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形的面积

鲳鳁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鲳鳁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方形的面积(共6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1、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18~119页的内容,练习二十七第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会选择合适的单位,量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或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具准备

每组准备一个长方形的盒子、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剪刀、直尺。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认识面积

1、感受物体表面面积

学生动手操作:把带色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纸贴到长方体的盒子上。

教师提问:“你会发现或体会到什么呢?”(学生可能会说谁大谁中,教师在这过程中引导、总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2、体验平面图形的面积。

学生动手画一个学过的图形,然后每组的同学把画好的图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看能体会到什么?(学生可能体会到平面图形有大有小,在此过程中教学“平面图形”这一概念,如果有的学生画出角的图形,教师借此机会让学生把角的图形和学生画的长方形、正方形进行比较,教学“围成”一词的意义。)

引出: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二、操作矛盾,引出面积单位。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形,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谁能想出办法来?(学生可能想出用划方格的办法、重叠的

办法、剪拼的办法等,只要合理教师给予肯定。)

(建议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

教师有意出示下列图形比较,看哪一个图形的面积大?

(根据具体情况做成教具)

师生总结:在进行测量、计算面积时规定

了统一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房分米、平

方厘米。

2、动手操作,联系实际,形成表象。

教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教师提前把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印在白纸上。)

学生涂上颜色,然后剪下来,体会1平方厘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的物体表面。

用1平方厘米的小纸片测量你身边的物体表面的面积。(如扣子、橡皮等。)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学生剪下来,体会1平方分米有多大。

举出生活中什么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用1平方分米的纸片测量课本的封面面积。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学生先估计一下1平方米有多大?

教师再出示面积是1平方米的大纸。

估计教室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小结:结合本课的重点,进行总结――板书课题

四、综合练习

1、课本第119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2、要钉子板上围出面积是8平方厘米的图形。

3、课本第121页第2题测量图形的面积。

4、课本第121页第3题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面积是8平方厘米、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

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0页例题及“做一做”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七的第4~7题。

教学目的

通过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面积单位,初步明确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

明确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教学过程()

一、步步深入,比较异同

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

(1)学生估计1厘米有多长?1平方厘米的面积多大?

(2)教师出示:长是1厘米的线段图,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平面图形。看它们图形有什么异同?

(3)教师出示:学生用和铅芯和面积是6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要知道它们的大小分别用什么单位来测量?

(4)学生动手测出铅芯的长度和纸片的大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2、比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1)估计1分米的长度,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交流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估计接近正确。)

(2)估计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

(3)学生动手进行测量铅笔盒的面有多大,长、宽各是多少?看自己的估计情况。(教师进行指导怎样才能减少误差。)

3、比较1米和1平方米

(1)前面我们学习了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那么,我们可以用1米和1平方米来干什么呢?(学生可能回答用1米来测量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各是多少?用1平方米来测量黑板的面积是多少?教室地面的面积是多少?……)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宽、面积各是多少?并向学生说明教室的地面的面积大约是60平方米……。

4、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学习,同学们讨论1厘米、1分米、1米和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什么异同?学生交流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5、教师总结

1厘米、1分米、1米是长度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都是面积单位,都可以用来度量物体的面积。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要内容――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板书课题)。

二、巩固反馈,深化认识

1、教科书第120页第2题。

2、教科书第120页第1题。

3、练习二十七第4题。

4、练习二十七第5题。进行改编:让学生用4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任意拼图形,看拼成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5、练习二十七第7题。

长方形 长:5厘米 宽:1厘米

6、练习二十七第6题。要求学生围出3个图形 长方形 长:4厘米 宽:2厘米

正方形 边长:3厘米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比较

学生板演算式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3、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

4、练习二十八的第2题。建议把此题改编成图画题,多媒体显示电视机画面,再显示它的长和宽分别是44厘米、34厘米,求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练习二十八的第5题。学生先自己做,然后交流。教师小结:半场的面积是操场总面积的一半。

板书设计: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页正方形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6~11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通过对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面积是1平方米的硬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先测量,再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

(1)        (2)          (3)         (4)

学生做完后进行交流。

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引导、点拨。

如果有的学生选了(2)、(3),教师借此机会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首先学生说明自己的算法,再让学生讲明这样做的道理。教师引导: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的长变短与宽相等时就变成了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相同。也可以这样想,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其计算方法是相同的。

如果学生没有选(2)、(3),教师直接引入:图(2)、(3)正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说明想法,教师再引导。

练习:课本第125页第7题。 2厘米  9分米

(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厘米  9分米

2、学生讨论正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教师板书公式,并说明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3、学生把课本例题填完整。

二、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动手测量正方形手帕的边长再计算它的面积。(遇到有小数的情况,计算结果可以用整分米来表示。)

2、学生思考:在生活中什么地方还用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八的第8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提问:“要配上一块与桌面同样大的玻璃是什么意思?”(要配的玻璃面积与桌面的面积一样大,也是边长8分米。)

2、练习二十八的第6题。口算在课本上,订正时说一说13×14、84÷4、

630÷30是怎样口算的。

3、练习二十八的第9题。让学生拿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实际做一做。

4、练习二十八的第10题。学生先独立做,然后说明为什么这样列式。

5、练习二十八的第1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

板书设计: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分米

3、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面积和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7页的例题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九的第1、3、5、6题。

教学目的

通过面积和周长的比较,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清长度和面积单位。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情境体验,对比不同

1、多媒体演示(或幻灯片):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学生根据这个情境提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继续演示:菜地的长是5米、宽是2米。

然后选取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的主要问题: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多少?让学生进行解答。

在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提问:求篱笆有多长?菜地的面积是多少?实际上是求什么?方法有什么不同?

2、计算下面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

3厘米               6厘米

12厘米                  6厘米

3、学生估计教科书封面的面积大致是多少?

4、学生讨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指什么?

周长和面积各是用什么计量单位?

5、学生进行交流,教师总结出示下表:

周 长 面 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篇2:小学正方形面积教案

1能结合实物或平面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大小树叶各一张,钉子板,橡皮筋,照片一张,两段绳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创新

教师出示春游时和学生一起照的放大的照片。

教师:同学们,这是前几天我们班春游时老师和你们一起照的照片,这是一张珍贵的照片,猜一猜老师会把它怎样?

教师:如果给这张照片加上框,需要多少木条?这求的是什么?(周长)

如果我要想给相框配上玻璃,需要多大的玻璃?这又是求的什么呢?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教师:等我们今天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你们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二、理解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面积

教师出示两条线段,让学生观察这两条线段有什么不一样,再出

示大小两片树叶,让学生观察又有什么不同?

教师: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物体既有长短之分,又有大小之分。黑板、课桌、书本、树叶、文具盒等都可以叫做物体。教师出示文具盒,让学生观察:一眼看去,我们先看到的是什么?

教师:是的,许多物体都有它们的表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在教室里你可以看到哪些物体的面?

让学生闭上眼睛,摸一摸数学书和课桌的表面,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教师:大家的感觉都不错,课桌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课桌表面的面积比较大;数学书的表面比较小,我们就说数学书表面的面积比较小。

教师:看来物体的面是有大小的,有的物体面大,有的物体面小,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物体的面积(板书:面积)。比如数学书表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表面的面积。让学生分小组相互说一说教室的地面、墙面,黑板面,桌面,文具盒面„„的面积分别指的是什么?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也有大小吗?电脑显示4个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些平面图形中谁最大?谁最小?

教师:对,我们可以直接地比较出三角形比圆大。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些平面图形,用颜色涂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大小是平面图形的什么呢?

教师: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平

面图形的面积。

3归纳面积的意义

让学生把这两方面内容概括起来说说什么叫面积。

教师:物体表面的大小叫面积,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所以说: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

三、比较面积的大小

1引导学生用观察法、重叠法进行比较

教师:既然物体的表面有大小,平面图形也有大小,怎样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呢?让学生看一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表面比较大?

小组讨论:你是用哪些办法来比较这些面的大小的?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有的同学通过观察,看出黑板的面积与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差别很明显,说明黑板的面积比课桌面面积大;有的同学把文具盒面放在课桌面上重叠起来比较,发现文具盒面比课桌面的面积小。

2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片各一张,面积大小相差无几,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

学生通过观察,是不容易看出长方形面积大还是正方形面积大的,可能有的学生会想到用重叠法进行比较,这时可让学生拿出桌上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动手操作用重叠法试一试看能否比出谁大谁小?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用重叠法也不能比出谁大谁小?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出示例2的教室内两面墙上贴瓷砖的图。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两面墙贴瓷砖部分的大小吗?

教师:现在你有办法比较出你桌上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吗?(小组讨论,抽学生汇报)

教师:对,我们可以把长方形和正方形都分成一些相等的格子,再数一数格子的个数就知道哪个图形的面积大还是小。让学生先动手操作比较桌上两片树叶的大小,再抽学生汇报比较方法。

总结:要比较两个平面或物体表面的面积大小,可以借助相等的格子数量的多少来进行比较。

3“统一标准”的重要性

出示例3(没有分成方格的)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让学生先猜一猜,图A与图B哪个面积大?

显示图A有6个方格,图B有24个方格,让学生比较,哪个图形面积大?

总结:从这次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数格子的方法进行比较,格子的大小一定要相同才能比

较出结果。

四、课堂活动

(1)在钉子板上围出你喜欢的图形,并数出你围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格?

(2)在格子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9个方格的有趣图形(面积相等,图形的形状一样的)。

篇3:小学正方形面积教案

1认识面积单位cm2,dm2,m2。

2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指定的面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能灵活选用不同的面积单位去测量面积。 【教具、学具准备】

边长是1cm,1dm,1m的正方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出示:动物王国里小白兔和小熊正在吵个不停,原来它们在争论谁的家大)课件动态显示:小白兔家的地面铺了24块砖,而小熊家的地面铺了36块砖(两种砖的大小不一样,小白兔家的砖要大一些,小熊家的砖要小一些),到底谁的家大一些呢?小白兔和小熊想请你们来当“小裁判”。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现在有3种不同的意见,到底哪一个“裁判”说得对呢?虽然小熊家的地面铺的砖的块数多,但它家的砖比小白兔家的砖要小一些,所以我们并不能以砖的块数的多少来比较谁的家大,那怎么办呢?

教师:说得好!要准确地知道面积的大小,就必须要有统一的度量面积的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认识面积单位)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1 cm2 看:演示由4条1 cm的线段围成的一个正方形,即1 cm2,使学生初步认识1 cm与1 cm2的区别。

量:让学生从学具盒中找出最小的一个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教师: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学生看一看,摸一摸1 cm2的正方形,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cm2有多大?

找:找一找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cm2。(大拇指的指甲盖、写字本上的田字格)

摆:教师指出,量较小的面积常用cm2作单位,让同桌合作用6个1 cm2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估一估文具盒的上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cm2?同桌合作用1 cm2的正方形量一量。

引:如果我们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的面积(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

2认识1 dm2 学生动手操作用1 c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不用操作完),请学生谈感受。让学生感受到:c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起来不方便,如果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教师:有没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

教师:确实有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你们先猜一猜是什么?

教师: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教师:说得太好了,这位同学在学习新知识时能联想到以前学过的知识,真会学习,比平方厘米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确实是平方分米。

找: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找出1 dm2的正方形,想一想,为什么选个正方形?抽学生汇报,边长是1 dm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 dm2。

比:用手比划一下,1 dm2大约有多大?哪些物体的表面大约是1 dm2?

摆:同桌合作用1 dm2的正方形去量桌面,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1 dm2?

引:如果让你用1 dm2的正方形去测量教室地面,你认为怎样? 3认识1 m2 请学生观察并讨论,让学生感受到dm2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了,量教室的地面不方便,要用再大一点的面积单位量就好了。

学生可能会想到m或m2。 教师:为什么是平方米?

教师:大家学得真好,又认识了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1平方米,那么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看:出示边长是1 m的正方形,学生量后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 m2究竟有多大?

比:你能比出1 m2有多大吗?想一想身边什么物体的表面大约

是1 m2?

做:4人一组用手围1 m2。

估:估计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三、课堂活动

1议一议:1cm2和1cm有什么不同? 2第37页课堂活动第1~3题。 动手操作。

四、课堂小结

教师:说说你在今天的数学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知识?还有什么问题?

五、巩固练习。 1~4题。 教学反思: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 【教学目标】

1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培养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

2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3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经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1cm2的正方形卡片若干张,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什么叫面积?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面积是多少。(1小格是1cm2) 出示下面图形:

教师:你知道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吗?

学生可能无法回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猜一猜,并把猜的结果记录在图的旁边。

教师:同学们用估计的办法测得了这个图形的面积,但不精确,如果要准确知道它的面积可以怎么办?

学生如果不能回答,教师可以引导: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测量、计算,那长方形的面积呢?

(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用数格子的办法探索面积计算公式

教师:用1 cm2的正方形摆长方形,至少要多少个?(2个) 学生取几个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边摆边思考:用了几个正方形?摆出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教师:用5个、10个、18个小正方形分别摆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摆?请根据你的操作填写下表。

学生逐一填表后展示汇报。 姓名正方形个数(个) 面积(cm2)长(cm)宽(cm) 提问: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长方形的面积与它们的长和宽都有关系,对吗? 2用覆盖的办法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出示下面的几个长方形:

学生分组用1cm2的正方形去覆盖上面3个图形,并填下表: 图形长(cm) 宽(cm)面积(cm2) 教师:从刚才的探索中,你又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尽量让学生感受到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系。

教师:根据上表看一看,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

教师:是这样的吗?再算一算学习例1时拼的长方形,看是否都具有这一关系?

教师:请你们大胆猜一猜,可以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3验证发现

(1)数一数,算一算,填一填。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每格1cm2 ,面积是() 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长方形面积是() (2)算一算。

三、巩固应用

1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2完成练习七第2题 让学生完成练习七第2题。

3实践活动:测量并计算面积物体名称课桌面数学书面文具盒面黑板面长宽面积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篇4: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初步渗透事物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篇5: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若a为正方形的边长,v为正方形的对角线,S为正方形的'面积,C为正方形的周长,则:

v=√2a

S=a2=v2/2

C=4a

正方形的公式

1.知道4个边总和长度求周长公式:P=4a

2.根据面积求周长公式:P=4P=4√a

3.根据对角线求周长公式:P=2d√2

4.根据外接球半径求正方形周长公式:P=4R√2

P=4R√2

5.根据外接球直径求正方形周长公式:P=2Dc√2

6.根据内切圆半径求正方形周长公式:P=8r

7.已知内切圆直径求正方形周长公式:P=4Di

8.根据正方形L线段求周长公式:P=l*8/√5

篇6: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教案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教学内容: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第101页的例题 , 练习二十七第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周长与面积的对比,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2、进一步提高分析、比较、和实践的能力。

重、难点:运用对比方法,分清周长和面积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教、学具:投影片、小手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投影出示:一块长方形的'白菜地,周围围上篱笆。

二、提出问题

(一)、观察这幅图后,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可能有以下问题:

1、篱笆有多长?怎样计算?

2、菜地的面积是多少?怎样计算?

3、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各是什么?

4、周长的面积各用什么计量单位?

……

(二)、确定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本节课学习1~4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的问题,大家课后去自行探讨解决。

三、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学习。

课前进行分组,明确每个人的任务,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4人一组,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人。组长负责组织活动,记录员对学习过程与结果做出记录,汇报员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大家一同观察、操作、讨论,总结学习结果。课前分组。形成制度:每个人担任的任务定期进行交换。

围绕以上4 个问题,展开学习。

2、汇报学习成果。

3、小结:

周长

面积

含义:

四条边的长度和

四条边围成的面的大小

计算方法:

(长+宽)×2

长×宽

计量单位:

长度单位

面积单位

4、完成书上的101页例1。

四、应用

1、估计教科书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测出手帕、桌面的周长和面积。

3、作业:练习二十七第1、2、3、5题。

五、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这些问题请课后自己去解决好吗?

板书:

面积与周长的比较

正方形 长方形

比较表

六、课后反思:

相关专题 正方形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