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文化征文:过年的感觉

cuicuicuicu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uicuicuicui”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年文化征文:过年的感觉(共12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1:年文化征文:过年的感觉

年文化征文:过年的感觉

文/王高产

越近村子,刚子的脚步越沉重,肩上装着平时换洗衣服的背包,像小山似的压得他有点透不过气来。他看看村子屋顶上白皑皑的积雪,站在那儿长出了口气。

好想撒一泡尿。刚子刚有这个意识,就感觉下腹憋得难受。他急忙放下背包,走到路边掏出那个东西,一股热气从胯下射出,将路边积雪穿透成了一个雪洞。

时间已经到了下午五六点钟,袅袅的炊烟如云似雾一样漂浮在村子上空。偶尔有零星的炮仗声在村里炸响,可能是村里性急孩子闹出的动静。刚子犹豫了一会儿,耸了耸肩,还是朝着村里走去。

刚子刚进入村巷,就看见村巷里多了许多人和车。自家那三间贴着白色瓷砖的房子门前也被一辆车堵了半边。房前两棵冬青更加翠绿,树身旁堆着积雪。铁红色的大门虚掩着,一缕熟悉的味道从门缝飘进他的鼻孔。他突然感觉迈不动腿,脑子里乱哄哄一团糟。

“你下车提前也不说一声,我好去接你?”梅子刚一开门就看见站在门外的刚子,然后兴奋地说。

刚子笑笑,随后进了家门。院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院中那棵国槐依旧虬枝如伞。刚子正看着,房子里突然跑出两张笑脸来。两张笑脸站在那儿,害羞地看着他。

刚子喉咙动了一下,伸出胳膊,激动地上前抱住两个孩子。两个孩子和他亲热了一下,目光突然转向他的背包,接着就去拉拉链。刚子立即感觉脸有些热。

“怎么回事?三年多了,不知道家里还有三张嘴啊?”梅子看着他的表情有些惊疑。

“我,我有些饿了,先弄些吃的吧?”刚子的脸色顿时成了酱紫色,刚才进院子时裤裆里直挺挺的东西瞬间软了下来。

“就知道吃,也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回来也不给孩子买点东西?”梅子娇嗔着走进厨房。

刚子尴尬地笑了笑,他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从衣兜里摸出一张五十面额人名币递了过去。两个孩子惊讶了片刻,刚子手中的纸币便不翼而飞。紧接着大门开了,院子外回荡着欢呼雀跃的声音。

刚子跟梅子没说了几句话,院子里就涌进了几个人。隔着窗玻璃就听见有人说话:“听孩子说,刚子回来了?”

刚子笑着嗯了一声,急忙出去发烟。

“三年没回来,也不想老婆?这次钱肯定挣得不少?”一个发小问。

“就是,刚子怕要买车了,瞧瞧村里在城里混的,回家都有车了。刚子,你准备买什么车啊?”另一个发小问。

刚子的脸有些热,欲言又止,连忙拿出纸烟又发了一遍。“我没挣到钱,真的。”刚子说了实话。

“骗鬼去吧,我们又不借你的,放心。”说话间,那个发小看了刚子一眼。刚子觉得他的眼睛像刀子。

一会儿,屋子里就缭绕起呛人的烟雾。梅子一进来就开了窗户,说:“几个就别走了,几年没见我家刚子,好好聊聊。我做饭着,晚饭就在我家喝酒,我家刚子买的老母鸡好肥。”

“那是好事,快去炖吧,在外干事的人就是不一样。”

“……”

刚子喝了酒,脸涨红的就像刚吃的鸡冠。他在屋子里转了一圈,忽然喊出了一句:“妈的,三,三年了,我守着,守着那…那个工地三年,过年也看大门,就是,就是,为了多挣钱……”刚子突然眼睛湿润了。

“刚子过年高兴,喝的有些多了,大家回去吧。有空再聚。”梅子愣了一下,急忙一只手扶着酒气熏天的刚子,一只手向几个人摆着手。几个人对视了一眼,也摇摇晃晃地出去了。

“我没挣到钱,梅子,对不起你了,三年,我就带回一张白条。哈哈哈……”刚子浑身躁热,脸上分不清鼻涕和泪水了。

“不说了,刚子,先睡会儿,你能回家过年比什么都好。”  梅子擦擦刚子脸上的泪水,然后扶着他进了房子……

刚子醒来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的早晨。他穿好衣服去自己父母的家。他的父母比前几年苍老了许多,见刚子回来两个人高兴坏了。父亲忙吩咐刚子妈做饭。刚子妈连颠带跑去了厨房。一会儿就端出热腾腾的饺子。刚子吃着饺子,眼角亮亮的`。他和父母说了一会儿话,掏出三百元硬塞给两位老人手里。两位老人不要,临走时还让他带上他们在集上买的蔬菜。

刚子回到自己家。梅子正在烧火,火光将梅子的脸映得白里透红。刚子裤裆里的东西硬了起来,他圪蹴在梅子跟前,用手摸了摸梅子的脸。梅子用手拨开刚子的手说:“讨厌。吃了饭叫上山娃去县城。”刚子哦了一声,然后不解地问:“ 叫山娃干嘛?”

“买车。”

“买什么车?”刚子眼睛睁得像铜铃。

“人家问起,就说是你挣钱买的,知道不?”梅子看着刚子笑。

“别这样,打肿脸装胖子的事我可干不出来。”刚子的脸变了颜色,烫烫的。

梅子不说话了,麻利地招呼两个孩子吃完饭后,硬扯着刚子的胳膊去了县城。

刚子一天都是恍恍惚惚地,一直到家门口响起鞭炮声后才清醒过来。家门口停着一辆崭新的电动观光车。那是他刚子挣钱给老婆梅子买的,梅子对前来祝贺的村民这样说着。

闹腾了一个下午,门前地上鲜红的炮仗纸屑上留下凌乱的脚印。

天黑了下来,刚子等两个孩子都睡下后,悄悄爬进被窝。暖融融的被窝里,梅子像一条鱼似的滑动着。刚子的那个东西又膨胀起来。

一番激情后,梅子睡着了。刚子却瞪着眼睛看着天花板发呆。过了一会儿,他出去看了看院子里新买的电动观光车,然后重新上床看手机。看着看着,他好像看见那个高楼林立的地方一间小屋里,有一个人孤零零守着炉子看着漫天炸响的烟花。

刚子打了一个激灵,醒了。一抹橘色的阳光从窗外探了进来将房子映成暖色。刚子连忙穿衣起来,发现梅子已经在厨房忙碌了。他想帮忙,梅子却让他干男人该干的事情。刚子想了想,立即端盆擦洗起门窗来了。窗玻璃也被擦得光洁如新。紧接着刚子在大门外贴了春联。喜庆的春联在洁白的瓷砖上格外显眼。

除夕夜晚,在此起彼伏鞭炮声和璀璨的烟花爆响声中,刚子带着一家人端着菜碟去了父母家。两个孩子给爷爷奶奶磕头,父母也笑呵呵给孩子发了压岁钱。刚子发现父亲晚上一直笑着喝酒,母亲也不停给他们夹菜。

大年初一刚吃过早饭,村人就敲起锣鼓欢庆新年了,震耳的锣鼓声让刚子兴奋起来,以至于将小女儿举过头顶。刚子带着孩子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起了什么,他高兴地对两个孩子喊道:“快去叫你妈,今天带你们去外婆家拜年。”

刚子开着新买的电动观光车,梅子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两个孩子在后座上高兴地欢呼着。一家人快乐地向外婆家驶去,路上看到的都是过年喜庆的景象。

电动观光车驶过一个个沸腾的村庄,刚进梅子娘家村口,刚子就看见梅子父母站在街道张望着他们一家,突然鼻子一酸,拉了拉梅子的手哽咽着说:“老婆,在家过年真好。”

作者简介:王高产,乾县灵源镇人,喜欢文学,热爱创作,有多篇上刊,现为《西北大秦文学》编委。

篇2:年文化征文

年文化征文

过   年

作者:陈建兵

时光飞逝,转眼又近年关,数九寒天,预示着春天不再遥远,该过年了。

提及过年,历史将追溯到殷商时代,过年是春节的俗称,是农历正月初一,它历史悠久,起源于我国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俗称大年初一,直到民国时期,纪年改用公历,才将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一月一日称为春节。

在儿时的记忆里,过年是非常开心的日子,除了不用去上学、干活,还可以穿新衣服、吃白馍、肉、糖果等一年都难得一见的好吃的,也可以玩耍、放炮,更美好的是还有压岁钱可以领。记得有首儿歌:过年好,过年好,穿新衣,戴新帽,吃白馍,砸核桃,跳跳蹦蹦放鞭炮。在儿时的那个年代,物资相当的紧缺,任何东西均是限量的,凭票购买,什么粮票、油票、肉票、鸡蛋票、白糖票、布票(乾县叫布政)等等,一切均很紧张,人们的生活常处于仅仅能够填饱肚子的状况,生产队干完一年活到头来一户才分几十斤小麦,几斤油,甚至有的缺劳户分几两菜油,好多大人一年到头都不能给自己买块布做件衣服,只有无忧无虑的孩童,才期盼着年的到来。

中学时代,自然是比以前条件要改善了很多,因为正值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观,生产责任到户,吃穿不愁,物资供应也有翻天覆地地改善,只要你有人民币,在当时想要的东西均可买到,从而淘汰了过去的粮票、布政等。每到过年,家家户户欢天喜地,杀猪宰羊,添置家电,贴对联,穿新衣,走亲戚,显得格外喜气洋洋,其乐融融。

随着时间的推移,走上了工作岗位,也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生活是更上一层楼,平时吃的与过年不差上下,一年四季该换季时也就买新衣服,反而觉得少了许多对过年的向往,感觉过年的气息淡了,尤其是时至今日,孩子们已经外出求学,自己也是两鬓如霜染,感觉过年更是一种责任,凭添了一丝忧郁,因为岁月催人老,过年就预示着自己又老了一岁。但也期盼过年,因为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全家人坐在一起,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自己也可以尽点做儿女的责任,守护在父母身边,倾听父母的“唠叨”;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可以与儿女们待在一起,享受他们成长的快乐。

过年,是一年结束的总结,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和计划。冬尽春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愿新的一年里,全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全天下的儿女们开心快乐,学业有成,事业兴旺发达。

作者简介:陈建兵,网名黑色幽默,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擅长脾胃病、皮肤病、精神心理科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平时喜欢爬山,旅游,健走等户外运动。

年是什么

文 李艳华

噼噼啪,噼噼啪,

拍手说说年是啥。

佳佳说:

年是穿新衣戴新帽,

翘翘说:

年是爸妈陪着来玩耍。

丁丁说:

年是贴春联放鞭炮,

我说呀:

年是一起回老家。

噼噼啪,噼噼啪,

年呀到底是 什么,

请你也来说说吧。

1

过年赛过过家家

过新年,回老家,

爸妈说起家乡话。

坐上炕头盘起腿,

陪着爷爷奶奶说笑话。

伙伴过来一起玩,

不知为啥说我侉。

贴春联,挂灯笼,

过年赛过过家家。

2

幸福快乐年

新春到,过大年,

家家户户大团圆。

奶奶唱歌剪窗花,

我和爷爷贴对联。

爸擀皮,妈包馅,

饺子排队转圈圈。

转到锅里游个泳,

好像一群小帆船。

爷爷奶奶笑笑说:

真是幸福快乐年。

3

红新年

红衣红帽红鞭炮,

红鞋红袜红手套。

红门红院红春联,

红红灯笼红福倒。

红爷爷红奶奶发红包,

红弟弟红妹妹红脸笑。

红爸红妈唱红歌,

红红新年大家好!

4

栽树

小狗栽下一棵树,

浇水施肥真忙碌。

大树长得高又壮,

结满果子大又足。

狗儿带着果子前面跑,

喊来后面的小金猪。

小金猪,呼噜噜,

继续栽树不含糊。

撸起袖子喊加油,

不怕脸上掉汗珠。

准备收获更多大果子,

再喊后面的小老鼠。

5

回家过年

穿新衣,戴新帽,

过新年,真是好。

爸妈带我回老家,

爷爷奶奶把我抱。

亲亲爷爷脸,

爷爷哈哈笑;

捶捶奶奶背,

奶奶笑弯腰。

全家围着大圆桌,

说说笑笑真热闹。

作者简介:李艳华 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会员,河北省教师教育学理事,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 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团队成员,河北人民出版社特聘培训专家;保定幼专国培计划项目授课专家,保定市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保定市音乐家协会会员;贝瓦网“童心音悦人”。创作儿歌、歌曲、故事、散文五千余篇,其中五百余篇获奖、发表、入选幼儿教材;()自己作曲、编排的舞蹈曾获保定市一等奖;自己作词的歌曲成功跃进华语榜中榜、入库QQ音乐等;自制玩教具多次荣获国家、省市各种奖项并有多个作品发表,三次担任河北省自制玩教具大赛评委;个人事迹曾多次在《河北经济日报》报导,并入选《中国教育界名人大辞典》。主编《我爱读儿歌》、《少儿中国文化教程》、《中西节日大大书》和《幼儿发展评估手册》,担任《国学宝贝》教研顾问,参编河北省《小皮皮幼儿素质教育活动教程》;多次到省内外各幼教基地讲学。

此生“那年”成追忆,唯有童心永不灭

文 湿翅膀

“做啥好,过年好。

吃白馍,砸核桃,

锅里煮个白佬佬(猪)。”

这首童谣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望穿秋水般的从刚过完年又盼望着下一个年的到来。

无忧无虑的童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过年了。从腊月二十四五开始,我们一群流着鼻涕,穿戴并不整齐,也不见得干净,有的棉絮都露在外面,更有甚者五六岁了还穿着开裆裤,小脸冻得通红的娃娃们齐刷刷地挤进生产队饲养室,眼巴巴望着大人们霍霍磨刀。生产队那几头被养得膘肥体壮的大猪,不大功夫就被撂倒了。几盆猪血被接到盆子里端走,再端上来时是已经禁好的血块,大家你一块、我一块手都顾不上擦洗就开始吃上了。看热闹的娃娃们大都能分得一小块解解馋。

猪肉分解到最后,猪尿泡成了娃娃们的抢手货,如果家长参与杀猪,娃娃就有优先权弄得一个猪尿泡,大人想办法帮着孩子把猪尿泡吹的鼓鼓的,然后用细绳子扎起来拎上。这个小孩子就像获胜的小将军一样,他的屁股后面一定会跟上一帮小士兵,大家撵前撵后的都想跟着沾沾光,拿上鼓鼓胀胀的猪尿泡玩玩,它比妈妈锅里煮的肉似乎还要“宠幸”得多。

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从生产队拿回给各家各户分得的一点猪肉,便开始忙碌着煮肉和蒸馍馍,大白馍一定要蒸几个,那是过年走亲戚才拿得出手的`“礼品”。条件好的还要蒸上几个蒸碗,最多也就是红芋和糯米了,再奢侈一点就是蜂蜜肉碗子,好客的农家人既就是倾其所有也要招待好过年来走亲戚的客人。

那时候物质匮乏,孩子们对吃得好坏好像不大讲究,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大年三十爸爸妈妈给的压岁钱,和大年初一穿上妈妈用自己农闲时所织的土布做的新衣服。压岁钱也就一毛两毛,但毕竟是自己的“财产”,压在自己的小枕头底下,一晚上会起来几次查看是否还在,生怕被人拿走。大伙的新衣服样式都差不多,没有花里胡哨,尽管如此,孩子们还是会高兴的聚拢在一起,说说笑笑,蹦蹦跳跳。间或用压岁钱去大队部的商店买几颗“洋糖”吃吃。

从大年初一开始,村上一定会唱大戏,尽管这戏在当时可能叫“样板戏”。

伯父是村里乐队中重要成员之一――打边鼓的,我家和大队部又是一墙之隔,我自然就经常站在伯父身边的舞台上,不用在台下挤来挤去,更不用父母担心小小的我被人踩到或者要驾到他们的脖子上才能看到戏的麻烦。站在戏台子上的我无限荣光的往台下瞅:“妈呀,人山人海。”铁佛乡南片几个村的人挤满了大队院子,台子上邻家姑姑和那个后来是医生的人正在表演《划线》。

从正月初一演出开始,一直要演到正月十五,大队部开完社员大会,人们开始又一年的集体下地干活了才结束。不过还有唱了一辈子戏的邻家叔叔的《智取威虎山》,以及那几个还是娃娃的小哥哥表演的三句半,在过去的四十七八年里,我一直没有忘记。什么时候能像他们一样登台演出成了我幼小心灵里不灭的梦。只是后来怎么唱着唱着就不唱了,我无从知晓。就连大队部院子里演出的土台子啥时候被拆了,我也没有印象,我的梦如同那被拆的戏台子,不知在我成长过程中的哪个时段也遗落得无影无踪了。

过了初一,人们开始走亲戚,初二一般走的是家里有去世且没有过三周年的人家。记忆中初三是跟父母一起走的外婆家,母亲把自己过年时才蒸好的大白馒头用包袱包好,在外婆家吃了早饭,母亲就拎着大白馒头开始一家一家的走她的叔伯兄长了。我最最快乐的时光就是能跟在她的屁股后面讨得一两毛钱的压岁钱。

从正月初八开始,大路上就有人陆陆续续要给外甥送灯笼了,正月十二到十六这几天晚上,街道上到处是打着红红的纸灯笼的我们娃娃,如果俩娃娃碰在一起,一定会相互之间用灯笼碰撞一下,以示友好或者得意洋洋的证明自己的灯笼最结实。一个正月,干完地里活又要干家务还要做针线活的女人们,开始记“不当”(可怜),也就是说这段时间是不用做针线活的,如果谁做了针线活,谁就会“不当”一辈子。当然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不过,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可怜的女人们自己给自己放的假而已。直到正月三十,人们燎了“慌慌”(也有些地方说是“花花”),年才算彻底过完了。

童年的年,没有物质的优渥,但我们依然过的快乐和充实,希望此生如年少,童心永驻在心间。

【作者简介】:湿翅膀,一个热爱生活,喜欢记录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以释放重压的灵魂孤旅者。

篇3:平安过年征文

快递里的“年味”

天还没亮,就被一阵电话铃声给吵醒,接通电话,马上传来的是最为温暖的声音,“昆儿,妈妈给你从老家寄来的肉收到没有,要记得赶紧拿出来保鲜,时间放置长了容易变坏……”母亲的电话让我早已失去了睡意,此时才想起,昨天收到的快递,因为忙于工作一直搁置在厨房没来得及打开。

母亲的一番交代提醒了我,我迫不及待地冲到厨房拆开快递,香肠、血豆腐、咸鸭蛋、宰成小块的鸡……每从快递中拆出一样东西,我的心就多了一份凝重,泪水情不自禁地在眼眶里打起了转,因为在这些东西体现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年味”,更重要的是渗透着母亲对儿女满满的牵绊。

可怜天下父母心,前几日,母亲听我说,今年因为疫情形势仍然复杂,政府提倡“就地过年”,不能回家,母亲虽然嘴上说着安全平安才是最大的福气,但仍能在电话中听出失落的语气,猜出母亲失落的样子,可在失落的同时,却不忘为远在异地的儿子默默地准备着他儿时最喜欢的“年味”,也许这就是天下最伟大的“母爱”!

看着母亲给我准备的丰富“年味”,小时候一幕幕过年的情形马上浮在眼前,瞬间记起了时光的味道。还记得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父母为了我们兄弟姊妹四人,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于生计,可每到过年,父母都要通过一年的省吃俭用,为我们买上一身新衣服,发上几块钱“压岁钱”,做上一桌“美味”的年夜饭,看着几个小孩在桌子上你争我抢地“光盘”行动,能看到父母最欣慰和满足的笑容。在我的记忆里那种“年味”是最浓的“年味”。

长大后,为了工作和生活,我们一个个都离开了父母的身边,因长时间在外工作,父母最大的期望就是儿女能常回家看看,特别是能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和儿女团聚团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可因为种.种原因,很多时候都不能满足老人这些最简单的愿望,更多的时候是通过电话、微信、快递传递着互相间的情感寄托和深深牵绊。特别是看到母亲寄来的这一个个快递,屋子里浓郁的年味马上开始弥漫了起来,因为这种味道有家的味道、年的味道,更让我处处都能嗅到母亲的“味道”。

前几日,在看到您们与孙子视频聊天时,发现您们双鬓的白发、脸上的皱纹增添了不少,在谈笑间,更多的是不能对您们膝下尽孝的亏欠。对子女而言,余生的您们说一句,是一句;过一年,少一年。我希望今后的“年味”是每年都能看到您们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篇4:平安过年征文

待到春暖花开日 相聚言欢味更长

一年一岁一团圆,春节回的不仅仅是家,更是广大游子们奔波在外的一种寄托。过年能不能回家、怎么过,成为了大部分人最关心的话题。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各地陆续发出“非必要不返乡”的倡议。

就地过年,请多些保障和关怀。过一个充满爱意又饱含温暖的春节,是人人都很向往和憧憬的,但为了我们国家、个人家庭和自身安全,请记住“非必要不返乡”,这是对人口大迁徙来临前的一种善意疏导和提醒。你还在犹豫回和不回吗?疫情防控下的严峻形势提醒着我们:针尖大的窟窿能漏过斗大的风。团圆是过年最深的底色、最浓的年味,也是每一个在外打拼的人一年到头的心头暖、梦里盼,但一切美好的前提是平安,非常之时,亲人异地,各自保平安就是最深情的祝福。“今年过年不回家,待在公司挣钱花”仿佛成为了游子们自我安慰的良剂,各单位、公司能积极响应倡议,推出“非必要不返乡”的优惠套餐,多了一些生活保障和精神关爱,让广大游子们能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让远在他乡的客人,都自愿安心留在原地,不给国家添麻烦。

就地过年,请多些理解和支持。过年回不回家应当从理性角度分析,过年回家是大家该有的权利,我们要尊重,从疫情角度考虑,期望大家能多些理解、多点担当。请记住,不随意外出就是伟大贡献,千千万万的我们拧成一股绳、拼尽一份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就没有团圆不了的年。今天我们多一份付出,明天我们便能多一份幸福。守住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不但要靠国家,更要靠14亿的国人共同努力,国泰民安的背后,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甘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祖国没有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也不能给国家抗疫添乱。不能因为一个人的松懈,就让大家的坚持变得一无所有。我们要一起自觉自律,把这冬天挺过去,不给病毒留机会。

待到春暖花开日,相聚言欢味更长。身安才能心安,平安就是好年。今年过年不回家,是为了以后每年都能回家,请不要辜负我们广大医护工作者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巨大付出以及所取得的战疫成果。我们相信“非必要不返乡”不仅是倡议,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责任和担当。

篇5:平安过年征文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

“年年岁岁春相似,岁岁年年景不同”,春节对于国人来说是无比重要的节日,而春节回家过年,与家人团圆更是每个中国人无法割舍的情怀。的一场疫情让我们明白:“最温暖的港湾永远是家。”我们经历了离别、也见证了相逢,如今的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想念家的一切,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告别“实鼠不易”,迎来“牛转乾坤”,变得是岁月流转,不变的是家的思念。万千游子归心似箭,急切地想把在外积蓄的思念与亲人一一诉说。然而,当下一些地方对返乡人员的疫情防控“层层加码”,让“马上回家”变为“码上回家”,游子回家的路变得磕磕绊绊,黯淡无光。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科学理性”之灯。疫情防控至关重要,深入贯彻、严格落实的确是好事,但深入贯彻并不等于“一刀切”,严格落实不等于“层层加码”。可能国家要求“从低风险区返乡持绿码即可”,到市县、乡镇就变成“核酸证明+集中隔离+居家隔离”;有的“不问出处”,不管从哪里回来,一律集中隔离14天……回家过年本是件幸福的事情,但如此的返乡政策让人“望而却步”。“码上加码”带来的是返乡群众的“难上加难”,这是一种缺乏科学理性的行为,也是对宝贵防疫资源的浪费。我们需要为返乡的他们“亮盏灯”,量一盏“科学理性”之灯,防控贵在科学、精准,既要严格执行防控措施,又要保障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全国各地疫情形势不一,相应防控措施也不相同,因此要时刻保持科学理性思维,洞察地区形势,结合地区实际、分级分类执行有关政策,细化返乡人员规定,该隔离的就迅速隔离,可以外出的就不能阻拦,用我们防控上的“用心”换来群众返乡的“舒心”,切实服务保障好人民群众出行返乡,让回家的路不再暗淡。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担当作为”之灯。不管是“层层加码”还是“一刀切”,其背后都是少数干部懒政怠政问题,是一种缺少担当、远离群众的危险行为。通过一禁了之、一拒了之,把麻烦和责任转给返乡群众,自己当起了“甩手掌柜”,殊不知“拒之门外”的不仅仅是群众,更是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游子回家的路需要政府的担当作为来护航,这种轻松自己、苦了群众的做法万万不可取。对于政策落实,干部要带头“挑起担子”、认真研究中央精神,敢于担当,敢于落实精准防疫政策,确保方向不偏、政策不歪。同时,也要充分掌握社情民意,通过深入一线查访,群众反馈等方式及时发现擅自加码、层层加码等问题,及时纠偏,对背后的形式主义、懒政怠政问题严肃查处问责,用“担当作为”清除游子回家路上的障碍。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亮一盏“温暖人心”之灯。歌曲《回家过年》中这样写道,“你在外,辛苦了一年;我在家,又盼了一年;出门在外的亲人们,今年你回来团圆吗?”每逢春节临近,在外的游子们都盼望着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不管路途有多遥远、不管路途有多疲惫,但只要是朝着家的方向,他们总是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路途漫漫,游子回家的路期待着温暖。近日山东省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除夕山东高速集团将在所有服务区提供免费水饺、免费住宿,让不能及时返回家中的人们在回家的路上也能感受家的温暖,这项举措温暖了回家的路,更温暖了回家的人。返乡的人群中,可能有人曾经建设过这所城市,过年了,忙碌一年的他想回家看看女儿;也有可能有人在这里支过教,过年了,辛苦一年的她想回家看看她自己的孩子;曾经温情过我们的人也需要我们温情他们,为他们回家的路点亮一盏“温暖人心”的灯,避免不合理的“制度枷锁”,多一些真挚的温暖相待,让他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回家,高高兴兴、开开心心团聚。

为回家的路“亮盏灯”,从此这条路畅通而又灿烂光明!

篇6:平安过年征文

守望“就地过年”的“民生温度”

每个中国人,都有特别的春节记忆。一张车票,一盏灯笼,一副春联,一份红包,一盘饺子,一顿年夜饭……

“每逢佳节倍思亲”,你会想到留守在家一年未见的孩子,望穿秋水的期盼眼神;你会想到年迈体弱无人照顾的父母,步履蹒跚的踮脚眺望;你会想到把酒话桑麻热闹的家乡,记忆依旧的袅袅炊烟。你有足够的理由回家,也许不单单是为了过年。但今年的春节跟以往不同,由于疫情在国内多地有所反复,各省市纷纷发布通知,倡导就地过年,引发大家热议。更有无数游子积极响应国家倡议,舍弃“小家”、奉献“大家”、成就“国家”。

守望平安,就地过年是“防疫之需”更是“民生大计”。目前,全球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外防输入压力依然较大,我国本土疫情呈零星散发和局部聚集性疫情交织叠加态势,国内河北、黑龙江、吉林、北京、上海等多地出现疫情反复,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在这关键时刻,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返乡过年必然会出现大批量人员流动,增加疫情扩散风险,就地过年无疑成为疫情防控的最优选措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年后企业“用工恐慌”,不仅为重点企业和其他春节期间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提供用工保障,更确保企业生产有序、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年初经济产业发展有提振作用。

守望幸福,就地过年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层层加压”。就地过年政策是分级分类的,中高风险地区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低风险地区倡导大家就地过年,非必要不出行。各地政府不能擅自“加码”,更不能采取“一刀切”形式阻断人员出行、返乡。就地过年并非强制性要求,也须考虑部分务工人员“必要”回家的诉求,人性化地制定“必要”回家的务工人员的返乡方式和防疫措施。同时要防止用工企业把“就地过年”,简单异化为“就地加班”。新春他乡亦故乡,就地过年既要“留得下”又要“过得好”。必须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将服务保障的触角渗透到细化的层面,用“实招”“暖招”让外地务工人员自愿留下来,让倡议更加有效。

守望温暖,就地过年需要“特殊服务”更需要“人文关怀”。要想年过好,精神食粮不能少。政府作为外来人员“就地过年”的倡导者,除了完善好配套措施,全方位搞好服务保障,更需要的是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提供有温度的人文关怀。推出发红包补贴、发消费券、旅游券等举措,开展送年夜饭、才艺比拼等形式,加强对有需要的外来人员心理干预,体验到“家在远方,情在身旁”。积极关心关照在家乡过年的留守老人与儿童,做好安抚工作,让他们在没有更多亲人陪伴的情况下也能过个好年,让异地过年群众在当地留得安心、过得舒心。只有让政策更暖心,把工作做在前面,才能让在外打拼的人们感受到城市的暖意,在心里激荡起幸福的味道。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节日,回家过年是每个“打工人”心中抹不去的“寻根情结”。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共同守望就地过年背后的“民生温度”,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让今年春节意义与众不同。“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致敬每一个就地过年的你,让年的味道多一层“了不起”的底色。

篇7:年味过年的征文

年味过年的征文

年味当人们都在惋惜着没有四小灵童老师的春晚,当人们开始收拾行李挤上那列最拥挤的火车,当大街小巷都播放着各种迎新年的歌曲,我也意识到:年,好像越来越近了;年味,好像也越来越浓了。

转眼就是除夕了,这天我们都回到了老家,与往年一样,依旧是大人们的忙碌伴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度过除夕这一天中百般无聊的上午。到了正午吃饭的时间,孩子们也乖乖地上桌吃饭,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也终于安定下来,一大家子人欢笑满堂,其乐融融,一起享受着团聚的快乐。

我想:这就是属于我家的年味了吧。除夕晚上吃年夜饭这个习俗,在家里是没有的,所以大家也都在下午回到新家,准备着明天的.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清晨,或许因为是新年的第一天,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好,阳光很棒,天气很好,即使是风,也有着恰到好处的温柔。空气中弥漫的爆竹味道,让空气都有了年味。再次踏上回老家的路,在车上,爷爷给我们讲述他学生时代的故事,收音机里播放着歌词为“恭喜你发财,恭喜你精彩......”的拜年歌曲。

车里也充满了年味。回到了老家,我们也都开始帮忙叠些纸质的“金银珠宝”,烧给那些已经不能陪我们过年的老人们,希望在天堂老人家们也仍旧安好。接着厨房就要出现大人们忙碌的身影了,而我们小孩儿就是玩,直到听见菜刀与毡板碰撞的声音才会闻声赶来,吃了一点东西,又会继续去玩......吃过午饭,大人们就会搞一些娱乐活动,孩子们还是无止境的玩耍,老人们就是嗑瓜子闲聊,就这样度过一个各司其职又充满年味的正月初一的下午。到了下午,大家一起吃完饭就各自回家了,虽有不舍,但都清楚明年还会再团聚,离别似乎也没有那么难了。正月初一的一天,以开心的心情圆满结束。

到了正月初二,母亲说这是回娘家的日子,我便随母亲一同回外婆家,吃了顿饭,问候了外公外婆,也就回来了。好似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却也体会到了正月初二的年味。初二之后就是去亲戚朋友家拜年了,同生华夏家,感受别家人的风情年味,体会他家人的过年温暖,的确别有一番滋味。年味,是“春运”中承载的温暖;是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是菜刀与毡板碰撞出的美味;是身在中华的幸福......

篇8:感觉过年抒情散文

感觉过年抒情散文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有关过年的由来,要从传说中的“年”兽讲起。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为了生存,人们每年都派胆大的人躲在暗处观察制服“年”的办法。后来勇敢的人们在付出一些生命的代价后发现“年”是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的。从此每年除夕,为拒“年”兽于千里之外,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传说归传说,依我个人之见,不如说是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和四季气候的变化所促成的。农民在中国的历史上向来就是国家的大多数,是国家的主体。即使是现代的城市人向上追溯几代也是从农村迁入的。农民一年的生产活动要在春夏播种和耕作,在秋天收获,进入冬季后,因寒冷的气候,所有生产活动一般是停滞的。人们在这个时段才空闲下来,一家人聚在一起放松一下,把一年辛苦劳作的收获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同时一家人共同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对新年做一些美好的期许。过年后亲朋好友们相互祝福一下。这种习俗数千年传承下来就形成了过年的传统。

在不同的年龄段对过年的感觉大不相同。小孩们盼过年,因为有新衣服穿,有很多好吃的东西可以选择,也可以无拘无束的玩耍,在过年期间一般小孩做错了事,家长的责备都很节制,因为不想小孩哭闹破坏详和的氛围,比如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东西,大人也不会责怪,反而说:碎碎平安。年青人过年心情是激情澎湃的,因为又过一年,自己长高了,少年人常思将来,就会迫不及待地向往新的一年又要发生多少美丽的新鲜事情。年青人也是好动的,喜欢热闹的场面,比如贴对联,放鞭炮,挂灯笼之类的活动大部分都是他们乐呵呵的做了。中年人是家庭的顶梁柱,如果一家有老有小的聚到一块,中年人是最辛苦的,做吃的,买穿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等都是他们操心的对象,一直计划着忙碌到吃过年饭后才稍微放松下来,辛苦到最后看到一家都开开心心,心理上才有些安慰,这个过程在有的地方叫作“忙年”。老年人常思过去,他们从小孩的机灵顽皮、年青人的朝气蓬勃、中年子女的稳重孝顺中多少能看到当年自己的影子,不免勾起对往事的美好回忆,细细品味,乐在其中。人老了身体功能开始衰退,心理上会变得脆弱,他们的祈盼是健康和平和,追求诸事圆满,希望儿孙都聚到身边来,把早早准备好的压岁钱发到每个人手里,只有子女都在身边他们才有安全感。

随着中国社会在近年发生前所未有的变革。过年时感觉的年味越来越不同。经济第一的思想,让过年的传统气氛有所减弱。如今有许多城市因考虑到安全问题而禁鞭,也有许多家庭开始在过年期间不贴对联、挂灯笼。计划生育让中国家庭更趋向于三口之家,人少就很难造成一种热闹的气氛。沿海城市的提前工业化吸引了内地不少家庭的主力成员参与其中,他们因过年工作繁忙或回家一票难求而留在当地过年,因此许多家庭团圆只是通过电话联络。电脑信息化也吸引了不少年青人身陷海量的网络信息中不能自拔。信息的即时性也让每年的春晚不再神秘,经典和令人期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人们过年仍然很快乐,过年的方式有了多种选择,比如找新感觉的开车自驾游,为了更轻松些的在酒店包房吃年夜饭,想一个人自由自在的在网上过年,当然也有对中国的麻将文化孜孜不倦的甚至在牌桌上过年的。另外也有许多感人的过年方式。比如工人阶层因工作不得不在工作岗位上过年;守卫祖国边疆的解放军指战员或在丛林深处,或在戈壁沙漠过年;国家或大企业的因公驻外人员、留学人员在异国他乡过年等。他们或为国家事业,或为理想和信念放弃了和亲人团圆。

不管怎能样过年,过年的几个主要精神是永恒的。那就是辞旧迎新,团圆和祝福。辞旧迎新的过程在对成年人来得最具体,辞旧就是年终总结,总结一年的收获和得失,对自己的过去一年做一个回顾,迎新就是自已要拟定一个短期的未来计划,展望一下明年。团圆是过年的重头戏,哪怕是短短一两天的一家人团聚,带给人们的都是温暖的家的感觉和喜庆的年的气息。不知有多少人为这短暂的团聚,挤十几个小时的站票火车,冒丢掉工作或降职的风险请年假,对工薪阶层来说甚至是几个月的工资来支付回家的费用等等。不能团聚,现代通讯为电话里或者网上的团圆搭起了桥梁。过年祝福的词语有很多,最常用的祝福语是“新年好!”、“恭喜发财!”等等。过年祝福的友好氛围甚至能将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抹平,历史故事里面就有在中国未统一前,诸候割据时代,两军交战时恰逢春节,交战双方同时提出停战半个月迎接新年的典故。所以祝福的过程也是人们相互之间交流和表达友好的一个平台。

总的来说随着工业现代化将人们从农业生产活动中转移到工业生产活动和服务业,人们的休闲时间有了较多的自由,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平时的物质生活和过年相比基本接近,于是人们对过年的物质向往是越来越淡,但过年所表现出来的喜庆、团聚和相互尊重的精神仍然令人期待。

篇9:过年征文

过年了!过年了!那即让人快乐,又让人期待的新年终于到了!

除夕的夜晚,无论大人还是孩子脸上都荡漾着温馨的笑容,除夕的晚宴是丰盛的,鸡鸭鱼肉、暴炒溜炸、还有像元宝一样白白胖胖的饺子,

满屋子里洋溢着欢歌笑语。

过年了!过年了!过年让我的期待的就是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比电视节目还要诱惑我的是漫天飞舞的烟花。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我一手拽着哥哥,一手拉着姐姐,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烟花飞舞的世界。砰砰、砰天空中顷刻间奏响了新年的乐曲,我和姐姐挥舞着小礼花和着这动听的旋律在雪地上奔跑着,仿佛走进了梦寐以求的世外桃源。这一刻用语言也难以言表内心的幸福。

过年了!过年了!漫天飞舞的烟花写满了欢乐在天空中荡漾,久久……久久……

关于过年的征文300字四:过年的时候

盼万盼,终于盼到过年了。前几天不停地赶作业,现在可以停下来休息几天了。

走在大街上,行人可真多,各式各样的灯挂在树上。走在草坪中间,远远地就能看见一座小凉亭,上面挂满了五颜六色的灯。

再向两边看,草坪上各种形状的灯都有,有小房子的,还有荷花池的……远远地看去,真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灯多,人自然也就多,观赏灯的人真是摩肩接踵。再看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笑容,洋溢着过年的喜庆。

刚回到家里,节目就开始了,全家人围坐在沙发上,品尝着央视给我们带来的丰盛的“年夜饭”。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声、幽默的小品相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逗得我们哈哈大笑。能和家里人一起过年,是多么幸福的事呀!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就在这时,周围的鞭炮声也随之响起来,照亮了外面漆黑的夜空。我看着窗外,把划过的烟火当做流星,许下了新年里的新愿望。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我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会有更大的收获。

关于过年的征文300字五:过年趣事

大年初一,虎年的头一天可闹了笑话。

早上,爸爸早早地叫我起床说:“儿子,今天早上去奶奶家拜年时要有礼貌,听见了吗?”“听见了!”话音刚落,妈妈又说:“拜完年后,我和你爸爸还有事先去了。”

一家人来到奶奶家,果然拜完年后就走了。我想:可以玩个痛快了。我马上叫上小叔进了房间关上门,一上午没出来。趣事就是趣事,不知小叔啥时候买了一台游戏机,正当按的时候出了故障。嘿嘿!还是我脑袋瓜聪明。我说:“肯定是一根电线或者是哪一个电线没接好。”果然一根最重要的电线没接上。不出我的所料!一接上果然就响起了音乐,出现了人物。小叔接二连三地夸奖我,我心里想:这点小事?哎……无语了!紧接着我们就进入了紧张、刺激的游戏状态。

过年趣事还有很多!

篇10:过年征文

漫天飞雪昭示了又一个瑞年,路边枯黄的草木积蓄着来年的生机,我站在的门槛上不禁回头,却望不见来时那迢迢的路。这一年,对于我来说,竟如同世纪一般遥远而漫长。

,一个特殊的年份,国家十二五计划圆满收官之时,我也从初中进入高中,经历人生第一次真正悲伤过的离别。那是相处三年的同学,那是陪伴三年的老师,那是生活三年的学校,那是梦幻的岁月,瑰丽的幻想,美好的不似人间。一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一首《我们一定会创造奇迹》告别了稚嫩与保护,踏进紧张充实的高中。舍不得,也必须舍得,尽管不知道得来的抵不抵得上舍去的。高中的紧张压的人喘不过来气,学校里,浪费每一分每一秒都有一种罪孽感。终于在年关,得了一口气缓一缓。六月份的中考刚刚过去半年而已,竟恍如隔世;明明一开始还在一起的伙伴,末尾不见踪影。一年,足以翻天覆地。这一年,家中有两位老人去世,如此的生离死别令人窒息。红色的对联换做了紫色,鞭炮声绝迹,年,也笼上了一层悲伤的气息。但它毕竟是年啊。觥筹交错的年夜饭,必看的春晚,抢不完的红包不断提醒着我:嘿,过去了。

我不是一个乐天派,越是热闹对我来说,越有感慨。不知为何,随着年龄的长大,年的长度越来越短,速度却越来越快。现在,从老家回来的我坐在电脑前,感觉年就是眨眼一瞬间。在老家的几天,仿佛没有存在过。是时间变快了吗?是我快了吧。年岁越大,步子越大也越快,固定的长度走起来就渺小了下去。都说过去的,比没来到的还要遥远,因为逝去追不回。所以,我依然期待下一个年关的到来。

不能理解那些新年还在刷题的人。虽然大学美好,未来重要,梦想不停的召唤,可是在过年这一刻,它们显得那么功利,那么市侩。年嘛,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开着可看可不看的电视,嗅着菜香大侃特侃;就是恭敬的点燃祭天的纸,庄重的磕上那么一个头,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就是望着绚丽的烟花,手痒的.也放上一挂,然后捂着耳朵跳开。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全世界最美丽的日子,假如错过,该是多么遗憾。因为陪伴的日子其实本就不多。透过红尘喧嚣,看浓浓的人情味聚集升腾。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故事:或许相聚相拥把盏共酌,或许遥望离殇独自等待,或许千里迢迢送去温暖,又或许是几番辗转在路上撒手人寰。不论怎样,我们平凡人逃不开这一天,或熏或染,都感受新年,即便自己不幸,却给予他人最真的祝愿。这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这是流淌在血脉里的传统——千年不息。

啊,又一年过去了。我来到了青春的花季——十六岁,更重的课业在等待,更神秘的未来在慢慢揭开。我所踏出的每一步都没有退路,所做的决定绝不会更改,因为我知道身后是逝去的万亿光年。下一年,依旧会念。

篇11:过年征文

过年征文分享

一年一度的春节到了,这意味着新的一年来到了,大人们忙的忙,小孩们欢欢喜喜收红包。每到这一天,远方的亲戚都回家团聚,一起坐在电视机前吃着年夜饭看着春晚,街道上全是火红一片,气氛可热闹了!

除夕夜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包饺子粽子,以好迎接新年的'到来,香菇,绿豆、肉、米饭、米酒、味精……样样俱全,有特色。除此之外,还要准备过年的东西,例如:春联,横幅、门神、鞭炮……

除夕,我们家可忙了,贴对联,摆酒卓,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小孩子到处喊着“恭喜发财”“新年快乐”“新年好”等祝福词收红包,时不时听见外头传来炮声——是小孩玩的地雷炮。开始放鞭炮了“啪啪啪”大家一起笑哈哈。

晚上,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年夜饭,大人一边喝酒一边谈着新年的新去向,小孩们看着春晚哈哈大笑,外头的天空烟花四处升起,有黄色,有红色、有绿色、有黄红交加,颜色应有尽有。时间从欢笑声中过去了,到了晚上12:00点,突然鞭炮声从某处响起,立刻就有其他地方响了起来,这一个接着一个,直到很晚才结束。

春节即将结束,但是热闹的气氛还是没有消散,让我们继续迎接下一个春节吧!

篇12:过年征文

过年征文500字

过年了!过年了!时间过得真快,2015已经过去了,迎接我们的又是崭新的一年。过年那天,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对联,让人眼花缭乱,大家也都穿上了新衣服。

看,一个小朋友穿着新衣服蹦蹦跳跳地高兴极了,比吃了蜂蜜还要甜;哈哈,过年了,原来大人也爱臭美,穿着新衣服到处晒帅气。

突然外面“噼里啪啦”地放起了鞭炮,小朋友们都兴高采烈地看着,一个个笑呵呵的。在家里奶奶准备着年夜饭,闻着香味,我的口水像瀑布一样流了下来。

晚上,放起了五彩缤纷的.烟花,我马上跑过去看烟花。烟花有时像一个大烧饼,有时像一颗爱心……真是五花八门,我高兴得直拍着手。没过多久,年夜饭烧好了,我坐在凳子上看着桌上的菜,“好丰富啊!”只见桌子上有红红的油炸虾、香喷喷的八宝菜、美味的红烧鱼……我迫不及待地问道:“奶奶什么时候吃饭啊?”奶奶说:“别着急,乖孙子,马上就好。”

年夜饭烧好后,大家坐了下来,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过了许久,年夜饭吃好了,我对爸爸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爸爸听了马上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崭新的红包,我一闻香气扑鼻,后来我又向妈妈、奶奶、爷爷要了红包。要完红包后,我一个箭步跑进了房间,偷偷地数起钱来,“哇”好多钱啊!整整4000呢!我高兴极了,就像一个大财主似的,恨不得马上花个几百来。

我永远下会忘记这次过年的!也祝大家新年快乐!

相关专题 感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