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

抹茶味海风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抹茶味海风”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探究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共20篇),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篇1:探究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

探究中医院校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是我院的一门主要的基础医学主干课程,也是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理论与实验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理论课的教学已经比较成熟,实验课的教学更应重视,在课时少、任务重的情况下,只能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特点,突出教学重点,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本文在此谈实验课教学体会。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探索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 以下简称微免学)是我院的一门必修的基础医学课程,它是一门与临床医学和感染性疾病密切联系的基础学科[1]。

同时微免学也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学生掌握微免学的基本知识,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医疗实践和科研当中去才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毕竟医学教育是要培养医学专业人才,应让学生尽早接触临床信息,更好的掌握将来从事临床工作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 2]。所以动手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实验课是提高动手能力的最好途径,在近几年中,我们一直在优化实验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在此浅谈几点体会。

1实验课内容选取上

实验课在内容的选取上,应遵循既锻炼基本技能,又能突出学科特点、实践性强的、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应用广泛的实验。

如革兰染色法,因在微生物的理论课学习中我们了解到细菌很小,肉眼看不到,并且由于细胞壁的不同,用革兰染色法把细菌分为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两大类。这样染色分类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染色后便于观察,二,从分类学上来说,把不同的细菌根据染色结果的不同分成两大类;三、从临床用药上来说,知道属于哪类细菌后可以针对性的用药,防治药物滥用。通过观察革兰染色结果让学生也学会了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显微镜是以后临床工作的基本工具,所以必须熟练使用。综上,革兰染色是首选的实验内容。

微生物实验离不了养细菌培养,细菌培养肯定用到消毒灭菌的设备,在消毒灭菌的方法中,最常用也是最彻底的方法就是高压蒸汽灭菌法,所以这个方法应该让学生会熟练操作,我们在理论课中就要给学生讲,但是毕竟没有实物,所以要带学生去实验室看高压蒸汽灭菌锅,还要从最普通的高压蒸汽灭菌锅讲起,要让同学们知道这个设备的实用性和危险性,一定要告知他们首先保证锅内有适量的水,没水不可能有蒸汽的,还要让学生知道放进该设备灭菌的东西不同材质的该怎么包装,放气的阀门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消毒灭菌完后一定要先放气,等压强、温度都降下来之后才能打开盖子,取出里面的东西;倘若在压强降下来之前打开盖子,后果不堪设想,会打伤人,可能会伤的很严重。知道了普通灭菌锅的用法,那么目前比较自动话的就更容易用了。

再如细菌的培养实验,在理论课中已经学习的细菌的生长以所需的条件、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等,在实验课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操作制备不同状态培养基,如,固体、液体、半固体,调PH值,消毒灭菌,倒平皿等,然后接种细菌。在这些操作中,不但让学生学会了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也让学生掌握的无菌操作以及不同状态培养基中接种细菌的注意事项。

还有药敏实验,目前由于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等原因,耐药菌株日渐增多,所以在选用药物是,只靠经验可能不够,就需要针对性的做药物敏感实验,找到致病菌的敏感的药物,有针对性的用药,一方面药物疗效显著,另外也可防止由于滥用药导致的菌群失调。所以药敏实验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应该安排在实验内容中

另外免疫学中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即ELISA实验,此技术在目前的临床和科研中都应用广泛,比如乙型肝炎五项的测定,其他的一些抗原抗体的检测等,都可以用此技术。虽然理论课中学习了其原理即抗原抗体在体内外可发生特异性结合,也说了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但是还是要实际操作才能牢固掌握,在实验中,肯定有学生实验失败的,让他们根据理论课中的知识,自己找到实验失败的原因,时间允许的话,让他们再做一次,可以加深印象,更能掌握规范的操作步骤。比如用双抗夹心法检测一抗原,抗体已经包被在固相支持物上,加进去待测样品反应后,再加标记的抗体反应,然后一定要反复洗涤,倘若没洗彻底,那么无论有无抗原,加显色剂后最终都会有显色反应,出现假阳性,即检测失败, 所以此实验的关键步骤不但是抗原抗体的结合,洗涤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这些实验让学生意识到微免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在临床和科研中应用的广泛性。在实验课教学中,让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且将实验成绩纳入学科总评成绩中。通过全方位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临床科研工作打基础。

2时间的安排上

在实验课的时间安排上更要注意:实验课是理论课的复习巩固,是把理论课中讲到的理论应用在实际操作中,在本校,一般是一周一次课,那么实验课一般安排在相关的理论课下一次课,这样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记忆比较深刻,做实验的时候思路就会比较清晰,相隔太远,难免遗忘,实验课上再把基本理论在复习一遍,会占用宝贵的实验操作时间。 所以,实验课时间的安排也相当重要。

如革兰染色实验,应安排在学习完细菌的形态结构之后。因在理论课中学习了革兰阳性细菌和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的区别与联系,且了解革兰染色的意义和重要性,学生肯定很想知道到底怎么操作,所以通过让学生在实验课中亲自操作染色过程,加深印象,以便应用在临床的病原菌的检测中。

细菌的人工培养实验,应安排在学习过细菌的生理、消毒灭菌之后,在理论课中学习了培养基的配置,及消毒灭菌的方法,操作起来就会心中有数; 而ELISA实验和血型鉴定实验,应该安排在学习完免疫学在医学中的应用之后,因这两个实验应用的原理都是理论课中的抗原抗体的结合。这样,通过实验课的亲自操作,让学生既能把学过的理论知识加以应用,也掌握了熟练的实验技能,在以后的临床工作中就会游刃有余。

3教学方式的选取上

实验教学也可以用多媒体教学的模式,制作一些实际操作过程的图片或动画给学生看,更直观的让学生学习规范操作过程。老师也可以边讲边给学生示范操作要领,如想液体培养基中接种细菌,试管要倾斜45度,一方面为了方便接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防止污染;又如想半固体中接种细菌验证细菌的动力,在倾斜45度的基础上,接种针一定要原路返回,以免影响结果观察。又如,在示范革兰染色的步骤时,一定要给学生讲到冲洗染料时要小心,水流要小、要缓,防止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大,把细菌冲洗掉,导致实验失败等。

在实验操作时,最好分成几人一组的形式,毕竟同学们没做过相关实验,难免会手忙搅乱,几个人一组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监督,做到规范操作。对做失败的实验可以讨论,找到失败的原因所在,重新再做,争取实验成功,这样在以后的自己操作过程中就会印象深刻,不易出错。对各组学生的实验要做小结,总结他们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提高。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用理论知识解释实验结果,然后教师归纳总结,分析各自实验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4实验报告的书写

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要求学生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写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结果等,实事求是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另外,在实验课中,经常会观看示教片,也要求学生画出图形,这样一方面通过调节显微镜,熟悉一般的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及注意事项以及油镜的使用,并且更直观的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加深同学们对某些微生物及其特殊结构的印象。

5教师对实验报告的分析

课后老师批改实验报告后,在新的实验课前,老师应该把上次实验结果及实验报告的书写中的问题归纳性的提出来,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讲评,使学生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尤其是要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并且强调一下正确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让同学们知道,同样的实验步骤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结果,原因就是实验中关键步骤的细节没把握好,稍不注意就会出问题,让学生从本科就要树立严谨认真的实验态度,事实求实的实验作风。

总之,教师应该在精选实验内容,把握好实验课时间的编排,并把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到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加速实验教学改革和发展进程,提高医学院校实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贾 文 祥. 医学微生物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3.

[ 2] 苏润泽,门九章, 李晓芳. 浅析病例教学法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J] . 教育理论与实践, , 27( 6) : 59-60.

篇2: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关键词】《微生物与免疫学》 中医教学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是一门西医基础课程,必修考查,不易引起学生重视。但随着近年来SARS病毒、禽流感病毒等新病原微生物的出现,《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日益受到重视。本门课程与中医有密切的联系,如“正气与免疫功能”、“脾虚与免疫”;温病的发病原因与病原微生物,如“春温与脑膜炎球菌”、“夏温与乙脑病毒”、“湿温与伤寒、副伤寒杆菌”、“疫疹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烂喉痧与猩红热”、“霍乱与霍乱弧菌”等,已经成为中西医结合的桥梁纽带之一。学好本门课程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吸收现代医学成果、继承发扬传统医学具有重要意义,而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可以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1 启发式教学的运用

启发式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双向互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如“消毒与灭菌”,先让学生回忆“非典时期”的常见现象:带口罩、喷药、通风、空气过滤器等,然后引出消毒灭菌的目的和意义,使生活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另外,启发式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实验课时学到更多的知识,如中药抗微生物实验,同样的操作而结果不同,引出影响中药抗微生物效果的因素。那么,如何使结果具有可重复性?让学生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免疫学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利用启发式教学,可以由浅入深,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当介绍免疫的定义时,比较抽象,学生一般会望文生义。为了打破惯性思维,从现实中接种疫苗和过敏现象切入,通过讨论思考,使学生掌握免疫的利弊,对免疫的概念有全面的理解。

2 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微生物与免疫学》内容丰富,学科发展十分迅速,在有限的课时内形象生动地将前沿内容介绍给学生,提高课堂教和学的水平,多媒体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建立电子化教案和讲稿。有利于提高备课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在教学中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增、减和更新授课内容,把教师从重复的教案抄写中解放出来,从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改革和科研,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建立丰富多彩的资料库。通过互联网寻找国内外丰富多彩的数码资料,利用数码相机从其它教材、杂志、生活中收集生动的图片,使生活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对章节内容提纲挈领板书,结合幻灯片讲解,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重点,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

3 合理调整授课内容顺序

在中医院校,《微生物与免疫学》课时少,为了使内容由浅入深,传统的教学顺序是先讲授微生物学概论,然后插入免疫学基础,但结果并不理想。由于大多数学生对考查科目没有有效的预习和复习,往往在学完免疫学基础后忘记了微生物学的基本原理;而且,有些学生还将免疫误解为是由于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吸收了西医院校的教学顺序,即先讲授免疫学部分后讲微生物学部分,使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初学者易于理解错综复杂的抽象概念,易于理清思路、提纲挈领地进行学习,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理解度和总体优秀率有明显的提高。当然,先讲授免疫学,对于学生而言入门较为困难,但只要在授课时不断强化免疫学的相关内容,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移情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教育学中的移情(Empathy)是指教师设身处地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教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体会他们的所思所行,体察他们的各种需求和感情;根据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及时妥善地调整改进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内在动力,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果。《微生物与免疫学》所讲授的内容大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把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概念放大、具体化。如把经典的实验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艰辛和智慧;利用课间时间,交流教与学的心得,及时了解学生听课的体会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感情回馈。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心理和角色是不同的,但在理智和情感上是平等的个体,教师通过移情,可以拉近师生的心理差距,形成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水平和质量。

5 运用行之有效的考查方法

考查是督促学生掌握所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反映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实施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层次设计不同的考查方法,重点考察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目前的考查方式是: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70%,实验部分占20%,平时的作业和课堂发言占10%。

当然,也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考查方式,只要能够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运用。

6 结语

以上是我们对《微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教学方法的一些心得。实践证明,上述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特别是在中医院校,学生的西医课程基础较薄弱,学生对教学效果普遍反映良好,而且很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相关的问题愿意回头请教,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篇3: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中医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

【摘要】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其知识量大,内容繁杂,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中医院校;学习兴趣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由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和医学寄生虫学三部分组成。该课程知识量大,内容繁杂、学起来枯燥乏味、难以记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就该课程授课过程中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可激发强大的学习动力[1]。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新开课程的兴趣,上好绪论课尤为重要。微生物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微生物的概念,我们通过展示一张“针尖”不同放大倍数的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更好的认识这种微观的世界。在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时,引入小故事“微生物:让我欢喜让我忧”,使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人类不仅有益而且有害的两面性。在医学寄生虫学部分,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一些新形势下的寄生虫病如食源性寄生虫病、机会致病性寄生虫病也在不断的产生,让学生认识到寄生虫病对人类健康仍然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并引起学生们的.重视。此外,再巧妙的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激发学生的探求欲。

二、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多媒体软件的开发,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手段已广泛应用于教学的各个领域。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可集文、图、像、声于一体,不仅能够展示大量直观的图片, 而且还可以通过演示动画、播放录像使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此外,多媒体教学还能够节约大量的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三、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单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容易疲惫、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医学院校的学生明确他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在哪,所以课堂只讲理论势必对他们来说太死板,而案例式教学法是非常好的一种教学方式[2]。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中,对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讲结核分枝杆菌这部分内容时,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个病例,让学生对该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并说出诊断依据是什么;首次抗酸染色结果为什么是阴性等。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可以将基础理论知识和临床更好地联系起来。医学免疫学部分,在讲解超敏反应这章内容时,则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授课之前,给学生提一些如:为什么有些人吃鸡蛋、喝牛奶会过敏?为什么输血只能输同一种血型的血液?输入不同血型的血液会发生后果?为什么?等等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通过启发性提问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而不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答案”。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3]。

四、 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

医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实验课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不仅仅是对理论课的复习、补充、加强,更应该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科研能力的主要手段[4]。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并与临床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在高等中医药院校课程设置中该课程设置学时少,实验课学时更少,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一直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通过合理安排实验内容,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课前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像器皿的洗涤、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实验物品的消毒灭菌等等。通过此项工作,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实验课上安排一些与临床有着密切联系的实验,如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药敏试验、ELISA试验、蠕形螨调查等等,通过这些实验的开展增加了每位学生在实验课上动手的机会,而且为以后临床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根据课程性质,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授课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由以前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转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曾建军.护理专业专科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30(27):189.

[2] 叶峥嵘,张红方,环城,等.案例式教学法在医学微生物学各论中的应用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7(1):79-81.

[3] 郭波,许桂莲,邹强,等.启发式教学在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一点思考[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4(3):283-284.

[4] 汪华侨,潘实清,吴忠道,等.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6(2):70-73.

篇4: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

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思考

医学微生物学是高等医学院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在本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者就几年来教学经验谈些体会.

作 者:王雪莲 安春丽 姜晶 WANG Xue-lian AN Chun-li JIANG-Jing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辽宁,沈阳,110001 刊 名:微生物学杂志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MICROBIOLOGY 年,卷(期):2008 28(3) 分类号:Q939.93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   实验课   教学  

篇5: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

为了适应新时期护理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的需要,本文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课评价等方面探讨提高护理学专业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

作 者:李红梅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护理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刊 名:中国西部科技 英文刊名: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ST CHINA 年,卷(期): 8(35) 分类号:G71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课教学   改革   护理学专业  

篇6:医学微生物实验课教学的体会论文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应用型的基础科学,并与临床结合紧密[1]。本教研室承担医学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工作,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意识,强化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我们采取以下实验教学方法。

1.从源头做起,充分做好实验准备及预实验

微生物实验的准备内容比较多,操作性强。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试剂放置时间,不同批次试剂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每次实验课前都要做充分的实验准备,同时做预实验。通常提前3~4天进行实验准备和预实验,确认后才用于实验教学。

2.制定严格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微生物实验室中接触到的大部分细菌为致病菌,所用的试剂也多是对人体有害的`,因此对废弃物品有严格要求。我们在实验中注意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多项实验室制度,在实验教学中向学生强调,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务必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观念。另外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一些精密仪器,如生物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高速离心机等,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仪器使用方法,爱护仪器,正确恰当地使用仪器。对于实验过程使用过的仪器,学生使用后要清理干净并摆放回原处,要求仪器使用前后保持一致,并做好相关使用记录以备有迹可查。鉴于实验班级人数较多,个别学生用完后不能正确摆放实验设备,不仅影响其他学生的正常使用,而且给实验指导老师造成较大工作负担,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加强学生生物实验室安全事项和规章制度的学习,随堂强调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3.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从教学实验前预习开始、在实验的准备和操作及内容上结合医学微生物课程特点精心策划,周密安排,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体情况如下。

3.1实验前预习

实验教学不仅是学习、掌握和巩固学科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而且是开发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每次实验前都要求学生认真预习,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本次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实验目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充分理解整个实验的思路。实验课时,指导教师首先针对本次实验内容提问学生,然后将实验的重点及注意事项进行讲解,或以提出疑问的方式向学生阐述本次实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3.2实验准备及操作

实验准备过程中让部分有兴趣的学生参与进来。学生平时很少有机会进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绝大多数学生都想多一些锻炼的机会,为以后的工作和科研打下基础。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就让一些学生参与进来,从试剂的配制,培养基的制作到预实验的操作。这样不仅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可使他们进一步了解实验原理等相关性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实验兴趣。

3.3实验内容安排

传统的实验内容多属于验证性实验,内容比较烦琐零乱,每个实验之间的联系也不密切,学生对此兴趣不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我们采用一些综合性的设计实验来代替原来的验证性实验。比如学生从自己身上取标本,用自己的粪便或咽部拭子作为标本进行综合性实验。利用平板画线和革兰氏染色的方法找出若干株典型细菌,纯化后再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进行鉴定,并进行药敏实验。由于学生觉得和自身的健康有关联,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实验的进行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由于学生所取标本为自身相应标本与临床结合比较紧密,与以往的传统验证性实验具有较大区别,受学生体质和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会遇到很多不可预料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充分运用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解释这些现象和结果。在此过程中老师和学生共同研究这些现象,通过讨论可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又能为教师在理论教学中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实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针对学生出现的不同的实验现象,首先引导学生自己对现象进行解释,然后学生通过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验证分析。通过这种方式,既能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基本功训练,又能锻炼收集资料、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生以后能够顺利步入临床工作奠定基础。

4.实验结束后认真总结并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是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而实验报告则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坚持学生独立认真完成报告,实验报告不能简单地将实验数据进行罗列,而必须对实验结果及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由于动手能力等各方面的原因,实验结果会出现很大差异,我们主张学生无论结果如何,在实验报告上都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如实分析,严禁在实验报告中抄袭他人报告内容或编造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综合分析并解释实验现象,以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培养认真、严谨的作风,为今后的科研及临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医学课程。许多新理论、新知识都是通过科学的实验手段获得的[2]。因此,在实际实验教学工作中,指导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培养出综合能力更强的医科人才。

参考文献:

[1]唐双阳,余敏君,詹利生,等.改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J].西北医学教育,,16(4):708.

[2]吴海军,高劲松,吴龙,等.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国校外教育,(03):84.

篇7:中医院校预防医学教学教育改革论文

摘要:十二五规划初期,是我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学校不论从管理上,还是教学过程中必须贯穿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制度、深化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方针,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在这个既是契机又是挑战的今天,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许多契机和挑战,我们只有敏锐地抓住契机,勇敢地迎接挑战,才能让我们的学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医特色 预防医学 教学改革

一、加强教学基本建设

1.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每一学科基本的教学条件之一。

尤其是中医院校开设的预防医学专业,在专业方向上存在着很大的优势,因为深厚的中医学理论与预防医学专业存在着天然的结合点,中医在早期就提出中医治未病的成熟理论,这就使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就业方向更灵活,专业口径更宽阔。

因此,探索建立交叉学科专业,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教学实践是中医院校预防医学发展的重要方向。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学水平、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证。

针对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属于初期发展阶段,师资队伍比较薄弱的特征,教师队伍建设应以引进和培养有资历、有经验、有科研能力的学科带头人为首要,以培养、稳定骨干教师队伍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建立一支数量够、素质高,结构合理、业务优良、治学严谨、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

同时,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向预防医学专业教师倾斜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机制,确保专业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3.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

随着国家对社区建设的逐步重视,投入的进一步加大,预防医学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多的将走向社区工作,因此,为突出中医院校预防医学专业的特色,修订适于中医院校该专业发展的教学培养方案,如将中医基础理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学科融入预防专业的学习中,让学生毕业后在社区工作中技能更多,能力更强。

同时,为了宣传、突出预防医学的特点,开展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推动课程建设的有效形式。

建立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五大卫生”的教学梯队,严格主讲教师岗位资格,严把教学质量关。

教材的'质量直接体现着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也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教材建设。

要突出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特点,可能在教材建设上还存在着学生无教材或无统一教材可参考的现实,因此,组织教学团队,编写适用于预防医学中医特色学科的教材是主要任务之一。

同时,我们应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能滞后于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应紧跟全国西医院校预防医学的大发展,并突出中医特色。

4.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充实专业课实验室设备,改善实验教学条件,积极开展学科具代表性的实践教学内容。

同时,探索中医、中药与预防医学结合的实验教学内容,多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

5.加强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建设

毕业论文是预防医学专业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一项主要表现形式。

论文写作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医院、疾控和监督所所学基本功是否扎实及科研能力的强弱,也是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形式,必须加强管理,确保质量。

从实验的选题、开题、实施及统计分析都应严格按照专业要求来做,不能与临床医学生要求一样,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整个人群的监控和环境,并最好能突出中医特色。

二、加强专业教风与学风建设

教风建设是建设良好学风的基础。

教师应当模范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做到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学生树立典范。

学风建设是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和学习习惯。

考风考纪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加强考风建设,采取得力措施,严格考试纪律,杜绝考试舞弊现象。

总之,教育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

学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招生、就业、社会声誉和经济效益。

学生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外语水平。

学生运用外语的阅读能力、听说交流能力,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等,都是专业教师在日常学习中指导学生的方向。

二是信息处理能力。

包括学校是否开设了计算机公共课,学生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专业学生是否熟练掌握相关专业软件,如营养与食品卫生的计算器,流行病与统计学的SPSS等相关软件。

三是科技创新能力。

中医特色的预防医学药兼顾中医和预防两个方向,因此,平时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将中医基础与预防疾病有机结合,对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科技论文都很有帮助,也为大学生进一步从事科学研究开阔了口径。

四是融入社会的能力。

作为预防专业的学生,工作对象是整个人群,因此,将坚实的课堂知识和工作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中医院校预防专业学生平时培养的重要能力。

对中医院校的预防医学专业,要逐步凸显特色,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增加教学投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学生也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培养自己的能力,将自己的专业特色体现到社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朱惠莲,洪微,张作文.我国预防医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命科学,,(01).

[2]孙涛.中医治未病[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

[3]王宏.预防医学专业高级人才素质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08).

[4]钟贵良,梁维君,刘爱忠,杨光凡.新的公共卫生形势下深化流行病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03).

[5]王蓓.提高预防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04).

[6]周绍聪.预防医学发展趋势[J].浙江预防医学,,2(1).

[7]于咏梅,谢雅静,韩志新.[J].职业与健康,,(07).

篇8:中医院校西医学教学难点与对策论文

2.1 加强西医教材的规范性 在中医院校中,对西医学教学进行改进,那么必定要对其教材内容进行规范,因为其属于进行有效的教学的首要条件,对于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目前多数中医院校西医教学所使用的教材都较为陈旧,且具有不同的版本,导致教师在教学、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适从。

所以一定要对教学教材进行整合规范,使其在保留中医院校特色的前提下,和西医临床现状、西医院校教材靠近结合,在内容上更加新颖与贴合实际,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可有效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2.2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学科来说,若要进行有效教学那么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可谓是最好的老师,其可带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效率;同时在学生学习兴趣高的前提下,还可对其潜能进行开发,使其能够在后期的临床工作中,均有踏实的实践基础与理论知识。

2.3 中西适中汇参 中医院校中,在开设西医课程前,学生必定已受到了一些中医课程的影响,存在的一些中医理念与固有的思想模式,所以在进行西医教学的过程中,可讲中、西医知识汇总参半进行教学。

即对中医学的'治疗效果有所认同,又可明确西医学治疗方面的有点,两者综合使用,如对脑出血、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时,便可中西医辩证治疗,两者结合发挥各自优势,达到相辅相成。

2.4 加强实践教学与示教,促进感性认识 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尽量增加见习性示教,重视实践教学,所以教学内容中应对以上因素进行考虑,教学时尽量将重复内容整合、归纳及适当删除,以便增加单个课时有效率,同时在示教时可将一些较为直观的内容加入,比如针对视、触、叩、听、嗅等部分内容的教学,便可将纸上谈兵变为临床实践教学或病例示教,然后教师在对知识进行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将其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将所学到的知识更加形象化、深刻的记住。

但是在示教教学时,定要做好充分的课程准备,在典型病例的选择方面,尽量贴合实际,并可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学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3 展 望

近年来,随着知识的增长和更新,各个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趋势也在日益突出。

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对中医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上述教学模式改革措施,不仅有效节省了教学时间,减轻了学生负担,而且增加了学生学习西医的兴趣,充分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西医内科学教学在中医院校教学中占一定比例,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掌握西医内科学理论知识,是每一个西医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新霞.中医院校西医内科学教学模式探讨[J].中华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4:70-71.

[2]冉素娟,吴小玫,张茂.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难点与对策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杂志,,11(1):74-75.

篇9:中医院校西医学教学难点与对策论文

【摘要】由于中医院校与西医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不同,西医学教学受到内容过多和学时有限以及学生学习目标、兴趣乃至学科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困扰,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介绍两种学科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势特点,改变学生认知方法,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内驱力;重点突出西医学迅猛的发展与创新,提纲挈领地介绍西医诊断治疗技术,加强形象思维训练,注重功能模拟、直观教学以及教学的艺术性,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并在实践中理解西医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西医教学;教学方法

在我国,中医学的高等教育已经有了50多年的发展历程,并且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所寄予中医学的希望也逐渐提高,尤其是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中医学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些局限性。

与此同时西医学经历了百年的磨合及发展后,逐渐与现代科技有了完美的结合,所以中医学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在中医、西医院校中,其在教学目标方面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授的内容、形式便有所不同,对于中医院校来说,如何对西医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学质量,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内容,本文便针对这一问题做出如下探讨。

1 西医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分析

在对西医学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多存在着以下一些较为常见的问题,比如在学生学习方面,对于西医学的理论体系在理解与认识方面便存在着一些难点,因为目前教学多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学生在学习目的方面便存在误区,所以学习热情较低;而在教师方面,则存折教学的内容及课时相对较少,教学方式、手段相对较为落后的缺点。

具体表现为:

1.1 教材落后 在教学教材方面,其编写较为落后,尤其是在西医的进展、疾病的治疗进展及产生机制等方面相对落后,同时因为中医院校中的教学教材多是根据西医教材进行编写的,所以教学内容便无创新点、无突出特点,过于陈旧,难以和临床治疗的发展现状相结合,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至学业结束,仍无法完全了解所学专业的发展及特点等。

1.2 课时少 在中医院校中的西医教学,课时相对较少。

一般情况下若对西医内科进行系统的讲解教学,那么两个学期加起来至少需要550课时,但是在中医院校中此学科却只排了90课时,这便导致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挑选一下较为重要的疾病进行重点讲解。

但是由于西医的实践性较强,课时较少的化便难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便导致学生在实践方面与临床现状严重脱节,使其在实际操作中,能力较低。

同时由于单纯讲解理论知识,无实践课程配合,课程则较为难以,在学生难以理解的情况下,更加缺乏趣味性,使得课堂效率较差,使得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

1.3 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 两者的产生有所差异,促进现代医学产生的是近代资本主义,促进中医学产生的是古代文学、哲学及天文学等,所以两者在根本上便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理论体系方面便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存在。

对于中医院校的学生来说,在西医课程开设前,其所学习的课程便是以中医为主的,所以开始学习西医学后,难免会使用一些中医观点来学习,但是由于两者之间难以完全对应,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必定会出现脱节现象[1]。

篇10: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常言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问.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恰当的提问方式,可以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提问的`艺术越高,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的效果就越好.同时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 者:张翠芳 崔秀华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学院医学系 刊 名:企业家天地(下旬刊) 英文刊名:WORLD OF ENTREPRENEURS 年,卷(期): “”(7) 分类号: 关键词: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  

篇11: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探索与体论文

中医院校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探索与体论文

摘要:《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强调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诊断学基础》实验课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生顺利进入临床学习的基础。就如何做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实用型人才培养,从教学思想、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做一探讨并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体会。

关键词: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教学质量

《诊断学基础》是研究诊断疾病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方法的课程。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是打开临床医学大门的一把钥匙,也必然是临床各科的基础。

中医和西医的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相互配合、取长补短,为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共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医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诊断学基础》的目的是要使他们能初步掌握西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为临床课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为丰富中医临床诊断手段服务。但是由于中医院校的学生,西医基础课的学习学时不够,不扎实,导致学生普遍反应《诊断学基础》的学习困难。而《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则实践性更强,更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教学效果,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谈谈本人在《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1重视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动手能力

《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一个特点是必须熟练地掌握临床常用的各种检查方法,其中尤其是体格检查方法,而这些检查方法绝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掌握的,它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也是艺术性的。为达到熟练掌握各种体格检查方法,必须在自己身上或同学之间反复练习正规、系统的检查法,再到临床工作中反复实践、不断训练,逐步达到熟能生巧、学有所成。只有熟悉了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的各种表现后,才能更好地认识病态变化;正常与异常比较,使知识巩固、理解透彻、体会深刻。

因此,在诊断学开课后一段时间,诊断学理论讲授到胸部或腹部检查后,每周1次(4学时)技能训练课,共6周24学时。分4阶段:第1阶段:单元训练即按顺序分一般即皮肤粘膜和淋巴结、头颈部检查,胸部检查,腹部和神经系统检查,心肺听诊。第2阶段:全身体检。重点强调全身体格检查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条理性的关系,既要全面检查,又要避免翻动“患者”。在单元训练和全身体检期间,按15~20人为一组将班分组,每个组由1名教师指导(带教)。试教后2人一组,一人扮演“病人”,一人扮演“医生”,进行练习,然后角色户换。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巡视,答疑、纠正错误手法。

2探索纯理论型向能力型的转变(检测与考核)

考试得分是学生最关心的事,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方法之一,考试内容又是指导学生重视哪部分内容的重要导向。因此教学工作的一个核心部分。传统的考试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笔试轻操作的弊病,为改变高分低能状况,调整改进考试内容方式的方案。

在春季学期级中医7年制的教学中,我们就加大平时考核力度;增加操作考核分数;期末考试增加体检考试,每位考生要求完成时间为40分钟。按完成操作的质量及时间,结合用物准备仪表态度和必要时的简要提问等综合评价。并规定凡全身体检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参加理论考试(补考合格方可参加)。获得了可喜的效果:一方面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会利用空闲时间主动联系实验室的老师借器械互相练习。另一方面以往诊断学基础考试纯理论笔试成绩即为期末的最终成绩,常导致学生成绩普遍不理想,及格率低。而加入了实验报告和技能考核做为平时成绩后,学生的成绩得到了提高,不及格率仅为1%。目前我们教研室已将这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广到全校中医本科生《诊断学基础检体诊断实验课的教学中了。

3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扩大,逐年招生人数的增加,病房的患者无法满足诊断学实习的要求,近年来,基本取消了诊断学实习进病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建立多媒体实验室,购置腹部电动肝脾触诊仪及心肺触诊、听诊电脑模拟器,许多异常体征可以不需要进入病房就可以听到、看到,而且一些是临床上都难以遇到的体征在实验室就可以听到和看到,学生可以在多媒体及模型上反复体会,直到掌握。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

针对中医类临床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提出建立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的概念,将诊断学基础实验课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加大了学时、教师和资金的投入。20学校投资300多万元成立了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模拟医院),宽敞明净,面积1000余平方米;设有诊断技能训练室、内科技训练室、临床思维训练室等、多媒体演示室;拥有高级综合模拟人、20台复苏安妮高级模拟人、3O套心肺听触诊训练系统、30套腹部检查模拟人、l0余台心电图机、4O余台临床思维训练电脑、4套多媒体演示系统及100余种配套教具,拥有诊断学、内科学多媒体教学软件300余种,完全能满足课堂教学及实验教学的需要,实现了诊断、内科学教学的现代化,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该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从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两方面训练学生临床技能。为学生提供了从教育一自我教育一自我训练的平台。在检体诊断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临床技能实验中心,对高等医学专科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5建议

5.1提高教师的教学和专业素质

首先,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要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临床技能培训和考核的重要性。要作为临床教学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来抓,做到齐抓共管,并列为教研室的目标管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临床技能的传授,要和理论教学摆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好每一堂实验课、见习课,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

其次,教师应站在学科的前沿,对本学科的知识有足够的积累和把握,同时,还必须精研教学方法,精于组织教学。具体体现为根据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方式,做到既注重系统性,又注重实用性。为了更好的做到以上两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就应该不断的进行“充电”,多看、多学。学校也应定期选派教师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或理论、技能培训班,更新知识,提高学术水平。

5.2统一备课

实验课所采用的教师先示范,然后学生边练习,教师边巡视、指导和纠正不正确手法的这种授课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教学质量,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一个班的小课由几位教师上,授课的内容与方式、查体的手法和顺序有可能不一致,而在一个年级或同一班组的学生常常出现检查同一体征而用不同的查体方法,且查体顺序也有出入,有些学生甚至还理直气壮地说是某某老师教的。针对这些问题,教研室参照教学大纲,认真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对授课教师的讲稿及教案集体讨论、修改。年青教师由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先行知道、示范教学。组织教师观摩标准的查体录象,统一授课内容、手法、顺序,达到授课人员不同,但授课内容、要求一致的目的,保证高质量的'授课,提高教学效果。

5.3依托医院,开发资源

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尽早接触临床是提高培养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方法。临床上的众多体征如皮疹、紫癜、哕音、心脏杂音、肝脾肿大、锥体束征、脑膜刺激征等,虽可从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得到某些印象,但只有从患者身上才能真切地认识到和体会到,因而必须在反复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学会。

目前,教学面临的困难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必须积极想办法,开发资源,延伸课堂。如临床见习,安排在诊断学课程结束后的1个月,作为西医诊断学的延伸学习,要求他们在1个月内,力争见识常见病症状、体征,熟悉三大常规等常用检验项目以及心电图等各项辅助检查方法的应用,为后期临床各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再如毕业实习前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与第一临床医学院建立的本科生导师制结合,将数百名学生化整为零,利用医院的师资、场地和病材资源,加强临床诊断技能培训。此外,在医院相关科室的支持配合下,筹备建立诊断资料库,更好地利用附属医院的医疗优势,开发教学资源。医学院与医院合二为一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医学教育管理效率、更好地解决了临床教学的诸多难点,保证了质量。

5.4建立标准化病人和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模式

标准化病人(SP)是指非医学专业人员经过专业训练后既能模拟患有不同疾病的病人,供被测者问诊和体检,又能根据病例标准要求对被测者的问诊能力、体检能力进行评估和指导,是具有教学能力和评估能力的模拟病人。发挥着扮演患者、充当评估者和教学指导者3种功能。自80年代在北美研究和实施以来,其在医学教育和考试中的价值已受到肯定,大多数北美医学院校者同程度地使用标准化病人。在医患关系不断变化的今天,使用标准化病人培养医学生基本临床技能如交流技能、全身体格检查技能等更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西医诊断学教学人员,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让中医院校临床专业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因为这是我们成为合格的中医药高级专门人才的必备基础。为此,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不断实践。深入开展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篇12:中医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中医院校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中医院校生理学教学学时普遍偏少.我们通过运用更新和优化生理学实验教学内容;改革实验教学模式;缩短验证性实验学时;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等方法.实践证明,通过实验教学改革,达到了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综合、创新意识;提升实验水平的目的',从而提高了生理学教学质量.

作 者:姚小卫  作者单位:湖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武汉,430065 刊 名:光明中医 英文刊名:GUANGMING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年,卷(期): 24(12) 分类号:G71 关键词:中医院校   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生理学教学质量  

篇13:七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改革与实践

七年制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改革与实践

摘要:分子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在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的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给生命科学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且这门以实验为主的前沿学科已经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在知识经济的新形式下,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意识、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人才是实验教学的重点[1]。临床医学七年制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不仅验证理论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技能,还应致力于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并做出科学的解释,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因此,如何提高实验课教学水平,把常规的.科研方法以及新技术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系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科研素质,成了我们实验教学不断探索的内容[2]。近年来笔者在实验课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改革实验内容,提高科研素质

1.1 基本技能训练

针对七年制学生毕业授予硕士学位这一特点,为了使学生受到基本的技能训练,在实验课中,笔者改变以往由教师在实验课前,为学生准备好各种试剂及器材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动手计算实验中所需的药品的数量,仪器设备等,凡是实验中涉及的物品清洗、高压灭菌、菌种接种和保存以及试剂配制均由学生自己完成。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而且还使学生懂得了实验中每一步骤的作用及注意事项。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准备,为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1.2 综合能力的培养

科研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许多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改进和完善就是科学工作者创新的结果。为了适应医学学科的发展,加大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内容改革的力度,我们开设了综合性的实验内容:从人血中基因组DNA的提取开始,通过PCR技术扩增看家基因(γ-actin)片段,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特定的PCR产物,然后进行连接、转化、筛选、工程菌的接种培养,保存以及重组质粒的提取、酶切、鉴定。这一综合性实验,是以基因工程流程为主线,一环紧扣一环。学生通过这一实验过程,不但把理论知识和实验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科研思维得到了锻炼,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了基础。另外在实验课上,还安排了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PCR技术及引物设计、DNA测序等教学内容,并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详略讲解,并采取多媒体等技术手段,使枯燥的实验理论变成了生动有趣直观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

2.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借助电子技术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利用大型仪器,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进行辅助性教学,是当今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为此,我们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手段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根据教学内容改革的需要,把学生每次实验结果的观察,由原来的紫外透射仪,改为使用凝胶成像系统进行图像处理及结果分析,使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在屏幕上看到每组的实验结果,并进行对比,同时向学生展示标准的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许多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极大兴趣和爱好,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改革考核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为了全面提高和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总结分析、获取知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报告书写模式(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分析等),全部实验结束后以科研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而且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的最后,提出对此次实验内容安排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并用所学过的实验原理设计一个相关的实验内容。这一举措,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开拓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使学生的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实验成绩为100分,包括实验过程操作记录30分,科技论文50分,平时操作10分,课堂表现10分。

总之,通过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参与实验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不仅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与实验技能,而且也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在实验中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 王晓霞,解军,张悦红,等.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12(11):1091-1092.

[2] 姚娟,隋建峰. 基础医学综合实验与实验设计考核模式的探讨[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5):519-520.

[3] 易发平,卜友泉,马永平,等. 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模式转变的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13(7):623-625.

[4] 李美宁,张悦红,常冰梅,等. 医学七年制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探索[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3):301-303.

[5] 刘友勋,黄娟. 《分子生物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1,(7):114-115.

[6] 周烨. 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169-170

篇14:院校电子线路课与实验教导改革探索论文

院校电子线路课与实验教导改革探索论文

看图装配基本实用电路放到电子初级实验室,将其作为本课程的一门先修实验课程,同时在上学期学习的“模拟电子线路”课程中涉及的电子器件和电子电路内容,是我们学好“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的前沿课程,由于两门课程同属于电子线路课程,可以比较着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有效引导,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亲切感,同时能温故知新;并且开设了“电子电路仿真软件应用”的选修课程,介绍目前高校最为普遍的仿真软件MULTISIM,使学生掌握仿真软件的使用方法,对电路进行简单的分析、设计和优化,为后期的“高频电子线路”验证性实验和课程设计提供平台。通过以上的措施,减轻了“高频电子线路”课时紧张的压力,保证了“高频电子线路”实验项目的设计性和综合性。

教学内容的整合

将“高频电子线路”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一体化,也就是所谓课程的整合目的是减少知识点的分割,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体系统一联合起来,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遵循整体优化的原则,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重组知识体系。我们尝试由过去电路分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模块化”角度来组织教学。具体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先给出通信系统框图,分析过程如图1所示。由上图分析得到“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主要是介绍通信系统中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的具体模块。然后,给出调幅式无线电发射机方框图和超外差式无线电接收机方框图,分析过程。据上述分析,将教学内容分为三大模块,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安排(表略)“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是综合该课程以及相关选修课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独立完成设计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选择了“具有对讲机功能的调频收音机”的课题作为课程设计内容,既包含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又使学生得到较为全面的训练,我们同时考虑将“电视机的安装与调试”作为自选课题,该课题在包含本课程内容的同时,又为后续课程《电视机原理》做了铺垫,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并且由于有了实践环境,在指导老师的正确点拨和启发下,使得不少同学在今后课程学习中以很快的速度掌握了关键知识,学习效果明显。

实验教学的改革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组,实验教学内容也相应随之改变,这就使得实验室里原有的一些验证性模块不再适用,为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验内容,在将这些原本实验模块进行资源整合的.同时,还要自己动手,先是利用软件对电路进行设计,参数确定,运行仿真;然后在通用板上进行焊接调试,在这过程中,学生起了主导地位,而教师只是起了辅导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这样“软硬兼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对高频电路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结论

“高频电子线路”是一门工程性质的课程,通过将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一体化的改革,可以改变以往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课程所学的单元电路都是从工程实践中抽现出来的,有些就是实际电路,而通过教学内容的重组,使得学生真正接触到实际电路,使得他们学习过程中感到“亲切”,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2)在高频中,电感和电容的作用各异,通过对电路的仿真分析,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3)非线性电路中涉及多种的分析方法,通过理论课程内容模块分析,使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电路特点“对症下药“;

(4)原本个章节内容缺乏关联性,现在通过对各个模块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并在课程结束的“课程设计”环节,将各个子项目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明确实际电路的关联性是靠电子系统来完成。当然,课程改革的实施目前只是处在摸索阶段,但作为一个系统性的课程教学改革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研究、补充和完善。

篇15: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

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2.考试作为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近年来一再强调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但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上实验时,心中无数,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教师重视实验,严格要求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教师在实验中应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总之,实验教学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如何从情感陶冶、示范引导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或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应认真重视的。

二、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1.化学实验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验工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加一些实验在技巧上的难度,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化学实验是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学生实验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实验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学生在实验中也许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实验不会次次成功,但应引导学生如实分析失败原因并安排重做,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3.若能设立一些内容不很确定,无现成教材,学生有充分自由来组织和发挥的实验,并在考核中注意衡量学生实验设计的逻辑性和创造性、实验总结与讨论中的知识性和探索性、以及表达方式的.科学性,使学生能较多地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来观察和分析实验问题,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所形成的非智力心理优势,会使智力上的某些欠缺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使智力发展达到更高水平。在诸多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化学实验能同时以声、光、色等多种渠道,大容量地提供生动的信息,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兴趣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在实验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怀着强烈的责任感,注意探索实验教学的规律,启迪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育氛围,便能为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增长,把素质教育落在实处。

篇16: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

学生的兴趣与实验课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为一个愉快学习的过程,使学生通过观察绚丽多彩的化学现象,积极探索化学奥秘,发展智慧和创造能力,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是我们化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妨碍学生实验兴趣发展的原因分析

1.实验课的内容与形式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此外,实验课也大都是“填鸭式”的,即教师与教材设计好了一切,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生只管“照方抓药”,根本谈不上独立思考。实验室开放时间有限,实验内容多而时间少,没有给学生留下实验失败后重做的时间。

2.考试作为一种外部激励手段是有一定作用的.。虽然近年来一再强调重视并加强实验教学改革,但从考核学生成绩、评价学生素质的标准与方法上仍反映出偏重理论课、轻视实验课的倾向。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用于理论课学习。上实验时,心中无数,只求机械地模仿教师的操作过程完成实验,很少考虑实验原理、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实验结果的处理等。长此以往,化学实验也就失去了培养学生能力的意义。

3.教师重视实验,严格要求学生是十分必要的,但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不当,也是妨碍学生兴趣发展的主要因素。过分强调实验仪器珍贵的做法,会给学生增加心理负担,使不少学生做实验时小心翼翼、缩手缩脚,不敢大胆实验。还有的教师过分强调试剂药品的毒害作用,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实验时采取避而远之的态度。教师在实验中应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应人为增添实验的“紧张”气氛。教师在提示过药品用量、实验操作规范以后,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做,同时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总之,实验教学和其它课堂教学一样,如何从情感陶冶、示范引导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或消除学生实验时的心理障碍,是教师应认真重视的。

二、激发实验兴趣和学习动机

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使学生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而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变化的因果关系或对实验本质的研究上来,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品质良好发展的重要因素。

1.化学实验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及实验工作能力。在实验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目标、有重点地进行训练,既重视操作技能的培养,又注意科学思维方法的养成,还要锻炼其从事实验教学的能力。同时,也可增加一些实验在技巧上的难度,除做好规定实验外,还可增加探索性实验,开放实验室,增加实验考核的权重,设计含有新信息的综合实验等,以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

2.化学实验是由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等构成的一个统一体,学生实验能力的大小不仅表现在实验结果的准确率上,而且更多地体现在实验过程中

[1] [2]

篇17:浅析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浅析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但是,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

摘要:高职院校声乐课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应区别于一般本科院校声乐课的教学,这是由于高职院校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理念而所决定的,所以高职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应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应具有明显的的实践性、针对性和主观性。因为不同的学生、甚至同一学生的各个阶段,以及每节声乐课中学生的反应都难以预知,这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实施不同教学。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学;创新;声乐课

高职院校的声乐课要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本身的办学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在声乐课教学中教师要依据学生的个体情况的不同制定教学方案。因此,笔者认为因材施教原是高职声乐课教学的核心,贯穿于高职声乐课教学的始终。

一、找对因材施教的`切入点

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声乐基础普遍不是特别理想,他们通常对音乐抱有浓厚的兴趣,憧憬将来能找到一个与音乐相关的工作。但就他们的资质和天分来来说,这些学生虽然对音乐有兴趣、有热情,但缺乏相关的乐理知识,声乐基础以及自学能力普遍较差。这样,就声乐学习来说,他们身上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所以,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考虑教学目的,然后再考虑如何把他们培养成有较高音乐素养的的文艺工作者。所以高职院校的声乐课教学情况比较特殊,也具有个体差异性。同时再加上学生们领悟力、音乐素养、乐感记忆性格等方面的差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集中注意力,准确判断学生的差异点,从而找出解决个体问题的不同方法。

二、确保教学内容全面有效落实

高职院校声乐课教学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全面有效落实,必须要注重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形式的选取以及教学手法的运用。

1、在课堂的教学内容方面,选择的乐曲内容要因人而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树立正确、科学的审美观,以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发展能力。也就是说,不要选那些学生难以难度过高的歌曲。那样,不仅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还可能有“不良定型”的出现。

2、选择曲子的风格要全面适应。要结合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特点,选择曲子时风格方面要尽量全面,一定要根据时代特点、区域特点、体裁特点,把不同人喜爱的歌曲确定在范围内。

3、在课堂得教学形式方面,对于音乐理论教学和较为基础的声乐实践教学等课程可以采取合班上课的形式,这合班课上,教师只需要学生对教师的师范能够认可并掌握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即可;然而,在合班的课上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只是需要学生对教师的示范给以认可,能掌握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这就可以说是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而对于实践课,则可采取小组授课和个别授课的形式,这两种课型最能体现因材施教原则。声乐教师可分别根据所教学生的情况进行练习和讲解示范。同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课时,以强化教学的有效性。

4、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采用模仿加示范的方法,包括声乐老师自己示范和素质较高的学生示范,有正面的示范,也有反面的示范。这样的教学手法虽然传统,但效果比较好。

在高职学院声乐课堂教学中,作为声乐教师不能急于解决所有问题,一定要抓住各种素质学生出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予以解决,使基础较差学生不顾此失彼。同时在解决主要问题时,能客观地解决其他方面的问题。这既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歌唱技能,又不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高职声乐课的特点,教师在学生们掌握了一定的声乐基本功后,就可利用集体合唱进行课堂教学。合唱教学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办法。因为在集体合唱中,可同时培养学生和声、听力、歌唱审美、视唱、音准、乐感以及指挥等方面的技能。

三、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师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培养自我学习和练习的能力方面,首先要夯实基本功,切忌好高骛远,特别要防止学生 不良的定型。其次,还要注重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那么教师的课堂讲授一定要清楚、准确,一定不要故弄玄虚、云山雾罩。还要努力强化学生自信心等素质的培养。课堂教学坚持鼓励为主,需要适当的批评也一定客观、中肯。在学习的每一个阶段,教师都要对每一个学生进行详细指导,扬其所长,于短处施教,并给他们指明方向。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多样的。比如,让学生每天坚持自主练习,要求他们在技术以及情绪方面与课堂教学高度一致;开展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这样能有效补充课堂学习的不足;课外模仿,“教与学”模仿。这样,既吻合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又契合了学生声乐学习的个性特点,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素质和水平;最后是社会实践,要适当地组织一些社会演出,也可在校园为同学演唱,以此提高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下社会不断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越来越突出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声乐课教学必须要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陈晔,孙忠梅.因材施教与高校教学管理创新问题的探讨[J].教育探索,(11).

[2]马馨萍,新形势下高职学校声乐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路探索[J],神州,(27).

篇18: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实验研究论文

社会课教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实验研究论文

一、研究的意义

社会课是集中培养社会公民基本素质的一门综合性课程。社会课于19在美国正式成为学校的一门课程 。在许多国家的中小学课程中,社会课是一门与语文、数学相并列的核心课程。

1992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课程计划将社会课正式列入其中。由于社会课教育在我国刚刚起步,从总 体上来看,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从事社会课教学的教师,都缺乏对社会课基本性质和功能的认识。由于受传 统的知识教育观的束缚和长期的讲授式教学的影响,大多数教师习惯于遵守教科书中知识点的讲授,对于社会 课教科书所呈现的新的内容结构和所需要的教学活动还不能适应。多数教师不知应当如何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和 展开教学活动,也很少考虑利用“活生生的现实”去充实和完善教科书内容。首次编写的社会课教科书内容在 体现社会课的综合性和现实性方面存在局限性,这些也给教师教学活动的展开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研究和解决 这些问题,不仅需要理论的支持,更需要通过实验来加以探讨。

二、实验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社会课的教学实验研究的目标:站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立场上,依据国家颁布 的社会课教学大纲,确立社会课的教学目标,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其中包括 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社会问题,发展学生的社会技能,促进学生的社会认 识和社会情感的统一协调发展。

实验的具体操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整体性的学生发展目标

根据国家教学大纲的总体要求,我们参照教育评价目标分类的方法,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具体划分为:

(1)情感、态度目标

观察身边社会现象的兴趣和关心社会事物的态度。

尊重各行各业工作价值和劳动的态度。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热爱祖国国土、文化,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主动探求知识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2)技能、能力目标

初步的判断和思考具体社会事物、现象的能力。

初步的参与、合作、交往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

查找资料、选择资料的能力。

选用适当形式(图画、表、数字、文字、言语等)表现身边社会事物、现象和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

(3)认知目标

掌握初步的社会生活常识、法律常识。

初步认识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工作价值。

初步的环境常识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初步的地理、历史常识。

2.充实具有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征的学习内容

社会课的综合性主要表现为跨学科和以专题构建的单元内容两方面。因此,我们拟通过专题设计的方式, 对现有的内容加以充实和完善,体现和突出综合性的特点。

社会课学习内容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现实性。要使学生能够从实际和具体事实出发去理解、认识社会,而 不是脱离学生熟悉的环境和生活,从抽象的理论和观念出发去认识社会。尽管社会课教科书已在贴近学生的生 活方面作出了很大努力,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差别大,因而教科书在呈现具体和现实性的问题上不可避 免地受到约束,它所呈现的内容也不可能适宜于各个地区的学生。因此,我们在实验中对现有的教学内容加以 必要的补充和改造。其中包括收集和利用现有的图书、音像资料;以单元内容为主题,收集和整理区域性人文 、地理、历史等有关资料,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单元内容。

3.构建以学生体验和实践活动为中心的学习过程

构成社会课学习的三种基本学习方式为:体验学习、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将 着重探讨它们对于学生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1)体验学习

体验学习是一种基于学习者自身的活动体验,获得感性认识的学习过程。

对现实社会的体验可以有:公共交通、野营生活、购物、乘车(船)、下乡劳动、公益劳动、志愿者服务 活动以及人际交流体验,如与老人或幼儿园小朋友交谈,与不同地区或民族的同学交谈等。它们不限于在教室 中进行,而更多的是在教室以外的空间进行。

“模拟体验活动”是社会生活中各种角色或情境的模拟活动,模拟体验活动可以有:人物模拟活动,如模 仿父母工作或照顾家人生活,模仿售货员、售票员、司机、老师、医生、护士、法官等工作情形;场景模拟活 动,如遇到危险时(失火、煤气、交通事故)、遇到特殊情况时(拾物—失物,救人—被救)等。

体验学习拓宽了学生理解和认识社会的渠道,对于学生来说,其重要价值不在于学会某种操作方式、获得 某种技能,而在于每一个人在活动中获得的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体验是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 原动力。

(2)探索学习

探索学习是通过具体的探讨,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学习。其包括发现问题,设立假说 ,收集信息、资料、数据,处理数据,验证假说等活动。

探索学习的本质在于探索,而不是某种固定过程、方式的重复和再现。探索常常伴随着失败,因此从一定 意义上说,探索学习也是体验失败的学习。经受和体验失败本身就是社会学习的重要内容。

与探索科学问题不同的是,对社会问题的探索最终可能没有标准的或唯一的答案,但它可以引发学生对于 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思索。

形成某种技能是探索学习活动的一方面意义,但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给予学生以自由探索、创造的机会 ,使学生可以发挥主动性去思考问题,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形成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础。

(3)解决问题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是从社会事实和问题出发的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寻求解决或解释某个具体的社会问题 的过程中,学会综合的、关联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一般方法,形成关心社会的态度和参与社会生 活的行为方式,同时形成评判社会问题,评判人的行为的道德价值标准。

解决问题学习不是按照某种固有的体系、顺序来接受和记忆知识,而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事实 ,通过提出问题、查寻资料、访问调查、自行探讨解决和解释问题的活动过程进行学习。

解决问题学习的基础是每个人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多样性即构成了对于问 题分析的角度和所寻求的解决方式的不同。认识和方法的非唯一性是社会学习的固有特征。

为使上述各种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我们将以小组协同、合作学习作为社会课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与班 级讲授相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以下优势:

a)小组学习可以给更多的学生、特别是那些在众人面前怯于表现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以相对多的自由表 现和发言的机会。

b)小组学习可以较好地开展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他们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和思考 问题,了解多种学习方法和信息渠道,并加深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情感。

c)小组学习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对自身的学习有一种参与感、责任感。

4.构建有助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教学指导

教师的指导主要通过对学生的关注态度、言语指导和行为指导体现出来。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 则:

(1)面向全体的原则。

要使每一个学生都乐于参与社会课的学习,就要求教师给予每一个学生以同样的参与和表现机会,特别应 当给予那些在众人面前怯于表现自己、缺乏自信的学生,那些学习成绩不佳或内向的学生以相对多的自由表现 机会。给予每一个儿童以同样的关注是使其获得自信、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条件。

(2)尊重个性的原则。

由于社会课学习活动多样性的特点,学生在探索性学习活动中的体验、经历不同,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 所获得的认识和感受也会有所差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应当认识到,学生个体在思考上的不一致 并不意味着学习的失败。学习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尝试错误,苛求认识一步到位往往使学生陷于对书本 知识的机械记忆,不利于形成真正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3)培养独立思考的原则

无论是在探讨思路、方法选择或是具体操作中,都尽可能地不提供“标准件”,给予学生以自由选择的权 利,以此改变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依赖性和盲从心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4)关注过程的原则

在社会课指导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比较关注学习的最终结果,而忽视学习过程本身对于学生态 度和行为方式所具有的意义。要作到有效指导,就必须关注过程。关注学生兴趣和态度的变化,关注学生是否 积极主动地参与了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他们是怎样解决的等等。

(5)强调多边互动的原则

教室环境是构成教学过程中非言语交流的主要条件,为使学生间的交流能够在一种更自然的条件下进行, 教师要探讨通过改变学生座位的排列方式来改变交流者之间的接近度和关注度,进而促进学生参与交流、扩大 交流。

5.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社会课追求的是多层次目标要求、多样化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而由此形成的学习成果也必然呈现出多样 性。知识的掌握仅为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它是获得能力、行为发展的一种手段,而思考能力、情感态度等 的发展则为更重要的目标。前者可以直接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有形成果;而后者一般只能通 过间接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有些在短时间内难以展现出来,我们称之为无形成果。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成果都 显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都应当得到恰当的、全面的评价。为此,我们确定以下评价原则:

(1)评价的过程性原则

就学生的发展而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感受、体验的成功或失败,以及对于问题的解决本身,是更 具实质性意义的学习成果。因此,作为社会课学习的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记忆程度如何不是评价的重 点,而学生是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了学习,在探求问题的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对问题的钻研精神,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计划的合理性,学习过程中采用了怎样的合作态度和方式,是否学会了基本的自我约束和管 理方法等等,才是评价的主要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过程性评价的涵义。

(2)评价的多样性原则

社会课教学的特点在于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讲授,学习途径是多样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问题 的兴趣和关心不同,探求的角度、方式不同,因而所获得的答案和学习结果也必然具有多样性。对于多样性的 学习结果如果采用统一的标准和方法去评价,则限定了学习活动和思维发展,显然是不适宜的。同时,学生获 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或技能,而更多的是情感的体验、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理解,具有个性的社会思考能力的形 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对于这一类属于发展性目标和情意性目标的内容,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评价方法也是不适 宜的。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内容选择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对于有些成果,如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的范围、科学性,运用知识说明解释问题、观点的恰当 性,操作水平等,可以采用相对等级评价的方法来评价。但对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快乐体验,在学习中建立的 自信心,激发的探求欲望,与人交往的能力和意识、水平的提高,查阅、归纳整理资料的方法等,将主要采用 观察、记录、特征描述、教学过程分析等定性评价的方式。

(3)评价的发展性原则

现代教育评价观强调,教学评价的目的不在于选拔和鉴定,而在于通过评价获得更多的、更全面的有助于 调节教学的信息,同时强化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也是我们进行社会课教学评价的基本立场。

长期以来学生学科学习成就评价,主要采用的是相对评价或绝对评价的方式,它们都是依据于某种外在标 准的评价,是一种横向的比较和评价。尽管它们都有其科学和合理的一面,但由于忽视了每一个学生自身原有 的基础和个性心理特征,因而往往只有少部分人能够通过肯定的评价获得成就感。相当多的学生却只能承受由 评价带来的心理压力,很少能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和体验成就感,进而失去了学习的信心。为了使评价能够真正 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使其能够发挥激励学生参与学习、获得自我肯定的功能,我们主张,社会 课学习评价必须依据学生个人的基础和特征进行,即:较少横向比较而以个人进步程度为评价的主要依据。只 要学生付出了努力,在原有起点上有所发展获得进步,哪怕其水平是较低的,其幅度是微不足道的,就应当得 到积极的鼓励和强化。教师不仅要积极评价学生的变化,而且要引导学生评价、认识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 快乐。

篇19:简谈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简谈工科院校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论文

工科院校本科专业不仅需要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也需要培养科学研究型人才,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开展双语教学符合社会的长远发展以及化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我校前身是武汉化工学院,是一所化工特色的学校,学生中重实验技能轻语言学习的思想比较严重,为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英语特别是专业英语水平,从开始学校试点在有机化学理论及实验课程中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笔者自进校以来,即承担了部分班级的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在实践过程中对怎样开展好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有了一定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明确教学目的

双语教学是指利用外语和中文相结合的形式对专业知识进行讲述,目的是在学生掌握某门课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水平及应用能力。双语教学课不是外语课,其核心任务是在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为培养综合性人才打下基础。理解了此点,笔者认为双语教学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没有全国通用的模式,需要依据一个学校自身的教师结构、学生专业基础及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精心准备教学

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中教师至少需要精心准备以下几点:(1)适宜的教材。双语教学首先要有合适的教材,而目前国内还没有正式的英语实验教材出版,完全国外原版实验教材价格昂贵,且不一定适宜本校的实际情况。为此,本教研室在多年双语教学经验基础上编写了“有机化学及实验(双语版)”教材作为本校双语教学教材,这为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奠定了基础。(2)全新的讲义。双语教学与单一的母语教学特点不同,教师不能简单将以前母语的讲义翻译成英文。教师的英文讲义中要对实验中涉及到的专业英语单词及语法进行归纳总结。(3)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双语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强度,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在开课前,教师一定要花时间跟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认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强调有机化学实验英语教学是一个难得的系统学习运用专业词汇的机会,对以后工作、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非常重要,让学生及时树立有机化学双语学习的信心。

3加强预习力度

在实施有机双语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板书为英文部分内容采用英文讲授。而教学不是一个单方面的过程,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班上学生英文水平参差不齐,专业背景也不一样,教学中部分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实验前的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加强预习力度,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点措施:(1)预习报告全评全改,成绩占到总成绩的20%,让学生真正重视实验预习的意义。(2)采用中英文结合预习方式。预习报告中实验目的、要求、原理等用英文书写,但得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同时针对实验内容教师提出若干个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学生只需在报告中用中文回答。这样,学生通过预习报告的书写熟悉了专业词汇,提高了应用英语的能力。教师给出的问题涵盖了实验过程中的关键点,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回答这些问题,不但让他们对实验内容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他们文献查阅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思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实验预习非常重视,预习效果明显,教师在后续的实验教学中轻松很多。

4合理安排教学方式

要搞好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双语教学,教学模式很重要,授课过程中英文讲述占多大比例,要依据各校的实际情况而定。依据我校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模式进行教学,具体做法是:(1)英文教学方式。系统总结专业词汇(包括实验用药品及仪器),用英文讲解实验目的、要求以及实验原理,讲解中结合反应式,便于学生理解。(2)中英文结合教学方式。有机化学实验操作过程琐碎、细节多,为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听清楚,我们采用中英文结合的方式讲解,讲解过程中不时用英文提出问题,要求学生用英文回答,锻炼学生的英文思维及口语水平,加强师生的互动。(3)中文教学方式。为突出重点,保证实验能安全有序的开展,我们对实验中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仍然使用中文讲解。这样的教学安排学生易于接受,能保证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增强英语水平。

5重视实验总结

实验总结包括两点:(1)实验报告的书写,即学生的实验小结。在双语有机实验中要求学生用英文书写实验报告,因为是用英文书写,相对来说显得困难一些,学生有畏惧感,特别是实验报告中实验记录以及实验结果与讨论(records,resultsanddiscussion)两部分,书写过程中无英文段落可以参考,部分同学这两部分写的非常少,而这恰是我们实验报告的`核心部分。为此,我们给出了两部分中经常要用到的英语词汇,并且在每次实验结束后要求个别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验情况,在黑板上对这两部分进行板书,教师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逐条讲解。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后,基本解决了学生实验报告书写不规范的问题。(2)教师自身的总结。一个单元实验从预习、讲解、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等全套都完成后教师有必要进行及时的总结。这样不仅可以理清单元反应中学生没弄懂或需要加强的地方,以利于后续实验的开展,还可以及时的纠正学生在英文书写材料中的错误,而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保证了双语教学长期有效的开展。

6实验双语教学的思考

总结两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笔者有如下感想:(1)工科院校应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工科院校相对来说英语教学薄弱,加强双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能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力量需要加强:回头看我们双语教学讲授,我们应用英语的比例仍然不够,课堂的活跃气氛还有待加强。为了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学校应在教师培训上狠下工夫,并加强与其它院校的交流。(3)打破常规班级建制,分班教学:双语教学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学校的实际情况是近年来招生数量增加,学生之间的差距较以往更大,有的学生听中文讲授都有困难,如果再对他们进行双语教学,就有可能是“拔苗助长”了。所以,笔者认为,在工科院校的有机实验双语教学中,应该打破行政班建制,事先对学生进行选拔,至少分成A,B两个班级,在A班中学生专业知识相对牢固,英语水平较高,可在双语教学中加大英文讲解力度。而在B班中,学生相对基础差些,在双语教学中英文讲解比例相对小,讲解速度相对慢,让他们在掌握实验技能的前提下,提高专业英语水平。(4)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当前,我们实验教学讲解主要是实验室板书讲解,存在一些弊端:首先讲解时间不够,教师很难展开,双语教学中教师不仅要讲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还要总结专业英语词汇与语法,时间明显不够。其次,如此大的实验操作技能及专业英语知识信息量,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消化,再加上后续实验操作,课后再让学生回头学习很难。最后,完全利用板书讲解即耗时又难以讲解清楚,可谓事倍功半。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讲解、学生预习、实验前板书讲解的程序,多媒体讲解信息量大,教师易将问题讲清讲透,学生下去后再进行实验预习并对教师讲述内容进行总结,在实验前教师重新对重点知识点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来回学生才可能很好的掌握有机实验的同时又学习了相关的专业英语知识。

有机实验双语教学工作是教学内容拓展的新尝试。依据我校的特点,如何搞好有机实验双语教学,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的去探索、总结和完善。

篇20: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植物生理实验课教学的改革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植物生理学课程是我校面向本科生开设的专业主干课,总学时数为108个学时,其中实验课为36个学时,以往实验教学中,验证性的.多,结合生产的少;室内实验多,田间实验少.按常规的每周2节课学时,因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很多实验学生往往无法从头到尾亲自动手完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独立工作,为此,我们对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进行了一些改革.

作 者:江月玲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006 刊 名:植物生理学通讯  ISTIC PKU英文刊名:PLANT PHYSIOLOGY COMMUNICATIONS 年,卷(期):2006 42(2) 分类号:Q94 关键词: 

相关专题 免疫学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