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传授高考经验:“黑马”靠的是“狠劲”

宁萌酱酱酱酱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宁萌酱酱酱酱”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北大学子传授高考经验:“黑马”靠的是“狠劲”(共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北大学子传授高考经验:“黑马”靠的是“狠劲”

3名北大学子告诉在座的高三学生,学习没有捷径可走。

,魏钰明以湖北省文科第十二名的成绩考入北大,老师惊喜之余,夸他是高考的一匹“黑马”,他却说“每匹‘黑马’背后都付出了很多”。高三期间,魏钰明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高三寒假1个月时间,除了学校布置的作业,他额外做了200多套题。魏钰明对自己的“狠劲”,令南宁市教科所原副所长杨春成在会后一再向媒体强调,读书刻苦值得学,但每个人有个体差异,经验不能完全复制。

广西学子黄冠,颇有些从“屌丝”到“学霸”的传奇色彩。第一年参加高考,他的成绩非常普通,只超过二本线两分。由于志愿填报失误,没有被录取的黄冠选择了复读,并且由文科转成了理科。第二年高考,他的成绩超过了一本线30分,但他还是因为志愿问题,再次落榜。第三年参加高考,他终于考上了北大。这场高考“逆袭”的背后,他也有着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高五”那年,黄冠曾有一个月的时间,下午5时放学后,到操场跑两圈,再吃饭、洗澡,5时20分他又回到教室复习,紧凑得就像军事演练。

善于模仿好同学

勤奋,是高考成功的学子的共同特点,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则能帮助学生更快地达到目标。

黄冠介绍说,他“高五”那年,最后一个月,每天在睡前都会总结一下,当天学到了什么知识,一些想不透的地方,他就会在心里打几个问号,第二天继续弄懂。抱着每天都收获一点的心态,他的状态也越来越好。

从山东省考上北大的孙伟,当天形象地用一次函数公式“y=kx+b”,解释了高考与学习的关系。在孙伟看来,“y”好似高考成功,“x”等于时间效能,挤出更多的时间来看书,对高考总是有利的。“b”是初始禀赋,最初每个人差别不大,后天随着学习基础不同,也会有一些变化。“K”则是一个人学习的动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变量,它关系到投入的时间有多大回报,因此在高三阶段,一定要给自己找到一个学习动力。

如何尽快提升自己?孙伟笑称,“要善于模仿好学生的作息规律”。他说,当年他们班上有12个人曾经一起“盯梢”班上成绩最好的一名女同学,观察她每天的学习状态。他们发现那位女生早上5时就起床看书,班上同学也将闹钟调得越来越早。通过模仿身边好学生的作息规律,和网上搜索一些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吃透课本很关键

“很多名校的学生来交流经验时,说起某科考砸,也会有120分,可我数学往往只考三四十分,怎么办?”一名男生的提问引起不少学生共鸣。

孙伟回答说,考三四十分,说明这名同学的关注点不在学习上。可以先找自己的问题,解决了自身问题,再找学习方法。他建议该同学找个本子,把数学每章节的课后练习题一道道做出来。高考命题时,命题老师只允许带课本,吃透课本上的习题,就能将整套题70%的分数拿下。

而黄冠也贡献了自己学习数学的窍门,“做数学套题时,一看没有任何思路的题,我会直接看答案,弄明白后,再用文字写下解题技巧”。通过思考和用自己的话描述,才能将题目真正吃透。

大部分成功的人,都是会坚持的人。可在学习上,很多学生都有“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孙伟认为,如果一个人连高考这么重要的事都做不好,那很难让人相信,在其他事情上他会有毅力去处理好。他建议,如果毅力不够,可以在学习中找一个好伙伴,两个人互相督促。

据悉,该活动还将于8月18~21日,在玉林、贵港两市展开。

篇2:“过来人”传授高考经验

“过来人”传授高考经验

很多学生进入初三、高三后,会出现一段时间内学习成绩总是徘徊在一个分数线上停滞不前的现象,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被称为“高原现象”。

升学周刊邀请去年高考文科最高分得主、北大学生凌超,全国语文之星、复旦学生顾文豪以及上外学生谢文斯等多位学子与高三学生零距离接触,传授经验。

这些过来人分析,出现“高原现象”后,学生会发现自己脑袋里一团浆糊、学习效果不好,以致不少学生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等等,失去了对考试的信心,影响到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的。“高原现象”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主要是因为进入毕业班,重复性的学习和过量的练习造成了生理疲劳与心理疲劳,遇到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策略或者复习没有计划时就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

高考优秀学生提醒学弟学妹,在日常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反思、积累,克服急躁情绪,提高自信心,及时调整,尽快走过“高原阶段”,学习才会有一个大的进步。注意情绪的调节和良好心情的保持,有利于平稳地走出“高原阶段”,提高成绩。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篇3:北大学子文科综合经验:赢在高考

北大学子文科综合经验分享:赢在高考

作者简介:

林丽渊

全国高考(微博)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科总分第一名

高考总分:672分

历史

一、熟读课本

历史,是比较“死”的一个科目。高考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5本书我看了7,8遍吧。我可能不能完全背下来,但是做题时能准确回忆课本几乎所有知识点。关于看书,我有几点建议: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或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因为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历史选择题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3、注意整理笔记,抄录书里。我没有单独的历史笔记本,因为我觉得把笔记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我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切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4、分专题总结。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二、历史答题技巧

1、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当时的大背景来分析,不能主观认为。比如,问中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就可以答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图存内容。原因就在于大多缺乏从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上来分析问题。2、善于利用材料。今年广西高考中历史材料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而在往年高考中直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摘录答案的也大有所在。3、术语运用准确,不罗嗦。我在刚上高三时,答历史题容易犯罗嗦的毛病。后来老师告诉我,历史标准答案中很少有叙述性的,都是下定义式的。我在参照许多真题后发现也是如此。答题简练而到点,才能节省时间,并且让阅卷人更加“倾心”,从而提高得分。

地理

一、背地图

地理关键是*地图。认准了地图,才能从地图所给出的信息中再更广阔地延伸。

1、世界地理。我把世界地理的那两本课本翻了许多遍,把里面每一区域和可能考的地图都剪切下来。然后随时随地浏览,比如美国的农作物分布图,我就背了大概一星期。在熟悉地图后,再根据地图延伸,比如美国,熟悉农作物分布图后,就可以延伸到为什么要这样分布,气候如何,交通如何等等。而全球气候,洋流等,也是重点加强对象,这个我用填充的办法。即在空白的地图上自己描上具体的气候洋流植被带等等,这样在考试时不管出到什么图,我都能够清晰地在脑海里反映出来。

2、中国地理。这是非常具体的地理,要求我们用心记课本文字材料。我在地图方面也是用填充的办法,比如降雨量,山脉,河流等,自己一一描上。而在文字叙述方面,我大都*书本,因为书本的表述是最专业的。做题的时候完全按照课本的角度去回答,在平时考试中不断地训练,让表达尽量和课本表达得更接近。

二、文科中的理科

地理在天文计算等方面比较令文科考生头疼。我的方法是掌握规律,然后大量做题。比如等值线的“高高低低”原则,还有晨昏线和迟到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时或18时等等。这些规律对于解决一些很头疼的地理题目很有帮助。并且我对待地理这类题的态度就如数学一般,全把它们当数学题解。我专门买了两本这类的书来练习,直到最后这类计算题我大都不会再犯错了。

政 治

一、整理知识点

我的'政治课本较历史来说看得比较少。因为我觉得政治不像历史要熟背史实,而是要按照主题整理某个知识点的线索,并与考试常用材料和问题类型对应整理,形成一个知识的框架。比如,价格问题,就可以考虑价值决定,供求影响,市场形成,宏观调控,而每一个方面又可以引申出许多内容。从政治学角度又可以引申出政府的经济职能等。1、看书要整理,而且要仔细。比如有年高考就考了市场经济某一特征的具体说明,在课本有具体阐述,但是由于不是大黑体部分,大部分同学没能完整背答出来。2、对于客观题,我的意见是多做多得分。因为客观题占分值大,所以要相当谨慎。而这个是要通过扎实的基础和熟练的运用来达到的。我高三为了提高政治客观题得分,专门做了上千到单选题。3、对于主观题,我认为从课本中整理知识点,然后加上题目材料,再加上热点即可。4、一定要分清楚概念。比如辨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辨证唯物论的区别等等,今年广西高考就凭这点难倒了许多考生,我也没有幸免于难。所以希望学弟学妹们要区分好各种相近的词汇,分清概念。

二、关注热点

由于高考政治是以热点为命题载体,所以在知识和热点之间不能存在脱节。尤其在高考前两个月,要开始以热点为单元,从高考命题角度出发,将相关知识点经过分析和归纳后,形成更加有针对性的知识体系。我的步骤是:首先弄清考试时政范围内有哪些重大热点;然后弄清命题角度;然后以角度为线索来整理相关知识,形成有针对性的新体系;再运用相关知识来分析热点;最后是拿一些“重点预测”来训练自己的应试能力和检测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比如和谐社会,我就从为什么,怎么办来分析,又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来分析。

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时时想着热点,比如我回答政治题时,从来不忘了答“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这是用哪都合适的,而且可能还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三科共同点

一、研究真题

近几年的高考真题是我们所见到的所有高中试题中信度最高的试题。要有计划地逐题深钻细研,对各类题型,题目,不同的设问方式等的解题方法进行总结,归类。我在高考前一个月开始坚持文科三科每天都做一定量的高考真题,效果很好,解题思路也有很大进步。研究的时候要注意总结命题人构思答案的方法,及标准答案和试题背景材料与考试要求之间的关系,要举一反三地运用。比如我做了许多高考历史题后发现,如果做到根据题目中心词,条件限制词等来在脑海中回放课本内容,根据小标题和目录等地毯式地扫荡出相关知识点,再高度概括,用史实来说明,那此题得分一般不会低。比如分析英国议会和政党政治的演变,此时就要回顾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到二战期间的所有相关史实,再列点表述。而标准答案就是以课本教材为依托,从经济和政治领域归纳分析的。我建议学弟学妹可在高考前两个月开始研究真题,持之以恒,效果应该不错。

二、规范语言

虽然文科综合考试不是以考察学生语言表述能力为目的,但要完成大量非选择题的论述表达,书写的规范,文字的准确,逻辑的清晰等方面都会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答题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概念的表达要准确,史实的表述要准确。而且要善于利用材料,有很多答案都可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直接找到,而这点却容易被许多考生忽视。高考所有文科综合卷所给的标准答案,均体现了简约和准确凝练的特点。所以平时要有意识地训练这个能力。

篇4:北大学子历史高考方法技巧

一、熟读课本

1、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每一本历史书都是按照一定的秩序和规律编排的。我们接受的不是零散的知识点而是知识的整体,背熟目录才能准确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或用奠定基础。考场答题时,才能做到大跨度和宏观概括,尽量避免因遗漏观点而失分。

2、不放过任何角落。大字小字一起看,还有批注,插图及其说明等。还要适度涉及未列入考试大纲的内容。因为高考试题“超纲”现象常有发生,比如今年广西高考历史选择题就把大部分考生弄得措手无策。

3、注意整理笔记,抄录书里。我没有单独的历史笔记本,因为我觉得把笔记记到书里是最好的,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我把几本参考资料的延伸知识或者精辟见解都抄录在书中,翻阅课本时也会一起复习。这样在考试中你的历史语言表达会更加完善和专业,切涉略面和跨度也更广,进而得分更高。

4、分专题总结。这个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也会有所概括,但是自己如能总结效果最好。比如世界之最,中共会议之类的。这样不仅可以让读书看书更加有趣,还可以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二、历史答题技巧

1、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放到当时的大背景来分析,不能主观认为。比如,问中国维新思想和法国启蒙思想在促进社会变革作用上有什么不同时,大多数就可以答出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等,但很多就漏答了救亡图存内容。原因就在于大多缺乏从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的时代背景上来分析问题。

2、善于利用材料。今年广西高考中历史材料题其实只要把那段很长的材料分点概括出来就可以拿到满分了。而在往年高考中直接在题目所给材料中摘录答案的也大有所在。

3、术语运用准确,不罗嗦。我在刚上高三时,答历史题容易犯罗嗦的毛病。后来老师告诉我,历史标准答案中很少有叙述性的,都是下定义式的。我在参照许多真题后发现也是如此。答题简练而到点,才能节省时间,并且让阅卷人更加“倾心”,从而提高得分。

三、历史考试中常见的思维性失误

1.思维僵化 难以延伸

高中学生在学习中往往思维僵化,依赖性强,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感知、理解和巩固时难以形成思维延伸的结果。

2.思维不周 挂一漏万

学生在知识的巩固、理解与再认再现时,知识重组不到位,组织答案时丢三落四,挂一漏万。所以学生在有意识地培养思维能力时更应注重思维的精密性,力求思维活动的结果臻于完美。

3.思维狭隘 片面孤立

学生在对知识理解与运用时,常常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或者思考问题时只朝一个思路发展,而没有宏观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这就要求学生注意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力争做到思维活动的开阔性、广泛性和完整性。

4.主观臆断 假设不当

学生在学习的思维活动过程中,往往容易按照自己主观设想的情况展开,结果造成失误。我们提倡积极思维,批判性的思维,但它必须是建立在正确而合理的知识分析的基础上,即平常所说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用科学严谨的分析结合正确的史实来论证假设的可行性,才能尽量避免主观臆断。

5.思维内敛 发散不开

学生在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要注意思维的规范性,又要保证答案组织准确到位,通常表现出思维内敛。对此,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能力。

6.脱离情景 联系不当

历史命题越来越注重创设新的试题情景考查学生知识运用与思维应变能力。但学生在处理类似问题时总是觉得该问题似曾相识却又说不清道不明,最后导致思维游离于新情景与历史感性印象之间,从而联系不上最佳的答题方案。

7.思维紊乱 逻辑不严

学生在问题的解答中,其常规思维是以问题中的“疑”为线索,以方法为中介,通过质疑—存疑—释疑三大步使思维深化,而常见失误是逻辑思维不严密,答题条理混乱。克服这类失误关键在于培养思维的系统性、定量性,要求学生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手段进行严密的思考从而产生高度概括性、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结果。

8.思维定势 无法变通

思维定势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着规范性的凝聚与约束作用,使其难以摆脱原有思维意识和观念的影响,从而在答题解疑的过程中无法变通。

9.逆向思维 其意不明

在历史考试答题过程中,学生通常喜欢按照试题所展示的历史事物的发展进程顺向思考问题,而常见试题类型中有题干注明否定选项符合题意的,学生却不明其意或由于肯定性思维惯性的作用而造成失误,所以学生应突破惯常思维方式,努力按照试题考查的意图去精心组织答案。

10.思维单一 综合力差

在分析问题时学生应当运用多种思维方法,如相似思维法、溯源思维法、组合思维法、变换形式与角度思维法、设想思维法等不同方法。

篇5:高考经验高考“牛人” 传授“抢分心经”

高考“牛人”们动辄六七百分的成绩,让人瞠目结舌,那么,如此高分究竟是如何成就的?在距离高考不多的时间里,还有哪些提高分数的诀窍?考生该如何调整心态,在高考中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自己的水平?家长们又该做好哪些后勤保障工作?高考答题还有哪些你不知道的技巧?部分高考文理科最高分获得者和他们的老师,解密“牛人”得高分的“秘方”,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我们讲述高考“心经”。

-人物:孙广标-成绩:长春市20理科最高分701分

-高中: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就读院校:清华大学建筑系

抢分秘籍:考前十几天语文大量做题

孙广标说,他的语文成绩平时只有110来分,而高考时却达到133分,其秘诀就是花费了大量时间专门做语文卷,利用考前十几天,大量演练语文习题,每做完一道,都仔细思考是否回答全面,并及时总结错题和经验,和老师反复探讨,

备考资料

经过这样的训练,孙广标的语文成绩才在最后的时间里有了20余分的提升。

炼制秘方:每次考试错题都向老师请教

除语文成绩外,孙广标其他科目的成绩也异常优秀。那么,这样的实力又是如何得来的呢?

孙广标高中班主任老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元绪富介绍,孙广标是个有心的孩子,他的理性思维和思维重组能力很强,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复习过程中能够主动制订学习计划,善于自我管理,这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此外,一切实力都是在实战中锤炼出来的,孙广标也不例外。学校每次举行月考和模拟考,孙广标都会将自己的错题记下来,并找老师请教。“6科考试,十几道错题,孙广标一一找到老师,请教最佳答案和解题思路。”元绪富说,因此孙广标也成为了教研室里的常客。正是因为不断自我反省和查缺补漏,孙广标才成为了高分“牛人”。

篇6:高考经验:高考数学零基础瞬间变黑马

一、夯实基础的重点方法

特别是基础差的同学,一定要老老实实的从课本开始,不要求快,要复习一个章节,掌握一个章节。具体的方法是,先看公式,理解、记住,然后看课后习题,用题来思考怎么解,不要计算,只要思考就好,然后再翻课本看公式定理是怎么推导的,尤其是过程和应用案例。特别注意这些知识点为什么产生的。如集合、映射的数学意义是为了阐述两组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而函数就是立足于集合。并由此产生的充要条件等知识点。通过这么去理解,你会发现,数学基础很快就能掌握。但记住,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

对于容易犯的错误,要做好错题笔记,分析错误原因,找到纠正的办法;不能盲目做题,必须在搞清楚概念的基础上做才是有效的,因为盲目大量做题,有时候错误或者误解也会得到巩固,纠正起来更加困难。对于课本中的典型问题,要深刻理解,并学会解题后反思:反思题意,防止误解;反思过程,防止谬误;反思方法,精益求精;反思变化,高屋建瓴。这样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这个问题,还有利于扩大解题收益,跳出题海!

二、提高基础知识应用

在注重基础的同时,又要将高中数学合理分类。分类其实很简单,就是按照课本大章节进行分类即可。

高三复习过程中,速度快、容量大、方法多,特别是基础不好的同学,会有听了没办法记,记了来不及听的无所适从现象,但是做好笔记又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那就应该记关键思路和结论,不要面面俱到,课后整理笔记,因为这也是再学习的过程。

再谈做题。做题大家都认为是高三复习的主旋律,其实不是的。不论对于哪种层次的学生,看题思考才是复习数学的主旋律。看题主要是看你不会做的题,做错的题,尤其是卡住你的那一个步骤。为什么答案中这道题这个步骤这么写,为什么用这个公式。这个公式是从那几个条件确立的,它的出现时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这是思考方向。很多同学都有这个问题,题目不会做,往往就是一步卡死,只要这一步解决了,后面都会。这就是因为没有找到应用的要点。

其实数学题目并不难,所给的条件都能够利用,得出一个有用的结论,这个结论是我们所要用来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数学解题的形式。前一天晚上,一个同学问我为什么题目不会做,特别是数列问题。这里我就举数列的问题,来说明如何解题和如何看题。打比方说,很多数列都是要求通项公式,大家都知道,求通项的方法不外乎是Sn+1-Sn,或者是:

Sn-Sn-1,要不就是求首项和其公差或公比。这是基本思路。那么题目给我们的条件也许是繁复的函数式子,但只要方向不变,就能确保把题做出来。我们都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那么数学也是两个条件确定一个式子。

三、合理有效的针对性练习

练习应具有针对性、同步性,如果见题就做常常起不到巩固作用,效益低、效果差;还要学会限时完成,才能提高效率,增强紧迫感,不至于形成拖拉作风;正确对待难题,即使做不出,也应该明确此刻的收获不一定小,因为实质上已经巩固了相关知识与方法,达到了一定的目的,不能因此影响信心。遇到困难问题,应先自己思考,实在没有头绪要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防止问题积累,降低学习热情。

四、数学思维的培养

平时教学中,好多同学都是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但是一做就错。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没有达到应有的思维层次。由于学习有三个能力层次:

一是“懂”,只要教师讲解清楚,问题选取适当,同学认真投入,一般没有问题,这是思维的较低层次;

二是“会”,也就是在懂的基础上能够模仿,需要在适量的练习中得以体现,相对来说思维上了一个台阶;

三是“悟”,要悟出解决问题的道理,能够总结出解题的规律,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解决其他问题,从本质上把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是思维的高层次,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基础,然后学会思考,特别是按照前面的方法学会看题。最后才是巩固练习,而不是盲目的做题。

五、提高做题技巧

做题的时候,第一立足点是题目本身,而不是知识点,数学题非常讲究逻辑。题目让干什么就做什么,不要自以为是,凭空套用,要看清楚问什么,条件是什么,这些条件能列出什么式子,或者应该设什么未知数。这些问题要从那几个角度出发。这些角度能切合的条件是什么。这样才是做题的根本技巧。所有尖子生的思维大多如此。而不是直接套用知识点,除非单纯的考察简单的知识点题型。

一旦基础稳固后,就可以适当的做一些难题,如果不会的话,一定要看题。前面说过,看题的关键是卡住你的那一个步骤,而不是盲目的看知识点,如果参看答案而不思考的话,看100遍你也仍旧不会。

六、其他的一些经验

错题集什么的,合理时间规划啥的,心态啥的,这都属于老生常谈的,大家都知道,只要树立信心,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从公式的记背、到利用公式理解知识点、到做简单题、到看题、到同步练习、最后到总结做题技巧,这就是从零基础到高分的全部步骤,只要认真执行,明年6月,数学将是你骄傲的学科。

[高考经验:高考数学零基础瞬间变黑马]

篇7:上海08高考满分作文获得者传授几点经验

日前,黄莎圆满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如何学习可以提高语文水平?对此,黄莎介绍了自己的一些学习经验,仅供学弟学妹们参考。

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

“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爱看书,而且看书的范围非常广泛,比较杂。 ”说起她的作文为何总能得到老师的好评,黄莎坦言,多阅读,多积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黄莎的`藏书是“班级之最”,不仅寝室里的两层书架上放满了书,连衣橱里都塞满了书,除了学习,黄莎的业余时间几乎都花在读书上。

黄莎的藏书中以文学书居多,她爱看张爱玲的小说、爱看有关演讲与辩论方面的书,爱看电视上的访谈类节目,每期《读者》必买,最爱其中文字优美的散文。碰上什么好书,黄莎还会向周围的同学推荐,请同学和她一起分享名著。

多记录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看到令人感动的文字,黄莎有着一种特殊的敏感,细心的她总要拿笔记下。高中阶段,作为上大附中广播部部长,眉清目秀的黄莎有一副磁性嗓音,而这些平时积累下的文字都成为她播音时的最好素材,反复阅读、默默感悟、陶醉其中。黄莎回忆到,今年春节晚会,当她听到民工子女在呼唤自己的心声时,朴实的语言却流露出最真实的感受,于是,她立即用笔记录下来,并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高考时,她选择写民工子女文章时,很自然地运用了这些素材。

坚持长期写作

黄莎坦言,每个人的学习习惯不一样,学习方法各异,但是,最好的是:坚持自己的学习方法。

黄莎介绍,参加今年高考,她自认为基本发挥了自己的应有水平,对成绩也比较满意。中央财大是自己一本的A志愿,“能够到北京上大学是段不错的经历”。进入大学后,学习的内容可能和文学写作搭不上边,可她还会长久坚持写作爱好。在她的眼里,“这与人的人生价值观有关”。 (新闻晚报)

篇8:北大清华在校学子追忆高考备战经验

刘茜玮,女,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大二学生 高考总分619(理)

聊天加跑步,高考“动力素”

和刘茜玮的谈话是在北大学一食堂开始的,在采访过程中她始终显得很沉着,有一种医者的风度。

当问到她考前的生活时,她说:“考试之前最重要的是生活要有规律,心态要平和,要学会自我调节。”对于这一点,刘茜玮的方法是聊天和跑步。她认为,一个人呆着容易乱想或者在想问题的时候钻牛角尖,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或者课间跟朋友聊聊天,谈点轻松的话题,是缓解压力、消除烦躁心理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每天在早晨或者下午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慢跑20分钟左右,让身体微微出汗,这样学习的疲劳会一扫而光,心情也会变得好起来。

自我调节能力好才能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刘茜玮在考语文时就紧张到手抖得无法写字,于是她做了几个深呼吸,把成绩和结果都先放在一边,把注意力都放在考题上,在做题的过程中慢慢地就平静了下来。

记者小评:心态要平稳很重要,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懂,关键要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调节方式,例如听歌、听相声、散步等等,总有一种适合你,努力去找一找哦!

李晓涛,男,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高考数学146(理)

带上两块毛巾去高考

如今已经大三了的李晓涛,被朋友们称作“理科王子”,虽然他自己对此多少有些谦虚,但凭借当年高考数学146分的骄人成绩,有这个绰号也不为过。

而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李晓涛说,当年他考数学这个最强项的时候也是他高考最紧张的时候。他坦言:“紧张得晚上睡不着,不得已时要靠做仰卧起坐才能入睡,一会儿又醒,反反复复,一个晚上也就睡四个小时。”这时,如果换个旁人,可能会想:没休息好,这下坏了。但李晓涛却告诉自己,即使没睡好也没有关系。他说:“这是一个心态调节的问题。”

李晓涛为自己准备的考试用品中,除了人人都有的铅笔、圆珠笔、橡皮等,他还特意为自己带上了两块毛巾,干的一块用来擦紧张时手心出的汗,湿的一块用来擦头上的汗水。他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所以要因人而异做最充分的准备,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他还特别强调,高考的时候最好用新的铅笔填涂机读卡,“用新的会有一种不一样的心情”。

当记者问他这么紧张为什么还能考这么好时,他笑着说:“当你真正做起题来,紧张就变成激动了!”

记者小评:其实,紧张也是高考的组成部分,会不会受其影响就在于自我的调节了。

李向明,男,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 高考总分595(文)

给知识一条“线”

李向明的高考成绩中没有特别突出的一科,他的成绩都很平均,没有偏科的现象。

他认为文科学习的关键在于如何去整体把握,而把握的前提是记忆,要对各大知识点有一个明确的记忆,然后进行复习和总结。首先是给一本书找出一条主线,让这条主线能把各大知识点串起来;其次再细分各大知识点以下的小知识点,要勤于动笔,加深记忆。另外,看辅导教材的时候,只需要看它上面整理好的章节之间的线索即可。

谈到高考就不能不说到心理问题。李向明缓解压力的方法是看一些比较晦涩的文章,比如《读者》中的一些小文,当时读不懂,可以一遍一遍地去读,在读的过程中培养耐心,调节心态。

记者小评:他读晦涩文章的方法也不失为一招哦,你也可以试一试。

董研,女,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大三学生 高考总分595(文)

将揣摩进行到底

坐在记者面前的董研,是一个快乐健谈的女孩。作为2001年黑龙江省富锦市文科状元的她,谈起备考心得,也有自己颇为独到的见解。

在高考四科里,董研最喜欢文综,因为“它最能表现一个人驾驭语言和揣摩老师心思的能力”。董研说:“回答文科综合问答题,怎么组织答案是最重要的。而组织答案的过程最体现每个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是每个人最具闪光点的地方。审题时要揣摩老师的出题考点,答题时要揣摩答案的语言,表达要细微、精确,不要重复观点。因为是按要点给分,所以要多写几点,每一点只要概括到了就行,不用展开过多叙述。”

聊到语文考试的时候,董研又提到了“揣摩”。当年高考前,她把考试大纲与前一年的做了比较,发现大纲中对作文的要求比以往增添了“要感情真挚”一项。她说:“这说明,这就是一个考点,写作文时要把握住这点要求,分数会很理想的。”

记者小评:“揣摩”是一个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董研一直认为,学习是没有秘诀的,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细节、抓住细节、分析细节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崔亮,男,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大一学生 高考总分660(理)

你也可以成为下一个意外

“我考上清华是一个意外。”这是崔亮见到记者后说的第一句话。

想必备战高考的学生们都知道7:2:1这个比例,指的是在考试时基础题占70%,中等难度题占20%,难题占10%。但是去年在他高考前,他的一位老师却给予了这个比例一个新的解释,对他有很大的启发:“7”指考试时平时的积累占70%,“2”指临场的发挥占20%,“1”指心态占10%。如果10%的心态不好就会影响20%的临场发挥,而临场发挥不好又会影响到70%的积累,这都是一环扣一环的。

崔亮说他备考时的最大体会就是要仔细看书,做题是辅助性的,关键是做了之后要勤于思考,不要把做题当作重点。考点都是从书里出的,只要你把课本读懂读透,基本上80%的题都是可以做对的。

崔亮的综合考试分数是286,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成绩。他说:“综合在同时考查几科知识掌握程度的同时又相对降低了每科的难度,所以综合考试的好处是整体难度降低,对考生有利,不必紧张。”

崔亮的父母在考试前从没给过他什么压力,并且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给了他充分的自主,这一点对他的出色发挥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周围环境和心态都是相互影响的,宽松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心态的调整。

记者小评:要考试了,考生心里都很急,作为家长就多体谅一下考生,最好不要提关于考试的敏感话题,大家理解万岁!

专家提醒:

高考压力大警惕“碱中毒”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激动、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

眼看高考的日子临近,医学专家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避免不良暗示,注意缓解精神压力,预防呼吸性碱中毒的发生。

呼吸性碱中毒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好强任性、具有很强的暗示性和显示性、情绪不稳的青少年,特别是学习、工作紧张者最容易出现。由于病人快速呼吸,将体内酸性的二氧化碳过度呼出,使肌体内环境呈现碱性,引起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激动、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尽管总血钙未变,可碱血症导致蛋白与离子钙结合增加,严重的碱血症还可以引起离子钙下降,激发搦搐(低钙血症的表现之一)。有时口干舌燥或控制不住地憨笑;耳鸣、眼花、肢体刺痛或麻木、肌肉僵硬、手足痉挛等均可发生,并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

医生认为,此症一般无须送医院治疗。可让病人平卧,安静休息。家人应对其耐心护理,帮助调整呼吸节奏,或用硬纸做成喇叭状,罩在病人的口鼻部,使呼出的二氧化碳部分回吸,纠正碱中毒现象,恢复和改善脑部血氧供应。多数在1-2小时后即可缓解,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相关专题 的是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