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以西银白色的葬礼随笔

调剂上岸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调剂上岸”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西城以西银白色的葬礼随笔(共12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西城以西银白色的葬礼随笔

西城以西,泪水尽数掠夺,在月光中,幻化成泪的嫁衣,淋湿了这银白色的葬礼。

初秋的早晨,寒冷的我瑟缩在薄纱般的毛毯中,缩成一团的我妄想追寻片刻的温暖。但寒冷依旧侵袭,就像不能阻止我流泪一样的'不能阻止寒冷的入侵。

之后,我畏惧寒冷,不是害怕寒冷本身,而是害怕寒冷之下那无助的悲凉。

但我依旧盼望着下雪,那银白色的通话世界,美的令人心痛,让天上的太阳不忍消融这白色的画卷。是否如果在这下雪天里,恰巧几束梅花绽放,是否在唯美的梦里又增加了几笔写意。

我,独自一个人,穿着厚厚暖暖的白色风衣躺在这冰雪世界里,我将与之融为一体,再不分你我。

如果我就这样的死去,可有人能找寻到我,中元时节,可有人为我燃一缕思念,让这悲怆的天空滴落几滴泪水,滋润这西城这满地的忧伤。

我将在天空之上,佑她平安喜乐。

白日梦醒,却依旧是在初秋,我依旧瑟缩在临沂这个寒冷之地,为何不是泰安,为何不是泰安。

看窗外,泛黄的树叶还没有凋落,秋装还没有从柜子的深处拿出,为何心,已经飞往了心痛的白色。

篇2:葬礼杂文随笔

葬礼杂文随笔

这个葬礼是因为一场意外,参加这个葬礼对我来说也是一场意外。

说是意外是因为我和他从未谋面,之所以去参加他的葬礼,是因为老公的老家打电话过来说,他表妹的老公因车祸年纪轻轻突然离开了人世,让我们回去。因为是年轻丧,悲伤的场面自然不言而喻。我天生又是个眼软的人,眼泪时不时的吧嗒吧嗒流个不停,以至于他们村子总有人回过头来看我,想知道我为什么哭的这么伤心,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不见棺材不落泪吧?我看见他六岁的儿子披麻戴孝的抱着他的照片,在大人的指导下跪在地上,孩子一脸恐惧的看着哭得死去活来的母亲,他不知道这些对他意味着什么。我却在心里说,孩子记住今天吧,这也许将是你对爸爸最后的记忆。

按照当地的风俗,下葬前的一个环节是家属讲话,对亲戚朋友的到来表示感谢。他七十多岁的父亲哽咽地讲道:“我儿子这几年做生意一直不顺,在外面据说欠下了一些债,因为他突然离世并未给我们有所交代,但我作为他的父亲,有义务帮他还清他名下的债务,我就是不吃不喝也不会赖一分钱的账,欠谁的钱在葬礼过后,请过来找我。”他哥哥补充道:“我弟弟欠下的账,我们全家将竭尽全力,还清所有债务,请大家放心。”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泪,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在失去儿子的`打击下,依然没有忘记为他守住最后一份尊严,不让别人对他的儿子有一点的说三道四,的确令人十分敬重。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教养和爱心同时存在的家庭。

这件事已过去了好久,每每想起,心中依然感慨万分。一场意外的葬礼,却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那位老父亲的话在我的耳边时常响起。

篇3:葬礼的杂文随笔

葬礼的杂文随笔

他的眼前是一片黑色,无边无际,气势汹汹地将他紧紧包围。

一条带着微凉滑腻触感的蛇,吐着舌信子舔着他的脸。

继而那蛇像变成一条麻绳,紧紧扼住他的颈。

要喘不过气了。

要死了。

他想。

缺氧。窒息。死亡。

大脑依旧准确而忠实地报告着他眼下的状况。

他无法理会。

然后他的身体变得很轻,像初春风中的柳絮,飘无定处。

所见之处皆是一片灰黑。

洋洋洒洒的.颜色,肆无忌惮地吞没了天与地。

他的面前出现了一扇门。

红木的,还有金色的拉环。

鬼神神差地,他伸出了手。

门开了一条缝。

冷风从他背后吹来,不寒而栗。

回过神时,门已经在他背后关上。

他有那么一瞬间分不清自己是在门内还是门外。

一种无名的力量推着他向前走。

他的身边是一阵又一阵的哀乐,一阵一阵或真或假的哭声 。

他仍旧往前走。

路很长,没个尽头。

不知道要走向哪。

他猛然发觉这是一个灵堂。

四处摆满了花,空气中都充盈着哀乐。

…… 还有哭声。

他的不远处有一副棺。

风吹动了挂在遗照上的白纱。

他看见了他自己的脸。

篇4:老叔葬礼随想杂文随笔

老叔葬礼随想杂文随笔

二兵发来微信,告我老叔的葬礼顺利结束了,并发来几张葬礼的照片,让我看见了老叔火化前的遗容,最大的遗憾,我没有亲自去珠海给叔叔送行……

还记得20xx年夏天,老叔老婶招待我的鱼锅,脑海中现在浮现出老叔的模样,让我难以忘却。时光流逝了六年,今天却又唤起了我对老叔的思念。

珠海的叔叔,不,已是远方的叔叔,已是去往天堂路上的叔叔,你一路走得怎么样?你看见黄泉路上彼岸花了吗?你过了忘川河上奈何桥了吗?三生石的.望乡台上你回看了珠海、哈尔滨、齐齐哈尔了吗?老叔,喝些孟婆汤忘掉世间的一切事吧!

我回想到珠海时,老叔曾微笑着对我说:感谢我去珠海看望你,老叔用力拉着我的手,生怕自己会禁不住岁月的挽留,从此离我而去。老叔苦笑着看着我,眼中的坚定瞬间化作长辈爱的温柔。但是很抱歉,老叔离去了,我没有去珠海送行,我似不敢相信老叔会真的离去。

二兵弟让我给老叔的葬礼写悼词,我挖掘了二哥和我对老叔的几十年前的记忆,补充了二兵由于年轻而不知老人详细履历的空虚,我自觉得悼词写的还算能代表子侄悲怀的心意。

一阵风吹来,吹散了老叔在我记忆中的的身影;吹乱了我的思绪,也带走了我对老叔的悼祭。或许是岁月太过无情,或许是谁也违背不了自然的规律。今天二兵弟微信发来的是老叔的葬礼中还没消瘦的遗容照片,十五天前春节时二兵发来老叔的照片,我还看见了老人可亲的身影,可如今老叔已结束了自己的82个春秋。这个鸡年的元宵节,让我站在了思念和悲伤的路口……

风起了,风携着雪花吹过我的脸庞,把我的脸冻得生疼,我的内心一阵阵隐隐地酸楚。目光凝视远方,穿透了空间的深邃,超越了时光的束缚。我深情的凝望着人生路的尽头,胡乱地思索着都已走了的蔡氏亲族老辈,思索着同源血脉的亲情……

篇5:优秀随笔记忆的葬礼

优秀随笔记忆的葬礼

当繁华都已落寞,当青春都已逝去,当那些最美好的记忆都如胶带般回放,我的心情却无处安放,在这忧伤而又明媚的日子,我看到美丽的桃花盛开然后凋谢,片片桃花随风飘落,我轻轻将它拾起,用鼻尖轻触它仅存的余香。我想我的记忆也是如此,如同一部留声机,记忆就像唱针,每一片过往都像唱针轻轻划过唱片一样的心房,思绪飞扬,如同血液漫步身体,最后回归与心底最后的那个地方。

有人说要学会善忘,忘记那些过眼云烟,忘记那些虚无繁华,我要说遗忘比善忘更易使人断肠。纵使痛与伤,我不能把最美好的记忆置之一旁,是铭记还是遗忘可能永远不会有答案,我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记忆让我的心可以随意安放,要知道生活是没有剪辑的。

就在你跟同桌划下那道“三八线”的时候,时间的车轮已经滚滚而过,我们都以成为小时候梦想的远行者,而记忆都被时间厚厚的尘封,每当我试图去吹去覆盖在记忆上的灰尘,有一种淡淡的带着咸味的液体滑过脸庞,我不知道是因为灰尘还是真的属于我的眼泪,想去擦拭却如同早已干涸的'河床。

树上的年轮又增加了一圈,季风还是预约般的吹来,而以后的每年都要如此度过,我知道该把心事打成包裹寄回心房,我不选择遗忘,因为它会让我落寞而沮丧,我只是将它永远装在某个地方,一个能晒到阳光的地方,或者装进一个漂流瓶,让它在心海里随处飘荡,去埋葬逝去的哀伤。

我将花瓣随记忆一起埋葬,代表我最牵挂的心伤,而梦想即将起航……

篇6:关于《穆斯林的葬礼》读书随笔

第一次真正意义的看完了一本小说。之前对看书都没耐心,和同事吃放一起聊的时候感觉自己知道的太少,太少,经介绍看了题目都让人感兴趣的《穆斯林的葬礼》。

一开始就被那个小奇子给吸引了,讲的这个小孩那么天真。一开始看得云里雾里的,感觉故事之间没有逻辑性,后来才发现作者写作时有两条主线,一个是韩子奇的童年成长,一个是新月的成长。最终两条主线汇成了一条主线。看着看着几个疑问产生了:为什么韩太太对女儿和对儿子不公正,更偏向于儿子?为什么韩子奇对韩太太那么的害怕?为什么从小一起同甘共苦的夫妻矛盾这么大?

一开始对新月的各种好有些嫉妒:家庭好、学习好、长得好,似乎一切都是她的,顺风顺水。可惜由一块玉引发的一连串不幸——韩子奇跌倒楼梯、新月查出心脏病、姑妈死、新月死,当得知新月不是韩太太所生的时候,一切疑惑都解决了。

故事的核心是爱情,里面有7段爱情故事(子奇-碧儿,子奇-玉儿,新月-楚老师,玉儿-奥利弗,玉儿-高中同学,天星-荣桂芳,天星-陈淑彦),都是悲剧结束。韩子奇和玉儿的爱情悲剧在人伦的舒服,既然韩子奇娶了玉儿的姐姐壁儿,由于在外逃亡又发生了战争,这使得两人相爱了,而且是真正的爱,这也是悲剧最原始的发动引擎。新月和楚老师爱情悲剧在于宗教的束缚。

在书的最后韩子奇快要死去的时候感动了我,玉不属于任何人,如果一个人痴迷于它,就成了它的奴隶。当韩子奇说自己不是穆斯林的时候,惊到了。

看过电影版的,感觉两个角色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一个是韩太太,一个是姑妈。韩太太应该是穿着很传统但是很高贵典雅的;姑妈应该是个外向型的人,能说会道,但在电影里姑妈没怎么说过几句话。电影里有一点处理我觉得比原著好,就是最后新月死后,穆斯林为新月做仪式时,躺在炕上的韩子奇对太太说让我起来,我送送新月,这里彻底感动了我。

篇7:栀子花的葬礼-随笔散文

栀子花的葬礼-随笔散文

栀子花的葬礼

又是一年盛夏时节,栀子花开了,我轻轻地捧起前几天折下的栀子花。虽然,已经有些枯黄,但是香气依然是那么甘甜,那么的清新,那么的熟悉,使我的内心泛起阵阵涟漪。

小时候姥姥家种了很大一颗栀子花,每到夏天整个小院便笼罩着一股香气,使人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姥姥便会折下几束栀子花放在屋子里,屋子里便会很香很香,家里到处都有栀子花的气息。姥姥说她最爱的花便是栀子花,那时我还小,不知道姥姥为什么钟情于这种花,只觉得它很香,或许姥姥爱它就是这个缘故吧。

夏夜里,我总会和姥姥一起坐在栀子花下,听她讲过去的甜蜜回忆。她说,她家里以前很穷,日子过得很苦,直到遇见了姥爷,她才享了几年的福。姥爷那时长得很标致,人又能干,是队里的棒小伙,队里很多姑娘都喜欢他,可他唯独看上了姥姥。有一次姥爷手捧一束栀子花向姥姥求婚,很快俩人便坠入爱河。结婚的时候,姥爷在家里种下了一棵栀子花。并许下要和姥姥白头到老的誓言。

说起姥爷,姥姥便流下了眼泪。姥爷是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去世的,走的很突然,姥姥无法接受打击,整天以泪洗面,我也是在这个时候才住在姥姥家的。妈妈怕姥姥伤心,让我住那,调节一下姥姥的心情。每到夏天,栀子花盛开的时候,我都能看到姥姥站在树下,默默流泪。现在我明白了,姥姥为什么钟情于这种花了,原来她不是爱花,而是爱这花的主人,爱那个她守护了半辈子的男人。自从姥爷去世后,姥姥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我一个人走进病房,看着那白色的`墙,白色的床,以及那张白色的脸。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悲凉,我极力忍住自己的眼泪,想要给她一张充满快乐的脸。这时候她将我轻轻唤去,紧紧地握住我的手。她说:“孩子,姥姥就要走了,姥姥还没看见你长大,姥姥舍不得你们,舍不得离开。”泪水滑落脸庞,打湿了紧握着的手,我不想放开手,因为我怕这一放,就再也寻不到那份爱了。夜里,风呼呼的吹着,吹落了院子里的栀子花。姥姥走了,怀着不舍,无奈的走了。

没有礼乐的喧嚣,只听见人们的哭声,当送葬的车缓缓开动时,母亲和大姨爬上车,紧紧地抱住棺材,轻轻呼唤着说:“妈呀!您起来呀!女儿怎么叫不醒您了呀!我坚强的妈呀!您醒醒呀!”我站在车下默默的念着:“姥姥的花落了,我也长大了。”于是我便扶起母亲和大姨,看着母亲和大姨我流下了眼泪。即使你儿女成群,金钱如山,父母不在了你也是个孤儿!姥姥就葬在姥爷的身边,虽然她们生前不能够白头到老,但我相信,从此刻起,她们一定永不分离。

回想到这里我默默的流下了眼泪。是啊!姥姥的花落了,我也长大了。于是我轻轻的捧起这些枯黄的栀子花,小心翼翼的将它埋葬。栀子花呀!请您告诉天堂的姥姥,我已长大请她不要为我牵挂!

篇8:婚礼上的葬礼随笔诗歌

婚礼上的葬礼随笔诗歌

装饰华丽的礼堂上,

导演着异外两幕笑剧,

一边穿着黑礼服,一边带着红花饰,

迷糊了过往的人,

白地毯直线通往神父的黑色站台下,

怒起信徒的讽刺与嘲笑,

风琴奏起婚礼上的安魂曲,

哭泣,虚伪鼓起掌,

泪,打湿了雨天的掌声,

披着白婚纱的新娘泪湿红了眼睛,

倔强的露出天使般微笑,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白婚纱的新娘捧着纯白的玫瑰,

玫瑰,残留着昨夜你撕下的约定,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捧着白色的玫瑰,白色的地毯,

拉着白婚纱的新娘慢慢向前去,

神父,微笑眼角的泪落下了圣经,

慢慢那一页,皱起了明显的波纹,

笑还是那么虚伪,目光诉说着内心,

黑色的方框,模糊的熟悉的面孔,

婚礼上的黑色角色微笑着,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神父,诵读婚礼上终身誓言的圣经,

那一页,葬礼的誓言,婚礼上的葬礼,

那一页,一人的独白,一人的我愿意,

那一页,单手带戒指,泪覆盖了光泽,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背后抛着没人抢的白玫瑰,

孤零零在地毯上雨水滋润淡放着,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黑色的礼服,手腕的白花,白色的婚纱,

泪乃一直打落着掌声,

结束了神父的祷告承诺,

托行的白色婚纱胸前的黑白方框,

方框下掌心他的戒指,

身后,黑色的礼服,虚伪的微笑,真实的泪,

踏乱了白色地毯残留的脚迹,

风琴奏着婚礼上的安魂曲,

背后的伤曲,黑色伞下的礼服,

雨,打透了新娘的婚纱,

格外犹见清晰湿红的泪框,

风琴奏起婚礼上的安魂曲,

一路挪行着,坐上,

灵车后,那一辆轿车,

带着所有黑礼服,

慢慢开往,

火化场离去...

篇9:祭奠青春葬礼美文随笔

祭奠青春葬礼美文随笔

曾几何时,回首青春不再,红颜易逝,铅华洗净,独留落寞沧桑。怀情,怀恨,终已难留丝毫痕迹。高原风冷,轻易的吹下不多的绿意,而思绪呢,终难随风而过,只在心中默默,默默黯伤,默默熟悉,默默的……麻木。

冷人,冷乱自知,做得太少,求得太多。曾经以为的以为,却终究脱不出自以为是。唯心而论,不偏不依,恶趣味却难脱离,总归是缺陷大于自然,不如意较诸如意更甚。恍若议至真心,殊为不易。诚然,世间之事,尚无完美一说,如此看来,结局不完美亦然。

少年时,无甚梦,懵懵懂懂,有时候恰巧或是偶然因一些意气之争走至当下一步,不知祸福,亦不明成败。随心而遇,随遇而安。总是路上的趣人、恶人、有情人、无情人一起走过,属偶然也是必然,人生于世何人不如此呢。不求甚生,亦不愿速死,得失由心,安稳方能如意。

梦之一词,前时鲜有出现在生活之中,不信或是不关心,无梦而眠,是为境界。。。自逾日起,心乱了梦也自然不断,断梦断梦,何时能断,亲人情人亦或是缥缈的未来之憧憬,噩梦者居多,前景真惨淡而不可言麽。。。

也说家乡,离家逾远,出家逾久,思乡情更甚,何时方能归乡,回家,或是曾对你说的家,真的'是好遥远而不可期的事。于亲人无丝功,于己少有所得,呵呵呵。。。

以此文祭奠曾经难忘的青春岁月,那些即将遗失在记忆里的美丽。

篇10:穆斯林的葬礼杂文随笔

穆斯林的葬礼杂文随笔

该书写于八十年代,书中展现了那个时期回民的社会与宗教生活,在当时的文学界独树一帜,获得了茅盾文学奖,享有很高的赞誉。

作者霍达,初看姓名未曾想到是名女作者,但读两章即可感受,文笔出自于一位心思细腻浪漫的女性。

这本书她花了四年仔细雕琢,用她的话说,那四年的时间里“我与主人公一同生活”,“稿纸常常被泪水打湿,不得不停下来痛哭一场”。

当她将一尺厚的稿件交给编辑时,激动地说“像一个母亲捧着自己的婴儿。”

那么这样一篇汇集霍达无数心血,让她在写作时如此动容的作品,讲述的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书中以博雅宅为坐标,一边以玉做引线,讲述了玉店“奇珍斋”的兴衰历程;另一边以“新月”为主角,展现了一个回回家庭三代人的爱恨情仇。

梁亦清出身于回回世家,也是一名玉石匠人,经营了一家店铺名为奇珍斋。膝下有两个女儿:璧儿和玉儿,姐妹俩相差八岁。

一日,一位穆斯林长者带着流浪儿易卜拉欣登门讨水,谁知小小的易卜拉欣迷恋上了这里的玉器,求梁家收留为徒。

梁亦清将易卜拉欣悉心培养,并找玉魔老人赐名韩子奇。韩子奇经过几年学徒生涯,已能帮师傅做些杂活养家。

期间梁亦清接了一单三年为限的雕玉买卖,每天废寝忘食地辛勤忙碌,却在最后一刻体力不支撒手人寰,作品也受到损坏而丧失价值。

韩子奇为帮助梁家,忍辱负重在仇家的店铺打工,磨练自己的手艺的同时也偷学到了做买卖的门道。

终有一天韩子奇辞了东家回到梁家,与璧儿结成连理撑起了奇珍斋,一时风头无两,他本人也被称为了玉王。

璧儿为韩子奇生下一个胖儿子,因当晚玉魔老人托梦而取名为天星。天星满月那天,韩家收留了一位苦命的海太太帮忙料理家事。

到了战争年代,韩子奇为保全自己的珍藏玉器,与合伙做生意的亨特一同逃去英国,没想到玉儿偷偷也跟了去。

国外也同样不太平,东躲西藏的韩子奇和玉儿在患难之中竟然萌生出了爱情,并孕育了一个女儿新月。

一晃十年过去了,韩子奇终于联系到了国内的妻儿,带着玉儿和新月回到了家中。两姐妹久未相见却充满了怨恨,玉儿留下两岁的新月一走了之。

新月从小感觉养她的妈妈与她总是有些生分,不像海太太这个“姑妈”更为亲切,她上大学的愿望甚至差一点被妈妈抹杀。

在韩子奇对妻子的妥协下,新月成功进入了大学,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并收获了班主任楚老师的爱情。

然而入学的第一年,她就因患上风湿性心脏病而休学了,新月在燕园梦想的翅膀被生生折断。

因隔着教门,新月与老师的爱情遭到了无情的阻拦,新月又无意了解到了自己病情的严重性,不想连累楚老师,饱受爱情的煎熬。

同时,新月对自己的身世产生疑问,向最亲的姑妈询问,却意外逼得姑妈一激动犯心梗去世。

后来她还是从父亲口中得知了真相,导致一病不起,最终年纪轻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三十年之后看这本书,难免对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和书中主人公的对话有一些不适感,通俗地说就是觉得“矫情”。

另外,在当今大众心中穆斯林普遍为负面形象的背景下,书中一些对宗教生活的描写可能会引起更多的争议。

但它蕴含的几种“凄美的'包容”,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一个“情”字包容了不同的信仰

很多读者都认为,在新月葬礼上,楚雁潮为爱人“试坑”的那一幕最令人动容,纷纷留下了热泪。

尤其是看到他轻轻抹平坑洼,捡起土块和碎石那里,我不禁为他那细腻而真挚的爱而感动。

另一方面,我更为那一刻两位回回的包容震动。书中提到,穆斯林的葬礼汉人不能参加,天星、淑彦深知这一道理,却选择了沉默。

尽管葬礼上大家不认识楚老师,但在穆斯林心中,真主是无所不在的,任何违抗的行为都将影响自己的后世。

但兄妹之爱、闺蜜之情驱使他们甚至期盼楚老师的到来,让新月“见”爱人最后一面,并默许了楚老师的试坑行为。

包容一个人,收获一分亲情

梁亦清包容了子奇摔碗的过失,当时他一定没想到,这个孩子将来成为了家里的顶梁柱,令奇珍斋声名鹊起。

韩家包容了海太太乱抱天星的过失,这个“姑妈”反倒成了新月最亲的人,给予了她缺失的母爱。

韩太太包容了小三的孩子,尽管与儿子区别对待,但多年相处也产生了母女之情,在新月弥留之际真心为她祈祷。

这个家族在不断施恩,不断包容,也在不断收获着血浓于水的亲情。

真爱就是包容你的不完美

楚老师对新月的爱,丝毫没有受到她疾病的影响,甚至正是因为这个疾病,才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情感,并促使他大胆表白。

韩太太的爱更为曲折,形象也更为立体:她一开始对韩子奇模糊的爱只是源于报恩,多年的夫妻生活则让她产生了更多依恋。

在韩子奇抛下她远走高飞的那十年,她尽管一窍不通却努力维持奇珍斋的生意,因为深知这个店是他的命。

在丈夫杳无音信的时候,她恪守妻子的坚贞,面对丈夫的归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一直是干净的…

向来心高气盛、嘴尖牙利的她后来竟然默默接受了丈夫出轨的现实,让他和别人的孩子住进了家里。

当他的奇哥哥临终时,她忍着悲痛,温柔地安慰着惧怕死亡的丈夫,向真主祈求对他的饶恕。

韩子奇走了,韩太太一生的爱情也画上了句号。在这个家族里,她爱得最为长久、最为真实、也最为纯粹。

篇11:胡杨的丧葬礼-生活随笔

胡杨的丧葬礼-生活随笔

怀着沉痛的心情,我去参加胡杨的丧葬礼。

他的丧葬礼堪称一流的奢侈,一流的豪华:西洋乐队两组,村里人叫“洋鼓洋号”。腰鼓队两组。秧歌队两组。舞狮队两组,其中一组是传统舞狮,一组是现代舞狮,借助了现代化设备。还有出殡车50辆,再加上2万元的烟花艺术。

出 殡那天,长长送葬队伍排了足足五里路。人头攒动处,哀乐、舞蹈、秧歌、舞狮、鞭炮声、汽笛声……,各种各样适合白喜事场合的所有艺术争相放彩,纷纷体现了各自的艺术感染力。人们都哭了,有些眼泪是因为死者的英年早逝;有些眼泪是什么?是感叹的泪水,如此豪华奢侈的丧葬礼,足够让人心情澎湃。

面对如此放肆的丧葬礼,我 深感疑惑:胡杨家里一直一贫如洗呀,哪来那么多钱操办如此夸张的丧葬礼?

一位大嫂告诉我;“ 死者的大哥可有钱了,听说是国土所的副所长来着 ,这些大场面的丧葬礼,都是他大哥花钱一手操办的'。”原来如此,死者应该是含笑九泉的,他有一个好哥哥呀。

尾随送葬队伍走着,到了距离坟地差不多一里路的地方,死者的老婆因为悲伤过度,无法再继续前行,我陪着 她 原地休息。为了缓解她伤心的情绪,我开始和她聊天:“胡杨知道自己得了肺癌是什么时候?”“两年以前。”她边哭边答。“住院费花了不少吧?”“根本 没去住院,因为实在没钱呀!胡杨的生命纯粹是被疾病拖没的呀!”答完,她哭得更甚。我诧异:“他大哥不是很有钱吗?没给过你们治疗费吗?”“来看过一次,给了500元。”我无言以对。

赌豪竞奢如此大手笔的人,为什么就不愿援助几个救命钱?这个社会怎么了?

胡杨啊!如果把这次丧葬礼上花掉的钱全部用作你的治疗费,你的寿命会是多长?是43岁呢 ?还时45岁?抑或是更长?

篇12: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教师随笔(高二选修)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教师随笔)(人教版高二选修)

胡适在《追忆志摩》一文中说到徐志摩的信仰,他说,这里面只有三个词,爱,自由,美。这也是《穆斯林的葬礼》的灵魂。

爱首先指爱情。罗素在给出我为何而生的三个答案中也把爱情放在了第一位。他说:“我所以追求爱情,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爱情有时给我带来狂喜,这种狂喜竟是如此有力,以至使我经常为了体验几个小时的喜悦,而宁愿牺牲其他一切。其次,爱情可以摆脱孤寂--身历那种可怕的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的无底深渊。最后,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这正是我所追求的人生境界。”而诗人奥登更为直接,“我们必须相亲相爱,否则就会死亡。”爱情,这一诗人赞叹作家描绘的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中最重要的一条主线。但作者以一种似隐似现、似全似残的写作方法,更令人轻易深入文字中,心情好似秋风中坠下的一片落叶,随着人物的经历,忽上忽下,忽左忽右。

韩新月和楚雁潮找到自己的爱情了吗?好象找到了,又好象没有。读过他们,令人有一种由衷的钦羡,又有一种揪心的疼痛。医院中,《梁祝》乐曲在春蚕吐丝的节奏中淡淡远去。留下一片纯净,一片空灵,炽烈的诗句脱口而出:“请让我叫你相信,我只盼一件事情,给你献上我的心灵,和这心灵中蕴藏的全部感情。”当两颗心经历了长久的跋涉而终于走到了一起,像镜子一样互相映照,彼此如一,毫无猜疑,当它们的每一声跳动都是在向对方说:我永远也离不开你!那么,爱情就已静静地来临,没有任何力量能把他们分开了。新月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她痴迷于事业,平生没有第二志愿,北大西语系让她如愿以偿;她憧憬过爱情,在茫茫人海中,她得到了一位肝胆相照的知己。但是,这一切又都过去了。剩下的只是在清醒的状态中等待死亡。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爱情不是同情,更不是感激之情。所以韩子奇和碧玉的结合是痛苦的,更是韩子奇和梁冰玉寻找爱情的最大障碍。虽然他们结婚十年,从没有过吵闹和打骂,但感情却越来越疏远了。疏远也并不苦恼,已经习惯了,麻木了。假如没有战争,韩子奇也不会离开,一切还会照旧过下去,一直到死,都不会抛弃碧玉。而梁冰玉凭着“一个活着的人,有权利生活,有权利爱”的信仰闯入了他们平静的生活。两个人要真正相爱,其轻易程度,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其艰难程度,有时也超乎我们的想象之外。现实永远是现实,梁冰玉艰难的爱情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留于读者自己去评定。她告诉人们的是:“我付出了爱,也得到了爱,享受了作为一个人的权利,死而无憾……天地间有一个人理解我,爱着我,我满足了……”如余杰所说:在这片已不再蔚蓝,不再纯洁的天空下,假如还有一双眼睛与我一同哭泣,那么生活就值得我为之受苦。

先行者总要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苦难。不知暮年回来的梁冰玉在荒园中连自己女儿的坟墓都找不到时有没有悲哀、后悔。

在书中作者没有出现争取自由的正面描写,但所有人物的奋斗、挣扎,无不是在争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去爱,自由地去生活。付出了,努力了,有的人得到了自由,有的人没有,更多的人有了阶段性的自由,某一方面的自由。像新月要争取按自己的意愿来报考学校,韩天星要和自己挑选的人结婚……

而对于美的描写,则是全方位的。人物美,心灵美,环境美等等。追求美是人的本性,人们本能地而并非理智地向往纯美纯情的意境。美不必强迫人接受,不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样的名句也不会这样传之久远,深入人心。当然并不是人间处处都有这样的意境,所以人们才需要这样的意境。

对北大校园的描写,湖光塔影,画舫石碑,甚至一座座楼房的名字都布满诗情画意。德斋,备斋,二十七斋,三十二斋等。在备斋旁,白雪覆盖的小桥,粉琢玉砌的石阶,湖心的小岛,小亭的檐下,漫天的飞雪中,伫立着一个少女的身影,静静地谛听着,备斋中飘出的琴声在她的耳畔回旋,回旋……

还有对玉的栩栩如生地描绘,对博雅宅庭院的绘画,甚至严教授在《让我们不再一起漫游》的朗诵中合眼而去的叙述,无不让人有一种美的震撼。人是本能的追求美的。

假如我们用爱、自由和美来抗拒暴雨、抗拒狂风、抗拒霜刀雪剑,我们就有了必胜的信心。

胡付彪

相关专题 西城银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