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DanniL147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DanniL147”参与投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共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新时代义务教育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意见》是朝着新时代教育发展总体目标迈进的战略决策。义务教育学段跨度长达9年,是在读规模最大、学龄最长的教育阶段,是与每个家庭、每个孩子的命运息息相关的教育阶段。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义务教育具有奠基性作用,被视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基石。《意见》的出台,旨在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铺好基石,同时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意见》是应对新时代义务教育主要矛盾转变的关键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已经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正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人民群众教育需求由“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刻不容缓。《意见》的出台,正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落实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期盼的必然要求,必将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

《意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意见》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从完善教育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教育能力、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健全质量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切实体现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篇2: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在今年两会上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的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高度,进一步阐明了做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体现了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对广大社科工作者的亲切关怀,为我们更好回应时代之问、回答时代课题,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与历次有关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一脉相承、一以贯之,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再动员、再部署,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战略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学习领会好、贯彻落实好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界首要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我认为要树立六个意识:

树立强烈的阵地意识,明确历史使命,做好“培根铸魂”工作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领域,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肩负着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方向,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和宣传的坚强阵地。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深入学习、研究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政治任务,力求在学懂、学深、学透上下功夫,在用足、用好、用实上下功夫,把学习、研究和宣传同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相结合,同队伍建设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明方向、正导向,转作风、树新风,出精品、育人才,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

树立强烈的时代意识,勇于回答时代课题,做新时代的新学问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哲学社会科学要与时代同步伐,积极回应时代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应对、破解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建设。这是一个火热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哲学社会科学要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每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自觉投身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勇于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为增强中国软实力,树立好中国形象、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出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树立强烈的群众意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明确为谁创作、为谁立言,这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学问,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人民是学术研究的源头活水,只有扎根人民,我们的学术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学术研究,都是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确定选题,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研究素材,从实践中探索发展规律。立足中国现实,植根中国大地,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阐释好。做学问,既要有思想的厚度,又要有情感的温度。通过举办学术论坛、讲座、展览,广泛宣传社科知识,大力传播先进文化;组织重点文章和开设各种栏目,充分发挥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重视理论研究的氛围;积极撰写理论解读文章,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通过社科下乡、下企、进社区等形式深入到群众中去,送理论到基层,开展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宣传,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第一线去宣讲,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意识和能力。

树立强烈的大局意识,为党和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建言献策

科研工作只有契合了国家的重大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才能有的放矢,才能有所作为。强烈的大局意识是社科工作者应当具有的基本素质。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围绕地方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学术活动和理论研究,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主攻方向,是发挥新型智库作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大局出题目,贴近现实做文章,做好重大课题的组织工作,增强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加强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整合科研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联合攻关,推出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重大科研成果。积极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有所作为、有所创造、有所贡献。

树立强烈的实践意识,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论文写到大地上”

社科研究要关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社科下乡”“社科下企”活动,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悉心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仅仅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的调研,不能完整准确地找到“第一手”材料。围绕政策与实际的盲点问题,开展“政策型”调研,多方面收集情况,及时给各级党委、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补充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围绕社情民意的热点问题,开展“民意型”调研,把群众呼声、百姓意愿及时掌握,广纳民言,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围绕党委和政府关心的重点问题,开展“参谋型”调研,对接科研工作与中心工作的“断路”,提高调研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贴近度”;围绕改革与发展的重点问题,开展“经验型”调研,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把调研成果转化为社会成果。

树立强烈的道德意识,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做高尚的、干净的学问

学者要有职业良心,要培养高尚的情操。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有信仰、有情怀、有志向、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学问家。既要多下苦功,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又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职业道德,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忘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这里突出要讲学术的“德”——官员要有“官德”,企业家要有诚信准则,医生要有职业操守,学者也应该有职业良心。怎么理解学者的职业良心?北宋大儒张载说过“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历代传颂不衰,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就是最经典的概括。在社会大变革年代,在物欲面前,在喧嚣声中,惟有坚持道德,才能以不变而应万变。坚持道德,就是守住本分;坚持道德,就是守住灵魂;坚持道德,就能把握自己。学术机构要重视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每位学者都应当认真领悟诚信的本质和内涵,正确认识学术诚信对砥砺品格、升华人格的重要意义。每位学者要自觉自省自励,求真求实求深,恪守学术道德,捍卫学术尊严。以诚信为重点,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培育新型人际关系,在锤炼学术素养中磨砺学术精品,在勤业精业中做好社会表率,用发自内心的热情和赤诚实现自己学术的价值,展现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形象。

(作者系辽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拥抱新时代 携手创未来——来自全国两会“三大通道”上的观察

13日,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最后一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今年全国两会“三大通道”的集中采访活动已近尾声。

连日来,“通道”上传递出的权威信息、民生民情,在这个春天唱响中国发展进步的奋进强音。人们期待着,将于15日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最后一场“代表通道”继续演绎精彩的中国两会故事。

又一个春天里举行的全国两会,再一次敞开的大会堂“三大通道”,通达民心、道出民意。

截至13日,已经有两场“代表通道”、三场“委员通道”、五场“部长通道”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举办。代表委员们在“通道”上讲述的钱袋子鼓了、乡亲们富起来了的那些满载着百姓获得感的故事,乘着浩荡春风,从人民大会堂传向四方。

“来宾地处北回归线上,这个区域种植的柑橘品质最好。”13日上午,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广西来宾市副市长梁琰委员在“委员通道”当上“推销员”,现场吆喝起家乡的柑橘。

“不能坐等销售,要主动出击”“为果农和商家搭建线上线下平台”“今年元宵节前带着三家沃柑企业到北京举办推介会”……热情质朴的话语,奋发前行的闯劲,在人民大会堂内回荡,定格下难忘瞬间。

一个个小家的满满收获离不开国家的发展繁荣。这一段时间,国务院很多部门的负责人在“部长通道”上的庄严承诺,彰显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闯关夺隘,坚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经济走势如何?如何看待校外培训“线下减负,线上增负”的现象?怎样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如何更好让老百姓“老有所依”?……

直击百姓关切,不负人民重托。面对热度与锐度兼具的问题,部门负责人在“部长通道”坦诚作答,认真回应——

“今年1至2月,我国经济运行开局总体向好。”在12日的“部长通道”上,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用生产总体向好,消费总体向好,物价和就业总体平稳,外贸、外汇总体向好,市场预期总体向好进行总结,肯定地表示今年年初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趋势向好。

“在整改的过程中,有一些培训机构转移阵地,把‘战场’开到了线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将比照线下治理的政策措施对线上的校外培训进行规范,开展线上线下综合治理,一定要把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问题治理好。

“坚决查处人民群众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的每一起举报。”司法部部长傅政华表示,要不断强化改进措施,真正使法律长出牙齿,成为带电的高压线,维护好人民食品药品安全。

“我们有能力保证养老保险的及时足额发放。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纪南如此承诺。

……

胸怀美好憧憬,面向美好未来。“三大通道”上,奋进前行的力量在此汇聚,携手追梦的图景徐徐铺展——

“为了更好地保护草场,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在9日的“委员通道”上,扎根牧区的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牧民廷·巴特尔委员说,为了带动身边的牧民保护草原,他从自家“开刀”,率先“减羊增牛”。经过草场恢复,当地草原生态得到保护,牧民收入也提高了。

在5日举行的首场“代表通道”上,湖北咸宁崇阳县大市村党支部书记程桔代表讲述了“扶贫车间”带动村民就近就地就业的故事。在崇阳县,这样的“扶贫车间”有30个,带动就业1500多人。

“脱贫路上一个也不能少。”面对镜头,她呼吁通过加强政策配套吸引更多人返乡创立“扶贫车间”,让老百姓有更多就业机会。

目睹代表委员及部门负责人在“通道”上讲实情、出真招,全国政协委员蓝逢辉深感这“三大通道”进一步拉近了全国人民与两会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热点难点问题的理解,进一步凝聚起了社会共识。

篇3:新时代精选之选人用人的根本遵循

新时代选人用人的根本遵循

政治合格,既是新时代我党选拔干部的第一标准和首要条件,也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素养。“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政治上旗帜鲜明跟党走,行动上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阔步前进,才能凝聚成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在人选的标准条件上凸显政治要求。“天下至德,莫大乎忠。”选拔党的干部,毫无疑义要突出政治标准,这是政党的政治属性决定的,是保证政党团结统一、实现政治主张和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成效卓著,与党中央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突出政治标准紧密相关。理想是指路明灯,信念是定海神针。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忠诚华章。革命时期,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镇压,李大钊、夏明翰、__等共产党人“断头流血以从之”,誓死忠于革命事业,就是因为有坚定的信仰为支撑。《条例》旗帜鲜明地指出,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符合将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有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能力,结构合理、团结坚强的领导集体的要求。在选人的标准条件上凸显政治要求,要看干部是否能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能否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考察识别上突出政治素质。政治标准如同一把铁标尺,在培养提拔上有着清晰的刻度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着力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作出深刻论述,旗帜鲜明地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后又进一步提出了“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四有”、“四个铁一般”、“五个过硬”等要求。《条例》顺应历史潮流,呼应时代要求,充实了动议要求,调整了民主推荐程序,突出了严格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有关内容,把党的领导进一步贯穿到分析研判和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等各个环节以及依法推荐、提名等各项工作之中,将选人用人的政治标准进一步细化、实化、具体化。在这实际操作中要注重通过干部一贯的表现考察其政治素质,善于综合分析考察情况,与考察对象的一贯表现进行比较、相互印证,全面准确地对考察对象作出评价。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注重通过干部关键时刻的表现考察其政治素质,尤其要从干部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完成重大任务、面临重大考验、应对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解决复杂问题、对待名利地位和进退留转时的表现,了解分析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注重完善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机制,把个人述职、民主测评、个别谈话、民意调查、实绩分析和年度考核、巡视监督、关键时刻考验等多方面多渠道的考察有机结合起来。

在审核把关上突出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根本保证。在所有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必须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条例》强调要落实从严要求,加强审核把关,强化纪律监督,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任人选,必须依据干部选拔任用条件和不同领导职务的职责要求,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严把政治关、品行关、能力关、作风关、廉洁关”。只有把从严管理监督干部的功夫下深做足,使干部队伍成为“一池清水”,择优而任才有可靠基础。事实证明,只有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这样选出来的干部才会用得可靠,用得放心;反之,若将政治标准退居其次,降低了政治标准,或在政治上不把关,不设防,政治标准不达标,即使能力再强,选出来的干部就会是“次品”“废品”。对此,《干部任用条例》适应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要求,充分吸收和有效衔接有关制度成果,提出在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就要严格把关、提前核查有关事项,延伸了从严选拔的链条,将“凡提四必”“双签字”等要求固化下来,织密了制度防范的笼子。组织部门当在培养选拔干部中,要通过“四凡四必”严格审查干部是否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精准识别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素养、政治表现,更要对那些不能旗帜鲜明讲政治的人,坚决予以“一票否决”,政治上不忠诚的干部决不能用、政治上不担当的干部决不能用、政治上不自律的干部决不能用,切实把干部考准考实,不断强化干部队伍政治素养、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核心阅读

要把“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落到实处,就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以完善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不断完善全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成效显著,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省委组织开展了“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更加明确了新时代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方向。要把大讨论落到实处,就要抓住时代发展机遇,以完善党建为基础、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服务社会为己任,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不断完善全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为全省经济健康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储备更多优秀人才,为国家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更多优秀的接班人。

以完善党建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就要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为此,要充分结合新时代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以完善党建为基础,坚决贯彻落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完善高校相关党建工作,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决践行“四个自信”“两个维护”,切实做到讲政治、顾大局、守规矩,引导全省高等教育事业更好地服务于山西发展。要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完善高校基层党建,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提升高校师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同时,要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聚焦“七个有之”,为新时代全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高等院校立德树人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特别重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进一步完善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师资力量和各项配套设施,积极探索理论扎实、与时俱进的学科发展模式,更好地宣传和阐释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全面提升广大师生的政治理论素养,让高校师生更加深刻地领会和认同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各项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要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全过程中,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校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优化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而全面提升全省高等教育的综合实力。要将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出发点、立足点,积极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思想水平、高政治觉悟、高道德品质、高文化素养的优秀人才,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明道”“信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更好地指引学生健康成长。特别是要高度重视高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开展高校教师综合素质提升工程,确保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下大力气营造良好的高校立德树人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积极关心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提升广大师生的幸福感、成就感、归属感和获得感。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一流高校交流合作,充分吸收借鉴其先进发展理念,进而不断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为我国现代化事业和全省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以创新发展为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坚定“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面向基础、面向产业、面向未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创新发展对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将创新发展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第一动力,确保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将高等教育办成国家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教育,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必须结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高等教育事业实现健康、科学、快速发展。要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在充分挖掘高等教育长期积淀的优良传统基础上,充分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先进理念,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高等教育模式。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共同发力才能得到有效推行。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要以创新发展为根本动力,又要着眼于综合改革,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构建完善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和创新发展系统,确保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顺利进行。要稳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能力,不能仅仅局限于系统内部,更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协调机制,加强省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与社会各行各业,特别是与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深层次多样化的交流合作,努力探索出一条良性互动的创新发展模式。

以服务社会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就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明确“四个服务”时代使命,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地方经济建设,这既是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时代使命,也是实现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源头活水。

新时代高等教育,应在充分结合高校自身的学科、专业、师资、信息、文化、地理位置等综合特点基础上,借助新时代发展机遇,积极拓展高等教育生存和发展空间,巩固高等教育发展成果,最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一要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使命、新要求和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努力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搭平台,实现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的有机结合,让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合作者。二要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充分结合山西产业转型发展趋势,积极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地方急需的专业学科,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型高端人才。为此,我们要在积极稳妥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过程中,特别注重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实现“地方性”“应用型”办学,确保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要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将高校科研教学与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努力搭建完善的科研成果转化平台,为山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不断开创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新局面。

(执笔人: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廖允成)

篇4:平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平原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情况汇报 -情况报告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平原县教育局对各位领导前来平原县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一简要汇报。平原县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共辖乡镇11个,总人口44.7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8.74万人。全县地方财政总收入14592万元。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国办学校140处,其中县直学校9处,农村中小学131处,在职公办教师4999人,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3825人,在校生56656人,其中高中6596人,初中24056人,小学25094人。1986年我县实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通过省政府的“两基”验收。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积极落实“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调整支出结构,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农村教师工资按月及时发放,加快薄弱学校和危房改造步伐,加大制止学生辍学工作力度,保证“两基”成果的巩固和提高,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落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县是经济欠发达县,财政负担较重。但县委、县政府为充分保障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落实,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坚持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努力依法做到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教育经费总投入6670.43万元,分别比和增长6.12%和23.17%,其 府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398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15.7%。农村中小学生年均公用经费为小学126元,初中258元。在保证投入的同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县审计局、教育局每年对各单位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年我县未发现挪用教育经费的情况,平调资金已全部纠正。 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依然是制约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瓶颈”。当前,我县财政基本上是“吃饭财政”,全县财政收入中62%的部分用于教师的工资发放。所以,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光靠单一的政府投入已无法满足需要,必须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 二.农村教师待遇落实情况 全县农村教育系统财政供养人员4779人,其中在职3825人,离退休859人,退职95人。自206月开始,我县对农村教师工资实行“全县统筹、封闭运行”的办法,在原有工资基础上全部收归县管,县财政设立教师“工资资金专户”,每月10日前,由县财政直接将教师的工资款拨付到农村信用社,信用社再打到教师的工资卡上,每月教师凭个人工资卡领取工资。现在,我县农村教师人均月工资为570元。截止目前,全县教师工资没有再出现新的拖欠现象。年5月以前,全县共欠发农村教师工资1582.5万元,累计拖欠时间最长的为11个月,最少的4个月。 在保证教师工资按月及时发放的同时,积极落实农村教师的其他待遇,今年3月份为全县农村教师办理了“医疗保险”。 三.农村中小学收费及创收情况 我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全部按照鲁政办发69号文件和德政办发26号文件规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取,严格执行“一证、一卡、两公开、四统一”的收费政策(一证即各单位到物价部门办理收费许可证,做到一校一证;一卡即县教育局统一印制的收费管理卡,做到一生一卡;两公开即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公开收费使用情况;四统一即统一收费时间,统一收费项目,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收费票据)。学校凭证收费,学生照卡缴费,没有擅自提高收费标准或自立名目乱收费现象。 在严格收费管理的同时,各单位通过勤工俭学、搞校办企业、对外承包等积极进行创收,以弥补办学经费的不足。 四.农村适龄儿童入学情况 2003年,全县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9.49%。全县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82.8%,小学毕业生升学率为98.85%。 五.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 (一)2003-农村初中学生辍学情况 2003-20农村初中学生年辍学率为4.22%,年辍学人数为1055人,其中初一150人,初二360人,初三545人。在辍学的学生中,外出打工的占68%,经商的占15%,回家务农及从事其他行业的占17%。 (二)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造成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校招生并轨制度改革,大中专毕业生分配难、就业难,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和动力; 二是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新的读书无用论滋生蔓延,导致学生对升学失去信心,加之有些家长观念落后,目光短浅,致使学生辍学经商或外出打工; 三是在学校内部,实施素质教育力度不够大,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课程过深,考试过频,加上个别学校存在着歧视学困生现象,导致学生厌学以致辍学; 四是个别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三)我县控制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措施 依法控制学生辍学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我县历来高度重视。自以来,县政府、县教育局相继制定了关于控制中小学生辍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大了控辍工作力度,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相对有效的控制。我们的经验和做法得到了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市推广交流。围绕控制中小学生辍学工作,我们重点采取了以下五项措施: 一是坚持实施辍学报告制度、动员学生返校制度,强化学籍管理,建立和完善学生入学保障机制; 二是严格执行省、市规定的义务教育收费标准,全面推行中小学收费公开卡制度,坚决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现象; 三是实行贫困学生救助制度,对贫困学生实行减免杂费政策。减免比例:县直中小学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15%,乡镇中小学不低于在校生人数的20%; 四是规范和加强教学管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严格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计划,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活动课建设,充分发展学生特长;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和学生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五是全面推行制止辍学责任制,实行制止辍学“一票否决制”。每年召开一次控制学生辍学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全面落实各项奖惩政策。 通过以上措施,全县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是,中小学辍学率特别是农村初中辍学率距离国家规定的控制标准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强化政府行为,从教育内外两方面入手,切实有效地抓好控制学生辍学工作,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六.初、高中毕业生流向及社会就业情况 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2003年全县共有初中毕业生6950人,其中有2700人升入普通高中就读,占38.8%,有600人升入各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就读,占8.6%,有3650人外出打工、经商或回家务农,占52.5%。2003年全县有高中毕业生1800人,升入高等院校的有1332人,占74%,升入民办院校的188人,占10%,其它的占16%。 七.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一)现状和问题 目前,我县农村共有中小学校131所(不包括幼儿园),在职教职工3825人,其中在岗人员3037人,提前离岗及其他原因非在岗人员 788人。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以下三点: 一是结构矛盾突出。受历史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1)区域性矛盾。县直学校和临近县城的乡镇教职工过剩,偏远乡镇教师短缺;(2)学段性矛盾。由于近几年小学生源减少,初高中生源进入高峰期,小学教师阶段性局部过剩,初高中教师普遍短缺;(3)岗位矛盾。在部分学校内部,非教学人员过剩,教学第一线的专任教师相对短缺,富余的非教学人员占用着专任教师的编制,但又不从事教学工作;(4)资源矛盾。我县农村中小学民师转正人员目前在岗的有1200多人,占全部农村中小学在岗人员的40%还多,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平均年龄在45岁以上,学历水平低,第一学历或高中或初中或更低一些,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低;(5)学科矛盾。从学科分布来看,英语、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的专业教师紧缺,70%以上的农村小学没有专业毕业的英语教师。(6)编制矛盾。2002年省政府下达了鲁政办发[2002]44号文《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与19的编制标准相比,调整后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由以学校为单位按班额核定,调整为以县级为单位按教职工与学生比核定。按新的编制标准,我县农村教职工队伍超编253人,而事实上我县农村教师队伍缺口很大,致使国家规定的.所有学科无法开齐开足。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这些结构性矛盾直接影响着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是教师减员与师资补充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是教师资源大量减少。自以来,我县在师范类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中实行“本科生留县直,专科生去乡镇,电大、中师生不再分配”的办法。近三年来,全县共接受派遣专科以上毕业生126人,而同期因年龄、身体健康以及去民校应聘等各种原因离岗的就有785人,三年教师资源净减少659人;另一方面,师资补充工作未能及时跟上,现行的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未能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用人制度接轨,教学亟需的学科毕业生和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回来,各单位对回来的学非所需的毕业生不愿接收,二者互相掣肘,形成恶性循环。自20至今,分配到农村中小学的专科以上毕业生共计88人,实际到岗到位的仅有53人,尚不及同期教师减员的零头,各单位只好聘用代课教师以维持常规教学需要。 三是骨干教师流失现象令人堪忧。我县从2000年开始出现教师外流现象,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教师外流共计111人,其中农村中小学教师外流76人,这部分教师普遍学历高、职称高,年富力强,工作经验丰富。其流向是县内各民办学校,主要是平原师范初中部。究其原因,一是市场经济社会大环境使然;二是教师的思想观念尤其是人生价值观发生转变;三是农村教师工资收入偏低,待遇较差;四是教师工作环境不良,精神不愉快,心情不舒畅。农村骨干教师外流对我县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教师队伍不稳定,人心思动,部分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受到影响。 (二)措施和成效 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高度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坚持把建设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培训、考核等,深化农村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们的措施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依法落实县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管理职责。根据《教师法》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县教育局作为县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县内所有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依法实行统一管理,负责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评价以及校长的选拔任用和归口管理。 二是坚持师德教育常抓不懈,农村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不断提高。我县始终把师德建设摆在首位,将每年九月份定为“师德教育月”,组织各学校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县教育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举办师德教育演讲比赛,建立健全师德考核评估机制,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三是通过深化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核编定岗末位落聘制,精减学校领导班子职数,压缩教学人员与非教学人员比例;实行结构工资制,加大奖励工资比例,定岗定责定报酬,绩酬挂钩,优绩优酬,充分调动教学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积极探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新路子,为农村中小学及时补充新生力量,采取多种措施优化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四是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针对教师外流现象,县教育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的意见》,一方面鼓励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另一方面强化教师队伍管理,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通过全面依法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拓宽教师来源渠道。建立健全教师定期考核制度,把教师的师德表现和教育教学工作实绩作为聘任和晋升职务的主要依据。教师队伍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五是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显著,教育干部和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从开始,我县就在全县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中实施了“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内容主要包括: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通用基本功、学科基本功、综合能力三项训练,教师学历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以及高级研修,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去年以来重点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目前,全县农村中小学98%的专任教师普遍接受了一至两轮的专业培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中学校长持证上岗率达到88%,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分别比年提高了2个和3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县教育局被省教育厅授予“山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 八.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 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全县广大教育干部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3年,农村中小学没有发生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初中毕业生合格率达96.8%,参加中考的优秀人数万人比为19.2%,居全市第5位,全县中考成绩列全市第三名,中考优秀生人数858人,比上年增加185人。小学毕业生会考优秀率36.5%,及格率84.3%,分别比上年提高2.3和3.7个百分点。奥林匹克竞赛获奖人数517名,比上年增加157人,其中获国家级奖的155人,省级奖的331人,分别比上年增加28人和129人。 各位领导:近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县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热忱欢迎各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篇5:春季义务教育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2011年春季义务教育工作自查情况汇报

自2011年春季开学以来,我校继续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防流控辍”工作措施,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按上级要求,我校学期初开展了2011年春季义务教育的检查工作,现将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认真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学校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及有关行政法规、政策性文件,认真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努力提高广大学生家长依法送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法律意识,坚决制止义务教育阶段防流控辍工作放任自流的现象。进一步落实“防流控辍”工作责任制,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学生春季开学按时返校就学。认真做好未到校学生的去向调查,详细了解学生未到校的原因和去向,有针对性的开展动员工作。并实行学校学生回校情况每日上报制度。 二、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 学校坚持规范义务教育教学管理,考试和评价、竞赛管理等方面严格按上级要求执行,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入学、编班常规化,不考试入学,不编重点班。学校能够严格按照《汕尾市教育教学常规》,切实做好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黄羌镇合门小学 2011年2月22日    

相关专题 新时代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