。何晏七岁,明慧若神,魏武奇爱之,以晏在宫内,因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外。

曹操自己的儿子虽然个个都很出色,见了何晏仍然很喜欢,一心想把他收为义子。没想到何晏人小心大,自己在地上画了个圈,标明是“何氏之家”——这份执著来自于一个七岁孩童,真让人赞叹。

又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为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美姿仪而绝白”﹐人称“傅粉何郎”。後为司马懿所杀。位第九。

篇2: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三国时期,当阳长坂之战是曹操、刘备两军的一次遭遇战,骁将赵云担当保护刘备家小重任.由于曹军来势凶猛,刘备虽冲出包围,家小却陷入曹军围困之中,赵云拼死刺杀,七进七出终于寻得刘备之子阿斗,赵云冲破曹军围堵,追上刘备,交还其子.刘备接子,掷之于地,愠而骂之:“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抱起阿斗,连连泣拜:“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

篇3: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刘备:“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 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张飞:“形貌异常,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桃园结义,莫敢违誓,平素相互礼敬,沙场奋勇争先,终成一番大业.至于结义中一时不快,亦成佳话.关羽重枣面疾终身未褪,张飞瞠目环眼终日,睡不能合.然而二人虽获痼疾,亦惊世骇俗之异相,强敌乍见,无不心战胆寒.长坂坡危急之时,张飞忆及结义时情状,不禁胸腹间气息盘结,俄尔迸为巨雷厉喝,致百万曹军惊悚即溃,而后每战必用,屡试不爽.

篇4: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讲的是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故事.在汜水关前,各路诸侯豪杰大战华雄未果,袁术恐先锋孙坚立下头功不发粮 草,以至孙文台兵败汜水关,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斩,之后袁绍问谁人可斩了华雄,于是关羽主动请缨,但因为身份低微而受到袁术的耻笑,说:“一个小小的马弓手也敢口出狂言.”曹操觉得他是英雄,说:“此人长相非凡,旁人焉知其为马弓手?”于是递给关羽温酒一杯说:“将军且饮了此杯以壮胆气”,关羽却道:“待我斩了华雄后再饮未迟!”于是拍刀上马顷刻提了华雄首级回营,此时酒且尚温!

篇5: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占据蜀地,建立蜀国.他死后,儿子刘禅继位.刘禅昏庸无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国就被魏所灭.刘禅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个食俸禄无实权的“安乐公”称号,并将他迁居魏国京都许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无实权,掌大权的是司马昭.在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当着刘禅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刘禅随从人员想到灭亡的故国,都非常难过,刘禅却对司马昭说:“此间乐,不思蜀.”他一点儿也不想念蜀国. 人们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乐不思蜀”这个成语,来形容有些人安于现状,乐而忘返.还形容有些人乐而忘本

篇6: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简单说下就是诸葛亮发现自己身边只有多老弱病残之后思索再三,决定下一着险棋,那就是大开城门迎接敌军的到来,而自己却装得悠然自若,让大胜马谡领兵而来的司马懿惊疑不定,因为他也明白马谡这样一个深喑兵法的人不可能犯那么愚蠢的错误,而且丢的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要塞街亭,所以他怀疑是诸葛亮的阴谋 故退兵而去 .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魏书》,事情大概是这样的.汉献帝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吕布和陈宫率一万多人从东缗(故城址在山东省金乡县东北)来打曹操.当时曹操驻军乘氏(故城址在山东省钜野县西南),部队都下乡收麦子去了(兵皆出取麦),留守的不到一千人.情急之下,曹操便让随军女眷都到城上短墙(陴)去站岗,所有的兵力也都用上(悉兵拒之).吕布来了以后,看见曹军人数不多,墙上站着女人,屯西又有大堤,堤南“林木幽深”,便怀疑那里有埋伏.吕布就和部下说,曹操这个家伙很狡猾(曹操多谲),我们不要上当(勿入伏中),便向南后退十余里.等到第二天吕布再来时,曹操果然在堤内埋伏了军队,结果打得吕布落荒而逃,曹操“追至其营而还”.

篇7:三国时期人物故事

四位主人.关羽:“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见面矣.”

主人遭遇了“走麦城”的窘境,赤兔马决心与主人共进退. 城中粮草已尽,它已经三天没有进食了,但是它已经决心背负主公脱险,哪怕是自己落进万丈深 渊,也在所不惜.就在这样的情况下,赤兔马驮着一代名将夜走临沮小路. 传说潘璋带五百人埋伏,他估计自己的这点人难以捉住“万人敌”的关羽,于是事先在杂草中准备下七道绊马铁索,又怕赤兔马神骏,认出铁索,就在前六道上染上和草地一样的颜色来迷惑它。但最后一道因为染料不够,就没有染,他觉着六道绰绰有余了. 赤兔马驮着到了关羽到了,吴军拉起第一道索,赤兔轻松越过,吴军拉起第二道,赤兔再次躲开,接着连跳三道,潘章已经吓的面无人色,但赤兔已经三天没进食,它真的累了,当第六道索起来的时候,赤兔已经达到了作为一匹马的极限,但它知道这是最后一关了,过去了主人就能脱险!于是它长鸣一声,尤如龙吟虎啸,前蹄抬起,竟然又过去了!可当它刚一落地的时候,最后那道没有染色的绊马索起来了,赤兔原本想再次发力,但就在这时,那铁索的反光刺到了赤兔的眼睛.赤兔感到天旋地转,但它知道自己绝不能倒下,他奋起神力,企图越起,但是天上似乎有万钧之力在压着它,地上似乎有无数的绳索向下拉它,苍天已经不允许它再次奔腾了! 赤兔马在悲愤和痛苦中轰然倒地,一代名将也落马受诛! 关羽死后,赤兔马拒绝进食,活活饿死.

相关专题 神童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