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小轩轩散文

persienn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persienne”参与投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又见小轩轩散文(共12篇),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篇1:又见小轩轩散文

又见小轩轩散文

轩轩是一名很可爱的小孩,见过他的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曾写过一篇《初识小轩轩》,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

自去年秋日别过,虽然小轩轩也在县城居住了一些时日,但因为冬天鲜有拍摄计划,也因为摄影在很多时候是需要起早贪晚的,而轩轩,作为一名小孩子,他出来玩耍的时间一般在日上三竿艳阳高照以后。这样,在整个冬天里,我们就只能各玩各的,鲜有交集。春节过后,天气转暖,轩轩又开始辗转于湖南和北京两地,无从谋面。小轩轩不在迁西的这些日子,我们这群爷爷奶奶辈份的粉丝们都很想他,外出摄影看到某处适宜的场景总会有人说:“唉,要是小轩轩在迁西多好,把他放在这处风景里会是一个很好的衬托。”似乎没有他在,一些风景都是寂寞的。当然,那些日子里轩轩也会想念他的爷爷奶奶,在这里不得不说一句,轩轩从小就是一个适应能力很强的孩子,不管是住在迁西的爷爷奶奶家,还是被带到湖南的外婆家,或者在北京工作的爸爸妈妈那里,他都能随遇而安,从不哭闹。据他奶奶讲,节假日他爸爸妈妈从北京来看他,他亲热的不得了,每时每刻都粘在爸爸妈妈身边,但是当爸爸妈妈要走时,他每次都恋恋不舍的说完“再见”就让他们走,而不是像别的孩子那样撒泼打滚,缠住不放。因为他知道爸爸妈妈得去上班。不在爷爷奶奶身边时,想爷爷奶奶了,他会要求视频,网络视频链接成功的那一刻,有时他会学着奶奶的口吻,在那头对着爷爷大喊:“老拗(六),沏奶!”然后自己在视频那端哈哈大笑。爷爷奶奶也从来不担心小轩轩在遥远的外婆家会不开心,因为他是一个会给别人制造开心和乐趣的小孩。

又见小轩轩已是一年后,此时,小轩轩也无可争议地从一名一岁的萌童成长为一名两岁的小孩。一年的时间很长也很短。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一年的时间很短,一沉吟,一犹豫,甚至来不及具体实施一个什么规划,就悄无声息的过去了。但对于一个刚满两岁的小孩子来说,这一年的时间可不算短,它增长了他一半的人生阅历。记得上次我说过,轩轩从来就不是一个懵懂的小孩,他对这个错综复杂的世界表现出了足够的淡定与从容。当然,这淡定与从容源自他那充满智慧的小脑袋和强烈的好奇心。所以,对于这样一名小孩子来说,他这一年的成长历程是不容小觑的。

再次见到他已是今年八月底,彼时,小轩轩从北京回来有十多天了,在此之前,他接连在湖南和北京两地辗转居住了三个多月。那天,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他爷爷奶奶给了我们不到十分钟的见面机会,尽管此前他爷爷已经知会大家小轩轩变成话唠了,这十分钟的见面还是带给了我足够的震惊和错愕。当时,小轩轩甩着满口的京腔(据他爷爷说其中也夹杂了部分湖南口音)滔滔不绝。过后,我心有余悸的对朋友们说:“可了不得了,小轩轩已经不是原来的小轩轩了,他太能说了,你根本插不上嘴,即使插上嘴也没用,因为他跟你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并且,他毫不掩饰作为一个北京人的骄傲。”

不得不承认,小轩轩已经成为了一名语出惊人的小孩,一天我正在单位上班,突然手机响了,是微信通话请求,接通后,小轩轩在电话那头甜甜的和我打着招呼,因为手机信号不好,我的视频头像卡住了,小轩轩惊诧的告诉他爷爷:“我老姨奶傻了!”前些天,为了配合我们的拍摄,他妈妈为他在网上订购了一套小和尚服,此时,小轩轩已经摆脱了作为一个北京人骄傲,又亲密无间的和我们打成一片了。拍摄途中,他还是滔滔不绝的说着,各种天马行空的、意想不到的话题在他的小嘴中翻飞。我好奇的看着他那因车辆颠簸和说话而微微颤动的粉嫩的小脸蛋,心想:“这才是真正的小鲜肉吧!”于是,我打断他的讲述,说:“轩轩,老姨奶想咬一口你脸上的小肉肉,行不行?”“不行!”他断然拒绝,短暂的沉默后,他用一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在自己的脸上轻轻捏了一下,伸过来递到我嘴边说:“吃吧!”我佯装咀嚼,吧唧着嘴说:“嗯,好香!”小轩轩看着我,心满意足的笑了。

小轩轩也是一个懂得分享的孩子,无论是他多么心重喜欢的玩具或事物,他都会坦然的递给有求于他的人。在这次的拍摄过程中,从小轩轩嘴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棒棒糖,他认真的告诉我:“小孩子吃棒棒糖不好,对牙齿不好,会长蛀牙,长蛀牙了得去医院打针。”但是,途中当他奶奶下车去路边的一个小卖部买水时,他又对奶奶说:“奶奶,你给我买一个棒棒糖行不行?”他奶奶没有给他肯定的答复,而是说:“我看看有没有吧。”我不能确定他奶奶是否愿意给他买,因为他奶奶一直是反对他吃棒棒糖的,我又担心这样的路边小店会真的没有棒棒糖卖,为了防止他哭闹,我在车上一边看护他一边给他打起了预防针,我说:“轩轩,这个商店太小了,它可能没有棒棒糖,只有城里的大商场才有卖棒棒糖的。”听了我的话,小轩轩用目光轻快的瞥了我一眼,随即又将视线转向他奶奶买东西的小卖部的方向,胸有成竹的说:“应该有吧!”这句应该有吧,从一个两岁的小孩子嘴里蹦出来,确实惊到了我,它完全超出我的想象。在很多时候,他回答问题时的速度之快,用词之精准,总能让人感受到他的聪明与可爱。这次的棒棒糖事件也让我领略到了一个小孩子内心的纠结,他知道吃棒棒糖的害处,又实在抵御不了棒棒糖的诱惑。因为他到底还只是一个小孩子,有着一个两岁小孩子应有的无奈与无措。又比如,有一次,爷爷奶奶带他到某机场外面去看飞机,执勤的武警走过来礼貌的对他们说:“请不要在此逗留。”在他的爷爷奶奶还未作出反应时,小轩轩直视着威严的武警战士,果敢地说:“警察叔叔,我不怕你!”严肃帅气的武警被他逗笑了。事后我问他:“轩轩,你怕警察叔叔吗?”他毫不掩饰地说:“怕!”看,这就是我们机智勇敢的小轩轩。

尽管小轩轩有着诸多不同于其他同龄孩子的优秀品质和卓越才能,也早已习惯了以小模特的身份配合我们的拍摄,但他毕竟还只是一名两周岁的幼童,身上理所当然有着他那个年龄孩子的天真和顽皮。在拍摄那组穿小和尚服的照片时,其中有一张需要他立在佛像前,双手合十,低眉恭诵阿弥陀佛,我们稍加讲解,他便在大殿前有模有样地做起动作来,只见他双手合十,闭上眼睛,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棒棒糖来呀。阿弥陀佛,棒棒糖来呀。”须臾,他睁开眼睛,环视四周,说完:“没有棒棒糖。”就嬉笑着跑开了。在湖心岛,他拉着我的手说:“老姨奶,你追我好不好?”我说:“好啊”。话音未落,就见他转身撒腿跑去,迅疾而稳健,灰色的小和尚服是衣袂飘飘,小灯笼裤随着他的奔跑有节奏地甩来甩去,并且边跑边喊:“救命啊,救命啊。”那清脆稚嫩的童音惹得岛上的游客们哈哈大笑。玩了半天,他奶奶说:“轩轩,你累了,奶奶腰疼,让你姨奶抱抱你吧。”当我伸手去抱他时,他却认真的跟我商量:“姨奶奶,让我自己走好不好?”很乖的孩子,是不是?当他口渴喝完水后,他会柔声说:“姨奶奶,你喝水吧。”多可爱的孩子,那甜甜的声音让我的心都融化了。当然,小轩轩一直是一名有原则的孩子。比如,他晚上睡觉前要喝奶粉,爷爷奶奶给他冲奶粉时,他会说:“我要很多的奶粉。”人家可不是说着玩的.,如果奶瓶里的奶粉达不到他所要求的那个很多的高度,他是坚决不干的。同样,在他心情好,愿意配合拍照的时候,你怎么要求他都可以,一旦他厌倦了,一切免谈,即便你把他抱到需要的地方,他也会紧紧抓住你胳膊哼哼唧唧的抗议,他蜷缩起两条小腿,双脚说啥也不沾地,弄的大家哭笑不得。

不得不说小轩轩所拥有的智慧,与他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从不懈怠的思考能力,以及勤学好问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每个人都是在不断认知的过程中走向成熟的。一天吃过晚饭后,小轩轩跟着爷爷奶奶出去散步,忽然,他在自己面前的地上发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物,他惊讶的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告诉他:“那是我们的影子。”于是,小轩轩第一次感知影子的事情,就在他爷爷的大力宣传下成了朋友圈内的一次轰动性事件。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都曾在自己的生命中感知到了影子,或早或晚,却很少有人想过“这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我们都把它当作生活中的理所当然,进而熟视无睹,到死都不会郑重其事地就影子的问题引发思考,也永远不会对影子的问题进行准确详细的描述,诸如此类的事物还有很多。而小轩轩不同,在小轩轩的不懈追问下,他爷爷耐心的为他科普了与影子有关的知识。小轩轩也会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即便是在很多时候看起来无所不能的大人们,在公园里看到人力骑行的四轮观光车,他问:“爷爷你会骑吗?”“奶奶你会骑吗?”在得到否定的答复后,他说:“哦,我也不会骑。”即使他很想上去体验,也不再纠缠,而是说:“那我们走吧,等爸爸回来在骑。”

小轩轩是一名喜欢在大自然中去认知事物的小孩,也是一名喜欢在平凡的生活里为亲人们制造快乐的小孩,他总会给别人带来欢笑和惊喜。他不是最好的小孩,也不是最坏的小孩,他只是他自己,只是那个因为独一无二才与众不同的小孩,当然,最主要的,他是一名可爱的小孩。

这就是那个萌萌哒的小轩轩。

篇2:散文赏析《爱轩》

散文赏析《爱轩》

这是有雨的季节,纷繁的雨滴在暗沉的天空飘落,大地成了灰色的。

桌子上浓郁的咖啡冒着热气,水灵在这样的日子依旧无法入睡。这已经是今年的第二次了。第二次这个男人来找她。

没有了往日的热情,但是水灵知道,爱还存在,并且深深的烙印在心里。

炜发来信息说,生了个可爱的女儿。水灵笑,笑着眼泪都流出来了。一个女人完整的一生,就该如此的生活,恋爱,结婚,生孩子,然后做个负责的妈妈和太太。

她苍白的手指划过了咖啡杯。可是自己已经在这样的生活中沉沦了太久,没有想改变的念头。

爱那个男人,无望的等待,但是依旧不能放弃的爱。

男人醒来,他说,为什么不睡?

水灵看到男人发胖的身体说,因为我不想把和你在一起的时间浪费在睡觉上,我等了你很长的时间,终于等到你来,相聚又是这样的短暂,我怎么睡的着。

男人的眼睛开始红润。

水灵说,轩,你怎么知道我爱你。

男人笑,因为在你的眼睛里有我。

水灵不语,何止眼睛里有,心里也有,这样的话水灵没有说出口,爱是脆弱的,语言苍白无力,无法留住身边的他,所以不用说,也不愿意说。

男人开始吻水灵,深深的吻,水灵只有在这一刻知道自己的灵魂不能离开这个男人,不能,她已经是他的了,而他在水灵的生命里定了型,永远的爱人。

水灵回应着,然后是彼此缠绵的拥抱,男人喘息着。在深入的一刻,水灵感到了尖锐的疼痛。男人怜惜的看着她,她笑,她期待这样的疼痛很久了,因为男人在一年中只有几次是给水灵的。所以水灵渴望着爱人给的疼痛。

第一次相遇有炜,两个女孩拖着厚重的行李向轩走来,轩略过炜的肩头看到了水灵,一个娇小的女孩子,稚气为脱。

轩有爱人,有孩子,成熟的男人,应该喜欢有魅力的女人,而不是女孩。可是轩知道,看到水灵的`一刻,他爱她。水灵也知道,看到轩的一刻,她也爱他。

轩在两个城市之间穿梭,开始和水灵频繁的相会。

水灵用心爱着这个男人。

然后男人沉寂了。在水灵最无助的时刻,男人没有出现。水灵的伤口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炜说,灵儿,绝症的人不能绝望,没有他还有好多关心你的人。水灵看炜的眼睛。笑。而伤口开始溃烂,疼痛。

时间是在匆忙的行进着,没有留意这个绝望的女孩,女孩用心爱的人,只有在梦幻中出现,而伤口依旧,只是不在疼痛。

轩的回来是在有雨的季节。

雨淋湿了轩的外套,淋湿了水灵的伤口,水灵开始感到疼痛。伤口撕裂的疼痛。

轩抱着她说,没有忘记我的灵儿。水灵在疼痛中哭泣。

然后女孩渴望着疼痛的感觉,只要有轩的时刻。

男人穿好衣服,匆忙的离去了。

水灵在窗口看到他挥舞的手臂。

爱,还在,虽然没有那么的热烈,但是却是烙在心里的。

水灵哭着蹲在角落,她的伤口开始流血。

然后一直还是坚持的感觉到爱轩。永不后悔的等待着,下次的相聚。

篇3:轩口窑散文

轩口窑散文

今年七月的一天,舅爷突然心脏病发作,重摔之后人事不省。舅舅打来电话,母亲几乎昏厥。来不急买什么东西,母亲和有病的娅娅就心急如焚地往轩口窑赶去。我知道消息时她们已到县城,由于晚自习的原因,加之三岁的儿子无人看管,我就没能同去。

领着儿子在办公室里心慌意乱,看着不谙世事的他坐在地上用小手拍打着地板,我无心去理会。想打个电话询问又始终没有打,也许是没能赶去亲眼看看心怀愧疚,也许是成年以后很少能再想起那里和那里至亲的人而心怯难语。

晚上九点多母亲回来,告诉我经过村医的抢救,舅爷已经脱离了危险,就带着儿子在灯火阑珊中回老家去了。

母亲走了,我的思绪却难平,头脑中儿时的记忆如黑白胶片一样翻来翻去。儿时所有的记忆都在轩口窑,但所有的记忆都以舅婆为中心,至今能记得清的有关舅爷的内容,就是他耕地时把我放在驴子的背上,把他头上汗浸浸的草帽扣在我头上;磨地时把我平展展地放倒在耘磨上,任土块添满一嘴,他呵呵地笑。也许这是我记忆中他年轻过的唯一证明,然后他一下子就老了,就病了,就变成了现在,像一节黑瘦的干枝,哪怕一丝风也会把他吹倒了,吹断了。

第二天,我抽出了时间(我们年轻的人总是很忙,看望老人总要抽时间,这多么可悲!),和母亲去看舅爷。从张家场到富家坪的这段路我曾经频繁走过,这天却觉得陌生。一进门,只有舅爷一个人木然地坐在廊沿上,眼睛张望着对面的山。他耳朵很背,母亲喊了几声也没听见,直到我们走到他跟前,他才回过神来,继而眼睛里闪出喜光。我抓起他的右手,整只手肿胀严重,昨天显然摔得不轻。

之后,母亲和舅爷在屋子里说话(其实是母亲说,他看),我像受到良心的指使,一个人来到了已空无一人的老庄里——我六岁之前生活在这里。经历了三次整庄搬迁,最先的轩口窑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了十几孔窑洞和塌毁的院墙。

在土台边的老榆树下坐着,背后是我在舅婆怀里长大的窑洞,榆树台子下四五户院墙里曾经是蹦出我儿时玩伴的院落。三十几年前,就是他们从榆树根下爬上来,喊起还在被窝里的我。或者我坐在榆树台子上,把他们一个个从被窝里喊出来。

那时候,轩口窑只有十几户人,舅婆家的窑洞就在我身后最西面的两洞。记忆里一洞是厨房,舅舅住;一洞是主窑,带着一个耳洞,里面放一只大木箱,舅婆舅爷带着我住。我站在这坍圮的窑门口,已经完全记不起左邻谁家右户何人,但面对着这一排用刺篱罩着的窑门,我还是清晰地看见了舅婆放在坑头上的针线笸箩,舅爷挂在窑壁上的马鞭,舅舅给我做的木猴(自制的陀螺玩具);我还是闻到了舅爷的旱烟味,缸里的浆水味、酸菜味,院子里的驴粪味、马粪味。窑洞西面有一堵土墙,现在只有牙槽般的墙脚。里面曾经是一口深井,现在被填平了,但我还有对它的一种畏惧感和神秘感,因为小时候舅婆讲过井里有一只大马猴,抓住小孩子就背走,直背到瓜老窝(清水人叫的乌鸦)崖上,不让回家。有一次偷偷跑进土墙内盯着井口看,被一个小伙伴大喊一声,结果被井口湿滑的石头给滑倒了,慌乱中半天也爬不起来,真像被大马猴的手给抓住了,最终屁滚尿流跑出来,大哭半天来消解恐惧。正因如此,记忆中的这土墙就很深很高很神秘,成了种在心里的惊魂。

老榆树下靠老窝沟边是曾经的大舅爷家,有一个和我同岁的小娅娅。大舅爷家后墙外有一大片槐树林,比我和小娅娅大七八岁的老汉(他的小名)舅舅总在两棵槐树间给我们绑起一根绳子做秋千。就那么你一荡我一荡,把我们最快乐的笑声留在了那片槐树林里,留在我们的童年里。

那时最鲜美的水果就是老窝崖上的龙果,老窝沟里的野草莓和飘儿(学名不知是什么),舅婆菜园里的黄瓜和包莱根。舅舅腰里别一把镰刀,攀到老窝崖上,砍下一颗颗虎头虎脑的龙果,用镰刀剥开,里面的龙果籽光洁晶莹,剥开龙果籽的皮,像蜗牛一样的果肉香甜已极,吃一颗笑一声,甜到心里,美到心里。龙果树的枝叶编成凉帽,舅舅戴上他就像个游击队儿童团的队长,领着我们七八个小孩深入到老窝沟底,扒开草丛总能摘得一把把艳红的野草毒和一捧捧肥大的飘儿。细雨过后,瓜果浸润,舅婆就一手挎个马头篮,一手拖着我到菜地里去。夏日的菜园就是生命的交响曲,一摆摆的包菜像茁壮的士兵,组成整齐的编队等待舅婆的检阅;黄瓜伸展着腰身舒坦地吊在叶架间,像富家少爷一样酒足饭饱;辣椒有些黄嫩嫩的,有些红飘飘的,自顾自的低头纳闷……舅婆在每一棵瓜果前自言自语,嫌黄瓜长辣椒短,质问包菜为什么长得松松垮垮像懒汉的裤腰,像谁家的媳妇捂不紧个嘴,我则跟着菜园里的蚂蚱跳来跳去,或捂住一只小青蛙,把它放到包菜上去。

在我四岁前,舅婆有一匹白色的大马,也是轩口窑唯一的一匹马。从轩口窑的'大榆树台子上,舅婆包起头巾,把我抱上马背,然后跨身上马,镗镗镗地从窑口顺梯子坡直骑到县城。这时候的舅婆身影异常雄岸,从乡邻的注目中下山,像在趟过岁月的河。下到坡底,舅婆总要在樊河边洗洗脚,起开头巾掬水洗洗头发,然后编成满头的辫子盘起来。骑白马下县城一般限于两种情况,一是舅婆去县上参加人代会或妇女会,因为她是县人大代表和樊峡的妇女主任;一是去赶四月二十八的交流会。而我最后一次骑白马,则是六岁时舅婆把我送回了家。这之后,听母亲说,白马就被卖掉了,因为舅婆已经不是人大代表了,而且身体已经很差了。听母亲说,白马卖掉的那几天,舅婆就病倒了,但她总是拖着重病的身子,披着夹袄站在窑口往梯子坡下看。

我起身离开了老榆树,从窑口往山下走去。经过半山腰的麦场,从麻湾南边顺时针一直下坡,大约要走半个小时,就到了轩口窑第二次搬迁的村庄。轩口窑和陈家庄子两个小庄总共二十几户从山上搬下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共同组成了新庄,属于樊峡大队三组。在这里,我没有久住过。村里还是没有一个人,院子里早就种上了庄稼。舅爷家的院墙已经塌了好几处。就是搬来这里不久,我甚至都记不清是八几年,但又不敢问母亲,怕她说我,舅婆终于病种,终于卧床不起,终于病故。那时母亲带着我和妹妹来看望弥留之际的舅婆,她侧身睡在土炕里边,母亲大哭,我和妹妹大声呼叫着“舅婆舅婆”,但她都没能转过身来。也许是人已经没有了意识,也许是不愿我们伤心,也许是怕自己一转脸看见最亲的人就更加难舍,更加痛苦,总之,她最后的一面我和母亲都没能看到。留在记忆里的,只是她那么小那么小地睡在炕上,那么瘦那么瘦地睡在炕上,只留给我她满头的发辫,模糊的背影……

怔怔地望着远处的寺沟,天色已经暗了下来。陡悬的大坝顶上一溜烟的油菜花在山阴的笼罩下已经看不清颜色。再一次站在路口,梯子坡两边的草木黑黢黢的,我似乎看见雄岸的舅婆跨身在白马背上,怀中抱着小如糖果的我,从坡顶悠悠荡荡地走下山来,直走出沟口,直走向县城。

走吧,走了,轩口窑;走吧,走了,人生的路。我们有太多的回忆需要去拾取,有太多的愧疚需要去救赎,但面对着岁月,谁也没办法拴绑住它匆匆的脚步,只能任回忆流淌,只能让心灵去追赶我们的背影。

篇4:博雅轩记散文

博雅轩记散文

博雅轩者,河南农大5号楼330者也。

余欲为之作志久矣,苦于笔拙,胸中实无所学,心中所想无法尽注笔端,实情实景无法见于宣上,败笔连篇,以辱英豪。然吾等初生大志,辈皆英豪,书香门市,才子佳人,不记可惜,不敢自诩比卧龙,鄙文不求胜归公。此文如若口传于数人,足矣。

余生也晚,生不聪慧,幼既苦学,中途几废,后得高人指点,复苦心中学,日日发奋,高考发韧,成绩尚喜,终而进农大,自不再提。初入农大,即入此轩。望轩之上下,不及丈余,床楼满排,空隙不余,苦于两桌尚坐中间,人之进出,已为劳苦,后吾恍然,此学校让吾等练飞檐走壁者也!学校苦心,培养学生之心切,吾等感动数日不减。内室设一推门,隔米余之宽,是为阳台。阳台之处,水道并通,然通畅不便,水池之下,习于积水。后忍之又忍,终一日,老七借锤而击之,手起锤落,此道竟通,吾等再无积水之忧,无不相道而贺。

古人云:登高望远而赋。立于阳台,眺而望之,工学院与农大一墙之隔,此时工学院之景,映入眼帘,硕大之树,油油青藤,楼下车流而过,动静之景,相映成趣。法桐林立,杨槐相绕,更阳光送爽,空气清新,远绿树点缀,时见高楼,此所谓,人游绿城人自醉,绿林深处有繁华。

阳台之小,不足群观。然透气通风,搭衣晾晒,姑且实用。阳台之西,辟一小门,围平米之地,是为厕所。然吾室友装饰之,以枫叶围小门,秋风送景,红叶相衬,甚美;室内以一红灯笼挂之,甚是喜庆。取名“香格里拉”,奇室美景,更以雅名冠之,人听之即想入而观之。

成语有人杰地灵者,其人杰而后地灵乎?其地灵而后人杰乎?鄙人愚笨,暂不能知。待胡适之博士众徒考之,吾生之年,若能得之,实乃万幸。然吾室甚灵,于是乎吾室友人杰尽出,高朋满座。大哥,平顶山宝丰县人,专业状元者也。此人身强体壮,发不盈寸,然面善心宽,憨厚可爱。偿英语师小翟有语评之:讲满口地道河南话,甚难!吾不能也,然王亚朴甚得之,缺之,吾课无笑矣!此人善睡,室人皆奇。某日,室人皆大侃,声可传数里,然倏尔鼾起,其声大如雷,尽压吾音,众人观之,老大也。待吾等谈篮球,正兴致来,铿然鼾声止,老大竟醒而论之,止而倒头又睡,雷响如初。老二,姓时,驻马店人氏。二哥长发飘逸,俊美潇洒,博学善书,文武双全,隋唐罗氏或不能比,甚得女生欢心,私下求其号者不下数人。老三,姓李,开封人氏。以寝室长自居,时出小文,搏众人一笑。亦曾有小志,然不务正业,再活二十年青春,或有起色。老四,姓邵,新郑人也。老四名甚妙,由姓拆而成之,又有深意。四弟体微胖,恋床甚矣,然力大无比,尤善标枪,得院之季军也。老五王氏,余之同乡也。老五与老四体形甚像,体肤白皙,甚是得意。为此,室友常笑老六,老六面微黑,一颦一笑即为一景,甚是面善。老五老六皆运动员,老五善歌善跑善篮球,集才艺于一身,最为多才。老六腿长,最善跨栏,曾数人指其腿曰:此腿非凡腿,它日或超刘翔。老七,姓衡,新乡人也。老八,姓贺,周口人也。两人最喜音乐,老七以一音响置床头,回来即开之。而老八时挂耳机,老八或有苦衷,曾手机落水,痛失外音。博雅轩之美,可歌之物,主人之行事,岂一纸百字能书乎?

蛇龙之物,皆生于世,曲身而行,然其有迥异也。蛇之物,生于僻壤,常伏于草木之中,待猎物过,伺机而出,其猎物皆田鼠,飞虫之类。若草木尽燃,失之蔽物,其蛇能生乎?龙则不然,其体可幻大小,或小如蛇,然其志不减。龙之不幸,困之于渊,其隐心潜志,卧薪尝胆,但得一日,小渊岂困蛟龙乎?吾等居于此,或暂丧心志,待一日龙腾也。

大文可小,小文可大,记小事于轩中,闲余自乐。阳台之上,放窗远景,美景入胸,岂明人无观之如世界乎?

篇5:跳蚤市场“小荷书轩”-

跳蚤市场“小荷书轩”-500字

今天,我们举行了一次跳蚤市场,店名叫“小荷书轩”。

到了下午,我拿好书、玩具和准备好的散钱,到了操场上,我和另外三个同学都选好了位置,(四个人为一小组)坐了下来,才过了不久,校长让我们安静,简单的发表了几句话之后,便宣布:小荷书轩跳蚤市场现在正式开始!我们无一不欢呼。

在每一个班级的前面,都有一张广告牌,每一班的广告牌都有不同。我们班的广告牌有一个动漫女孩画在右下角,上面的是我们自造的广告词,因为我们创造的广告词非常的可笑,所以,走过的学生和家长都会停下脚步,仔细一看之后,猛然大笑,吸引了不少人。

我们连忙向走过的人推荐书籍,老师定了一个规定:小组四个人有三个人出去买其他东西,一个在店里看着,第一个回来的替换自己,自己便可以出去了,就这样以此类推。

到了我的时候,我去其他店看了一下,吸引人眼球的东西还真是不少,各式各样的`:有买书抽奖的;有买一送一的;有买书够十元的抽奖;有买书送小奖品的……

跳蚤市场很快就结束了,我遗憾的回到教室,不过,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任何东西都能重复利用,反复的利用,这才是节约的最好方法。

篇6:梅轩清书记散文

梅轩清书记散文

秋!脚步轻轻地穿越炎炎暑流,在那个黎明的晨曦中,静静地回来了。

天!忽然地高了,高得连从它湛蓝的襟怀里飞过的鸟儿,都成为一个个淡去的黑点;云,于是就变得分外的清淡!一朵一朵,每日沿着秦岭山头,扯出缕缕的幽清,乳色的白,浅色的灰,仿佛每一片都浸渍了爽爽的凉意;水!也被日子淘滤去一夏的燥热,涛声归于宁静,只剩下涣涣的涟漪,被风儿撩拨起一个个细小的笑涡。而雨,梳理我华发的感觉是这样的轻柔,这样的酥软,恍惚浸淫在如梦的环境,这情景,让别意徊偟的泪花在我眼角盘桓,酸酸的,涩涩的,道不尽千般滋味。

生命是一只船,从母亲羊水泱泱的此岸起航,击一路烟波浪峰,观一路烟笼青纱,撒一路绿肥红瘦,留一路叶落花谢。来不及咀嚼青涩甘甜,也来不及体味雁去燕回,甚至梦都没有落下温软的帷幕,彼岸的桥头,影影绰绰地就涌来了满池芦花如雪,报我以夕阳的瑟红。

昔我来矣,杜鹃嘤鸣,哭声是送给这个世界的第一首歌;今我去矣,倦鸟唧唧,叹息留给身后的是一曲杂然无序的乐章。惬意乎?惆怅乎?淡然乎?眷顾乎?

光阴公允而又冰冷地将案头的日历撕裂一片片细碎的纸屑,只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斗室的角落徘徊,那也许是陶令的《归去来兮》蜿蜒过我的心池,催我打点行装,向对面的码头抛却泊岸的缆绳,踏上老归的滩涂。

清点行囊,此生清贫,自诩清风盈袖,满室惟书香与我相伴。几度夜半灯花,几度瓶梅过窗,几度墨海寻趣,集腋成裘,有一日,目光掠过斗室,竟然惊异环壁皆书山也。那些曾经让我热血沸腾经典巨著,给了我心灵慰藉的经史子集,让我幸福过也苦涩过的诗云词海,沐浴我生命的珍籍清卷,有些也许还要与我牵手向晚,有些大概随着老去而要挥手作别了。从春天被黄鹂衔过蔷薇的时节,就一直不断地提示自己去做一个清理,该送的.,让它早登兰舟,免得到时反而踯躅彷徨;该留的,且与之共拥晚晴,聊补晚岁的寂寥。心思有了,然而,情却缱绻,总是一再地迁延,一再地犹豫。直到这个周末,终于明白,千里送君,终有一别。倒不如早做个了断,落得个赤条条来去,了无牵挂。

秋雨在窗外唱着凄婉的歌谣,我的心在书海中茫然流连。拿起这一本,禁不住翻开扉页,去读曾经的岁月留痕,渐渐地就生了拳拳的不舍,思之再三,小心地擦了尘土放归原处;再拿起一本,翻上几页,竟然从字里行间走出我青春的眼睛,又是舍之则惜,弃之不忍,犹豫良久,还是视若己出,有了一种将自己的孩子送人的辛酸,泱泱然无语而住。这样几个小时过去,却是不知孰去孰留,仿佛去了那一本,我心的月亮就缺了一块。

我如何能不眷意悠悠呢?那些早年的已经满目沧桑的陈籍,甚至有些破损不堪,留下妻子补缀的余温。然而,哪一页没有我青春的记忆呢。当年从贫瘠的乡土走进大学校园时,一文不名的我对于知识怀着久旱的禾苗盼望甘霖一样的焦渴。感谢生活,使我得以靠公费去攀登智慧的峰巅,去寻求改变命运的曲径。每个学生每月的伙食费为19.5元,我每月都要省下4.5元用于购买图书。借一个周末,穿梭于古城书店里琳琅满目的书海,或者到古旧书店的摊上去寻珍觅宝。及至购得一本良卷,那种喜悦,竟比食珍肴馔馐有过之而无不及。几年下来,到毕业离校时,竟然珍籍盈箱。带着它们投进大山的怀抱,漫漫雪夜,竟竟春宵,焚香净手,与名人樽酒相邀,与古人品茗对语,沉吟于《诗经》的“关关雎鸠”,流连于的“乐府”的“陌上青桑”,沉醉于唐诗的“杏花春雨”,徜徉于宋词的“梧桐细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不曾为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不曾为自己的清贫而赧颜。如今忽然地要挥手作别,或者给了街头收废品的,或者送一个它应该居留的去处,能不如剜肉去心般地疼痛么?真道地“执手相看无语,又泪雨凝咽”。

我如何能不恋情怅怅呢?这些叠翠秀芬的精彩纷呈,凝结着如歌如吟的文学愉悦。墨香在斗室洋溢,而捧在手上的却是文朋诗友的情潮诗汛,或波澜壮阔,或才情喷薄,或柔情似水,或烂漫如花。“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一卷在手,曾经挥斥方遒的书生意气,竞夜无眠的诗酒唱酬,照古鉴今的砚边高论,如今都才下眉头,又上心头。这些书,有的是文友的精心之作,有的我曾经为序作评,说不尽的望月听泉,道不尽的雨后看云,观不尽的古道斜阳。他们,或与我忘年于垂杨系马,或与我同行于春归夏至;或怀着对这个世界的无限眷恋而撒手人寰,把绵绵的思念,把才思的雨迹留给我情殇的软处。看哪一本都是爱不释手,拿起哪一本都是难以释怀。选了半天,终于还是一一留在身边,存一份真情,我老去的心也许会在更深夜半时走进年轮返青的季节。

没有办法,这真是“且恋恋,且怅怅”的折磨。

于是,只有将那些重复的,捐了图书馆;将那些过了期的杂志,打点包装,邀了门口的收废品者带走。

这个周末,对于我,那是“相见时难别亦难”的痛。

那收废品的倒很热情,一口一个“哥”地唤个不停,并且没有忘记送一张名片,说有要卖的,打声招呼,他随时来。

他走了,我的心的却是空落落的,一种“知其不为己物也”的空落。

篇7:绿意满轩窗散文

绿意满轩窗散文

一直很喜欢攀缘植物爬山虎,会经常在各种建筑物上看到它的身影,在宅院的墙壁上,围墙上,庭院的入口处,公园的山石上,桥头石堍处,高大的桥墩上等等的地方,爬山虎那绿绿的叶子攀爬在墙面上,非常美观,纤秀的叶尖儿一顺儿朝下,看着很是舒服。尤其是那墙面爬满了爬山虎的老房子,被密密的绿叶包裹着,像一座古老的城堡,一格格掩映在爬山虎藤蔓枝叶中的轩窗,看上去更具有一种神秘感。曾经想象,那绿色城堡里的人,独倚轩窗,偏坐一隅,“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斯文”,那是多么唯美的意境啊。

去年11月中旬,到贵阳暂住,家人在市中心紫林庵附近租了一处房子,搬进去后发现,一个卧室窗子被窗外的爬山虎遮住了近一多半。季节已是初冬了,窗外的爬山虎叶子大部分都脱落了,藤蔓上还稀稀落落的残存着一些苍老的叶子,在寒风中摇曳着。窗外的爬山虎虽然有些遮挡阳光,好在是住在五楼,室内光线还不算暗,我很喜欢这样的意境。过了不多的时日,那些残存的叶子也全掉光了,只留下枯黄的藤蔓经受着寒冬的摧残。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有一天,我发现客厅窗外爬山虎枯黄的枝条上长出了嫩芽,过了两天,叶子渐渐舒展长大了,嫩绿嫩绿的叶子泛着红润,青翠欲滴,招人喜爱,我忍不住用手机拍下了那可爱的嫩叶。

?过了些日子,卧室窗外的`爬山虎藤枝上也冒出了嫩芽,这些嫩芽在春风的吹拂中渐渐舒展长大,枝繁叶茂,泛红的绿叶探窗而来,窗口一派勃勃生机。

独坐轩窗下的电脑前,闲逛网络世界,转身向窗外望去,满窗绿叶映窗棂,不远处高高的刺槐树梢映入眼帘,虽隔着淡蓝的玻璃,仍是绿意满轩窗。

时而起身拉开窗子,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空气中似乎能嗅到绿叶的清香,心情好惬意,好舒畅!一日,下起了毛毛细雨,雨水润湿了爬山虎泛红的绿叶,这情景正如似唐朝诗人杜甫的诗《春夜喜雨》所描写的那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站在窗前,侧一个角度向窗外望去,两幢高楼伫立在在窗外不远处,楼边的街道车水马龙,映射出都市的现代化和繁华。向下俯视,绿树成荫,一池碧水泛青波,正是“亭台楼阁绕新竹,流水绿意满轩窗”。

租住的房子在一家单位的居民小区里,小区环境很好,绿树成荫,但楼房都显得有些破旧了,看样子大约房子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样子。我们住的这幢房子是一幢八层高的只有一个单元的楼房,在我们居住的这一侧的山墙上爬满了浓密的爬山虎,景象蔚为壮观。爬山虎夏季枝叶茂密,攀爬覆盖在建筑物墙面上,既可以美化环境,又能降温消暑,调节空气,减少噪音。弊病是容易滋生虫子,缩短建筑物的寿命。

离开了租住半年出租房,真有些依依不舍,不舍的是那爬满绿意的轩窗,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和美好的记忆。

篇8:安怡轩现代散文

安怡轩现代散文

假如欺骗了你,生活如何继续?

假如梦想被搁浅,真心被放逐远方,一切疲惫的托付却一直忘情辜负,灵魂凌乱而受伤,无处安放与梦想,不知哪儿有方向,哪里有嘹响,哪里才能寻觅的蓝天阳光,哪里有风徐徐轻抚脸庞,划过沧桑与绝望,如何让心自在飞翔,静静安躺,舒心地释怀与期待。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朋友,这也是生活呀,这毕竟也是一种成长,哪怕不情愿,哪怕很心酸,哪怕要很长时间走出灰色空间。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热爱她,朋友!相信渴望在远方召唤起航,生活在脚下虔诚仰望,梦想在心间萌芽疯长,人生总该让自己不虚此行,不悔此生。

相信吧,我的,一切都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如果结局已经谱写,青春已经启程,那么就让灵魂于指尖舞蹈,弹奏心弦最美最动人心魄的乐章,如果怀抱信仰,那就勇敢地救赎与宽容所有的遇见与不安,让爱感召与感化所有的彷徨与心伤,让心不在孤苦的流浪,让清宁祥和静静流淌,悦纳生活,汲取丰盈充沛的营养,哪怕逆境也随缘无恙,真淳安详。

剪一缕暗香,轻舞飞扬;绣一幅山水,让意境明朗;转一次圣山,让雪莲绽放。经幡纸鸢,遥寄一川明月在云上;星斗云天,轻卷一帘幽梦安魂香。

如果灰暗不可丈量与逃避,那就破灭胆怯,角逐命运,怀抱希望走出人生的低谷,迎接波澜壮阔的洗礼,走出忧郁沉珂的阴霾,用心灌溉,憧憬明月情怀,再归来,踏出一片海阔天空。

爱若虔诚,心如朝圣。

颠倒梦想,了无挂碍。

让一颗心,安心柔软,自在舒缓,随缘不变,不变随缘。从此之后过往尘烟,风轻云淡,碧海青天,山雨微澜。

命运以痛吻我,我却回报以歌。

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他人。

心植菩提,淡雅盛开。你若盛开,清香自来。释怀所有的一切,放下所有的不安,让勇气牵动激情,让青春放飞希望,在四季的变换里,不变的是我明媚的心与你眼里的晴朗。

观世间音,品众生情,慈悲为怀,从容相待,待到苍山洱海,千帆尽过,但愿我们依然襟怀雅量,磊落清明,会心不远,德和心安。

亲爱的朋友,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依然请笃正善行,让我们纯真信仰,怀仁善美,勇敢地相信自己、相信他人、相信未来。

篇9:遥望项脊轩散文

遥望项脊轩散文

苦等许久,三月的雨水才姗姗到来。久违的河床开始渐次解冻,漂浮在空中的云朵承托不住积蓄已久的雨水,她们笑着闹着回到大地,拂去了裹覆多日的春寒,结束了近四个月的等待。这一刻,人们不知等了多久。

春的气息氤氲散发,无处不是草薰风暖,而此时,枇杷树的花不知是否已经凋落了。那个枇杷树驻扎的地方,不知现在又有如何的光景。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18岁那年,你提笔写下这篇文章的前半部分。“雨泽下注。”三月已至,不知那里又会否雨水注屋。但无论怎样的风雨,相信也总摧残不了你那一颗亘久等待的心。

“迨诸父异爨,内置小门墙,往往而是。”那年叔父分家,一道冰冷的篱笆将亲情从此隔离,只有偶尔的犬吠声轻轻将空气中悲凉的灰尘微微拂散。坐在院子里的.你并无不安,你在那里看着青空,默默等待,只因你相信总有一天会将篱笆撤去,温暖总会归来。

“儿寒乎?欲食乎?”母亲的声响犹在耳畔,“而母立于兹”,这样的暖意多年后依然未曾消弭,站在项脊轩的院子里,站在母亲站过的台阶上,你仍在等。

是否还记得那一块沉沉的象笏?那是某个清凉的夜晚,祖母将它交付于你的手中,告诉你:“他日汝当用之!”你笑。祖母已去,无数个夜晚你捧起它,旁人以为你在等取功名,但他们都错了。你在等的,只是夜色中捉摸不定的温暖。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后重回项脊轩,你的心似乎又凉了几分,只有妻子的陪伴是你最后的温暖。你们相知相伴,自当白头偕老,无奈天公不作美,妻子终究与你阴阳相隔,暌违一方。你没有哭,只有一句轻的不能再轻的话“庭有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多少不易说出的泪与辛酸便已和盘托出。我知道,你仍在等。

三月的雨水愈加丰溢,而我站在这里遥望你的快乐,你的悲伤,为你的至情而感动,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枇杷树仍在生长,年复一年,而你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想必仍在等待。

等待与亲人相见,与妻子谈笑风生。

苦守一份等待,哭等于项脊轩。

一往情深。

篇10:告春及轩的散文

告春及轩的散文

时光在经过一段长廊后,隐约而宁静。一树绛红的花朵,被稳妥的绿郁所映衬。旁边的月门便有些隐约了。

我认真地走到门前,“告春及轩”四个字仿佛昨天才写上去一般。其实真的不远,19,这座小轩才开始建筑。连同旁边的两开进木楼。这在当时的桐城县城,一定也是一件不小的事情。从现存的规模来看,它所处的位置正是县城正中,前有文庙,后有北大街。无论是楼,还是轩,都建筑得精致精心。楼凡两进,四百多平米,四围“走马通楼”,也算是建筑学上的一处别致。每进五间。这主要是日常生活与会客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曾多次到楼上走过。踩着木楼板,有一种异样的声音。很久远,也很苍茫。

但是,我更多关注的是轩。

轩,《辞海》释义曰:小室为轩。又释曰:长廊之窗也。沈约诗云:愁人掩轩卧。江淹《别赋》:月上轩而飞光。“告春及轩”中的轩,我以为当是“小室”之意,然而,私下里,我却更喜欢长廊之窗这个意思。这里有个动作,既是长廊之窗,就必有掩和推。既要掩和推,就必得有人。这人是谁呢?这是我愿意想像的地方。

月门之内,一方小而空灵的院落。轩为两层,西侧木梯,呈半六边形。谓之“观音阁”。抬头一望,上面静极了。早些年,这院里曾植有肥大的美人蕉。现在只是青苔,古旧的太湖石。通向楼的门锁着。楼那边的喧哗便被隔了。轩于是真正地成了轩。想当年左挺澄老先生,在楼之西侧,特意地筑这座小轩,也许是想在纷扰的市声之外,另辟一座静雅的憩心之所。若明月之夜,开轩望月,河汉迢迢,微如芥子之人生何在?设若秋雨之夕,静坐轩中,雨打芭蕉,过往之人生恩怨,也一一地化开了。轩中岁月,人心澄明。这只能是一个人的所在,也只能是意会者的所在。

楼如今成了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我想,左挺澄先生也应该是愿意的。轩依然空着。而且不断地陈旧了下去。十来年前,曾在这轩中住过的一位民间文学家告诉我:他曾多次在夜梦之中,感到有轻柔之物,踞于床头。醒来查看,了无一物,唯空寂小轩而已。他猜想那当是狐,出没于轩、楼及文庙之间。狐有灵性,守一物而不移,恋旧巢而不易。狐亦有诗意,灵动切切,如怨如慕。

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一片自己的后花园。告春及轩便是。轩名源之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这是一种恬淡的美好,是一种朴素的期待,也是一种千百年来不断寻求却依然遥远的愿景。如此想,这轩其实也同梭罗的瓦尔登湖一般,是一座尘世之外的建筑,也是一座心灵中的建筑。

八十七年前,左挺澄先生建筑了这座楼及轩。左挺澄先生,史料上说是清末一位文化人,参加过《续修桐城县志》的工作。但是,却怎么也查不到更多更详细的介绍。我很遗憾。转念一想,又觉得这样其实也好。匆匆的一生,终归要走。既走了,何必还在乎楼,在乎轩,在乎史料,在乎后来者呢?就像现在,这轩中长久而自在的空寂,一无所求,只是时光中的一小段楔子。来了,便看到它的静;去了,它便忘了你的来。

博物馆的唐先生告诉我:这月门前的花叫凌霄。我有些不解。对于左挺澄先生,他说:这轩筑好后不久便走了,听说到南京了。挺澄的先人是明末的左忠毅公。挺澄好像无后。这样听着,我的心突然更静了。难怪这轩,一直空落着。现在,我看见了一个人内心的后花园,它是岑寂的。背对繁华,面朝小轩,恰如一张素净的旧纸,一个字没有,一点痕迹也没有。

一、勺园

我不止一次地想像过桐城早些年的城池。据史料记载,是个龟形的城,八门(其中城门五,水门三)。这一定是一座很有意思的城池。可惜在抗战时被桐城人自己给拆了。有时候,我也沿着据说就是当年城墙的环城路走一走,想感受一下老城池的气息。几次地走下来,确乎还是有的。比如古旧的房子,两旁的老街,刚被斫去的相府中的老皂角树。除此以外,似乎很难再有什么了。

但勺园是个例外。

勺园就在环城西路上,完整地寂寞着。勺园的门,原来正对着早些年的城墙。这样,老城的影子一下子近了。

我走进勺园,第一次是个阴雨的下午。门是虚掩的`,我看了看,便推门进去。通过一段小径,和几丛凌乱的花草,以及一块立石,便是园形的内门了。我立即闻到一种古旧的气息,仿佛是书页的气息,又像是墨子的气息,还像是遥远的人语的气息,甚至是我不可能看见却依然活着的魂灵的气息。这些气息,在我的迟缓中一层层地氤氲着。我朝这两层的小楼注视了一会儿,不知为了什么,却赶紧地退了出来。我甚至没有来得及看清园中是否真的没人,还有那高高的东墙后,是否还有延伸?

出门后,我仔细地看了一回门上的勺园的题额,是张建中先生的手笔。张是省城书法界早年的名家。但是,字并不耐看,或许是我从下向上看的角度的问题。第二次,我在勺园的门前推门,门却关着。第三次,也就是前三天,我带着相机拍了几张园子的照片。角度不好,光线也不佳。只能算是资料。然而,这一回,园子里出现了一大家人。原来,这园子里一直有人住着的。世俗生活的气息,一直在园子中弥布着。

这不是我喜欢的勺园。

勺园更多的是在书页与史料中。最初,这是张宰相家的西宾之所。桐城派大家刘大櫆在这里讲学。后来,它自然地成了张府的一部份。包括归化厅等一大批建筑。再后来,这里成了方宗诚的藏书楼,所谓“九间楼”。方宗诚,号柏堂,桐城派作家。同治元年,方宗诚入河南巡抚严树森幕,后经曾国藩推荐,为枣强县令,凡十年,为官清廉,政绩颇著。传九间楼藏书上万册。方宗诚之后,却逐渐流散,不知所终。然而,即使书少了,但是,这小小勺园之中,却书香不绝。方令孺,方玮德,方管(舒芜)等,都从小生长在这里。这里,便成了桐城鲁洪方的精神与祖脉所在。

多少年后,方管(舒芜)在一封信中写道:“勺园今已无知者,也是当然。今人只知九间楼、凌寒亭、方东树家庙,其实那都是勺园的一部份。因为大门没有了,一部份又成为荣军学校的房屋,所以‘化整为零’了。归化厅尚完整。勺园即在其南。”对勺园,方先生充满感情,又不无忧伤。然而现在,他一定不知道,归化厅也没有了。只存了九间楼。勺园只是一个名字了。只是一处空落的旧迹了。

想当年,勺园内书声朗朗,九间楼上,墨香氤氲。但后来都走了。能走的都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处空园子。以及在往后的时光中,一次次在梦里的回想。勺园的偏废,也就才短短的几十年。相对于它在桐城文化史上的风流尽显的年月,这几十年太快了,也太有力量了。

九间楼的二楼已经废弃了。小园子中的花草,虽然开着,却难以看出古老而文化的家族的气韵。但是,它毕竟还存着。老的城墙没了,相府没了,归化厅没了,老皂角树没了,这仅存的九间楼,也是勺园的一点血脉了。它存着,勺园便还有根。

叫勺园的园子,不止桐城这一处。北京有,嘉兴有,其它地方可能也还有。写勺园的文字也很多了,姚鼐就有“更向勺园寻往事,颓垣犹护箨龙孙”的诗句。刘大櫆也有“方余客勺园时”的记载。但园还是园,楼还是楼,时光消蚀了一切,也必将消蚀这园子与楼。

那么,我喜欢勺园的寂寞,便是对的了。

二、教堂

不可能再被我们看见。我所说的教堂,所说的那直抵夕阳的尖顶,其实都已经消失了。现在,我只能这样表述:一座天主教堂,它就座落在现在的市人民医院的院子里。即原县城西北便宜门内的山坡上。靠近东北方向,如今是一幢宿舍楼。大约在二十年前,我刚到城里的时候,它的尖顶依然高高地耸立。下面的哥特式的教堂,还存有一部份。当然没有了唱诗声,也早已湮没了神甫的十字架的光泽。

那时我看见的,是一座正在沉入的建筑,也即废弃的建筑。没有人住,但是碧绿的爬山虎,在那灰色的墙上,不断地生长。差不多要占据了一整个墙面。那是一种绿郁的植物,也是一种使人古老与幽静的植物。

医院里每天人来人往,很少有人注意到这座废弃的教堂。事实上,我也没有多少注意。只是很多年后,突然看见一张表现青岛的教堂的油画,我才猛然想起:这座城市也是有教堂的,虽然更多的人不曾亲眼看到过。但是,我一直相信:在一些人的心里,这座教堂还存在着。包括那些早些年曾到教堂里唱诗的少女,还有向神忏悔的那些心灵。甚至包括,在某一个清晨和黄昏,听着教堂的钟声,一次次进入到广大无边的纯洁之中的花、草、树木和小动物以及停下脚步的人……

清光绪十二年,也就是1886年,法国传教士石资训首次来桐传教。19,安徽耶稣教会会长恩思铎由安庆来桐城,开始建筑我所说的天主教堂。据《桐城县志》记载:建筑面积1943平方米,房屋59间,设有礼拜大厅、神甫住宅和两层的尖顶钟楼。我曾经猜想:当天主教的钟声第一次响起时,这个听惯了投子寺晓钟的小城的人们,不知作如何想?一种外来文化,通过教堂和教堂里的钟声,一天天地开始浸润人心。没有一种教义是永恒的,但是,也没有一种教义首先就是荒谬的。当1935年,七名修女在天主教堂里安静地唱着诵诗时,这座城里已经有一千多名天主教徒了。而且同时,在离教堂不远的余家湾,另一座专为女教徒所设的女教堂,也正式开始向青少年女性传教。

前不久,我还看过一位朋友写她母亲的文字,其中就提到她的母亲当年是个很虔诚的天主教徒。事实上,那段虽然短暂但是却特别不同于本土文化的熏陶,潜在地影响了她母亲的一生,甚至影响到她母亲的后代们。只是,这么多年来,在我身边,或者在整个小城,并没有多少人再提起这座曾经直指人心的教堂。查阅资料,我明白了这座教堂彻底地失去声音,是因为1951年8月22日的那次全城天主教友参加的宗教革新会。当时的西班牙籍神甫戈森卫和都光中利用宗教进行了某些违法活动,革新会决定将其驱逐出境。城内天主教活动也随之停止。

宗教是一种心灵的需要,它不为外物所改变。高大的尖顶天主教堂永远地消失了。但是,曾经的唱诗声,和那些随着唱诗声而不断沉入与安静的土地还在。虽然看不到绿郁而幽静的爬山虎了,但是,它曾经所带来的那缕荫凉还在。只是,我们永远不可能再去抚摸它了。我曾经在一个雨后的下午,独自到教堂的原址去看了看。一切沉静,仿佛与从前并没有什么两样。我知道我是有些恍惚了——甚至连同钟声——

“在那些黄昏的天光里,渐渐升起了十字架!”

篇11:文轩阁

E度网专稿

清雨淡淡,梅花点点。

天际飞仙,水方佳人。

莫伊成殇,汇饱山水。

山原野色,俏女风骚。

海清一线,映山融雪。

影乱迷雾,朦胧看字。

醉梦流年,业已珊珊。

肠断云亭,散霞云天。

夕日欲颓,温馨世界,

酸辛杂苦,洒入愁肠。

清玄文扬,伊人在否?

是否愿饮一杯相思酒?

排解那难逃的文轩阁。

辽宁大连瓦房店第九初级中学初三:转瞬一世

上一篇: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下一篇:开在记忆深处的花朵作文1500字 相关推荐 走在花季作文700字 有爱就会有光明作文600字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00字 成长,伴一路芬芳作文900字 一路书香作文800字 星星不哭 磨砺议论文800字 中秋感怀 原是寻常最动人作文850字 守护这一份淡淡的清香作文 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700字_12篇 向着理想奔跑作文600字

篇12:项脊轩

项脊南阁祖上修,

清幽雅静何处求。

三生变迁悄然度,

故人已然物中留。

相关专题 又见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