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记者》

fafafa88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fafafa88”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当小记者》(共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当小记者》

重庆市沙坪坝区第一实验小学 朱 丽

一、教学内容及要求

结合学校开展的名地寻访活动,模拟当当小记者。

先在小组内练习准备。在小组模拟的基础上,把小记者采访的活动延伸到课外去。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当小记者,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了解家乡古镇磁器口的历史风情,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 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师:从电视里我们看到过记者采访的场面,今天我们也来当当小记者,好吗?

生:好!

师:我们采访什么呢?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依山傍水,那里人杰地灵,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盘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隔山望,两谷深幽幽。一湾嘉陵水,流过古镇头,古镇依然古趣浓,群阁飞檐吊脚楼,石板街头屋瓦厅,酒旗茶座名小吃,誉满山城不绝口。它就是我们家乡的千年古镇DD磁器口。

为了搞好这次采访,我们先分小组议一议,作好采访的准备。

学生分小组商量DD

今天我们到磁器口采访,应该了解古镇的历史文化,领略古镇的风采。

我们打算采访“为什么说磁器口保留着重庆的历史?”

我要了解磁器口独特的古风古貌;我们要了解磁器口从古到今一千年来所保留的独特地理环境;

我们重点采访磁器口为什么以“渝西明珠,佛商重地“名扬海内外;

我们要了解它为什么是沙磁文化的发源地。

(师集中大家的意见,交待采访注意事项。)

(二) 实地采访,当小记者

(学生分组进行)

1、小记者进入挂着幌子的“乐天茶馆”。

记者甲:各位同学,我们小记者一行走进了古镇磁器口有名的“乐天茶馆”进行采访,并为你们进行现场报道。

问:请问老伯,您们这家茶馆在磁器口街上非常有名,您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磁器口的由来?

答:小朋友,你们来得正好,来,坐下,听听这位评书员说书吧。

(听评书:“磁器口的由来”)

磁器口最早叫白岩场,因白岩寺而得名。明建文四年,建文帝朱光赦,曾在白岩山上的宝轮寺隐匿达五年之久,后来世人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所以“白岩场”也改名“龙隐镇”。

龙隐镇改名磁器口,源于瓷器。要说瓷器,必说一个开碗厂的江氏家族。这个江氏家族,使沙坪瓷器名声大振。美誉四面八方。江家碗厂的兴起,带动了龙隐镇一带陶瓷业的发展。瓦罐厂作坊遍地开花,形成历史上有名“沙坪窑”。从而,瓷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龙隐镇的主要产业。镇上磁器业鼎盛时达七十余家。外地装运的船只停满了大码头,繁荣了古镇的经济。后来,就将龙隐镇改为了“瓷器口”;再后来,因“瓷”字通“磁”,便叫做“磁器口”。

问:大叔,磁器口大码头立了一块石碑,听说是记述了《红岩》中疯老头-华子良传奇的故事,你能不能把这个故事讲给我们听。

答:好,我就再给你们讲进“华子良逃跑”的故事。

(听故事:华子良逃跑事件)

华子良原名叫韩子栋,1947年8月28日,在磁器口街上发生了一件震动国民党军统总部,引起了特务机关惊恐不安的“白公馆监狱关押了十四年的老囚犯韩子栋逃跑”事件。当年他就是在看守监押下到过磁器口街上担菜买东西,趁看守班长打麻将正在兴头上,悄悄地从江边乘着小船脱险了。解放后,人们就在这码头边的沙坝上立了这块碑,供中外游客参观瞻仰。

(锣鼓响起)小记者丙:咦,这里还有川剧座唱,同学们快来听一听。

(听川剧座唱)

“刀砍岩石火光溅,我对群山把誓宣,身心交给伟大的党,热情如火意志坚,永远跟着红旗走,革命到底不转弯”。

问:叔叔,我们刚才看了一下磁器口的自然环境,您能给我们介绍它的特点吗?

答:是呀,这点说对了。

(听介绍:磁器口的自然环境)

磁器口位于沙坪坝东部中心地,歌乐山下嘉陵江畔,系水陆交通交界处。境内小山脉和小溪相间,充分具有山城山水特色。古代的磁器口人杰地灵,交通四通八达,商贸繁盛,人文荟萃。现在的磁器口宁静清幽而未染,树木成林,竹丛成荫,远远望去一片郁郁葱葱。步入磁器口街道,悠闲舒适,不闻汽笛声,无尘埃飞扬,是一块幽静的街区。

问:磁器口既有水路,又有陆路,那交通怎样?

答:交通可方便了。

(听介绍磁器口的水陆交通)

磁器口地区交通四通八达,不仅古代陆路有大道,水路“舟楫称便”,而今更有国道、省道、高速公路相通。在地区内地纵横交错,对外交往也十分方便。东至长沙、厦门、西北可到成都,将来还可至武汉、上海。磁器口水陆码头,上至合川、南充,下到朝天门码头,沿长江西到宜宾、乐山等,东达武汉、南京、上海。

听了评书、传说和川戏、介绍等,了解了磁器口的地域溪河,知道了古道民路、水路、公路。

小记者走在磁器口街上,数着脚下的青石板路。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看,这里有捏面人的(众人围拢观看一老一小捏面人)。

问:老爷爷,请问您住在这条街上吗?住了多久?

答:我住了七十多年了,我家祖祖辈辈在这磁器口的青石板路上靠捏面人过日子。

问:您能不能给我们讲讲这磁器口?

答:那我就说磁器口富有特色的建筑DD吊角楼吧。

(众人坐在青石板上,手里拿着面人,听介绍:吊角楼)

在磁器口地区,山崖吊角楼很多,有坡就坎,依曲而折,房屋空间布局自由,利用率高。从外看是裸露的竹竿或木棒支撑的小木箱,危若累卵,使人不寒而栗,而居民却能在里面怡然自乐。向外俯视,近处是一片房顶上面挂着五颜六色的衣服;远处是烟雾蒙蒙的江面,传来低沉的汽笛声。这样的美景在其他城市的高层建筑上是领略不到的`。这种随意的不受任何规矩的约束,形成建筑风格的千变万化。居民们没有愚公移山的气魄,却有依附自然的聪慧,体现出人与建筑、建筑与自然的亲和与随意。吊角楼却是在住宅基础不足的情况下建造的。它的外形却存在一种灵气。

问:老爷爷,这是你的徒弟吧,他了解磁器口吗?

答:小朋友,你们想知道些什么?那我也来凑凑热闹,讲讲磁器口的码头吧。

(听介绍:磁器口的码头)

磁器口码头沿划拖嘴到九石缸一带,是个天然的回水沱,便于停泊,常停船百只以上。所运货物有粮食、煤炭、蔬菜、水果、生猪及盐、山货、竹木手工产品、陶瓷制品等。老码头是磁器口的骄傲,也是磁器口的精华。

磁器口不仅有码头,而且街巷庭院也很有特色。

(听介绍:磁器口的街巷庭院)

磁器口正街由西向东,街宽五米左右。其左右两边多为一楼一底的铺面房,楼上住人,楼下营业。大街左右两街房之间有巷道隔开,小巷直通街房之后的四合院大门,大巷两边成一边有围墙,四合院在墙内,大门对着巷道洞开。

磁器口后街街面狭窄,仅三米左右,且多平房,建筑风貌比大街更为古旧。磁器口居民多为穿逗式屋架,这里的人们在建造民居时,善于利用地形,因势修造,不拘成法,造成屋顶高低的配合,加上一船屋檐不高,绿树婆娑,润泽可悦,使人感到温适而明快。民居屋面轻巧,造成明秀轻松的外观。隔江望去,板墙黑瓦在丛林溪流映照下,层层叠叠,素雅清淡,韵味无穷。

正是:老龄重到大码头如梦回旧地,

少壮畅游小街巷头顶新天,

嘉陵码头重走老街石板路,

磁器口岸初登临水吊角楼。

小记者小结:我们知道了磁器口的建筑不仅具有特色,而且保留完整。国家为了保护古镇的风貌,规定镇内不准停车,不准造两层以上的楼房,并对古镇的建筑及溪河加以修缮,以永保古镇的风貌。

小记者们品尝磁器口的名特小吃。

(1)品尝磁器口三绝之一“毛血旺”:

小记者:同学们你们嗅,这是什么气味,好香哟,真让我垂涎三尺。(从挂着幌子的食店里传出吆喝声、叫卖声,众人到一家挂着“毛血旺”招牌的小店)

小记者:叔叔,这锅里煮的是什么东西,这么香。

伙计:这是我们磁器口有名的“三绝”之一“毛血旺”。

众人道:毛血旺?

伙计:对呀,你们吃过没有,想不想尝尝?

“里边请,来了一群小贵客,翠花,倒茶,摆筷子,舀毛血旺。”

食客甲:今天终于吃到了正宗的毛血旺了,以前吃过的几家毛血旺,硬是没有磁器口的地道。

食客乙:是呀,传说民间有句言子:到磁器口不吃毛血旺,等于没有到过磁器口。(众人吃,称赞)

伙伴:小朋友,味道怎样?

小记者:味道好鲜好美哟,给我的感觉是:嫩而又爽口,杂碎油而不闷,白豌豆粑和化渣,汤香麻辣烫。

小记者:叔叔,这毛血旺是怎么做的,我回去做给爸爸妈妈吃?

伙计:好,听我说(指着门前一土灶)

头天晚上把筒子骨放入锅中,滴上几滴白醋,然后倒一桶清甜的嘉陵江水,拍几块老姜,放入适量的白豌豆,将汤熬至乳白色,半夜还要起床,把早已洗干净的猪心、舌、肺、大肠切成块、片下锅,加入制好的糍粑海椒、花椒及五味调料,盖上锅,用小火煨,早上起来后,到宰房接一些新鲜的猪血回来,用酒醋洗去掉生血味,然后用翻滚的骨头汤将血旺激熟,这叫“挂印封喉”。

翠花:毛血旺这东西怪,越煨,越入味,越鲜嫩,一锅毛血旺杂碎汤锅就这样做成了。毛血旺不仅鲜美可口,而且常吃还能壮体养人。

(2)品尝三绝之二“椒盐花生”。

伙计:(快板)北碚豆花土沱酒,好耍不过澄江口,高店子的黄糕蒸得泡,椒盐花生要数我们磁器口。快来买哟,彭记椒盐花生。(众人围拢)

小记者:哦,是椒盐花生,到处都有卖的,我们上劳动课,老师还教给我们做法呢。

伙计:小朋友,别看这些是普通的椒盐花生,我们在选料、做工上很讲究,不信,你们尝尝,先尝后买。

小记者:香,香,真是香。

篇2:第一次当小记者

有的人星期天去游玩,有的人星期天去提水,有的人去打羽毛球,而我却在九峰公园当了一回小记者。

首先我和孙晟原一起去采访了一个刚刚上完大学,正在找工作的美丽阿姨,我兴冲冲地上去,心里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脸像一只红红的大苹果,只见边上的孙晟原落落大方,文质彬彬,我渐渐大起了胆子,问:“您觉得公园的风景怎么样呢?”那个阿姨一脸茫然地说:“我觉得这儿的风景很好。”孙晟原拍拍我的肩膀,我连忙拿出小纸条儿问:“您喜欢什么颜色呀?”“绿色”我一边记一遍再问:“您喜欢什么运动呀?”“打羽毛球”我的红笔在纸上刷刷地运动,我还问:“您最敬佩的人是哪个人呀?”那个阿姨流利地回答:“爸爸,我的亲爸爸!他养了我好多年。”最后,我和孙晟原深深地鞠了一躬,一起说:“谢谢你的回答,阿姨有了孩子后记得送来禾牧教育学习哦。”

接着我们又去采访了个正在谈恋爱的大男人,男人看上去威风凛凛,我们上去异口同声地说:“你好,我是禾牧教育的小记者金江辉,他叫孙晟原,我们可以采访你几个问题吗?”“你问我是吧!问我这大叔有什么用呀,去问问你自己这么大的女孩子,这才是最好的选择。”我气得火冒三丈,真想上去给他一巴掌,但我没有这么做,而是有耐心地再问,盘根究底,非问到不可,我们问了一次又一次,那男的依然不配合地说:“你们这小孩懂什么,去,去,一边去。”我们垂头丧气地走了。

时光流逝的真快呀!不一会儿天就暗下来了,暮色苍茫,我只有回家了。这一次的采访中,无论是被拒绝还是成功,都让我斯下了胆小如鼠的标签,我将永远带上这份勇气和坚强。

篇3:第一次当小记者

今天,学校举行运动会。

一早,孙老师就走进教室,微笑着对大家说:“运动会上,我要派几名同学当小记者,采访运动员。”听了孙老师的这番话,我心想:该不会是要选我吧?果然,孙老师提高嗓门接着说:“运动员就不用参加了,就夏周彤、张子怡、韩嘉瑜和高涵四位同学吧。”

我听了这句话之后,不禁担心起来,在心底开始我的碎碎念。唉,不知道这份差事好不好做,万一我给弄咋了怎么办?……

时间过得真快,才一会儿,运动会就要开始了。我拿着笔记本、铅笔和橡皮呆呆地坐在草坪上,不禁再一次地担心起来:怎么采访呀?不会要像导游那样东跑跑西跑跑,那可得累死了!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我和张子怡还有另外两名同学一起去寻找采访对象。因为是第一次采访别人,心里难免会有些羞涩,只能从自己班的运动员开始。

我跑到篮球场那边,面带微笑地问我们班的一个运动员:“潘雨婷,你报了哪些项目?其中你对哪一场比赛最有信心?你最想对谁说声‘谢谢’?”她一一回答了我的问题。我把她的回答整理在我的笔记本上,然后自己轻声地读了一遍,觉得没问题就拿给孙老师看。孙老师帮我修改了一些地方,改完了让我拿着话筒对着全校同学大声朗读。

我当时觉得自己很奇怪,一开始明明很担心,现在对着全校同学怎么一点儿也没有了刚才的紧张。读完后,我的心中有一种好像顿时长大了许多的感觉。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再去采访其他班的运动员就很顺手了。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拿着话筒大声朗读。

运动会结束后,同学们纷纷回到了教室。我坐到座位上,回想起今天第一次当小记者的整个经过,觉得真是兴奋异常,因为我第一次当小记者就这么顺利。

篇4:第一次当小记者

现在,我脖子上多了一件东西——小记者证,这意味着明天我可以采访家长志愿者们!

一回到家我就把书包甩在板凳上,用颤抖的双手拿出采访记录本。笔不知是怎么了,怎么也不肯往记录本上写,没办法,我先拿出几张白纸写问题。四五张白纸的牺牲终于换来了四个差不多的问题,我的手心里早已满是汗水,脸火烫火烫的,似乎都能煎鸡蛋了。

第二天一早,12位家长志愿者站在晨雾当中,好像成了仙人。红旗随风飘扬,好似在向我们招手。所有的家长都站得笔直,好像有人在无声的指挥他们。张涵语妈妈把笑容挂在脸上,迎接一位位家长和同学。杨睿妈妈今天穿了一身黑色衣服,红袖章像火一样,在她的胳膊上燃烧着。余海鑫妈妈,戴着帽子和口罩,只露出了双眼,来的时候一定很冷吧?

采访开始了,我有过在市委广场采访经验,第一个跑到杨丰莹妈妈面前。刚要张嘴,她一笑,我居然又退了回去。唉,经验去哪儿了?经过一番练习,我终于又一次来到了她面前。旁边一堆小记者都在采访张涵语妈妈,叽叽喳喳,她脸上的笑容一点都没少。我也去排队,顺利地轮到我了:“阿姨,请问您为什么要参加南门值班?”结果她居然说:“你猜猜啊?”我瞬间无语了。“为了你们的安全啊!”她笑了。是不是这个问题已经听了太多遍?

采访结束了,我要记录妈妈们的回答,可没有带夹板。不过我们有的是办法,你看,有的小记者正趴在别人背上写,有的互相把胳膊借出去,还有三个同学把自己的腿当成了桌子。

晨雾已经消失,红旗依旧在飘扬,第一次当小记者很成功。

篇5:第一次当小记者

今天早上,我起个大早,你猜猜我要干什么?告诉你吧,我要当小记者啦!

8时 30分我们在宝鸡日报社门口集合,由大记者为我们小记者配发了记者装备,我们举行完开幕仪式合影留念后,坐上大巴车去石羊庙开展“羊年寻羊”活动。

一路上欢歌笑语,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目的地。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看看谁能找到石羊!”我们小记者就兵分八路仔细搜寻石羊,找了好久,依然没见石羊的身影。老师指了指一块大石头说:“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活动的主人公——石羊。关于这个石羊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就让老爷爷讲给我们听吧!”

老爷爷拿起喇叭用宝鸡方言开始给我们讲故事了。

很久很久以前,老百姓在这块土地上安居乐业地生活着。可好景不长,有一天,来了10只神羊,这些羊非常神奇,好像喝了隐形药水一样,白天人们根本看不见它们的存在。到了晚上,这 10只羊就很猖狂地偷吃庄稼。当地的老百姓看到辛辛苦苦种的庄稼被羊吃光,恨得咬牙切齿,人们就拿起鞭子赶羊。 9只羊被人们赶走了,可是第 10只羊怎么赶也赶不走,人们就肆无忌惮地打这只羊。百姓打伤了羊的脖子,打断了羊的右腿,羊走不动了,坐在那里。好多年过去了,这只石羊被风化了,但它一直守护着这里——石羊庙。

故事讲完了,老师让我们小记者向老爷爷提问。我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第 10只羊,没有被人们赶走呢?”老爷爷和蔼地说:“因为这只羊的腿受伤了,走不动了!”接下来,小记者们还讲了有关羊的成语、寓言故事。老师为讲故事的小记者颁发了一套书籍。我真羡慕讲故事的小记者,他们积极踊跃,发言大胆。在下次的活动中,我也要上台表演,为大家带来欢声笑语!

点评:题好,文章也紧扣题目,详略得当,能抓住重点。作者心情和感受的表达比较充分,过程交代简洁、清楚,结构紧凑。

篇6:第一次当小记者

翻开厚厚的相册,一张张照片映入眼帘,就想起了儿时调皮的我,可爱的我,贪玩的我。翻到最后一页时,看到了第一次当“小记者”的我,不禁回想起了当时的情景。

记得那是去年的暑假,有一次上播音课,老师告诉我们下个星期六有一节采访环卫工人的活动,在老广场举行。班里的同学听到了,都纷纷议论着,我听到了,心里也无比得高兴。在这几天里,我一直努力地练习着,心里充满了自信和期待。等着、盼着,终于,到了那一天!我们班的同学早早地就来到了老广场。这时,看到了老师,我们纷纷跑了过来,集合在一起。首先,老师每人发了一件红外套,老师还发给了我一面大红旗。整理好了队伍,开始采访了,一个小朋友接着一个小朋友,一位环卫工人接着一位环卫工人,我在后面有一点儿紧张。

终于,我的前面只有一位同学时,我慢慢地呼吸着,默默地对着自己说:“加油,王天瑜,你是最棒的!”这时,轮到了我,我问了老爷爷几个问题,当我问最后一个问题时,“咔嚓”一声,一张照片记录了这一刻。当每个小朋友采访完时,我们一起大声地对着路人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一起争做绿色小卫士,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加油!”当路边的老爷爷、老奶奶看见了,都说:“你们呀,真是一个个好孩子。”我和我的同学都笑了,笑得那么快乐、甜蜜。“咔嚓”一声,又一张照片,记录了那一刻。

就是这样,一张体型虽小,但意义深远的照片,普通而又不寻常的照片,是多么值得我去收藏。不仅如此,我还感受了环卫工人的艰辛,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加油!

篇7:第一次当小记者

时间从我们的嬉戏打闹间悄然流逝。转眼间,我从一个呱呱落地的女婴变成了一名八年级的女同学了,与此同时,我也正式成为一名优秀校园小记者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家长与老师对我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习任务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重,有时,甚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开始逃避,开始忙里偷闲,开始无所顾忌,开始随心所欲……老师找我谈话,可效果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奏效,过段时间又开始反弹了。

直到蒋老师找到我,给我鼓励,使我又燃烧起了奋斗的焰火,澎湃的决心。我发现,当校园小记者是一件多么快乐,能在不经意间增长知识、技能的事。老师知道我们喜欢上网,就创建了校园小记者QQ群,使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互相沟通,互相了解,掌握相关的知识。

我爱上了当校园小记者,爱上了校园小记者站,我爱上了校园小记者QQ群。

篇8:第一次当小记者

一个晴朗的早晨,大雪过后,我和姐姐参加了小记者活动。主要采访别人对吸烟的看法和别人吸不吸烟等。

我和姐姐到达了中央电视塔和老师汇合。电视塔可真高啊,我抬头看了看,脖子都仰酸了。老师说,这次活动分为三个内容:第一,我们先了解电视塔。二是学习如何当好小记者。三是实践活动,采访别人。电视塔总高为405米,是北京的信号源,非常重要。我们坐着电梯以每秒五米的速度,如猎豹一般上升。我们到达了红色影厅,挨个就位后,老师问:“谁知道我国吸烟人口有多少?”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说2亿,有人说4亿,还有人说1亿,答案各种各样。老师笑了一下说:“其实是3.5亿。”同学们都大吃一惊。“那我再问你们一个问题,全国被动吸烟人口有多少呢?”大家都摇摇头,老师说每天有5.4亿人被动吸烟,死亡人数每年一百万左右,大多数是儿童。我心想,我的天啊,每年因为烟死亡人数怎么会这么多啊!老师说完之后,简单的培训了我们做记者的礼仪,比如采访别人时,要把话筒递给别人,不能总对着自己;不要采访忙碌的人。还有采访的几种问法,如追问,切问等。

礼仪培训完以后,我们来到电视塔中心观景台采访别人。采访环节是我今天最期待的一项活动,我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我和姐姐一组,我看见一位叔叔正在闲逛,忙跑上去问叔叔:“我是CCTV的小记者,能问您几个问题吗?”叔叔很配合,我问了叔叔几个关于吸烟的问题并感谢了叔叔的配合。

活动结束了,我心想,如果没有烟,那每年是不是就会减少被动吸烟的死亡率呢?

相关专题 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