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性消息范文

那没事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那没事啦”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评述性消息范文(共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蜀道难》评述

《蜀道难》有关评述

1、李太白始自西蜀至京,名未甚振,因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

2、《蜀道难》自是古曲,梁、陈作者,止言其险,而不及其他。白则兼采张载《剑阁铭》“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等语用之,为恃险割据与羁留佐逆者著戒。惟其海说事理,故苞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若第取一时一人事实之,反失之细而不足味矣。([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二十一)

3、五言选体及七言歌行太白以气为主,以自然为宗,以俊逸高畅为贵。……其歌行之妙,咏之使人飘扬欲仙。……太白笔力变化,极于歌行。([明]王世贞《艺苑卮言》)

4、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涂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

5、(太白)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任华、卢仝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评语)

6、《蜀道》吟成泣鬼神,歌行何似《古风》淳?([清]姚莹《论诗绝句六十首》)

篇2:案例评述

案例评述

让“乐”与你我同在

――从《辣椒真辣》课堂教学看创新

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吕慧

案例评析:让“乐”与你我同在 ――从《辣椒真辣》课堂教学看创新 南昌市铁路第二小学 吕慧 案例:

背景介绍

作为一名年轻的美术教师,我在教学中遇到过一些困惑,也有一些令人欣喜、意外的收获。

这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的美术教学工作,并积极参加了一次课例研究活动,选中的课题就是赣美版三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辣椒真辣》,授课的对象是外校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小学三年级学生,一直到现在,这堂课对我而言,也是影响深刻。

片段――体验酸甜苦辣 为了上好《辣椒真辣》这一课,我特意选用了“酸、甜、苦、辣”四种不同口味的饮料让学生品尝,和一群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孩子们上一堂美术课,需要做的是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所以在导入中,我神秘的拿出盛有四种饮料的不同颜色的玻璃杯,“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四杯饮料,谁想尝尝?”这让在座学生很是惊奇,争先恐后的往杯子里看,有的凑过来闻了闻,我接着说“老师想请几位同学上来尝尝。”课堂立即活跃起来,孩子们都想喝一喝这神秘的饮料是什么味道。学生通过品尝认识不同的味道给人不同的感受,赋予别样的表情。

结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索的能力为目的,设计了大量类似的互动。因此,虽然只是短短四十分钟,学生们却一直在愉快的欢声笑语的气氛中度过。htTp://

评析:

心理学家韦洛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本案虽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小片段,却也做到以创新求发展,让学生体验欢乐。

“体验”是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接触外界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即“直接经验”。学生在学习中,大部分都是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因此教师在“体验”阶段,启发学生,打开思路,品尝“酸、甜、苦、辣”四种不同口味的`饮料,感受滋味,并且产生了四种生动、自然而真实的表情,下面没有品尝饮料的学生通过观察也能联系到自己的生活经验。同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也转变了,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成就的鼓励者和指导者,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增加感性经验,使得整个课堂充满着浓郁的欢乐气氛,这也是现代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之处。

新课标的教育观念,是提倡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辣椒真辣》这节美术课最成功的一点,就是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乐”为基础,始终注意激发、调动学生各自的潜能,使整个课堂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度过。

篇3:消息

消息

消息xiāo xi[释义]

①(名)基本义:关于人或事物情况的报道。

②(名)音信;可以和“音信”互换。

[构成]  偏正式:消(息[例句]  报纸上刊登了这则~。(作宾语)[同义]  新闻、音讯、音信

篇4:《再别康桥》内容评述

《再别康桥》内容评述

全诗共写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写康桥之美。那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软泥上的清荇、榆荫下的一谭,构成了一幅宁静、秀美的大自然的画面。在世人的眼中,康桥美得如同“西天的云彩”。事实上,康桥的自然景观固然美,但并非天下第一、举世无双。这种景色在英国、在欧洲、在中国其他地方也能找到。那么诗人为什么会有独钟、深深眷恋呢?恐怕有两个原因。第一,康桥之美是与诗人在此生活过的美好青春回忆交融在一起的,并因诗人必须离去天各一方而更加在其心目中增添价值。第二,康桥是英国剑桥大学所在地,自然景观因人文氛围而更显其美。因此,诗人描画的自然美的背后有知识之美、智慧之美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康桥在诗人心目中是西方文化的象征,也是诗人信念与理想的象征。总之,康桥之美不能单从自然景物的客观方面去理解,他应该是客观景物与诗人个人经历、主观情感甚至政治文化理念的一种契合。

其次是写出了诗人的心绪之乱。在平和舒缓的抒情基调中,诗人的内心世界其实是不平静的,甚至是多种感情因素混合与交织的,难以弥平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冲突。当然,这种纷乱的思绪在诗中的表现是通过意象的象征和暗示的语言含蓄的表达的。“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的形象是变幻不定的,心头的感觉是波动荡漾的,暗示出心境的不平静。“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萍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彩虹是诗人“理想”即“梦”的象征,但它竟被“揉碎”在“沉淀”,这是诗人心绪之乱的主要投射的象征性写照。结合诗人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反感与消沉的思想情绪,可以体察到他那种热情衰退、理想幻灭、愁思欲罢不能、情怀欲舒难展的心绪。

再次是写离别之怅,康桥曾寄托着诗人多少美好的回忆,多少甜蜜的梦想,多少青春的岁月。正如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桥》一问中所说的:“我在康桥的日子,可真幸福,深怕这辈子再也得不到那种甜蜜的洗礼,……我敢说的是?就我个人说,我的眼界是康桥帮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一句话,康桥是诗人知识启蒙和精神承认的地方。由此,再别康桥,那种惆怅迷惘之感,那种孤寂凄然之情,油然萌动于其心而难以解脱。所以,“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这个曾有过热血沸腾之时的战士,曾在“五四”的战旗下宣传过西方人道主义原则、主张个性解放思想的民主青年,曾抨击过封建军阀统治、吐露过对劳动大众的情感和对革命志士的敬意的诗人,在信仰难以实现、挫折接踵而来的阶段,那和布尔乔亚的软弱性的暴露,那种知识分子多愁善感的心绪的萌动,人们是可以体会和理解的。沉浸在惜别、眷恋与追忆之中,叹息着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梦的破碎的悲观,这正是《再别康桥》中贯穿始终的情调。

《再别康桥》艺术赏析

绘画感与意境美是本诗的最大特色。诗中意象众多,皆鲜明艳丽。“物”与“我”、情与景和谐互渗,创造了柔美的富有魅力的意境。所谓意境,即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思融合而成的艺术境界。诗人为了创造物我交融的意境,首先强调了描写上的形象性与画面感。诗中的夕阳、星辉、波光、艳影、榆荫等突出了光线的明暗感,金柳、云彩、青草、彩虹等具有强烈的色彩感,招摇、揉碎、荡漾、漫溯等又呈现出意象的动感。诗中每一节都是一幅画,组合在一起则是整体和谐的艺术空间。诗人在追求绘画美的同时还出色地把“我”与“康桥”糅合在一起叙写。“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这里,“我”的依依惜别的形象始终在康桥的风姿中伫立。“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康桥的波光艳影也无时无刻不印在“我”的心中。这种将写景与抒情自然而然地相交融、毫无分离造作之感的技巧,营造出物我同一、情景互渗的氛围,达成含蓄冲淡、柔美婉约的古典式意境。

拓展阅读:读《再别康桥》有感

记得这样一段话:有情未必终老,暗香浮动恰好。无情未必就是决绝,记得初见时彼此的微笑就好。

当电脑里的歌曲播放到林宥嘉的《再别康桥》时, 我想起了那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诗人徐志摩在那美丽的康桥上与才华横溢林徽因的邂逅,从此她的心中有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他是她心中的最美,多么的美好,只是可能月老系错了姻缘线,或许上天跟她们开了次玩笑,又或许她们把前世那些次的回眸都换于了今生的擦肩而过,她们之间的红线总是断了一截,在红尘中绕来绕去,终究还是散了。

苍苍碧落,青葱岁月,慢慢红尘。曾经的浪漫,曾经的美好,曾经沧海桑田,都在绚丽寂静中盛放,归为片片落花,落到泥下,来年护花。归为片片白云,翩然空中。

当降珠仙子得知恩人下凡,便决定追随而去,要用一生的眼泪偿还他的甘露之恩,于是林黛玉报恩与贾宝玉初遇,相遇在那个封建腐朽的封建家庭。那为何葬花?人有情,花亦有情。原来葬花是因为思念。当白素贞得知恩人家住何方,变化身良家少女篷船借伞于许仙,要嫁于他报恩情,于是她们便邂逅于西湖篷船,从此结识相爱。然而好事多磨,最终水漫金山寺,终是情路坎坷,但甚是凄美,还是西湖初见最美啊。

若人与人之间,始终都只如初见,那所有的.往事可以微微一笑,只留下初见时的惊艳,忘却有过的无奈与悲痛。这是何等的美妙的人生境界。然而正如多愁善感的容若的诗一样,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人世间的人啊,常常是因为一些原因渐行渐远,相爱的人白头偕老举案齐眉的很少。

徐志摩是一把钥匙,可以开启尘封的记忆,打开了林徽因的精神世界,在精神世界中寻求慰藉。梁思成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林徽因的现实生后和人生旅途。梁思成是近的,伸手可及,而徐志摩是远的,然而他在林徽因的生命中同行,给以永感欠缺的东西。我们不能说林徽因什么,因为自己的爱情自己知。

但是不管怎样,初见总是最美。康桥下的她们在月光下、在水影中若影若现。

当我再次听到《再别康桥》时,脑中想的却已不是细腻的徐志摩和善感的林徽因在康桥的云彩下初次邂逅了,浮现的却是我的邂逅,只属于我的你的邂逅,可能算不上邂逅吧,只是初见罢了。

年华如沙在指隙间悄然流逝,点点散落在未明的尘世。看不透的世事,道不明的情愁,缘梦恋尘尽成灰,浮华如斯东逝水。一生短暂,又会留下几多遗憾?前世的烟,今世的尘,多少晶莹化成的雨,浮现出朦胧的容颜,点墨成画,落笔成殇,伴梦一生飘摇;亦或许,遇见总是最美的意外…我遇见你。

篇5:预算外资金法律问题评述

预算外资金法律问题评述

「关键词」预算法,预算外资金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预算制度改革与完善的首要目标是使预算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和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然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面临着一个严峻的问题:目前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预算制度所应对的职能是部分的财政职能,无法完成其所应当承担的政府职能,或者说很多政府承担的职能并不是通过预算来实现的,而是通过预算外资金和非预算的财政性资金来完成的。这样,一方面这部分资金的使用由于缺乏预算的约束而产生极大的效率损失和不规范的政府行为;另一方面是预算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其改革只能实现形式上的目标,无法全部反映政府的活动范围,无法体现政府的职能要求,无法对政府行为进行约束与监督,预算目标当然也就难以实现,也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预算制度。因此,要完善预算制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重新确认预算资金的合理范围并进行制度与管理的规范。

二、对预算外资金的界定

首先从性质上来界定,预算外资金是国家行政事业单位代表国家进行行政管理活动或从事某种公益事业所得到的收入,或是公共机关提供的特殊服务而收取的报酬。前者所收取的费用是以国家为主体,以国家权力为依据征收的,后者也同样是源于国家的行政权力,两者的所有权理应归国家财政部门。因此,从理论上分析,预算外资金应明确界定为国家的财政资金。而从我国相关法规来看,这一点也已经得到了确定:1983年颁布的《预算外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预算外资金是政府部门、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率的规章制度而收取和提存的财政性资金。”首次从性质上明确了预算外资金是财政性资金,其取得是凭借了政府权力,其所有权属于政府。国务院在又发布了《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再一次从性质上明确了预算外资金是一种财政性资金,《决定》被认为是真正标志着我国对预算外资金的认识已经接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与《办法》相比,《决定》的进步表现在理论认识上有了更大的突破:其一,冲破了预算外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地方、部门和单位所有的观念束缚,进一步明确了预算外资金属于财政性资金,其所有权应属于政府而不是部门或单位;其二,企业和带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所取得的经营收入不再计入预算外资金,这样就较为清晰的划清了政府系统内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以及政府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把预算外资金框定为政府为履行职能而取得的资金

其次从范围上来界定,我国在1993年以前的预算外资金的范围包括了地方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地方和中央主管部门管理的预算外资金,以及国有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集中的各种专项基金。随着《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以及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自1994年以来,我国对预算外收入的范围进行了调整,将拥有法人财产权的企业及其主管部门集中的资金不再列为预算外收入。从19开始,电力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等主要建设性基金(收费)被纳入财政预算管理。

最后从功能上来界定,预算外资金是为履行政府职能而设立的,应以服务于政府职能为目的。国家预算外资金存在的理论依据是公共产品提供的效率原则和受益原则。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政府获取收入的途径主要有两条,即税收与政府性收费。其中税收可分为一般性税收与有特定用途的专用税收。专用税收与政府性收费一起构成了预算外资金的主要来源。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政府资金不论是用税收形式还是用收费形式取得,其实质都是公共品或公共服务成本费用的承担形式。而收费与一般性税收相比,可以在付费和获得政府服务之间建立直接的联系,只要是收益具有明显的确定性、受益与责任具有可对称性的政府服务就都可以通过收费的方式进行经济补偿,因而政府性收费可以使公平原则在公共财政领域内得到更具体的体现。而且通过设计合理的政府服务收费体系,有利于把公众对服务的需求限制在合理并符合效率的水平上,同时也有利于公众了解服务的社会成本,从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节约不必要的财政支出。

三、我国预算外资金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预算外资金的取得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政府资金来源与公众、用于公众,理应受到立法机构的审查和监督,以确保行使的公正。而公众负担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自然也有权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但现实是,由于预算外资金名义上是财政资金,但其所有权与使用权却掌握在实际拥有它的各种机构手中,同时,预算外资金又没有被纳入预算管理,不需要通过预算的审核与批准,所以机关各机构在使用上随意性极大,却得不到公众和立法机构的审查监督,甚至也缺乏上级行政部门的有效监督。其后果是为掌握这些资金的地方提供了一笔脱离制度约束的资金。掌握预算外资金的机构就可以用这些资金支持某些脱离或违反中央政策要求的行为,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而不是人民的意愿去扩张本部门的利益。同时导致预算外资金是用上的盲目性和低效率。例如,预算外资金的自主使用和其在使用结构上不顾中央的有关规定、过多地向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倾斜,是造成目前经济过热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预算外资金冲击预算内收入,将财政可支配资金分散到各地方、部门与单位,造成国家财政集中性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国家财政长期陷于困境。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均属于财政性资金,其来源都是国民生产总值中的v和m.在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量以及v和m的构成比例基本保持稳定的前提下,预算外资金与预算内资金之间将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预算外资金的高速增长必然是以预算内资金的相对减少为代价的。政府的权威是以雄厚的财力为基础的,而预算外资金的过度发展,在实际上瓦解了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权威,严重削弱了政府履行正常职能的能力,特别是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政府为缓解财政赤字的压力,往往不得不利用自己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力,通过更改既定的中央与地方、部门之间的收入分配规则来临时地筹集一部分资金。这种有违市场经济规则的做法,不仅严重危害了中央政府的信誉,模糊了其他各类经济主体对中央政府行为的预期,导致了市场行为短期化和局部化的问题,更促使地方和各部门用自己的“局部性”行为对抗中央“全局性”行为的恶性循环。

最后,过度膨胀的预算外资金在瓦解中央政府权威的同时,还极大加重了企业与个人的负担,特别是国有企业和农民的负担。尤其是大量以政府名义进行的违反国家规定的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预算外资金的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成为一个复杂的政治问题。

四、解决预算外资金问题的法律途径

预算外资金问题的解决是政治、经济和法律多种方法配合的结果。如果单从法律角度看,至少应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完善立法,将全部与预算外资金管理有关的活动均列入到法律管辖的范围。其核心是要保证政府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增加其透明度和规范性,便于公众和立法机关对其进行监督,确保公共财政以满足公共需要为其基本出发点的本质得到体现。具体而言,要对预算外资进行至于范围的界定、预算外资金项目的设立、收费的标准与方式、预算外收入的保管与使用、对预算外资金的审计与监督等环节都通过法律进行明确的规定。条件一旦成熟,还要以立法的形式将预算外资金纳入统一预算管理体系,政府不论以何种手段取得收入都必须先立法,后征收。

第二,维护法律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法律规定的详细明确,才有可能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机会主义行为。法律稳定,才有权威,才能保证对于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定的严肃性,才不会使之流于形式。

第三,要加强执法的力度。防止与减少违法行为的方式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降低违法行为的收益,二是提高违法行为的成本。而这两种方法都必须以严格执法为条件。对于违法获取和使用预算外资金的行为不仅要加强监督及时发现,而且一经发现要严厉惩处。这样不仅可以打击已经发生的违法行为,还可以引导行为主体形成违法必受严惩的心理预期。

总之,正向其他单项的制度安排一样,预算外资金作用的发挥必须依赖于特定的制度环境。预算外资金的产生是以统收统支的财政管理体制为背景的,其发展则以体制转型时期各类经济主体对能够使放弃长期受到压抑的自主性与创造性的制度的强烈需求为依托。因此从本质上讲,预算外资金不可避免的具有过渡性。当改革进入更深层次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明确的发展目标,而改体制本身蕴涵的法制化、规范化要求也替代了改革初期对放权让利的要求,成为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向,这就决定了预算外资金必将经历一个由盛至衰直至最后被新的制度安排所替代的命运。

肖烨

篇6:王维诗歌评述

王维诗歌评述

1.山水田园诗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2.边塞军旅诗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沈子福之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特色

作品风格关键词: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禅”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1.诗如画卷,美不胜收。

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志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关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

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

王维的山水诗关于结构画面,使其层次丰富,远近相宣,乃至动静相兼,声色俱佳,更多一层动感和音乐美,如“松含风里声,花对池中影”(《林园即事寄舍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汉江临眺)“草间蛩响临秋急,山里蝉声落暮悲。(《早秋山中作》)又如《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有远景近景,仰视俯视,冷色暖色,人声水声,把绘画美、音乐美与诗歌美充分地结合起来。王诗的画境,具有清淡静谧的人性特征。如《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幽静的竹林,皎洁的月光,让诗人不禁豪气大发,仰天长啸,一吐胸中郁闷。而千思万绪,竟只有明月相知。

神韵的淡远,是王维诗中画境的灵魂。《鹿柴》云:“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诗中着意描写了作者独处于空山深林,看到一束夕阳的斜晖,透过密林的空隙,洒在林中的青苔上,在博大纷繁的自然景物中,诗人捕捉到最引人入胜的一瞬间,有简淡的笔墨,细致入微地给出一幅寂静幽清的画卷,意趣悠远,令人神往。

2.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王维山水诗写景如画,在写景的同时,不少诗作也饱含浓情。王维的很多山水诗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表现自己的闲适生活和恬静心情。如《田园乐七首》其六曰:“桃红复言宿雨,柳绿更带青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曰:“寒山转苍翠, 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在优美的景色和浓厚的田园气氛中抒发自己冲淡闲散的心情。还有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 怅然吟《式微》。”从细微处入笔,捕捉典型情节,抒发无限深情。

王维写情还多言及相思别离和朋友间的关怀,慰勉之情。在《淇上别赵仙舟》一诗中写道: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祖帐已伤离,荒城复愁入。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浓郁深情,扦面而至。

王维诗歌中借景寓情,以景衬情的手法,使他写景饶有余味,抒情含蓄不露。如《临高台送黎拾遗》:“相送临高台,川原杳何极。日暮飞鸟还,行人去不息。”写离情却无一语言情而只摹景物。《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既是景语,也是情名,将道路的荒凉之景与行者的凄楚之情融为一体,自然、含蓄而又回味深长。

在王维的诗歌中,有不少采用了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而且往往显得自然流畅,蕴藉含蓄。比如《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关怀体贴之情溢于言表。

王维写情之处妙处还在于对现实情景平易通俗的描写中,蕴含深沉婉约的绵绵情思。其《相思》一篇,托小小红豆,咏相思情愫,堪称陶醉千古相思的经典之作。

王维写情,又多隐喻比兴。如《杂诗二首》: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

书家中否。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已见寒梅发,复闻啼鸟声。心心视春草,畏向阶前生。全篇不著“相思”二字,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句句意深。藉“寒梅”、“春草”喻意,相思之情跃然纸上。

3.诗渗禅意,流动空灵。

与上述相反,王维又有很多诗清冷幽邃,远离尘世,无一点人间烟气,充满禅意,山水意境已超出一般平淡自然的美学,含义而进入一种宗教的境界,这正是王维佛学修养的必然体现。王维的生活的时代,佛教繁兴。士大夫学佛之风很盛。政治上的不如意,一生几度隐居,使王维一心学佛,以求看空名利,摆脱烦恼。

有些诗尚有踪迹可求,如《过香积寺》云: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有些诗显得更空灵,不用禅语,时得禅理。有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终南别业》)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酬张少府》)充满一派亲近自然,身与物化,随缘任运的禅机。又如: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一切都是寂静无为的,虚幻无常,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有生的喜悦,没有死的悲哀,但一切又都是不朽的,永恒的,还像胡应麟《诗薮》和姚周星《唐诗快》所评:使人“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不谓声律之中,有此妙诠”。

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大都写于后期,与前人比较,他扩大了这类诗的内容,增添了它的艺术风采,使山水诗的成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他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突出贡献。其中,写乡村景物和农家生活的田园诗充满着牧歌情调,表现他闲逸萧散的情趣和恬淡自适的心境。如《渭川田家》 ,《春中田园作》。更多的作品着重写农村美丽如画的风光,《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山居秋暝》写暮雨方霁,山村呈现的美景。王诗中那些描绘大自然幽静恬美的山水诗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如《青溪》:言入黄花川,第每逐清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没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通篇以心照水,用水衬心,物我融成一片,反映一种内在的对美的追求。但有些山水田园诗着力渲染空寂意境与落寞情怀。如《竹里馆》 、《辛夷坞》情走淡薄,旨归静趣。这无疑会对后世山水诗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王维具有多种才艺,不同艺术相互渗透对其诗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以画入诗,使其山水诗形成了富有诗情画意的基本特征。

王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篇7:欣赏评述作文

欣赏评述作文

在凡・高的画中,我最喜欢的是《向日葵》。

你看那每朵花的样子,姿态都不一样的。而且每朵花都那么精致。在花蕊里,竟然还有不同的颜色。他画的`向日葵也是通过明亮的色彩,有力的笔触。他画的作品色彩强烈,线条奔放粗犷,充满着善良、美好、自由和想像。如果你仔细的看凡・高画的花盆,你看上面的条纹是那么精致。他画的大自然、田园、星空还是古老的木桥,笔触是那么简洁质朴,那么富有生气。他画的向日葵和画盆都好像是真的一样。

篇8: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评述

亚里士多德幸福观评述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时期也是整个西方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是古希腊时期对幸福问题论述最深刻,最系统的人.他将幸福定义为“灵魂的一种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认为幸福就是至善,是需要外在善作辅佐的,是通过学习和努力得到的`.同时他还指出了中道原则在幸福实现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个体幸福与整体幸福的一致性.

作 者:牛海芳  作者单位:西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刊 名: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GUIYAN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3) 分类号:B502.233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的幸福现   至善   外在善   中道   个体幸福   整体幸福  

篇9:萨满教研究评述

萨满教研究评述

对于萨满教的研究,在国外从17世纪俄国人进入西伯利亚就已开始,在中国早在清初就已开始,直至近些年来逐渐升温,并且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本文对国外国内研究萨满教的情况作了评述.

作 者:赵志忠 Zhao Zhizhong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刊 名:满族研究  PKU英文刊名:MANCHU MINORITY RESEARCH 年,卷(期): “”(3) 分类号:B933 关键词:萨满教   俄国   日本   萨满教研究  

篇10:社会学仿真评述

社会学仿真评述

本文通过对国外基于多智能体的社会学仿真文献(简称社会学仿真)的研究和评论,详细介绍社会学仿真的研究概况以及社会系统模型的特性,阐述了建模的.基本过程和模型的评价标准,总结了社会学仿真常用方法与工具,最后指出了社会学仿真研究的发展方向.

作 者:乐建兵 杨建梅 赵海霞 LE Jianbing YANG Jianmei ZHAO Haixia  作者单位:乐建兵,杨建梅,LE Jianbing,YANG Jianmei(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510641)

赵海霞,ZHAO Haixia(暨南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32)

刊 名:科技管理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年,卷(期): 25(12) 分类号:C91-03 N945.3 关键词:多智能体   仿真   社会学  

篇11:评述的近义词

批评、褒贬、批驳、批判、评论、挑剔、指摘、月旦

批评:批评 pīpíng(1) [comment on;judge]∶评论;评判批评家早赐批评(2) [punctuate and annotate]∶对书籍、文章加以批点评注删改批评(3) [criticize]∶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醒目的广告遭到批评

褒贬:褒贬 bāobiǎn(1) [praise and disparage]∶赞扬和指责,借指评论好坏操尝造花园一所;造成, 操往观之,不置褒贬,只取笔于门上书一“活”字而去。——《三国演义》褒贬是非(2) [speak ill of]∶说…的坏话,恶意批评(偏义复词)别在背地里褒贬人

批驳:批驳 pībó(1) [refute;criticize]∶批判驳斥批驳反动言论(2) [rebut]∶旧指书面驳回下级的书面报告或请求

批判:批判 pīpàn(1) [make comments and judge]∶批示审断批判案件(2) [comment on;judge]∶评论;对于是非的判断批判罪恶(3) [criticize]∶对被认为是错误的思想或言行批驳否定批判错误言行

评论:评论 pínglùn[comment] 批评或议论的文章时事评论评论 pínglùn[comment on; discuss] 对于人物或事理加以批评议论评论是非

挑剔:挑剔 tiāoti[be captious;nitpick] 在细节上过分苛刻指摘

指摘:指摘 zhǐzhāi[censure;pick faults and criticize] 指责,指出错误,给以批评他对他的老朋友和学生的指摘指摘其诗文。——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月旦:

反义词:

暂无

评述词典解释  (详细解释)

词语拼音:píng shù

词语解释:

评述 píngshù

(1) [commentary]∶评注

(2) [speak about ; comment on]∶评论和叙述。也说“评叙”

篇12:综合消息

所谓综合消息,它既不是对一个固定人物的描述,也不是对一个独立事件的阐发,而是由许多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很强的指导性,

综合消息

。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综合三个较大范围(一个地区、一条战线、一个单位),在一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它既有面的情况概括,又有典型材料作说明,做到点面结合,反映全局。这种形式适于宣传各条战线的形势,某项工作的成就,或者反映群众运动的声势、规模、特点、趋向。它纵览全局,有事实有分析,给人们一个完整的印象。    〈实例〉一    提高质量 控制造价 缩短工期 堵塞漏洞    河北省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本报讯 记者蔺玉堂从河北省建委了解到,为从根本上治理建筑市场的混乱局面,提高建筑质量、控制工程造价、缩短工期、堵塞漏洞,河北省从今年起在全省全面推行建设监理制,这项改革是促进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市场通行标准相一致的重大举措。    省建委的负责人介绍说,建设监理制早已成为国际惯例,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建筑市场发展滞后,出现了许多不规范行为。实行建设监理制,不仅可以有效地辅助项目决策,优化和改进设计方案,进行项目的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推动建设项目专业化管理,而且可以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由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小生产管理模式向社会化、专业化、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变,有效地防止建筑行业的不正之风,堵塞各种腐败现象造成的'漏洞,使建筑市场进入依法管理、科学有序的轨道,

篇13:综合消息

据介绍,河北省的建设监理工作1993年开始试点,目前全省已有50家企业取得建设监理资格,工程建设监理范围涉及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建设、人防工程、煤炭、电力、交通、冶金等行业。全省共试点监理工程235个,总投资145亿元,不仅防止了高估冒算造成的浪费,节约投资5000万元,而且竣工合格率达到100%,优良品率达到45%。从今年起,河北省对新开工的重点工程和重要的公用基础设施,住宅小区建设和政府投资的工程项目,将强力推行工程建设监理制。监理工作由以往的只限于施工阶段扩展到对整个工程实施全方位监理。实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一齐抓。同时结合建筑市场整顿,打击建筑行业各种违法乱纪行为。“九五”期间,全省监理覆盖率达应监理工程的70%,现场标准化管理达标率达到60%。    〈实例〉二    海口市加大打假力度    本报讯 (记者杨连成) 最近,海口市工商局焚烧了标值181万元的假冒伪劣商品。这批销毁的商品是海口市打假队今年春节以来查获没收的。由海口市技术监督局、工商、检查等部门组成的打假队去年以来出动了3500多人次,进行了近200次检查活动,查扣各类假冒酒4万多箱,假冒劣质奶粉、饮料6.5万瓶(袋);捣毁制造假冒商品窝点19个;有效地遏制了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行为。    为使假货无藏身之地,打假队深入全市各商业企业、批发市场、建立质量管理、监督和保证体系。在他们的帮助下,海口生生百货一次清退了108家不合格供货客户、清理销毁3900多万元假冒伪劣商品,特邀30多位顾客为质量监督员,对投诉商品实行退一赔一。打假队设立了若干个举报电话,经常在新闻媒体上公布举报情况,对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者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曝光一个。    为鼓励和动员消费者参与“打假”,近日,打假队在海口市16家主要商厦门前举办假冒伪劣商品鉴别展览、保护消费者权益成果展示和抵制假货万人签名活动。

篇14:经验消息

所谓经验消息,即是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概况性、经验性或典型性的报道,

经验消息

。它不是以一个独立的事件为中心,而是由许多事实,或者说,由一件以上的事实,经过综合、归纳、概括、提炼而成。它不是突发性的,事情的发生、发展有比较长的过程。它所选择的事实有典型意义,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某一个时期、某一项工作的全貌。它不是简单的现象罗列,而是通过纵和横的对比、分析、阐述,揭示事物的本质,对读者有启发性、指导性。    〈实例〉    四川黔江区狠抓饮水大事情    盘活脱贫一盘棋黔江地区于1988年5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所辖石柱、彭水、黔江、酉阳、秀山5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均为国家重点扶贫县。全区集石山区、地方病高发区、多灾区、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区、贫困地区、三峡库区于一体。总人口275万,其中农业人口255万,幅员面积1.7万平方公里,有耕地309万亩。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咔斯特灰岩地质构造,广大人民群众深受饮水极度缺乏之苦,一水多用,地方病流行,成为加剧贫困的重要因素,致使人民贫穷,经济落后。近几年来,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关怀下,在省水电厅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把解决群众饮水难的问题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重要基础设施,作为温饱攻坚仗的重要大事来抓。几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受到:贫困地区解决温饱、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必须从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入手,而改变生产条件必须从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存生活条件入手,大搞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否则,既不能解决饱,也不能解决温,更不可能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我们为什么要以大搞人畜饮水为突破口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呢?1988年地区建立之初,我们面临着农民贫穷、财政拮据、基础设施脆弱、发展后劲不足的特殊现实:全区80%的农民人均收入不足150元,粮食不足200公斤,除黔江县以外的四县人均财政收入不到20元,100万农民闹春荒,40万多人住岩洞或窝棚,105万人饮水困难,60万人患地方病,5万适龄儿童无法上学。对此,地委、行署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果断地提出了“顺民心、重效益、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和“打基础、建基地、立支柱”的'战略任务,明确了从农业入手,集中全力打好温饱攻坚仗,加快富民富县步伐的工作思路,在已经实施的第一阶段温饱攻坚仗和正在实施的第二阶段脱贫攻坚仗中,始终把解决人畜饮水难工作作为解决群众温饱、加快脱贫致富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最紧迫的基础设施来抓。由于人畜饮水难的加快解决,给全区广大农民跨越温饱、摆脱贫困、奔向小康和农村两个文明建设带来了5个重要变化。    一是改变了农业基础条件,形成了新的生产力。1987年底,我区严重缺水吃的农民群众还有105万人。8年来,我区人畜饮水工作始终瞄准这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累计完成总投资7968.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3633.67万元,占总投资的45.68%,财政投资1098.86万元,占投入的13.76%,群众投资3236.29万元,占总投资的40.61%),

篇15:经验消息

新建成人饮工程10829处,其中县城自来水厂一座,乡镇供水站69座,农村人饮工程10759处,解决了地区所在地黔江县城和69个乡场镇以及101个乡镇共65万人、65.77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一大批人饮工程的建成使用,“为改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打下了坚实基础,形成了新的生产力。    二是解放农村劳动力,推动了贫困山区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和骨干商品基地建设,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区大多数贫困高寒区农民长期贫困的原因在于“以粮为纲”,单一结构,长期备受缺水、缺粮、缺钱的困扰。结构调整迈不开步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农业强劳动力被耗费在寻找用水上,人畜饮水难的解决,把一大批终年为水劳作的劳动力解放了出来,使每年近400万个劳动日用到了商品农业的开发上,从而加快了农业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已初步建成了烤烟、蚕桑、畜牧、经济林4大骨干商品基地,农民人均粮食由1987年的298公斤增到1994年的534公斤,预计今年可达55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7年的182元增加到1994年的626元,1995年达750元。    三是改变了群众的健康状况,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随着一批人饮工程的竣工使用,使那些过去严重缺水而卫生状况差、地方病流行区域的群众卫生状况得到很大改善,长期困扰的地氟病等地方病得到基本消灭,群众健康状况有了根本性改观。凡是人畜饮水解决的地方,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履行了党和政府为民谋福的宗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政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的饮水困难,是农民最盼望、最欢迎、最拥护的事,随着人畜饮水难的解决,党和政府为民谋福的宗旨得到具体体现,党群、政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不少基层党委、政府和基层干部深深地感受到:凡是召开解决人畜饮水的会议群众到得最齐,凡是发动筹集人畜饮水的资金群众交得最快,凡是解决了人畜饮水难的地方,政府的各种号召贯彻最力,开展的各项工作效果最好。不少地方就是用为群众解决人饮难带动商品基地建设、带动计划生育、带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农村工作和任务的完成。    五是初步走出一条以水养水、增强水管单位实力的路子,为水利部门实施产业化奠定了基础。随着一批县城、区乡(镇)场镇供水站的建成,逐步形成了水利作为基础产业的产业龙头。酉阳、石柱、彭水等县的场镇供水站,统一实行了由县水电局归口管理,按照成本加微利收取水费,统收统支,独立核效,自负盈亏,初步形成了以供水为龙头,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的格局。    虽然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摆在我们面前的尚有解决40万人、40.52万头牲畜饮水困难的任务。这些困难解决之难度是相当之大,交通不便,居住分散,经济基础薄弱,但我们有信心将这一“硬骨头”拿下,为全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贡献!    (刘学普)

相关专题 消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