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文化刍议

阴谋论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阴谋论”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行业文化刍议(共7篇),希望大家喜欢!

篇1:行业文化刍议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那就是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业模式和信仰,那么,有没有行业文化呢?肯定有。可惜对行业文化的研究讨论和建树还不太成气候。

行业文化应该是一个行业的基本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由此产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品牌效应的综合体现。

如果说企业文化决定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命运,那么,行业文化也会深刻影响行业的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

中国乳品行业野蛮生长,按二连三出现丑闻。先是低劣奶粉问题,接着是三聚氢胺问题,之后乳业江湖**迭起,由圣元奶粉的性早熟,引发蒙牛伊利两个大佬互相攻讦、陷害和 的闹剧愈演愈烈。这足以说明这是一个集体堕落的行业。

还有近期腾讯和360的打斗,为争抢市场和利润,毫不顾及广大消费者的权益,不少网站也纷纷加入这场恶战。

我最近到成都,有人告诉我,千万别买肉松,大多是用老母猪的肉甚至死猪肉加工的。还有蜂产品行业,多年来用果糖掺入蜂蜜,将树胶兑入蜂胶。这些在行业内已是公开的秘密。

我想,一个行业内不可能所有企业都用下三滥的手段进行经营活动。但是,如果一些混蛋企业在一个行业内竟然能频繁地占便宜,而且没有人能站出来拨乱反正,改变那些见不得人的潜规则,那么,这个行业就会普遍庸人化,

这个行业的文化就是一种病态的不良文化。

那么,谁应该对行业文化负责呢?因为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是相关的,一脉相承。所以,首先行业内的领军企业应担当起建树行业文化的责任,对行业文化进行扬弃和扩展。其次,行业协会也应从一个行业的本质出发,在倡导商业伦理和行业道德上,在净化竞争氛围,塑造优良的行业竞争秩序上有所作为。

肯德基与麦当劳,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竞争了上百年,非旦没有两败俱伤,反而相互辉映,根本原因是他们尊重竞争对手,有规则意识。当可口可乐内部员工要将某产品秘方卖给百事可乐时,百事却以报警的方式维护了可口可乐公司的利益。

九十年代的男子网坛,是阿加西与桑普拉斯争霸的时代。当有记者问阿加西成功的秘诀时,他说:“我很幸运,我一直在和一个伟大的对手比赛。”

行业文化是一种背景场。好的行业文化不仅有益于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而且会造就好的企业。反之,坏的行业文化不仅使全行业没有灵魂,而且会陷入自治困境,最终会消磨掉消费者对一个行业的信任,也使所有企业成为受害者。

希望行业协会和业内的主导企业,从行业文化的高度和视角,多做点好事,这是行业之幸,也是企业之幸、消费者之幸!

篇2:社会-技术文化系统论刍议

社会-技术文化系统论刍议

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普遍关心和争论的话题,最有代表性的`观点是技术决定论和社会建构论.但二者各有其合理性,又有片面性.正确理解技术与社会的关?关键是建立社会-技术文化系统论.

作 者:胡志良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刊 名:边疆经济与文化 英文刊名: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年,卷(期): “”(4) 分类号:C91-03 关键词:技术决定论   社会建构论   社会-技术文化系统论  

篇3:黄河三角洲文化与文化研究刍议

黄河三角洲文化与文化研究刍议

进行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应区分文化型态与文化类别,重视文化场域与文化资本,把握文化转型与文化交往,要搞清文化研究本体的有关内容,利用几种较实用的文化研究技术,以求推动此项研究的发展.

作 者:张献青 ZHANG Xian-Qing  作者单位:滨州学院,中文系,山东,滨州,256603 刊 名:滨州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年,卷(期): 21(1) 分类号:G07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文化   文化研究   文化生产   研究技术  

篇4:培养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刍议

培养大学生英语文化素养刍议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英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新时期的英语教学不再只是单纯的语言培训,而是以语言的习得为主体,全面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国际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交流的需要,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本文认为,培养大学生的`英语文化素养应该以对英语语言思维方式的适应性以及对英汉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作为基本着眼点,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及流行文化等不同手段和方式的综合利用来获得较好效果.

作 者:孙颖  作者单位:徐州高等师范学校外语系 刊 名:当代教育论坛 英文刊名: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年,卷(期): “”(10)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文化素养   跨文化交际   英汉文化差异  

篇5:“日”部字文化意蕴刍议

“日”部字文化意蕴刍议

“日”部字文化意蕴刍议

北海市卫生学校 苏志澄

【摘 要】分析“日”部字的分类,透过研究“日”部字的语义和使用情况,阐述其与汉民族历法的制定、农业生产的经验以及精神生活的密切联系,反映出汉民族“天人合一,贵在和谐”的民族心理。

【关键词】《说文解字》 “日”部 文化意蕴 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74-03

《说文解字》是东汉许慎写的一本以汉字部首为编排的字典。《说文解字·日部》:“日,实也。太阳之精不亏。从囗一。象形。凡日之属皆从日。”“日”部字根据不同的语义场可以分为四个大类别,分别为:与太阳有关的天气状况相关;与太阳运行的动作、状态、时间相关;与日光及日照状态相关;因太阳而延伸的其他字。其中与运行的动作、状态、时间相关的“日”部字这一大类别还可以细分为日出、日行、日落与时间表达四个小部分。

一、“日”部字的分类

(一)与太阳有关的天气状况相关的“日”部字

太阳是万物生长之灵,太阳影响了四季的变化以及天气状况的变幻,汉先民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记录生活之时就将这一认识反映在造字之上。“晵”“晏”表示天空晴朗的状态,“晵”是下雨后放晴的天象,“晏”则是万里无云的晴空。例如,扬雄《羽猎赋》:“于是天清日晏。”“旱”“暑”“晒”“晞”等字表示气候干旱湿热的状态。“旱”在《谷梁传·僖公十一年》的解释为“不得雨而曰旱。”“暑”的本义是热,《韩非子·人间训》说:“冬日则寒冻,夏日则暑伤。”由“旱”与“暑”二者共同作用就会产生旱灾,“晒”“晞”都是表示旱灾的状态。晒的本义是干燥的意思,后发展出动词用法,意为在阳光下曝干或取暖。

(二)与太阳运行的动作、状态、时间相关的“日”部字

时间的变化主要是依据太阳运行来计算,与太阳运行的动作、状态、时间相关的“日”部字根据不同的语义场还可细分为日出、日行、日落、时间表达四个部分。

“早”“昧”“旭”“旸”等字都是表示日出的时候。“早”,段玉裁注:“甲象人头。在其上,则早之意也。”“早”的本义指破晓日出之时,后引申出比一定的时间靠前、在预期的时间以前的意思,词义有了扩大。“昧”的本义是日将出,昏暗不明。“旭”是指太阳刚出的样子。陶渊明《归园田居》:“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旸谷,古称日出之处,《淮南子·地形》上说:“旸谷搏桑在东方。”旸谷与太阳神话有着诸多的联系。

“晛”“暆”“昃”等字表现了太阳运行中的状态。“晛”指太阳在空中出现了。“暆”是太阳徐徐移动的样子。“昃”的本义是太阳西斜,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客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

“旰”“晚”“莫”“昏”等字则是表示日落的时候。“旰”的本义是晚。旰食宵衣,同“昃食宵衣”,用以称谀帝王勤劳政事。“晚”本义是傍晚、黄昏的时候。“晚”词义发展扩大,后引申出一个时期的后段,在一定时间以后的意思,与“早”意义相对。如晚年、晚节等。例如《老子》:“大器晚成。”旧时官场后辈对前辈、下级对上级称晚生,简言曰晚。多用于自谦、书信,如《儒林外史》写道:“恕治晚不能躬送了。”“莫”也表示日落之时,是“暮”的本字。但现在“莫”已经不用作日落之意,而是表示否定,相当于“不”。“昏”是会意字,本义表示日已下沉,黄昏。因古时婚礼多在黄昏时进行,所以“昏”在古时又引申为“婚”,如《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姓之好,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昏”的引申义还有昏聩、惑乱、昏庸。《三国演义》:“蜀主刘禅昏暗,边城外破,士女内震,其亡可必矣。”现在除黄昏这个本义外,“昏”字较多使用的是其昏聩、昏庸、惑乱的引申义。

“旻”“时”“晦”“昨”“暂”等字则表现了时间。“旻”本义为秋天。《尔雅·释天》疏曰:“秋,万物成熟,皆有文章,故曰旻天。”由此可见,古人对季节的认识与农作物的生长规律的分不开的。“时”的本义是季节、季度。现在“时”的用法很广泛,在本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不少引申义,如时辰、时候、时机、时运、时俗等。“晦”字以日作旁,本义为阴历每月最后一天,与日月的运行都相关。“晦”后引申为昏暗、晦涩之义。如欧阳修《醉翁亭记》:“晦明变化。”“昨”的本义是昨天,也泛指过去,往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暂”表示时间短,暂时。

(三)与日光及日照状态相关的“日”部字

“昭”“旷”“晓”等字表示日光照射的明亮状态。“昭”的本义是明亮,现引申为明显、明白的意思,常用的词组有昭然若揭、昭示、昭雪等。“旷”的本义为光明,明朗,引申为空旷,开阔。至今仍经常使用这个引申义,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土地平旷。”“晓”本义是光明,今专指天刚亮,拂晓。“晓”的引申义是明白、了解,作动词用。“暗”“普”等字表示日无光无色。“暗”本义为没有光,与“明”相对。“暗”的引申义为隐藏不露的、不公开的,如暗藏、暗号、暗杀、明察暗访等。“普”的本义是日无光,今义为普遍、普通,常用词组有普及、普遍、阳光普照等。“景”“晖”“晷”等字表示日光或日影。“景”本义指日光。引申义为风景、景致,今多用此义。欧阳修《醉翁亭记》:“四时之景不同。”“景”还有其他的引申义,如时光、布景、景象等。“晖”本义为日光,指日月周围的光圈。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

(四)因太阳而延伸的其他字

在《说文解字·日部》中还有一部分的字的产生与太阳相关但不直接表示太阳状态,而是表达一些因太阳而延伸出来的事物与状态。

“晤”本义为聪明,明白,引申为觉悟,受启发而明白。段玉裁注:“晤者,启之明也。”“晋”本义长进、上进,后引申为晋升。例如,《易·序卦》:“晋者,进也。”()“昌”本义为美言,引申为兴旺,与“亡”相对。例如,《史记·太史公自序》:“顺之者昌,逆之者不死则亡。”“昔”本义为干肉,假借为“昨”,过去、从前,与“今”相对。例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昆”上日下比,本义为一起、共同。“昆”亦有胞兄、哥哥的意思。

二、“日”部字的文化内涵

汉字是汉民族祖先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汉字犹如一块块化石,在它们的身上凝聚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积淀。汉字中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折射出社会的意识形态、审美情趣、价值取向、民族心态、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是研究社会生活的翔实材料。“日”部字的文化内涵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日”部字与汉民族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日”部字所反映出汉民族的心理状态。

(一)“日”部字与汉民族日常生活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汉先民的日常生活和太阳的循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太阳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汉民族的日常生活。“日”部字在天文历法、指导农业生产和诗词歌赋等方面使用广泛。

1.“日”部字与天文历法。在具有太阳崇拜信仰的民族里,太阳历法往往是比较发达的。古人很早就发现太阳每天东升西落这一规律,于是他们根据太阳的这一规律记录大致的时间,方便日常生活。随着汉先民活动范围的扩大和日常事务的增多,简单的计时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汉先民从经验中总结出一种更加精确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日晷计时。汉先民最初可能是立竿见影,通过对竖立在地面上竹竿的投影的观察,他们发现竹竿的影子随着太阳的移动而改变,每日周而复始。在立竿见影的基础上,汉先民发明了日晷,《说文解字注笺·日部》:“日影谓之晷,因名之测影之仪器曰晷也。”并且不断改进和完善日晷表盘,最终将日晷的表盘分十二等分,将一日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来计量“日”以内的时间。这样的划分是以先人们记录的`日影长度为依据的,是长期实践总结的智慧结晶。

昴,白虎宿星。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体黄道、赤道附近的恒星分成二十八组,叫做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四方各七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人观测日月运行的坐标,同时还是古人测定季节、天气变化依据。古人相信天文与人事是紧密联系的,于是将二十八星宿设置分野,将其指派于十二个州国,目的在于通过观测天文现象的变化占卜预知人间的吉凶祸福和政治、农业的异象。古籍中关于“昴”宿的记载,例如,《尔雅·释天》曰:“大梁昴也,西陆昴也。”《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胡星也,为白衣会。”由此可见,汉先民对天文学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

2.“日”部字与农业生产。阴历,也俗称农历,除记录时间这个功能外,更重要的贡献是指导农业生产。中国古代是一个农耕为主的社会,古人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因此很关注四时变化,因为其关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农业的春种秋收。“时”的本义是季节、季度,指春夏秋冬四季。《礼记·孔子闲居》:“天有四时,春秋冬夏。”战国后期,随着历法的日趋详密,四时的顺序才最终确定为春夏秋冬。《尔雅·释天》云:“春为苍天,夏为昊天,秋为旻天,冬为上天。”劳动人民在四季的基础上细分出二十四节气,用于指导农业精耕细作,为方便记忆还编写了二十四节气歌。

农时季节决定农业生产的整体安排和收成丰歉,因此古人特别注意把握时候,保证农业丰收。关于“时”的论述,可见之于大量古代文献,如《孟子·篇叙》:“三时者,成岁之要时。又,天时不如地利。”农时是立农之本,农业生产极强的时间性和收成对气候的依赖性使人们意识到,任何对季节时序的违背,都会带来极坏的结果。重农时就是重视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农业生产要与自然时节、农作物生长规律相协调,这样才是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如此多的文献记载“时”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足见中国人民对立国之本的农业的重视。

3.“日”部字与诗词歌赋。中国古代文人盛行以太阳为意象运用在诗词歌赋之中。以太阳为意象,表达着中国古代文人复杂的情感。太阳是光明的使者,驱散黑暗为人们带来光明与温暖,以日为意象,可以带给读者温馨的感官享受。如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文选·古乐府·长歌行》:“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这些诗句中的“景、晖、晞”字都让读者感受到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呈现出勃勃生机的温暖之象。中国古代文人也以“日”喻君王,将自己的身世与日月云雨相勾连,表达自己对时势命运的感怀。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政治遭遇的认识和仕途不顺壮志难酬之苦。

黄昏也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既述离情别恨,又是感叹人生境遇。《孔雀东南飞》:“晻晻黄昏后,寂寂人定初。”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几句诗词都表现出浓浓的离情别恨、思乡感怀。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陆游《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这些诗句都是感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所以他们要努力抓住有限的时光和一闪而过的机遇,实现自己远大的抱负。

(二)“日”部字与汉民族精神状态

一个民族的文字沉淀着这个民族的传统,蕴涵着这个民族的精神。蕴藏在汉字背后的文化心理,包括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民族心态以及世界观等,这种文化心理一方面制约着汉字 (下转第117页)(上接第75页)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推动文化向汉字渗透。《说文解字·日部》字因日成字,体现着汉民族的日神信仰以及“天人合一,贵在和谐”的民族心理。

1.日神信仰。汉民族的日神信仰主要表现在对太阳的敬畏与祭祀,从地方到国家的祭日传统,再到古籍中大量记载的太阳神话,全都表现着汉民族的精神是与太阳合二为一的。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等古籍文献中记载了大量与太阳相关的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后左眼化为日、夸父追日、十日并出、后羿射日、三足乌,等等。射日神话是日神信仰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射日神话的产生前提是多日观念的形成。酷热难耐使得汉先民自然而然形成了反抗的意识——射杀多余的、害人的太阳。抗旱便由一种古代英雄般超凡的行为——射日表现出来,善使弓箭的后羿就成为英雄的代表。后羿射九日的神话,其实反映了汉先民对太阳双重感情:既需要太阳带来的光明与温暖,又害怕它造成的灾难。正因为汉先民对太阳有如此复杂的感情,太阳有灵成为汉先民们的普遍认识,自然而然产生了日神信仰,视之为神而加以礼敬或祭祀。

2.“天人合一,贵在和谐”的民族心理。汉民族敬畏太阳,却也在信仰之下认识太阳的规律从而利用太阳,汉民族将与太阳相处之道延伸至自然界,顺应规律、和谐相处,这正体现了汉民族“天人合一,贵在和谐”的民族心理特征。“凡日之属皆从日。”“日”部字的构成与太阳相关,从侧面反映出汉民族向往光明、认识自然的欲望。汉儒董仲舒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古人以日为阳,月为阴;天为阳,地为阴,阴阳相生则为和。“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观念之义,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二是天人相通。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由孟子明确提出,他认为人性与天相通。《孟子·尽心上》:“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在孟子看来,天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共同性、统一性。只有尊重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节,不过分掠夺与破坏,才能促进万物的生长和与人类的共同发展。季羡林先生对“天人合一”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当人事顺应自然发展规律时,才能达到真正的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1]申小龙。汉语与中国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岳山岳。“六书”与中国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3]陈枫。汉字义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

[5]高福进。太阳崇拜与太阳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6]周凤玲。《说文解字》与古代天文学[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

[7]宋红梅。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太阳意象。[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3 (11)

[8]陈莎莎,孙黔蜀。说文日部字与古人的时间表达[J]。南方论刊,2006 (11)

[9]胡火金。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传统农业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

【作者简介】苏志澄 (1988- ),女,北海市卫生学校中专助理讲师。

篇6:高速公路行业精神文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亲爱的同事们:

在这秋风飒爽、万物丰收的季节,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演讲比赛,我这次的演讲题目是《青春献集体 无怨无悔真英雄》。

很多人会羡慕我们高速公路收费员,他们认为我们的工作既轻松,收入也不低,我们只能一笑而过。因为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毕竟不从其业、不知其苦,所以这其中的味道我们只能自己品尝,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和饱满的工作状态去化解收费中的乏味和枯燥,仍然坚信最平凡的岗位同样能够创造不平凡的业绩来。收费工作需要的苦干加巧干,最终才能达到安全优质、快捷畅通的目的。要具备吃苦精神自己探索总结获得的经验,并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去。

青春是我们的资本,奉献是我们崇高的`追求,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缕阳光,你照亮了没一片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抚育了你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螺丝钉,你是否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曾是雷锋同志写在日记本上的一句话,今天,我重新理解这段话的含义,发现它抚育了深刻的内涵,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今天,我们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用无私奉献贡献为高速公路收费站。

从我踏上这片工作岗位,就无时不刻被这些平凡的人和事所牵挂着,虽然我年纪还很小,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但当我来到一个个透明的办理业务的窗口,看到我们的工作人员以路为家,以所为家,用自

己的青春和激情,默默为高速公里贡献着,当人们还沉醉于甜美的梦乡时我们已与星辰为伍,守护这这条几百公里的巨龙时,我被感动了,相信我也能够成为他们的一员。

有人说,人生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人生可以不伟大,但一定要崇高,我们年轻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以贡献之心干工作,以诚信之心迎过客。当面对每位驾乘人员都做到“您字当先,请字当前,微笑不断”,面对歧视和辱骂的时候,我们能够忍耐,能够面对挫折和困难,委屈服务做到忍,微笑服务做到甜,文明用语做到响,热情服务做到诚,这些一言一举,无不体现着我们国门高速的良好风貌。

我们在努力提高优质文明服务水平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仅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过硬的服务技能和宽泛的社会知识面,特别是掌握交通地理知识尤为重要,因为在收费服务中,最频繁的是驾驶员经常会问,请问某某地方怎么走,对于那些陌生的地名,我们常常会被问得目瞪口呆,不知如何回答。每当司机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们,却带着失望离开,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总觉得心里有说不出的歉意,心里总时不时想,难道这就是我们的优质文明服务吗。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弄来地图,弄懂东西南北的大致地理路线,使用自己能够再遇到司机纹路的时候能对答如流。

我是一颗螺丝钉,牢牢坚守岗位,永不松懈,高速公路才能正常运转。我是钢铁,规范管理是磨具,将每个人锻造成合格的员工。不

急溪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只要每个人能够规范管理,做到优质文明服务,从自身做起,我们的企业必将欣欣向荣。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篇7: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文化建构论文

1987年7月,财政部党组决定借鉴西方国家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模式,成立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自我管理的组织。1988年1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正式成立。为了选拔新一代的注册会计师,从1991年开始,我国建立了注册会计师的考试制度。1994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注册会计师法》,标志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步入了法制化的规范轨道。这就使事务所管理面临的很多问题曝露出来,事务所的“小、散、乱”的局面,造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漠视执业质量,从而损害了公众利益。直至1997年4月“琼民源”和“长城公司”案件的曝光,使立法机构及社会各界进一步意识到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素质、业务素质,明确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意识到必须完善《注册会计师法》。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领导“做扎实工作,整顿会计师行业”的指示精神,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查实了一批虚假的审计报告、惩处了相关的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系列的工作,激发了会计师事务所的改革意识,促进了其向规模化、法制化、有序化发展,也为下一步的脱钩改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消除原有的挂靠体制的弊端,促进行业向国际化的发展,从1998年7月开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开始了进行脱钩改制工作,直到1999年12月31日,全国219家会计师事务所正式与其原来的挂靠单位脱钩,改变了“官办”形象,转制成了现在的由注册会计师发起设立的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这一重大变革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增强了国内外各界投资者及广大公众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信赖度。

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体制的改革与行业管理自律机制的建立,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其增强凝聚力、提升公信力的重要根源。注册会计师行业文化建设是属于软环境建设,它作为一种管理方式渗透到企业的制度,深入到所有人员的思想中,是提升事务所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前提。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文化建设要以诚信为主线,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建立监督机制,严格行业监管。

相关专题 刍议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