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的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方程宽one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方程宽one”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有效的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共20篇),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如何有效的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如何有效的组织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指导的探究

――“指导小学生形成有效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课题个人阶段总结

福州市工业路小学 陆捷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给我们指出了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可以看出数学的学习十分重要!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有效的组织数学课堂教学?数学学习与教师教学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教重点在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地位越来越高,作用越来越大。不仅如此,数学教育的实践和历史还表明,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对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提高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课改的春风里,我们摒弃了过去许多数学教学的陋习,如“过度练习”;学生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学生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等等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在边学习课改理念边运用专家的先进理念、教育思想来组织数学课堂教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要组织好数学的学习,发挥好数学的功能性,开展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数学教学如何实施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验。首先是通过观察、调查,归纳总结了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学习懒散,不肯动脑;不订计划,惯性运转;忽视预习,坐等上课;不会听课,事倍功半;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不懂不问,一知半解;不重基础,好高骛远;赶做作业,不会自学;不重总结,轻视复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数学学法指导的途径和方法,如数学全程渗透式(将学法指导渗透于制订计划、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学习总结、课外学习等各个学习环节之中);建立数学学习常规(课堂常规―――情境美,参与高,求卓越,求效率;课后常规―――认真读书,整理笔记,深思熟虑,勇于质疑;作业常规―――先复习,后作业,字迹清楚,表述规范,计算正确,填好《作业检测表》(重做错题)等等。诚然,这对于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业成绩、优化学习品质,采取对症下药”的策略,开展对学习常规的指导,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决不能忽视数学所特有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可以说,这才是数学学法指导之内核和重点。也就是说,数学学法指导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学会理解数学知识、学会解决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思想进行思维、学会数学交流、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等。有鉴于此,我们主要从“数学”、“数学学习”出发,来阐释数学学习方法,论述数学学法指导。

二、从数学的角度出发,就是要考察数学的特点。关于数学的特点,虽仍有争议,但传统或者说比较科学的提法仍是四条:高度的抽象性、逻辑的严谨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应用的广泛性。

1.数学研究的对象本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但由于数学仅从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方面来反映客观现实,所以数学是逐级抽象的产物。比如三角形形状的实物模型随处可见,多种多样,名目繁多,但数学中的“三角形”却是一种抽象的思维形式(概念),撇开了人们常见的各种三角形形状实物的诸多性质(如天然属性、物理性质等)。因此,学习数学首当其冲的是要学习抽象。而抽象又离不开概括,也离不开比较和分类,可以说比较、分类、概括是抽象的基础和前提。比如,要从已经过抽象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圆柱的体积V=sh,显然要经过比较(它们的异同)和概括(它们的共同特征)才能总结、概括出这些计算公式。根据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我们对学生数学学法指导时就要强调比较、分类、概括、抽象等思维方法的指导。

2.数学结论的可靠性有其严格的要求,观察和实验不能作为论证的依据和方法,而是要经过逻辑推理(表现为证明或计算),方能得以承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这个结论,通过测量的方法是不能确立的,唯有在欧氏几何体系中经过数学证明才能肯定其正确性(确定性)。在数学中,只有通过逻辑证明和符合逻辑的计算而得到的结论,才是可靠的。事实上,任何数学研究都离不开证明和计算,证明和计算是极其主要的数学活动,而通常所说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是数学中证明和计算的方法。探求数学问题的解法也就是寻找相应的证明或计算的具体方法。从这一点上来说,证明或计算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和表述形式”。又由于证明和计算主要依靠的是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所以根据数学逻辑的严谨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要重视归纳法、演绎法、分析法、综合法的指导。

3.由于任何客观对象都有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因而从理论上说以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可以应用于客观世界的一切领域,即可谓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应用数学解决问题,不但首先要提出问题,并用明确的语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数学模型,还要对数学模型进行数学推导和论证,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也就是说,数学之应用,它不仅表现为一种工具,一种语言,而且是一种方法,是一种思维模式。根据数学应用的广泛性特点,数学学法指导还要指导学生建立和操作数学模型,以及进行检验和评价。

三、从数学学习的角度出发,就是要通过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考察,引申出数学学法指导的内容和策略。关于数学学习的过程,比较新颖的观点是:“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或是将环境对象纳入其间(同化),或是因环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结构的改变(顺应),于是形成新的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如此不断往复,直到达成相对的适应性平衡”。通过对这一认识的分析和理解,就数学学法指导而言,可概括出以下三点:

1.行为结构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又是学习新知的基础,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亦需注重外部行为结构形成的指导。由于这种外部行为主要包括外部实物操作和外部符号(主要是语言)活动,所以在数学学法指导中,一要重视学具的操作(可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制作学具,操作学具);二要重视学生的言语表达(给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言语交流的机会,可以是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2.认知结构同样既是学习新知的目的和结果,也是学习新知的基础,故而数学教学要加强数学认知结构形成的指导。所谓数学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因此,对于学生形成数学认知结构的指导,关键在于不断地提高所呈现的数学知识和经验的结构化程度。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须注意如下几点:①加强数学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无论是新知识的引入和理解,还是巩固和应用,尤其是知识的复习和整理,都要从知识间的联系出发。②重视数学思想的挖掘和渗透。由于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因而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结构建立的基础。常见的数学思想有:符号思想、对应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数学方法的明晰教学。数学方法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是建立数学知识结构的桥梁。常见的数学方法有:化归法、构造法、参数法、变换法、换元法、配方法、反证法、数学归纳法等。

3.在原有行为结构与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无论是通过同化,还是通过顺应来获得新知,必须是在一种学习机制的作用下方能实现。而这种学习机制主要就是对学习新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即所谓的元学习。实质上,能否会学,关键就在于这种学习是否建立起来。于是,元学习的指导又成为数学方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为此,在数学学法指导中,需要注意:①要传授程序性知识和情境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即是对数学活动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个数学证明题该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谓的程序性知识。情境性知识即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如掌握换元法的具体步骤,获得换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条件下应用换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种情境性知识。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影响数学学习(数学认知)的各种因素。比如,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还是图形的;学习任务是计算、证明,还是解决问题,等等。这些学习材料和学习任务方面的因素,都对数学学习产生影响。③要充分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比如,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思路的产生过程、尝试探索过程和偏差纠正过程。④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诊断,明确其自身数学学习的特征。比如:有的学生擅长代数,而认知几何较差;有的学生记忆力较强而理解力较弱;还有的学生口头表达不如书面表达等。⑤指导学生对学习活动进行评价。如评价问题理解的正确性、学习计划的可行性、解题程序的简捷性、解题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⑥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如监控认知方向意识、认知过程意识和调节认知策略意识等等。

四、根据数学内容的性质,数学教学一般可分为概念教学、命题(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则、性质)教学、例题教学、习题教学、总结与复习等五类。相应地,数学学法指导的实施亦需分别落实到这五类教学之中。这里仅就例题教学中如何实施数学学法指导谈谈自己的认识。

1.根据学生的学情安排例题。如前所述,学习新知必须建立在已有的基础之上,从内容上讲,这个基础既包括知识基础,又包括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还包括学习兴趣、认知意识,乃至学习态度等有关学习动力系统方面的准备。因此,无论是选配例题,还是安排例题,都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尤其是要考虑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需求的原则(称之为动机原则)。在例题选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删、调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点,又符合学生的学情。所谓增,即根据学生的认知缺陷增补铺垫性例题,或者为突破某个难点增加过渡性例题。所谓删,即根据学生情况,删去比较简单的例题或要求过高的难题。所谓调,即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2.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精选例题。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过于理解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莫过于训练数学技能,培养数学能力,发展数学观念。为发挥例题的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据学习目标和任务选配例题。具体的策略是:增、删、并。这里的增,即为突出某个知识点、某项数学技能、某种数学能力等重点内容而增补强化性例题,或者根据联系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加补充性例题。这里的删,即指删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过时的例题。所谓并,即为突出某项内容把单元内前后的几个例题合并为一个例题,或者为突出知识间的联系打破单元界限而把不同内容的例题综合在一起。

3.根据解题的心理过程设计例题教学程序。按照波利亚的解题理论,一般把解题过程分为弄清问题、拟定计划、实现计划、回顾等4个阶段。这是针对解题过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题教学来说,还应当增加一个步骤,也是首要环节,即要使学生“进入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一种认知的需要。对于“进入问题情境”环节,要求教师用简短的语言,在承上启下中,提出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激起认知冲突。而对其余4个环节,教师的行为可按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中的要求去构思。一般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注意做到做好前3个环节,却容易忽视“回顾”环节。

严格说来,回顾环节对解题能力的提高,对例题教学目的的实现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回顾环节来讲,除波利亚提出的几条以外,更为主要的是对解题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迁移到其它问题的解决之中。

4.根据数学方法指导的目的和内容适度调整例题。通常,人们根据问题的条件(X)、解决的过程(Y)及问题的结论(Z)的情况把数学题划分为标准题和非标准题两大类:如果条件和结论都明确,学生也熟知解题过程(即X、Y、Z三要素全已知),这种题为标准题(记为XYZ);X、Y、Z三要素中缺少一个或两个要素的题则为非标准题。如果分别用A、B、C表示对应于X、Y、Z的未知成分,则非标准题的题型(计6种)可表示为:ABZ,AYC,XBC,AYZ,XBZ,XYC。数学教材中的例题大多数是ABC型和ABZ型,有部分的AYC型和极少数的AYZ型。由于数学学法指导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教学生会抽象、概括、归纳、演绎,会数学地思考和交流,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而例题教学要特别注重教材中缺少的几种类型题的教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开放性题”(ABZ型和AYZ型例题中,Z不唯一)和“数学问题解决”中所指出的“数学应用题”(AYC型及AYZ型中所涉及的主题是数学以外的内容)。对于“开放性题”,由于它的结论不唯一,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学应用题”,则由于它的解决要用数学模型法,因而对培养学生运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从数学学法指导的角度来说,适度调整例题很有必要。调整的策略有二:一是改,即将已有的题型变换为别的题型;二是增,即增加与知识点有关的“开放性题”和“数学应用题”。

5.注重对例题的全方位反思。例题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上文提到的几点外,例题教学还具有传授新知识,积累数学经验,

综合上述,指导学生有效的学习数学,方法的作用毋庸置疑,但在方法指导的同时我们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体会到,小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努力构建让学生学会学习、善于思考和乐于学习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和对数学的态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到有用的数学!

hi.baidu.com/wq2iy6w73/blog/item/ce3b4c10bc 369c67dab4bda4.html

篇2:有效组织小学教学课堂教学

有效组织小学教学课堂教学

有效组织小学教学课堂教学

李国瑛 李小荣 曹树华

江西省万年县教研室(335500)

江西省万年第三中学(335500)

江西省万年师范学校(335500)

【摘要】有效组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保证。在实施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掌握有效调控技能,合理科学地控制教学时间。

【关键词】有效组织;课堂教学;创设气氛;及时反馈;有效调控;科学控制

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任务和重点的不同,小学数学课有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简称课型)。比较常用的有准备课、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检查课、讲评课、综合课等。不论何种类型的小学数学课,教学的基本程序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及教学设计的实施,作业的布置、检查和批改,数学活动的开展,数学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的上课方案。虽然这个上课方案经过了教师精雕细琢,但它仍属理论上的设想,在实施过程中会碰到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思想跟不上这个方案的进程出现思维受阻的现象,这是对小学生过高估计的结果;有时,学生对学习材料的理解超出这个方案预期的进程和深度,这是对小学生过低估计的结果;又比如,在实施教学方案时,可能会有意外事情出现,而这些事情是教师在自己的设计中没有想到的,在这种事情出现时,教师又一时难有正确的判断,或者教师在课堂上出现失误,如算错题、编错题、叙述错误等。

课堂教学设计最终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课堂教学是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中心环节,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是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的重要保证。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亲其师,信其道”告诉我们,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小学生在课堂上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是小学生取得最佳学习效果的`保证,也是一堂课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多与小学生接触,努力沟通师生关系,培养师生感情。建立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广泛的、多向的信息交流,是创设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环节。

2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就必须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数学教学论文 )一方面,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对问题的回答、课堂练习的结果、小学生的动作、眼神、表情以及其它行为,获得关于教的信息,随时检查自己教的效果,调整教学语言、方法、进程;另一方面,课堂上教师要及时地给小学生进行评定,对小学生学习效应做出表态,向小学生提供他们学得怎么样的信息,使得小学生能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在课堂上,师生是彼此信任、彼此尊重的,从而双方反馈的信息是真实的,也是珍贵的。

3掌握有效调控技能

课堂教学调控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与预定教学目标的偏差来调节和控制下一步的教学活动,使得师生双方保持知识信息畅通,达到教学同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调控的内容和方法主要有教学目标的调控、教学内容的调控、教学方法的调控、课堂气氛的调控、意外事件的调控等。

教学目标的调控: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有时课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往往产生偏差,出现太高或太底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既定的教学目标作适当的调控,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时需要舍去一些次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教学就更有针对性,重点就能更加突出。

教学内容的调控:如果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势必影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对教学信息的传递进行调节与控制,做到突出重点、主攻难点、解决疑点。

教学方法的调控:有时课前选定的教学方法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如,采用启发式教学却往往启而不发;采用讨论法,学生却讨论不起来;采用自学辅导法,学生却看不懂课文等等。这些都说明预定的教学方法没有真正符合学情,这时就有必要作适当的调控,及时更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以免对教学失控,完不成教学任务。

意外事件的调控:小学生精力旺盛、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想不到的事件,一般来说,课堂上的意外事件大体有两类:

①与认知因素有关的意外事件。例如,课堂上学生提出意料之外的问题,教师的漏洞或错误等。

②与上课无关的意外事件。例如,课前已发生的事情,但带给小学生亢奋或低落的情绪,影响了正常的教学气氛;课中外来因素的干扰,或个别学生的恶作剧使教学秩序失控;教师处理个别学生问题产生的节外生枝等。

教师在处理意外事件时,应该根据事件的情境尽可能围绕教学目标,因势利导将其转换到教学内容上来,把意外事件的情境作为课堂教学的材料进行教学;对那些不能利用的意外事件,可以巧妙的加以回避,以侧面暗示或避实就虚的方法,回避意外事件的要害,使教学步入正常状态。

课堂气氛的调控: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使课堂教学有张有驰,让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积极主动地学习。

4合理科学地控制教学时间

组织好课堂教学还必须合理科学地分配与控制每个教学环节所需要的时间,让分散的局部时间成为一个科学高效的组合整体。要求教师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教学过程中不浪费时间, 掌握好教学节奏,在有限的时间里突出重点,完整而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篇3:如何共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在问题中思考数学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究,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问题中探索,在问题中讨论交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新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巧妙设疑,将“疑” 设在新旧知识的矛盾冲突中,使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为了使学生理解工程总量可以看作单位“1”,我通过设计问题,让学生列式计算、比较,学生得出,为什么修公路的长度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1/5呢?这时出示问题“一条公路,5天修完,每天修了全长的几分之几?”通过讨论,学生理解了这条公路的长度是“工作总量”,不管这条公路有多长,都可以把它看作单位“1”,也沟通了“整数工程问题”与“分数工程问题”的联系。

在“圆的周长”这一课中,教材上是安排学生测量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进行比较。我在设计时,让每个学生测量自己带的不同直径的圆的周长和直径,把数据填在发给小组的一张表上,只填圆的周长与直径,然后全组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研究、发现规律,开始的时候大家只发现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讨论后又发现这个倍数超过3,但不满4,然后又发现不满3.5,最后统一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地3倍多一些。这样做扩大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在合作、讨论、相互表达与倾听中,各自的想法、思路被明晰化,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争议等激起了彼此的灵感,引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在探究学习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在亲历中感悟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吸收课本上的现有结论,而是学生亲身实验和体验的过程。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自然真实的主体活动中经历学习活动过程,从而获得各自独特的感悟和体验。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育技术日益成熟,也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更具有广阔的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因此教师利用多种教育媒体进行直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而且还可以活跃学生的创造思维。

如在教轴对称图形时,带学生到大自然中亲自采集、制作各类动、植物标本,课堂教学上通过出示实物标本或图案:美丽的蝴蝶、黄绿色的蜻蜓等,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欣赏对称美,感受对称性,这样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学生的脑海的中就很容易形成。 由此可见,学生只有经历学习活动,才能感受到理智的挑战和内心的震撼,获得真切、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2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把课堂和生活紧密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学习应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应真正地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让他们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发现、分析、探究和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活动课和课余时间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归纳等过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我在教了《圆的面积》后,布置学生观察生活中与圆的面积有关的事物。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大自然中,为什么花都是圆的而不是三角形或是正方形的?”他带着这个问题查找资料,与同学互相交流,终于揭开了谜底。在周长一定的情况下,三角形、正方形、圆,以圆的面积最大。花是圆形就能接受更多的阳光、雨露,更好的成长。这样,同学们感觉到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习惯和勇于探究的意识。

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加强学困生的辅导

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部分学生听课吃力、成绩始终不能有较大的进步。但他们特别认真,每次也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就是质量不高。究其因,他们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因此,首先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学习是经过点滴累计而成,不能急于求成,一步到位得出答案;不要怕失败,学习有时有困难,在多次面对失败之后学习才会进步。其次,要给他们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要多肯定、多鼓励,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辅导时要有耐心,心平气和,对不会的知识要多讲几遍,不要怕麻烦,直至弄懂弄会。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让他们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一定能使学生学有所获。

多使用鼓励法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成功的体验可以诱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只有看到成功的希望,才会对学习感兴趣。另外,成功的学习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由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学习需求与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把握好尺度,既要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结构,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简单的学习目标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望,不能给学生带来惊喜,从而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过难,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烦情绪。只有适度的学习目标,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学习兴趣。

篇4:如何共建有效数学课堂教学

分层次教学,培“优”转“差”,和谐发展。

每个学生的智力、身心发展、各人的知识需求都有所不同,就需要教师去“因材施教”。我认为,数学课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关键要在“因材施教”方面下功夫。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无论是堂上提问,还是巡堂辅导,都要在培“优”转“差”下功夫,要充分引导学生,使差的学生向好的方向靠拢,好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鼓励个性发展,力求使每个学生的素质在课堂上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精讲多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讲练结合这种方法有利于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参与中思考、学习,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心理学家的实验表明:青少年,特别是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心理特点不容忽视,就是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不能持之以恒,具有间断性。第一次集中注意力持续十几分钟后开始发散。第二次十分钟左右,依次递减。针对学生这个特点,教师应当把握好讲课时间。例如,“平行线的判定”其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判定定理,如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公理,然后让学生完成与判定公理相适应的练习,这样学生在注意集中时接受了判定公理,在练习中精神得到放松,学生在讲与练交替的过程中,显得精神饱满,不仅能很快掌握知识要点,还能正确地应用知识解题。

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是老师传授知识的第一阵地,学生90%的知识是在课堂获得的。同样的课,有的老师上起来轻松愉快,效果好,有的老师整堂讲得沉闷,为什么?无疑是因为前者在和谐师生关系下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她们不单是演讲者,观察者,更是发现者,用心去感受,用眼去观察,用感情点燃学生的智慧,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教师带着强烈的感情走进教室,做到入课堂则情满课堂,登讲台则情满讲台,达到开人心智,启人思维的效果。用行动与情感去改变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知识,完成了学习任务。

4数学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数学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数学探究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地灌输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思想,教师要想办法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的学习动力与他们的求知欲是成正比的,只有动力足了,学生才可能主动地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索。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运算速度,掌握运算的技巧和顺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设计“5分钟四则运算比赛”环节,用“接力棒”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回答,使每个学生都不敢在数学课堂上出现懈怠的状况。设计的数字不要太大,重点使学生掌握方法,同时还可设置抢答比赛。这样的教学形式既有一定的趣味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掘学生潜在的问题意识,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

植入先进的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理论及其数学知识的概念,并且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数量与形体、形状互相结合的思想,从而开拓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遇到难题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决,而数形结合思想中的创造性思维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创造性思维,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才会提高,才能达到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在讲三角形的时候,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自行车架说明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还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勾股定理中数与形的联系,这明显会让学生理解数学题的意义。在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思想之后,要不断地进行思想巩固,经过学生个人独立的思考以及小学数学教师的反复引导和帮助,才有利于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帮助学生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找出新的解题思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钻研能力,学生在钻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例如,在学习长度的数学概念时,会涉及“厘米、分米和米”的教学,为了贯彻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长度分别为1米、1分米和1厘米的小木棒分发给学生,让他们直观感受这些长度究竟为多少,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触摸来理解厘米、分米和米的差距,对长度建立起一个大致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分米的小木棒去与一米的木棒进行比较,看一米能够包含几个分米。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应该多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得出问题的答案,通过实际操作钻研所学习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篇5: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数学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长海县四块石小学 张楠楠 -11-16 有幸听了李辉老师执教的《文具店》,对比自己的课堂教学,感触颇多。

在本课教学中,李辉老师在复习了上节课的谁是谁的几倍的问题后,为学生创设了文具店的具体情境。学生依据数学信息提问题,学生独立自主探究的欲望强,提出的问题也很多,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再选择有价值的问题共同解决。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李辉老师在学生初步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后,引导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为解决问题构建“思维模式”;然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完整准确地语言表述倍数问题的意义,最后运用构建起的“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解决实际问题。从李辉老师的课堂中不难看出,老师十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讲题中思路明确,而且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与解题策略。

虽然是节公开课,但老师十分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经常提问不举手的孩子,在独立解题的过程当中更是关注学困生的掌握情况。在整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李辉老师尽量避免以少数学生的思维代替多数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课堂中的每个活动都采用不同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独立操作、思考以及师生、生生间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人人动脑想,人人开口说。而必要的练习是本节课巩固与强化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精心设计习题,做到精练、巧练、及时练。课堂中注意让学生充分“练”,练说练讲,练习做,同时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李辉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优质的数学课堂无不时时处处闪烁着思维的火花,在数学课堂上思维是“魂”,抓住了思维训练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组织课堂教学

社科希望小学 冯 青

组织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组织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一堂课顺利进行的保证,它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下面本人结合实例,从抓住学生注意力、教师体态语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方法三个方面,浅谈课堂组织教学的艺术。

一、组织教学要抓住学生注意力

1、教学环境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如大自然中突然发生的雷电及大风、大雨等。然而有许多刺激恰恰是教师造成的。教师穿戴新奇、情绪突然发生变化,强烈刺激物放置位子不当等,都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引起课堂秩序混乱。除教师本身因素外,教室环境的突然变化和过分新奇,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如教室布置的过分华丽,墙上贴着新奇古怪的玩意儿或教室太脏、物品太零乱,学生在这样的环境里上课,必然心神不宁。还有些教室门窗坏了,缺少风钩、插栓,经风一吹,窗门砸来砸去,响声很大,其干扰作用十分明显。另一些刺激是由学生自己造成的,例如:突然有学生报告、突然有学生把什么东西弄得很响等等。一些偶发事件,都会吸引全班学生的注意力。综上所述,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来避免可

能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强刺激和新异刺激。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或防范:

①注意自身的穿戴。教师穿着应朴素大方,避免差异过大,不要穿奇装异服。如遇到特殊情况,应向学生作必要的说明,或者在上课前先到学生中间转一转,让他们看个够,再进课堂就容易组织教学了。 ②尽力要求学生不要迟到。

③保持整洁、清新的教学环境。门窗坏了要及时维修,上课前要检查门窗扣好没有。教室要布置的朴素大方,不要贴奇异的图案、标语、口号。室内桌椅、地面要擦洗干净,使教室成为一个使人心情舒畅的学习场所。

④努力提高学生抗干扰能力。有些外界干扰是无法避免的,这就要教育学生有意克制自己,自觉抵制干扰。”

2、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交替使用,抓住学生注意力。

小学生的注意是不能持久的,他们的注意很容易离开教师所讲的内容,而转向偶然看到或听到的东西上面去,甚至在非常听话、很守纪律的学生中间也会出现影响课堂秩序的现象。那么,在课堂上怎样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正确地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注意。无意注意可以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引起。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可以成为顺利地完成课堂教学的因素,也可能造成小学生在学习上的“分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它的有利方面,防止它的不良影响。第一,在教学方法上要避免单调呆板。教师既要非常熟悉教材,并按儿童年龄的特点组织教材,又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第二,把教学组织得生动有趣,加强教学中的直观性也很重要。直观形象的东西最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同样一件事,用口头叙述和文字描写,就不如编成故事或用连环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

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善于组织自己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意图地给自己设定目的,必要的时候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的注意。课堂教学是复杂活动,会遇到困难和干扰,只依靠无意注意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如要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把注意贯注在要学的知识上,必须培养学生自觉的、有目的的有意注意能力。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生对学习目的与学习意义的认识愈清楚、愈深刻,他们就愈能以有意注意来对待他们必须学习的功课。

③教学中注意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交替。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交替。如上课时,在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加强有意注意。然后逐步使他们对学习内容发生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在讲解重点、难点时要提醒他们的有意注意,但在一段紧张努力学习之后,再适当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无意注意。总之,教师课堂上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既能收到良好效果,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二、教师体态语言与组织教学的联系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注意体态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了解你的心理和思维,并不是因为知道了你的心里有了什么念头,而是因为看见了你的行为,听到你的语言??。我认为高等师范学校应当用其他方法来培养教师们,如怎样站、怎样坐;怎样从桌子旁边的椅子上站起来;怎样提高声音;怎样笑和怎样看等等。‘细微末节’在我们实际工作中是具有决定意义的。”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到哪些体态语言的变化呢?一般有以下几点:

1、人的体态大致可以分为五种:

一是象征性的动作,如挥拳头表示愤怒;二是指示性动作,如用手指明方向;三是暗示性动作,如点头、注视等;四是感情流露的动作,如面部表情,以示生气、快乐、不耐烦等;五是下意识动作,如手脚不安的移动、抚下巴等。对于这些,教师应根据自己教学内容的需要在不同的教学情况下,采取不同的体态语言。课堂上讲课人的一举一动都十分惹人注目,所以要求教师仪表端正,坐、走、站等姿势正规化、标准化。各种形体动作必须同讲话的内容相吻合,同课堂气氛相一致,才有助于提高讲课效果,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戒备心理和紧张情绪。

2、要学会用眼睛传神。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能表达思想感情,反映出人的心理变化。在上课中间,教师一般要注意这样两点:一是用眼睛

注视。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经常不断地在学生身上转移自己的目光,不能只停留在个别学生身上。使每个学生觉得教师不是在上课,而是在和他们进行不间断地个别谈话,这样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二是注意运用眼神的指导作用。比如在课堂上,用目光调整听者的注意力:用热情的目光对专心听讲的学生,表示教师的满意心情;对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或窃窃私语的人,用冷漠的目光注视他,待双方目光接触后再移开,可以起到告诫的作用。当然,眼睛传神并非都是友好的表示,有时也表示否定的感情。如怒目而视、侧目而视。在课堂上,教师在否定学生不良行为时,常用贬意的目光表示愤怒、轻视、厌恶情绪,以达到纠正学生错误行为的目的。

3、学会用笑说话。

“笑是表情的花朵”。人的感情丰富多彩,笑也气象万千、多种多样。笑可以调节环境、渲染气氛,使教学情境更融洽。作为一名教师,当你笑嘻嘻地走上讲台,环视四周,学生就会受到这种笑意的感染,很快使心情安定下来。每堂课都能用笑开始,用笑结尾,那么一定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总之,教师认真研究“体态”这种“无声语言”,掌握“无声语言”的艺术,克服各种孤僻动作,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堂组织中,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及其培养方法。

俄国著名教育乌申斯基说:“如果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的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有多

少杰出的人物被葬在坏习惯的下面啊!”习惯促使人按一定方式行事,而且比较稳固。因此,从小有计划地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品德教育是一极有力的措施。

养成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者的责任不仅在于使学生了解讲卫生、认真学习、守纪律的道理,更重要的是养成行为文明、专心学习、讲究卫生的习惯。养成习惯,比培养意识困难的多。那么,怎样在课堂上使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1、在多次中不知不觉地形成习惯。

学校严格的作息制度、课堂纪律和常规、模仿榜样等都是形成良好习惯的有效措施。这种方法是要求学生坚持做,通过多次重复自然而然地变成习惯。小学生一入学就抓课堂常规,通过课堂常规的训练,日久天长,就可以养成许多良好习惯。如上课时书和文具要放在书桌的左上角,坐的姿势要端正;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要先起立,上课前要准备好学习用品等。每个教师都这样要求,就很容易养成习惯。课堂秩序良好,各项教学工作井井有条,这样就会使儿童感到是一种愉快的事,师生都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和学上,教学质量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2、习惯既可以在无意中通过多次重复形成,也可以有意地通过练习形成。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综合、联想、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具体化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动脑筋,逐步养成爱动脑筋好习惯。另

外,还可以通过竞赛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对优胜者和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

3、要使小学生良好的习惯培养起来,还要注意克服一些坏习惯。 有时我们会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已养成一些不良习惯,如用牙咬铅笔、不注意听讲、考试偷看等。要克服这些坏习惯,往往比建立好习惯更困难。为了改掉坏习惯,简单的限制并不好。最好的方法是从思想入手,先纠正形成坏习惯的错误意识,再用好习惯逐步取代坏习惯。例如:用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去克服经常抄袭别人作业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搞好课堂组织教学十分重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一位高明的教师在课堂中总是因时、因事、因地、因内容制宜,从而牢牢驾驭课堂。这种创造性的劳动就是教育机智,或称教育艺术。总而言之,“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个教师只有踏踏实实工作,认认真真做人,在工作中不断探究、总结、积累、创新,才能从教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艺术。

篇7: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如何组织课堂教学

杨秀梅

(甘肃省迭部县电尕学校)

素质教育是提倡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由于学生存在着智力水平、认知结构、学习动机、心理个性等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究一种能让每个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那么,怎样组织教学,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呢?下面就此问题浅谈本人认为需要注重的几个重要环节。

一、做个有吸引力的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为此,教师就应以饱满的热情和生动有趣的语言、自然端庄的体态和简洁明了的板书去影响学生、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同时得到一种享受和不断进取的激情。

学生是单纯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又是纯朴的、热情的、有所追求的。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适时向学生流露自己的爱意,让学生能感受到教师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在关心着他、激励着他,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教师还要营造一种让学生感受成功和满足的氛围,从而让他们“迷恋”老师,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二、教学活动具有吸引力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启蒙阶段,激发其学习的强烈兴趣和欲望势必对其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以激发兴趣为着眼点,让学生体会到上课其乐融融并非忘而生畏,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产生极强的吸引力。

三、教学手段具有吸引力

创造有吸引力的课堂引入和教学活动是使学生参与教学的重要方面,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在此过程中,相应的教学手段也要具备吸引力。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好玩、好乐、好动的特点。例如,教师自制色彩艳丽的图纸,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动身,还要在课堂上有乐声、有游戏,充分发挥图片、实物等教具的作用。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学生的兴趣也被充分调动起来。长期以来学生的参与和主动发展的意识都会有所提高和增强。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这是一条教学原则。教为主导必然表现为学的主动,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的任何教育措施都难起作用,也就没有什么“主导作用”而言了。而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调控下进行的,要实现“主导”与“主体”的`统一,主要在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信息反馈、学生思维等的调控能力。首先,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起指向、激励和检测作用。课堂上有准确、具体、可操作的训练目标,教学中教师才能围绕目标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通过反馈信息来灵活调控教学,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始至终作为学习的主人自觉能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五、要精心设计教学用语

教师的教学用语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教师的课堂用语如导入、讲解、点评、过渡、小结、描述、总结等都要精心设计,使之达到准确、明晰、富于情趣。这些语言的描述如春风化雨滋润“花儿”的心根,把深奥的东西讲得通俗易懂,把枯燥乏味的东西描述得生动有趣。比如,课堂导语的运用,如果导语用得好,常常能为课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开端,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从听、说、读、写、思等方面去加强学生综合性的语言文字训练,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要教师在各个训练环节中“导”得准确,学生就能明确目标,精心做作业。

六、要善于改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先进的传媒之所以不能取代教师,其中一个原因是教师能营造情感氛围。学生的思维活动往往会受外界环境影响,热闹的学习氛围会使他们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投入教学过程,思维活动则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课堂气氛的培养,而良好教学气氛的形成有赖于情绪等的调控。情绪调控包括教师本身和学生的情绪调控。实践证明,注重上述几个环节的运用来组织语文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得到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能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获取无穷无尽的知识之“鱼”,这是他们一生发展受用的财富。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目标,我们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要努力探索,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促使学生获得全面、优质、高效的发展。

篇8: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计划

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计划

一、课题的提出: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之后,这一概念引起了世界各国同仁的关注。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一种系统性的复杂的教学活动,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构成了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鉴于此,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这一课题的研究,它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二、课题的现状

为了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这一课题在同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把握发展趋势,我们查阅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从中我们发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进行有效的学习,如何组织、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的研究。这些研究呈现以下特点:

1、倡导改变或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换套新的教材,或是说用了新的标准问题,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里面的情况发生变化,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

2、越来越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人本主义心理学探讨的是个体的人,是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人.当代教育研究把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通过实施一定的课堂教学策略,使学生在人格中达成理性与情感意志、科学与人文等方面素质的和谐统一。使每一个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

3、对传统的“注入式”“操练式”教学方法的摒弃。人们越来越反对传统的“填鸭式、操练式”教学方法,主张合作互动、平等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课堂教学逐步走向民主,注重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气氛和宽松的.环境。

4、该领域研究发展地趋势分析

新世纪的基础教育需要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以人为本,实施有效教学,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的学习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课程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课题的意义

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3、通过实验研究,培养一批观念新、业务素质高、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数学骨干教师。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及操作模式的构建,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课堂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

四、课题的设计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

1、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研究。

2、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模式及操作策略研究。

3、有效课堂教学评估的研究。

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操作策略研究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是解决怎样做的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因此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而如何界定和评估一节课是否是有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是有效的学习则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对比实验为主,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积极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确立有效课堂教学的目标及评价体系。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行动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对比实验法:在平行班级中分别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实验。

2、调查研究法:调查、了解、分析实验前后课改年级课堂教学的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事实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探索实施有效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篇9: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及其分析

有效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及其分析

摘要:数学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课堂教学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步骤的安排,做到合理、科学,以使得学生的认知与所要教授的课堂内容之间做到很好的连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教学的内容。本文主要阐述数学教学过程中一般步骤及其相关内容。

关键字:有效课堂教学    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

1.     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与意义

1.1 有效课堂教学的含义

所谓有效课堂教学,就是指在设定的时间范围内,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并获得预期效益的最优化,使学习者与传授者双方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愉快的体验和自信心;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取得进步并获得“有效学习收藏”的课堂教学。在数学的有效课堂教学中,就是教师应用教学策略为了完成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帮助下,达到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体会数学的美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基础上对所要学习的数学新知识进行加固病或得高效的课堂教学过程。

1.2有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贯彻的今天,如何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课堂教学,是有着重要意义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表现在它的现实需要上。新课标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希望改变一直以来教师事主导角色的局面,使得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到转变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的自主的主动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机械重复、强行填鸭式,应当对照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积极思考,促进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创新精神以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这样教学的有效性作为现实问题就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

其次表现在他的改革需要上。新课标这从客观上要求老师有效地改进教学行为,树立教学的有效性理念,让数学教学更加关注学生内化的数学观念,体验数学价值的以及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活动的效益。

发展需要: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引起教学过程基本要素关系的变化和重组,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教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产生革命性的变化。这都要求老师的教要主动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开展数学课堂活动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能促使教师从自身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探索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途径和方法,改变陈旧的课堂教学方式,引起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这对于提高课改的实效性、提升教师自身的素质以及教师专业化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及分析

2.1 新课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新课的导入环节,此环节用时不会过多,但对学生学习心得知识有着引导与启发的作用,故做好新课的导入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在数学教学中,一般要求新课的导入能做到唤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目的。

数学的导入方法有很多种,例如:以旧引新法、直接导入法、悬念导入法、类比迁移法、联系实际法、操作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这些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处理,可以应用一个方法导入,也可以结合起来一起导入。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成创造的、聪明的工具和镜子”故在教学的导入环节中,要利用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思维认知能力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新课程的导入。总之,导入的方式既要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千方百计地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

2.2新课内容的教学

对于新课内容的教学,总体上要注重教材内容的结构和安排,深入的分析教材的每一个环节,立足教材,进行拓展,做到适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从学生的基础出发,结合导入环节中的思想与方法,使得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新知识的学习。一般的,教师应当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需要丰富的数学课程资源,它还包括教学中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所有的教学资料,丰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探索中寻求新的知识。在教学中,将学生分组,使得学生们在小组中互动,在互动中学习,在交流中学习。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中,由于学生在学习圆的有关概念前,已对圆的图形有所认识,课前教师要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以下几方面的资料:怎样可以形成一个圆,可以用什么方法画圆,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源和小组共享,并共同解决课堂上的问题。对学生来说,能用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帮助小组的同学解决问题,会感受到一种成功感,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知识。

其次,新知识的讲授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突出重点、难点。重点点拨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紧扣重点强化难点,板书设计标出重难点。第二做到突出精讲精练。结合本课的'重点、难点,进行精讲,同时精心设计练习题目和实践活动,不盲目地布置练习题和应付性。第三要突出思维训练,这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把问题提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使问题有较高的质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搞满堂灌、满堂问。第四要突出课后作业的典型性,这是高效率授课的集中体现。要求教师在布置适当的作业基础上,课后适当安排复习巩固性作业动手操作实践性训练题目是十分必要的,学习需要消化、巩固,但是教师布置作业时,必须注意是针对本课强化的重点、难点。为了保证课堂授课效率而提出的要求。

此外,新课的学习还要结合实际的情况,应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辅助教学,形象的展示教学内容的本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关于 的图像教学中,就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软件――动态几何作图,应用动画的效果展示A对其函数最值的影响, 对其中期的影响, 在平移变换中的本质作用。同时,还要认清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是为了帮助学生认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并不是让学生应用多媒体软件去学习,这个过程中的主次要把握好,促进教学。

2.3调整补充练习阶段

新知识的教学完成后,就应当以一定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同时也是老师们查漏补缺,深化教学内容的过程。此阶段的练习,一般都是以基础的内容为主,主要帮助学生理解所讲新课内容,讲新课的内容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知识结构融合,形成新的知识认知结构。

2.4 知识的反馈与再认识

知识的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方面他可以帮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再次进行梳理,整合从而吸取教训;另一方面,他可以帮助学生在基本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深化认识,理解深层次的数学内涵。数学的反馈一般都是通过练习达到的,那么在这一阶段,合理的安排教学练习是关键的一步。我认为在练习上应当做这样的安排:在课堂练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本技能与知识,因此,这阶段的作业练习一方面要做到注重基础,立足教材;另一方面要做到对基础知识的进行拓展,联系已经学习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

参考书籍:

【1】:《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 人民教育出版社  .5

【2】:《中学代数研究》,张奠宙,张广祥,高等教育出版社.1

【3】:《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梅全雄,,科学出版社,2009.9

篇10: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初探

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有效性问题.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明白编排意图、遵循循序渐进、注重解题多样、正确运用迁移,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进行研究.

作 者:毛晓慧  作者单位:南通市小海小学,江苏,南通,22601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2009 “”(12) 分类号:G62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策略   研究  

篇11: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总结

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第一、结合实际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发展他们的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而数学同时又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最终服务于生活。可以说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数学,所以,我们所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实际生活、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即数学生活化,那样学生学习数学时就会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会迅速高涨,学习气氛也自然轻松、活跃。

第二、注重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实践活动是实践性、探索性和应用性较强的一类学习活动,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特点。由此可见,实践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实践活动课”也越来越普遍地出现在我们的教材中,出现在我们的教学中。“实践活动课”是小学数学新教材中的一种新课型。教材增设“实践活动”是课程标准新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也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操作等能力的重要途径。

第三、讲究实用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中的使用,我们的教学又迎来了新的阶段。其中,生动的画面、悦耳的声音、优美的文字无不清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充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所以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根据实际需要,适当使用一些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课件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着其不足的地方。有时,精美的课件往往使学生过多的关注于其中的优美画面而忽视教学本身。并且,当教学中遇到偶发情况时,课件本身往往缺少应变,显得比较呆板,等等。所以说,媒体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对教学有帮助,只要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有帮助,那就是好的媒体。总之一句话:适合自己的'教学媒体就是最好的媒体,实用才是硬道理。

第四、追求实效

所谓“实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一节课乃至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乃至一位老师教学教学水平高与低的惟一指标。不管是应用什么教学方法、采用什么教学手段、利用什么教学媒体,一切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

所以说,只要我们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数学课就再也不会给人以枯燥乏味的感觉,数学课就一定能低消耗高效能,学生就一定能学得轻松,学得牢固。

篇12: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三、运用有效沟通技能,改进交流方式

(一)要善于倾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教师应尽量与每一位学生进行积极的个人交流,认真倾听和接受每一位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同时,师生双方情感的沟通和协调、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的建立,需要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老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锻炼了学生的表达力.有效地教学,是通过教学活动对每一位孩子或都个别孩子有所改进都是有效的。

(二)合理运用肢体语言

低年级孩子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具体形象的东西特别感兴趣的特点。如果运用适当的形象的肢体语言,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突破难点、把握重点的重要作用。让肢体语言在课堂上发挥的作用,真正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老师上课时就象慈爱的父母,对回答错误的孩子去摸摸他的头,安慰着他,当有孩子过于激动时,又会安静地站着,注视着那位孩子,让那些得意忘形的孩子静下心来主动参与活动;对孩子们出其不意的回答,睁大一双眼睛,让孩子们冷静下来,继续反思……哪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张疑问的脸、一个生动的动作,都在传递着老师对孩子的情感,孩子们能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得到一种自信的力量,推动着孩子们不断地努力,激发着学习的兴趣。

(三)恰当反馈与赞扬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教学《秒的认识》时,让孩子们感受10秒的长短时,孩子们用了不同的方式完成活动,老师在小结时,对用舞蹈表现的孩子们说:“你真能干,你一定认真地学过舞蹈!”对用拍手的孩子们说:“你很有节奏感,你的音乐学得真棒!”课堂中这样的赞扬伴随着活动中孩子们的出色表现而恰到好处,自然而不夸张,真实地表达老师对孩子们由衷的希望和祝福:“你比老师想得还要多,你真行!”、“你很勇敢,声音再大一点,好吗?”、“你的问题难住了老师,希望大家帮助老师,去查资料,共同解决这个问题,好吗?”、“你瞧,通过努力,你成功了,祝贺你!”等等。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说起有效性,对于参加素质教育改革的教师来说,是个常谈的话题。有效即有效益、效率高、效果好,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既考虑教师教的有效行为,又考虑学生学的有效行为。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策略

一、提高教师教的有效行为,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俗话说“国无君,民亦乱”,在课堂教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教师来带领这群无忧无虑的孩子,那么,再好的孩子也不过是“一盘散沙”,不能成就大业。

1.走到学生中,和学生融为一体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关系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只有师生关系良好,使学生爱学、好学,才能激发学习兴趣。记得以前,我每次上课都站在讲台上,从不走到学生中,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老师老是站在高高的地方……”听了这几句话,我恍然大悟,经过反思,我终于走进了学生中,和学生成为好朋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2.设置合理的作业,全面开动思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设置作业时,我将繁杂的教学知识融入到学生喜欢的游戏中,这样完成的质量好,学生的兴趣高。例如:在教学“除法”时,我给同学们设置了一个这样的作业题:“请你回家,将家中的苹果平均分给你的家人”,自己设置题目,自己解答,结果在第二天的课上,学生们都把自己的小手举得高高的,等待着回答,这充分说明作业的设置直接关系到学生学的情况。同时,在评价作业时,也应时常鼓励学生,也许正是作业本中的一句赞扬的话,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起了孩子们学习的风帆。一个学习较差的孩子,在一次作业中,把一道较难的题目做对了,我不但在课堂上对他进行了表扬,还在他的作业本上,画上一张笑脸,同时,加上了一句话:“你做得真棒,继续努力,老师期盼着你的成功”。就这样,这位孩子在我的表扬和鼓励中,学习认真刻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提高学生学的有效性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

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个开始。而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就是要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例如:在教学混合运算中的“小熊购物”时,我根据与之相关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准备大量的物品,在教室内办一个“商店”,同时让学生准备一定的“钱”(用彩纸代替);在活动中,让学生自扮收银员(或服务员),其他同学扮购物者,由于学生对“买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深深地认识到书本里的知识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

2.加强动手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的心理特征,我觉得在教学中能借助学生亲身经历的事情,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效果会更好。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中,我事先准备好实物—10枝铅笔,让学生自己先去数、去分,然后在小组内共同分,自己动手实践操作,而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3.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采用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及插图等,让学生整体性的认识角,再引导学生观察、制作角,进一步了解角的特点,最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角”,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巩固与运用。再如:在教学“厘米认识”时,当学生初步认识1厘米的实际长度后,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了解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一个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等,借实际的东西初步了解,再进一步深化,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

4.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例如:在教学“数的比较”中,我采用游戏及鼓励的言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学中,我加入了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块进行比较、猜测,让学生先写一个两位数,而我写一个三位数,进行比较;再让学生写一个三位数,而我写一个四位数,进行比较……依此类推,让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来寻找规律,这样学生不仅兴趣高,而且也找到比较两个位数不同的大小的初步规律。接着再让学生在游戏“猜数”中进行比较同位数的大小,从而总结出数的比较规律,从而实现了本课的目标,也真正做到了自主教学。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张奠宙等.数学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3]朱仁宝,王荣德.21世纪教师素质修养.浙江大学出版社,.

看过“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论文

2.浅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论文

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13: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摘 要】教学是一门艺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是每一位老师永远的追求,本文是笔者在教学中对有效课堂的一些尝试,与大家一起交流,以作抛砖引玉之举。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情境要有明确目的

著名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根据小学生的注意及思维特点,教学中应不断变换刺激的角度,多给学生一些新鲜的刺激,让学生全方位,多侧面接收信息。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可以借助孩子们喜爱的童话中的角色“七个小矮人”,从“七个小矮人”的图片中找到变化规律,从而导入教学“7的乘法口诀”。借助奥运会开幕式倒计数的激动人心的画面,让孩子们了解倒计数时的10、9、8、7……用的时间单位就是“秒”,激发孩子们学习《秒的认识》的积极性。播放“新闻联播”的片头曲,让学生观察播放时间,从孩子们司空见惯的画面过渡到《24时计时法》的教学,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二)情境要有“数学味”

特级教师徐斌说“生活化情境应是有选择的,就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应有浓浓的数学味,应避免虚幻和幼稚化倾向”。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应该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关注情境,应该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简而言之,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服务于“数学味”。创设的情境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而且要比较具体、明确,要求教师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及时从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让孩子们说新闻联播的播放时间,并且观察民屏幕上显示的时间,自然而自然地就介绍了这节课学习的内容“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三)情境要有现实意义

在教学活动中,再现或模拟一些涉及数学的真实情境,都是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内驱动力,激发了孩子们尝试欲望,让学生与生活“亲密接触”,让数学活动与生活“紧密接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抽象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更热爱数学,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提高了孩子们自身的数学素养,让数学课堂迸发出了灵感,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二、着力打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教学前几分钟,热情地和孩子们问好,和孩子们一起作课前准备,课桌上只摆放哪些与学习有关的用具;告诉孩子们课堂发言要大胆,争取一切机会,教孩子们要自信,把一只小手当作一棵出类拔萃的大树,举得高高的,引人注目,引起老师的注意;给孩子们介绍如何做一位聪明的孩子,善于思考,倾听他人发言,尊重别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猜测今天的学习内容,说说怎么知道的,让孩子们明白收集信息的途径.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

篇14: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总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追求高效教学是教学的本质所在,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也不轻松,质量又不高的问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课题之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在我校组织的针对课堂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中,其结果反映出我校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着如下几个共性问题:一是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教学盲然;二是新课前盲目出示学习目标,淡化了情境创设,整个教学机械呆板,不够生动,对学生没有吸引力;三是教师讲得太多,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太少,学生无法当堂完成作业;四是教师较多是关注自己的教,而较少关注到学生的学,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自学流于形式;五是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太窄,差生容易被忽视,造成学生两极分化严重等等。存在这些问题的课堂,其教学效率很难保证。这种“教师中心,机械模仿,系统传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缺乏思辩与创新,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体现,学习积极性被压抑,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这种缺乏生命活力的、僵化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核心概念界定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核心概念界定

(1)对“高效课堂”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一般来说,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率在95%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立足点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发展”。

(2)对“教学模式”的界定

“教学模式”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一套计划或模型,是基于一定教学理论而建立起来的较稳定的教学活动的框架和程序,也就是各种教学活动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从而组成的具有动态性的过程,从微观的教学活动的角度看,它具有变化性,但宏观的过程角度,又具有比较稳定的过程形式。一种教学模式由几种教学策略或教学方法实施的教学活动组成。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在某个具体领域的具体化,同时又直接面向和指导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2、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播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主动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其理论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倡导的学习原则:①在学与教的关系上,应该臵学生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组织教学;②在教学目标上,要以教会学生学习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主要做法

1、英国肯特布雷大学爱伦·史博教授研究的“优秀的教与学”和我们研究的“高效课堂”从本质上看是一致的,都是在追求教学的最高效率,爱伦·史博教授对高效的理解是从高效享用学习资源,单位时间内高效学习,高效完成个性化学习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高效互动与滋养四个方面来研究的。与我们新课标中所提到的三维目标也是吻合的。艾伦·史博教授的研究对英国小班化的教学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与优化的作用,而与我们国内的大班额集体授课的现状不太适用。

2、全国著名课改专家李炳亭先生近年来专注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实践工作,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论素养,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特别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受到全国教育同行的高度评价。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杜郎口中学的

“三三六”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等。但是这些“高效课堂模式”适用中学生的比重较多,而适用于小学的内容占的比重较少。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主要是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本课题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目的和意义:

一是探索出适合我校小学数学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意义:改变我校现有的缺乏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可以解决我校课堂教学中现有的一些问题,使课堂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而且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土。

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意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要我学”转为“我要学”,面向全体学生。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三是以研促教,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意义:促进我校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高效教学观,逐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进而优化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预计用两年时间达成如下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适合小学数学特点和我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和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校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有效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参与,乐学、会学,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通过本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研意识,促使老师们加强学习和交流,打造一支爱学习、会研究的教师队伍。

5、在研究过程中,举办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促进学习型校园的创建和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氛围的形成。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1、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听评课、教师访谈、学生座谈等途径,调查研究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通过理论学习,研究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学生观是什么,对课堂教学有哪些要求,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

(3)通过对当前国内有影响和实效学校的课堂教学的观摩学习,研究他们课堂的特点、基本点、基本模式、课堂评价、要求和管理等。

(4)研究教材,教材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载体。研究对教材把握、处理的度和呈现形式。

(5)研究学情,要分析学生现有的水平和对教育教学内容的思维能力、接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习兴趣、动机、意志、情感等。

(6)研究学法和学习方式,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究自学、帮扶、互学;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存异质疑、交流展示等学习方式的组织和引导要点。

(7)研究教法。立足学情和教材不同内容和课型,运用什么样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才能使学生高效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8)研究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研究,初步制定出各学科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可持续作用”的、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课堂评价体系。

2、通过分析存在的问题、理论学习、观摩学习、教材研究、学情研究、学法教法和课堂教学评价研究,探索出适合本学科的课堂教学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七、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行动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比较研究,访谈等。

八、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为20xx年3月——4月,共分为五个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调研、动员、组织学习阶段(20xx年3月—20xx年4月)

1、通过开展问卷调查、教师访谈、学生座谈、课堂观察等途径,了解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组织召开多种形式的教学改革讨论会,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活动。

3、教学骨干赴洋思中学现场观摩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

4、组织赴洋思中学学习的教师开展校内课堂教学改革研讨课。

5、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理论、教改动态,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话教改,谈困惑。

第二阶段:初步探索实践阶段(20xx年5月—20xx年7月)

1、成立《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组并开题,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在课堂教学中改革实践,上研究课。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研究,不断实践、反思、学习、探讨、改进、再实践。

3、学校为课堂教学改革创设条件:配臵电子白板,在校园网上建专题学习空间,增添学习资料、加强教研学习的力度以提供智力支持等。

4、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初步制定出能指导课堂教学改革总体方向的“德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5、积极开展新模式研究课活动,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各子课题组研究课等。

第三阶段: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8月—10月)

1、各子课题组全面、深入地开展课改研究。子课题组成员加强相互听课和研究。各子课题组负责人要带头上模式研究课,课题组每周要推出至少两节组内模式研究课,并及时评课、总结、改进、调整。

2、每个年级设两个教学模式改革实验班,实验班的教学都要按新模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实验班老师加强学习和交流,课题组组织实验班老师每周开一次实验研究会,找问题,想措施,及时调整。

3、对实验班的学生进行纵向跟踪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非实验班的学生进行横向定期对比研究。

4、组织校级公开研讨课、请课题组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课堂教学比赛、经验交流会、专家讲座、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改进实践模式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求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5、课题组总结形成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评价体系。

第四阶段:全面实施阶段(月—201月)

1、在全校全面开展新模式的课堂教学。要按课题组总结出来课堂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

2、课题组及时总结改革中的成功经验,每周开展两次交流研讨会,推广经验,改进不足。

3、加强学习和交流,积累经验。学校每周组织两节校级示范课,推广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经验。使各学科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

4、依据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组织开展人人上达标课活动,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第五阶段:总结推广阶段(年2月—2013年4月)

1、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课题组及时总结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制定措施,深入开展研究,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细节问题加强研究。

2、课题组及时总结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中的成功经验,以专题讲座、研讨会、学习简报等形式予以交流推广,供教师学习借鉴。

3、课题组对全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学校实际,总结出具有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4、表彰先进,深化完善。学校召开阶段性成果表彰会,对教学改革中表现突出的科组、优秀班级、备课组和教师个人进行表彰奖励。进一步深化完善我校课堂教学模式。

九、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策 划: 刘旭东(静宁县德顺小学校长)负责课题的策划、组织、管理和研究工作。

组 长: 杨小生(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统筹安排部署课题研究、过程实施、开结题和教学实践研究工作。

副组长: 张继红 负责子课题《高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工作。

刘小梅 负责子课题《低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工作。

成 员:

刘咏梅 张谨强 负责课题实施过程资料收集与文秘工作,参与高年级子课题实践与研究。

王桂霞 负责课题实施过程资料收集与文秘工作,参与低年级子课题实践与研究。

李宁霞 江学明 张芳霞 胡耀生 参与高年级子课题实践与研究。

马 玲 王小霞 邓 琰 梁惠玲 参与低年级子课题实践与研究。

十、预期研究成果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调查报告;

2、课题开题报告、实施方案、研讨课例、课堂教学评价表;

3、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分析(每人至少一篇);

4、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论文(省级以上正规刊物上发表);

5、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优秀课堂教学实录精选(音像制品);

6、《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结题报告;

7、《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优秀论文集》和《教案集》(校本教材)。

十一、完成项目研究的基础和保证

1、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

(1)杨小生,刘旭东《小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教学论文的案例集》专著,20xx年4月。

(2)杨小生,刘小梅。“浅谈如何有效使用小学数学新教材”,《陕西教育—教学》,20xx年第3期;

(3)刘旭东,“努力探索适合我校课堂教学的新模式”,《甘肃教育督导》,20xx年第2期。

(4)刘咏梅,“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第11期。20获甘肃省中小学和学前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获一等奖。

(5)江学明,“利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育与管理》,20xx年第4期。

(6)张继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甘肃教育督导》,20xx年第5期。

(7)张谨强,“《可能性》教学课例”,《教育与管理》,20xx年第4期。

2、主要参加者的学科教学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 课题负责人:杨小生,现年40岁, 1991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静宁县德顺小学学校教师、数学教研组长,小学数学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学能手,甘肃省教育学会会员。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和研究,先后在各级刊物中发表论文10多篇,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长期承担本地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学工作,经常赴外地进行理论学习和培训,曾参与甘肃省“十五”、“十一五”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教学成绩突出,课堂教学效率高,多次被评为县级“小学数学教学标兵”。组织、统筹能力强,实践、研究时间充足,全面负责统筹、安排部署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与结题工作。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年富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研究能力强,工作严谨,是在一线工作的数学骨干教师,具备课题研究能力。多次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学习。实践和研究时间充足,负责课题研究工作的具体实施,包括调查研究,从事对比实验,搜集整理资料,管理档案等。

3、完成课题的保证条件

(1)智力保障。课题组原班人马已于前两年组织开展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省级课题研究,现已结题,编辑出版了《小学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行动研究论文和教学案例集》校本教材,收集了课题组所有成员撰写的50篇论文和课堂教学案例,其中9篇论文和案例在省级以上刊物中公开发表,有6篇论文和案例获省市级一、二、三等奖,有30余篇在县级刊物中发表,目前正在积极申报成果鉴定。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同行们的一致好评。这为我们下一步研究“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已我们组织部分课题组教师到洋思中学观摩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我们还将邀请课改专家作讲座,邀请优秀教师来我校上示范课,学校已配臵课题研究所需的学习资料。

(2)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教研激励制度。

(3)物质保障。学校设臵专项研究经费,各班教室已安装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设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辅助工具。

篇15: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有效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入,丰富多变的课堂活动设计成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之一。然而,在这些活动的背后,不少却露出浮华,流于形式。让人感受到了热闹,却很少让人心动、记忆深刻。究其原因,许多课堂的活动仅为活跃气氛而设计,缺少深刻的挖掘,没有触及到学生内在的思维和情感。那么理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可以利用朴实的素材、朴实的课件、朴实的语言、朴实的评价演绎一堂堂让人赏心悦目的高效课堂。我更加深信朴实,能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数学的真谛在于简而美,如何才能将朴实的思想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自身的教学感受与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体验,有以下粗浅的认识:如果让真、朴、诚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所谓的真就是小学数学的教学情境创设简洁真实、朴指教学方法力求简朴实用,诚指教学评价中做到简明真诚。正是这三者可以支撑起朴实的数学课堂,让课堂更精彩。

一、教学情境简洁真实

良好的教学情境设置对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如果牵强、盲目地应用教学情境效果会适得其反。数学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衔接性和连贯性特征更加明显,因此,数学教学情境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起点上,只有真实才会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发生联系,激活个体的认识。同时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能让学生尽快地投入学习、交流活动中。为了实现简洁真实教学情景创设,需要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教学情景设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联系已有的知识

从已知到未知的循序渐进是数学教学需遵守的最基本原则之一。 已知是学生学习未知的基础。因此,联系已掌握的知识结构,创设简单、学生可接受的教学情境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执教《千以内数的认识》时可以设计三张数字卡片:0、1、6,让学生自己任意摆一个三位数,试着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比一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关注起点,让教学自然流畅。

(二)来源于生活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设计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兴趣,快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如在《百分数的认识》教学中,可用两个瓶子,一个为矿泉水瓶,另一个为果汁瓶。课堂上,学生们很好奇,他们天天见的瓶子,但从未认真去看上面的成分比例。于是,让学生看看两种饮料成分比例,并进行比一比。通过瓶子的标签认识,学生知道了百分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用两个瓶子为百分数的教学做了铺垫。

(三)设置问题探索情景

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比如说,学习百分数的知识以后,创设这样的一个情节,首先需让学生明白商场促销打折的百分数含义,商场开展文具促销活动,购满30支笔打八五折,购满20支打九折,20支以下每支2元,如果有45位同学想买笔,请问如何购买最划算?这样联系教材和实际生活的问题,学生是喜欢的,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并进行了数学的应用探索。

二、教学方法简朴实用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新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系列的新方法如:模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自学辅导法、研究性教学法等等,这些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很好的补充,对提升教学效果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这些方法往往不具普适性,只针对某个特殊问题,或某堂具体课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数学的学科特性来说,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才真正贯穿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我们需要掌握一些数学教学的最基本手段,不受课程内容的制约,信手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从教学媒体、教学工具及教学语言三方面,探讨如何将一些简朴实用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一)以板书为主,课件为辅

多媒体课件已成为现代教学不可或缺的工具,有效的数学课堂并不反对课件的使用,但反对夸大课件的作用。事实上,数学课重视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盲目使用课件可能会让学生抓不清主次,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而且,课件代替不了教师的板书,尤其是数学教学,教师用板书一步步的推演,学生获得的是一种过程体验,这是多媒课件无法比拟的。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板书往往比课件更具体,更有亲切感。数学课堂中,利用课件的作用只是辅助性的,并且是要用在特别的情景下,特殊的教学内容中。而朴实、有效的课堂却贯穿于普通的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教师的真功夫。往往就一支粉笔,一个推导,一句提问,就可将数学课堂演绎的十分精彩。

(二)学具教具身边找

越简单的学具和教具,学生越容易理解,也越容易自己试验和模仿,这对学生思维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可以这么说数学的学具教具就在身边。

如在三角形面积计算教学中,用到一张A4的打印纸,问学生这张纸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自然的想到长乘宽。当我用剪刀将打印纸沿对角线剪开,变成了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再试问学生,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如何计算?学生很容易联想和推导出三角形的计算公式:长乘宽除以二。一张纸简单的演示,学生轻松的理解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语言力求精炼简约

数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严谨和准确是其主要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数学课堂语言能规范、简洁和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做到言简意赅、防止含糊不清,通过精炼简约的语言传递数学思想。如,对于描述定理等式两边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成立,如果描述为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数,等式仍成立,这样就会出问题。又如,关于倍数的表述方面,增加了、增加到与倍数一起搭配使用时要严谨,增加了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的部分,而 增加到指在增加后总的结果。因此教学过程中,从细微入手,潜移默化,通过严谨的语言为学生规范的数学表达打下扎实基础。

三、教学评价简明真诚

良好的教学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学评价需要由结果评价转向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

课堂中积极的教学评价不要吝啬,但也不要太多太滥,否则赞扬就会贬值,失去了激励功能。简明指出受表扬的行为,并不是用一句你很棒了事。需要从中挖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及思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能力,并真诚明确的点出来。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教学过程中,给每个学生发一个纸质的三角形,让他们计算三个角之和的度数,大部分同学用量角器,分别量三个角的度数再求和。但也有同学将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还有同学将三个角按顺序分别描在一起。对于大部分用量角器求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学生,需要表扬他们基础扎实;而对于撕下三角形的学生要赞扬他们的想象力丰富;对于通过画画来求和的学生要赞赏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具体的能力与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评价和表扬,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强化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因此,用简明、真诚的评价语言需要指向学生优秀的品质,落在课堂关键的地方,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精神焕发,精彩不断。

综上所述,针对数学简而美的本质特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简洁真实的教学情境、简朴实用教学方法,以及真诚地实施教学评价,能让数学课堂实实在在,诚诚朴朴。朴实的课堂,不仅留个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同时也为教师留下更多的空间去观察学生的所思所想。总之,多一份实在,少一份喧哗;多一份真诚,少一份敷衍,朴实,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篇16: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从三个环节入手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

高平

无论是在传统的语文教育背景下,还是在大力推进新课改的今天,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如何有效组织语文课堂教学,都是广大语文教育界同仁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一般来说,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这里所谓的备课,并不是单一的备教材,还包括备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深入课堂,广泛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与思想差异。从而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差异,精心设计面向全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符合课标、难易适中的问题情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除了精心备课,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有效组织。良好的教学秩序和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最终是通过课堂教学体现出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创设教学氛围。

一、导入环节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们开始一项新的工作或进入新的学习状态时,充满热情和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导语的设计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的干劲,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比如,教学《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课时,可设计导语为:“1933年1月的一个早晨,一个年轻人站在阴冷、潮湿的牢房里,外面是漫天飞舞的雪花。他不由得因冷而神飞,睹雪而思人,想起了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普通农妇,他的保姆――大堰河,挥笔写下了《大堰河――我的保姆》这一首蕴涵了浓浓深情的诗歌。这位诗人就是艾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然后板书课题。这比‘今天我们来学习艾青的诗《大堰河――我的保姆》”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此诗的兴趣和激情。

二,正课环节

这是教学中最关键的一环。教师应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法。总的来说,就是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以主动学习的权利。叶澜教授曾说:“没有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育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要扮演好这个角色,除了熟练地驾驭教材外,还应练就扎实的基本功,具体做到“准、活、精、情”。

所谓“准”,是指三维教学教学目标定位要准,重点要突出,杜绝知识性错误;所谓“活”,是指教法要灵活,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确保学生“爱听”“爱学”,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精”,是指教学语言要精练,要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不说无关的话,而且说得恰到好处;所谓“情”,是指情感要丰富,课堂上要尽量陶冶学生的高尚的情操。

比如,教学《大堰河―一我的保姆》一课时,应该把目标确立为:“知识目标:准确认读课文下注词语,并掌握它们的`意义;了解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方法在诗的运用和作用;能力目标:学习用诗歌的形式描写并抒发感情;学习、把握诗的节奏和旋律,体验诗人对劳动人民真挚、热烈的感情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贯穿全诗的思绪和激情,理解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怀念之情,实质是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的赞颂。”(参看农垦三亚高级中学陈飞妃老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学设计)

此外,还应最大限度地发挥表情艺术和体态语言,力求感染学生。

三、作业环节

作业是教学效果的反馈,教师可据此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情况,因此作业布置也显得尤为重要。不能只图批改方便,而布置一些答案唯一的作业,而应注重作业的生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因为,学生是人,而且终究要成为社会上独立生活的人。通过作业引导,使其早日走近、认识生活是有深远意义的。如学完《孔雀东南飞》后,可布置作业为:选择本诗中感兴趣的片段,可以大胆想象,扩展细节。改写成故事或者续写本故事,题目自拟。此作业可使学生从课本走向生活。

“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设置一些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作业,让他们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所学知识,将会受到新的启发。如学习了朱自清的《背影》后,可要求学生回家观察父母亲的背影,然后写一写自己的情感体验或得到的一些感受。

此外,作业还需创新。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现代型的人才,需要的正是创新,就作业这一不足道哉的环节来说,也应体现创新。比如,与其让学生抄写“沙漠、戈壁、排球、老人、报刊、电影”这几个词,还不如让学生用这几个词写一段话或编一则故事。可见,在布置作业的时候,不能过于单一化,而应从多方面出发。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全面发展。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统得紧。只有在教后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寻找不足,不断地思考解决策略,才会总结组织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才会上好每一堂课。

作者单位:甘肃省岷县第四中学(748407)

篇17:有效课堂教学总结

有效课堂教学总结

有效课堂教学总结-07-01 21:20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所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对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的课是师生轻松的课堂

一堂语文课的意义不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些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优美、富有激情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有所发展。而一堂课的的学习是否轻松,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学生。如若学生始终能被精彩的课堂所吸引,在强烈氛围的渲染下不知不觉地度过35分钟,始终兴趣盎然地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的每一步,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能够在学习中真正有所得,那就是一堂有效的课。因此,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人的发展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教学中涉及的问题就要有梯度,让处于不同阶段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并把自己独特的见解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就会在老师的引领下入景入境地读,入情入理地说,课堂也就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因而课堂就会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这样的课堂自然会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

二、有效的课是常态下的课堂

叶澜教授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方向。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从而构成了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空间,这是一个真实的课堂,是学生思维开放的课堂,更是闪动着学生灵性的课堂,这种状态绝不是课前可以完全预设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要集中精力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应,着眼于学生真实的学情,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积淀和智慧,超越课前的预设,灵活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在对话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导,在引导中感悟。在教学过程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沉默,让人看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步和成长的过程,也只有这样常态下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有效的课是能体现语文价值的课堂

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是衡量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一堂有效的语文课是否有效要看学生有没有充分地读,有没有读和写的结合,有没有掌握一些自己读懂语文的方法,积累到一些语文学科知识。因此,教师要仔细揣摩文本的内容,关注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表达情感的,要找到训练的点,通过引导学生精读、体悟课文中典型的字词、典型的句段,启发学生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大力鼓励学生问,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好问习惯。要让学生把该记住的东西记住,学会该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要求背诵的篇章都尽量在课堂内完成,让学生在课堂内就感受到成功感,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反反复复的听说读写中慢慢形成,逐步提高。把课外的时间用在广泛阅读课外书上,让学生在博览群书中提高语文能力。老师目前只有把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真正结合起来,才能使语文课堂重焕生机,取得显著的效果。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篇18: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针对于有效课堂改革和发展,是一个严峻性话题,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首先,如果有效课堂不是有效,那么成绩提高不理想,事倍功半,在教学中花时费力而收获不理想,因此,有效课堂,不只是简简单单有效。我认为,有效课堂,应该要做到最大化吸引学生兴趣,那么如何做到最大化吸引学生兴趣,而能够完成我们的教学目标,虽然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但如果从这里入手,那么我们教学工作岂不是事半功倍,因此,在进行有效课堂教学,首先应该分析本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基础知识,对于获得新知识是否有关联性,如果有,怎么开展这一节课,如果木有,如何引导学生新知识传授和接受,因此,有效课堂是个新颖话题也是一个严肃性话题。

比如教学高年级和低年级数学区别行就比较大,首先低年级数学容易教学但是需要老师的各方面引导,而高年级需要不仅仅是知识丰富、也需要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加强,综合素质的提现,是一个在低年级的全新体验,也是对我们人生观一种提现,因为在高年级中,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认为自己就是大人,导致做事情思维误区,从而发生不良后果。

有新课堂,如何进行最大化教学,首先老师只有充分理解课本,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基础知识结构化,用多媒体PPT和教师各方面综合素质表达,这样有效课堂能够有些收获。

篇19: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本学期开校初,在县教育局和学校的积极倡导下,要求每位教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快乐、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学校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彻底地改革。我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不断地摸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课堂教学效果有所提高。下面就自己对“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模式实践心得,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我认为不仅是几个提纲,几个问题就能解决的。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教的效果。所以教师依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好学生探究的问题、探究的过程,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过程中历练学生,在总结和运用中提高学生。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当学生自学时教师该干什么呢?我认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进行巡视、指导,特别要注重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指导和点拨,尤其要了解、收集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为后面的学生教,教师讲打下基础、做好铺垫。对于出现的问题应该尽量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解决,即同学之间的互救、讨论、讲评等。这样不仅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等生的提高。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我们切不可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属于教师讲的内容必须讲清楚、讲准确、讲精彩。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要讲,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要讲,某些问题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教师要讲。

“先学后教”的模式下,对于课堂达标练习的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适时、适度地合理分步、分层达标。另一方面,在选题上一定要慎重,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新型的、运用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解决,避免重复、过难情况的发生。同时,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检测效果,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收集学生达标的真实情况,了解本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采用“生生”和“师生”的灵活方式进行查漏补缺。

篇20:有效课堂教学反思

心理活动课教学,我是比较喜欢的,因为心理辅导活动课和思品这门学课有很多相似之处。甚至一开始我努力想把他上成思品课,在备课时,创设情景、课堂活动、课堂讨论、设计问题这些环节我都精心设计。欲使每一堂课都以思想品德课的模式呈现。但随着教学的深入,以及心理活动课中的不理想,使我认识到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于是我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活动课的活动观念,发现心理健康课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授课内容、方式、语言都与一般文化课有着一定不同。它涉及知识领域广泛。在活动中体验,绝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应该有主题、有核心行散神不散而实践这一教学要求就需要依托课堂讨论来完成。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小组讨论,另一种是全班讨论。通过讨论不仅调动学生积极主动,还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在一定成度上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但在讨论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活动效果和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提高。现将课堂讨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情况反思如下:

(一)构建小组合理化鼓励团结合作

各班按4——6人为一小组,但这样的分组导致有些小组参与性强,有些小组成员因比较内向或不善于言语表达又缺少组织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组织引导而参与性不高,往往围坐在一起讨论与问题无关的内容。讨论成为他们闲聊的机会。这样不利于课堂的管理。

面对这样情况,指定较活跃的学生为组长并进行分工。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任务有讲述、整理、发言视情况轮流完成。每讨论一个问题要求每个成员积极参与并以小组为单位记分奖励。同时,记入班级管理记录中。这样讨论时声音轻了,一些不太爱动脑筋、懒惰、内向学生也开始积极参与,讨论不在是优秀学生的专利。同时提醒强调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小组成员要把自己小组的精神智慧展现给其他小组。比看谁合作最好,谁精神最可贵。当发言学生做到这一点时,应及时鼓励称为:某组精神。学生的团体意识争强了,把每个小组的特点都展现出来。

(二)选择突出的问题,围绕中心,行散神不散

例如:《如何与老师沟通》一课时安排三次讨论“有关赞美老师的颂词”“如何与老师沟通”“如何向老师表达自己的关心”,一些学生害于面子不发表言论,课堂死气沉沉。心直口快的学生一说讨论马上就高兴手舞足蹈唠起闲嗑了。认真学习的学生抗议了。喜欢玩的学生高兴了,教学效果不佳。为了体现新课程理念,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只选择一个讨论价值的问题去讨论以达到活动课目标。

以后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课教学目的。设计一个课题,这个课题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值得讨论,而且讨论目的是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的。

这样整堂时间宽裕教学过程清晰,学生有了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

(三)课堂效果让学生自己去体会

一开始,为鼓励学生要听完他们的发言,如果思路对的,我就说:“很好”“好的”回答和教学目的相违背的,我就会说:“你的想法很特别,很好”如此一来学生听得稀里糊凃心里直嘀咕到底对不对?我还总是重复学生的语言。这些话都是无意义的。对于开拓思维,引导学生往深度方向思考是没有多大帮助的。如此一来讨论显得单调,有时会让学生偏离活动目的。

面对这种情况,我比较茫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后来听了几堂示范优质课后。有了一点认识和体会。一方面,备课时,备学生这方面不充分,考虑问题的角度单一,加上教学经验不丰富,课堂上应变能力、个人素质、对于学生的个性表现、我手足无措;另一方面,问题设计不够生活化,上课时没有进入教师角色,教学过程生硬不灵活。之后在点拨引导时我注意站在学生的角度,联系他们的生活状况来看待他们的回答。对于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反面的回答,我不自己做判断。而是请其他同学说说对这个回答的看法。这样,师生点评、生生点评使得整堂课的点评和引导变得生动起来。这个点评和引导实在是一个很难把握的环节,需要在生活中不断留心,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才能不断进步。我想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最大的差距就在这里吧!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就会变得形式生动内容充实。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发散思维和想象思维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结合作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想要成功地驾驭好课堂教学这一过程。需要自己把握课堂纪律,备课充分。特别要备一些“特殊学生”。同时,选题要典型、符合学生实际生活、情趣、点评要深入,语言要恰到好处,有幽默感。这些都需要自身具备高超的调控能力。而能力的拥有无疑需要不断学习积累,不断思索实践,才能有所进步和创新。

相关专题 课堂教学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