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离家少小回散文

行为艺术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行为艺术家”参与投稿,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老大离家少小回散文(共11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老大离家少小回散文

老大离家少小回散文

人,一生都在不的断折腾。变换生活环境是折腾的一部分。“人挪活,草挪死。”可能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难怪有那么多人,不甘自己家乡的平庸,乘着年轻,去外面打拼。大把的青春耗费在打拼路上。投资。透支。打工。亏赚。始终都在路上,忙碌着。

可以看出,人保留着动物的本性,迁徙是其中的一种属性。向外发展,找更好的生存空间。

有的,找到了更好的环境,留下了。有的,没有找到,沿着原路返回,继续耕织在故土。沿着祖先的思维,日落而息,日出而作。每天为鸡毛蒜皮之事,婆婆妈妈。

这,应该叫做故土思维。都在一个村,早上不见,晚上见。谁家发生的事,今天不知,明天自然就知道了。谁家家底怎样,都很清楚。谁家种的庄稼好与坏,全村子人都知道。所以嘛,思维就无形中凝固在一起,变成了本村的特色。

像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后来参加工作,又返回农村。而且这个村,还是我的家乡。所以,从小骨子里根植的家乡观念,家乡思维,后来左右着我思维的广度和宽度。

记得小时候,父辈们在述说着谁家的土地好,谁家今年粮食打得多,猪养得肥,鸡多产蛋也多。都在茶余饭后互相议论着,心里羡慕着。

夏天收割麦子,是最能反应他们高兴心情的季节。对着烈日,汗水湿透了衣裳,仍然奔跑在收割的路上。他们是在和时间赛跑,和季节在赛跑,和暴雨在赛跑,为的就是要多收三五斗。说白了,就是丰收,洋溢在脸上的是满足,付出了没有白白付出,只要有付出就有收获。更可以看出,是幸福洋溢在脸上。原因嘛,这个时代的人都经历了“三年困难时期”,知道粮食的珍贵。看到粮食就看到了生命,从而生活会过的有滋有味。但也免不了评说别人家的庄稼长势状况,粮食收入情况。

秋天,看到门前一排排摆放整齐的.过冬柴火,感觉今冬不冷。早早去山林,让镰刀和斧头,震落一地的露水,砧砧声响遍山谷。新的一天,砍柴就这样开始了。傍晚时分,在回家的小路上,有人背的,骡子驮的,有用绳拉的,有扛在肩头拉的,凡所应有,一应具有。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把柴火运回家。虽然这与当时的政策不相符合,但在哪个时代,燃料的来源只有柴火。没有通电,更没有燃煤。这是唯一的解决方式,尽管对森林有所破坏,但还是知道保存幼小,待来年在砍伐。砍柴火,也在攀比的路上。

一年中,最滋润的日子要算冬天了。老年人晒太阳,放牛,晚上回家烧热土炕,吃过饭后钻进热被窝。一天的日子,就在热炕上的美梦中消融了。其实,最令人期待,也令人怕的就是过年,换种说法就叫过春节。小孩子期待,过年可以自由自在的玩,可以不放牛打猪草,可以不上学受冻,还有各种好吃的。更高兴的是犯错误,家长既不打,也不骂。感觉是那样舒心,是那样自由。父母怕过年,过年开支大,过年消费多。如果一年没有积累到比较多的财富,是很揪心的一件事。这时,只有说“过穷年呗”。也用不着攀比了,本来就没有,那什么去攀比呢?

其实,那个时代,农民是把土地看得很珍贵。年未尽,已经早早在田间劳作了。把土地耕作肥沃,田间杂草除干净。农民,从古到今,土地就是自己的工作场所。如果农民不爱土地,那就是危险信号。还有,保留着为儿修房垒屋的观念。举全家之力,提前几年就开始筹划修房,备材料。稍不留心,房屋的样式容易淘汰。给人感觉就像现在的流行一样,流行期间,怎么看都顺眼。流行过后,懒得多看一眼。这是另一种版本的攀比。

总之,给人的印象是别人干啥就干啥,绝对没错。别人不干了,你才去干,有点离谱。观念受大众左右,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不足为奇。

后来,学校毕业后,再次回到家乡工作。一干就是十多年,刚刚在学校才扬弃了以前固有的思维和观念。现在又到这里,重新融入到这里,再次把家乡的有些劣根性归位扶正。开始和周围的人攀比修房,干家务。谋求有余粮,有余钱,有漂亮的房子。感觉在那个地方很不错,思维就凝固在那一刻。

而后,一个偶然的机会,组织上安排到另一个条件好的地方工作,那里的人思维和观念比较先进。至少有商品意识,也有接纳新事物的胸怀。

最后,到了城里工作,接触的人多元。思维敏捷,认识超前,包容性很强。才发觉,被人们嘲笑“离城一丈,都是乡棒,”说的意思乡下人和城里人就不一样。城里人随和,和谐,但一般不常来往。反过来考量乡里。发现乡里到现在,机关单位的人,去村上,去朋友家,去聚会,感觉他们就高人一等,要另眼相待。应该当做最贵重的宾客,反之感觉给他们没面子,会立马表现出不乐意。城里人,很随和,替主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

乡里人是以我为中心,城里人是以主人为中心。城里人吊唁叫坐夜,乡里人吊唁叫守灵。城里人摆宴席在酒店,乡里人摆酒席在家里。城里人丧事送葬不摆宴席,乡里人丧事念经摆宴席。乡里城里,味道不一样,风俗就不一样。城里全部人都很集中,乡里人居住都很分散。居中,有中心。分散,离心离德。

从乡里来,回到乡里去,然后又从乡里出来。一来二去,几个来回,回回不一样,回回有变化。但跟风一直没变,城里人也跟风,只是叫法不同,叫“流行”。乡里跟风叫“看比样”,就是看样子,作比较。

城里有城里的坏处,乡里有乡里的好处。抓住好处,改掉坏处,这难道不叫进步吗?

篇2:老大散文

老大散文

老大当年从湖北黄岗支边来到新疆兵一团一,已经是近30岁的人了。30岁的他还是光棍一个。

工二师十四一团一劳资股的同志,听说他在老家镇上的饭馆干过活儿,便把他分配到一团一卫生队,给住院病号做饭。上班以后,他饭菜做的很可口,病人和医生都很满意。他身材高大,上班时身穿一件白色*工作服,戴一顶白色*工作帽,很讲究卫生,有点博士风度。

那时候,十四一团一和兵一团一各师各一团一一样,男一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那些连长、排长们还有许多找不上对象呢,何况他一个伙头军?几年之后,老大依然是单身一个。

后来,一批批上海天津北京武汉的支边青年来了,可是他已经是过了这个村没有那个店的年龄,又没有文化,便日渐把成家一事淡漠了。可是,他毕竟是个有血有肉的男人,男人的本能使他一时鬼迷心窍,做下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那是一个春天的下午,一团一卫生队住进了一个30来岁的筑路女工。他给病号的午饭已经开过,闲来无事,心血来一潮,独自来到病房溜达。那住院妇女见来了一个穿白大褂的,便以为是医生查房,出于对医生的尊敬,顺口打了个招呼,“医生您来了?”他也许是一时的虚荣心上来了,面对这位还算耐看的妇人,既没有说自己不是医生,也没有首肯自己就是医生,也就随便问道:“你哪里不好?”那妇人说,她左边-乳-房里长了一个疙瘩,还有点儿痛。他便说,“让我瞧瞧。”那妇人便坐在床边,解一开纽扣,露出胸部。他俨然一位医学老教授,先是观察了一会,后来听这妇人再一次强调说,“里面有时还痛!”便用一只手触一摸起来。

他这些年来一直干的`是炊事员的工作,两只手保养得白而细腻,他轻轻地触一摸一着,居然使妇人忍不住扑哧笑了。他便以一个医生的严肃对她说,“笑啥?问题不大!”稍许,他转身出去了,一会儿便拿来一一团一纱布一类的物什,给妇人作了包贴,临了嘱咐病人卧床休息,加强营养。

半下午,又有一个穿白大褂的男医生,身后跟着一个穿白大褂的女护一士,走进女病人的病室。女病人说“不是已经检查过了吗,药也上了!”

男医生说,“今天是我值班,我来没来我还不知道?”便叫女护一士帮助这妇人解一开上衣,揭开纱布,于是发现了病人-乳-房上贴的一片肥一大一肉片。

女护一士忍不住格格地笑了起来。后来,医生就拿着这“物证”,向卫生队长作了汇报。

事情很快水落石出。老大当着卫生队长和指导员,承认自己错了,愿意接受上级的处理。一团一里给他记大过一次,并调出一团一卫生队。

老大被下放到工程一团一拜什墩农场二连,连长把他分到了炊事班。他暗下决心要干出一些成绩来,以洗刷自己的过错减轻心灵的压力。

他跟连长说:“农工们一日三餐,每天都吃两个玉米面窝头外加一个白面馒头,伙食太单调了”。他说他要给伙房砌一个可以烤制面包和大饼的炉灶,这样农工们每天都可以改善伙食花样了。忙了好几天,他设计的炉灶砌成了,可是烤出来的面包难吃极了,农工们意见很大。他解释说有人在他发的面里投了很多碱面子,所以烤出来的面包味道才不好。可是孤掌难呜,谁也不听他的解释,炊事班长居然几脚踩塌了他砌的炉灶,并恶狠狠地说,“你这个‘大油医生’逞什么能?”

连长见大伙儿都反对,便把他调到了大田班。就是我曾经劳动过的那个班。

拜什墩农场正在学习大寨试行评工计分。他不熟悉农活,工效自然不高,加之同志们对他另眼相看,月底评工分,班里那帮婆娘们都评了8分9分的,惟独给他评了6分,他的工资一下子从50多元,跌到20几元了。后来,他找了一团一里领导,又调到天山深处巴音沟的工程队当了筑路工。

在工程队,他为了洗刷自己的过错,每天都是拼命的干活,经常主动打扫连队驻地环境卫生。然而他的一切努力,并没有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他一个人孤单单的工作、生活着,没有一个朋友,甚至连一个可以说说知心话的工友都没有。他常常悔恨自己干的那件事,有时难过得忍不住直掉眼泪。特别是有人当着他的面称他“大油医生”的时候。

六月里的一个星期天,他打扫完连队驻地的卫生,已经是中午时分。七八个工友围在连队中心地带,那个用了4块钢板焊接制作的一毛一主席语录牌下的-阴-凉处玩扑克,一阵山风把语录牌刮得直晃动,往常山风刮来,语录牌也是这么吱吱咛咛晃动的,所以打扑克的工友谁也没有在乎。

他打扫完卫生正从这儿经过,看见语录牌晃了一阵便不再晃了,而是慢慢朝下倾斜起来。他大声喊着叫工友们快走开,可是人们玩得正开心,没有人理会他的警告。灭顶的灾难就像一个老练的-阴-谋家,正在不动声色*向人们压下来。就在钢铁语录牌倾斜成45度,4根埋在土里的铁柱有两根已被拔一出土层时,他一个虎跃冲了过去,用肩头顶一住了那一宠一然大物。玩扑克的筑路工这才慌了手脚,一个个连滚带爬逃了出来。之后,大伙儿与他一起用肩头顶一住了这块铁板,有人找来了两根木棍支撑在下边。他却两一腿一软昏死在地。

人们七手八脚把他抬到卫生室,卫生员赶快进行抢救,不久他便醒了过来。

舍己救人的壮举使老大声誉鹊起,人们对他都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叫他“大油医生”这个使他痛苦的绰号了。似乎一一夜之间,人们把他过去那件不光彩的事情全忘了,或者说压根儿他就没有那件事情。领导和工友们总是赞美他救人的美德,连称呼他的方式也改变了,年岁大的都叫他“老大”,年岁小的就叫他大哥大叔!被他救了性*命的那几个工友,轮流把他请到家里――地窝子作客,把家里仅有的好吃食拿出来招待他。他被工友们不计前嫌的宽容感动得泪流满面,也真正体现到了做人的尊严。

后来,他又重操旧业到连队炊事班上班。他的手艺本来就不错,经历了这场人生的考验后就更加精神振奋,处事公道,待人和气,他成了这个500多人的工程连最受欢迎的一个好人了。

(老大名叫巩正寿,已故)

邮 编:830054

单 位:建工师史志编辑部

地 址:乌鲁木齐市河滩北路57号

电子邮箱:xjb一tjgsllx4809@sina.com

电话:13565917055 6671050

篇3:离家优美散文

离家优美散文

风萧萧兮,夜漫漫。

漫长的一夜还是过去了,远边的天际,一抹红晕慢慢的爬上山头。家中的那种红冠大公鸡,也扑腾的窜上屋顶,开始亢奋的啼叫。几只半身乌黑的小猪仔,在同样半身乌黑的母猪带领下,轰隆隆的往院子里的一堆沙子上拱。

这个温静闲逸的小村庄,三三两两的早起农民,肩上扛着锄头,或者是铲,或者是一把扁担一把砍刀,开始了各自的忙碌。偶然遇上几个要好的人,停下来,各自递上卷旱烟,吧嗒几下,聊点昨夜的趣事,商量着地里的事情。

几缕袅袅的炊烟,在屋顶上飘荡,母亲也开始忙碌一天的生计。

“崎仔啊,起来吃早饭了。”

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隔着厨房朝我喊,几丝因劳累而沙哑的声音,还是清晰的传进我的耳膜。

伸了个懒腰,浑身软绵绵的爬起来,这一夜还真的挺漫长的,以前总是一觉睡到天亮,从来只觉得夜太短梦太长,怎么也不够睡。这一夜,我失眠了!

脑子总是不自觉的跳出各样漫天的思绪,只为,今天开始,我将要跨出这个养育了我十八年的穷山村,走进课本中常见的水泥钢筋森林中,与一些同样是进城的农村人一样,一起工作,成为一个进城务业的农民工。

打心里不愿意,我多么的希望能进到大学里念书,但生活的无奈,我不得不放弃学业,放下书本挑起担子。

这是考虑了很久的事情,当终于还是要面对的时候,心里却极度的抵抗。人家这个年纪,还在学校里,欣喜的接受高等教育,我却不得不为这个家,奔波于活路中,这让年少青涩的我,觉得很委屈。

“崎仔,崎仔!”母亲沙哑的声音又高喊了,“快起来了,不然就赶不上出去的班车了。”

“来了!”

我应了一声,慵懒的从床上下来,慢悠悠的穿好衣服。在镜子面前梳头时,郝然发现,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本应散发出青春气息的一双眼睛,此时却毫无生气,我不由的兀自叹了口气。

洗漱完毕,走进厨房,刚好父亲走了出来。

“爸,你吃饱了?”

“嗯。”父亲含糊的应了一句,拿起门口的一把满是泥土的铲子,撩在肩膀上,刚欲出门,却又停下脚步,沉吟片刻,头也不回的说道:“崎仔,出去了好好干活,别太想念家里,过年了就回来,啊!”

说完,也不等我回答,就默默的走出门去。一袭朝阳,照在他身上,把父亲的头发映得金黄,也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

颓然发现,父亲走路的姿势,越来越慢悠,没有了我熟悉的一股豪迈轻快。岁月的流逝,带来了我强壮的体魄,高大的背影,也带走了他矫健的身躯,剩下几分伛偻的背,沧桑的皱纹。

心底,一阵泛酸,不知不觉,父亲老了。头上的白发越来越多,挑不起更重的担子,锄不动更硬的地了,我却一直没发现。

“我会的,放心吧,爸。”我朝着走出门口的.父亲高喊。末了,忽然想到什么,我奔出门口,朝远去的父亲喊道:“爸,过年了我就回来。”

父亲回过头,紧蹙的眉头舒展开来,轻轻的点了点头,尔后又转过身去,朝着苞谷地的方向,慢悠悠的走去。

“赶紧吃吧,吃完收拾收拾我送你去车站。”母亲在一旁洗碗,头也没抬,闷热的厨房,让她流下几滴汗水,滴在浑浊的洗碗水中。

吃完早饭,我把昨天已经收拾好的一个木箱打开,里面放满了衣服、毛巾牙刷的日常用品,还有几本喜爱的世界名著。再次检查了下,没有什么可以带上的了,这就是我全部的家当,我打拼的资本。

“好了吗?”母亲倚在门槛上,催促道:“快八点了,咱走吧,九点的车,怕要赶不上。”

“嗯。”

我默默的提起这个当年母亲陪嫁过来的红色木箱,现在已褪去鲜艳的颜色,岁月沉淀下来只剩下无光的暗红色。

“我来吧。”母亲抢过我的箱子,要帮我提。

“不用,我自己来。”我赶紧把箱子抓紧了点,往上提了提,“我能行,还是我自己来吧。”

“哎!”母亲轻叹了口气,也只好由我随之,“东西都捡好了么?”

“好了。”

“嗯,走吧。”

走出这个熟悉的大门,忧伤感再次泛起,不知不觉,眼睛模糊了起来。

“呦,小崎,进城哪?”隔壁的王大婶,正坐在门口剥瓜苗,看见我出门,赶紧站起来。

“嗯。”我点头应道。

“出门在外,可要好好工作啊。”王大婶语重心长的道,慈祥的脸上透着满满的关怀,“可别学坏了,攒到钱就往家里寄,别乱花钱,啊。”

“知道了,大婶。”我苦笑了下,大婶还真是操心,不过也让我很感动。

“那就好,那就好。”大婶呵呵一笑,仿佛出门的是她儿子。

“大姐,我送他一趟,九点的车,我们先走了。”母亲朝大婶笑了笑,表示谢意。

“嗯,去吧,车子可不等人。”

“那大婶,我们走了。”我朝往大婶挥挥手,跟她道别。

“一路顺风。”

“再见,大婶!”

“你知道吗?”路过村边的那片田野时,母亲终于开口了,声音带着点急切,“就你八大伯的儿子耀田,前两年去了上海,听说现在过得很不错,还写信回来说过年要带个女朋友回来。”

阵阵待收割的稻香味,飘荡在这片蔚蓝的天空,不知道为啥,我的心却不是很好受。我当然知道,我那个堂哥,也是高中毕业后,就只身去了上海,先是在一家工厂工作,也挺辛苦的。有了点阅历之后,跳到了一家待遇很不错的企业,虽然是一般的职员,但也很稳定,什么法定假日的上班都有三倍工资,还可以去旅游。

这是去年春节时,耀田堂哥说的。依稀还记得他那得意的神情,好似他是一个凯旋而归光宗耀祖的大官,那得瑟劲儿,羡煞一村蠢蠢欲动的小伙子,都嚷着要跟他去闯荡,最后,还真的带去了几个人。

就连平时不太声响的八大伯,现在也是整日挺着些许伛偻的背,高仰着下巴,看谁都是笑呵呵的。

“知道,听说了。”我默默的低头走路,心里很清楚,母亲说话的意思。

看我的语气不对,母亲有点尴尬,没有接着往下说。

“我帮你拿吧。”母亲快走了两步,要抢过我手上的木箱,“看你累得,衣服都湿了。”

“不用不用。”我连忙摆手,“没事,又不重。”

换了个手提箱子,缓了缓有点酸胀的手臂,虽然喊着不重,可一路走来,也挺不容易,但我不能表露出来,让比我矮一个头的母亲帮我提箱子。

“别说了,我来提一下吧。”母亲还要坚持。

“都说了不用,我自己能行。”

我倔强的的回答,让母亲轻轻叹了口气,望着远处的绿田,生怕我生气,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

......

“耀田这孩子也是十八岁时出去的……”

母亲的话,让我心头猛的一震,她呢喃的后面再说什么,我已听不下去,这才记得,我也刚过了十八岁的生日!是呀,我已经成年了,成为一个比父母都要高一个头的小伙子,在父母含辛茹苦的供养下,长成为一个健壮的男子汉了。这副宽阔的肩膀,已经没有理由不挑起一副担子,和很多同龄的农村孩子一样,我得挑起家庭的重担,毕竟,越来越多的白发,已开始爬上父母的两鬓。一种叫责任的东西,不容有丝毫的懒惰,田里每天都会长出新的野草,偷懒一天,第二天总要加倍的付出,才能弥补前一天的偷闲。

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定要念大学么,难道打工就没有出路?我从来没有如此清晰的领悟到,生活的本质原来是这样。这突如其来的感觉让我为自己的担忧和表现而羞愧,总有一条路是适合自己的,但不一定就是念大学,只要我能努力,一样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可以早点让父母放下重担,开心的颐养天年。

我兀自的点了下头,一股壮气油然而生,豁然开朗,天塌下来有高人顶着,怕什么?又不是要上断头台!父亲曾经说过的话,浮上心头,我朝自己嗤笑了一声,我把事情复杂化了。

“妈,不用担心的,我也能做得比耀田哥好。”渐渐的明白过来,我知道母亲话里的担忧,知道不说点什么是不能让她安心的。

“可是……”母亲沉吟了下,怯怯的不知道想说什么。

“放心了妈,不用担心,其实出去打工也挺好,可以像耀田哥一样挣这么多钱,而且……”我顿了顿,默默的换了个手提箱子,接着说道:“也别想不开,我想通了,反正也考不上好学校,念个不好的学校出来也没意思,不如不念。再说了,不是都说很多大老板都没读过多少书吗,其实,只要舍得努力,我相信,这日子不会差到哪里去。”

“嗯,嗯,想通就好。”一番实在话,让母亲高兴的点了点头,又满怀歉意的说:“崎仔,要不是爸妈这身子不好,整天要抱着药罐,也不会让你这么早就出去打工。”

“妈,别说了,我又没怪你们,你们辛苦的养育了我这么多年,是该我回报的时候了。”

“嗯,不辛苦,不辛苦。”母亲低着头,手不自然的搓着衣角,嘴里噙噙低语,不敢直视前方,也许惧怕看到我的目光,就这么安静的跟在我后面走着。只听到脚下杂草发出的絮絮声,更增加了这安静感。

一只蛙,从我面前的田畦里跳出来,蹦蹦跳跳的跃向附近的小水洼,“扑通”的一声,荡起一圈小小的涟漪,久久不散。

作为圩上唯一一趟通往市里的破旧班车,每天准时九点发车,我得先坐这辆接近报废的班车,颠簸上三个小时,到了市里的车站,然后改乘火车,往开启我新人生的地方,一座传说中灯红酒绿,喧嚣缤纷的大都市去。

还有五分钟就开车了,此时车上已挤满人,从车下看去,就像一笼待宰的鸡,在里面扑腾的蹿跃。

“好了,妈。”我转过身,对已是一身汗水的母亲说道:“我这就上车,你回去吧。”

“崎仔!”母亲抓住我的手,神色突然慌张了起来,“崎仔,到了就打个电话给你大伯,让他转告,就说你安全到了,晓得不?”

“嗯!”我沉重的点点头。

“还有,到了那边,要踏踏实实的工作,别贪玩,有什么困难打个电话回来。”

“我会的了。”这些不知道说了几遍的话,此刻,又让母亲反复的拿出了叙说。

“过年了,记得回来啊。”

母亲眼睁睁的看着我,脸上爬满了不舍,让我很不自然,心里明白,她是万分舍不得自己的孩子。

“我会的了,妈。”再次点头,“好了,妈,我上车了。”

“钱要注意拿好,别弄丢了。”

“知道了吗,我会注意的。”

“诶。”

母亲木然的点点头,不舍的放开我的手,满是皱纹的脸上,那双饱经风霜的眼,瞬时朦胧了起来。

我强忍着泪,赶紧转身,朝车上走去,我怕我再多呆一秒钟,眼泪会流下来。不能让母亲看到我哭泣的样子,我该挺起胸膛,勇敢的面对生活,让母亲放心才行。

勉强在车上占了个位置,座位是没有的了,只能把木箱放下来,坐在上面,不然,三个小时的车程,一定会在我新生活的路上抹下沉重的阴影。

透过昏黄的玻璃,我朝母亲挥了挥手,没有做声,我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样的心情难受死了,是不是每个离家的孩子,都会这样?

车子缓缓的起动,我的心猛的一跳,终于要走了,哎!

我站了起来,隔着两个人,把头探出窗去,朝母亲大喊:“妈,回去吧,过年了我就回来。”

母亲连连点头,终于忍不住,两行清泪,破堤而出。这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眼泪也止不住的往下流。

“妈,放心吧,我一定会照顾好自己的!我会好好的工作,努力挣钱,别为我担心。”

我看见母亲重重的点头,蹙的眉头舒展开来,露出一个很幸福的笑容。

她不停的朝我挥手,随着车子越来越远去,终于,还是看不见了。可是,我仿佛清晰的看到,母亲微笑的脸庞,写满了不舍和知足,她在为有一个懂事的孩子感到高兴,也许,她不会像八大伯那样,每天都得意的高仰着脑袋,但是她肯定会为此而骄傲。

永远也忘不了,风中,母亲扬起的几丝白发,在飘荡。

篇4:离家前奏散文

离家前奏散文

今天是在家的最后一个晚上。各种纷乱和匆忙让我对文字的期待充满了抱歉和愧疚。真心对不起。

可我想把精力和睡眠都让给你,还有心底的委屈,那么委屈。

下午我醒来的时候,小风扇坐在我的脚边呼呼地转,妈妈已经去忙了,我迷迷糊糊听得见外面的声响。最近的半个月真的忙坏了,可是疯狂码字的潦草让我忘记了人是会累的。我瞅瞅手机,已经快四点,去买火车票大概也赶不上回来的末班车。妈妈给舅舅打了个电话,他和舅妈正好去办事,可以捎带我去车站。

我抹了把脸,头发也没好好梳戴了帽子走人。我经过妈妈旁边的时候,妈妈提醒我莫踩了脚下的水,那种瞬间的柔软,让你在脚步的小心里微微地颤。是不是人睡醒时分心都是格外柔软。我没有停顿,匆匆转过街口,妈妈的目光是望不到我了,走了一段,我突然听到有人喊我的乳名“静哎……”,声音拖得很长。是妈妈在喊我,我在心底想,就不自觉地往回走,果真妈妈在扭头对着舅舅的车打招呼,我赶忙跑了过去。

坐在车上,我想不出什么是感动,只是觉得心会默默地自己想,想妈妈的呼喊,不管隔的是时间还是空间,会在天空响起,把你拉回她的身边。只此一声,乳名。

车窗外的风景扬起淡淡的尘土,睡眠的休憩仍然会停留在脸上,眼睛也会跟着感恩,目光里都是眷恋,对所有看得到的风物。我不由得想起生病的小朋友,觉得他可怜,也许在他的眼里我是个傻瓜,根本没有资格在这里自以为是地悲天悯人,可是我仍然会在这一刻觉得他可怜,就好像清风和煦,天清云淡,而满眼的美好里却是不得不的否决,不仅仅是孤单。是不是灵魂都要长成它不愿意长成的模样,依旧在天空下舒展,曾几何时又会见前窗绿染。我想念所有记忆里的人世的美好,就像想念安徒生一样。祈愿慈悲。

舅舅去接了一位叔叔,透过车窗看他的时候,我看到一个中年男人的颓唐,撸起的长短不齐的裤管,衬衣和鞋子上是尘土的垢迹,他走近车子的时候多望了我几眼,坐在车里的时候,开口竟是张扬的气势。那之前的颓唐竟成了开场时的幽默。我知道他曾经是个人物。当过兵、做过官。

又接了一位伯伯上车的时候,前排的叔叔已经跑到后排和我挤座位了。言谈里的骄傲依旧停留在当年。穿进我曾经就读过的中学前的小巷的时候,叔叔说:

“我曾经在这里打过架,那小子被提到公安局,他妈抱着我的腿求我,我说已经交公了,我也没办法。”

我不置可否地听着,想着人怎么可以把事情做得这么满。

“洋洋妈还劝我不要得罪人,我想反正是得罪了,不如得罪到底。”

叔叔是得意的。我嗅得到他之前酒局身上残存的酒气。

叔叔听闻舅舅要载我去买车票,当即给他的妻子洋洋妈打电话让她帮我找熟人订票,我接过他递来的手机推掉了。我想起我那个也喜欢助人包揽而不顾及后果的爸爸,同样是军人,雷锋精神就可以这么在麻烦其他人的基础上潇洒挥霍么?我不赞赏,却也觉得他们可爱。

舅舅载我到车站,叔叔非要跟。两个人看我在自动售票机上取完票,我的事情告一段落。

他们一干人等是要去办事情设酒局的,我被告知可以在楼下点餐。看他们上楼了,我告辞了那个殷勤的服务生,一个人出来游荡。我不曾到过明水的这一地段,走出这家叫做“苗岭竹荪”的餐馆,我在对面的东方冷库看了看手表,标价的昂贵没有给商品添出一丝气质,反倒成了一种滑稽。我出来顺着路边走,是下坡,会有街巷游荡的惬意。等我看到那片水域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走了多远,水域周边是游玩的人群,我一个人挑了没人的地段走,一片树林的地上是白色的石子,我拨了瓜瓜的电话,好像我是有资格和权限给他打电话的,但是我们中间隔的总像是不仅仅是距离和空间,还有彼此看得清楚的隔膜,是我想太多,还是诚如我所想,我当时搞不清,那我现在更无从搞清。只是找不到自己想要的。十几分钟我兜兜转转在芦苇丛边,人迹早就不见了。我望见一艘废弃的铁船,被铁链锁在岸边,我踩在船头,船体开始摇晃,在水面上静静漂移。我和小朋友在通话。是我太傻,总觉得在另一个世界里有个生病的小孩子,虽然有足够的尖锐和资本可以活得好像比大家都好,可是那是伪强大。我以为他是个害怕好人的伪坏人。声音并没有太大的出入,可以从偶尔字眼的坚硬里听到锐利的锋芒,也可以听到对有些事些许的满不在乎,还可以听到与人的小孩子会有的生涩。而我仅仅是个站在破船上的傻瓜。

我想念人世,就像我总想念自己,一个人踱回去,在街角看到卖葫芦的大婶,眉眼慈祥。我喜欢葫芦身上的图案,大婶说是烙上去的,有石榴子,有飞鸟,有我看不懂的字,葫芦不都是圆的,还有凹陷有致的酒壶形体,我挑了一个烙着石榴的椭圆的小葫芦,想着可以送给那个叔叔。而我左手烙上的伤痕已经干涩。

走过舅舅他们吃饭的餐馆,我走进旁边的酸奶吧。浅绿边的淡黄色座椅,桌边靠着的杂志里有《小说月刊》,我点了杯七彩冰粥,翻了池莉的一个中篇。冰粥还好,故事里的女子也都足够美,困意竟这么漫上来了,等我回头望窗外的时候,外面已经是夜了。出了酸奶吧,我乖乖去餐馆一楼等,一个姐姐倒给我一杯热水。等,一个人等,好像是我人生里不断上演的戏码。

往回返的`时候,那位伯伯告诉我,我爸爸曾经是他的学生,而我和我爸妈的脾气秉性很像。我不能了然大晚上昏暗的街灯下戴着帽子的我怎么告诉了他这些信息。倒是那位叔叔两次试图摘掉我的帽子。车上叔叔一身的酒气,却还在想着我摘帽子的事情,说:“即便是头发没梳,那不戴帽子也自有窈窕淑女的风范。而你现在戴着帽子算什么呢?”如他所愿我摘掉了。他竟又说:“这就是了,不然你说庄生晓梦迷蝴蝶,到底是庄生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庄生。到底是我认识你,还是你认识我。”

我把小葫芦递给他,他让我帮他戴在他耳朵上才肯收,当真就挂在耳朵上了,他也不摘,我只好帮他摘下来。他是表姐的亲舅舅,我当是也该称呼他舅舅的。他的手指划过我的刘海,我在他的醉眼和略有花白的头发里看到一个过气的男子汉的欣赏的目光。我真心觉得所谓的男人都被遗弃在上个世纪,成为了过去式。而在我的青春年岁里,周围只能是男孩子。

和叔叔别过,舅舅送我到家。看到老非给我的文章评论说是没了往昔的悠然,添了无奈的纷烦。我是懊恼的。我想起小朋友说我的话,也许我真没有资格活得这么虚幻。可是又有谁能说我活得不真实。心力有限,可是不想妥协。要么纯粹,要么死。所以生命大可消耗和透支,而不能对不起我的小文,一点都不能。在离开的夜晚,期待着今日的朝夕,我不匆忙也不无奈地码完我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的这一篇。

篇5:回家,离家散文

回家,离家散文

曾经有一段时间,繁重、超负荷的学习和工作使我焦头烂额。走得远了,走得累了,才知道家是圆心,而我们无论到何时都是圆上的一个点,我们离家越远,家对我们的离心率就越大。回家的渴望又让我热泪满眶。初离家时的那种感觉让人刻苦铭心。

我其实是个恋家的孩子,实在经不起聚聚散散。因此就不敢不回家。春节是不能不回的。于是背起大小行囊,乘上通往火车站的公交车。到了,眼前的景象让人心里又温暖,又心酸。有人说过:不到火车站,你永远不会知道中国十几亿人口聚集在一起是什么概念!如果你春节没有回过家,你永远不会知道,家的魅力到底有多么大。

一般情况下,提前三个小时排队,才能准时进站。候车厅里不是肩并肩,也不是手挨手,而是头碰头,脚挨脚。小孩的哭声,大人的交谈声,混杂着五湖四海的口音,听来别样的温暖。终于可以剪票进站了。拖着笨重的行李,在人群中被别人推着走。看见火车了,家仿佛就在眼前,寒冬腊月的天,有汗从额头渗出。

路上一切都是那么的熟悉,一样茂密的林荫道,一样满是雾霭的青山,近了,家的气息越来越浓,心跳也愈发的加速,车子经过市区看到的路人竟是如此的似曾相识,我打开车窗,灌录耳膜的音符是那熟悉的乡音,虽然已经不大能说和听得懂了,但还是如此的亲切,感觉如此的自然、清新。来了,我回来了。我回家了。一个人在街头晃悠着,家乡的空气确实不一样呀,有种与众不同的气味,恨不得重重吸上几口

春节很快就过完了。带着厚重的情感,又一次踏上旅途。不能回头,我的眼泪止不住。离家的日子,家在心里,是最温馨的港湾。正月十五,我的假期到了,当我依依辞别父母亲时,我不经意间竟发现母亲眼角的湿润是那样的清清,父亲的爽朗里有些淡淡的思愁。是的,儿行千里,父母岂不关心;当那落寞的小村庄淡去,我似乎明白了一些 回家过年 的内涵,温馨的亲情最美,伟大的父母之爱最真;当列车缓缓启动的刹那,我透过车窗看一眼小城,我知道,我的根在那个山村,在那里有我永远的牵挂和最真的梦。

儿时对过年的激情慢慢散去,生命便需要像家一样的港湾。那港湾寂寂地泊在心灵深处,让自己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疲惫后都会有一处歇息之地。那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自己梦想在无聊的张望中再次悄然滋长的沃土 一个人背起一袋子的祝福和期望,告别熟悉的故乡,眷眷地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在这举目无亲地方,寻找着生活的坐标,思乡之情总是油然而生。

仰望天空,吐一口气,变成了白烟,就像那淡淡的忧郁,散发,然后消失在周围的空气里,让自己安静下来。山高山有魂,树大树有根。漂泊在外的人,对于春节最是情有独钟。无论你远在天涯海角,无论你离家千山万水,都难以割舍那份回家过年的浓郁情怀。

回家过年,给家一个团圆的氛围,给父母一份平安的传达,给朋友一份思念的补偿,给自己一个重整旗鼓的调整,让亲情流连于返程的'旅途中,让亲情蕴涵在春节的祝语里,这样的感觉真好。回家过年,是天下父母对儿女们的挂念。操劳一年后一家人的团圆,儿女们在外学习工作的辛苦,事无巨细,点点滴滴都在父母们的心间,只有看着孩子们健康平安地站在自已的面前,所有的牵挂,所有的劳累才会烟消云散。脸上才会绽放出光彩和笑颜。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带着一年的辛苦,带着一年的疲惫。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带着一年的努力,带着一年的收成。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带着一年的思念,带着一年的挂牵。回家过年,回家过年

在漂泊异乡的日子,是风雨交织的日子,是酸苦交替的日子。当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淹没,当越来越多的事情让我困扰。于是,我彷徨,我失意,我迷惑,我无奈,我身不由己。只能偶尔在无人的暗夜里,躲在无人的角落里默然哭泣。那时那刻,对家的奢望,便是一种涌动不止,抓肝挠肺的情绪。

此刻,华灯初上。我拖着疲惫的步伐走过城市宽宽的大街,和窄窄的小巷,像个孤独无依的孩子,借着街灯忽明忽暗的光亮,寻找着通向幸福家园的路。生活有太多的沧桑太多的无奈,也许我太懦弱,也许我不够坚强。面对种种挫折,只会一次又一次的逃避。伤过的地方己不再痛,只是那个痂疤仍旧很醒目,似乎在讽刺着我的失败!

在外面漂泊了多年,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转悠了很久,依旧没有将这个喧闹的城市当作自己的家。我知道自己在这个城市的角落里,也有一个窝,那里也有一张可以让自己歇息的床。可是,那只是一间客房,只是我暂居的处所,一所漂泊异乡的驿站。我只是个客人,心的约定将无法让自己成为这里主人。

又是一个十五月圆日,夜空中那轮高挂的明月,能寄托多少游子切切的思乡之情呢!

篇6:老大再就业散文

老大再就业散文

时光飞逝,转瞬即逝。我的同事王老大已退休近三年时间。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退休不久,便再次上岗“就业”。

这个王老大本是武汉铁路局荆门桥工段的一名退休职工,与我是同事加老乡关系。之所以尊称他老大,不仅是因为我们一批入路的他年纪最大,更主要的是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到位,细微之处见真章,否则,也难以服众。,他光荣退休。记得光棍节那天,他带着难舍的心情,从枝城坐火车到荆门办退休手续。我在机关上班,特意打过电话。由于列车晚点,错过了当天办手续的时机,见他着急的样子,我劝他“不急,正好一起叙叙旧”。晚上,我叫上几个兄弟,好好陪老大喝上几盅。由于我不胜酒力,好在其他人比较给力,才使他稍有醉意。酒后聊天,一眼看出他特别留念单位和朝夕相处的同事们的表情。是啊!一个人除了家庭就是单位,几十年的工作情结难以割舍,乃人之常情。况且,他身体好,口碑好,再干十年没问题。我着实替他有些不甘心。然而,人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记得,次日上午,他办完手续,就匆匆忙忙地要赶火车,也没留住。在刻骨铭心的记忆中,我送他进站,他将单位送的纪念品——一床毛巾被扛在肩上,快速地走着,当背影渐渐消失时,一股心酸涌上心头,多好的职工啊,就这样打发走了。他走后,我脑海里全是他的画面。当晚,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想法,很快完成了《老大退休》的散文,不久,分别被《中国作家网》等网站采用。这或许是对老大退休最好的安慰或礼物吧!

当年,老大退休在家不足三月,便按捺不住。于是,就四处寻找工作。然而,工作比他想象的还难找,一次次的碰壁,使他有些心灰意冷。可要强的他,并不死心。眼看时间一天天过去,工作还没着落。最后,他只好放下面子,在他搞建筑施工的堂弟手下打零工。由于是起早贪黑的体力活,生活、住宿条件差,工钱又低,他勉强撑了两个月,只好打道回府。此事,也是过了许久,我硬逼他才坦白。其实,对常人来讲,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也能过,而对老大而言,不仅仅是赚钱问题,更是生活得充实,同时,又能为儿孙们减轻生活负担。一开始,我们都劝他安心在家养老享清福。而他,宁愿放弃人间仙境(清江画廊沿边)养老,跑到繁华都市挣钱。这种付出,非一般人能做到。同时,见他累并快乐着,也就慢慢理解了。

12月28日,老乡帮老大在宜昌市中心医院门卫找到一份安保员的工作(门岗),月薪2300元,只管住。那里环境好,本以为他可以长期干下去。可好景不长,不到三个月,就因进出车辆多,扯皮拉筋的事多辞了。后来,又经人介绍,于3月2日,到香城尚都再次上岗(巡岗),重操旧业至今。老大在中心医院上班时,由于相隔有点远,很少见面。而自从他换新岗位以来,离我家仅一千多米的距离,不仅能经常见面,而且还可以举杯畅饮,好不开心。只是,他每次都是通宵达旦的夜班,当班不能饮酒,只能中午喝点,而白天他又要补觉,实属有点于心不忍打扰他休息。他每上四天班休两天,休息必回家。所以,约他喝酒还得把握好时机。我在外地工作,基本上每周回家一次。我每晚散步时,都会有意走到他上班的地方,遇到他,就停下脚步,坐下来和他说说话、聊聊天,特别惬意。而每次见他当班又要熬夜时,心里特别心疼。当初,我还笑他“再就业”“给儿子打工”,后来,见他那么辛苦,越发觉得可怜天下父母心,不仅笑不出来,而且更加敬佩他。经了解,他现在虽然每月只有2200元的工资,但是吃喝开销外,还能落一千元左右。也就是说,一千元,加他三千多元的工资,共四千多元的.收入,都花在家人身上,准确地说,大多数花在儿子儿媳和两孙子身上。他辛苦付出,为的是家人能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说实话,我干不了这工作,熬个夜像大病一场,几天没精神。盛夏,蚊虫叮咬,烦躁难耐;寒冬,寒风刺骨,受尽煎熬。这种辛苦程度,唯有上同样班的人才能深刻体会。我问他为何不当白班?他说“白班休息时间少”,回答让我无语。

老大一向为人低调,就连九十多岁高龄的父亲仙逝,也瞒着兄弟,面对埋怨和批评,他只是憨厚地一笑。他上班的地方,无人知道他是退休职工,都以为是他自称的“农民工”。而他的工作十分出色,叫干啥干好啥,毫无怨言地做好分内每件事。不仅如此,休息时,他还经常回长阳老家干农活,不知不倦地连抽转。老伴在枝城带孙子,他独自把仅有的0.8亩地打理得井井有条。按季节,分别种有黄瓜、豌豆、花生、包谷、红薯、黄豆、土豆等农作物。他说,花生又圆又大,红心苕又香又甜,等等,眉飞色舞的介绍,让我噎满口水。从他身上,让我看到了一个大写的“干”字,他用行动诠释了做才是得到的内涵,更让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吃苦耐劳的品格和精神。当然,类似他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但如此辛苦,又做得这么好的并不多。

在我看来,老大很辛苦,但他工作愉快,生活充实,内心喜悦,因此,再多付出也值得。虽然我无法替他分担什么,但是能经常看到他或聚一聚,一同分享快乐,也挺好。

好人总有好报。真诚祝福老大:保重身体、平安幸福!

篇7:散文:戚戚离家时

散文:戚戚离家时

年味渐渐淡去,又该启程远行了,还没来得及开口说声离别,娘的泪已湿透了这一条长长的离家路。

飘雨的早晨,丝丝缠绕着纠结的心房,纵是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为了生计,也只能收拾好行囊,拜别爹娘,又去他乡。站在门槛间,一只脚留在家里,一只脚跨出门外,一只脚踩在家的温馨上,一只脚要去丈量远方的山高水长,留与走,只是一步之间,却如此艰难,远方太远了,爹娘太老了。

娘小声的哭泣,汽笛长长的催促,心已然碎了。这些年不停地走哦,爹娘不停地老哦,无情的岁月染白了曾经满头青丝的娘亲,佝偻了慈父曾经强壮的身躯,而当初青梅般的我也已人到中年。望着白发双亲,无语泪千行。若如可以,真想就此停住漂泊的'脚步,守候爹娘最后的时光,若如可以,哪怕天遥地远,也将父母带在身边一路同行,至少可以少了一份担忧,至少可以少了一份牵挂。奈何,奈何,前路山高水险

,只怕去时路上风雨吹打多病体弱的双亲,奈何,奈何,爹娘垂垂老矣,只怕故土难离,适应不了外面斑斓的世界。

短暂的相聚时光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这种日子写满了温馨和快乐,这种日子是漫长的一年里堆积而成的期盼,这种日子没有金钱名利的掺杂,清清爽爽,干干净净。吃饭时为爹娘盛好饭,晚饭后为爹娘打好洗脚水,为父亲刮一刮稀落的胡子,为母亲染一染满头的白发。爹摆动着头,任剃胡刀在他苍老的脸庞轻轻划过,娘象大姑娘一样静静望着镜中的自己,看头上的白发一丝丝变黑。此刻的爹娘象小孩子一样争着照镜子,你埋怨我一句,我念叨你一声,你调侃他脸上的褶子,他取笑你在强留青春,嘴上斗着,脸上笑着,父亲开怀的笑仍旧有几分当初的豪迈,母亲的笑仍然荡起一抹羞涩的红霞。摸一摸爹那洁净的下巴,看一看娘那满头白发变成青丝,不由地百感交集,岁月不饶人啊!艰辛与磨难苍老了父母曾经年轻的容颜,一道道深深的纹痕,是一个又一个为了儿女付出的沥心沥血的故事。

晚上一家人围火而坐,道道乡间邻里,说说外面见闻,看看春晚节目,桌上摆满了瓜果糖食,你给她削一个苹果,它给你剥一个橘瓣,待到新年的钟声敲响了,打开大门,一家人奔涌而出,把美丽的烟花送上夜空,炸开了幸福的花朵,散落下是种种期许的祝福。这一幕,其乐融融,这一幕,温馨祥和,这一幕,送与远方我路上,这一幕,温暖我在异乡漂泊的孤寂岁月,来日魂牵梦绕的念想。

要走了,再迟就赶不上南去的火车了。该走了,远方已在召唤了,那里有梦想中的锦绣前程,那里有我的疆场。

行囊里装满了爹娘准备的好吃爱吃的东西,行囊里也装满了爹娘的叮咛。要如何如何,要怎样怎样,去年说过了,今年又一样,年年皆如此,可为何总觉得没听够,总觉得还想听呢?多想再听一听父亲讲诉他那些战火烽飞的故事,多想再听一听娘亲絮叨她那些家长里短,这一去,又将是漫长的一年,爹娘苍老的声音只能在无数思念中空空回荡。这一去,千山万水,风雨中门前送儿的双亲,相互偎依老泪纵横,挥动着干枯的手臂,站成了一幅苦难的风景。

快步向前走去,不敢回头望,怕一回头再也迈不动离家的双腿,怕一回头,看见爹娘的眼泪成殇。奈何这世间有悲欢离合呵,好怕,好怕,怕在走后的日子,那风中搀扶着的身影哪一日就落单了,哪一日就只有爹没有娘,只有娘没有爹了。念及此时,心如刀割,千情万意,只在心底化为无声的祝福,愿爹娘健康,愿爹娘安好,愿来日等待儿归来的巷口,依然有爹有娘。

篇8:离家之后优美散文

离家之后优美散文

离家之后,很多不曾留心的事情才会想起来。不由自主地想念家中的一切,带着复杂的心情独自面对眼前的陌生。

——题记

小时候,因为顽皮,还屡教不改,常常被父母责备。厌烦了父母的管束,就有种离开家和父母的想法,想象着没有父母在身边的生活是自由的、轻松的,却不敢付诸行动,继续在父母的严厉管教下长大。

要去外省上学的时候,想着终于能摆脱唠叨且严厉的父母,着实开心得很,一点都没有悲伤的感觉。夸下海口说已经长大了,可以独自搭车到学校报道,就一个人提着行李挥别了担忧的父母,潇洒地登上了火车。怀着快乐的心情看着车窗外陌生而美丽的风景,享受着自由的感觉,心里想父母真是爱操心,自己一个人完全可以好好的。

下了火车,才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去学校。带着一大箱行李傻傻地站在火车站外,挣扎了一会儿,终于决定花钱坐出租车。只有五分钟的.车程,却被司机坑了好几十元,自认倒霉地拖着行李走进了学校。东奔西跑了两个小时,总算把报道的手续办完了。看着别的同学都有家长一路陪同,心里有些酸酸的。

来到宿舍,看着空荡荡的木板床和书桌,有点不知所措。以前都是妈妈给自己铺床和收拾东西,自己几乎没有做过,不知道该从何下手。看到其他几位室友都快要收拾布置好了,着急地取出床垫、棉被、枕头等寝具,笨手笨脚地铺上木板床。要挂蚊帐的时候,更是手忙脚乱,弄得一团糟。室友们看不下去了,就上前提供帮助。等收拾好东西,已经累得倒在床上了。

和室友们一起到饭堂吃饭,嫌弃地看着饭堂里提供的饭菜,最后不得不选出一两样看上去还能接受的菜,盛了饭有一口没一口地吃着,想念着妈妈做的美味菜肴。想到接下来的日子都要在饭堂吃这些菜,不禁有些郁闷了。

吃完根本没吃多少的晚餐,回到了宿舍,突然不知道该干什么。平常吃完饭都会和爸爸一起看新闻,一边吃水果一边讨论时事,有时还会一起玩网络游戏。室友们有的看书,有的玩手机,有的讲电话,只有自己坐在椅子上发呆。

到了熄灯的时间,宿舍一下子变得漆黑和安静。想起房间里那盏小灯,散发着柔和的光线,还有父母压低声音的交谈。这十多年来都是在那样的灯光和声音中入睡,从未尝试过如今的黑暗和无声。

对比今天的混乱,不禁怀念之前父母的照顾和关爱。当初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要到省外求学,完全没有想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一心只想着离开父母的自由感觉。但是既然选择了来这里,就要坚持,总是要学会独自长大,独自面对困难的。

离家之后的第一个晚上,带着对父母的想念,坚定了一颗迷茫不安的心,阖上了眼睛等待第二天新生活到来。

篇9: 离家的滋味散文

离家的滋味散文

少年不知几多愁,只是未到伤心处,叛逆时期,我们的想法都胆大妄为,从不顾及家人的感受,只希望离家人远远的。心想,离得越远越好,这样的话,我们就自由了,再也不受约束了,长大了渐渐的明白自己的想法。

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母亲,但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一面。记忆里的母亲是严厉的也是慈祥的,人们都说慈母严父,在我的影响中,是慈父严母,母亲时常训斥我,小时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记得在上初中的时候,不善言谈的我,从不奢望爸爸妈妈在到赶集的时候,来学校看我,每次看着别的同学的家长给他们带来好吃的,或来看一下他们在校的情况,而我每到这个时间,我就快快的去临时做饭的出租房,由于不爱吃食堂的`饭菜,并且,食堂的饭菜质量不是太好,也为了在遇到特殊情况情况下有个落脚的地方,爸爸就在离学校不远处租了一间小平房。每次在去出租房的路上,我就希翼家人会来,然后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或者从家里带一些我最爱吃的饭菜,心里惶惶的,也雀跃的,当我看到那间房子的火炉子的烟筒没有冒烟的时候,心渐渐的凉了。

坚强的我,泪滴在眼睛里打转,强忍着不让它涌出来,心里淡淡的忧伤,他们应该很忙吧,家里还有一大堆的事情需要处理,抽不开身,总是用一大堆的理由来搪塞自己落寞的心。

渐渐的长大了,心里的落寞也越来越深了,即使身边有一大堆的朋友陪伴着我,心里仍旧空落,亲情是什么也代表不了的。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道尽了无数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身在异乡的我,只有在电话和通讯软件里倾听家人的声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想起儿时,想起父母,想起故乡,想起故乡长眠的亲人,时常有些许淡淡的乡愁,以及那份看似不深却又不浅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我的心里就觉得好沉、好沉!鼻子好酸好酸。

篇10: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散文

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散文

我考上高中的那一年,在整理好行李准备去坐车时,奶奶一改往日的严厉,拉住我,给我10元钱,说:“拿上坐车吧。”我说:“爸爸给了我买票钱。”“那就当生活费吧!”我又推辞时,她一下子就急了,大声说:“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拿着,应个急。”当时,我竟然有些不知所措,慌乱中接过那被压得很平整的纸币。“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当时回味奶奶说过的这句话,总觉得这位头发斑白的老人,更像个哲人。

年少时的认知总是很单纯,直到后来读到台湾女作家琦君的《泪珠与珍珠》中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我才理解了“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之于奶奶的意味。

奶奶和我们村大多数老人一样,不识字,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只不过与她们不同的'是,奶奶不是本地人,她的老家在兰州。在很年轻的时候跟着来到爷爷的家乡。打我记事起,就记得她说话时还带有她家乡的口音,她会把“水”说成“痱”(谐音),把“我”说成“沃”,小伙伴还因此嘲笑过我。从父亲那里得知,爷爷去世时,奶奶只有29岁,我只知道她含辛茹苦把4个儿女拉扯成人,但我无从想象在那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年代,她这个失去了家庭支柱的外乡人,遭受了怎样的白眼和嘲笑。也许正因为她备尝艰辛,所以,她变得坚强,对儿孙们的要求更严格,也比别人更能真切体会“外乡人”的滋味。“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奶奶不会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她浓浓的乡思和她半生的艰难,却有着最真实的经历和感受。人总会长大,有离开家的那一天。距离可长可短,但总归是离开了自己曾经生长的地方。我从在外求学到工作,虽然离家并不是很远,但每当夜幕降临,看着万家灯火,就会想起家乡的夜空,老屋子里昏黄的电灯。少不了有种落寞之感,觉得自己就是个外人。

从书中读到过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也读过欧阳修的“人情重怀土,故乡安可忘”,他们离家的原因各异,但却有共同的情结——思乡,司马迁曾说过“人穷则反本”,他们定是饱尝了“外乡人”的寂寞孤独之后,油然而生出这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奶奶曾不止一次对我说起她儿时的趣事,她的故乡,从她那半眯着的眼睛中,我读出了她对家乡的无比思念。

离家一步就是外乡人,而她这一离就是几百里,几十年。如今,奶奶已去了另一个世界,她在尘世遭受了太多磨难,我只能祈祷她在那个世界里能魂归故里,少些漂泊和孤独。

篇11:行业老大在做什么散文

行业老大在做什么散文

作为全球快递业的老大,拥有300亿美元资产、年营业收入达500多亿美元的UPS(联合包裹服务公司),一直被外界看成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强的一家货物包裹承运商和快递商。

他们在全球有多达1.7万个全自动传输带,44个无缝隙链接的海陆空码头和站点,拥有上百架运输飞机和上万辆货车,还有为数不少的轮船。

如此雄厚的实力,让同行们艳羡,也充分保证了他们的速度和品质。

而UPS实力最有力的证明则是2001年“9·11”事件的发生。当天,美国航空部门施行了禁飞规定,所有的飞机都不允许在美国上空起飞和降落。面对如此棘手的突发事件,从没有做过此类预案的UPS美国分部立即启用了近千辆大货车,让它们代替飞机,迅速将快递的物品送到收货人的手中,让人惊讶的是居然没有丝毫失误。

快而准,一直是UPS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外界认为UPS之所以能当上快递行业老大的原因。然而,UPS自己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说,那已经不足以代表UPS了,他们的`未来靠的是高度的协调力和帮客户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进入21世纪的那天起,UPS就开始偷偷做一件事情——把自己打造成全球一流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供应商,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货物包裹承运商。做这件事的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客户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竞争力。

UPS一直在分析,客户的货物早上到和下午到,其重要性有什么不同;客户每年的出货计划是什么样的;未来的物流发展又是怎样的……通过探究,他们发现很多问题,于是便着手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并最终在2003年出台了自己的物流运输配送分析系统,帮助客户实现最优化的物流运输。

比如,一个集装箱的衣服,客户需要在半个月时间内,从中国温州运送到美国纽约,假如让一家快递公司来送,他们会动用飞机,一到两天便能送到,但是成本太高。如果用一家通过海路运输的物流公司,成本会很低,但是路上耗费的时间又太多,无法达到两全其美。UPS发现这个问题后,立即研究出解决方案,他们会根据客户的需求,用海陆空联运的方式,在不同的路段选用不同的运输方式,这样不但能保证准时将货物送到,而且能最大程度地降低客户的物流费用。

为了给客户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除了物流运输配送分析系统外,UPS还建立起一系列的其他配套系统,组建了完成这一系列系统的5大分公司。

第一个是物流公司。任务是帮助客户设计物流的位置、分布点,以及在运送中如何设计和码放货物,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效率,减少物流成本。

第二个是理财公司。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全球贸易化的理财计划,UPS利用自身在世界各地都有渠道和资源的优势,提供担保,帮助跨国企业实现异国贷款和融资。

第三个是运输公司。通过海陆空一站式的物流服务,帮客户以最佳的形式运输货物,保证既准时又可以尽可能地节约费用。同时,还让客户能随时跟踪到货物。

第四个是清关服务公司,专门帮助客户加快货物过境的信息流和资金流,以避免因为手续不全或信息不对称耽误货物的正常过境。

第五个是维修配件公司,如果客户的设备出现问题,比如某个配件坏了,UPS可以利用它在全球都有分点的优势,帮客户把配件快速进口过来,同时负责帮客户安装和修理。

通过组建这5个多元化的公司,UPS成功建立起供应链方案的解决系统,最终达到了帮助客户实现全球贸易一体化和同步化的目的。

国际大宗物流隔月到达曾是UPS的竞争核心,以体现它速度快的优势。但是如今,服务客户,帮助他们解决供应链上的问题则变成UPS的核心,也就是全力帮助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之所以发生如此大的转变,是因为在UPS看来,只保证速度上的优势迟早会被对手赶上甚至超越,但全方位地服务客户却难以被超越,这就让他们提前摆脱了快递业同质化价格竞争的泥潭,同时也让客户永远离不开UPS。

UPS之所以能够成为行业老大,是因为他们不仅仅是在做快递。

相关专题 散文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