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咏,重咏白居易,重咏的意思,重咏赏析

猫头影画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猫头影画”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重咏,重咏白居易,重咏的意思,重咏赏析(共9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重咏,重咏白居易,重咏的意思,重咏赏析

重咏,重咏白居易,重咏的意思,重咏赏析 -白居易的诗

重咏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日觉双眸暗,年惊两鬓苍。

病应无处避,老更不宜忙。

徇俗心情少,休官道理长。

今秋归去定,何必重思量?

篇2:西施咏艳色天下重翻译及赏析

西施咏艳色天下重翻译及赏析

《西施咏·艳色天下重》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维。古诗全文如下: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着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前言】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人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来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注释】

西施:《吴越春秋》“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傅脂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持谢:奉告。

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翻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贫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着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赏析】

《西施咏》作于天宝时期。王维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篇3:白居易 咏菊

白居易 咏菊

《咏菊》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

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

《咏菊》赏析:

初降的霜轻轻的附着在瓦上,芭蕉和荷花无法耐住严寒,或折断,或歪斜,惟有那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在寒冷中傲然而立,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

夜里寒霜袭来,本来就残破的芭蕉和和残荷看起来更加不堪。只有篱笆边的菊花,金黄色的花朵在清晨的阳光下看起来更加艳丽。用霜降之时,芭蕉的新折和荷叶的残败来反衬东篱菊的清绝耐寒。此诗赞赏菊花凌寒的品格。

整诗是借咏菊之耐寒傲冷逸清香亮霜景,自况言志的。

篇4:逍遥咏 白居易

,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是一首抒情诗,作者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下面是此诗的原文,欢迎大家参考赏析阅读~!

逍遥咏原文: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

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

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翻译:无

赏析:无

作者资料: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

篇5:自咏,自咏白居易,自咏的意思,自咏赏析

自咏,自咏白居易,自咏的意思,自咏赏析 -白居易的诗

自咏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须白面微红,醺醺半醉中。

百年随手过,万事转头空。

卧疾瘦居士,行歌狂老翁。

仍闻好事者,将我画屏风。

篇6:咏拙,咏拙白居易,咏拙的意思,咏拙赏析

咏拙,咏拙白居易,咏拙的意思,咏拙赏析 -诗词大全

咏拙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所禀有巧拙,不可改者性。

所赋有厚薄,不可移者命。

我性拙且蠢,我命薄且屯。

问我何以知,所知良有因。

亦曾举两足,学人踏红尘。

从兹知性拙,不解转如轮。

亦曾奋六翮,高飞到青云。

从兹知命薄,摧落不逡巡。

慕贵而厌贱,乐富而恶贫。

同出天地间,我岂异于人。

性命苟如此,反则成苦辛。

以此自安分,虽穷每欣欣。

葺茅为我庐,编蓬为我门。

缝布作袍被,种谷充盘飧。

静读古人书,闲钓清渭滨。

优哉复游哉,聊以终吾身。

篇7:逍遥咏,逍遥咏白居易,逍遥咏的意思,逍遥咏赏析

逍遥咏,逍遥咏白居易,逍遥咏的意思,逍遥咏赏析 -白居易的诗

逍遥咏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亦莫恋此身,亦莫厌此身。此身何足恋,万劫烦恼根。

此身何足厌,一聚虚空尘。无恋亦无厌,始是逍遥人。

篇8:自咏,自咏白居易,自咏的意思,自咏赏析

自咏,自咏白居易,自咏的意思,自咏赏析 -白居易的诗

自咏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细故随缘尽,衰形具体微。

斗闲僧尚闹,较瘦鹤犹肥。

老遣宽裁袜,寒教厚絮衣。

马从衔草展,鸡任啄笼飞。

只要天和在,无令物性违。

自余君莫问,何是复何非?

篇9:咏身,咏身白居易,咏身的意思,咏身赏析

咏身,咏身白居易,咏身的意思,咏身赏析 -白居易的诗

咏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自中风来三历闰,从悬军后几逢春。

[病风八年,凡三闰矣。]

周南留滞称遗老,[见太史公传。]

汉上羸残号半人。[见习凿齿传。]

薄有文章传子弟,断无书札答交亲。

余年自问将何用,恐是人间剩长身。

相关专题 白居易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