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花光画山水,题花光画山水黄庭坚,题花光画山水的意思,题花光画山水赏析

罗尼 分享 时间: 收藏本文

【简介】感谢网友“罗尼”参与投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题花光画山水,题花光画山水黄庭坚,题花光画山水的意思,题花光画山水赏析(共10篇),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题花光画山水,题花光画山水黄庭坚,题花光画山水的意思,题花光画山水赏析

题花光画山水,题花光画山水黄庭坚,题花光画山水的意思,题花光画山水赏析 -诗词大全

题花光画山水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花光寺下对云沙,欲把轻舟小钓车。

更看道人烟雨笔,乱峰深处是吾家。

篇2:题花光画,题花光画黄庭坚,题花光画的意思,题花光画赏析

题花光画,题花光画黄庭坚,题花光画的意思,题花光画赏析 -诗词大全

题花光画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湖北山无地,湖南水彻天。

云沙真富贵,翰墨小神仙。

篇3:题龙湖山水横轴画散文

题龙湖山水横轴画散文

豫西之西,灵宝之灵——龙湖,一幅幅画卷在云里旋舞,在山间抖动,在水中奔响……

当丛菊在山道旁吹响一管管箫音,“窄口水库”四个大字赫然出现于我眼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扑进一幅画框里来了——山水之画,云霓之画,日月之画,斑斓之彩,都将带着清新的呼吸拂动于我的面前了!

潺潺的弘农涧河,悠悠向东,奔入黄河,留下最清丽的歌喉,最俏丽的容颜,最曼妙的身姿,献给它的青春时代!——龙湖,带着涧河水青春的美好、多姿、浪漫、热情,歌咏着一阕阙颂歌,挥舞着一支支画笔,绘就出一帧帧壮丽的画图。

湖畔丛林中的黄栌、红枫正如火地燃烧,银杏、白杨正迎着午后的阳光不停打磨它们腕间的金片。我们乘坐着游船在万顷琉璃波上行驶,山中的绿向着水面层层洇开。水,盛开为一朵朵冰雕玉琢般的荷花,簇拥着船行。云,从天空中低低俯下来,仿佛触手可及。风,玻璃纸一样吹着。

这里的云真奇啊!它们擦着山脊飞,飞得像春天的柳絮,纷纷扬扬;它们坐在山梁上,赏览万亩棉田;它们偎在山坡上,织一条条布依长裙;它们俯在丘陵上,种一片片芬芳的白牡丹;它们呼唤水中的锦鳞,问询人间的冷暖;它们挥毫泼墨,题写大大的“龙”字赠与流水;它们见北山辽远,打制黎族银饰遥寄;它们看西山寂寂,绘描“凤凰于飞”的图案相送;当斜阳西下,它们散开青罗绮起舞;当鸟儿敛翅,它们升起缕缕炊烟催归……啊!奇幻的云,瑰丽的云,你的温婉多情,你的悲悯胸怀,在水天间摇漾,在山水中铺陈,你一遍遍把亲爱的子民打量,又一遍遍把心底的暮色打磨,向着高崖,白而曼妙!

这里的.水真秀啊!像无数只莹澈的秀目在眨呀眨的,碧青、黛青、靛青,由近及远,渐次递换。一阵细风吹来,粼粼水波似微蹙的眉头,盈盈一水中,穿针引线,绣下云图的绮丽,绣下山峦的伟岸。有时,它将山梁上那枚金钻的光芒缝制在袖口上闪烁;有时,它跟着阳光荡一段秋千,跟着疾风驾一块滑板;有时,它跑在柔软的草坪上,去追逐蝴蝶花一样的云;有时,它滚呀跳呀,弹起的脚牙触着了鸥鹭的翅膀……傍晚时分,夕阳山外山,余晖映水面,玫瑰色的梦境在山梁上氤氲……龙湖的水哟,安详而宁静,守着初初的一泓。它知道明月就要升起了,它的窗前将有带着桂花香的月光来照拂了!

这里的山真峻啊!它将窄口水库高高拔起为河南水库之最,高峡出平湖——龙湖,在群山的宠爱呵护中俨然一位碧玉千金!在远方的浅灰隐隐处,是秦岭的余脉,连绵起伏,直耸云霄。稍近的,黛青澹澹处是伏牛山系,层峦堆髻,危峰矗立。褐色溶溶的地方是带着黄土高原地貌特征的山峦坡地,土黄、褐黄、棕红等颜色错综交织着,茸茸的秋草给它们披了一件褐色大氅。而黄土或白岩裸露的地方,远看像是一簇簇芦苇花挥舞着长长短短的蒲棒。这里多彩多姿的的自然地理环境,气象万千的山川景致,是他处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多重担当,多层包容的精神,让每个看到的人都不禁心生崇敬。

黄土塬上有一孔孔窑洞,据说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窄口水库时留下的,这是当年建设者们曾经住过的地方。远远看去,它们很有点像洛阳龙门石窟的洞窟呢,只是那里都端坐着佛像,而这里空空如也。我想,那过去的五十年,那筚路蓝缕的开拓创业者们,那为建设水库牺牲了的年轻生命,都不应该为我们所忘记!一年一度的野菊花开在石窟边,也怒放在窑洞边,佛也应该在这里住过!那些把美好留下,把幸福留下,把辉煌成果留下的人们,就是一尊尊佛啊!他们使这里的水有了灵性,使这里的山有了佛性,他们值得后人去怀念和尊敬!如今,新一代的水利建设者们又在殚精竭虑地思谋和规划龙湖崭新的未来,我想,许多年以后,来这儿游览的人们,会不会也像今天的我,面对秀美的山川画卷,感念,追思,如同面对着神灵,顶礼、膜拜、致敬呢?我想,会的!

如果将流云、碧水、山峰、高原、丘陵、飞鸟、日光、秋草、窑洞按时间、空间、大小、远近、动静等关系加以剪接、组合、连缀,就是一幅自然闲适的云水图、墨色清淡的山水图、情态飞动的夕照图……若将这些精美绝伦的绘画小品拼接、粘贴、镶嵌,就是一幅完整谐美的龙湖荡舟全景图了。

月亮跃上东山头,圆圆的一轮,挂在龙湖的门楣前,清澈而明丽。月光如剪啊,剪裁出一幅夜色下的龙湖水墨风光图。与明月对酌,低吟,一杯杯的月华,一杯杯的宠辱皆忘。醉眼睁开,看山,群山在月光下拍翅欲走;看水,水在星辉脉脉处紧紧相挽。窑洞,临水,鸟儿,归巢,风在树梢,水在梦里。

清晨,东方欲曙的天空撕扯着一片黑云,启明星吹着嘹亮的哨音。一座山头正被晨曦和云翳相争着,在这个静谧的早晨里显得异常热闹。湖水拍打着堤岸,哗哗有声,不似海浪宏大,不似溪流清越,是那种介于秦腔和昆曲之间的一种乐调,层层音阶漫上来,如琴音喧喧,如恋人轻语,如抖卷之声,引导你去细细聆听……沿岸前行,那声音像在说语,只是你可懂得水语,它向直里说,曲里说,抑扬顿挫,沿着蜿蜒的湖堤,倾诉不尽般般柔肠。

这时,东方曙光侵城略地,走上一个个山头,映照得远水如镜。一两只鸟鸣被惊起,声音比光线还明亮几分。绚烂的波斯菊在岩石边大片大片地开放,这么冷的早晨,它们穿一件紫的、红的、粉的,单薄的上衣,很是让人疼惜呢。东山顶上的云,红腮微抹,打着底色的胭红,步摇香风,衣袂翩然,仿佛一个古装女子揭帘而出。更多的鸟儿飞了起来,直冲云霄。山如碧玉簪,水如云鬓度。站在大坝上西望,相依的青山间,是谁的纤指在衣襟上描划一个“心”形?十指相扣的手,砰然跃动的心,祝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其时,天上白云如一朵硕大的圣地雪莲,绽放青山一侧,万物宁静,皆在举目凝望这一场饱含神性的相遇!

慢慢挪动的黑云如一只乌龟,驮着红日爬行。一阵风来,云变化了形状,红颜消遁,只留下一袭云衣飘举——那是阳光投在远方的山脊,柔柔绯红,宛若一段最初最美的记忆。脚步轻移,它又在起伏的山峦间抖动一条红绸。此时,山不动,心动,一种望远,一种思念,跟着山脉,跟着日月生长。满坡满岭的山川树木也被这阳光点燃,五彩斑斓,跟着弘农涧水訇訇向东流淌。

我来到水湄处,见水花弹跳不已,跃上台阶又跳下,跳下又跃上,有时会一个箭步窜上来,像小小狗欲咬我似的,惹得我欢笑惊叫着后退。可是,它止步,我又忍不住上前,如此三番,欢笑声声,浪花入怀。此时,我已感觉自己融入了自然,天地与我并生,天地与我合一,我也成了风景中的一部分。卞之琳说,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他描绘出的动人画卷,流露出一腔悠悠情思。牵牛小朵沿着堤坝舒展着俏丽的身姿,似附着在一幅画框的边沿上。远处,有隐隐渔歌响了起来,我看到紫色、白色、蓝色的音符,随着牵牛花上下浮动……循岸而行,高崖上的跃天寨、千幛里的桂花峪、流翠中的红土坡、云烟处的鱼窟寺以及雄奇峻美的卧龙谷、飞天瀑,五亩、盘龙、台头演绎的龙王降雨的美丽传说,一个个洋溢画中,隽永秀逸!

亲爱的朋友,与我走在这一幅长长的山水横轴画里,由左至右,由右到左,细细体味、品赏——夕照下的云山云水,清幽、雅致,韵味悠悠;晨曦中的山云山色,奔放、自然,情长谊长......千重画图向你、向我、向天地涛涛展开,这样的佳山胜水,天地精神;这样的气韵生动,山水交辉……诗情画意里,你是否也和我一样遐思逸飞,豪情在胸?宋人俞桂曾吟“山色濛濛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我们是否也题诗一首,来赠与这秀美壮丽的龙湖山水呢?

略微思吟,铺笺题写:

龙湖岸畔秋气清,

云捧诗篇水吟咏。

秀峰婉转歌上邪,

晓月临台揽玉镜。

——朋友,请你也来!

篇4:观画山水,观画山水陆游,观画山水的意思,观画山水赏析

观画山水,观画山水陆游,观画山水的意思,观画山水赏析 -诗词大全

观画山水

作者:陆游  朝代:南宋 古北安西志未酬,人间随处送悠悠。

骑驴白帝城边雨,挂席黄陵庙外秋。

大纲截江鱼可脍,高楼临路酒如油。

老来无复当年快,聊对丹青作卧游。

篇5:卫生画山水,卫生画山水王冕,卫生画山水的意思,卫生画山水赏析

卫生画山水,卫生画山水王冕,卫生画山水的意思,卫生画山水赏析 -诗词大全

卫生画山水

作者:王冕  朝代:元  体裁:七古   国朝画手不可数,神妙独数高尚书。

尚书意匠悟三昧,笔力固与常人殊。

林树无根云懵懵,昆仑泰华云中涌。

山城野店不逢人,碧波翠嶂淋漓动。

于今绝响三十年,尚书笔法谁能传?片藤尺青不易得,使我感慨心茫然。

吴兴老赵蓟丘李,两地清风俱委靡。

古人丹青亦消毁,后学纷纷无乃是。

卫生卓荦志有余,妙龄声誉驰江湖。

泛观今昔意未足,直与造化论锱铢。

呜呼!安得有绢请君画竹冠?置我长松下,坐看青山白云过。

篇6:黄庭坚 题伯时画

黄庭坚 题伯时画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这首诗的篇幅虽小,然所包含的道理重大。

题伯时画严子陵钓滩 宋/黄庭坚

平生久要刘文叔,不肯为渠作三公。

能令汉家重九鼎,桐江波上一丝风。

【题解】

本诗于元祐三年(公元1088年)作于礼部试院,为李公麟所画严子陵钓滩而题。但全诗并不以题画为主,却是以议论为主。前二句颂扬严光并不因为与刘秀系少年之交就出山做高官,而始终隐居保持自己高尚的名节,这种蔑视富贵利禄的精神品格是值得崇敬的。后二句借画面上严光垂钓进一步引发感慨,谓正由于东汉多名节之士,而严光绍其始,致使汉家天下如九鼎之固。诗中以一钓丝之轻而系国家九鼎之重,对比鲜明,意象新奇,深含言外之意。王安石推行新法,许多政治投机家趋炎附势,营私结党,诛除异己,致使政局扰攘,山谷借严光事予以讽喻。

【注释】

①李伯时,宋时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安徽舒州人。详见前苏轼《伯时所画王摩诘》摘句注。严子陵钓滩,《太平寰宇记》:“严子陵钓台(亦称钓滩)在(浙江桐庐)县南大江侧。”严子陵,严光,字子陵,东汉初会稽余姚人,曾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光武即位后,严光变姓名隐遁。刘秀派人觅访,征召到京,授谏议大夫,不受,退隐于富春山。事见《后汉书·隐逸传》。

②平生久要:语出《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久要,旧约,旧交。刘秀,字文叔。

③渠:他。三公,东汉时以太尉、司徒、司空合称三公,为共同负责军政的.最高长官,此泛指高官。

④九鼎:相传夏禹铸九鼎,《史记·武帝记》:“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为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后用以比喻分量之重,《史记·平原君传》:“毛(遂)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⑤桐江:即富春江。一丝,指鱼竿上的钓线。古诗文网:www.gushibaike.cn

【译文一】

平生和刘文叔虽然是旧交,也不肯为了他就去作三公。能使汉家天下有九鼎之重,全仗桐江垂钓的亮节高风!

【译文二】

生平早就与光武帝约定:你发迹了,我一定不会为你担任三公。能够使汉家山河像九鼎那么稳重,都因为桐江上这一根钓丝,一点微风。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三年(1088)春,时苏轼知贡举,画家李公麟(字伯时)、山谷等人为考校官员。公务之暇,伯时作画,苏轼、山谷题诗,此事当时就传为佳话。严子陵,名光,又名遵,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少有高名,与汉光武帝刘秀(字文叔)同游学。秀称帝,欲授子陵高官,辞不就,耕钓于桐江(钱塘江中游自建德至桐庐的别称),年八十余卒,事见《后汉书》本传。

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象征九州,历来是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诗人以九鼎之重与钓竿一丝之轻相并列,构思奇特,远出常情之外。然诗人执正以取奇,云子陵志节系乎国运,辞高意深,然后为工为奇,后人亦视为千古名句。史称刘秀称帝后,子陵变易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下令寻访,后齐地上书,云有男子披羊裘钓泽中。经三次征召而后始至,司徒侯霸与子陵素相知,遣使奉书,劝其主动见帝。子陵口授答曰:“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帝亲临馆舍,犹高卧不起。后引入宫畅叙故旧,因共偃卧,子陵以足加帝腹,可见眷顾隆盛,前无古人。除谏议大夫,仍不屈志,归隐桐江。

志是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支配行为的意向,有大小之分,有方向之别。

山谷认为:子陵怀仁辅义,符合儒家“仁者爱人”“博施于民而能济众”的政治主张,思想上已达到理想境界。他不像世俗文人那样,以投机钻营、阿谀顺旨为能事,而是矢志隐逸,不屈服于帝命,“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种高风亮节。为当时士人所钦慕,蔚为社会风尚,故东汉多名节之士,皇祚稳固,享国近二百年。他的事迈在后世流传,成为文人吟诗作幽的好题材。

黄庭坚高度评价子陵志节及其作用,是有事实根据的。东汉后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就是外戚、宦官和士族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土族官僚集团,上起望族,下至广大学生,包括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特别是鲠直派官僚与名士在坚强地攻击宦官中,造成很高声望,其代表人物是李膺、陈蕃、范滂、郭泰等人。古诗百科~他们崇尚气节。嫉恶如仇,言行刚劲,对人民有同情心。虽屡遭禁锢杀戮,但视死如归,普遍受到人们的尊敬,在东汉末年已是统治阶级的主要代表。当然,在我们看来,东汉之兴衰自有其经济上、政治上的原因,而不系乎子陵的隐逸。但也不可否认,他的志节对东汉士人确有很大影响。

诗人赞赏子陵志节是有感而发,是想抨击当时官场丧节败行的不良风尚。例如知开封府蔡京,原为变法派中坚。元祐更化,司马光废募役法,复差役法,限期五日,同列皆云太局促,独蔡京如期复命。又如杨畏,因尊王安石之学而任提点刑狱。元结年间,先后依附旧派吕大防、刘挚、苏颂,复又一一倾危之。绍圣年间,力斥元}右之政。人称“杨三变”.谓其“进于元丰,显于元祐,迁于绍圣”。再如邢恕,原出入司马光、吕公著之门,受荐予朝,竭力反对新法。以后见变法派势盛,而攻击司马光。元}右、绍圣年间俱为高官,而政见前后判若二人。其时旧派亦同样,他们在得势后分为洛、蜀、朔三党,互相攻讦,争权夺利。山谷政治上属旧派,视“孝友忠信”为立身之本,想实施儒家仁政。在王安石执政时,对他印象很好,可他并不奉迎。在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官场上过去以荆公为是,而现在则以荆公为非,而他则以为荆公的经学和诗文是不朽的,后辈只用其短处,任意穿凿附会,与荆公无关。

他认为新旧两派中都有名节之士,也都有阿谀钻营的小人,用人要包新旧,不应有派别成见。他特立独行,不党同伐异,表现了正直的品格,由此我们也可了解他为何赞赏严子陵的高风亮节。

篇7:题郭熙山水扇,题郭熙山水扇黄庭坚,题郭熙山水扇的意思,题郭熙山水扇赏析

题郭熙山水扇,题郭熙山水扇黄庭坚,题郭熙山水扇的意思,题郭熙山水扇赏析 -诗词大全

题郭熙山水扇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郭熙虽老眼犹明,便面江山取意成。

一段风烟且千里,解如明月逐人行。

篇8: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黄庭坚,题花光老为曾公

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黄庭坚,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的意思,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赏析 -诗词大全

题花光老为曾公卷作水边梅

作者:黄庭坚  朝代:北宋 梅蕊触人意,冒寒闻雪花。

遥怜水风晚,片片点汀沙。

篇9:《题稚川山水》翻译赏析

《题稚川山水》翻译赏析

《题稚川山水》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戴叔伦。其古诗全文如下: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

【前言】

《题稚川山水》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题咏山水的诗抒发了作者浓厚的思乡之情。

【注释】

汀沙:指靠近水边的沙洲

思:指的是思乡的感情

【翻译】

五月,松下的茅草亭里却凉爽宜人,白沙覆盖的汀洲和远处的繁茂树林融入了暮色,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路上的行人兴起了无限的思乡之情,此处的青山绿水也仿佛是自己的故乡了。

【赏析】

山水诗向来多是对自然美的歌咏,但也有一些题咏山水的篇什,归趣并不在山水,而别有寄意。此诗即是一例。

这首题咏稚川山水的小诗,写得风光如画,感情充沛。稚川,所在不详。嘉州南安(四川乐山夹江县)有小河曰:稚川溪,系晋人葛洪炼丹之地。或亲临稚川。从诗中描绘的境界看,像是江南山水之乡。戴叔伦曾先后在新城(今浙江富阳)、东阳(今浙江东阳)当过县令,诗中所咏山水,或在两地中某一处。

前两句即景描写,由近及远。“松下茅亭五月凉”,松下茅亭是诗人观赏稚川山水的立足点和题咏之处。时值仲夏,天气已开始有些暖热,而苍松覆盖下的茅亭却依然凉意袭人,为览眺这一带的山水提供了一个宜人的场所。从下文“行人”之语推测,诗人大概是行旅路经此地,在茅亭歇脚。这就更给这次览眺增添一份不期而遇的欣喜。

次句“汀沙云树晚苍苍”,是茅亭眺望所见的中景和远景。近处有江流,对岸有白沙覆盖的汀洲,再远一点,便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时近傍晚,汀沙云树渐渐融入暮霭,呈现出一片苍苍茫茫的色调。这两句以茅亭为中心,勾勒出一幅有山有水,有风景有人物(诗人自己就在画中)的稚川山水画。“晚”字暗引出下文的乡思,笔法浑然无迹。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秋风思”用西晋张翰见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遂命驾归江东的典故,借指乡思,与上文“五月”实写的季节并不矛盾。两句是说,自己这个奔驰道途的客子本就怀有无限乡思,突然发现隔河相望的青山竟有些像故乡那座朝夕相伴的青山。更牵起无限乡思。戴叔伦是润州金坛人,其地有山有水。江南山水有共同特点,在客处旅途乡思无限的情况下,忽见“隔水青山似故乡”,恰似他乡遇故知,其不期而遇的欢喜和亲切感,自不待言。而深究其里,所谓“似”,也只是差似而已。正因为怀着“无限秋风思”,遂不觉移情于景,感到对岸青山似曾相识,而觉其“似故乡”了。而一旦发现“隔水青山似故乡”之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增强了对故乡的思念。总之,末句所抒写的虽只是瞬间的感觉和联想,却既有似曾相识的神往,又含不期而遇的欣喜,甚至还有虽“似故乡”而终非故土的`喟叹。感情内涵相当复杂。

如果说,前两句堪称“诗中有画”,那么后两句却是画笔所不能到的诗的意境。画面上可以出现行人遥望隔水青山的形象,但却画不出行人心中的“无限秋风思”,更无法画出怀着无限乡思的行人面对隔水青山时所引起的联想和复杂微妙的思绪。

山水画之所以不能代替山水诗,就在于它缺乏抒情的直接性。这首题咏山水的诗之所以成为诗而非画,正在于三、四句融铸了诗人独特的内心感受。其妙处不在于它写出一种较为普遍的思想感情,而在于它写出了这种思想感情独特的发生过程,从而传达出一种特殊的生活况味,耐人含咏。

篇10: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诗画赏析

王维对自然美有着特殊的敏感,善于处理动和静的辨证关系,把握诗的意境。他的山水诗气象阔大、飘渺空灵、色彩丰富,充溢着诗情画意之美。

诗与画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区别和差异,然而王维的诗歌中给我们搭建了诗与画的幽静通道,在他的诗歌中诗画关系是那样的密切。最早认识到王维诗歌中的诗与画的是苏东坡,他在评价唐代诗人王维的《蓝田烟雨》诗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而开始了讨论王维诗歌中诗与画的论题,王维山水诗之被称“诗中有画”,主要是王维注重诗歌的构图美、形象美、线条美、色彩美、意镜美。

一、构图美

王维由于身兼诗人和画家二职,深谙绘画的构图,据载,他“书画特臻其妙,笔纵措思,参与造化。而创意经图既有所缺,如山水平远,雪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能及也。”三远构图的理论并不是王维总结出来的,而是到了宋代山水画家郭熙才对其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於是他很自然的把绘画中的构图运用到了诗歌的创作中。

那么王诗又是怎样体现平远构图的呢?请看《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这是由近及远望到的最远一层的山,连接不断似乎没有尽头,轮廓清晰而面目朦胧。“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拉进一层,白云为合,青霭微茫,入眼似无。“分野中峰变”,虚实互写。写实是说终南山之大,山中央山野处分野就改变了。虚写是说用眼观察明晦似乎就在那里分界。“阴晴众壑殊”更是描绘千山万壑随着四季气候和时间早晚的变化而瞬息万变。这是一幅极明显的平远构图,层次清楚,气象万千,既有明有晦,又飘飘渺渺。充分显示了平远构图的表现特点。

二、形象美

清朝唐岱的《绘事发微》认为“画山水贵于气韵。气韵者,非云烟雾霭也,是天地间之真气也。凡物,无气不生…… 然有气则有韵,无气则板呆矣”基于气韵说的画论认为,一幅画若没有《画之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即使它在其它五法方面无可非议,也仍然不过是出自“众工”之手的死画,而不是活画、真画。正如元杨维桢认为,画贵于传神,而不在于传形。而气韵生动则正是传神(《图画宝鉴序》),它不单是视觉官能的怡情对象或装饰性的东西,它还是陶冶人们精神,给人们带来充实性,丰富性或圆熟性,从而给人以美的印象、美的感受的一种精神性力量。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模山范水、描画田园佳景时多于简易闲淡之间寓深远无穷之味。看似随意而写,不事雕琢;然而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露斧凿之痕,却有精巧蕴藉之妙。如《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迢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这首诗景的展开很有层次,前六句可以说是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每句中都有一个主导意象:清川、车马、流水、暮禽、荒城(古渡)、落日(秋山),在意象的频闪(同时兼有隐性声象的叠加,如车马之辘辘、流水之浅浅、暮禽之鸣叫等)映现之间,我们恍然觉得这山水禽鸟,这秋山残照都刹那间活了起来,它们简直就附着了人的性情意绪与精神气质,而不仅仅是逼真酷似。尤其是“荒”、“落”、“暮”、“秋”、“古”等极具韵味的形容词的修饰,还有“临”、“满”两个动词的妙用,使以上一系列意象的组合所形成的内蕴更具张力,这其中有凄清寥落,有安详从容,更有恬静澹泊。

清代王士祯《艺苑卮言》中说:“人物以形模为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若形似无生气,神采至脱格,皆病也。”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维的山水田园诗正是以气韵来拟形模,遗貌而取神;常常在山光水色、松风月影中注入个人仰观宇宙、俯察人生、领悟生命所得的感触,堪谓“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带经堂诗话》卷三)值得人“细细熟玩”,具有意味深长的形象美。

三、色彩美

色彩是绘画的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诗歌虽然不能象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使诗歌呈现出绚丽多姿、千变万化的色彩美,令人如见其形,如睹其色,构成了一个个迥然不同的艺术境界,从而生动如画地抒发了诗人的各自的情怀。王维是个画家,对大自然光的明暗和色的浓淡有敏锐的感受。根据色彩学原理。色彩的感染力在许多时候是利用色彩之间的对比与和谐,互相烘托来增强的。色别的对比是色彩对比 之一,包括邻近色、三原色和互补色对比,而消色 ( 黑、白、灰 ) 和光泽色 ( 金、银色 ) 与其他色彩配 合得当都能产生和谐的效果。绿色 是所有颜色中最安定的,王维诗常用“青绿”色,保证诗歌的视觉、情感完全平静而不向任何方向移动,给人的视觉心理感受是恬静、平和, 没有热情、紧张、悲哀、恐怖的感受力,绿色本即山水田园的象征色,王维描绘景物以此为基色。例如: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 《青溪》 )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 《渭川田家》 )

“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 ( 《萍池》 )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 《田园乐》之四 )

“忍别青山去,其如绿水何” ( 《别辋川别业》 )

王维不但善于应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而且善于捕捉独特的色彩效应及瞬间的色彩感觉,把它恰如其分地用文字符号转化为诗的意象和情境。如《山中》: 荆溪自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农。

诗中,诗人突出 “自石”、“红叶”、“空翠”,描绘出以松柏的无边浓绿为主体,以消清浅水、嶙嶙门 和片片红叶为点缀的山中景色。诗的后两旬“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诗人灵敏地抓住了客观景物富有个性的色彩“空翠”,以“空翠湿人衣”的色彩感受,描绘出翠绿欲滴的独特美感。

整首诗敏锐的将自己的直觉印象通过色彩这一有意味的符号形式传达给读者,给读者以画意。

四、线条美

线条是绘画造型的媒介,中西绘画都是如此。尤其在中国的绘画中,它还具备有“沟通意、笔;融合情、景,统一主、客观的重大功能。(伍蠹甫《中国画论研究-论过画线条和“一笔画”、“一画”》)通观王维的写景诗句,随处可见诗人运用词语或物象暗示出横竖两种线条,或交错、或呼应、或疏密、或直曲地组合在一起,来表现天地万物古今、贯山川之形神,表达自己 大自然和谐统一的情志,被词语或物象所暗示出的横竖两种线条,在王维写景的诗句中,它是最基本的线条,诗人常将它们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完整冲融的画面的基本框架。有时它体现在一个完整的诗句中。如《山居秋暝》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向上生长的株株青松如同根根竖线,清泉的婉曲,绵延则如同一道横线。竖横两线的运用,构成诗歌的基本框架,拓开了诗歌画面的高度与广度,增强了所描述事物的立体感。而如霰月光入诗的画境,即增添画意的高古之感,同时又使得所描绘景物笼于明净圣洁之中,如梦如幻。品味着它,使人仿佛置身一首诗组合于耳听曲乐的境界之中。

有时,横竖两种线条体现在一首完整的诗中。如《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诗以“桂花”暗点桂树线条竖伸向上,桂花众多,飘逸落下体现在在画面上时断时续的点(顿)线条,配以博大、幽深、平远的春山背景。它同画面中景横展竖伸的春涧交错呼应,烘托着画面上方皎洁高古的一轮圆月。整幅画面,线条交织繁复、疏密呼应,却也只是横竖两种基本线条的'变化体现。

有时王维并不直接用词语来暗示、点明,而是选取一种具有曲线特点的物象来暗示。这类物象比较集中的体现在远山、涧、河、江、清流、道路上。如:《华岳》:

西岳出浮云,积翠在太清。

连天疑黛色,百里遥青冥。

那高耸入天,延展百里、远近高低各不同,且有浮云缭绕的华岳山色,在天、山相交处,正显示出一种起伏的波浪状的曲线美:那“时鸣春涧中“的”春涧“随山势而发,也显示出一种蜿蜒的曲线。

五、意境美

“诗的意境”又称“诗境”是诗人在反映生活时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最能激起人们感情的要素,进行高度的集中和概括,形成的饱含思想感情,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诗的意境是诗的灵魂所在,也是诗人“情动与中而形于外”自然宣泄,是感染读者共鸣的关键。由于篇幅所限,诗总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的,故而诗的语言要求简炼而生动,要在廖廖数字中包孕深刻的感情,以达到“以约总博,寓万里与尺幅间”的艺术效果。明确提出“意境”说的是王国维,他指出:“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王国维以“意境”来衡量一切文学作品艺术的高下,说:“文学之工与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迄今为止,这仍然是评价文学尤其是抒情作品的一条重要标准。 根据这条的标准我们再来读读王维的诗: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秋夜独坐》)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辛夷坞》)

这几首诗描写的地点和时间并不相同:有古木参天的野径,有乱石丛中的小溪,有寂寥无人的深涧,有万籁俱寂的空山;有雨夜,有白昼,有日照,有月出。但它们都与尘世迥然不同,既没有人事的纷扰,也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山水、木石、花草、虫鸟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在这个境界里,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和平,月出竟会惊动山鸟,花儿都是自开自落,甚至能在雨声中分辨出山果落地、草虫低吟,连通常给人带来温暖和光明的阳光也因山幽林密而呈现出冷色。这样的境界不是作者刻意为之,而是他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体现。 又如:《竹林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此诗写了什么呢?除了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弄琴,似乎什么也没有描写。但使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弄琴的诗人,“透过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环境烘染,使我们感受到琴声与啸声之外的宁静,宁静到寂寞,甚至孤独,然而又洋溢着是人的惬意。这幅画,最突出的是深密的竹林与如水的月光。此时此地,诗人的心境完全融会到这种宁静中的气氛去了。他或许更主要的是在享受这如水的花境,而琴与啸翻到成了一种陪衬。这种宁静,惬意的意境我们是从画面上感受到的,而这种感受又远远超出画面之外绘画上的意镜美在这里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更其难得的是王维不只力求每一首诗写得有意境,而且以他的许多诗创造了一个共同的意境。就这一点而言,很少有人能同他相比,唯有陶渊明与其相仿佛。德国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此外,作家如果满足于一般,任何人都可以照样摹仿;但是如果写出个别特殊,旁人就无法摹仿,因为没有亲身体验过。”(《歌德谈话录》)王维的诗把客观的观察和思考到融入全部主观身心的生命感悟,使山水景物的形象与自身的形象融为一体,是王维山水诗独特的艺术成就。现代的人们在积极进取的时代和高度紧张的生活节奏下 感到疲惫的时候,不妨读读王维的诗,体会那富有诗意带着原始山林野味的意境来松弛一下绷得太紧的神经。王维诗中那清幽静清爽的自然,逍遥自在的飘逸,也正是许多人的美学追求和理想所在。真正的艺术具有超时性,所以千年之后,我们仍能感受到王维挥洒自如的生花妙笔,带来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美的意境和魅力。

王维山水诗运用绘画理论中一些重要原则和创作手法,将两者有机的融合交叉,才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双重美感。

相关专题 题花山水