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册 4、2反射活动

normam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normam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第二册 4、2反射活动(共10篇),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第二册 4、2反射活动

第二册 4、2反射活动

第二节 反射活动

反射活动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对学生了解神经系统的调节机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方法

反射活动不是人类特有的神经活动方式。因此教材在介绍反射现象时也例举了一些动物的反射活动。由于反射活动的过程及反射弧的结构比较抽象,而反射活动本身又是可见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学会从表象推测和分析其发生的机理。在学习反射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实验分析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活动宜从观察反射活动开始,先使学生从表象接受“反射”的概念。进而通过实验演示和分析,使学生思考反射活动的发生机理和物质基础。通过实验观察、实验假设、实验设计、实验验证、逻辑推理、自学讨论等方式,了解反射活动的过程和实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2.了解反射弧及其构成;了解反射活动的发生过程。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判断能力。

2.初步体验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3.培养利用一般原理分析实际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进一步体验生命活动的物质性。

2.体验科学实验的趣味性和科学性。

3.激发对科学实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反射的概念和意义;反射弧的涵义和构成。

2.教学难点:反射弧的构成;反射活动中信息的传导。

三、教学准备

青蛙2只;剪刀、镊子、探针、小钩、线、铁架台、滤纸、纱布、0.5%的硫酸溶液、清水、培养皿。马陆、蜘蛛、乌龟等小动物。反射弧模式图的挂图或投影片。手电筒(学生自带)。

四、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体验反射现象

我们知道,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调节机构。它是如何调节人体活动的呢?

活动一:以同桌两同学为单位,用手电筒照对方眼睛,仔细观察瞳孔变化。

活动二:以同桌两同学为单位,在教师的示范下,做膝跳反射实验。

在学生回答实验现象后,教师介绍反射的概念和意义: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叫做反射。如缩手反射、膝跳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并介绍,动物也有反射活动。观察马陆等动物对刺激的反射现象,以加深对反射现象的理解。

反射活动是通过什么结构来进行的呢?

(二)实验探索反射现象

演示1:取两只青蛙,均切去颅部,把其中一只的脊髓用探针破坏(以上须向学生介绍)。当脊蛙的休克消失后,对两只青蛙做屈腿反射测试。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有无反射现象发生)并分析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演示2:将脊蛙的一侧坐骨神经剪断,用同侧后腿做屈腿反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该实验告诉我们什么。

看书并讨论。

(三)尝试解释反射现象

在自学和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对上述两个实验现象是可以作出科学的解释的`。在引导学生对两个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解释后,教师结合“反射弧模式图”再作补充,重点突出:

1.反射活动的发生依赖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即反射弧。

2.反射弧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包括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包括肌肉和腺体等)。

3.神经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项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4.每一反射活动都由特定的神经中枢控制。

5.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可举例)。

6.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中任何一个环节损坏,与之相应的反射活动就会由于信息的接受、传导或处理受阻而不能正常进行。

(四)设计实验验证反射机理

结合上述第6点,问:如果没有感受器,或者感受器损坏,反射活动能完成吗(不能)?

“能”或者“不能”必竟都是一种推测,你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推测是正确的呢?

介绍实验设计的一般步骤:

1.提出假设。2.定出实验目标。3.写出实验思路。4.设计实验步骤。

介绍完毕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可用前后同桌组合的方式)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向学生提示:重点在写出实验思路。教师巡视指导,回答学生疑问。

完毕后,选几位小组代表表述实验思路。教师在肯定后进行适当补充,并按实验思路当场进行实验演示,以验证学生的假设是否正确。

最后,用文字表达出反射发生时神经冲动的传导途径: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

(五)利用原理解释反射现象

在学习了以上原理后,让学生分析几个常见的反射现象,以巩固对反射弧的理解。如:缩手反射、尝到鲜美食物的味道分泌唾液等。

五、板书设计

第二节 反射活动

一、反射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作出应答性反应,叫做反射。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包括对信息的接受、传导和处理。

二、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效应器→传出神经纤维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        ,它由        、        、        、        和        五部分组成。

(2)脊蛙是指                  的蛙。

(3)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叶镶嵌现象

(B)吞噬病菌

(C)受惊吓后,心脏的跳动加快

(D)人体心脏的节律收缩舒张现象

(4)在人的排尿反射活动中,脊髓的作用是(   )

(A)感受刺激         (B)完成反射

(C)反射的高级中枢   (D)反射的低级中枢

2.课后作业

(5)结构最简单的感受器是(   )

(A)眼(B)耳(C)运动神经末梢(D)感觉神经末梢

(6)神经中枢是指(   )

(A)脑  (B)脑和脊髓   (C)脑和脊髓中的灰质

(D)脑和脊髓中功能相同的一群神经元细胞体

(7)既有感受器功能,又有效应器作用的结构是(   )

(A)眼球的睫状体     (B)眼球的角膜

(C)膀胱             (D)耳的鼓膜

(8)做膝跳反射实验时要注意将一条腿     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叩打的部位是    腿的     骨下面的           。

3.参考答案

(1)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2)切除了脑(3)C(4)D(5)D(6)D(7)C(8)自然,上面,膑,韧带。

4.简要分析

(1)略(2)略(3)反射是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作出的应答性反应。A和B显然没有神经系统的参与,心脏的节律性跳动是心脏的自主调节所致。所以选C。(4)略(5)略(6)略(7)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能感受尿液是否充盈,在排尿反射中是感受器;排尿时膀胱的相应肌肉收缩或舒张,引起排尿。所以膀胱既是感受器又是效应器。(8)略。

【小资料】

脊髓反射

反射,是神经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最简单的脊髓反射弧只包括一个传入神经元和一个传出神经元,组成单突触反射,一般只局限于一个或相邻脊髓节内,亦称节内反射。多数反射弧是由两个以上的神经元组成的多突触反射,即在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之间还有中间神经元,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在固有束内上行或下行数个脊髓节,再终止于前角细胞,此种反射称为节间反射。牵张反射或肌伸张性反射是节内反射,其生理机能在于维持骨骼肌紧张,对维持直立姿势特别重要。膝反射,跟腱反射等腱反射都属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的反射弧相当简单,但也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在脊髓反射弧径路中断时,反射消失;但在失去高级中枢的控制时,反射却亢进。(詹迪威)

篇2:第二册 1、4真菌2课时

第二册 1、4真菌(2课时)

第四节  真  菌

教材分析

前面已学过了细胞、单细胞的动植物和细菌,本节要学习的是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经常碰到,人们经常利用或避免,既有单细胞又有多细胞的真菌。真菌既有像动植物的一面(属真核生物),又有像细菌的一面(以现成的有机物作营养物质)。教材先讲述单细胞真菌(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再讲述多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营养、生殖,把学生从对单细胞生物的学习过渡到对多细胞生物的学习。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及方法

真菌在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经常碰到,人们经常利用或避免它;既有单细胞的肉眼看不到的真菌,又有多细胞的大型真菌。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生活、生产实际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实物和挂图。为了方便单细胞真菌的教学,可安排在实验室中上课。通过师生共同观察讨论,再结合教材所提供的资料得出有关结论,即:观察→分析→查资料→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其中学生实验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介绍霉菌和食用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介绍微生物在自然界里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真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学习,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习惯。

2.通过介绍我国人民利用真菌造福社会的事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酵母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

2.教学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

三、教学准备

1.每组准备显微镜一台、放大镜一把、酵母菌装片一块、有霉菌的桔子皮和新鲜的蘑菇或金针茹。

2.酵母菌的结构挂图,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挂图,青霉、根霉、曲霉挂图,蘑菇的形态结构挂图。常见真菌特点的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吃过面包、香菇吗?喝过啤酒吗?看到过桔子发霉吗?这些都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真菌有关。

(二)酵母菌

请同学观察酵母菌装片。问: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

请一个成绩好、美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黑板上画一个观察到的酵母菌结构图,其他同学在纸上画。并要求学生相互比较酵母菌的结构图,不一样的可举手,经老师同意后提出来(有些酵母菌有芽胞)。提问酵母菌的形状和大小。

出示酵母菌的结构挂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细菌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让同学观察并思考下例问题:酵母菌细胞的结构与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细菌细胞结构的区别是什么?酵母菌能进行光合作用吗?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酵母菌个体组成、形状和结构特点。

提问:酵母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即不能自已制造营养物质,那么酵母菌的养料哪里来?请学生猜想酵母菌的生活环境。

指出:酵母菌是一种腐生的真菌。生产生活中经常应用它。因为淀粉经酵母菌作用分解后的产物美味可口,所以可以用来制啤酒、黄酒、面包等。请同学们看教材第9页第三自然段,并完成教材第12页第3题。

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有的酵母菌有向外突起的小体,这是酵母菌正在繁殖。出示挂图,指出小体叫芽体,讲解酵母菌的`出芽生殖过程。并要求学生比较细菌的分裂生殖与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异同。

(三)霉菌

请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出毛”桔子皮。指出这个“毛”就是霉菌。霉菌种类很多,常见的有青霉、根霉,曲霉,它们都是真菌。出示挂图并指出:桔子皮上的“毛”叫青霉;面包、馒头发霉时长的“白毛”叫根霉;还有一种叫曲霉的霉能使花生、玉米变质。继续据图讲解,霉菌体形较大,大多是多细胞的,有细胞核,长在基质内的叫营养菌丝,伸出基质外的称为气生菌丝,气生菌丝上常产生孢子,孢子能产生下一代,故气生菌丝又称繁殖菌丝。

问:霉菌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霉菌细胞中有叶绿体吗?

指出霉菌多数腐生也有营寄生生活的。如有的人皮肤上出现一块“白斑”,这“白斑”就是由霉菌引起的。但霉菌对人类也有好处,如利用霉菌制霉豆腐,从青霉中提取青霉素等。

(四)食用菌

观察“磨菇”,指出磨菇也是一种真菌,我们把象磨菇一类的可食用的真菌称为食用菌,常见的有香菇、磨菇、木耳、金针菇等。出示挂图,请学生看第10页第三、四、五自然段的课本内容,并弄清楚放在桌上的磨菇(或金针菇)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作用。

    请一个学生指着新鲜磨菇(或金针菇)讲一遍各部分结构和功能,以巩固有关知识。

(五)真菌

问:这节课学了哪些生物?学生回答后指出这些都属真菌。

出示常见真菌比较的投影片

常见真菌比较表

形态结构

营养方式

繁殖

与人类关系

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六)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师讲解:细菌和真菌统称为微生物。因为它们大多营腐生生活,能把动植物的尸体及排遗物分解,使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因此又称分解者。再根据课本图1-17讲解自然界中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循环,从而说明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七)课堂小结

教师根据板书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真菌

(一)真菌

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形态结构

单细胞、卵形、有细胞核

多细胞、由菌丝组成、有细胞核

多细胞、由菌丝组成、有细胞核

营养方式

腐生

腐生或寄生

腐生

繁殖

出芽生殖

孢子生殖

孢子生殖

与人类关系

酿酒、做面包

制药制食品、使食品变质、使人至病

食用

                   有氧:使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酵母菌的作用

无氧:使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分解者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例各项中不是真菌特点的是(  )

(A)营养方式是异养        (B)靠孢子繁殖

(C)体内没有叶绿体        (D)细胞内无细胞核

(2)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是(  )

(A)出芽生殖              (B)分裂生殖

(C)孢子生殖              (D)有性生殖

(3)食用菌的菌丝分两部分,地上部分叫(  ),吸收养料和水份的是(  )

(A)菌盖子                 (B)营养菌丝

(C)子实体                 (D)菌褶

(4)下例生物体的细胞内有细胞核的是(  )

(A)大肠肝菌                (B)葡萄球菌

(C)霍乱弧菌                (D)酵母菌

2.课后作业

(5)磨菇细胞由      、      、      、      构成,其细胞质中无      ,故不能制造营养物质。

(6)我们学过的真菌中是单细胞生物的有      ,既有腐生又有寄生的是      ,可食用的是      ,可用于酿酒发面的是      ,可用于制食品和药品的是      ,进行出芽生殖的是      。

(7)酿酒是利用酵母菌在                           ,发面是利用酵母菌在                                  。

(8)通常被称作微生物的是      和      ,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              。

(9)到现在同学们学过了动物、植物、细菌、真菌;这些生物中自己能制造营养物质的是      ,其他几种一般都不能制造营养物质;能主动摄食的是      ;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是                        。

(10)晒麦饼做酱是利用        ,做酒时要把酒缸盖得严严密密这是因为                                      。

(11)磨菇为什么往往生长在树林下的地上或腐朽了的树杆上?

(12)把小动物尸体埋进潮湿的土壤里,过一段时间,翻开泥土,会发现什么?为什么?这对自然界有什么意义?

3.参考答案

(1)C    (2)A    (3)C  B    (4)D    (5)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膜  叶绿体    (6)酵母菌  霉菌  食用菌  酵母菌  霉菌  酵母菌    (7)缺氧的情况,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有氧的情况下,酵母菌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8)细菌  真菌  分解作用    (9)植物  动物  细菌和真菌    (10)曲霉  酵母菌在无氧的情况下才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11)磨菇是腐生的真菌,它要生活在死亡的植物体上。树林下的地上有死亡的植物体(枯枝败叶) 。所以磨菇往往生长在树林下的地上或腐朽了的树杆上。    (12)略

【小资料】

青霉素的来历

1928年,英国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葡萄球菌时,青霉孢子偷偷地溜进了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皿中。不久,培养基的表面除了青霉周围外布满了葡萄球菌。弗莱明分析出,青霉能够分泌一种杀灭葡萄球菌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叫做青霉素。可惜的是,当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四十年代初,医生第一次用青霉素救活了一位患有败血症的危重病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青霉素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成千上万的伤感病员得救了。为此,弗莱明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篇3:第二册化合价2

22.第六章   化合价  (新授物质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常识性介绍化合价的涵义;了解常见元素、原子团化合价;初步学会应用。

能力培养:结合课堂上对问题的设疑、解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形成规律性认识的能力,从课堂练习中培养、巩固学生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通过化合价基础知识的学习,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科学思想:在学习元素化合价的知识更新中,对学生进行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教育。

科学品质:随着课堂上对化学问题的层层置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猜想探索的精神,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合作精神和创造意识以及克服困难的持久力。

科学方法:在对元素化合价的学习中,使用科学抽象的`方法。从现象到本质、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方法。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引入]请确定H2O、MgCl2中各元素的化合价。

请两个同学分别回答,其他同学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

[引入]化合如何表示?正确读法是什么?

倾听,思考。

引出新课题。

[板书] 5 表示方法及读法

+1-1  +1-2  +1-6-2  +1-2

NaCl、  H2O、 H2SO4 、H2SO4

读法:+1价的钠元素

―2价的氧元素

―2价的硫酸根

练习标化合价,练习读法。

NaOH、  HCl、 Al2O3 、 Cu 、 S

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能力的培养、再现、巩固知识。

[引言]化合价和化学式之间有密切的联系,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以求出元素的化合价。同样,运用化合价知识,可以正确地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倾听,领会

引出新课题

[板书]四、化合价的应用

1.写化合物的化学式

[点拨]一般正价元素在前,负价元素在后,并且正、负化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举例](1)已知铁元素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化合价为―1价。

化学式:FeCl3

(2)课本第81页例1、例2、例3。

练习写化学式:

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练习写给出不同的化合价的物质间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如:氯化钠(镁、铝)、氧化钠、氢氧化钠等。其余同学做练习。分小组讨论,全体同学一起纠正。

再现、巩固新知识。加强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互相帮助集体合作精神。

[板书]2。推断某元素化合价

例:试确定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查表得知:钾为+1价,氧为―2价,氯有―1价、+1价、+5价、+7价等不同的化合价。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求氯元素的化合价。

设:氯元素化合价为x

+1+x+(―2)=0

x=+2―1=+1

则: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练习:

KClO3中Cl________价

KMnO4中Mn________价

K2MnO4中Mn________价

H2SO4中S________价

Na2CO3中C________价

Ba(OH)2中Ba_______价

巩固新知识。

强化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

[板书]

3.根据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举例]

题目

ZnCl

HSO4

MgOH2

正误

×

×

×

改错

教学教案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篇4:第二册3、4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前一节人体营养的深入,主要讲述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是如何在体内消化、吸收的。还为后面学习人体新陈代谢打下基础,因为消化、吸收是新陈代谢同化作用中的重要环节。因此教材地位显得比较重要。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一是比较抽象,如消化道里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二是容易联系日常生活,“一日三餐”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保证。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

1.看图说话: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理解课本图3-18、图3-19、图3-21及图3-22,特别是图3-19。

2.角色扮演:为了解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过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食物中的某一个成分为角色,分析在消化道内的变化过程。

3.讨论法:牙齿的结构及龋齿的内容,大多数学生已有一定的感性知识,可以运用讨论法教学。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体牙齿的基本结构及龋齿的形成

2.人体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二)感情目标

通过牙齿结构及龋齿形成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通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2.教学难点:牙齿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牙齿的构造模型,消化系统录像带及图3-18消化系统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请问同学们谁有这一体会?大家想知道原因吗?

(二)新课讲述

先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谈有关乳齿和恒齿,再参考课本图3-20进行讲解,应讲清:1、同学们现在并没有32颗恒齿。2、恒齿脱落不能再长出来,所以必须保护好自己的牙齿。

在学习怎样更好地保护牙齿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牙齿的构造。拿出牙齿的剖面模型,让学生观察,再来回答问题:1、牙齿从外形上看可以分为哪几部分?2、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什么?3、从内部构造看,又可以分为哪几部分?

结论:从外形看,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从内部构造看,可分为牙釉质、牙本质、牙骨质、牙髓腔(内有牙髓,并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

在学习了牙齿的构造后,接下来解决一下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龋齿。请大家举一下手,有哪些人已患有龋齿,然后前后四人一组讨论龋齿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会患龋齿?一旦患了龋齿,后果将会怎样?为什么要保护牙齿?讨论完后,请同学们派代表来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然后老师小结。

我们已经知道,牙齿它可以用来磨碎、撕裂、咀嚼食物,有利于消化,所以,保护好牙齿,也就保护好了消化系统的第一站。

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结构组成呢?播放一段人体消化系统的录像。之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消化系统的组成包括哪两个部分?2、消化道有哪些器官组成?3、消化腺有哪些器官组成?4、消化腺的功能是什么?它们分泌的消化液分别叫什么?含有什么物质?哪些消化液不含消化酶?(答案见板书)

五、板书设计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系统

消化腺: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肠腺

胰腺

分泌消化液

唾液

胃液

胆汁

肠液

胰液

排入部位

口腔

小肠

小肠

小肠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患龋齿时,牙齿最先受到破坏的是(    )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骨髓

(2)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内(    )

(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

(B)变成食糜的过程

(C)变成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D)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2.课后练习

(3)下列消化腺中,直接开口于消化系统的是(  )

(A)唾液腺   (B)胰腺  (C)肝脏   (D)胃腺

(4)下列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5)患肝炎的病人厌食油腻食物,主要原因是(    )

(A)肝脏分泌胆汁不足   (B)油腻食物气味呛人

(C)油腻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太久

(D)肝脏解毒功能弱了

3.参考答案

(1)(A)  (2)(C)  (3)(D)  (4)(D)  (5)(A)

4.简要分析

(1)牙釉质是牙齿的'最外层保护结构,非常坚硬,龋齿形成时首先是酸性物质腐蚀牙釉质,进后破坏牙本质。

(2)消化是指食物中不能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为容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3)消化腺分为两种,像胃腺、肠腺是直接开口于消化道的;像唾液腺、胰液、肝脏它们产生的消化液都是通过一定的结构通到消化道的。

(4)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它是消化脂类物质不可缺少的消化液。唾液中含唾液淀粉酶,胃液中有胃蛋白酶,胰液中含胰蛋白酶等。

(5)肝炎病人由于肝脏受到损伤,分泌胆汁的能力下降,而油腻食物消化必须先由胆汁消化才能完成,如吃油腻食物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身体健康。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区分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2.了解人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肪消化的简单过程。

3.了解人体内各类物质吸收的简单过程。

4.理解为什么说小肠是人体内消化、吸收最重要的器官。

(二)技能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理解小肠适应吸收功能的主要特点。

2.教学难点:蛋白质、糖类、脂肪在人体内消化、吸收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图3-19的挂图,面包若干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体会“消化”:教师课前切好小面包片若干,上课时发给学生,让他们将面包含在口中,一会儿讲讲各自的感觉。

2.释疑激趣:实际上面包在口腔内已进行了初步的消化,其中的淀粉部分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为了麦芽糖,要想进一步了解消化方面的知识,就应学好今天的内容。

(二)新课讲述

1.阅读课本53页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1)消化有哪几种方式?(2)什么叫物理性消化?(3)什么叫化学性消化?(3)哪些物质不经消化就可以直接吸收?

淀粉(糖类)、蛋白质、脂肪是要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的,那么,消化系统又是怎样消化这些营养物质的呢?出示糖类、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吸收示意图,然后分配“角色”:假如你是糖类、蛋白质和脂肪,那么你将在消化道内如何变化呢?先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讨论:糖类、脂肪、蛋白质分别在哪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消化?这些消化液是由什么消化腺分泌的?它们的开口在哪里?在哪个部位最先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什么物质?

然后教师进行分析总结(见板书)。

最后在以上基础上总结得出:小肠是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

阅读P54第一段,然后填表回答:消化系统中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吸收部位

吸收物质

小肠

大肠

得出结论:小肠是人体内营养物质吸收的主要场所。

从上可知小肠是消化和吸收主要场所,那么哪些结构与之相适应呢?把准备好的猪小肠发给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上述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1.小肠适于消化的主要特征:

(1)它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2)其内有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和胆汁)。

(3)小肠绒毛扩大了内表面积,使消化面积大。

2.小肠适于吸收的主要特征:

(1)小肠内表面积大:有皱襞、小肠绒毛。

(2)小肠壁薄:小肠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使营养物质容易进入。

(3) 小肠绒毛内含大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五、板书设计

唾液  胰液 肠液

淀粉

  葡萄糖→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胃液  胰液  肠液

蛋白质   氨基酸→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

胆汁  胰液 肠液

脂肪   甘油和脂肪酸→小肠绒毛内毛细淋巴管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先后顺序是(    )

①蛋白质      ②淀粉     ③脂肪

(A)③②①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②①③

(2)不经过化学性消化就能被小肠吸收的一组营养物质是(    )

①食盐   ②淀粉   ③葡萄糖  ④维生素   ⑤芝麻油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器官中,没有吸收功能的是(    )

(A)口腔   (B)胃    (C)小肠    (D)大肠

2.课后练习

(4)用放大镜观察猪或羊或鸡的小肠绒毛,最正确的做法是(    )

(A)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0.9%盐水中

(B)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0.9%盐水中

(C)将一段小肠纵剖开放在清水中

(D)将一段小肠横剖开放在清水中

(5)从人的消化道中取出少量液体,经化验,含有麦芽糖、淀粉、蛋白质、脂肪、酒精、无机盐、维生素及盐酸等,问该液体很可能取自消化道的 (    )

(A)小肠中部    (B)胃的出口处(幽门处)

(C)大肠上部    (D)胃的入口处(贲门处)

(6)关于小肠是食物消化主要部位的原因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

(B)小肠绒毛扩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C)小肠中消化液和消化酶的种类最多

(D)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壁很薄,仅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7)下列结构中与小肠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    )

(A)小肠粘膜皱襞和绒毛

(B)小肠绒毛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C)小肠粘膜上皮凹陷形成的肠腺

(D)小肠绒毛中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3.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D)  (6)(C)  (7)(C)

4.简要分析

(1)淀粉在口腔中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已有部分分解为麦芽糖,蛋白质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初步消化,而脂肪要在小肠内先在胆汁的作用下才开始被消化。

(2)食物中的营养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不用化学性消化就能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另一类是需要消化的大分子物质,主要是糖类、蛋白质、脂类,而题中的芝麻油是脂类的一种。

(3)胃能吸收少量水分、酒精,大肠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4)放在0.9%的盐水中的目的是为了使小肠既不吸水胀大,也不失水萎缩,因为细胞内盐的浓度在0.9%左右。

(5)蛋白质还没有开始消化,这说明还没有经过胃内消化,而出现了麦芽糖,说明已在口腔中被淀粉酶消化了一部分淀粉。

(6)小肠是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的,为适应消化,①它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②多种消化液(胰液、肠液、胆汁)。③小肠绒毛扩大了内表面,使消化面积大。为适应吸收:①扩大表面积:有皱襞、绒毛。②薄:绒毛壁仅一层上皮细胞,使物质容易进入。③内含大量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

(7)见上。

篇5:第二册 4、5激素

第五节 激素

激素调节是人体内除神经调节以外的双一重要的调节系统。是神经调节的补充,正是由于有了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人体才能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才能协调统一。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形成完整的印象,在知识结构上形成完整的结构。也为今后学习人的发育和其他激素调节打下基础。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学生比较生疏,但知识的条理性强,文字叙述浅显易懂。可安排学生自学。教师在课前以问题形式准备好引导性阅读任务,并在课堂上适当提示阅读方法以及任务解决的途径,引导学生自学,并进行自学方法教育。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1课时。

教案实例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激素和内分泌腺。了解甲状腺素、生长激素的作用。

(二)技能目标

1.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学习概念。

2.学会用列表的方式概括物质的性质和功能。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激素调节作用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大脖子”病的介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激素的调节作用。

2.教学难点:激素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分布挂图或投影片,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不足挂图或投影片。

四、教学过程()

(一)结合热点,引入新课

现在市场上各种各样的`保健品、营养品很多,但同学们的家长在给你们购买时都十分慎重,有些同学的家长还经常关照你不要随便购买服用。家长担心什么呢?

这是一个热门问题,因此大多数学生都会说:激素。

从我们同学家长的担心程度上我们可以推测出,激素能对我们人体的生长发育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上,除神经系统外,激素对我们人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多种生理活动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那么,激素是怎样一种物质呢?请大家阅读课本“激素和内分泌腺”一部分内容。

(二)复习比较,理解概念

教师提示:1、你要解决的问题有(示投影):(1)激素从哪里来?(2)激素在体内通过什么途径扩散?(3)激素的量多吗?(4)激素起什么作用?(5)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他们组成了人体的什么系统?

2、阅读时,请对照前面学过的消化液和消化腺进行比较,看看激素与它们有何相似点与不同点,重点要注意不同点。并把这些不同点记录下来。

学生自学结束后,回答上述问题。教师作列表小结和补充(见板书“激素和内分泌腺)。

各种内分泌腺(如:垂体、甲状腺、胰岛、性腺)组成了内分泌系统。下面我们将以甲状腺和垂体为例来学习人的内分泌系统是如何调节人的生理活动和生长发育的。

(三)自学列表,解决重点

请同学们自学“甲状腺激素”和“垂体”两部分内容。就甲状腺和垂体及它们分泌的激素在生长位置、激素的作用、激素分泌异常等情况作列表分析。

学生自学并按以上要求列表。教师巡视指导。

(四)成果展示,补充小结

教师选择比较完善的表格进行展示(可画在黑板上或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表格作补充。(见板书)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补充以下内容:

1.碘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缺碘会引起大脖子病。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推广食用碘盐。该法在我国成效显著。

2.垂体的重要性体现在: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如性腺)。

3.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4.成年人生长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五、板书设计

第五节 激素

一、    激素和内分泌腺

分泌的腺体

存在位置

数量

作用

篇6:第二册 4、5激素

内分泌腺(无导管)

血液里

极微

调节生理活动

消化液

消化腺(有导管)

消化道内

量较多

消化食物

二、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腺体

作用

异常情况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1、促进新陈代谢

2、促进生长发育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分泌过多患甲状腺机能亢进;

分泌不足串呆小症(智力低下)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时期分泌过多患巨人症;分泌过少串侏儒症(智力正常)

三、垂体的重要性

1.分泌的激素种类多、作用广泛

2.能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激素是         的腺细胞分泌的,它对人体的       、生殖和       等生理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特点的是(   )

(A)分泌量少,但作用大

(B)分泌物由血液运送

(C)分泌物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的调节

(D)是具有导管的腺体

(3)下列腺体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肝脏   (B)肠腺  (C)甲状腺  (D)唾液腺

2.课后作业

(4)下列各组疾病中,由于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所造成的是(  )

(A)呆小症和侏儒症     (B)大脖子病和糖尿病

(C)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D)糖尿病和甲亢

(5)呆小症是由于婴幼儿时期缺乏何种激素引起的(   )

(A)胰岛素           (B)甲状腺激素

(C)生长激素         (D)性激素

(6)某患者食量明显增加,身体却日趋消瘦,怕热出汗、急躁失眠、心跳加快,可能是因为(   )

(A)甲状腺功能亢进

(B)甲状腺功能不足

(C)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D)幼儿时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过少

3.参考答案

(1)内分泌腺,新陈代谢,生长发育(2)D(3)C(4)C(5)B(6)A

4.简要分析

(2)内分泌腺是无管腺,分泌物即激素,具有含量微少,作用巨大,由血液运送等特点。(4)呆小症是由于幼儿时期甲状腺素不足造成的,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形起的,大脖子病是由于缺碘形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糖尿病是由于胰鸟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肢端肥大症是由于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而造成的。故先C。

【小资料】

植物体内的激素

植物体内也有激素,生长素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植物激素。生长素是由植物顶芽合成的,能刺激植物生长。但生长素只有在一定浓度内才能促进植物细胞生长,超过一定浓度时,反而抑制植物细胞生长。由于植物顶芽和侧芽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时,对侧芽生长起抑制作用。如果切去顶芽,没有生长素下流,侧芽就会发展起来。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顶端优势”。

生产中我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来增加作物的产量。如棉花“摘心”。

篇7: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第三节 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反射弧中的核心结构神经中枢就都存在于其中。学习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完整地理解反射活动及其调控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脑又是形成感觉的地方,体温调节的中枢也位于脑,因此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习下续内容起着打基础的作用。

教法指导

一、授课思路与方法

本节内容名词概念多,知识抽象。因此教师在讲授时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如投影、挂图、模型等;同时应该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入手,对一种具体现象作深入分析,揭示脑和脊髓在神经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课时安排

本节共安排2课时。

教案实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了解脊髓的功能。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三)情感目标

1.继续对学生进行生命活动的物质性教育。

2.使学生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大脑和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2.教学难点:脊髓的功能。

三、教学准备

人脑的纵剖面挂图(或投影)、人脑的模型、大脑的结构挂图或投影、自制投影片(示传导束)。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复习神经系统的组成引入脑和脊髓。

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的外层和脊髓的内层是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灰质;脑的内层和脊髓的外层是神经纤维集中的地方,叫白质。

(二)利用挂图、投影、模型,介绍人脑的结构和大脑的结构

示人脑模型,向学生展示并介绍:人的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特别发达。大脑分左右两半球。

为什么说人的大脑特别发达呢?边观察模型边介绍。

1.从结构上看:人的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体高度密集,皮层表面布满沟、裂和回,使大脑皮层面积大大增加;皮层以下的白质发达,如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胼胝体,以及联系小脑、脑干、脊髓的神经纤维,大大增强了大脑皮层与其它中枢之间的联系。

2.从功能上看:大脑皮层上的神经中枢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它控制着其他低级中枢的活动。

(三)结合实例,分析脊髓功能

无意中,以针刺手,将发生缩手反射。出示自制投影片(示传导束),要求学生说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路径。接着问,用针刺手,我们还会感觉到疼痛,痛的感觉是在哪里形成的呢?有的人胸部脊髓离断后,从胸部以下会失去感觉,这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观察课本图4―13“传导束”,并自学“脊髓的功能”部分内容。

自学以后请学生就上述两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后,教师结合投影或挂图(最好用简笔画),以针刺手发生缩手反射为例进行讲授。强调两点:

1.脊髓中的神经纤维集合成传导束,传导束的功能是传导神经冲动,联系脊髓各部分及脊髓和脑。

2.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缩手中枢的神经冲动,分为两部分进行传导:一部分传向效应器,完成反射;另一部分由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形成痛觉。所以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导两方面的功能。

(四)小结:结合挂图或模型让学生指认脑的结构;

要求学生复述缩手反射并引起痛觉的神经传导过程。并说明在缩手反射中,是先缩手然后感到疼痛。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脑和脊髓

(一)脑: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的结构特点:1.大脑皮层面积大:布满沟、回、裂

2.白质发达,与各部分联系密切

3.分左右两半球

大脑的功能特点:1.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2.大脑皮层中的中枢是人体最高中枢

3.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

(二)脊髓的功能:反射和传导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从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灰质在        ,白质在灰质的        。白质内的神经纤维,不仅能联系脊髓的各部分,而且在脊髓和        之间起着联系作用。

(2)大脑由两个       组成。大脑半球表面是        ,也叫        ,其上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因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       和        数量。

2.课后作业

(3)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痛接着缩手

(C)先缩手接着感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4)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5)左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可能的原因是(   )

(A)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伤

(B)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

(C)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

(D)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

(6)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躯体感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语言中枢

3.参考答案

(1)中央,周围,脊髓(2)大脑半球,灰质,大脑皮层,沟,回,表面积,神经元(3)C(4)D(5)A(6)D

4.简要分析

(1)略(2)略(3)略(4)略(5)大脑对躯体的支配具有交叉性,即左侧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支配左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6)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2.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小脑的功能。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由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脑各部分功能的学习,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2.教学难点: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脑结构模型或图,“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投影片(可自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脊髓功能,创造认知冲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的反射中枢,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如用针刺手,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在许多时候,譬如说在医生给我们打针时,针刺了我们的手,我们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婴儿当他(她)的膀胱充满尿液时,会发生排尿反射而出现尿床现象,但同学们似乎是适时排尿,当膀胱充盈时并不发生排尿反射。这些现象如何解释呢?是否和我们前面讲的内容矛盾呢?

(二)结合具体事例,解决认知冲突

要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先请同学们自学“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部分内容,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自学结束后,请学生回答:1、为什么医生给我们打针时不发生缩手反射?2、婴儿排尿与正常成人排尿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

在医生打针时,我们能靠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不产生缩手反射,正是说明大脑对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有控制作用。

排尿中枢也是脊髓中的一个低级中枢,也受大脑的控制。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位于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再由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由大脑决定是否排尿。如要排尿,则神经冲动由下行传导束传导到排尿中枢,再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婴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整,所以排尿是无意识进行的。成年人如果大脑受损,或者有关的传导束受损(如脊髓离断),也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三)利用模型挂图,认识脑干、小脑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和脊髓并不是直接相连的,中间还隔着脑干。脑干自上而下可分为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延髓下面连接脊髓。(示挂图或投影)

脑干区别于大脑和脊髓的主要特点是:灰质和白质分布不规则。

脑干被有些人称为“生命中枢”。显示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脑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两个:1、脑干的白质中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是大脑、小脑和脊髓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2、脑干的灰质中有心血管运动、呼吸和吞咽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一旦脑干损伤,就会危及生命。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示脑模型)。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四)分析实例,巩固知识

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时,为什么要使实验腿放松,否则实验会失败?请几个同学进行分析叙述后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三节 脑和脊髓

一、 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1.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2.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

二、脑干

1.脑干的组成: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2.脑干的特点:灰质和白质排列不规则。

3.脑干的主要机能:(1)白质中有联系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传导束;(2)灰质中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三、小脑

小脑的功能是:1.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2.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在制备脊蛙时,把剪去头部的蛙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它能否翻身。如果它         说明脑还未除尽,如果

说明脊蛙制备成功。此实验除去蛙脑,目的是排除        对

的控制。

(2)在脊蛙反射实验中,蛙在没有       而只有        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搔扒反射。而      也损伤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      功能。

(3)脊髓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B)反射和传导

(C)上行和下行传导兴奋 (D)反射和感觉

2.课后作业

(4)小儿夜间有遗尿现象,其原因是(   )

(A)膀胱小           (B)新陈代谢过旺,产尿多

(C)排尿不受大脑控制 (D)大脑发育尚不完善

(5)下列有关脑灰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集中于脑的深部

(B)集中于脑的表层

(C)均匀分散于脑的各部分

(D)在脑的不同部分,分布不同

(6)当一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疼痛

(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便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疼痛

(7)“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脑干

(8)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自己右手中指和鼻子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其病变发生在(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3.参考答案

(1)能翻身,不能翻身,脑,脊髓(2)脑,脊髓,脊髓,反射(3)B(4)D(5)D(6)B(7)D(8)A

4.简要分析

(4)人的排尿中枢在脊髓下部,属低级中枢,受大脑控制。小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常出现大脑对排尿中枢“控制不力”的情况,从而造成遗尿。(5)脑灰质在脑的各部分中分布并不一致。在大脑中主要分布在皮层,但在脑干等处则呈不规则分布。(6)脊髓的功能是传导和反射,当脊髓上部损伤时,反射仍能进行,但由于传导路径阻断,所以无法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7)脑干的灰质中有基本的生命中枢,如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该病人其他功能丧失,但呼吸、心跳仍在,故脑干未损伤。(8)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骨骼肌群的随意运动。小脑病变,则不能完成如题中所述的精巧动作。

【小资料】

神经细胞有多长?

神经元虽然只是一个细胞,但由于有伸长的轴突,所以细胞总长度常常很可观。人的神经元可长过1米。长颈鹿脊髓中神经元纤维可一直伸到后肢趾尖,这一神经元的全长甚至超过1米,而鲸相应的神经元更长,可达10米。轴突的直径一般都是较小的。人脑中某些细小的轴突直径只有1微米,但有些动物如乌贼的巨大轴突直径或大至1毫米。

(詹迪威)

篇8: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一)脑:大脑、小脑和脑干

大脑的结构特点:1.大脑皮层面积大:布满沟、回、裂

2.白质发达,与各部分联系密切

3.分左右两半球

大脑的功能特点:1.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

2.大脑皮层中的中枢是人体最高中枢

3.大脑还是思维的器官;

(二)脊髓的功能:反射和传导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从脊髓横切面上可见,灰质在        ,白质在灰质的        。白质内的神经纤维,不仅能联系脊髓的各部分,而且在脊髓和        之间起着联系作用。

(2)大脑由两个       组成。大脑半球表面是        ,也叫        ,其上有许多凹陷的      和隆起的        ,因而增加了大脑皮层的               数量。

2.课后作业

(3)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产生的反应是(   )

(A)痛和缩手同时出现      (B)先感觉痛接着缩手

(C)先缩手接着感到痛      (D)无法确定先后顺序

(4)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A)脊髓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5)左侧躯体出现半身不遂,可能的原因是(   )

(A)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伤

(B)右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

(C)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运动中枢受到损伤

(D)左侧大脑半球的躯体感觉中枢受到损伤

(6)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

(A)躯体感觉中枢      (B)视觉中枢

(C)听觉中枢          (D)语言中枢

3.参考答案

(1)中央,周围,脊髓(2)大脑半球,灰质,大脑皮层,沟,回,表面积,神经元(3)C(4)D(5)A(6)D

4.简要分析

(1)略(2)略(3)略(4)略(5)大脑对躯体的支配具有交叉性,即左侧大脑半球支配右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右侧大脑半球支配左侧躯体的运动和感觉。(6)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2.了解脑干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小脑的功能。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由现象分析事物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对脑各部分功能的学习,树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2.教学难点 :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三、教学准备

脑结构模型或图,“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投影片(可自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脊髓功能,创造认知冲突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脊髓中有许多低级的反射中枢,可以独立完成反射活动。如用针刺手,会发生缩手反射。但在许多时候,譬如说在医生给我们打针时,针刺了我们的手,我们并没有发生缩手反射。婴儿当他(她)的膀胱充满尿液时,会发生排尿反射而出现尿床现象,但同学们似乎是适时排尿,当膀胱充盈时并不发生排尿反射。这些现象如何解释呢?是否和我们前面讲的内容矛盾呢?

(二)结合具体事例,解决认知冲突

要回答上面两个问题,先请同学们自学“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部分内容,它能告诉我们答案。

自学结束后,请学生回答:1、为什么医生给我们打针时不发生缩手反射?2、婴儿排尿与正常成人排尿有何区别,原因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

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

在医生打针时,我们能靠自己的意志控制自己不产生缩手反射,正是说明大脑对脊髓中的缩手反射中枢有控制作用。

排尿中枢也是脊髓中的一个低级中枢,也受大脑的控制。当膀胱内尿液充盈时,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传入神经纤维传到位于脊髓下部的排尿中枢,再由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在大脑皮层产生尿意。由大脑决定是否排尿。如要排尿,则神经冲动由下行传导束传导到排尿中枢,再经传出神经纤维传到效应器(膀胱和尿道括约肌),尿液排出。婴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整,所以排尿是无意识进行的。成年人如果大脑受损,或者有关的传导束受损(如脊髓离断),也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现象。

(三)利用模型挂图,认识脑干、小脑

值得注意的是,大脑和脊髓并不是直接相连的,中间还隔着脑干。脑干自上而下可分为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四部分。延髓下面连接脊髓。(示挂图或投影)

脑干区别于大脑和脊髓的主要特点是:灰质和白质分布不规则。

脑干被有些人称为“生命中枢”。显示其非同一般的重要性。脑干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原因有两个:1、脑干的白质中有重要的上下行传导束,是大脑、小脑和脊髓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通路。2、脑干的灰质中有心血管运动、呼吸和吞咽等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一旦脑干损伤,就会危及生命。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示脑模型)。小脑的功能:维持身体姿势平衡;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四)分析实例,巩固知识

在做膝跳反射的实验时,为什么要使实验腿放松,否则实验会失败?请几个同学进行分析叙述后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篇9:第二册 4、3脑和脊髓

一、 大脑对脊髓反射活动的控制

1.脊髓里的中枢属于低级中枢,一般受大脑控制。

2.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经下行传导束到达脊髓的有关神经中枢,控制这些低级中枢的活动。

二、脑干

1.脑干的组成:间脑、中脑、脑桥、延髓。

2.脑干的特点:灰质和白质排列不规则。

3.脑干的主要机能:(1)白质中有联系大脑、小脑和脊髓的传导束;(2)灰质中有调节基本生命活动的神经中枢。

三、小脑

小脑的功能是:1.维持身体姿势平衡;

2.协调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在制备脊蛙时,把剪去头部的蛙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盘上,观察它能否翻身。如果它         说明脑还未除尽,如果    

说明脊蛙制备成功。此实验除去蛙脑,目的是排除       

        的控制。

(2)在脊蛙反射实验中,蛙在没有       而只有        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搔扒反射。而      也损伤后,不能出现搔扒反射。这表明脊髓具有      功能。

(3)脊髓的主要功能是(   )

(A)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B)反射和传导

(C)上行和下行传导兴奋 (D)反射和感觉

2.课后作业

(4)小儿夜间有遗尿现象,其原因是(   )

(A)膀胱小           (B)新陈代谢过旺,产尿多

(C)排尿不受大脑控制 (D)大脑发育尚不完善

(5)下列有关脑灰质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集中于脑的深部

(B)集中于脑的表层

(C)均匀分散于脑的各部分

(D)在脑的不同部分,分布不同

(6)当一人的脊髓上部受到严重损伤时,针刺大腿,该伤者(   )

(A)产生缩腿反射并感疼痛

(B)产生缩腿反射,不感疼痛

(C)不产生缩腿反射便感到疼痛

(D)不产生缩腿反射,也不感疼痛

(7)“植物人”是指只有心跳和呼吸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这种病人脑中没有受伤的部分是(   )

(A)大脑   (B)小脑   (C)中脑   (D)脑干

(8)某病人肢体震颤,不能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自己右手中指和鼻子的快速而准确的动作,其病变发生在(   )

(A)小脑  (B)大脑   (C)脑干   (D)脊髓

3.参考答案

(1)能翻身,不能翻身,脑,脊髓(2)脑,脊髓,脊髓,反射(3)B(4)D(5)D(6)B(7)D(8)A

4.简要分析

(4)人的排尿中枢在脊髓下部,属低级中枢,受大脑控制。小儿因大脑发育不完善,常出现大脑对排尿中枢“控制不力”的情况,从而造成遗尿。(5)脑灰质在脑的各部分中分布并不一致。在大脑中主要分布在皮层,但在脑干等处则呈不规则分布。(6)脊髓的功能是传导和反射,当脊髓上部损伤时,反射仍能进行,但由于传导路径阻断,所以无法在大脑皮层形成感觉。(7)脑干的灰质中有基本的生命中枢,如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的中枢。该病人其他功能丧失,但呼吸、心跳仍在,故脑干未损伤。(8)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骨骼肌群的随意运动。小脑病变,则不能完成如题中所述的精巧动作。

 

【小资料】

神经细胞有多长?

神经元虽然只是一个细胞,但由于有伸长的轴突,所以细胞总长度常常很可观。人的神经元可长过1米。长颈鹿脊髓中神经元纤维可一直伸到后肢趾尖,这一神经元的全长甚至超过1米,而鲸相应的神经元更长,可达10米。轴突的直径一般都是较小的。人脑中某些细小的轴突直径只有1微米,但有些动物如乌贼的巨大轴突直径或大至1毫米。

(詹迪威)

篇10:《练习4》第二册优秀教案

《练习4》苏教版第二册优秀教案

教学目的1. 巩固字词,潜移默化地认识拟声词。 2. 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开旁表示人或动物的发声与口有关。 3. 把句子补充完整,朗读句子培养语感。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二、指导1. 出示挂图:小鸡图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咕咕咕,齐读词语。 2.出示挂图:小鸭⑴这是什么小动物?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呢?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叽叽叽⑷指读,齐读词语。 3.出示挂图:小猫⑴这是谁?它在干什么?它好像在说些什么呢?⑵它的叫声是什么?⑶出示?喵喵喵,齐读词语。 4.出示挂图:青蛙图⑴这是什么?它在干什么?⑵它是怎么叫的?你能学学吗?⑶出示:呱呱呱,齐读词语。 5.出示:咕咕咕、叽叽叽、喵喵喵、呱呱呱。⑴指读,开火车读。⑵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为什么表示动物叫声的字多是口字旁?小结形旁表义。⑶你还能找出一些口字旁的`字吗? 6.出示:小鸡一边叫,一边找虫子。⑴谁会填一填?⑵做做书上的其它题。⑶出示:小狗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好像在欢迎我回家。地叫着,。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熟背成语,积累成语。 2. 熟背古诗《鹅》,增加语言积累。 3. 学写铅笔字,认识先上后下的笔顺规则。

教具:挂图、成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成语1. 审题。 2. 自读成语,把成语中每个字的字音读准确。 3. 通过读成语,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师进行补充。 4. 出示挂图:图上画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你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说给大家听一听吗?尽量用上我们才学的这四个成语。⑴同座位互说。⑵指名说,评议。 5. 开火车读成语,齐读成语。 6. 指导背诵。

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齐背。

二、教学古诗《鹅》1. 自己借助拼音把诗读一读。 2. 出示挂图:对照图,再读一读诗,边读边想象读中的鹅的样子。 3. 指名读。 4. 指说说诗句的意思。 5. 写得多么有趣!我们一起把这鹅的可爱读出来。 6. 指导背诵。⑴自背,同座位互背。⑵指名背,评议。⑶齐背。

三、教学生字1. 审题 2. 认清3个生字,说说书写顺序。 3. 这3个字在书写顺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 教师范写。 5. 生仿写,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观察图画,根据问题说几句连贯的话,学会道歉。教具:挂图教学过程

一、审题1. 揭题。 2. 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要求。

二、指导第1幅图1.(出示挂图)指导学生仔细看图,初步理解图意。⑴图上有几个?他们在干什么?他们会说些什么?⑵指名说。⑶再次看图,分步细说。 2.分角色扮演第1幅图的内容。⑴指名上来表演。⑵你们对表演的同学满意吗?怎样说才会令人满意?⑶生在评议的同时,相机让他们表演。 3. 小结。 通过讨论,同学们学会了如何道歉,道歉要及时,要有诚意,有礼貌,还要知错就改。

三、练习反馈1. 依照以上步骤,指导学生说另处三幅图。 2. 任意选一幅图用几句连贯的话说一说。 3. 指名说,互相说。

相关专题 反射第二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