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光里我等你浅笑安然的散文

biophilia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biophilia”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旧时光里我等你浅笑安然的散文(共8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篇1:旧时光里我等你浅笑安然的散文

九月,素心、雅致。初秋天空是明净的,夜晚的星空也特别的空灵,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照亮了楼下稀疏的桂树,有斑驳的月影洒漏出细碎的光影静静流淌,偶有几缕晚风吹过脸颊,夹带着淡淡的桂花香,拂过眉眼的碎发、,恍乱了心底的思绪。

题记———

犹记得旧时光里的你我都是青涩单纯的,我们能在早春时分,去看漫山的金色油菜花田,那时候的花田还没成熟,一眼望去到处都是金色的花,以前的我们总是爱玩闹会去追逐翩然起舞的小菜蝶,嬉戏早春嗡嗡闹的小蜜蜂,还会去观察不甘落后在菜田里觅食的小麻雀。

我们曾在细雨里漫步,曾一起在细碎的小路上畅聊心语,曾一起走过的青石小道,一起漫过的的小草坪,我们曾一起趟过的小河流,一起听过得歌曲,你又是否还曾记得?

我的旧时光里满满的装的全是你,那些光阴里的故事,那些细碎的淡淡流云,那些我放在心里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浅浅哀愁;你是否真的的全然不知。全然不晓?

偶尔也会怀念盛夏晚风里我们经常会坐在楼下的老树下纳凉的情景,你总会像个老公公一样的手拿一个大蒲扇,为我驱赶夏日里的蚊虫,还我一份宁静的夜晚,待夜深了,我们一起看着满天的繁星璀璨,看盛夏里的星光点点,望凉月疏影,那时你总会与我讲十二星座的故事,而我总在你的身旁看你侃侃而谈,浅笑倩兮。你说我的眼眸里有你看不懂得的深邃,可是现在呢,你又与谁一起共赏星月满天。。。。

以前院门口有一片桃林,待桃花盛开时,我总爱在树下观望花骨朵儿,看着花一点点的逐渐开放,以前我曾告诉你我喜爱桃花,爱桃花的`妖娆,艳丽,娇弱,你曾告诉我以后会带我去看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去感受他写出来的一幅美丽画卷。记得那时我浅笑应予。

时光荏苒,几许繁花,终是弹指一过,那些灯火阑珊处倏然而逝的忧伤,辗转几许,终是如烟花般渐渐淡然。

以前你说你爱看夕阳,于是我们便经常在落日前,倚窗看漫天的流光染红大片的云朵,看云霞变幻色彩,漫天云彩繁乱天空,流霞遍开天际,看夕阳慢慢滑落山下,看炊烟从小山村袅袅升起,看青黛色的山鸾里听布谷鸟的回音渐渐随风消逝。我说我喜欢江南烟雨的柳巷,喜欢小桥流水般的雅静,喜欢曲径通幽处的青石路。你说这些以后都会给我的,那时你没有看见我眼中的欣喜。现在想来其实是我的语笑嫣然,你没有半丝的在意。只是时间仿佛恍然了很久,我的所有念想在时间里辗转流连,剩下一片凉薄的烟云,随风散去。

我曾经多想与你朝朝暮暮,春日里燕柳湖绿,我与你踏青而上,烟雨疏云;夏日里荷波蜓立,我与你紫陌迤逦,月下低语;秋日里菊艳枫红,我与你桂前听雨,互诉衷肠;冬日里梅傲松立,我与你凭栏观雪,把酒言欢。

翻开菲凉的书页,那里写满的都是我们的旧时光,回忆里你侃侃而谈,回忆中的我静语呢喃,记忆中的你温柔体贴,记忆中的我笑语嫣然,记忆中的你白衣袂袂,记忆中的我长发飘飘。谢谢你给过得温情,曾经慌乱过我的年华。.

篇2:等你的旧时光的散文

等你的旧时光的散文

邂逅,似乎是所有浪漫的开始。夹杂着偶然的诗意,慢慢的散着步,说着无关的话题。

傍晚翻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淡淡的凄凉,夜里跳动的哀婉精灵。牵挂、束缚是你最大的禁区,爱你却是我最大的错误。太多的话想对你说,可是你的自由是我不能触碰的领域,放手独自承担,每一次的邂逅都希望你会认出我,也害怕你会认出我,每一年明信片,是等你的见证,直到生命的终结,一切都依旧与你无关。这一封无法回复的信,给你,只是想告诉你在过去的时间里有一个人默默地全心爱过你,等过你。

生活或许并没有小说里的巧合,但却也演绎着相仿的'故事,有关爱情,最残酷的是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你,而你偏偏遇见了她,无言是答复,离开是行动,远远的看着你们的背影,像路人一样的走过,突然想起那句“我爱你!这是跟你没关系。”

遇见,一次就够了,因为已经有太多的放不下了。再遇见,便是最大的浩劫,就算一切恢复到初见,也再没勇气去尝试。你给的希望,承受不起,害怕最后它会是最大的绝望。宁愿不再遇见,自欺的将一切定格在初见,午后的清闲,一杯清茶,看着茶叶展开,直至茶水冰凉,默默地数着时间,掰着手指,祭奠初见。

一世,很短,短到不能让将你忘记,短到不能重拾勇气与你重逢,短到不能延续等候的习惯到地老天荒。

浪漫,跌落在错误的时代;热情,消耗在无望的时空。翻开扉页,字句在指间停顿,流逝。太多的美好付诸冰冷的信笺,习惯了看故事里的浪漫,习惯了穿梭人群时的无措。

时间慢慢磨蚀了等待的心,不是每一份等待都能造就一份童话,神女峰的千年阅历,化石后的心早已冰封在风化的岁月里,等待只是习惯,习惯你的远去,习惯看飘摇的帆舟,习惯听风赏雨。许多年后,我在原地,守候着你离开时的那个点。你,在远方,看不见的是回来的方向。

生活中,离开回来,反复间继续着。走了的,在某个地点又遇见了,这或是千百次的情不自禁的错误祈祷的应验,无所谓你是否认出,只是想再看一眼——没有负担,没有牵挂的一眼,下一秒的走过,或许便是一生。我不会后悔但是与你没有缘分。

篇3:在我的时光里等你散文

摘一朵早樱,祭奠流年,歌一曲离殇,淡然岁月。时光若水,流年激荡,那阳光下,破碎的水珠,映射的是我那难忘的青春。

——题记

2.9日,初雪。

心心念念了一整个冬天的雪,终于在年后降下,飘飘洒洒。洒满树梢,飘过窗台,染白了整个眼帘。

不喜欢雪,至少现在不喜欢。撑着伞走在刚铺好的柏油路上,天地之间好像只剩下了黑与白。心静静的沉寂,“啪嗒”“啪嗒”雪落在路面上,融化。路上行人寥寥,不禁紧了紧衣服,加紧了几步。雪越发的大了…

公司的走廊没有点灯,给人一种异样的压迫感。开门,开灯,加速…当实验室响起离心机的嗡鸣声,那一阵阵的压抑才稍加缓解。等待时间,耳畔不禁响起中午的那个电话。

同学过几天就要结婚了,作为发小的我却一无所知,不禁叹气。时光若水,十几年冲刷下来,一切都淡了。当年的兄弟情义,或许也只是年少懵懂的童言无忌罢了。曾经的无话不谈,变成现在的不再联系。曾经的曾经,一个转身也只剩下了一个背影。走出公司时,雪渐小,那铺白的草坪下面是什么却已是看不清了。

孤身一人,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看花开花落,经四季轮回,叹时光流年里的聚散离合。人相聚,月相逢,一句再见,再也不见。曾经的记忆,曾经的风景,被岁月更改了多少,又淹没了多少。

又想起她了,我们之间的故事,没有开始,故不会结束。

三生石旁,彼岸花开,那花开花落间,是我的心心念念。你的过去我未曾参与,你的现在我也不甚明了。未接近你的人,也没走进你的心。我说我若回去,让我追你可好,你没有回答。

你说我们只是普通朋友。其实我知道的,我们之间没有故事,有的只是我几年的青春暗恋,也终究只是我一个人。不懂恋爱,不会追求,所以你说算了,那我也就算了。

试图去接近你,一点点也好。每天的简单问候,来来去去的几条短信,我不断的重复着,所有的所有只是我不断打扰营造出来了的一点点联系,偶尔的'电话,希望没有打扰到你吧。你的生活少有我的介入,也该不需要的吧。我说等你,等到你找到幸福为止,结果岁月被我生生等成了彼岸两端。

有些人热闹的开场,只换来寂寞散场,心动的时光抵不过流年的平淡。在那无处安放的青春里,旦旦的誓言,惊艳了时光,终究抵不住时间如水的流淌。

喜欢回忆过去,将心遗忘在了过去的时光里了。那些记得与不记得的人与事,那些或模糊或清晰的故事,我不愿忘记的太多,想要改变的太多。那些欣喜,忧伤,遗憾,伤感,那淡淡的心疼。

风卷起雪花,吹起记忆的涟漪。回忆峰卷,如这雪花般,苍白而无力。人来了又走,带来了几多思念,留下了几多忧愁。流年的故事里,曲终人散。

谢谢时光,你出现在我最好的年岁里,感谢时光,你还未走。虽未得到,却已害怕失去,我贪恋着淡淡的一切。告诉自己这样很好,这样的朋友已然不多,能让这淡淡的温柔留存很好。谢谢你在不经意间温暖了我的岁月流年。

几多花开花落,几多缘起缘灭。未曾拥有是否可以不用失去,未曾相见能否不说再见。不愿再也不见,故一直再见,再见…

花开无声,雪落无痕。摘一朵早樱,祭奠流年,歌一曲离殇,淡然岁月。曾经我在菩提树下焚香经年,祈愿今生的与你相遇。现在我只想在佛前诵经,愿你岁月安然。

篇4:收音机里的旧时光散文

收音机里的旧时光散文

周末打扫房间,我忽然在角落里看到一台落满灰尘的小收音机,打开开关,里面传出“呼呼哧哧”的声音。什么时候把它丢在这里的呢?要知道,收音机曾经是我多么亲密的伙伴啊!

小时候没有电视机,当然更没有电脑和手机,收音机就是人们闲暇时的最爱,它不仅能播新闻、放音乐,还能说相声、讲评书。说起评书,我耳边首先响起的便是刘兰芳那高亢嘹亮的声音,她播讲的《杨家将》可谓家喻户晓。至今仍记得夏天的傍晚,吃过晚饭,一家人围坐在院里的大槐树下,大人用蒲扇驱赶着蚊蝇,孩子们则依偎在大人身边,静静地听着收音机里杨家将的故事,这时星星渐渐亮起来,月亮也慢慢爬上天空,真是一幅美好祥和的画面。

还记得一部广播剧,名叫《没有歌声的春天》,讲述了一个爱唱歌的小女孩的故事。这个小女孩有一副好嗓子,特别喜欢唱歌。可是因为爸爸妈妈离婚了,她特别伤心,经常偷偷地哭泣,也没有心情再唱歌了。后来有一天,老师想让女孩参加一场比赛,却发现她的嗓子已经哭坏了。这部广播剧我听过很多次,每一次都会情不自禁跟着剧中的小女孩流下泪来,为此还引来大人们的取笑

除了广播剧,我还听了不少电影录音剪辑,知道了很多配音演员的名字,像乔榛、丁建华、刘广宁和童自荣等等。我听过的外国电影有《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叶塞尼亚》《简爱》《佐罗》等,部部都是经典。那些美好动人的爱情故事,那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被配音演员用他们的声音一一呈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的声音或深沉或磁性,或甜美或圆润,都充满了魅力。虽然“听电影”不能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却让人有无限的想象空间,从而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受此影响,我甚至一度萌发过以后要做一名配音演员的想法。

后来上学需要住校,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我还带了一台小收音机。平时除了上课,我与收音机简直须臾不可离。记得有一次我拿着收音机上厕所,里面正播着一部长篇小说。忽然宿舍一姐妹走了进来,笑着说:“我就知道是你在里面,别人听到有男的说话,吓得都不敢进来了。” 记忆最深刻的当属《笑傲江湖》播出那段时间,小说跌宕起伏的情节让我十分着迷,每天都听得意犹未尽。临近期末考试,别的同学吃完午饭便赶去教室复习功课,独有我和一位姐妹不为所动,一起呆在宿舍里听着“令狐冲”的江湖传奇。每次听完广播去教室,在同学们齐刷刷的注视下走到座位上,都好像有种心虚的感觉。多年后和这位姐妹聊起此事,她也是记忆犹新,彼此一阵开怀大笑。

走上工作岗位后,收音机仍然和我朝夕相随。坐在寝室一隅,身边的收音机里传来喜欢的歌曲,抱书阅读或执笔写字,是我那时的常态。小小的收音机,不知陪伴我度过了多少寂寞的青春时光。

时光如水,悄然从身边流走,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收音机变得疏远了呢?已然想不起最后一次听广播是哪一天了,但是收音机就像一个旧时的伙伴,虽然已经失去了联系,但那份相伴的美好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

篇5:旧时光里的味道散文

旧时光里的味道散文

那时候,我还小。离家几米远的乡场上,还是坑坑洼洼的土路。汽包车(一种需要充气的客车)一过,晴天,尘士飞扬;雨天,到处都是泥水坑。在一个阴天,街上来了几个很特别的人,男女老少,围着头巾,背着鼓鼓囊囊的包。他们坐在车站那几块杂乱无章的石头上,旁若无人地打开黑黑的布包,取出几张蛋黄色的薄饼,几根白嫩的大葱,又打开一个铁饭盒——里面装满了炒青辣椒丝儿,零星的几丝瘦肉特别显眼。那几个人,就这样把背包当成了餐桌,薄饼里卷上辣椒丝儿炒肉,一口饼一口葱,吃得满头大汗,吃得酣畅淋漓。“咕咚……”我听到围着他们看热闹的人使劲咽了一下口水,我就使劲咬住嘴唇,不让口水流下来。

薄饼卷上瘦肉辣椒丝儿,想来是人间美味,要不然,那几个人怎么吃得如此香甜呢?连看的人也都鼓突着眼睛,馋得要命。至于生吃大葱,我们这里是没有人这样吃的,也不知道味道如何。有一次,邻居家办喜事儿,父母都去帮忙,我趁大人们不备,偷偷跑进厨房,对着那水嫩的葱白狠狠咬了一口,辣,还很冲,那种辛辣的冲劲,从口腔直窜到鼻孔,又顶到脑门,一眨眼工夫,连耳根子都火辣辣的疼,直呛得我鼻涕泪水长流。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碰葱。然而薄饼,也是不抱希望的。虽然那时家里也种冬小麦,但晒干的麦子都是要拿到街上去卖钱的。家里人偶尔发发善心磨上小半袋麦子,除了麦麸却只有一撮白面,然而吃法也不如人家精细,从不会做成薄饼,不是冷水和上面拌几坨面疙瘩煮顿红苕稀饭,就是蒸成又黄又硬的馒头,或者也浪费点油,把白面调成糊糊放热油锅里煎,却是把那饼摊得又厚又大。一不小心,灶堂里的火烧得旺了点,饼就糊了。又黑又厚的饼,就是卷上辣椒丝儿炒肉也肯定让人没有吃的心肠,反而让人觉得是浪费。

其实,这也怪不得我们不会做面食,家乡以“鱼米之乡”著称的,在父辈们的眼里,只有大米才是精粮,金贵得不得了。那白面、玉米面,是被称作粗粮的,在他们的意识里,粗粮只有边远山区苦寒之地的人才吃。放着金贵的大米,谁还会去吃那些个粗粮呢?

一年之中,偶尔走亲戚,我们也吃上一两回粗粮——挂面,我还觉得挺稀奇,感觉好吃得不得了。那白白细细的面,煮熟后连同几片翠绿的豌豆尖儿或者莴苣菜叶子一起泡在油汪汪的'汤里,上面浇上红红的辣椒酱,再舀上一小汤勺姜蒜水,放点味精、醋、豆油,轻轻用筷子一搅拌,那菜香味和着面味便一股脑儿扑过来,让人还没来得及咽一下口水,面就团在嘴里了,香辣鲜美,直吃得人额头冒汗。一吃就吃到碗底了,哟,碗底还卧着一个金黄的煎鸡蛋,生活或许就是这样,处处有惊喜哩,只要敢于创造!嘴里吃着香香的蛋,不禁就想到了被主人家照顾的感动,心里升起无限的温暖。

吃不上的薄饼卷辣椒炒肉丝儿,那种独特的吃法与想象中好吃的味道便藏进了心里,甚至,在某一个阶段,它成了我一个遥不可及的梦。但在那一年,我却吃到了一次鱼的“盛宴”,还有粑粑鱼。在当时,我自豪地以为粑粑鱼应该很少有人吃到过,便一同珍藏进了记忆里。孩童的世界总是特别有趣,吃过和没吃过的食物在心里暗暗比较,或许认为吃了粑粑鱼的美妙感觉比起吃不上薄饼卷辣椒肉丝儿的遗憾可以相互抵消,没必要总是对此耿耿于怀啦。

粑粑鱼是叔叔做的。那年夏天的雨水特别涝,连下了三天三夜,由于我们的房子都不太好,我们就像住进了水帘洞。最有趣的是白天,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水,可以打着伞偷偷地在雨的世界里晃悠,可以偷偷地拿着竹条编的簸箕去离家最近的稻田里捞鱼,虽然我总是捞不到。这个时候,叔叔就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背个鱼篓,一手提着桶,一手拿簸箕。叔叔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捞鱼的好手!他也要捞鱼去啦!我就扔了雨伞,着急忙慌地拿了顶破草帽扣在头上,也要跟着叔叔捞鱼去。还没走出村口,叔叔就往回赶我:去,回去等着吃鱼去,回去等着吃鱼!我要走很远,你走不动的,别跟着我……

那时候的鱼真多哇,等我稍大一点后,每逢下雨天,我自己也能用簸箕在稻田的缺口处捞到鱼,准确的说,是用簸箕舀鱼。雨一下,稻田一流水,那些鱼就聚到缺口处了,有的在上游,有的在下游,越是肥沃的稻田鱼越多。不止一次,我不动声色地立在雨天里,顶着斗笠,蹲在田坎上照着缺口的下游将簸箕没在水里,对着那些聚在一起的鱼猛地一撮,再往上一提,鱼就在簸箕里活蹦乱跳开了。大多都是鲫鱼、泥鳅、黄鳝,还有一种不能吃的鱼,我们叫它烧火皮,一种长不大的红色彩鱼。上学后,我查字典,原来它又叫斗鱼、天堂鱼,还是我国最早的野生观赏鱼呢!

那天,我就在村口等啊等的,好不容易捱到傍晚,远远地看到叔叔一步三摇地回来了。我欢天喜地迎过去,只见桶里有鱼,鱼篓里有鱼,叔叔的肩膀上还扛着一根竹竿,竹竿上还挑着几条大鲤鱼。叔叔被这些鱼累得满头大汗,连簸箕也扔了。但是晚上有鱼吃,在缺腥少油的年代,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回到家,把鱼儿放进水盆里,一大家子人就围着这些鱼开始忙活了。叔叔说,有个堰塘被雨水冲垮了,鱼都跑光了,他正好抓了几条大的。我们就开心地笑,讨论这些鱼都怎么吃才好。

大鲤鱼自然是要炖的,泥鳅用猪油煎着吃,黄鳝就用黄瓜段红烧吧,鲫鱼用油炸。还有一些拇指大小的鱼,没地方养着,倒掉又可惜。叔叔说,瞧我的,做粑粑鱼,肯定好吃。说着,叔叔又将那些小鱼去掉脑袋,挤掉肠肚,水里洗净了,用大米与糯米粉调好浆,放入盐、味精、花椒粉调味,将那些小鱼也裹进面糊里,往油锅里一放,“哧”的一声,香味就冒了出来,诱得人直流口水。我就想,这粑粑鱼我都从没听说过,铁定比薄饼卷辣椒炒肉丝儿好吃。粑粑鱼煎到两面焦黄时,出锅,叔叔将第一块放进碗里递给我,我迫不急待地咬了一口,烫,脆,鲜,香。满屋子的人看到我那猴急的谗相,都“哄”地笑了起来。

那一晚,满桌子的鱼,虽然都是寻常物,却样样都好吃,吃哪样都舍不得放下筷子。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鱼了。

只可惜,粑粑鱼我就只吃过那么一次,但还有一种味道,令我感到亲切而难忘,那就是奶奶做的高粱粑了。将熟未熟时的高粱就像画中的古典美人,娇面含羞,风情万种,令人怦然心动。每当这时候,我就要缠着奶奶给我做高粱粑了。割一捆高粱回家,在干净的院坝里用手将高粱粒搓下来,清水淘净,再沥干水分。这时的高粱,圆润饱满,只是里面的浆还未熟透。用石磨一碾,青红相间的高粱皮儿裹着奶白色的浆汁聚集在磨槽里,散发出一种清甜的味道。舀一勺磨好的高粱浆放入烧热的锅里,再化入一小坨猪油,随着高粱浆遇热凝固,再轻轻按扁、翻动。此时的火候不能太大,否则易焦变糊;也不能太小,不易煎熟。每次帮奶奶烧火做高粱粑我都很认真,火侯掌握得刚刚好,奶奶便笑我是被馋虫勾的,平时也没见干活这么积极。煎好的高粱粑,红黄红黄的,蘸上白糖吃,软糯香甜,味道好极了。常听奶奶说起爷爷过世时,家里穷得没米没面,勉强砍了根自家门前种的树为爷爷造了个棺材,没什么招待客人的,稀稀拉拉的高梁羹拌上山间田野里的各种野菜,整整两大锅,都吃了个精光。于是,我和奶奶一同记住了那段艰难的岁月。

说来也奇怪,自从有了儿时的一碗面、粑粑鱼、高梁粑等美食,我就不怎么惦记别人的薄饼卷辣椒炒肉丝儿了。我觉得,我在小时候所吃到的美味,都是贫穷时期亲人们的一份份爱。他们用平凡粗糙的手,尽量在没油少盐的日子里给我打造一个安稳幸福的世界,让我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6:旧时光里的村落散文

旧时光里的村落散文

流坑,位于乐安县牛田镇,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走进流坑,村口的正中间便是一棵有着上千年树龄的古樟树。这棵古樟树大约有15米高,树体遒劲苍老、全身斑驳,树上长满了寄生“槲蕨”。站在树下,凝视它的枝枝叶蔓,让我感觉到了岁月的变迁。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世世代代守望着这里的故土和黎民。

导游是本地的一位董姓女孩,真诚而质朴,就象这里的民风,自然而清新。小董介绍说:流坑原是唐代宰相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然后再迁至乐安,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全村有上千户人家,四千多人口,是一个有着古朴风貌、厚重历史文化的大村落。

沿着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小董带我们走进了流坑村。小路的两边满是荷塘,荷塘的岸堤上栽种了密密匝匝的杨柳。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杨柳吐翠,塘水含烟。一弯新绿直达水面,微风吹过,涟漪骤起。走过高高低低的荷塘,小路的深处便进入了村落。流坑的民居建筑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土木结构的旧式民房,一种是砖瓦结构的,类似于北京四合院的旧式豪宅。而这两种建筑便是以荷塘以界,一分为二,一个居左一个居右。

我们首先走入的便是以“状元楼”为代表的土木结构的旧式民房。导游小董很自豪的告诉我们说,我们所经过的街道,曾是古代流坑村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上的商铺很多,南北货都有。从街道两边房屋还存有的一个个一米左右高的店铺窗口就可以看出,当初这条商业街的热闹和繁华。这里的大部分房屋已没有人居住,现在主要作为景点用来供游人参观。偶尔有些旧屋还然有人居住,也不过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三五个老爷子聚在屋子里中间你一言我一语的下着象棋;或是两三个老奶奶坐在屋檐下静静的纳着鞋底,阳光轻轻的、暖暖的,一切是那么的安静、祥和,时光仿佛在这里停住了脚步。这条街的中央叫“四方街”,四方街连接着村子的各个方向。小董告诉我们说,电视剧《春草》就曾在四方街拍摄取景,我静静的坐在“四方街”的石凳上,似乎感觉到了春草的气息。

走出四方街,沿着柳树满堤的荷塘,我们走进了流坑另一处景致——明清古建筑群。这里的民居全是古代徽派建筑风格,青砖灰瓦,飞檐走壁。经过千年风雨的剥蚀、风化,墙面依然清澈如昨。房屋与房屋之间都是窄逼的巷道连接着,如有走进了迷宫。这里的巷子被人喻为“时光隧道”。穿过悠深逼窄的小巷,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我突然希望在这里能够遇见,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姑娘,可惜我不是戴望舒,我无缘这样的艳遇。

走进这里的古民居,让人感觉走进了旧时光。房屋里面多是上下两厅结构,中间还有雨廊,房子前面也多建有照壁。照壁上刻有富有寓意的花鸟草虫画,寓示着主人的喜好或是对后代的无限期许。这里的大部份房屋都是空置的,没有人了居住。因为少了主人,屋内也早已没有了生机。旧的、暗的气息在空气里弥漫,让人时刻想要逃离。从导游的介绍,知道了这里房子的主人原来很多在古代都是殷实商贩人家,有的还是官场贵人,有权、有势、有地位。其实,繁华也好,苦难也罢,在时间面前,在岁月的河流中,一切的.一切都已随时光悄然消失,唯一能留给后人的便是这日日还在的安宁和劳作。

走过“时光隧道”,走出古建筑群,又让我重新回到了真实的现在。不远处,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围在一起,走近一看,原是乡村货郎正叫卖东西。货郎萝筐里装着的全是些针头线脑,糖果之类的小物品。这样的情景也只有在流坑这样的村落里才能遇到。导游董最后带我们参观了流坑的“园明圆”以及“文馆”。 文馆又称江都书院,建于明代晚期。置身文馆,一种古老的书香气息扑面而来,那满目古雅精湛的装修,特具岁月沧桑感的一石一砖一木,诱人遐想,仿佛可以听到院堂中回荡着学子们读经诵诗的声音;仿佛可以看见书室中晃动着学子们孜孜攻读的身影。流坑的“园明圆”,其实是“董氏大宗祠”,后来被军阀所破坏。站在宗祠遗址之上,目睹斑驳的墙垣、肃立的石柱、威武的石狮,还有那萋萋野草,无不给人一种岁月苍凉、世事浮沉的感觉。

走出流坑,我们沿乌江堤道返回县城,导游小董与我们一一作别,流坑村在我们身后渐行渐远,直到消失。但我坚信:流坑的安宁的生活不会变,还有静静的时光不会变。

篇7:时光清浅许我安然散文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此为李清照《漱玉词》中的《小重山》,读后喜爱至极。

春天已到长门宫,春草青青,江梅初绽,还未开盛。取出笼中的碧云茶,碾碎的末儿如玉一样晶莹。想留住消晨的好梦,轻抿,惊破了一杯碧绿的春景。层层花影掩映着重重的门,疏疏帘幕沁出淡淡的月影,好一个黄昏。两年来第三次没有感受春的妩媚,这次要好好享受百花清新处流溢、蜂蝶翩翩惹春意。

闲适淡雅,惜春盛情。将热烈真挚的情感抒发得直率深切,表现出易安词追求自然、不加雕饰的清雅风格。

北国的春风天,一盏香茗,一抹茉莉花香,就这样淡淡的过去,几经百转千合,终是沉静洒脱,平淡是真。

“这世间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只是小欢喜呀!”丁立梅的一句话,云水禅心,简单的幸福,幸福的简单。

张爱玲曾写过一段文字: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中,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唯有轻轻问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有一个和我一般大年纪的故友,患癌去世,谁曾想到?我一时悲痛万分,心力交瘁。

记得为他写过一首诗,虽文笔不高,却也发自肺腑。这诗,除一友外,谁也不曾见过。名叫《忆》:

这个花季,不见你

清雅的茉莉,述着你已离去

怎得才能忘你?在梦里

看这轩窗的芳菲,醉光序

皓月当空的夜晚,又思你

烟月怎知人事改?笑悲离

时光清浅苦相思,感荼蘼

陌路如泥,

说好,下一世

在最深的阡陌里相遇,

不轻易分离。

也就从他离世开始吧,我爱上了一切能让我沉静下来的东西,穿棉麻的薄衣,品清淡的茶,听古朴凝重的曲,读诗词歌赋,看花开花落;会莫名其妙的流泪,莫名其妙的笑,泪点和笑点也变得反常的低。

看那花红柳绿中的一束眼神,一缕气息,渐次编制出隐忍心底的最温暖。虽然离开,但我的每一个足印都相信,每一寸阳光里依然有幸福地欢笑,每一片树叶的沙沙里,依然婉转着纯净的眷念。

如今我也随了他的心愿,宠辱不惊,安然自在。

我心素已闲,自有别样一种端庄娴丽。

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若是入了境界,便能觉出这诗的绝妙之处。此诗为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一文。《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格调清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表现出了山高水长的特点的同时又渲染三峡秋色悲寂凄凉的`气氛,倒有一种怀旧、冷清又安稳自持的感觉;亦是我所向往的心态。

记得一友与我闲聊时谈到过这首诗,他曾说最后两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是他最为钟爱之句。

这里的友,便是逝去故友的朋友,总觉与他相处来亲切,后才得知他与故友的关系,更对这段珍稀的感情倍感欣欢。

平日里,古曲闲茶作伴,草木诗书为友,力争简约持心,素然修行。我的恩师刘冲霄老师曾告诉过我:“最好的诗赋首先要论平仄与押韵,有一些诗还要看对仗;而后,最清淡、最平凡的语言便是成为一件好作品的关键。”

“岁月无痕迹。

忆当年,柴门老巷,杏花烟雨。

黛瓦青墙如梦境,百姓人家故里。

依旧是,寻常滋味。

水色晴光皆言语,似这般,小舟江湖去。

明月落,竹窗底。

千回百转从何寄。

看人间,阴晴冷暖,离合悲喜。

多少新词成旧韵,伤感唯别而已。

守住了,初时自己。

梅谢梅开今几度,此一生,不过浮萍聚。

陌上客,我和你。”

尘世种种,爱与恨,得与失,皆是幸福。以一颗质朴之心看待,亦是修行至了深处。

《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从不曾相信存在“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使人成熟的是经历,不是年龄。青春之人,总是善感风流的,只有你猜不透或不去猜他们的心思,他们,也受过伤,只是比那些老者少受些情感伤。

我虽只是初中韶华,却也了解人世里,那些途径自己倾城时光的人,皆为过客。而我们,在这些个繁芜世事,努力的扮演者“歌尽桃花扇底风”的戏子,脸部不必太薄,心性不必张 听一曲《游园惊梦》,看一卷《红楼》韵事,品一盏清茗“酬知音”,赏一段“明日落红应满径”。陌上客,本是我和你。

篇8:我坐在时光里等你诗歌

哪怕十年百年一万年

所有的时光都将静止在爱的海洋里

而你和我也会在时光里相遇

一起走过俗世的烟火,永远一起

相关专题 等你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