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评课稿

朴叙俊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朴叙俊”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收集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评课稿(共12篇),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篇1: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评课稿

今天我们听了邹老师的两堂课受益匪浅,我先抛砖引玉,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说说邹老师的这堂课,邹老师整堂课给人感觉节奏鲜明,干净利落,充分体现了该位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和对教材的充分把握,练习课本来是枯燥的,但邹老师这堂课的练习形式并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形式的多样化,使本身单调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了,其次,邹老师这堂课还特别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把握和强化,总之整堂课是比较成功的,但有一个小小的细节我有些不同意见,就是在练习除法应用题时,邹老师问了一个问题,问‘为什么用除法’我觉得这对二年级的学生而言难度太大,应该要老师自己解释,至少要给以提示或启示。吴老师整堂课堂气氛活跃,在纪律,课堂的条理性和基础性上不如邹老师,但老师、学生的思维特别灵活,开放,就教育的长远来说,我更欣赏吴老师的方法方式,好,我的`一点薄见到此为止,现在请各位老师就这两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

邹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是指导思想、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邹老师的教态,语言,节奏非常好。充分体现了一个经验丰富老师的全面素质。教学设计合理。

篇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评课稿

从各个版本教材来看,京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本教材将此知识点放在了二年级第一学期,而人教版和苏教版均放在二年级下半学期,由此看出,本课的知识难度略有些大,学生的年龄较小,让学生直接来列式解决,多数学生肯定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为什么非要用除法。所以针对本节课,我将采取让学生建立模型,形成表征后引入计算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将算理与学生的模型进行勾连,有效地解决除法与倍之间的关系。

本课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乘除法及倍的认识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同时也为后面要陆续学习混合两步实际问题做了铺垫等等。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重在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重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用除法,沟通除法与倍的认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在求一个数里面包含着几个另一个数,所以用除法。

对于学生情况:我采用了前期测评的方式进行了前期的调研,试图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迁移能力,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在解决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通过画图圈一圈或者摆小棒的方法,都能得到几倍,但问题出在了是用乘法计算还是用除法计算上面,接着我采用了访谈的方法,让他们说说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或者问什么用乘法计算,学生的反应总是不能流畅清晰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同学干脆就是随便写的。不能准确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也不能说清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猴妈妈摘了12个桃子,猴弟弟摘了4个桃子,猴妈妈摘的桃子的个数是猴弟弟的几倍”时,胡老师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感知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如在“猴妈妈摘了12个桃子,猴弟弟摘了4个桃子,猴妈妈摘的桃子的个数是猴弟弟的几倍”时,学生到前面摆完之后,通过学生提问题,如“为什么不挨着摆等再请摆的同学回答问题学习新知,在教学中注重提问题和培养学生画图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按点的使用)及时清楚的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困惑:第一个按点出现问题,老师不慌不忙请学生讲一讲,再次选按点,还有6个错的,这时应怎样处理。

篇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评课稿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评课稿

智慧教学需要方法和策略,宋老师这节课以其精湛的教学艺术,巧妙的教学设计,独特的教学风格,让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迸发出了智慧与光芒。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有序地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书本教学向生活数学转变;由获得知识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教学向互动式对话转变。重视探究不忘引导;重视合作不忘独立;重视发现不忘引领;重视训练不忘强化。在平实中演绎着精彩,在简约中升华着情感,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个亮点:

一、揭示课题,独辟溪劲

现代教育主张: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前游戏环节老师能捕捉到生活现象,利用学生熟悉的“掌声”这一资源,引发数学问题和学生的思考,这个情境的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阶段解决问题的教学,如何让学生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我们的目标,而解决问题中怎样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是我们要关注的。宋老师通过“掌声”这个教学情境引入:师:根据(黑板表格上老师拍的下数和学生拍的下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给学生营造萌发问题的机会,产生问题的空间以此导入课题,这种导入设计巧妙自然。独具匠心,也是本节课的亮点之一。这里借用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战功经验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中的以学定教难点就是:

1、发现学生的问题。

2、让学生发现问题。这节课的设计就是让学生把暴露出来,然后按需施教,让学生带着问题,兴趣盎然的进入到自主探究之中。

2、注重生成、以人为本、自主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节课能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给学生提供了做数学学数学的机会,,以“问题-体验-探究-感悟-潜化-拓展”为教学流程,让学生不仅学会了解决“倍数”关系的策略方法。(转化)而且产生了一种追本溯源的求知欲望,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为主。而“倍”是个较抽象的概念,教学中教师没有灌给学生“谁是谁的几倍”而是通过书本上的资源帮助理解。如:新课探究时通过摆小飞机让学生动手进行合作,在汇报交流时教师巧妙引导通过观察表格中数字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引发数学思考。在从感性上升到理解认识的通过中实现了思维的'一次飞跃。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观察表格有什么发现)让学生思考讨论,从而有观形象地体会到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从而抽象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一类应用题的解决方法。(也就是用除法计算)。课堂上让学生亲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探究的痕迹多,教师牵引的痕迹少了,能变传统教学中在问题上的零敲碎打为有效引导,充分体现了数学课的“数学味”。

3、有效引导,由浅入深

本节课真正体现了课标中所说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从新知建构到应用拓展各个环节教师引导学生一次次走进数学,走进生活,又一次次在认知和思维上得到提升。教师整个引导过程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未达、引而不发”是巧妙引导顺势诱导,因势利导。例如

(1)观察表格后,让学生汇报,孩子们说:“飞机架数一个比一个多一架,小棒根数一个比一个多5根。”然后教师相机引导:2架飞机是10根小棒,10里面有2个5,10就是5的2倍;3架飞机是15根小棒,15里面有3个5,15就是5的3倍,继而启发引导,那20里面就有……?25里面就有……?

(2)、在学生摆完了小棒后,老师说:孩子们,通过观察小棒的根数知道了15与5比,15是5的3倍,如果不摆小棒,你能用别的方法,求出15是5的几倍吗?引导列式:15÷5=3.

(3)、在例3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校园艺术节主题图。师设疑: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必须知道什么?为什么?让孩子说出理由。在教师引导下分析了数量关系,尝试节解决问题,35÷7=5,以上几处的引导使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情感被激发,培养了学生有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引导是润物无声的,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达成了目标。学生在口答后教师又问:单位名称是谁?师进而强调表示“倍数”关系是不可以写单位名称的。(孩子在原有认知基础上是探索不出的)。此时教师能关注教学中的细节,让课堂更加丰满,此处教师的角色就定位在:就像劝别人喝酒,三种方式:一种是不喝硬灌,二种是自己带头喝,三种是点燃别人喝酒的愿望。这三种方式运用到教学中那就是一是灌输式。二是说服式,三是需求式,那宋老师的这节课就是点燃别人喝酒愿望的人。通过多种情境的创设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愿望。通过数学问题让学生有目的的进行数学思考。此时,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才能由学浅走向深入。

4、回归生活,体验成功

回顾整节课,从开始到结束真正是把生活引入了课堂。在建立数学表象的基础上,去解决实际问题。如:①在做一做中: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班级同学获得小红旗面数之间的倍数关系。在语文课本生字“确、川”两字之间笔画数的倍数关系。②贴近学生生活吃早餐情况之间的倍数关系等,使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让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起了学习的兴趣,从而获得了成功的情感体验。在某校二年五班的54名同学吃早餐之间的倍数关系的训练中。(这是一道开放性的训练)。师:看到这张表,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有什么话要对二年五班的同学说一说?教师抛出这几个问题后,孩子们跃跃欲试,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和建议,在深化训练中让学生知道了“营养均衡”,明白了在包含上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一道理,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人文性,此处又为本课掀起了一个高潮。

总之,这是一节特色鲜明、风格突出的课,教师能站在高起点上审神这节课,设计这节课,把握这节课。高效课堂建构理论中提到,一节最理想的课堂,主要看学生的学习状态。宋老师这节课在关注点上,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关注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在教学风格上,朴实而细腻,扎实而有深度,是具有浓郁数学味的一节好课。

篇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教学的重点我认为应该是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若用教师为主的说教方法进行学生肯定是很难理解的,我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的形式去逐步发现并理解这一点。

我先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2根,第二行摆3个2根”,摆好问:“谁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小棒根数与第一行的关系?”“第二行比第一行多。”“第一行比第二行少。”“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3倍。”……对学生们的说法我都给予肯定,我选择了第三种说法并板书,接着问为什么可以这么说?“因为有3个2根。”我在上面板书的那句话左边继续板书:第二行有3个2根。然后第二次让学生摆小棒:第一行摆3根,第二行摆12根。接着问:你摆完后想到什么?“第二行里有3个4。”“第二行里有4个3。”“第二行里有6个2。” ……“为了与第一行的根数3发生联系我们该选择哪种说法?”学生们异口同声说了第二种,我把它板书在黑板上,“你们能用一句话来表示第二行与第一行的关系吗?”“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4倍。”学生说出后我继续板书出来。

通过两次摆棒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进行实际的应用——例5的教学,例5的教学我让学生先尝试练后自学课本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都能顺利完成。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并揭题。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尊重了每个学生的回答,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5:《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倍》教学反思

这节课有两个例题:例2是通过摆小棒的情境让学生先直观地看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感受与除法的联系。然后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可以用除法解决该类问题,并且能够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看第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第二个数,进而理解该类问题的实质。例3是的例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前面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练习的形式,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摆小棒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篇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建立“倍”的概念,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运用知识的转化解决问题,使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且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习惯。通过对该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1、从孩子的生活经验出发,学习新知。

这节课,主要通过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提炼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是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通过实际操作、观察、思考,让学生明确:在两数已知的情况下,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应该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并记住这一题型的结构和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提供知识基础与支柱。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摆飞机图,突破这一知识点,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2、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数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用数学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魅力。能根据图片提供的大量信息,选择一些有用的数据,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引导学生仔细审题,根据具体的题意,按要求提问、并解答。

3、注重低年级学生习惯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听课中,往往注意力不够集中,并且爱说话,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注意坐姿,写字姿势。反复提醒学生专心听讲,不但要听老师的话语,最主要的还要听回答问题的同学的发言,因此,我时不时的让学生重复别人发言中的要点以及问题,比如,学生对除法的读法,往往爱丢“除以”的“以”,这样不但引起回答错误同学的重视,更主要的是引起全班同学的重视。

4、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低年级学生合作中,往往缺乏时效性,因此,合作前,我注意讲清合作学习的要求,并及时进行个别指导,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5、在课堂上对个别学困生指导不够,这些学生思维不活跃,积极性没有完全调动起来。

板书过多使用彩色粉笔,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楚。今后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质。

篇7:《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节课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对“倍”的认识和除法的认识基础上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是将这两个知识点充分地沟通,使学生顺利地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通过复习导入。采用学生喜欢的游戏的形式,让男生女生三人一组到前面站排,男生是女生的2倍。复习已经学过的“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基础,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为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做好知识上的铺垫。

2、由于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首先通过动手到黑板前贴小猴让学生感受“倍”,变静为动,让学生直观感知“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实际上就是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交流,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含义,初步掌握此类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有让学生动手摆小棒进一步体会感受“倍”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例3,有效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练习,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练习中安排一道选择题,一道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道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通过比较不同,使学生加深对两种类型题的理解。

教学结束后我反思本节课的不足:

(1)在教学例2摆小棒的操作过程中,只强调了8根、12根是4的2倍、3倍,注重让学生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求一个数里面包含几个另一个数”来解决,而没有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应该在这里强调一个图形用4根小棒,两个图形用8根小棒,三个图形用12根小棒。摆两个图形就是用2个4根是2倍,摆三个图形就是3个4根是3倍。在这里教师应渗透对应和函数的思想,要注重学生构建“倍”的概念的过程。学生通过操作过程后,能用语言把活动表述出来,训练学生数学思维。教师应在操作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总结、提升。在今后的备课中要很好的理解教材,准确把握、运用教材,多注重让学生说说算理。

(2)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回答,学生语言不严密,教师应及时纠正。

(3)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量还不够,课堂上还是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8:《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教学倍的认识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教学本课时主要做到了:

一、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多渠道促进学生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图片说一句话“谁是谁的几倍”,接着让学生根据“倍”的知识灵活、开放地摆小棒,使学生牢固建立起“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内化对“倍”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学生活动和发展的空间。

让他们亲身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为“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并要求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如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必须知道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本节课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改进:比如应强调:“倍”不是单位名称,它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所以商的后面不要写“倍”字,应关注一些细节,使学生答题更加规范严谨。再如:在比较“求10、15、30分别是5的几倍”时,可引导学生发现:现阶段的解决问题,一般是“求一个大数是较小数的几倍”。这样能避免学生提出“求一个较小数是大数的几倍”的错误问题。

篇9: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经历转化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上一节数学课。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知识,首先看这个问题。

(1)蓝气球有6个,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5倍。红气球有多少个?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6×5=30(个)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6的5倍也就是5个6,所以用6×5=30(个)。

师:同学们看,这里的5倍也就是5个,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所以我们用乘法来计算。

2、15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每5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

师:自由读题,谁来解决?

生:15÷5=3(组)

师:怎么想的?

生:15人,每5人一组,15里面有3个5,所以15÷5=3。

师:这道题实际上是把15个小朋友按每5个人一组平均分,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几组,像这样有关平均分的问题我们用除法。

师:对已经学过的知识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在以前知识的基础上我们今天继续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课件出示“小红摆飞机”的情况。

师:看,小红在干什么?数一数,她是怎么摆的?

生:小红摆了一架飞机,用了5根小棒。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板书5根),摆出了一架飞机,小棒数就是1个5。(板书1个5)

2、课件出示“小红和小丽摆飞机”的情况。

师:接着看,小丽又是怎样摆的?(谁还有补充?)

生:小丽用10根小棒,摆出了2架飞机。

师:她用的小棒根数就是几个5?

生:2个5。(板书:10根2个5根)

师:小红用了5根小棒,小丽用了10根,10里面有2个5,我们就可以说10是5的2倍,小丽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2倍。(板书:10是5的2倍)谁能像老师这样把结论完整地说一说?没关系,老师引着你说。(找两名同学说)来,我们一起说。

师:都会说了吗?好,再来看图。

3、课件出示“小红和小强摆飞机”的情况。

师:小强又是怎么摆的?

生:小强用了15根小棒,摆了3架飞机。

师:小强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来解决,他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呢?有同学一下子就想出来了,别着急,只说出结果还不行,还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师:谁来说?

预设:

情况一:

生:小红用了5根,小强用了15根,15根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所以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挺好,你是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来思考的。

情况二:

生:15÷5=3,小强用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3倍。

师:你为什么这样列式?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小强有15根小棒,每5根一架,可以分成3架。

师:你这样解释,实际上求的是可以摆3架。不过能摆3架,就说明15里面有3个5,15是5的3倍。

师:这里的“5”指的是谁?你能到前面来指一指吗?(生指小红的飞机)

师:同意吗?对了,要求小强用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列算式时是以小红的根数作为标准,看看小强的15根里面有几个小红这样的5根,就是小红根数的几倍。解决这类问题得到的是几倍,不写单位名称。

师:来看图,指着小红,这是几架飞机,指着小强,这是几架飞机,不数根数,只看架数,小强摆的架数是小红的几倍?刚才求的是根数和根数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求的是架数和架数之间的关系。

师:回过头来我们看这个问题,小丽用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快速列出算式?10÷5=2,10里面有2个5,10是5的2倍。

4、求“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几倍”

师:如果老师手里有20根小棒,我的小棒的根数是小红的几倍?谁能完整地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20÷5=4,老师的小棒根数是小红的4倍。我是这样想的:20根里面有4个5,20是5的4倍。

师:说得真完整,谁能像他这样再完整地说一说?

师:大家观察一下,今天我们求的都是什么样的问题?

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师板贴)

师:一起来读一读。解决这样的问题就是看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用除法来解决。

三、应用“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关于这样的问题呢,想去看看吗?春天到了,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公园春游。这是我们春游的路线图,看看路线图,我们要经过哪些地方。每到一处都藏着数学问题,等着你们去解决,你们想去吗?来,我们出发吧!

问题1:儿童票每张8元,成人票每张16元,每张成人票的价钱是儿童票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怎么算?(口答)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进入公园,来到了演艺中心的会场,看到少年宫的小朋友们正在表演歌舞,大家兴奋地走到跟前。

问题2:唱歌的有35人,跳舞的有7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师:谁来说说题意?

师:仔细观察,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师:看完演出,同学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公园里的游乐场。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3:请选择你需要的数学信息提出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并列出算式。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

师:我们来玩一个你问我答的游戏,谁来提问?你想找谁回答?她答对了吗?你问问他,他是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在游乐场里玩得特别开心,最后来到了百花园赏花。

问题4:公园的花坛里摆了4行月季花,每行9盆。还摆了6盆牡丹花,月季花的盆数是牡丹花的几倍?

师: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你们要仔细思考,把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师: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要弄清题意,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问题5:

师:再来看路线图,你能不能根据路线图上这三段长度提出一道两步计算的有关于求倍数的问题?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这样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们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小红5根1个5

小丽10根2个510是5的2倍10÷5=2

小强15根3个515是5的3倍15÷5=3

老师20根4个520是5的4倍20÷5=4

篇10: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里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含义,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初步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与交流中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学习方式,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帮助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的解题策略;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一步增强学生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本课中利用“包含除法”的迁移是本课的关键,即是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转化成“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学生能初步感知用除法计算,但是仅仅停留会列除法算式计算的`层面上,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可能学生会这样想:我会列算式计算,为什么还要画一画、圈一圈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们要思考:数量关系的理解及表述要通过多种表征的转化,使学生感悟问题的深层结构,帮助学生建立用除法计算的模型思想。在这里画示意图、圈一圈等方法是由直观操作的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学生的思维水平是有差异的,如:一部分学生要借助画好的示意图,看出擦桌椅12人是扫地4人的3倍;另一部分学生则在直观的基础上,将求12人是4人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12里面有几个4的数学问题,并能根据除法的含义确定算法,得出12÷4﹦3的算式。要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学生逐渐地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让学生用所学除法的含义来分析数量关系,理解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四、教学准备

课件、练习卡

五、教学过程

(一)围绕“倍”的不同表征,把握教学起点

1.复习旧知,感悟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1)说一说。

第一行

第二行

第一行有( )个,第二行有( )个,第二行是第一行的( )倍。

(2)圈一圈。

有( )只, 是 的( )倍。

师追问:在这几题中,每题中的1份量(标准量)分别是多少个?

2.变式运用,深化标准量与比较量的关系

我说你摆。(拿出学具●、☆和△)要求摆出的☆是●的2倍,△是☆ 的 2倍。

师:你是怎么摆的?还能看出谁是谁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完成摆一摆,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注重学生表述中说明谁是1份的数量(标准量)。

【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生动图片,渐进式的题型设计,进行旧知回顾,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让学生再次感悟对“倍”概念的理解。同时在习题中不同的表征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复习理解对“倍数关系”,引导学生准确地用“倍”来描述两个量的比较结果。

(二)探究在“倍”中求标准量的形式,建立整体框架

1.形象感知,在操作和语言表征中逐步抽象方法

师:刚才我们看见勤劳的小蜜蜂忙着采蜜。看看我们班小伙伴们在干什么呢。

课件出示主题图。

(1)阅读与理解

师:他们在干什么?(打扫卫生。)真是一群爱劳动的孩子。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板书:

信息:擦桌子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问题: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设计意图】选取学生打扫卫生的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生活情境在数学应用的意识。让学生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学习是有意义的。观察情境,了解相关信息和明白问题,培养学生检索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分析与解答

①尝试解答

可能会有学生答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

师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怎样验证他的问题是否正确?

②画示意图表示数量关系

师:如果像刚才的复习题中的图示表示,就能看得更明白了。

引导学生尝试用画示意图的方法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尝试讨论:怎样简洁、清晰地表示擦桌子和扫地人数。

(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代替。)

指名上黑板画图解决,其他同学独立在草稿纸上画图分析。

③语言表述

作品分析,平台展示。

教师引导同学说出怎样画好图:(图的前端文字说明、图形尽量大小一致,上下图形做到一一对应。)

课件出示(预设的出现的情况)

方法一:

方法二:(教材中呈现方法)

师:说说要先把扫地的人数圈起来?为什么要4个一圈?擦桌子的人数里有几个4?在这两个数量中,谁是标准量?

引导学生从图中看出:要想知道“求12是4的几倍,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

④把思考的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2÷4=3

让学生结合示意图说算式的意义。

板书: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

⑤对于单位的分析

师:在这个算式中,12、4、3分别表示什么?3表示擦桌子的人数是扫地人数的3倍,而3倍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不是指具体物体的单位,后面是不写单位,所以不能写成“ 12÷4=3(倍)”。

【设计意图】通过情景引入,图示比较,渗透符号化的思想。在追问中深化概念理解。“为什么4个一圈?”“谁是标准量?”“为什么会是3倍?”引导学生在比较和思辨中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里有几个几”的关系。这个过程借助简洁、概括性强的直观图示呈现比较结果,帮助学生积累概念的感性认识的经验。

(3)回顾与反思

你算的一定是正确的吗?你是怎么想的?

课件出示图片。

说明检验方法,可以用乘法口诀进行检验。补充答语,引导学生养成完整答题的习惯,体现数学规范性和完整性。

(4)变式练习,逐步理解

师:爱劳动的同学还有很多,你们看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信息:教室里还有8人擦窗子。

师:你能提出一个有关倍的问题吗?并解答。(擦窗子的人数是扫地的多少倍?)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同桌互相说方法,全班反馈。

(可以借助示意图,也可直接列出算式 8÷4=2。)

【设计意图】创设“打扫卫生”学生熟悉生活情境串,体现情境的整体性。对刚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进行巩固练习。

(5)概括比较,抽象模型

比较12÷4=3,8÷4=2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点。进一步思辨“为什么都除以4”的本质所在。

在比较和思辨中逐渐清晰两种量的关系,加深对“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解决中,确定标准量的重要性。

(三)关注“标准量”的变化,体会唯一性

1.巩固应用,提升能力

(1)练习十一第3题

课件出示分步呈现小鹿、小猴的只数和第(1)问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18÷6=3”算式的意义。“为什么除以6?”

(2)课件分步出示小兔、天鹅的只数和第(2)问题

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①让学生独立完成,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同桌交流汇报。

②集中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可能会有:小兔的只数是天鹅的几倍?24÷8=3

还有:小兔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24÷6=4

2.沟通联系,拓展延伸

(1)比较18÷6=3和24÷6=4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除以6?

(这两个算式都是以小猴标准量,所以除以小猴的只数)

(2)比较18÷6=3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的“3”表示什么?

(这两个算式中虽然比较量与标准量不同,但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3倍的关系)

(3)比较24÷6=4和24÷8=3

师:这两个算式中为什么都是24除以一个数?

(这两个算式中,24表示小兔的只数,标准量不同,得到的结果也就不同)

师生小结:在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问题时,找准标准量,把它看成一份。比较量里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几倍,用除法表示“比较量÷标准量=几倍”。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列除法算式解决这类问题方法虽然不困难,但仍然需要大量具体事例进行比较、思辨、建模,感知知识形成的过程,逐步内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变式练习中,不断引发认知冲突,刺激审题的严谨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直观到分析推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通过实物表征、操作表征、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到符号化的算式表征,探究解决问题的本质。

(四)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增进应用意识

1.圈一圈 算一算:课件出示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汇报: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列式方法。

2.拔萝卜:课件出示

灰兔拔了9个 ,拔了3个 。拔的 是 的几倍?

(1)学生独立完成。

(2)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正误。

3.踢毽子:

课件出示练习十一的第7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7题的情境图,先出现信息和问题:王平只踢了3个,李芳踢了18个。①李芳踢得个数是王平的几倍?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出算式的意义,追问:谁的个数是标准量?

课件出示问题:②刘梅踢得个数是王平的2倍。刘梅踢了多少个?

(2)分析问题:谁是标准量,如何表示刘梅和王平的关系?。

师:像这样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该怎样思考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把新旧知识间的进行无缝连接,通过圈一圈、算一算和生活中情景图,让学生在直观理解基础上,对用除法计算解决这类问题模型的建构更加清晰化。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与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将所学知识巩固提高的目的,体现数学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五)课堂小结,孕伏新知

1.课后思考,孕伏新知

师:同学们课后可以思考:知道一份量的个数(王平的个数),要求比较量(刘梅的个数)的个数的问题。

2.学生谈体会: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篇1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复习旧知

师:森林里在开森林运动会,你想知道有哪些小动物来参加了运动会吗?

出示:小兔3只

小熊的只数是小兔的2倍

小猴的只数是小兔的3倍

你知道小熊和小猴有多少只吗?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学习。

1、CAI出示(黄花和红花)

2、引导观察:

谁能说说这两种花有什么关系?或者说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现其中的倍数关系、相差关系)

3、着重研究“倍”

提问:你为什么说红花是黄花的3倍呢?

A、你有什么好方法让其他人一眼就看出是3倍呢?(学生动手移一移、圈一圈)

B、你为什么要2朵2朵地圈呢?

C、请你填完下面的填空

因为黄花有朵,红花有()个2朵,所以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倍。

D、你能不能用数学方法来算出3倍呢?

你想过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生: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2)

想6里面有()个2(板书)6是2的(3)倍。

算式6÷2=3表示什么意思?(6里面有3个2),在这道题里表示什么意思?(6是2的3倍)。师说明:倍不是单位名称,表示的是份,所以在算式6÷2=3后面不要写单位。

2、我们班的孩子真聪明,知道了要求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就是求6是2的几倍,想6里面有几个2,用6÷2=3来计算。花仙子好开心,又送来了一些花。CAI出示。8朵红花,谁能用刚刚学到的本领说说看,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几倍?

先独立想一想,再同座两个小朋友互相说说。指名说。

3、巩固练习:10里面有()个2,10是2的()倍

15里面有()个5,15是5的()倍

24是8的()倍,16是4的()倍

3、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兔子有5只,猴子的有10只,猴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几倍?

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写算式。摆小棒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巡视。得出结论: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求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种问题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除法)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4、基本练习:

(1)、唱歌的有30人,跳舞的有6人,唱歌的人数是跳舞的几倍?

(2)、动物园

CAI出示大象6只鹦鹉4只老虎2只猴子12只

你能从中找出倍数关系吗?

()的只数是()的倍

三、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现在我要来考考大家。

思考题:

1、CIA鸭子有12只,兔子有3只,乌龟的只数是兔子的2倍。

(1)鸭子的只数是兔子的()倍(2)乌龟有()只,你是怎样想的?

对比两题的不同点,找到解题的关键。

2、篮球有8个,足球比篮球少2个,乒乓球的个数是篮球的3倍,乒乓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3、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苹果的3倍,一个苹果的重量是一个桔子的2倍,一个菠萝的重量是一个桔子的几倍?

篇1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圈一圈、说一说、算一算、摆一摆等多种方法,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联系除法的含义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创设情境,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会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正确分析与解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愿意与人交流,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

评价设计:

1、 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感悟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检测知识与技能目标达成度。

2、 通过学生小组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检测过程与方法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一、直入问题,尝试探索。

1、同学们,你经常到郊外去玩吗?在郊外你参加过哪些活动?

2、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捡贝壳等等。

3.图中的小朋友说了什么?

4、听了这些小朋友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说问题,老师出示课件。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同学们真棒!提出了许多的数学问题,现在我们就一个一个来解决。

(1) 王丁的贝壳数3只,李飞的贝壳数是6只,刘林的贝壳数15只,王晶的贝壳数是5只。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刘林比王晶多几只?

生:王丁和李飞加起来一共有多少只贝壳?

生: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生:刘林的

...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师选择板书: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刘林的贝壳数是王晶的几倍?

3、解决问题:李飞的贝壳数是王丁的几倍?

(1)师:你能根据信息用学具摆一摆李飞和王丁的贝壳数吗?

指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其他同学在自己学具板上摆一摆。

(2)6÷3等于几?你想怎样来计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里交流。如果需要,可以使用教具。

(3)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说一说你们组想出了哪几种方法?

同学们刚才想出了许多好的方法算出了6÷3的结果。其实我们都是在想几个3是6?也就是二三得六这句口诀来计算。

板书:二(三)得六,商是2。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样用乘法口诀来求商。(板书)

(4)林杰拾的贝壳数是李飞的几倍?

那么你会列算式吗?

18÷6=3板书算式。

口诀:三(六)十八,商是3.

生在解答完以后,集体交流。鼓励学生用口诀计算。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倍的意义,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

三、课堂练习:

1、基础练习:

8÷2= 25÷5= 15÷3=

6÷2= 4÷1= 20÷4=

2、变式练习:

(1)红花有3朵,黄花有9朵,黄花是红花的( )倍;

(2)糖有4块,巧克力有8块,巧克力是糖的( )倍。

3、 综合练习:

我5岁,妈妈35岁,妈妈的年龄是我的几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计算练习强化学生对计算方法的应用和理解,多层次多形式练习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同时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内容,转化迁移学习方法、计算方法,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感受成功的喜悦)

相关专题 个数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