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春望,长安春望武元衡,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ooooO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ooooO”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安春望,长安春望武元衡,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共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篇1:《长安春望》翻译及赏析

《长安春望》翻译及赏析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前言】

《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却望: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翻译】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洁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篇2:长安春望原文及赏析

长安春望原文及赏析

原文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翻译

译文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赏析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篇3:长安春望,长安春望武元衡,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长安春望,长安春望武元衡,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诗词大全

长安春望

作者:武元衡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宿雨净烟霞,春风绽百花。绿杨中禁路,朱戟五侯家。

草色金堤晚,莺声御柳斜。无媒犹未达,应共惜年华。

篇4:卢纶《长安春望》赏析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春生 一作:春来)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

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

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注释

⑴“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⑵草色:一作“柳色”。

⑶春生:一作“春归”,一作“春来”。

⑷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⑸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⑹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鉴赏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金圣叹批后两联(后解)云:“‘川原’七字中有无数亲故,‘宫阙’七字中止夕阳一人。‘谁’便是无数亲故也,‘独’便是夕阳一人也。不知唐诗(之)人,谓五六只是写景。”(《金圣叹选批唐诗》)认为五六句不是纯粹写景,而与七八句的抒情密切关联,分析得相当精辟、透彻。

这首诗中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之情。诗体现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沈德潜《唐诗别裁》用这首诗作例子,将大历诗与盛唐诗进行了一番比较:“诗贵一语百媚,大历十子是也,尤贵一语百情,少陵摩诘是也。”并说这首《长安春望》“夷犹绰约,风致天然”。这种“阴柔之美”,主要表现在诗中浓重的悲哀情绪。诗人感乱思家,眼中所见,心中所思,无非都是伤心之景,悲哀之情,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读后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这正是阴柔美的表现。姚鼐《复鲁絜非书》论具有“阴柔之美”的文章云:“其得于阴与柔之美者,则其文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其如人也,谬乎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乎其如喜,愀忽其如悲。”所谓“如叹”“如有思”“如悲”的阴柔这美,正是《长安春望》及“十才子”许多诗篇审美特征的概括。

作者简介

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天宝末举进士,遇乱不第;代宗朝又应举, 屡试不第。大历六年,宰相元载举荐,授阌乡尉;后由王缙荐为集贤学士,秘书省校书郎,升监察御史。出为陕府户曹、河南密县令。后元载、王缙获罪,遭到牵连。德宗朝复为昭应令,又任河中浑瑊元帅府判官,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有《卢户部诗集》。

卢纶的生年,现在一般工具书称约为唐玄宗天宝七年(748年),游国恩等著《中国文学史》定为天宝七年,都是依据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似乎成为已定之论。但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认为748年说不能成立,理由是姚合《极玄集》与《旧唐书·卢简辞传》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唐五代人所记当可靠,若生于天宝七年(748年),天宝本只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不可能举进士。又卢纶有几首诗自云为至德中作,若生于748年,至德中只十来岁,不可能作此数首诗的。傅说较有道理。闻一多、游国恩说不曾提出依据,应以傅说为是。傅璇琮提出卢纶生年决不可能是748年,而应大大提前,应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或更早几年。至于卢纶的卒年,一般工具书作约8,即贞元十六年,也不可靠。据傅璇琮该书详细考证,卢纶卒于贞元十四年、十五年间,即798-7间。

少年与科举

少年时代的卢纶,由于家境并不很好,世道不宁,父亲可能去世较早,他本人又多病,生活并不美好,可能有好些时间,是在舅舅家度过的。他在《纶与吉侍郎中孚司空郎中曙苗员外发崔补阙峒》诗中自称:“八岁始读书,四方遂有兵。……禀命孤且贱,少为病所婴。”又在《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诗中说:“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过了几年后,卢纶走举试之途,又多不顺利。上文谈到《极玄集》、《旧唐书》都记载卢纶天宝末举进士不第。卢纶有《落第后归终南别业》诗,道:“久为名所误,春尽始归山。落羽羞言命,逢人强破颜。”《纶与吉侍郎中孚……》中说:“方逢粟比金,未识公与卿。十上不可待,三年竟无成。”由这些诗可知,卢纶天宝未落第后,曾在终南山居住读书,又几次应举,但均未能及第。后来他“奉亲避地于鄱阳”,是几次应举都未能及第后,大概为生活所迫,或家遭变故,远赴鄱阳。可能他舅舅家其时在鄱阳一带居住,他又去投靠舅家了。大历初,卢纶又由邵阳赴长安应举,《新唐书》本传说他大历初数举进士不入第。在举试之途,是彻底失败了。

仕途与交游

卢纶虽屡试不第、人生与仕途都极不顺利,但在诗坛却名声渐盛,而且他交游广泛,是一个活跃的社交家,并最终借此步入仕途。大历年间,他在长安,在鄱阳,与吉中孚、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韦、李瑞等交游唱酬,被称为大历十才子。卢纶堪称十才子之冠冕,受到宰相元载、王缙的赏识与推荐,由诗坛步入仕途。元载将卢纶的诗进给皇上,补阌乡尉。后来又因王缙的礼聘,为集贤学士、监察御史,这中间又曾任河南巩县令。元载、王缙获罪时,卢纶受到牵连,因此还被拘禁过。德宗继位后,卢纶又被任为昭应县令。朱泚之乱发生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召卢纶为元帅府判官。军营生活,使卢纶诗风较为粗犷雄放,关于军旅边塞诗,写得极有生气,为大历十才子其他诗人所难及。因他的诗受到德宗重视,官至检校户部郎中。正当他在官场将要青云直上的时候,生命却终结了。

卢纶一生如此不得意,只是因为权贵的推荐,才作了很短时期的官,可以说是得利于社交。卢纶所交往的人物,不乏权贵大僚,除前面提到的宰相元载、王缙外,任过实职的宰相还有常衮、李勉、齐映、陆赞、贾耽、裴均、令狐葱,浑瑊、马燧、韦皋虽未任过宰相,但也是大权在握的人物。卢纶与之交往的,还有封疆大吏、重要朝官和掌握着入仕、升迁大权的人物,如皇浦温、鲍防、黎干、卢甚、张建封、韦渠牟、裴延龄、王延昌、徐浩、薛邕、赵涓、李纾、包佶、吉中孚、肖昕,其他朝臣、各级官员和名门子弟则更多。与一些著名诗人的交往则更无须细数。从这个意义上讲,卢纶又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社交家。

篇5:长安春望,长安春望张,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长安春望,长安春望张,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诗词大全

长安春望

作者:张  朝代:唐  体裁:七律   明时不敢卧烟霞,又见秦城换物华。

残雪未销双凤阙,新春已发五侯家。

甘贫只拟长缄酒,忍病犹期强采花。

故国别来桑柘尽,十年兵践海西。

篇6:《长安春望》的阅读答案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分)

【阅读答案】:

(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篇7:《长安春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长安春望》阅读答案附赏析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

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东风”句:语从陶渊明《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化出。

草色:一作“柳色”。

春来:一作“春归”,一作“春生”。

川原:即郊外的河流原野,这里指家乡。

逢世难:一作“多失意”,意即遭逢乱世。

秦关:秦地关中,即长安所在地。

题一: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说明。(4分)

答案:

(1)(2分)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若将“千门”答为夸张,亦可;每点1分。

(2)(4分)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4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评分建议:每点1分。

题二:

1. “ 却望千门草色闲” 一句中的“ 闲” 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请赏析。( 5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浅层次是理解句意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理解赏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闲,意为悠闲、自在,(2分)运用拟人的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草的自由、舒展,(1分)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愁苦。(1分)

解析:解答这类题:①解释“闲”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 诗中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请简要概括。( 6分)

【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者情感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思乡;②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③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的感伤;④客居异乡的孤寂与惆怅。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解析:抓住关键词“望”“何日到”可体现出思乡之情;结合注释和尾联,可体现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愤懑。

题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我安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尾联正如沈德潜所评“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点明(收束)主题,表现了一种感伤却又不失希望的心态。

E.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答案

1.BD

【赏析】:

《长安春望》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写感时伤乱,抒发了诗人在乱离中的思家望归之情。此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景抒情,笔法老辣,体现了“大历十才子”诗中的“阴柔之美”。

此诗首联“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开篇紧扣题目,写在长安“春望”。“东风”句,侧重写望中所见。卢纶是河中蒲人(今山西永济县人),家乡刚好位于长安的东面,说“东风吹雨”,是说东风从家乡吹来,自然引出思乡之情。“却望”,是回头望。“千门”,泛指京城。“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联是登高而望,在景语之中,流露出复杂感情。

颔联正面抒发思乡望归之情。“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这两句为全诗的警句,是春望时所产生的联想。出句是恨自己不能回去,家乡只能在梦中出现,对句是妒他人得归,恨自己难返,语中有不尽羡慕之意。“大历十才子”擅长描写细微的心理情态。(《小澥草堂杂论诗》)他们伤时感乱的情绪,常通过“醉”和“梦”表现出来,像“我有惆怅词,待君醉时说”(李端《九日寄司空文明》),“别后依依寒梦里,共君携手在东田”(《送冷朝阳还上元》),“宿蒲有归梦,愁猿莫夜鸣”(钱起《早下江宁》)等等。他们写醉,是因为清醒时感到痛苦而无奈,只有在醉中才会稍微得到解脱。写“梦”,是感到时代**,浮生短促,或者想在梦中召回一些因战乱丧失的美好事物,这种心情相当悲哀、细微。

颈联又转入写景,仍然景中含情。“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川原”即家乡,这句说极目远望,家乡在浮云之外,渺不可见,远不可及。“宫阙”句又接至眼前近景,只见长安的宫殿,错落有致,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表面上写景很壮观,其实隐含着一种衰飒之意。

尾联收束到感时伤乱和思家盼归的主题。“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大意是说:自己以一儒生遭遇世难,独自客居长安,又有谁来怜悯我呢。“衰鬓”,并非指衰老,而是表现一种衰颓感伤的神态。沈德潜说“遭乱意上皆蕴含,至末点出”,确实如此。

篇8:长安春望,长安春望卢纶,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长安春望,长安春望卢纶,长安春望的意思,长安春望赏析 -诗词大全

长安春望

作者:卢纶  朝代:唐  体裁:七律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

春生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相关专题 长安春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