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

wafflelover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wafflelover”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共5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实践与思考

今年我县全面推行群众评议基层干部“一述双评”制。7月下旬,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抽调人员深入10个乡镇(社区)党委、23个村支部和2个城市社区,通过座谈、走访、发放意见征求表等形式,就述前准备阶段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现状与做法

全县在7月份开展群众评议基层干部述前准备活动中,主要通过“十个一”和分块逐级推选群众代表的措施办法,广泛发动群众,提高知晓率和参与率。经调查,全县有2万多群众参与,各乡镇(社区)群众的知晓率达到80%以上,群众的参与率达到50%以上。

1、强化组织,分级宣传。要让群众积极参与活动,首先要让群众了解活动。在进行群众评议基层干部述前准备阶段,实行分级宣传。县委组织部充分利用县电视台、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进行滚动宣传;镇、村成立宣传工作组,充分利用农村大喇叭、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手机短信、党务村务公开栏、党政公众网、宣传单、标语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据调查,在县电视台宣传33次,县乡村利用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宣传562次,悬挂张贴标语横幅1120余条,发送手机短信3860条等,进行了全方位宣传,提高群众的知晓率。

2、强化措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述评活动是核心。在发动群众中实行走访调研“十个一”。乡村干部按照张贴一次述评公告、拨打一次询问电话、发送一条短信说明、发放一份征询意见表等“十个一”要求全面开展群众调研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密切干群关系,全方位、多层级、宽领域征求群众对干部个人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石堡镇以“五进五看”为主要内容我镇以“五进五看”为主要内容进行走访调研(走进院落看看群众住的是什么,走近锅台看看群众吃的是什么,走进田间看看群众收成怎样,走进人群看看群众想的是什么,走进心里看看我们做到了什么),深入发动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据统计每名乡村干部走访群众达到100多人次,在服务点上的走访率过到80%以上,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每人都在3条以上。特别是在7月中下旬的防汛工作中,镇村干部与居民群众同吃同住共患难,推心置腹地说教,提高了群众对评议活动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3、强化程序,严格推选。各乡镇结合实际制定了群众代表推选办法,严格程序,区别对待,以村为单位,按照地域原则上每20户左右推选1名群众代表参加评议,也可以自荐或10人以上联名推荐。推荐时各包村领导、干部深入村组进行指导示范,然后由村组组织推荐。群众要在推荐代表表上签名确认,各村汇总推荐群众代表上报乡镇。据统计今年自下而上共推荐群众代表520余次,推荐群众代表名,确保群众评议代表能真实准确代表群众意愿。石堡镇、三岔乡还明确给参加评议会的群众代表发放误工补贴,进一步激发了群众参与评议的`主动性。

4、强化督查,抓好落实。一是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把述前准备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副书记、包片领导及干部、村组负责人,尤其是每项工作由谁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限完成,完不成怎么办,都要有明确的说法,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二是强化督促检查。县委组织部实行领导包乡镇指导,县委党建办进行专项检查,乡镇包片领导实地指导,更多地探索怎么干才能又好又快把任务落到实处。据调查,在述前准备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率活动中,县委组织部领导实地指导28次,县乡专项检查指导23次,乡镇包片领导干部示范指导26次,确实做到全面深入的督查指导。

二、问题及根源

1、个别乡镇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不到位。长期以来,在一些干部和群众头脑中总认为群众评议干部是走形式,落实不了多长时间,有轻视或参与无用的思想,导致在走访调研和发动群众时出现工作不到位或不参加情况。

2、个别村宣传发动群众不到位。开展半年述前准备工作时正值群众农忙时间,尤其是今年春季受冻和7月份持续强降雨,一方面是群众忙于外出打工增收,另一方面住的偏僻的地方因强降雨道路和通信实施不通,在宣传发动群众时留下盲角。

3、部分村群众代表推选组织不到位。在推选群众代表时,部分村忙开完成任务,让村民小组长组织推选群众代表,大村与小村不分,搞“一刀切”,就20户1个群众代表,方式方法简单,推行出的群众代表数量上也不平衡。

4、个别群众代表提议事项代表性不强的问题。群众代表推选出后,个别代表因个人文化能力、与群众的交流征询意见的多少,在提议事项时梳理总结不到位,提议事项未能很好的反映群众的意愿。

三、建议与对策

1、广泛宣传发动,形式多样。要层层宣传发动,覆盖到每一个群众。要通过对镇村干部、村级农民技术员、种植能手、种田大户、高产示范户的培训,培养一支宣传骨干力量,设点或入户宣传。要通过电话、信件、发放告知书等形式,告知外出打工、上学和在家活动不便的群众并征求意见建议。推行干部联系村组制,2-3名干部包1个村民小组,采取召开群众大会、广播会、发送手机短信形式,将评议的目的与意义、政策和标准、原则及要求宣传到户,有效提高了群众的知晓率。

2、灵活推选,程序到位。在推行群众代表时,要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的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尽量在晴天、白天、农忙时不安排推选活动,雨天、晚上、农闲多安排。()群众代表的推选对象要与各级“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老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党员中心户等相结合,选聘思想素质好、责任心强基层干部,组建成督查指导组,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采取提名、推荐、自荐等形式,依照程序,示范引导,灵活方法,树立几个点,带动一大片。

3、多层次走访,全面覆盖。在走访征求意见时,要分层次进行,做到“四个必见”,即与本镇(村)的“两代表一委员”必见,与卸职退二线的老同志必见,与老上访户必见,与提出过意见闹过矛盾的群众必见。同时还要选取老中青群众进行走访座谈,把自己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与其共同分析,看提的准不谁,自己整改时采取的措施好不好。

4、公开提议事项,真实代表群众。“向群众征询、请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是群众评议基层干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都要在阳光之下进行,让干部、群众感到这项工作是要动真的、来实的,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对于群众代表提议的意见建议要在村组进行公示无异议后进行上报,尊重群众的认识和提议,同时让群众代表的提议能真正代表群众的意愿,准确表达。

篇2: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倡廉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一种社会状态。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这20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教育、保护、惩处、监督等基本职能,找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入点,把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盘,使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具体来说,要扮演好五种角色:

一、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当好新农村建设“宣讲员”

建设新农村,宣传舆论要先行。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做好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纪检监察机关要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发挥出纪检监察部门做思想政治的优势。首先,要大力宣传党的新农村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不仅要让干部知晓,而且要让群众明白,增强干部群众的政策观念。其次,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坚定“群众利益五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再次,要大力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努力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廉政文艺作品,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廉政文化,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农村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影响和带动乡风民俗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要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裁判员”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主要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如何统一两者的思想,规范两者的行为,协调两者的行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政府依法行政,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首先,要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权。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唱主角政府唱配角,政府到位而不越位,切不可本末倒置、越俎代庖,更不能用行政手段搞强迫命令。其次,要加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把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政(村)务公开的内容,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既是体现农民群众依法当家作主的起码条件,也是保证乡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

三、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特征就是要加大投入,不但涉及到人,而且涉及到财、物。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对人、财、物的监督检查,让新农村建设各项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中去,督促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党的纪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落实中央规定的做法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据党内条规和行政法规法规作出处理,确保政令畅通。其次,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物资)拨付、分配、使用以及基建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完善有关监督制度,确保程序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物资)的执法监察,强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查处贪污、挪用、侵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财物的行为,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当好

新农村建设的“护航员”

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损害人民群众的人和事,都是新农村建设道路上最大障碍。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当前,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重点整治农民子女教育、医疗保健、务工经商等各方面的乱收费、乱摊派行为,坚决制止在乡(村)财务管理、宅基地审批等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重点查处涉及农民负担的恶性案件、严重群体性时间和造成重大影响的其他案件;查处挪用、克扣粮食直补资金和村级补助资金以及侵吞、挪用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落实国家农业减免税政策的行为,查处各种巧立名目、变换花样的乱收费、乱罚款和强行集资摊派加重农民负担的行为,保障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五、要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服务员”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其核心和实质上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自身的性质特点来开展服务。一方面,要发挥信访的优势和特点,经常性地开展下访活动,把党的最新政策带下去,把群众意见收上来,保证上情下达。如龙南县乡两级纪委联合开展“做党的忠诚卫士,当群众贴心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纪检监察干部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解疑释惑,受到群众欢迎。同时,该县在农村基层聘请了365名预警信息员,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积极排解群众纠纷,化解基层矛盾,把农村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发挥纪检监察机关的组织协调作用,关注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督促有关部门继续做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农业、农机、工商、公安、计生等职能部门主动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信息服务、办证收费服务等,这些举措不仅可以融洽党群干群关系,而且对于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建设和谐社会都将到重要作用。

篇3: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纪检监察机关参与新农村建设实践与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作为纪检监察机关,正确认识和处理反腐倡廉工作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不仅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也是义不容辞的基本职责。

所谓“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一种社会状态。根据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央明确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举措和发展目标,这20字言简意赅、通俗易懂,高度概括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我们认为,纪检监察机关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必须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和发展规律,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教育、保护、惩处、监督等基本职能,找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契入点,把好新农村建设的方向盘,使之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具体来说,要扮演好五种角色:

一、要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当好新农村建设“宣讲员”

建设新农村,宣传舆论要先行。经验告诉我们: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纪检监察机关要参与新农村建设,必须从宣传教育入手,发挥出纪检监察部门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首先,要大力宣传党的新农村政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不仅要让干部知晓,而且要让群众明白,增强干部群众的政策观念。其次,要以先进性教育为契机,大力加强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帮助广大基层干部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坚定“群众利益五小事”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切实转变干部作风。再次,要大力推进农村廉政文化建设。坚持把廉政文化作为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活动,努力创作出更多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廉政文艺作品,打造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廉政文化,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促进农村社会风气根本好转,影响和带动乡风民俗向着文明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要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当好新农村建设“裁判员”

乡镇政府(村委会)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两个主要角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但如何统一两者的思想,规范两者的行为,协调两者的行动,确保干部遵纪守法,政府依法行政,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所在。首先,要保障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自主权。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农民自己的事,农民才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如果农民的“话语权”不受尊重,其公共事务的参与意识淡薄,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没有一个良性与稳定的心理预期,就不可能有农村真正的变革与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要让农民唱主角政府唱配角,政府工作到位而不越位,切不可本末倒置、越俎代庖,更不能用行政手段搞强迫命令。其次,要加大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党组织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建立民主选举、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进一步推进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把群众关注、关心的热点问题,诸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审批、村干部报酬等村务及时向村民公开,同时不断丰富和拓展政(村)务公开的内容,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管理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使广大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既是体现农民群众依法当家作主的起码条件,也是保证乡村干部廉洁自律的有效途径。

三、要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当好新农村建设“督察员”

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新特征就是要加大投入,不但涉及到人,而且涉及到财、物。纪检监察机关必须加强对人、财、物的监督检查,让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置于阳光之下,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首先,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实际工作中去,督促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认真执行党的纪律,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党的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坚决查处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认真落实中央规定的做法进行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依据党内条规和行政法规法规作出处理,确保政令畅通。其次,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物资)拨付、分配、使用以及基建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施工、验收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工作,完善有关监督制度,确保程序公正,杜绝暗箱操作。同时,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物资)的执法监察,强化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物资)的管理和使用,查处贪污、挪用、侵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和财物的行为,确保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四、要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当好

篇4:家长参与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家长参与课程构建的实践与思考

生活即课程。家长是孩子生活中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参与课程构建不仅有益于教师直接获取幼儿兴趣需求的信息,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家长资源优势和创新智慧,从而完善课程内容,利于课程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于是,我们已家长参与课程构建为突破口,不仅致力于构建一般意义上的家园教育共同体,而且让家长全面参与课程的构建、实施和评价。

我们认为,家长参与课程构建应该包含三个方面:首先,家长应理解课程理念,会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考虑课程内容;其次,家长能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参与实施课程,同时通过与教师、幼儿的互动,拓宽课程实施渠道,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最后,家长能正确的评价课程,推动课程的完善,促进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素质,发展了家庭的教育能力。

了解课程是家长转变观念、更好的实施和评价课程的前提与基础。为了引导家长感受与理解课程理念,我们采取“看、听、讲”的方式。看,就是为家长提供可视性窗口,给家长一直观感受,对课程习惯酿成初步了解;听,就是听专家报告,与专家、教师对话,进一步理解课程内涵;讲,就是给家长提供交流的平台,畅谈自己的教子经验,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转变家长旧有观念,完善家长的课程理念。

家园沟通说课程。帮家长树立正确课程理念的关键,在于平常的有机渗透.因此我园将幼儿园网站、园内宣传栏、班级小报、家园日常交谈等都作为宣传课程的窗口。每月各班都会结合课程主题推出各具特色的班级小报,其内容有介绍新主题目标的“主题聚焦”、有反思主题经验的“主题回顾”、有家长参与的“课程之我见”,也有家园互动的“亲子游戏”、“温馨提示”等,期期都成为家长关注的焦点。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设了班级主页,内容包括班级简介、特色活动区、家长学校、家教论坛、BBS家教论坛、宝贝风采和课程天地等,展现给家长一个全面、真实、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幼儿园大课程体系。为家长了解课程开辟了一扇崭新的窗口。

变“说教式”为“触动式”。在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有了认识、需求的基础上.我们变“说教式”为“触动式”。在不同年龄层次的家长中开展了参与式培训、经验交流会、辩析会等活动,让家长对新课程的理解及目前存在的困惑畅所欲言.从中树立典型经验加以推广。

比如,结合家长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方法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以“放手让孩子单飞”为题的祖辈家长家教研讨会”,推选出四位家长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介绍。家长们的发言中处处体现着独特的教育方法,给大家很大的启发。比如.小班有一位爷爷提出:“如果幼儿园负责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这种习惯的延续、巩固就是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孩子能做到的事,家长不能包办,宁可允许他动作慢点,耽误点时间,也要坚持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多赏识孩子,发现孩子有了进步,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位爷爷还举了个例子。一次晚饭后.孩子搬来一个小凳,站在上面,学着大人的样子刷碗,一边刷一边唱。于是,全家人一起夸他爱劳动,还制作了一个“我是家庭小帮手”的鼓励卡贴在孩子衣服上.结果孩子做事的积极性被调动出来,不仅以后经常帮大人刷碗、倒垃圾.而且还学会自己洗小手绢、袜子,生活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家长逐渐意识到幼儿园课程的实施不仅在幼儿园,而且在家庭、在社区甚至在孩子能接触的社会的各个角落。

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家长参与课程构建的热情。在此基础上,我们真诚邀请家长全程参与课程的构建,并成为课程的实施者。

合作研究立课程。为使课程更贴近孩子的兴趣需求,我们在课程实施前会通过家长课程小组、主题亲子单、家园随机交流等形式,与家长共同研究、确立课程。

比如.大班开学初,教师预设了主题活动“变变变,长大了”。可与家长课程小组讨论时,有家长提出,现在举国上下都关注奥运会,孩子也很喜欢看,能不能开展一个和“奥运”有关的主题活动。家长的建议使老师深受启发,一个“童眼看奥运”的主题活动应运而生。家长提供的信息和建议,及时修正了老师对幼儿兴趣、需求的了解。

互动交流建课程。为更好地构建课程,我们非常注重在新主题确立后与家长的互动交流。我们通过多种形式使家长了解主题开展的历程、实施目标和发展动向,以便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构建中来。比如,中班教师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邀请家长来园和孩子共同制作“家庭亲子报”,活动后还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互动交流。一位爷爷激动地对教师说:“这个活动真好,但如果能把孩子的.照片和爸爸、妈妈童年的照片拿出来开展一个‘比童年’的活动会更好。”家长对课程的认识和热情,帮助教师及时得到新的课程信息,拓展了主题内容。更让教师意想不到的是,这位爷爷在课程实施一段以后,又写了一篇题为“看小家、想大家、爱国家”的感言,其中的字字句句流露出对课程的认可和美好祝愿。

资源共享施课程。我们把不同职业、生活经历的家长作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园携手开展了请进来的家长客座教师活动、走出去的假日亲子活动、闲暇时间的友好小组活动,将课程延伸至家庭,拓展到社会。比如,大班一家长,在“多彩的服装”主题活动中,主动邀请幼儿到自己管理的服装厂参观,参观前与教师共同确立活动目标,制定计划;参观过程中,亲自讲解,使孩子们了解了服装的制作过程,大开了眼界。

如果说家园共同构建课程使课程进一步发展,那么家园携手评价课程则使课程更加完善。我们依据《纲要》多元化评价的思想,针对有家长参与的课程的实施,开展了家长问卷式评价;针对幼儿个性发展,开展了小档案评价;针对合作研究的家庭,开展了激励性评价。

家长充满激励的评价给了我们无穷动力,使我们进一步感悟到: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符合幼儿兴趣的课程才是适合幼儿的课程;只有让家长认可课程.才能使家园携手;只有家长参与课程.才能让课程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

(宋卫红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实验幼儿园)

篇5: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

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

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

文/李毅

内容摘要:历史教学互动方式有多种,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来提高教学互动的参与率。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一、目前教学互动的现状:

目前教学互动的现状有:

1.师生互动是一种非对称性相倚性互动。教师根据自己计划作出反应,学生则以教师的反应作为自己行为的根据,教师能引导和控制互动的发展方向和速度,学生则是被动的,被引导的。

2.师生互动是一种教师对学生实施高控制和高约束,学生对教师采取高服从和高依赖的人际互动。

3.师生互动以事物性为主,情感交流很少。

4.师生互动以传递固有知识技能为主:这种互动现状有正负两种功能。正功能体现在技能的习惯,负功能则表现在不利于学生尊重需要的满足和学生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展上。

5.教学互动中,师生互动多,生生互动少,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则更少。

二、研究的假设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研究的理论假设

根据对己有研究的回顾与分析,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1.教学互动水平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提高。

2.影响教学互动的第一位要素是学生的特征,关键的因素是教师的素质,教材的编写也是重要的因素,如果教材内容量大,就没有互动的时间。

3.良好和谐的师生互动关系可促进学生交往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确定教学互动类型,并据此设计出5个教学互动案例。

2.以设计的互动案例为实验因子,训练师生互动能力,教师与教材互动能力,学生与教材互动能力,观察其变化。并辅以个案观察法,从定量、定性两方面分析互动训练对教学互动的影响,探讨教学互动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一、归纳教学互动的.构成要素

本研究将教学互动归纳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教材的互动、学生与教材的互动四个方面,并以四个方面设计的42个问题,作为评价教学互动水平的依据。

二、确定互动类型,设计实验因子

表1教学互动类型的比例

表1

依据“教学互动水平的评定问卷”首先对实验组、对照组学生进行测评,并进行Z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无显著性差异,他们具有同质性。

2.施加实验因子,进行现场实验与观察实验组学生除正常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外,增加互动活动实例训练,每节课增加15-20分钟,每次互动结束时,由老师根据互动表现总结、评价、强化好的互动行为,逐步提高教学互动水平。并由教师对典型互动案例详细观察记录,以便实验结束后作定性分析。

3.实验过程中的观察

根据教学互动的构成因素采用事件取样法对学生进行个案追踪观察,详细记录互动持续的时间、发生的背景、互动双方扮演的角色,互动的具体过程、典型的语言、行为和表情、互动的结果、后果、互动原因分析及评价。观察对象的选择,根据前测中教学互动水平的评定数,求出所有被试学生在互动各方面的平均数X,标准差S,每周2次课观察,每次35分钟,由指定学生记录

[1] [2] [3] [4]

相关专题 群众知晓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