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菱歌泛夜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菱歌泛夜”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共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环城游憩带形成机制分析及市场开发探讨

环城游憩带是今后城市周围地区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本文在其形成机制和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当前应定位于以城市居民为主的周末短程旅游市场,并提出发展建议.

作 者:石艳 何佳梅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 刊 名: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ADMINISTRATORS' COLLEGE 年,卷(期): 17(4) 分类号:F59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   市场   开发  

篇2: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研究

摘要:作为低碳经济时代背景下游憩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规划游憩地布局,引导环城游憩带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需要迫切关注的话题。本文从动力系统的角度提出了创新系统的概念,并构建了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

关键词:环城游憩带 创新系统 运行机理 动力系统

一、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概述

发展动力是指改变或推动原有状态的力量。彭华认为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是一个由旅游消费牵动和旅游产品吸引所构成的,并由消费引导和发展条件所联系的互动型动力系统[1]。环城游憩带作为低碳经济背景下大休闲产业发展中的一种新型产物,其动力系统也是供给系统和需求系统的统一。因此本文所提出的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包括供给系统:中介系统、创新吸引系统、支持系统,也包括需求方系统:消费需求系统。

(1)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的模型结构

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是一个由城市周边休闲消费牵动和休闲产品吸引所构成的,并由消费引导和发展条件所辅助的互动型动力系统。由于假日制度的短频化和休闲时间的增加,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人们出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这就从客观上决定着人们的休闲需求不断升级;然而部分地区的休闲产业还处在一个发展的瓶颈期,而解决瓶颈的关键是引导和促进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忽视的创新(资源和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系统及其重要价值。

因此,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结构既包括休闲消费所牵动的需求系统,也包括休闲产品、休闲引导和基础条件所构成的供给系统,如图1所示。

(2)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的要素分析

首先,休闲的核心是为了体验,而体验的最大功效在于解除城市居民和消费者遁世和寻求安宁或者追求新鲜刺激的需要,这是休闲消费者参与环城游憩带体验活动的最大诉求。

中介系统是联系环城游憩带内部供求体系不可或缺的纽带。有形中介系统是联络城市周边散落的游憩景观或休闲产品区域的各种交通、基础设施等。而无形中介系统包括传媒及其为宣传服务的各种宣传品,是休闲游憩产品顺利销售出去的良好渠道。

支持系统即支持环城游憩带发展壮大的客观大环境,是社会、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也是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基础性条件。大环境对环城游憩带休闲吸引的营造具有很强的辅助作用。

环城游憩带发展的支持系统包括有形环境和无形环境。有形环境即支持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城市及城市外围的硬件设施。无形环境是指支持环城游憩带发展的软环境。

创新系统是环城游憩带发展的灵魂,是其长期保持生命力、长久保持发展活力的前提和重要保障。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创新系统从形式上划分可以分为物质创新和非物质创新。

二、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及分析

环城游憩带的创新系统是由主、客体相互作用,创新能动方与被动方相互影响和作用的系统,由四大要素构成的。

(1)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四要素

环城游憩带的创新系统由四大要素构成,分别是创新主体、创新客体、禀赋资源和区域创新条件。

1、创新主体

环城游憩带的创新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旅游企业。政府在现阶段仍然是很重要的创新主体之一,尤其是针对环城游憩带这样的区域型旅游规划产品,但是其职能也在逐渐转变,更多地表现在为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政策支持、规划引导、行业管理等。

2、创新客体

创新客体就是环城游憩带所服务的对象,即休闲游憩者。根据价值共创理论,休闲游憩者的角色和地位在参与休闲活动的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转变,比如更注重追求自身的个性体验。在体验经济时代,一方面游憩者对游憩需求的内容、方式和层次都在不断更新,促使环城游憩带产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改变;另一方面,游憩者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来自创新主体的创新成果,而是更深入地融入到创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中去。

3、禀赋资源

禀赋资源是环城游憩带内对游憩者具有吸引力和游憩价值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和人工创造物等的综合。禀赋资源并不是环城游憩带产品创新的决定性因素,但却是创新活动的物质载体和基础之一。禀赋资源是影响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创新条件

环城游憩带创新条件是指所处区域的经济、社会环境以及支持产业和机构发展的现实状况。创新条件是环城游憩带产品创新活动的支撑体系,包括区域经济实力、大型购物休闲餐饮业的发展状况等。创新条件是衡量区域旅游产品创新系统运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2)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模型及要素分析

结合上文所述的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的要素构成,本文构建了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分析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结构的关键是把握运行创新系统内部因素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根据产品创新的特征和环城游憩带的创新系统模型,笔者对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结构归纳如下:

1、禀赋资源是环城游憩带创新的基础

任何的创新最终都要有一定的物质载体。虽然环城游憩带产品的创新既包括物态创新,也包括精神创意,但禀赋资源在环城游憩带产品创新中的基础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2、环境条件在环城游憩带创新中起支持作用

良好的环境条件在创新过程中具有资金优势、吸引人才的优势和灵活政策的.优势。相关产业和机构的发展状况对创新能力也能起到保障作用,它们为创新活动在供应链、便捷性和竞争环境上提供支持。

3、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互动沟通是创新系统的核心内容

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重要力量。网络的扩张、信息获取的方便、眼界的扩大、对个性体验的追求,使游憩者日益成为环城游憩带产品创新中的主导力量。他们从“旁观”到“参与”,从“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和“自己安排”。因此,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的互动沟通成为顺利实现环城游憩带价值的关键。

三、基于体验特征的创新系统的运行

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的运行首先是基于创新系统内部的相互作用,包括创新主体与创新客体之间的心理互动,创新主、客体与禀赋资源之间的沟通,在互动过程中产生创新动力并依靠企业或行政的力量突破供给壁垒,从而逐渐形成环城游憩带物理场。

环城游憩带经过物理场的提升之后,还需突破一层体验壁垒,因为同样的体验型产品,由于体验引导手段和方法的差异,或者是面向不同心理状态的服务群体,甚至是因为服务时机的不同,游憩者都会因此产生不同的体验效果(谢彦君,) [2]。

四、结语

环城游憩带动力系统对研究环城游憩带可持续发展、保持环城游憩带良性发展周期有着重要作用,也有助于促进环城游憩带的健康成长(吴承照,1999) [3]。而环城游憩带创新系统是其中最为核心的子系统,是体现体验经济时代环城游憩带发展的关键所在。对于创新系统及其运行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提升环城游憩带理论研究的深度。

参考文献:

[1]彭华.旅游发展驱动机制及动力模型探析[J].旅游学刊,1999(3):40―44

[2]谢彦君. 旅游体验研究[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吴承照.旅游区游憩活动地域组合研究[J]. 地理科学,1999(4):437―441

篇3: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探讨论文

一、昆明环城游憩带的开发现状

(一)昆明市的基本状况

昆明,云南省省会,有两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云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昆明地处云贵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濒滇池,三面环山。属于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四季如春,是久负盛名的“春城”。 昆明还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荟萃之地,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质结构,为昆明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同时,昆明市还是一个发展 中的国际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会为中心的集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胜地。

(二)昆明环城游憩带的范围介定及资源分析评价

第一,昆明环城游憩带的范围介定。环城游憩带ReBAM实际上指发生在城市郊区,主要为城市居民光顾的游憩设施、场所和公共空间,特定情况下还包括位于城郊的外来旅游者经常光顾的各级旅游目的地,一起形成环大都市游憩频发带。由于环城游憩带的最大功能在于为城市中心及周边居民提供休闲、度假、大康体健身等活动场所,所以旅游时间比越小越好。以昆明为中心,主城区以外100KM的环行范围内为昆明的环城游憩带,其中包括了昆明市,楚雄市,玉溪。同时,根据单程路途上所需时间再将昆明环城游憩带划分为三个部分,主城区为城市中心游憩带,主城区以外50KM范围以内的环行地带为近郊游憩带,主城区50KM以外100KM以内的环形地带为远郊游憩带。鉴于对环城游憩带的`范围,国内暂无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且随着交通的不断改善和居民经济能力的不断加强,环城游憩带的范围毫无疑问将扩大,因此,我们将主城区100KM以外的范围称为昆明的扩展游憩带。由于收集到的数据有限,此篇文章仅对目前昆明的100KM范围以内的近郊和远郊游憩带展开探讨。

第二,昆明环城游憩带的资源分析。一是昆明环城游憩带资源分布。昆明市区:翠湖、石林风景区、西山森林公园、滇池风景区,九乡风景区,黑龙潭,圆通动物园,人民胜利堂,云南陆军讲武堂,筇竹寺,金刚塔,太和宫,石寨山遗址,金殿,云南民族村,世博园,圆通寺,“一二一”烈士墓,聂耳墓,护国起义纪念标,忠爱坊,地藏寺经幢,东寺塔,金马碧鸡坊,石寨山遗址,西南联大纪念碑、昆明博物馆、阳宗海风景区、安宁温泉风景区、大观公园、金沙江皎平渡口,轿子雪山风景区。

第三,昆明环城游憩带的资源评价。一是旅游资源丰富,类型齐全。昆明市环城游憩带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既有奇异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独特的人文旅游资源。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山川地貌雄伟壮丽,蔚为壮观。历史悠久,文化氛围浓厚。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众多,民族风情绚丽多彩,各具特色。二是旅游资源分布广,规模大,等级高。昆明环城游憩带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广,数量大,丰度高,分布广,资源质量高。昆明是国家颁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像路南石林,滇池,九乡这样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还拥有众多省,市县级风景名胜区。三是旅游资源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前面已有相应的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社会环境优良,治安良好,具有发展环城游憩的社会基础。从经济方面来看,昆明重视经济的发展,且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旅游业发展迅速,这些都为旅游的发展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四是资源的可进入性和可开发性好

昆明的旅游资源地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达性好,可进入性强。另外,昆明的旅游资源大多自然天成,不需要人工的刻意雕凿,可开发性好,发展前景看好。

黄丽娟:昆明市环城游憩带的发展探讨(三)昆明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开发现状

第一,旅游开发曾取得明显成效。进入上世纪90年代,昆明旅游业快速发展,在许多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并创造辉煌。当时昆明旅游业已形成一个包括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交通、餐饮、农家乐、商品、娱乐会展等组成的综合产业体系,旅游总收入占全市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8.39%提高到的14.5%,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云南省因昆明世博会,创下了旅游入境游客104万人次,国内游客3.673万人次,创汇33亿元的新纪录。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昆明旅游业的发展。

第二,旅游接待能力进一步提高。云南省现共有星级酒店795家,高星级酒店多集中在昆明(6家五星级,16家四星级,32家三星级)此外,昆明还有1.800~1.900家小旅店,专门成立了饭店协会(40个床位以下)公 开办公,加上昆明的1.500辆左右的旅游车,使得昆明的旅游综合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综合 能力大大加强,昆明的旅游业基本形成吃 、住、行、游、购、娱相互配套,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完整体系。

第三,旅游交通状况进一步改善。公路运输在云南交通事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全省有四条国道纵横贯穿,108、213、320、324等4条国道经昆明市形成了以昆明为中心,国道为主,辐射全省,连接邻省邻国的公路交通网。昆明到17个地州市所在地均是高等级或次等级路面,保证了主要风景区、旅游胜地、国家级、省级口岸道路的通达。

第四,旅游社会环境进一步优化。随着昆明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昆明旅游业的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而且昆明市对于社会治安情况,医疗条件,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处理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等非常重视,根据国家和云南省的相关规定,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旅游市场非法中介和安全隐患的活动。如20的“春雷行动”。加大了旅游行业的管理,有力地进化了旅游社会环境。

二、昆明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确定不到位

长期以来,昆明市旅游业一直贯彻着国家旅游局“以观光型游客为主的客源结构战略”和相应的“数量扩张型战略”。但是在昆明旅游业迅速发展,旅客总人数及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却出现了连续多年的亏损。根据昆明市旅游行业

会计报表统计,昆明旅游行业(包括主要旅游景点,旅游饭店,旅行社等单位)年净亏损1.3111亿元;净亏损2.7559亿元;净亏损3.2353亿元;净亏损2.8405亿元。以上统计情况表明,昆明市旅游经济效益处于较低水平,具有明显的低消费观光型旅游的特征。而这一情况的直接原因就是旅游发展战略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

(二)旅游产品不能很好地展现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

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是昆明最独特的旅游资源。而且昆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滇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但是昆明旅游产品未能展现出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其独特的民族风情。旅游特色不够鲜明,产品不够丰富,对游客缺乏吸引力,这使得昆明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在下降,昆明从一个旅游的目的地变为了过境地。

(三)旅游宣传促销不得力

旅游宣传工作不到位,市场辐射范围小,未能弘扬昆明精神,展示昆明旅游资源,营销昆明旅游品牌。每年都有对外的宣传促销,但旅游宣传促销经费投入不足,多数情况注重广度,反而忽略了深度。以政府为主导的城市形象营销力度不够。昆明旅游业的销售手段较为单一,宣传、促销表象化。不能按照市场需求、针对游客的不同特点,组织不同的旅游商品,提供对路的服务,实行区别化和精细化的经营战略。

(四)城市建设缺乏自己的品牌,城市形象提升不到位

品牌是一种商品赖以区别其他同类商品的特色、特质和标志。城市也有自己的品牌。城市品牌就是从城市的层次去看待地理品牌,让人们了解和知道某一区域并将某种形象和联想与这个城市的存在结合起来,是一个城市在历史、自然、环境、建筑、文化、经营、管理、服务和社会生活等各个不同方面的城市形象与城市精神的综合体现,实际上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内在与外在的良好特色、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凝结。品牌定位模糊,缺乏个性化设计,对昆明资源特点、人文历史缺乏客观认识,对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品牌设计缺乏科学思考和准确定位。现在的“春城“还不够美、不够绿,没有达到春城应有的内涵。城市的建设未能体现其自身的特色,盲目大都市化。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城市规划严重滞后,缺乏特性。

三、总结

根据以上总结的昆明环城游憩带的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今后,昆明的环城游憩带发展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恰当的规划与发展。

(一)结合当前旅游发展和昆明市总体规划建设,科学制定旅游发展战略规划

采用科学的统筹规划,以适度超前的战略意识来规划昆明环城游憩带的发展蓝图。要从全局意识出发,按市场发展趋势的要求,根据旅游功能体系的结构要求,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点和旅游的发展规律,做出全面安排和部署,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二)充分挖掘、展现昆明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风情特色

在昆明未来发展中,要扬长避短,利用宜人的自然气候,弘扬悠久的历史文化,塑造鲜明的具有昆明个性的城市形象。要在“春”字上做文章,在体现“春城”特色上下功夫,种树、种花、种草,突出鲜花和绿色,努力把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和“春城无处不飞花”的特色体现出来;要处理好保护历史文化与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关系,把弘扬历史文化和发展现代文化结合起来。在城市建设中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城市风貌、传统格局、文化古迹、革命遗址、优秀建筑、民族文化,一定要倍加珍惜和爱护,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决不能破坏这些无价之宝,已经破坏的要积极创造条件恢复,进一步发掘和体现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内涵,又要发展现代文化,赋予城市建设产品更多的文化性,增加昆明城市的文化含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实现昆明环城游憩旅游的新增长

采用现代宣传促销手段,多层次多渠道宣传昆明环城游憩旅游,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的目标定位要围绕居住在昆明、休闲在昆明、养生在昆明、体验在昆明这个主题,推动昆明环城游憩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康体、会展、商务复合型转变。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形象

昆明环城游憩旅游发展定位在“观光娱乐、康体休闲”,要重点建设环滇池旅游圈、环阳宗海、轿子山、世博园和城市观光等6大项目。在石林景区附近建设具有彝族文化特色的旅游小镇,增强景区文化氛围,留住客人。环阳宗海有温泉和高尔夫球场,发展前景好,关键是保护环境,抓紧建设。轿子山应作为重要景点建设;世博园要研究提高吸引力问题;城市观光的重点是把新昆明建设得更漂亮。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J].地理科学,,(21).

[2]陈传康,城市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旅游学刊,,(05).

[3]马涛等.城乡交错带-特殊的生态区[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02).

[4]邹积林.旅游区划问题探讨:以成都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1990,(05).

[5]李九全.西安环城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J],经济地理,1999,(19).

[6]沙润,吴江等.城乡交错带旅游景观生态设计和初步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08).

[7]叶岱夫.对我国城郊旅游功能及相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问题,,(06).

[8]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旅游空间模型研究[J].城市问题,,(06).

[9]杨新军,刘新民.城市旅游开放中的产品类型与空间格局[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1).

[10]王声跃.云南地理[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2,(05).

篇4:乱石岗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乱石岗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乱石岗滑坡位于汉源罗卜岗新县城规划区中部,滑坡体积110.7×104m3,属大型滑坡,现今滑坡体在天然或暴雨状态下处于稳定状态.对滑坡形成机制进行深了入分析.

作 者:陈国辉 郑奎 CHEN Guo-hui ZHENG Kui  作者单位:陈国辉,CHEN Guo-hui(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成都,610072)

郑奎,ZHENG Kui(西南科技大学,四川绵阳,612100)

刊 名:四川地质学报 英文刊名:ACTA GEOLOGICA SICHUAN 年,卷(期): 29(3) 分类号:P642.22 关键词:滑坡   形成机制   诱发作用   四川汉源乱石岗  

篇5:技术性贸易壁垒形成机制分析论文

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理:进出口双方国家间贸易政策的博弈

众所周知,技术性贸易壁垒是前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产物,从经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上说,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不利于全球资源的合理配置,各国所获得的利益较自由贸易的情况下所获得的利益会减少,那为什么各国还是会倾向于选择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呢?

一个很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进口国的企业或相关行业,特别是那些没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或行业,会受到进口产品的影响,其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也就是说,设置壁垒根本上是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行业。由于各国在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技术水平、需求偏好与经济禀赋等客观条件上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国的技术性措施之间产生着分歧,为了保证自身的最大利益,各国间必然形成技术性贸易壁垒。

假设:A国和B国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A国在甲产品生产上有优势,B国在乙产品生产上有优势,两国分别从对方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即A国从B国进口乙产品,B国从A国进口甲产品。A国和B国只允许采用技术壁垒方式(TBT)来限制对方出口,它们的策略及利得如下图,所示,

理性的国家知道,如果双方都不设置技术壁垒,他们都能够从贸易中获得0.5个单位利益,这对双方来说,是一种“双赢”的格局。但是,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他们的占优策略。因为,在一方设置技术壁垒行为被允许的情况下,如果对方选择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那么他将获得1个单位利得;如果对方选择设置技术壁垒,他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则会使自己造成1单位利益所得损失。相反,如果他选择设置技术壁垒,他的利益所得损失为零。根据理性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每一个理性主体都会剔除严格的劣策略(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去选择设置技术壁垒。因此,尽管各国都知道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能获得一定的利益,但考虑到在其他国家设置了技术壁垒之后自身的利益会有损失,所以,为了能够回避这种风险,各国最终还是有很强烈的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意愿。

2、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理:壁垒设置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

技术性贸易壁垒既是各国之间相互博弈的结果,也是各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平衡的结果。在一个民主的政体中,多数人的意愿应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当少数利益集团受到损害时,迫于政治压力或为了赢得更多的选票,政府往往采取了少数利益集团的建议。这与关税的实施是相同的,关税的采用必然导致消费者福利的损失,技术壁垒的设置给消费者带来的是较少的产品选择和较高的消费价格。但不同的是,技术壁垒的设置常常是符合了或者至少表面上符合了消费者的利益(保护消费者的安全和健康、保护消费者生存环境的洁净和安全等),相关的'压力集团有更好的口实来要求技术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政策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市场结果,对经济个体(包括生产者与消费者)有资源配置和福利影响,理性的经济个体对不同的政策及其市场结果也有一定的偏好,必然会通过施加各种政治影响以实现自己的偏好,获得利益最大化。消费者人数众多,利益分散,每个消费者难以察觉自己在贸易保护下的福利损失,而且消费者更多的是注意他们在生产方面的地位,这个地位的维护和提高经常得益于进口保护政策。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是一国内部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作用与平衡的结果。

假设1:一国政府G有设置和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两种选择,国内生产者P有生产和不生产产品两种选择,但生产的产品在同国外产品的竞争上没有优势,国内消费者C有购买和不购买国内生产者生产的产品两种选择。那么,我们可以建立如图2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由图2模型可知,当政府选择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该种产品可以自由进口,消费者可以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也可选择进口的该种产品,由于进口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生产者的价格,消费者当然会倾向于花费2个单位的利益损失购买进口产品,但此时国家和国内生产者什么都得不到,则国内生产者就会要求国家对该种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政府也会认为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则会导致进口产品对国内的垄断,国内生产者的大量倒闭,造成国家巨大的逆差,不利于本国该种行业的发展,从而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本国企业进行保护。当政府选择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会对该产品的进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进口产品的价格,减少进口产品的数量。此时,尽管国内该种产品的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但会低于进入到本国市场的进口产品价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如果选择购买国内生产的该种产品,会造成自己3个单位的利益损失,国内生产者会得到2个单位的利益,政府得到1个单位的利益;如果消费者选择购买进口产品则会造成自己5个单位的利益损失,国内生产者什么都得不到,政府能得到3个单位的利益。由于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后,消费者购买该种产品的支出增加了,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要求国家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形成了国家——国内生产者——消费者三方的博弈。但只有当国家认为国内该种产品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的时候,才会逐步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

假设2:一国内有两个企业A和B,企业A已经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在市场上具有稳定的销售份额,且企业A可以通过要求政府是否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来打击其他竞争者。企业B打算从事该种产品的生产,但是对企业A的竞争实力不完全了解,无法判断企业A在企业B进入市场后的反应,此时,我们可以分两种情况建立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一是企业A是属于行业领先企业;二是企业A是属于行业一般性企业。具体博弈策略及利得见图3和图4:

在图3中,由于企业B是该行业的新来者,在技术、销售渠道等各方面都不会比企业A更有优势,而企业A是该行业的领先者,企业B的进入对企业A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是,当企业B选择进入市场,且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时,国外企业也会进入本国市场占去一定份额,所以企业B一定会倾向于要求本国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从而获得更大收益。当企业B认为进入该市场所得到的收益太少而选择不进入该市场时,对于企业A可以在本国市场上得到绝对多的收益,但是,如果要求本国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企业A便可以取得本国市场上的绝对垄断。所以,无论企业B选择进人还是不进入该产品市场,国内总会有企业要求政府要求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在图4中,因为企业A在该行业的竞争实力一般,所以企业B有可能在进入之后与企业A一统市场,由于这两个企业本身实力都一般,会做各方努力,为自身减少竞争对手,扩大所得收益,所以,无论企业B进入市场与否,企业A都会要求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阻止国外企业进入本国市场。而当企业B进入市场后,就会同企业A一起要求政府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获得最大收益。

总之,对国家而言,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加强与外国的贸易往来,尽可能地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另一方面,又为了保护那些缺乏国际竞争优势或者幼稚产业,不得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企业而言,设置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无疑会为自己的产品减少竞争对象,可以得到更多利益;而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不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会导致国内同类产品更强烈的竞争,消费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选择和较低的消费价格。所以,由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弊不一致,一个国家是否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设置何种程度的技术性贸易壁垒,都是国内不同利益集团之间不断博弈的结果。

3、结束语

因为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环境,所以能以一定的合理性来增加出口国产品的出口成本,从而起到限制其出口的作用,又因为它可以调控经济贸易利益,所以一些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经济、科技、政治上的优势,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贸易,对世界公平贸易带来极大危害,打乱世界贸易秩序,阻碍国际贸易正常发展。特别是我国作为一个“人世”不久、且对外依存度很高的发展中国家,国外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不仅大大限制了我国的商品出口,而且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主要产业部门的发展。所以,我们一方面要意识到自己的落后,加快发展壮大自身;另一方面,也要区别对待,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应对那些不合理的技术壁垒。同时,我国政府也可以考虑对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行业,设定技术性贸易壁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摘要]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影响国际贸易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束。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基于技术水平的差异、政府的主动干预而形成,也可能是其中涉及的不同利益方相互博弈的结果。本文主要从国家间贸易政策博弈和各国内部政治与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角度,通过构建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和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解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及对各利益集团带来的影响,以期为我国相关部门拟定有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关专题 市场开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