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忆故人散文

江湖骗子的奶奶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江湖骗子的奶奶”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清明时节忆故人散文(共12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清明时节忆故人散文

清明时节忆故人散文

清明时节夜犹静,温馨灯光里忆古人。小时候我三岁,妹妹两岁,家境的缘故,父母实在养不了,就把三岁半死不活的我送给姥姥,娘说,我每天好几次拉稀从3月一直拉到10月,头都挺不起来,耳朵里还莫名其妙的往外流脓,姥姥姥爷起早贪黑的给我熬小米粥,硬是让我活了下来。高一时教室外有人叫,是别人先把姥爷火化了,顺便到学校叫上我。校门口,两辆自行车驮个平板,上面一个方盒盛着姥爷,蒙着的布子被风吹着一起一合,我一路上望着那盒子,一路哭喊着姥爷。自大二时勤工俭学得来20元寄给姥姥始,一直到去世,努力尽孝。回乡见她,一夜深眠,睁开眼,头边姥姥端坐在板凳上正慈祥的端详着被窝里的我,身边的人说,老人这样看了一个多小时了,咳嗽都不敢,也不让身边的人弄出动静,怕吵醒我。有一天,姥姥跌了一跤,就没了!

我现在的重情重义来源于小时候与爷爷一起听评书广播《三国演义》、《隋唐演义》的耳濡目染。高中时又是有人教室外喊我,说爷爷不行了,赶回来,爷爷七天滴粒未进,见到我时竟与常人一般,一晚上爷孙欢声笑语。第二天清晨再喊人,也没声音了!

早上贪睡,懒床,奶奶是我村解放后的第一届妇联主任,在我耳边鼓舞我,“孩子啊,快起床啊,毛主席说了‘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于是我睁开惺忪的眼睛,下的炕,走出门,进学堂。一口气考到上海,奶奶91岁的一个下午,对妹妹说,我算好了,你哥还有14天就放假回来了,闺女啊,我想吃葡萄,你帮我集上买点来,奶奶吃了几颗酸中带甜的葡萄,自己进屋上了炕。炕上盘腿,神不知鬼不觉的就飘向了天堂!

父亲查出肺癌已无力回天,四方医院,四方的同学寄来四方的药,我辞职陪了他近一年,只为陪他走完人生最后的一程,也帮他还完他的一些心愿,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这首他最喜欢的毛主席的诗词口不能诵手不能写的时候,我知道父亲在人世的'路已经不远了,父子间那么多的遗憾都包含在了一次次彼此微妙的深情对望里了!!!落叶飘洒始向根,娘就是我的根!好在有娘在,我就还是孩子,就不是孤儿啊!

二爷爷病重,与我千里相隔爷儿两个电话里哭,电话哭没电了,我还是哭。彼此知道,哭后即是永诀!

我考上大学,家族的荣耀,叔叔一路送出我几百里,临分别在雨中的淄博火车站台上送给了我他最心爱的钢笔,去世前只是炕上呼呼的睡,都说是酒要了他的命!

小时候调皮,爹对我一顿暴打,不敢回家吃饭,婶婶把我拉回家跟我做粥,粥里许多黄豆,吃着真香!婶婶去世时三十出头吧!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自小为生计辍学的小伙伴成了“养蚕的人”。大海里拿鱼,一去几百里,半夜风起,诗人海子岸边吟咏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小伙伴们那一刻哭爹叫娘,死去的七人中有我最要好的三个,大部分没找着,砖头上刻个名字埋成一座坟,找到的尸体上拴着两个塑料桶,桶里有个纸条,上写着尸体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还有个小伙伴叫海星,小时候与我在六一儿童节上表演武术节目,以后渐长成了打架天才,闪展腾挪,几个人近身不得,悍气闻名乡里,后从广西领回一个漂亮媳妇,结婚生了个胖小子,胖小子长到八岁,白血病不治,家庭的纽带一断,媳妇也成了分飞的燕,后来他积郁成疾,那么好的身体,三十几岁得了癌!永不能忘啊!我站在他种的瓜田,微风中飘着瓜的清香和他身上的汗香,分别时,追赶着往我怀里塞甜瓜!

银铃叔在我小的时候竟逗着我玩,后来与他媳妇吵架,自己的房梁上挂个绳子,然后把脖子伸进绳子,我看到的时候,他还躺在地上,屋里土墙上全是粉笔字,现在知道那是遗书,当时小学四年级的我都能分辨出满墙的错别字,再想叫起叔叔订正,他早断气了,现在叔的样子我已经完全记不起了,依稀的是他曾带给我的欢声笑语!

3月20日回乡,四下里十几个坟旧坟换新土,算是对逝者的恭敬,累了就靠在坟上休息一会儿,瞑目感受着他们的存在!之后在村里又去了几个新逝叔叔的家里,两个胃癌,一个食道癌,一个肝癌,一个脑溢血,婶婶们哭诉的都是些不幸的故事,心里提醒自己日后可别辜负婶婶们脸边的两行热泪啊!

情不能抑了,不写了吧,莽莽荒原上的漫漫荒草间,安息着他们的灵魂。我在梦中,经常梦到他们冲着我微微的,微微的笑!

呜呼!清明的深夜,我的双颊上,泪成行!

篇2:作文集精选:清明时节忆故人

清明时节,把玩外曾祖母留给我的小玩意儿,往事一一浮现在脑海中。以下是关于清明节想起故人的作文,一起阅读吧!

清明时节忆故人

外曾祖母住在东北老家,我与她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有些记忆被时间碾成再也无法拾起的粉末,可有些却被时间打磨得光亮如新,珍藏在我记忆的深处。

我印象里的外曾祖母,瘦瘦的身子,瘦瘦的手,尽管年近百岁,却依然头脑清晰。她除了能够打理自己的生活外,还经常动手制作一些看似“古老”的小玩意送给别人,既快乐了他人,也愉悦了自己。

我印象最深的是最后一次与外曾祖母告别的情景。那天,我们并排坐着,外曾祖母不紧不慢地打开一个大口袋,里面装满了她自制的小玩意儿。她像变戏法似的,一件一件拿出来,一边自我陶醉地欣赏,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我展示,还不断问我:“想要吗?想要就拿走。”那时我还小,不懂得如何哄老人家开心,只是不断地笑着摇头。她忽然紧皱眉头,装出生气的样子。我不知道怎么得罪外曾祖母了,不知所措地望着她。外曾祖母看到我小脸涨得通红的样子,又突然噗哧一声笑了,一把搂住了我。后来,她硬是让我把一大袋子东西都背回了北京。

可是,回到北京不到一周,一个电话打乱了我们的生活:外曾祖母病危了。

那天在饭桌上,我不懂事地冒出一句:“外曾祖母会死吗?”这句话让原本足够安静的饭桌沉寂得吓人,空气似乎也凝固了。

“乌鸦嘴!说的什么话!”父亲生气地率先打破了沉默。

“生死都是自然的规律,有生就有死,既然自己左右不了的事早晚要来,就看开些吧。”祖母不悲不喜地说。

一周的煎熬之后,外曾祖母与世长辞……

噩耗传来的那晚,父亲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哭。我知道父亲是外曾祖母带大的,但我没想到一向坚强的父亲此时会如此脆弱、如此无助。那一次,我真的感到了畏惧。

可我当时不明白的是:作为外曾祖母的女儿,祖母仿佛很平静。深夜,她床头的灯却一直亮到很晚。我依稀看到祖母手中的相册——那是外曾祖母留给她的。后来我渐渐明白,所谓“平静”,大概是祖母已经看清人世间的什么东西了。

如今,外曾祖母那一袋子小玩意儿,我像宝贝一样珍藏着,每逢清明,便拿出来一一把玩。我现在知道,四代人表达爱的方式各不相同,但其中不变的是血浓于水的亲情啊!

篇3:清明时节忆故人诗词鉴赏

清明时节忆故人诗词鉴赏

(一)悼念杨长卿老先生

长卿老先生名永屏,按族谱序列应该是太爷爷辈分,生前饱学善书法,性孤高冷僻,故远离亲友,鲜少人情往来。退休后闭门专心研习古文、诗词,每日执笔不辍。昨日闻先生于9月27日辞世,享年93岁,学识无传人。

学富五车如璞玉,性情孤高迥交际。

超尘出世品自清,冰心热肠目睥睨。

此生几人能识荆?满腹经纶终遭弃。

西天也应有大椽,续写人间真善义。

(二)悼 子 宁

闻刘子宁大律师去世,甚感哀痛。想起离开蚌埠前与之 告别时的情景,不料竟成永诀。以此诗悼之。

生命价值非长短,灿如夏花即烂漫。

才高学渊可为师,行正品端堪称范。

有幸共事得诤友,无端别离失良伴。

此去天国虽遥远,勿忘世间有人念!

(三)悼 故 人

红颜早逝殊可悲,不幸婚姻铸祸因。

青山无声哀薄命,碧水有音泣孤闵。

淮畔风情处处在,小城故事历历新。

生命之歌虽短暂,回望人间有知音。

(四)怀念冠军

与老伴前往看望多年未见的`表嫂任达卿,谈话间得知其弟任冠军不幸于二年前因突发脑溢血去世,想起与他年轻时的许多交往,悲情难抑。

人中冠军有三赢:淳朴耿直善良心。

相识凤女结鸾俦,同样际遇成知音。

青春影像如再历,音容笑貌忆犹新。

偶闻故去已二载,不胜欷吁泪湿巾。

篇4:清明时节忆亲人散文

清明时节忆亲人散文

“明年,扫墓,我,就不来了,你们这些孩子来……”

二叔气喘吁吁地说,一边解开上衣扣子。

是呀,二叔已过六十花甲,山路难行,何况今日阴雨连绵,道路泥泞不堪。

说着这些,二叔站住,双手叉腰,望着对面:“那,你们爷爷就葬在那里!”

爷爷,爷爷,我的爷爷,从未谋面的爷爷,我爸爸年幼时就撒手人寰的爷爷……

我默默念叨,很不舍。

由于种种原因,近十年了,我没有和家人一起扫墓,总觉得歉疚,对不起长眠地下的先人,于是,在冬日,总要到附近墓地去祭奠一番,略表心意。

我们那片山区,还是土葬,但没有公共墓地。亲人去世至少三年后,可寻找一处风水宝地,把他们安葬,让他们得以安息,所以,墓地七零八落,最远的离家有十几里路程,甚至更远。这也给扫墓带来诸多不便。

我们做清明有大清明和小清明之分,大清明是指所有同姓宗族,小清明指各分支和自家。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清明,意指缅怀祖先,托祖宗的荫庇,家族日益兴旺发达。于是,声势越来越大,车队,人流,锣鼓,幡旗,猪羊等三牲,烟火,爆竹……不可谓不热闹,不可谓不壮观。形而上之,这祭祖似乎也有了攀比,不说墓地争相豪华气派,单看燃放的烟花爆竹和祭品的优劣,真也有了天壤之别呀,从这里可以看出家境,分辨出后人的胸怀与处世态度。

紧紧拽着小儿,不停地喊:“慢点!小心!走稳!别跑!”

“要不,我抱你?”

“不,我自己走!”

小儿骄傲地扬起头,小脸红了。

到了,到了。

“诺,您老公公葬在这里。”

二叔指着一处墓碑,告诉小儿。

爷爷墓地旁边是一邻居家的墓地,据说,爷爷和这位先人生前就是好朋友。那墓地上,一块半新的墓碑高大精致,洁白的碑,大红的字,很是耀眼,很有气派,相比之下,我爷爷的那块黑色石头墓碑边长满荒草,显得矮小丑陋,像只可怜的丑小鸭了。

“爸,这里是老公公呀,石碑丑死了,那个石碑好看。”

小儿忽然冒出一句。

“这碑,要换了……”

二叔悠悠地说。

“是,是,换,换。清明节时换吧?”

“恩,先去订做,清明时你又不在家,我找人帮忙。”

惭愧,我惭愧地低下头。

久违了,爷爷,好多年没来看您!

想来,我的爷爷,死后何曾瞑目呢?作为农村土老财的少爷,爷爷文质彬彬,用现在话说可谓一表人才呀,可惜,上天不公,爷爷得了急症,留下孤儿寡母和自己的双亲,或许,他逃过了一劫,我的奶奶却无法逃脱,跪在批斗台上……

不想了,不想了,往事不堪回首。

弯腰,半蹲,香纸,爆竹,酒……

一一摆放好。

声声报喜震耳欲聋,小儿惊慌,双手掩耳,二叔双腿下跪,群山肃穆,冷水呜咽,四周鞭炮声交相呼应……

纸烟袅袅,盘旋,久久不散,二叔喃喃着:“父,接您回家过年了,保佑儿孙哦,父……”

二叔哽咽了,我们齐齐跪下,跪下……

雨,下个不停……

随后,我们还去了奶奶的坟前,奶奶是我熟悉的,把我从小带大,一直巴望着能抱上孙子,可是,未遂她愿,我的孩子出生,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我们一行还去了我的婆婆小婆的墓地,因为我的公公和小公墓地甚远,没有前往……

(时值清明,我又漂泊在异乡,想来,家里祭祖又是二叔带领孩子们代劳了。他岂能代劳呢?我于心何安呢?无奈呀无奈。这里,献上心香一瓣,献给我的爷爷奶奶我的公公婆婆,给我的所有先人。)

篇5:清明时节忆奶奶散文

清明时节忆奶奶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时。

清明,一个撩人情怀的时节,太多的人们以不同的方式追忆逝去的亲人,面对苍苍青山或者蓝蓝的大海,抑或千倾田畴,人们的思绪穿过时空的帷幕,走向时光的深邃,,去拾捡那记忆深处的悲与欢,离与合。

此时的我,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来缅怀我的奶奶?写她的深恩吗?面朝的大海不足以喻其情;写她的美德吗?身后的大山不足以比其高;写她的襟怀吗?那湛蓝的天空不足以类其广。看来,一切的繁文絮语与奶奶相比都是黯然失色的,我想,何须劳神苦思,导词找句呢,最能表达奶奶一切的,不就是“奶奶”二字吗?

奶奶活到九十多岁,眼不花耳不聋,腰杆也丝毫不驼。她老人家走的时候很安祥,没有任何的先兆。她走的前一晚上,我们还陪她打了一场麻将,我清楚地记得她还欠我一元五角钱,我的奶奶是一个赢起输不起的人,赢了,她会笑得合不拢嘴;输了,就会想方设法去懒掉这笔帐。我们和奶奶玩麻将,她欠下的帐很少还的,她总会在第二天的三餐中,以加菜的方式让你给她冲帐,当然,这菜钱你也别想从她老人家手中抠出一个籽儿来。那一次,我们约好的第二天晚上算总帐的,没想到天亮的时候我叫奶奶起床散步时,她老人家已停止了呼吸。这就是我的奶奶,临终前留给我们的还是一片笑声。

奶奶几岁时就来我们家当了老奶的童养媳,那个年代,人们恪守着百善孝为先的祖训,不识一个字的奶奶也一直遵守着。而童养媳的地位在家中也是可想而知的,她享受不到老奶对待自己儿女的那种待遇,相仿年龄的二爷三爷,也总是把她当使唤的丫头呼来唤去的。奶奶也总是很少吭声,只是在心中端正着自己的位置,既然熬不成婆,那就做好自己的本分,一家人的洗洗涮涮也就成了奶奶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当中重复不变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奶奶的勤劳善良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同,这时的奶奶才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一分子。听奶奶讲,她一直没有太多的心眼,所以常常被老奶笑骂为“傻李氏”,其实至今我都不知奶奶的名字,只知道她姓李,被别人称为李氏。

奶奶说过一个笑话,当年中央军到处抓壮丁,一个人为了躲避被抓而无意中撞到了我们家,奶奶就把他藏在了一堆玉米杆里面,吃喝全由奶奶给他送过去。当天,奶奶给他送馍过去,可又不知他的名字,无奈奶奶就嗯了一声说:“你在哪里?”不料那人把头探出来惊讶地问:“妹子,你咋知我叫恩呢?”害得奶奶也是哭笑不得。躲过一劫后,他们也就以兄妹相称了,在老奶去逝的时候,那个也被我称作爷爷的老人披麻戴孝来为老奶送葬,他用这种方式来报答一家人的救命之恩。后来我们每每用到“嗯”这个相声词时,奶奶就会调侃一句:“说话别动不动就嗯嗯的,保不准哪一会儿又嗯出一个人名来。”

奶奶说我的爷爷三十多岁就离开了人世,与其说是饿死,不如说是撑死的。当时奶奶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些狗肉,常言说饥不择食,更何况是狗肉,爷爷也顾不上听奶奶的劝说,一口气就吃完了那至今我也没弄明白到底有多少的狗肉,当天爷爷就叫着肚子疼,疼了几天不吃不喝,最终离开了人世。奶奶说的时候很平静,说那个时候死个人就如同死了只猫或狗,村里隔三差五的就有死去的乡亲,见多了,也就不知道痛了。

奶奶的一番心意却要了爷爷的命,这一下子激怒了老奶及我的二爷三爷,他们不问青红皂白,把我的奶奶及姑姑,伯父和我的父亲赶出了家门。那时我的`父亲才几岁。争钢要强的奶奶咬着牙到另外一个村子安了家,一个孤寡女人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艰难度日,奶奶曾说,因为不识字她吃尽了苦头,所以日子再艰难,她也要让三个儿女有学上,有书读。为这,奶奶拉着一条打狗棍,怀揣一只碗去外面要饭来供养三个儿女上学。个中的苦与痛,奶奶总是说起来轻描淡写。

姑姑是姊妹中的老大,由于她知书达理,被邻村的一个军官看中,也就是我现在的姑夫。姑夫娶了她并把她带到了云南大理的部队,这种事对奶奶来说是多么的荣光,苦了那么多年,所有的痛也都算值得。由于奶奶的口碑好,教子有方,在远近也是出了名的明白人,冲着这些,伯父和我的父亲也没有打光棍,都成了家立了业。奶奶也终于媳妇熬成婆了。

日子的紧巴却没有因为奶奶地位的升迁而改变丝毫,生活依旧是那样的贫穷,日子依旧重复着过去,我的父亲看着辛苦半辈的奶奶跟着两个儿子苦熬着日子,于心不忍的父亲就给姑姑写了封信,也就是这封信,让奶奶的晚年有了保障,也体会到了什么是幸福。此时在云南大理的姑夫已是一团之长了,奶奶受人尊敬的程度自不用说,新兵老兵常爱找奶奶拉家常,诉说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识一个字的奶奶的人生阅历,足可以凭师而居。

姑姑一共生了四个儿子,而我这几个表兄弟,全是奶奶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奶奶也总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这些鲜活的生命就是她生活的希望,也是她生命的全部。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姑夫也挣不脱这个魔咒,当他告诉家人他要转业留在云南大理时,一向通情达理的奶奶却不干了,她说不想客死他乡,她要叶落归根。孝心一片的姑夫姑姑也不违抗奶奶的旨意,一家人用一个车皮,把家什又搬回了河南老家的一个市里。当我们这一大家第一次聚在一起的时候,我已是几岁的孩童了,我怯怯地躲在大人的后面,看着这陌生的一切,看着家人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地谈论着。当奶奶得知我小时因无人看管差点被猪咬掉手指,差点掉进村前的小水塘淹死时,奶奶搂着我哭了,也许她认为亏欠我的太多,本应该在家里照看我的。可实际上,奶奶又有什么错呢,这聚在一起的一大家子就足够说明奶奶的功德。

奶奶平时总是喜欢同周围的人开玩笑,她乐观的精神也时常感染着周围的人们。而有些事情她老人家却是毫不含糊,记得我临产生孩子时,由于身体的原因需剖腹产,这时候奶奶就下了命令,我月子当中,小孩子的屎布尿布全由我爱人一个人担着,其他人一概不能碰触,目的就是想让爱人知道,爸爸不是那么好当的,同时也是为了让他体会到当他先归队后老人带孩子的艰辛。

奶奶这一辈子没什么不良的嗜好,吸烟也是为了治多年的老胃病才成了习惯的,由于年轻时生活的艰辛,奶奶落下了胃寒的毛病,疼起来会让她难以忍受,后来有人告诉她说用烟吸沉香可以治疗胃寒的毛病。也就是这么一吸,吸走了胃寒,却习惯了抽烟。我们也曾劝她戒烟,可姑夫却持不同的意见,他说奶奶是为了治病才抽出了烟瘾的,戒掉了也许又会犯陈病,再个,奶奶也没因抽烟而造成一些身体上的伤害,一个老太太,别太难为了她,想吸就让她吸吧。这个时候,我的奶奶也不忘调侃一句:“是啊,我这土围脖子的人了,吸一口少一口,我有这么一大帮内孙外孙,哪一个不孝顺,哪一个还会小气的买不起一包烟不成?看看我储蓄罐中的大洋吧,将来谁孝顺我就把这财产给谁!只恨我这老太不识字,不然的话遗嘱早立好了,不瞒你们说,就这些大洋,数起来也要半天的功夫呢!”奶奶这半调侃半激将的方法,惹得我们做孙子的也是哭笑不得,也只能屈从于她的不成系统的逻辑。

打麻将成了奶奶和家人娱乐的一种方式,也是她老人家敛财的一种手段。她每次打麻将总是要搭上一个孙子,这目的已经是相当明确的了,赢了,钱是她老人家的;输了,必定由孙子买单。所以她也就成了常胜将军。每次总是盆满钵满的,一年下来,她的储蓄罐中的小钢蹦也是相当可观的。

如今,奶奶去了,透过勤奋恒毅的长处,甚至急躁多虑的缺点,我时常在自己的言谈举止中记忆奶奶的往事细节,虽然奶奶已离我们远去,而我每每追认的一些痕迹,却不是那种种刻骨的痛,而是奶奶生前留给我们的笑声,这就是奶奶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

此时,清明又至,写下这一章,不仅是对奶奶的万般凭吊,对我也是足堪安慰的,我的心有一种透过思念的澄明与平静。

篇6:清明时节忆兄弟散文

清明时节忆兄弟散文

“我的好兄弟,心里的苦你对我说,前方大路一起走, 哪怕是河也一起过,苦点累点又能算什么,在你需要我的时候 ,我来陪你一起度过……”

你瘫坐在轮椅上,身上裏着厚厚的褥子,兄弟们围着你,彼此搭着肩膀相拥而立,唱着这首属于你也属于我们的兄弟之歌。此刻,已是弥留之际的你,于几日前便不能开口言语;气若游丝,脑袋深深的垂下,不时需要帮着扶起;你正经受着生命最后瑟瑟寒冬的煎熬 ,透着油尽灯枯的悲凉。而你蜡黄且削瘦的面颊上却是泪水涟涟,极力的想张开双眼,然而,却连这一点力气都没有;想来你也一定很是眷恋与不舍这份兄弟之情吧。

这便是前年你离开时的那个三月;初春的阳光洒落在午后医院大厅的外面,暖暖的感觉,大地已渐渐从沉睡中复苏过来;树枝上展露出一层浅浅的绿意,微风拂来,一些不知名的花瓣夹杂着叶子随风飘散,空气中却也还透着薄薄的微凉。

我们从病床上把你扶起,半年来病痛折磨下瘦弱的身躯,此时却因浮肿和积水而臃肿不堪,费了好大的力气,几个人合力才将你从病床安坐到轮椅上。此刻,对于病魔大家着实无能为力,唯一能做的,只是想在这即将诀别的当头,陪你再一次走近阳光、走近春天。

眼看着一季繁华即将盛开,而你却将在这个时节离我们而去。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也只有在面临这样的生离死别时,才让我们有如此深刻的领悟;那些曾经毫不经意的时光,微不足道的触手可及,都会变成一种奢望。然而,造物弄人,无论有怎样的不舍,终也无法逆转时空,重头再来,唯愿此生无憾,来过不悔。

在那个流露着淡淡春意的午后,在和着阳光与春风的节拍里唱完了最后一首歌。同时,我们也与你走完了今生最后一次的相聚;数日后再见,已是阴阳两隔。如果说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那么我宁愿相信是你选择了这个时节在故乡春天的怀抱里入土为安,化为自然。

“我的好兄弟,心里有苦你对我说,人生难得起起落落,还是要坚强的生活,哭过笑过,至少你还有我……”

而就在之前不久,接到你的电话,已是你肝病的后期,你回到故乡接受中医治疗时打来的。原本在你病重的日子,因身体情况已多有不便,所以大家通话甚少,病情都是通过家人转达的。

电话里感觉状态尚好,你说了些感谢的话,以及对兄弟们的感激之情,说因为有兄弟们的陪伴和激励才让你挺过这些难挨的日子,有我们这帮兄弟感到很欣慰之类的话;并让我把这份感激和谢意带给大家。

我想大家兄弟一场,在外十余年的风雨与共,一路的相互搀扶,还说什么谢不谢的,当是病情有所好转,有康复的迹象吧;在之前也已听说回去看中医的效果显著,病情得到控制并一度好转;因此不觉感到一些宽慰。

而今想来,你定是做好了落叶归根的打算吧。在尝试了各种治疗方法和尝尽了各种剜肉切肤之痛后,把看中医和回故乡当作你最后的希望和寄托,也在默默地接受着冥冥之中宿命的安排。而在生命的尽头,你对尘世和兄弟们的'牵挂与不舍,却是大家从来不敢提及和触碰的,生怕一旦提起,便放不下来;而你更是如何独自承受这些伤痛和无奈的呢?

“朋友的情谊呀比天还高比地还辽阔,那些岁月我们一定会记得,朋友的情谊呀我们今生最大的难得,像一杯酒,像像一首老歌”

如今,又一个清明时节,在这样一个霏霏的雨季,回忆更是滋长在每一个角落,当追忆那些共同走过的似水流年,倏然发现人生也不过是一首歌;只是有的人在唱着,有的人在和着,有的人已经走了。而我们这些还共同在唱着岁月这首歌的,不管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应该把我们最动听的声音留给这个世界;这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精彩,更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爱。

不久前,在微信朋友圈里见到一首老歌,郭峰的《甘心情愿》;这是在那些大家一起走过的岁月里你最喜欢唱的一首歌,那时你唱的很纯正很动听,今日回忆依然清晰。我在手机和电脑里往复听了很多遍,在歌声中勾起了很多对往事的回忆,当思绪穿行于那些或深或浅的记忆,从那遥远的青葱时代一路走来,点点滴滴,弥漫在脑海里,一一复活,仿佛你也并不曾离开。

就让我用这首歌作为我和兄弟们对你的思念吧,以及对那些共同走过的岁月的缅怀。“漫漫的长路,你我的相逢,珍惜难得往日的缘分,默默的祝福,轻轻的问候,互道今生多保重……”。

篇7:忆故人散文

忆故人散文

外面下了雨,开始我没出去看,这里的声音很杂,雨应该很小我根本听不到雨声.突然有辆车急弛而过,溅起的水声没有逃脱我敏锐的耳朵,那一闪间我告诉自己外面下雨了.

夜很深,夜凉如水的感觉在这个弥漫着烟味和腐丑空间里没有任何的体现,但是凉意透过秋衣提醒我外面正在夜凉如水着.边机械的工作着边看着<<新结婚时代>>,突然提到坟!一下子思绪万千...

孤年未近而立,身边故去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对偶有所触动的也就一两位,或许很多时候筱子我情感丰富,但是必然的事情看的很淡,生老病死就是一种必然.偶然中产生的必然,往往是触动偶的原因.

那年冬天,天已经很冷了.刚过完圣诞吧,因为圣诞节的缘故,我刚给她寄了一个贺卡.她是我原来学校的校友,后来又辗转了两个学校还是校友,抑或是冥冥中有种注定,抑或是某种巧合.她成绩非常好,并不是聪明,只是刻苦的让人钦佩.家境贫寒,相貌并不出众,平凡到走在路上没人多瞧上一眼.

中考刚失利,从重点中学到一个民办中学去,沦落.偶尔写写诗,填填词,陶冶着保持着我的文学情操.写的多了就有许多人看,后来她也看,却从来不像其他人一样夸赞.次数多了,我就问她为什么,问的多了终于告诉我写的经常是些儿女情长,不登大雅.我一直不以为意,但是对她的出众开始留意.但是天有不测风云,我还没有来的急真正的去认识她,我们的学校已经解散了.解散后的第三天,我突然出现在她正在上课的教室里.教室里挤满了刚从我们学校遣散来的学生,所有的位置都坐满了人,不知道一直内向的我哪来的勇气跑到她旁边跟人套近乎,挤了个座位.于是一起上课,然后我骑车跑上十里路回家,天天如此.那时候就想出来做自由职业者,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才继续在那个破烂不堪的学校里上学,继续着未来并不明朗的'读书生涯.很少有别的话题,只有文学和学习.在她不停的督促下我的成绩飞快的上升着,成为老师的掌上明珠,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一下子对学习有了自信,自信着将要成为这个小小的学校里的第二个北大状元.意外再次袭击了蒸蒸日上的我,她突然转学了,转到市里的重点高中去.没有失落,没有该有的许多东西,一切就是那么平静,学校里有条件的学生一个一个往重点高中转去,一个一个头也不回的走.家人找我谈了好多次,希望我转去,我以前的老师也来找我,铁了心的不转.后来还是熬不住劝转了过去,跟她并没有太多的联系,只是知道她从进班的最后一名追到前几名.我也在努力着,努力着改变转来的校友都是最后一名的命运.时光流逝着,彼此只有面对面的碰着才会打个招呼,问声好.最后那年圣诞,给她的贺卡还是通过邮局寄的,尽管我只要走上两分钟就可以见到她.不久她也托人给我回个了贺卡,估计这也给她拮据的生活增加了负担.那天在浴室,碰到隔壁班的一个过去的校友,他跟我提起她自杀了,说了很多次,不停的反复着,反复到让我不得不信.我冲出浴室,在零下几度的寒风里买了两瓶汽水一饮而尽,似乎这能解脱我心中的苦闷,但这一切无济于事.学校想要封锁自杀的消息,把责任都推给她本人,而令我愤慨的是她跳楼40分钟后才被人发现,又过了半小时120才来.如果,如果,如果...可事实是她就这么走了,我没机会看她最后一眼,甚至没一个合适的身份去看她最后一眼.报纸简单报道了这件事,我到处去买竟然没买到,只是听看过的人描述了,把她写的爱慕虚荣,因为没有好的经济条件才会去自杀,而不是这万恶的高考制度,这人与人之间冷漠到及至的高三.

疯狂的奔跑,疯狂的上网,疯狂的做一切我能想到的事情,只是一切于事无补.无法忘记一个故人的故去,甚至希望故去的人是我,至少不会这么的痛苦.虽然地球旋转依旧,太阳依旧东升西落...

现在在这个杂乱的空间里写下故人的琐事,写下一点心情.或许快到圣诞了吧,或许仅仅因为一部电视剧.或许在这里悼念一位故人多少有点不敬,但是这里是我现在生活的全部.我也想做好一个自由职业者,但是我现在只能这么靠家里的钱活着.

生无所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就因为活着!

篇8:清明时节忆父母的散文

清明时节忆父母的散文

屈指算来,父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已有二十几年了。

每当清明时节,我便深深地念想起我的父母。尽管他们目不识丁,尽管他们没有给我们创造多么优越的生活环境,我仍然深切地思念着他们。

父亲生前乐观开朗,人称“和乐仙儿”。意思是说,父亲跟谁都和得来,跟谁都玩得拢,而且特别大度,从不跟邻里们争长论短。父亲特别爱唱山歌,尤其擅长的是故事歌。我一直不太明白,没有进过学堂门,扁担大的“一”字都不认得的父亲,如何能够记得那么多故事歌,而且其中不乏歌中经典。像《山伯访友》、《龙马奇案》等大部头的故事歌,那可是需要几天几夜才能唱完的歌,父亲竟然能够做到只字不差地唱完全篇。

由于我是家中的老幺,父亲便特别地心疼我。但是,父亲的疼爱,又从来不肯表露在语言上,有时还表现在轻轻的“暴力”上。每当父亲想称赞我时,总喜欢屈起食指和中指,往我的脑壳上一敲:“这小子,咋学得这么像啊!”然后便呵呵呵地笑。父亲总是把力度拿捏得那么准,那一弹不痛不痒的,却融汇了许多爱意。

1994年,父亲因给稻谷打农药中毒,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父亲含着眼泪,跟我二哥和四哥说:“爸这一生无能,没有让你们兄弟几个读到多少书,尤其是老幺,学习成绩那么好,却因为爸的无能,只让他读了不到四年的书,爸心里有愧啊!”

父亲去世后,我满含热泪为父亲刻了一块大理石碑,上面用一首诗概括了父亲的一生:

惶恐年代说惶恐,

清贫岁月叹清贫;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耿直照汗青。

忠厚朴实传家宝,

勤俭持家惜秒阴,

莫道言轻本力微,

响鼓轻敲启后承。

,母亲因病追随父亲而去。

母亲一共生育了我们姐弟六人。为了养育我们几个,母亲和父亲没日没夜地勤扒苦做,他们常常利用歇伙的工夫寻猪草、揽树叶和肥土皮子,中午和晚上放工时,母亲背着一背篓猪草,父亲背着一背篓树叶和肥土皮子,唱着山歌回家,每天都要忙到很晚才能休息。

在那困苦的岁月里,母亲还练就了一个特别的本事,那就是能边走路边纳鞋底子,真是一刻都不得闲。

1981年,四哥应征入伍。母亲因为挂念四哥,想儿子想得精神出了问题。198月,母亲独自一人,跑到陕南凤凰镇的大姐家玩了一个多月,后来又从大姐家偷跑回家。行至湖北口回族乡大新川村时,不慎扭伤右脚,歪倒在路边。幸被当地一位热心的大叔发现,他唤来儿女将母亲接到家中,又辗转将电话打到我所工作的乡镇,告知了我母亲不慎摔伤的情况。

闻讯后,我连忙跟单位请假,到大新川村接母亲。当时没车,我背着母亲往回走,经过在关防供销社工作过的小黄家门口时,被小黄好说歹说地挽留下来,第二天早上,小黄又让他二哥用三轮车,把我们娘儿俩送到湖北口集镇,再从湖北口集镇乘车回到店子镇。从那里回来后,我问母亲身上还有啥问题没有,母亲说除了脚痛,别的.都不碍事。我把母亲托付给大哥后,就又上班了。

却没想到,我这一走竟成了永别,母亲在回家后的第12天,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那天,我正往家中赶,因为不放心她的身体,特意回家看看她。我刚走到半道,就碰到了家里来找我的人,他们告诉我,母亲已经过世。

母亲去世后,我也给母亲刻了一块同样的大理石碑,上面用一首民歌,讴歌了我的母亲:

苦口作歌忆慈母,

为儿为女受折磨;

数十余年空劳力,

何处去寻安乐窝。

平生不图吃和穿,

但愿儿孙个赛个,

后人能解歌中意,

不枉先辈念弥陀。

这首歌的第四句,是对母亲晚年生活的高度概括。当年,我还在部队没有回来,父亲就给三哥、四哥分了家,父亲由四哥赡养,母亲由三哥赡养。新盖的那三间瓦房,分给三哥、四哥各一半。

我从部队退伍回来的那天晚上,父母高兴地对我说:“我们分家了,我在你四哥一起过,你娘跟你三哥一起过。”我含着泪问父亲:“爸,(我们一直把父亲叫作‘爸’,而不是叫作‘爸爸’或‘爹爹’)你这么分家,他们(指三哥和四哥)难道没有意见?”父亲信心满满地说:“还好啊,分得很公平哩,房子、家俱、土地、柴扒都是一人一半儿嘛,能有啥意见?”我一听,当时就火了,气愤地对父亲说:“爸,你这能叫公平吗?你还有一个儿子呢?你难道把他给忘记了?”父亲听到我这么说,当即意识到分家的错误,恹恹地不吭声了。

过了几天,父亲到仙河把我一个远房舅舅接来,想再重新分一次家。舅舅在征求我的意见时,我明白地表达了我意思:“把父母留给我,让我和父母住在旧草屋里。”两个哥哥表示对此没有意见,一切请舅舅主持。可是,母亲却不同意了,她说她要跟“旺娃子”(我大哥)在一起过。我当时很耐心地跟娘说:“大哥家里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你跟他过,能有什么好啊?”母亲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主张,把舅舅气得愤然离去,走的时候,舅舅哭着对我说:“五娃儿,舅舅没能力,辜负了你的期望,今后,你娘若有个什么三长两短的,舅舅若说半句闲言,外甥可脱下鞋子打舅舅的脸。”说完大哭而去。

此后,二哥在看到大哥家里穷得不得过时,也把母亲接到他家里住过一段时间。可是,精神出了问题的母亲还是跑了。她就这样东跑西跑的,不知道哪里才是她的安乐窝。

在父母离开我们的二十多年里,每到清明节,我便跪倒在父母的坟前,哭诉着我的不孝。但是,哭又有啥用呢?毕竟父母已经去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让我想起一句古训:“在生不把父母孝,死后枉自哭断肠”啊!

篇9:清明时节忆奶奶的散文

清明时节忆奶奶的散文

奶奶去逝已经30多年了,每每看到我的女儿晓爽高兴地跳着、叫着、笑着、闹着扑向我的母亲怀抱的时候,便想起了我的奶奶……

奶奶是一名典型的中国农村妇女,记忆中她瘦弱的身躯,和蔼的面容,慈祥的目光,不屈的个性,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质朴勇敢勤劳含辛茹苦的品格。父亲八岁那年,爷爷便去世了,奶奶从此守寡,一个人撑起了一片天,为了孩子的发展与事业,在那样一个从一而终的年代奶奶终生未嫁。记忆中,奶奶生活清苦,拉扯着父亲、大伯两人,其间经历的艰难困苦可想而知。要知道在旧社会,一个农村女人支撑一个大家是多么的不易,奶奶却把这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忙而不乱。

我能记得的奶奶和我最早的事情,就是奶奶每天都会背着我出去玩,我当时最喜欢趴在奶奶的背上玩的。有一次我在奶奶的背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奶奶问我睡得好不好,我好纳闷奶奶是怎么知道我睡着了,而奶奶却告诉我每次在她背上睡着的时候她都知道。童年的我就是在奶奶的背上把我们小村庄的路“走”了一遍又一遍。儿时的记忆已经朦朦胧胧,但这样一个画面,会经常游离于梦中,飘浮在脑海里——一个月光明媚的夏夜,奶奶坐在老式竹靠背椅上,椅子历经岁月的磨砺,已微微泛红,在月光下闪闪发亮,我坐在小板凳上,依偎在她的膝下,双手抱住奶奶的腿,头放在她的膝上,眼睛向上望着奶奶,倾听奶奶讲神啊、鬼啊的故事,以至于我真的相信世间真有观音菩萨、玉皇大帝、东海龙王、牛郎织女……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至今还在眼前闪耀……上学后,奶奶便成了我的保护神。童年的我由于活泼调皮贪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父亲在百里以外的矿山工作,每周回家一次,都要认真检查我的作业,看作业的书写是否公正,数学答题计算是否正确,这一切正是我所最担心和最害怕的,为了躲避父亲对我的惩罚,每当父亲回到家中,我便早早跑到奶奶房间扑到她的怀里,一口一个“奶奶”叫着,晚上钻在奶奶被窝里跟着奶奶睡觉,但是这一切躲不过父亲的眼睛,当父亲拿着笤帚要“教训”我时,我马上又扑进了奶奶的怀里,奶奶拿着拐杖,严肃的对着父亲大声训斥,说道:“孩子还小,由我好好教育他就行了。”父亲没法只好做罢。印象中,奶奶是纺线织布染布的行家。夜晚,在昏黄的油灯下,她搓棉条,摇纺车。我学着把棉花扯细,铺匀,将一根竹筷放在中间,然后用一块木板沿着一个方向搓,一会儿搓成一根棉条。起初搓得不匀,一头大,一头小,又松垮垮的,后来搓顺手了,也挺好看的。奶奶纺线,左手拿着棉条在锭子上一绕,右手摇动纺车,左手慢慢放线拉开,再用右手把纺车轻轻反转一下,拉长的棉线就绕到锭子上。我看着奶奶纺线,右手旋转,左手拉开,姿势非常优美。我听着纺车吱吱嗡嗡的声音,均匀而有节奏感。我见到锭子上的线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缠绕得很有规律,形状像个大白桃。奶奶每纺完一个线锭,我就跳过去摘下来,就象采果子一样高兴。奶奶织布,双脚上下踩踏,双手左右抛梭,手脚非常协调。装着线团的梭子左右横飞,分派经线的线网上下交错,令人目不暇接。布织好了,白色的做夏衣,冬衣要染色。奶奶用山上采来的草药拌上稻草灰和锅底墨,放在锅里煮开,然后把白布放进去再煮一段时间,就成土青色了。我小时候,多半穿这种衣服,柔软暖和,而且耐脏。

勤劳是农民最本质的性格,但是奶奶的字典里似乎从来没有过困难二字,遇到挫折她都乐观对待,很让人敬佩。奶奶虽然包着小脚,走路不太方便,但做事却非常麻利。我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与我的脚不同。她说,她小时候女子都要包脚,把一双好脚包成病脚,人要吃好多亏,但是在那个年代没有办法啊。那时每天早上奶奶都要到几处井边挑水,由于常年使用辘轳和“拧不够”,奶奶的腰弯成了驼背,以至于走起路来拄着拐杖,依旧摇摇晃晃,颤颤悠悠,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知道奶奶真的老了,要不怎么说起话来罗里啰嗦,吃起饭来半天才咽下一口,还有那花白的.头发和额头上那深深的皱纹更让奶奶显得饱经沧桑,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心疼与震撼……

奶奶一生虽然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是她很少对外人讲这些,在别人眼里,她一直是个非常乐观的人。她尽管没有文化但是却很会讲故事讲笑话,常常一句话就把别人逗得哈哈大笑。她自己也经常笑,而且她的笑声非常的爽朗,非常远的人都能够听见她的笑声,有的人甚至还夸张的说,他住在河那边也常常听我奶奶的笑声。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84岁那年一向勤劳和蔼善良的奶奶突然患病离我而去了,我不相信这是真的,总感到奶奶是去了一个没有痛苦没有烦恼的地方享福去了。每当我跪在奶奶坟前点燃香火,望着枯草在寒风中飞舞,我的泪水如同断线的珠子一下涌了出来,奶奶我最亲爱的奶奶,孙子我欠你的实在是太多了,在这里我只能衷心祝你一切都好,在天国一切幸福安康……

篇10:清明时节忆父亲的散文

清明时节忆父亲的散文

又是一年清明节来临,想起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身在异乡的我,对父亲的哀思越加浓厚起来。

父亲过世已整整十一年了。在十一年的岁月里,虽然我经历了几多磨难,几多辛酸,几多坎坷,终有成功的喜悦。是父亲的和蔼的容颜始终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他的教诲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奋斗。

我的父亲是一个淳朴善良、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农民。解放前,父亲兄弟姊妹多,经济上没有任何来源,唯一的'三亩地,一家十几口人全靠它,还得交租。父亲在家排行老大,奶奶年迈,爷爷又过早离去,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奶奶和父亲的身上。家里常常弄得吃了上顿无下顿。特别是五荒六月天,全家更是饥肠辘辘,没办法,奶奶想到了山上所种的苦荞。奶奶从荞茎上把那些半成熟的荞子勒回来,用铁锅炒干,上磨,连荞糠一起加入野豆腐渣果子面和野猴子头菜放入土锅煮着吃,这样的日子不知度了多少年……

解放后,尽管日子有了好转,但是随着父亲成家生子,家中的人口越来越多,生活状况依然艰难。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有时候甚至连树皮也扒下来熬着养家糊口。为了不连累弟弟、妹妹,1962年,父亲带着我母亲及三个哥哥离家出走,开始了漫长的沿路乞讨生活。母亲牵着大哥,父亲一担箩筐挑着我二哥和三哥,最终从几百里的孝感来到了现在的荆州地区的京山县。由于这里地多,只要勤劳,总会有收获。全家决定在这里落户了,靠着父母的日夜艰辛劳作,生活慢慢地好转起来。

我的父亲,淳朴善良、勤劳宽厚。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感受到父亲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活。在生产队为了多争一点工分,有时候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有时候累了,就倒在田埂上睡一会。分田到户后,除了把自家的田地种好外,经常帮助那些贫苦户和没有劳力的人种地。由于长时间的劳累过度,随着年轮的增长,各种疾病接踵而至:高血压、肺气肿、腰肌捞损、哮喘等。从1988年开始,很多地里的活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之后的十年里,几乎在死亡的边沿行走。

,父亲终于燃尽了生命的最后一缕光焰。那一年,正好是我离家闯荡生活的第二年。当我听到父亲去世的那一刹那,天旋地转,泪流满面,百感交集。心灵的呐喊,无法感动大山,心存的感恩,永远都只能是深情的奠祭了。

我深知,生命的意义在于精神的续延。呵,父亲,您勤劳而质朴的精神将永远鼓舞着我,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会用一颗积极而沉静的心灵把握明天!

篇11:清明忆散文

清明忆散文

数年里尽管我写了许多文字, 却一直不敢落笔写你,你离开我们很多年了,我却从来就不敢不愿相信,你其实已经和我们阴阳相隔许久了,尽管每年的清明和过冬我们都去看你,我却宁愿告诉自己,那里住着的并不是你,你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身边。三月底,空气中开始吹送暖风,未至清明,母亲就催促着我们去给你扫墓,你在或是不在,母亲总是这般的牵挂着你,每年清明前就早早备下所需的物品,然后目送我们离去,我们知道,身后是母亲有些忧伤的眼神,从来,我不曾更不敢回头看母亲的眼睛。

你的一生是如此的平凡,甚至可以客观地说是平凡得有些市侩和俗气的,你爱喝酒,爱热闹,爱说话,爱开玩笑,有你在的地方就会有欢笑。那时的你,在一个城市的某个单位上着繁忙的班,每逢假期,儿时的我们便被母亲送到你生活和工作的那个城市,你总是高兴地迎接我们的到来,下班时候就给我们带回可口的糕点和其它零食,我和弟弟欢呼雀跃的样子常常让你忍俊不禁,感染了我们欢乐的你,就在身旁微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你带回来的香甜装满了我们童年的记忆。

你总是喜欢说话,甚至是唠叨,年长两轮的你总是无条件的对我好,而你的理由竟是,女孩子生来就是让人疼爱的,我和你又是同一个属相,我们是注定的亲人,我就是你的孩子。那时的你,年轻英俊、顽皮,总是喜欢和我开玩笑,让我撅着小嘴奶声奶气地和你生气吵闹,然后你又想尽办法哄我开心,直到我破涕为笑;那时的你,带着我和弟弟游遍了城市的风景区,遍尝了城市的美味小吃,以至于后来,我始终对那个城市有着深深的眷恋和千丝万缕的回忆,你和那个城市铭刻在了我成长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你总是说些诙谐的笑话给我们听,带我们玩我们喜欢的游戏,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欢笑与快乐。那时的你,是除了父亲和母亲之外,对我们最好的长辈。香甜的味道,漂亮的裙子,亲切的微笑,风趣和幽默,是儿时我们对你满满的记忆,有你在,就有欢笑和开心!那时天真年幼的我们都认为,你给我们的爱是理所当然的。现在想来,多么幼稚!

渐渐成长的时光里,和你已经不再如儿时般的亲昵了,我不再喜欢和你说笑,不再喜欢腻着你,讨厌极了你喝醉的样子,甚至觉得你是多么的唠叨,俗气,没有男人气质,不再耐心听你说话了,不再接受你买给我们的东西,甚至经常和你顶撞,被你从小就宠溺的我似乎忘记了你对我的好。尽管如此,你始终一如既往地宠溺着年少任性的我,没有对我说过一句重责的话。其实,我只是占着你对我的好而肆意妄为。现在想来,那时的我有多么任性,不懂事!

你喜欢热闹,每年春节和中秋,父母亲心疼你孤身一人,总是让你来和我们一起过,你兴奋得忙出忙进,采购大包小包的食材回来就给我们做各种好吃的,忙碌在厨房的日子是你最激动的时光,你来的日子,我的体重总会飙升,却又放不下手中的碗,一边恨恨地说着减肥,一边狠狠地把你做的各种美食一扫而光。那时的春节和中秋,每一个可口的菜肴里面都有你的味道。你爱喝酒,爱说话,常常是话比酒多,喝醉了酒,你完全像个老儿童,言不对题,总爱吹嘘着你年轻时候的往事,反复说着我儿时的“糗事”,我讨厌极了你酒醉的唠叨,讨厌极了你的吹嘘。

时光飞逝,不觉中,你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而在母亲面前,你常常又会耍些小脾气,一副兄弟的样子气十足,完全没有了长辈风范,父母亲念你孤身一人,暗暗纵容着与你年纪十分不相符的“孩子气”。你爱热闹,喜欢串门走亲戚,父亲家里的亲戚多,每年来家里过年,你有时不和我们打招呼就去亲戚家串门,亲戚们素来都喜欢你的幽默与热情,随和与开朗,自然盛情款待你的到来,你和父亲家里的亲戚打得火热,几乎每次你都是酩酊大醉,在亲戚的护送下尽兴而归!在父亲严厉的眼神中酣然大睡!你有些惧怕父亲,父亲是严厉的,其实你也知道父亲不过是担心你酒醉伤身!因为父亲很了解,你对酒是那样的缺乏抵抗力和自我控制力。

时光从来不停留脚步,总是匆匆带走一切。我出嫁了,生女儿了,你兴高采烈地赶来母亲家看望我,你视我的女儿若珍宝,百般地宠爱,你把对我的宠溺延续给了我的女儿,自然,女儿懂事后便和你亲得没法形容,每逢你来母亲家就粘着你,时时腻着你亲热地叫着:“舅公,舅公”,让你乐开了花,得意地拉着小丫头上街去炫耀你做了舅外公的喜事。

终是酒给你带来了后患,你始终对酒没有一点抗拒力,在父亲和母亲的一再劝说和批评下,你依然偷偷地喝酒,年纪的增长,酒在你的身体里开始侵略你的器官,你终于因为心脏问题而住进了医院,母亲放不下孤身一人的你,于是让我请假去了那个城市照顾你,去的.路上我恨恨地在心里诅咒着你的酗酒成性。当看到你无助虚弱躺在医院的白色病床上时我却哭了,那么开朗、那么喜欢热闹的你,此时是多么的孤单与清寂。你老了,真的老了,鬓角已经泛白,眼神开始混浊,为何在我一直感觉你还是年轻的瞬间,岁月却已经无情的剥夺了你的美好时光?!

你花甲第二年的某天,终未能逃过病魔的无情肆虐,丢下我们,独自去了另一个世界,女儿急性阑尾炎手术,我的腰疾严重复发,我和女儿双双病倒住院,躺在病床上的我们,忽而听到了你去世的噩耗,几乎全线崩溃,我和女儿哭得一塌糊涂,可是我们却无法起身去那个城市和你见上最后一面!那一年,天都暗了!母亲哭晕在你的病床前,高血压复发,平素对你严厉的父亲在你离开的时候老泪纵横,弟弟强忍着悲痛送了你最后一程……

我开始相信了灵魂的存在,我知道,你不想离开这个世界,离开我们,你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了我和女儿,我们是你最宠溺的孩子,你放不下我们!放不下你所有的亲人!你可知道?我是怎样的难过,没有能够去见你最后一面;我是怎样的懊悔,那些顶撞你的任性时光……你对我的纵容,对我宽容的宠溺,对我们的好,像翻涌的波浪在我的脑海里一次次翻腾,直至揪心的疼痛漫延在心海,你走了吗?你怎么可以丢下我们独自去天堂?!女儿每每说起你便会流泪,她说:“妈妈,我好想舅公,让他回来!”可是,你在哪儿?我们看不见你,听不到你,再也牵不到你温暖的大手了……

今天的我们,在生的此岸想念着你,而你却已经安息在天堂的彼岸。你走得那么突然,甚至不给我们任何一点点的思想准备,你走后的时光,是我们想念你的失落与哀伤。今年是你走后的第五个清明,五年的时光里,我一直不敢落笔写下关于你的一切,只怕悲伤的思念无从收拾,落下的泪无法揩干。每次扫墓,我总是忍不住落泪,多次哭倒在你的墓前,我告诉女儿,你一直没有离开我们,你就在我们的身边,你活在我们的心里,尽管,你是如此的平凡普通!

我们总是不断地在重复着“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懊悔,错过了无数与亲人共处的好时光,很多时候为了生存常常忙碌奔波在命运的旅途中,忘了停歇,又总是在尝尽旅途的酸甜苦辣之后,才想念亲人温暖柔软的怀抱,我们一直就在浪费着彼此共处的时光。人生的旅程漫长而又短暂,匆匆的步履身后总有着牵挂的眼神,在与你阴阳相隔的数年时光里,才明白这个世界上,你给我们的爱是如此的温暖与宽容,多可惜当初我们在理所当然中享受你的爱,却一直忘记了珍惜!

你的墓前,我们洒下你最爱喝的酒,你走后的第五个清明,我终于有勇气在泪水中写下平凡普通的你,写下唠叨的你,写下和你共处的美好时光,写下回忆里的温暖,写下最好的你。清明忆你,愿你在天堂安好,昨夜仿佛又看见你和你的朋友在对饮,溢着满足的笑,说着开心的话……

舅舅!你在天堂可好?

篇12:忆清明散文

忆清明散文

清明在即,不免又勾起人的一些回忆。

回溯自己对清明的印象,最初且清晰的,大约就是庄重的祭祖扫墓之事了。在我们那里的农村,似乎不兴建什么祠堂供奉、祭拜祖先,多见的,倒是上坟、摆供、烧纸钱等些简单仪式。记得每年清明节前几日,父亲就骑着他那辆破二八自行车,早早从镇子上买回一塌子粗砺粝白麻纸,扎成小捆子,别在小南房的房梁上。人出来进去,总不免能望见,所以印象很深刻。

这样,待到清明当日或前一日,父亲就会端端正正地将塌那白麻纸取出,搬个小凳子坐在屋檐下,一笔一划地铰起纸钱来。所谓铰纸钱,就是把白麻纸铰成铜钱的样子。父亲说,过去年间有人不会铰,就拿银元覆在纸上,用重物敲打,叫拓钱。父亲心灵手巧,厚厚一白塌麻纸分成若干小份儿,在他手上折折、叠叠、剪剪,只消片刻功夫,便铰成了铜钱套铜钱的花样子来。而且,那铜钱的样子,有方形的,圆形的,有大的,有小的。我少时不懂,蹲在旁边总不住的询问,说这纸钱为什么大小样子不一?说那铰剩下的边边角角是做什么用?父亲也不嫌我烦,温言善语的给我解释,说大的是大票子,小的小毛钱,边角料则是碎银子;说非得这样大大小小混合着铰才行,要不爷爷奶奶在“那边”执个大票子破不开,想花也花不了,干着急……父亲话说的慢悠悠地,眼神温幽幽地,听着、看着,都觉意味深长。然我那时尚小,不甚懂得。直至后来大些了,才恍忽间明白,父亲和我(他的孩子)说那些话时,心里一定在想念着他的爹娘。想来,他能亲手为自己的父母铰纸钱,心里一定也甚是安慰的。那纸钱,概是阴阳两隔的亲人间可以最直接且真切联系的物什了。

那些铰好的纸钱,大大小小零零整整叠裹起来,用块小石头压在台阶前。父亲便扑扑身上的纸屑,转回屋里,将自己洗涮、收拾一新,再从碗橱里取些预先准备好吃食、果品、烟酒之类的东西,怀里慎重地端着抱着,便簌簌、簌簌地往村后的沙窝子里去了。穿过弯曲的村径,绕过一片海子,再越过几道沙梁,在一座长满酸溜溜草的半高沙丘上,住着他的大大(爹的意思)和妈妈。想象着,父亲一定长膝跪地,细致地为他的老父母烧钱、点烟、倒酒、盛饭;与他们说话、唠嗑、话日常;帮他们整一整“屋舍”,拔拔“舍前”“舍后”的荒草……

在农村,家里的女娃儿平素是不准上坟的。我真切地记得,自己只在结婚那年随父亲去过一次祖坟。回想那一日,天气薄薄地阴就着,欲晴不晴欲雨不雨的样子。空气湿漉漉地,内里不时横行着三丝五缕叫人打颤的凉风,吹得人额头直发紧。虽然我从未与他们谋过面,可跪在祖父母的坟头地上,看着那一个小小的土堆,看着那刻在石碑上熟悉的人名儿,看着那燃着的纸钱闪烁着微微星红的火焰,人的心里还是会凄凄地,泪水也是再努力也控制不住的。毕竟,一脉相承。毕竟,血浓于水。父亲不看我,也没落泪,一边用手拨弄着纸钱的碎屑,一边和爷爷奶奶拉着话。说,最小的孩子也大了,马上要成家了,大大妈妈看见,该高兴才对;还说,两位老人在那边要好好的,也要帮助帮助孩子们,叫她们一切都顺利,等等。我因紧张,感觉自己真的像是立在祖辈的面前一样,舌僵唇颤,一时里什么话也没说,也说不出。

待那厚厚地纸钱忽忽燃尽后,父亲起身,用手掌捧着些沙土,将坟头添了添,将周围的野干草撸了撸。我则立在一边,四下里瞧了瞧,瞥见左右沙凹里另有几处坟,也留有祭拜过物迹与灰痕。稍远处,还见有一座新坟,坟头的“引魂杆”还未倒呢。父亲说,那是九队某个老汉的,也姓杨,不过和咱们不是一家。父亲还和我说了很多的话,比平常多出很多。在返回的时候,天似乎逐渐放晴了,只是风更大了。一路上,又陆续遇到好些来往于沙窝子里的人,行色匆匆,真真是“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大多的时候,人一说起清明,心似乎就不由得要往那哀伤、悲戚的方面倚靠。实际上,清明亦是极富力量与生机的节令。我们那里的农村,就有“清明前后,安瓜种豆”之谚。记得每到临近清明之时,村里的大路小路上就开始拥挤不堪了,全是往田地里拉沙土拉粪肥的车。三轮车、四轮车、马车、骡子车,直将那路面“撑”得老宽,还不住腾起一股一股的黄土尘,蒙得人的眼也睁不开。清明之后,再过三五日,荒了一冬的田地里,就陆续有了戴帽子、围围巾的农民了,他们弯着腰,扬沙、撒粪、平地、打堰子。农忙的日子,就此也就拉开了序幕。

我一个女娃子,似乎从来不太关心大田地里的营生,倒对院子里的花池子、院子外的菜园子里的事乐于参与,也记得十分的牢靠。每到春暖了,清明一过,父亲必会抽两天时间,用以整饬打理花池与菜园子。父亲和了麦秸泥,将旧年里雨水冲损的花池壁重新抹光溜了,把红砖砌成的菱形花墙的缺裂处,推到了再葺葺;再将院子外那几分菜地里土松了,翻上几遍,接着撒埋些肥料,待等着天气日渐暖和起来,就开始种植各种蔬菜和花卉。

修葺园子,义不容辞是父亲之责,而小铲霍霍播种的,却定是母亲。当然,也少不得我的捣乱。牵牛花、凤仙花、鸡冠花、地雷花等各种花的种子,都是旧年里留下的,包在一个布包里。蔬菜的种子,则需年年买新的,旧种子即使播下,植株也长不好。而且,种作物是很有讲究的。得用小铲将土翻出潮湿的部分,翻拍的绵细松软,而后依次将那些籽籽撒下,复盖上些许土,轻拍几下,方可。另外,别看程序大抵差不多,实际上大有区别。什么种子,挖多深的土钵子,覆多少浮土,都是有讲究的。这些,我自然是不知道。可母亲却了如指掌。母亲还常说,清明之时的水气浓、阳气旺,种下的东西,将来长的欢实。

清明节气,每与寒食节,与阴历的三月三连在一起。唐人张说有诗曰:“寒食春过半,花秾鸟复娇。”真真是这样的。每当寒食节一过,万物便陆续萌茵,花也渐次开了,鸟声也清脆了。而宋人周密《武林旧事》里又说:“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浓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翻翻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想来,在这样日暖、气清、风和、花放的时节,正是外出踏春的好时节。现下里不就有首歌这样唱:“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真个是的,每年一到清明节,一到三月三,人就会无端的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那放风筝的有趣故事。

我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根本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什么风筝之类的玩具,不过也倒不缺玩耍的玩意儿,因哥哥很聪明,又手巧,总是会找来旧报纸、铁丝、针线、再熬上一锅稠稠的浆糊,自己盘膝扭腿的做风筝。由于材料有限,所以哥哥做出的风筝,样子很单一,还长的很丑陋,飞起来也笨拙。那风筝面儿,多是旧报纸裁夺的,多不过在上面用黑墨汁胡乱涂鸦些鸟翅膀之类的画。那风筝的线,也没有像现在那种钓鱼线,多是找旧的粗线绳挽很多遭结在一起的。这样的钱,总是皱巴巴的`,收放不能自如。这样的风筝,起飞的时候尤其难,人总得折腾了好几番,才能侥幸成功一次。不过,但凡有一次成功放飞,心内的懊恼便四散全无,就只剩下了快乐了。

后来,大约是上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组织的一次风筝赛。我所在的班级,早早的就偷着准备起来。浆糊、竹片儿、彩色纸,全体同学齐动手,最后做成一个庞然大物。赛前的一夜,紧张与期盼纠缠在一起,大约搞的许多同学都辗转难眠。隔日起来,只见个个眼睛都肿肿的,然比赛的劲头却丝毫不减。俗话说,有付出就有收获,那届风筝赛,最终我们得了冠军。依稀记得,风筝赛的赛场设在学校前面的大野地里,我们做的那只庞大多脚的蜈蚣风筝,在青草葱郁的田野里一飞冲天,一时里压倒了所有的小虾、小蝶、小燕,算得是拔了全校的头筹,引来无数人的啧啧赞叹。如今想来,那凭风放飞的,岂止是骄傲,岂止是自豪,恐怕更多还有那些一闪即逝的快乐时光吧。

前日,我步行路过东关新建设的小广场,见绿茵一地,松柏摇风,淡蓝的天空里,几团松散白云缓慢移动,数只色彩各异的风筝,挤身在那云团下,随风肆意舞摆着。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子,将手中的燕形风筝放的极好,一会上升,一会俯冲。那风筝在弦线的牵引下,实实像只真燕乘风来去、逆风起浮,样子看去很惬意。那男子身旁,有一妻一子。她们皆仰着头,快乐的喊着、笑着。那孩子,有张肉肉地可爱地脸,小身影时而拽着父亲的衣襟,时而又被挣脱,跑的气喘吁吁地。想那男子真是很了不起,用他的力所能及,正在努力给家人制造着幸福,制造着快乐。我看着,不觉呆住了,心里也不觉在暗语:“清明真好。”“春天真好。”

清明时节,除了祭祖、栽种,踏青、放风筝等一系列传统习俗外,最不该忘记的,怕要是“吃”之一事了。“吃”在清明,对于南方人,大约离不开“明前茶”、“清明螺”、“清明糰”之类。而单凭我的记忆,我们北方河套地域的农村人,在清明节前后,最热衷莫过于吃榆钱,吃春韭,吃开河鱼了。

北方气候冷,榆树在清明后至惊蛰前,才会陆续生出榆叶与榆钱来。榆钱是种子,初生时嫩绿嫩绿的,一串抱一串,密密匝匝缀满枝头。小娃儿们随便揪一把,就可放在嘴里嚼吃,甜甜地,凉凉地,很好吃。过去年间,人们惯吃榆钱,可以伴着白糖吃,可以和着米熬粥吃,可以和白面或玉米面蒸着窝窝吃。不过多是借以充饥的。现在的人们吃榆钱,多半是为了尝鲜,或为沾沾喜悦的春气。

除了榆钱,每年清明一过,旧年里留在菜园子里的韭菜宿根,不知哪天里,也就怒出新茎嫩叶了。早春里,头茬的韭菜最有味道。摘来切段儿,或炒鸡蛋,金黄配脆碧,色味俱佳。或与腌猪肉片儿,土豆丝儿合炒,在烙上几张葱花油饼子,就着吃,卷着吃,都好,都美味。最乡野最直接的吃法,就是洗一洗,甩甩水,就着稀饭、白皮大饼子吃,真是爽冽无比,可口无比。

当然,还有比春韭更美味的,是清明前后的开河鱼。开河鱼,最好吃莫过于鲤鱼与鲫鱼。开河的鲤鱼,因在冰层下养了一冬天,遂肉质特别肥厚、滑嫩,做糖醋鱼吃,味道极鲜极美。比之,开河鲫鱼则用家常炖法做最好,取六七两的鲫鱼若干条,洗净、去鳞,佐以干红椒、大葱、蒜瓣、姜片儿及醋、酱炝锅。水开入鱼,急火顿开,慢火煨汤,汤干即成。如此炖出的开河鲫鱼,肉筋、味鲜,特别有咂头。因自己的生日恰在此一时期,所以每年母亲都会为我炖开河鱼庆生,可以说,是吃出来的“老油条”了。如今算算,已经好些年未回过老家了,遂每逢清明节左右,就特别思鱼,特别思乡,也特别思亲。

白乐天有《长安早春旅怀》一诗,最能暗合像我这种旅居他乡之人绵绵迭迭的心情。其中,“风吹新绿草芽坼,雨洒轻黄柳条湿”一句,写的最是好,十分的应景。罗列记忆,每年清明时节,或前或后,似乎就没有不下雨的时候。也就因了有这清明雨的滋润,桃才见红、柳才抽绿、梨花才泛着粉白,杨絮才漫天漫地的飞,世间的万物才复苏乍醒,有了勃勃生机。古书上说:清明节有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你听,桐花一开,百花接踵,莺啼鸟鸣,雨落虹生,真乃一年里最明耀最鲜活的时候。然,春光易失,盛情难留。清明一过,再接连下上几场雨,花儿们开的就渐渐的不景气了。所以,现下里,乘着这绿未肥、红未瘦的清洁明朗之时,赶紧游园,看花,赏春吧!毕竟,人生能得几清明啊?

相关专题 故人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