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珠江三角洲生态工业网络的思考-以中山市为例

你好可爱哦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你好可爱哦”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构建珠江三角洲生态工业网络的思考-以中山市为例(共10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1:构建珠江三角洲生态工业网络的思考-以中山市为例

关于构建珠江三角洲生态工业网络的思考-以中山市为例

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工业园的理论与实践进展,在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山市为例,对如何构建区域生态工业网络、建立企业生态链条、完善管理机制作了探讨.作者认为,构建珠江三角洲区域生态工业网络是必要的和可行的.,但应注意以下几点:宏观上,进行合理布局,重点考虑入网行业、地理分布、试点行业和园区;微观上,解决如何更好地构筑企业共生体和生态工业链、提高生态工业网络的竞争力和稳定性等关键问题;管理上,注意完善机制,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构、保证充分的信息沟通;在政府层面上,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等,以保证生态工业网络稳定运行.

作 者:曹英姿 潘伟斌 黄勇华 CAO Ying-zi PAN Wei-bin HUANG Yong-hua  作者单位:曹英姿,黄勇华,CAO Ying-zi,HUANG Yong-hua(中山市环境监测站,广东,中山,528403;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1)

潘伟斌,PAN Wei-bin(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1)

刊 名:四川环境  ISTIC英文刊名:SICHUAN ENVIRONMENT 年,卷(期): 25(5) 分类号:X321 关键词:构建   生态工业网络   珠江三角洲   中山市  

篇2: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安全研究--以佛山市为例

借助于统计学分析方法、Landsat 7 ETM+遥感影像解译及GIS综合评价手段,构建了相对生态压力比值REP、相对剩余生态容量值RREC及相对生态风险度指数RERI,对珠江三角洲快速城市化的典型城市佛山市进行了区域开发的'生态承载力分析及生态风险度评价,揭示了佛山市域的生态安全总体态势及问题成因;并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应重视在区域开发中尽可能科学合理地维护林地、湿地、农田、城市防护林带等自然及半自然景观要素的系统性与连续性,从宏观尺度上引导城市集聚并对城市化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从而降低城镇化的生态风险.

作 者:张浩 汤晓敏 王寿兵 郭林 雍怡 王祥荣 ZHANG Hao TANG Xiao-min WANG Shou-bin GUO Lin YONG Yi WANG Xiang-rong  作者单位:张浩,王寿兵,郭林,雍怡,ZHANG Hao,WANG Shou-bin,GUO Lin,YONG Yi(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33)

汤晓敏,TANG Xiao-min(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上海交通大学,农学院,上海,01)

王祥荣,WANG Xiang-rong(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433;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3)

刊 名:自然资源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年,卷(期):2006 21(4) 分类号:Q146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   快速城市化   生态安全   佛山市  

篇3: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摘要: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衡量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本文以中山市为例,分析城市景观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并为未来中山市城市景观格局的改进提出了初步方案。通过这一典型分析,文章旨在探讨中国的一些园林绿化质量教高的先进城市,应探讨如何使城市建设再上一个台阶,领导全国其它城市的景观生态建设。

关键词: 中山市,城市设计,景观规划,景观生态, 景观连续性

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Ecological Processes and Patterns:

With A Case Study at Zhong Shan in Guangdong Province

Kongjian Yu*, Zheng Ye**, Di Hua Li*, Duan Tie Wu***

(*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Landscape Bureau, Zhong Shang City;

***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Connectivity of landscape processes and patterns is a major criteria for a secure and healthy city. Using Zhong Shan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issue of natural process and pattern connectivity in a urban landscape and proposed and scheme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andscape in the case study area. The major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how a possible way for the already well landscaped cities to step further in landscape ecological improvement, and explore a new model for urban landscape improvement in other cities in China.

Keywords: Zhong Shan City, Urban design, landscape planning, 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connectivity.

1 引言

景观是一系列生态系统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镶嵌体。在这一景观镶嵌体中发生着一系列的生态过程。从内容上来分,有生物过程、非生物过程和人文过程。生物过程如某一地段内植物的生长、有机物的分解和养份的循环利用过程,水的生物自净过程,生物群落的演替,物种之间的过程,物种的空间运动等。非生物过程如风、水和土及其它物质的流动,能流和信息流等。人文过程则是城市景观中最复杂的过程,包括人的空间运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过程,及与之相关的物流、能流和价值流。从空间上分,景观中的这些过程可分为垂直过程(Vertical)和水平(Horizontal)过程。垂直过程发生在某一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的内部而水平过程发生在不同的景观单元或生态系统之间。

尊重生态过程进行景观和城市规划是生态规划的核心。生态规划特别注意到传统的城市与景观规划中功能分区方法的不足,而提出土地利用应体现土地本身的内在价值,这种内在价值是由自然过程所决定的。即自然的地质、土壤、水文、植物、动物和基于这些自然因子层的文化历史决定了某一地段应适合于某种用途。从17世纪英国规划学家Patrick Geddes的“先调查后规划”到本世纪50年代 I. McHarg的自然设计 (Design With Nature),生态规划发展了一整套的从土地适应性分析到土地利用的规划方法论和技术,即叠加技术(Overlay) (Faludi 1973; Steinitz, Parker, 等 1976;Steiner, Young等1987 )。McHarg 形象地称之为“千层饼”模式(Layer-cake model)(1981)。这种生态规划的千层饼模式实际上体现了规划以垂直生态过程的连续性为依据,使景观改变和土地利用方式适应于生态过程。正如McHarg所说的“所有系统都追求生存与成功。这种状态可以描述为负熵-适应-健康。其对立面则是正熵-不适应-病态。要达到第一种状态,系统需要找到最适的环境,使环境适应自己也使自己适应于环境”(1981)。

然而,生态规划的千层饼模式忽视了景观中的水平生态过程,千层饼生态规划模式只能反映类似从地质-水文-土壤-植被-动物-人类活动这样某个单一单元之内的生态过程与景观元素分布及土地利用之间的关系,它很难反映水平生态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关系,如风、水、土的流动,动物的空间运动及人的流动,灾害过程如城市火灾的扩散过程与景观格局之关系。

始于30年代而兴于80年代的景观生态学则为解决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的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从而使城市与景观的生态规划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景观生态规划时代。景观生态强调水平过程与景观格局之间的相互关系(Naveh and Lieberman 1983; Forman and Godron 1986; Risser 1987; Turner 1989;Forman 1995) .它把“斑块-廊道-基质”(Patch-corridor-matrix)作为分析任何一种景观的模式。在一个人为影响占主要地位的景观中,特别是城市和城郊,自然景观和自然过程已被人类分隔得四分五裂,自然生态过程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已受到严重威胁,最终将威胁到人类及其文化的可持续性。因此,景观生态学应用于城市及景观规划中特别强调维持和恢复景观生态过程及格局的连续性(Connectivity)和完整性(Integrity)(Noss 1991; Schrieiber 1991)。具体地讲在城市和郊区景观中要维护自然残遗斑块之间的联系,如残遗山林斑块,湿地等自然斑块之间的空间联系,维持

城内残遗斑块与作为城市景观背景的自然山地或水系之间的联系。这些空间联系的主要结构是廊道,如水系廊道,防护林廊道,道路绿地廊道。

岛屿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都有大量的科学观察证明维护自然与景观格局连续性对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意义(MacArthur and Wilson 1963,1967; Forman 1995)。作为城市与景观规划师及管理者来说,这也是一种道德修养和伦理价值观,即所谓的隔离(连续)伦理(The ethic of isolation),它体现了人对自然过程的尊重(Forman,1990)。美国波士顿的“蓝宝石项链”就是通过把城市中一系列绿地与自然地连接起来的而形成的杰作, 也是美国景观规划设计之父Olmsted的代表作。这种自然过程与格局的连续伦理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人居环境甚至墓葬景观规划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即风水说对山龙、水龙绵延连续的注重(Yu,1994)。所以维持城市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包括垂直过程和水平过程)是基于科学(反映了人们对维持人类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认识)而又高于科学的伦理和道德(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尊重,体现了人的价值观和文化水平)。此外,自然景观格局的连续性还有更广的意义,包括人类的景观体验及其认知学的意义。

篇4: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

从历届市长到城建专业人员和普通市民,城市景观及绿地系统建设在中山市都得到高度重视,“园林城市”和“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的荣誉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其城市景观建设之成就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以中山市为例,一方面为中山市进一步在城市景观建设中提供一点参考,这也是中山市领导的期望(吴锐成,),更重要的是为全国其它城市在城市建设中如何注意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提供借鉴。讨论只限于中山市城区范围。

2.1 景观格局现状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山市已形成了良好的景观,集中体现在:

(1) 在区域范围内,普遍的大地绿化,使中山市有了一个良好的整体生态景观背景,即郊野景观基质。

(2) 在城区范围内,已建成了多个面积可观的公园绿地,包括紫马岭公园,孙文公园。这些新建的公园绿地加上原有的城中山丘绿地,形成了颇有中山市特色的城中绿岛景观(图1-2)。

(3) 社区绿地、各类专用绿地,街头公共绿地星罗棋布,设计讲究管理精细。

(4) 道路街道绿化质量较高(图3)

未来中山市欲求城市景观上的长足发展,应努力克服以下几方面的景观缺陷:

(1)城区内外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上缺乏连续,城区与区域景观尚未成为有机的整体。特别在城市边缘带,自然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不到应有的尊重(图1,4)。

(2) 城区各绿地斑块之间缺乏联系,如中山公园和西山公园等均被建筑物所包围,没有绿色的生命廊道与外界相连(图5)。

(3) 一些重要的自然过程与景观格局联系通道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和利用,包括水系廊道(图6)。

所以,中山市未来景观改进之重点方向应在于加强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图2. 中山市的绿岛景观(俞孔坚摄)

图3.中山市道路绿化绿之一(俞孔坚摄)

图4.城市边缘所反映的城市扩展过程中对自然景观缺乏尊重(俞孔坚摄)

图5.城中绿岛缺乏与外界联系的生命廊道(俞孔坚摄)

图6.水系廊道没有的到维护,生活污水排入(俞孔坚摄)

2.2 加强中山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连续性的几个关键途径

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中山市可望通过以下几方面改善城区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

图7)。

(1)建立水系廊道网络

首先,市政府提出的打通岐江两岸,建设绿化带的决定是明智的、将使中山市区城市景观大大改善,造福市民。有必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绿色廊道在规划设计时应特别注重多种功能,除了作为文化和休闲娱乐走廊外,最重要的是它应作为自然过程的连续通道来设计,切忌过于精雕细刻,亭台楼阁之类,而应把南部和西南部郊野景观引入城市,并使之成为中山城区南北部郊野景观的一个联系廊道,使生物跨越城市而运动成为可能,使被城区割断的自然通道重新打开,也使市区腹地居民有机会接触自然(图7,8)。

除了岐江两岸外,建议对以下四支自然河流及排洪水系进行治理。即城东的起湾道排洪渠;城西的西河;城南的白石涌;城北员峰山下的排洪渠,其西与石岐河接,东可与起湾道排洪渠打通。这四支水系与石岐河相贯通,使以水流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流畅通连续,在景观上形成以水系为主体的“中”字形绿色廊道网络(图7,8,9)。在这些水系支流的治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否则,不利于上述理想连续景观格局的形成。

图8. 歧江可将郊野景观引入中山城区(俞孔坚摄)

图9.排洪明渠有可能改造成绿色生命走廊(俞孔坚摄)

(a)慎明渠转暗

在治理易于污染的城区明渠的

简单做法是将其覆盖,明渠转暗,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对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有一定的'益处。但在盖去明渠的同时,也埋葬了一种城里人能体验到的自然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历了几十年填埋排水渠的历史之后,已开始回味明渠的意义,并重新考虑明渠的设计,成为城市难得之景观(Thayer 1989)。

起湾道排洪渠的南段已覆盖(图10),而北段尚为明渠。建议不再覆盖。在可能的情况下打通已覆盖的暗渠,使之与现有明渠连为一体。

图10.明渠转暗使自然生态过程被中断(俞孔坚摄)

(b)节制使用工程措施,还水道以自然本色

目前,国内对城市河渠的工程处理基本上都是水泥衬底和驳岸,裁弯取直,这似乎对排洪排污有效,但实际上这种工程措施是落后的。目前,国际先进国家已普遍反对河道治理的这种工程措施,包括美国洛杉机河流治理,都强调还河道以自然本色。拓宽河道使之成为一个水-湿地-旱地生境系列综合体,节制地使用钢筋水泥,至少有以下几大好处:

第一,减少工程投资;

第二,利用自然的生态过程净化污水;

第三,维护城市中难得的自然生境。使垂直的和水平的生态过程得以延续,即可以成为自然水生、湿生和旱生生物的栖息地,也是联系城市各自然栖息地斑块以及于城郊自然基质间的生物廊道。

(c)治理污染,引注清水

除西河外,上述几个水系都已遭严重污染,主要因为城市生活污水排入其中所造成(图6)。应设排污管将污水分别处理,同时沟通通水系,引注自然清水,使污水河成为清溪。结合两岸绿化带,使河道两侧成为人们消暑纳凉,闻花香听鸟语之好处去,此也是中山市人民之理想(杨桂濂,1996)。

(2)连接城中残遗斑块

中山市城区目前保留有多个山丘而成为建成环境中的自然残遗斑块,并陆续成为公园绿地。这些绿色斑块象是城市海洋中的孤岛,相互之间缺乏联系(图1),与城外自然丘陵山地也没有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建立这些联系是中山市整体景观可望发生重大改观的一个突破点。

建立这种景观联系,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a)水系廊道联接城中绿色斑块

以上述水系网络结构为联系,将城中孤立斑块连为一体,形成一种串珠式结构(图7),这就要求城市扩展和旧城改造过程中有意识地留出绿化用地,以保持山体与水系之间的空间联系,这种空间联系是山、水景观元素之间自然过程的必然(如水源于山泉),也为生物提供一个连续空间。许多生物需要两个以上的生物的生存,孤立的山丘就很难满足这些生物的生存,城中自然就失去“鸟语花香”的生物景观之美。目前景观格局下,通过较少的改造就可使员峰山与北部水系相连;葫芦山、莲峰山与东部排洪渠绿带相联;紫马岭、孙文纪念公园及筹建中的体育公园与白石涌相连。这样,基本上构成城区山水相连的整体景观格局。

通过水系还可以把城中孤峰与郊野整体自然山水基质建立联系。

(b)城区街道绿化作为联系通道

目前城中绿色孤岛与主要街道绿化带缺乏空间联系,如烟墩与城区主要绿化的街道包括孙文西路,光明路等,仅有几十米之隔,却被建筑物团团围住,缺乏绿色的联接通道(图1,5)。绿色被迫退缩到一个令人窒息的极小范围内。应有意识地设计这些绿色斑块与主要街道绿地的联系廊道,并通过主要街道绿地将城区各孤立斑块联为一体。如通过湖滨路可以有意识地将员峰山。逸仙湖和烟墩联为一体,通过延龄路和莲塘路,又可把莲峰山一带与上述绿地系统联为一体(图7)。

这在旧城区改造中显得尤为重要。旧城区融合了中山市城市历史的各种文化现象,如建筑、习俗,形成了中山市独特的传统文化景观,在旧城区改造中应审慎地加以保护,使之成为中山市有独特吸引力的一部分(吴锐成 1996,方敏 1996,林文辉,1996,鲍文莉,1996)。但旧城区的道路、建筑缺乏适于现代化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合理的规划,其街道狭窄、绿地空间缺乏。应该在保持旧城区原有的文化景观风貌的基础上,扩展旧城区内部的绿地,并通过道路和水系廊道建立旧城区与周围的生态联系。通过改造,使旧城区的传统的文化景观和自然生态过程都得以保持和恢复。

(c)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开辟新绿地

建立城市景观生态连续体还可以通过有意识地增设园林绿地来实现,这需要规划师和城市建设决策者从整体景观格局出发,在关键性的局部和联接点投子,使城市景观格局形成一盘活棋,在中山市有许多这样的关键性部位,经过全面分析可作为新建绿地的部位,对全局景观会有重要影响。

(d)未雨绸缪,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

在城市扩展过程中,应把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尤其应注重城市边缘带的土地利用格局。这就需要分析景观生态过程,通过其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判别对维护景观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景观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即景观生态安全格局(Security patterns) (Yu 1995a-c, 1996,)。中山市城区在向东南山地扩展中尤其应注意山地与水系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作为总结,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是现代城市生态健康与安全的重要指标。象中山市这样的园林绿化和城市建设先进城市,下一个目标应该是什麽?不应该仅仅增加一两个公园或美化一两条街道,而应把城市放在区域的整体景观基质中,设计城市的景观格局,使之成为区域整体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有机组成部分。

篇5:利用廊道网络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东营市西城区为例

利用廊道网络构建城市绿地生态系统-以东营市西城区为例

阐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系统在城市绿地系统中的应用及生态价值,并在分析东营市西城区绿地系统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西城区绿地廊道系统的方法,以加强城市孤立绿地斑块之间以及城市绿地与城郊外围自然环境的联系,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的结构,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通过合理构建绿色廊道网络系统,西城区将新增绿地面积1 400 hm2,人均绿地面积将达到66 m2,城市与郊区的`绿地生态系统将贯通为一体,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范围将扩展到整个城区,为提高西城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西城区生态敏感区的生态稳定性提供有力支持.

作 者:黄艺 陈晖 黄志基 蔡满堂 康俊水 HUANG Yi CHEN Hui HUANG Zhiji CAI Mantang KANG Junshui  作者单位:黄艺,陈晖,黄志基,蔡满堂,HUANG Yi,CHEN Hui,HUANG Zhiji,CAI Mantang(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北京,100871)

康俊水,KANG Junshui(胜利油田胜大园林公司,东营,257002)

刊 名:应用生态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 年,卷(期): 17(9) 分类号:Q149 关键词:廊道   城市绿地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篇6:生态足迹计量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以大庆市为例

生态足迹计量分析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当前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来评估人类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笔者基于我国石油城市--大庆的现状,对生态足迹进行了定量计算,从而分析出大庆市生态足迹的情况.结果表明:大庆市的人均生态赤字为1.042 4 hm2,大庆市的发展模式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这与大庆市多年来经济迅速发展,而这种高速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量来维持这一现状是相吻合的.

作 者:王景伟 王海泽 WANG Jing-wei WANG Hai-ze  作者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319 刊 名:安全与环境工程 英文刊名: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年,卷(期): 12(3) 分类号:F062.2 X171.1 关键词:生态足迹   生态赤字   大庆市  

篇7: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与途径分析-以东莞市为例

区域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与途径分析-以东莞市为例

摘要:文章以国际知名制造业基地--广东省东莞市为例,依据生态产业化相关理论,结合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实际情况,对生态产业链构建优劣势条件及其途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作 者:吴鹏举    纪传伟    张艳芳    Wu Pengju    Ji Chuanwei    Zhang Yanfang  作者单位:吴鹏举,Wu Pengju(东莞生态园,广东,东莞,523668;东莞理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东莞,523808)

纪传伟,张艳芳,Ji Chuanwei,Zhang Yanfang(东莞理工学院工程技术研究院,广东,东莞,523808)

期 刊:环境科学与管理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MANAGEMENT 年,卷(期):, 35(5) 分类号:X22 关键词:生态产业链    优劣势    途径   

篇8: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化企业模式研究初探--以水泥企业为例

推进循环经济的工业生态化企业模式研究初探--以水泥企业为例

摘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工业生态化的研究现状,阐述了企业层次工业生态化的`内涵,从生产系统和管理体系两方面提出工业生态化企业模式,分别涉及采购、生主、销售、消费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七方面要素,并以水泥企业为例进行生态化生产系统的论述.作 者:杨洁    毕军    周鲸波    万群    张炳    高霞红    YANG Yie    BI Jun    Zhou Jing-bo    WAN Qun    ZHANG Bing    GAO Xia-hong  作者单位:杨洁,YANG Yie(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毕军,万群,张炳,BI Jun,WAN Qun,ZHANG Bing(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

周鲸波,Zhou Jing-bo(苏州科技学院,江苏,苏州,215011)

高霞红,GAO Xia-hong(江苏省江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江苏,江阴,214400)

期 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ISTICPKUCSSCI  Journal: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年,卷(期):, 15(1) 分类号:X321 关键词:循环经济    工业生态化    企业模式    水泥企业   

篇9:基于能值理论的工业生态系统分析-以龙盛科技工业园为例

基于能值理论的工业生态系统分析-以龙盛科技工业园为例

摘要:基于能值理论,以龙盛科技工业园为例,对其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进行分析,通过能值分析的方法,将能量流、物质流等转化为统一的`能值单位,对工业生态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龙盛科技工业园由于注重物质循环利用和能量梯级利用,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生态效率和系统稳定性都相对较高.作 者:袁婕    樊鸿涛    张炳    毕军    王仕    袁增伟  作者单位:袁婕,张炳,毕军,王仕,袁增伟(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南京,210093;南京大学-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环境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南京,210093)

樊鸿涛(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8)

期 刊:环境保护科学  ISTIC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年,卷(期):, 34(2) 分类号:X3 关键词:工业生态系统    效率    稳定性    能值理论   

篇10: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

以生态安全理论为基础,根据压力-状态-响应模型,从资源环境压力、资源环境状态和人文环境响应3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地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以开封市为研究对象,对开封旅游的生态安全进行了定量的研究,提出了开封市旅游生态安全建设的若干建议.

作 者:曹新向 陈太政 王伟红 CAO Xin-xiang CHEN Tai-zheng WANG Wei-hong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系,河南,开封,475001 刊 名:水土保持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RESEARCH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年,卷(期):2006 13(2) 分类号:Q146 关键词:生态安全评价   旅游地   开封市  

相关专题 中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