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菲勒家信第七封:最怕的是精神破产

丹东在逃草莓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丹东在逃草莓”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洛克菲勒家信第七封:最怕的是精神破产(共3篇),欢迎大家分享。

篇1:洛克菲勒家信第七封:最怕的是精神破产

格言: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你利用了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自己。

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的路。

(An optimist sees an opportunity in every calamity, a pessimist sees a calamity in every opportunity.)

November 19, 1899

亲爱的约翰:

你近来的情绪过于低落了,这很是让我难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还在为那笔让你赔进一百万的投资感到耻辱和羞愧。以至终日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其实,这大可不必,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会在你的脑门上贴上无能者的标签。

快乐起来,我的儿子。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没有顺遂的人生;相反,却要时刻与失败比邻而居。也许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无奈的失败,追求卓越才变得魅力十足,让人竞相追逐,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即便如此,失败还是要来。

我们的命运也依然如是。只是与有些人不同,我把失败当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上苦涩,吐出来的却是精神。

在我信誓旦旦跨入商界,跪下来恳祈上帝保佑我们新开办的公司之时,一场灾难性的风暴便袭击了我们。当时我们签订了一笔合同,要购进一大批豆子,准备大赚一把,但没有想到一场突然“来访”的霜冻击碎了我们的美梦,到手的豆子毁了一半,而且有失德行的供货商还在里面掺加了沙土和细小的豆叶、豆秸。这注定是一笔要做砸了的生意。但我知道,我不能沮丧,更不能沉浸在失败之中,否则,我就会离我的目标、梦想越来越远。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不可能维持现状,如果静止不动,就是退步,但要前进,必须乐于做决定和冒险。那笔生意失败之后,我再次向我的父亲借债,尽管不很不情愿这么做。而且,为使自己在经营上胜人一筹,我告诉我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我们必须宣传自己,通过报纸广告让我们的潜在客户知道,我们能够提供大笔的预付款,并能提前供应大量的农产品。

结果,胆识加勤奋拯救了我们,那一年我们非但没有受“豆子事件”的影响,反而让我们赚到了一笔可观的纯利。

人人都厌恶失败,然而,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这非常可怕,甚至是种灾难。因为这预示着人可能要丧失原本可能有的机会。

儿子,机会是稀少的东西,人们因机会而发迹、富有,看看那些穷人你就知道,他们不是无能的蠢材,他们也不是不努力,他们是苦于没有机会,

你需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之中,在这里你不是吃人就是补被别人吃掉,逃避风险几乎就是保证破产;而你利用了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着自己。

害怕失败就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所以,我的儿子,为了避免丧失机会、保住竞争的资格,我们支付失败与挫折是值得的!

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我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我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所以我想说,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我的座右铭是:人始终要保持活力、永远坚强、坚毅,不论遭遇怎样的失败与挫折,这是我惟一能做的事情。我自己能够理解,我做什么才会让自己感到快乐,什么东西值得自己为之效命。根本的期望,就像清洁工手中的扫把,将扫尽你成功之路上的所有垃圾。儿子,你自己根本的期望在哪里?只要你不丢掉它,成功必将到来。

乐观的人在苦难中会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会看到苦难。儿子,记住我深信不已的成功公式:

梦想+失败+挑战=成功之道

当然,失败有它的杀伤力,它可以让人萎靡、颓废,丧失斗志和意志力。重要的是你将失败看作什么。天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在用电灯照亮摩根先生的办公室前,共做了一万多次实验,在他那里,失败是成功的试验田。

十年前,《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采访了他,那位少经世事的年轻人问他:“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一万次,您对些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对失败一词很不受用,他以长者口吻跟那位记者说:“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明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永远如此巨大。

儿子,你要宣布精神破产,你就会输掉一切。你需要知道,人的事业就如同浪潮,如果你踩到浪头,功名随之而来;而一旦错失,则终其一生都将受困于浅滩与悲哀。失败是一种学习经历,你可让它变成墓碑,也可以让它变成踏脚石。

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停下脚步,战胜自己,你就是最大的胜者!

我对你很有信心。爱你的父亲

篇2: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7封:最可怕的是精神破产_家庭教育

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第7封:最可怕的是精神破产

亲爱的约翰:

你近来的情绪过于低落了,这很是让我难过。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你还在为那笔让你赔进一百万的投资感到耻辱和羞愧。以至终日闷闷不乐、忧心忡忡。其实,这大可不必,一次失败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不会在你的脑门上贴上无能者的标签。

快乐起来,我的儿子。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没有顺遂的人生;相反,却要时刻与失败比邻而居。也许正因为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太多无奈的失败,追求卓越才变得魅力十足,让人竞相追逐,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即便如此,失败还是要来。

我们的命运也依然如是。只是与有些人不同,我把失败当作一杯烈酒,咽下去的上苦涩,吐出来的却是精神。

在我信誓旦旦跨入商界,跪下来恳祈上帝保佑我们新开办的公司之时,一场灾难性的风暴便袭击了我们。当时我们签订了一笔合同,要购进一大批豆子,准备大赚一把,但没有想到一场突然“来访”的霜冻击碎了我们的美梦,到手的豆子毁了一半,而且有失德行的供货商还在里面掺加了沙土和细小的豆叶、豆秸。这注定是一笔要做砸了的生意。但我知道,我不能沮丧,更不能沉浸在失败之中,否则,我就会离我的目标、梦想越来越远。

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更不可能维持现状,如果静止不动,就是退步,但要前进,必须乐于做决定和冒险。那笔生意失败之后,我再次向我的父亲借债,尽管不很不情愿这么做。而且,为使自己在经营上胜人一筹,我告诉我的合伙人克拉克先生,我们必须宣传自己,通过报纸广告让我们的潜在客户知道,我们能够提供大笔的预付款,并能提前供应大量的农产品。

结果,胆识加勤奋拯救了我们,那一年我们非但没有受“豆子事件”的影响,反而让我们赚到了一笔可观的纯利。

人人都厌恶失败,然而,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之路。这非常可怕,甚至是种灾难。因为这预示着人可能要丧失原本可能有的机会。

儿子,机会是稀少的东西,人们因机会而发迹、富有,看看那些穷人你就知道,他们不是无能的蠢材,他们也不是不努力,他们是苦于没有机会。你需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之中,在这里你不是吃人就是补被别人吃掉,逃避风险几乎就是保证破产;而你利用了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着自己。

害怕失败就不敢冒险,不敢冒险就会错失眼前的机会。所以,我的儿子,为了避免丧失机会、保住竞争的资格,我们支付失败与挫折是值得的!

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我可以说,我能有今天的成就,是踩着失败的螺旋阶梯升上来的,是在失败中崛起的。我是一个聪明的“失败者”,我知道向失败学习,从失败的经验中汲取成功的因子,用自己不曾想到的手段,去开创新事业。所以我想说,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我的座右铭是:人始终要保持活力、永远坚强、坚毅,不论遭遇怎样的失败与挫折,这是我惟一能做的事情。我自己能够理解,我做什么才会让自己感到快乐,什么东西值得自己为之效命。根本的期望,就像清洁工手中的扫把,将扫尽你成功之路上的所有垃圾。儿子,你自己根本的期望在哪里?只要你不丢掉它,成功必将到来。

乐观的人在苦难中会看到机会,悲观的人在机会中会看到苦难。儿子,记住我深信不已的成功公式:

梦想+失败+挑战=成功之道。

当然,失败有它的杀伤力,它可以让人萎靡、颓废,丧失斗志和意志力。重要的是你将失败看作什么。天才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先生,在用电灯照亮摩根先生的办公室前,共做了一万多次实验,在他那里,失败是成功的试验田。

十年前,《纽约太阳报》一位年轻记者采访了他,那位少经世事的年轻人问他:“爱迪生先生,您目前的发明曾经失败过一万次,您对些有什么看法?”爱迪生对失败一词很不受用,他以长者口吻跟那位记者说:“年轻人,你的人生旅程才刚刚开始,所以我告诉你一个对你未来很有帮助的启示,我没有失败过一万次,我只是发明了一万种行不通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永远如此巨大。

儿子,你要宣布精神破产,你就会输掉一切。你需要知道,人的事业就如同浪潮,如果你踩到浪头,功名随之而来;而一旦错失,则终其一生都将受困于浅滩与悲哀。失败是一种学习经历,你可让它变成墓碑,也可以让它变成踏脚石。

没有挑战就没有成功,不要因为一次失败就停下脚步,战胜自己,你就是最大的胜者!

我对你很有信心。(信念)

爱你的父亲

November 19,1899

洛克菲勒名言:

1、只要不变成习惯,失败是件好事。

2、你利用了机会,就是在剥夺别人的机会,保证自己。

3、一旦避免失败变成你做事的动机,你就走上了怠惰无力的路。

篇3:李开复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人才的标准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东方的战国时代和西方的骑士时代里,最受器重的是力敌万夫的勇士和巧舌善辩的谋臣;在中国的科举时代里,靠着“死记硬背”和“八股文章”而金榜题名的书生最容易出人头地;在西方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日子里,善于用机器的力量改变世界的发明家以及那些精通专业、埋头苦干的工程师成了所有人才中的佼佼者;即便是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中,大多数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还停留在专注、勤奋、诚实、服从等个体层面……

但时光荏苒,21世纪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在今天这个机遇稍纵即逝,环境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更多的人拥有了选择和决策的权利,更多的人需要在不断学习和不断创新中完善自己,也有更多的人拥有了足够自己施展才能和抱负的空间……大多数人的工作不再是重复的机械劳动,也不再是单打独斗式的发明与创造。人们需要更多的独立思考、自主决策,人们也需要更加紧密地与他人沟通、合作。

在21世纪里,现代企业最需要的不仅仅是个体上优秀,或只拥有某方面特质的“狭义”的人才,而是能够全面适应21世纪竞争需要的,在个人素质、学识和经验、合作与交流、创新与决策等不同方面都拥有足够潜力与修养的“广义”的人才。如果把20世纪企业需要的人才特质与21世纪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做一个简单的对比,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反差强烈的对照表:

20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勤奋好学

融会贯通

专注于创新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专才

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

IQ

IQ + EQ + SQ

个人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选择热门的工作

从事热爱的工作

纪律、谨慎

积极、乐观

并不是说20世纪强调的诸如勤奋、踏实等人才特质就不再重要,事实上,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同样会以这些最为基本的个体素质和行为规范为基础。只不过,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更全面也更丰富,审视人才的视角也从单一的个体层面转向了融合个体、团队、组织、社会乃至环境等多个维度,涵盖学习、创新、合作、实践等多种因素的立体视角。

无论是对于那些渴望成为栋梁之材的学生,还是对于那些致力于培养优秀、实用人才的`大专院校来说,能否使用21世纪的立体视角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新世纪的人才标准,都是我们能否更好地适应21世纪的国际竞争环境,更好地发挥人才优势的必要前提。

因此,我打算结合自己在此前的科研、教学与研发管理中积累的经验,具体谈一谈上表所列的7种面向21世纪的人才特质,希望能为广大青年学生以及致力于人才培养的人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1.融会贯通者

早在几千年前,中国的学生就懂得勤奋学习、刻苦攻读的道理,

勤奋学习本身是很好的,但很多学生却错误地认为,勤奋学习的目的不外乎就是获取特定的文凭或优越的成绩。一些学校和老师也把大量精力花在如何培养“考试机器”上面。甚至有辅导老师对同学们说:“你们考前尽量背知识点,考完就尽快忘掉,不然,你们无法应付接踵而至的繁重课程。”

这种把考试和文凭当作学习的唯一目标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今天,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一旦进入了工作岗位,会不会考试和能否记住答案早已不重要了,21世纪的许多工作都需要在更为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解决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绝非死记硬背得到的书本知识可以应付。如果只为了文凭和考试而学习,不掌握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即便获取了文凭和好的成绩,也一定无法跟上21世纪的节拍,并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成为“陈旧”的落伍者.

那么,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呢?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我提出了学习的四种境界:

1. 熟能生巧: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掌握课本上的内容,知道问题的答案。

2. 举一反三:具备了思考的能力,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能够举一反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无师自通:掌握了自学、自修的方法,可以在没有老师辅导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4. 融会贯通:可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和工作实践,懂得做事与做人的道理。

融会贯通是学习的最高境界,21世纪最需要的也是能够在学习上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应对自如,善于思考、推理和应用的人才。

举例说来,对于一个学习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学会课堂上的每一门功课,系统地掌握数学、算法、系统以及编程方面的知识,这仅仅是打下了一个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学生所必备的知识基础。要想真正成为计算机方面的研发好手,他还必须具备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和自主创新的能力,能够把不同来源的知识、经验和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它们灵活、有效地解决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融会贯通的一个要点是必须具有清晰而灵活的思维。一些软件公司招聘研发人员的时候,除了要考察应聘者的基本编程能力、算法知识和项目经验以外,还经常用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思维挑战题”(例如:“为什么下水道的盖子是圆的?”“请评价一下你刚刚使用过的电梯的人机界面。”)。这些题并不像许多人所认为的那样是“智力测验”或“脑筋急转弯”类的试题,它们的真正目的是要测试应聘者在独立思考时的逻辑性和灵活性。如果一个应聘者回答出了好几种答案,那更加证明了他是一个思维活跃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回答不合逻辑,或干脆答不上来,抑或在回答后一口咬定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那么就算他在学校考试时取得过优异的成绩,我们也会怀疑他是不是一个只会背书和考试,而不善于灵活应变、融会贯通的人。

相关专题 洛克菲勒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