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伤心小狗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伤心小狗”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共5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怎么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一、什么是思维能力?

是指在工作、生活、学习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认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能力等。它,也是我们整个智慧的核心。一个人聪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是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家长想让孩子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

当然,人的天性对思维能力是具有影响力的,也就是俗语说的遗传基因,但后天的教育与训练对思维能力的影响更为重要。很多家长会把思维能力的培养转化为对孩子知识性学习的要求。所以,希望家长能够了解到不是孩子会了100以内加减法、认识了3000个汉字、考试考100分,孩子的思维能力就是好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

思维能力,看不见、摸不着,来无影去无踪,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存在,并且在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儿童的学习生活,还是长大以后的工作生活,都离不开思维。

儿童所能接受的知识是有限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思维能力的获得对于儿童以后的学习和成长都起着积极的效应,所以希望家长能够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思维能力对孩子如此重要,那么发展孩子思维能力最有效的时期是在什么时期呢?美国心理学家本杰明经过研究认为:孩子最佳发展思维能力的时间是在孩子8岁以前。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人的大脑在17岁达到智力水平的100%,那么在4岁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50%,4-8岁获得30%,8-17岁只增加了20%。由此可见,孩子的智力发展,关键的节点在8岁以前,所以8岁以前对孩子进行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关键期。

二、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规律的阶段性是什么样,有什么规律呢?

儿童思维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性思维、具体形象性思维、抽象逻辑思维。

首先,第一个思维出现在三岁以前,指孩子是以直观行动的方式进行思维,也是最低水平的思维。直觉行动性思维,比如孩子在摆弄一种东西的同时,会产生一种动作和结果,在孩子头脑中就形成了一个固定的联系,以后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使用这种动作,这种动作就是具有概括化、有意识的一种动作。这就是为什么3岁以前的小朋友喜欢摸一摸、动一动,用自己的小手感知世界。

第二个阶段,主要是3-6岁,是指孩子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依靠具体事物的表象和对其联想的一种思维。所以,为什么孩子在3-6岁需要学习什么东西的时候,我们要尽量提供一些具象的内容,这个时候的孩子能够通过具象事物的表象形象,更容易理解自己学习的内容。

第三个阶段,就是抽象逻辑思维,这个阶段在六岁以上,孩子会运用概念根据事物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思维,孩子到了一年级开始学习抽象的学科,就是因为孩子在这个时期抽象思维能力开始萌芽,开始能够慢慢地理解这些概念了。所以在对儿童进行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要遵循孩子的这几个阶段,在相应的阶段要给孩子相应的内容和方法,帮助孩子在相应的阶段有一定的提升。

三、如何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

发展儿童的思维能力是多途径的,从很多方式方法中都可以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比如英文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提升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及科学实验,可以在其过程中培养孩子比较、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能力。所以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时候,是可以从多种途径培养的。但是发展儿童思维能力,最有效的一个途径就是数学,前苏联教育家曾说过“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智力的放大镜。”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逻辑、辩证性,以及在生活中广泛运用的特性,所以数学是培养儿童思维能力最佳的一个途径。

四、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提升孩子的思维能力呢?

首先,我们从知识认知上来说,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所以适合培养孩子思维能力。但也是一个缺点,因为它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使得数学对于孩子是比较枯燥的,不容易理解的,孩子对数学往往不是很感兴趣。这也是家长在孩子学习数学期间头疼的事情。

相信很多家长在家的时候,就会对孩子进行数学方面的培养:数数、认数字、加减法。但是我们发现,有的孩子很喜欢,有的孩子不喜欢,这是为什么呢?方式方法是不是正确呢?比如教孩子学习九九乘法表,不能让孩子机械的记忆,孩子是不能真正的理解乘法表的意义。

乘法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比如3x5这个运算,如果孩子不理解的情况下,我们怎么办呢?有什么方式方法可以让孩子理解乘法运算呢?我们可以在家里,用孩子喜欢的玩具或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孩子动手操作,可以用这些物品在家里摆一个3x5的矩阵。通过摆出的3x5矩阵,算出3个5相加是多少,最后的得数就是3x5的得数。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虽然数学很抽象,不容易理解,但是当我们把抽象的内容转化为具象的时候,孩子就会理解的很轻松很容易。

以上就是从数学认知方面进行的阐述,在让孩子学习数学的时候,特别8岁以前,一定要给孩子提供大量的实物。因为孩子正处在具象性的思维,在用具象的思维中用具象事物进行学习,孩子既感兴趣,也可以理解知识的内容。

在学数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操作培养孩子数学思维能力,蒙台梭利曾说过一句话:“我听过了也就忘记了,我看过了才记住了,我操作了才能真正理解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动手操作才可以。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五、为什么要给孩子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呢?

比如:一斤棉花一斤铁哪个重呢?80%的孩子会选择一斤铁重,这是因为孩子是通过视觉和生活经验觉得铁重,但并没有实际的操作过。但是如果我们给孩子一个天平,并告诉他们天平的操作方法,给他们棉花和铁,孩子亲自操作过后,发现天平是平衡的。于是,孩子便知道是一样重的。

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大量的提供教具,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和掌握它。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锻炼观察、理解、对比、分析、想象、创造这些思维能力,因为我们在让孩子去进行天平操作的过程中,他们要观察托盘有没有变化,有没有一个高一个低。托盘的变化是什么样的,所以这个过程中,就是一个思维能力的提升和培养。

最后,我们来说说在数学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的最后一点也就是合作。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不是一个单打独斗的时代了,那无论是在我们的学习还是在我们的工作当中,我们都要能够去具备一些与人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其实我们的孩子也是一样的。那我们的幼儿园小学,其实它就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我们的孩子同样是需要具备沟通交流合作,这些能力的。所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也可以融入一些团队游戏,那么在这个团队游戏的过程中,来增加孩子之间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交往能力。

在团队的游戏和活动当中,我们可以拓宽孩子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多个人的力量是无限的。那么一个孩子的思维想法也是有局限性的,只能想出一种或者两种方法,但是三四个孩子在一起,就会有七八种不同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这样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孩子和孩子之间是有交流,也会互相分享。所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可以提升孩子思维的广阔性。

篇2: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对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应当经常的提问,或者讲一节而留下一部分,让孩子思考故事的发展结局。这样既可促进记忆,又可促进思考,对其抽象思维是一个促进。促进儿童思维发展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儿童多观察,多实践,多思索。

1、让孩子多观察。

孩子的思维方式、思维特点,既然离不开感知和亲身的体验,那就应当主动为孩子提供较多、较丰富的认识对象,让其去感觉。如3岁以前的幼儿,分不清楚物体、图画之间有什么区别,这时就特别需要让他们多听各种各样的音响。触摸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土、木、铁、棉、毛、水等,给以各自不同的感觉和温度,给以耐心的讲解,以引导其思维的深化。这个时期感知到的东西越多,他想的事情和感到奇怪而不理解的事情也就越多,思维发展就越快。比如,大人从商店买了一个玩具小汽车,孩子开始接触时可能是很喜欢的,但是,由于他们不了解内部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玩了几天就不想玩了,终于有一天竟然动手把小汽车拆开了。孩子的这一行为,如果从破坏玩具方面来讲,值得批评,但是,从他开动脑筋主动地去了解一下内部结构来讲,应当给予鼓励。因为,他是想在不满足认识的情况下,开动脑筋,想亲身观察一下内部的结构。

2、鼓励孩子勤实践。

3岁以后的幼儿,常常表现出对室外活动兴趣增加,一会儿要到水边捞蝌蚪,一会儿要在路边捉蜻蜒,或几个小朋友到草丛中玩耍,有时也会表现出某些危险的举动。大人常常会担心出现什么意外,因此,总想让孩子老老实实呆在家中,在自己身边坐着,看看画报,翻翻小人书,唱唱歌,或玩玩积木,认为这既安全又有利于智力的发展,实际上,这限制了孩子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孩子感知动作思维的发展。大人应该明确,室外才是孩子智力发展所需要的天地。

3、让孩子多思多想。

3岁以前的孩子,以感知动作思维为主,3岁以后,以具休形象思维为主。以后,逐渐向抽象思维发展。我们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在满足其感知动作,为其提供观察内容的同时,要想法使其向思维的深度发展,办法就是要让孩子多思多想。

在3岁前,给孩子讲故事时,应当配合实物、玩具或者图片。并伴随着动作活动,因为这时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依赖于感知动作的,没有这些实物,孩子难以理解和记忆,我们不能讲看不见,摸不着的神话故事。

到了5-6岁,儿童的思维方式已经有了发展,再用实物、玩具,他已经感到乏味了,所以就要逐渐地离开这些东西,用手势和表情及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对智力发展较快的儿童,应当经常的提问,或者讲一节而留下一部分,让孩子思考故事的发展结局。这样既可促进记忆,又可促进思考,对其抽象思维是一个促进。

篇3: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引导幼儿的思维活动

幼儿一日的生活都是在幼儿园里进行的,如果教师你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状况来问幼儿,幼儿就能在你的引导下发现问题,幼儿的思维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例如:看见救护车时,教师就可问幼儿:“如果你的家人生病了,你有什么方法帮助他?”他可能会说:“我请多拉A梦来帮我,因为它有很多法宝。”“如果多拉A梦有事不能来,怎么办?”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幼儿想问题,幼儿的答案一定有很多。

二、创新思维能力从小抓起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应从小开始。因为幼儿的思维是智力的核心。3岁幼儿的思维是很直接的,整个幼儿期,思维以具体形象性为主,抽象逻辑性刚刚萌芽。据此,培养学前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既要考虑到幼儿思维的行动性、形象性,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幼儿从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思维能力,以后在不知不觉中会表现出来。

三、多提问

我们在课堂上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以教给幼儿思路和方法为主。当然,我们并不是说知识就不重要,知识是作为培养能力的载体,能力的培养也是离不开知识的。我们的教学里面也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对于幼儿的理解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给幼儿相应的知识之后,教师一定要总结升华,变成一种“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并把这种思路和方法反复强化,通过幼儿动脑、动口、动手,使这些方法和思路逐渐内化成为幼儿的思维模式。

比如:在《聪明的小鸡叽叽叽》里,幼儿了解小鸡是怎样不断提出问题的句子,如:我是怎么生下来的呢?让幼儿了解胎生跟卵生的概念。小蜜蜂是怎么把花蜜酿成蜂蜜的?让幼儿认识蜜蜂如何酿造蜂蜜的整个过程。南瓜为什么长这么大?让幼儿了解南瓜的生长过程,从而了解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过程等等。幼儿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小鸡那种勇于发现问题的精神,不断地提出问题,学习各种知识,从而变得越来越聪明,来引导和鼓励幼儿象聪明的小鸡叽叽叽一样,让我们的幼儿都养成一种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同时,让幼儿跟着小鸡叽叽叽的问题去寻求答案,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理解能力。

四、运用游戏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童年应该是全面发展的,因为发展是成功的基础;而童年更应该是游戏的,因为只有游戏才能使幼儿健康、快乐、发展!教师利用每个游戏把幼儿带入到一个有趣的情境中,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不知不觉的掌握学习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创造的方法等等。如《山羊的南瓜》的游戏中,让小朋友帮助小山羊把南瓜送给它的好朋友,它的好朋友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从路口出发,自己去送,那么送南瓜的路线就有很多种。有的走的路不重复,节省时间,节省力气。有的走来走去重重复复,既浪费时间又走得累。这个游戏我们教授给幼儿的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做事情的方法是很多种的,有的方法好,有的方法不好,我们应该选择最好的方法,进而发散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决策能力。而不是简单的让幼儿比较怎么送南瓜走的路少,怎么送走的路多。

五、提供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

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很难调动起来的,教师在教学中想让幼儿更好地与你进行互动,只能通过情景游戏环境来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会根据本班的幼儿发展水平进行设计教学,同时创设适合幼儿游戏的活动。如:《快乐的小雪人》游戏中就充分体现了这个目标。其中“打扮小雪人”的活动目标就是,通过不断地变换小雪人的脸蛋、帽子、衣服,创造出多个不同的雪人形象,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幼儿的发散性思维。

六、提供更多可操作材料

幼儿思维发展是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以具体形象思维为前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授课时,能结合相应的教学挂图或可操作的材料来上课,幼儿是很容易接受的。如果教师只是说幼儿听,我想幼儿一定会坐不住也学不到知识,这样怎样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呢?因此,我在教学中会准备好上课的教具,同时提供给每一个幼儿能自己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在自身操作过程中用语言来进行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达进行小结。课后把操作的材料放在活动区角里,让幼儿在课后能进行表演。如:《图形小精灵》中,我让幼儿学习一些图形的名称,同时提供一些相应的图形宝宝让幼儿自己操作,幼儿能拼出很多不同的物体,有的是汽车、有的是毛毛虫、有的是青蛙等等。因此,教师能够提供给幼儿操作的材料,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对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七、通过语言活动促进幼儿创新思维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交流的工具,语言的重要性在现在高度的合作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而敢于表现自己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美国的教育从小就非常注重这两项能力的培养,所以,幼儿能说会说,自信大方,敢于表现,所以,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师讲,幼儿听的模式,采用教师精讲,幼儿多练;教师启发,幼儿讨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如《几只动物掉下床》这个活动非常的简单,就是让幼儿在集体面前讲故事(讲的故事是故事转盘),幼儿的出色表现的确让我兴奋不己。我叫了五名幼儿逐个讲故事,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各不相同的,最后幼儿们表现出来的是:大胆、表达欲望强烈、声音大声有感情、语言规范,而有的幼儿比老师还要讲得好;做为听众的大部分幼儿都从始至终,津津有味安静的听讲。

教给幼儿学习、思考、解决问题、创造的方法,培养幼儿具备全面均衡的智力结构和良好的思维模式和思维习惯,使幼儿具备优秀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具备创新型的人格,具备了这些,幼儿可以终生受益,而且可以成为创新型的精英人才!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越来越开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有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送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去留洋,有公派的也有自费的。不论对国家而言,还是对个人来说,这应该都是一项功在当下、放眼未来的决策。在国外学习过程中,大部分中国孩子的基础知识之扎实、学习之刻苦、态度之认真,每每为外国学生和老师所赞叹、所折服。但当他们走进实验室、当他们自己设计一些方案、当他们参加一些讨论课的时候,往往让教授们感到困惑甚至失望的是他们的想象能力之匮乏、独立见解之平淡、动手能力之低下。这不能不让我们国人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大政方针与发达国家相比是不是已经落伍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模式是不是已经阻碍了孩子的创造力发展?要知道,一个没有创造力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缺乏足够创造力的国家是不可能登上世界之巅的。

在教育领域,尽管有不少的仁人志士、专家学者早已发现这些问题,改革的呼声也不绝于耳、日益高涨,但冰冻三尺,又忌是一日之功?小打小闹,又忌能日月新天?作为家长,我们不能等、靠、盼,应该立即行动起来,在督促孩子学好文化基础知识的同时,大力培养孩子的自主创造能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你可能会发现你的孩子已经远远地走在了同龄人的前面,已经成为了社会不同领域的佼佼者。而要实现这个愿望,当下的第一步,就是要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做起。

人类的思维活动从某种角度上讲,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记忆显现性思维,另一类是创造性思维。前者解决如何记忆老师讲授的知识,如何在需要使用某一知识时让它显现出来。因此,它的效果表现为记忆的信息不消失、显现信息迅速准确,一般并不产生新的思维成果。这对于培养熟练工种的工人、以重复劳动为主的人员非常有用。而后者,即创造性思维,能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工作成果,对社会的贡献最大,则更是我们所期待的。

篇4: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办法

一、不同年龄段幼儿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办法

(1)、2--3岁

2--3岁的宝宝有了简单的数学能力,会数简单的数字。在生活中,只要你愿意做一个用心的妈妈,不论是和宝宝一起用餐、游戏,还是带宝宝外出、旅游,你都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随时随地来对宝宝进行数学智能的训练。

1、数一数楼梯上的台阶

对于孩子来说,长长的楼梯有时会让孩子感到疲惫而无味,但是倘若家长能有一些有趣的方法,不仅可以让宝宝的数学智能有所提升,而且也会增加宝宝上楼梯的乐趣。妈妈可以故作神秘地问宝宝:“你知道这段楼梯有多少台阶吗?”“咱们数一数,看谁数得对?”这样宝宝的好奇心一下子调动起来了,他就会兴致盎然的一步一步的边走边数楼梯的台阶。

2、宝宝买东西

宝宝往往固执地要去做而大人不愿让他们做的事情,其实,家长何尝不可放手一下,也让宝宝过一下瘾呢;增加宝宝的各种体验,让宝宝的生活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呢。这样还能为宝宝以后的生活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哦。

推荐小游戏:宝宝逛超市

1.家长把家里的玩具、娃娃、宝宝的小衣服等小东西摆放好,贴上标签,标上价格。

2.妈妈扮售货员,宝宝扮顾客。

3.宝宝看上了一样物品(如价值2元),宝宝付钱5元,妈妈找钱2元。如果宝宝没发现错时,妈妈提醒一下,直到宝宝做出正确的回答,如此反复。也可以让宝宝做售货员,妈妈做顾客。

小提醒:标注价格时不要标注太大、太难的数字;做对了,及时给宝宝以鼓励;当宝宝出错了,万不可粗暴的打击和不合时宜的干涉。

(2)、3--5岁

这个时期宝宝逐步开始掌握数学概念、进行抽象运算以及综合数学能力的时期。所以,根据宝宝这个时期的特点开创新的、又能引起宝宝兴趣的游戏。家长按照数学智能开发原则,高效地培养宝宝的数学智能。

数学智能开发原则:教育性原则,从幼儿的认知思维特点出发;兴趣性原则,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家长要善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性原则,游戏等活动的设计对宝宝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因为过于简单或太难的游戏都不能引起宝宝的兴趣。

1、量一量房间有多大

方法一:家长和宝宝一起从这边的墙走到那边的墙壁,看看房间有几“脚”宽。看看妈妈量的“脚”数和宝宝的一样吗?为什么?

方法二:用再手臂量一量房间有多长。

询问宝宝这次量出的和上次量出的一样吗?为什么?最后引导宝宝知道衡量的单位不一样,量出的结果是不一样。

小提醒:量东西其实不一定要用尺子,任何东西都可以作为一个度量单位,在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引导宝宝思考:还可以用什么来量房间的长度;引导孩子扩大眼光,再量一量其它物体的长度,如沙发、电视机等。

2、宝宝切蛋糕

游戏目的:让宝宝了解分数。

1.引导宝宝数一数,看看今天家里有几位人。

2.引导宝宝知道蛋糕要分成几份呢?应该如何分呢?

3.不失时机的询问宝宝:“你看现在还剩下多少?”或者妈妈引导宝宝:“把蛋糕给了你六块中的一块,给妈妈六块中的另一块,给奶奶六块中的一块,那么现在还剩下六块中的三块”。

在游戏中,宝宝很容易就明白了分数的概念。这种形象的讲解会为宝宝以后系统的学习分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宝宝摆碗筷

游戏目的:让宝宝在生活游戏中理解乘法和除法。

1.宝宝数一数家里有几口人。

2.让宝宝说出应该摆几双筷子几个碗。

3.进一步引导宝宝:“宝宝,我们现在要摆上三双筷子三只碗,那么我们要拿出来几只碗和几根筷子呢?”妈妈也可以提示宝宝:“我们每个人要用两根筷子才能吃饭哦!”不知不觉的就延伸到乘与除的概念。

4.鼓励宝宝来摆碗和筷子。即使宝宝没有拿对筷子的个数,但在摆的过程中,宝宝自然会有一个自我纠正的过程。把多的筷子去掉,或者不够的补上,让宝宝再数一数筷子的个数。

在这种有趣简单,而又不用太花时间的小游戏中,宝宝会轻松的学会数学知识,而且即使忘了,也会很容易再想起来。家长在教育宝宝时要寓教于乐,结合宝宝的兴趣,同时鼓励宝宝多问、多探索。

(3)、5--6岁

5--6岁的宝宝在前几个阶段的基础上,数学智能有了相对较大的发展,宝宝的数学智能大开发成了可能。

家长鼓励宝宝多阅读一些数学家与科学家的故事。培养他对数学和科学的好奇心与追根究底的精神,为数学智能的进一步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数学中有许多符号与公式都是属于抽象的概念,因此要多多培养宝宝的语言与阅读能力,才能更好的提高他对数学语言的理解能力。

让宝宝学习一定的心算与珠算,这样能增加他对于数字计算的敏锐度。

这个时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精确性的特点,即使是粗浅的数学内容也需要经过一番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智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宝宝的以上各种能力。培养观察力是幼儿数学智能的基础。在兴趣中,玩中学是培养幼儿数学智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培养注意力是幼儿数学智能的保证,数学是抽象的,幼儿又最喜爱游戏,借助游戏活动,使幼儿在玩中学,学中记的快乐自主中,建构数学智能;培养记忆力是幼儿数学智能的关键,记忆在幼儿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培养思维力、想象力是幼儿数学智能的发展,在兴趣中,图画中学是培养幼儿想象力的最佳方式。

总的来讲,数学智能对幼儿以后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家长在这个时期,要根据幼儿的特点,使数学智能的培养达到最好的效果。

二、3-4岁孩子逻辑思维如何培养

1、给孩子留下思考的时间

孩子回答问题往往是凭直觉,如果家长满足于孩子的这点“小聪明”而不去引导他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们就会习惯于对问题不假思索地做出回答,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大脑启动思维“程序”。

所以,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家长最好不要急于让他说答案,而是要求他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种解决的方案,多几次对自己的否定,然后在否定中寻找最佳答案。这种思维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随处进行。

2、教孩子说话用词达意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尽早教孩子准确用词,不但能防止别人曲解、误解他的意思,而且促使他思维活跃、思路清晰。

家长对孩子的话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对他的表达要多作分析,这可以使孩子用词准确、鲜明、生动。

3、让孩子每天画日记

画画是幼儿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最乐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孩子在学会使用清晰的语言之前都可以用画来表现自己。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引导孩子把每天的感觉、把一天中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事画出来。别去管孩子画画的技巧,要求他把画的意思以及为什么要画这些讲给你听就可以了。这对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一个极好的训练。

三、培养孩子的十大数学思维能力

1、数量

包括唱数、计数。唱数是1、2、3、4、5……计数是孩子能查清到底是几个,比如几根手指等。这两种家长都比较重视,却常常忽视另一种--测量,包括对刻度、重量等单位的感知。

不妨抽空让孩子拿着抽尺量量自己的小床有多长、有多宽,目的就是让他知道测量是用一个个单位去量的,并且单位是统一的,也可以从小东西量起,比如橡皮,在简单的测量中理解和感受单位的存在。

2、计算

多数家长可能是掰着指头教孩子算加减法的,这不够。我们不是主张让孩子在小时候一定学会计算多少数,而是在算的过程中,更多地让他去理解,而非死记硬背。

比方说,小明有10颗糖,毛毛有8颗,小明比毛毛多了几颗?豆豆有20颗糖,他分给小朋友8颗,还剩几颗?虽然都用到减法,但实际不同,前者是比较型,后者是剩余型,家长重要的是帮孩子去理解两者间有什么不同,而非算出最后的结果。

3、分类

想让孩子思维发展,必须重视多元化分类。比如: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你会把三角形归属一类;但把这三样变一下,一个蓝色三角形、一个红色圆形、一个红色三角形,除了按形状,也可按颜色,把红的归为一类,这就是多元化分类,它能更好地锻炼孩子思维的清晰程度。

4、集合

从小学开始,所有计算、概念都是在集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集合的概念清楚了,以后解决问题会好很多。

比如:小明10颗糖,毛毛8颗糖,小明的糖和毛毛的糖各是一集合,两集合比较相减,就得出了小明比毛毛多几颗糖。当孩子感知集合以后,就能分析出两种集合之间有何相关或完全不同之处,也有助分类。

5、时间

除了会读时钟上的时间,更重要的是让他感知时间,如果知道做某件事需要用时10分钟,那么不妨让他亲身感受一下多长时间是10分钟。

6、空间

除让孩子感受上下、左右、前后、里外等方位词,还要培养孩子的空间建构能力。

拼积木、拼图等游戏都是在进行空间建构。拼积木是随意的、创造性的、立体的空间建构;拼图前事先就想好要拼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是有目的、平面性的空间建构。

7、对应

小猫对应小狗、小狗对应动物等等,找相同、找关系的对应,是家长常给孩子布置的连线游戏。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对应。比如老师排座位,在黑板上列一个座位表,下面的同学根据排表找到自己座位,这就是空间对应。

8、排序

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循环排序,比如一说三角形、圆形、三角形、圆形,你就知道下面跟着的是三角形、圆形。

但是,还有另一种排序是“第几”,比如小朋友们排排队,从左到右第几,从右到左第几,以及让孩子把一些东西从大到小排序或从高到低排序,这些能增强孩子对序数的感知力,和以后数学学习密切相关。

9、抽象

抽象思维的意义就不再多讲了,怎么培养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长可以问问孩子:“你看妈妈今天和平常穿的衣服有什么不同?”孩子就要通过思考,在提取一个个信息比较后,分析出不同在哪里。

10、解决

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解决问题,它绝不像语言那样是用来背的,更多地体现在孩子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过程最重要,结果不是最重要。因此,让孩子去解决一个问题时,你要给他留下一定空间,让他去思考,自己去琢磨,不求结果。

篇5: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思维能力: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如何培养思维能力

1、看书。每天都要抽时间去看书,去看自己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籍。对于自己专业有提升帮助的书籍要多看。同时,关于历史、文化、心理、励志、生活等常识的书籍也要看看。丰富知识的储备类型。

2、学习。学习不仅仅是通过上学、课堂实现。学习技能,学习为人处世,学习管理,向身边的人请教,向优秀的人学习。这些都是学习的途径以及方式。学习要有效率,要不断的学习,积累经验。

3、工作。认真对待工作,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学会应对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学会与公司同事相处,学会与上级老板,下属员工相处。提升自己的职场能力。

4、人际。思维能力决定了我们为人处世,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如何应对各种各样的人,懂得如何拒绝,清楚如何圆场给别人台阶下。学会倾听别人。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有助于提升思维能力。

5、做人。成熟稳重,有城府。遇到事情、遇到挫折不急不躁,能够冷静理性的对待。对待工作,对待人情世故,有属于自己的原则,不轻易盲目跟风。做人谦和,平易近人。

6、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懂得如何经营生活、爱情、家庭。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能够懂得发现生活中的美,享受生活的乐趣,能够把生活经营的丰富多彩,幸福。

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思维能力培养需要方法,那么思维能力如何培养呢?

有意识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如果把传统观念、常规经验、权威言论当作金科玉律,常常会阻碍我们创新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面对新的问题或长期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习惯于沿着前辈或自己长久形成的、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应从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主动地、有效地运用联想。联想是在创新思考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比较容易见到成效。我们常说的“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是联想中的“经验联想”。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这是人们能够采用联想的客观基础,因此联想的最主要方法是积极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主动的、积极地、有意识的去思考他们之间联系。

如何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

1.换个角度想,转换你的思考路径

我们遇到问题,马上想到我该如何去解决,这种属于「线性思考」,也许可以快速解决当下的问题,但是并不一定是长远之计。

问题:这次考得很差。

解决:下次再努力一点。

假设我们用「逻辑思考」会如何呢?

考得很差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仔细判断有这3种原因「没有提早复习」、「没有按照大纲去复习」、「不够努力」。

在这3个原因当中真正原因只有一个,其他两个可能相关性较少,我们如何去判断真实的原因呢?

你可以自己找一本书籍,例如《学习之道》看看学习的方法有没有出错,也可以请教成绩好的同学复习的方法。

自己曾经犯过一次错就是考差了之后,就比以往更加勤奋去复习,把书中内容读的更全面。

结果有一次和一个成绩特别好的人复习,发现他在复习之前都会找到书中的考试重点,最重要是,在他的本子上,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大纲,他就按照这个大纲重点来复习。

我问他:你怎么知道会考这些。他说上课老师无意中都都会提及。

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成绩差的原因不是不够努力,而是上课的时候没有把老师说要考的重点记录下来,自己想当然的认为要复习所有的内容,最后当然是付出更多的努力,但是都不在考点上,成绩自然比别人差。

逻辑能力的重点就是不要「想当然」,多去思考一下,看看书、上网搜搜资料、亲自请教别人,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投资也是一样。

很多人挑选一个股票,要么就是听消息,或者最近涨的猛就跟风买入,这都是缺乏独立思考的表现。

真正挑选一件公司可是要进行财务分析、商业分析、现场调研等等。

2. 利用「金字塔结构」建立逻辑

金字塔解构源于「彼此独立,互无遗漏」(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MECE)

金字塔底部的资讯必须是互相排斥,互不影响的,而且必须要包容所有影响总思想的「资讯」,如果遗漏了,可能结果就会不准确。

透过不同方面的原因,一层层推论下去可以找到最终的结果。

3. 提出疑问

如果你和一个逻辑能力好的人相处,你会觉得特别累,但前提是对方不是杠精。

曾经有一个长辈和我谈论一个话题,我举出一些可能性,他就说我想事情想的太复杂了,做人简单一点。

事实上真的要成为独立思考,一开始就应该把事情想得复杂一些,等有独立思考能力之后就可以「简单」一些,习惯独立思考之后,你很快就能看清很多事情的本质,虽然看上去特别「简单」,但其实是经过层层的推导。

经常被网上疯传的伪科学欺骗也是这个道理,例如看到一篇报道说某某水果是假的,你可能以后就不敢吃水果了。

你应该要追问「证据在哪里?」「基于什么分析才说的?」

可惜很多人的答案都是,听别人说的,甚至连专家都不是。

多培养「提出疑问」的能力,经常反问自己:对这件事情真的彻底理解、没有任何问题吗?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不要依赖单一的资讯,必须经过自己亲身的调差,直到自己理解为止。

总结一下缺乏逻辑能力的特征。

1. 喜欢用线性思考,或根据过往经验做决策

2. 只想解决眼前困难,忽略问题的核心原因

3. 依赖「别人」的话,单一的资讯来源

4. 只想找个大方向,不在乎细节

5. 想尽快得到结论,没有经过调查研究。

相关专题 思维能力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