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搞好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素质

东浪荡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东浪荡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高中物理]搞好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素质(共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篇1:[高中物理]搞好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素质

[高中物理]搞好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素质

基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已成为现代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在当前“减负”的形式下,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将就几次具体活动谈谈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活动一、寓物理实验于百米赛跑中

高一学过“平均速度”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特别是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计算有关,我与体育老师配合,尝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实验___即在百米赛跑中测平均速度。具体过程如下:

1、组织学生准备: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本次实验的方法、步骤、器材。学生们在讨论中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整个路程分为几段(如分为5段,每段20米),测出每一段所用时间,进而求出每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并加以分析比较;二是将时间分出几段,测每一段的位移,从而求出每一段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方法较难控制,但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实现目的,我们还是决定按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并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分头准备器材(秒表、皮卷尺、小旗等),与体育老师联系好,安排时间、场地。

2、组织学生实验测试:将学生分为数小组,一般每小组5人,按照以上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每两小组又结对配合实验,即一组做为被测组依次进行百米赛跑,而另一组做为测试组负责裁判、记时、记录,然后两组轮还。如按第一种方案,将跑道分为5段,并插好小旗做标志,测试组的同学分别站在标志处准备记时,被测试的同学做好准备后,教师吹哨提醒后发令起跑,负责测试的同学同时开始记时,当被测同学经过自己位置时停表记下时间,并汇总记录,然后下一同学继续测试。

3、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按所学知识,每位同学都可计算出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据此进行讨论,如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不同同学在相同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平均速度能否反映为同同学跑得快慢?如何才能更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的课外实验,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组织能力、科学思维分析能力。对高一学生来说,将陌生而抽象的物理问题与他们熟悉而生动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既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有趣,也使单调劳累的体育锻练变得轻松活泼并富有意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身体力行”中心领神会地掌握了知识,也同时锻练了身体,增强了体育素质。另外此次活动中,我只是提出要求稍加指导,从计划、准备到组织、实施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使他们在活动加强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活动二、千方百计测重力加速度

高一学完力学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请你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亲自做一做,比较一下结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题目一公布,同学们就活跃起来了,积极地查资料、想办法、互相交流、讨论,综合运用刚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并一一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根据G=mg,只要测出给定物体的重力G和质量m,便可由g=G/m求出。这种方法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十分简单,而由于中学条件下无法十分精确地测量力,导致误差较大,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朴素的方法。

方法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测出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t,根据公式h= gt2 /2 ,即得:g=2h/t2 。学生们实际实验时,登上四层高的教学大楼,用卷尺测出楼高(下落高度);而测下落时间时,大家又设计了多种方法:有的同学在地面放一块铁板,从楼上释放重物的同时开始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重物落地撞击铁板发出响声时结束计时,有的同学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电磁继电器

[1] [2] [3]

篇2: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论文

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论文

基础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在当前“减负”的形式下,认真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十分重要的,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开阔学生知识面,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是十分有益而且必要的。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不断尝试在课外活动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将就几次具体活动谈谈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活动一、寓物理实验于百米赛跑中

高一学过“平均速度”后,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特别是平均速度的数值跟在哪一段时间(或哪一段位移)内计算有关,我与体育老师配合,尝试了一次有趣的课外实验___即在百米赛跑中测平均速度。具体过程如下:

1、组织学生准备:明确本次活动的内容、目的、任务,指导学生通过讨论,设计本次实验的方法、步骤、器材。学生们在讨论中确定了两种方案:一是将整个路程分为几段(如分为5段,每段20米),测出每一段所用时间,进而求出每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并加以分析比较;二是将时间分出几段,测每一段的位移,从而求出每一段不同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进行分析比较。大家一致认为后一种方法较难控制,但为了更准确全面地实现目的,我们还是决定按两种方案分别进行。并将学生分组,布置任务,分头准备器材(秒表、皮卷尺、小旗等),与体育老师联系好,安排时间、场地。

2、组织学生实验测试:将学生分为数小组,一般每小组5人,按照以上两种方案分别进行。每两小组又结对配合实验,即一组做为被测组依次进行百米赛跑,而另一组做为测试组负责裁判、记时、记录,然后两组轮还。如按第一种方案,将跑道分为5段,并插好小旗做标志,测试组的同学分别站在标志处准备记时,被测试的同学做好准备后,教师吹哨提醒后发令起跑,负责测试的同学同时开始记时,当被测同学经过自己位置时停表记下时间,并汇总记录,然后下一同学继续测试。

3、组织学生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讨论: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数据,按所学知识,每位同学都可计算出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并据此进行讨论,如自己在每一段位移(或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不同同学在相同位移(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否相等?平均速度能否反映为同同学跑得快慢?如何才能更准确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通过以上生动活泼的课外实验,不但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组织能力、科学思维分析能力。对高一学生来说,将陌生而抽象的物理问题与他们熟悉而生动的体育活动结合起来,既使学习过程变得形象有趣,也使单调劳累的体育锻练变得轻松活泼并富有意义,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在积极的“身体力行”中心领神会地掌握了知识,也同时锻练了身体,增强了体育素质。另外此次活动中,我只是提出要求稍加指导,从计划、准备到组织、实施基本由学生自己完成,这一方面培养了学生们的组织管理能力,也使他们在活动加强了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集体主义思想。

活动二、千方百计测重力加速度

高一学完力学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外活动:请你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几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并亲自做一做,比较一下结果,并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和改进措施。题目一公布,同学们就活跃起来了,积极地查资料、想办法、互相交流、讨论,综合运用刚学的力学知识,设计出了多种方案,并一一实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法一、根据G=mg,只要测出给定物体的重力G和质量m,便可由g=G/m求出。这种方法从原理到实际操作都十分简单,而由于中学条件下无法十分精确地测量力,导致误差较大,但这也不失为一种简单朴素的方法。

方法二、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测出下落高度h和下落时间t,根据公式h= gt2 /2 ,即得:g=2h/t2 。学生们实际实验时,登上四层高的教学大楼,用卷尺测出楼高(下落高度);而测下落时间时,大家又设计了多种方法:有的同学在地面放一块铁板,从楼上释放重物的同时开始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重物落地撞击铁板发出响声时结束计时,有的同学则设计了一个巧妙的电磁继电器装置用来自动控制计时等等。这一实验学生很容易理解,因而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实验十分起劲,同时他们还模仿了比萨斜塔实验,验证了轻重不同的物体同时落地,但是,由于该实验中空气阻力的不可避免、计时的误差、测量高度的误差等因素都会影响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方法三、利用高一物理学生实验四《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仿照实验三《测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测出自由下落的铁锤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内的位移之差ΔS,然后由公式g=ΔS/T2,即可得出g。这个实验综合运用了两个学生实验,体现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灵活应用能力,此实验由于摩擦的存在也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方法四、利用单摆的周期公式测。这种方法教材中已有一个学生实验,但同学们并没满足于此,他们积极开动脑子,对实验作出了许多改进,进一步减小了误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锻炼了他们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综合性和创造性,显示了学生的才能,使他们的思维素质得到了一定的培养和提高。

活动三、用万用表查电路故障

学过电学知识后,不少同学有这样的困惑:怎样才能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往往可以熟练地解一道电路题,但一碰到实际问题便觉得不知所措,例如排除实际电路故障、或要安装一个简单的应用电路等。高考物理试题中有一道使用万用表查电路中断线位置的多项选择题,即14题。原题为:

在图示电路的三根导线中,有一根是断的,电源、电阻器R1、R2及另外两根导线都是好的。为了查出断线,某同学想先将万用表的红表笔连接在电源的正极a,再将黑表笔分别连接在电阻器R1的b端和R2的c端,并观察万用表指针的示数,在下列选档中、符合操作规程的是:(图略)

A、直流10V档 B、直流0.5A档

C、直流2.5V档 D、欧姆档

该题设计新颖、构思巧妙,将物理知识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能熟练地掌握有关万用表的原理、使用等知识,而且要能在实践中灵活地加以运用。因此,我们从该题入手,与劳技老师配合,安排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用万用表检修电器的初步知识和技术。

首先我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研究上题,并做出总结,学生们很快便从理论上掌握了方法,明确了用万用表的电压档、电流档、欧姆档或三者组合起来都能够方便地查出电路的故障,只是在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上有所不同。然后我们又在实验室设置了许多故障电路,让学生亲自动手查除其中的'故障,经过反复地练习,同学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跟实际操作熟练地结合起来后,我们又将搜集来的有故障的小收音机、录音机、电话等小电器发给大家,让他们结合劳技课上所学的电子技术知识学习检修其中的故障。同学们兴趣非常高,但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为此不少同学主动地学习了有关电子技术、无线电等知识,掌握了焊接、装配等技术,克服了这些困难,看到自己修好的小收音机,他们都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次活动持续时间很长,从学习知识、练习方法,到真正地实践检修,一个多月后才有第一台收音机修好,期间的困难也确实很多,但同学们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兴趣,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克服困难直止成功,表现了他们的坚强和毅力。有几个同学甚至还成为维修“高手”,他们已能熟练地排除一些小电路故障,日常还利用自己的技术主动热情地为大家服务,在学习雷锋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成为助人为乐的标兵,从而培养了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另外这次活动也渗透着现在流行的“STS”教育的思想,将学科理论、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对于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活动四、美丽的七色

在光学中,我们认识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通过光的色散,我们观察到了这美丽的七色光,在光的干涉、衍射中同学们进一步认识了它,大家对这绚丽的七色充满着好奇,我趁机鼓励同学们深入探索其中奥秘,要求学生通过课外的观察、实验并查阅有关材料,解开自己心头的疑惑,并撰写成物理小论文,编辑成小小物理报,供大家共同学习、鉴赏。活动中学生们的知识、思维、兴趣、想象力等都得以极大的提高,他们阅读了大量的科普杂志和读物,如《中学科技》、《我们爱科学》、《知识就是力量》及有关的光学书籍,并对相关内容认真地做了笔记,仔细分析了几个实验并加以改进,成功地做了观察太阳光谱、人造彩虹、薄膜干涉、单缝衍射等实验,很自然地他们对相关的光学知识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这远比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地讲、不断地练好得多。按要求,同学们将他们的认识都写了下来,有的同学对色散现象很感兴趣,他们对大气中的虹、霓、霞、华等现象作出了分析讨论;有的同学对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及其应用谈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在活动中了解了全息技术、激光技术等高科技并对此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立志要学好光学知识,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做贡献;更多的同学不仅从中学到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而且感受到了物理之美、科学之美、大自然之美、人类智慧之美,从而陶冶了情操,培养了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综合审美素质。

总之,课外物理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结合于实践,寓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即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因素,又有利于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同时也大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使他们在“减负”后不致于无所事施,从而真正地实现“减负”的目的,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3: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1?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3-5本史情教育书籍,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史情知识竞赛,召开故事会、演讲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组织作文竞赛为了推动语文课外读写活动的开展,学校要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比赛(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在学生中评比团体奖与个人奖,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国、盛地、市组织的作文竞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课内读写与课外读写紧密地结合起来。

6?开展“每周一得”活动义务教育教材中小学高年级段入选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古诗,课内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内容,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要求各校各班在板报上开设“每周一得”专栏,每学期能刊登出18-20首古诗。这些古诗要求学生摘抄并熟记下来,这也是一种知识的积累。

篇4: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指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可以增长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特长,促进个性的发展。”如何依据大纲要求,拓宽语文教育渠道,在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的同时,广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呢?笔者认为,应做到将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与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1?与德育活动相结合有计划地开展爱国主义系列教育活动,如每学期向学生推荐3-5本史情教育书籍,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组织史情知识竞赛,召开故事会、演讲会……在这些活动中,学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认识,活跃了思维,锻炼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2?与文体活动相结合教师应注重在文体活动中训练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具体做法是:在开展某项活动前,结合语文课学过的知识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留心观察并记录活动的过程,为作文积累丰富的素材。比如:在进行体育越野赛、跳绳赛、踢毽赛、体操、小篮球、乒乓球比赛以及“六・一”、“十・一”和新年文艺演出前,要求各年级语文教师组织学生定向观察或机遇观察,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活动后运用已学的某种写作方法练笔。

3?与认识社会相结合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社会,把学习语文与认识社会结合起来。小学生进入三年级后,要求坚持开展每周一次的5分钟新闻报告会活动。具体做法是:教师在学期初排表,学生轮流报告。开展这项活动意义在于激励学生认识社会,在认识社会中学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收听、收看、记录、讲述新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从而使各项能力得到锻炼。

4?与创办手抄报相结合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明确提出:“适当地组织其他语文课外活动,如参观访问、自己动手办报、进行普通话比赛、作文比赛、听说读写综合竞赛、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等。”按照大纲要求,应要求学校在三年级以上班级创办手抄小报,手抄报由学生轮流当编者。小报内容大体以宣传新人新事为主,或摘录谜语趣题,或选登格言警句,每学期组织一次小报展览,在办报中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5?组织作文竞赛为了推动语文课外读写活动的开展,学校要坚持每学期组织一次作文比赛(口头作文或书面作文),在学生中评比团体奖与个人奖,并组织全体学生参加全国、盛地、市组织的作文竞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

[1] [2]

篇5: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九十年代初期,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时代特征的新的改革思潮一一STS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在教学中将学科理论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我国推行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必须,它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跨世纪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每学期每班能收到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报告和小结达100余份,对这些报告和小结我都给予了及时的批阅,从中还筛选出20余篇优秀报告和小结装订成册进行展览,然后存档。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近几年高考中,加强了对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标志着今后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  由于我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99年高考中,我所带的毕业班实验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分为15.2分,而实验题总分为17分。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

首先,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  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  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其次,我引导学生对身边观察到的和课本上遇到的物理现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写出了一篇篇嫩稚而又不失科学的小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