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孟浩然送别诗

张小段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张小段”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孟浩然送别诗(共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王维孟浩然送别诗

王维孟浩然送别诗

王维孟浩然的送别诗,将传统的黯然销魂的愁怨抛开,高亢激越,情景与现实密切结合,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

文学史上习惯将盛唐诗人王维、孟浩然并称王孟,大多是基于他们之间的一段情深意挚的莫逆之交,以及两人共同创立的一个重要诗歌流派――山水田园诗派。两人都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漫游名山大川,广交天下之士,创作了大量的送别诗。孟浩然有50余首,而王维则有70首之多。他们的诗歌在思想内容、艺术技巧等方面都有创新。

王孟的送别诗,从体裁上看,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有五、七言近体诗。而且王维的送别诗中还有骚体与五言长律形式,如叙黄鹊歌送别《与送李太守赴上洛》等。可谓众体兼备。从送别对象上看,两人的送别诗主要包含以下内容:送人赴边从军,送友归山隐居,慰人贬滴或落第,以及送人游历、还乡、赴任等。从整体上来看,他们的送别诗基调是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有别于传统送别诗那种“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的悲苦凄惨的格调。虽有惆怅、伤感,但在双方惜别的感情中融注各自对人生对社会的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容量,刷新了送别诗的艺术境界。

一、送人赴边感奋激发

送人出征,生离死别,多令人气结不能言,而“唐人好诗,多是征戍、迁滴、行旅、离别之作,往往能感动激发人意。”送人赴边,并不显得悲苦,反而豪迈激昂。早在初唐诗人陈子昂的诗中,就已显示出唐人献身边塞的爱国激情:“勿使燕然上,独有汉臣功!”“宁知班定远,犹是一书生!”。只是数量较少。而王孟的这类送别诗,不仅数量丰富,而且内涵更深。

(一) 慷慨从征,忘身报国

边庭有急,一马当先。孟浩然的《送陈七赴西军》七闻边烽动,力一里忽争先。”以及《送王宣从军》“隆兵初灭虏,王粲始从军”,这种爱国的热忱,极大地鼓舞了诗人与后世的读者:“平生一匕首,感激赠夫君。”(《送王宣从军》)。再如《送莫氏处甥兼诸昆弟从韩司马入西军》“饰装辞故里,谋策赴边廷。壮志吞鸿鹄,遥心伴。所从文与武,不战自应宁。”不仅写出赴边的昂扬斗志,雄壮威武,而且体现出了兄弟般的真诚友爱,以及作者对其能力的充分赞许和一种积的战争观。这类诗作在王诗中亦有体现。

王维的《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指出在春季,天上星宿将星摇动,喻指战争兴起。出征将士浩浩荡荡开往边塞,万里刁斗夜鸣,雄浑壮阔,抓住了赴边从军途中的典型细节,更富有感染性。是因为王维与孟浩然相比,他曾有过单车出塞的亲身经历,故而笔下边塞风物更真实、具体,感情更慷慨激昂。要报国杀敌,直取匈奴单于祭天拜鬼之所,豪气干云。又如《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展示出一幅塞外黄沙漫漫,白雪覆盖、蓬草飞旋、云黄天远的奇异之景,境界浑涵阔大,让人顿觉心胸畅达,精神为之一振。诗人倚剑高歌,催人振奋,为国戍边。这种昂扬刚健之辞,奏响了时代的最强音,体现了盛唐风貌与盛唐气象,后人难以企及。

慷慨报国,并非是为了个人纯粹的功名利禄之心,而是出自一种强烈的爱国激情与民族自尊。应是“男儿一片气,何必五车书。……运筹将入幕,养拙就闲居。正待功名遂,从君继两疏。”(孟浩然《送告八从军》)体现了一种人生理想与态度,男儿志在四方,应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功成应身退。国有危难,应奋勇向前,是“单车曾出塞,报国敢邀勋?”(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这是何等的胸襟与气魄,激励鼓舞人奋发向上。

(二) 靖边保国,必胜信念

大唐疆域辽阔,对待少数民族进犯,应有正确的边疆、外交政策。在王维的一些送人赴边诗中,就包含这些政治内容。

《送刘司直赴安西》“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以历史上汉武帝派遣李广利伐大宛取良马,获胜凯旋,苜蓿、葡萄随之传入中国的典故,来说明对待外族,应巩固国防,加强国力,使之惧怕,不敢挑衅来犯。这也是王维对唐王朝雄厚实力的`一种高度自信与自豪。

总而言之,王孟送人赴边之作,将传统的黯然销魂的愁怨抛开,高亢激越,爽朗明快,催人奋进。

二、慰人失意真情厚意

封建时代的文人,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己任,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热衷于科考、仕宦,而仕途坎坷、宦海浮沉,落第、贬谪、弃官、归隐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王孟此类诗作,不仅饱含深情,精神格调高扬,毫无低沉、缠绵之态,而且能借题发挥,将情景与现实密切结合,拓展了送别诗的思想内涵,写出了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的作品。

(一) 宽人落第、真情慰解

孟浩然四十应进士举,本是踌躇满志,“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却不料名落孙山,自此仕途一直困窘,仅晚年一度在张九龄幕下征辟为从事,故而对人落第报以深切的同情,有一种强烈的遭际认同感,诗中愤懑不平之气溢于言表,而王维少即闻达于诸侯,科场也一帆风顺。宦海虽屡有**,亦官亦隐,始终能以禅宗的闲静、豁达心态对之。也有不满与失意,但诗风主要偏向于平和与乐观。

孟浩然的《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虽读来令人心惊,但并不觉低靡。表现了诗人及广大士子科场失意后的心悸魄动。以己之遇来与对方共同分担挫折与痛苦,劝弟宽心、释怀。而孟浩然另有两首送人赴进士举的诗歌,从侧面表现自己“北阙休上书,南山归弊庐,不才明主弃……”的愤懑不平。《送丁大凤进士举》“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对于自己赴举落第,仕途无望,归于朝廷无显贵当权者为其后盾,空有苏秦一样的才华,也只能黄金散尽,黑裘敝破,怅然而归。愤世疾俗之意,直抒胸臆。诗尾突然一转,劝友也应看清社会、官场的污浊,及早归隐,表现了他不满现实,不与之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送张子容进士举》,则通过自己与友人隐与仕的对比,对友人提出殷切希望:“无使《谷风》消,须令友道存”,间接批评了当时世风浇薄,朋友道绝的不良习气。

王维的几首慰人落第诗,则另是一番境地。“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安慰他,时值开明盛世,这次落第纯属偶然,不必担心天下无人赏识您的才华。显得旷达而乐观,真正是“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送孟六归襄阳》。

“杜门不欲出,久与世情疏。以此为长策,劝君归旧庐。醉歌田舍酒,笑读古人书。好是一生事,无劳献《子虚》。全诗笔调轻松。铩羽而归并不可悲,远离官宦,投身田园,效仿陶潜,饮酒读书,何等惬意。劝慰好友,无需曳裾豪门,谒拜求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王维的人生态度与人生理想。

再如《送丘为落第还乡》“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知弥不能荐,羞为献纳臣。”对丘为处境表示深切同情,而且从自己角度出发,时为左补阙谏官,却未能举荐对方,深感羞愧、歉意。以一颗真诚的心与诚挚的友谊融化对方心中的坚冰。

(二) 贬谪归隐,寄寓感慨

王孟的这类送人远谪、弃官、归山的送别诗,数量较多,而且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孟浩然《都中送辛大》、《送席大》、《送王昌龄之岭南》,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送张五归山》等等。

《都中送辛大》:“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余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还寄《式微》吟。”赞誉对方,也暗喻自己,都有辅佐帝王济世治国之才,然“未逢”明时,生不逢时,将矛头直指统治者。“徒有”抱负,亦只能归隐,满腹牢骚、愤慨之情。“乡关万余里,失路一时悲”(《永嘉上浦馆送张子容》),则暗含了失意、不得志与当时平步青云朝夕瞬变的沧桑感,不必太在意,慰人慰己。而“知君命不偶,同病亦同忧”(《送席大》),则是一种同命相怜的喟叹。

送友贬谪,孟浩然不写悲凄伤感场面,而重在以浓浓的友情、乡情宽慰离人。设身处地为友人考虑,岭南远在天边,是“土毛无缟纟宁”,而“乡味有查头”,但也不必忧伤,真挚的友情会常伴左右,“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送王昌龄之岭南》)。

总而言之,孟浩然此类诗,既联系身世遭遇有愤怨不平之意,又显得无可奈何,只得归隐。这似与王维厌弃官场,深受禅宗思想影响,将世俗万物看空看虚,自主投身自然,向往归隐而有所不同。

王维的《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流露出作者对现实官场的不满。自己愚钝不谙此道,官场混浊,谁又能秉公持正呢?故而诗人也想辞官归隐,去过那种松山白云、醉卧菊丛的仙逸生活。在《送张五归山》中也表达了同样的倾向:“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不过,他的隐居生活远不同于一般寒士的生活,有辋川别业,奉禄优厚,生活悠闲而舒适。

王维的送人贬谪诗,劝慰、勉励之意更浓,更积极乐观。如《送杨少府贬郴州》:“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虽用贾谊贬长沙之典故,但却反其道而行之,勉慰杨少府有才华,不会长期被朝廷弃置,不必自伤自悼。真是“送人迁谪,用贾谊事者多矣,然俱代为悲忿之词,惟李供奉《巴陵赠贾舍人》……与右丞此篇(指《送杨少府贬郴州》)结句,俱得忠厚和平之旨,可为用事翻案法。”

三、游历赴任积极乐观

王孟山水田园诗在艺术特色上给予送别诗很大借鉴,使送别诗里情中有景,景中有情,二者水乳相融,引入更多的山水描写,沾染上人的思想感情,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孟浩然送别诗中景物描写,似主要用叙述笔调表现,看似平淡,无句可摘,但却饱含深情,越咀嚼越有味。“思归长望白云天,洞庭一叶惊秋早,漠落空嗟滞江岛”(《和庐明府送郑十三还京兼寄之》)。白云思归,秋叶飘落,滞留孤岛,都是带有明显离愁别绪的意象,用“望”、“惊”、“空嗟”这样感情色彩鲜明的字眼加以渲染,更觉凄清。《送友人入京》“君登青云去,余望青山归。云山欲此别,泪湿薜萝衣。”这里“青云”、“青山”、“薜萝衣”,不仅是实景,而且是有着特定含义,有典可依的。以仕途畅达与归山隐居作比,喻此分别后归期之遥,切合题意,故而泪洒友人。此外如“清旦江天迥,凉风西北吹。白云向吴会,征帆亦相随”(《送谢录事之越》)与“荆吴相送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送杜十四之江南》),描写了一派水乡烟雾弥漫,水波浩渺的日落晚景,渲染衬托了游子飘泊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笔下的白云也似有情,伴随人左右。

而《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与《高阳池送朱二》诗中之景,色彩显然要明艳些,画面也更明朗些。描写鹦鹉洲日落及月下的优美风光,是因为“遥爱江中鹦鹉洲”。“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夕阳西下,岸边沙滩金光闪闪,夜晚明月与芦花互相辉映,皓月当空,风飘花香。这样的美景使人陶醉,忘却离别之苦,反而触发人回归自然,“君子来来莫相忘”。后者虽通过高阳池今昔盛衰之景的对比,有感伤之情:“红波淡淡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四面荒凉人径稀……空余草露湿征衣”,但并不痛苦,也引发了作者的归隐之心,要“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王维是个绘画行家,送别诗中的山水景物描写,极具构图、设色、虚实特色,而多有名言佳句。

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将树木拟人化,追随相伴旅人左右,这是远景;而此时送行之地正是余晖斜照,这是近景。前者为想象中的虚景,而后者则为眼前实景。虚实相映,不仅拓展了诗歌的艺术空间,而且将景写活,富有灵性,蕴含了诗人的一片真情。境界开阔,视角独特,符合中国山水画远近虚实散点透视画法。“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淇上送赵仙舟》)与“塞回山河净,天长云树微”(《送崔兴宗》“地迥古城芜,月明寒潮广”(《送宇文太守赴宣城》)等,画面廓大辽远,景物都蕴含着人的感情“寒”、“净”、“急”,渲染了离愁别绪,在这样的环境中友人分离,为其操心担忧,所以是“解缆君已遥望君独伫立”,与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情感一致。

而“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槐色阴清画,杨花惹暮春”(《送丘为往唐州》)等,则侧重于画面的色彩效果,或幽旷、或新奇,移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王孟送别诗在语言上摆脱前人送别所惯用的“灞桥”、“折柳”、“南浦”等俗语滥调,创作出清新自然、音韵和谐之作。多是近体诗作,如王维的《山中送别》、《送沈子福归江东》、《送梓州李使君》等孟浩然的《赠王九》、《送友人入京》、《送张祥之房陵》等。

王孟送别诗思想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篇2:王维送别诗

王维送别诗

作品介绍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的作者是王维,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28卷第52首。

原文

送别(一作山中送别,一作送友)

作者: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①“山中”二字全诗原元,据宋蜀本等补。题下全诗校云:“一作送友。”

②明年:全诗校:“一作年年。”

作者介绍

王维(7-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王维的诗全集栏目。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篇3:王维送别诗

王维送别诗精选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yì)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熊九赴任安阳》

唐·王维

魏国应刘后,寂寥文雅空。

漳河如旧日,之子继清风。

阡陌铜台下,闾阎金虎中。

送车盈灞上,轻骑出关东。

相去千馀里,西园明月同。

《送李员外贤郎》

唐·王维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

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

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

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唐·王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杨少府贬郴州》

唐·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齐州送祖二(一作送别)》

唐·王维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

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篇4:浅论王维送别诗

浅论王维送别诗

王维所作的送别诗不乏粲然可观之作,有的已成为历代传诵的不朽之作。

王维是唐代的四大诗人之一。由于他在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方面取得了高度成就,被誉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人们谈论起王维,也往往首先想起他的山水田园诗。这自然是不错的。然而,王维的诗歌创作取材相当宽泛,他所作的送别诗也不乏粲然可观之作。

王维现存的送别诗,约70首,占现存王维诗歌的七分之一强。就体裁言,既有五、七言古体诗,又有五、七言近体诗。古体诗中,还有骚体诗;近体诗中,既有五绝、七绝、五律、七律,还有五言长律,可谓琳琅满目,众体皆备。其中的佳制如《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归江东》、《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山中送别》等,已成为历代传诵的不朽之作。

王维的一些送别诗所以会千载宣传,具有活泼的生命力,主要是由于作品里灌注了诗人对于亲朋友侣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并且这种友爱之情是人们所普遍具有的,它通过自然平易的语言传达出来,极易诱引读者进入诗歌所表现的艺术境界和情感氛围,唤醒读者心中曾经有过的相同或相似的情感体验,产生回环往复、难以止息的感情波澜。就拿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来说,全诗不过四句二十八字,前两句“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是写送别地点的自然景况;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写的是饯别时的劝酒之辞,似乎在内容、章法上都不见得有格外出众之处。那么,为什么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钟爱始终没有衰减呢?个中原因说来也不复杂,就是因为此诗用极其本色自然的语言,写出了人们在与友人临歧洒别时所常见的.情景(当然,地点不一定在“渭城”)特别是后两句的劝酒之辞,更是明白如话,有着高度的普遍性和概括力。大凡具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谁不会在与亲友的饯别酒席上说出类似的话语、表达类似的情感呢?因此,这首送别诗的巨大而持久的魅力,不在于它的艺术技巧是如何高超,而是取决于它在情感传达方面的高度真实性和典型性。

《山中送别》诗的情况也是这样。其诗曰:“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前两句叙写诗人送别友人后掩门独居,内心的寂寞已不言自明;后两句刻画心理活动。从表现内容和表现方式看,与《送元二使安西》大不同,但在表达与友人的真挚情感方面却完全一致。友人刚刚送走,却又企盼着他能及时归来。不重感情、不惜友谊的人会滋生这样的念头吗。而盼望亲朋友好常相会的念头,对于珍重友情的人来说,确会时常发生。

一般说来,送别诗以抒写情怀为主,但唐人作诗长于借景言情,故在送别诗中常有景物描写方面的内容。王维作为描摹山水自然的高手,更喜在送别诗中插入一些景物描写,这样一方面扩大了诗歌的审美内涵,一方面也有利子更艺术地传达出诗人的思想、情感。其《送友人归山歌》(首其二)曰:

山中人兮欲归,云冥冥兮雨霏霏;水惊波兮翠营靡,白鹭忽兮翻飞。君不可兮褰褰衣!山万重兮一云,混天地兮不分;树吨暧兮氛氲,猿不见兮空闻。忽山西兮夕阳,见东皋兮远村;平芜绿兮千里,眇惆帐兮思君。

诗人的朋友原在山中隐居,现又要返回山林,故王维作诗送之。全诗十三句,除三句(一、五、十三句)事、抒情外,其余十句都用来描绘自然景象,先写云暗雨骤、草靡鹭飞的雨景,劝友人不要急于回去;次写友人走后,诗人目送友人,遥望前方所见到的远山层叠、天地混沌诸种景况,通过这一系列的写景状物,诗人对于友人的无限关切、眷恋之情被烘染得淋漓尽致。有必要指出的是,王维送别诗里的一些写景佳句,即使与那些专事描摹自然景致的诗歌相比也毫不逊色,如“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邢桂州》)“槐色阴清昼,杨花惹暮春”(送邱为往唐州》)“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母潜落第还乡》)“山压天中半天上,洞穿江底出江南”(送方尊师归嵩山》)诗人凭藉他对自然美所特有的敏锐精微的感受和高度精湛的语言技巧,准确。细腻、生动地描画了不同区域的各具特色的山水自然风光,呈现-出浑融悠远的意境和咀嚼不尽的韵味。

王维在送别诗中插入一些写景片断,注意处理好景与情、景与事的关系,使它们达到和谐自然的统一,从而使作品更富艺术魅力。《送梓州李使君》诗共八句,前四句日:“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作“半”),树杪百重泉”,描绘了:悬想中的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县)的自然风光:在绵延起伏的万壑千山里,到处都是参天入云的大树,杜鹃鸟的啼鸣声此起彼伏,响个不停;一夜透雨之后,山间平添了无数道飞泉,远远望去,如同悬挂在树梢头上。这四句诗景象奇丽,境界阔大,气韵生动,生机勃勃,虽然没有直接的赞语,但诗人对蜀地风光的欣羡心情已隐隐露出。用这样的笔调写景,既切合蜀地实情,又完全吻合诗人对李使君赴任梓州的祝贺之意,劝勉之情。可以设想,假如诗人用灰暗、阴冷的笔触去写巴蜀的恶山脸水,那就无异是给赴任者兜头二瓢冷水,与作诗劝勉的初衷大相悖背了。

王维的送别诗在运思谋篇方面富有变化,这是值得注意的第三个特点。试以四首送人赴边诗为例说明之。《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地点的自然景况,后两句抒写自己对于友人的依恋不舍的深情,别无他意。《送韦评事》曰:“欲逐将军取右贤,沙场走马向居延。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撇开自己不提,纯是写赴边者的复杂心绪:既想建功立业,又不免怀乡思归。:《送刘司直赴安西》:“绝域阳关道,胡烟与塞尘。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当令外国惧,不敢觅和亲”。前四句展现绝域之地的荒凉景象,接着援引历史故事以壮赴边者的胆气,最后勉励他大展身手,宣威域外,不让异族统治者生觊觎中原之心。全诗没有正面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但诗人韵关切、激励之意已蕴含其中。《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先述出征的季节,次写行军的情景,结尾四句赞扬其奋不顾身的报国热忱和立功绝域的壮志。全诗洋溢着昂扬、壮美的豪气和激情,全无一点悲切、凄凉和缠绵。与上述三诗在内容、章法、格调上都有不同。所以王维的送别诗虽然数量很多,同一类型的送别诗为数也不少,但读来面目各异,很少有雷同的。

此外,王维作诗还能注意灵巧自如地运用典故以表情达意。如《临高台送黎拾遗》诗,暗用了王粲《登楼赋》里结尾一段的意象;《山中送别》诗的后两句,系翻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萎”句意;《送邢桂州》的尾联“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用后汉合浦太守孟尝“合浦珠还”的典故,十分切合被送者的身份和前往地点(唐之桂州,即汉之合浦)。

王维的送别诗颇多佳构,但也不是篇篇皆好,有的不够精炼,有的议论偏多,有的说些官场应酬之语,陷入俗套,少数诗还有意象、语汇重复的毛病。私自认为,在对王维的送别诗作较多肯定的同时,实事求是地指出它的缺陷和不足也是必要的。

篇5:孟浩然的送别诗

孟浩然的送别诗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世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孟浩然的.一生,徘徊于求官与归隐的矛盾之中,直到碰了钉子才了结了求官的愿望。他虽然隐居林下,但仍与当时达官显官如张九龄等有往来,和诗人王维、李白、王昌龄也有酬唱。

《送卢少府使入秦》孟浩然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

《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孟浩然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送吴悦游韶阳》孟浩然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孟浩然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送陈七赴西军》孟浩然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送从弟邕下第后寻会稽》孟浩然

疾风吹征帆,倏尔向空没.千里在俄顷,三江坐超忽.

向来共欢娱,日夕成楚越.落羽更分飞,谁能不惊骨.

《送辛大之鄂渚不及》孟浩然

送君不相见,日暮独愁绪.江上空裴回,天边迷处所.

郡邑经樊邓,山河入嵩汝.蒲轮去渐遥,石径徒延伫.

《江上别流人》孟浩然

以我越乡客,逢君谪居者.分飞黄鹤楼,流落苍梧野.

驿使乘云去,征帆沿溜下.不知从此分,还袂何时把.

《高阳池送朱二》孟浩然

当昔襄阳雄盛时,山公常醉习家池.池边钓女日相随,妆成照影竞来窥.

澄波澹澹芙蓉发,绿岸毵毵杨柳垂.一朝物变人亦非,四面荒凉人径稀.

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馀草露湿罗衣.此地朝来饯行者,翻向此中牧征马.

征马分飞日渐斜,见此空为人所嗟.殷勤为访桃源路,予亦归来松子家.

《鹦鹉洲送王九之江左》孟浩然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洲势逶迤绕碧流,

鸳鸯鸂鶒满滩头.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月明全见芦花白,

风起遥闻杜若香.君行采采莫相忘.

《送王七尉松滋,得阳台云》孟浩然

君不见巫山神女作行云,霏红沓翠晓氛氲.

婵娟流入楚王梦,倏忽还随零雨分.空中飞去复飞来,

朝朝暮暮下阳台.愁君此去为仙尉,便逐行云去不回.

篇6:王维送别诗拼音

王维送别诗拼音

送别古诗王维带拼音版,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一起学习一下送别古诗王维带拼音版,送别古诗王维翻译,以及送别古诗王维赏析吧!

王维送别诗拼音

sòng bié

送别

wáng wéi

王维

shān zhōng xiāng sòng bà , rì mù yǎn chái fēi 。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chūn cǎo nián nián lǜ , wáng sūn guī bù guī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古诗王维翻译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唐诗山中送别王维全文赏析

这是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该首诗与其他的送别诗有所不同:第一,一着笔,就开始对读者道出了离别相送。没有其他送别诗的那样缠绵惆怅,没有送行时的话别场面和惜别情怀,仅仅以一个看似毫无着墨的“罢”字简单带过,为后面的“归不归”做铺垫。第二,时间跨度大,从相送到送罢,诗人跨越了一段时间直接写入日暮时分,诗人在这段时间离别情怀剪去,给读者留下淡然的印象,也与后面的.“归不归”形成更长的时间段。

众所周知,但凡对送别有所经历的人,都会觉得送别后的当天会有离别的惆怅之情,难以得到排遣、释怀。就连平时经常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都会让人有点心不在焉的感觉。而诗人正是如此,他之所以将与送别毫无联系的‘掩柴扉’的行为相联系,就是为了突出平时天天重复的“掩柴扉”与往日不同的韵味,从而寓离别于行为中,将寂寞惆怅之情显现出来。

第三四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从屈大夫的辞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中化用而来的。这里的王孙是指贵族的子孙,也指前来送别的挚友。诗句的大意是春草明年再绿的时候,浮云般的游子啊你是否能够归来?诗人以“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本应在离别时提出的,可诗人却在友人离去已久才涌上心头,成了一个没有问出口的自问句。至此,诗人在友人刚离别,就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还中,才将送别后的内心情感加以表露,说明了诗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别所带来不舍、惆怅、思念所笼罩。这正是王维的诗蕴,意中有意,味外有味,匠心别运,高人一筹,善于从生活中拾取平淡无奇的素材,运用自然无雕琢的语言,彰显深厚诚挚的感情。

相关专题 王维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