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多睡午觉身体棒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多睡午觉身体棒”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共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企业信用从现代商业角度讲,包含了经营信用、资金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等多项内容。目前,信用缺失是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有:抽逃资金、拖欠帐款、偷税漏税、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标侵权等。因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信息化在企业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合法采集、分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并合法传播或经营经处理过的上述数据,从而将许多封闭和分散于各个部门和系统的信用信息整合、对外开放或披露,以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使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通讯共享社会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个部分。而企业信用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管理,一是中介机构对信用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三是信用行业自律和它对内部成员的管理;四是政府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企业信用问题,改革开放后,企业和社会才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个时期,我国才产生了企业征信。直到80年代后期,资信评估机构和资信公司才在我国显现。从目前来看,信用中介机构的市场需求有限,大家对其知之甚少,并且这些中介机构的供信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就现阶段而言,信用中介机构尚未形成规模,其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也收效甚微。而我国企业内部也缺乏一些最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三角债就是很好的证明。至于信用行业自律恐怕就更难起效了,现在许多行业协会乐此不疲的是向大家收取会费,而落到实处的却微乎其微。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抓好前三种信用管理途径的同时,更多的还应是考虑政府如何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这一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的职能分工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涉及企业信用信息化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工商、税务、统计、银行、法院、公安经贸、技术监督、海关、计划委员会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单单靠其中的某个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数据共享,才能全过程、全方位地对企业的信用实行监管。工商部门在此过程中,运用工商法律所赋予的职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一、客观准确地录入涉及企业信用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除工商之外的其他行政机关、金融机构、法院工作中形成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工商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制度获取这些信息并将其录入电脑。第二是企业自愿提供的涉及其信用方面的部分信息。主要为企业获取的各种资质等级、认证、信贷信用、荣誉称号及有关的经营信息等。第三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时获取的信息,包括:1.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的设立、变更、歇业、注销登记时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但工商部门必须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为建立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体系打好基础。2.年检也是采集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渠道。年检时,企业提交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许可证复印件、审批复印件、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为工商部门及时采集信息提供了基础,这些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的评级至关重要。3.工商部门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获取的企业财产抵押、合同履行、商标信誉、失信违法行为等信息也是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层开放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对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分不同情况向社会披露

对企业信用信息开放程度的理想状态应是“全面披露、完全透明”,但鉴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如果不加规范地披露定会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信息披露的范围必须加以规定。工商部门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将涉及企业登记事项、企业自愿提供的资质等级、认证、荣誉称号等信息和企业的重大违法信息以及其他行政、司法机关提供的企业被处罚记录、失信记录等作为一类信息;将企业年检中提交的盈亏、资产负债等信息作为二类信息。对于一类信息,允许公众查询;二类信息在征得企业同意的情况下,也可向查询人个案披露。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手中掌控的信息,也可对企业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对那些B级年检通过的,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要求限期整改的,被行政处罚的,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建议加强监控的要进行重点监控。此举的目的在于使登记机关和办案机关了解企业被监控的原因和被监控的措施,从而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时有所参照,并以此提高企业的信用警惕度。本网版权所有

三、加大宣传,培育企业的信用意识,扩大企业的信用需求

当今社会是媒体高度发展的社会,舆论监督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达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工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与媒体联合,既要宣传正面的,也要给某些信用差的企业曝曝光,让企业真切的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失信成本的巨大性,使失信者难以生存,守信者发展

信息化与企业信用体系建立

企业信用从现代商业角度讲,包含了经营信用、资金信用、质量信用、完税信用等多项内容。目前,信用缺失是企业经营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它已经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主要表现有:抽逃资金、拖欠帐款、偷税漏税、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标侵权等。因此,企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已迫在眉睫。信息化在企业信用体系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就是合法采集、分析企业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数据,并合法传播或经营经处理过的上述数据,从而将许多封闭和分散于各个部门和系统的信用信息整合、对外开放或披露,以提高企业信用信息的透明度,使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交流、通讯共享社会化,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现代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三个部分。而企业信用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其进行管理,一是中介机构对信用的管理;二是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三是信用行业自律和它对内部成员的管理;四是政府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实行的是计划经济,那时候根本就不存在企业信用问题,改革开放后,企业和社会才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也就是这个时期,我国才产生了企业征信。直到80年代后期,资信评估机构和资信公司才在我国显现。从目前来看,信用中介机构的市场需求有限,大家对其知之甚少,并且这些中介机构的供信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因此,就现阶段而言,信用中介机构尚未形成规模,其对企业信用的管理也收效甚微。而我国企业内部也缺乏一些最基本的信用管理制度,三角债就是很好的证明。至于信用行业自律恐怕就更难起效了,现在许多行业协会乐此不疲的是向大家收取会费,而落到实处的却微乎其微。因此,就现阶段而言,我国在抓好前三种信用管理途径的同时,更多的还应是考虑政府如何加强对企业信用管理这一问题。

根据我国政府的职能分工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涉及企业信用信息化管理的部门主要包括工商、税务、统计、银行、法院、公安经贸、技术监督、海关、计划委员会等。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单单靠其中的某个部门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大家通力协作、数据共享,才能全过程、全方位地对企业的信用实行监管。工商部门在此过程中,运用工商法律所赋予的职能,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主要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一、客观准确地录入涉及企业信用的各种信息

这些信息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是除工商之外的其他行政机关、金融机构、法院工作中形成的涉及企业信用的信息。工商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制度获取这些信息并将其录入电脑。第二是企业自愿提供的涉及其信用方面的部分信息。主要为企业获取的各种资质等级、认证、信贷信用、荣誉称号及有关的经营信息等。第三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时获取的信息,包括:1.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的设立、变更、歇业、注销登记时获取的第一手资料,但工商部门必须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规范性进行严格审查,确保为建立企业经营信用信息体系打好基础。2.年检也是采集企业经营信息的重要渠道。年检时,企业提交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许可证复印件、审批复印件、年检报告书、审计报告等为工商部门及时采集信息提供了基础,这些信息的获得对企业的评级至关重要。3.工商部门在日常巡查过程中获取的企业财产抵押、合同履行、商标信誉、失信违法行为等信息也是企业信用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分层开放企业信用信息资料库,对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分不同情况向社会披露

对企业信用信息开放程度的理想状态应是“全面披露、完全透明”,但鉴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立法还很不完善,如果不加规范地披露定会带来许多其他方面的法律问题,因此,对于信息披露的范围必须加以规定。工商部门可以将收集的信息进行分类,将涉及企业登记事项、企业自愿提供的资质等级、认证、荣誉称号等信息和企业的重大违法信息以及其他行政、司法机关提供的企业被处罚记录、失信记录等作为一类信息;将企业年检中提交的盈亏、资产负债等信息作为二类信息。对于一类信息,允许公众查询;二类信息在征得企业同意的情况下,也可向查询人个案披露。

与此同时,工商部门通过手中掌控的信息,也可对企业分级管理、分类监管,对那些B级年检通过的,被工商部门立案查处、要求限期整改的,被行政处罚的,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建议加强监控的要进行重点监控。此举的目的在于使登记机关和办案机关了解企业被监控的原因和被监控的措施,从而使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时有所参照,并以此提高企业的信用警惕度。本网版权所有

三、加大宣传,培育企业的信用意识,扩大企业的信用需求

当今社会是媒体高度发展的社会,舆论监督在这个现代社会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安达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工商部门在必要的时候,可与媒体联合,既要宣传正面的,也要给某些信用差的企业曝曝光,让企业真切的认识到信用的重要性,认识到失信成本的巨大性,使失信者难以生存,守信者发展

壮大,改变现在“失信者有利可图、守信者无利可得”的局面。

总的来说,企业信用机制的建立离不开整个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多层面、全方位地推进,在此过程中,必须加强立法,改革和加强执法,还要改进和强化行业协会及中介机构的作用,必要时,更要有舆论的介入,因此,企业信用建设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我们相信,通过企业信用的信息化,一定会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好。

篇2: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主要是信用行为的监管。提高企业公平、公正的信用水平是工商部门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框架、作用及规范做初浅的探讨。     一、工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     1、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入世的需要。     随着加入WTO,我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培养遵守国际规范、规则的意识,特别是建立信用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入世,企业同样要入世;政府要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企业同样要按国际贸易规则经营。世贸组织规则中强调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政策透明度原则,其核心是国家信用原则,全球的自由贸易靠的是信用,维护国家的利益靠的是作用力。要更好的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工商部门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2、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倒台的。维护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行为监管,将不遵守国家法律和经营道德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使诚信企业得到保护。     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工商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4、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工商部门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工商部门担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市场信用是市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主动而不被动,自觉而不盲目的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作。     二、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     根据工商部门所担负的职能,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合同监管、市场行为规范、信息透明和接受社会监督。     1、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中的信用管理。市场主体的登记是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它是确保企业信用的基础。登记注册的信用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名称使用管理。企业名称登记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使用过程要体现企业信用制度。二是企业的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履行民事责任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的实力,同时也代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商业信用的能力。加强对企业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的审查管理,查处企业虚报、抽逃注册资金行为,是保障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三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信用行为的审查。四是对企业法人代表信用资格的审查。规定了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五是对企业经营期限的信用审查。六是对企业章程的条款审查,体现企业诚实信用,按所订立的章程开展经营活动。     2、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企业信用往往是通过履行合约来表现的,合同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工商部门根据《合同法》对企业订立的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对合同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欺诈虚假合同进行查处。指导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保护恪守合同条款、诚实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应用自己职能,收集企业履约能力、经营状况,失信记录及违约行为的情况,为企业签约提供服务,减少企业签约的盲目性,防止上当受骗,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按市场规则运行的进程。     3、加强日常监管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这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企业信用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日常管理,才能逐步实现。围绕监管职能,我们一是要加强打假治劣的力度,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制假售假已成为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公害,假冒伪劣行为说到底就是不讲信用、不讲道德,不惜破坏市场秩序,追逐暴利的行为。信用环境的恶化,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秩序混乱,经济运行不畅,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迫切需要我们加大打击力度,使制假售假行为无处藏身,净化市场环境,净化企业信用行为。二是通过企业年检工作开展事后企业信用监管。在年检中有目的.地对企业的资本使用、资金流向、经营状况进行了解,对企业亏损金额、亏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警示和改进意见,加强企业信用的履行能力,同时向企业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经营情况,为上级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三是清理“三无企业”。三无企业是无信用能力的企业,它即没有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可能,又没有承担社会义务的可能,已经失去了市场主体资格,没有信用可言。     4、企业信息透明,接受社会监督。企业信用制度的建设、信用体系的建立,只有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近年来。工商部门大量的应用计算机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模式。广泛采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收集整理市场经营主体资格、履约能力、信誉情况、失信记录及违反法律、法规、规章行为等涉及企业信用方面的各种信息进行公开、透明地向全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用关系,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促时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 三、规范企业信用行为,保护公平竞争     1、当前我国企业不守信用的表现主要有:一是合同履约率低。据国家工商局统计,全国每年签定合同超过40亿份,而合同履约率仅有40%左右。二是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严重。利用签定合同搞欺诈、骗取钱财的行为屡见不鲜,企业因合同欺诈等违法行为的侵害造成损失而破产、倒闭现象数不胜数。三是逃避各类债务现象严重。采用各种手段逃避企业和银行的债务,使其他企业和银行遭受损失。四是市场交易行为严重不规范。由于缺乏信用,一些企业害怕上当受骗,非现货交易而不做,丧失营销良机,错过交易的最好的时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五是制售假冒伪劣行为突出,造成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上述这些不守信用的表现值得我们深思。     2、抓好企业信用行为规范,保护公平竞争。     市场经济在承认其主体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同时,也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其主体合法经营。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开展市场竞争的基本要求。守信用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手抓”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只有加强信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和国际接轨,这是入世新形势对每个企业的基本要求。规范企业信用行为,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工商部门要充分应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具体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宣传法规,帮助企业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当前要根据我国入世的新形势,加强对企业入世教育,帮助企业了解世贸,了解国际贸易规则,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要组织企业学习《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有关法规,提高合同履约意识、竞争意识、规范意识、诚信意识,增强企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自我保护能力和企业公平竞争能力。     二是以建设“服务型工商”活动为契机,开展信用服务,指导企业做好诚信。要在企业合同订立上为企业把关,防止合同欺诈和不履约行为;要在产品销售环节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三无产品”流入市场;要在经营信用度上为企业把关,防止企业投机经营不守信用行为;为企业讨回公道、保护合法权益服务;为企业追讨合同欠款服务;为企业宣传自己、创造信用环境服务。     三是加快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数据库的建立,发挥征信服务效能。工商部门在对企业登记和日常监管中积累大量的企业信用信自资源,如企业的资产情况、经营业绩、产品情况、商标使用、合同履约、签约动产抵押、投资等等,这些企业信息是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东西,我们应该把企业信用信息社会化。在法规的规定范围内,应用计算机网联技术,加快建立工商部门企业信用数据库,尽快使征信数据开放。征信数据规范为全社会所用,同时也使企业信用接受社会监督。在目前阶段,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服务的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企业的开业、变更、注销登记资料、资信情况、违法违规记录及商标使用、合同信用等记录通过工商互联网向社会开放,允许公众查阅,同时给每个企业都建立网上经济户口,实行电子监控。     (2)严禁失信人员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担任企业董事长、董事、经理、会计等,并建立电子档案。对失信企业在工商年检中给予处罚或划定为B级企业,限制企业行为,规范企业信用度。     (3)建立失信企业名单档案。在一定范围内,通过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充分披露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向社会曝光,让舆论谴责不讲信用者,接受社会监督。     (4)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提供信息,进行行业监督。工商部门要积极牵

篇3: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

浅谈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及企业信用规范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信用是整个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在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实践中,特别是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企业信用问题是当前经济活动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商部门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管主要是信用行为的监管。提高企业公平、公正的信用水平是工商部门整顿和规范企业行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归宿点。本文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框架、作用及规范做初浅的探讨。一、工商部门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意义1、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入世的需要。随着加入WTO,我国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冲击。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培养遵守国际规范、规则的意识,特别是建立信用体系,这是目前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政府入世,企业同样要入世;政府要按国际贸易规则办事,企业同样要按国际贸易规则经营。世贸组织规则中强调的市场开放、公平竞争和政策透明度原则,其核心是国家信用原则,全球的自由贸易靠的是信用,维护国家的利益靠的是作用力。要更好的规范企业信用行为,工商部门必须把握新的形势,改进监管方式,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2、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企业生存、健康发展的需要。企业的经济运行主要是靠信用来支撑,没有信用的企业最终是要倒台的。维护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打击不讲信用的企业行为,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是工商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工商部门通过对企业信用行为监管,将不遵守国家法律和经营道德的企业从市场中清除出去,使诚信企业得到保护。3、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有利于全社会营造讲诚实守信用的浓郁氛围,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工商部门推行信用监管,用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来使企业经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人人恪守经营运行规则,个个按章办事,造就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环境。对于推动“三个文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4、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工商部门监管职能的重要体现。工商部门担负着监管社会主义大市场的重任,市场信用是市场管理的核心。围绕着这一核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我们必须以创新的精神主动而不被动,自觉而不盲目的推进企业信用监管工作。二、工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根据工商部门所担负的职能,信用监管体系框架构成主要有四个方面:即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合同监管、市场行为规范、信息透明和接受社会监督。1、市场主体准入登记中的信用管理。市场主体的登记是确立市场主体资格的法律制度,它是确保企业信用的基础。登记注册的信用管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企业名称使用管理。企业名称登记应当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其使用过程要体现企业信用制度。二是企业的注册资金、注册资本。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履行民事责任的能力和企业经营的实力,同时也代表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承担商业信用的能力。加强对企业注册资金、注册资本的审查管理,查处企业虚报、抽逃注册资金行为,是保障企业信用度的.重要措施。三是对企业经营方式、经营范围信用行为的审查。四是对企业法人代表信用资格的审查。规定了无民事行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能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五是对企业经营期限的信用审查。六是对企业章程的条款审查,体现企业诚实信用,按所订立的章程开展经营活动。2、合同监管是工商部门对企业信用监管的重要手段。企业信用往往是通过履行合约来表现的,合同管理是工商部门的重要职能。工商部门根据《合同法》对企业订立的合同进行审查,监督企业履行合同。对合同纠纷进行调解、仲裁,对欺诈虚假合同进行查处。指导企业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保护恪守合同条款、诚实信用企业的合法利益。同时掌握企业信用信息,应用自己职能,收集企业履约能力、经营状况,失信记录及违约行为的情况,为企业签约提供服务,减少企业签约的盲目性,防止上当受骗,创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按市场规则运行的进程。3、加强日常监管提高企业信用意识。这是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企业信用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强日常管理,才能逐步实现。围绕监管职能,我们一是要加强打假治劣的力度,提高企业信用意识。制假售假已成为仅次于贩毒的第二大公害,假冒伪劣行为说到底就是不讲信用、不讲道德,不惜破坏市场秩序,追逐暴利的行为。信用环境的恶化,造成交易成本增加,秩序混乱,经济运行不畅,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同时败坏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国家形象,也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迫切需要我们加大打击力度,使制假售假行为无处藏身,净化市场环境,净化企业信用行为。二是通过企业年检工作开展事后企业信用监管。

篇4: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

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推进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形成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直接监管市场主体的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行为.我们在发挥自身职能,在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方面,应在以下三方面有所作为:

作 者:陈信保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刊 名: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英文刊名:STUDY ON CHINA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 COMMERCE 年,卷(期): “”(1) 分类号:F2 关键词: 

篇5:加快建立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体系

加快建立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体系

城市信息化已经成金江军   为提升和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城市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服务等功能的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将在城市中得到更为广泛和深入的应用。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和创新为基础的信息化给城市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因此,城市信息化是城市自身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内在要求,在21 世纪,城市的发展任务和模式必须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展城市信息化建设。

城市信息化是一个新事物,很多方面还处于探索,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及时总结示范工程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有利于更快地向更深、更广的方面推进。因此,要加快建立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体系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城市信息化进程。

自起,信息产业部就选择了规模不同、功能不同、特点不同、区域不同的城市开展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了一批基础条件好、对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比较高,有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先行一步,想摸索经验,逐步推广。各省区市应根据城市的基础条件和特点综合考虑,选择有代表性、具有典型意义的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11月,沈阳市被信息产业部批准列为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沈阳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和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沈阳市的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特别是近几年来,沈阳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信息产业部希望沈阳市根据城市发展实际需要,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尽快取得成效,并对周边地区信息化建设发挥示范作用。希望沈阳把制造业企业信息化作为重点,积极探索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途径,发挥城市优势,选准突破口,扎实推进,务求实效,加快沈阳市的发展。

截至20底,国家信息产业部共批准了国家城市信息化试点城市33个:大庆、成都、南海、杭州、广州、江门、包头、北京、桂林、柳州、扬州、南宁、贵阳、宁波、温州、张家界、石龙镇、南京、合肥、西宁、银川、长春、沈阳、大连、邯郸、深圳、绵阳、济南、东营、巩义等。

从试点的总体情况看,各试点城市均把城市信息化建设列为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工作,成立了有权威的信息化领导机构,综合协调全市的信息化工程,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支持信息化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了城市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因此,下一步还要继续推动城市信息化试点工作,并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上予以支持和安排。已批准试点的要继续试,积累经验,同时还要继续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代表性的城市进行试点。试点既可以是综合性的试点,也可以侧重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试点工作一定要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取得成效。

信息化试点城市的选择要同国家信息化重点任务相结合,数量上适当控制,使试点城市起到示范作用。要在工业、农业、信息服务业等领域在管理方面有特色;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条件;要有信息化主管部门,要有城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有可操作的实施方案。试点工作要作为该城市的一把手工程积极推进,并要得到所在省区市的重视和支持。

城市信息化建设要在经济发达城市和有特色的城市积极推进试点示范工作。试点城市的首要任务是抓好统筹规划,做好顶层设计,建好由信息基础设施平台、信息处理公共平台和信息应用公共平台组成的城市信息化框架体系。具体地说,就是要加快城市宽带网和用户接入网的建设,促进以IP技术为核心的“三网融合”;抓好重点数据库的建设和管理,强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抓紧制定推进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标准和规范,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加速传统产业结构和素质的提升;开展多种形式和多种层次的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城市居民信息化的意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技能;发挥城市自身优势,加速发展有特色的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提高信息化装备、系统集成和服务能力,为全面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打下良好基础。

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分为城市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电子政务应用示范、领域/行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社会信息化应用示范和城市信息产业示范基地6种类型,各个城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试点示范工程项目,上级部门要有意识地引导,使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经验共享,协同推进城市信息化。

在城市信息化综合应用示范方面,可以选择对城市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工程项目,如建立针对火灾、洪水、地震、传染病、犯罪等的城市应急指挥系统,保障城市安全;建立针对为广大市民服务的城市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方便市民生活;建设城市社会信用信息系统,为治理市场经济秩序和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等等。

在电子政务应用示范方面,可以在每个市政府直属部门按照轻重缓急启动一项电子政务示范工程,这些示范工程要有意识地进行分工,例如有的是政务网络建设、有的是政务数据库建设、有的是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有的是部门网站建设,每个部门都要总结经验供其他部门同类项目参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跨多个部门的协同政务系统应用示范,如港口城市的大通关就需要工商、税务、海关、质检等部门协同工作,如市场监管就需要工商、税务、质检、城管、公安、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工作;可以开展城市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示范工程,促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的增值服务;等等。

在领域/行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方面,可以结合城市的特色经济和当前的突出问题,选择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例如以石油、煤炭、金属等开采、加工的资源型城市可以重点开展矿业、能源业、冶金业信息化建设,旅游城市可以重点开展旅游行业信息化建设,港口或交通枢纽城市可以重点开展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以纺织为主导产业的轻工业城市可以重点开展纺织行业信息化建设;等等。

在企业信息化应用示范方面,一方面,可以针对全市重点企业分类选择应用示范工程项目,例如对若干大型制造企业开展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应用示范,对若干骨干零售业企业开展供应链管理(SCM)系统应用示范,对若干重点外贸类企业开展电子商务系统应用示范等。另一方面,针对广大信息化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平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共同的企业信息化平台。

在社会信息化应用示范方面,可以选择若干新建住宅小区开展综合性社区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如社区电子商务工程、社区物业管理信息化工程等。也可以选择若干街道办事处开展便民服务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如利用信息化方法强化街道治安的“平安街道”示范工程等。可以选择若干高档住宅开展家庭信息化应用示范工程,如智能家居应用示范工程、家庭安防应用示范工程等。

在城市信息产业示范基地方面,应该结合本市的经济结构、地理区位等实际情况,重点建设某一类型的信息产业示范基地。例如地处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东部地区的城市,可以重点发展计算机、集成电路、微电子产品制造业示范基

地;对于人才资源集聚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武汉等城市,应该重点开展软件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而且各个城市要形成特色软件产业,例如工业发达的城市可以重点开发企业管理软件,休闲娱乐产业发达的旅游城市应该重点开发游戏软件,教育产业发达的城市应该重点开发教育软件、物流产业发达的城市可以重点开发物流软件,总之要形成自己的优势产品;对于地处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城市,可以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产业示范基地,为本地资源、产品提供销售渠道信息;对于地处东部地区的广大中小城市,可以重点发展IT制造业特色示范基地,形成“一城一品”的局面,例如选择显示器、主板、内存、鼠标、键盘等当中的某一种作为信息产业示范基地的优势产品。

在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建成之后,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并以案例形式对外发布。其他城市在遇到同类问题时候可以作为参照,避免前人走过的弯路。要建立城市信息化试点示范工程评价体系,对工程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以找出其中薄弱环节。

篇6:信息化管理制度体系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 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 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 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查《信息化工程方案》,审核《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 办公室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公司办公自动化系统(以下简称0a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 公司各部门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 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 软硬件管理

第九条 公司因工作需添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公司计划管理规定编写《信息化配置需求计划》,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使用软件情况、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提交到办公室审核后,履行公司及中煤龙化公司采购计划审批程序。

第十条 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公司权限内采购依据公司管理分工和采购规定,硬件设施采购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软件由申请部门会同办公室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 各使用部门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含软件)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第十二条 公司各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计算机及辅助设施的日常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在使用期内正常使用。

第十三条 计算机及辅助设施在使用中由于人为原因造成损坏,损失由当事人所在的科室进行赔偿或由当事人赔偿。

第十四条 公司各个科室因工作需要,添加或更换设备,应向办公室提交《信息化配置申请》,经办公室审核后,由总经理审批后,办公室负责组织购置或进行调剂。

第十五条 公司各部室的计算机及辅助设施变更后,办公室应登记备案。

第十六条 公司计算机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由办公室负责,维修和更换部件相关费用列入申请部门费用。

第十七条 办公室应维护计算机及设备的'注册信息和分布信息,确保每一设备的信息真实可查。

第十八条 信息设备的淘汰、报废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办公室审核,经公司主管领导审批后,办公室负责淘汰或报废设备的回收、处置。

公司信息资源管理办法

1总则

1.1为适应分公司信息化发展要求,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服务,保证各类信息合理、有序流动,保证信息安全,遵循总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信息资源是分公司的重要资产,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的重要基础,必须加强管理,使信息的采集传输、日常维护、信息平台建设、信息整合、信息共享各方面,以股份公司信息化建设“五统一”原则为指导,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水平。

1.3本管理办法所涵盖的信息资源范畴,主要是指分公司内部有关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信息(以下称内部信息)。[cjh1]管理的对象主要是由信息系统形成的信息、使用计算机编制的信息、专业系统采集的原始信息等,包括各类文本信息、数据库信息、web页面信息、图形图像信息、多媒体信息等;印刷品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之一,尽可能进行电子化的处理,也纳入信息资源管理之内。

上一篇:工牌管理制度  下一篇:没有了

篇7: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20xx年xx月国务院部署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信用体系建设被空前重视,迫切需要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普遍性并相对规范的信用建设的新路子,新模式。20xx年,重庆市政府将社会信用分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三大块,并率先启动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将牵头责任交给了市工商局。近几年,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重庆市工商局积极创新实践,探索出一条“政府主导,工商牵头,各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对于当前国务院和其他地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一、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建立功能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平台

20xx年,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投资36.9万元,依托已经形成了三级联网的工商业务系统,开发并建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信系统。该系统横向上,依托政府电子政务网,分别以市工商局、区县工商局为中心,与市级部门或区县部门相连;纵向上,依托工商业务系统,实现工商三级联网;从而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络,技术上实现全市范围内的信息征集和共享。

(二)建成庞大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

市工商局以工商登记、执法业务数据位基础,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下发信息征集目录,采用FTP方式、电子表格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向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公用企事业单位常态化征集整合信息,形成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截止今年7月底,联合征信系统已征集来自63个市级单位和40个区县的企业信用信息1890万条,其中工商以外部门的信息占55.5%。

(三)建立多种信息公开渠道

在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政府部门可直接访问联合征信系统,根据权限,查询信息;在市工商局和40个区县工商局,设立对外查询服务窗口,社会公众可提交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申请,免费查询相关企业信用信息状况,获取信用证明;在互联网,社会公众可访问重庆企业信用网,免费查询企业身份信息。

(四)建立广泛的信用制约机制

在市监察局和发改委的支持下,20xx年开展企业信用信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领域招投标中应用试点,对存在不良记录的投标企业,给予制约;20xx年,与经济信息委共同主导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信息数据库,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信息、黑名单信息在项目审批、行政许可、税费减免等各项业务工作中的应用;此外,主动宣传企业信用信息在政府部门、司法机关以及公共事务管理部门业务工作中的促进作用,税务、人社、法院等部门先后将信息应用到开展税费清查、社保查补、劳动用工清理等社会管理活动中,两江新区等经济开发区、各级政府应用到招商引资活动中,银行应用到信贷业务工作中;倡导市场交易主体查询对方身份、信用状况,有效防范交易风险。

重庆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一是社会信用意识大大增强,近两年企业信用网、联合征信系统内网访问量以及信用证明出具量每年呈几何数上升;二是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工程建设等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试点领域的经济秩序明显改善,串标围标现象明显减少;三是社会管理程度明显增强,仅20xx年,市地税局在股权转让环节税费清查中查补增收税费48.6万元,人社局企业参保率大大提高,逃避债务纠纷、农民工工资等社会问题也得到有效治理。

二、重庆做法的启示

(一)建立强大的信息征集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提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就是建立以信用信息系统为核心的社会诚信体系。重庆市工商局利用现有的三级联网的业务系统资源,和掌握的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打造的重庆市联合征信系统,成为重庆市开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载体。

(二)建立部门征信联动工作机制是关键

信用体系建设最终目的,就是通过建立信息征集、披露,解决信息不对称,通过对信息的使用,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我国的信用信息分布在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或政府公共事务管理部门,各个部门或系统都有不同的信息保密规定,信息开放非常有限。如检察院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住建部的施工企业的数据库,人民银行的信贷数据库,都严禁对本系统外批量提供。要打破部门信息封闭加强信息征集整合,必须建立畅通征信联动工作机制。

(三)畅通的公开共享渠道是重要基础

畅通的`公开渠道是保证信息资源公开共享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从重庆的实践来看,多种公开渠道催生了社会各界信用需求大大增加,下一步,重庆市工商局还将借助强大的互联网,延伸联合征信系统的网络触角,进一步促进信息资源在全社会的公开共享。

(四)信用信息在业务工作中的使用是落脚点

将的信息应用到具体的业务工作中,建立“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机制,是信用体系建设的落脚点,也是信用信息资源发挥社会管理中作用的重要途径。从重庆的实践来看,信息使用可以应用在“公共资源交易、国家优惠政策享受审批、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活动、招商引资、行政许可以及政府日常监督管理”活动中,并通过“量化评分、一票否决、信用评级、信用产品”等方式来实现。

(五)制度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重庆市工商局争取市政府支持出台了《重庆市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公开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信息征集、公开共享的工作规范,争取将企业信用信息应用写入市政府的《重庆市工程建设招标投标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区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监督管理办法》等业务规范性文件中,明确了国有资金投资工程招投标、食品药品安全等众多行业和领域开展企业诚信信息应用,争取市纪委监察局和市发改委的支持,将信息征集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信息应用分别纳入市政府、纪检监察的工作督察范围,从制度上保证了“信息征集、信息披露、信息应用”工作的顺利推行。

三、工作建议

(一)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信息资源数据库

当前,工商系统已经建立国家工商总局、省级局、地市局、区县局、工商所五级联网系统,掌握着庞大的市场主体登记信息和行政执法信息资源,税务、社保等其他部门在业务工作中对工商信息资源有着很大的依赖性,在建立全国征信平台的建设上有着其他部门无可比拟的优势。建议工商总局争取工作主动,取得国务院支持,依托工商登记系统,建立全国信用信息征集系统和国家信用信息资源库,在省级及省级以下,以工商局为中心,对地方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信用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形成省级信息资源分库,汇集到国家工商总局信息资源库,形成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资源库。并以互联网为依托,反馈到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公共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实现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共享。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标准

开展工作调研,充分了解各地信用体系建设征集系统和信用信息库建设情况,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系统技术标准、数据接口标准,根据需求建立科学的信用信息征集目录、指标体系,实现全国信用体系建设一盘棋。

(三)建立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

在当前我国部门信息公开有限的前提下,应通过一系列的制度约束,形成畅通的联合征信工作机制,以促进部门间信用信息资源的征集整合:一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的国家立法立法进程,将公共服务部门提供信用信息义务纳入法律范畴;二是将信息征集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目标管理,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进行有效的评估,并开展督察。

(四)强力推行信用信息在开展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使用

一是争取国务院以文件等形式强制规定政府部门在公共事务管理活动中使用信息资源库,并综合利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对失信行为给予制约,形成跨部门的“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失信惩戒联动机制;二是推动信用报告、信用评级等信用产品的研发,推行信用产品在各项业务工作中的使用;三是以信用评价为基础,推行行业信用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完善。

相关专题 化与企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