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水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一勺幼水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一勺幼水”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校水文化建设路径探析(共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篇1:高校水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高校水文化建设路径探析

日益严重的水危机影响了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设以水文化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为地方培养高素质的水利人才,为地方水利建设和生态和谐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南昌工程学院为例,探索以水文化为主体的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路径建设,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人水和谐.

作 者:金鑫 毕红芳 JIN Xin BI Hong-fang  作者单位:金鑫,JIN Xin(南昌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江西,南昌,330099)

毕红芳,BI Hong-fang(南昌工程学院,图书馆,江西,南昌,330099)

刊 名: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年,卷(期): 28(5) 分类号:G64 G112 关键词:校园文化   水文化   路径  

篇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路径的论文

论文摘要: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高校发展实践要求校园文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积极作用,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一、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的具有高校育人特质和自身办学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是学校所形成的校园环境、历史传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准则的总和,反映着高校的校园风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和任务等内容,通过高校内师生员工的在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文体活动等表现出来。它拥有人类社会文化所具备的导向性、凝聚性、辐射性等特性,对于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高校的建设发展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发展的龙头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和内在动力,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并不断提升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学科建设水平的高低是高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根本标志,它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潜力,制约着高校在国内外的地位和竞争竞争力。因此,高校的全面建设与各项工作的推进都必须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应该贯彻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学科建设工作开展

然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侧重于对环境设施、文体娱乐活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校风校貌等方面内容,虽然客观上为学科建设创造了一定的外在条件,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并没有从主观上充分考虑和结合学校的学科建设工作,导致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或者侧重强调大学文化的一般属性,忽视自身与众不同的文化特征,或者只重视社会主义主导文化建设,高校自身的特色建设不够突出,极大地制约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水平。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鉴于以上分析,要推动高校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学科理念和学科精神建设,二是学科制度和学科规范建设,三是学科设施和学科条件建设,四是学科方向和学科结构建设,五是师资队伍和人才培养建设,六是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建设,七是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建设,八是学科规划和学科目标建设。具体包括如下几点措施: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

人才培养的模式、过程彰显学校的全体人员的价值观念及其行为习惯,是校园人文文化的一种体现。因而,为了培育先进的校园人文文化,高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体制,合理设置课程内容,确保高校所培养的人以及培养人的人都凝聚着学校尊重知识、尊重人的文化特色。

第二,鼓励科学研究,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

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是高校学术文化氛围状态的一种表现,重视科学研究的高校其必然具有浓郁的学术文化氛围,反之则不然。高校要营造浓郁的校园学术文化,必须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教职工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尤其要重点扶持并资助科研成果突出的教师,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全校学术文化氛围的营造。

第三,强化学科品牌,创建自主的校园特色文化。

不同高校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其中学科特色是不同高校较突出的文化标志。因此,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自主自治的合法权利,积极打造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力的学科品牌,不断强化和凝练学科特色,从而塑造其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逐步创建高度自治的、独一无二的校园特色文化。

第四,加强队伍建设,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发展的主体与生力军,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注重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升,也要注重其共同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的`塑造,更要创造尊师重教、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确保全体教工有一个良好温馨的工作环境,从而构建民主和谐的校园管理文化。

第五,改善学科设施,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形态存在,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加强对校园环境的建设与改善。这又与学科建设中条件建设方面的内容不谋而合,条件建设的加强,必然会改善校内各种设施,进而改善整体校园环境。因此,实践中高校应注重学科条件设施的改善,力争打造高品位的校园环境文化。

总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推动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是高校各项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学科建设则是高校建设发展的生命线和主旋律,二者相辅相成、紧密相连,校园文化建设的开展必须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学科建设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因此,今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推动作用,力争开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新的增长点,创新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

参考文献:

[1]康胜.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7月.

[2]雷芸芸.对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认识[j].郑州大学学报,9月.

篇3:高校档案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论文

高校档案中的校园文化建设路径论文

高校档案记录和再现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以及各个历史时期出现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等内容。客观而真实地记录了高校成长、发展、壮大的过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高校档案与校园文化建设密不可分,互相促进。利用高校档案资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发展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是实现高校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高校应通过加强对馆藏档案资源的宣传、利用和挖掘档案资源的教育功能等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一、重视馆藏档案资源建设和宣传工作以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大力推进馆藏档案资源建设是发展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因此高校档案工作人员要不断增强档案意识,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归档立卷、归档内容、归档形式、归档移交以及查档等业务工作流程,以建立面向师生和社会的现代化档案信息资源管理体系为目标,以提高各类档案收集的完整性和规范化水平为工作重点,积极学习新时代背景下有关档案工作的指导性法规性文件,强化档案收集意识,加强与校内各立卷单位的联系、协作和业务指导工作,整理、挖掘重要档案,不断丰富档案馆藏资源,为信守和传承校园文化做出应有的奉献。在此基础上,高校档案部门应拓展服务方式,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切实为广大师生和校友提供档案查询和信息服务。同时,紧密围绕学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管理等中心工作,利用网络、新媒体(微博、微信)、报告讲座、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以档案信息资源为主体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发扬档案的时代精神、历史精神和人文精神,弘扬校园文化。

二、加强高校特色档案资源建设以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高校特色档案既具有档案的一般属性,也具有行业性、专业性和独特性,它代表和反映了一所高校的独特活动。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高校档案管理部门要跟随信息时代的飞速变化,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积极加强特色档案收集工作。第一,要拓宽征集渠道,采用多种途径进行收集。第二,加强对材料中关于特色资料的查证、支撑,并与学校相关部门和院系加强沟通联系,确保特色档案资料收集的及时性。第三,高校档案管理部门应针对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一些具有特色的档案信息服务。比如可以建设科研成果信息库、学生就业档案信息库、名人档案信息库、荣誉档案信息库等,积极为校园文化建设服务。第四,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提升特色档案资源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档案管理部门要充分运用信息获取、图像处理及网络技术等,把特色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建立特色档案数据库,方便阅档人员能够更加生动、直观地了解特色档案的内容。通过对特色档案的学习和宣传利用,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内容和活力。比如陕西师范大学档案馆有“校史人物档案”、“名人档案”、“学校年鉴”;陕西科技大学档案馆有“名人名师档案”等。高校之间可以通过交流学习,互相吸取档案特色资源建设经验,提高档案业务水平。西北大学侯伯宇先进事迹展览馆是陕西高校中最有特色的校史人物档案建设。该馆建立于,展览以“把一切献给祖国教育科学事业的时代先锋”为主题,分为“不懈求索”、“献身科学”、“教书育人”、“赤子情怀”、“风范永存”五个部分,全面展示了侯伯宇同志的先进事迹。图文部分展出了相关资料图片80余幅,6个玻璃展柜分别展出了侯伯宇教授所获得荣誉证书、奖章、科研手稿、书籍以及生前衣物。通过对侯教授事迹的持续、深入、广泛的参观学习和宣传活动,许多高校借此在大学校园里培育了崇尚师德的良好氛围和见贤思齐的强大力量,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使档案真正发挥其“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三、开展基于馆藏文献的档案编研工作以深度挖掘校园文化

篇4: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论文

高校图书馆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路径论文

一、引言

地方文化是某一地区特有的,且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价值的文化,反映当地人们生产生活习惯和精神面貌,具有地域性、特色性等特点。各地方高校图书馆通常具有较为丰富的资料,为广大师生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便利,随着经费投入的增加,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高校图书馆也取得较快发展。

同时,随着高校与外界联系不断增加,搜集、整理、传播地方文化的任务落在高校图书馆身上。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应该抓住机会,主动参与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传播地方文化,扩大地方特色文化创造良好条件。

二、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必要性

地方文化建设不仅需要当地政府的支持,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优势也是包括忽视的内容,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具有积极作用。尽管目前很多就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进行探讨研究,但通过分析目前的研究成果可以得知,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与不足。

基础研究不够深入,对策研究不够深入,所提倡的对策和建议缺乏操作性和可行性;缺乏深入和系统的实证研究,未能结合地区高校图书馆基本情况,就其更好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提出对策,影响这些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也难以有效发挥实际指导作用。

因此,为弥补这些缺陷与不足,结合地区高校图书馆建设实际情况,就其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提出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推进学生素质教育

高校图书馆在地方文化建设,当地特色文献资源建设方面加大投入,让更多学生参与这方面的活动,搜集、整理和加工具有当地特色的人物、风土人情、风景名胜、土特产、饮食习惯等内容,能增进学生对这方面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更好服务教学与科研活动

高校科研活动中,开发本地区的特色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内容,高校图书馆在这方面具有自身显着特点。通过对当地历史名人、历史事件、名胜古迹、风俗习惯等文化资源的开发,搜集具有价值的文献资源,能更好服务教学和科研活动。

(三)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

高校图书馆搜集、整理和加工相应的文献资料,能更好为当地文化资源建设服务,满足企业和当地人们需要,也有利于当地文化资源开发及交流合作,进而推动当地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

(四)推动高校自身发展

高校图书馆通过搜集相关文献资源,加强特色馆藏文献资源建设,丰富数据库资料,能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更好满足教学和科研工作需要,对推动地方高校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文化建设

服务的可行性各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科技、人才、设备设施等方面具有自身优势,满足地方文化建设需要,能够为推动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所需要的资源。

(一)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优势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学生人数增多,为更好满足教学和科研需要,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变得更加丰富,在图书购置、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等加大投入,文献资源数量增多,质量也在稳步提高,为当地文化建设提供有利条件。

(二)高校图书馆较强的科技优势

高校聚集本地高科技人才,科研队伍的综合技能高,地方文化研究中心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同时依靠高校整体实力,图书馆在文献搜集和整理,提供信息情报服务等方面具有显着优势,其它公共图书馆难以具有这方面的优势,这为更好服务当地文化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三)高校图书馆有一定的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结构相对合理,综合素质较高,他们在学历层次、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管理技能等方面具有优势,在文献搜集、整理、情报咨询服务方面积累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熟练应用计算机为广大用户提供各类信息服务,满足当地文化建设需要。

(四)高校图书馆的设备设施优势

高校图书馆基础设施完善,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服务系统先进,计算机管理软件先进,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管理服务,也促进文献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具备情报信息搜集、整理、加工、建设方面的优势。

四、高校图书馆如何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对策

为促进地区高校图书馆更好地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结合当地文化建设实际情况和高校所具有的优势,今后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一)重视地方文化特藏室建设

地方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其中的一项重要条件是要体现地方性,加强地方文化特藏室建设,彰显当地文化特色。

为了更为有效的服务当地经济文化建设,高校应该依托当地文化资源优势,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培养专业人才,更好满足当地文化建设需要。地方高校还要重视科研队伍建设,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主持当地经济、文化领域的科研攻关项目,使科研成果更好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服务,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此外,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为当地科研服务,同时还要依托当地文献资源优势,明确做好特藏室建设思路和策略。不仅要重视为本校各专业教学和科研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建设服务,满足教学评估要求,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创造良好条件。还要依托地方文献资源优势,多渠道搜集地方文献资料,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文献资源,加强特藏室建设工作,提高其独特性和吸引力,更好满足各项需要,为教学、科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数据库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发展的支持下,为便利读者搜集和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建立具有特色的文献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为此,高校图书馆应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设备等方面优势,根据更好服务当地文化资源建设需要的目标,建立虚拟信息共享平台。

对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度开发,进行文献资源整理,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料数据库。再通过互联网为当地政府、企业、科技工作人员、文化研究者提供信息查询、定题推送等服务,让更多人员获取所需要的文献资料,也让更多人利用当地特色文献资料数据库,为图书馆发展拓展空间,更好服务于当地文化建设。

(三)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高校图书馆应该经常与不同学院、社会文化团体、个人等加强联系,相互合作举办书画艺术展、摄影作品展等,这样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还能增进师生和社会人员的交流,扩大高校图书馆影响力,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高校图书馆还应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利用地方文化特藏馆和地方特色文化数据库,以网络、媒体等为传播媒介,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也让更多人了解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

还可以依托高校文化研究室的影响力,主动承办学术会议,邀请当地知名学者来学校讲学,举办讲座,与更多学生开展交流活动,让图书馆在本地区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扩大高校图书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

(四)主动为城市文化建设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为更好服务当地文化建设,高校图书馆应该向社区居民开放,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调查显示,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利用效率低,只有35%左右,导致文献信息资源存在浪费现象。

为转变这种情况,让文献信息资源更好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高校图书馆应该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不仅要为广大师生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还要将高校图书馆发展与当地经济文化建设发展联系起来,面向社区居民开放,以更好满足当地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要,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主动配合当地政府,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宣传活动,更好服务当地文化建设。要发挥文化的辐射作用,让高校图书馆向社区居民服务。采用办理校外读者借阅证,提供代查代检、原文传递、科技查新等多种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信息服务。利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协助当地文化团体和个人,举办书画作品展览,读书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广大市民更好吸收营养,扩大高校图书馆的影响力。

使其成为广大市民丰富文化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阵地,促进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作用的有效发挥。

(五)注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情报信息服务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科技信息和技术支持,而高校图书馆在传播农业技术知识,输送农业信息,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具有独特作用。通过农业技术的搜集、整理、加工,采用适当方式将其传授给当地农民,更好指导当地农业生产。例如,利用高校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优势,支援村镇图书室建设,向农民朋友赠送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农作物种植方面的图书资料。利用图书馆技术、人员、信息资源优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生产过程遇到的技术困难,还可以宣传农业生产方面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更好满足当地人们对图书情报信息的需要。

五、结语

高校图书馆不仅要满足高校广大师生学习和开展科研工作的需要,还应该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广大市民拓展阅读,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便利。本文结合地方高校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现状,就如何为当地文化建设服务提出建设和对策,对具体工作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强。地方高校图书馆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的思考[J]。兰台世界,(02)。

[2]杜俞瑾。高校图书馆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策略研究———以兰州文理学院图书馆为例[J]。社科纵横,(11)。

篇5: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我们学校以 “学校――教师、学生生命成长的乐园”理念贯彻整个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几年努力,逐步构建出具有洪塘中心小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现总结如下:

一、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1、让每一堵墙都说话:

教学楼一至二楼连廊开辟学科知识文化长廊,展示学生各类作品与活动照片。

学校楼梯口都布置有名人名言展板,有的来自教师学生的推荐,有的来自教师学生的原创,在设计制作上每一个展扳都有学校的标识,既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校园逐步成为进行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展示才能的大舞台。

2、让每个功能室都灿烂:

通过爱心植树,增添了上百棵的花卉,几十棵的大树,总价值在二十万左右;学校科学组还组织学生收集资料为校园内的树木花草挂上了“身份证”,使每块绿地都散发出知识的芬芳。

3、让每个班级都温馨:

学校积极开展特色班级的评比活动,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的'评比活动,一系列的举措,让班级文化呈现出个性鲜明,书香浓郁,温馨如家的特点。

二、健全人性化管理制度,以制度文化激励人、规范人 我们知道,要让制度真正深入人心,真正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操守,在制度之外,还得靠文化。

1、学校管理人文化:

学校对干部管理进行目标化考核;对学校重大事项采取教代会商议的形式;对校务公开实行网络化操作;对学校工作听取师生“金点子”;对学生教育管理采取家校“互动制”。

2、教师成长自主化:

教师通过专家指导规划,通过自我反思对照总结,通过成长之星评比评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热情与持久的动力。

3、师生管理精细化:

4、师生考核激励化:

学校不断完善以“教师进修券”为主题的教师考核制度,努力变领导考核为自我考核,不断增强教师的进取心;修改了学生素质教育报告单,从更全面,更个性的角度来反映学生的成长,鼓励学生的成长。

三、充实师生精神食粮,以精神文化引导人、提升人

知名教授肖川讲过:“校园文化体现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这句话告诉我们:形式上的校园文化不是真正的校园

文化,内化后的人的言行举止才是真正的校园文化。

图书进室:

学校采取各学科,各办公室,各班主任推荐书籍,学校集中购买的方式,不断丰富学校图书,班级有图书箱,办公室有书柜,为师生阅读提供方便。

四、开展丰富的校园活动,以活动文化培养人、锻炼人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狄尔泰认为:体验―表达―理解,是生命的本体,尤其是人的体验最能表达生命的存在。 1缤纷社团活动:

学校通过内挖外引教育资源,开设了儿童画、创意手工、书法、中国画等社团,近460名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铺写出校园生动的画卷。

2、隆重节日典礼活动:

“三大节日,四大典礼”成为学校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一年中,我们认真策划并成功组织“周一升国旗仪式、入队宣誓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富有创新地开展了“七彩六一、感恩母亲、爱国诗诵会”。通过节日典礼活动不断积淀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

3、多样教师校园活动:

我们按照教师的业余爱好,每月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工会活我们遵循学校的历史,每年安排教师“新春联欢会”,并在原由基础上,逐步“文化”起来,增设了“校园十大新

事”的颁奖典礼,增加教师的才艺表演。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提升”已成了教师的共识。

著名学者张文质说:学校文化是一条流动的河,需要在坚持中一代又一代教师共同积累、维护、调整与提升。我们相信,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与追求,百年老校将不断焕发她恒久的

明德小学

.06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 [篇2]

中北大学理学院成立于XX年12月,现有教师277人,学生1937人,共分为44个班级,有11名班主任。自成立之初起,理学院就秉承“太行精神”,努力饯行“致知于行”的校训。经过近一年的发展,理学院逐步形成了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理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独具特色的学风建设活动,形成了勤奋刻苦、严谨务实的优良学风。理学院从成立以来,非常重视学院的学风建设,开展了班级学习“一帮一”工程、宿舍文化设计大赛、记录班级日志、出版班报等活动,提升了学风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我院高度重视数理基础与综合素质的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每年举办全校性的数学建模比赛,同时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得国际数学建模二等奖2项,全国一等奖2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全国“挑战杯”三等奖1项。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每年组织全校性的“高等数

《高校文化建设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篇6:高校文化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

校园化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建设的一部分。只有坚持先进化的正确方向,并以社会主义和谐化内涵为理论基础,才能为和谐校园建设营造良好的人环境,才能为高等职业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根本目标提供化底蕴和精神支撑。作为高职院校,她面临着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的直接冲击,每时每刻需要全方位的素养来丰富其化底蕴,用以增强其生命力和竞争力,因此,高职院校校园化建设更有他的特殊性、紧迫性和必要性。

二、建设基础

学院建校20--年来,校园化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她与学院的发展,学校的品位的提升同步向前。为高职院校竞争力的增强,培养人才能力的可持续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丰厚了校园化底蕴,更重要的是把一个时代性的容科技、人、职业、思想为一体的化体系展示在一所崭新的化型校园。

(一)建设现状

1、湖湘化建设

[硬件建设现状]

(1)耗资50万元人民币,建造了一座1226米高的毛泽东同志塑像。

(2)20个园林景点均有一块湖湘人物的简介以及有关思想、学术等方面的提示牌。

(3)每栋宿舍和教室都挂有湖湘人物的名言录。

(4)团委、学生会,分别成立了湖湘化交流联络部。

(5)院系两级学生会设有湖湘化读书会和湖湘化交流小组。

[化渗透现状]

几年来,我院校园化建设始终看准湖湘化园地的有利因素和重要意义,充分利用置身于湖湘化环绕的条件,在加强院内湖湘化园地建设的同时,坚持经常不断地走出去、请进来,使广大学生较长时间地受到湖湘化的熏陶。两年来,从我院所毕业的学生就业情况就可以看出:

(1)我院学生具有很强的吃苦精神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

(2)我院学生的敢拼精神比较突出,很受企业。20--年就业率926%,20--年就业率94%。

(3)我院学生的敬业精神强,20--年底受金融风暴最危机时期,我院毕业生下岗返乡人员不到2%。

2、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建设

(1)课程建设。把《政治思想理论课》、《大学语》和《职业道德法规》等课程作为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其在职业道德教育中主要渠道作用的平台。

(2)宣传阵地。校园广播、电视台、学报、院报、校园网、橱窗、板报等校内媒体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宣传阵地。

(3)学生社团。院级共30个学生社团,主要为理论学习型社团、兴趣爱好型社团和社会公益型社团三大类。积极拓展系级学生团,以专业教研室为依托,组建专业型社团。

(4)素质拓展。集中提炼了职业素质拓展主题,充分发挥了院、系、班三级认证体系作用,促进了学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理、职业情感、职业审美等综合职业素质的整体提高。

(5)师德示。严格执行学院师德规,开展了师德标兵和师德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并举行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报告会,营造春风化雨的育人环境。坚持年度评选表彰先进工作者,培养行政、后勤服务线全体职工的敬业精神,体现了全员示育人的风。

(6)校园化活动。持续性开展了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校园化活动。

(7)德育基地。建立了5个院级德育基地,建设主题是侧重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理念方面;各专业在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中建立了2个德育基地,侧重点是职业道德教育内化方面。

(8)网络教育。建立了湘信院学子园、学生创业、雏鹰艺苑、等网络建设,为学生提供职业道德教育的网上园,用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目的。

篇7:高校文化建设方案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对于推进我校改革与发展、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办学品位、提高办学质量的必然要求。

校园文化,是指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个性特征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的精神和灵魂。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16号)的要求,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党的“--大”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精神文化建设为核心,以先进的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优良的环境文化为载体,传承“厚德博学,和而不同”的校训精神,坚持“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理念,塑造民大精神,提高学校品位,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进一步强化办学理念,明确办学思路,创建校园文化精品,强化道德养成功能,提高学校文化品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传承优秀大学文化,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氛围,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建设有民族特色的和谐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成为激励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热情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同时对社会起到示范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充分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的优秀精神品质。充分吸收现代大学的办学理念与思想精华,充分发挥师生继承和弘扬学校精神的主体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丰富学校精神的内涵,增强凝聚力。

(二)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从制度上保证学校重大原则、重大决策的民主化,形成学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学术民主制度的建设,不断完善学校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制度建设,切实加强用人上的民主制度建设,创新人才工作制度。

(三)行为文化是学校精神、价值观和办学理念的动态反应。要从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和教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严谨务实、勤政廉洁的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参与率,扩大覆盖面,注重实际效果,重视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

(四)按照“绿色、开放、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为师生创造有利于学习、工作、生活和娱乐的优美校园环境。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1、校风建设。校风建设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在校风体现形式上,校风主要表现师生的精神风貌、文化氛围育人氛围。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好的校风具有对学校成员内在动力的激发作用,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

2、教风建设。教风是教师在长期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教育教学的特点、作风和风格,是教师道德品质、文化知识水平、教育理论、技能等素质的综合表现。学校要为他们搭建平台,创设教育环境,让新教师快速入格,让青年教师迅速形成教育风格,让中老年教师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大胆接受新的教育思想。使每一位教师都能有所发展,从而形成学校实事求是、团结协作、高效严谨、开拓进取的教风。

3、学风建设。学风是指学生集体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方法,是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的表现。学校要从清洁卫生工作、学生的文明礼仪为突破口,营造学校“整洁的校园环境”、“优雅的学生礼仪”,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进行优质训练,努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4、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学校人际关系包括学校领导之间的关系、学校领导与教职工之间的关系、教师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设置了校长信箱、心理咨询信箱、工会活动等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让学生有机会诉说自己的苦恼。让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让老师之间在相互的合作中取长补短,增进彼此的感情,消除误会,为学校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网。

5、充分利用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纪念日、十一国庆节、一二·九运动纪念日以及中国民间传统重大节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爱国、民族团结等主题教育,唱响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旋律。

6、重视与学校相关的重大的节日、纪念日的活动,把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纪念日确定为学校重大活动,由学校统筹组织,把这三个活动办成学校最隆重、最热烈、最有影响力的活动。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好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等具有特殊教育意义的活动,倡导学校领导为每一位毕业生或毕业生代表颁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求实创新。

篇8: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摘要: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始终在70%左右。对大多数煤矿而言,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本文以河北省煤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并从安全理念的凝练、安全制度建设及安全视觉系统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安全文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路径;河北省

引言

对中国大多数制造企业而言,其主要能源依然是煤炭。面对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形式,未来对煤炭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无疑对煤炭行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必须保证能够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其重中之重,它不仅支撑、保障和推动者煤炭生产企业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能源供给问题,甚至关系着我国的国际形象。河北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矿企业众多,随着现代化技术的应用,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有所下降,但安全生产局势仍然严峻。因而,如何构建适合企业的安全文化,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及安全生产水平成为河北省煤矿面临的共同问题。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适合河北省煤矿实际的安全文化,提升其安全生产水平。

1河北省煤矿安全生产现状

1.1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

河北省是产煤大省,近几年,随着对小煤窑的治理和有效的监督,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有所下降,百万吨死亡率逐年下降。但安全生产形势依旧严峻。由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煤层分布复杂,开采存在较大难度,且容易出现各类自然灾害,比如水灾、火灾、煤尘、瓦斯等,多数的煤矿安全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低。以上种种因素成为制约河北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开始越来越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加大了在煤炭行业的投入,有效改善和提高了大多数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提高了煤炭产业集中度,逐步形成了煤、电、化、路、港、航产业链;矿井安全设备也推陈出新,煤炭生产各个环节相关技术都得到了新的发展,大中型煤矿采掘机械化得到了明显提升,并且出现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煤矿和高产高效矿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依然有很多矿井的安全设施无法满足条件,这些不达标煤矿多集中在乡镇和个体矿井,严重威胁着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

1.2安全生产存在问题

河北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存在较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没有落实。部分煤矿企业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以包代管。部分乡镇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随意变动,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不到位。而国有煤矿企业重生产、轻安全,致力于追求产量和利润,而忽视安全生产。有些领导尽管签订了安全责任状,但流于形势,未能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真正地贯彻实施。②安全管理人才缺乏,管理水平薄弱。相对而言煤矿企业员工较为辛苦,使得其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煤矿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纷纷开始另寻他业,并且很多歌高校毕业生不愿因进入到煤矿企业工作,导致煤矿企业人才严重缺乏;部分煤矿企业没有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流程,没有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甚至没有按照设计施工的条件;部分煤矿企业不认为生产技术管理至关重要,敷衍布置采掘方位,导致施工作业效率低;部分煤矿企业采掘条件复杂,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没有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应对方案。③“三违”现象严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没有严格依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使得开采工作中存在违规开采问题;没有使用防爆设备等;采用串联通风或用局部通风机送风;部分煤矿企业作业时没有保持通风;部分煤矿企业的瓦斯监测监控系统只是为了应对检查,管理维护不上心,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④安全培训工作不到位,员工安全意识薄弱。煤矿工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流动性大的特点,尤其是煤矿采掘一线工人,多数都是农民工,培训工作很不到位,使得工人素质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普遍存在安全意识薄弱的问题,违章作业屡见不鲜。

相关专题 探析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