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后的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略的探讨

简单点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简单点”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新课改后的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略的探讨(共14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新课改后的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略的探讨

新课改后的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实施方略的探讨

目前,高中新课已在全国大范围展开,而大学数学却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一些高等学校的教师对新课改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导致了学生对大学学习不适应、考试成绩偏低等问题.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本文作者提出了改变现有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实施分层次教学的建议.

作 者:刘娟 郭运瑞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刊 名:出国与就业 英文刊名:WORK & STUDYING ABROAD 年,卷(期): “”(12) 分类号: 关键词:新课改   大学数学   教学模武   分层次教学   应对策略  

篇2: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随着学生学习差距的逐渐拉大,很多学校会实施分层教学,目的是实现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获得提高,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本文主要对分层教学的优势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述,希望能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分层教学实施的由来依据

数学培养的是一种思维与科学精神,我们并不奢望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尖子,但如果每一个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都能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学数学,以及带给我们的收获,那么这对自己和国家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在多数人看来,数学是非常让人头疼的一门学科,即便在小学,也有很多学生对数学缺乏热情。我校专门做过一项相关调查,有25%的学生称“不愿意学数学”,不愿意学的理由中,有31%的小学生说是“因为学不会”,有45%的小学生强调说是数学“太无聊,让人头疼”。一般而言,对于语文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只要努力,考试成绩都不会太差。但数学则不同,随着年级的增高,课程难度会有所增加,有些学生感觉很吃力,开始跟不上,时常出现同一班级内学生学力不同而形成两极分化的情况,为此学校及教师深感忧虑。

国家最新的学科标准里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要追求最高的难度,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课程是有必要的。教育专家加德纳也认为:“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有不均衡现象。”这说明人存在个性差异现象,因材施教就是要正视这种差异化现象,给予不同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差异化发展。为此,分层教学的实施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我国从孔夫子时代起就一直倡导“因材施教”,几千年来,万物都发生了变化,如今的教育界都在强调因材施教,使得这一理念有了时代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根据学生不同的基础和水平,将他们分成A、B、C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这种模式也被称为“跑班制”。这样实施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这样一来教师的教学定位将更加精准,而“分层也不是一分定终身”,学校每半学期会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一次调整。

由于同一个班级内,学生的梯度拉得很大,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差异比较大,有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一听就懂,而有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耐心地一遍一遍地指导。根据数学天赋和能力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这种方式虽有弊端,但对于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比较有效。通常,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被划分为一层,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可以在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方面多下功夫,让他们获取更多的补充和提升;而对于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重新调整教案,在基础知识方面多下工夫,为了就是让他们夯实基础,为下一步提升做好准备。

二、分层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笔者看来,分层教学要取得成功,一定要做好分层工作,它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学生分层。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包括学生入学时的基础、自主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特征等。在分层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激发他们内心的正能量,避免挫伤学生的情绪。

2.课堂分层。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教师要进行走班上课。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学困生”的学习难度,又满足“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3.评价分层。评价制度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制定合理的评价制度,以鼓励为主,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以单一的分数做论断。

在分层教学中,我们以“学生分层—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评价—分层提高”为主线,根据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的能力要求;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的指导策略,从而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进步。

三、分层教学后教师教学工作的转变

将学生分层后,每位任课教师都要改变之前已经习惯了的教学方法,需要及时了解现在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及时解决教学困难。在教学方法上,对于A层学生,教师只用30%的时间讲基础,其他时间进行思维拓展;对B层学生,用70%的时间讲基础,余下时间适当加入一些拓展;对C层学生,教师用90%的时间讲基础,再根据实际情况看是否需要拓展。这样,对于不同的学生而言,每个人都听懂了,感兴趣了,每堂课都有所收获,成绩自然也就提高了。总体而言,高水平的学生,教师会设置高层次的课程注重开发其潜能,而学习困难者也将得到更多帮助,可谓皆大欢喜。

在教学方针上,对成绩优良学生,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努力进步,致力于发展性思维训练;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尽量杜绝抄作业抓起,踏踏实实,使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在课堂教学中着重每日练习及时反馈、计算步骤步步规范步步纠错,遇到小学知识漏洞采取边授新知边补旧知的方法推进,教学效果非常明显。针对低层次学生,教师会尽量照顾每个学生的学习感受,按照“低起点、缓坡度、勤反复、多鼓励”的原则开展教学,多关注那些基础差、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多给他们鼓励。还要重新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把教学的目标变为夯实基础知识。课堂上降低难度后,教师还可经常进行“勾连复习”,课后对部分学生进行手把手辅导作业,特别是对缺乏独立完成作业能力的学生,教师要尽可能地多一份耐心和鼓励。对学习上不自信的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不断给予其鼓励,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分层教学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篇3: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剖析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剖析

文/韩丽莉

摘 要:近几年来,研究大学教学分层次教学的相对较多,但都是将分层次教学实践作为研究重点,并没有真正重视认知的主体其实是学生,在层次结构上也缺少弹性。将认知主体是学生作为出发点,将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的原则和目的相结合,对大学教学实行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层次结构设计所需要遵守的指导原则。

篇4: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性原则剖析

在我国,由于地区差异、生源优劣、师资力量等各种教学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教学中,所以即使是在同一所大学中,也难免存在着差异,还由于大学入学人数的增多,差异性有增无减,所以,对于教育改革来说,一个重点讨论的问题就是分层次教育。但是大多都将分层次教育和教学层次结构的设计作为讨论的重点,这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没有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分析,全面认识也不够,在层次结构的设计上还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所以,笔者在以前的研究为基础的前提下,从新的视角出发,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重点讨论了层次结构设计所必须遵守的指导原则。

一、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研究的现状和不足

1.大学数学分层次的必要性研究及不足

对于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必要性,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看:(1)内在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入校时数学水平的参差不齐,以及学生对于数学的喜好差别等各种因素就决定了高等数学教育的一个天然分层;(2)外在原因,主要是社会需求所产生的差别,不同的工作岗位对学生数学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3)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因材施教”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师只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水平。

2.大学数学分层次教育的几种现有层次结构与不足

(1)按照专业来对层次进行划分

将数学的教学难度按照专业来进行划分,例如可以分为A、B、C、D四类,将交通、电子等专业归为A类课程;将化学、生物等专业归为B类课程;将管理、经济等专业归为C类课程;最后将文科类的专业归为D类课程。

(2)从学生入学前的数学成绩来对层次进行划分

比如,学校在新生全体入学之后,进行摸底考试,再将高考成绩与摸底考试的成绩相结合,从而划分学生的数学层次。

(3)按照高考的录取批次来对层次进行划分

比如大连铁道学院,就是将本科第二次录取的划分为A层次,

第三批录取的为B层次,文科英语专业则划分为C层次。

目前的很多院校,在对学生的数学层次进行划分时,都是单纯地根据成绩或者是专业来进行,根本就没有将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这种分层次教育是不恰当的,更没有结合教学的原则和目的,是生硬和缺乏弹性的。

二、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和层次结构设计的指导性原则

1.实施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数学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促使学习的最大的动力。对事物所产生的兴趣不同,往往决定了他对这件事的付出程度和结果。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在划分层次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在擅长领域的发展。

(2)教学分层次教育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获取知识要通过认知主体积极的构建,而不单单只通过传递来实现。所以,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方式来学习数学的,并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而实现的。所以在学习时将两个认知规律比较相近的学生放在一起就是分层次教育的目的,这样还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3)分层次教育的原因之一还有学生的数学基础

对于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知识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基础知识的储备。

2.数学教育层次结构设计的指导原则

在我看来,学生作为认知的主体是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或是主要原因,所以应该将出发点落在学生的认知规律、数学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原则上,要综合考虑大学在进行数学分层次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教学模式,其中包括设计与优化层次结构以及具体实践的过程。

对于大学数学教育来说,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对数学的学习能够使学生洞察社会、理解自然的能力进行培养,从而在步入社会时,可以以健康和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所以,数学教育的原则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心理原则、实用性原则以及论理原则。所谓实用性原则就是指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起源以及实践与知识相结合的过程;论理原则是指在数学教育中所蕴含的演绎推理以及逻辑推理,并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这种技能;心理原则是指老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主观因素,以学生的立场来从事教学活动,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识。所以,我们在从事分层次教学时,应该将这三种原则作为所采用的

教学模式的基本准则,并且在教学活动中充分贯彻和实施这三种原则。

所以,对于老师来说,应该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作为数学教育的层次结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前提,在对数学教育的分层次教学进行设计时,单纯依靠自身的主观臆想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数学教育模式还是语文教育模式,都应该以符合教学目的为前提,严格遵守认知的自然规律。

三、结论和展望

笔者将学生认知主体作为出发点,在对大学数学实行分层次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时,以教育的原则和目的为基本前提,并综合实践所得的经验为设计分层次结构提出指导原则:层次结构设计要将教学原则作为前提,遵守学生的认知教育,以数学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目标,只有达到这些要求,层次结构设计才会更适用于学生的教学过程,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今后的大学数学教学中,将会以学生的志向、基础、意愿和兴趣作为设计的基本因素,所设计的数学教育层次选择系统要本着利于学生的选择、教学管理方便和具有流动性和互动性特点的原则,有效地提高高校数学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孝平,陈德钦,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大学数学,(19)。

[2]李志国,王国灿,刘勇,等。工科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探索[J]。 中国高教论丛,(26)。

(作者单位 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篇5:普通高校实施分层次双语教学的思考

普通高校实施分层次双语教学的思考

普通高校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实施单一化的双教学模式很难达到普通高校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需求.通过实施分层次,分阶段,动态、针对性地双语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发展,同时有助于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向着更高层次发展.

作 者:刘楠 苏尔利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工商管理与法律系,黑龙江大庆,163712 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年,卷(期): “”(7) 分类号:G40 关键词:分层次   双语教学   思考  

篇6: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索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索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采取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根据黑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的分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配备教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作 者:孙葛佳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分层次教学  

篇7: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索论文

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探索论文

[摘要]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趋势。采取分级教学,分类指导,分级达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阐述根据黑龙江科技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的分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配备教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教学 分层次教学

我院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有教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省份,也有来自条件相对薄弱的偏远地区,尤其是英语教学,和学生听力口语的基础密切相关。如果把这些学生编排在一个班级里,就会出现好的学生吃不饱,而差的学生又跟不上的现象。我院经过长时间探索研究,决定扭转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分层次教学”是非常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承认学生个体差异,改变传统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材施教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一、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

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力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其关键是教师要提供适当的教学条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分层次教学”的目标就是“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

二、我院分层次教学的探索研究

1.如何科学合理的把学生分开层次是“分层次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分层次原则可采取统一考核的方法,实际水平和考试结果相结合的原则。分层次教学的编班在学生入学时进行。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统一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学校规定分数线,把基础好的,基础一般的和基础差的学生分为A班(快班),B班(普通班)和C班(提高班)三个层次。分层次时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A班和C班时少数,而B班时大多数。还可以根据学期成绩进行调整,这种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2.合理的分层次是我院“分层次”教学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合理的安排各个层次的教学内容,使每个级别的学生都能适应该级别的教学内容和水平。过高或者过低的要求都是不适宜的。我院在对不同的层次学生选用的教材也是不同的,主要有《新编大学英语》,《新视野大学英语》和《大学体验英语》。这样,就能达到因材施教。如果我们在选用教材,规定教学内容和进度方面,向所有的学生提出相同的要求的话,会使程度稍差的学生丧失信心,给教学造成困扰。

3.我院还针对教材的不同配备不同的教师。实施分层次教学并不意味着给学生分层次,也不意味着要把骨干和高职称的教师用在少数学生身上。主要目的还是要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努力提高各个级别的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无论是分配到A班还是C班,都应该得到同样的教学资源。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应该得到更多的帮助,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我院在教师配备上做到了周密的安排,在每个层次都配有骨干教师和优秀主讲教师。再根据ABC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对于A级的学生,因为他们有着较好的英语基础,所以对他们就采取多一些泛读,多一些语篇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基础薄弱的C级学生,应加强词汇量和语法知识的补足,将高中的一些语法知识融入大学的教材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

4.我院的教务管理也在分层次教学法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大学英语分级打乱了系、班级的体制,不可避免的给教务管理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不好,就会影响分级教学的成果,所以我院教务处在教学管理上,采取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措施,比如说在师资力量的配备上,在教学设施的分配上,在教学课程的安排和学生的考试组织上,规章制度的配套等等,我院教务处都在立足于现有的条件,充分的挖掘潜力,使得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法,更应该是一种教学思想。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同时,分层次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从根本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他们的实际情况,并利用这些差异使教学得到优化。它又能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竞争意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形成这种“层次化”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融合现代的信息技术,推动大学英语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润青.关于英语语言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3]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 .

[4]黄兆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4).

[5]凌飞.论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因材施教[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6).

篇8: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开端论文

初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开端论文

《教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与我校正在学习的“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分层次教学”不谋而合。我认为,要想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首先对作业要进行分层次。

先前我曾经对我所任教的两个班级的数学作业进行调查,结果令人担忧。基础较差的学生因为长期完成作业比较困难、内心的成功的愿望就会一点点被磨灭,产生了消极情绪;而成绩不错的学生虽然大部分时间也能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停留在了“为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或者只写个答案,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得就缺乏爱钻研精神,等老师公布答案,心理上放松,思维调动不起来。针对上述情况,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使每个学生都能够经历成功的情感体验。

所谓分层作业,就是在教学中的作业环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水平特点,合理选择不同水平的习题,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又能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思维得到开阔。

我把每天的作业采用弹性结构设计:

A类作业:“模仿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是课堂教学的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回顾教材有关内容而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层次。

B类作业:“理解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

C类作业:“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一般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有很好的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然后把学生分为三组:“甲组(基础组)”、“乙组(理解组)”,“丙组(创新组)”,各小组人数比例大概为2:6:2。

操作:甲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鼓励研究“B类作业”;乙组学生必须完成“A类作业”和“B类作业”,鼓励研究“C类作业”;丙组学生必须完成“B类作业”和“C类作业”,鼓励和甲组结为帮扶对子。各组的学生在作业本上把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争取当天作业当天清理。对于那些大胆研究“高一级题目”的同学,给予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感受自己成功的愉悦,进一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和提高学习兴趣;对于帮助甲组的同学,更要表扬奖励,使其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除此之外,要建立配套的测评、激励机制。三组学生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滚动的,对甲乙丙三组作业的评价不能按一个标准。对“甲组”判分适当放松,对“丙组”判分适当从严。例如,对后进生,做对A类作业,就可以给满分;做对B类作业双倍加分。再如。对甲乙两组学生,作业做错了,可以等他们真正搞懂订正后,再给他们判分。在班级考试时也分层出题,在一张试卷中设计ABC三类题目,BC类题目在试卷中注明,C类题目直供丙组的同学完成,B类题目是乙丙两组都要完成,而A类题目是每个同学都要做的.。如果在连续两个月或者两次考试中,都能够符合“高一层次”的要求,可以进入“高一层次”的小组。当然,若丙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也可以退回到乙组;乙组中有学习特别困难的也可以退入到甲组,总之,以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作为调整标准。这些退后的同学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关注的学生。学生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来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可以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经过一个学期的不懈努力,学生作业的完成状况确实大有改观,大部分学生不再“为了完成作业而应付了事”,而是感受到了写作业带给他们的乐趣。甲组学生有了成功感受,增强了自信;丙组学生通过攻克难题以及帮助其他同学,既开阔了思维,又感受到学习价值。

后记:分层次教学可以说是大家普遍认同的,在这里,我只是对作业的分层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而对学生的分组却一笔带过,不是我偷懒,确实是因为学生的分层次是一个非常大的“工程”,既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学生的发展潜力,甚至要照顾学生的情绪等,希望广大教师继续探讨。

篇9: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数学分层次教学理论与实践论文

一、数学分层教学理论

高中数学是一门比较繁琐、复杂的课程,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可能会出现成绩分层的现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接受参差不齐,千篇 一律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不顾学生素质的差异,沿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很可能会导致“吃不饱”和“消化不良”,甚至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不利于学生学习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充分发展。分层次教学的面向对象是全体学生,它遵循“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原则。它提倡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令不在同一层次的学生进行区分。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再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在教学要求、途径、方法、难易程度上进行一定的区分,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的进步,做到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分层次教学是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围绕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将学生按照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依次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分层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兼顾学生学习水平不一的情况,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教学过程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基础差距,以提高整体素质。

二、数学分层教学具体实施

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学习气氛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关键。在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时候,不同层次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承受不同的压力,所以分层前的思想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生进行交流,让他们理解分层的目的是以更适合学生自身情况的教学方案帮助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以便达到整体的优化,而不是人为地划分优劣等级。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助于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还能通过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馈,不断纠正教学中的失误,制定出更适合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差异,将学生分为A、B、C三类,A类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B类是成绩中等的学生;C类是拔尖的优等生。根据层次的分类,学生不同层次之间还可以互相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对学习感到比较吃力的学生,整体提高学生水平。分好层次以后,教师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制定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A到C类教学目标难度递增。例如,在教授“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时,A类学生仅要求牢记公式和能够直接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B类学生要求能够理解公式的推导和熟练运用公式解决较综合的三角函数问题;C类学生则要求懂得如何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够灵活运用公式来解决一些较复杂的三角函数问题。同样,在数学预习上的要求也分为三个层次。例如:A类学生要求主动复习和预习,基本看懂预习内容,带着疑问听课;B类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遇到不记得的知识点时自觉复习;C类学生需要熟练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还要能够主动推导。

高中数学教学课堂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不断进行反馈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保障。数学课堂中既要完成教学内容,又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安排教学的时候就可以将教学内容以B类学生基础为基准进行讲解,课堂中要注意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够听懂、吸收,A类学生能够基本理解,B类学生能够基本掌握,C类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同一内容,教学完成以后,练习的题目也可以划分难易层次,满足不同学生对学习的巩固要求。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①什么叫函数?映射?②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③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④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⑤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⑥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A类学生回答①②题,B类学生回答③④题,C类学生回答⑤⑥题。

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以后,考试是检验学习成果最简单的途径。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学习以后,收益可能会不同。所以,同一份试卷,考评出来的成绩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不同学生的进步程度不能仅靠成绩来判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要求不一样。A层次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目,争取在自身水平不断提高,更上一个层次;B层次学生要求成绩保持中上水平;C层次要求保持优秀的成绩并且不断超越自我。教师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不仅仅依据成绩的好坏,还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进步程度进行评估,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要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已学知识进行查漏补缺,以帮组学生学习水平提升一个层次,统筹学生整体的综合发展。

篇10:分层次教学在体育课中实施的探讨教育论文

分层次教学在体育课中实施的探讨教育论文

摘要: 分层次教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熏陶下,达到最近发展区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 分层次教学;探讨

长期以来,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只能在教师的严格要求下,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导致基础好的“鹤立鸡群”,基础差的“望尘莫及”,使得两极分化更为明显,严重挫伤了学生进一步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整体提高。

因材施教原则和可接受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学只有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实际出发,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集体与个人、点与面的关系,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应当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同时,教育心理学又指出,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符合学生的求知欲和心理特点,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使学生产生满意、愉快、羡慕、互助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体验,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校结合学生实际状况,进行了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其目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创设一种适应学生自身发展,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的个性化教学,目前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下面就来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要做到总体目标统一,具体要求不同,即本节课中教材规定的“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都应该掌握,但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教学速度、理解知识的层次、各种练习的设计、教师的指导与帮助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体育素质及个体心理倾向等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将学生分为 A 、 B 、 C 三个层次(其中 A 为优等生, B 为中等生, C 为后进生),并分别制定教学目标为创新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和基本性目标。创新目标是指学生在熟练掌握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大纲范围能有所拓宽,对教材内容有所深化;发展性目标是指学生在掌握所学内容基础上,对拓宽的内容有大致了解;基本性目标是指学生熟练掌握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由于体育课程内容不是唯一的,它设置了多种多样的学习任务,因而这种分层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要求授课教师上课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深入了解学生,认真备好课,使课时具有周密的计划性和显著的针对性。

二、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

要做到深入了解学生,研究分析学生学情,由于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兴趣、动机、学习方式的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更由于教学组织工作是动态的,组织形式的运用与教学内容、课的类型、场地器材、学生情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可随着其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层次的变化,因人因时制宜,调整教学方法与要求。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教学分组形式,同一教材新授课和复习课也是不同的,一节课中一个教材与两个教材也是不相同的。可先根据上学年体育成绩大致分层,然后将本期的各项测验成绩与上学年成绩比较,初步认定学生的层次,再根据平时对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考察摸底,进行综合能力评判,最后以动态的视角来观察学生所处的层次。

三、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

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课堂教学一开始,既尽量使教学系统进入相对平衡状态,又不断地打破平衡,充分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中应很好地利用上课的时间与空间,对能力强的学生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学生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好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可通过观察教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进而对所学技术动作产生类比、联想,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和研究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对于技术较强难度较大的项目,教师可设置一些素质练习及辅助性和诱导性练习的内容,编制好练习顺序,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同时,安排练习内容必须注意合适的梯度,逐渐增加创造性因素,或把某一动作进行适当引伸和变化。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搜集与评定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及时反馈评定效果,有针对性组织练习,从而逐步形成合作学习、互相促进、异步达标、各得其所的动态发展状态。

四、有效地实施个别指导。

要做到 A 、 B 、 C 三层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应注意三个结合:

1 、集体与个别相结合,即整体问题集体讲,个别问题单独讲,决不占用学生极其宝贵的练习与交流时间;

2 、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即教师在讲清关键重点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分小组合作探讨或个人自由练习;

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即课内不能纠正和巩固的,应力求在课外进行适当延伸或补充。

教师要热爱学生,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领路人,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很棒的,要给予不同层次学生以细心的关怀和耐心地帮助。无论是选拔尖子还是辅导差生,都要伴之以强有力的思想工作,不断地给予鼓励与支持,使他们具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建立起取得优异成绩的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属于自己的那个桃子。”

五、全面地考核评定成绩。

要做到综合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补其所短,激励进步,使后进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中等生看到自己的发展前景,增强进一步努力的信心;优等生知道学无止境,明确今后发展的方向。考核与评价应该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是否积极、刻苦地锻炼为主,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培养对体育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考查和测验,并参考学生自我评价和同学间互相评价的意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

实践表明,在体育课中实行分层次教学,抓两头促中间,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了质量的提高,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益,达到了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祖春 王祖琴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明读本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

[2] 冯克诚 舒达 . 素质教育模式与评估督导实用全书 .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3

篇11: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分层次教学论文

一、分层组合,定期升降

每当接到初一新生时,我便进行一次中小学衔接教学的调研测试,并参照小学毕业会考的数学成绩和小学原数学教师对该生的数学能力素质鉴定,将该班学生按好、中、差程度分甲、乙、丙三个层次,并以自愿组合,适当调整为原则,把三个层次的学生编成五个学习小组。为了鼓励进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每学期进行一至而次升降调整。

二、分层补偿,区别对待

为了学习新知识和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差距,在讲授新课时进行分层补偿。补偿时主要以课内为主,并把重点放在丙组,在补偿内容和要求上,丙组学生以补知识为主,达到准确地掌握知识,补上授新课所需要的知识,乙组学生在补知识的同时,重点指导学习方法和技能性训练;甲组学生则主要是帮助他们揭示课程的内部规律,开拓思维,具有一定的综合能力和独立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分层次

在课堂教学中我采取对同一教材,同一内容作不同的处理要求:

1.教学目标分层次,处理好基本要求与升学要求的关系。数学大纲和新课标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初中毕业生都应达到的,选学内容则应视情况而有所区别对升学有望的甲、乙两组学生要求他们达到,对升学希望较小的丙类学生则晓之以理,引导他们明白,虽然学生和运用选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些知识对自己今后的前途产生积极的影响,鼓励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知难而上,多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采用“重视基本要求,结合升学要求,交错进行,循序渐进”的方法,同时,在教选学内容时,适当加入了一些与之有关联的新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学方法分层次,处理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数学大纲和新课标提出“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针对以上要求,几年来,我探索了“低起点、分阶梯、螺旋上升”的教学方法,即“分层整体”教法。这种教学特点,既保留了传统整体合一教法的优点,而又在指导思想与做法上明显地实施了分层区别对待,因材施教,有“分”有“合”。对于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常规训练系列三个层次学生以同一要求,实施整体教学。

四、作业布置分层次

在备课时,我时常设计一套既面向优等生,又不伤中差生学习信心的练习题组。由此,给甲组学生布置的作业偏重于概念的深化理解,注重技巧与创新,要求尽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图多用,目的是使优等生得到提高,要求乙组学生透彻理解概念,掌握一般类型的解题方法和规律;对丙组学生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会应用定理、概念解最基本类型习题,促进技能的形成。在做法上,我加强了学生的学法研究与指导,杜绝了题海战术,减轻了学生负担,提高了学习质量。

篇12: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作者/ 宋若飞

摘 要:为了更好地响应大学体育改革的号召,并取得更为优秀的体育教学成果,体育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分层次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发展契机,更成为大学体育教师纷纷研究的对象。

关键词: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教师充分发挥其对于大学课堂的主导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也能够有效地发挥。采用分层次教学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教学效果因此而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并且,根据大家所了解的情况来看,体育教学效果的评定往往是以学生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来进行的,事实上,这种方法并不科学公正,严重影响了体育的教学效果,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则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为此,本文将对大学体育分层次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和探讨。

一、分层次教学的重点

1.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

客观上来讲,每个教师所带领的学生均有着不同的体育锻炼水平,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公正性。教师应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提出适合学生的教学要求、内容以及方法,照顾到全体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从而使处在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最优的发展。分层次教学的教学对象主要是班级或者是小群体,其组织形式主要是分层练习和分类指导。对于同一个体育项目的教学,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身体素质,而且他们对于某个体育项目的认知度和兴趣方面也存在着差异,因此,结合学生多层次的水平并科学地制订教学目标是非常有必要的。

2.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

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必须基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不管是制订分层次的教学目标,还是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教师对学生具体情况的了解是关键所在。由于教师所带领的学生面广量大,给教师在对学生情况进行了解的过程带来很大的困扰,但是对于这一环节的工作仍然不能懈怠,必须对学生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体育基础、心理素质、智力水平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等都要进行详细全面的了解。而且还要注意的是,学生的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处于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体育项目,学生均可能表现出不同的层次,因此还要对学生进行细致地观察并作出综合性的.评判,要时刻注意学生在层次上的变化,并在教学方法和要求上作出相应的调整。

3.合理划分教学层次

划分教学层次的过程其实并不简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基础、身体素质、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均能对体育教学的过程和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那么根据这些影响因素将教学对象按递进的关系进行分组划分,这样的一个工作便是教学层次的划分,它是分层次教学方法实施的依据。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层次的划分往往会随着教学对象、教材等改变而产生一定的变化。

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1.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与之符合的教与学目标

虽然班上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是可以根据学生对于动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将其划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并设置与之对应的教与学目标,让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跑步之后都能得到自己的食物,从而使优等生吃的好和中等生吃得饱,相比之下,差等生只能先解决“温饱问题”。

2.分组的依据和方法

(1)在对学生分组划分时,它是依据男生、女生的身体素质而在体育开课之前来进行的。对于不同的组,对于学生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不尽相同。比如,可以把学生划分为A组、B组和C组,对于A组的学生来讲,他们不仅达到了教学的要求,而且还在技术和能力上面均有所拓展,使自己的运动成绩有更高层次的提高;而B组的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做得比较好,具有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对于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够很好地运用;但是C组的学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和所学技能的运用方面仅仅达到了基本水平,不过对于学习任务的完成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2)在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除了运用一些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以外,对于“非常规”的方法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充分调动起所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视课堂具体情况而定,教师可以通过对练习量进行调整或者修改来实现以质代量和以质偿量。优等生可以和差等生进行动作技能方法的沟通和学习,对于差等生动作错误的地方,优等生可给予帮助,使双方达到互补互助;通过增加障碍法来逐渐增加动作的难度,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目标任务;

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引入一些课堂教学内容等。以上这些方法,均能促进分层次教学方法的有效实现,为缩短各层次学生在动作技能的掌握水平上面的差距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增强了学生的体质

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可以使学生的体质在分层次的教学模式下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例如,某大学的女学生在进行50m的短跑时,平均成绩从两年前的9′44缩短到9′02,这其中有一部分完全得益于分层次教学方法。

2.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分层次教学的一个特点就是保证了全体学生均能积极参与到各项体育活动中,从而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成功感,使得学生充分发挥了其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整体技能水平也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

3.拓展了教师的业务水平

分层次的教学方法对教师提出了许多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对教材的深入钻研、进行周密的考虑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等,而且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这样间接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黄尚军。分层次处方式教学法在高校篮球教学中的实践[J]。内江科技,(06)。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部)

篇13: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模式符合因材施教、循序渐地的教学原则,可以最大程度实现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语言学习兴趣、自己学习能力,有益于引导学生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量变到质变的学习过程.

作 者:鄢男  作者单位:绥化学院,外语系,黑龙江,绥化,152061 刊 名:世纪桥 英文刊名:BRIDGE OF CENTURY 年,卷(期): “”(3) 分类号:H3 关键词:网络环境   分层次教学   模式  

篇14: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启迪-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启迪-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随着我国进入WTO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生源组成复杂,以及学生入学英语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造成了“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尤显突出.分层次教学方法立足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兼顾学生个体差异性,能在高职院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和应用能力,以更加灵活的方式,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适应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需要.

作 者:袁勇  作者单位: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 刊 名: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英文刊名:CHINA AFTER SCHOOL EDUCATION 年,卷(期):2008 “”(z1) 分类号:H3 关键词:高职英语   教学改革   分层次教学   教学成效  

相关专题 方略新课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