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一月悉达多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月悉达多”参与投稿,以下文章小编为您整理的加强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素质(共10篇),供大家阅读。

篇1:加强说话训练 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说话训练 提高学生素质

加强说话训练 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蓝燕敏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情感、交流生活……的重要工具。语言交际能力的高低,将会在人的各种活动范畴中带来重大影响。然而,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从小加强学生的说话训练,使他们掌握“说话”这一人们赖于交际和沟通思想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

如何在说话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素质呢?

一、激发欲望,让学生“想”说

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是一种负担。例如,对于刚升入一年级的学生,我用问题引导学生说话。

1.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

2.家中有几口人?他们是谁?

我让学生分别回答后,指名把四个问题连起来说,这便成一段话,我还出示:

1.你昨晚看了什么少儿节目?

2.在学习上,你帮助过谁?怎么帮的?

3.你喜欢干什么?

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又加上学生有好胜心,什么事都想试一试,我一番动员,学生就踊跃发言,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说话欲望,使学生想说、愿说。

二、想方设法,让学生“敢”说

目前,小学生的口头表达往往存在这样的现象,平时在家或与同学交往中说起话来,能说会道,侃侃而谈,说自己想说的话,但在正式场合或课堂讨论时却“三缄其口”,一旦被老师指名道姓被迫上阵,更是讲不了几句就“卡壳”,很难连贯,完整发言。那么,应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

其实,学生的口头表达可以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平时在开展训练时,我常利用课前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作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人人参加练习。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人人都有说话的机会,慢慢对“抛头露面”习以为常。

三、多种形式,让学生“练”说

“说话”能力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只有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反复训练才能提高。

1.在阅读教学中渗透“说”的训练

读书朗朗上口、熟读成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最有效的方法,运用时就脱头口而出,我们要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优势,把讲读课上成真正的读书指导课,如,《草原》一课,我在授课时诱导学生循着文章的思路,抓住重点感知、理解、想象文中描述草原的'美景和主人的热情,这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2.在课后作业中加强“说”的训练

课后作业提供了丰富的说话空间,其中读读写写词语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说话训练的好材料。如,《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课后作业2:提供8个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写一写,这些词语分布在各个自然段中,利用这些词语穿针引线,加强对“说”的训练,既增强了说话训练的密度,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又为学生今后书面语言的运用积累了丰富的词汇。

3.在班队活动中增加“说”的训练

利用班队活动时间可以召开学生读书读报演讲活动;开展“读后说”“听后说”“观后说”的活动;也可以开展讲成语、讲故事比赛,讲完后可以评出一个“成语大王”或“故事大王”,这样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很高,既练习说话,又活跃班级气氛,从而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4.在生活中结合“说”的训练

在课外,我还布置一些诸如“留心生活中人们的对话”“倾听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谈”等听话训练,养成学生向生活、向老百姓学习口头语言的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口头表达做了准备。

四、传授方法,让学生说“好”

“慧于心而重于口”。要想让学生说得好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先想后说的习惯,说话时要抓住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迅速做出思考。不要一句一句地想,而是选择几个最关键的词语,然后连词成句,连词成段,这样就能说出一段条理分明、完整连贯的话来。

总之,“说话”训练是集语言、思维、观察、表达、听说读写和课内课外为一体的综合训练。因此,教师应扎扎实实地从低年级起,有意识、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学生的说话训练,有效提高学生素质。

(作者单位 福建省漳州龙海市隆教中心小学)

篇2: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正确的语音传递能力:即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适度及使用合适的语调、语速、语气,增强话语表现力和感染力。

2、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正确、简洁、委婉、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

3、巧妙的内容组织能力:即紧扣话题讲述见闻,当众即兴简短发言,条理清楚地安排内容,根据不同场合、气氛、对象组织内容、调整内容。

4、恰当的体态表现能力:即通过表情、手势、体态变化等增强话语表达效果。

二、遵循口才训练的基本原则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甚至顶撞,绝不强制压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各抒己见的口才训练氛围。

2、层次性原则:

口才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按年段分解训练目标,组织训练活动,形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才训练序列。如:从说好一段话到叙述事情、讲述见闻再到出口成章;从说准到说顺、说细再到说完整。既要适当降低坡度,夯实各阶段口语基础,确保目标到位。又要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及时调控,使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3、科学性原则:

口才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旁征博引,使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4、全面性原则:

口才训练以语文课听说读的能力为基础,又要立足于听说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它获得最佳效果,结出丰硕果实,须注意四个结合:(1)语言与思维训练、内容与形式训练互相结合,互相渗透;(2)听说读写训练互相结合,互相促进;(3)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互相结合;(4)因材施教与全面提高互相结合,力求形成全方位、多触角、多形式的训练体系。

5、示范性原则:

教师应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妙语连珠、扣人心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三、创设口才训练的特定情境

1、实物演示情境

(1)看物说话:即看实物说话、看模型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及观察大自然说话。(2)操作说话:即借助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说话。(3)实验说话:即通过直观演示、科学实验、文体游戏等活动训练说话。

2、音像表演情境

(1)声像配音:听一段音乐,展开想象编讲故事;看一段录像,根据画面配旁白,按照口形配对话。(2)影视评说:看百片、读百书,举办口头影评、书评或观后感、读后感交流活动。(3)话剧表演:这里主要指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课本剧已汇编成册出版发行)。

3、角色模拟情境

(1)生活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实际角色,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在适当场合说出最适当的`话。(2)道德法庭:创设法庭场景,按程序对品德不良行为进行审判,评其美丑,论其善恶。(3)商品洽谈会:模拟交涉、谈判、广告,采用迂回婉转的语言,介绍商品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为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据理力争。(4)记者招待会:开展调查、考察、采访,明确采访目的,设计采访问题,召开“记者招待会”,以记者身份口头报道采访结果。(5)新闻发布会:布置学生收看新闻,安排时间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汇报国内外大事。

4、信息交流情境

(1)天南地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组织学生自发聊天,如:“街谈巷议”、“说三道四”、“海阔天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侃侃而谈。(2)异想天开:结合科幻影视、读物,进行科幻内容讨论,发挥创造想象力,培养口语能力。(3)开心一刻:广泛收集小品、相声、笑话、歇后语等幽默语言与故事,让学生汇报、表演、运用。(4)热门话题:围绕衣食住行等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5)每日演讲:开展每月故事会和每学期“读书报告会”。

5、现场应变情境

(1)小型辩论会:围绕某一专题,分正方、反方组织辩论比赛,使学生会听对方发言的中心,会抓对方发言的漏洞,会利用有利时机,会用简练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2)班队联欢会:由学生轮流主持班队会、联欢会,指导学生把各项内容用极富文采、流畅诙谐的语言串联起来,提高口语才能。

解词悟句把握重点《一定要争气》教学设想

二十世纪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之回顾

略论中学语文教学的控制问题

对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者收购的思考

小学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我国古代诗歌风格论中的一个问题

看图・读句・学词・识字

公安机关内部审计风险剖析及对策研究

作文批改讲评的尝试

刘承干与南浔嘉业堂藏书楼研究

适应时代要求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唐代贬官制度与不平之鸣――试论开明专制下的文人遭遇与心声

小学语文教学法教材的比较研究

陶渊明与鸟

说话能力的结构与训练方式

三教论衡与唐代俗讲

运用改换比较法培养语感

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审题能力与快速作文

求学之

篇3: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小学阶段,我们实施严格、科学、系统的口才训练,其任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说话才能。这种才能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能力。

1.正确的语音传递能力:即发音准确、吐字清楚、声音适度及使用合适的语调、语速、语气,增强话语表现力和感染力。

2.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即运用正确、简洁、委婉、生动的'语言表达思想。

3.巧妙的内容组织能力:即紧扣话题讲述见闻,当众即兴简短发言,条理清楚地安排内容,根据不同场合、气氛、对象组织内容、调整内容。

4.恰当的体态表现能力:即通过表情、手势、体态变化等增强话语表达效果。

篇4: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甚至顶撞,绝不强制压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各抒己见的口才训练氛围。

2.层次性原则:

口才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按年段分解训练目标,组织训练活动,形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才训练序列。如:从说好一段话到叙述事情、讲述见闻再到出口成章;从说准到说顺、说细再到说完整。既要适当降低坡度,夯实各阶段口语基础,确保目标到位。又要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及时调控,使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3.科学性原则:

口才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旁征博引,使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4.全面性原则:

口才训练以语文课听说读的能力为基础,又要立足于听说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它获得最佳效果,结出丰硕果实,须注意四个结合:(1)语言与思维训练、内容与形式训练互相结合,互相渗透;(2)听说读写训练互相结合,互相促进;(3)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互相结合;(4)因材施教与全面提高互相结合,力求形成全方位、多触角、

[1] [2]

篇5: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实物演示情境

(1)看物说话:即看实物说话、看模型说话、看图片说话、看场景说话及观察大自然说话。(2)操作说话:即借助手工制作、生产劳动、实践活动说话。(3)实验说话:即通过直观演示、科学实验、文体游戏等活动训练说话。

2.音像表演情境

(1)声像配音:听一段音乐,展开想象编讲故事;看一段录像,根据画面配旁白,按照口形配对话。(2)影视评说:看百片、读百书,举办口头影评、书评或观后感、读后感交流活动。(3)话剧表演:这里主要指课本剧表演(小学语文课本剧已汇编成册出版发行)。

3.角色模拟情境

(1)生活舞台:让学生扮演生活中的实际角色,如接待客人、探望他人、求助别人、购买物品,在适当场合说出最适当的话。(2)道德法庭:创设法庭场景,按程序对品德不良行为进行审判,评其美丑,论其善恶。(3)商品洽谈会:模拟交涉、谈判、广告,采用迂回婉转的`语言,介绍商品性能、用途、使用方法,为确保自己的合法利益据理力争。(4)记者招待会:开展调查、考察、采访,明确采访目的,设计采访问题,召开“记者招待会”,以记者身份口头报道采访结果。(5)新闻发布会:布置学生收看新闻,安排时间让学生简明扼要地汇报国内外大事。

4.信息交流情境

(1)天南地北: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组织学生自发聊天,如:“街谈巷议”、“说三道四”、“海阔天空”等,让学生畅所欲言,侃侃而谈。(2)异想天开:结合科幻影视、读物,进行科幻内容讨论,发挥创造想象力,培养口语能力。(3)开心一刻:广泛收集小品、相声、笑话、歇后语等幽默语言与故事,让学生汇报、表演、运用。(4)热门话题:围绕衣食住行等学生最感兴趣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5)每日演讲:开展每月故事会和每学期“读书报告会”。

5.现场应变情境

(1)小型辩论会:围绕某一专题,分正方、反方组织辩论比赛,使学生会听对方发言的中心,会抓对方发言的漏洞,会利用有利时机,会用简练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2)班队联欢会:由学生轮流主持班队会、联欢会,指导学生把各项内容用极富文采、流畅诙谐的语言串联起来,提高口语才能。

篇6:强化口才训练提高学生素质

1.民主性原则: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善于倾听学生意见,放手让学生讨论、争论、辩论。学生说错了,绝不讽刺挖苦;学生与自己有不同意见,甚至顶撞,绝不强制压服,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个个跃跃欲试、人人各抒己见的口才训练氛围。

2.层次性原则:

口才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按年段分解训练目标,组织训练活动,形成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口才训练序列。如:从说好一段话到叙述事情、讲述见闻再到出口成章;从说准到说顺、说细再到说完整。既要适当降低坡度,夯实各阶段口语基础,确保目标到位。又要逐步增加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通过及时调控,使层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渐入佳境。

3.科学性原则:

口才训练不仅要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还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使学生逐步掌握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引用名人名言、历史典故等表达技巧,旁征博引,使论证逻辑严密、充分有力。

4.全面性原则:

口才训练以语文课听说读的能力为基础,又要立足于听说读综合能力的提高。要使它获得最佳效果,结出丰硕果实,须注意四个结合:(1)语言与思维训练、内容与形式训练互相结合,互相渗透;(2)听说读写训练互相结合,互相促进;(3)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分散训练与集中训练互相结合;(4)因材施教与全面提高互相结合,力求形成全方位、多触角、多形式的训练体系。

5.示范性原则:

教师应加强语言修养,有意识地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夫,讲究句式的选择、词语的锤炼,使自己的语言清晰流畅、形象生动、妙语连珠、扣人心弦,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发挥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篇7: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是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二、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三、形式多样,激发说话兴趣;四、加强指导,授人以渔。

【关键词】 说话训练  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是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进行说话练习时,小学生往往发言不够积极,不敢说。分析其原因,一是怕说不好,同学笑话,教师批评,缺乏说的自信心;二是学生的说不能及时得到老师正确而恰当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说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说的自信心。在学生说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及时进行评价,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对说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又不能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说话训练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1、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材料

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教材的题目、内容、课后问答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得好材料。如:教学《春蚕》一课后,让学生围绕“母亲养蚕真辛苦”这一中心句,将课文中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以“妈妈养育我很辛苦”等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让生说说假如你现在来到了圆明园,看到那残垣断壁,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做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教给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说话的正确方法。

2、运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

电教媒体的优势是能把自然万象,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它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学生对社会生活接触少知识而狭窄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内容材料。如:让学生以“家乡的一处景物”为题进行说话时,用图片将家乡的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就能够非常流利地将家乡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

3、丰富学生生活,创造说话契机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说话的契机。如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让学生观察之后口述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之后,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及感想;让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后说说影片的内容及感想等等。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说话就较容易获得成功。

三、形式多样,激发说话兴趣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果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才能让学生想说,说好。

1、读后说。即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在读中学说,做到读说结合。读后说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创造性复述课文。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即假想-发掘-陈列的顺序去复述课文,也可按发掘-假想-陈列的顺序去进行创造性复述。

(2)模仿句式说片段。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写作方法,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某个地方。这样学生既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又降低了说话的难度。

(3)续编故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凡卡以后的生活,学习《穷人》一课后想象渔夫发现西蒙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么过等等。为课文续编故事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也为学生提供说话的依据,还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课本剧。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许多课文的精彩片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激发儿童的说话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准确生动,简明扼要,如《将相和》、《陶罐和铁罐》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5)评述课文谈体会。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评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训练。

2、视听说。即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听录音说、看影片说、问答说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做到看说结合,听说结合。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

3、体验说。即设置说话情景,让学生边活动边说,做到说做结合。如:以一次科学小制作或一次小实验为内容训练说话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制作,经过体验之后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也有话可说。

4、开火车说。是指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集体参与而不是一个人说到底,集思广益,让学生人人发言,并使每个人的发言衔接自然、紧凑,围绕一个中心。这种形式的说有游戏的性质,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四、加强指导,授人以渔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都要进行认真指导,不能让学生的说话漫无边际,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授人以渔。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帮助学生明确说话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不同年级说话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年级说话训练目标,让学生明确每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2、帮助学生理清说话顺序。即帮助学生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以选用什么样的句式和结构,教会学生打腹稿,以便使学生在说话时对说话的目的、重点、顺序等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说话训练的形式不同选择指导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读后说侧重帮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视听说侧重指导学生正确观察方法,启发联想与想象;体验说则既要指导学生操作,又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重点;开火车说侧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说话等等。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篇8: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是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二、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三、形式多样,激发说话兴趣;四、加强指导,授人以渔。

篇9:加强说话训练提高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是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说话训练呢?

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保护学生的表达欲望

在进行说话练习时,小学生往往发言不够积极,不敢说。分析其原因,一是怕说不好,同学笑话,教师批评,缺乏说的自信心;二是学生的说不能及时得到老师正确而恰当的评价,严重挫伤了学生说的积极性。因此,在进行说话训练时,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使每位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树立说的自信心。在学生说后,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及时进行评价,对说得好的同学表扬优点,指出不足;对说得不好的同学也不能讽刺挖苦,而应肯定他们敢于大胆发言的勇气,使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旺盛的表达欲望,养成大胆发言的好习惯。

二、提供说话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由于小学生知识面较窄,又不能广泛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在说话训练时,他们往往感到无话可说。因此,我们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内容材料,挖掘说话源泉。

1、挖掘课文中的内容材料

现行小学教材中许多教材的题目、内容、课后问答都是对小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得好材料。如:教学《春蚕》一课后,让学生围绕“母亲养蚕真辛苦”这一中心句,将课文中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然后再进一步提高要求,以“妈妈养育我很辛苦”等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进行说话训练;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后,让生说说假如你现在来到了圆明园,看到那残垣断壁,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这样做既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渗透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教给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说话的正确方法。

2、运用电教手段开阔学生的视野

电教媒体的优势是能把自然万象,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它能有效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弥补学生对社会生活接触少知识而狭窄的缺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说话内容材料。如:让学生以“家乡的一处景物”为题进行说话时,用图片将家乡的美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经过认真细致地观察,学生就能够非常流利地将家乡的美景生动形象地叙述出来。

3、丰富学生生活,创造说话契机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而应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创造说话的契机。如进行激烈的拔河比赛,让学生观察之后口述比赛的情景;让学生在手工制作之后,说一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步骤及感想;让学生观看一部影片后说说影片的内容及感想等等。由于学生有了亲身体验,说话就较容易获得成功。

三、形式多样,激发说话兴趣

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如果形式单一,缺少变化,必然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们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说话兴趣,才能让学生想说,说好。

1、读后说。即学生学习课文之后,在读中学说,做到读说结合。读后说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创造性复述课文。如教学《黄河象》一课后,可以让学生改变课文的.叙述顺序,按照从古到今的顺序即假想―发掘―陈列的顺序去复述课文,也可按发掘―假想―陈列的顺序去进行创造性复述。

(2)模仿句式说片段。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后,让学生模仿课文写桂林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的写作方法,说一说自己家乡的某个地方。这样学生既有“法”可依,有例可循,又降低了说话的难度。

(3)续编故事。如教学《凡卡》一课后,让学生充分展开联想,想象凡卡以后的生活,学习《穷人》一课后想象渔夫发现西蒙已经把孩子抱回来了,会怎么说,怎么做,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怎么过等等。为课文续编故事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与想象,也为学生提供说话的依据,还进一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课本剧。由于儿童模仿能力强,许多课文的精彩片段,可以让学生自己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这样,既可以激发儿童的说话兴趣,又可以使学生的口头表达准确生动,简明扼要,如《将相和》、《陶罐和铁罐》等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说话训练。

(5)评述课文谈体会。对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进行评述,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如《灯光》、《卖火柴的小女孩》等都可以采取这种方法来进行训练。

2、视听说。即让学生通过看图说话、听录音说、看影片说、问答说等形式进行说话训练,做到看说结合,听说结合。这种方法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说得有条理,又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动脑,集中注意力的良好习惯。

3、体验说。即设置说话情景,让学生边活动边说,做到说做结合。如:以一次科学小制作或一次小实验为内容训练说话时,就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或制作,经过体验之后再进行说话训练。这样学生有亲身体验,说起来也有话可说。

4、开火车说。是指在进行说话训练时集体参与而不是一个人说到底,集思广益,让学生人人发言,并使每个人的发言衔接自然、紧凑,围绕一个中心。这种形式的说有游戏的性质,学生很感兴趣,效果较好。

四、加强指导,授人以渔

无论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说话训练,教师都要进行认真指导,不能让学生的说话漫无边际,而要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授人以渔。教师的指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帮助学生明确说话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对不同年级说话训练的要求结合本年级说话训练目标,让学生明确每次说话的具体要求。

2、帮助学生理清说话顺序。即帮助学生确定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可以选用什么样的句式和结构,教会学生打腹稿,以便使学生在说话时对说话的目的、重点、顺序等做到心中有数。

3、根据说话训练的形式不同选择指导的侧重点。不同的训练方式,教师指导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读后说侧重帮学生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视听说侧重指导学生正确观察方法,启发联想与想象;体验说则既要指导学生操作,又要帮助学生掌握观察重点;开火车说侧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说话等等。

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训练了学生说话,而且提高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作文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10:注重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注重思想方法训练提高学生数学素质

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数学本身的论证、运算以及应用的思想、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教师依据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围绕各种数学思想方法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和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非常有益。本文结合小学数学教学仅就几种综合性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一探讨。

一、联想能力的训练联想

是由一种事物的观念想到另一事物的观念的心理过程。教育心理学认为,联想既是一种记忆方法,也是一种思维能力。其种类包括纵、横向的单维联想和立体交叉式的多维联想。多维联想是指对眼前呈现的问题,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以寻求问题解决的联想方法,它又包括条件的多维联想和解题方法的多维联想。例如,我们由完成与未完成工程量的比是“5∶6”这一条件,可以联想到下列可做逆推的其他条件:已完成的占总工程量的511,未完成的占总工程量的611,未完成的是已完成的115倍;已完成的是未完成的56,未完成的比己完成的多16,已完成的比未完成的少16等。此关不过,学生解分数应用题难的现状就不易解决。现在用上述条件组编一个应用题:“一个建筑队20天完成一件工程的511,再干几天可以完成该工程?”我们从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可得到以下解题方案:(1)用剩下的工作量除以每天的工作效率,列式:(1-511)÷(511÷20)或(11-5)÷(5÷20);(2)先求出完成该工程的总天数再减去已干的天数,列式:20÷511-20;(3)看剩下的工作量是已完成工作量的几倍,就有几个20天,列式:20×〔(1-511)÷511〕;(4)看已完成的工作量是未完成的工作量的几分之几,由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算法可列式为:20÷〔511÷(1-511)〕。进行多维联想的能力训练,要围绕一定的目的,要做到适时、适度、因人而异,要善于发现最佳解题思路,使其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二、转化能力的训练

转化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与学的策略。常见的转化思维方法有量的转化、式的转化、类比转化等,考虑到数学的研究对象--数与形,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数形转化能力的训练就显得尤其重要。所谓数形转化观是把数、形问题从一种表示形态转化成另一种表示形态或数形相互转化的`思想和方法。从这一表述可以看出,数形转化有数的转化、形的转化和数与形的相互转化三种具体形态。数的转化要通过恒等变形,借助数的分解、变换数的位置或对数进行重新调整组合以及利用相关关系等方式进行。如,0.25根据需要可转化为25%,可以转化为14,还可以转化为1∶4。

通过数的转化可使运算过程简单明了,达到计算对、快、巧的要求。形的转化要通过割、补、拼等操作技能,主要借助等积变形来实现转化。既可以把整体转化为部分,又可以把部分拼成整体。如,在推导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制作转动式幻灯片进行演示,使学生清晰地看到两个全等的梯形拼补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造成一种动态的视觉形象美,使演示过程更生动、有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又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此题若按常规解法,不但计算繁琐,而且因π取近似值,存在计算误差。若把它看成是一个以内外圆周长为上、下底,以2厘米为高的梯形,即利用“把曲线看作直线的思想”,其计算量不但减少,而且提高了答题的准确率。

数与形相互转化的着眼点在于把问题涉及的数与形结合起来综合考察,在实际解题中,既可以把数量关系问题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来处理,也可以把图形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来研究。譬如,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根据题意将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图,借助形象化的线段图进行分析、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具体化,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而且也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探究能力的训练

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训练,要求我们要注重教学活动的过程教学。正如西南师大数学系杨泰良教授所言:“教学上要求揭示的数学活动过程主要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和逻辑意义上的,这更符合数学知识结构和学生认识结构......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有利于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所以应是数学方法的核心。”

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探究情境,培养探究能力。例如,在讲“分数的基本性质”时,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均分课前准备好的一捆小棒(12根)。具体操作要求是: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1)(2)是(6)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四份,取两份是(2)(4),是(6)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六份,取三份是(3)(6),是(6)根。教师要求边操作边填空,学生通过操作(探究)发现不同分法的值相等,即12=24=36。这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探究性的问题:相等的几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发生了变化,但结果没有变,这是为什么?分数的分子、分母是如何变化的?面对此问题学生一时不能回答,稍后会有同学回答说:“分子增加1,分母增加2。”显然,朝增加多少的方向思考不能揭示出分数的基本性质。随后,老师将相等的几个分数的板书变化了一下,增加中间环节。如,12=1×()2×()=24;36=3÷()6÷()=12.经教师点拨,使学生产生了新的思维,认识到不是“增加”而是“扩大或缩斜,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结论,而是自始至终参予到知识的探究之中。

教师结合教材编制一些”动脑筋“的题目,也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如,在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这样一道题:把一根木棒锯成4段,每锯断一次用2分钟,全部锯完要用多少分钟?乍看此题,学生会不加思索地回答8分钟;我们如果让学生拿纸条、剪刀进行操作、探究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自己的错误,并为自己亲手探究出正确的答案而感到自豪。四、辩证思维能力的训练朱智贤教授曾指出:我们多年来对儿童思维的研究,只研究形象思维和形式逻辑思维,而不研究辩证思维。辩证思维作为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在小学由于受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的局限,决定了不可能把辩证思维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只能要求教师凭借对具体知识的分析与讲解浅显地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事物的关系以及数学知识本身的内部矛盾予以揭示,从而渗透实践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运动变化的观点等,以达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目的。

小学数学中的辩证内容很丰富,既表现为数学概念的普遍联系,又表现为数学运算的相互转化等。例如,除尽与整除反映的是数学概念间的包含关系,揭示的是一般与特殊间的矛盾性,除尽是整除的一般化,而整除则是除尽的特殊情形。而约数和倍数则是由概念整除派生出来的一对具有相依关系的概念,彼此不能独立存在。譬如,15能被3整除,15就叫做3的倍数,3就叫做15的约数,不能孤立抛开整除这一前提说15是倍数,3是约数。任何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小学数学也不例外。如,一和多、加和减、乘和除、正比例和反比例、直和曲、有限与无限等。对此,我们应用发展变化的动态的观点看待它们,而不应把这种矛盾的对立看作是僵死的、固定不变的东西。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并且依据一定的条件相互转化。对于x×y=k,当x一定时,y与k成正比例;当k一定时,x与y则成反比例。我们从对四则运算间的关系的分析可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减法与加法、除法与乘法是逆运算关系;乘法可看作同数连加,除法可看成同数连减。为了进一步说明减法与除法的转化关系,不妨试举一例说明:”学校购煤30吨,用载重5吨的卡车运输,需要几趟运完?“用除法算:30÷5=6;用减法算:30-5-5-5-5-5-56个5吨=0。这样看来,四则运算中最基本的运算都统一到加法门下了。

王梓坤教授指出:”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定理固然重要,了解这些概念如何形成的以及获得这些定理的思想方法,有时更为重要,因为定理是定型的、静态的,而思想方法是发展的、动态的。思想方法不仅有趣,而且往往富有启发性,可以引导人们去研究新问题,做出新发现。“

因此,为克服数学教学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使”吸收型教学“转变为”智力开发型教学\",我们必须加强数学活动的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

相关专题 提高学生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