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也古老随笔

Gillian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Gillian”参与投稿,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故乡也古老随笔(共20篇),供大家参考。

篇1:故乡也古老作文

故乡也古老作文

清晨,黑白的天空中仍然飘着牛毛般的雨丝。我是最喜欢在细雨中徒手漫步,闲游的。道路上,人不多,跟衬托得出一份恬静,清雅,我也是最喜欢这种嫚妙的感觉。偶尔,几位身着白素,手握油纸伞的美丽少女轻轻地从我身边一步一步走过。这时,请你不要表现惊讶的表情,因为这是在我的故乡,走过大道,前处不远便有一方水塘,几辆孤零零的老水车依偎在它的身旁。这是一幅无彩的水墨啊!驻足停待,这时,请你不要为我的举动而惊讶,因为这是在我的故乡。我的故乡便是如此。

故乡熏陶在古老的书香中。这儿没有迪斯科的喧闹,却有朗朗的读书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缓慢而又透着期待,喜悦的。“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是急促而又给人以振奋希望的。“岑夫子,丹立生,将进酒,杯莫停”,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平淡归真……清风徐来,杜鹃欢啼,和着雨声、风声构成一种天籁。身临其境,你便会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是天人合一,也是物我两忘。

故乡飘荡在古老的民风中。这儿没有无意的礼物的赠送,却也有一番大团圆的欢乐。每年过节过年时最热闹的,鞭炮声不断,欢笑声不断。故乡里的一户一户人家轮流做主,那一天,故乡里的人全部聚在一家。我们那儿的人都是极亲热,一点不见外的。宴席上,亲朋满座,各各交盏畅饮,生活中一切的'烦恼与不快都伴随着清晨的雾霭消散在这欢乐的气息中了。新的一天便又能开始。

故乡的月是常在无声的夜晚升起的,夜空中泛着点滴的微绿,是萤火虫在跳着美丽的舞;隐隐约约的悉索声在耳畔响起,是蟋蟀在唱着欢快的歌儿!

今夜,是在他乡过着中秋。皓月当头,我不觉地想起了故乡。月光还是梦一般的月光,那只发光的萤火虫,鸣叫着的蟋蟀也都还在。只是全没有那样一种感觉。不知道我还能否回到我的古老的故乡,再遇到那么一位手持油纸伞的迷人姑娘,再看到那辆古老的水车。不知道我还能否再遇到那些人,再听到那种书声,再有那么一次热闹的家宴。也不知道我还能否再感受到故乡的一种“古”。

一夜望月,物我两忘,不觉夜已过半。我只好轻轻地对着那一轮满月说一声“但愿”。

篇2:故乡随笔

故乡随笔

犹记儿时望月,疑月为何物,似苍穹遮天蔽日眼,又似九重仙宫琉璃灯,甚似莹润白洁无瑕玉。

夜里独行,月如影随,且走且停。走累了抬头望月,发现似乎无论我走多远,走多久,不远不近,它总在那里,不离不弃,默默相陪。

我曾以为它会一直如此,但长大后的我或许变了太多,变得太不讨喜,以致连月亮也遗弃了我。每每欣喜抬头望那墨染的天空,它却总藏在厚厚的乌云之下,不愿与我相见。

它对我失望了吧。

我常在想,广寒宫里面当真住着嫦娥吗?如果当真,那这位多情的`美丽女子定是十分孤苦的,古往今来,有多少人为她留下眼泪,空哀叹啊。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你当真悔了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再长大些,离了家乡,月便成了一种牵挂。明明还是一样的月亮,不会有第二个,心里还是觉得此月非彼月,孩子气固执的想着,我家乡的月亮定是要大些漂亮些的,才不是这个呢。

小时候,我在父亲背上看月,觉得最美就是它。长大后,我和好友在月下谈起往事酒醉流泪,突然觉得最悲就是它了。

佳人望月想情郎,浪子望月思故乡。

战士望月为国殇,诗人望月生惆怅。

如今你又在何方,抬起头望到的月是何模样,你又是悲是喜,是痴是忘。

我还在远方,回不去的故乡,月圆人未圆,殇断肠。

篇3:故乡的随笔

关于故乡的随笔

解佩令·广州游

广州初住,鲜花具赋,亮晶晶、飘行玲妇。

处处高楼,眼望中、虹桥飞渡。

畅游酣、顿牵情愫。

携孺漫步,流连石树,蓦然间、难寻来路。

走走停停,又瞧那、华灯初露。闪银光、数城皆妒。

老树

以前常在外面,对老家没什么感觉,就记得啊,有那么一座老屋,住着一个老人,守着一棵老树……小时候每一次回老家,总舍不得走,爱奶奶的油盐泡锅巴,爱那些鸡啊鸭啊,还爱那棵栗子树。

奶奶常托人寄些栗子,用枕头似的布袋装着,鼓鼓的,面上一个个凸起,叫人摸着实在,心窝里感觉满满的。这时爸爸会说:“这树还能结呀!我小时候啊,就是吃他结的栗子。”于是我心中便有了个神圣的形象,一种莫名的神圣,一棵老树。

后来有次听爸爸和叔叔通电话,偶然听见说:“那棵树怕不行咯,生了好多虫,或许要锯掉了……”“锯掉”,我的心“咯噔”一下,为什么要锯掉呀?那时没有什么多余的情感,只是孩童的同情心,对一个将逝生命所感到的可惜,期待着,还能摸到那种实在,迟到那种香甜。

多少明了些世事后,也回过老家,一切都有些陌生,却又感觉始终在一个框框里,偏离不出去。老屋,青灰的瓦,水白的墙,单调如奶奶头上的发丝。老树,终还是伫立在那儿,弯曲的树干,似奶奶驼了的腰,褶皱的的树皮,似奶奶脸上的沟壑。这里的人与物,是那么相似。物因人有情,人因情而及物。

那是夏天,老树正值浓荫之时,我站在树下,抬头望他,也还郁郁葱葱,绿得喜人,但细看,那一片片巴掌大的叶上,却星星点点地布着虫眼,一下子,似乎可以感觉到他的呻吟。我不自觉地摸着他粗糙的身躯,念念道:“到我再来看你,你还在么?”

执著的小鸟

晨光微曦,天空一片纯净,太阳从远山慢慢露出笑脸。 我这个时候喜欢坐在窗前静静看书。手边放一杯浓香四溢的咖啡,偶尔浅饮一口。手里拿着报纸或杂志或小说,静静感受字里行间的或悲或喜。 窗前有一棵苹果树,由于窗台跟屋檐挡住了视线,只能看到树的中间部分。树干长了很多小分枝,看起来很凌乱。还有许多的蜘蛛网,几张叶子落在网上随着微风轻轻摆动。 阳光透过树缝隙斑斑点点落在书桌上。放下书本,触摸书桌的斑斑点点,暖暖的感觉从手指上传来。希望和温暖在心间回荡。

一只小鸟落在窗外的苹果树上。我一动不动地看着它,它也在打量着我。看我不动,像个雕像,它便在树枝上活动起来,寻找还在睡梦中的小虫子。它找得很认真,每根树枝都仔细检查。小心避开树上的蜘蛛网,免得给自己添麻烦。 看着这个可爱的'小生灵,每天都充满希望来到这棵树上,然而大多时候都是失望而去的。我搬到这里已经住了三个月了,第一天我就看到了它。除了那几天下雨没有看到它之外,三个月它基本每天都在早晨来一次。

在我的记忆中,我只看到它抓到三只虫子。 今天还像以往一样,没有在这棵树上吃到虫子。我纳闷,这只小鸟为什么每天都坚持来这棵树呢?成功率这么低,去别的树不行吗? 突然领悟,被这只小鸟的精神深深感动。这次会失望,也许下去就是希望!只要有希望,我们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暮雨晨趣

纷纷暮雨锁夜愁

恰似荒水无忌流

一声晨钟惊冗梦

海棠瘦

朵朵艳丽墙牵牛

墙牵牛

争上游

争上游

墙牵牛

黄雀枝上献歌喉

一个永远不会相识的人

今天忽然想起一个并不认识却每年我都会看见的人,每次看见她都是在四月的时节。最初注意到她因为她在众人之间是那样的与众不同,非常的漂亮,美丽的微笑像春天的风一样吹过心头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不太记得是什么时候她就在哪里了,我只知道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大概已有十年了。她并不认识我,我也不曾上前与她打招呼,因为我并不想冒昧的打扰她。只是每次经过她身边时稍稍的放慢脚步斜过头去看看她,突然心里暖暖的,看见她的嘴角轻轻上勾,我也回了一个微笑。一阵冷风吹过,我不禁缩了一下脖子可心里十分幸福。这时走在前面家人叫我快些走山上风大,我应了一声,又斜过头去看了看她,在心里默默与她道别“明年见”。赶上家人与他们一同坐车离开。

每一次见过她我的心里都会充满幸福感。尤其是在我吃饭的时候,当不同的味道刺激着我的舌蕾,有‘酸的、苦的、辣的、甜的’,心中的幸福感让我不能言语,曾今有人问过我:“为什么 你在吃饭的时候那么开心?”我告诉他:“我不是单纯的因为吃饭而开心,是因为我还活着而开心。”也可能是没有人知道死后是否是有天堂或地狱,幸福或不幸的,因为可以回答并知道的人已不能给我答案。

每个人都有着对人生的感悟,这也就此形成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十八个活下去的理由》因为是多年前看的其中的许多内容已不记得,只是隐稀记得一些内容:‘㈠因为还想看见心爱的人,我不能死。㈡因为还没有过够幸福的生活,我不能死。㈢因为不想爱我的家人失去我而痛苦,我不能死。’虽然只记得这些,但也让我有非常的幸福感。我也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会因为活着而感到幸福。

那个永远都不会认识我与我交谈的人,我第一次见到她的地方也是她最后停留的地方‘南郊公墓’。

选择在春天出发

轻拍春天的面颊,顺着春天的笑靥上升,至河流、至山川,一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在大地盛开。鲜活的生命,盛开的奇迹。除了选择出发,在春天出发,还有什么能让它更有意义?

首先是左脚,接着是右脚,继而是整个的心灵,用十足的信心和勇气成全执着的脚步,将内心最深刻的热爱凝聚成一束火焰,点亮冬的寂静,点亮铺天盖地执着的花朵,点亮由表及里的语言……千沟万壑,苍天白云,哪怕仅剩下一行苦雨,一缕寒风,回首自己的真心付出,并不绚烂的征途中,也依旧有一杆旗、一声号角,引领生命不断地朝前走……只能朝前走!

征途上会有美好的事物,在不经意中亮丽你长途跋涉的心灵,即使没有轻松愉快,你奋进的姿势,你努力向上的品德,同样是远方的人的风景,同样是远方的人的力量和骄傲,说不定正是你低头皱眉的一瞬,会有人轻握了你的手,会有人轻拍了你的肩,你们就这样相逢在共同前进的路上,为了不负人生,在心底谱一曲跋涉的歌!

是啊,征途上的人啊,只要你选择在春天出发,只要你心中装满信心和勇气,音乐和五谷就是你一生的花朵了,你一浅笑,你就是富有了,你一歌唱便花香满径了。怎能不选择在春天出发,又怎能不朝前走呢?

丢弃什么

嘀嗒嘀嗒……时针不断地发出了无数急促地呻吟声。仿佛是在催促我,让我早点作出决定,应该丢弃些什么。

面对名利时,我用眼角瞧一瞧,就把它丢弃了。自古以来,有多少人为了功名利禄,搞得走上绝路,家破人亡。陈世美,范进,这些都是多么典型的事例呀。然而,我们也还有陶渊明那样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能人义士。他远离了世俗,远离了尘世的喧嚣,远离了功名利禄的困扰,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田园生活,为后世留下了千古绝句。这也正是我所向往的生活,远离了所有的名利,过上一中安逸的,诗意般的生活。

在金钱与健康当中。我毅然决然地把金钱丢弃了。虽说金钱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东西。金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可以买到房子,然而却买不到家,可以买得到药,但是却买不到健康。所有我丢弃了金钱,留下了健康的生命。人的身体就好像一个“1”,如果“1”倒下了,那后面有多少个零,结果还都是零。

但是健康与爱情相比,却又是不堪一提。为什么?因为有诗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是的,就好像螳螂,为了爱情,可以献出自己的生命。但是请不要忘了诗的后两句“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对,没错,所有的东西,与自由相比,都只是小巫见大巫罢了。没有自由,你所拥有的东西,也只不过是困住你的枷锁而已。而我,此刻要做的,就是冲破命运的枷锁,随心所欲,尽情地跳舞,舞出属于我自己的自由,不用在意别人的冷嘲热讽,不用害怕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陈欧的励志名字又涌现出脑海,让我不再害怕什么,为自己的自由,而努力奋斗吧。“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

嘀嗒嘀嗒……是时针在跳动,还是汗水在滑下?原来,是脚步声,是去寻找自由的脚步声,是丢弃一切,去寻找自由的脚步声……

篇4:故乡老了随笔

故乡老了随笔

故乡是一种具体的存在,而乡愁却往往归于抽象,有时,它也许是一种感悟,一种精灵般超乎言语的天籁之音。这种感悟有时会在你脑海中转瞬而过,而当你事后准备好华美的章句,堆垒成一篇哪怕自我感觉相当不错的篇什时,感悟其实早已远去。不过,文章的构思倒也是对这稍纵即逝感悟的一种挖掘。感悟虽深不可测,但也总算能在它上面松一松土,让它长出更加丰硕艳丽的果实来。于是,面对着这如丝如缕,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写文章,于我,也许就是最好的慰藉了。

今年十月,我又回到了故乡,一个属于苏州吴江的不甚有名的江南古镇。如同往常一样,看望了年近九旬的祖母之后,我又开始独自漫步在古镇的街道上,去走一走禹迹桥,看一看慈云寺塔。

禹迹桥建于清代,相传大禹治水曾路过此地,因此名之曰“禹迹桥”;慈云寺塔初建无考,相传三国孙权之妹孙尚香建塔望夫,北宋徽宗之女慈云公主建寺祈福。此两处均被苏州市列为文物保护对象,而这儿附近的街道还保留着原先的模样。

真正的古镇区其实已经被压缩得很小很小,也就是禹迹桥、慈云寺塔附近一带的街坊。外面是新镇区,俨然一幅现代城镇的面貌。前些年,曾一度听闻这里也将被夷为平地,然而,终究因为禹迹桥、慈云寺塔的存在,这儿一切才得以幸免保全。

幸免下来的古镇,继续着它往日的旋律。这种旋律虽不见伟大,但其古老本身已足以让人震撼。街道两旁的民居已经很老很老了,房屋的瓦残缺不全,青色的砖暴露在外,早已被岁月磨去了所有的棱角,长出厚厚的青苔。房屋的雕梁木刻,虽尘封多年,却依然不失精致,仔细一看,竟是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场面。房屋的院门多是开的,里面的光线不太好,所以总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然而,里面依稀可见的雕花窗棱和廊柱,却依然能让人想见他昔日的繁华,让人猜测其中曾演绎的凄婉动人的故事。

老人们静静地坐在自己的家门口,享受着仲秋和煦的阳光。有的用饱经沧桑而显得异常深邃的目光,注视着街上人来人往;有的三三两两,唠着说不完的家常;有的身旁放一只收音机,眯着眼睛,欣赏着正在播放的越剧或者评弹。而附近的茶室里,则聚集了更多的老人,有喝茶的,有闲聊的,有打牌搓麻将的,而更多的老人则围坐在茶室里18吋的电视机旁,津津有味地看着越剧《梁祝》。

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无论外面,哪怕近在咫尺的新镇区变化得多么日新月异,这儿依然优哉游哉地用差不多同一种旋律,演奏着旧时的古镇小调,在软侬的吴语中,在越剧和评弹轻柔的弹唱中,悠扬地在愈显逼仄的古镇上空回响。

我呆呆地伫立在茶室门口,此时,似乎有一种突然而至的思绪在我心潮中涌动,脑海里翻滚。一会儿满脑章句,一会儿又是一片空白。我似乎感悟到了什么,但这就是感悟吗?为何此时此刻的我只会念叨着四个字——“故乡老了”。

故乡老了,故乡的确老了,老得俨然成为老人们的天堂,老得全然不顾外面世界的精彩,老得已经和用金钱铺攒的物欲横流的现代生活格格不入,老得推土机可以随时在它身上碾过。

老,再前进一步,就是消亡,就是成为一段已然风干的历史。所幸的是,故乡只是老,却并未消亡。而这,我越来越感觉到,竟成为故乡最最弥足珍贵之所在。

若论年岁,五千年中华文明,岂容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说话的地方。莫论远的,就连近处的同里、周庄,故乡也莫能与之比肩。同里、周庄如今已成为国内外著名的'旅游胜地,旅游给那里带来了游客,带来了旅游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但也带走了应该属于古镇的一份宁静,带走了古镇原有的文化,原有的人。留下的,是一幅看似完整的古镇的躯壳,却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打上“历史”、“文物”之类的烙印;留下的,是一群已然融入市场经济大潮的现代人,也许还有越剧,还有评弹,但已少却了往日的几分真切和亲和。

好幸运的故乡,我走上禹迹桥,望着不远处的慈云寺塔,心中油然产生一种感激之情。谢谢你们,正因为你们这些不甚有名却终究被苏州市列入文物保护的古迹,才使得你们四周的街镇,四周的一切得以保全。尽管这里已经被现代文明压缩得相当狭小,相当逼仄,但终究还是一份真实的存在。故乡老了,然而其生命依然鲜活。

老,永远与少相对。感受着故乡的老,想起的却是自己无忧无虑的童年。而故乡,不正是人生命扬帆的起点吗?起点处风和日丽,起点处尽是可以倚靠的港湾,起点处无比圣洁宛如童话,起点处足以引燃无数诗情。此时,软侬的评弹旋律再次响起,又是一阵莫名的激动。说实话,我平常很少听苏州评弹,然而此时,望着秋日斜阳下的古镇街道,古镇民居,感受着古镇苍老而又鲜活的生命,这评弹竟如同天籁一般。是的,这评弹,童年的我,在二十年前的某个下午,也许也是此时,也是此地,面对的也是此景——也曾听过,虽然并不爱听,却冥冥中,在潜意识里把评弹和这里的一切融为了一体。如今这评弹,宛若一座横跨时空的桥梁,桥的那边,便是童年五彩斑斓的梦。这桥,竟让原本在梦里也已经显得依稀模糊的童话,变得伸手可及。

故乡老了,故乡的确老了。但老中没有颓丧,老中没有哀伤。老,就像爷爷的故事,奶奶的摇篮,悠悠地,飘荡在童年的梦里。

篇5:看见故乡随笔

看见故乡随笔

如果纽约是一曲华丽摇滚,那么北福克就是一首乡村民谣。在喧闹、不安且未来不明的环境中,被自然风景环绕的北福克像一个放逐、逃避之所,更像一个可以依靠的心灵故乡。

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纽约,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美国,而在很多美国人心中,纽约却是最不像美国的一座城市。典型的美国式家庭生活,并非如纽约市所呈现的节奏和图景,他们大都有着一幢带着前院后院的房子,空间辽阔,鸟语花香。而亲朋邻里间聚会时的话题,女人们离不开园艺,男人们离不开除草机的型号。美国的中西部大地,无论是驾车一路横跨,还是从飞机上从东至西、从南至北地一路鸟瞰,都呈现出一片广袤的美洲大地自然景观。

对美国人来讲,随着西进运动开始出现在大众眼中的西部风景,一直作为集体记忆存在于人们对生活的共同认知里。在这一点上, 美国的一代代摄影师功不可没。当从小便跟随家人开着房车,穿行于中西部四处旅行的美国人,在影像中看到熟悉的西部景观时,大抵会引发他们打开记忆之门,在回忆中产生某种身份认同。

30岁出头的美国摄影师Trent Davis Bailey便出生、成长于美国西部的科罗拉多州,他在摄影系列《北福克(the North Fork)》 中,对位于科罗拉多州峡谷地带的乡村北福克的居民和景观,进行了一场浪漫且诗意化的探索。

北福克并非Trent成长的地方,科罗拉多州的首府丹佛市,才是他的成长中心。生活、 成长于西部城市的Trent ,在7岁那年,跟着父亲一起,拜访了住在北福克的叔叔一家,叔叔家的帐篷和后院的森林,开启了Trent对乡间风景和生活的浪漫想象。而因家庭之间的矛盾,在那一次的拜访后,Trent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回到北福克,即便如此,北福克却如一枚象征着探险和自由的徽章,深深烙在了Trent的记忆中。

Trent再一次回到北福克,是在约后,而他7岁时对北福克的洞察力和想象仍然存在,只是经过大学的摄影、艺术史的专业训练,以及研究生期间对艺术领域的.进一步深造,Trent具备了专业的影像素养,才开始以视觉的方式,重新探索并思考儿时的喜爱之地。与7岁时相比 ,Trent 这一次的观察 ,除了寻找和印证儿时的记忆,更糅杂了他的成长以及对外部世界的了解,对价值观、世界观已逐渐形成并固定的Trent来讲,跟儿时对北福克一地单纯怀抱的自由和探险相比,这一次的重访,是一种心灵的回乡和对自我认知的探索。

Trent开始拍摄这个系列的时机,正是 他开始工作、生活在纽约时。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让失业率居高不下,年轻人成了华尔街贪婪者的受害者,为了摆脱困境,愤怒的年轻人聚集起来,带着帐篷,发起了占领华尔街的抗议活动。作为一名生活在纽约的年轻人,这股集体式的愤怒和对未来普遍感到消极的情绪,多少触动了Trent的内向思考。

生活在纽约的Trent,拿起相机回到科罗拉多州,开始拍摄位于西部乡间的北福克,他儿时的向往之地。 纽约和北福克的悬殊环境,刺激了他的异地思考,而这种矛盾的对比,也吸引了作为观者的我们去领略这位生活在大都市美国年轻人看待故乡的个人化视角。

Trent镜头下的北福克,没有一个中心,也无一个精准的焦点,事实上,这个地方看起来轮廓模糊,叠加了真实与想象,呈现出我们并不熟悉的景观,以及并不了解的生活和命运。 在 trent 的散文式叙述中,正如他自己所说,每一张独立的照片都能起到作用,而如果将它们以某种顺序编辑起来,也能呈现出一种整体的思绪。这种既独立又互相勾连的影像连接,以一种静默的叙述,让我们凝视北福克在景观、生活上的轮廓。

美国西部作为一种景观,被一代又一代的摄影师所捕捉,虽然景观的概念逐渐发生着变化,但在这过程中,辽阔的西部景观不但成是美国人的共同记忆,甚至成了一种国民认同。 同时,他们所拍摄的景观,提醒着美国人,他们失去了什么,又留下了什么。

《北福克》系列中,处于神秘风光中的北福克居民的生活、故事不仅让人好奇,更吸引观者进行一场流动式的凝视,在凝视之际,我们会由此产生对自己故乡的回忆,对永恒宁静的依赖,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想象。除了典型的峡谷风光和乡村景观,此系列中的环境肖像也令人着迷。那张长发孕妇挺着肚子,漂浮在湖水中的画面,以一种波西米亚式的浪漫,勾起了人们对与世无争的自我放逐式生活的想象。 此外,母亲的意向,也在唤起人们对母爱的回忆的同时,生发出对故乡的回忆与依恋。而久久看着画面,更是回到单纯的人与自然的原始依存想象中。

篇6:故乡记忆随笔

故乡记忆随笔

那片故土,深锁我的童年。那时,我家在这个村,外婆家在邻村,连接着的是一条几乎没有汽车通过的公路和一条泥泞小路。这条路,我走了无数遍,时光缱绻美好,以至于我如此怀恋。

那时,我家屋后有几棵果树:樱桃树、枇杷树和从不结果的李子树;有小小的一方池塘,它真的很小,或许那只是一块洼地;有几块田地,种着蔬菜,其中最为特殊的,是我的草莓地。对我来说,屋后就是花园。每天放学后,我来不及扔下书包就先跑去看它们,浇水、拔草,直到它们一个个长得肥肥圆圆,嘴里还念叨:“你们可得好好长啊,给我结几个大果实啊!”是的,它们也不负希望,陆陆续续地结出果实,而我高兴得等不到它们成熟就将它们摘下。

那时,走到外婆家的路不算长,我总是空手而去,满载而归。外婆的.大柜子里总充满着神奇的魔力,里面有吃不完的零食。我常去倒腾那个柜子,但乐趣全然不是在吃的上,翻出来的总是那些陈旧却又新奇的东西,并拿去向外婆炫耀,外婆也只是笑笑不语。和外婆一起去做农活又是我的另一种乐趣,小小年纪的我总是抢着帮外婆背背篓,我想那一定很神气,像个小大人,偶尔还会赢得他人的称赞。

故乡,对于远去的我们来说,除了残留在脑海最深处的童年记忆外,还意味着什么?或许是留在心底里最初的那份纯真。

篇7:写故乡-随笔

写故乡-随笔

这么多年了,望着夕阳,我想起了故乡,想起了我那曾经的家……

这座城市与漂亮无缘,也与高尚无关,但许多年之后,我相信它还会长久地在记忆中存活下去,因为,这是我的家乡。 是的,洛舍,它给我的.烙印如此深刻,以致情感的麻木。这个城市谈不上整洁,在我眼中,它肮脏而混乱,甚至在某些场合,它表现得更类似于集市,来不得半点永恒;但,毕竟有人在这住下了,并生了根,集市也就成了城市。在这里,有人乐于天命,有人却步履匆匆,有人说洛舍像他路过的一个驿站,而不是家,好比外公,他只来过几次,遍随着清风斜雨飞上了天,如今的他,恐怕只能望着他那可爱的外孙女在这个他只呆了几年的“家乡”里玩耍。

记得曾为洛舍写过一篇怀旧的文章,现在想来或许也过于矫情。真有那么多东西值得去感怀么?而我眼前的洛舍却是如此的年轻,墙痕斑驳又能说明什么,细心一看,所谓的古老也不过只俱俱几十年,时间只是轻轻淡改了容貌,我就傻冒地跟着抒情,发笑的是上帝。还有许多人在阐述这个城市的历史,只是我已学会一笑而过,时间的碎片散落在看不到的地方,或深埋,或遗弃,历史又从何说起?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前年夏天,我离开了洛舍开始了在远方的求学历程,失去的是参与叙述这个城市故事的资格,但我知道,我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这里,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来。异乡夜深,孤灯独影,偶尔,我会怀念这座年轻吵闹的城市,怀念喧哗的街道,怀念郊外的麦田,以及许多……

毕竟家,不分好坏,对吗?

篇8:故乡美文随笔

故乡美文随笔

故乡

是一个很小的山村

遥遥得

座落在有浓雾弥漫的地方

一条唯一的山道

坎坷出了十八弯

多少年来

负载着村人殷勤的希望

多少次回眸

依然不变的是耸入云霄的高山

故乡

记忆的摇篮

牵绳旁

还有灵秀的姑娘

秋 枫

傍晚

秋枫下

我诵着刚发表的文章

你一脸神往

纤细的手上

平放着刚落的枫红傍晚

以后的.日子

你除去了我所有的负担

从你的手上

我读出了秋叶的枯黄

秋枫下

红叶覆盖了我的信誓旦旦

从此

你我成了黄昏的夕阳

稻 草 人

一颗心

孤独在风中

迷路了

牵不走的草人

落泪了

那被绳在木架的身体

点滴着晶莹

是愁

因为风的出走

从此没了着落

他知道

应该哭泣

让泪水淹没记忆

山 屋

小山坡上的小屋的小门

终于腐烂

小院的小路上

再没出现他的鞋印

杂草

占领了这里

矮矮的土墙

便是它们的哨岗

屋里

还是空荡荡

只有一张木床

和几颗沾着陈年血迹的子弹

比起从前

还多了几缕阴暗的阳光

一口破水缸

一只喝水的羊

然后

来了一个小孩

牵走了羊

责备了一句:

这里的水脏

吻 别

出发前

你不舍却无言

没落一滴泪

“我会回来,等我”

你坚信

路旁

风正凄凉

骗自己别伤感

尽亮把心放宽

可还是

吻了你湿湿的脸庞

道别

“路很长”

篇9:梦回故乡随笔

梦回故乡随笔

夜,深邃寂寥,月明如水,树影斑驳。枝叶婆娑,月光穿透树的枝丫,洗净了那碧空的池水,月与水就这样柔美地交织着……不知为何,却少了梦中那令人神往的滋味。是因为规矩排列的移栽代替了参差的树影?还是幢幢高楼掩盖了梦中勾人沉醉的葱绿?

许久许久,我找不出原因,只好一个人走上熟悉的阡陌,走过田间,走在早是冰寒代替了清冽的水泥板路面,走向梦的深处,去寻找那令人神往的滋味……

在梦里,月光依旧柔和,轻轻地抚摸着潺潺的流水,随着它慢慢地流向远处。不远处蛙声阵阵,稻熟的气息,氤氲地漂浮在空气中,割麦回家的农人三三两两地坐在晒谷场上,嬉戏、谈话,晚风轻轻地飘过,却忘了带走农人丰收的笑声,只任它放肆地回荡在夜空里,激起连绵的回声……

抬起头,放眼望去,却看到幢幢高楼大厦,只有低矮的瓦屋飘着袅袅炊烟,在夜幕来临前显得格外祥和,静谧。不一会儿,黑夜完全吞噬了一切,只剩月光独领风骚。我继续向前走,走上清冽的.青石板,凉凉的,滑滑的,丝丝细腻感直抵心房,那种熟悉的感觉,是梦中故乡的味道。

这是多么美好啊!多希望一切都能停留在这样的美好中,就像这诗般的梦境,梦一般的故乡……

可是,我错了。月色下,一阵风吹过,刺骨的寒意从袖口中涌起,我为何依旧走在冰冷的水泥板路面上?到处是高楼大厦,我显得如此渺小而卑微。滚烫滚烫的脸颊上滑过两串晶莹。我好茫然,好想找个无人而漆黑的角落放声痛哭,可是高耸的路灯照亮了一切,没有丝毫能够容纳我的黑暗角落。

没有人告诉我故乡的味道去了哪里,我只知道它隐约藏在梦中。寂静的夜空轻轻地飘着细雨,飘湿了我滚烫的脸颊,飘湿了我萎靡的发,也打湿了我的梦,正如一颗徘徊在雨幕里的心……茫然不知归路。

夜,依旧深邃,月明如水……

篇10:故乡生活随笔

故乡生活随笔

朝阳上了山,彩霞还未完全绽放。牛羊醒了,叫声从远方隐隐传来。晨风带着花香,含着醉人心脾的味道。

金黄的朝霞在天边闪烁,看着远方若有若无的光芒,看着灰蒙蒙中带着金光的天,一股失落的惆怅油然而生。此时,安安静静的村落听不到什么声响,只有一丝丝微弱的鸟鸣,寂静得令人害怕。

走在凹凸不平的青石小道上,发现青石板上的'小洞不计其数,这彰显着滴水穿石的力量。细碎的步伐不知在这小道上延续了几千年,路不变,人却不知变了多少。凝视远方,只不过是无尽的路、无边的天罢了。儿时与伙伴们总喜欢在这儿奔跑、嬉戏,那清脆的笑声早成了永恒的回忆。

老瓦房也经不起岁月的折磨,层层叠叠的深灰色瓦片上的裂痕、小洞数不胜数,即使朝阳为它描了一圈金边,也抵挡不住时光的变迁。牢固的白墙也变了,变得不堪一击,颜色也变成了青灰色,就像原来皮肤吹弹可破、身体健康的小女孩变成了一个满脸皱纹、百病缠绕的老太婆。屋内,蜡黄的墙壁,昏暗的灯光,布满裂痕的房梁无处不体现它的破旧。但沧桑中带着坚韧,陈旧中带着端庄。

村边那片开阔的草地、清澈碧绿的小河是我童年时的最爱。朝阳的光芒洒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是那么耀眼,小河如同披上了一件缀满金黄色亮片的纱衣。小时候,我总喜欢在河里捉鱼、游泳、玩水,得在河里待上两三个小时才肯上岸。可又怕回家后大人看见自个儿湿漉漉的样子责怪,便躺在绿油油的草地上打滚儿,直到身上粘满了草屑,累了,才肯安安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望苍穹,看云的千变万化,看燕子在空中忽飞忽落,想象自己也在天空中翱翔……

太阳升起来了,照亮了整个村落。故乡啊故乡,总有一天我会让整个世界都记住你!

篇11:踩碎了古老的宁静名家随笔

踩碎了古老的宁静名家随笔

有着心灵回归宁静的奢望,午夜梦回的记忆中又涌出了外婆站在河埠头洗刷衣物的身影。身后窄窄的水带穿镇而过,粼粼的波纹碰折了阳光的直射,荡漾成金色的水面。微风掠过河面,穿过长长的古镇小街,停留在木结构的老房子,打个盹后嬉戏外婆古色古香的裙带,顺便带去一声外婆悠长的呼唤:小毛,回来吃饭了!

真的想回去看看,看看家乡的古镇,虽然外婆已经不在了,但那段甜润宁静的记忆一直牵引着我,时不时地撞击着心底的那片柔软地。从小镇出发的脚步写满了凌乱,以至于凌乱成如今在异乡的不安情绪,生活里只有不断奔跑的凌乱脚步。

回归小镇的日子,选择在一个阴雨绵绵的天气。穿着长裙与高跟鞋的我,招来爱人的一阵取笑,说是没有这样旅游的装束。我没有辩解,只是笑笑,他哪里知道我心里的那个结:此次回去,我想找回长裙在古桥舞动的身影,想找回脚踩石板路的响声在小街长长的弄堂里回旋的感觉,想找回当年那份小雨中撑伞独行于小街的'悠然自得,让身心的形与神都融进那湿润润的空气里,沉淀成小镇的恬静与心灵的宁静。

一脚踏上古镇的小街,展现在眼前的依然是清清的河水围绕着一排排古铜色的木房子,熟悉的味道从记忆深处蔓延开来,渐渐有了回归的感觉,只是有些黯然失色,倒也显得更古朴了。想不到小街已人山人海,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哪里还有宁静可言?我随着人流一路走去,听说小镇很早就已被规划成保护建筑,开发成旅游景点,那里还居住着少量上了年纪的人。高跟鞋敲击石板路的声音淹没在嘈杂声里,那种脆生生的响声已成了遥远的天籁之音。摩肩接踵的人群让人感到了心灵空间的狭窄,那种独行小街时的心无杂音的辽阔感荡然无存。

跟着队伍走去,已经没有了那种寻找宁静的奢望,遗憾在心里不断蔓延开来……“吱哑”一声响,也许别人没有在意,但还是惊动了我某个神经,那是我记忆中外婆开门关门的声音。我不禁探头一看,一扇古老的木门打开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站在了门口,一脸慈祥,恬淡的神色没有被我们这些陌生人惊扰,似乎眼前的嘈杂污染不了她的耳朵。我很想上去跟老人聊几句,但老人的目光越过我的头顶,穿过矮矮的木楼,望向遥远的天际,一动不动,拒纷繁的世界于千里,站成了一道古老的风景。我被老人的安详与独行于世的神色深深吸引,那分明是我记忆中酷似我外婆站在河埠头的那个刹那以及荡漾在身后的那幅水乡古镇图。突然间,一种意念占据了我:真正的宁静来自于自己的心灵,就像站在古镇门口的那位老人,面对外界的干扰能够做到心如止水,那是何等的定力与智慧呀?

回来的路上,我没有了遗憾,尽管身体处在疲惫之中,尽管眼前还晃动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尽管耳边依然是喧闹的声音,尽管连向往的古老宁静也被踩碎,但我已经懂得让心灵的圣土埋进宁静的种子,相信一定能结出心之向往的宁静圣果!

篇12:梦想永远也不晚随笔

梦想永远也不晚随笔

周女士21岁之前,人生理想有两个:先考进市里的歌舞团,再找到如意夫君。但就在这一年,周女士遇到温文尔雅的卓先生。两人一见钟情,二见倾心,坠入爱河。

周女士是我妈,卓先生是我爸。我爸是个教书匠,据说当年喜欢他的姑娘排成队。外公外婆对我爸都极其满意,劝我妈早日完婚,以免夜长梦多。多方压力下,我妈心一横,决定先嫁人,再忙个人理想。但让她措手不及的是,婚后不久,她就怀上了我和卓娅。

等我和卓娅出生后,两个小人儿粉扑扑可爱得不行,哪个母亲舍得丢下自己的宝贝闺女呢?那时我妈22岁,觅得如意郎君,有了一对人见人爱的双胞胎女儿。与此同时,她的歌唱梦想搁浅了。

我和卓娅一天天长大,会叫“妈妈”了,会走路了,该上幼儿园了,该报小提琴班了,我妈的心思,全都用在了我和卓娅身上。所谓梦想,只不过是偶尔才会想起来的事情。

因为她胎教做得好,再加上我和卓娅也算小有天分,联欢会上一出场,羡煞了旁人。最引以为傲的人,自然是她。,我和卓娅一起升入高中。我是高分录取,卓娅花了一笔数目不菲的赞助费。那年市里组织的中学生歌唱比赛,学校唯一的名额,通过层层选拔,只剩我和卓娅。我妈和校领导商量后,将这个名额给了卓娅。

我当着校领导的面,质问她为什么,她只说,卓娅唱得比你好。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她对我和卓娅是不同的,连偏心都偏得这样理直气壮。

那次比赛,卓娅拿到第一名,我却高兴不起来。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心里偷偷怨着她,甚至还暗自较劲,要好好学习,尽早远离她。

高考后,我考上了离家很远的学校。而卓娅因为那次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被市里一所院校的艺术专业破格录取。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让我慢慢淡忘了心底的那点不快。在这里,我有很多机会。错失的那点梦想,也找到了抵达它的另一种途径。

我参加了一个歌唱选秀节目,妈妈知道后非常支持我。每一场比赛,她都坐在电视机前,为我加油。到了决赛环节,我遗憾离场。妈妈的电话很快就打了进来:“卓美,在妈妈心里,你是最棒的`。”这句话,我当作她对我的肯定。

有次卓娅来学校找我,聊到妈妈时,她突然说:“姐,你是不是怨过咱妈当年将那个名额给了我?”我愣了下,不知该如何回答。卓娅看我不说话,接着说:“姐,你各方面都比我优秀。在妈看来,你的人生不应该是唱歌,而我却只会唱歌。”事实证明,我妈是对的。唱歌,只不过是我的梦想之一,可以换条路来抵达。不比卓娅,那是她今后用来谋取生活的手段。我妈的那点小偏心,实际上是良苦用心。

有天,我无意中看到一个歌唱比赛,年龄无限制,便偷偷地替我妈报了名。我在电话里跟她说:“妈,我要帮你实现当年的梦想。”她乐呵呵地回:“小丫头,我都是老太婆了,还谈梦想?多丢人。” 可我知道,没有登上大舞台,到底还是她心底的一个遗憾。

我给她发了一条微信:亲爱的老妈,曾经我也以为这辈子没有机会在大舞台上唱歌,可后来你都看到了,我站在了全国观众的面前。所以,相信我,你也可以。

这招很管用,我妈答应了参赛。她是所有选手里年龄最大的。 这些年,周女士因为我和卓娅而耽误的梦想,终于换了个方式抵达。我告诉她,这样的她,让我和卓娅特别骄傲。我还想告诉全天下的妈妈,那些在你年轻时搁浅了的梦想,都还可以重新抵达。因为,梦想从来都不晚。

篇13:失败也美丽随笔

失败也美丽随笔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缕日光,却带走了一份眩晕。一次意识模糊的倒地,就像命运跟我开了一个玩笑。

上午,我挺过来了;下午,我的坚持在晕倒中彻彻底底地碎了。

炽热的阳光亲吻着我裸露在外的每一寸肌肤,一点一点吞噬着它原有的白皙,手臂的外沿与内侧呈现出了黑白分明的分界线。我在心里不停地呐喊,可毒辣的阳光仍不消减分毫。额上的汗珠像流水般滑落,站在前排的我,清晰地看见教官不停地用手擦着欢快的汗珠。而我,却只能以军姿站立着,任凭汗水落在眼里、嘴里,也不能动弹。我感觉自己已经站成了一座雕像。

就这样一直站着,站着,站在那属于自己的位置上。我感觉每一秒钟都如此漫长,简直是“度秒如年”。近视的我戴着眼镜,可调皮的镜架总是不自觉地打滑,向下,再向下。有时,我会趁教官不注意,迅速地用右手抬一下眼镜,感觉自己像怕被人发现的小偷一样(我没打报告)。

偌大的篮球场,一排排挺直站立的人,无人低声私语,静得可怕。我的喉咙像干枯的稻草一样渴望水的滋润,终于,一阵眩晕从脑海里闪过。那一瞬间,我的意识防线一点点崩溃了。但我仍想坚持,虽然教官那“要有保护意识”的训话还在耳边回响。不知过了多久,脑子渐渐变得空白。我想喊声“报告”去休息,却像被人点了哑穴,发不出一点儿声音。我无意识地往前迈了一步,只感觉喉咙像被千万根刺穿过,耳边嗡嗡作响如同蜂群扫过,紧接着就是我与大地亲密接触了。

当我恢复意识后,班主任亲切的问候隐隐约约地传来,我已经没有力气回话,只点了点头。仿佛身处巨大的磁场之中,强大的磁力打断了我的思考,扰乱了我的视听。我眯着眼,恍惚的身影在心中却是那般熟悉。是呀,曾经的我,也像白杨那样笔直地挺立在蓝天之下、骄阳之下。可惜,在那倒地的瞬间,一切都成了往事。

“向右看……”那浑厚的声音是如此有力,然而,却唤不醒我。我尝试着站起来,尝试着回到队伍中。可身体却仍瘫倒在地,骨头也软了,根本使不上劲儿。时间过得飞快,站军姿的时间结束了,队伍解散了,但我仍未清醒。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原以为我会晕倒。”有人这样说道。我听后像泄了气的'皮球,对未来几天的军训一点儿信心都没有了。

我真的想放弃了,这个念头深深地印在心上。“嘿!”有人把我扶起来,是她,开朗、乐观的她。她似乎看出了我的心事。“晕倒了没什么大不了,至少你坚持了,坚持到最后一秒。”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种我无法抵抗的力量。“可别人都坚持下来了。”“没关系,明天会更好的!”这一次,她握紧了我的手。我深深地感受到她的真诚,亦不忍心打破自己的那份坚持、那份努力。我朝她笑笑,亦握紧了她的手,一齐向前走去。

今天,我失败了,但我坚持了。我用心站军姿,直至倒下。尽管我比不上那坚持到最后的人,但在我心中,自己也同样美丽。

篇14:也析祝福随笔

也析祝福随笔

“祝福”,是鲁镇一年一度的大典。镇上家家忙碌着,欢喜地迎接新年。祥林嫂,却在这样一个万家欢庆的日子里,寂然死去。

初到鲁镇时,祥林嫂一身寡妇装束,脸色青黄,但两颊还存有血色。再到鲁镇时,眼睛没了神采,眼角上带些泪痕,两颊失了血色。后来,她变得怕黑夜,甚至怕人影。最后,她头发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宛如木刻。只有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一个人到底要经历多大的痛苦与打击。才会成为这副模样?

在那美好的日子里,祥林嫂自始至终却只感到悲痛——春天,她没了那个比她小十岁的丈夫:春天,她被绳子捆着卖进深山:春天,她那听话的.孩子被狼吃了。

她死时,也是一个充满喜庆的日子——“祝福”。

一直以来,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过她的想法与死活。她像一件物品一样被肆意买卖,甚至有人说抓她回去卖进深山是她交了好运。鲁镇的人们无聊,特意跑来听她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揭开她心中的伤疤。到后来,竟只剩下了嘲笑。

也许,有人会觉得四婶算是心地善良,祥林嫂被抓走后四婶时常念叨她,祥林嫂再到鲁镇时四婶同情地收留了她。可是,细细想来,四婶也只不过是想得到一个廉价且能干的劳动力罢了。否则,祥林嫂再到四叔家做工的时候。四婶也不会因为祥林嫂手脚没有先前一样灵活,记性也坏得多。而在口气上颇有些不满了。

难道祥林嫂就没有反抗过吗?不。她逃离婆家来到鲁镇,被卖进深山时大闹,遭人嘲笑时瞪眼,这些都是她的反抗。但是到了最后,她放弃反抗,开始相信自己是有罪之人。

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她?是她的婆婆,是柳妈,是鲁镇里冷漠的人们,更是那个冷酷麻木的沙漠般的世界。

“我在这繁响的拥抱中,也懒散而且舒适,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蹒跚。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若单单只看见这一段话,我会感觉到一片祥和与美好,但读完全文后再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我能够体会到的却是深深的讽刺。

“祝福”真的带给人们幸福了吗?不,没有。“祝福”给鲁镇所带来的,只不过是隐藏在美好外表下的微漠而又深沉浓烈的悲哀。

篇15:也说故乡情结散文

也说故乡情结散文

人是感情的动物,住惯了一个地方,见惯了一茬草木,听惯了一地乡音,不觉间便产生了爱恋。“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可以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过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那就是故乡。

莫言在他的《故乡的制约》特别强调,故乡并不仅仅是指父母之邦,生存之地。而是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和乃至青年时期的地方。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藏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这地方闪耀着你童年的烙印。而童年的烙印在人们故乡乡情结的形成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所谓“童年的烙印”就是童年时代留给人们的'那些最深刻的记忆。而美好的童年像一块朱砂印记深深地烙在心间。故乡那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一寒一暑、一时一俗、一人一事,都为一个人的一生定了位调了音。于是任岁月淹忽,当这个人告别天事不知时代的时候,心里就会生出一种根须长长的东西,也就是故乡情结。

不少人富有浪漫气息,为追求理想开创事业;多数人是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为维持最低的生活被打发出家门。前一种人是主动出去闯世界;后一种人是被动地被打发出门,是现实的。有的一无所有而回乡,有的流连在外;有的厌倦闯荡、锐气消尽,有的淡薄名利、渴慕归隐;有的穷困潦倒,有的春风得意。韦庄的“未老先还乡,还乡须断肠”写出了离乡闯荡的人怕归乡的心态;孟浩然的“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写出不得志后的思乡之情和少年豪情的消灭;项羽的“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写出闯荡有成者志得意满,意欲回乡炫耀的迫切心情。李白东游淮扬,生了一场大病,身寄客舍,备感凄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安石罢官返乡途中,触景生情,写下羁旅愁思:“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武元衡《春兴》:“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作真。逢年过节,形单影只,孤寂悲凉之情油然而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故乡,唤起了他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回忆,在对故乡的意念中,他们又仿佛回到了那单纯无邪的童年世界,回到了母亲的怀抱,身心的创伤得到了暂时的平复,精神的空虚得到了刹那的充实,在这里,故乡成了他们终极的归宿地。

在中国文学史,上下五千年,英雄豪杰、浪子骚客如过江之鲫络绎不绝,留下的和没留下的诗篇里,故乡始终是一个主题,一个忧伤而甜蜜的情结,一个命定的归宿,一个渴望中的、或现实中的最后的表演舞台。刘邦是作为成功者进行了一次不成功的表演-------被他的老乡亲揭了市井流氓的老底,项羽作为一个失败者,无颜见江东父老,宁死也不肯过江东了。实际上这种儿女情长的思乡情结在某种程度上是毁了项羽帝王基业的重要原因。英雄豪杰都难以切断故乡这根脐带,何论我等凡夫俗子呢?英雄豪杰的故乡情结熔铸成历史,文人墨客的故乡情结吟诵成诗篇。普通百姓的故乡情结却是望眼欲穿的泪水。

故乡犹如一杯酽酽的茶、醇醇的酒,言其久而弥笃。故乡犹如一股涓涓流淌的清流,可以润泽干涸的心田;故乡犹如一弯温馨宁静的港湾,可以停泊四处飘荡的小舟。故乡犹如一副强效应的镇静剂,可以消释横亘心头的诸多块垒,抚平尘封的伤痛。

人一旦离开乡土,就成了无土的种子,断线的风筝,折翼的大雁,随波逐流的无舵航船。

方东树在其《昭味詹言》中说:“所谓涉世艰险,故愿还故乡。故乡者,本性同原之善也。”所谓的“本性同原之善者”,应是指一种安定、和谐、平静而又富有情趣的生活感受,“它意味着稳定幸福,意味着纯朴无邪。一句话,它意味着真、善、美。”正因为如此,故乡情结才稳稳地扎根于所有中国人的心灵深处,“叶落归根”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人们生命理念的终极归宿。

篇16:故乡恋歌生活随笔

故乡恋歌生活随笔

那一路的花朵,天真的情感,无忧无虑的虫鸣,清脆的鸟语,都随着三十多年的风尘渐行渐远了吗?

无法复制,生活继续。在某一个断章处,我们躺在坡地上任由风吹,小花在风中摇曳,一只蜜蜂来访,一只小鸟飞来又飞去,消失重现,我们捡起一粒石子,投入池塘,稍纵即逝的波痕隐匿一段童年的欢乐。诗意地生活,无法复制,粗糙的物质概念令我们无所适从。摘一片木叶,吹一段曲儿,吆喝一两曲信天儿,让雄浑的大山多些回想,放飞的梦越飞越远,浮燥的心何时才能享受一滴泪珠的晶莹?

我没完没了的埋怨是一段导火索,很容易就将自己引爆,你甘甜的泉水无法替代的.浦乳,羞愧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

我骑在摩托车上,脑中忽然想到无法复制。一个眼神多么清澈,一双小手多么红润,一分钱的糖果满是诱惑,蝉的鸣唱那就是天赖,让人对自然心存感激。

在一个麦子成熟的季节,汗珠子摔落;在一个玉米狂长的季节,思想拔节,秋风中我们收获,收获中蹦出一只蚂蚱。

无法跨越,我喜欢那山山水水,水有名山也有名,就像黄瓜茹子,我们叫着顺口,甚至山上生长一棵百年老树,我们也殷勤地给它取一名字。

在老寨,我很容易就找出一棵草来,在大栗树,我闭着眼睛就能想起哪儿有一个村落,那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喝着山泉,享受着鸟儿在一个清晨唱歌。诗人周祖平多年前赠予诗集,亲切地称呼小弟,那是同根的暖,在一个季节变得潮湿容易发芽,八十后诗人左绍都,多么青春的面孔,还有杨凤金,在两年前的一个夜晚,相谈甚欢。

一条河流中的水直奔江海,留恋那些情愫,在叙述中让人无限怀念。

篇17:随笔作文再见故乡

随笔作文再见故乡

随笔作文再见故乡

新入住的小区环境很好,人工造的花园小径相互交织,新鲜绿色的植株很多,可我更加怀念我原来居住的地方,更加怀念我的故乡。

许是出于我的过分想念,我终于还是乘了一列绿皮火车,缓缓前行。许我一朵花开的时间,观赏沿路风景,沿着道途的景色,我对故乡的记忆也慢慢浮上眼前。忽然,花香飘来,让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这让我觉得故乡就在不远处。

火车停站了,我的双脚再次踏上这片故土。深呼吸,空气混杂着雨汽的味道,好熟悉。我生活过的地方是一座坐落在河边林中的红色木屋。或许,我是个念旧的人。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我再次站在了这木屋前,木屋的门上覆着一层淡淡的灰尘。我从口袋里拿出一把铜色钥匙,轻缓插入。只听“咔嚓”一声,门开了,那天正下着雨,窗上也溢出了层层雾气。空气中仿佛氤氲着煮饮的清香,清淡而温暖,我仅仅闻着,胃便不由发出温柔的.叹息。

走出门外,屋旁的槐树又高了,那枝叶上的浓绿和鲜红闪亮了我的眼睛。但又为我心里添了几分忧愁。我低下头,想了想当初为什么要离开故乡,现在又为何要回来?

时间氤氲了记忆的脸,使记忆在我的脑海中模糊不清,像是热腾腾的水蒸气弥漫在毛玻璃上转而又凝成水滴落下来。当初为了寻找更广阔的天,我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但却总是在生命的某些时刻,我又被遥远故乡的温润声音击中。这一次击中我的故乡,却像一杯烈酒'被反复兑了水,不再浓,不再烈了。故乡,这个对于我遥远而又不遥远,可望而又不可及的地方,在今天,也一步步淡出了我的记忆。

我想,我还是做不成一个念旧的人!我转身离开,只留下木屋,伴着槐树在夕阳里,宁静而又美好。

再见,故乡!

篇18:又见故乡美文随笔

又见故乡美文随笔

为什么,这么多年

一种思念,始终缠绕,若隐若现

那炊烟,那垂柳,及母亲的呼唤

鸡鸣,犬吠,檐下的紫燕

记忆,粘结在灵魂深处

小楼别墅,风和景明,雕梁画栋

窗明几净,走进故乡,一些老旧的

风景,从村庄的上空,遁入黄昏

于流年里储藏,于记忆里飘香

走进故乡,品一地花香,弃一丝荒凉

鞠一捧暖阳,小路不在泥泞。于故乡的怀抱

轻轻呼唤一个慈祥的名字,燃一注

香火缭绕,品一杯老酒醇香

只为祭奠过去那份情,那份过往

走进故乡,再见杨柳飞花,炊烟缭绕

马达声响,却看不到,记忆中的打麦场

《重回老屋》

五月的风,将眼神牵引,爬上老屋的

脊梁,碧绿了茅草。往事斑驳,从老枣树上

缭绕,将一缕墨香寄予枣花,醉了梧桐的

慈祥,那年五月

一场泪雨,淋湿了记忆,淹没了天堂

把一些伤,用心疼,书写于五月

思念滑过潮湿的.面孔,将泣语润色

留住了往事。脚下有枯枝落叶,残花败絮

而青苔太绿、太滑,怕一些疼

从脚下溜走。当皓月当空,一些等待

在脊梁上哭泣并心痛着

往事历历在目,母亲的灵魂,牵挂着

父亲苍老的目光,从燕巢的叽喳声里

等待着。岁月是一壶老酒,绵远了一丝乡愁

而我的疼痛,在院落里踱来踱去

折磨着我的全身

我只好在最近的距离,将思念,寄往天堂

篇19:故乡行的随笔

故乡行的随笔

掸落两肩的疲惫,踏上那条刚铺不久的泥泞小路,就走进了群山环绕的小山村,走进了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

还是故乡好,风景怡人空气鲜。看呐!小路曲折连绵,小河流水叮咚,山坡默然屹立,竹林迎风摆动;放眼望去,一块块已被收割完的稻田,只剩下光秃秃的稻草头,行列凌乱的留在田里。远处,偶尔传来别家的狗叫声,时不时还会有人从屋里探出头来。离我近的,我就高声的打个招呼;离我远的,就摇摇手,表示问好。

终于见到了父母,他们早已经走到屋子外面候着。我发现,父母的双鬓又多了些白发,不禁心酸难过!一番嘘寒问暖后,母亲便着手做饭,父亲忙着去摘我最爱吃的木瓜(用大铁锅炒的,特香)。看着父母为我们的到来而忙碌着,心有愧疚,但是我看得出,他们又是多么的开心呐!“常回家看看,哪怕帮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一首心曲,撩拨着我激动的情绪……饭后,我决定去看看故乡周围的变化。

适逢下点小雨,然而阻挠不了我东走走,西看看的.意图。烟雨中的故乡,更能让我深切体会到清新,静美!我朝着曾经走过无数次的田间小路漫步,在淡淡的水雾中,昔日和兄弟姐妹们一起忙活的情景历历再现:自由的撒野,平等的相处,吱吱喳喳爬高山,你追我赶越平田;夏天,一起在潺潺的流水中,挥动着衣袖,洗菜,洗衣,洗番薯;冬天,赤脚,在田边小路上一路逛奔,就为了能在学校上课钟声敲响前赶到……呵!那些稚气调皮的经历,带着如花的色彩,涂抹着我如歌的童年。只是岁月匆匆,童年的玩伴也都各奔西东了。只有故乡,依然在这里静静的见证着一代代人走出去,再回来……

我知道,自我外出求学后,直到如今,故乡也一直在看着我,等着我,呼唤着我。我也时刻把这条没有尽头的红尘之路,绵延到每一个守望的睡梦里。日出山坡红似火,日落乡村烟袅娜!如此清幽的境地,我能不时时相忆?能不时时风尘而归?

在斑驳的时光里,我曾一次次触摸着小河边上青绿的石板叹息着:何时,我能走出大山去?如今,那石板早已经被大水冲走,但我的叹息依然在:何时,我能荣归故里?

“常回家看看,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就盼个平平安安”!也许,只要我能带着笑容,带着健康回来,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了。可不是么?人在,希望就在;只要勤奋努力,我的明天就一定会更好!

又到了别离的时刻。故乡,虽然你在我的眼中渐渐模糊,但在我的心中却渐渐明朗起来:你的静默、你的温暖,你的宽阔,都无声的支持着我:要努力,要奋斗!

故乡哟,也许从此我将与你相知相依,无限牵挂,共同谱写一种心曲了!

篇20:回不去的故乡随笔

回不去的故乡随笔

生命似一条长河,踯躅河边细数人生的滋味,竟有无数温馨的回忆,美好得令人忍不住落泪。

然而,人生之河是一条左岸是情、右岸是理的河流。左岸,光阴易逝,老槐树依旧顽强地生长在记忆深处,槐花依旧在记忆中摇曳;右岸,理在那里理直气壮地站着,大声宣扬着,推崇着,那所谓的社会要不断发展,那唯数字是论的各种新中国现代化建设,那拜金、世俗、物质的思想观念,等等,都在毫不留情地冷却着情感的温度。

踯躅于左岸,回忆那些美好。

暮春初夏,是槐树开花的时节。“五月槐花香”,槐花,是我对故乡的思念。忽然一夜夏风来,千树万树槐花开,“圣洁素雅让春色,独具五月吐馨香”。那铺天盖地的洁白,浓郁得化不开的馨香,常使我有一种似在云中穿行、在雾里漂浮的感觉。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那是一棵老槐树,它生长在老家的屋后,有的树根已拱出了地面,树皮好像龟裂的黑土地,但枝头依然苍劲茁壮,七股八杈如一只巨大的手,似乎要拥抱苍穹,揽月九天。听奶奶说,这棵老槐树的树龄大约有二三十年了。对老槐树的好感,不光是那一树迷人的槐花,还因为年年都能吃到奶奶用槐花做的各种美食。每到五月,老槐树的枝枝梢梢就挂满了一串串嫩嫩的雪白的槐花,似串串珍珠,点缀于青枝绿叶间。风一吹,那静雅的花束翩然摇曳,风情无限,颇具诗意,这是置身于都市的人无法寻求的古朴与自然。万花摇曳,醉煞一树忙碌的蜜蜂。这个时候,奶奶就用长竹竿绑上一个铁钩子,从树上折下半筐槐花。然后用水洗净,洒上面粉,拌上盐,搅匀,放到笼布上蒸熟。一出锅,那股香味呀,沁人心脾。奶奶还把槐花做成鲜美的槐花汤,可口的槐花烙饼,那甜甜的香,晶莹剔透的白,常让我吃得连连打嗝,从而使童年变得那么生动美丽,也让我有了一份难以言诉的槐花情结。

初夏,在清爽的晨风里,坐在槐树下,不时有花飘落在眼前,喜欢这种花落在肩的感觉,不禁心驰神往,心醉其中。飘飘洒洒,花落如雨,素白的花瓣化作千千万万飞舞的精灵,织成漫天琼花似的帷幕,白花铺地,不忍踩踏,一任落花盈盈,落成一地香雪。清风,鸟鸣,树影,花香,而这一切又是宁静所得。身处闹市久了,心灵会蒙上一层世俗的尘埃,惟有宁静,并非是片刻,而是长久的寻觅,才会有一份生命的恬静,不期而遇,不经意间向你走来,让这无语的灵秀自然浸润在心里。光阴易逝,老槐树仍顽强地长在记忆的深处,并时时有花儿从梦中飘落,故乡是一树不老的槐花。

踯躅于右岸,无奈地面对理。

面对理,也许故乡的发展有自己的曲调吧,没有代价就没有发展,这是文明发展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踏上故土,一束束橘红的光焰次第进入我的眼帘,宽阔的公路,鳞次栉比的'楼房,川流不息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华灯璀璨的街道,像连绵不断的画卷一样令人赏心悦目。祖国一天天发展,城市化一天天推进。理在告诉我,我不能因对故乡、对老槐的留恋而让国家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就像人类在不断进步,没有人再会回到那个茹毛饮血的时代。从乡村到城市,从落后到进步,也是我们每个人愿意看到的,何况这样的发展也在极大地便利着我们的生活。

可是——当我望向故乡的夜空,那明亮的星河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那努力挣脱霾空而发出的点点微茫之光;当我走进儿时的老巷,那棵老槐不见了,也没有老人在树下叼着烟袋唠嗑了,取而代之的是那高悬的高压线骄傲地架立在那里;当我尝试抚摸故乡的土壤,那质朴踏实的感觉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手的公路灰尘。眼前又浮现出那棵根部裸露在外的槐树,不但没有了往日的嫩绿与坚定,还扭曲着腰身,无奈而疲惫。

我必须承认:面对情,我无法放下对故乡的眷恋;面对理,我也无法拒绝故乡的发展。站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好恐惧,恐惧那些记忆会随故乡一同灰飞烟灭,恐惧以后的乡愁是“回不去的故乡”。

相关专题 故乡古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