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原则

螺蛳粉真好吃鸭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螺蛳粉真好吃鸭”参与投稿,下面给大家分享3~6岁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原则(共10篇),欢迎阅读!

篇1:3~6岁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原则

01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

幼儿阶段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当然也要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技能,但这并不是幼儿阶段最主要的任务。

02

最适合培养幼儿的方式是“游戏”

说教的方法不适宜培养孩子,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是“游戏”。孩子可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商量。

03

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

可以适时将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引入。孩子回到家还会向家长宣传,如果看到家长乱扔垃圾,就会告诉他们这是不对的,垃圾要分类。连很多家长都说,垃圾分类的游戏让他们很受益,以前他们都不懂得垃圾还要分类,以及哪些是可回收垃圾?哪些是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

还有“关爱他人”的教育,组织孩子们到敬老院慰问、表演节目,使孩子从小懂得同情和关怀弱者。

04

关注孩子的发展潜力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应关注孩子的可持续发展。什么样的孩子才有发展潜力?热情大方,会关心同伴,这样的孩子人缘更好,以后也会有更多锻炼的机会;同时,这样的孩子求知欲强,思维很活跃,学习(行为)习惯比较好。幼儿教育就是在潜移默化中造就孩子健全美好的心灵,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教育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生活、行为、卫生习惯。孩子的潜力非常大。小班的孩子经常玩交通安全的游戏,已经懂得走人行道要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等交通规则。

05

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

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学校,家庭、社会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更大。而且,由于孩子喜欢模仿大人,但是又不懂得选择,就把在家庭和社会中看到、听到的一切现象都模仿和表现在游戏中了,比如有的孩子会模仿大人醉酒的样子。

家长无论是说话,还是行动,实际上就已经在教孩子怎么做了。家长经常跟孩子说,对人要有礼貌,不能乱发脾气。可是家长自己说话的时候,经常大呼小叫的。孩子怎么能不受影响呢?要孩子做到,家长首先要做到。有些家长说,我们要是早知道这些就好了,可以让孩子早点养成好习惯。

06

错过幼儿期再纠正就难了

有人说,小孩子还不懂事,以后长大了再慢慢教。不要小看孩子,他们已经懂得很多事情了。在孩子幼小的时候,教他更容易接受。如果错过了幼儿期的教育,以后再纠正就难了。

篇2:3~6岁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原则

1.生命教育

(1)帮助幼儿感受生命,认识并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指导家长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基本特点和相应的卫生保健措施,在家庭生活中购置和使用适合于幼儿特点的生活物品;引导幼儿了解身边常见的生命现象,喜欢观察和探究动植物生命状态。

(2)加强幼儿营养保健,科学营养膳食

指导家长根据幼儿特点采用科学合理而又能为幼儿接受的膳食方式;科学搭配幼儿饮食,做到营养均衡、种类多样、饮食定量、调配得当。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指导家长带领幼儿积极开展体育锻炼;关注幼儿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训练,加强感知训练,提高幼儿感觉统合能力;从家庭实际出发,开展一些简便、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并持之以恒。

(4)关注幼儿安全,减少意外伤害

指导家长提高安全意识,尽可能消除周边环境中的伤害性因素;结合幼儿的生活和学习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加强幼儿对危险情境及事故原因的认识,使幼儿知道生命的宝贵,培养幼儿的生命意识;通过合理的引导、适当的练习以及强化训练等方式引导幼儿学会初步的自我保护。

2.生活教育

(1)指导幼儿独立生活

指导家长训练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自理技能,正确地洗脸、梳头、洗手、洗脚,饭后漱口和早晚刷牙;独立、有序地穿脱衣服及系鞋带;逐步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床铺、打扫房间等;进餐自己用筷,不挑食、不偏食,不需成人喂食,学会自己如厕,按时排便;按时作息,早睡早起,坐立、行走、看书、看电视姿势正确。指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为幼儿提供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的机会,培养幼儿热爱劳动,体验劳动的乐趣。

(2)为幼儿探究创造条件,多种途径丰富幼儿感性经验

指导家长为幼儿创造更多与周围世界接触的机会,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感兴趣,喜欢表达对大自然及社会的感受,在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和现实交往中获得更多的感性经验。

(3)关注幼儿阅读,提升幼儿语言能力

阅读是滋养幼儿心灵的重要源泉,是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指导家长给幼儿充分的接触图书的机会及阅读的自由,适当陪伴幼儿阅读,关注幼儿的阅读倾向,理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的动作、情感和语言,并给予积极回应,让幼儿享受阅读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作息有规律

指导家长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既能够欢快地玩耍,也能够安静地阅读;在入园及入小学前根据幼儿园及小学的活动规律适当调整幼儿作息时间,以适应幼儿园或小学的生活节奏。

(5)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配合幼儿园和小学做好入园及入学准备

指导家长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安全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了解幼儿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其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方式纠正;尤其要关注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掌握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方法,使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入小学前带幼儿通过参观小学、为幼儿准备学习用具等活动,使幼儿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3.品德教育

(1)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

指导家长从培养幼儿爱自己开始,逐步扩展到爱家人、爱同伴和老师,爱家乡和爱祖国,循序渐进地开展体验式的爱的教育,帮助幼儿准确认识自己,并逐步接纳、喜爱周围的人。

(2)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

指导家长鼓励幼儿以开放的心态展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给幼儿面对挫折的锻炼机会,跟幼儿一起理解挫折情境,想出应对挫折的办法,树立应对挫折的榜样;在幼儿遇到生活困难时及时给予鼓励,提供必要的帮助,在确保幼儿安全的情况下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

(3)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指导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为幼儿树立榜样。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玩耍与交往,遇到问题时找老师交流,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体验到愉快的情感,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

篇3:3到6岁幼儿故事精选

“敲敲长”是一根五彩小棍儿,用它敲什么,什么就长大起来。比如,田野里有一棵小豆苗,细细的、矮矮的。米皮皮用“敲敲长”轻轻地敲它,嘴里说“长!长!长”,小豆苗就长得又高又壮了。

米皮皮到兔妈妈家串门儿,兔妈妈正在犯愁:“唉,胡萝卜刚刚长出地面,孩子们就吵着要吃。”米皮皮说:“别急别急,让我来试试!”米皮皮用“敲敲长”轻轻地敲着小小的胡萝卜,嘴里说“长!长!长”,胡萝卜就长大了,兔妈妈高兴得谢了又谢。

米皮皮和小狗、小鸡在草地上玩,突然下起了大雨。米皮皮找到一个小蘑菇,用“敲敲长”轻轻地敲着,嘴里说“长!长!长”,小蘑菇真的成了一把大伞。小狗、小鸡都躲到了大伞底下。

可是有一回,米皮皮把“敲敲长”弄丢了。是谁捡到了宝贝呢?原来是狼婆婆。狼婆婆正在洞里发愁呢:“米皮皮,快来帮帮我!”米皮皮看到狼婆婆大得像头牛,就问:“你为什么要长这么大?”

“我想试试‘敲敲长’灵不灵,我用你的宝贝敲敲腿,念了‘长,长,长’,就长得这么大了。”

米皮皮拿过“敲敲长”,敲着狼婆婆的腿,嘴里说“缩!缩!缩”,果然,狼婆婆又变成了原样儿。

原来呀,把这小棍儿倒过来敲,就能使东西缩小。这真是一根奇妙的小棍儿!

3到6岁幼儿故事:想看大海的小鸽子

森林里的小鸽子一直有一个愿望:去看一看蓝蓝的大海。过了这么久,它的愿望实现了吗?

小燕子、小鸽子、小麻雀和小喜鹊在听天鹅讲大海的故事:“湛蓝的大海无边无际,海浪拍打着岩石,激起一朵朵浪花,美极了!”

小鸽子问道:“大海离我们很远吗?”天鹅说:“我很小的时候,爸爸ɑ妈妈ɑ带我去看大海,飞了很远很远的路程。”

小鸽子又问:“你只看过一次大海吗?”小天鹅说:“是啊,路途实在太遥远了。不过我虽然只去过一次,却永远也忘不了大海的美丽。”

小鸽子听了特别羡慕,它也好想去看看大海啊!这一天,它找小燕子、小麻雀和小喜鹊商量去看大海的事情,小燕子说:“我可不去,天鹅说路途很远呢!”

小麻雀和小喜鹊也劝小鸽子:“我们这么小,怎么可能飞那么远,如果遇到了老鹰,我们可怎么办?”

可小鸽子就是不死心,它下定决心一定要去看美丽的大海。它朝着大海的方向努力飞去,饿了就去找食物,渴了就停下来喝水。它飞了很久很久,有一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小鸽子终于闻到了大海的气息,听到了大海的浪涛声。它兴奋地落在沙滩上,感叹着:“大海真壮观啊!”

篇4:3到6岁幼儿故事精选

作者:邵雪娇

啾啾是一只鹦鹉,一只爱胡闹、爱闯祸的麻烦精。

此时它正努力地钻进河马大叔的连帽衫的帽子里。

篇5:3到6岁幼儿故事精选

“河马大叔,让我躲一躲!”

“啾啾,你是不是又闯祸了?”

“我得罪了一个超级可怕的‘狠角色’,它的爪子锋利无比。河马大叔,你一定要保护我!”

“那你乖乖地躲在我的帽子里不要出声。”正在减肥锻炼的河马大叔说话都变得小心翼翼。突然,河马大叔打了一个惊天动地的大喷嚏,啾啾一下子被甩出去了。

碰巧,啾啾掉进了袋鼠妈妈的口袋里,这里温暖又安全,真是棒极了。

“袋鼠妈妈,让我躲一躲!”啾啾可怜巴巴地说。

“啾啾,你是不是又闯祸了?”

啾啾悄悄地说:“我得罪了一个超级恐怖的‘狠角色’,它有一双可怕的眼睛,被它抓到,我就死定啦!能帮我藏好吗?”

“啾啾,可是……可是我的嗓门有点儿大……”

天哪,袋鼠妈妈,你的嗓门哪里是有点儿大,恐怕你说的悄悄话连大老远的迷糊鱼都能听得一清二楚。啾啾听到了“狠角色”的怒吼,便飞快地逃走了。

啾啾想,不如去海上转转吧!大海上怎么还会有喷泉,啾啾唱起了歌,这样就变成了音乐喷泉。啾啾唱得忘了情,竟然一头扎进了鲸鱼大哥的嘴巴里。骨碌碌,骨碌碌,它连滚带爬滚到了鲸鱼的肚子里。

这下可安全了,即使“狠角色”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我会躲进鲸鱼的肚子里!就这样啾啾在鲸鱼肚子里安了家,它可以任意享受鲸鱼大哥吞进来的美食。阳光明媚的时候,啾啾还可以站在鲸鱼大哥的牙齿上晒太阳。

正当啾啾得意地唱歌时,一声怒吼传过来:“啾啾,你快给我出来,我知道你在里面!”原来是“狠角色”来了。

“不出去就是不出去!”啾啾异常坚定。

“你快给我出来!”听上去好像完全没有商量的余地。

“不出去,打死也不出去!”

“我数到三,如果你不出来,我就让你帮河马大叔治感冒,听袋鼠妈妈讲一整天悄悄话。”

“太可怕了!好吧,妈妈,我这就出来!”

3到6岁幼儿故事大全精选:雕花弓

从前有个猎人,射箭的技巧非常精湛,每次村里的年轻人一同出外打猎,他猎到的动物都最多,大伙儿便封了他一个头衔,叫“猎王”。猎王原来用的那把弓,外表平实,很不起眼,有了猎王的头衔之后,他心想:“我的身价已经跟以前大不相同了,如果再用这把难看的弓,一定会遭人笑话。”于是便把旧弓丢弃了,另外找人制造了一把新弓,上面雕刻了非常精致的花纹,每个人见了都忍不住要摸一摸,称赞几句。猎王更得意了。有一天,村子里举行射箭比赛,猎王带着美丽的新弓,很神气地到达比赛地点。等轮到猎王出场时,大伙儿都鼓掌喝采,准备看他一显身手。只见猎王拈弓搭箭,才将弦一拉紧,那美丽的雕花弓竟然当场折断了。在场的人个个哄堂大笑,猎王面红耳赤,一时羞窘得说不出话来。

启示:我们常以为新的、漂亮的东西就是最好的,其实不然。好比一双不合尺寸的新鞋子,穿起来一定没有旧鞋子那么舒适;同样的,一栋偷工减料的水泥房子,也未必就比木头房子来得坚实。使用器具,最重要的不是外表好不好看,而在于它是否能发挥实用的价值。

3到6岁幼儿故事大全精选:天空要塌下来了

一天,一只狐狸在树林里寻找食物,不小心掉进一个沉坑里。它害怕从此再也出不去,说不定要死在坑里。后来,狐狸听到上面有脚步声,像是有人在附近走动。狐狸立即想出了一条诡计,便大声地喊道:“是谁在上面?”

“是我,老虎。” “你上哪儿去,我的朋友?”狐狸急切地问道。

“我正在找东西吃哩。”老虎回答说:“你在下面干什么呀?”

狐狸装着吃惊的模样说:“怎么,你还没听说那不幸的消息吗?许多人讲,明天天空将要塌下来。”

“多可怕呀。”老虎惊恐万状地回答道,“我还没听说过呢。你认为天真的会塌下来吗?”

“那还用说,”狐狸答道,“我藏在坑里就是为了这个。当天空塌下来的时候,我藏在这里,就不至于被压死。你是我多年的老朋友啦,我不忍心看到你被压死,所以才告诉你这件事。”

“感谢你,你真够交情,”老虎感激地说,“能不能让我也到坑里来,和你待在一块儿?”

“噢,随你的便,我反正都无所谓,”狐狸说,“如果你想下来,随便罢。”

这样,老虎便跳进了坑里。它们交谈了一会儿,狐狸便开始胳肢老虎。老虎不爱打闹,又非常怕痒,可狐狸却没完没了,它不停地胳肢老虎。老虎忍无可忍地吼了一声: “别再闹了,不然我就要把你扔到坑外面去,让天塌下来压死你。” 可是狐狸根本不理睬,反而越演越烈。最后老虎真的发火了,它说:“如果天塌下来压死你,我才不管呢。”说完,它就把狐狸抛出坑外。

狐狸正求之不得,高兴得不得了。它的阴谋得逞了。到了坑外,狐狸拔腿就跑,把愚蠢的老虎留在坑里了。

狐狸很狡滑,常常去骗别人,可是,总是有愚蠢的家伙上当啊。

老虎就愚蠢地轻信了狐狸的话,跳了进去,并把狐狸抛出坑外。而他自己还得意洋洋呢!

3到6岁幼儿故事大全精选_3到6岁幼儿故事

篇6:家庭教育原则方法和重要性

良好的家庭教育造就杰出的人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四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与人相处。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更是民族生生不息的后备力量。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们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让小朋友能够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现在的小孩自尊心都特别强,而且非常的叛逆。作为家长,该如何引导自己的孩子,已成为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了。下面大家就一起来看看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吧。

一、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子女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二、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三、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子女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四、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子女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子女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子女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五、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子女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子女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子女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子女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六、实际锻炼:

实际锻炼的内容相当广泛,如适应周围环境,锻炼身体,生活自理,家务劳动,独立作业,文明礼貌,社会交际等等。进行实际锻炼,首先要孩子明确目的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怎样做),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坚持到底。锻炼内容要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交给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必须适当。要允许孩子在实践中有失误,不可过分苛求。家长不能因怕孩子吃苦而中途停止锻炼。

七、表扬奖励:

表扬奖励是对子女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和好评。通过肯定和好评,以加强子女进取心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表扬奖励要实事求是,要及时,要说明原因,并且应以精神奖赏为主,物质奖赏为辅。

八、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九、利用家庭电视:

电视进入家庭,子女可以从看电视中得到许多知识,增长见识,要充分利用。但是要注意:不能没有选择,不要时间过长。看完电视最好和子女谈论,讨论电视内容。

十、带领子女外出接触社会:

带领孩子到公园、风景区、商店、工厂、农村去,或者去访问同学、亲友,进行社会交往,使之开扩眼界,接触社会,认识社会。

以上是关于家长如何正确教育孩子 家庭教育孩子的十大方法的介绍,教育孩子讲究正确的方法,这样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篇7: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1.平等原则

研究心理学发现,子女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绝佳帮助。因此,家庭教育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

2.尊重原则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放到家庭教育上非常适合。

3.交流原则

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

4.自由原则

过于严格的管教孩子,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家长需要做的恰恰是相信孩子,给孩子一个任其适度发展的空间,让他感受到具有约束力的自由,更能发挥孩子的创造力。

5.统一原则

家庭教育固然重要,但同时也要做到与社会、学校教育的'统一。

6.典范原则

家庭教育的特点在于启蒙性与感染性,这都要求家长在其中起到典范带头作用。

7.诚信原则

谎言是滋生不信任的病原体。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

8.宽容原则

人人都会犯错,大人都避免不了,何况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9.鼓励原则

在孩子的教育中,提倡家长多多给予孩子鼓励,言语或者物质上的都可以。当孩子受到鼓舞后,往往会加倍努力,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但同时也要注意适度原则。

篇8:3到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什么

心理学一般把思维定义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认识过程,并且通过这种认识,可以把握事物的一般属性和本质属性。

为了提出和解决生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孩子们在思维活动中进行着各种心智操作,这个过程充满了思索与判断,也体现了孩子在不同阶段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主要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具体化。

•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个别方面和个别特性,并加以认识的过程。 •综合:是指把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结合成为某个整体。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过程。

•抽象:是在比较基础上分离出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概括:是将抽象的部分事物共有的本质特征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其他事物上的过程。 •具体化:是在概括的基础上,将对事物的一般认识,应用到相应的个别事物上去。

一、思维力的发展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思维能力,必须先了解人的思维发展的过程。

思维的发展总趋势是:有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即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0~3岁:最早的思维活动——动作思维

这一阶段,婴幼儿的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

他们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婴幼儿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

•4岁:从动作思维向形象思维过渡

3岁后,幼儿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相当大的部分,但形象思维仍占据了很大比例。他的思维活动必须依托一个具体形象来展开。

•5~6岁: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但已经初步出现抽象逻辑思维。

5~6岁时,孩子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对事物的理解也发生各种变化。

1、从理解事物个体发展到对事物关系的理解;

2、从依靠具体形象的理解过渡到主要依靠语言来理解(这时,你用语言向他描述事物,一般情况他会理解);

3、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比如,早期孩子在看电视时,便可以说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

思维能力是影响人一生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性的重要能力。学前期是儿童思维能力奠基的重要时期,让孩子从小学习如何思考,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引导小班孩子学习思维特色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应该遵循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让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

小班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班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不稳定、观察能力较弱;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事物和形象容易认识,但观察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往往碰到什么就看什么,顺序紊乱、前后反复、也多遗落;只能观察到事物的粗略轮廓,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容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干扰而不能持久,而且受情绪的影响很大。著名的意大利儿童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能力。因此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会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篇9:3到6岁幼儿思维特点是什么

(一)在思维游戏中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是实施思维游戏课程、集中孩子注意力的重要前提。因此老师需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系统、循序渐进的操作规则,让孩子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操作习惯。

(二)提高幼儿观察兴趣、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操作材料,是实施思维游戏课程的重要条件

(三)在思维游戏课程中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要在幼儿生活和平日的日常生活中多多注意观察幼儿的变化,鼓励孩子勤思考,并且表述出自己的思考结果,充分发挥同伴的榜样作用,让孩子大胆的开口说话,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能够比较积极主动的去进行各种思维活动,不断提高孩子的基础思维能力。

3-4岁儿童心理特点

3-4岁儿童的智力发育很快。就记忆而言,读书给孩子听时,只要多读几遍。孩子就能完全记住,如果一旦中间说错了一点点就会给你指出来。唱歌也如此,学得好、记得牢,教几遍以后就能唱。就这样,3-4岁儿童不但能记住那些具体的、自己体验过的事物,而且还能记住那些听来的、自己说过的抽象的事物。这就是3岁儿童在记忆方面的一大特征。

3-4岁小儿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很关心,兴趣很浓。对所有事物要刨根究底地问个没完。这是由于孩子对这些事物怀有极大的兴趣,所以就努力观察、学习、询问和尽力想理解。可以说,智力的发达与否全在于兴趣如何。3-4岁儿童时期正是对什么都有极浓厚的兴趣的时期。因此,作为大人应该尽一切力量培养孩子的这种兴趣,这对孩子的智力发育非常重要。

4~5岁的小孩语言已经发展得相当好,有些孩子甚至已经达到伶牙俐齿的地步,但是实际上,他们的思维发展还相当不成熟。您可能发现孩子能认出几十种牌号的汽车,能滔滔不绝地复述从幼儿园里听到的故事,但是,你把一个粗矮杯子里的水原封不动地倒进一个高、细杯子里的时候,孩子会说,水变多了。你把原来挨在一起的5块糖摆宽一些,他会说糖比原来多了。

5至6岁儿童心理特点------

5~6岁,幼儿的具体运算能力开始发展,他们已经能够算简单的算术,也能够区分符号和符号所代表的事物。例如,6岁的小孩已经知道“家用电器”不仅包括电视机、电冰箱,还包括空调机、洗衣机、电风扇等家庭用的所有电器。而4岁小孩就不能清楚地知道这一点。

5~6岁儿童在考虑问题时,已经能够同时考虑两个元素或两种关系。比如,把水从一个高而瘦的杯子里倒进一个矮而粗的杯子里,他们知道,水没有变少,也没有变多,这就说明,他们已经能够同时考虑杯子的高度和杯口直径这两个元素,他们知道这两个元素是互相补偿的。同样,他们也知道了,把一块面团擀成一张面积很大的饼时,面团里的面并没有增多;把一根很长的绳子缠成一团时,绳子也没有变少;一个小男孩穿上女孩的衣服,梳女孩的头发时,他仍然是男孩,等等。

篇10:3到6岁幼儿思维特点

3-6岁幼儿思维特点

3-4岁处于直接行动思维(思维依靠动作)

这种思维方式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一个是:离不开思维的对象,东西不能离开,凭空不能思维。第二:离不开操纵或摆弄实物的动作。直接行动思维有个好处:它属于无意识思维,不太消耗能量,孩子不感到累.皮亚杰认为:若剥夺孩子的动作就会影响孩子思维的进程,思维的积极性就会降低。

动作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心理学有个简单的实验:在墙上挖个洞,洞后不断移过卡片,让你数数移过多少卡片。如果要求你必须盯着它,什么都不做,你很快就数的出错了。假如我给你一些豆子,数一个放一个豆子,或者用笔画一下,你就会发现正确率高多了,不容易出错。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有动作伴随,注意更集中更长久。所以动作对于小孩子很重要。要想让幼儿注意保持集中就要围绕同一目标不断变化活动,一次活动时间不宜长,而且应让活动变化起来,在丰富的活动中,保持注意的集中和稳定。

4-5岁具体形象思维非常突出

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对事物的认识什么时候都离不开这些实际的东西,局限性就太大了,因为他身边能有多少东西,能玩多少东西 所以,不能只这样,若这样孩子就没有办法往前发展。于是,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出现了,到了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孩子他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时就可以摆脱动作和动作对象,他们靠的是什么呢 我们把这个工具叫表象。那么什么叫表象呢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它的形象,心理学上认为,就是当一件事物不在,拿走了,你眼前并不存在这个东西的时候,但是你的脑子里面留了一个它的形象。我们把这种形象就叫做表象。

表象分两大类,一类叫实物表象;另一种叫情景表象。什么叫情景表象呢 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把这些实物的关系联系起来,靠着一定的动作来完成一件事情。比如,孩子上幼儿园,那么从穿衣服到出门、上汽车、下汽车到幼儿园等一系列的情景。每天走一趟,若干趟以后他就会有一个从家到幼儿园印象。因此,我们说具体形象性思维点型的特征就是:依靠表象的联想去思考。这就给我们一个启发,在教育三至六岁的孩子时候,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建立大量表象的机会。孩子的脑子里要有很多的表象,所以,不是概念越多越好,而是表象越多越好,表象的联想越多越好。

5-6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但有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特征

比如对因果关系的复杂性的判断,下一些结论呀,比如警察是干什么的呀 ——抓坏蛋的,罚款的,抓小偷的等,用语言下一些结论,他能进行一定的概括了。能够用概念构成判断,进行推理。在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逻辑思维表现是能够推理,从语言上进行推理。能够解决一些抽象的问题。

三种思维形式是交叉式向前发展的,比如不是说一过了6岁生日抽象逻辑思维突然就发展起来了,它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发展要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我们要用具体形象层面地游戏为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打下基础。

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

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迄今为止在心理学领域产生最大影响的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儿童个性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 口唇期,0-1岁,吃奶和吸吮给儿童带来最大满足;(2) 肛门期,2-3岁,排泄给儿童带来最大快乐;(3) 性器期, 3-6岁,这是一个激动不安的时期,性器是儿童快乐和满足的主要来源。男孩子出现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因此极力模仿父亲,以父亲自居;女孩子出现恋父情结和阳具羡慕,想和“情人”分享阳具,开始吸引异性的注意力。(4) 潜伏期, 7-11岁,内部驱力投入到学校学习和大运动量游戏中去。(5) 生殖期, 12岁以后, 主要活动是建立友谊,谋求职业,求爱和结婚。

弗洛伊德认为3~6岁这个阶段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都知道,孩子到3岁时会突然发生很大变化,有些孩子变得非常不听话,固执,任性,有的孩子情绪突然变得很不稳定,在3~4岁的孩子中,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表现相当普遍。而在此之前,这些特征就不明显,在此之后,这些特征又慢慢消失了。所以在心理学界,人们把3岁左右称为一个关键时期。

为什么在3岁左右会出现这些明显的变化呢?这是因为,3岁儿童的大脑发育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已经相当好,他们的语言已经接近成熟,生活经验也积累了很多,认识能力有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3岁左右,小孩子可以完全脱离开大人的帮助自己走路,如果没有人干涉他,他可以走很远的路。所有这些发展都使得3岁左右的小孩产生了自我意识,他们开始意识到,“我”是和别人不一样的,“我”可以自己干事情,可以控制事物,可以独立地吃饭、拿取东西,也可以对事情作出基本的判断了。例如,他们知道,刚从火炉上端下来的锅是碰不得的,到晚上天黑的时候,只要一拉开关,灯就能亮,他们如果渴了,能够自己到冰箱里寻找喝的东西,饿了,会从家里放食品的地方找出自己爱吃的东西充饥;晚上躺在床上,他们会要求妈妈给自己讲个故事再睡觉,等等。

总而言之,3岁小孩的本事变得比过去大得多,他们会不断地向爸爸妈妈提出各种要求,如果这些要求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大哭大闹,比如,在玩具商店里,如果他们想要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而妈妈不答应买,他们就会躺在地上打滚,而不顾妈妈丢面子。

3岁小孩也比过去更可爱,因为他们总是说出一些令大人喷饭的话,干出一些让大人惊奇的事情。一个小女孩,谁也没教她,她会自己静静地坐在妈妈的化妆台前,往嘴上涂口红;一个小男孩,会拿起爸爸的电动剔须刀,在脸上乱比划。当看见妈妈为什么事情伤心的时候,他们会紧紧抱住妈妈,想安慰她。

3岁小孩的身上,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每天都在进步,他们的知识经验,认识事物的能力、社会交往技能、语言、思维,一切都在向前进步。

3岁这个关键时期过去之后,孩子的心理发展并没有马上平静下来,您会发现,他们身上又接连出现了其他问题,比如,他们的语言发展很快,但是思维发展较慢;他们做事情,想问题,总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和8~9岁的孩子相比,他们还显得非常幼稚,幼稚得不讲道理;他们有时很任性,不听话,想自己做事,但有时又非常依赖大人;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积极性很高,对自己不感兴趣但是有社会意义的事情,则不那么愿意做;他们的情绪还很不稳定,仍然会动辄大哭大闹;他们与小伙伴的关系也还很不稳定,等等。

总之,直到上小学之前,孩子的心理发展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3~6岁,真是个动荡时期。

相关专题 家庭教育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