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Ccmmai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Ccmmai”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共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这是我走向工作岗位的第一节课,我满怀信心地走向了教室,走向了完全陌生的学生。

对于《新课标》的学习已有一段时间了,自认为对《新课标》的理解不算肤浅,而这节课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的,先是用录音机给学生放一首与友谊有关的英文歌曲,使互相相当陌生的学生立即进入渴望得到友谊的氛围,从而踊跃地进行自我介绍。这是分组进行的,目的是让每一位同学都有说的机会,然后由小组长作总结汇报,以此让口语较好的同学有展示才能的机会。接着向全体同学提出这样的问题,“Do you need good friends ? Why? ”再接着问,“Are you good to your friends? ”由此引入Warming up要求做的调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而且,我还设计了一个得分表格,使学生对自己的选择一目了然,然后让学生判断哪一个答案更好,使学生对自己是否擅长交友做出评价。甚至本节课要说的每一句话,我都认真考虑过了,务求让学生听得明白,而且层层深入,自然过渡,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解决如何交友和保持友谊等问题,以树立正确的交友观。

然而,事实并非如我想象中的那样完美。

先是学生听完那首歌后,并非如我所预期的那样立刻被友谊的氛围所感染,而是没什么反响,这令我大失所望。后来我向学生了解为何会这样,学生说对这首歌非常陌生,而且也不欢它的旋律。这令我明白到若不多花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的效果。

而在后面的讨论环节,情况更令我失望:这是五道让学生做出选择的题目,因为考虑到其中只有7个生词,于是我让学生尝试结合语境猜猜这些生词的意义,可学生听后很不满意,认为这么单词多没学过,很难猜,于是我引导学生去猜,花了不少的劲总算弄好了。可到了讨论的时候,我听到的并不是学生说自己选择哪一个答案和原因,而是纷纷用中文互相问单词的意思。了解一下才知道当中的许多学过且较简单的单词学生都己遗忘。待到弄清单词的意义,真正讨论的时间己不多,因此只讨论了三道题就到了下课时间,下面的环节当然就无法实施。

这第一节课的失败源于我对学生的不了解,不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也因为这一节课的失败,令我深刻认识到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性。因此,我经常抽时间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每堂课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比如,对于每一篇精读课文,我都先让学生预习,写上自己的问题,然后针对多数存在的问题,设计生动的讲解,使每一堂课更具有针对性。又如,课文的听力理解对这一帮基础不很好的同学有很大的难度,于是我将原来的问答题设计成判断正误或选择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再慢慢地提高难度。而对于Talking 的话题,我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他们认为有话可说的内容,使每次的口语操练更具实效性。这样,因为注重沟通,教学效果更为显著。

篇2:优秀散文:从红尘中来,到红尘中去

片片绿水轻漾,点点微波慢荡,夹岸的老城弥散着丝许古韵,小道上来往的商贩哼着小调,挑着长担……如此一座古香古色的小城,大概在尘世间根本无处可寻,而让它悄然浮现于红尘中的,仅是一篇小说―《边城》。

白云轻浮,柔柔的小河抚着一叶古船,悄悄地将它托向远方。船头老翁唱着渔歌,摇着古旧的木浆,陈木划过水面,吱吱作响。船尾的少女促膝而坐,荡着纤细的手臂,应着老翁的小调,用粉白的足拍打着河水,溅起的水珠砸在她银铃般的笑声之中,揉为一曲红尘中的绝唱。那笑声似乎永远也不会停止,女子娇羞中却透着几丝让人难以捉摸的情感,纯厚而又悠远。这女子便是《边城》的主人公―翠翠。一个源于红尘之中却又出于红尘之外的女子。

翠翠的影子贴近生活,让读者能够在生活中直视到如此纯真轻爽、古灵精怪却不失娇嗔的少女。她的原型是那江边“起水”守孝的孤苦女子,满含生活悲苦;亦是作者新婚之后的娇羞妻子,饱透儿女长情;又或是那个活泼纯粹的白脸姑娘,映射少女心绪。就是这样俊俏淳厚的少女,一遍一遍唤起了每个读者内心深处最为柔软的情感,挑动着读者对她的渴求,驱使着读者想在生活中亲面一下这个青莲仙子,而在读者踏遍十万大山去寻觅如此女子后却会发现,自己远没有稼轩居士的那般好运气,“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可能也只存在于诗中。翠翠的形象早已超脱出红尘之外,看得见却抓不住,读者只能在生活中心存遗憾,将所有的渴求都积压成一体,轻融于心中。而唯一能亲近翠翠的方法,便是来回品读《边城》。

许万丈红尘,山清水秀,老城依旧,但却故人东去,只剩古船一叶,随风飘荡。翠翠独自一人伫立于船头,望夕阳,抚孤舟,自己早已没了当年风度。自己明明对爱情仍存盼望,只是相遇相爱相离的过程实在如星火燎原,热烈却又短促,打的自己措手不及,五味陈杂。湘西山水中的精灵逐渐蜕变,似乎多了一丝沉默,些许悲伤。读者阅读《边城》的过程中,似亲身经历了一次爱情的到来至离去,真实得让人心碎,却又令人迷醉。也许这就是《边城》的动人之处,红尘中千万种意外,又有谁能独身其外?爱情向来凭借气运,不是暖如春风,那便是鲜血淋漓了。《边城》就是如此一篇以细腻文笔将现实撕开后重新糅合于纸上,来微抚心中至真至爱至纯的佳作,让人迷醉其中,而将每一个读者的心牢牢抓在手中的,就是那红尘界限上来回徘徊的女子。

晚霞映照中的女子,踏着尘世间的歌声飘摇于天地,似从红尘中走来,亦似到红尘中去。因如此女子而品《边城》,又因《边城》而懂这个女子。不心碎,又怎能迷醉?

篇3:从生活中来 回生活中去

从生活中来 回生活中去

内容提要: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指出了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本文就以此为基本理念,提出教师应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文章首先阐述了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是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的,接着再阐述在实际教学中应如何注重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要求做到以下四点:1、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2、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3、应用题训练“生活化”;4、日常生活“数学化”。论述时理论联系实际,深切的感召广大教师能朝这个方向去努力,强化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生活化”、注重、联系、感受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一句话,道出了数学教学的生活性,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重“生活化”教学,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新课课程标准》在教学的注意问题中,特别增加了第3条,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笔者从以下四方面展开阐述及研究。   技能训练“生活化”  基本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训练着眼于学以致用,而非学以致考,训练材料应尽可能来自生活。 一年级的“圆柱、正长方体、球的认识”,通过看一看(看圆柱有什么感受?)、找一找(学具盒中哪个是圆柱)、摸一摸、比一比(它们是圆柱体吗,鸡蛋、灯泡等的形状是球吗?)、想一想(生活还有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玩一玩(玩玩圆柱,你发现了什么?)等活动,既让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叙述,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动促思,体现了“动中有学”、“玩中有学”的思想 。  又例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教师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这样组织教学:出示一个圆形铁圈后,师问:看了这个铁圈,你们想知道什么?(周长)要知道周长,有什么办法?  生1:用绳子绕铁圈一圈,再量出绕铁圈一圈绳子的长度,可以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2:将铁圈拉直,再用尺子度量,便可知道铁圈的周长。  生3:用铁圈在桌子边沿滚一圈,再用尺子量出滚过的长度,同样可以得出铁圈的周长。  师:你们真聪明!都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了问题,现在用你们所研究的方法来解决一个问题--小铁球转一圈的周长是多少?(师边讲,边演示)  生:(疑惑数秒,犯难了)怎么求呢?刚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  如上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整个学习过程是亲切、自然、具体、现实,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  逻辑思维训练“生活化”,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性思维的训练。由于学生的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知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  例如,我在教学《学看钟表》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认识整时  师:(多媒体演示)精灵鼠小弟在我们学校里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小明,看看小明在干什么?他是几时吃的早饭?你是怎样看的?  师:(出示:7时、5时、3时)7时、5时、3时这些都是整时,观察这些表的.时针和分针,你有什么发现?  生:分针都指向12。  师小结:像这样当分针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我们学会了看整时的时刻,看一看:这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生:12时,分针指向12,时针也指向12。  师:你学会了看整时,想不想用表拨一个整时。  生:(兴趣盎然,声音响亮)想!  师:用你的表拨9时,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  师:再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整时,说一说这时你在干什么?  ▲认识几时半  师:请大家回忆7时的时候,小明在干什么?观察屏幕,现在是什么时刻?小明在干什么?你是怎样看的?  3-4名同学说:是7时半,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7和8中间。  师:出示8:30,这是什么时刻?你是怎样看的?  师:请你拨一个几时半,说一说你的时针指向几?分针指向几?  生1:我拨的是6时半,分指指向6  生2:我拨的是9时半,分针指向6  ……  生5:老师我发现了,我们的分针都指向了6。  师小结:当分针指向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认识快到几时和几时刚过  师:7时半的时候我们上早读,到了这个时刻,第一节课的上课铃声响了,你知道我们是什么时刻上第一节课?  生1:快到8点了。  生2:7点55。  师:你是怎样看的?说给大家听听。  师:上了一会儿课,老师想让大家休息一下,做个小游戏,你知道现在大约是几时?你是怎样看的?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教学中要创造性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确,只有教师敢于超越教材,才会有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才能爱学、乐学,数学才能以她特有的魅力将学生紧紧地吸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长期潜移默化地训练,定能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中规律的关注和发现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应用题训练“生活化”  学于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学习“乘法估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新学年中队辅导员用同学们捐的1912元钱给”希望小学“的同学们买59个书包,商店里有三种书包,它们的价格分别是:22元、31元、37元。学校要求剩余的钱要尽量少,应该买那一种书包?最多还可以剩多少钱?。” 请你帮中队辅导员设计一个买的方案。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学习兴趣高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它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自主创新意识。  又例如:在教学《稍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谁汇报一下上几个月你们家中用电或用水的情况。(事先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数据)  生1:我家八月份共用电150度,九月份共用电130度,十月份平均每天用电3度。  生2:我家七月份共用水35吨,八月份共用水38吨,九月份共用水29吨。  生3:……  生4:……  (师选择一些数据填入空表中,后形成下表) 姓名八月(31天)九月(30天)十月(31天)丁欢家共用电150度共用电130度平均每天用电3度郑媛媛家平均每天用电4度共用电65度共用电50度程章家平均每天用电8度共用电210度平均每天用电6度  师:你能根据上面提供的数据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三户人家八月份共用电多少度?  师:你能自己解决该问题吗?  生1:能。150+4×31+8×31=522度  生2:丁欢家3个月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  生3:……  生4:三户人家八月份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  生5:……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整理如下:)  条件: 问题:  a、丁欢家  b、郑媛媛家 三个月中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  c、程章家  d、八月  e、九月 三户家庭平均每天用电多少度?  f、十月    师:小组合作,选择一至两个问题进行研究,列出算式,算出得数,准备汇报。(学生小组合作,利用计算器辅助计算进行探究)  生1:我们选择问题a,计算方法是(150+130+3×31)÷(31+30+31)≈4.1(度)  师:能解释一下吗?  生1:我们先求出丁欢家三个月共用电多少度,再除以三个月的总天数。  生2:我们选择问题b,……  生3:我们选择问题e,……  (师逐一板书如下:)  a(150+130+3×31)÷(31+30+31)≈4.1(度)  b(4×31+65+50)÷(31+30+31)≈2.6(度)  c(8×31+210+6×31)÷(31+30+31)=7(度)  d(150+4×31+8×31)÷31≈16.8(度)  e(130+65+210)÷30=13.5(度)  f(31×3+50+6×31)÷31≈10.6(度)  师:看了a、b、c三个问题的得数,想对这三个同学说什么吗?  生1:我认为程章家应节约用电,太浪费了。  生2:……  师:比较问题d、e、f的得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1:平均每天用电量在逐月减少。  生2:这是因为天气逐月转凉,空调、电扇等用的少了,所以平均每天用电量也就逐月减少了。  生3:我想到了这三个月的平均每天用水量也是肯定是逐月减少。  师:对,大家想的很有道理,对自己身边的事非常关心,天气越是炎热,用水、用电量就会出现高峰,看来通过求平均数能反映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师:今天我们是怎样求平均数的呢?  生:先求出总数,再除以总的份数,就能求出平均数。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课始就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汇报自己搜集来的家中用电或用水情况,并根据这些数据自己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通过对得数的观察、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过程设计,能使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日常生活“数学化”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客观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的意义,树立将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打下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它是小学数学教学不可削弱、只可加强的目标之一。  例如:学习了《统计初步认识》后,引导学生课后去观察校门口的车流辆,收集数据,并用数学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加以整理。  ××路口车辆(5分钟)统计表  车辆总数合 摩托车拖拉机卡 客 轿 辆          从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车流量、车速、车子经过校门口的时间与学生上学进校门、放学出校门的时间加以联系,设计“安全过马路方案”通过讨论提出三种方案(架天桥、设信号灯、画斑马线),最后对方案进行全班举手表决,把投票结果进行统计,评出全班最佳方案。  ××路口安全设计方案统计表 方案种类合 计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人   数      本课设计为学生营造了主动探索,全员参与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发挥,达到了学数学、用数学的目的。  又例如,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今年几岁啦?多高呀?身体有多重?比一比你和你的同桌谁重……这些都是小学生经常遇到的问题,而要准确地说出结果,就需要我们量一量、称一称、算一算,这些都离不开数学。再如,生活中常用的各种知识像按比例分配水电费、计算储蓄利息、日常购物问题均发生在身边,我们买东西、做衣服、外出旅游,都离不开数学。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不仅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数学走向生活。  “生活数学”强调了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接轨。在传授数学知识和训练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在参与关心学生生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为自己生活服务。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总而言之,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在课外要积极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亲自探索、发现、解决问题,成为“自主而主动的思想家”,享受创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书目: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探究》  《“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  《小学教学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  《数学新课程标准》

篇4:会议营销创新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

当区域经理作为其他市场成功运作某产品的楷模,受命于危难之际,以“救星”的身份接管一个新市场时,就更倾向于依赖经验,因为区域经理很容易认为,公司不就是看中了我在其他市场成功操作的经验,才让我接管这个市场吗?

于是,我们看到很多在其他市场成功的区域经理,接管一个新区域市场后,不是脚踏实地的了解市场,做出诊断,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市场主观臆断,仓促制订市场运作方案,思路还是那个思路,做法还是那个做法,结果却不再成功,而是被无情的市场偷换成了失败,

成功成了失败之母,其实,上级对区域经理委以重任,与其说是因为看中了其经验,不如说是因为看中了其背后的能力,区域经理应该认识到这一点,在对新接管的市场进行诊断时,要坚决抵制经验的诱惑――因为对市场的陌生,信息收集的艰难,经验很容易跳出来说话。如何抵制经验的诱惑呢?要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抛却经验,立足于新接管的市场,将自己浸泡其中,做一名脚踏实地的区域医生。切记:同样的症状,症结可能不一样,同样的症状,也可能需要开不同的处方。

下面本人以7月中旬接管乌鲁木齐安泰核酸市场经历了艰难曲折摸索后成功启动的过程剖析给大家,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接管乌鲁木齐安泰核酸市场之前,曾先后三次到乌鲁木齐市场参与指导,但是该代理商确实没有能力(不论经济实力,还是个人能力)继续维持下去,为了维护公司整体利益,与公司总部商量决定,取缔乌市代理商,重新启动乌市安泰核酸市场。

乌鲁木齐作为新疆首府,是新疆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而且是西部外贸中心,也是很多保健品尤其是会销商家的必争之地,并且已经形成以中脉为领导品牌的会销龙头产品,单场销量几乎均过百万,同时与我们安泰核酸形成直接竞争的珍奥、一珍,由于进入市场时间长,占有顾客群体大,销量均十分可观,此外还有未成气候的生科、力可泰、迪源、夕阳美等同类产品,可谓会销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

同样是经验冲昏头脑,按照西宁市场的运作经验,我认为只要同类产品销量比较好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做好,并没有对乌市市场进入深入调研分析,与新加盟代理商协商后,迅速招聘组建队伍,进行培训,前期工作一切进展比较顺利。

凭借经验,照搬西宁运作方案,首战遭受重创

从7月18日进入乌市,我带了3名西宁市场骨干,并且通过在当地招聘,队伍很快组建到12人,我们进行为期3天的集训后,为了尽快启动市场,同时在活动进行中锻炼新员工的沟通能力与胆量,我与3名骨干亲自带领新员工采用散收集方式收集顾客档案,准备在8月1日成功开第一场联谊会,一方面提高士气,另一方面让代理商更踏实的支持我们的工作。结果一天下来,我们人均散收顾客档案不足2人,虽然骨干与新员工仍然满怀信心,但我从市场调研的角度已经隐约察觉到了乌市市场的难度,这个时候肯定不能透露我的看法,硬着头皮也得干下去。

从7月23日――7月31日近9天的时间,12个员工共拜访并接受邀请的有101位顾客,其中包括很多都是院子里送资料,防盗门外沟通,甚至把资料放在门卫室,顾客自己去取的,发出去了101张邀请函,这个时候,我已经对8月1日首场活动不抱什么希望了,同时又感觉到很大的压力,因为西北好几个市场都在等待这个近10天的第一场活动。

8月1日早晨我们原定是9:00准时开始,结果等到10:20会场才来23人,不能等了,再等下来可能来的人也要回去了,我们硬撑着开了联谊会,卖了12盒货。因为在预料之中,所以我没有感到多惊讶,但是我带的3名骨干与新员工却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它在会场结束时明显显示出沮丧、无奈的表情。我召集他们简单开了个小会,告诉他们:既然联谊会开了,我们就要善始善终,撑着笑脸把顾客送走。

篇5: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影子》教学设计

一、设计意图

影子是光与不固定物体之间产生的现象。影子的无穷变化及其蕴含的独特美感往往令孩子们流连忘返,乐此不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影子,那么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小班幼儿对这一科学现象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开展阅读读本《我的影子》时,孩子们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尝试着以孩子们感兴趣的影子游戏为切入口,鼓励孩子们在阳光下观察自己的影子,进行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探索欲望。引导孩子们大胆的和老师、同伴们分享他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并通过一系列的拓展游戏,丰富孩子们有关影子的指示,并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二、活动目标

1、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在游戏中的发现,并正确运用 “我的影子会……”;

2、促进幼儿读图能力的发展,能把图画的主要内容和文字对应起来。

三、活动准备

小书人手一份、教学大书、有阳光的户外活动场地。

四、活动过程

(一)请出“神秘的朋友”导入主题

师:“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位神秘的好朋友,她和我们每个人长得一样,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让我们一起来把自己的神秘好朋友请出来吧。”带幼儿到户外阳光处,请幼儿观察地面被太阳照出来的自己的影子。

师:我们每个人的神秘好朋友就是自己的影子。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还有那些物体也有神秘的好朋友?

佳佳:我看见大树有影子,大树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心开:旗子有影子,旗子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佳琪:滑梯有影子,话题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中一:小猫有影子,小猫的影子是它最神秘的好朋友。

教师小结:影子是光与不透明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现象。光照射过来,被物体挡住,在物体下形成一片黑暗的区域,这个黑暗的区域就是物体的影子。

(二)引导幼儿进行与图书内容相关的游戏活动——我和影子做游戏。

1、游戏——“我的影子会……”

引导幼儿在太阳下进行和图书相关的活动(如走路、跳舞、摆造型、向左向右转等等),同时观察自己的影子是怎么样在活动的,并提问。

师:××,你在做什么?

幼儿:我在走路。

师:你的影子在做什么?

幼儿:我的影子在走路。

教幼儿练习句式:我的影子会……

得出结论: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动作是一样的。

2、影子变变变

教师和幼儿玩影子变变变的游戏,带幼儿到太阳光强烈的地方观察自己的影子,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影子变长了,并请幼儿和自己的影子比比谁高谁矮。得出结论:我的影子比我高;再带幼儿到太阳光弱的地方,发现自己的影子变短了,请幼儿再和自己的影子比高矮,得出结论:我的影子比我矮;最后带幼儿到阴凉处,让幼儿找找自己的影子,孩子们神奇地发现自己的影子不见了。

(三)图书阅读

1、教师向幼儿介绍书名《我的影子》,引导幼儿自由翻看,鼓励幼儿读出图书内容。

2、师生共同进行阅读,重点引导幼儿学说:“我的影子会……”的句式。

3、发给幼儿人手一份小书,鼓励幼儿自由阅读,对有阅读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纠正和帮助。

篇6:生活中来 生活中去

们要让他们体验估算,从而丰富他们的估算经验,提高他们的估算能力。对此我有以下建议供大家参考:

1,大家要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把它作为估算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

在教学当中,我们首先要考虑到你的教学目标,如果把目标定位在今天就教会往估算上,或是见到“大约”就要估算,做一些机械的训练,可能就会给学生形成一种错误的定式,从而误导了学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增加了困难。如何培养学生这种近似的意识,这是我们数学教学本身发展应该关注的问题,那么理所应当是我们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治本又治标。

2,让学生亲自体会估算的价值和意义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需要估算的地方确实很多,那么能够设计一个这样体现估算价值的例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估算的必要性。久而久之,学生估算的意识也就会不断加强。例如,今天妈妈给你100元钱去买裤子和上衣,其中裤子42元,上衣51元,够么?从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去感受估算的价值很有说服力。

3,要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问题对比中,选择估算或精算,不断地来积累这方面的经验,感受估算和精算的不同。

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数学教师,我们要想办法去搜集一些好的素材,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当中让学生去感受估算精算,哪样的问题解决需要估算,哪些问题需要精算。

估算的教学,是一个新的内容,我们没有更多的经验积累。虽然生活中的例子可不能忘记,能够把生活搬到课堂上来,特别是适合儿童的、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的例子如果能够巧妙的进入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积累,创造,我相信我们能够也一定能为学生提出好问题,让他们感受估算精算的异同。

此外让学生形成估算策略也非常的有必要。除了讲究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我们还是要重点感受估算的价值。估算的策略我想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学生的赏识,对于学生给出的估算方法我们要大胆的给于鼓励和表扬,特别是那些低段的学生如果能够很流畅的表述自己的估算方法就更是不简单了,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因为学习是积累的过程更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篇7:英特尔的数字化营销: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网络营销

先从我的工作和互联网相关的话题说起吧,谈一下英特尔中国的数字化营销,

在数字化营销方面,英特尔的理念是——“从消费者中来,到消费者中去”,也就是一切工作都要以消费者的体验为核心。

在和业内朋友交流的时候,大家都有一个心得:当整个世界都在走向数字化和网络化,营销的数字化自然也成为大势所趋——随着中国网民在数量上超越美国位居世界第一,上网冲浪和畅享互联的数字生活已经成为广大中国网友的生活方式。

不知大家是否留意到,上周末,英特尔中国 “变脸”了。姑且不论新网站在功能和模块设置方面的丰富变化,仅仅通过“变脸”这件事本身,就已经说明英特尔对数字化营销的重视。我们希望借助互联网,与消费者进行更具亲和力的沟通。

去年英特尔和土豆网合作,以迅驰为主题,征集视频作品,竟有近800名播客上传了自己的作品,其中一些极富幽默感和创造力的视频片段让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此外,我们正在与搜狐和酷6联合举办一个网上的“全民运动会”,希望网友们在线上参加体育竞技项目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英特尔产品“更快”、“更强”、“更稳定”的特点。目前网友们的参与热情很高涨。

消费者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到消费者中去”,使我们不断收获惊喜。我们的数字化营销不只是要让英特尔更加贴近消费者,也推动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让他们通过网络去交流各自对英特尔产品的切身体会。这无疑更有说服力。

仅仅到消费者中去还不够。做数字化营销,我们还努力把更多的消费者吸引过来,主动加强沟通。英特尔博客网站的开通,以及此次英特尔中国 的改版,目的都是为了增强与消费者的互动。

数字化营销是一项颇具挑战的工作,需要面对许多新问题,并做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努力。但无论如何,英特尔中国推进数字化营销的信心和决心都不会改变。重视消费者,并主动与之沟通和互动,是我们一定会坚持做下去的事情。

来自:blogs.intel.com/china//07/post_41.php

篇8: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颐和中学创建于x年,校园占地150亩,是由沧州东塑集团投资,沧州一中负责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现有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工177人。建校六年来,高中毕业生5764名,本一上线1652人,本二以上3405人,本三以上5205人;本一、本二、本三上线率均在沧州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965名,沧州一中公助上线403人,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历年均为全市第一。

颐和中学办学时间虽然不长,却是一所有灵魂、有内涵的学校。我的教育理想,也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理想是“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我们的校训是“厚德敦行励志笃学”;办学理念是“育人为本,重在发展,封闭管理,开放办学”;管理理念是“用思想管理学校,以人文提升品质”。

颐和中学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一些理念,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同学们,这是什么?话筒!是话筒吗?是!

我说它不是!在刚刚出生的婴儿眼里它是话筒吗?在小猫、小狗眼里它是话筒吗?所谓话筒,只是我们给它贴的一个标签,并不是它的本质。好比水有三态——固态、气态、液态,这些只是现象,水的本质是氢二氧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到底是做什么的?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以我校把“育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要育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学校应该育“大人”,而不是“小人”。“小人”并非坏人,但是他们常常怨天尤人,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所谓“大人”,是大心量之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们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遇事从自身找原因。

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

《弟子规》开篇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寥寥数语即告诫同学们要先做人,后学习。如何做人呢?说的也很明白:“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古语云:“学者觉也”,是说学习是为了觉悟。

学习的目的是知“道”。原先不知道的,通过学习知道了。但这并不是“学习目的”的本质。

什么是“道”?道是做人的道理,即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长幼有序,夫妻有别”。这是自然伦理,是自然法则。

什么是“德”?德是顺从自然法则,这是人的本位。做人要归位,德不孤,必有邻。

“厚德载物”实际是告诉我们任何大的成功都要有德行作为承载。

德行是碗,知识和财富是里面的水。碗越大,装的越多。现在一到假期,家长给孩子报班补课的特别多,实质上这种补课意义不大。现在的孩子确实需要补课,急需补的是传统文化这一课,这是根本。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如何做人,他的学习也就不需要别人去管了。

当代中学生应该从何做起?

孝是德之根本,一个人一定要懂得孝,要有感恩心。

习劳知感恩。自己的衣、袜勤洗干净,东西摆放整齐,吃饭不剩一粒米,饭后将餐盘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责任心,这样将来就会知道担当、不抱怨,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再比如考试,拿到发下的试卷,一看考了100分,应该油然而生一颗感恩心,感恩老师、同学、家长、学校、社会。如果生出的是傲慢心,或成为让家长给买手机、电脑的条件,这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你的这个100分是大大打了折扣的。

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诱惑太多,危害极大,希望同学们要有一颗明亮的眼睛,怎样才能够做得到?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讲:“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如果不是讲圣贤道理的书或物,一概摒弃一旁不要理它,它会蒙蔽我们的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人人都可到达。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起,就能够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正是颐和中学所倡导的“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弟子规》这本书同学们应该认真的反复诵读,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郁闷的时候读,高兴的时候也读,日久定会深入内心,你的人生将会从此而改变,在颐和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幸福人生。

篇9: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颐和中学创建于xxxx年,校园占地150亩,是由沧州东塑集团投资,沧州一中负责管理的一所寄宿制完全中学。现有在校生近3000人,教职工177人。建校六年来,高中毕业生5764名,本一上线1652人,本二以上3405人,本三以上5205人;本一、本二、本三上线率均在沧州名列前茅。初中毕业生965名,沧州一中公助上线403人,上线率和各科平均分、及格率历年均为全市第一。

颐和中学办学时间虽然不长,却是一所有灵魂、有内涵的学校。我的教育理想,也是这所学校的教育理想是“为学生一生发展打好底色”;我们的校训是“厚德敦行励志笃学”;办学理念是“育人为本,重在发展,封闭管理,开放办学”;管理理念是“用思想管理学校,以人文提升品质”。

颐和中学之所以能够提出这样一些理念,并取得令人称赞的成绩,是因为我们抓住了教育的本质。

同学们,这是什么?话筒!是话筒吗?是!

我说它不是!在刚刚出生的婴儿眼里它是话筒吗?在小猫、小狗眼里它是话筒吗?所谓话筒,只是我们给它贴的一个标签,并不是它的本质。好比水有三态——固态、气态、液态,这些只是现象,水的本质是氢二氧一。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学校到底是做什么的?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学校是育人的地方,所以我校把“育人为本”作为办学理念。问题的关键是学校要育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学校应该育“大人”,而不是“小人”。“小人”并非坏人,但是他们常常怨天尤人,遇事不从自身找原因,影响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所谓“大人”,是大心量之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他们懂得“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道理,遇事从自身找原因。

篇10:学生到学校来学什么讲话稿

《弟子规》开篇讲到:“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寥寥数语即告诫同学们要先做人,后学习。如何做人呢?说的也很明白:“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古语云:“学者觉也”,是说学习是为了觉悟。

学习的目的是知“道”。原先不知道的,通过学习知道了。但这并不是“学习目的”的本质。

什么是“道”?道是做人的道理,即五伦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朋友有信,长幼有序,夫妻有别”。这是自然伦理,是自然法则。

什么是“德”?德是顺从自然法则,这是人的本位。做人要归位,德不孤,必有邻。

“厚德载物”实际是告诉我们任何大的成功都要有德行作为承载。

德行是碗,知识和财富是里面的水。碗越大,装的越多。现在一到假期,家长给孩子报班补课的特别多,实质上这种补课意义不大。现在的孩子确实需要补课,急需补的是传统文化这一课,这是根本。一个孩子如果知道了如何做人,他的学习也就不需要别人去管了。

当代中学生应该从何做起?

孝是德之根本,一个人一定要懂得孝,要有感恩心。

习劳知感恩。自己的`衣、袜勤洗干净,东西摆放整齐,吃饭不剩一粒米,饭后将餐盘送到指定的位置,自己的事自己做,在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劳动可以培养责任心,这样将来就会知道担当、不抱怨,这是人生幸福的基础。

再比如考试,拿到发下的试卷,一看考了100分,应该油然而生一颗感恩心,感恩老师、同学、家长、学校、社会。如果生出的是傲慢心,或成为让家长给买手机、电脑的条件,这不是考试的真正目的,你的这个100分是大大打了折扣的。

当代社会对青少年的诱惑太多,危害极大,希望同学们要有一颗明亮的眼睛,怎样才能够做得到?学习《弟子规》!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讲:“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志;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如果不是讲圣贤道理的书或物,一概摒弃一旁不要理它,它会蒙蔽我们的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虽高,但只要按步就班,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人人都可到达。

《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如果我们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做起,就能够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这正是颐和中学所倡导的“男生做翩翩少年有绅士风度,女生做大家闺秀具淑女风范”。《弟子规》这本书同学们应该认真的反复诵读,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郁闷的时候读,高兴的时候也读,日久定会深入内心,你的人生将会从此而改变,在颐和你所收获的就不仅仅是分数,而是幸福人生。

相关专题 学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