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常考题型

兔纸小盆友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兔纸小盆友”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常考题型(共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中考语文总复习:修改病句常考题型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常考这10种

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介词结构在句首易导致句子无主语。如:

例1:通过读了徐迟的《黄山记》,让我受到一次深刻的美感教育。

例2: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解析: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去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导致无主语的错误类型。

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的目的。如例1去掉“通过”,例2去掉“由于”。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

例4:我们要认真讨论并听取王校长的发言。

例5:要办好一个企业,仍旧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才智,集体的力量和集思广益的效果。

例6: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

解析:在一个句子当中,含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词语不能并列地放在一起。

例3中报刊、杂志就属于出版物,因此他们不好放在一起。

例4中的并列短语“讨论并听取”中的“讨论”和“听取”有先后顺序,应该先听取后讨论。

例5中,谓语“发挥”与宾语“集思广益的效果”之间不能搭配。

例6中,主语部分是一个并列结构,谓语部分也是一个并列结构,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句中的“出色工作”与谓语“被采用”不能搭配。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例7:一个关系到能否顺利择业的实际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必须会使用电脑,必须会驾车,外语必须达到四级以上。

例8: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解析:这两个例句中,前半句都提到两个方面的事情,例7中,前半句包含了能顺利结业和不能顺利结业两个方面,例8中,前半句包含了能抓住机会和不能抓住机会两个方面,但是这两个句子的后半部分都只说到肯定的方面。

修改这种类型的病句有两种方法,要么去掉句中的“能否”“是否”等词语,要么在句中的另一部分再加上“能否”或“是否”等词语。

四、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例9:由于管理混乱,监督无力,全国各大酒厂不止一家没丢过上万份商标。

例10:谁也不能否认家长的这种做法不是对孩子的关爱,但结果也许适得其反。

解析:这两个句子是典型的因多重否定导致否定不当的句子,根据句意,例9应当去掉句中的“没”字,例10是反问句与多重否定嵌套的句子,要注意细心判断,该句应当去掉句中的第二个“不”字。

另外,有一些动词本身就有否定的意思或起到否定的作用,它的后面往往不带否定词语,如果带了,意思就会截然相反,例如下面两个句子:

例11:为了避免不再发生考试作弊的现象,这个学期学校对学生加强了组织纪律教育。

例12: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解析:根据句子的意思,例11例12中的“不”应该去掉,因为“学校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考试作弊现象”,而“加强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是否颠倒。

例13:关于这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霸王条款,中消协将分别给予点评,及时曝光。

例14: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是陌生的。

解析:例13就是将“对于”和“关于”混用了,应将“关于”改为“对于”。例14是将主客颠倒了,应改为“尚属幼稚的小朋友对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是陌生的”或“克隆技术、非典和禽流感这类概念对于尚属幼稚的小朋友来说是陌生的。”

六、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15:欧阳俊逸推开房门,看见哥哥和他的女朋友正在促膝谈心。

解析:该句中,“他的女朋友”的指谁的女朋友,搞不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七、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语连用,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16:日本滋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解析:该句中,“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

八、发现“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17: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人。

解析: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以改为“他的籍贯是江苏海安”或“他是江苏海安人”。

九、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犯了不符合逻辑的毛病。

例18:由于高新技术的运用,电视机的价格比三年前降低了两倍。

例19:这种模型的赛车是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解析: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相搭配,是不符合逻辑的,这类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如减少了三分之二,降低了百分之五十,缩小了三个百分点等。

十、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20: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解析:“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带有“怎样”“多么”“或者”“还是”等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

中考语文总复习策略

一、中考语文复习应该有一个阶段性的计划:

1、3月——4月20日(一模):

这个阶段应把复习重点放到课本上,师生共同耐下心来把课本知识梳理一遍。梳理的内容包括字词、重要文学常识、综合性学习中记忆性的知识、重点文言文篇目(不带*的)、古诗词背诵默写、名著阅读。

因为这一部分是中考拿分的项目,因此必须认真细致去完成。我建议这期间加强听写,也就是说不仅仅是看过,而且是确实记住了。记住的标准就是能够熟练地写出来。听写的内容包括容易写错(锋芒毕露的“毕”)和读错的(荫庇的“荫”应读四声)字词、古诗文名句中的易错字(“荡胸生曾云”中的“曾”)等

听写可以在师生间、学生间、家长学生间进行,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

2、4月20日——5月中旬:

这个阶段应该在认真分析一模试卷的基础上,查漏补缺。也许你发现自己病句类型还是不熟悉,在考场上分辨不清,那么接下来应该在病句上下一些功夫;也许你发现自己在记叙文阅读的语言赏析题上还是丢分,那么就应该把自己的答案和正确答案之间的距离找出来,提醒自己以后要规范答题,避免丢分。

这个阶段应勤和老师的沟通,通过及时的交流把存在的疑惑彻底解决掉。

3、5月中旬到中考前:

这一阶段主要精力应放在做题上。做题不要贪多,有的学生在做题数量上还要攀比,你做100道?那我就要做150道!有的老师也施行题海战术,动辄几张卷要求一晚上必须写完。我认为这样的做法都是盲目的,不可取。

选择习题要有针对性:

第一、要研究呼市中考题,清楚中考考什么类型的题,然后选择和我们本地中考贴近的题型来做;

第二、要选择自己以前常错的类型题来做。

第三、做完题以后要认真看答案,找出自己的差距,加强自己答题的规范性。

二、中考语文复习各模块考点分析及复习策略。

(一)基础知识

【考点分析】

1、语音汉字部分最可能出现的题型是主观性试题,也就是填空题。汉字读音、字形、词义都较为生僻,及难读字、易错字、多音字。

2、病句是这几年常考的一个考点。相关考点还有句子排序、句子的衔接连贯(上一次出现是)。病句题往往难度较大。

3、默写题中总埋伏着一些难写的字,答题时应特别小心。

【复习策略】

1、生字词要牢记,注意难读字,易错字

(1)难读字如:哂笑、镂空、绯红、阴霾、狡黠、颦蹙、愧怍、缄默

(2)易读错字如:剽悍、狩猎、干涸、胆怯、污秽、脂肪、订正、惩罚、琴弦

(3)多音字如:翘首、校对、血管、纤细、妥帖、

2、自己可以根据任课教师复习情况补充一些词语

(1)四字词语要注意:突如其来不计其数兴高采烈销声匿迹

(2)形声字表意特点要把握:眩晕、摇篮、云霄,诀别,狼藉

(3)汉字书写要规范、工整、清晰。

3、字词和默写一定要按册按单元听写过关

4、病句复习应该首先熟悉病句类型,尤其是今年中考说明里要求的五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在复习时遇到复杂句子可以尝试缩句法来让句子变得简单——去掉修饰成分,看句子的主干。

5、默写的复习应加强听写,尤其是对易错字的听写,从去年开始,默写题出现了田字格,复习时应加强书写的规范性,做到字迹工工整整,笔画清清楚楚。

(二)综合性学习

【考点分析】

综合性学习题型比较复杂、有的题难度较大,如考查仿写诗歌、考查古诗里的炼字。考查范围既有课内的考查也有完全抛开课本考查课外的内容.这一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题型多以主观表达型为主。

【复习策略】

首要的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读题能力,关键是读懂题里的条件。这就是我经常和学生提到的“答案在题里”。

其次要训练自己的答题语言。要精炼,简明扼要。要善于组织自己的语言。如有的题目要求写开场白、有的要求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要求拟宣传标语、有的要求写策划方案等,因此解答时要根据题目要求要把自己陈述的语言组织得自然连贯,语意简明而得体。

(三)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

常考的考点有:断句和停顿;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翻译句子;就内容和形式发问

【复习策略】

每一篇重点文言文都应该认真梳理一遍,梳理时建议采取这样的步骤:首先应该逐字逐句翻译一遍,从中找出常考的点: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虚词的用法等;其次应该把自己先前所做的笔记(课本旁批和笔记本上的内容)都看一遍,知识上不出现死角。再则总结一下写法上有什么特殊点,比如《与朱元思书》里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写江水的清澈;《小石潭记》里典型的借景抒情的手法。最后还应该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全文,真正吃透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文言文板块在做题上最好选择近两年的中考题来做。尤其是题型上和我市中考题型靠近的题来做:词语解释、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对内容的理解这三项一般是选择题。翻译句子、就内容和形式发问是填空题。

(四)现代文阅读

【考点分析】

1、从考点归纳来看,考查题型比较常见;记叙文考查点有概括、赏析、含义、人物形象等;说明文考查点有: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等;论论文有:论点、论据、论证等

2、记叙文大多是主观性试题(填空),只有20出现一个选择题,说明文和议论文里既有选择也有填空。

4、每个阅读题里都有梯级难度,一般是简单题在前,难题在后面。

【复习策略】

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的格式要熟悉:

比如,记叙文阅读里的语言赏析题:

答题格式应该是:先分析所使用的手法,在分析这种手法产生的效果,最后分析出句子里暗含的情感。

再比如“描写方法及其作用”,答题格式是:这是什么描写?写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各种文体的阅读规律要清楚:

记叙文:记叙文以情感性为主。语言只是表层、情感才是实质。阅读的过程就透过语言的表层挖掘内在情感的一个过程。

说明文:说明文以知识性为主,因此阅读过程就是不断从原文提取信息的一个过程。

议论文:议论文以说理为主,论证严密是主要特点,因此阅读的过程就是感知作者严密的逻辑,接受对方观点的一个过程。

训练自己答题的规范性,比如概括题应该用主谓句式。联系实际谈看法其实就是一个小型议论文。

训练自己答题时的扩散思维,比如人物形象分析题,绝不在一个点上啰嗦,而是多角度去分析。

训练自己的答案意识、分值意识。争取做到,还未落笔,答案分为几句话?每句话几分?已经了然于胸。

建议在答题时用草稿纸,便于分析,严谨作答。

(五)作文

【考点分析】

考查形式:小作文和大作文。

小作文考查改写、续写、缩写、扩写。审读小作文的要求非常重要,短小的篇幅里比的是扣住要求的创意表达。

大作文或命题或半命题。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能熟练地写身边人,身边事。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复习策略】

每周一篇写作练习,尽量用中考题目来训练自己。

记叙文可以从审题、选材、描写、点睛、文采几个方面进行有侧重点的训练

审题:抓题目中的关键字眼来切合题意;通过认真审读作文要求来切合题意;绝不偷换题目,弄巧成拙。

选材:是否有力的表现中心;是否是典型的生活细节;是否使文章内容充实。

描写:一定要在记叙中加入具体的描写,记叙才会生动鲜活起来。

点睛:结尾升华主题必不可少,升华要自然,水到渠成。

文采:训练自己多用形容词和副词来装点自己的文字,用欲扬先抑等手法让文章波澜起伏,用多种修辞让精彩的内容有一件美丽的外衣。

不要死背硬记一些优秀作文,满分作文,考试时生搬硬套。与其那样费时费力,还不如在看优秀习作时多做记录,记录作文里打动人的细节,看看同龄人在怎么描摹生活,这样的记录做得多了自然对自己的写作会有好多启发。

中考前还应该做一个表格,记录自己身边发生的感人细节,温暖镜头,三言五语的记录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素材库,还是那句老话:来源于真实的生活,才会打动阅卷老师。

篇2: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经典题型

1.下面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能否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B、“遇到泥石流,不要上树躲避,更不能顺着沟谷向上或向下跑” ,校长在避险防灾安全教育会上说:“只有向两侧山坡上跑得越快,爬的越高就越安全。”这句话中“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

C、这场旱灾终将过去。也许,我们无法阻挡天灾的降临,但期望,从此临灾不惧,可以宁死不屈。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小学生编”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

B.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

C.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3.下列广告词有歧义的一项是( A )

A.某门业广告词:我们只做好门。B.公益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

C.公益广告词:珍爱生命,远离毒品。D.公益广告词:大雪无痕,大爱无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下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宋江一-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D.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经典题型整理]

篇3: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复习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的内容。

1,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病句修改以改通顺、改正确,不作语言润色,不改变句子原意为原则。

2.辨别病旬的方法、修改病句的步骤

一读、二提、三改、四套。

一读: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读着“别扭”的地方就是需要修改的地方。

二提: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3.修改病句练习题

(1)“有无…‘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语有两方面含义,不能对应表一方面意义的字词或语句。

(2)容易重复的词语:“目的是为了………‘约……左右…‘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显得相形见绌”“混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教训”等,都是常见的语意重复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平时多阅读,积累一定的语感,增加对语言的领悟能力、理解能力;结合写作,养成勤读、勤修改的良好习惯。

2.分清病句的几种类型,掌握修改的方法;对每一类型的病句进行适当的修改练习,积累一定的修改方法。

3.修改病句题型以填空题为主,正确把握句子结构,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复习中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四种语病。

篇4:中考语文病句修改复习

(1)辨析:A.语感法;B.紧缩法;C.分解法;D.聚焦法

(2)修改:修改病句的方法有增、删、调、换,即增加字词、删去多余字词、调整字词顺序、更换字词。无论用那种方法,修改病句都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保留原句基本意思不变;二是变动越少越好,不能在修改中出现新的语病。

一、注意关联词的前后搭配

在涉及到复句的病句中,我们要注意它们的关联词,考虑关联词搭配是否恰当,关联词有无放错位置,语序是否合理等等。复句的关联词分单用和配对使用两种,如果句子中使用了必须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就要注意它们的搭配是否恰当,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如果是递进关系的复句,则要留心两个分句的语序是否合理,看有无语序不当的语病。

例1:想象不是对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而且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例2: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分析:例1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应用“不但……而且……”,而“不是”应与“而是”搭配,例句就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了。

例2“无论”是表示无条件的关联词,后面不能动并列性的词组,只能带选择性的词组,例句中“和”应为“还是”。

能力提升:

1.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提高。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3.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4.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

5.“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6.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二、注意出现“禁止”“防止”类词的句子

有些词语,如“禁止”“防止”“忌”“避免”等词语,本身就有“设法阻止”的意思,命题者常增设否定词,造成句意相反,形成语病。在做题时一定要先审清题意,弄清本意是推行什么,还是阻止什么,再确定否定词的去留。

例:为了防止非典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20xx年北京海淀区中考试题)

分析:例句中本意是“阻止非典的反弹”,若再加否定词,“防止”和“不再”形成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恰与原意相反,成为语病。应去掉“不”。

能力提升:

1.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2.一些家长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病,而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阻止孩子不上网。

3.为了防止类似的恶性事故不再发生,我们一定要加强管理,采取严密的防范措施。

4.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5.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以免不发生事故。

6.如何防止驻伊美军免遭汽车火药的袭击,这是美国政府头痛的问题。

篇5:中考语文病句修改

1.下面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2分)

A、能否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B、“遇到泥石流,不要上树躲避,更不能顺着沟谷向上或向下跑” ,校长在避险防灾安全教育会上说:“只有向两侧山坡上跑得越快,爬的越高就越安全。”这句话中“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

C、这场旱灾终将过去。也许,我们无法阻挡天灾的降临,但期望,从此临灾不惧,可以宁死不屈。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运用了反复和比喻的修辞方法。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受检的十余种带“学习型”“专为小学生编”等字样的辞书,合格率不足10%左右。

B.长期饮用纯净水或蒸馏水容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而出现软弱乏力。

C.消费者在购买文具用品时,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鼻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

D.假如我们幸运地读到真正的好书,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

3.下列广告词有歧义的一项是( A )

A.某门业广告词:我们只做好门。B.公益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

C.公益广告词:珍爱生命,远离毒品。D.公益广告词:大雪无痕,大爱无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开展“无烟日”活动,可以增强人们的自我健康保护。

B.学习成绩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C.人们常常在意自己失去了什么,却往往忽略自己拥有了什么。

D.我们在心里由衷地感谢老师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5.下面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宋江一-智取生辰纲 B.孙悟空--大战牛魔王

C.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D.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篇6:中考语文病句修改

中考备考:中考语文修改病句精华试题一?

1.(浙江省义乌市)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理想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探索的水平。

B.不努力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在教科书中学语文,还要在课堂外、在生活中学语文。

D.同学们写作文,要细心观察各种事物、各种现象,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答案】C

2.(浙江省湖州市)阅读下面浯段,按要求答题。(2分)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写下了许多游记。

①5月19日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月,国务院把这一天确定 为“中国旅游口”。②这一举措,体现了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有利于不断增加国民的生活质量。

(1)划线句①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

(2)划线句②有一处明显的语病,请写出修改意见。

【答案】①将第一处引号改为书名号。②将“增加”改为“提高”或“提升”。

篇7:中考语文病句修改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中考病句修改专题。辨析和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因而,无论是纵观近几年中考,还是通览各地区中考试卷,修改病句已成为必考考点,难度也不见一般。对考生来说,一方面要能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1)搭配不当

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例如:

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

④细菌是有害的。(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

(3)重复多余

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例如:

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谓语重复,应删去“打”)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如:

①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②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③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④这首歌是广大音乐爱好者倍受欢迎的。(语序不合习惯,应把“倍受”移至“广大的”前面。)

⑤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20xx中考《中考病句修改专题》。(“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5)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指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句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例如:

①我们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把“我们向政府提意见”和“向政府提意见是人民的责任”两句意思凑在一块儿,应该删去“我们”。)

②听了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把“他的报告对我启发教育很大”与“听了他的报告,我受到很大的启发教育”两种句式杂糅在一起,应选其中一种。)

(6)句意歧义

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失去了确定性,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例如:

①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领导,不明确。)

②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应把“一种”提到句首。)

(7)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在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造成不合事理。例如: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再就业工程能否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能否”包含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只能说“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而不能说“再就业工程不能顺利实施也是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前后项不对应)

(8)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的感情色彩使用不当等等。例如:

①这次试验能否成功,还是个怀疑。(动词“怀疑”误用作名词,应改为“疑问”)

②大家对于我很热情友好。(介词运用不当,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不能用“对于”。)

③他的父亲仍然健在,享年83岁,精神尚佳。(“享年”一词称死去人的岁数,前后矛盾,属于用词错误。)

(9)并列成分不当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这个复句可改为: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10)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个句子的原意是要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加否定词“不”后,就改变了整个句子的原意,因此,应将否定词“不”去掉。

相关专题 病句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