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边伯贤的狗金碳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边伯贤的狗金碳”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华彩(共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如何让语文课堂绽放华彩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白 燕

【摘 要】文课堂教学是否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是它能不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的关键。语文教学应结合生活实际,融入更多的文化气息,让语文课堂真正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人文气息。这样,语文课堂才会魅力四射,大放异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

人文教育不以培养专家为目的的,以“人”为本的教育。一如今,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文、史、哲、艺等人文类学科,语文学科、作为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南西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语文课堂上,教学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真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现教育的育人目标。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情感教育不容忽视,在21世纪的今天,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必须培养具有健康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对待生活积极主动、乐观向上、自尊、自信、自律、自强,不怕困难和挫折,敢于挑战,具有适应各种生活环境的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得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教育必须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否则教育又有何意义?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可见生活中的教育是何等重要。教师只要在课堂上及时抓住学生心中的每一次感动,引导学生反复咀嚼,仔细玩味,语文课堂就必然会充满激情,绽放出美丽的光彩。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生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逐渐往社会热点话题上靠拢,可见我们不能学成“书呆子”,还要时时关注时事民生。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生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心,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

总之,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是一个长期的话题,很多老师在这方面有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实践,并不断地积累经验。以上几点知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我将沿着这些想法继续前行,为构建精彩的语文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剑平。在说明文教学中渗透美育[N].现代教育报

篇2:追逐心愿,绽放华彩作文

追逐心愿,绽放华彩作文

流星在我眼前划过,我总是会闭上眼睛,默默祈下心愿!心愿在不久就会实现。但是许下的心愿有多少能实现呢?

这说法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从天文学的角度来讲,流星,只是在繁星中,由于种种原因,被贬下来的一个而已。在被贬下来的那一刹那,他只能在刹那间展现出它一生中最美丽的光芒。而向它许愿只是寄托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心愿还是靠我们去追逐、寻求。

我喜欢追逐心愿,在追逐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生命中本真的快乐。

怎样才能追逐到心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去追逐,而这追逐的过程是漫长的。当我们在寻找中,找出了一点眉目,那样让我们窃喜的'蛛丝马迹,却不小心掉进了陷阱中。当我顺着光滑的墙壁往上爬时,却又发现手中沾满了锋利的玻璃碎片。当经过无数次挣扎和努力,我伤痕累累的倒在地上。心愿、你到底在哪里?你要到哪里去?当我意识到我不会追到,正准备放弃时,在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两个字“坚持”。因为想到这两个字我就站了起来,继续寻找。在追逐中,我明白了什么叫毅力、执着和坚强。当经过无数次考验后,我明白苦难是追逐心愿的绊脚石。

我曾经想当一名教师,在课堂中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打好坚实的基础,建设美丽的精神家园。而当我去追逐时问题来了,我的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成绩比股票跌得还快,而信念和坚持使我在这一路上不害怕、不孤单。

曾读过蝴蝶的成长历程,看似一条令人看不起的丑陋不堪的虫子,进过艰辛的努力终于蜕变成功,成了一只人见人爱,美丽斑斓的蝴蝶,一条小小虫子,能蜕变成蝴蝶,这是它追逐心愿产生的巨大动力。

正在追逐心愿的我想到:不要因为一路坎坷而放弃,勇敢的去追逐。

追逐心愿,绽放华彩。

篇3:让语文课堂更加

綦江县石角镇新民中心小学  蔡洪

【内容提要】:《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教材的推广使用,为传统语文教学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使语文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入,新课程让教师尽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学习的课堂,一个让学生能尽情发挥、展示才能,有能学到知识的课堂、一个更加实用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  知识  实用

场景一:某市级赛课现场,一位执教《背影》的教师,特地穿一件长袍马褂到教室,引得学生哄笑不已,后又两手扒住黑板上的边框作上爬状,仿佛文中父亲翻越火车月台时的艰难情状,这并不高明的表演,只让学生觉得老师好玩和有趣,根本没有实用性可言。

场景二:某君讲《故乡》时,从头至尾表演起杨二嫂的卖弄风情、尖酸刻薄,闰土的呆滞恭敬,至于环境渲染的特色,人物对照的匠心则全给这手舞足蹈冲淡了,冲散了。

场景三:有一青年才俊教学《雷电颂》,在朗读那大段的独白时,全身颤动,双目圆睁,末了仿效京戏舞台上人物把头连旋好几圈,直累得头晕眼花、气喘吁吁为止。

以上种种,集中展示了目前在我们层层级级的语文教学大奖赛、优质课评比、基本功竞赛中的突出现象,课堂中花样翻新的教学技巧,精美的课件满天飞、老师学生上窜下跳,令人“热血沸腾”,让人瞠目结舌,回过头仔细研究,在这些课堂中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实在太少。卞幼平老师曾在《江苏教育报》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对这以上这三类课作了归类:一是做作表演式;二是放胆演剧式;三是即兴发挥式。在我看来这三类课概括起来一个词,即“做秀”,华而不实,没有实用性。让这些“做秀”课到处示范、展示,去 “秀一把”,其副作用是不会小的。长期下去,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一天天好起来吗?

面对现实,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今天课堂教学中应该把精力和时间真正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放在语文教学的实用性研究上,在语文教学的“实功”上多琢磨,在学生学习的“实效”上动脑筋,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加实用。

一、教师素质要提高

“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专业技能、全面的业务能力 ”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到课堂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始终保持风度、自信的讲解、流利的使用各种教学方法。所用这些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这些会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增加心里暗示(接受教师)并专注于教师的讲授,很多名师就是这样,如魏书生、王崧舟、张思明老师等,他们就要个人很高的个人魅力和素质。当然这种个人魅力和素质源于教师的秉性修养、知识储备、业务水平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是要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时间的洗礼,才能逐步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为我所用。

二、学生发展要关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水平现状、技能水平情况等的现实状况进行深入了解;对处于学生的心理需求要了解清楚;对学生对学习效果的掌握情况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等。另外,要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服务者,将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在课堂教学中要换位思考,以检验自己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可行,学生的是否在不断的进步的。学生对我课堂有多少了解、兴趣到关注,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所学知识与现实紧密结合,自己的收获等。

三、吃透教材要实干

当代著名特级教师霍懋征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她40多年从教的主要精力就是放在教材上的。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这样对论述专研教材:唯有吃透教材,才能设计出好的教路、学路;唯有吃透教材,课堂上才能关注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应对学生各种疑难问题;唯有吃透教材,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潇洒走一回”。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备课时,对知识点需标注清楚;分清教学内容的主次,对于教材的内容并不需要全部讲授,学生重复学习易产生厌倦情绪;对如何讲述要点应做到心中有数;对各个知识点之间如何承接贯连做好准备。上课前,要对以上方面进行回顾和检查,准备充分后再进行授课。

四、课堂提问要技巧

提问对帮助学生理清思想和概括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过于简单地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并马上提问,一般学生没有准备和引导的情况下,回答往往不尽如人意。钱梦龙教师教《愚公移山》,不问“遗孀之子”是什么意思,而问:这么小的孩子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吗?这问题问得巧,问得妙,问得绝,这样的提问就具有实用价值,既提出了问题,又达到了知识传授的目的。另外,在提问的过程中,要与学生站在同一个水平面上,以免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聆听学生的回答时,要求自己走近学生,要将爱洒向学生,学生在回答时会以肯定的目光注视这学生,并面带微笑,以表示对学生的关注和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不要用批评的语气指责学生,而应先认同学生回答正确之处,呵护他,再提出自己的理解和期望;学生回答不出来时,会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鼓励,最终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五、课堂传授要实在

在讲解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尽量以学生生活贴近的事作为引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让语文课堂更加实用。如王崧舟老师教《圆明园的毁灭》时,在进行教学拓展时师的情形:

师:请大家再默读课文,关于圆明园,关于圆明园的毁灭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提问,主要内容是对强盗的质疑,对清政府的质疑,关于圆明园的其他一些问题5-6个)

师;王老师这里有一份关于圆明园的资料,这是我在网上下载并整理的,能解决大家的部分问题。

生(读课外材料)。以下为师生就一些让人震撼的数字进行对话交流。比如,圆明园生肖塑像的铜首,拍卖价将近一亿人民币。比如圆明园是世界上化时最长的园林--151年。在交流的过程中,好多学生神情激动。这个板块,王老师也处理得甚为巧妙。课堂知识的传授,源于文本而非节外生枝,要实实在在,基于需要而非生吞活剥,要以学生所在的学校、居住环境、人际交往、情感流露,学习中的感悟等为例子进行讲解,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语文课堂的传授是不脱离现实,而是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很贴近的,是有用武之地的,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六、情感交流要真诚

语文教学之所以具有激动人心的魅力,主要在于它自身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情感。许多著名的特级教师就是情感交流的“高手”,如斯霞、魏书生、吉春亚等。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不能开启学生的情感交流之门,使之与教师、与文本、与作者之情产生情感交流,那么,这教学活动便是干瘪空洞,枯燥无味的躯壳,这样的教学活动,台上台下死水一潭,教学效果必然不尽如人意,这样的课堂就不会有实用的价值。因此,只有把教学情感交流、沟通得恰到好处、水乳交融、和谐真诚,才能克服枯燥无味的说教,才能防止出现压迫强制式的教学,才能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达到课堂实用的目的。

“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更是善待学生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吃透教材,做好课堂传授,重视师生情感交流以外,还需多参与课堂实践,运用先进的媒体教育工具,这样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容才能更加丰富,讲解才能有说服力,学生才能学到知识,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实用。

【参考文献】:

①张庆奎,周春燕  《大学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江苏高教》 

②蔡  明  《少谈虚,多务实》

③孙双金  《让语文课充满勃勃生气》

④吉春亚  《“语文味”即语文本色的回归》

⑤吉春亚  《让语文课走在“回家”的路上》

⑥于永正  《教学艺术来自对学生的理解和尊重》

[让语文课堂更加实用]

篇4: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让语言魅力在语文课堂绽放光彩

◎王国祥

教师优美的课堂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因此,教师要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这就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教学语言不仅关系着学生智慧的启迪和智能的培养,而且还会影响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健康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往往在于他能以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要达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

一、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可以启迪学生思维

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就是要用恰如其分的比喻,诙谐幽默的夸张,具体生动的描绘,激情四溢的情感来吸引学生。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语言教学风格:其问答语言具柳暗花明之妙;其讲述语言似行云流水之幽默风趣,娓娓动听;其讲解语言能点石成金、似春风化雨,渗透学生心田;其朗读语言抑扬顿挫、声情并茂,使学生如沐春风,得到美的感受。卢梭在《爱弥儿》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就如一根神奇的魔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风趣,可以唤醒学生的大脑神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可感、轻松愉快的课堂上,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形成形象思维,从而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变“厌学”为“乐学”。笑话、故事、游戏、对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等,只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均可引入教学语言,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会打开学生心扉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感是声音的内在动因,声音是感情的外露形式。语文教师的职责之一就是要在作家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沟通的桥梁,把作品无声文字所寄寓的思想感情,通过自己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出来。教师动情的串台词,热情的语言鼓动、深情的语言示范,能带着学生进入情境之中,调动起学生的诸多情感,让课堂真正能形成心与心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碰撞。学习高尔基的《海燕》时,笔者在介绍完文章背景后,用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语言进行饱含激情的朗诵,运用语音、语速、语调的变化来展示时而舒缓、低沉,时而激越、豪壮的情感,同时,辅以坚定的目光,挥舞的手臂,“未成曲调先有情”。再通过精炼的阐释,以声显韵,以情传神,自然地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把学生带入到无产阶级革命者与沙皇黑暗势力殊死搏斗的历史时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作为革命者化身的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际的英勇无畏和乐观豪迈,从而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始终以富有情感的语言拨动着学生的心弦,牵动着他们情感的发展,教师深情的语言成了联系文章作者与学生感情的纽带,学生与文章内容的距离拉近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增强了。

三、教师语言的抑扬顿挫能培育学生思维兴奋状态

不变的色彩会让人的视觉产生疲劳,不变的风景会让人的内心感到无味;单调的音符奏不出优美的旋律,单调的生活唤不起人的激情与活力。世间万物,如果缺少了变化,必将毫无生机。语文教师的语言也是如此,抑扬顿挫的语言富有节奏感和旋律美,就好比炎热夏季里的一阵清风会给人送来清凉的慰藉,便仿佛一支优美动人的旋律会给学生带来音乐般的享受。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过:“说话的语调可以左右最明智的人。”教师语言抑扬顿挫的实质就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与教材交流、与学生交流。一般地说,讲解教材的重点和比较深奥抽象的内容,应放慢语速,增强音量;如果是浅近易懂或本身节奏明快的内容,应加快语速,放轻音量;表现急切、震怒、兴奋、激昂、壮烈等基调的内容,可用快节奏的语言;表现宁静、优美、沉郁、悲哀、沉思等基调的内容,可用慢节奏的语言。如讲《安塞腰鼓》,第二部分“火爆的腰鼓”需要用快节奏渲染一种激越的气氛,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而第三部分“寂静的腰鼓”表现的是一种宁静之美,需用慢节奏来传达。这样快慢交替,急缓相间,能渲染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兴奋中心能随着教学语言的声波和声调不断得到调节、转移和强化,消除课堂疲劳,保持思维兴奋状态,大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四、教师语言的文采会将学生带入文学的殿堂

语文课是一门特殊的工具课,它要引领学生感悟文学作品的人文内涵、思想情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语言就要有文学之美。丰富的`词汇、艺术的表达,纵贯古今的知识、颇具创造的想象,无疑会将学生带入到文学的殿堂。在讲授李白的《蜀道难》时,笔者选择了一种“以诗解读作者”的方式走近李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先选取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的现代诗《寻李白》其中几句作为板书,诗句如下:“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用现代诗歌解读古代诗人,本身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在文采飞扬的诗句中受到美的熏陶。“酒”“月光”这两种学生熟悉的意象的选取,使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积累中调出和这两种意象有关的诗句,对这两种意象进行分析,寻找李白的性格发展脉络,联系他的个人经历,从而更好地理解他的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踊跃发言,各种华丽的诗句让课堂充满了“美感”。而聆听这样的教师语言,就是在欣赏一部绝妙的作品;置身于这样的课堂,本身就是一种文学的熏陶。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加强教学效果的有力手段,而且能给学生以熏陶,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言,提高使用语言的能力。”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火,让学生乐于在语文知识的殿堂中漫步。

(王国祥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镇中心学校 734000)

篇5:多媒体教学,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论文

多媒体教学,让美在语文课堂中绽放论文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语文教学活动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且具有交互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实现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受到良好的教育。下面,就我的教学实践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掌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脉络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了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学《苏州园林》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段片段,让学生在欣赏中感知。片段的前半部分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后半部分则选择了另几处独具特色的景点,如假山池沼、亭台轩榭、花草树木等,并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大地激发他们学习这一课的热情,我在放映片段的同时还配上了古典音乐并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中聆听,在聆听中想象、感受。然后提出问题: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第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在欣赏完片段后,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引导、分析、理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亲眼目睹了苏州园林的阵势,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采,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了画面,进而对本节文章的脉胳有了更好的.了解,为本节课的深入学习打下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能通过情境创设、协作学习,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结构的主动构建者。多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想象能力。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比如教学《苏州园林》时,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并模仿讲课时片段的顺序,把学校教学楼前面小花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并加以配乐和讲解说明,使学生犹如进入了美妙画卷畅游现实之中,感受大自然和校园的那份美。这里的景物学生们大都比较熟悉,于是,我就让学生先谈谈自己对小花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要求学生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顺序把学校的小花园向大家介绍一下,然后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就成了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应用写作能力,激活了课堂,提高了效率。

三、运用多媒体造势,让古诗词教学更精致唯美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理解和想象能力,从而提高欣赏能力。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和爱戴。但由于受年龄和艺术欣赏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古诗词深奥难懂,不易理解,往往不易让学生所接受,学生对此也知之甚少。因此,在每一阶段的篇目选取中也是不多,课文中大都是一些经典名篇,如果处理不当,甚至会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其涵义。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唐宋诗词的欣赏教学多媒体教学手段之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活起来、动起来,给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其他名篇佳作供学生自由欣赏和学习,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中,如能较好地将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快乐、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获取新知,这样学生对平日里感到比较乏味的语言文字的学习就会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置身在诗的画卷中,自己手握着画笔,自己去设计、去创造一幅幅美妙而多彩的诗的画卷。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欣赏水平,更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创新能力,促进了身心健康地发展,提高了学习效率。

当然,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还远远不止这些,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辅助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因此,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在教学中不断研究探索、不断实践创新、不断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具特色、更具风格!

篇6: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汶上县苑庄镇田村小学   孙洪刚

在有些课堂教学中,常显现出许多弊端,如漠视学生的能动意识,不为学生创设活动时空条件等。这些显然与《课标》所提倡理念、精神相违背。课堂的中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因此而言,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我认为先决条件应该是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是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只要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促使各种感官,共同引起对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确立教学方法和手段,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如我在教学生朗读《可爱的草塘》课文时,让学生先看看课文,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读哪个自然段。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挑逗起来了。朗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或表扬、或指导、或听范读后再读,再一次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向前迈进了一步。

三、提供参与机会,提高学生参与意识

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的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表现自我。一位教师在教学《雨点》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充分体悟课文情境,感受文章所描摹的生活场景。他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组织学生自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如“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并在小组内讨论,通过讨论,教师认为学生对“睡觉、散步、奔跑、跳跃”理解还比较抽象,他又组织学生通过表演来理解、体会。在动作表演中,他发现一些学生表演动作不到位,动作太僵硬,不自然,表情不丰富,他又通过评议来引导学生重新体会。一节课,学生始终在他自然顺畅的导引之下,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实现重点训练项目人人都有参与机会。每一名学生都参与了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并以此为契入口,突破了本课的学习难点,顺利的完成了学习目标,课堂也一改沉闷的局面,学生在课堂上也“活”了起来。

总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创设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有了自由轻松的学习心境。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篇7:让语文课堂动起来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导向,也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教学状况,代之而来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智力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吕淑湘先生曾说过: “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由此可见,“活”是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而要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就必须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着手,做到教学相长,师生互动。

要想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我想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而学生也习惯了跟在老师后面走的被动的学习方法,现在一下子把他们推到前面,让他们自主学习,学生们存在畏难情绪和等待心理,一时难以上路等都是正常的,但老师们如果仍以老一套的方法传输知识给学生,迎合学生的畏难情绪与等待心理,那就不正常了。教师既是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教师既要给予学生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民主,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激活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课堂气氛的“活”,不是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也不是形式上的简 单化,不能激活学生思想的“活”,不是真正的“活”,我们所说的 “活”,实质上是指学生思维的“活”,激活课堂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相机诱导,激活学生的思维。

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整体教学有效掌控,更要对细节上的变化 要“因势力导”。教学的进展,本就是一个进程,它的结果就是由这 时时改变的进程组成。要想取得好的结果,必须要对每时的改变做出 积极的应对,正确的引导。唯有如此,教学才是新鲜而充满活力的。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 是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乃为善教也。”“相机诱导”中,所谓 “机” 既指教材关键点, 又指学生思维兴奋点。 二者重合, 这一条件, 便是教师大显身手的`相机,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诱导,必然会调 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调动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通过想象力的发挥来激活课堂教学, 这是由语文教材的内容所决定。语文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特征的,要深刻领会 这些教材内容,就应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其想象力。叶圣陶先生曾以高尔基的《海燕》为例,来说明阅读文学作品时应展开想象的必要性。 他说:“要领会《海燕》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 要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洋洋 地飞掠’……”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可以精心设 计开讲语,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思维,和他们一起在海浪间穿行;可 以有效利用多媒,让孩子们感受,海燕在闪电中飞行无所畏惧;可以采用舞台剧的形式,使孩子们成为真正的小海燕,体会那飞行的畅快与意气风发……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有效激发学生想象力,从而达 到激活学生思维,使其真正融入语文教学的目的。

(三)、教师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是课堂活跃的一个标志。怎样才能引导学生 积极思考呢?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提问题的质量。 对学生有吸引 力的问题应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第一,难度适中。所提的问题应是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由于学生的水平是不同的,因此,在照顾大多数的前提下,还应考虑 “两头”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要尽量让他们也能“够得着”。

第二,富有启发性。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意义,有趣味,使 学生感到值得思考,愿意思考。尽量少提直接读课本上的内容就能回 答的问题,最好提问需要学生自己组织语言回答的问题;不能只简单 提“对不对” “是不是”之类的问题,而应多提“怎么样” “为什么” 等需要思考的问题。

三、有错,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

大部分老师都习惯于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 把一个个 富有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 于是课堂上只能听 到一种声音,看到一种答案,如此课堂怎能活呢?

其实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资源与财富。学生答错了问题。教师不 应该轻易地否定或批评学生,而应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资源与财富, 既不要忙于请其他同学代答,也不包办代替,自己直接说出正确的答 案,而应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并抓住时机,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的口、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自己主动参 与学习,感受到语言表达的妙处及遣词造句的方法,让学生从中品尝 成功的喜悦,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成为学生品尝成 功的喜宴。

下面是我教学《秦兵马俑》一课的片断。

师:“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 号,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兵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

师:谁能用“有的……好象……”的句式来替换一下? (生思考,举手)

师:苏小铭,你来说一说。

生:有的微闭上眼,好像在打瞌睡。

生:哈……?

师:大家笑什么?

生:秦兵马俑是模仿秦始皇率领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排列的,兵俑怎能打瞌睡呢?……?

师:嗯,大家说得有道理,那怎么修改呢?周洁,你想好了没有? 苏小铭: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思考对敌之计。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上文作者由“颔首低垂”已经联想到对敌之计了。

师:你想得真周到,那如何改?

生:有的微闭双目,好像在养精蓄锐,作好下一场战斗的准备。

师:你真棒!

你看,这一环节是不是成为本课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 由于受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条件的限制, 学生答错题,做错题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教师处理不当,操之过急, 不仅不利于学生准确及时地掌握知识技能, 还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 学习积极性, 会让他们轻灵善飞的翅膀, 在陈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下, 失去翱翔的自由。 童趣无价,童言无忌,孩童时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孩子们奇异丰富的想象往往孕育促成奇妙的创新。作为教师,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神奇丰富的想象,充满灵气的妙答时应放弃原 先准备的“标准答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孩子们可贵的想象力。

请走进孩子们的中间,以孩子们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让我们为 孩子们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学习情景;让我们为孩子们点燃思维的 火花;让我们相机地引导孩子的错误;还给孩子们一个充满想象的丰 富多采的活的课堂,因为:只有课堂“活”起来才是精彩的,才能提 高教学质量

篇8: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新疆霍城县惠远镇则徐中心学校 张海燕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要树立这样一个理念,那就是课堂是动的、是活的、是情景化的、是富有个性的;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为实现教学任务和目的,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真正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这些为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提供了正确导向,真正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形式,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教师魅力,吸引学生学习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即有魅力的教师。一副自然大方、亲切随和的教态,一身时尚端庄、搭配得当的衣着,一手龙飞凤舞、刚柔相济的书法,一口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的普通话,一段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的朗诵,一句委婉动听、相得益彰的轻唱,都会对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无形的控制作用,对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从而激发起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带入美妙的文学殿堂,最重要的还得用语文的真正学识去感染学生,使其受到熏陶――教师满腹经纶,才气横溢,授课时,或宏论滔滔,妙语连珠,或精点略评,字字珠玑,让学生如饮甘醇,定会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而言,教师的授课语言要有绘声绘色的形象性,表情达意的准确性,和谐悦耳的音乐性,严密准确的逻辑性,教师用这种语言描景状物,述说人事,说明特征,品味诗文,剖析事理,定能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文教学论文 )语文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对典范的名篇佳作记忆成诵,而且应形成自己钻研教材的真功夫,能常教常新,能给学生以艺术熏陶与美的享受,真正成为学生求知与做人的良师益友。语文教师出色的艺术审美能力与艺术创新能力,有助于激活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朝气,因为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与点拨下,能够从教材的字里行间发现各种静态美、动态美、形态美、色泽美、韵律美,能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教材横生的情趣。不仅如此,教师匠心独运的板书设计也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从而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

二、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儿童的兴趣,能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预先在课前做了一番精心的备课:课一开始,我出示自制的课件,播放出清脆的鸟叫声和课文画面。悦耳的鸟鸣声,色彩美丽的画面,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趁热打铁,我说:“同学们,你们想和这些美丽可爱的小鸟做好朋友吗?让我们一起到鸟的天堂去看看吧!”然后,接着让学生观看课件,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非常浓厚,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

三、搭设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新课标》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就不可能产生高效率。语文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全方位地动起来,要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跳一跳摘到苹果,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最佳学习状态中。积极为学生展示才华搭设舞台,包括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四、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吕淑湘先生说过:“文学最能唤起人们的联想、想象,因为它本身就是作者运用丰富的联想、想象进行创作思维的产物。”由情感入手,激发学生想象的欲望,使学生进入酿情、入情、动情的情感美体验活动中尽情地去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教师要进入课文角色,创设情境,带着学生一起去体验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这种感情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做学习的主人,这是探究学习的基础。

《新课标》认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 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延伸。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听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因此,学生们就在不断思考和寻求答案的过程里,慢慢地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培养起深入探索的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把学生当成学习的真正主人,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使学生学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我们的语文课堂就能充满活力,也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实施。

篇9: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次勇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理念,就像灯塔一样,提供了教学指导,改变陈旧死板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取而代之的就是充满生机活力的新型课堂。

关键词:语文教学;课堂;兴趣;教学情境;尊重学生

一、创设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产生了兴趣,就产生了求知欲,学生的学习就拥有了动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是要创设教学情境,想方设法让学生产生高昂的情绪和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学习不再是负担,而是快乐的享受,让学习活起来。

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联系生活实际展现的情境。通过把教材中文人墨士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强化学生的体验,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可以是实物掩饰的情境。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教学中也是一样。很多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是只要我们拿出实物,它可以是模型,是图片,是照片等。在这些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得真实,更容易入境;还可以是角色扮演的'情境。教师分配给学生或是让学生自己选择角色,进行文章情境真实再现,这样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站在该角色的立场上感受、理解文章。还可以创设想象情境,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触动学生的思维情境。

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注重自主学习的培养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一样,教会学生知识,远不如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开拓创新。而想要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就要创设轻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唤醒学生自己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意识。

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首先就是情感的投资,有投资才有回报。教师要爱学生,关心学生,除了学习状况之外,更多的是关心他们的生活,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更多的鼓励和称赞,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其次就是要调换身份,有舍才有得。教师要从高高在上的领导的角色上下来,在教学中,亲身参与,耐心指导,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平等合作和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活起来。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个性各异、接受能力各异、鉴别能力各异、具有很强可塑性的群体,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之间的个体差异。在日常生活中,要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注意,要用欣赏的眼光客观地看待学生的行为,发现他们身上不为人知的优点,并在该基础上加以引导,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点和特长,建立自信心。每个学生都有被认可的渴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学困生创造机会,让他们在课堂上取得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有继续发展的动力。只有课堂上的弱势群体也被带动起来,语文的教学课堂才能真正地活起来。

总而言之,要想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学习的乐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教法活起来;还课堂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活起来;尊重个体差异,带动弱势群体,让课堂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周庆元。语文教学设计[J]。广西教育出版社,1993.

[2]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J]。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3]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纳金小学)

相关专题 华彩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