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家长的三个层次

一字眉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字眉”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家长的三个层次(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家长的三个层次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嚣尘上多年,广大父母忙忙乎乎搞胎教,报各式各样的辅导班。其实,孩子的起跑线是家长,而家长由低到高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一无所知。这类家长一般文化较低,在孩子的教育中基本谈不上文化知识。此类家长对文化知识有一种原始的近乎本能的崇敬,在他们心目中,老师是文化的使者,因为文化知识大于天,所以老师也就是天。我的父亲就属于这种类型。

在父亲的眼里,根本没有“人身权利”、“民主平等”这一说。我在学校里只要被老师批评,那一定是我的错。“老师怎么会犯错呢?”这是我父母的基本思维模式。老师惩罚了我,比如抽个耳光,罚个站,我是丝毫不敢让父母知道的,否则老师的处罚会以两倍以上的威力在父母哪里重新施展一次。

父亲教我的文化知识,仅限于贴在墙上的字画。父亲是旧式中医,酷爱书法,尽管家里贫寒,但每逢过年父亲都会买几张印刷的字画装点贫瘠简陋的家。我赖着不起床的时候,会抬眼看看那些诗句。记得小时候我还不识字,父亲贴完一幅四屏字画,读小学的姐姐就给我讲字画上的故事,上学后我才知道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像无名氏的《金缕衣》、岳飞的《满江红》等,我至今都能背诵。这算是文化启蒙吧。

第二层,一知半解。这类家长的文化程度较高,对生活对社会有独立的思考,也有自己的思想,对教育当然懂一些,诸如“民主、自由、平等”、“赏识教育”“鼓励教育”等新鲜名词,一般都会说上好几个。在这类家长心中,教育的权威性受到怀疑,教师“天地君亲师”的地位几乎沦陷。甚至有些家长还能拿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中国教育做对比,侃侃而谈起来俨然专家。我老家村里的任姓表兄即是此类家长的代表。

在言谈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他对老师的怀疑,甚至鄙视。我考上中等师范,他放言说:“要考就考个正式工作,考个老师没啥了不起的!”我刚参加工作,工资待遇低,他年三十到我家聊天:“哎,你一年的工资,我一头牛就打发了!”他对子女的教育并不是放任自流。我弟弟也考上中专后,我听到他对儿女谩骂:“人家两个都考上了,你们要考不上,小心我揍死你们。”

遗憾的是我的表侄儿侄女学习成绩不怎么好。于是,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新闻就成了他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不遗余力地转发一些《震惊,中科院调查近三十年高考状元下场悲惨》等文,常常唾液横飞地抨击中国现代的教育体制,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势。看到安慰考试失败者的文章,如《不朽的失眠》等就像打鸡血一样兴奋,动辄拿封建科举落第却名垂后世的名人来阐述高分低能的哲理,好像自己的孩子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没准会成为下一个徐霞客、蒲松龄。

他的“三观”中有“读书无用论”的成份。在这种家庭的浸润下,我的几个表兄表妹考不上学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表兄的家庭很民主,儿子打麻将赌博,表兄把烟点着递到儿子嘴上;表嫂跟女儿很平等,女儿把表嫂称“女王”,表嫂呼女儿为“公主”。目前的局面是儿子吸毒,给他添了个脑瘫孙子;女儿离婚,带着小孩子回了娘家。

第三层,融会贯通。这类家长有较高的文化水平,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事物的认识比较辩证。其最大的优点是不断学习,勤于反思。他们尊重老师却不盲从,尊重孩子却不放纵。我的朋友杨老师,即是这类家长。

杨老师属于学习型家长。中专毕业,自小学教起。靠自学,过五关斩六将,取得本科学历。工作单位也从乡下应聘到城里,从教小学奋斗到教初中。可能是教语文的缘故,杨老师身上的人文情怀很浓烈,待人接物极为厚道,奉行吃亏是福,向来以善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极少与人发生龃龉。为人处事飘逸淡泊,少有功利之心。种种花,养养草,游山玩水,舒卷自如。偶尔写作,抒发心灵而已,也发表过一些文章,但不为之所累。工作上获得荣誉极少,摆得上桌面的如“优秀”“先进”等官方证书寥寥无几;四十好几了,职称还是中教一级;但她却是民间公认的实打实的名师,她带的班级中考全县前十名占4人,几乎占据二十多所中学,上百个班级的半壁江山。同事、领导、学生、家长,提起杨老师无不信服,每次轮到她下到初一年级,必定是家长最追捧的班主任。

三流的教育说教,二流的教育启发,一流的教育示范。杨老师的人生经历和处世做事之道,是最好的示范,所以杨老师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在她的影响下,儿子的学习成绩自不必说,高考被北大医学部录取。除了学习成绩优异外,更让我看好的是孩子的担当精神。暑假,我们几家人组织远足,在别的孩子拈轻怕重挑三捡四之际,她的儿子二话不说,扛起最大的背包率先前行。整个20多公里的行程中,酷热难当,汗流浃背,但杨老师夫妇坦然自若,没有丝毫心痛之意。那时,孩子才13岁。

反观有些朋友,孩子还没有开始背,便张着一双痴情的眼睛,眼巴巴地瞅着儿子,一副肝肠寸断的样子;走不多长时间,背包就转移到母亲的肩上;再过一会儿,背包又转移到父亲身上。这种现象可不是个别,孩子都十五六岁了,牛桩子一样,背个十几斤重的背包都怕累着,孩子的精神怎能健全?

杨老师喜欢运动,工作之余参加乒乓球协会,每周打上几次球。她的生活充满正能量,从不转发什么养生啊、小心孩子被人拐卖啊等子无虚有的帖子。遇到困难的人向她求助,她没多有少。有人劝她,说这些人当中有不少职业乞丐,开豪车住豪宅。她听后不以为意。并不是她不知道背后的事实,而是她哪颗悲悯情怀,使她救济弱小成为一种本能。

她的口中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新鲜教育名词,但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最新的教育理念。

作者|金乾波

篇2:小学家庭教育家长感悟

小学家庭教育家长感悟

1.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从终身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一生都在学习。因此,家庭教育并不等同于父母如何教育子女,而是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如何在这个家庭当中自己去学习、终身去学习。

2.很多家长认为现在让孩子辛苦一点,牺牲眼前的幸福可以换得未来的幸福。人生的幸福是完整的,你牺牲了他花季时代的幸福,就谈不上他有一个幸福的人生,而且成人没有权力替代孩子作出这种选择,牺牲他青少年时代的幸福。

3.不以自己的水准要求孩子。有两个内容,一是你是个成功者,那么不能硬性要求孩子必须达到和超过自己的水平。二是假设你的人生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不能把孩子当成弥补自己人生缺陷的替补品。这是中国教育一个最大的问题,核心是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主体,一个有健全人格的完整人。

4.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数字而已,而你既不虚荣也不慵懒。

5.不砸破核桃壳吃不到核桃仁,要让孩子适当吃苦受罪。

6.玩游戏不坏,关键是怎么玩。孩子在学校老师说了算,在家里家长说了算,只有在游戏里他说了算,所以他有积极性。游戏精神就是3个东西:活力、规则、创新,我们要培养这种游戏精神。

7.我也很热情地盼望将来我的孩子当副市长或者当市长,但事实上我认为这种可能性非常小,因为要走到这个岗位除了需要努力,也需要机遇,所以我要求我的孩子有一颗平常心。现在家长往往有一种想法,我自己在一个平台上非常好,我的孩子一定要超越我。这样的定位有的时候是很难达到的,这样对于家长、对于孩子都非常痛苦。

-------------------华丽丽的分割线------------------

最近通过和家长交流,我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存在一些问题,结合这些问题,对于家庭教育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家庭教育要坚持“健康第一”。

健康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要有强壮的体魄和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并能与其所处的社会及自然环境保持协调的关系。

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时候,我们一定要看是否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上特长班,吃饭就要应付一下,和孩子的健康相比,特长重要,还是健康重要?更有一些家长,在孩子发烧打针的时候,不是让孩子好好休息,而是让孩子做练习题,孩子的身体比学习成绩重要吗?还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张嘴就说:“你看人家×××,你怎么这么笨呢?”,或者是:“你真给我丢人呀!”等等,这些话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都不利,孩子的健康重要,还是我们释放自己的情绪重要?

另外是良好的社会适应,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多做些题,多学些特长,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孩子没时间和同学、朋友玩。我们应该冷静的想一下,孩子学习最终是为了生活,如果成了学习机器,孩子谈何生活?怎么让孩子学会相处,学会良好的社会适应。这些问题,我们在安排孩子生活和学习时,要统筹兼顾,要坚持健康第一。

二、家庭教育要人性化。

把孩子当成人,听起来难听,但做起来很多家长真的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和孩子交流时,大部分家长摆出家长作风,你要怎样怎样,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更是我们家庭重要的一份子,在处理家庭中的问题时,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感受,要听取孩子的意见。

我曾经看到一位家长,在孩子学习轮滑时,由于轮滑鞋质量比较差,孩子本身力量又小,学习速度比较慢,这位妈妈家长一着急,过去就把孩子一脚踢倒。孩子是自己,还是家长长面子的工具,这位家长拿孩子当人看了吗?我们身边还有一个孩子,现在上三年级,家长每天让孩子练琴、学习,很少让孩子玩,现在看这孩子,不仅运动能力极差,个子很矮,而且心智年龄很小,基本不会和小朋友交流,我想这位家长没把孩子当人对待。在学校门口,我还看到过一幕,也是位妈妈走一步踢一脚孩子,孩子显然是有话要说,但家长不给孩子机会,愣是把孩子踢进了学校,我不知道这位家长是把自己的孩子当宝贝,还是把孩子当什么,起码不像是人。

作为家长,我们的确很辛苦,孩子有时也的确不听话,但我们在发火前一定尽量克制一下,尽量用平等的语气和孩子讲道理,孩子和我们一样需要尊重,因为他们是人!孩子也是她自己,不要把家长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因为他会很累!

三、家庭教育不能盲从。

很多家长在孩子的特长发展上选择盲从,×××学跳舞,参加了电视台的演出,我们也去跳舞吧!×××学小提琴,参加考级了,我们也学小提琴吧!总之,是看到了别人的光彩照人的一面,很少考虑孩子的感受。

我们家的孩子就是受害者之一,李怡萱四岁半开始学钢琴,其实她并不喜欢,我固执的认为钢琴对女孩子的气质很有用,就坚持让她练。李怡萱很喜欢画画,我以没时间为由一直没给她学习的机会,直到六岁半,在孩子的一再要求下,我才给她报了画画班。我身边也有位小朋友,非常喜欢画画,可是妈妈认为跳舞可以增强孩子的气质修养,一直坚持让孩子学习,孩子不喜欢是一回事,在学习过程中孩子受到的打击对心灵的影响恐怕是很难弥补的。在孩子班级排练舞蹈时,我看到很多学过舞蹈的孩子也不是特别出众,相反有的动作很不协调,学习舞蹈究竟是不是该成为女孩的必修课?(当然还有男孩的跆拳道。)我们在给孩子选择特长发展时,最好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和爱好,绝不能盲从,只有爱好了,学习才会持久,才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很多家长看到一些家庭教育的文章,或者发在班级的'帖子,或者听到别的家长的教子经验,经常感觉好就赶紧用这些方法拿自己的孩子做实验。这些家长可能忘记了,每一位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拿别人的办法扣在自己孩子身上,伤害最大的是自己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习惯,在教育方法上绝不能盲从,我们要学的是理念,是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绝不是别人的操作方法。

四、家庭教育中身教胜于言传。每一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没有任何缺点。孩子的很多缺点主要是家庭教育的问题。我很想提醒各位家长,在你训斥、责备、抱怨自己孩子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怎么做的?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合群、太内向,那平时你和孩子玩的时间多吗?孩子有自己喜欢的群体吗?你给孩子创造孩子合群的机会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学习不认真,你在处理问题时认真吗?在孩子学习时,你认真辅导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说脏话,你平时说了吗?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讲卫生,那你平时怎么做的?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会发现很多问题是出在家长身上,而且很多坏习惯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以后的生活,所以家长朋友们真的要检讨自身的问题,习惯不是一天就养成的,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首先自己先做个优秀的家长。

李怡萱参加了我的硕士论文答辩,当我答辩完后,答辩委员会和旁听的同学给了我长时间的掌声。孩子很骄傲,过后她问我是怎么做的,我就给孩子说了一句话:“不管干什么,都认真对待,争取做的最好。”孩子好像听懂了,也像没懂,但现在看自己的孩子,不管干什么的确很认真,很上进。

为了孩子,我们的举动必须非常温和而慎重――马克思。作为家长,我们要时常提醒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你给孩子说教一百句,也不如做好一件事教育效果好。

篇3: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

学习摘要和心得: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家长和孩子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更是让我找到了作为家长存在的不足和应该改善的地方,以及要努力的方向。以下是本人一点心得体会:

一和谐家庭,作为家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不能因为成绩的问题,作业的完成情况,来批评孩子,骂孩子,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来教育孩子的思想、品行和学习习惯。

二身心健康,我们要在孩子的不同年龄,给孩子丰富营养,充足睡眠;以及指引教育孩子爱国、爱学校和同学友好的相处,掌握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加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劳动光荣,经常带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孩子有独立生活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热爱劳动的习惯。

四平等交流:要和孩子多进行亲子活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的情况,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五家校合作:家长和学校树立共同成长理念。家长配合学校一起解决孩子的困难,善于和孩子交流、沟通思想感情,尊重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根据年龄特点给孩子提出合理的目标不作过分的要求,做一个和谐的好家长。

【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通用11篇)】

篇4:观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

春节假期的到来,让我们有时间停下来与孩子认真相处。通过家庭教育的相关学习视频,以及这段时间与孩子相处的实际情况。作为家长,我也有一些小心得予以分享:

1、抓习惯,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监督,假期里家长有充足的时间与孩子相处,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孩子生活,学习和行为习惯进行有计划的引导和监督,比如自己吃饭,自行穿衣等,这些在平时大人帮助比较多的事情,现在可以放手让小朋友自己去做。还有在幼儿园情绪和上课中状态出现的较多问题,也可以利用假期严格纠正,这样在新学期中才能有好的表现。

2、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没有一个孩子会喜欢暴躁的家长,孩子的成长是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而耐心。如果孩子做的不好,不要打击他,给孩子鼓励,跟孩子一起体会坚持的意义。还要讲究方法,寓教于乐,探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学习方法。还有一个加强情感交流的方法就是读绘本,家长通过读书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小孩子也能在书中学到很多,与家长产生情感共鸣。

最后我想说:孩子不会按照父母想的那样长大。而是会按照父母本身的样子长大。所以,为人父母,少要求一点孩子,多要求一下自己。如果你想要孩子未来长成什么样子,家长自己应严于律己,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孩子的好榜样。

篇5:观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

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后,对养育孩子的责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国家的人才培养基地,最初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怎样做好这个老师角色,通过学习,有以下几点心得:

一、育儿先育己,父母不是天生合格的教育者,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心态,尽可能掌握相关的科学育儿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做好引路人的角色。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去引导孩子,鼓励孩子积极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纽带”,需要父母和孩子有高质量的相处时光。孩子能够从心底里信任父母,才能顺从父母的教导。对孩子的事情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父母多用耳朵听,少用嘴,用彼此的相爱、尊重、信任、赞美和关心建立“纽带”,在亲子感情渐渐加深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教导才能水到渠成。

三、丰富孩子的课余时光,配合“双减”政策,让孩子的学习实现高质量,更全面地开展。在课余时间,带着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参与家庭事务分工,一起做菜做饭,让孩子习惯参与到家庭中,从而对家庭产生责任感和归属感。有责任感的孩子,能克服成长中的困难,能抵抗生活中的各种诱惑,自律地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在开拓视野,接触社会,培养兴趣特长的时候,意志更坚定。

四、加强孩子对国家历史的认识。多跟孩子讲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家庭的家族历史,让孩子有民族传承的使命感。培养积极健康的家庭文化,树立和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共同构建文明、和睦的家庭关系,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而努力。

以上是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的收获总结,希望在不断地学习,反思中更好地掌握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篇6:观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

12月18日上午,通过海淀教育云平台线上直播收看了孙云晓教授的讲座“父母如何承担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该讲座对这部法律的重点内容进行系列解读,引导家长要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本次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1.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必须权衡好工作与家庭的时间分配,留出亲子时间,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2.顺应“双减”政策大趋势,要减轻孩子课后负担,保护孩子的休息权,合理安排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的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

3.家长要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道德榜样和行为楷模,不要随意谩骂孩子,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学会向孩子学习。

今天,短暂的学习时光虽然受益匪浅,但如何才能真正做到“依法带娃”却任重而道远,作为家长,必须要更用心的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真理,与学校共努力,与孩子共成长。

【观看家庭教育促进法家长感悟(精选5篇)】

篇7:家庭教育感悟:家长误会孩子咋办

你是做了什么好事?孩子被你误会还要包容你?

周末的时候,带着儿子森爷逛街,出门前答应他买一个面包。于是,我们直接来到面包店,他自己选择了一个黄色的吞拿鱼软欧包。在爸爸排队买单的时候,我看见了颜值超级高的粉色的草莓长欧包,于是我要了一个放在托盘上,继续排队。

森爷看到了大发脾气说不要那个粉色的包,要我放回去,我温柔的解释道我想吃那个粉色的,你不喜欢可以不吃呀!各种道理各种哄都没有用。他继续撒泼哭闹,像一只软绵绵的鱼甩着自己的身体,我抓不住,也劝说不了,于是我抱起他走进了旁边的消防通道,在一个三角墙中让他靠着墙,我怒了:“你要哭就在这哭完吧!”

森爷突然意识到不对劲,情绪稍微缓和的哭着说“妈妈我不哭了!”

然后我们有了以下对话:

我:“为什么不可以让我选择粉色的包呢?你说你喜欢包包,我也答应你买了,还是你自己挑选的,那是妈妈尊重你的选择,而妈妈也有自己喜欢的,为什么不可以?”

森爷哭闹了半天,不断重复着说不要那个粉色的,我又问“为什么”,这一次他终于停下来不大哭了,“我想和你一起分享我的黄色包包,我不想你吃粉色包包。”

恍然大悟,原来我误会他了,不是他不爱我不准我吃,而是想和我一起分享他喜欢的那个。顿时我抱紧他,说“谢谢你的分享。那么妈妈就不吃粉色包包,买了打包回家再吃好不好?”

森爷含泪点点头:“妈妈你不要生气!”我给他擦擦眼泪抱着他说:“对不起,妈妈误会你了!妈妈不生气了,下一次你先把想法告诉我,有事就说出来先不要哭好吗?”他点点头,然后我们出去一起开心的分享了黄色包包。

误会

有时候孩子的表达速度很慢,我们成人又比较着急,加上孩子哭闹时候使得我们更加烦躁不安,然后会曲解孩子的原本意思,这很容易常常使得我们误会孩子,错怪的他们的真实想法。

记得网上很盛传的一个故事:妈妈不在人世了。一天爸爸下班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直接进房间躺下,结果被窝里有一盒泡面倒了,床上全都是面条和汤。爸爸二话不说就把房间的儿子抓起来狠狠的打了一顿。事后孩子解释说,他肚子饿了只能自己泡面吃了,想着爸爸回来也会饿就给爸爸泡了一碗,又怕泡面冷了就放棉被里捂着。爸爸听完躲在厕所哭起来了!

是不是你也眼眶湿了?这些事我以为只是故事,结果活生生的发生在我身上。买面包事件我就误会了森爷,幸运的是我没有动手暴打他!

慢一点

生活节奏很快,我们在面对孩子时常常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有时候孩子语言、动作都还在学习的阶段,我们就恨不得他们赶快独立,不要麻烦我们!

可是人生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呀!如果人生有100岁,那么幼儿阶段只不过是很短的一段时间,却是我们对孩子一生中最着急的时间。

如果长大是人生最后的目的,那么成长的过程希望我们能让自己慢下来陪孩子好好的走稳!带着欣赏的态度好好看看孩子那一步一小脚印,因为时间流逝起来可以很快,但我们着急的事情不会因为我们着急就会来得更快一些!

错过了真相

孩子表达不满情绪的时候,大多以哭为主。哭闹➕哄不停,我们小宇宙就爆炸了,于是我们成为了那个我们最不愿意成为的怪兽!

可笑吧!我们修炼了几十年的情绪管理,却因为一个孩子我们就回到了原点,和孩子一起撒泼。这连大脑发育成熟的我们都控制不好的情绪怪兽,孩子又如何去控制呢!

而且,我们生气、难受会关闭我们的耳朵,不再倾听就无法了解事情真相,误会会延续下去。每一次误会的累积,都是伤害孩子对你的关心和爱,也破坏了你们沟通的桥梁。

孩子的话和你以为的话是不一样的,不是孩子说出来的,你以为的永远都不是事情的真相。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无论怎么做你都说你的,那就再也不和你沟通,甚至觉得得不到尊重,心灵受挫!轻则漠视你的关心拒绝和你说话,重则可能导致儿童抑郁症!

所以,对于孩子我们要多听少说。不要把自己想法强加给孩子,举着爱的旗子伤害他!

误会以后的道歉

孩子眼里就一件事,而我们却有万千思虑在脑海中。孩子这件事有时候成了一颗炸弹,引爆了所有的问题,导致我们所有情绪一起爆发,往孩子身上丢。

我们误会了他们,每一个有担当的成人,都应该对孩子说声抱歉,“对不起”三个字对我们很普通,对孩子却很重要,那是对初衷的肯定。

但是也不要觉得做错事一句“对不起”就可以了。偶像剧始主道明寺说过:“道歉有用,还要警察干什么呢!”又如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的道歉,我们至今都无法磨灭心中的伤痛!

所以,不要让“对不起”成为口头禅,要慎用,否则那就只是一个词而已,没有意义。道歉是自身对错误行为的一种承担,可是更需要的是要在错误发生前就做好防范和控制。

作者:森滴妈咪

公众号:辣妈原创

篇8:老师的家庭教育感悟:拔苗助长何时休

一次聚会,遇到的一个幼儿园家长坦言,周末是家长和小孩最忙的时候,学画画、学围棋、学拼音……孩子小,需要大人督促,甚至要大人一起学了,回来再教。

能不学这么多吗?不行!别人都在学!

是啊,怎么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呢?于是孩子苦,家长也苦,孩子弄得毫无生机,家长疲惫不堪,抱怨连天。

幼儿园就学拼音,学写字,小学提前学初中的知识,初中学高中的,超前学习英语……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教育乱象?是焦躁的家长,是牟利的各类辅导机构,还是万恶的制度?不得而知,或许什么原因都有一些。

不可否认,确实有一些资优生,与之年龄相符的教育不能满足他的需求,但是绝大部分孩子只是普通孩子呀!

“孩子的天性是游戏。”不让孩子尽情游戏,反而埋头于拼音、数数、写字这些超乎他的能力所及的事情,做得不好会挨骂,反而给孩子带来挫败感,更有甚者,一开始就学错了,这个错误可能伴随一生。作为初中语文老师,经常发现有学生声调不知道标在哪个字母上,一些韵母怎么也分不清楚,甚至汉语拼音不会读,读的是英文字母的发音,让人无奈又悲哀。

这样的拔苗助长还会带来连锁反应,到应该学习这个知识的时候,大部分孩子说已经会了,老师就会不讲或简略地讲,那对没有经过拔苗助长的孩子多么不公平!家长哪敢拿自己孩子的学业开玩笑,于是拔苗助长愈演愈烈。

其实,那些被拔苗助长的孩子表面上看获得了自信和荣誉感,其实掌握的是是似而非的知识,老师讲的时候自以为很懂,不去认真听讲,漏掉某个知识不可怕,知识补学很简单,养成浮躁,不专注听课的习惯才要命。

这样害人害己的事情正成为社会教育的主流,想想可怕。

我经常以一个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苦口婆心地劝说那些焦躁的家长,“还孩子童年和快乐”“按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来,不要想培养万能的孩子”……其实我是穷操心了,人家碍于面子耐着性子听你说完,心里一定是不以为然的,或者这边点头称是,回头我行我素。

想想也是,如果我现在再有一个小孩,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我该怎么做?

于是只能庆幸我家女儿早生了几年,她有一对考六七十分也不动声色的父母,有一个嫌她作业多还帮她写作业的妈,还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唉,拔苗助长何时休?一声长叹……

作者|马宏妹

相关专题 家庭教育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