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异质语言理论问题

河是盒子的核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河是盒子的核”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试论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异质语言理论问题(共7篇),供大家参考。

篇1:试论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异质语言理论问题

试论历史语言学研究中的异质语言理论问题

语言研究中的地域观念十分重要,是异质语言研究的`前提.从世界语言学范围内看,我国很早就发现古无轻唇音,也很早就发现腭音定律,两者的发现都与异质语言观有关.本文认为,《切韵》音系的性质是异质语言系统,中国传统语言学有若干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的成果.

作 者:李开 Li Kai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 名:语言科学  PKU CSSCI英文刊名:LINGUISTIC SCIENCES 年,卷(期): 4(4) 分类号:H0 关键词:历史语言学   古无轻唇音   腭音定律   《切韵》音系的性质   异质语言观  

篇2: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

自然语言与人类各种知识和认知形式的建构密切相关.语言在分析哲学研究对象中所占据的地位和所发生的作用行使着决定性功能.哲学与语言学的结合是语言被纳入认知研究的标志,从而导致认知理论的产生.不考虑语言问题,认知问题便不可能得到解决.语言意义的终极研究意味着认知理论的最大限度发展.认知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并存在于语言之中,每一项认知行为都必须具有解释主体个性的参与,同时这一行为只有借助语言才能实现.为此,须要对认知过程中的`语言和对成为研究对象的语言作出评价,并将语言视为人类社会的认知形式.

作 者:隋然 Sui Ran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北京,100037 刊 名:外语学刊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 RESEARCH 年,卷(期):2005 “”(3) 分类号:B089 关键词:分析哲学   认知理论   语言意义   解释主体  

篇3: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研究论文

超语言学和语言世界图景理论是 20 世纪语言学界兴起的两个特殊的语言文化理论体系。这两种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传统认知里的语言学概念,逐步转向了以语音、语汇等为基本研究对象的纯粹的语言学之外的语言文化。 用语言来解释文化,挖掘了文化理念里的语言角色。

一、两个理论体系的内涵

超语言学:20 世纪以来, 语言学的研究流派如映日荷花一般别样芬芳,在这种社会语言学研究背景之下,巴赫金及其复调小说理论在整个语言学界掀起了一场非常大的语言学讨论风潮。 巴赫金认为,复调小说不仅应该有一般所说的多结构、复式结构小说的特点,同时还应该是一种“多声部性”“全面对话”的小说。 在这种小说里,作者与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平等的, 主人公的意识不是通过刻意的描写表现出来,而是通过另一种形式在小说中通过与各主人公以及自己之间的对话表达出来,主人公是自己直抒己见的主体。 在此种复调小说理论体系的支持下,巴赫金建立了超语言学的方法论体系,突破了一般纯粹的语言学规范,把研究的主要对象转向双声语,分析小说中主人公语言的精微、独特之处,展现特殊的“微型对话”艺术世界,以对话为基础的超语言学理论成了“复调”小说的理论基础。

语言世界图景:关于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人们普遍的认知是源自于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提出的关于语言学的著名假说“每一种语言都包含着一种独特的世界观”, 之后在西方的关于语言学的一些著作中则称之为“语言世界观”。之后经过相关语言学家的研究和探讨逐步发展成为了“语言世界图景”理论体系。语言世界图景理论脱胎于世界图景理论。世界图景理论是人类对于周围事物的一个认知的总和的再现。而语言世界图景则是在“人类中心论”的影响下,将语言、思维、现实三者有机结合之后,主要研究“说话的人”“交际的人”两个集体概念。 把现实世界通过观念化、现实化和语言化的形式表现出来。

说起复调小说必须要追溯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后改名修订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巴赫金在这本书里相继阐述了复调小说理论以及超语言学学理状态。而阐述的根本则是巴赫金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进行的极其详尽的解析和探讨。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当成音乐一样看待和解析,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是双声部的, 是多层次多角度的。 下面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几部作品为例,简单地对本文提出的相关理论进行探析。

二、书信体中的多重对话图景———《穷人》

《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第一篇长篇小说。 在该篇小说中,陀思妥耶夫斯基采用了两个主人公之间通信的形式表达了在那个生活艰难的时代里人们内心世界的点滴感受。主人公自己不仅仅是生活在现实社会里的真实存在的人,同时也是作者一种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在小说里男主人公马卡尔·杰符什金生活在圣彼得堡一条污秽不堪的巷子里,住在廉价、窄小的公寓里。他经常与住在附近的瓦尔瓦拉通信,讲述自己的生活状况,送去关心。

在与瓦尔瓦拉的信中,杰符什金说出了小人物内心的悲哀, 但同时也是敞开心扉地感叹自己的命运,是对生活的一种追问。 例如:“我习惯了,因为我对什么都能习惯,因为我是一个温顺的人,因为我是一个小人物;然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呢? 我伤害过谁吗?我夺过谁的官位还是怎么的?我在上司面前毁谤过任何人吗? 我请求过奖赏吗? 我搞过什么阴谋还是怎么的?……是啊,公民的最大的美德是什么?前两天在私人谈话里,叶夫斯塔菲发表意见说,公民最重要的美德就是会赚钱。 他开玩笑说 (我知道他是开玩笑),道德是一个人不该成为任何人的累赘,而我没有成为任何人的累赘……他们说:‘他在抄写!’他们说:‘这个耗子般的小官吏! ’”

通过以上杰符什金的自言自语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杰符什金在同瓦尔瓦拉对话,他与瓦尔瓦拉无话不谈,在倾诉似地闲聊,更是一种自身状况的自我感受;他与自己在对话,告诉自己要对现在的生活感到知足,不要参与别人的钩心斗角;他在与那些耻笑他的人对话,满满的都是责问和不解,问这些人为什么他要受到这样的待遇;他在与生活对话,质问生活,为什么自己会受到如此待遇,更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和对这个社会生活状况的不满。

与此同时,透过这些多重对话,我们看到了其展现的语言世界图景:在 19 世纪的俄国社会纷繁复杂,人们生活状况颠沛流离, 社会基本情形危机四伏,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人们生活艰难。 语言就是一面社会生活的镜子。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看到真实社会的存在状况。在《穷人》的对话体系中体现出的语言世界图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当时俄国社会显示的真实写照。

三、梦想追求图景———《白夜》

《白夜》 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一部伤感的浪漫爱情小说。 在小说里讲述了一个始终追求自由、向往浪漫爱情的年轻姑娘纳斯金卡在圣彼得堡情迷的朦胧中与梦想者相识,经过四个夜晚,他们心与心交流,直至相知、相恋。纳斯金卡自幼失去父母,与奶奶在一起艰难度日,心中孤独,始终向往自由。而梦想者是一个喜欢幻想,缺少现实,心中压抑无处倾诉的梦想家。他们的爱情抛开现实主义,虽然也有心与心的碰撞,但是最终都逃离不开社会现实的残酷和无情。

在爱情里,有的是俗世繁华中那一抹最平凡却又矢志终身的信念;似乎爱就是为了最原始的相遇。 但是在现实里,似乎一切又都显得那样的灰白无力。

“‘信!谁寄来的?’我从椅子上跳起来……我打开了封漆。是她写来的。 ‘啊,请原谅,原谅我! ’纳斯金卡给我的信这样写着,‘我跪下来向您恳求,原谅我!我欺骗了您和我自己。这是一场梦,一场幻境……我今天为您感到痛心;请原谅,原谅我! ……’请别责怪我,因为在您面前我一点也没有变;我告诉过您我会爱您的,我现在就爱着您,我对您不只是爱。天啊!要是我能同时爱你们两个有多好!哎,您要是他有多好啊! ”

在这段主人公之间交集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到,梦想者看到信件的同时自己内心在与自己对话,和自己探讨信件到底是什么内容,到底是不是自己心中那份爱的追求;而在信中纳斯金卡的话语里我们能够清晰地感觉到她自己思想里的矛盾,在现实面前,她放弃了,觉得这是一个梦。 这不仅仅是她和梦想者之间的对话,更是她同自己同生活的对话。 而在这段对话中同时也诠释出了当时的现实世界图景。这种语言世界图景不仅仅是当时现实生活的真实描述,更是现实生活的本质展现。 经过其中对话的语言,洞察出了现实生活中人物心理和当时社会的真实图景。在纳斯金卡的细腻感情世界里, 梦想者经历了感情失败的痛苦,也致使他摆脱了虚无缥缈重新走进了现实生活。在那个思想纷呈、社会动荡的生活里,能够拥有梦想并为之不断努力和追求,这种精神已经令人赞叹不已。 正是在对话里表达对这种梦想精神的赞叹,在不断彰显着那个年代梦想精神的缺失。

四、结语

通过对陀思妥耶夫斯基两部作品《穷人》和《白夜》的简短分析,可以看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里对话是所有交流的最终手段和思想内涵。单一的声音是什么也解决不了的,只有通过两个声音的交流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 在复调小说里,超语言学是最基本的方法论意义,是最终极的理论体系。 巴赫金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这些作品进行细化和具体化总结出了超语言学的特殊语言研究模式。 在这种模式里,任何语言都是以人为核心,对于周边现实存在的所有认知的总和,这种思维语言呈现出的是语言世界图景的现实存在性、个体性和民族性,对当时的民族文化生活、社会生活经验都进行了展现。 所以说超语言学中的大部分研究对象都是语言世界图景。 总之,对超语言学中的语言世界图景的探析,对在今后两个理论体系的研究会有些许帮助,同时对民族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篇4: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资本成本会计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摘  要  资本成本会计在西方会计理论界曾经引起长时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是否应该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通过对稳健性原则、主体现念、债务资本与权且资本的界限、成本观念和利息资本化等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在财务会计体系中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不仅是可行的而五也是有益的。

关键词  权益资本成本  资本成本会计  计量

资本成本会计(Accountingforthe Cost of Capital)在西方会计理论界曾经引起长时间的热烈论争,但主要局限于财务会计如何对资本成本进行核算,未涉及其较深层的理论问题,而且论争之焦点集中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是否应该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尤其是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一些相关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以发达的金融市场、完善的现代公司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为依托,对这些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以求达成共识,推动资本成本会计尽早付诸实施。

一、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与稳健性原则

稳健性原则(Conservatism PrinciPle)作为一项修订性惯例已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它曾经对财务会计实务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其要旨在于:如果某项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时,应当选用对服东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比如说,对资产的计价,如果有两种价格可供选择的话,就应该选用较低价格入帐;如果是对负债的计价则相反。但是,“对于费用与其迟确认不如早确认,而对于收入则与其早确认不如迟确认”①。一句话,稳健性原则要求“宁可预计损失和费用,而不可预计收入”。

按照资本成本会计的基本原理,在确认权益资本成本时、借记“利息汇总”帐户,贷记“留存收益”账户。据此,有人认为在计量权益资本成本的同时,也确认了权益资本的收益。这种在收益实现之前便确认的做法,违背了现行财务会计的稳健性原则。

我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这是因为:

第一,权益资本成本帐务处理的过程,一方面确认相计量了权益资本成本,而另一方面也确认和计量了留存收益。它既确认和计量成本(费用),也确认和计量留存收益,其结果对股东权益总额并没有什么影响。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公司没有固定资产,也没有存货(即产销完全平衡,实现零存货),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权益资本成本增加,当期净收益必然以相同的数额减少,而这减少的数额不就是记入“留存收益”帐户贷方的数额吗?

相反,如果公司既有固定资产,又有存货,这时,权益资本成本要在固定资产、存货和销售成本之间进行分配,当期有一部分权益资本成本转化为固定资产和存货的成本,只有由销售成/1担的这部分权益资本成本作为当期的费用与当期的收入配比,由此得到的净收益自然小于记入“留存收益”帐户贷方的数额。但是,如果我们从持续经营的角度来考察,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和存货成本的权益资本成本部分最终会转化为销售成本,从而与某期的收入配比。这样,在某个特定的期间,留存收益总额还是不变的。这与不同折旧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不影响整个使用期限的利润总额道理相同。

第二,如果把稳健性原则表述成“某项业务有几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供挑选时,应当选用对股东权益产生乐观影响最小的那种方法”的话,那么,应该说,违背稳建性原则的不是资本成本会计而是现行的财务会计。因为在现行财务会计程序和方法下,当期的净收益包括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的利润两部分。把本应属于成本的部分作为净收益,显然高估了当期的净收益。就当期而言,这能说稳健吗?

第三,根据实现原则,收益只有实现才能加以确认。这一点我坚信不疑,但是,我认为资本成本会计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与实现原则无关。因为它影响的仅仅是成本和留存收益,顷与收益概念无关。恐怕没有人会认为收益就是留存收益。因此,那种认为资本成本会计“在收益实现之前便确认它的做法、违背了现行财务会计的稳健性原则”的说法根本不成立。

当然,收益与留存收益并非毫无关系。众所周知,收益是引起留存收益变动的一个主导因素。没有收益就没有净收益,没有净收益又哪来的留存收益呢?即使如此也无妨。因为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工具创新,未来收益实现的确认标准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

第四。稳健性原则在现行财务会计实务中最有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存货计价的“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勘st or Market whicheveris Lower)。有人担心如果推行资本成本会计,在存货成本中计入部分资本成本会不断增加存货的价值,从而使存货价值超过市场价格,违背稳健性原则。②其实不然,如果存货成本超过市场价格,仍然可以根据成本与市价孰低法按市场价格计价,并对存货成本进行调整。我认为如果真的出现公司存货成本超过存货的市场价值,这个信息将更有意义。因为这对公司是一种警告,说明公司存货生产或销售存在某些问题。公司必须注意这个问题并设法改进。

其次,稳健性原则在当今财务会计体系的地位已是日暮西山,今非昔比。稳健性原则从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来看,与企业的组织形式和金融市场相联系。从企业组织形式来看,稳健性原则适应于独资或合伙企业组织形式;从金融市场来看,稳健性原则适应于金融市场欠发达,企业资金主要靠银行、财团和其他金融机构直接提供,即主要来自直接融资,而不是靠金融市场间接融资。随着形势的发展,稳健性原则的局限性日益突出。现代社会已经进入金融社会,发达的金融市场促进了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而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和现代公司制度的发展.改变了整个企业的组织形式和资本来源渠道。因此,也改变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体,即从以债权人为主体转化为以股东为主体,包括其他与公司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单位和个人的多元化信息使用者集团。在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现代公司制度下,作为曾经保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公司将资产作为股利分配给股东的稳健性原则,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现代财务会计要求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稳健性原则显然难当此重任。因此,我们不能再用稳健性原则作为否定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的依据。

二、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与主体现念

在19世纪,所有权观念(Proprietary Concept)主宰着财务会计。当时,大部分企业组织都是独资或合伙企业组织形式,由其所有者直接管理,公开持股的公司十分罕见。根据所有权观念,企业的全部资产归所有者所有,企业全部的负债也由所

有者承担,构成所有者的义务。企业由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或几个人拥有。在这种情况下,单独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是没有多大意义的。相反,重要的是要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因为从所有者的角度来看,债权人是唯一、真正的“外来者”‘在满足了这些“外来者”的权益之后,剩下的就是企业业主的利润。因此,在金融市场不发达和企业组织形式以独资或合伙形式为主体时,重要的是如何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成本而不是权益资本成本。

以后,随着金融市场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变革,公司这种企业组织形式后来居上。这时,财务会计的基本观念发生相应的变革,从原来的所有权观念转变为主体观念(EntityConcePt)。根据主体观念,公司被认为是一个与其所有者独立的个体,甚至具有自身的人格化。与发达的金融市场相联系的公司通过两个渠道来筹集其所需要的资本,即从债权人那里筹集债务资本,或通过发行股票从股东那里筹集权益资本。这时,从公司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角度看,无论是债权人还是股东相对公司这个独立的“人格化”主体而言,都是“外来者”。至于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如何组合,这是公司理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需要对这两种资本来源的特点和成本进行权衡。既然现行财务会计已经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成本,再确认和计量权益资本成本又有何妨呢?

根据主体观念,所有的资本都是由公司主体的“外来者”提供的,无论从哪个渠道取得资本,对于独立的“人格化”的主体而言,都是有代价的。然而,遗憾的是现代财务会计师一方面倾向于接受主体观念,另一方面却在会计实务中的某些领域继续采用所有权观念。资本成本的处理就是其中一例。根据主体观念,无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权益资本成本都应该作为成本处理。因为从公司作为独立的主体而言,它们都是公司使用资本的代价。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不论是债务资本成本还是权益资本成本都不是作为成本处理。对于债务资本成本,以利息的形式支付债权人,作为利息费用处理;对于权益资本成本,以股利的形式支付给股东,作为留存收益分配处理。因此,我认为当前财务会计不仅理论与实践相背离,即使就理论本身而言,也不是那么一致。

主体观念还认为债务利息从性质上看并不是费用,而是收益的分配,即对各种权益所有者进行的分配,均属于公司收益的分配。例如,美国会计学会会计概念和标准委员会在1957年曾经指出,利息费用和所得税均属于利润的分配。根据主体观念,主体本身的经济活动与主体的所有者如股东以及其他主体必须区分开来。因此,从理论上说、利息费用、所得税和服利都是公司的成本或费用。但是,当前的财务会计理论却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作为费用处理,而股利作为留存收益分配处理,显然,违背了主体观念。它把公司这个主体的所有者――股东与公司主体本身混淆起来了。这不能不说,财务会计理论本身也并不是一致的。

三、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与成本观念

上面我们从主体观念讨论了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下面我们以此为基础从成本观念进一步讨论这个问题。

从总体上说,财务会计记录各种成本,而各种资产通常以其成本来计量,净收益便是收入与为了取得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成本之间的差额。因此,如果利息确实是成本,那么,利息就应该记录在会计成本帐户上。

什么是成本呢?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名词委员会发表的第4号“会计名词公报”曾经对成本下过如下定义:“成本是指由于取得或将能取得资产或服务而支付的现金、转让的其他资产、结付的股票或承诺的债务。所有这些不同的支付方式,都可用货币表示其总额。”④这个定义基本上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它还不能明确地表述出成本总是指“某物”的成本这一层含义。这里的“某物”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本目标”。例如,某建筑物的成本就是为了取得该建筑物而使用的各种资源的总额。如果是用现金购买该建筑物,这个总额便可以用现金表现;如果是公司自行建造该建筑物,那么,这个总额就是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其他资源成本的总和。

同样地,如果产品是外购的,那么,其成本可以用耗费的现金数额或发生的负债数额来计量;如果产品是公司生产,其成本可以用人工成本、原料成本和其他资源成本的总和来计量。因此,成本计量了成本目标所使用的各种资源。公司在生产产品时,使用的人工用人工成本计量,使用的原料用原料成本计量,使用的各种服务用类似的项目来计量。所有这些项目构成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

同理,公司还应用各种资本即应用各种资本来取得各项资产。如前所述,这些资本来自两条渠道: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但是:

1.债权人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债务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在会计上称为“利息”,就是公司使用债务资本的成本。

2.来自公司股东的权益资本同样也有成本。股东不会为需要资本的公司提供资本,除非这样做他们可以得到回报。这个回报就是公司使用权益资本的成本。根据主体观念、应用权益资本的成本与应用债务资本的成本没有什么区别。

债权人提供债务资本可能得到的报酬是标明的利息,而股东提供权益资本预期的报酬包括两部分:(1)各种股利;(2)股票市场价值的增值。他们当然不希望股利就是全部的报酬;相反,他们期望其投资所得到的部分收益将留存于公司,而这些留存于公司的收益所创造的收益以及其他因素将带来公司股票市场价值的增值。将股东的报酬分为两个独立的部分,与使用权益资本需要成本的结论并不矛盾。这个成本正是股东提供资本给公司时要求得到的报酬。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所用的“股利”这个名称有点词不达意。因为如果股东得到的报酬只是目前公司支付的股利,那么,他们是不会投入他们的资金的。他们之所以投入其资金是因为他们期望所得到的报酬率高于目前的股利率,并且期望将来能得到较高的股利或者当他们出售股票时能得到较高的市场价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正因此,股利率一股低于债务利率。因此,用“股利”来表述权益资本成本低估了它。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净收益”也有点词不达意了。“净收益”计量公司的经营业绩,它本身不是一种成本,而是刁耗用的成本即费用与收入的差额。按照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净收益”包含了一部分成本即使用权益资本应负担的权益资本成本,但是,“净收益”并不等于权益资本成本。净收益还包括卓越的管理、优质的产品、良好的市场占有率以及其他因素所带来的酬。

四、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与两类资本的界限

公司所需要的资本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用发行债券或股票筹集。从广义上说,权益是指资产的所有权,也就是投入资产的资本来源。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和股东权益。有人担心财务会计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会混淆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界限。债务资本及其

利息是对资产的一种法定求索权,而权益资本只有剩余的求索权。⑥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首先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都是公司的资本来源,对公司这个独立主体本身而言都是有代价的,因而,需要确认和计量其成本。这只是其共性。我们并没有否认其个性。其次,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看,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对于在资产负债表上分别报告各项负债和股东权益没有影响。进一步说,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不仅对资产负债表没有影响,就是对收益表也没有什么影响。在这时,成本中包含资本成本与包含折旧费用并没有区别。它们都不是“法定的求索权”,也都不是当期的现金流出量。

五、资本成本确认和计量与利息资本化问题

如前所述,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将使一部分资本成本资本化为存货、厂房和设备的价值。对于存货项目,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准则公告,其利息成本不能资本化,更谈不上权益资本资本化了。但是,我认为这个问题对于会计信息系统而言无关宏旨。因为在未来高新技术环境下,公司将以销定产,实现零存货,也即销售多少才生产多少。这时,资本成本是否资本化对公司当期损益没有影响。如果公司存在一定量的存货,那么,资本成本是否资本化对公司当期的损益可能有影响,但是,存货总是要出售的,如果从持续经营的角度来看,对公司整体的损益也没有什么影响。至于固定资产项目,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第34号准则公告,只有符合条件才能将债务资本成本资本化为固定资产价值。但是,“从会计理论来看,计列应负利息是一种最合理的会计方法”⑥。这里的“应负利息”包括实际支付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两部分。根据前面的分析,权益资本成本是否资本化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内,对公司的损益也没有什么影响。

西方现行会计实务允许公用事业企业在固定资产价值中计列应负利息。这是因为公用事业的收费标准和盈利水平,严格控制在政府的监督之下。“为了保证公用事业企业能够获得正常的投资收益,允许在其投资总额内计列应负利息,这样,按照控制总额所规定的盈利水平才是合理的。”⑦既然公用事业企业的固定资产利息已经资本化,要把它延伸到所有的公司又有何难呢?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将资本成本资本化存货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公司置存资产的时间越长,其成本越高,公司所需要追加的投资也就越多。这样,不仅可以在会计报表上如实地反映公司所持有的资产的经济价值,而且可以把资本的筹集、使用及其效益联系在一起,更全面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同时,它将使得公司自建的各项固定资产与外购的或租赁的各项固定资产的计价具有可比性,从而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在现行的财务会计实务中,外购的或租赁的各项固定资产价值不仅包括供应商的债务资本成本,而且还包括其权益资本成本,但是,公司自建的固定资产中则假设末使用任何权益资本。这样,在进行有关固定资产的自制还是外购或租赁决策时,由于决策标的物价值缺乏可比性,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将资本成本资本化为固定资产的价值,将消除这种不可比性,增强会计信息的决策功能。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从理论上说,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有益的。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要在财务会计中确认和计量资本成本,光靠理论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首先要让企业界和会计职业界习惯它,认识到它的优点,进而促使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接受它。这恐怕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篇5:文化语言学研究

摘要:本文试图从汉字的结构阐释汉字的文学形式美,笔者引用大量的事实作为论据论证其涵盖的文学形式美。

关键词:汉字结构;六书;文学美感;文学形式美。

一、引言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由来已久。

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汉字的结构本身具有一种和谐之美,方正大方,整齐美观,结构稳定,足以传承我们的文明:汉字的四声造就了独特的声乐结构与抑扬顿挫的音乐艺术效果:汉字的表意性特征容易引起具体形象。

单音独体,特性使然,较少的言词可传达出丰富的意义,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

本文作者对汉字的结构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从汉字的造字法、书写及运用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了汉字结构的文学形式美。

二、汉字的结构

1、汉字的六种结构

人们对汉字的研究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了。

东汉的许慎总结前人的成就写成《说文解字》一书,系统的分析了汉字的六种结构,学术上称为“六书”。

“六书”这个词最早见于《周礼》,但并未指出“六书”是什么。

东汉的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明确指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为“六书”,是造字之本。

稍后的许慎在《说文解字・叙说》中对刘书作了比较详细的说明,但次序、名称与班固等人又有所不同,后世文学家采用了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

据此。

我们略做解释:一,象形。

《说文解字・叙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的意思是依照物体的轮廓,用弯曲的线条,画出那个物体的形状来,这就是象形字,如“日,月”等字,许多描述具体事物单音的字都属于这类字。

二,指事。

《说文解字・叙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意思是看一下就可以知道他代表什么,但要仔细观察以后才能明白他的意义,比如“上,下”等字。

这类字一般都有指示符号,表明字义所在。

三,会意。

《说文解字・叙说》:“会意者,比类合谊……武,信是也”意思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合并在一起。

并把他们的字义合起来,就出现了一个新义的指向。

会意字多位合体字,在汉字里很多,大多为动词,追寻其本意往往很有意思。

如“武”字的甲骨文,从形从止,从戈操戈,英武之貌,跃然纸上。

“武”字的篆文,会合“止”“戈”二字,赋予制止侵略之意。

又如“明”字,日月交相辉映。

甲骨“明”字的另一写法,意为月光照进窗棂,不仅会意,且富诗情。

“信”字从人从言,意味人言必有信。

四,形声。

《说文解字・叙说》:“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意思是“江,河”属水一类的事物,所以用水作为形旁,而取工作为声旁,两者相合而成形声字。

这类字多位后起,在结构上有六种:左形右声,右形左声,上形下声,下形上声,内形外声,外形内声。

比如“盂”字。

下为形。

上为声;“祀”字,左为意,右为声。

形声字在甲骨文中只占约20%,但在现代汉字中却占80%。

这是因为形声结构造字简便,便于识读。

五,转注。

《说文解字・叙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意思是建立同一类的字有统一的部首,如果字义相同,则可以互相注释,如考和老就是这样。

可见转注有两个条件,一是部首相同,二是字义相同,非此构不成转注。

六,假借。

《说文解字-叙说》:“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意思是词语中没有这个字,但也不用新的字,而是借用现成的字去表示。

如令、长就是这样。

甲骨文中。

就借翩翩起舞的“凤”为风,借以手执斧的父为斧。

篆文中“西”字本是鸟栖息于窝中之意,现却假借为“东西”之“西”。

篆文中“朋”字本为凤鸟之古义,今人多用为“朋党”之“朋”。

大体说来。

“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是文字构造的条例,“转注”、“假借”是文字运用的条例。

在文字变简规律的制约下,文字越来越远离了写实,但其间架结构乃至偏旁部首。

根柢里仍然潜伏着象形的因素。

2、汉字结构的和谐美

汉字之美,形于表。

却涵于其结构。

汉字的结构本身具有一种和谐之美,这种和谐的充分表现是把汉字的符号特征与语义所指有效统一起来了。

简单的,如木,林,和森字,以及众多以“木”为偏旁的字。

象形让汉字与绘画天然的产生了关联,所以凡是画家必精于书法,相应的。

凡是书法家也必精于绘画。

意会是汉字的另一种重要构词方法,这种方法让我相信古人具有高深的综合和结构化能力。

3、汉字的书写

大家都知道,汉文字是由点、横、撇、捺等多种笔画,按照一定的搭配关系和结构规则构成的,大体是一个方块形。

从汉字的书写可以欣赏其自然美和整体美,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适宜布局,首尾相映,即可欣赏其形体美、整体美。

楷书是所有书体的基础功。

为了创造各种书体的形式美,适应各种书体书写需要。

书家把用笔分作圆笔、方笔、正锋、侧锋。

圆笔用于写行草,方笔用于写楷、隶。

正锋写出的楷书风格苍劲。

侧锋写出的行、草风格秀丽。

其实,在书家手里,正锋、侧锋、圆笔、方笔常常是有机结合使用的,特别是行、草书体的书写,方笔圆笔结合得更紧。

正如南宋词人姜白石《续书谱》中说:“真经折而后道,草以转而后劲。”

汉字笔画种类再多,归结起来不外点和线,以及点和线之间的连接和搭配。

笔画有长短、粗细、伸缩、曲直、斜正、仰俯、刚柔等对比变化。

通过各种笔画的变化和搭配处理,观赏风格气势,这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字无可比拟的。

三、汉字的结构美与文学形式美

1、汉字结构的独特性

中国的汉字,与世界各国的文字大不相同:它不是拼音文字,不是用字母连缀而成,而是用笔划构筑而成;它是独具特色和情趣的方块字,这种字体,方正大方,整齐美观;它不论笔划多少。

均能容纳到一个方格之中,不会失去端庄稳重的平衡感;它的基本构成单位是字而不是词,即使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

也必须每个音节写成一个方块字,将汉字书写成文,便往往能够造成字形、字音、字义两两相对的,整齐优美的对称句子,

汉字的独义性。

在外观上造成了整齐、对称的形式美。

正是汉语词义、汉字字形的这种独特型决定了使用汉语、书写汉字的人对于“对偶”的修辞手法情有独钟,这样特殊的文字被赋予一定的创作意图时,就会表现出更强烈的情感、内涵及韵味。

例如,中国的楹联,仅从字形上来说,就使世界各国其它形式的文字难以与之同列。

2、汉文字的文学形式美

汉民族语言是音、形、义的统一体,作为构造文学形的'物质资料,其自身的质性能够呈现特定的形式美感,即是作者内在情感的自然流溢,又是文学作品艺术性的外在体征。

早在古代,文学写作就遵循音声圆转的美学原则。

刘勰的《文心雕龙》设有《声律》、《丽辞》、《事类》和《练字》等篇目,它们就是从声、色、形等美感方面来讲如何配置词语的,与其中体现了刘勰形式美论的系统观点。

南朝齐代就有声律理论的创立,沈约等人把汉字四声的规律运用到诗文创作上,依此求得字音的平仄相对、高低互节,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刘勰论声律也谈到了字音平仄的选

用以及双声叠韵字的运用等问题。

在音韵谐和的美学追求中,刘勰注重的是它所能传达的作品的情韵并由此而形成的作品的风貌。

“声转于吻。

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他把文章声韵的安排视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成。

强调要讲求它整体和谐的形式美感。

文学语言声调的飞沉抑扬,是作者心音的驰响。

就文学的音乐性特点来说,音乐之乐律与语言之声律具有同样的性质。

都是人的内在生命节律的外现,所以运用在创作当中。

不管是“外听”的乐调,还是“内听”的声调,都是托寄人的情感的承载形式。

“声萌我心”、“声与心纷”,人们在运用语词概念表达思想的同时,也运用语言音调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不同的情感。

王力先生指出:“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主要是两件事:第一是对偶,第二是声律。”其实除上述两点之外。

还应论到由文字筑型所构成的文面美,这在古代文论中显得特别珍贵,是应该值得今人加以总结和借鉴的。

《文心雕龙》有《练字》篇,所谓“练字”,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字去留、词义锤炼,而是面对诗、文的写作,探讨如何做到文章语面上的形式美的问题。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练字》解题:“练训简,训选,训择,用字而出于筒择精切,则句自清英矣”。

文字是表意的工具,它寄情载义,声形俱要,其自身就是美的构造,择字得当,于篇章形体亦可致殊美之功。

3、汉字结构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前文提到,汉字的构造有“六书”之法。

其中“转注”、“假借”是用字的方法,并不产生新字,而在其余的“四书”当中主要也以象形为本。

班固《汉书,艺文志》就把这四者称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说明各种造字法都离不开对事物的仿象。

“象形”字类同图画,直接反映事物的体状,许慎《说文解字・序》称其特点为“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依类象形”的字体本身就是美的展示,由此而带来的字体排列所构成的文面形式,也是文章形式美的一个要素。

章炳麟《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把文字学作为文学的基础,从而对文学形成了自己的界定。

他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审美特质,与汉字的审美内涵相关联,语词是文章表情达意的基本单位,字面音、形、义三位一体的结构图式自然会影响到形、声、情三义并举的文章作法,从中体现汉字的美感意蕴与文学的美学特征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情采》篇云:“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五色是也;二曰声文,五音是也;三曰情文。五性是也。”文章是由语言文字做为传载工具的声、情、形、义的统一体。

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必然会融人文学的艺术特性当中。

鲁迅曾就汉字的特点在文章中的运用说道:“故其所函,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这就指明了汉字形体对文学美感效果的生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四、小结

文字是表意的工具,汉字作为世界上一个文字系统,其书写早已成为一门艺术,其结构稳定和谐,方方正正,正如创立汉字之华夏祖先,端端正正,给人以美感。

学好汉语。

可以用较少的言词传达深奥的哲理,表达丰富的情感。

汉字结构之美,汉语的文学形式之美,非深入探讨不可得其中玄机。

篇6:异质组合与语言张力

异质组合与语言张力

语言的异质组合已成为修辞的基本特征,究其原因是异质组合能够赋予语言以张力,使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语言因素和平共处,其组合的入侵力强烈冲击听读者的`生理知觉,形成强大的张力效应,为不可言之事、之理、之情提供了可言的有效途径.

作 者:徐秀芝 XU Xiu-zhi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刊 名:学习与探索  PKU CSSCI英文刊名:STUDY & EXPLOR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H0 关键词:文学语言   修辞   异质组合   语言张力  

篇7:论文化语言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论文化语言学中的语言与文化

要正确理解文化语言学的`学科性质,就必须了解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本文从揭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入手,阐明了文化语言学的人文价值,指出了我国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意义以及促进汉语教学的意义.

作 者:唐素华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 年,卷(期):2008 “”(6) 分类号:H1 关键词:文化语言学   语言   文化   关系  

相关专题 语言学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