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koal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koala”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共1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黑龙江省桦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傅贵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六、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所述,只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阐述实验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六种能力,其实在每种能力的培养中,又都包含着其它能力的发展。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如何真正运用好实验这个教学手段,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好坏和学习效率的高低。我们国家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城乡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各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有差别,许多仪器设施还不具备,这就要求我们依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增加实验投入,自购、自制一部分教具,尽可能给学生创造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较好的学习环境里掌握更多的知识,具备更多的能力,为二十一世纪的祖国建设输送合格人才。

篇2: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

[1] [2] [3]

篇3:[中学化学]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中学化学]在化学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祝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二、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

[1] [2]

篇4: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篇5:[电教]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电教]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

[1] [2]

篇6: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1] [2]

篇7: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

[1] [2]

篇8: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论文

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论文

物理实验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如何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下面结合实际谈一些具体作法。

一、首先加强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目前学生反映物理难学,难就难在教学内容很抽象,其主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讲课时照本宣科,不做实验,把原来生动丰富的知识变成一堆枯燥难懂的材料。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抽象概念,必须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物理实验特别是分组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规律。因为分组实验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自动手,能直接观察物理现象及过程。只讲授实验不做实验,学生只能死记所讲内容,如果是边讲边做,在做的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动脑,对本节课的认识会更深刻,动手、动脑能力提高了,学生更能准确认识物理规律。

二、注重实验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注重实验细节,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关键。学生做实验时,总是要求认真观察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

例如,在做“单摆实验”时,要求学生观察秒表的走动特点,使学生了解到秒表的走动不是连读的;还向学生提出“为什么不能让小球形成圆锥摆?形成圆锥摆时,周期变大还是变小?”大部分学生以为周期T变大,而实验测定结果周期T变小。通过讲解说明,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学生也感到有种意外的收获。从而使学生认真细致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一实验多做,培养学生多方位思维能力

通过一个实验多种做法的训练,使学生的思维扩散开来,而且思维的层次逐步推进,达到思维流畅,串联变通的目的。

例如,在“伏安法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实验完毕后,要求学生以“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为基础,思考能测电源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其他方法,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出如下两种:

①已知一只伏特表和电阻箱;②已知一只安培表和电阻箱。

一实验多做,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利用实验结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学以知用,才是学习的目的,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做好实验,还应该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如何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在做完“单摆实验”后,我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个题:用一个砝码、一块秒表、一根细线,请测出实验桌的高度,这时学生活跃起来了。最后学生总结出:

①砝码和细线组成单摆,通过测摆长可以测出桌高。

②秒表和砝码可以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H=gt2来测(误差较大)。

在物理实验中,要克服“就题论题”的方法,应从多方面启发诱导学生善于观察,引发联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篇9:浅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浅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论文

摘要:本文介绍了在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详细强调了二十一世纪实验室在高校中的地位与作用。改革旧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大学生在实验记录、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方面技能和方法,为二十一世纪和十二五规划培养优秀人才而努力。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严谨求实;综合素质

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上。创新一般是指对思维主体来说,是别出心裁,突破常规,首次出现的思维活动。在大学物理实验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塑造创新性和创造性人才,是当今教育和教学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本文就此谈谈粗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重新认识物理实验课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面向21世纪,为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首先应该对高校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重新认识。高校的实验室是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是反映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诞生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它是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创新欲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课堂。通过实验课的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学习和应用新仪器、新技术和新方法,充分发挥其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在人才培养方面,实验室是开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场所。因此在高校中,起到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二、改革陈旧的实验课教学内容和模式,树立知识能力并重的创新实验观

目前,实验室开设的实验课大多数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其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教师包办,学生“全托”,仅以验证所学的某一理论为目的,起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作用,达不到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实验研究能力的目的。目前多数实验项目仍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教学方法仍为机械式的学生“跟着教师走”,甚至教师“牵着学生行”,走完“程序化”的步子,实验也就结束了。体现不了学生在实验课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在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感到实验课枯燥无味,没有学习兴趣。一旦让学生独立操作或换个实验项目,便目瞪口呆,束手无策。改革的思路应该是:一方面,要减少单一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的实验内容和方法;另一方面,要与时代特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来审议过去的实验内容和方法,要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研究传统的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存在的问题,要注意吸收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注意应用实验研究和实验教学的现代化手段,不断充实新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课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内容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不同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交叉与融合,用实验来串联知识,通过实验来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就是需要改革的目的。

三、通过实验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就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而言,应该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的综合培养。

1.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理工科学校本科教育从基础到专业课都有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课教学中,经常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实验记录不规范、不完整,个别学生还有抄袭实验报告的行为。这些现象反映出有的学生对实验教学课不够重视,还缺乏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从最基本记录实验数据抓起。向学生强调实验记录的重要性,并告诉他们同一实验而不同设备的基本参数和系统误差是不完全一样的,因此实验前必须记录实验仪器设备的编号和有关参数,以便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用,必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探索能力。

观察、探索能力既是综合素质的基本要素,也是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首先具备的。培养学生的观察、探索能力应该贯穿整个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演示或简单地告诉学生实验操作过程,而是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提出许多相关问题,启发诱导学生认真思考和探索。通过这一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到要想做好实验,必须认真观察,思考和努力探索后才能获得。提高了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有的学生轻视实验操作训练,实验动手能力低,造成同学之前不能协调配合,也常造成同一小组实验失败。因此培养学生实验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也是实验课教学目的之一,不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方法,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实验操作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要尽可能增加实验仪器的台套数,控制实验人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克服学生眼高手低的毛病,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

4.培养学生实验数据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另一种倾向:学生以为实验课只要学会实验操作就行了,不重视实验结果,因此有的学生在处理实验数据的过程中,不知道保留几位有效数值,不会进行误差分析,甚至不会画实验数据相关关系图,更不能从实验数据中归纳出普遍规律的.现象和推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根据不同的实验,让学生学会处理不同的实验数据和误差分析,并做出实验数据相关的关系图,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推导等训练,然后再写出实验报告。通过这些措施和手段逐步提高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归纳,分析推理的能力,最终让学生认识到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只是实验课教学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分析验证某些定律和假设,建立某些法则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从而道出事物的原因和结果。

“创新”有两层含义,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没有创新意识就无从谈创新能力,但不是有了创新意识就有了创新能力。两者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学生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综合素质,才谈得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精神振作起来,在学生茫无头绪时给予启迪,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能受益终生。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也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围绕着物理实验教学这个核心,开展以物理实验的创新为主体的创新教育。更有利于学生养成物理素质,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培养未来的创新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实验技术与管理第20卷第1期,.276~81页

〔2〕黄永琴《论实验科学改革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18(4)54~59页

篇10: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

在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物理学的每一个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发现与确立大都依赖于实验,同时实验也是研究和发展物理学的最基本手段。它不仅是技术的操作过程,还包含了丰富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以及创造原理和创新能力。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但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并在课堂教学中科学实施。

一、注重实验的导入,构建科学探索的课堂氛围

大多数教师都会注重新课的引入,但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怎样导入?却考虑得比较少,往往直接把实验装置摆上讲台进行演示,这正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弊端。事实上,一个好的实验引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强烈兴趣和求知欲望,还能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提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条件,使他们的创新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

实验的引入十分重要。因此实验导入时,可以先推导出即将演示的实验的原理,也可以先导入其所用器材,进而介绍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不管哪种导入方式都必须注意合理“布局”,教师的提问或是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都要能刺激学生心理产生疑问,进而激发探究欲望,这样学生才有探索的内动力,才能形成探索的课堂氛围。学生一旦有机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问题,他们就会在推导过程中积极应用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分类与比较等各种思维方法进行思考,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提高了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还激励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注重实验的实施,突出科学方法,突显创新意识

一个成功的演示实验,不仅要有理想的实验装置,更重要的是如何实施实验的演示及教学,以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功能。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实验中的技术、丰富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以及蕴含的创造原理与创新技法传授给学生,对发展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它们“显化”,加以突出,给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相当于在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的进程中加进了催化剂。

中学物理实验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如控制变量法、比较法、累积法、模拟法,还有等效法、转换法等。而且每个实验都是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确定的,也是教育教学创造活动的结晶。因此,教师应注重实验教学的实施,即突出科学方法,显化创新意识。让学生体验创新活动的乐趣,使他们从中培养创新精神,掌握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创新技法。可以说,学生对研究方法认识的进步,其意义并不比创新本身小。

三、注重实验的创新设计,全面发挥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对现有的实验大胆创新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的共识。教师该从何种途径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创新设计呢?根据应用实验手段研究物理问题时的基本过程,可归纳为如下几种途径:

1.通过改变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创新

教师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改变原有实验目的与要求,提出新实验课题,要求学生利用原有的实验器材(甚至可适当增减),对原有实验进行创新改进,设计完成新实验课题的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改进原实验、设计新实验的创新能力。

2.通过改变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进行创新

每个实验都是依据一定的理论提出来的,这个理论就是实验原理。为达到同一实验目的,可依据不同原理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因此,可以通过改变原有实验的`原理或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进行创新,依据新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提出新的实验方案。

3.通过改变实验器材进行创新

这种创新情形需改变原有实验的使用器材(包括测量对象),提出了在新实验器材基础上测量原有的物理量或新的物理量的新实验课题,一般学生应用原有的实验理论和方法无法解答新实验课题,必须重新设计实验方案或步骤,这些都要求学生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法。

4.通过增设或改变实验情景进行创新

现成的实验装置往往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材上还有许多内容没有现成的仪器配备,若不做,学生就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对学生讲清楚,且内容显得枯燥乏味。为此,教师应开发一些新实验,教师可以创设一种新的实验情景和应用情景来改变原来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理论、方法及实验技术来设计新实验课题的新方案,从而培养学生把所学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技术移植应用于新领域的创新能力。

篇11: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摘要】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迁移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创造,就是创新。物理作为一门抽象的注重推理的学科,决定了我们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物理科的学习中能够将知识上下衔接,前后贯通,能够做到联系生活,举一反三,学有所用,这才是物理教学的应有之意。

【关键词】能力;创新;培养

教育的终极目的,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知识迁移从某一种意义上说就是创造,就是创新。物理作为一门抽象的注重推理的学科,决定了我们教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物理科的学习中能够将知识上下衔接,前后贯通,能够做到联系生活,举一反三,学有所用,这才是物理教学的应有之意,也只有这样的物理教学才会使学生有所进步,有所超越。我认为,物理教学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打破传统,师生间的角色要有平等、民主、合作的新定位

在新型师生关系的定位下,有经验的教师,他的课堂氛围一定是民主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和谐无处不在,在这里,学生的个性被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被广泛倾听;这样的课堂上不见了往日的师道尊严,少了学生羞涩、胆怯的目光,更多的是老师循循的引导,学生积极热烈的发言,活跃的思维,迸发的激情,走的更高远的联想和想象。由此我们可以想象的到,在这样课堂上学习的学生,他的积极性就会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学生的参入度非常的高,参入,探讨,交流,甚至争辩,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激烈,看似紧张的课堂氛围实则是民主的体现,当然,这时教师要把握时机,要使学生归心,回归到知识点上来,回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上来;在这里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对话、交流和知识的迁移创新代替了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尊重、信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取代了以往的惟命是从。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在这样的氛围中而盎然,您可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思维的最大驱动力。

二、以境激情,增强学生的创新力

在教学活动进行之前,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既备教材,又要熟悉学生,并针对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分的把握,并运用自己的积累,创造性的发挥,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营造和教学内容相似或相关的氛围,触碰学生的兴奋点,调动学生参入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想象和发挥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教师要体察细微,善于发现,表扬鼓励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利用一切可能锤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应刻意求新,不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三、物理实验与理论学习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感知创新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物理科的学习尤其是这样。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法宝,它能够使抽象、深奥的理论变得具体,又因为感知了理论生成的整个过程,所以学生对物理事实的获得变一目了然,晦涩深奥的道理也因此变得浅显生动起来,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也就有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解决问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获得成功,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意识。同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方法上给与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大胆提出问题,因疑善知,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学习---实验---探究---兴趣,物理的学习就是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只要我们老师引导适当,方法对头,学生学习物理的这个循环就会由浅入深,步步加码,学生对物理课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烈,由最开始的小扣柴扉到后来的脑洞大开,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学生的创新力就会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起来,物理课的教学效果因而产生。

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中职生的发育已经基本完全,他们有较强的自控力和理解分析能力,而且中职课业不太紧张,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所以,教师要多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进行角色的再定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知疑善问,在解决遇到的难题时,引导学生多角度、多维度进行思考,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加以比较,好中选优,形成最佳策略;此外,探究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力的重要方法,这种方法要求学生首先要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自己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根据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的思维定势由此形成。总之,中职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知识范围较广,内容也比较枯燥难以理解,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创新首先自己得开拓创新,创新教学方法,创新角色定位,使授课由过去空洞的说教变为活力飞扬,生动满堂的创新场,从而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12: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性的教育。创新型的教育,其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是有富于开拓的创新型的教师,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因此教师就应转变观念,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不是说让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说让学生获得了多少获取知识的.方法,是让学生会发现问题,愿意解决问题,也有能力去解决问题。我总结了自己教学经历无数次失败的教训,无数次成功的喜悦后,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谈一定自己的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创新到底是什么。

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创造,不一定是什么惊人地发现,学生对物理现象对独特认识,从中发现新颖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能对所学物理知识的应用提出新颖的,哪怕是不成熟的想法,只要合乎情理那也都算是创新。 从物理的角度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校不是流水线,学生不是标准件,教师当然也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的,富于情感的生命个体,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失,才能建立平等的对话平台,平等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才能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好伙伴。

课堂首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其次才是获取知识的场所, 学生是这个场所的主人,教师只是学生最亲密的朋友、客人、参谋。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就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学生是观众、听众” 落后的教学理念。 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做学生的好朋友,每一次探究实验都应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从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试验----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并得出结论----物理实验结论的拓展全由学生来完成,充分相信学生。万万不能探究实验由老师代替完成,也不能先讲了物理知识,在做探究实验,那样就会使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逐渐消失,久而久之学生就不知道何为探究,这样的“探究实验”也就起不到探究的作用,只能教给学生一些死的知识,根本没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不会发现问题,不会分析问题、不会解决问题,何谈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进行多向交流,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渐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在物理探究教学中,分组探究,组内讨论,组际讨论,师生讨论,这样就是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在探究活动中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生 学习环境 ,让每个学生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对新颖的,富于创新的意见和建议应 虚心听取,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不能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让每一位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决不能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枯燥的、痛苦的。

(三) 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物理探究活动就是要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进行探究,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就是要培养学生 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老师应培养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鼓励学生对老师、同学的观点提出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想法,要让学生敢于挑战权威,学生的质疑过程,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管错对,都是一次创新的过程,是学生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后才提出来的,对的一定要表扬,错的绝对不能批评,可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辩论,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没有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质疑,也就不会有牛顿第一定律。物理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质疑,不断前进的过程。许多科学家的观点被推翻了,被修正了,物理知识也就更新了,这正是科学家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体现。

(四)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认识论认为:认识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在物理教学中不能只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基础知识,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知识,主动挖掘自己的学习潜能,造就创新精神。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到应有的物理知识,还应适时的将物理知识迁移到生产生活中、迁移到大自然中,引导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到大自然中去,让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使学生所学知识与实践融会贯通,开拓了视野,也以此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培养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培养学生富于创新的自学能力

对于自学能力许多老师认为就是让学生自己回家看看书,做做题,这是错误的,自学能力应有一定的创新性,例如上物理课的前一天,我先给学生发放导学案,提出一系列与学习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查阅资料,形成每个学生各自的、不太完整的认识,再经过课堂上进行交流和讨论,这样不仅开拓学生视野,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让学生学会了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交际水平及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引导学生参与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社会热点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来讲同样是热点话题,现在的学生可以说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再讲解能量的开发与利用时,提了一下陕西省禁止焚烧农作物秸秆的通告,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可以说是见解五花八门,但却都有可用之处,甚至有些观点非常独特,有谈焚烧秸秆的危害,有谈秸秆的再利用,仅秸秆的合理利用,学生就提出了很多方法,比有些大人都专业,让我感到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潜力巨大。适当的让学生分析一些与物理有关的社会热点、自然灾害的成因以及避险方法等可以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创新欲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创新型的教师,每个教师就要不断参加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的革新教育教学的理念,提高自己的各种业务素质。要明确教育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不是培养墨守成规的庸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的途径很多,方法很多,这是教育的永恒话题,这个话题值得我们探讨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篇13: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育学论文

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教育学论文

摘要:物理学科是自然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学科, 它的很多知识和定律都是通过实验来呈现的, 也有利于学生对于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的理解。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能力, 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 按照实验步骤操作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以及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能力; 培养;

中学物理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 它以实验为基础来让学生学习知识, 深刻的理解相关的定律、定理, 因为物理学科的知识都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和对自然的观察, 而更多的来源还是物理实验。同时, 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对抽象, 要想让学生真正的学透知识必须要重视物理实验, 这就需要充分重视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培养, 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 也为学生将来在专门的科学技术领域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工作和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培养观察能力

从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说, 应该是经历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而感性认识的基础就是观察, 它是思维和智力活动的源泉。在物理实验能力方面, 观察能力是最基础的一种能力, 是进行实验操作和得到实验结果的重要依托。那么, 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首先, 教师要在物理实验操作之初就要告诉学生观察需要注意的事项, 也就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法, 让学生每次实验注意观察, 然后回答问题或发表见解, 最后由教师评价、纠正。而观察内容的解析则是需要一定的引导的, 要想使学生能通过操作的过程和现象看到本质, 一下子抓住主要的东西, 我们在教学中可采取分阶段的办法, 逐步提高学生的能力。

1. 知道观察阶段。

也就是观察什么, 观察的重点应该是什么, 要提醒学生不要被一些表象化的东西所吸引或者干扰, 要明确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的, 在初二物理的起始阶段, 教师应该利用好导学案, 为学生设计观察提纲, 例如测量平均速度。

2. 自觉观察阶段。

随着物理教学的深入,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中对实验的要求, 自己写出实验提纲, 教师检查并纠正, 同时提出一些学生易忽视思考的问题, 如研究凸透镜的成像。在此阶段学生常会出现实验失败, 观察不全面等现象, 都应该允许学生再做。观察要舍得花时间, 适当适时的总结指导, 多鼓励学生。

3. 观察力的发展阶段。

进入初三, 物理学习要求学生逐步摆脱观察提纲独立运用思维活动进行有效的观察, 教师结合教材实际提出各种各样的研究课题。

通过三阶段的培养训练, 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二、识别仪器且正确使用的能力

物理实验是需要物理仪器作为支撑的, 而不同的实验应用的实验仪器是有差异的, 教师要在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识别实验仪器且能够正确使用, 这是实验能够成功的重要保证。一般来说要注意下面三个方面: (1) 待测物理量不能超过仪器量程, 避免超过量程而损坏仪器。如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就不能用体温计来测;要测3节干电池串联后的电压, 电压表的量程就不能选0-3V. (2) 仪器的精确度要符合实验要求。如要测量硬币的直径就不能用分度值太大的刻度尺。 (3) 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如使用天平测质量时, 要掌握调平衡的方法, 要知道天平的左右盘各放什么等等。此外, 使用仪器前还要会调零, 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 然后再进行正确的操作使用、读数以及正确记录测量值等。

三、整理组合仪器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把仪器正确的放置、安装、连接, 这样才能正确地进行实验。实验后还要能把仪器恢复成原状。对于有些实验, 如电学实验, 仪器放置不当会导致连线复杂、操作麻烦、导线交叉杂乱、检查困难。针对这种情况, 可在实验前根据要求画好的电路图, 再按有关 (如正负极) 的顺序连接, 就显得容易了。教师也可以在理论教学完成后给学生做实验示范, 再鼓励学生独立去操作,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纠正一些细节上的问题, 保证实验成功。

四、处理数据、归纳总结的能力

处理数据和归纳结论时, 教师应教会学生以下方法: (1) 比较分析法, 对数据或现象进行纵向和横向观察比较, 再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 如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等。 (2) 公式法, 把数据代入公式, 计算出结果后进行概括得出结论, 如伏安法测电阻。 (3) 图像法, 建立坐标系, 描点、绘图、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 总结出一般规律, 如探究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五、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这个能力对于初中生来说要求比较高, 它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 要求学生能认识研究的问题, 找出理论依据, 根据现有器材合理设计实验, 进行测量, 最后根据测量结果得出科学的结论。

除了上述内容外,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任重道远, 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高度的责任心, 对教师而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才能有好效果:

1. 思想上要重视, 要深刻认识实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 做好平时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尽可能地将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如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实验。

3. 成立课外实验小组, 进行一些小实验, 小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兴趣。

4. 把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到平时的物理教学中, 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讨性的实验, 先探讨交流再总结规律。

5. 建立必要的评估考察制度, 如练习、考试、实验操作比赛等, 这些都是督促和逐渐培养学生重视实验能力培养和提升的重要手段。

当前的中学物理教学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物理实验是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强化对于知识理解的重要途径。广大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重视实验教学, 进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郝贵有。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几个环节[J].科技资讯, (2) .

[2]魏静月。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J].知音励志, (2) .

[3]刘瑞芬。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 .

[4]朱正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 (教与学) , (2) .

篇14: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网友来稿)

江苏东台市曹撇镇下舍小学 王晓春

摘要: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增强口语交际勇气,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关键词:电教媒体 口语交际 兴趣 勇气 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

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

体的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其一,激发口语交际兴趣。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看图说话训练。在看图说话教

学中,教师要根据电教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电教课件,创设情

趣,强化对图意的理解。在教学《离群的小鸟》这一说话训练题时,教师先指导学生

边看图,边播放配套录音。学生看着画面,听着小鸟的欢叫,小花猫得意的叫声,小

黑鸡绝望的惨叫,产生一系列联想。然后播放电教课件,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生个

个跃跃欲试,举手发言,气氛热烈,一堂说话课上得生动有趣。当然,口语交际情境创

设方式还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等。

其二,增强口语交际勇气。说话难点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学生说话训练的障碍,

而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听说教学目标。根据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利用电教课件所提供的画面,可以化

抽象为具体形象的内容。解决听说难点,促使学生大胆说话。高年级教材中有这样

一个口语交际内容:讨论一下,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每年

的生日似乎不是那么重视,更谈不上请同学来家聚一聚,叙一叙了。因此对这个内容,

小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制作两段录象让学生观看:

一是许多学生在某同学家吃吃喝喝,礼物堆满桌子,吃完饭后,桌子上还有许多剩菜;

二是另一个同学过生日,要求妈妈允许他请几个好同学来吃饭,而这个同学家家境一般

,妈妈一脸无奈……。这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举手发言,辩得不

亦乐乎,就连平时最怕开口的同学也勇敢地站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其三,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运用课件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拓展

学生思维,丰富说话内容,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拓展说话的广度和深度。小学中

年级的教材中有个说话训练:说说你喜欢的夏天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由于学生

平时不善于观察,思路狭窄,只能说出诸如西瓜,桃子之类的东西。在上这一课时,

教师播放介绍荔枝,杏子,香瓜等水果的课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回忆,

自己是否看过和尝过这些水果,再说说这些水果的特点,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

言。这样,说话内容具体丰富,用词准确生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

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

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

科的教学之中。更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让他们“走出去”,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活动方案,制订活动规则,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这样,他们

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

“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者邮箱: wxc1309@yahoo.com.cn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网友来稿)]

篇15: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实验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及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然后进行积极思维,把观察到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归纳,上升为理性认识,形成正确概念。可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培养实验能力的前提,也是发展智力的基矗我们认为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行积极自觉的观察,才能使他们获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生物的自然变化规律。

2.操作正确规范,指导学生观察。在演示实验中,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仪器的使用规则、操作方法,提出注意事项,最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的每个细节以至全过程,并恰当地解释实验现象。

3.明确目标,系统观察。在生物实验中必须使学生明确所要观察的内容和观察的范围,明确通过观察要获得哪些资料,解决哪些问题;拟定好观察计划,制定观察程序,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层次清晰的观察,防止主次不分、顾此失彼。

4.开辟第二课堂,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如在初中一年级上学期开设植物课时,组织学生到城郊的野地和农田中观赏植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采集植物标本,同时也可到城内的植物园中去观赏各类植物花卉,理解和认识双子叶植物纲和单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在初一下学期的动物学知识的学习中,可组织学生对各类常见动物进行观察。如观察马、驴、牛、羊、猪的蹄子,分辨它们是奇蹄目还是偶蹄目动物。再如对鸡、鸭、鹅的趾与蹼进行观察,区分它们趾蹼的'不同生长状态。教学实践证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生物课外活动,开辟第二课堂,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扩大观察范围,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都是非常有益的。

几年来,由于我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促进了学生的想象力、判断力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因为对实验的观察越细致、越准确,学生的认识就越丰富、越深刻,思维也就愈加活跃、广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

篇16: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南京市教育局教仪站孙宏根物理的实验基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从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实验的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因此,在中学阶段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万用电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

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例如,电磁打点计时器在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都会使用到。在做第一个实验时,由于学生对仪器比较生疏,操作时会很缓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就要要求学生对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操作程序不应再有原则性错误,熟练程度应比第一次好,速度比第一次快,不过在具体细节上允许出现些偏差。第三次实验,就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将实验安装并调好。

二、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了,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再巡回视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银的烧杯时,应用左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烧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细长玻璃管中装有水银,翻转玻璃管时,不可用双手持玻璃管的两端,而应以手挟持管的中部;做静电实验时,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从掌心握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电表旋钮及启动开关时,应以另一只手扶持器件。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

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电学实验,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橡皮圈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档,滑动变阻器滑臂滑至同一边,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驰等等。

篇17: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谈学生实验能力培养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南京市教育局教仪站孙宏根物理的实验基储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矗从物理学的发展史可以看出,物理实验的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因此,在中学阶段必须加强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在实验过程中逐步培养和提高,其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要有计划性和针对性学生实验能力包括设计实验计划、观察操作、数据处理、分析与总结能力。它的形成和发展是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不是每个实验都能把各种能力同时培养起来。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将每个实验认真分析后,确定每个实验要着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例如,在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直尺、天平、弹簧秤、压强计、温度计、电流表、电压表、万用电表时,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及数据处理能力。又如,初中物理教材在实验《用电流表测电》之前的每个学生分组实验,都直接写出“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等。而在随后的实验《用电压表测电压》,则要求学生模仿前面的表格自己设计实验表格。

在实验《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以后,完全让学生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格,自己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要抓住教材这种变化的安排,着重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计划的能力。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要考虑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例如,电磁打点计时器在实验《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和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都会使用到。在做第一个实验时,由于学生对仪器比较生疏,操作时会很缓慢,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所难免。在做第二个实验时,就要要求学生对仪器的安装及使用操作程序不应再有原则性错误,熟练程度应比第一次好,速度比第一次快,不过在具体细节上允许出现些偏差。第三次实验,就要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无误地将实验安装并调好。

二、教师要注意发挥示范作用

在进行学生分组实验时,学生即使按照教师要求在实验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对仪器的操作步骤也比较清楚了,但一旦接触到实验仪器,仍会束手无策。因此,实验前教师应对如何正确操作仪器进行示范,必要时强调说明不按规范操作会造成什么后果。尤其在学生进行操作过程中,要抓住典型事例向学生反复示范。例如,初三年级学生做电学实验,初学阶段很容易将电表“+”、“-”号接反。可以在学生实验前,先做示范操作,将电源的正极和电表正接线柱先用红纸做上特殊标记,然后用红色导线把电源的正极与电表的正接线柱连接起来,用黑色导线将电表的负接线柱与电源负极相接(电路中有小灯泡)。

在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再巡回视导,发现有接错的,再进行示范。教师在演示实验时,也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使用天平,拿取砝码时,镊子口的凹边应当朝上,待测物和砝码都应放在砝码盘的中央;拿取盛有水银的烧杯时,应用左手托底,不能用手提住烧杯口以免杯底破裂,如果在细长玻璃管中装有水银,翻转玻璃管时,不可用双手持玻璃管的两端,而应以手挟持管的中部;做静电实验时,需要用手持绝缘柄时,应以两三个手指握持,而不应从掌心握持,并且应持离导体最远的一端,以防漏电;用手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臂、电表旋钮及

[1] [2]

篇18: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改进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改进物理实验教学

由于传统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的影响,我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是我国近些年来物理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让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这是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必要的基础。

实验能力主要包括观察力、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能力:一要培养观察能力。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学生都有一个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序的观察过程。要注意引导观察的全面性、准确性和深刻性。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通常采取的方法有:对比观察法和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往往是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某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来实现的。归纳观察法是通过对个别现象进行观察,经过分析、推广,再归纳为一般性的规律。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大纲中重点强调的,应该在平时的观察中逐步提高。二要培养操作能力。实验过程离不开操作,操作是否正确规范都有可能影响实验的结果,甚至直接导致实验的失败。应该引导学生在操作前拟定操作步骤,要了解所使用仪器的用途、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按照实验原理,学会控制实验条件,合理组装或连接实验装置。另外,在操作过程中故障的排除是许多学生的薄弱环节,往往反映学生对实验原理模糊不清,或者对各部分仪器的工作情况不甚了解,又不肯动脑分析而急于求老师来解决。这时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分析故障的特点,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解决,养成手脑并用、独立工作的习惯和能力以及进行科学实验的自觉意识。三要培养数据处理能力。要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就必须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在中学阶段,要求学生养成对于一个量的确认需获得多组数据(多次直接测量)才有可信度的习惯;对于直接读取的`数据应该会用有效数字表示;能自己设计表格进行间接测量的计算;能用代数法、图象法几何法来研究实验报告能力。要将科学实验的全过程和成果完整地表达出来,就要指导学生认真独立地写好实验报告,这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和文字表达能力的重要措施。实验报告的内容要规范化,一般应包括:实验课题、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处理、实验结论、误差分析等。在高中课本中,最初三个实验已做了简要的示范,让学生有一个模仿学习过程,以后的实验就要求学生自己写。特别是写“实验步骤”,学生普遍感到较难,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操作过程,自己组织语言按“装(即在准备步骤中将仪器装接调整好)、测(测量、读数)、处(数据处理)、结(做出结论、整理器材)”依序写出,不要大量抄录课本中的内容。每次实验报告都进行评分,并给予评价。总之,培养学生实验能力要以提高实验素养为指导思想,注重必要的实验技能训练。长期坚持强化实验能力训练,就能使学生更快更熟练地掌握科学实验方法,推进由应试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向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转轨。

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它在物理教学中应有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实验课所占比重较小,考试制度的局限和不少学校的实验设备的不足乃至有些教师不能适应实验教学的要求等等。使得实验开设率低,实验教学效果不佳,要求偏低。面对这种现状,我们采取了增加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的次数以及增加课外活动的实践机会,改进实验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实验课的质量,摸索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强化演示实验。

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增加了一些演示实验。我们在强化实验手段上,做了一些尝试: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理解、巩固和深化知识。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兴趣,启迪思路都有事半功倍之效。用演示实验解决抽象疑难问题,如布朗运动、浮力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随圆盘一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静摩擦力方向是指向国心的受力分析等等,生动直观,言简意赅。事实证明,具体形象要比语言文字更易记住,视觉刺激远胜于听觉刺激。另外,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所表现出良好的实验素养也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为了提高物理教学的整体水平,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的特点,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

[1] [2]

相关专题 培养学生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